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说说考研择校那些事儿!有事

说说考研择校那些事儿!

22考研党,关于考研需要准备些什么,看这一篇就够啦!择校择专业的血泪教训人数少于5个人的专业,慎重报考,你的牛逼分数很可能沦为鸡肋。热门学校的冷门或较冷门专业,未必好考,甚至难考,着重分析该院校该专业的大小年走势。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选学校,而后顾专业,好学校≥好导师≥好专业。考研资源配置战,几跨没人在乎,别主观臆测难度,适合自己能力维度的专业才最易。地域压分没有你想的那么残酷,打铁还需自身硬,选定学校后,你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你。太过神秘或信息披露模糊的学校不建议报考,必选公开透明(比如神秘的国防科技大)。专硕、学硕含金量大致,在不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专硕或学制较短学硕。数学复习费时且上分较慢,基础不好或缺乏系统方法思维的,不建议报考包含数学的专业。明确自己的诉求,但千万别看轻自己,只要你铁了心找对方法复习,牛逼高校的牛逼专业同样有机会考上,三本上清北的大有人在,别轻易给自己的择校扣帽子。二战考生建议适当求稳,如果一战时时因为复试被刷,建议择校时避开原学校,除非你非它不上,能承担失败的风险。说说考研择校那些事儿!考研是一场攻坚战,难在坚持,难在规划,难在忍耐!1.考研难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本校本专业<本校跨专业<跨校本专业<跨校跨专业<跨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1) 如果你以就业为目标去考研专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的。研一会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研二普遍去实习,锻炼个人能力,为就业做准备。随着近几年考生不断增多,而且专硕考英二/数二的原因,分数也是逐年升高,有个专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2) 如果你想读博,搞科研可以尝试学硕,不是说专硕就不能读博。但是学硕可以在研二申请直接读博,而专硕要在拿到毕业证后去申请(没有导师推荐,优秀的科研水平,找个好地方有点难)。那么既然你现在如果明确未来目标,那直接就报学硕就好了。研一大多在学习通识课,也可以尽早进实验室,研二开始搞科研,尽可能多发小论文,奖学金顺手拿下它不香吗?(3) 如果读研目的不明确其实身边很多同学对于读研之后都有不同想法。有的认为很充实,有的认为很乏味,因为也许是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搞科研。所以一旦你为了考研而考研,来到学校,你会有落差感,对于枯燥乏味的自我学习可能不会很快适应,所以考研目标要尽早明确!2.学硕、专硕和非全日制的选择1. 培养目标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总结:学硕偏学术研究,专硕偏实际应用。2. 培养方式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总结:学硕强调理论学习,专硕注重实践能力,这是由上面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3. 学费和学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专业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总结:学硕学习年限长,专硕学习年限短;学硕学费便宜,专硕学费相对更贵。4.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具体情况请咨询招生单位。总结:学硕读博容易,专硕读博更难,这是因为博士强调理论研究。5. 考试内容难度学术型硕士的考试难度通常比专硕大,比如拿公共课来说,学硕通常考英语一和数学一、数学二,专硕通常考英语二和数学三。专业课同理,学硕通常考试内容更广,难度更大。总结:学硕考试难度通常大于专硕,这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因为理论研究需要更扎实的理论知识。6. 导师学术型硕士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导师,而专业型硕士通常还有社会导师,也就是所谓“双导师”制。不过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中,社会导师大多流于形式,有跟没有也几乎没区别。总结:学硕通常只有一个导师,专硕通常还有一个社会导师,但是意义不大。7. 毕业难度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的标准通常要高于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因此学硕在面临毕业时,压力会更大。专硕通常要求实习满一定时长才允许毕业,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相比毕业论文显然是更容易搞定。总结:学硕毕业论文通常要求更高,专硕通常要求毕业实习。8. 考取难度学术型硕士因为更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学术创新能力,因此偏向于从学业和综合表现优秀的本科生当中招推免生,也就意味着保研名额占据多数,留给保研的名额比较少。更少的名额,以及更难的考试内容,通常也就意味着考取难度更大。尤其是大多数院校公布的当年招生计划是拟定的,实际的招生计划会等到当年的推免工作结束后才能确定,这就给本来名额就少的学硕考研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举个例子,21年招生计划假设说学硕和专硕一共招20人,按照惯例,保研名额假设占一半,因此你和其它准备备考的考生一样,预期是考研统考招10人,结果等你复习到九十月份,发现保研保了15人,留给统考名额只剩5人。特别说明:上述表述是通常意义上的,并不是所有学硕和专硕都适用,具体还得结合目标院校专业详情决定。比如有的院校学硕和专硕统一考试,统一招生;还有的院校专硕比学硕竞争激烈很多。具体院校,具体分析。总结:学硕考取难度一般大于专硕。9. 调剂机会学术型硕士可以选择调剂学硕或者专硕,也就是说,调剂范围更广,调剂机会更多。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往学硕调剂,也就是说调剂范围更窄,调剂机会更少。总结:学硕调剂范围大于专硕10. 求职认可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求职时基本没有区别,几乎没有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时只招收学术型硕士而不招专业型硕士。在用人单位看来,不管是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只要是全日制硕士,都没有什么差别。认可度差很多的是非全日制硕士。总结:学硕和专硕几乎没有区别。不过极少数高校专硕不提供宿舍(具体就不指明了),所以报考之前一定要记住学姐一句话:认真看招生简章,认真看!去年就有吃亏的例子,专业课更改导致二战的考生也是存在的。

天行

本科是二本大学,考研有机会进985吗?怎么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在昨天,收到一位同学的私信。这位同学目前是在一所二本大学就读经济学专业,因为自己的大学与985大学相比实力很一般。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位同学就想着可以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但是考研难度很大,而且自己把目标定的是北京某所985院校。所以自己很矛盾,一方面自己是想继续读书,提高学历。另外一方面自己又很害怕失败,毕竟作为普通二本还要与重本大学的学生去竞争,谈何容易?所以自己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继续考研希望我能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事实上,在大部分地区,只要学生是本科学历,都可以直接考任何一所学校的研究生。也就是说考研最重要的参照因素还是你的实力。即使你是一个二本学校的学生,只要自己的实力够,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样的人非常少。不过学生即使是普通本科学历,也可以报考那些985院校,或者双一流院校的研究生。只不过这期间自己需要付出很多,你必须要把你大部分的娱乐时间都占用为学习时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了考研,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录取几率呢?1.瞄准自己的目标学生考研一般都是选定了某些学校的强势专业,这些学校除了自己研究生的一部分保研名额外,还留有一些研究生的名额可以考取。学生如果想去争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名额,肯定是要花大功夫的,毕竟学校都想把研究生留在自己学校。如果学生考到北上广或者东南地区高校的研究生的话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清北和华东5校的研究生。而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生则考研难度小一些。不过并不是说清华北大学校的研究生就考不了,每年还是有很多外校的学生考入清北研究生。学生如果想到某些学校去考研的话,最好是先打听好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情况,这样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2.定好专业考研难度最小的就是本学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如果想跨学校考研究生的话,那么一定要尽量保持在同专业,跨校跨专业考研究生难度是最大的。所以学生在选择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是最好在之前就已经转到对应的专业。有些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严格,大一上学期期末就可以转专业,有的学校比较严,可能要大二才能转。不管怎样,学生在大学期间尽量保持良好的成绩,有些学校转专业的条件比较苛刻,学生成绩必须保持在学院前百分之多少名才可以申请转专业。无论怎样,学生把成绩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学校的各种评优评先有机会,奖学金助学金也比较容易申请到。3.外语数学成绩一定要努力提高有些专业是不要求学生的数学的,但是大部分好专业都是要求学生把数学学好。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外语和数学这两门。毕竟这两门课程在以后也经常用到。很多学校对学生要求的外语最低都是CET6级。有的学校还会尽量劝学生把雅思和托福考了,以后还可以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4.做好心理准备读研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无论是争取那些保研名额还是直接考研。平时多努力,到了考场的时候也就更有信心。如果没有经验,也可以就像那些已经考研上的学长们咨询意见和方法。虽然别人的方法不能照搬照,但也会给你一些帮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考研这条道路是一条持久战,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无论前方会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每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考研的学生有很多,但大多数人坚持没几个月就选择放弃了。还有部分同学在考试的前一天选择弃考,这都是很可惜的。如果我们确定好要考研,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如果害怕自己一个人不能坚持,可以和同年级的一些考研的同学约定好,一起自习,一起相互鼓励。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如愿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

脱履户外

学霸揭秘跨校考研干货-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课备考全攻略

我的总成绩408分,专业课一考了138,专业课二考了128分。在英语上正常水平,后来想想还是应该多考几分有优势些。但是考南大,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英语分数最好定在70分。我政治考的并不好,虽然南大看英语+专业课的分,政治可以不用这么高……但也不要太低啊……要过国家线的啊!如有损隐私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考试科目情况如下:我收集和整理了南大文学院的报录比情况从这上面看,招生人数一年一比一年多,同时报考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看起来很难考,但是只要认真复习就能有个好结果,我初试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第一。这一路教会我太多,努力是收获的基础。这一路走来有诸多不易,回头看看真的佩服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想在这里分享一些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尤其是一些对整体学习情况的反思,希望对追梦的你有所帮助。帖子较长,希望有想考的同学一定要耐心看完和收藏哦!南京大学文学院学术硕士是考大综合,无论你考文学类专业(比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还是语言学专业,都要考7门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专业课一即文学卷子,10个名词解释(每个5分),6道大题选4道(每道25分)。专业课二即语言学卷子,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语言学概论20分,小论文50分。关于备考时间:我三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曾经还想考南师,四月在学姐的激励下决定考南大。其实我觉得自己4月开始准备晚了,南大是考大综合,七门课外加一个小论文,一门《古代文学》就能让人分分钟跳楼,毕竟是从先秦开始,上下五千年吧……南大古代文学又考这么偏……再加上作家作品,我觉得自己简直在作死……所以,有幸看到这篇文章的备考生我建议你最好是现在也就是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有经济实力的还是建议报一个专业课的辅导班,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方案,有专业的督导和讲解老师,资金不宽裕的就买一些相关的真题答案笔记题库等资料就可以,详情私信我或硕博学霸说考研都可以。专业课的真题我是8月份开始研究的,我把每门课的真题都分类整理了出来,现当代的真题分类整理,就是说,把真题按照二十年、三十年、散文、小说这种类别分类,分出来就能很明确地看到考点。从1995-2017,这样的好处就是非常明显,帮你串一个文学史的线索,而南大最喜欢考的也就是线索,比如“40年代上海文学分期”、“周作人对新文学的贡献”等等。《外国文学》大题重复的非常多,今年就是真题重考,所以我把外国文学的大题都在参考答案和论文的基础上,完整的整理了出来,再加上一些扩充题,后期我就直接背的,事实证明非常有用。不过,这样的做法只是一方面,这只能让你去反复地复习并且看很多资料来充实这些知识点,你还要写出来,也就是说,你还要返回所有的真题,每道题都认认真真地自己写至少一遍吧。我买的是硕博学霸说的真题和答案他那不仅真题很全,答案写的也很好,既有思路又有答案,但是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我认识的一个很厉害的学姐,她把真题反反复复做了五遍!像我这只做了一遍的,虽然专题整理得很好,但是真的会心慌。这也是我当时报专业课辅导班的原因之一。而且做真题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背书,二是可以练手速。你每天背了很多,不会做题还是没用,所以做真题真的太太太重要了。千万不要因为要写的字太多就偷懒,你要是这样想,那我劝你还是别考南大,毕竟七门课程,特别是最后冲刺的时候,背书简直就是折磨。关于作品:作品看起来很快的,7月之前可以把精力多放在作品上,多读点。大家既然要考现当代文学这个专业,看书是少不了的。知名作家的作品一定要读两篇以上吧,不然答题的时候你也没有论述的材料啊。。一个小建议:主要人物姓名、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都应该记下来并且时常复习,不然真的很容易忘记的。关于参考书的选择分析(没特别说明的就是必读书籍没商量,必须要读,反复读,并且要背笔记)看我从硕博学霸说的学姐那弄的笔记真题等资料犹如考研人的一盏明灯!1.现当代: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丁帆《中国新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董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可 补充的看2.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四本书就够了。重要作家作品必须要默写。真题中有好几次就是要默写诗歌的,今年也考了默写。而且,书后面的参考文献中,有很多其他作家的评价,这个也是要尽量记住的,其实我感觉理解透了就自然记住了,真题有几次考试有涉及的。举个例子,有两年真题考了《殷周制度论》这个名词解释,很多人认为有点超纲,其实书上第一册27页,有出现这个名词,虽然是出现在引用的部分…话到此处,你应该懂得~其实我只是提个醒,第一二遍读文学史的时候,留个心,具体有哪些特别重要的,你看完真题后自然会了然于胸,真题在后面放了几张图片,需要的可拿走3.外国文学:从考研的应试角度看,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一定要看这个版本而且以此为准,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太简单了,不建议看,要实在作为拓展阅读看也行。(看完之后,能形成横向的文学史脉络,然后在哪个时间段有哪个作家,写了哪些作品,基本的艺术特色,心中要有基本的概念)4.文学理论:汪正龙《文学理论研究导引》 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看导言和后面的问题,问题要自己思考,这个容易考论述题)汪正龙的论文(挑着看)5.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一定要看这个版本的,最系统,最全面,价值也最大,很多课后习题都是用的各高校考研的题目邵敬敏《现代汉语》的序言写的特别好,很多和语言学纲要是个补充,课后习题也非常重要,必看必会,举一反三。6.古代汉语:高小方《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全四册,重点在第一二册,其它可以略看或不看,看自己时间。7.语言学纲要: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也可以备上帮你拓展思路8.文艺学论纲 胡有清 南京大学出版社 容易考名词解释关于论文1、现当代:通读王彬彬、丁帆、沈卫威、刘俊所有论文。其实这个论文复试读也不晚,但是读完你就会发现对南大的向往又深了一层,写的真的太好了!而且这几个老师的论文里有很多点与真题非常对口。当时是硕博学霸说的学姐给我的资料里带的,另外自己也去知网下载了一点。2、古代文学:通读莫砺锋论文(其实到最后我也没读完)选了几个真题上出现的相关论文认真读了,生成了题目和答案。我对古代文学的论文简直(事实上就是读不太懂,读不下去)我古代文学补充的书籍读的不多,本来信心满满读下去,但是实在太难读下去了3、外国文学读了几个南大老师的论文,整理成大题背的。另外关于汪正龙老师的论文,几乎是通读的,他的论文很多也和真题对口。南大最后六个论述题是六选四。两个《古代文学》题目,一个《现代文学》,一个《当代文学》,一个《外国文学》,一个《文艺理论》。有好几年了,文艺理论的题目出的太偏,所以我复习的时候本来没想选择《文艺理论》的题目,所以读的不多。但是今年也是幸运,最后一题是“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题目,在汪老师的论文和《导引》上都有提过,我自己也仔细想了想,考试的时候正好两个《古代文学》的大题,我一个也不会……没选择的余地……幸运的是,剩下的题都会。其实说是幸运,遇到了自己会的题目,但是如果我没看这些资料最后还是没用,所以有了一定的底气才会有以后的幸运啊。现在看看我走过的路,重要的是恒心和一天坐十几个小时的毅力。另外也特别感谢硕博学霸说的学姐在我备考期间给与的指导!记得华为总裁任正非说,人最大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 而是有一天遇到了一个人,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提高你的境界,可以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选择硕博学霸说,选择报考南大,都是我这一生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最后,祝有缘看到我这篇分享文章的人都能一战成功、考研圆梦!对于以上分享,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请点击关注,私信我联系方式或者在留言区留言交流哦。我们在南大有专门的工作室,请各专业的学长学姐进行答疑解惑哦!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收藏哦~我是硕博学霸说,专注考研领域研究十五年,想要获取更多考研干货,比如历年真题及真题答案、专业课笔记总结、PPT、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预测卷等,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或者私信我都可以哦!

而能物焉

考研这么难,为什么还都去考?来看看吧

2020年,研究生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41万,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尽管考研难度越来越高,但仍然有很多人选择参加考研。许多入学率已经达到40:1的水平,但仍然无法抵挡大家考研究生的心!那到底是为什么,考研这么难大家还挤破头要去考呢?来看看这几点原因。1.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在大学阶段,只是一些基础教育,更像是一本书籍目录,告诉您那里有什么,但是特定章节的部分写得比较模糊,而研究生阶段则朝着某个方向更深入、更实用,更适应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不可否认,许多同学对科学研究真正充满热情,我们的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也非常感谢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这些科学家。2.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竞争力总体而言,研究生的薪水比本科生的薪水高50%至150%,您的学历可以决定您所处的位置。与往年相比,本科生的确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很普通。它远远小于十年或二十年前的水平,这使得普通大学生很难胜任某些具有一定门槛的企业工作。因此,许多大型企业只对研究生开放,而本科生只能被拒绝。3.工资比本科生更高,更好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水差异很大。以一线城市为例,工资分别为4364元和6504元,二线城市大学生工资为3692元,研究生工资为5436元,三线城市大学生工资为3162元,研究生学生是4821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相差近2000元。因此,改善教育水平已经成为您赚钱的方式。4.更好的圈子与更好的人接触一般来说,名校拥有更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更强大的科学研究能力,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多的人才。努力进入名校的研究生院,进入名校圈子,站在更大的平台上,为自己而奋斗,这是一个变得更好的机会。当然很多同学就想开开心心以自己的方式过一生,不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也挺好的。5.高考失误,有一个名校情结高考失误可能使您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学习,所以考研可以跨校跨专业,让你在自己喜欢的校园和领域继续进行学习。很多同学在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了一所普通大学,但是心中却有着一颗名牌大学的梦。而且,在招聘时,许多公司经常表示优先考虑985和211大学的学生,许多普通大学生甚至无法通过简历,这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学生追求名校的心理。 现在,一些工作了一年或两年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推荐张雪峰老师的这套书,希望能够帮到正在备战考研或者打算考研的同学们。以上就是关于考研人数众多的原因分析了,你有什么要讨论的吗?

散名

2019考研考生做到这两点,调剂就基本成功了!

2019考研初试结束, 考研学子在关注复试的时候,最好也关注一下考研调剂,毕竟如果考研复试出现失误,那么考生还可以走调剂这条路!如果到时候因为对考研调剂信息掌握不准确,导致考研失败,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首先考生要知道考研调剂并不能百分之百成功,每年调剂学生众多,但是总会有人最终会失败退场,严格来说:对于非重点院校或者一般院校的相关调剂,机会还是很大的,有的院校调剂率甚至达到百分之百。相对而言,对于比较知名的院校或者是考生复试时出了严重错误,则照样会被淘汰。为了保证自己在调剂的时候顺利通关,考生可以怎样做呢?根据以往经验,基本地来讲,遵循下面这样两个原则,能够确保成功调剂的基本要求:第一步:不管如何,当今世界要想快人一步,及时、准确地把握调剂信息是第一前提。首先考生的调剂是有要求的,所以考生要先确定自己是否有资格进入考研调剂,一般国家规定:除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复试资格外,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调剂原则上是:先专业内部调剂,再跨专业调剂,再跨校调剂,所以如果导师的上线人数已经足够或已超额,那成功调剂的可能性也是零。所以一定要把握相关专业的空缺信息,可以根据往年该专业生源情况判断,通过咨询该专业正在读研的同学,通过研究生院的网页查询空缺信息。所以根据上述规则,如果调剂不及时,导致导师的调剂名额已满,就不会再答应考生的调剂要求,这些考生也就失去了调剂机会,错过了自己可能有机会取得学校!另外,因为不同院校的调剂时间可能与其他院校的复试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等待复试结果出来后联系调剂会错过一些院校调剂。▲有些好一点的学校并不在网上发布信息,或者只在自己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有信息发布,这时候需要考生主动到学校网站上去找,然后主动打电话联系。第二步机会是不会主动来临的,考生要主动出击!如果考生能及时地,有效地联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比别人快一步,就会增加成功的机会!所以考生要每天关注各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了解调剂导师的电话号码,然后可以直接出击,发邮件联系或打电话或直接面谈。发邮件有时会延误时机,不妨打电话联系导师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介绍自己情况同时请求申请调剂。如果是校内调剂,那电话联系和直接面谈都很方便。调剂中通过熟悉的老师推荐调剂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一般有很多同学在全国各个高校任教,他们的推荐会让考生节省不少时间,而且成功的把握也更大。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考研调剂的一些方法的介绍,考研学子了解了吗?

除尘篇

为什么考研中途放弃的人那么多?是因为难吗?是因为懒

考研很难吗?这得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考研是否很难,得从你想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方面分析。整体来看,像985/211和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如果你是跨校报考,而且是普通大学的学生,那么,对于你来讲,考研确实是很有压力的。因为一方面考研的周期比较长,英语的要求比较高,专业要求、导师要求等,其难度远远超过高考,而且很多热门专业上线的学生都高达几十个,但是录取只有一两个,这样的竞争,其实就是尖子中拔尖子的竞争,想要击败他们要比高考难得多。这个其实说白了,只要你认真复习。及时掌握完备的考研信息,了解目标院校专业和导师每年的招录比,其实剩下的就是靠个人努力了。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个人方面了。考研难,其实更多的是难在了心态上。君不见,每年宣称要考研者如过江之鲫,但是,8月暑期放弃了一部分,9、10月开学又放弃了一部分,到了考场发挥失常的又放弃了一部分,因此,真正考研从准备复习到完整参加完考研考试的不过十之三四。因此,与其说考研的难,倒不如说自己的懒。考研更多时候是一场剩者为王的战斗。从绝对难度上面来讲,考研是要比高考简单的,因为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为了高考的一鸣惊人,而考研一般从大三开始准备算是一个不算晚也不算早的时间。高考的时候大家都面临着不得补考没有退路的选择,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并最终坚持下来,无论结果好坏,但是最终是尽力了。考研,很多人却连最终上考场的勇气都没有。因为目的也不一样了,有的人考研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无路可去,被迫考研,有的人则是高考没有发挥好,想通过考研来圆自己的名校梦。还有的同学直接就是随大流,人云亦云,你考我也考,更有不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考研。对于这里面绝大多数人来讲,考研,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已。伴随着大四的到来,秋招开始了,公务员考试开始了,很多人又开始随波逐流的跨入了找工作、考公务员的行列中去,中途放弃者比比皆是。像那些随大流和抱着试一试心态的人又觉得考研太苦了,整天泡图书馆,搞学习,珍格格大学都没那么累过,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呢?就算考得上将来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工作,还不如现在直接就业,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潇洒人生去。反正,放弃的理由千千万,不考的理由却只有一个:懒。因此,如果你确定好自己要考研,除了找准学校和专业等这些外部条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考研是一场战胜自己的过程,你要学会孤独的备考,经受得了外部的诱惑,更要用一颗渴望成功永不言弃的的心。因为,在你决定考研的时候,没有人强迫你学习,没有人逼着你坚持,也没有人给你复习计划,你所能依靠的也只有你自己,培养好自己的自律精神,坚持下去,获得的,不仅是一个研究生的称号,还有一颗强大的心。

寄生物

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上岸”,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对于谭佳来说,“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沾了光”。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大概是因为爱吧。”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双管齐下”,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最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敲门砖”,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没有周末”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VIP”。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撞车”,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碰撞”。“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她说。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甜头”。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额外的收获”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想说“爱双学位”不容易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真的不高”。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真是太有收获了”。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她甚至质疑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头疼”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听天书”,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泡”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刷”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跨”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断层”。对于双学位,“过来人”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跨校”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鑫为化名)

仙人跳

考研过后需要估分吗?今年的分数线是否上涨?接下来做些什么?

#2020考研#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与高考很不一样,考研学子考后都不太愿意估分,其中有一定的实际困难,专业课程没有答案可供参考,阅卷的灵活度很高。但是,冷丝建议,你如果是考研学子,建议你还是估计一下自己的分数,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好做进一步的打算。2020年考研人数为341万,人数上涨的幅度很大,初步估算,实际参考人数应该是320万到330万之间,这个数据还是很大的。那么,很多考生很关心的是:今年国家线和34所高校自划线是否会上涨?除了考生和有过考研经历的人,其他群体并不了解考研的分数构成。所以,冷丝先简要说一下现在的考研分数相关情况。其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各为100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类似于经济学等文理交叉的专业还有高等数学公共课程考试。其二,这几年,复试在考研整个过程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研究生招生单位加大复试权重,加大差额复试的力度,提高复试有效性,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应为本校招生数的120%,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到报考学校参加面试考试,考核结果计入总成绩,进而重新排队,最后确定是否录取.其三,教育部确定了34所重点高校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试点工作,增强了学校招生的自主权。其四,国家线有A区和B区之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冷丝请你看看2019年多个学硕专业的国家线:其实不用细看,仅仅看线条的变化,你应该感觉到,这些专业在2018年和2019年的分数线都是上扬的趋势。尤其是2019年,国家线上涨的幅度也很大。不同专业的分数线差异还是很大的,这里的数据图表只是一个参考。再来看看专硕的国家线:同学硕的情况一样,专硕的这几个专业的上涨趋势也很明显。那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来了:如何判断考研分数线是否上涨呢?冷丝提醒,这么几个因素必须考虑:2019年考研整体成绩提高,国家线上涨和不同高校分数线上涨就是必然的趋势;2020年考研人数大幅上涨,竞争压力肯定加大;部分考生反映说,2020年考研数学有一些难度,英语政治难易度变化不大。冷丝要特别说明一下,希望引起2020年考研学子的关注,过去几年,尤其是2019年,网传部分高校(包含自划线高校)考研阅卷“压分”,是否有意“压分”不好判断,但是,你应该逐一查阅一下是哪些高校,你报考的高校是否在列?如果在列,你恐怕要有思想做准备。接下来看看这个问题:将来初试分数出来以后,该做一些什么事情?冷丝认为,你要早早打算,做以下这些事情:第一,分数出来后,不要光看分数本身高或低,自认为分数很高就一定能被录取,俗话说得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达到分数线后,你一定要积极打听自己的排名,要经常和所报考的招生单位研招办联系,尽早知道能否被录取的信息。尽快确定自己是否能进复试,以免贻误调剂时间。第二,尤其是这些学生——就应该更加注意了,初试成绩不高,刚刚过线的考生,跨校跨专业的考研的学员,报考名校的二本三本院校考生(这里不是学历歧视),报考热门专业,复试竞争激烈的学员,通过了国家线,但距离报考学校有差距,需要调剂的学员。这些考生尤其要随时注意各类有关考研的信息,丝毫不能懈怠。第三,要尽可能全地收集接受调剂生的学校信息。一般来说同专业的只能调剂到其他学校的同专业, 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同系的不同专业的也可能调剂成功,所以应该千方百计收集各种信息,每年三四月的时候,网络上都会有丰富的调剂信息,且比较真实可信,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很多学校甚至等到名校复试完后去他们那里要刷下来的学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学生即使刷了下来,也还是很优秀的。总之吧,你要记住:广泛撒网,多点机会,宁可以后在几所学校里选择,也不要把自己拴在一所学校上面。冷丝最后祝福各位考研学子顺利过关,金榜题名!

孰协唐许

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有困惑也有收获,有失落也有奋斗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上岸”,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对于谭佳来说,“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沾了光”。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大概是因为爱吧。”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双管齐下”,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最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敲门砖”,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没有周末”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VIP”。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撞车”,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碰撞”。“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她说。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甜头”。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额外的收获”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 想说“爱双学位”不容易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真的不高”。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真是太有收获了”。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她甚至质疑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头疼”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听天书”,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泡”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刷”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跨”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断层”。对于双学位,“过来人”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跨校”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

芈后传

考研保送生比例这么高,你的本科四年还敢糊弄吗?

最近几年,报名参加考研的人数逐渐增加,通过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了,很多大学都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有的还公布了招生的人数。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一流大学的招生人数还是挺大的,学硕的名额要大于专硕。另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推免生的比例真的是非常高。有的学校甚至远超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不得超过本单位招生计划人数的50%。研究生考试本文主要跟大家一起交流推免生的一些话题。推免生,顾名思义,推荐的,免试的学生。真正的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我们平时说的保研,保送生,也是这个意思,不用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想保送读研是很多大学本科生的选择,但是看一下,一流大学的保送比例,也应该会对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有诸多的思考和规划。读研的学生大部分都想要去到更好的学校。985大学的学生要么直接本校保研,要么参与顶尖高校的保研面试。211大学的学生目标也一般是本校和985大学。非985、211的大学里学生选择的高校211大学居多,本校和985高校比例相对较小。学霸班保研率高首先,推免生是可以跨校推免的,但是名额不同,学校也不同。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名额和学校的。可以多跟自己的老师了解一下本校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具体信息,比如保送比例是多少啊,本专业能保送哪些学校啊等。然后,要想成功报送读研,必须要走的两个过程,先要拿到自己学校的保送名额,再去申请其他学校的保送生考试名额并通过面试拿到OFFER。仅仅是第一个过程要求就相当的严格,因为普通大学里的保送名额特别少,细分到每个系每个专业的话,可能也就专业第一为主吧。当然保研也不仅仅看大一到大三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也是要考量的,综合这些,专业前三是可以申请本校的保送名额的。大一到大三专业成绩排名要好另外,申请外校保送也同样有难度。报名申请面试资格,通过面试就基本上是被录取了,而且是拿一等奖学金的。这一过程也是非常细碎繁琐的。越好的学校,它的面试也是越有水平的。仅仅是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好看还不行,自己专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其他的综合素质也非常关键。大学四年别荒废如果想要考研,你的本科四年必须要认真对待,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把基础打牢。多参加本专业的一些竞赛活动,省级、国家级的最好。多参加一些你能够锻炼自己的协作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等的活动。把大学前三年过得充实了,大四就是结满硕果的一年。这样把最后一年的辛苦,平均在三年里,既不会很劳累,又能有更美好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糊弄这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