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翁铁慧介绍,教育部将科学确定分校招生方案。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持情况、高校办学条件等情况,经测算,目前全国有44万左右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近年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分校招生规模,重点向西部、东北地区倾斜,预计扩大同比增加18.9万人。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争取同比增加32.2万人。翁铁慧表示,扩招将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倾斜。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专升本计划增量向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倾斜,包括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倾斜。稳妥审慎考虑今年高考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2020年高考是否延期举行?翁铁慧表示,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对考试组织的影响,正会商有关部门和各地,研判疫情走势,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命题制卷以及中学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哪种高考方案,都要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人员的生命安全,稳妥审慎考虑今年的高考安排,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中国政府网,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对于国家决定2020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首先、提升国民素质。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而实际上,2019年高职扩招了接近120万人,超额完成预定任务,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90%,直接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水涨船高吧,大专、本科录取率和录取人数上来了,那么研究生的扩招也是势在必行,这是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客观原因之一。其次、缓解就业压力。受今年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再加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致使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以前积累的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庞大,导致当前的就业压力空前放大,为了有效缓解这个社会压力,国家采取升学方式,通过扩招硕士研究生来释放就业压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笔者觉得,这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现实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让一部分大专生或本科生通过提升学历,暂缓进入社会,从而减轻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再者、激励提升热情。近4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2019年共285万人,其中应届生148万人,往届生137万人;2020年共34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生174万人,往届生167万人。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学学生提升学历的热情,硕士研究生扩招也是在所难免,否则,如果难度过大、录取率过低,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提升学历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硕士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并且不是短期行为,作为一项高考教育政策,必然有它的政策延续性,今年错过了,明年还有更好的机会,只要解释清楚了,很容易对父母交代的!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计划基本定下来了,博士研究生也计划扩招,那么,2020年的硕士研究生究竟扩招了多少?5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在十大专项行动,透露出了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相关数据。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同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或许是最难就业年。在升学扩招吸纳行动。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在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由于今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已经基本下放确定,此前,许多高校都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人数,部分高校扩招比重超过50%。此前,我也对部分高校的扩招进行了归纳,省属本科高校是此次扩招的主力军,扩招比例较大。部属高校由于本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不小,扩招比例反而没有省属高校扩招比例大。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只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扩招对于缓解就业来说,就是把今年的就业压力转移到两年或者三年后,只要经济形势好转、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未来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就能够得到分担。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转移压力的方法,只不过把困难留在了以后,把今年的就业压力移后若干年而已。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未来充满了变数,说不定能够吸纳足够的劳动力。当然,也有可能经济形势依旧不温不火,到时候的就业压力会更加严重,这就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你认可还是不认可硕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扩招18.9万人!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将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着力硕士生研究生招生规模,公布了扩招规模。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同时,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人,同比增加了50万人,考研竞争激烈。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不少企业产生了冲击,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此时决定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扩招研究生,是应对疫情、减轻就业压力的非常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既能缓冲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实际上,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均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我国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5万人,增幅为16.3%。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我们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我国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于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社会上对研究生扩招有一些疑虑,主要是担心规模扩大之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看到,此次扩招研究生的规模是量力而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办学条件、培养能力均足以支持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规模既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情况,也是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确定的。同时,扩招研究生不是“大水漫灌”。此次扩招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公共卫生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扩招重点投放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显然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是当下科技前沿,是国际科技竞争主战场,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也是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些都有利于打消公众对于研究生扩招的疑虑。扩招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一个非常态之举,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应该是常态。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既要把招生质量关,更要严格招生培养管理,保障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来源:澎湃新闻)
正值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之际,所有的考生再一次将考研这个话题顶为热搜,有的考生感叹初试成绩为何这么高,有的考生感叹考研调剂也太难了,还有的考生已经心灰意冷准备找工作了,不管关注的侧重点在那一方面,但都可以说明有太多太多的学生关注着考研的一举一动,因为有太多的大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考研上,希望借助考研这个跳板实现再一次飞跃。但对于之后的考研学生而言,现在已经实锤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那就是硕士研究生将扩招,这注定是一个令考研学生激动得难以入眠的消息。虽然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官方通知,但重庆市以及湖南省都已经官宣,重庆市明确通知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将扩招,湖南省明确通知2020年硕士研究生将扩招5%,这意味着下一届的考研学生很有可能会享受到因扩招带来的福利了。只不过现在考生又在担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因为近几年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现在的研究生学历含金量已经有瑕疵了,尤其是双非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找工作中很多用人单位并不是很认可,所以当硕士研究生即将扩招时,不少的考生更开始担忧以后的研究生学历是否会更大程度的下滑,会不会和本科生一样的遍地都是,甚至有的考生已经动摇了要考研的想法。对此,很多的网友表示这完全是多虑了,虽然硕士研究生将扩招,但这绝对不会因此而导致研究生含金量降低,更不会像本科生一样遍地都是,而且扩招的规模也非常的有限,毕竟如果其他省份都是按照5%的扩招规模落实,那么也只是意味着有四万多考生将获得读研的名额和机会。同时,现在就业市场上急需硕士研究生,供需有着很大的缺口,不管是机构缺口,还是数量缺口,所以已经有考研想法的学生,一定不要将研究生扩招当作为一个坏消息,而是要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研的难度,也会给更多想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提供了读研的机会,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而不是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的问题。总之,作为曾经的考研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考研的不易,几乎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希望考研难度有所下降,考生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读研的机会,所以现在硕士研究生要扩招了,考生一定要把握机会,努力复习,争取顺顺利利的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拿到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才是我们所要努力的。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当前一段时间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就包括“要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近日,湖南省已官宣:争取国家支持,2020年全省增加5%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消息一出,广大考生纷纷表示:非常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支持研究生扩招政策,感谢政府和国家!研究生扩招的原因一、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幅减少。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大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转,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资金链断流使85%的中小型企业仅能够维持三个月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企业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跟很难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二、考研基数大,减缓学生就业压力。2020年的考研人数是341万,如果政府不实行扩招政策,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数量会很少,那考研不成功的学生只能走向社会,和其他毕业生一起竞聘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考研学子的就业压力会骤增。三、采用扩招政策,静待经济攀升。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发展、逐步攀升。只看5%这个数字,确实很小。但是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是341万,占全年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的39%,这样看来,扩招政策就会影响到很庞大的一个学生群体。待两三年读研之后,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充足,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更加利于社会繁荣稳定。硕士扩招带来的影响一、硕士学位的含金量刚才说过,硕士研究生是一个很庞大的学生群体。任何关于研究生招生或改革的政策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从企业需求来看,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依然是“紧缺资源”,并且硕士的每月工资普遍比本科生多一些。但是受扩招政策影响,两三年之后的硕士应届毕业生会大量步入会,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受到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会增大。但国家的经济也在稳步提升,很难说硕士学位的含金量会受扩招政策影响而降低。二、考研国家线似乎研究生扩招和考研国家线成一反比关系,硕士要扩招,相应的国家线就会降低,这是不正确的理解。考研国家线是和考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息息相关,今年的考研试题较往年简单,考研高分更是层出不穷,考研国家线是否会下调真的很难预测。三、影响范围每个考研高校的复试比例一般都在1:1.2到1:1.5范围内,而扩招的5%一般都会在这多出的复试考生内产生。所以只要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一定要认真备考,今年复试成功的可能性较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5%的招生政策是国家在统筹就业的前提下慎重做出的决定,此举利国利民,今年的考生只有积极备考,才能在有利政策的前提下一战成硕,不负韶华!各位看官对于研究生扩招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区共同探讨。
网络配图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会上,除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外,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还就大家普遍关心的今年高考是否推迟、硕士研究生扩招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下面一起来看看官方答复。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如何稳定毕业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多途径开拓招聘渠道、开展精准指导四方面为重点工作,稳定毕业生就业:01、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我们与人社部一起着力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刚才游钧部长已经从人社部的角度介绍了,怎么样把大学生就业主要的几块能够稳住,所以基本面的稳住很重要。除此以外,我们还将重点加大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02、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以及同时考虑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结合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这些类别学校的建设,我们已经花了比较大的力气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围绕社会服务管理新业态发展等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个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次顺应这个需求,积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03、多种途径开拓招聘渠道我们已经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我们跟有关行业部门的合作还将继续,已经在筹备的还有18场全国性的(活动),同时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来进行网络招聘会。除了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我们还寻求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也是疫情发生以后着力做的事情,已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我们跟这5家企业合作,他们都将开辟校园招聘专区,而且全部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考虑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可信度的关切,我们要求这些企业严格审核岗位信息,确保真实可靠准确。我们跟这些企业紧密合作,教育部今天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就是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我们希望创造条件,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04、更加精准提供指导服务我们要求每所高校必须关心关爱每一位毕业生,要求学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甚至所有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都要密切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要求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其个人特点的岗位,我们还会积极引导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合理调整预期,希望每个人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问答环节:Q:当前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就业的关键节点,请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就业有什么影响?下一步,教育部、人社部门采取什么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澎湃新闻记者)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开辟中小学教师岗位招聘,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确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挑战,因为一般毕业就业都是双向选择,毕业生要跟用人单位见面,很多信息都是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确实是挑战更大了。要真正妥善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拓展就业渠道还是最关键的,要有岗位、有渠道,这是基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关键环节。教育系统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下面五个方面拓宽就业渠道:第一,面向国家战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新动能的发展和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实际上蕴藏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将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这在原来的渠道上占有一定比例,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高,我们还想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相信疫情过了以后,国家战略需要高校毕业生人才。第二,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比如中小学的教师,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高考改革以后,高中教师结构性缺乏,需要开辟更多这样的岗位。同时我们还要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今年我们将会重点督察。第三,引导基层就业。基层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大学校,也是吸纳毕业生就的主阵地,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可以给大家报告的是,中小微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阵地,我看了看前三年的情况,前三年差不多有六成的就业大学生是到中小微企业去的。游部长刚才也介绍了,人社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了很多的保护,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这些政策落实好,会对今年大学生就业有极大的支撑和帮助作用。第四,鼓励入伍参军。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通过优化指标分配,提前体检等举措,征集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国家征兵超过一半是大学生,今年这方面继续增加。同时,主要向毕业生倾斜。过去是在校学生都可以,今年更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毕业生的积极性也很高。第五,丰富新就业形态。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其中含有大量的像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的就业形式,我们将鼓励毕业生到这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 对开放见习企业政策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又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在去年秋招启动时就联合教育部提早部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人社部门的就业服务提早进入校园。但今年疫情突发,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季节正值春季招聘的黄金季节,过去有“金三银四”的说法。疫情的突发,导致了整个市场招聘需求的下滑,线下的招聘活动停止,众多的毕业生求职受阻,实习中断,不少毕业生感到焦虑,对此我们感同身受,十分牵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所以,我们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应对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一批,引导基层就业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并协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考录工作,千方百计挖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二是优化招聘服务。加大线上招聘,启动“e路同行、职等你来”网络招聘活动,推出线上指导,组织百名职业指导师开设就业指导的“云课堂”。提早谋划,一旦疫情解除,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三是扩大见习规模。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四是强化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尽早与教育部门对接信息,开展实名服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举措,政策服务全兜底。与此同时,我们将始终关注湖北高校和湖北籍的毕业生,积极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总之,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施展才华,成就梦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Q: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多项措施,其中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的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能否请翁部长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中国日报)教育部:预测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同时扩招专升本32.2万人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首先,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的方案。教育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今年我们基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接下来,我们分省分校的方案在贯彻落实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科学施策,根据培养能力,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分校招生规模方案。二是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除了培养能力以外,我们还要看社会需求,几年后就业不成问题,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人才的。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我们调研下来,这些专业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三是我们会严把招生和培养的质量关。教育部将指导各有关招生单位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招生培养管理,扩招以后必须要高质量完成招生和培养任务。Q:请问翁部长,之前教育部提到,会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审慎制定今年高考方案,请问现在有没有最新的进展?今年的高考会不会延期?(新华社)高考会不会推迟?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正在组织专家评估高考关系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教育部高度重视,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对考试组织工作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正会商有关部门及各地方研判疫情发展情况,研判疫情走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命题制卷,命题制卷及中学教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密切关注。我们了解到,高三学生以及家长特别关切高考方案,我们也会密切关注高三学生和家长们的关切,稳妥审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安排,我们将及时向社会公布。Q:每年春季都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当前由于疫情防控高校还没有开学,各地各高校也都暂停了各类现场招聘活动。请问翁部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如何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信息?(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 助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2月5日,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暂时停止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现场招聘活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当中尤其重要,现在疫情防控期间,现场招聘面临实际困难。在保障招聘工作不受到大的影响、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做好信息对称,花大力气把岗位信息输送到每个学生身边去,非常重要、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积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政府层面多级联动,加强岗位供给。在国家部委层面,我们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紧贴行业需求,已经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举办了12场大型招聘活动,还有18场,主要是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举办,行业特点比较强。3月份,我们将举办电子商务行业、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6场网络招聘活动,马上就要推出。二是在省市层面,我们要求各地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发动所在地的用人单位,因为每个区域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有它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增加网络招聘活动,省市一级招聘从3月份开始也要大量推出。三是在高校层面紧贴专业特点,主动加强与专业匹配度高的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事实上现在各高校虽然都没有开学,但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开始举办针对本校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充分共享岗位信息。初步统计,3月份各地各高校将举办近2万场各级各类的网上招聘活动。疫情一过,线下招聘还要继续推进,目前网上招聘主要是通过政府和学校进行。四是社会层面多方联合,充分发挥社会招聘网站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光靠政府和学校还不行,要广泛发动社会企业作用,依托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五个招聘网站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现在这五家第一批上网,至少有80余万个岗位,相对都是符合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匹配度比较高的岗位,这是第一批,还要继续上。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毕业生的权益,我们要求这些招聘网站信息必须严格审核所有上网用人单位的信息,通过联手建立黑名单制度和第三方投诉渠道,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一家网站的招聘信息出现问题进入黑名单,其他所有网站可以共享。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确保既拓宽就业渠道,又确保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安全性。通过上述这些努力,我们争取把去年3、4月份线下招聘的岗位信息能够基本转移到网上进行推送,最大程度减少对毕业生的影响。我们跟这5家网站合作,今天正式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www.ncss.cn)。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可以在网上找工作,签约认定。Q:请问翁部长,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教育部将提供哪些服务与帮助?特别是湖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教育部是否有专门的考虑?(中评社记者)教育部:对湖北籍学生适当延长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时间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守初心、兜底线、防风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是着力强化重点群体的帮扶。我们将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他们的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今年情况特殊,困难叠加,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学生信息梳理好,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一定要让他们毕业时能够有合适的去向、合适的岗位。二是强化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帮扶。与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相比,湖北籍的学生尤其是武汉籍的毕业生更加特殊,受疫情影响,他们可能返校复学的时间会更晚一些。这些学生不仅在湖北高校,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我们要求全国各高校更加人性化地做好工作,为这些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做好精准服务。毕业前,学生还有毕业论文要撰写,毕业实验有些数据还没有收集完,这都是非常现实的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教育部发文,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可以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的学生,过去学位委员会一般在夏季7月份左右审定一次,现在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增加学位委员会开会的次数,分期分批认定学位授予。同时,今年湖北高校尤其武汉高校所有在校学生返校复学时间也可能更晚,教育部将在就业、毕业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我们跟湖北省教育厅不断取得联系,比如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我们还要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现在正在筹备,并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能够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这方面有关的措施,我们还会不断推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让湖北籍的学生和在湖北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安心。最后,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服务保障。对离校的时候,也就是7月份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按照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这个政策并不是新的政策,今年重申以后要督察落实,如果学生离校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一定要保留好,为学生服务好,让他们能够安心继续寻找合适的工作。两年内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我们要求高校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帮助办理就业手续。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业大幅度缩减用人岗位,就业压力不言而喻!国家也明确提出将扩大研究生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向4类专业倾斜 ,将研究生扩招重点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且以专业学位 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院校开展了人工智能专业!3月3日消息,教育部刚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们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是人工智能(AI)本科专业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的第二年,去年仅有35所高校获批,今年这一数量涨势迅猛,超过去年的5倍。根据通知,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撤销本科专业名单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等专业被撤销居多。由于今年的疫情影响很多院校也陆续发出了扩招的讯号,目前南京邮电大学: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今年国家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新增硕士生招生计划主要以全日制专业学位为主。我校将在2020年拟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目前国家分数线暂未发布,但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为缓解就业压力,2020考研的分数线有也望下调,接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陈席元、杨思琪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注水”?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能搭上扩招“顺风车”吗?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大学生史同学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由于初试成绩“不上不下”,他和很多考生一样,特别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顺风车”。据记者了解,今年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记者发现,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增幅超过三分之一。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分配以及使用上,均向农业、畜牧、兽医、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校准备好了吗?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扩招为一些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常州大学是一所以石油化工类专业见长的高校,该校目前有硕士生导师近千名,但在校研究生仅2700多人。“我校多年来存在‘吃不饱’问题,一直在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孟启表示,扩招后研究生规模将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今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侧重于工科专业,约占扩招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记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校报到后,还要考虑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另外,今年研究生扩招工作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通过远程网络复试无法实现,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每年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导张志安教授对记者说:“在毕业季,对于毕业学位论文,有开题、预答辩、答辩这些环节来保质保量;对于学生以往发表的论文要严格审核,例如明确刊物的性质,考查论文的学术性是否明晰,例如一些访谈类、综述类文章不能作为学术文章。”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抬杆过关”;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挤掉研究生培养“水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提醒,如果研究生培养关没把好,压力就将传导至毕业、就业环节,对个人和社会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研究生扩招本身并不会必然引起“文凭贬值”。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专业硕士应偏重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研究生扩招后,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来源:中国小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