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莱斯大学:启动对该校教授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调查出门

美国莱斯大学:启动对该校教授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调查

新京报讯 美联社11月26日报道,莱斯大学生物系教授Michael Deem,也是基因编辑婴儿牵头人贺建奎博士期间的导师,曾在莱斯大学与贺建奎合作疫苗研究,认为基因编辑与疫苗类似,并担任贺建奎两家公司的科学顾问。贺建奎跟Deem的合影。就此,莱斯大学在发表声明称,称莱斯大学在此前对该项研究毫不知情,并表示“不管在何处进行,该项目都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准则,并于不符合科研界与莱斯大学的伦理道德要求”。莱斯大学已经启动了对Michael Deem 博士与这项研究的关系的调查。以下为声明全文:最近媒体报道了一项正在中国进行的对于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这些报道提到我校生物工程系教授Michael Deem博士涉及了此项研究。这项研究本身充满争议,引起了许多对于其科学价值、合法性、和伦理性的质疑。莱斯大学对此发表如下声明:莱斯大学在此前对该项研究毫不知情。就莱斯大学所知,此临床研究完全在美国境外进行。根据目前媒体对于此项研究的报道,不管在何处进行,该项目都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准则,并于不符合科研 界与莱斯大学的伦理道德要求。我们已经启动了对Michael Deem 博士与这项研究的关系的调查。新京报编辑 倪伟

蓬头突鬓

美国莱斯大学:调查该校教授涉嫌参与基因编辑研究

(原标题:莱斯大学回应:已对该校生物工程学教授涉嫌参与中国基因编辑研究展开全面调查)北京时间27日凌晨2时许,一名名叫Emily Mullin的认证为“前沿医学文章自由撰稿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写作老师”的网友发推称,她向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询问了该大学是否对迈克尔·迪恩(Michael Deem)参与发生在中国的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知情。莱斯大学回应称:“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基因编辑婴儿的案例,称莱斯大学的生物工程教授迈克尔·迪恩教授有参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科学、法律和伦理问题。莱斯大学的声明如下:1、莱斯大学对此试验一无所知;2、就莱斯大学所知,没有任何相关的临床试验是在美国境内进行的;3、不管该试验是在哪里进行的,新闻报道中所述的行为都违反了科学行为准则,也与莱斯大学的伦理标准不符;4、 我们已经对迪恩博士涉嫌参与这项研究展开全面调查。”

一行

贺建奎母校莱斯大学:已对贺建奎导师展开调查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已诞生”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外界一片谴责声中,涉事相关方纷纷展开调查。受此事牵连,贺建奎的母校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已对其生物工程教授Michael Deem启动全面调查。据美联社此前报道,Michael Deem是贺建奎在莱斯大学就读时的导师,也是贺回国后开展“基因编辑婴儿”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两人之间的联系还包括,Deem在贺建奎的两家公司担任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自称持有“一小部分股份”。Deem还对美联社称,当潜在参与者同意这实验时,他就在中国,且他“绝对”认为这些参与者能理解其中的风险。Deem说,他曾与贺建奎在莱斯大学一起从事疫苗研究,他认为基因编辑类似于疫苗。公开简历显示,贺建奎于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莱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开始,贺建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结束后回到深圳。“这项研究存在令人不安的科学、法律和伦理问题,”莱斯大学在一份声明中称,校方对Deem参与上述研究毫不知情,与“基因编辑婴儿”有关的临床研究也并未在美国进行。莱斯大学称,无论该研究在何地进行,根据媒体报道所述,都违反了科学行为准则,有违科学界和莱斯大学的道德标准。据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双胞胎姐妹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姐妹尚处于胚胎未植入母亲子宫时,其中一个基因(CCR5)经过基因编辑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这项由研究人员率先口头发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也未由领域内其他专家审核。但该消息目前已引发全球哗然,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Kiran Musunuru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这是不合理的。”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所长、基因组学家Eric Topol认为,“这还为时过早。”美联社报道中则称,许多主流科学家认为这太不安全,其中一些甚至谴责这项研究为“人体试验”。

西蒙

华科生命学院与莱斯大学提出组织工程的“第四要素”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正经历重要变革,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工程化组织构建中的非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并有重要新发现。通常,骨组织工程应用三大要素,即细胞、组织支架和生物活性因子来模拟骨组织微环境,从而诱导新骨再生。7月3日,国际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学院先进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张胜民教授团队和Rice University组织工程卓越科学中心Antonios G Mikos院士团队合作的题为“Hierarchically Designed Bone Scaffolds: From Internal Cues to External Stimuli”的研究综述,该文章以中美双方实验室多年的相关研究积累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利用元素及分子组成、微纳尺度结构仿生与物理刺激共调控等多因素、多尺度组装策略,来模拟人体骨组织进行工程化骨组织支架多级结构设计的最新进展。文章凸显了两大亮点:一是将过去仅关注组织工程支架本身的结构设计,拓展到了支架外部线索和外部因素影响;二是明确提出了组织工程的“第四要素”(the fourth element)——外部物理因素的影响,为重新定义和改写教科书中“组织工程三大要素” (支架材料、细胞、生物活性因子)为“组织工程四大要素”(支架材料、细胞、生物活性因子或/和物理因子)描述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除了活的细胞和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组织再生外,外加一些物理因素,例如力学、电、磁、光、热等也可以刺激特定组织的再生。该文章从天然骨的复杂多级结构出发,重点讨论了如何从材料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微纳尺度结构和物理特性等不同层面更有效地模仿骨基质的多级结构,从而提高支架的成骨性能等。多级结构仿生设计策略具体包括:生物陶瓷功能元素掺杂策略、分子模板诱导生物矿化、微纳尺度仿生结构支架构建以及外部宏观物理刺激与响应型支架协同调控策略等(图1)。结果表明,这些微纳多级设计的组织支架可以取代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促进成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克服了组织工程产品(含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临床转化的障碍。此前,生命学院张胜民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Yingying Du, et al. Biomaterials, 2017, 137:37-48)证明:无需外加任何生长因子和细胞,也可以用同一个具有多级结构设计的组织支架实现两种和多种功能组织的再生。 这个成果已被广泛描述成“One scaffold, Two tissues”,其句型与著名的“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十分类似,便于学者理解和记忆。无细胞、无生长因子的组织支架更易于被FDA和CFDA(NMPA)批准。2019年本期新在线发表在Biomaterials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我校杜莹莹博士和莱斯大学的博士生Jason L Guo,我校张胜民教授和莱斯大学Antonios G Miko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的支持。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孵化服务中心位于基地大楼B座,总面积5592平方米,可供使用面积4030平方米,经过3年多的运营整合,目前已拥有一支在孵化运营管理、项目申报、投融资等领城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学研基地孵化,基地大楼设计,现代、时尚,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理念,配套功能齐全,是学校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兴办教育和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理想平台。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学术背景,已吸引入驻了一批电子信息、 移动物联,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城的高科技企业,现有入孵企业/团队16家,均为高科技企业,是各类初创企业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的理想平台。

动荡湾

eLife: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肠道细菌代谢,竟可延长宿主寿命

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宿主生命的多个方面,包括衰老。鉴于人类肠道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阐明特定微生物物种如何有助于长寿一直是一个挑战。为了探索细菌产物对衰老过程的影响,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和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利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直接控制生活在秀丽隐杆线虫肠道中的细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产生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6日发表在eLif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ptogenetic control of gut bacterial metabolism to promote longevity”。利用光遗传学调节秀丽隐杆线虫肠道细菌的基因表达,图片来自eLife, 2020, doi:10.7554/eLife.56849。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绿光诱导驻留在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产生的荚膜异多糖酸(colanic acid)可以保护肠道细胞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并延长这种线虫的寿命。他们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其他细菌,并提出它也可能在未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微调宿主肠道中的细菌代谢以提供健康益处,同时让副作用最小化。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分子与人类遗传学教授Meng Wang博士说,“我们使用了光遗传学,这种方法将光和经过基因改造的光敏感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有针对性的方式调节活细胞或生物体中的分子事件。”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使之在绿光下产生促进寿命的化合物荚膜异多糖酸,并在红光下关闭它的产生。他们发现,将绿光照射在携带经过基因改造后的大肠杆菌的透明线虫上,可以诱导大肠杆菌产生荚膜异多糖酸,从而保护线虫的肠道细胞免受应激引起的线粒体断裂的影响。线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角色。Wang说,“当暴露在绿光下时,携带这种大肠杆菌菌株的线虫也更长寿。光线越强,寿命越长。光遗传学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以时间、数量和空间控制的方式操纵肠道细菌代谢,并增强宿主的健康。”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莱斯大学生物工程与生物科学副教授Jeffrey Tabor博士说,“例如,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对肠道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之分泌更多的荚膜异多糖酸,以对抗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人们还可以利用这种光遗传学方法来揭示微生物代谢驱动宿主生理变化并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其他机制。”参考资料:1.Lucas A Hartsough et al. Optogenetic control of gut bacterial metabolism to promote longevity. eLife, 2020, doi:10.7554/eLife.56849.来源:细胞

槐树庄

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

因为宣布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双胞胎降生,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已然向全球扔下了一个深水炸弹。到目前为止,他还未曾公开露面解答有关这项实验裹挟的种种疑点:是否确实修改了婴儿们的CCR5基因,是否得到完善的手续批准,如何解释实验的论理性问题,在哪家医院完成的接生等等。疑问重重之下,是什么促成了贺建奎今天的一切?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坦言,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贺建奎。这位年仅28岁就成为了南方科技大学最年轻副教授的研究者,去年,因为他领头研发的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的正式上市,贺建奎甫走进了公众的视野,网上有关他的信息其实相对不多。童年贺建奎2002年,贺建奎高中毕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据2017年娄底广播电视报的报道,贺建奎出生于湖南娄底新化县,童年时家境贫寒,爸妈以务农为业,初中毕业后考入新化一中就读高中。这所于1898年创立的学校,是新化县最好的中学。《千人杂志》曾经发表过贺建奎的一篇专访,他说自己高中以来就对物理痴迷,曾经家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简易实验室,寒暑假时,自己会在家里“捣鼓捣鼓”没有更多信息透露,贺建奎究竟是如何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新化是湖南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这是种自古以来存在的神秘古朴的民间原始文明文化形态,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猱着人类渔猎、农耕并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新化农村地广人多,学生上学山高路远,只要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孩子都想尽办法,到娄底甚至长沙就读中小学。但也许就是在这个地处湘中的小地方,青少年时代的贺建奎萌发了要做“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个天真的、宏大的愿望。事实上,如果抛开他今天陷入巨大非议的举动,他前小部分人生也确实是“逆袭”。在一篇题为《昔日一中学子,今朝国家栋梁——新化一中近期部分杰出校友简介》博客文章里,贺建奎被更详细地介绍:2002年,他毕业于新化一中284班,高考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后来取得国家奖学金留学美国,在莱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然后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国家孔雀计划引进回国,在南方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个人实验室进行基因测序方向的研究。2017年7月,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出了“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世代务农,但贺建奎却成功冲出国门,成为顶尖学科的研究人员,在新化一中,贺建奎是作为改变命运,颠覆了自己的人生限制而被立为榜样的。他是学校的骄傲,新化一中的官网在去年12月还曾专门发文写这位校友——《贺建奎向科技部万刚部长汇报工作》。2017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前往南方科技大学参观,听取报告的对象里就包括贺建奎。两位美国领路人在贺建奎的领英账号上,对于在中国科大的这段本科经历,他没有留下任何的详细描述。但是在从本科的物理学跨界到研究生的生物物理,贺建奎在美国求学、工作期间的两位导师都给他的人生轨迹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专业,贺建奎曾经对《千人杂志》如此解释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及面临的生存压力,这时他发现物理的黄金时代似乎悄然逝去,而生物学正在蓬勃发展,留有很多空白,他抓住生物学发展的“尾巴”,在读博时毅然的跨学科转向了生物学专业。2007年,他开始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攻读生物物理博士,师从迈克尔·蒂姆(Michael Deem)。根据贺建奎在领英的自述,在莱斯大学,他做的研究之一包括CRISPR基因编辑。蒂姆目前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和美国化工学会会士,并担任美国莱斯大学生物工程系系主任。从履历上看,蒂姆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Technology Review评选出的1999年世界100个顶尖青年创新者之一(100 invertors under35)。贺建奎在莱斯大学的导师Michael W. Deem蒂姆的研究小组曾经开发了量化疫苗有效性和流感抗原距离的方法,用于塑造免疫系统以减轻登革热免疫优势的方法,这是一种允许HIV从免疫系统中逃脱的竞争物理理论。2010年,贺建奎拿下莱斯大学的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前后只用了3年8个月——这个速度在美国算得上非常快。界面新闻尝试电话和邮件联系蒂姆,但是截止发稿前,仍未收到他的回复。不过可知道的,是蒂姆应该颇为欣赏这个学生。目前,蒂姆的实验室中有一位来自南方科大的研究生,一位来自南方科大的访问学生,不排除其正是由贺建奎引荐而去。而在2012年时,贺建奎还在南方科大建立了贺建奎和Michael Deem联合实验室,即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贺建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基因测序,CRISPR基因编辑等,计划将基因测序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开发基因治疗安全性评估方法。贺建奎曾多次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为实验室招聘博士后。如果说迈克尔.蒂姆是把贺建奎从物理学的世界带进生物医学世界的人,那么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便是那个真正给他打开新世界大门,颠覆他人生观的人。2011年的一月,贺建奎加入奎克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段经历持续到他2012年前往深圳。贺建奎曾在接受美联社访问时说,他本认为学者就应该坚守清贫,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可在斯坦福大学,他却发现奎克教授不仅是世界基因测序领域首屈一指的顶级科学家,在美国拥有“四院院士”的头衔,而且还是十多家公司的掌门人,这个经常穿着牛仔裤、骑自行车的教授,甚至是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亿万富豪。“在斯坦福,我的人生观第一次被真正颠覆了。”对贺建奎影响更大的导师Stephen Quake奎克实验室为基因组学领域作出了诸多贡献,包括单分子DNA测序并将其用于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和心脏的非侵入性测试移植排斥,以及开发测序和分析个体免疫系统的方法等。2011年他获得了由麻省理工学院负责评选美国奖金最高的Lemelson-MIT发明大奖。除了学术上,斯蒂芬·奎克也在商业领域颇有建树,目前他名下拥有130多项专利,并创办了4家公司。而这种“学术+商业”的路径也映射到了他的学生贺建奎身上。奎克同时在斯坦福三个科系任职——应用物理、生物工程以及克拉克中心。不过11月26日的美国西海岸上班时间,界面新闻尝试联系三个科系,电话都无法打通,行政秘书似乎已经在这天接到无数个电话,其中应用物理学院的秘书一听闻是记者,立刻挂掉了电话。到深圳去2012年的1月,贺建奎经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回国,挥别生活五年的美国,来到了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也在效仿斯蒂芬·奎克一样开拓着自己的商业版图。天眼查显示,贺建奎共以个人名义投资了7家企业,分别为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瀚海基因”)、深圳市瀚海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因合生物”)、因合生物科技如东有限公司、珠海瀚海创梦科技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述一些企业也在股权上存在一些隶属关系。此外贺建奎还在共6家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分别是瀚海基因、深圳市瀚海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因合生物、珠海瀚海创梦科技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因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其中深圳因合医学检验实验室为因合生物全资子公司。在这些公司中,瀚海基因与因合生物是最主要的两家企业,前者主打产品为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在业内也颇有名气,4月19日,瀚海基因宣布完成2.1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等五家机构参与跟投,将重点用于建设全亚洲第一条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生产线。迄今为止瀚海基因已经完成四轮融资。而因合生物主要做肿瘤早筛也曾在2017年底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企业是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开发与基因检测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生物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等。而在股东层面,除了贺是个人股东外,另外两位公司股东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与深圳市南科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贺建奎同时还在该公司担任董事。其中南科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对学校国有经营性资产,包括校办企业、参股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合办研究院等单位的经营性业务等行使投资、经营和管理职能。即南方科大的校企资产管理平台,而南科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2012年时也曾曾参与投资瀚海基因。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则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深圳高新区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也是深圳市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服务机构。而另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称,贺建奎本次基因编辑项目已经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并且该项目的经费或物资来自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下的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不过随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此表示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股权关系上看,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与贺建奎确有合作存在。另外,国内基因检测龙头华大基因的身影也悄然出现在贺建奎的“商业圈”中。这一关键人物名为杨晓楠。作为瀚海基因的监事之一,杨晓楠同时还在济宁华大基因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南京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华大基因下属公司任职。不过,目前仍未能得知本次基因编辑是通过具体哪个平台进行运作实施的。而此前被认为是承担了本次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目前仍对参与或知情此事表示否认,但作为深圳和美的实际控制方,港股上市公司和美医疗与瀚海基因也确实存在关联,这一关联也正是通过在11月26日当天下午确认对瀚海基因存在间接投资的上市公司天壕环境所实现。天壕环境于2016年、2017年投资入股了福州紫荆海峡科技合伙企业,由后者进一步投资瀚海基因,而作为天壕环境的控股股东,天壕投资集团也通过闽南财富资本与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明信投资实现了对和美医疗子公司和美医疗咨询的间接投资。本周三,贺建奎的团队将会在香港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就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实验宣布有关数据。他是骗子还是疯子,届时见分晓。

全家福

莱斯大学《科学》子刊模块化,组织特异性和生物降解水凝胶交联剂

【前言背景】出于多种原因,聚合物水凝胶非常适合组织工程和其他生物医学应用,包括它们为细胞提供的水合环境及其可调节的理化性质。这些水凝胶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包括热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高于其较低的临界溶液温度时会发生物理胶凝),以及聚乙二醇(PEG)和各种其他聚醚,聚酯的衍生物。这些聚合物可以交联形成高度组织化的网络,该网络因吸水而膨胀以填充组织缺损部位并为细胞提供支架。化学交联对于维持形成后水凝胶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而热响应性聚合物(例如PNIPAAm)必须经常进行交联以防止水凝胶因被称为脱水收缩的链压缩而崩溃。此外,尽管已经为组织工程开发了许多水凝胶和合成交联剂,但是这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生物惰性的,因此需要进一步修饰以产生组织特异性生物活性,这是发展所需组织表型的关键前提。引入水凝胶生物活性的方法包括递送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肽,以及使用生物活性大分子(如糖胺聚糖)作为水凝胶材料。例如,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例如来自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那些)通常通过从中间血管(例如明胶微粒)中受控释放来传递,以促进骨骼和软骨的再生。或者,可以将这些组织特异性生物分子直接与水凝胶偶联,以产生生物活性线索的原位呈递,并降低生物分子扩散引起的异位效应的风险。【科研摘要】合成水凝胶因其可调节的理化特性而在组织工程中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具有生物惰性,并且缺乏产生适当生物学反应的组织特异性线索。为了向这些水凝胶引入组织特异性的生化线索,莱斯大学Antonios G. Mikos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块化水凝胶交联剂,poly(glycol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oly(glycolic acid)-di(but-2-yne-1,4-dithiol)(PdBT),只需在室温下将PdBT与适当的生物分子在水中混合,就可以用基于小肽的线索和大分子线索进行功能化。软骨和骨特异性PdBT大分子单体是通过与软骨相关的疏水性N-钙粘蛋白肽,亲水性骨形态发生蛋白肽和软骨衍生的糖胺聚糖,硫酸软骨素进行功能化而生成的。这些生物功能化的PdBT大分子单体可以自发地交联聚合物,例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以生产适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封装的快速交联,高度溶胀,细胞相容性和可水解降解的水凝胶。这些优越的性能,再加上PdBT的模块化设计和易于功能化,为其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使用奠定了强大的潜力。相关论文Molar, tissue-specific, and biodegradable hydrogel cross-linkers for tissue engineering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水凝胶交联剂的合成与表征作者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名为PdBT的水凝胶交联剂,可用于组织特异性提示的功能化。PdBT具有模块化组件,包括用于生物共轭的炔烃部分,用于交联的正交巯基末端和用于水解降解的可调聚酯嵌段(图1)。图1:用于组织特异性生物分子的点击结合的模块化水凝胶交联剂。使用可商购的试剂通过三嵌段PGA-PEG-PGA上羟基末端的甲磺酸酯活化来合成PdBT,然后使用but-2-yne-1,4-dithiol对甲磺酸酯基进行亲核取代(图2A)。我们使用1H核磁共振(NMR)确认了PdBT的预期化学结构(图3),并通过与图1中的起始原料的1H和13C NMR光谱相关联进一步确认。作者首先通过根据中心PEG链上预期的质子数将左峰“d”设置为89.27H来校准1H NMR峰积分(图3)。峰“a”代表赋予水解降解性的PGA重复单元,峰积分显示每条PdBT链平均7.57个PGA单元,大致相当于单体进料比预期的8个PGA单元。根据峰“a”至“g”的NMR分析,PdBT的分子量约为1562 Da,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显示的近似数均分子量(Mn)值为1381±74 Da,多分散指数(PDI)为1.09±0.03(n = 3)。峰“ e”和“ f”代表末端炔烃部分上的质子,充当每个PdBT链一个或两个生物分子的点击缀合的位点。峰“ g”对应于用于亲核性交联反应的末端巯基。在本文描述的模型水凝胶系统中,使用自发硫醇-环氧反应通过PdBT交联P(NIPAAm-co-GMA)(图2)。图2交联的生物功能化水凝胶的产生。图3使用1 H NMR确认PdBT结构。单击功能化的PdBT接下来,通过在水中进行便捷的混合过程,使用具有不同大小和亲水性的几种特定于骨骼和软骨的生物分子,对PdBT进行了生物功能化。PdBT可通过亲水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模拟物(BMPm)肽,参与软骨形成的疏水性N-钙黏着蛋白(NC)肽或软骨衍生的糖胺聚糖大分子硫酸软骨素(CS)进行功能化。通过已建立的固相肽合成程序合成了具有叠氮化物官能化N末端的BMPm和NC肽,而CS则如前所述用叠氮化物部分进行了修饰。PdBT的所有生物功能化反应均在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在0.1摩尔当量(eq。)Cp * Ru(cod)Cl的存在下,将目标生物分子与PdBT以2:1摩尔比混合8小时进行和4摩尔当量二硫苏糖醇(DTT)分别用于催化和二硫键抑制(图2B)。然后,通过在H2O中透析24小时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试剂。CS/PdBT的合成产率非常高,为87.1%,而BMPm/PdBT和NC/PdBT的合成产率分别为65.0和58.7%。通过比较相对于内标的反应前后叠氮化物相邻1H NMR峰的峰大小来量化叠氮化物基团的转化,表明CS/PdBT的转化率为83.3%,BMPm的转化率为82.1%,NC/PdBT的转化率为89.7%(图4,A至C)。因此,所有生物分子的高转化率都与该反应的点击性质相符。图4CS,BMPm和NC生物分子与PdBT的点击偶联。与结合PdBT的生物分子相比,GPC用来表征未结合的生物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并且在所有三种生物分子的点击缀合后,Mn均增加(图4D)。例如,CS和CS/PdBT在点击共轭后显示出Mn的统计学显着增加,从23.5±2.0增加到38.1±3.3 kDa,这对应于两条CS链与单个PdBT大分子单体的结合所产生的CS链延长(图2B)。类似地,BMPm和NC肽在缀合后显示出Mn和PDI的统计学显着增加,这与通过将两种肽附着到每个PdBT大分子单体上产生的预期分子量增加大致一致(图4D)。因此,1 H NMR和GPC数据表明PdBT可以与亲水和疏水肽以及大型生物大分子缀合,为具有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生物分子的生物缀合建立了概念验证。生物功能化PdBT的水凝胶交联接下来,建立了PdBT,CS/PdBT,BMPm/PdBT和NC/PdBT作为功能性10%(w/v)P(NIPAAm-co-GMA)水凝胶系统的水凝胶交联剂(图2C)。如果将PNIPAAm基凝胶化学交联,则将其放入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时会因吸水而膨胀,但如果交联不足,则会通过脱水收缩压实并排出水团,这使该水凝胶系统成为一种简便的模型用于评估PdBT和生物功能化的PdBT大分子单体作为水凝胶交联剂的性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水凝胶形成时的初始溶胀率相比,在平衡时产生更大溶胀率的PdBT,CS/PdBT,BMPm/PdBT和NC/PdBT浓度。高度溶胀,高度交联的水凝胶。对于这项研究,测试了每个交联大分子单体的最大可溶浓度,以及在PBS(pH 7.4)中以1:3和2:3的稀释度(图5A)。3.5%(w/v)PdBT,4.66%(w/v)CS/PdBT,10.5%(w/v)BMPm/PdBT和3.5%(w/v)NC/PdBT或更高的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形后膨胀的程度(图5A),代表了良好交联的系统。因此,将用于形成良好交联体系的最低浓度用于所有进一步的水凝胶表征。如硫醇-环氧交联反应产生的热释放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所显示,所有四个水凝胶交联反应均在约60分钟内完成(图5B),表明生物分子共轭并未明显干扰PdBT的快速反应。交联动力学。图5PdBT交联水凝胶的溶胀,反应动力学,水解降解和细胞相容性。参考文献:DOI: 10.1126/sciadv.aaw7396版权声明:「水凝胶」是由专业博士(后)创办的非赢利性学术公众号,旨在分享学习胶体高分子科学的研究进展及科研信息。上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学不妥之处,请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权或引文不当请联系作者改正。商业转载请联系编辑或顶端注明出处。感谢各位关注!

钱作怪

藤博士留学|美国本科排名前十的生物医学工程院校,你中意哪个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完善,一些过去无法治好的疾病得以解决。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统计,随着医学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科类职业薪水也变得相对较高,中位数达到了88550美元。因此,生物医学行业近几年非常火爆,有很多学生都想在美国深造学医,但在美国本科阶段没有医学院,也不设医学专业,也就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无法申请入读医学专业,医学院通常只在硕士阶段开设。但是,在美国的本科阶段,同学们可以就读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生物科学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化学、物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那么就读生物医学工程,哪些院校是顶尖呢?1、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位于曼哈顿,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常春藤盟校,在美国各大学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中是非常出色的。该专业与医院、牙科、公共卫生组织和自然科学领域等深入合作,使学生可以在参与项目活动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有高年级学生都必须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设计项目中接受为期两个学期的培训。2、杜克大学杜克大学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市,在杜克大学,每年都会有100左右人次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该校师生比例为1:7,这就意味着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同时获得研究和实习的机会。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USNEWS中排名第三。3、佐治亚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位于亚特兰大的市中心,是上榜的10所学校里学费最便宜的大学之一,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其他顶尖院校相比却毫不逊色。因为佐治亚理工学院与邻近的埃默里大学在医科方面有着深度合作。佐治亚理工学院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而不断研究,是属于顶尖的研究性质的私立大学。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其在医学领域的先进课程而闻名,生物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国际关系都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直以来的强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采用开放式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共同开发新的医学设备。使得约有80%的本科生在校四年期间从事过至少一项独立研究,并且很多时候是与该领域的顶尖研究者合作。5、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几乎在所有的工程领域表现都很出色,生物医学也不例外。麻省理工学院每年为大约100名生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他们有机会和研究生及教授共同研究项目,从而获得学分和薪资。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10所生物医学研究所之一。6、莱斯大学莱斯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临近休斯敦的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莱斯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医学研究人员交流的机会。本科的课程设有小班授课和实践,大学四年所灌输的学习内容几乎都围绕着: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开拓创新精神、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理念。7、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是全美顶尖的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之一,并且跨学科项目是由工程学院和医学院共同设立的,旨在促进各学术单位之间的合作。斯坦福大学确实是一个研究重校,拥有大量设施供学生探索研究。每年都会有30多人获得学士学位,大部分人都选择继续读研。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最大的,目前拥有4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研究生。该学校的22名教授拥有150多项专利(有效+正在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参加为期15周的峰会课程,由团队的学生自己去开发和测试新的医疗技术。9、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工程学包括生物工程学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包括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系统。并且每年为160多名毕业生提供与UCSD医学院研究合作的机会。10、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费城,与宾大佩雷尔曼医学院在同一个城市。宾夕法尼亚大学约有1400名医学博士,生物医学工程系与医学设备实验室距离很近,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80%以上的学生会进行独立研究。在校老师与300多名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7.5,位列USNEWS前十。REF:

过位

【中国梦·践行者】生物医药专家廖玮回国创业 打造基因检测领域“狙击枪”

廖玮大洋网讯 大闸蟹是不是阳澄湖的?鳕鱼来自于太平洋还是大西洋?以前需要专业人士判断的事情,现在可以交给高科技解决。生命万物都由基因构成,找到它们独一无二的基因密码,就能验明“身份”。如今,广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基因检测的世界里遨游,擦亮一双“火眼金睛”。团队独创了领先的碎片化基因检测技术EFIRM,创始人兼CEO廖玮自豪地说,这是中国唯一一家由华人掌握基因检测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生物科技公司。为农副产品验明真身,仅是这项技术“小试牛刀”。一滴唾液,就能测肺癌、测毒品、测艾滋病、测结核病……这把基因检测领域的“狙击枪”,意欲在全球掀起应用大潮。基因检测的样本独门武器:唾液检测30分钟测出肺癌“创业的过程就好像滑雪一样,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物,最后滑出来的路径就是被障碍物逼出来的。”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办公室里,廖玮很平静地总结出创业感想。此前一年,易活从初创期飞速过渡到发展期,创业道路有障碍、有收获、有笑有泪,在经历几番探索后最终迅速调整企业战略方向,朝着大方向继续滑行。廖玮从不怀疑EFIRM的技术领先性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因此,随着在北大读博、赴美留学、硅谷工作等各个阶段的科研经历逐步丰富,不断地投入力量,使这项技术也一点点突破完成。2015年,他带着EFIRM核心技术回国创业,在广州创建易活生物。而创业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扛起基因检测领域的“狙击枪”,对准肺癌。中国是全球癌症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想要诊断癌症,全球普遍采用活检穿刺或者外科手术,且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获得检验结果。“唾液检测就大不一样,用拭子刷刷口腔取样,完全是无创口、无痛苦的;而且,准确率与组织活检比能达到99%,所以非常受医疗界的青睐。”廖玮说。易活生物的主要技术EFIRM,也就是电场诱导释放和测量,可以直接读取唾液中的基因突变信息,诊断出最常见的肺癌亚型。“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EFIRM的仪器和试剂盒完全由公司开发完成。这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完全掌握了基因检测的全套核心技术。”相比于传统的PRC和NGS活检技术,它够快,30~60分钟就能出检测结果;它方法够简单,结果由机器自动判读;它成本够低,一些项目单人做一次检测费用在百元以下。调整战略:在一次地震中感悟创业人生把EFIRM技术拓展为完整的产业链,当然对有伟大梦想的企业而言是最佳“剧本”,但如何确保企业有“造血”能力,是让易活活下去的根本。“血”从何处来?廖玮冥思苦想,想尽办法,找角度、找资源、找辅助。2017年,他在一次海外的展会上遇到了墨西哥第二大检验服务机构,对方对EFIRM技术平台很感兴趣,力邀他去墨西哥探讨合作。双方对合作非常看好并迅速达成协议,就在友好握手时,突然感到地面一震,天旋地转。廖玮随后打电话给大使馆求助,换车、换飞机,一路奔回祖国。这次地震经历,让廖玮突然想通了。他感悟的不只是生命可贵,毕竟创业的路上遇到大灾大难都不是事儿;而是,如果易活连墨西哥一个地处偏远、人员紧缺、资金缺乏的机构都能合作,它在哪里不能存活“造血”呢?易活生物调整了企业战略方向——专注上游,修炼内功,做好基因检测平台。行业巨头早已制定了游戏规则,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虽有“独门绝技”却苦于未拓展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巨头合作,借力使力——易活提供技术,巨头布局销售和市场。以此,行业资源得以整合,也避免企业被“大鱼吃小鱼”。同时,易活自身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到最边远、医疗资源最匮乏、技术水平最低,但是又最急需的地方开展项目,找到最广阔的市场天地。创业“小伙伴”:太太是他的科研“女神”目前,易活生物在广州、北京、洛杉矶各有研发中心,以三地为支点布局全球化,海内外团队共计70多人。其中一位易活的科学家魏芳教授,廖玮提起来有些不好意思。这位亲密的“小伙伴”就是他的太太,也是易活生物的创新源头。两个人心灵相通,从北大读硕开始一起攻克生物芯片,直到双双赴美都专注于这个方向,始终互相支撑。魏芳教授科研能力极强,重基础科学研究,廖玮自嘲“她总压我一头,我只好专攻应用方向”。两人如今难得见面,但无论何种沟通方式,三言两语后,魏芳很快就知道廖玮的“进度条”在哪里,廖玮也亦然。“好像电脑资料瞬间同步一样”,廖玮说,创业的道路上“贤内助”功不可没。回顾创业之路,他深深感谢广州的创业环境。“选择扎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强。”廖玮说。根据行业报告,至2026年底液态活检市场将达到289.37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将创造一个百亿以上全新的便捷基因检测行业市场。易活成立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A轮融资,2018年预计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未来可期。廖玮广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及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间分别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生物物理系、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担任研究员。2011-2014年任职美国硅谷最大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企业AQS公司,担任战略规划副总裁。2015年廖玮带着EFIRM核心技术回国创业,创建易活生物。应用领域肿瘤液体活检动植物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鉴定……创新感言创业的过程就好像滑雪一样,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物,最后滑出来的路径就是被障碍物逼出来的。很感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创业。我常说创业者都是“吃饱了撑着”。“吃饱了”是指他们每个人在自己以前的专业和领域,都做到了“躺着可以赚钱”的地步。但是,都觉得如果就这样退休了有点遗憾,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再折腾一下。链接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2016年廖玮博士被评为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让企业顺利拿到了600万元的财政资助,并享受了“2000平方米办公场地三年免租”的优惠。广州开发区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政策,涵盖人才创业成长全过程,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总资助强度最高达到4580万元。2017年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美玉10条”,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率先构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文/广报全媒体记者 何瑞琪图/广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桑扈

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公布,19名华人科学家入选

近日,著名的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宣布,从 126 位杰出的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员中选出 2019 年斯隆研究奖的获得者。该奖自 1955 年来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那些在其研究领域内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早期职业学者。2019 年斯隆研究奖的完整获奖名单详见斯隆基金会官网:https://sloan.org/fellowships/2019-Fellows。斯隆基金会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主席 Adam F. Falk 说:“斯隆研究院的研究员是当今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因他们的创造力之强、工作之努力、解决问题之重要、解决问题之活力和创新能力之强脱颖而出。成为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就是成为 21 世纪科学发展的先锋。而在这一次的榜单中,据 DT 君的查证,共有 19 名华人科学家入选。以下为获奖华人科学家名单:化学:1.冯小峰,中佛罗里达大学2.Yongjie H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林松,康奈尔大学4.王海亮,耶鲁大学5.夏岩,斯坦福大学6.尤明旭,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7. 陈梦洁,芝加哥大学8. Nancy Chen, 罗切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9. 蔡洋, 麦吉尔大学10. 鬲融, 杜克大学数学:11. 程修远, 杜克大学12. Francesco Lin, Princeton University13. 王博潼,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4. 赵宇飞, 麻省理工学院15.Tianyi Zheng,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tzheng2@ucsd.e)16. 周鑫,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zhou@math.ucsb.e)海洋科学:17. 刘伟,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学:18. 程蒙, 耶鲁大学19.Ming Yi, Rice University(mingyi@rice.e)以下为获奖华人科学家的简介:冯小峰,2007 年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 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2013 年 12 月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两年半,于 2016 年 8 月加入中佛罗里达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重点是了解电催化材料的结构-活性关系,以及开发高效的能量转换电催化剂。这些研究将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剂 (如金属纳米结构、二维材料) 的设计和合成,以及指导人工光合作用 (水分解和二氧化碳消耗)。Yongjie H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他的团队研究重点是理解纳米级传输现象和设计纳米材料,使其广泛应用于能量转换,存储,热管理和纳米级传感器系统。使用各种实验和理论技术来研究纳米级传输过程,特别强调先进材料的设计和化学合成,超快光学光谱,脉冲电子和热谱映射技术。2018 年 7 月,该团队首次实验合成一种高导热半导体新材料:无缺陷的单晶复合物砷化硼,该材料导热率 高达~1300 W / mK,散热性能比当前最好的半导体更胜一筹,是目前工业界最佳材料,碳化硅和铜的三倍以上。林松,现任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催化材料,有机材料方面的工作。2008 年获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10 年获哈佛大学化学硕士学位,2013 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13-2016 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王海亮,耶鲁大学助理教授。200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2012 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4 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工作利用化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表面科学来解决电化学储能和转化方面的挑战。研究用于高密度储能的新型化学材料,开发用于高速率和高效率能量转换的催化剂,以及研究电化学装置中的基本结构-性能相关性和化学过程。夏岩,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2002 年获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5 年获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学硕士学位,2010 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研究主要涉及设计和合成具有自定义性质的奇异小分子和巨分子。他的研究结合了催化、有机和聚合物化学,以及一系列先进的特征来创造、控制和研究纳米结构的具有特定构象、性能和功能的新型 (宏观) 分子结构和有机材料。尤明旭,2008 年获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12 年获佛罗里达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于 2016 年 9 月加入马萨诸塞大学安姆赫斯特分校,担任化学助理教授。他还是麻省理工学院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所、化学-生物接口项目、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生项目、生物物理中心、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以及自主材料中心的教员。陈梦洁,2005 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生物技术系,2009 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9 年,陈梦洁获得国家基金委耶鲁世界奖学金项目继续深造;2014 年获得耶鲁大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同年,她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职。2016 年加入芝加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部遗传医学科助理教授。至此,她已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 等国际期刊发表 33 篇高水平论文。Nancy Chen,进化生物学家,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其研究方向将基因组学和长期人口统计学研究与谱系数据相结合,以表示通过空间和时间塑造基因组变异模式的进化过程。现于罗切斯特大学任职。蔡洋,前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助理教授,William Dawson 学者。2008 年获北京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3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在担任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鬲融,曾获第 16 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 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集中营的“清华姚班”。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新英格兰微软研究院的博士后。现任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程修远,2009 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3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博士学位,现任杜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主要负责研究开发理论和计算技术来解决高维统计、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中的问题。Francesco Lin,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2010 年获意大利比萨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2012 年获硕士学位。2016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院数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维拓扑,几何与椭圆偏微分方程相关的研究工作。王博潼,2006 年获北京大学学士,2012 年获普渡大学博士。2016 年与国际著名数学家 June Huh 教授证明了 Dowling 和 Wilson 在 1975 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组合学猜想,该进展次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 Acta Math 上。赵宇飞, 2010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2011 年获得剑桥大学数学硕士学位,2015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回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之前,他曾经在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任职。2018 年,赵宇飞获得了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 (SIAM) 授予的奖项。Tianyi Zheng,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2013 年获得康奈尔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博士后。周鑫,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2006 年获清华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2008 年获北京大学数学硕士学位,2013 年获斯坦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变分微积分,广义相对论。刘伟,现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2012 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气候系统演化和变化的动态控制以及相关气候适应研究,曾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耶鲁大学工作。程蒙,现任耶鲁大学助理教授,2004-2008 年就读南京大学物理系。2008-2013 年,在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13 年-2016 年,在微软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 年 7 月,加入耶鲁大学,任物理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量子凝聚态理论。仪鸣,现任莱斯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2007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2014 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4-2018 年任莱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9 年获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 年获 William E. 和 Diane M. Spicer 青年研究员奖。许多科学史上顶天立地的人物都曾是斯隆管理学院的研究员,包括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Richard Feynman),默里盖尔曼 (Murray gel - mann),以及博弈论学家约翰纳什 (John Nash)。47 位研究人员曾在各自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17 位获得了菲尔兹数学奖,69 位获得了国家科学奖,18 位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经济学奖,包括 2007 年以来的每一位获奖者。斯隆管理学院前研究员的具体信息详见 https://sloan.org/past-fellows.斯隆研究奖不仅因为其声望而倍受重视,它更是一种高度灵活的研究支持来源。资金可以被获奖者灵活支配,来用在他认为最有利于自己工作的任何方面。“年轻研究者需要的是研究方向的自由,”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斯隆研究奖项目主任丹尼尔·l·戈洛夫 (Daniel L. Goroff) 说道。“找到最聪明的年轻人并相信他们能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这就是斯隆研究基金的目的。”今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57 所学院和大学的 2019 年斯隆管理学院研究人员代表了不同的研究兴趣。今年的获奖者还包括:一位正在开发高导热材料的化学家,这种材料可以将现代计算中使用的能源减半;一位正在记录全球富人逃税总额的经济学家;一位海洋科学家模拟了开放环境温度变化迫使先前分离的物种进入同一栖息地时的情形及后果;一位计算生物学家,他正在使用高性能计算挖掘以前未发现的抗生素;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已成为寻找其他世界的世界领袖;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是视频图形在制造业应用的先驱;一位研究人类常见心理特征的神经学家,如研究风险厌恶和延迟满足是如何在灵长类动物的饮食生态学中出现的。斯隆研究奖面向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八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学者开放。候选人必须由其研究同行提名,由资深学者组成的独立小组根据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创造力和成为该领域领导者的潜力选出最终获奖者。获奖者将获得为期两年共计 7 万美元的奖金,用于进一步研究。完整名单请点击右边按钮:https://sloan.org/fellowships/2019-Fell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