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你们了解多少呢?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关注考研,关心考研的人分布在哪里,来自哪些星座...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考研数据,让你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考研哦~№1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2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3 星座分析—12星座谁热衷于考研?那些考研族们都是什么星座?在所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星座调查中,考研人群较多、排名前五位的星座分别是处女座、金牛座、天秤座、水瓶座和巨蟹座。当然,也许考研和星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4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5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1、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从图里可以看到,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2、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3、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4、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5、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6、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7、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6 就业才是否读研的硬指标总体来看,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就业都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下图是就业率较高的十个专业以及其收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所以说,在对专业的选择上,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五问考研大数据:哪些学科考研比例高,哪些学生最爱跨专业?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拉开序幕。近年来,“考研热”高温不断,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均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同比增长50万;招生人数则增长了18.6万左右,达到百万层级。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分析应届本科生毕业后去向发现,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4届的11.7%上升到了2019届的15.2%,并且女生读研比例(2019届:16.2%)高于男生(2019届:14.2%)。从院校类型来看,三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走上了读研深造之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中读研深造比例为12.2%。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读研人数增长是因为学生逃避就业压力,“偏安”校园一隅吗?麦可思研究发现,2019届本科生由于就业困难而选择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8%,“逃避式考研”并未成趋势。对于转换专业读研的群体,“兴趣”则凌驾于职业发展之上。此外,分析未就业人群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二战”甚至长线作战,但成功率略有下降,考研难度持续增加。从职业发展来看,学历提升的价值在毕业中期发展时较为明显。1、为什么选择考研?麦可思数据显示,“就业前景好”(54%)和“职业发展需要”(51%)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通过读研而进入“名校”的愿望较为强烈,53%的学生表示读研是因为“想去更好的大学”。从实际情况来看,2019届地方本科院校读研毕业生中,进入“双一流”院校深造的比例占41%。可见,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求也愈加明显。2、读研院校怎么选?在选择研究生院校方面,“所学专业的声誉”排在了“学校的牌子”和“学校所在的城市”之前,呈现出考生先选“专业”再看“学校”的择校特征。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专业声誉和学校牌子的比例分别为39%和29%,比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高出5和4个百分点,而1/5的地方本科院校读研毕业生表示最关注学校的地理位置,该比例比“双一流”毕业生高了7个百分点。3、多少人“抛弃”了原专业?转换专业读研并不容易,有多少人选择“改换门庭”呢?麦可思数据显示,2019届国内读研本科生中近三成(26%)转换了专业,其中,“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跨专业读研的比例为22%,地方本科院校为27%。对于跨专业的原因,超过三成学生表示是兴趣使然,26%的学生则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考虑。哪些专业跨专业读研的比例最大呢?麦可思数据给出了答案。201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群体中,经管类本科生跨专业读研比例最高,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生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43%和40%。而医学类毕业生转专业读研比例最低,为12%。跨专业读研与学生所学本科专业特点以及对本专业的认同情况有关。对于一些培养周期较长,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更多学生还是选择通过继续深造完成自己的专业理想。4、“二战”考研难吗?一个字总结:难。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剧增,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辽宁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从34.5%增长到了41.8%;湖北省往届生考研比例则从2016年的34.45%增长到了2019年的39.43%。麦可思数据也显示,近年来“矢志考研”的往届生越来越多,毕业半年后未就业并且“准备继续读研”的比例从2016届的1.9%上升到了2019届的4.0%。这些“二战”甚至准备“长期作战”群体“战况”如何?数据分析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半年后计划继续读研的人群考上研究生的比例为55.4%,到了2016届,这一数据下降到48.2%,体现出考研难度进一步加大,仅不到半数人成功“上岸”。5、学历提升了,就业会更好吗?如前所述,职业发展是学生读研的首要动机,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研究生群体未来的就业质量是否会提升?从毕业短期来看,学历提升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优势,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就业质量在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未提升人群高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这一增幅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11883元)高出1144元,增幅为9.6%。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回报外,对学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影响。“双一流”院校学历提升人群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9个百分点。在地方本科院校,两个群体的就业满意度相差6个百分点。
对于考研,小可爱们了解多少呢?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关注考研,关心考研的人分布在哪里,来自哪些星座...下面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考研数据,让你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考研哦~№1 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2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3 星座分析—12星座谁热衷于考研?那些考研族们都是什么星座?在所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星座调查中,考研人群较多、排名前五位的星座分别是处女座、金牛座、天秤座、水瓶座和巨蟹座。当然,也许考研和星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4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5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1、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2、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3、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4、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据调查,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5、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6、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7、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6 就业才是否读研的硬指标总体来看,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就业都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所以说,在对专业的选择上,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从本科院校来看,报考的考生中,83%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双一流”,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在考生群体中,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从报考的专业方向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报考的专业方向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其中,近六成选择了报考本专业,近两成考生选择了相近专业。从考研选择专业的因素来看,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大部分考生都会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较多的是对该专业感兴趣程度;第三则是该专业考取的难易程度。从考生了解考研信息的渠道来看,网络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其次则是老师和学长学姐;参加辅导班、现场咨询会等线下活动、书刊等也是获取信息的来源。在考研的备考方式上,超过七成的考生选择了自学,不到三成的考生选择了报辅导班。关于考生对考研辅导班的看法,近六成考生对考研辅导班持保守态度,认为是否报考辅导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两成左右的考生则认为,没有必要报考辅导班;超过一成的考生认为,辅导班对备考有很大帮助,自己会参加辅导班。从参加考研辅导班的费用来看,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考生最多,占比约48%;其次则是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比约22%,在辅导班的费用超过了1万元的占比约16%。从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从调查结果得知,如果这次考研失败,29%左右的考生会选择脱产考研,42%左右的考生会考虑边工作边考研,也有29%的考生选择全职工作。
大学生“跨专业”考研需谨慎!这5个专业成功率太低!别轻易尝试我们都知道考研不容易,而有的同学考研的时候放弃本专业,选择其他专业就更加的困难了,考生不但在初试的时候会面对自己没怎么接触过的专业课试题,在复试中也可能被老师问住。今天陈默老师就来盘点一下在跨专业考研中比较难的几个专业。NO.1法学专业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法律条文,所以要掌握的知识非常的繁琐,而且很多都需要背诵,对于那些从来没接触过的考生在背诵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而且,法学专业考研不需要考数学,这对很多人是一个“福利”,所以报考的人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就增加了跨考的难度。该专业的名校有:中国政法、西南政法大学等。NO.2建筑学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热门学科,所以每年跨考的人也非常多。但是建筑学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有绘画功底,这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建筑学不仅要学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人文艺术。建筑学的名校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NO.3计算机专业因为人工智能兴起,计算机专业成为人们,很多人都选择跨考计算机专业。但是软件编程和各种语言的学习对于一个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导师一般也不愿意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名校有: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NO.4翻译专业不管是英语的翻译专业还是小语种的翻译专业,跨考都是非常难的。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而是要涉及到很多领域的专业名词。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不但要面临语言上面的困难,还要涉及专业问题。翻译专业的名校有:北京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学校等。NO.5数学专业虽然考生在本科期间会学习高等数学以及线代和概率等有关数学的知识,但也只是把数学当成工具。但是如果想要跨考数学专业的话,就要单纯的对于数学进行深入研究,而我们在本科时学的仅仅是皮毛。数学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难的学科,所以没有本科的数学专业的学习经历,跨考数学还是很有难度的。数学专业非常好的学校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虽然考研跨专业可以改变学生们的专业,但是跨专业是让学生们去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以上五个专业是陈默老师总结的跨考中难度最高的五个专业,希望同学们在报名的时候慎重考虑。关于:2019考研大数据:这5个专业成为“跨考生”的难题,学长:后悔,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24.4798° N, 118.0894° E下面圈圈就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考研数据,让你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考研哦~№1 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2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3 星座分析—12星座谁热衷于考研?那些考研族们都是什么星座?在所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星座调查中,考研人群较多、排名前五位的星座分别是处女座、金牛座、天秤座、水瓶座和巨蟹座。当然,也许考研和星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4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5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1、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从图里可以看到,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2、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3、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4、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5、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6、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7、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6 就业才是否读研的硬指标总体来看,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就业都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下图是就业率较高的十个专业以及其收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所以说,在对专业的选择上,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今天,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役拉开帷幕,几百万青年人的命运又将被一场考试而彻底改变。不过,今年的考研却显得过于残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压力山大。搜索关键词“考研”,我们能看到什么?请看上图!对的,你没看错,今年考研的人数超过了341万人,比去年足足增加了51万,比前年足足增加了100多万!这是什么概念呢?考研难度的翻倍只是时间问题了。如果说上面的信息只是让人觉得有些“恐怖”的话,那前一段时间出炉的《2019考研招生数据报告》就让人“细思极恐”了。小编看完后,发现我们过去对于考研的一些认知已经变得非常过时和离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你看完报告的数据和小编的分析,就能了解~大多数人真的会来年再战?11993名考生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时候,都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四成的同学下定了决心明年再战,甚至后年再战,写下了“不上岸誓不罢休”的郑重誓言。但事实和数据无情的告诉我们,仅有28.33%的人是第二次考研,而两次失败后再战的人就只剩6.75%了。所以,考研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和高考很像,都是“一考定终身”,在失败后一般都会选择留学或者找工作。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考研难度的进一步提升,“二战”甚至“三战”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少。今年本来就有差距,明年报考人数又增加了50万,自己离岸边只会越来越远。所以,如果大家是明年或者后年考研,请一定要拼尽全力,不要像雅思一样抱着“此后再战”的想法。不仅难度会越来越高,现实的压力也远比你想象的高。通过考研容易转专业?说实话,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是一个无奈之举: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只能通过考研来实现“转行”的目标。但事实呢?跨专业考研的难度非常之高,所以只占总数的小部分,绝大多数同学只能选择本专业和相近的专业。上图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在回答“你为什么考研?”这个灵魂拷问时,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想换专业的同学仅占总数的7.9%,也就是极小一部分。想通过考研换专业,对绝大多数人并不现实,他们也没有通过考研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很多人尽管想读一个更感兴趣、就业面更广的专业,却不会最终决定通过考研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就是他们出国留学的原因,以及商科、传媒这类允许跨专业申请的专业成为热门的原因。不同于美国/欧陆,澳洲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是非常宽容的,很多时候只要均分达标就很有录取可能性。考研的主力军是女生?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女生在考研群体中的比例似乎更高。他们认为,不仅政治、英语这类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对女生比较“友好”,女生似乎也更倾向于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在就业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男女考研的比例是基本相同的。网上的那些报道,比如“导师连续数年只能招到女生”有些偏颇,实际上只是存在于少数学校的少数专业。请不要被误导了哦~学术类硕士更加吃香?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仅仅用了4年不到的时间,“专硕”就对“学硕”完成了人数上的全面反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硕士阶段技能的训练比起学术能力的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次,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澳洲的授课型硕士正是以增强大家就业力为导向的,同时也以论文写作、小组作业等方式训练大家的学术研究能力。冷门专业才考研?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似乎冷门专业(比如历史、考古等)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考研甚至读博,因为本专业的实用性不高,当大学老师或者做科研是个相对较好的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考研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普遍认为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比如广播电视、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也越来越对文凭有着高要求,大家都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拼命提升背景。谁说只有冷门专业才考研的~今年,985、海外top100的研究生进BAT都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呢?很多时候,不是选不选择读研的问题,而是我们为了前程一定要这么做!随着成长,爱情和朋友可能随时背叛自己,但努力和知识永远不会。现在努力去考研,或许最大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将来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不喜欢的圈子。所以,请一定要努力给自己更多机会。现在备考途中的无助、迷茫、坚持和隐忍终将会是你一生的财富。当你进入更高的平台,一切的未来都将成为可能。总有一天回过头你会发现,有个可以为之努力的目标,是件很幸福的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从学科读研比例来看,医学(2019届:26.6%)、理学(2019届:23.3%)、农学(2019届:22.8%)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的前三名,读研比例连续三届超过两成,且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我曾经听过一个姑娘和我说,她大学四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考研。而她选择考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摆脱高考时选择的专业。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她就对自己说,四年后,我一定要通过考研来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说这话的时候,想必她心里是有无数的愤怒情绪的,不知道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她是如何填下自己如此“憎恨”的专业的。此后的四年,她真的是完全冲着考研去的,上课之余,不恋爱,不娱乐,整天泡在图书里。四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从北方的东北大学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算是一报当年高考失误之恨。其实,每年浩浩荡荡的考研队伍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从每年跨专业考研的数据就可窥见一斑。目前考研基本上分为5种类型:1、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2、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3、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4、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5、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而在这5种类型中,最难的属第二种。而我上面举的例子中的那位姑娘就是属于这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她那么幸运的,其实跨专业,跨院校考研有很大的风险,目前对于跨专业考研是不少限制的,一般文科类专业不能报考理工科,医学类专业一般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另外,不少院校的导师在复试时会考察学生在本科时的专业背景,会优先录取本科就读本专业的考生。因此,以下几点建议给想跨专业考研的学子们:1、尽量选择相近专业相对而言,“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概念的梳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因此,需要一定数理基础的专业,文科生一定要慎重考虑。因此,建议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报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2、积极联系院系和导师前面已经说到了,有的院系和导师对于跨专业来的考生是有限制的,相反,有的院系和导师则非常欢迎跨专业的考生。因此,在备考的时候,考生应该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另外,在查看招生简章时,也要细读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闻学专业,有的导师研究中西比较,就特别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这样在科研中就能够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有的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3、有的专业千万别跨专业报考对于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因为本科阶段开设课程专业性较强,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因此,跨专业考研难度系数很大,专业课就是非常难攻破的一关。PS:正准备备战2019考研的学子们,来说说你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考研的,尤其是跨专业考研?
对于很多考研的同学来说,能够顺利上岸是自己最大的梦想。根据教育部数据,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达238万,而且接下来的3年会持续递增。那么如何顺利突围,脱颖而出?报录比是我们关注的参数之一,指的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像一些人们专业报录比极高,报几十个仅仅录取一个,竞争力太大!对于一些考虑跨考的同学,小编建议报考一些报录比低的,更容易成功的专业。今天就来说说3个“考研容易”的专业,报录比很低。一、建筑学建筑学,作为专业型硕士,培养着行业人才,目前开设理论硕士点的院校,有48所大学,包括传统的“建筑老八校”这样的顶尖学府。二、农学农学硕士的报考人数一般都不多,分数线也放得很低,2018年A类地区国家线为255分,B类地区为245分。开设的院校主要是农林类为主,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大、南京农业大学等。三、工程学工程学硕士与工学硕士一字之别,差别却天差地别!工程学硕士是工学硕士下设的专业型硕士,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较强,每年报考人数都很少,报录比很低。当然,报录比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不可作为主要因素,同学们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爱好能力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