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辛苦程度和难度不亚于高考,跨专业考研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勇气是巨大的,面临的抉择也是困难的。根据研究生导师分析和回答的“跨专业考研该如何选择?”,我给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三大方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为什么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因为目前的专业和学校层次就业面比较窄,出于找工作的需要;二是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以及对口的工作,出于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需要;三是看到某几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优势,出于对自己未来学术道路发展的需要。二、怎样确定跨考专业?如果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的话,建议可以放弃原先的专业,考一个比较好考的纯文科专业。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工作的需要,还是建议选一个与原专业有联系的专业:比如数学专业可以跨考金融专业,管理类专业可以跨考经济学等。如果跨度太大这就意味着前面四年的时光白白浪费了!而且选择与原专业有联系的专业,在接下来读研的日子里也会轻松很多,毕竟大量的专业课是相通的。对于想完全抛弃自己原先专业的同学有一点是必须提醒的:一定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一个在不断萎缩的专业。三、怎样选择学校?在确定了自己心仪的专业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学校了。在网上搜索跟心仪专业有关的大学,仔细研究。还有一点是需要考查该学校的一些指标:比如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该专业导师的基本情况、过去三年本专业国家级课题的在研数量和结题数量等。特别是在导师方面一定要认真选择,不然很可能研究生难毕业。在了解这些后大致可以选择自己报考的学校了。对于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上面的这三点只是给你一些忠实的建议,至于其他的方面,决定权还是在你的手中。
在考研人数不断飙升的当下,跨考考生日渐增多,尤其是教育、管理、法律、经济等专业,更是备受跨考考生的青睐。而对于这些跨考考生,在考研复试时,也有不少导师喜欢询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跨考这个选择呢?这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更是一个考验同学们情商的问题,在回答时千万要先过一过脑子,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像什么原来的专业不好就业、原专业太难、跨考专业简单、有前途之类的回复,纯粹是给自己抹黑。我们可以从个人兴趣、理想等方面展开,体现出你的学术素养,体现出你对所跨专业的喜爱,对报考专业报考学校的认识,使导师相信并认识到你即便是跨专业也是非常优秀的。例如数学专业跨考管理学如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硕士等,完全可以凸显出自身对数字的敏锐、严谨的逻辑思维等。除跨考原因外,跨考考生还非常容被问到这些问题:一、是什么让你决定以我们学校为考研目标?建议同学们在参加复试之前,简单了解一下目标院校的历史以及所在城市,这样在导师问及该问题时你就可以实时把握住机会,好好夸赞一下学校赢得导师“欢心”。在夸赞学校的时候一定从学校各方面的实力出发,言之有物,从自身角度出发,体现出真情实意。二、你觉得你跨考选择的专业与原本专业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如果你是跨考的话,老师在问你相关专业问题的时候,老师关键看的是你思考问题的逻辑思路,由于对每个人的专业都不相同,我举一个自己简单的例子:如一个数学专业的考生跨考会计专业,老师问到“你认为数学和会计存在哪些方面的共同点,并阐述一下你的观点!”这个时候,你如果这样回答“其实数学和会计都是用数字化的语言来传达它要表达的意思,两者其实都是在用数字说话,我明白在会计的研究中,数学好的话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实证研究等提供帮助”然后阐述一下你对你所跨考专业的认识。三、读研之后你有什么规划?上研的规划使导师非常看中的一个问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针对这个问题,忽地啊的重点要放在做什么,如何做上,而不是夸夸其谈。可以从希望在学业上取得什么成就、研究生毕业以后的去向、自己目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拿出弥补不足的方案等等。整体来说,老师知道你是跨考的话,一般不会特别难为你的。关键是你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真的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专业课基础扎实,沉稳好学。这些问题只要提前准备到了,回答是需要体现的也体现出来了,就一定没有问题。
大学生“跨专业”考研需谨慎!这5个专业成功率太低!别轻易尝试我们都知道考研不容易,而有的同学考研的时候放弃本专业,选择其他专业就更加的困难了,考生不但在初试的时候会面对自己没怎么接触过的专业课试题,在复试中也可能被老师问住。今天陈默老师就来盘点一下在跨专业考研中比较难的几个专业。NO.1法学专业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法律条文,所以要掌握的知识非常的繁琐,而且很多都需要背诵,对于那些从来没接触过的考生在背诵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而且,法学专业考研不需要考数学,这对很多人是一个“福利”,所以报考的人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就增加了跨考的难度。该专业的名校有:中国政法、西南政法大学等。NO.2建筑学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热门学科,所以每年跨考的人也非常多。但是建筑学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有绘画功底,这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建筑学不仅要学习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人文艺术。建筑学的名校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NO.3计算机专业因为人工智能兴起,计算机专业成为人们,很多人都选择跨考计算机专业。但是软件编程和各种语言的学习对于一个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导师一般也不愿意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名校有: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NO.4翻译专业不管是英语的翻译专业还是小语种的翻译专业,跨考都是非常难的。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而是要涉及到很多领域的专业名词。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不但要面临语言上面的困难,还要涉及专业问题。翻译专业的名校有:北京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学校等。NO.5数学专业虽然考生在本科期间会学习高等数学以及线代和概率等有关数学的知识,但也只是把数学当成工具。但是如果想要跨考数学专业的话,就要单纯的对于数学进行深入研究,而我们在本科时学的仅仅是皮毛。数学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难的学科,所以没有本科的数学专业的学习经历,跨考数学还是很有难度的。数学专业非常好的学校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虽然考研跨专业可以改变学生们的专业,但是跨专业是让学生们去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以上五个专业是陈默老师总结的跨考中难度最高的五个专业,希望同学们在报名的时候慎重考虑。关于:2019考研大数据:这5个专业成为“跨考生”的难题,学长:后悔,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2019年11月4日,有个考研的朋友备考中遇到困惑,问小西:小西老师,您好。想问下导师愿意接受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吗?作为导师,小西所在的课题组每年都有招收不少跨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研是近半考生的选择,最大的原因是2点:1.高考时分数低,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之后大二转专业时,绩点排名不够遗憾错过,只能借助考研的小帆船实现梦想。在考研复试中的面试环节,我们经常问考生们:为何报考我们专业?在听到的答案中就有不少类似的。比如说,高考填报该专业后被调剂,大学3年期间旁听了该专业的不少课程,希望硕士阶段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2.之前专业就业太难,跨专业考研只为就业。在讨论某个专业是否要考研时,我们通常会提到就业。若是本科学历能找份好工作,考研就不是必选或推迟就业的选择。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学历要求提升(=学历贬值)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变得严峻。不少专业的硕士、博士就业出路同样不理想,跨专业考研改变就业方向就是不少学生的选择。比如说,物理专业的本科生转通信工程的硕士。考研通常有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的“三跨”之说。跨学校和跨区域,看字面能理解。相对来说,学校随着距离越远,影响力变小(清北等顶尖名校除外)。跨专业通常有“大跨”、“小跨”之分。之前的文章中,小西也说过“大跨”是在不同学科门类间,如文转理(慎重)、理转文(相对可行)、医转经济类等。“小跨”是同一个学科门类间的不同专业,比如工科的环境工程学生跨专业考生态学的硕士。包含我在内的部分导师,不会拒绝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前提是“小跨”,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技能和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部分专业的招生要求会写明“仅限招收××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这句话已拒绝了不少跨度过大的学生。之前,和不少导师(面试考官)聊过这个话题,不少人持有的观点是“不反对,鼓励,得上进肯学。当然,学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跨度过大也不太合适。交叉学科/课题肯定会引入不少相关专业考生,利于课题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小跨”最大的好处是知识面广(学科融合),对跨考专业有兴趣,容易出成果。而且,“小跨”各专业之间差不多50—70%的基础课程是一样的,体现专业差别的就是几门专业课程(难度不大),这些知识学生一个学期内就能补上。可是,在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中,很多一部分是“为就业”而跨专业的,之前的专业没学好,考研入学后也不太用心学新专业。和单独看书不同,理工科的实验技能等都是得是经历、熟悉后才能掌握的。事实上,我们也有遇到不少跨专业的学生,真的有点“头疼”。部分老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提高就业率,考研算就业一部分)大一开始准备考研,三年的准备收获的是初试的高分。学校、学院肯定不会拒绝录取分高的考生。但是进入课题组后,我们发现肯问、肯学的跨考学生基础差些没有问题,指导多一些、起步慢一些而已。可是,很多学生仅仅是混个名校学历,读研阶段不想做什么,和导师眼中的“高分考生”不是一个概念。三年硕士下来,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懒散”,很容易在导师心中给“跨专业考生”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影响后续其他跨专业考生的接收。当然,我们这里聊的是导师是否愿意选择跨专业的考生,而不是是否影响这类考生的录取。说的直白些,跨专业的考生经过一年的备考,重点学习2-3门专业课程。自身的专业基础肯定不如本专业的学生。要想得到导师的认可,起码要表现出积极心态、对跨考专业的极大兴趣。同时,对于2020年的考生,小西想说最后的这段时间非常关键,一定要提高效率、调整心态、劳逸结合等。对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反复记忆很关键。不要让自己在成绩出来后懊恼后悔。其实,在跨专业考生中,有一类深受导师喜爱,即本校的跨专业考生!你猜对了吗?
有同学向我咨询了这样一个问题“硕士生导师愿意接受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吗”,其实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而言,担心这个问题也是不无道理的。担心的理由主要是怕在复试和选择导师时吃亏,毕竟是跨专业考研,考研的时候只复习了新专业的考试科目,对其它科目不是很了解,也没有学习过,缺乏对新专业系统的理解与认识。对于这个问题我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因为我就是跨专业考研的,且目前也是一枚硕导,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带过学生,但研究生复试的面试还是参加的。当年,考研时,并没有因为是因为跨专业考研的身份而吃亏,复试的成绩还是相当的不错的;也并没有因为跨专业考研的身份在选导师时吃亏,因为我导师当年只有两个招生名额,然而选他的确有三位同学,我还是在最后的PK中胜出。所以,导师愿不愿意接受你,不是取决于是否是跨专业考研,而是取决于学生本身,取决于你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与经历。跨专业考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如果和本专业考生水平差不多,从某种程度而言,导师可能更喜欢跨专业的考生,理由如下。第一,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跨专业考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新的专业课程,这不仅对身体,而且对心理都是一种考验。因为当你在重新学习新专业课程时,别人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学习其它课程。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你将处于劣势。而你不仅没有被这种劣势吓倒,却依然选择前行,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量与勇气;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研究就是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现有知识,敢于创新。第二,自主学习能力跨专业考研在需要重新学习新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以前没有接触过,需要在摸索与总结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将这些专业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与整理,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够高效的复习,才能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将考试试题一网打尽。而这复习过程中,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生生活与本科生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能力上,需要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提问,而不是被动着等着去做。第三, 交叉研究的需要有的研究方向属于交叉学科,这时候不仅需要掌握新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其它专业知识作为补充。跨专业考研学生也许正具备这种知识,这将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哪怕不具备这种知识,经过两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思维习惯,对知识的融合应用有着一定的理解,这正是研究所需要的技能。总之,跨专业考生无需担心跨专业考研的身份会影响复试成绩,影响导师的选择。因为导师是否愿意要你,看的是你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科研经历与发展潜力。当你的综合素质与本专业学生相比并无多大的劣势时,这时你的跨专业的背景,不仅不是劣势,而是优势。重要的不是是否跨专业考研,而是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许多跨专业的考研考生们通过了初试,好不容易松口气,又要开始为复试而担心,那么今天环球青藤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跨专业考研复试容易被问哪些问题?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两个专业之间的联系或区别?有些"心机重"导师的需要会让你说一说以前所学专业和现在报考专业有何区别或者联系,其实老师问此问题并不是为难你,而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己的规划,有没有明确目标,是不是一时冲动才换专业的。整理好答题思路,从宏观和微观入手,分条叙述两者之间的"爱恨"关系。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如果考官问到这个问题,你可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地夸赞一下目标院校。先从"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夸赞,比如,学校的所在城市,机会多,环境优美,较强的专业实力、优秀的师资力量或浓厚的学习氛围展开。其次,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比如考入某某院校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希望自己能拜于导师门下,潜心学习,增长更多本领。读研之后的规划?由于跨专业考研考生在本科期间学习的专业与今后不同,老师可能会更加看重你今后的科研规划和方向。针对这个问题,回答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去做,如何实践,如何执行,而不是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可以从学习、实践以及日常生活安排等方面展开。比如,学业上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实践和动手能力获得什么样的成长,学术方面要怎么做等等。最后对自己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展望。跨专业考研复试容易被问哪些问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更多关于考研考试的报名入口,报名时间,考研成绩查询,报名费用,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等问题,小编会及时更新。希望各位考生都能进入自己的理想院校。大家一定要坚持备考。
#考研#【欢迎关注阿飞学长,获得更多考研、读研资讯】对于大部分跨考考研的学生而言,过了国家线,过了院校专业线,也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掌握在复试中导师们手里。而在导师面试环节,对于跨考生,导师们往往都会问到考生为什么选择跨考这一问题。最近,一些跨考学生私信学长,对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是确实还没有想好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对于自己的回答,让导师们喜欢的把握不是很大。那么,学长要问了,作为跨考的你,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又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呢?01我们分析下跨考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很显然,跨考学生的优势在于具有不用于跨考专业的学科思维,其实,在学术研究领域,跨学科交流或者学科交叉研究往往是很多学者采取的研究方式方法,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非常常见。因此,你的本专业如果能够和跨考的专业结合起来,那将是非常好的优势。劣势:即使你的考研初试成绩比别的本专业的学生还高,但是,顶多只能说明你对初试要求的几本参考教材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而不能说明你对这个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掌握的好。因此,导师面试环节,也会重点对于你的关于本学科的书本之外的知识点的考察。但是,你只复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本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四五年的专业知识,在学科思维、学科素养等方面,大部分跨考生都是存在劣势的。02如何避免劣势、发挥优势?如何避免劣势?毋庸置疑,把初试参考书和复试笔试的参考书熟记的同时,也要尽可能把这个学科的必看书目看看,即使不能全部都看,但只是要把必看书目的一些前言和摘要部分的内容认真看一看,最好是能够对某一本在这个领域基本不受争议的书达到非常熟悉和了解,并能表达出自己一些看法的地步。再次,要关注这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可在中国知网上通过检索关键词,查看近半年到一年的核心论文的摘要,大概掌握最新的研究热点。这样,当导师们问到一些专业问题时,你哪怕说得很浅薄,但至少能够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如何发挥优势?尝试着把自己的专业和跨考专业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向导师表示能够把本专业的一些理论、方法拿过来运用到跨考的专业上面。举个例子,假如你的本专业是管理学,但是你跨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你就可以谈谈,管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运用,比如说,思想政治教育,说白了就是对人民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而管理学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二者有共同之处,我想着怎么把二者结合起来,等等。你这样说,我相信大部分导师都会对你感兴趣的。以上的两种应对策略,很好地向导师展现了你的学术潜质:一是尽管是跨考,但是有学习思维,能够在参考书之后,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思考;二是懂得跨学科思考。能够将自己的本专业同跨考专业结合起来,进行自己的思考。最后,希望各位跨考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私信学长。
【北鱼说】今天看到了“女研究生疑被卡论文而坠亡”的新闻,深为那个和我同龄的女孩痛心和惋惜。她生前面临的种种压力和一些行为,都勾起了我对于自己读研生涯的回忆。晚上视频的时候与男友聊到“中传女研究生疑因论文被卡,延迟毕业而选择跳楼”的新闻。目前在985高校读研究生的他,想到自己的毕业和论文,叹了口气说:“跨专业写论文真的很难,我也想过要跳楼。”当然,男友会这么说,只是因为最近上网课作业太多任务太繁重,加上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暂时没什么思路,而发的一句牢骚。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他的情绪平复了很多。这些年男友跨专业考研和读研的努力与压力,我都看在眼里。在之前的文章致我的射手座男孩:愿你永远如少年一样中,我也写过他的经历。我自己也读过研究生。不过我的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再加上我的导师始终对我很关照,整个论文的写作以及毕业的过程也相对顺利。但即便如此,在写作课程论文、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初稿的阶段,我也经历过那种选题的抓狂和纠结,以及憋一天也写不出一个字的绝望。读研,对于我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本专业学生,尚且有过如此艰难的时刻。更何况那些跨专业的同学呢?假如其中再遇到与导师意见的不合与争执,甚至和导师翻脸,那学术生涯真的岌岌可危。01读研期间,我有两名印象比较深刻的同学,小Z和倩倩。小Z是跨专业读研。尽管在初试当中取得了很高的分数,但她毕竟没有受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到的很多名词和书籍都是一知半解,也经常在其他人与老师互动的时候保持沉默。她曾对我坦言说“后悔跨专业读研”。她本专业是理工科,当时考虑到理工科女生就业的困难,以及她个人不喜欢一天到晚做实验记数据,才放弃了原本能够保研本专业的机会,跨考到了我们这个文科类专业。刚开始,她真的是在用尽全力去看书读论文,甚至还去蹭本科生的课去补基础。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坚持了大概一个学期之后,她开始懈怠,偷懒,对于课程论文也开始只求“水过”,不再像从前那么较真。毕业之后,她去了上海。从事的是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薪水也和优秀一些的本科生所差无几。刚入学时,她还有着“要读博士”的雄心壮志。现在如果再问她还有没有学术梦想,她定会摆摆手:“不读了不读了,写论文太头秃。”02倩倩是从大类被调剂到小类来的一名同学。说实在话,她具有自己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也比较认真刻苦。但她的一些行为,却总是成为我们看不懂的“迷之操作”。刚入校选定导师时,倩倩就因为对自己选到的导师不满意,站在教室门口抹眼泪。这一举动让进进出出的老师,尤其是她的导师知道后,都感觉非常尴尬。之后她拿着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去评奖学金,第二作者的名字挂的竟然不是她自己的导师,而是学院里的另一位老师。这些行为已经对她的导师够不尊重了吧,可倩倩后来丝毫没有收敛。在论文开题之前,她自作主张定了选题,并私自拿去给其他院校的老师帮忙修改。可校外的老师又不是她的研究生导师,何必对她的论文尽心尽力呢?可想而知,在答辩组所有老师的综合考量之下,她的开题成绩是倒数第一,不得不参加二次开题。她的导师在被其他老师质问她开题质量的时候,只无奈地回复了一句:“她定这个选题,之前也没找我讨论过啊。”最后,倩倩换了题目。在毕业答辩时,又因为论文中的一些细节,和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现场互怼。那位老师也是个火爆脾气,撂下一句:“这是论文答辩,不是秀你口才的表演场。你再不虚心,我可以立马给你一个不及格,让你毕不了业。”事后,有其他老师评价倩倩:“幸亏这不是我的学生,要是我学生,从一开始开题,我就不会给她签字。”03举这两个例子,一是想说明跨专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面临的难度和压力。二是想论证,在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与导师保持良性沟通的重要性。据坠亡研究生家属表示,女孩也是跨专业考取的动画专业研究生。读研期间做研究写论文的压力,与本专业的学生相比,可想而知。尽管在同学口中,她很爱思考,写论文也很认真,还参加过去年的青年学术论坛。但学术这件事,隔行如隔山,哪怕是同班同学,不做同一个方向的选题,也无法准确评价对方的论文究竟是好是坏。只有研究生导师,或者同层次的高水平老师,才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阅学生的论文。再加上家属表示,在去年该同学想要发表论文请自己导师署名时,因为与导师观点相左,导师不肯署名。所以她请其他老师替她签了字,才发表了论文。这种绕过自家导师找其他老师帮忙的行为,在研究生的学术生涯中,本身就犯了大忌。导师签名意味着导师需要对这篇论文负责。如果一个学生在导师本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绕开导师,让其他老师签名并协助自己发表论文。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导师在学术圈内的声誉和权威,一旦论文出现问题,后续的追责也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导师在气头上,暂时放弃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也可以理解。但在该导师尚未解除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且学生多次诚恳道歉的情况下,仍然不给学生进行选题方面的指导和建议,甚至拒绝与学生的沟通,只是简单粗暴地回复了“延毕”的决定(家属语)。在学生坠楼死亡后,也没有一句慰问。这的确会让家属感到人心凉薄,也属于导师的失职。就算这个女孩情商低,个性强,还得罪过导师,但这都不是导师对她不闻不问的理由。因为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读研期内,在对学生给予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关心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生之间定期进行沟通,培养科研与综合素质齐头并进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对学生的求救和挣扎坐视不管。就目前家属方面的发声来看,女孩因为与导师沟通不畅,被导师放弃,再加上无法按时毕业的压力,与自身精神和心理的崩溃。都推动着她走向了26楼的那个窗口,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04作为跨专业读研的学生,在面对学业上难以翻越的高山,和陌生领域科研的压力时,应该怎么做?首先,要及时与导师沟通。即便你和导师的学术理念再有冲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总好过一气之下绕开导师,去寻求他人帮助。只要学生不是特别执拗,钻牛角尖,能够听得进去导师的建议。一般而言,导师都不会故意针对自己的学生,在发论文、开题以及毕业这些事情上人为设置关卡。因为这样做对导师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一个学生三年五年拖着毕不了业,导师难道会为此感到骄傲吗?相信我,如果你是一个“学渣”,学术理念还和导师不一致。导师巴不得你快点毕业,请走你这尊“大神”,不再为你操心。因此,只要态度好,肯低头,愿意踏实跟着导师的安排走。同时对于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规划,也能够主动坦诚地与导师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所思所想,才好对你的行为和学术方向做出下一步的指导。其次,要有一两个能够理解你的朋友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对同龄人倾诉,常常好过对父母导师等长辈倾诉。因此,在学业上遇到压力时,有一两个能够替你排忧解难,和你说话聊天的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我读研的时候,当被选题和论文搅得心烦意乱时,总会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男友。他虽然和我不是同一个专业,但他另辟蹊径的建议和想法,常常也会点亮我的思维,推动我的研究。现在,他在学术的道路上遇到了挣扎和阻碍,尽管我不明白他们专业的具体理论,但我能够通过自己读研的经验,来总结和告知他一些排解压力的小技巧。甚至哪怕我什么都不说,听他吐槽完最近的生活之后,也能够释放他的压力。其实,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我们都需要这样能够倾听自己的朋友或伴侣。他们的存在,能够成为人生道路上常伴你左右的那束光,驱散你一个人奋斗的孤独。最后,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坠楼女孩的妈妈说,她曾经劝过女儿:“大不了我们不要这个毕业证,妈妈不会怪你。”但读过研究生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年汗水付出换来的这两张证件,有多么不容易。如果在最后一刻白白放弃,又有多么不甘心。有许多人指责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过脆弱。但其实我想说,暂且不论这个女孩已经是一个经医院确诊的精神分裂患者。有些痛苦和挣扎,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鞭子没有落到你的身上,请不要指责别人的惨叫和疼痛。还是那句话,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父母对于女儿的崩溃,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想要走出对后果过分夸大的想象,和木已成舟的延毕定局,任旁人说再多的宽心话也没用,走出心结只能靠自己。在这里,我对这个与我同龄却选择轻生的女孩表示遗憾和惋惜。哪怕延毕一年,迟工作一年,只要活着,未来就有无限可能。而现在,死者长已矣。目前,中传已经做出回应,启动调查程序。希望女孩的亲人们能够平复情绪,希望她的导师和母校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客观公允的回应。希望这个热爱动画的年轻女孩,一路走好。【作者简介】北鱼,文学硕士,海外教育工作者。认真写文,愿煮字为药,疗愈身心。
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何对跨专业考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盲目跨专业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某考生小刘3年换了3个专业,均无功而返。像小刘这样赶场式跨专业考研的并非个别现象。她的动机也是考研中最忌讳的心态:投机和盲动。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盲目换专业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分析目前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体有以下三种:第一,为了谋个好职业,所跨专业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看好;第二,为了混个硕士文凭,所跨专业竞争小,门槛低,容易录取;第三,为了摆脱现有的专业背景,所跨专业是自身兴趣所在。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或是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专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很多过来人都认为,跨专业考研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兴趣、有能力。盲目跨专业考上以后也不轻松盲目跨专业不仅学起来困难而且就业也困难,有些跨专业学生还在专业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因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起点就已经非常高,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所以跨专业的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研究生考试虽然通过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暴露了“硬伤”———项目做不了,编程编不出,写科研论文不熟悉学术话语、缺乏创新思维……跨专业报考有风险,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结果不一定能与付出成正比例关系。只要你对所选的专业有兴趣并坚信自己能够为之付出,我相信有志者事尽成,你一定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但是绝不要为了好找工作或者好考等原因,轻易地盲目地转换专业。哪些学科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目前,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考生跨专业报考均无明确限制,某些交叉学科还十分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像新闻传播、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生物信息工程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以导师也愿意要不同专业的考生。新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型学科,培养的人才工作后可能会涉及各个领域。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转学新闻以后,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日后进行经济、法律等新闻报道时,他们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做支撑,更能够驾轻就熟。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认为,现在的化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了,有很多新兴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比如微电子化学、物理化学等应用型学科,都需要各个专业的合作才能有研究成果。“像材料、物理、生物等专业的同学转专业考到我们系,就可以在学术上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填补研究上的一些空白。若让本专业的同学去补修外系考生几年才积累的知识,来完成科研项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所以有些交叉学科非常欢迎跨专业报考的同学。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纯理论性专业或者特别“专”的专业就不大喜欢招跨专业的考生。因为本学科专业性很强,需要特别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除非你有得天独厚的天分,笔试可能会通过,但进来之后的发展前途还是非常有限的。说来说去,还是有很多人怕换专业,觉得没有把握,或是觉得好象没有先例,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不太情愿地又考回本科时所学专业。其实,换专业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难,就像考研没有某些人夸张得那么难一样。在考研时换专业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以下是我所认识或知道的跨专业考研的成功案例:(1) 英语―法律 (2) 数学―计算机(3) 物理―金融―会计 (4) 英语―数量经济学(5) 物理-生物―工业经济 (6) 茶学―会计(7) 牙医-财政学 (8) 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学(9) 数理统计―数量经济学 (10) 管理学―数量经济学(11) 统计学―法律 (12)化工―国民经济学(13) 政治―法律 (14) 热能―房地产―历史(15) 数学―经济学 (16) 光科―会计(17) 高分子―计算机 (18) 材料――自动控制(19) 力学―自动控制 (20) 统计学―金融(21) 经济学―新闻 (22) 热能―新闻(23) 地理―经济学 (24) 铸造―会计 (25) 历史―经济法―国际经济法(26) 英语―行政管理(27) 农学―企业管理 (28) 机械―计算机(29) 物理―金融 (30) 会计―经济法(31) 物理―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32) 地科―哲学(33) 数学―系统工程―经济学 (34) 高分子―生医(35) 农学―金融 (36) 化工―会计(37) 数学―财政学 (38) 档案管理―金融(39) 热能―自动控制 (40) 化学―金融(41) 物理―电子 (42) 地球物理―生物跨专业考研如何准备跨专业考研变数大、无定规,但从整体来讲,报考还是有原则和规律可循的。就考生而言,自学能力是跨专业的必备素质;其次,就是要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新的专业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学习方法;再次,就是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因为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理解比记忆、应试更重要。就报考科目而言,学问就更多了。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英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都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另外,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自动控制转电信、机械转力学、土木建筑转水利工程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另外,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很多学校和院系欢迎并鼓励外专业报考。另外,在查看招生简章时,也要细读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闻学专业,有的导师研究中西比较,就特别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这样在科研中就能够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有的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有的生物学导师做的项目涉及生物芯片制作,所以对于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考生也不排斥。考生切莫抱有“混水摸鱼”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据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有些考生报考文物古籍这一冷门专业,并通过了笔试,但一到复试时,导师问他看了几本古典文献,考生立即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如果确定了报考志愿,复习时除了要吃透书本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中转换过来,重新培养并习惯于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同时学会利用学术话语,熟练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于皮毛,不解精髓。复习也要得“要领”,如果条件允许,可到报考学校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查看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焦点、新课题等。此外,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由于考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制订计划时就需要从长计议,要先入门,再循序渐进。复习时不能忽略了自己的优势专业,很多同学由于只注重专业课复习,结果恰恰是让自己擅长的英语拖了“后腿”。
跨专业考研是可行的。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没有任何规定说跨专业考研是不行的。如果非要说跨专业考研行不通的话,那也就是导师不愿意招你这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那么这种情况,你可能复试的时候被刷下来。因为有的导师并不喜欢专业跨度太大的学生,因为导师把你招进来,目的是帮他做研究项目,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导师还要花时间培养你,你需要重新学很多很多新的知识,对于导师来说,你不能马上产出成果,那么对于他来说你这种跨专业肯定不是第一选择。继续往下看,还没说完。所以,导师如果有本专业学生考他的研究生的话,他一定会选择本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两种可能性他会愿意招跨专业的学生,第一,就是他今年招研究生没有招满,第二种可能是你的考研成绩和你的本科成绩特别优秀,他也愿意招你,因为你的潜力大。所以,跨专业考研,不是不可以考,而是你需要更加的努力。继续往下看,还没说完。我目前是大学老师,这么多年又考硕博,又指导考研学生,对考研有一定了解。就我个人来讲,我特别鼓励跨专业考研,之所以你跨专业考研,就是因为你想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你是这个目的的话,我特别支持你。因为在研究工作当中,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你未来进步的空间是有限的,做研究是需要兴趣和灵感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再加上努力,你将来的成果将会非常的多,而且我觉得咱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开开心心的生活。在研究生阶段,你还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话,你未来找工作估计还会做这个工作,那你下半生都会过得非常不开心,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即使我们跨专业考研,也必须要走出这一步,虽然说艰难一些,但未来我们将更加幸福快乐,总比你痛苦的生活下半生强的多。还没说完,请继续看。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跨专业考研考上可能性不高,那我给你推荐我的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可以让你考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要下定决心想跨专业,那么就大胆地去做吧!考研有哪些大学特别容易考上?博士老师告诉你考研复习完全没有状态?博士老师一句话让你清醒考研英语单词怎样背才高效?博士老师告诉你怎么以最容易的方式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老师为你解答坚持高质量原创,分享我对教育的看法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关注和点赞,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