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四大王牌专业,个个都是顶尖,考上就赚到!心王

中国人民大学四大王牌专业,个个都是顶尖,考上就赚到!

中国人民大学是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一所著名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是我党创建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统治地位,被很多考生仰慕,成为很多考生梦想的学校。那中国人民大学有哪些好的专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中国人民大学四大王牌专业。1 金融学金融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最火的专业,近几年一直是学校本科招生的最高分。那人大的金融学到底有多牛?人大的教师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第一部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基础。金融学专业汇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包括我国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学界泰斗周升业,还有陈雨露、吴晓求等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人大的金融学专业整体实力全国最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和国际金融实力比较平均,录取分数高,考上不容易。2 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就率先在全国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是我国最早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点的高校,是中国人力资源学科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人大的人力资源专业分布在劳动人事学院,商学院和社会学院,这三个学院招收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有侧重,其中劳动人事学院的含金量最高,社会上的美誉度也高,被业内认可,录取分数也很高。3 法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业在各类排行榜中都是全国第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也是A+,学科实力毋庸置疑。人大的法学院被称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是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人大的法学专业学术气氛好,人脉资源广,但是全国目前总体法学专业人才过剩,比起校内其他专业,就业一般。4 经济学经济学系是人大建校是的八大系之一,是我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人大经济学强吗?毫无疑问!那到底有多强呢?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双双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双获评A+,全国仅此一家。从人大经济学学科毕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口碑好,就业面比较广。喜欢“习与智长”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和分享,你认为能排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四大王牌专业还有哪个专业?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松松垮垮

考研跨考真的毫无优势吗?看完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解惑

"我本科是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期间学习成绩虽然一直是专业前三名。但是感觉自己不是很喜欢人力,反而对会计很有兴趣,所以打算三跨考另一所211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本来是信心满满的,也过了一段充实又收获满满的日子。可是现在感觉学习效率有些低了,进入平台期一样,咨询了一些同学和老师,基本上都说我这样跨考难度太大了,而且很多导师都不喜欢跨考的学生,让我慎重考虑。本来三跨就有点压力,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现在又听身边的人说难度太大,所以我也有些动摇,到底该怎么选择呢?"这位同学可能说出了很多跨考人的心声: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要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但又怕跨考难度大、劣势多,最终导致跨考失败。跨考的考生可能是考研大军中最难的一群人之一,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但是:跨考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跨考的上岸率真的会极低吗?跨考真的毫无优势吗?针对这个问题,来看看这几位跨考成功的学长学姐,是怎么说跨考的吧~三本跨考中央财经大学的燕子学姐:跨考的确要慎之又慎,但是说跨考毫无优势太绝对了。我是因为想要打破三本院校的标签才决定跨考的,当初老师也跟我说考财大难度很大,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就是想去这个学校,我愿意为我的选择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靠着这股坚持不懈的劲头,我跨考成功了,悄悄说一句:当初我们班没有跨考的同学很多都没有上岸呢!从理科跨考复旦大学历史学的酒窝学长:从理科跨到历史学,我的跨度算是非常大了,最终激励我上岸的,是兴趣和坚持。因为这两个因素,跨考的难度与劣势丝毫没有动摇我的惰性,现在想到这段跨考的时光也很充实和幸福。不要想太多,努力吧,最终会取得一个不辜负你的分数的。二战跨考211院校的学渣学长:我本科学习成绩真的很烂,决定二战的时候时间也已经很晚了,再加上我要跨考,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我就是天方夜谭。幸好,我遇到了一直激励我的老师,他告诉我:"不要屈服于命运,凤凰终会涅槃"。后来,我明白了,当我们不愿意向现实屈服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迈向梦想的台阶。我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学生,但是我敢迈出二战跨考的这一步。各位同学,看了这几位跨考成功的学长学姐的话,现在还觉得自己跨考毫无优势、毫无胜算吗?大家决定跨考绝对不是盲目决定、随大流做出的选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所以,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同时,跨考也不尽然都是劣势啊,还有很多优势的,快一起来看看吧!兴趣优势:决定跨考的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对所要跨考的专业或者学校非常有兴趣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虽然难度大,但是却能乐在其中。努力优势:跨考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比别人有更大的难度,自然也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专业课零基础,所以会争取做到全面无死角;因为明白自己比别人的起跑线低,所以不会麻痹大意。知识优势:跨考的确的一个挑战,但也是一次机遇。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不仅会努力学习所跨考专业的知识,还学习了四年本科专业的知识。跨考的学生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综合的知识,这又何尝不是跨考生的优势。提醒大家:跨考的考生都知道自己跨考的难度和特殊性,明白自己对未来的定位和期待,所以要更努力、更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情,要做足付出比一般考研人加倍努力的准备去拼搏、去奋斗。最后希望有梦想的人,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它!

张琳

考研跨考容易成功的专业?你报了吗?

跨考,顾名思义就是跨自己的本科专业再重新选择专业去考研。对于我们学生来讲,这是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能够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当然还有人跨考是为了逃避数学专业,还有人跨考是因为有些专业会比自己本科所学的专业更容易考研成功,今天学姐给大家说几个考研比较容易跨考的专业,给想要跨考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1哲学哲学专业非常适合背诵能力强的学生,考试科目也相比较简单,对跨考生也没有专业上的限制,并且成功率超级高。如果大家想上名校,对于专业没有要求的话不妨看看哲学专业吧!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同哲学专业考研差不多,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不陌生,且本专业就业范围广(可以从事公务员、高校党政、企业党政等)、就业率高,且考研中不考高数的原因,成为众多考研学生的热门选项。国内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校特别多,像人大、清华、东师、武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水平都在A+,上交大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报录比是2:1,分数线是350,还是很容易跨考成功的。3图书情报与管理对文科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其实包含三个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本科专业便是档案学,对于文科类不想考数学的考生,这三个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其实很偏重记忆,情报学目前有些院校要求数学三,这三个专业跨专业生比例比较大,而且很多老师本身也不是本专业出身,所以他们对跨专业生比较宽容。就业方向:图书馆学:主要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业事业企业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档案学:主要到国家机关、企事业企业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情报学属于信息管理学科,其就业面较广,专业中既包括"信息"又涉及"管理",都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热门。报考院校推荐: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4翻译硕士翻译硕士除了需要语言和翻译两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国家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报考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这就给复合专业背景的译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就业方向:1.翻译及出版类行业 2.国家机关及国有大中型企业 3.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 4.大中专院校或教育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大家一般会选择师范类大学和语言类大学报考。5法律非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是在所有的考研学科中唯一一个,只招收本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大家都是跨考生,考试差距不会太多。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大顾虑。就业方向:1.公务员,主要包括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2.律师。3.公司法务人员,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4.其他相关领域,除了以上的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其他领域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报考院校推荐: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6会计对数学和专业课的要求都不高,而且是不限专业报考的,所以很多本科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同学,考研大多都会选择会计。当然,由于会计硕士报考人数过多,竞争也越加激烈。会计专硕初试虽然不限专业,但好学校也并不容易上,即使通过初试,也很有可能在复试被刷掉。就业方向:1、在各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和管理工作人员;2、在政府及企业审计部门、资产清算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工作;3、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涉及核算等方面工作;4、从事与会计相关工作及会计学相关研究人员。很多人会追寻专业的就近原则选择跨考,目标专业和自己本科专业会有交叉,毕竟考研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选择相关相近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自信心。选择跨专业的时候要考虑自己本专业与跨考专业的融合度,像医学跨考肯定就不建议了。还有人会选择陌生的领域进行复习,这个考研难度肯定就上去了,绝大多数跨考都是从理科生跨考到文科专业,或者文科生跨考到经管类专业。还有金融专业、新闻传播硕士。应用心理这个三个专业,虽然适合跨考,但是因为近几年考试热度太大,导致很多学校的报录比上升,实际上竞争压力会比较大,不是很好上岸。

比丘尼

最适合跨专业考研的这五大学科,你选对了吗?

我们许多考生总会有各种因素,导致当初填报的志愿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但是在本科四年中转专业又有诸多条件限制,所以想着考研时再考虑跨专业。那么哪些专业比较适合跨专业考研呢?小编带你来盘点一下。一、新闻学首先,小编推荐的是新闻学,本专业主要为报社、杂志社、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各类媒体培养从事采访、编辑、写作、摄影、摄像、节目录制等业务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宣传文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个专业比较适合偏文的专业,比如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等都可以考虑跨专业考研。推荐院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二、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比较适合跨专业的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推荐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会计学会计学专业目前的现状是,低端人才趋于饱满,而高端人才却是相当稀缺,所以比较适合跨专业的考研。如果能拿到含金量十足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那就更会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四、社会工作可能好多考生和家长对社会工作专业有点误解,不知道它以后是干什么的。其实它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推荐院校: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等都是相当不错的。五、金融学据说金融学硕士导师非常喜欢数学专业的同学们跨专业报考,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金融学嘛,肯定是与数字关系最密切了。现在的金融学专业现状也与会计学相似,高端人才紧俏,因此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以下这些院校都是可以考虑的: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当前的专业不喜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去解决,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你说是吧。

另一面

人力资源不能跨级了

问题:不能跨级考了,那么今年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要不要工作证明?回复:不一定,要根据各省的报考要求和所满足的报考条件决定。如江苏2020年人力资源考试报名取消提交工作经历证明,改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填写《工作年限承诺书》。如果您满足的是4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中的第(2)、(3)条,并无工作经验要求,也无需提供工作证明。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2)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3)高等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在校生。

凤凰台

35岁年薪百万,我决定辞职考研

根据教育局数据,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0.6%,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几近007奋斗模式。撰文 | 陈薇沁 责编 | 陈子文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34岁的苗庄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在这群大龄考研人中,令人不解的当属申请海外研究生项目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在疫情下坚持交昂贵的学费上网课?在洛杉矶当地创办了一所考研机构的Rebecca给出了答案:“30+的海外考研人,有人为了绿卡,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学历,有人为了人脉……”Rebecca今年35岁,自己也在南加州大学传媒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当地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要等绿卡的面试通知。疫情来袭后,这项移民业务停工了大半年,一旦选择回国,前几年的努力就浪费了。Rebecca的机构负责的学生人数,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升。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尔湾的30岁贵妇,据说之前是北影表演系毕业,申请经费到位。“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对儿媳妇有学历要求。申请专业上,对方希望是艺术史或者珠宝鉴赏。”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苦读还是花重金?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车3小时来回单位和自习室的李豫鲁是个极端案例。他在曲师大租了考研自习室的一个格子,30个人共用一整间,3个月只需1000块。他说这是为了“彻底和熟悉的环境隔绝,一心一意把备考这件事做好。”开车途中,他会提前复印好单词书放到手机支架上,红灯亮了就翻上几页,经常会被后面的车摁喇叭,“还是有点危险,不推荐大家都用这个办法”。到了自习室以后,空间里最响的声音就是翻书声。没有人吃东西、聊天,手机调成静音。李豫鲁在自己专属的课桌上用彩色胶带工工整整贴上了每日计划。单身人士或许可以选择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拖家带口的职场妈妈们往往必须在家完成复习。职场妈妈JoJo的孩子刚满2岁,家里没什么人能帮忙带孩子。平日她报名了3000元的网课,每天上班前看1节课,中午午休温习,晚上回家再看上1节课。等到临近考试的1个月,再请一个私教突击薄弱环节,1节课1000元,上完5节课,就差不多上考场了。李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培训的销售,他认为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考研者“不听营销、不爱花钱”。“如果说一个考研套餐,包含了考研资料、项目推荐、一对一辅导、英语私教、面试模拟等等。他们会在套餐里挑出最需要的部分,再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一个6万6的套餐最后就被拆成了一个2万3的组合。”38岁全职妈妈韩小鱼曾经参加过考研机构的宣讲会,拿走了他们免费发放的考研资料,自学效果也不错。但也有极少数愿意花重金的人。李老师透露,过去的5年里,他的200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冲到了最前端,进了美国沃顿商学院。撇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她花了10万,我们突击了面试,Personal Statement来回修改了5遍。”这位学员在申请前就查阅了大量商学院的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沃顿,这个数字约是100万。到了30岁+的年纪,“考研人”的社会经验也多了,大家会更理智地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记忆衰退、被催婚……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34岁,从部队退伍的穆西目睹了多个队友的“职业瓶颈期”——转业或者是继续留在部队,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他决定报考中欧商学院,而备考科目中尤为折磨的是英语的练习,“拿红宝书背单词,从abandon(放弃)开始。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第一页的单词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反反复复一直是abandon、abandon。”因为长期在部队,没有英语使用环境,他的口语更是别扭,私教老师形容“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没太大区别”。比穆西更惨的是英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据说学着学着人就不见了,3个月后再见到他,说是因为考研得了抑郁症。自嘲自己是“996打工人”的李阳,每天下班后还是会用kindle刷往年的研究生考试题。他认为“自己的脑子割裂得太厉害”,总是没法从工作中迅速切换到试题,等到缓过来,往往就快睡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职备考的打工人们普遍碰到的难题,“无解,只能挺过去。”在一条发出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自己尚未组建家庭,很多人自嘲“在解决个人问题之前,单身人士仿佛不配考研”。家长常常将“考研”视为“结婚”的对立面,传统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观念根深蒂固。正常情况下,30岁出头、有房有车、医生编制的李豫鲁绝对是相亲市场里的抢手货。父母原本期待给他安排几个相亲对象,在今年成家立业。他却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备考新媒体类研究生。“在他们看来,我是彻底掀翻了稳定的生活,大吵一架在所难免。”长期待在学校,李豫鲁身边现在都是98、99年的人,年龄相差10岁,大家喜欢剧本杀、看漫展,他喜欢看书、看戏剧,“爸妈现在心情很复杂,又想催又想放弃”。33岁依旧单身的Lisa已经拒绝与父母沟通“婚恋”好久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看着别人开花、自己没有开花就着急,也许你本来就是一棵树。”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她的人生规划里,结婚并非必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并为未来的读研生活存下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让所有考研者最佩服的“王中王”——非工作、带娃、读书三合为一的全职妈妈莫属。备考湖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的JoJo正是这样一名职场妈妈,本职是一名银行职员。2018年她第一次裸考,英语差了几十分。2020年4月再次报名考研,开始认真复习。不幸的是,复习阶段撞上了银行的业务高峰期。领导出门跑业务,她要处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考核、报表,并且及时和总行沟通。几个月下来,她瘦了十几斤,内分泌失调,住院好几天,休息了快2个月才缓过来。先生为此十分反对她考研,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太大压力太累了,而且耽误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黄金时期。JoJo知道,学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16岁,妈妈突然中风,家里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妈妈的病上,她高考失利,只能先读专科。在过去的10年,她也一直以赚钱给妈妈治病作为唯一目标。直到2年前,妈妈去世了,“我才开始想重新做自己,不再只是去赚钱,我想去弥补学习上的遗憾。”答应了先生就“只搏一次、不录取就放弃”,JoJo每天看书8-10个小时,主要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就连这次跟一条的采访,也推迟到了她研究生面试结束以后。收到录取通知,JoJo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发了条微信:“梦想终于实现了。”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同是学霸的郭德冈,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咯,拖个3、5年也是常事。”“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Lisa今年英语差了几分,考研落榜了。短暂的自我怀疑后,她理了理思路,打算先回补习班继续上班,“我的5年计划,是在明年考研成功,后面3年边工边读,第5年去公立院校面试。”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自嘲说成为了“大龄考研人中的反面教材”。他原本从国企辞职,计划考北大光华,“今年竞争太激烈,我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发现今年竟然高了5分。”收到结果后,他分析了未来几年家人的需求和自己职业发展路径,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考研计划,开始创业做幼儿教育。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题图来源:《完美关系》剧照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均已购买版权

死生存亡

我,35岁,年薪百万,辞职考研

来源:财经记者圈文|陈薇沁,责编:陈子文,原载于一条(ID:yitiaotv)根据教育局数据,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0.6%,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几近007奋斗模式。0130+考研人:人生路上的“多选题”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02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34岁的苗庄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在这群大龄考研人中,令人不解的当属申请海外研究生项目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在疫情下坚持交昂贵的学费上网课?在洛杉矶当地创办了一所考研机构的Rebecca给出了答案:“30+的海外考研人,有人为了绿卡,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学历,有人为了人脉……”Rebecca今年35岁,自己也在南加州大学传媒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当地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要等绿卡的面试通知。疫情来袭后,这项移民业务停工了大半年,一旦选择回国,前几年的努力就浪费了。Rebecca的机构负责的学生人数,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升。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尔湾的30岁贵妇,据说之前是北影表演系毕业,申请经费到位。“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对儿媳妇有学历要求。申请专业上,对方希望是艺术史或者珠宝鉴赏。”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03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苦读还是花重金?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车3小时来回单位和自习室的李豫鲁是个极端案例。他在曲师大租了考研自习室的一个格子,30个人共用一整间,3个月只需1000块。他说这是为了“彻底和熟悉的环境隔绝,一心一意把备考这件事做好。”开车途中,他会提前复印好单词书放到手机支架上,红灯亮了就翻上几页,经常会被后面的车摁喇叭,“还是有点危险,不推荐大家都用这个办法”。到了自习室以后,空间里最响的声音就是翻书声。没有人吃东西、聊天,手机调成静音。李豫鲁在自己专属的课桌上用彩色胶带工工整整贴上了每日计划。单身人士或许可以选择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拖家带口的职场妈妈们往往必须在家完成复习。职场妈妈JoJo的孩子刚满2岁,家里没什么人能帮忙带孩子。平日她报名了3000元的网课,每天上班前看1节课,中午午休温习,晚上回家再看上1节课。等到临近考试的1个月,再请一个私教突击薄弱环节,1节课1000元,上完5节课,就差不多上考场了。李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培训的销售,他认为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考研者“不听营销、不爱花钱”。“如果说一个考研套餐,包含了考研资料、项目推荐、一对一辅导、英语私教、面试模拟等等。他们会在套餐里挑出最需要的部分,再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一个6万6的套餐最后就被拆成了一个2万3的组合。”38岁全职妈妈韩小鱼曾经参加过考研机构的宣讲会,拿走了他们免费发放的考研资料,自学效果也不错。但也有极少数愿意花重金的人。李老师透露,过去的5年里,他的200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冲到了最前端,进了美国沃顿商学院。撇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她花了10万,我们突击了面试,Personal Statement来回修改了5遍。”这位学员在申请前就查阅了大量商学院的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沃顿,这个数字约是100万。到了30岁+的年纪,“考研人”的社会经验也多了,大家会更理智地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04记忆衰退、被催婚…… 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 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34岁,从部队退伍的穆西目睹了多个队友的“职业瓶颈期”——转业或者是继续留在部队,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他决定报考中欧商学院,而备考科目中尤为折磨的是英语的练习,“拿红宝书背单词,从abandon(放弃)开始。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第一页的单词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反反复复一直是abandon、abandon。”因为长期在部队,没有英语使用环境,他的口语更是别扭,私教老师形容“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没太大区别”。比穆西更惨的是英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据说学着学着人就不见了,3个月后再见到他,说是因为考研得了抑郁症。自嘲自己是“996打工人”的李阳,每天下班后还是会用kindle刷往年的研究生考试题。他认为“自己的脑子割裂得太厉害”,总是没法从工作中迅速切换到试题,等到缓过来,往往就快睡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职备考的打工人们普遍碰到的难题,“无解,只能挺过去。”在一条发出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自己尚未组建家庭,很多人自嘲“在解决个人问题之前,单身人士仿佛不配考研”。家长常常将“考研”视为“结婚”的对立面,传统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观念根深蒂固。正常情况下,30岁出头、有房有车、医生编制的李豫鲁绝对是相亲市场里的抢手货。父母原本期待给他安排几个相亲对象,在今年成家立业。他却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备考新媒体类研究生。“在他们看来,我是彻底掀翻了稳定的生活,大吵一架在所难免。”长期待在学校,李豫鲁身边现在都是98、99年的人,年龄相差10岁,大家喜欢剧本杀、看漫展,他喜欢看书、看戏剧,“爸妈现在心情很复杂,又想催又想放弃”。33岁依旧单身的Lisa已经拒绝与父母沟通“婚恋”好久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看着别人开花、自己没有开花就着急,也许你本来就是一棵树。”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她的人生规划里,结婚并非必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并为未来的读研生活存下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让所有考研者最佩服的“王中王”——非工作、带娃、读书三合为一的全职妈妈莫属。备考湖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的JoJo正是这样一名职场妈妈,本职是一名银行职员。2018年她第一次裸考,英语差了几十分。2020年4月再次报名考研,开始认真复习。不幸的是,复习阶段撞上了银行的业务高峰期。领导出门跑业务,她要处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考核、报表,并且及时和总行沟通。几个月下来,她瘦了十几斤,内分泌失调,住院好几天,休息了快2个月才缓过来。先生为此十分反对她考研,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太大压力太累了,而且耽误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黄金时期。JoJo知道,学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16岁,妈妈突然中风,家里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妈妈的病上,她高考失利,只能先读专科。在过去的10年,她也一直以赚钱给妈妈治病作为唯一目标。直到2年前,妈妈去世了,“我才开始想重新做自己,不再只是去赚钱,我想去弥补学习上的遗憾。”答应了先生就“只搏一次、不录取就放弃”,JoJo每天看书8-10个小时,主要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就连这次跟一条的采访,也推迟到了她研究生面试结束以后。”。05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 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同是学霸的郭德冈,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咯,拖个3、5年也是常事。”“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Lisa今年英语差了几分,考研落榜了。短暂的自我怀疑后,她理了理思路,打算先回补习班继续上班,“我的5年计划,是在明年考研成功,后面3年边工边读,第5年去公立院校面试。”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自嘲说成为了“大龄考研人中的反面教材”。他原本从国企辞职,计划考北大光华,“今年竞争太激烈,我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发现今年竟然高了5分。”收到结果后,他分析了未来几年家人的需求和自己职业发展路径,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考研计划,开始创业做幼儿教育。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

上神乘光

我后悔了?|跨考行政管理是一种什么体验

给每一个选择一个过程大家好,我是木生最近收到了一些关于择校方面的疑问具体择校经验贴我正在码但在这之前还是想和大家聊一下关于选择行政管理这个专业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以及选择之后读研这近一年关于这个专业的想法,希望对21朋友的择专业择校有一点参考意义。择校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的专业,专业无非就是本专业以及非本专业。行政管理的跨考比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在网上看到一些数据和分析,总结出跨考的热门专业:新闻传播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金融、社会工作、法律硕士(非法学)、翻译硕士等。我遇到的跨考行政管理的情况无非是以下几种下面一个一个做一下个人分析①本科学习行政管理,也没有其他想学习的专业,那就继续好了本科学习行政管理的读研继续选择这个方向的人数是比重很大的,我之前一直以为跨考要更多一些,但是读研了才发现还是本科是这个专业或者是相关学科(有的学校并不叫行政管理)的偏多,例如我们班级二十多个人,里面只有五人不到是跨专业,而学的内容完全不搭边跨过来的只有三个(就有我)所以我建议,如果本科是这个专业,并且不对这个专业有很明显的抵触情绪,最好也是感兴趣的,也想继续读研,继续攻读这个专业是比较合适的。我担心的是一部分不喜欢本科专业,只是为了读研选择了这个专业,大学四年浑浑噩噩,那么读研在没有兴趣的支撑下,我怕你继续浑浑噩噩,毕竟我希望读研这三年是我们都有收获的三年。②本科学习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管理类学科,数学不好,不想学数学,又想继续读管理这部分案例很多,我调剂的时候遇到不少,其实有后悔的,也有不后悔的,读管理类的,不要想着出来你就能做管理,自己都没有管理好,又有多大几率去管理别人。用我们上课老师的话来说,管理这个专业会在积淀十年后会很好的显示出来,越“老”越吃香。我在想,我们又有多少个十年呢,任何工作给个十年都能做到差不多的程度了吧。所以我建议这部分同学,但凡你的数学不是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断崖式危机,并且对于其他专业没有很大的兴趣和考虑,就收收心好好学,你不知道有多少羡慕能够学习数学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数学不差的,但是高考的一次专业选择,让我永远远离了它,环境不支持,自己没有意识,等意识到了的时候,激情、热情、和动机都已经不充分了。数学能够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和思维,这份能力相信在之后会帮助我们,如果想要之后从事管理类的工作,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希望你能好好考虑。③想考公务员,行政管理感觉比较合适挺多人问我这个专业是不是很适合考公务员?其实在之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既然想要之后走体制内,考公务员,建议花上几分钟去公务员考试网上下载一下往年的招生目录,里面都有专业要求,你会发现,要求公共管理的专业真的少的可怜。看过之后,做一下统计,然后好好考虑,如果读研后报考公务员,那么哪个专业是最合适的,请自己决定。④本科学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只想选择一个专业读研,行管考研题目不难,跨考比较友好前面提到了,行政管理是一门跨考热门专业,因为“成本低”,初试题目大多只要认真背,再学点答题技巧,考高分不是难事。比较难的一点,可能就是“僧多粥少”的问题,其实这是考研各个专业都会存在的问题,只不过,行政管理相比其他专业看起来更加严峻一些。尤其是想要报考名校的各位,首先衡量你自己的实力,其次衡量你本科院校的实力(复试或调剂的时候刚需)。这里我建议,选择的专业尽量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不知道是否感兴趣,去知乎、微博找学长学姐问一问研究生课程内容,或者查一下相关的研究文献,是不是你想要去深入了解的。没有兴趣去支撑的研究生生活其实真的挺痛苦的,就是这样。认识我比较久的应该记得我之前提过,我本科是学习文学的,其实我不讨厌我的本科专业,但是当时考虑到读研,我有点惧怕,读研的方向就是那几个,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总之,我有点兴趣不足。就考虑到跨考的问题,为什么跨考行政管理呢?首先是我的专业,说是文学,其实我并不是师范方向,属于非师范文秘,所以文学课程在大三的时候已经不学了,学的就是有关行政工作的一些实操,那时候就觉得它们是一回事,事实证明,那时候自己太小白了,简直就是蠢。所以提醒一下,不要把企业或机构中的行政工作与行政管理这个专业等同,它们有明显的差别。最终跨考行管,其实和我的一个学姐以及朋友有关系,当时学姐是跨考行管并且成功上岸985的,她给了我直接的鼓励,对于名校光环的向往,给了我动力;朋友是本科学习的行管,她一开始是劝我不要考的,后来也就给我说考了也不错,说了她辅导员就是硕士行政管理,现在工作很好,那时候就感觉之后如果能到高校做辅导员也不错。再接着就是对之后工作的一个想法吧,一直对于HR工作很感兴趣,实习期间做过一段时间,也觉得可以做下去,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数学,我这个纯文科生基本不可能,所以行管就是最直接的选择了。现在想想整个过程有些草率,但是一些决定的做出也很是突然。肯定有人会问我,那为什么第二年又继续考了呢?一方面偷懒吧,工作了一段时间,考研时间比较紧张,当时也没有勇气重新跨回去或是再选一个专业;另一方面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对这一个专业的兴趣,之前的我是个对时事政治一点不敏感的人,接触之后,感觉之前的一些疑惑有了新角度的解释,思维上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尤其是对于读文学的我来说,我一直希望自己不要太过于感性,这个专业能够帮助我中和一些。如果你问我现在后悔了吗?我想会是吧,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可能会选择新传,但是,没有如果,所以我还是可能继续选择这个专业,不过肯定的一点是,我是不会继续本科专业的,不是说它不有趣,只是我不适合。1现在,我研一一年快要过去了,虽然是在家度过的,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你问我对于这个专业有没有更加了解一点,那回答是肯定的。行政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只要你觉得是相关的,你就可以将它们组合,所以需要我们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研究生生活呢?我们的上课形式是以我们自己讲为主,老师解答为辅助,所以大部分的内容我们都是自学的,如果导师不是很负责,学成什么样,完全是靠自己。如果想要混学历,也是能够混过去的,它不像理工科类的专业,需要你泡实验室、泡研究组,这个专业大部分都是需要你自己去看文献、学研究方法、做研究设计等。如果你的导师手里有项目,你可能还会有机会参与项目,比如可以帮助老师查找文献、做文献综述、设计调查问卷、做实地访谈和调研等,运气好还能赚点外快。但是如果你的导师手里没有项目,并且大部分导师都不喜欢学生出去做兼职,尤其是研一研二,那么你的生活就是“看文献—写论文—改论文—看文献”无限循环之中。研究生的论文和本科论文是有明显差别的(如果你本科发表过论文,还是核刊,就当我没说),对学术能力和学术严谨度的要求会更高,你的选题、你的语言,和你导师的关系都会影响到你发刊的难度。如果想要读博,研究生期间一定是要发出一篇核心刊物的,如果不读博,我们学校的要求就是一篇普刊。为什么说和导师有关系?大家心里都清楚,学术圈从来都不是一汪清潭。任何地方都会存在“潜规则”。如果不想读博,基本就是研二开始准备开题,研三就实习了。我现在就已经在开始和老师确定开题的方向了。所以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说是三年,实际两年,除去毕业论文准备时间,你能认真投入学习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年时间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将这个学科搞通透?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我想答案在每个人心里。于我个人来说,写论文不轻松,改论文很痛苦,好的论文是改出来的我当然知道,但是当十遍十遍改的时候,我会产生自我怀疑。每次改不下去就会想,这论文写得对不对?我做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就是几十页废纸?我读研是不是就是个错误?好好工作赚钱不好嘛?总之,就是怎么消极怎么来,只有从改论文结束后的几天我感到由衷的放松。或许,论文发表的那一刻我能找到满足感,也能拥有动力。所以,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做学术的料子,我对于问题研究没有抵触,我抵触的是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写下的论文术语,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完全了解,我也不确定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除了对我自己有利,还对什么有利?能够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嘛?刚入学的时候,导师告诉我,我们的任务是去解释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我很认同,但是真的很无力。久而久之,这种疲惫感消解了我入学时想要读博的想法。我会经常和朋友吐槽,以前没读研究生的时候总觉得,博士是因为不想读才不读的,其实事实是,我们还不够格。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教育,在大学和研究生之间是一个断层,研究生和博士之间是一个断层,总之就是,研究生水分很大。不要和我杠,这是我的个人看法,针对的是普遍情况,且针对于文科性专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研究生学历而读研,也不知道一个人没有兴趣的努力能够获取什么程度的结果。选择行政管理于我个人来说,后悔吗?一半一半,那是因为我体验了,带着现在的体会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忘记现在的体会重新选择,我可能会。所以,这必定是我要经历的一段求学过程。如今,我也在努力适应和调整,我希望有所获,同时也能有所获。对正在犹豫是否选择这个专业的人来说,希望你能结合自身好好考虑,行政管理有它的魅力,不是它不存在,只是感受得到不到的问题,希望选择它的人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地方,给研究生学术生活留下点什么。来源:木生同学

依依不舍

大学生考研选择专业需要考虑些什么呢?

大学生考研选择专业需要考虑些什么呢?本科毕业后,到底是就业、出国,还是考研或是考公务员,这可能是个让很多应届生难以选择的难题。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人生。每个人的需要不同,人生职业规划也就不同。如果选择了考研,只要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某一领域浓厚的兴趣,然后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学科门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就相当于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二级学科是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划分,也就是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名称,比如管理学中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一、如何选专业选专业要考虑兴趣、潜能和未来职业需要。喜欢什么?只有喜欢这个专业才有钻研的潜力。因为有喜欢才有执着,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能做什么?人的能力包括很多,比如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未来职业和潜能之间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数学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考虑学习理工科或者经管类专业。二、选择专业的技巧和误区如果想继续自己的专业,那么很容易选择。如果想跨专业,那可能就要加以考虑了。是否应该跨专业?很多同学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满意,没有对专业有过详细的了解,通过大学的学习才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那么马上考研了,是否应该跨专业报考呢?跨专业有风险,需要量力而行。学科体系内部可以跨,文科专业可以相互跨,跨专业幅度较大需谨慎。不要陷入专业选择的误区,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什么专业赚钱报什么。今天的热门,也许成为了明天的冷门。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从众。从知己来说,就是对自身进行认真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与潜能。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学什么就意味着将来干什么?其实不是这样的。毕业后,有些学生在味地寻求专业对口的工作,如果真能工作对口,自己又喜欢,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实在不能对口,也不必强求。现在的社会,很多单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热门专业并非都是师资力量强或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专业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分人太功利,单纯从眼前利益来决定专业的选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部门、行业垄断逐渐被打破,真正对考生有用的还是在学校学的真本事。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喜欢根据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很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考研的抉择,大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骗中骗

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能跨级报考吗?

最近很多想要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的小伙伴询问乾程尚德君:“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能跨级报考吗?”、“为什么有的机构说还可以跨级考试呢?”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结合2020年人力资源考试报考条件的公告,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通知,我们就大概可以了解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报考条件。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力资源和保障部相关通知2019年,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就颁布施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16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明确原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同时废止。新标准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实行逐级申报。新标准颁布后,各省积极响应,先后开始执行新标准,新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员实行逐级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2.“跨级考”还存在吗?那么有些机构说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还能“跨级考”是怎么回事?别急!满足一种条件下确实可以跨级。四级考试就不说,和是基础考试,不存在“跨级”的问题。根据2020年人力管理师报考条件要求(如下图)。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条件中有一项要求:“硕士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也就是满足该要求的考生可以直接跨级考三级。同样,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中也有满足条件可以跨级考,但是需要同时满足工作年限;而一级考试中,则必须同时满足持有二级证书和工作年限。202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目前各省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相关通知还未发布,具体的报名条件还需以各省份的公告为准。我是乾程尚德,只说真话,不忽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