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22:38,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万众学者期盼的、姗姗来迟的公告。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的需要,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遴选实施办法(试行)》生成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CSSCI(2019-2020年)来源期刊及扩展版学科分布情况见下表全国各界,特别是学界,经过深入学习研究,历时492天,终于完成如下各学科《CSSCI(2019-2020年)录用经》,本文仅为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年)录用经。现在公益分享如下:本文由问津学术权威整理发布,本文作者为全部学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录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录用,《党的文献》录用,《党建》录用,《党史研究与教学》录用,《国外理论动态》录用,《红旗文稿》录用,《教学与研究》录用,《科学社会主义》录用,《理论视野》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录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录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录用,《求是》录用,《社会主义研究》录用,《思想教育研究》录用,《思想理论教育》录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录用,《中共党史研究》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录用。管理学学科《电子政务》录用,《公共管理学报》录用,《管理工程学报》录用,《管理科学》录用,《管理科学学报》录用,《管理评论》录用,《管理世界》录用,《管理学报》录用,《管理学刊》录用,《宏观质量研究》录用,《会计研究》录用,《会计与经济研究》录用,《经济管理》录用,《经济体制改革》录用,《科技进步与对策》录用,《科学管理研究》录用,《科学决策》录用,《科学学研究》录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录用,《科学与社会》录用,《科研管理》录用,《南开管理评论》录用,《软科学》录用,《社会保障评论》录用,《社会保障研究》录用,《审计研究》录用,《审计与经济研究》录用,《外国经济与管理》录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录用,《系统管理学报》录用,《研究与发展管理》录用,《预测》录用,《中国管理科学》录用,《中国行政管理》录用,《中国科技论坛》录用,《中国软科学》录用。哲学学科《道德与文明》录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录用,《孔子研究》录用,《伦理学研究》录用,《世界哲学》录用,《现代哲学》录用,《哲学动态》录用,《哲学分析》录用,《哲学研究》录用,《中国哲学史》录用,《周易研究》录用,《自然辩证法通讯》录用,《自然辩证法研究》录用。宗教学学科《世界宗教文化》录用,《世界宗教研究》录用,《宗教学研究》录用。语言学学科《当代修辞学》录用,《当代语言学》录用,《方言》录用,《古汉语研究》录用,《汉语学报》录用,《汉语学习》录用,《民族语文》录用,《上海翻译》录用,《世界汉语教学》录用,《外国语》录用,《外语电化教学》录用,《外语教学》录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录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录用,《外语界》录用,《外语与外语教学》录用,《现代外语》录用,《语文研究》录用,《语言教学与研究》录用,《语言科学》录用,《语言文字应用》录用,《中国翻译》录用,《中国外语》录用,《中国语文》录用。外国文学学科《当代外国文学》录用,《俄罗斯文艺》录用,《国外文学》录用,《外国文学》录用,《外国文学评论》录用,《外国文学研究》录用,《当代文坛》录用,《当代作家评论》录用,《鲁迅研究月刊》录用,《民族文学研究》录用,《明清小说研究》录用,《南方文坛》录用,《文学评论》录用,《文学遗产》录用,《文艺理论研究》录用,《文艺理论与批评》录用,《文艺争鸣》录用,《现代中文学刊》录用,《小说评论》录用,《新文学史料》录用,《扬子江评论》录用,《中国比较文学》录用,《中国文学研究》录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录用。艺术学学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录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录用,《当代电影》录用,《电影艺术》录用,《建筑学报》录用,《美术》录用,《美术研究》录用,《民族艺术》录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录用,《世界电影》录用,《文艺研究》录用,《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录用,《戏曲艺术》录用,《新美术》录用,《艺术百家》录用,《艺术设计研究》录用,《音乐研究》录用,《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录用,《中国电视》录用,《中国书法》录用,《中国音乐学》录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录用,《装饰》录用。历史学学科《安徽史学》录用,《当代中国史研究》录用,《东南文化》录用,《古代文明》录用,《国际汉学》录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录用,《近代史研究》录用,《抗日战争研究》录用,《历史档案》录用,《历史教学》录用,《历史研究》录用,《民国档案》录用,《清史研究》录用,《史林》录用,《史学集刊》录用,《史学理论研究》录用,《史学史研究》录用,《史学月刊》录用,《世界历史》录用,《文史》录用,《文献》录用,《西域研究》录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录用,《中国经济史研究》录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录用,《中国农史》录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录用,《中国史研究》录用,《中华文史论丛》录用,《自然科学史研究》录用。考古学学科《敦煌学辑刊》录用,《敦煌研究》录用,《故宫博物院院刊》录用,《江汉考古》录用,《考古》录用,《考古学报》录用,《考古与文物》录用,《文物》录用。经济学学科《保险研究》录用,《财经科学》录用,《财经理论与实践》录用,《财经论丛》录用,《财经问题研究》录用,《财经研究》录用,《财贸经济》录用,《财贸研究》录用,《财政研究》录用,《产业经济研究》录用,《当代财经》录用,《当代经济科学》录用,《当代经济研究》录用,《改革》录用,《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录用,《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录用,《国际金融研究》录用,《国际经济评论》录用,《国际经贸探索》录用,《国际贸易》录用,《国际贸易问题》录用,《国际商务》录用,《宏观经济研究》录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录用,《金融经济学研究》录用,《金融论坛》录用,《金融评论》录用,《金融研究》录用,《经济经纬》录用,《经济科学》录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录用,《经济评论》录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录用,《经济问题》录用;《经济问题探索》录用,《经济学(季刊)》录用,《经济学动态》录用,《经济学家》录用,《经济研究》录用,《经济与管理研究》录用,《经济纵横》录用,《劳动经济研究》录用,《南方经济》录用,《南开经济研究》录用,《农村经济》录用,《农业技术经济》录用,《农业经济问题》录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录用,《商业经济与管理》录用,《商业研究》录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录用,《上海经济研究》录用,《世界经济》录用,《世界经济文汇》录用,《世界经济研究》录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录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录用,《税务研究》录用,《现代财经》录用,《现代经济探讨》录用,《现代日本经济》录用,《亚太经济》录用,《证券市场导报》录用,《政治经济学评论》录用,《中国工业经济》录用,《中国经济问题》录用,《中国农村观察》录用,《中国农村经济》录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录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录用。政治学学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录用,《当代亚太》录用,《德国研究》录用,《东北亚论坛》录用,《东南亚研究》录用,《俄罗斯研究》录用,《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录用,《公共行政评论》录用,《国际安全研究》录用,《国际观察》录用,《国际论坛》录用,《国际问题研究》录用,《国际展望》录用,《国际政治科学》录用,《国际政治研究》录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录用,《行政论坛》录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录用,《理论探索》录用,《理论探讨》录用,《美国研究》录用,《南亚研究》录用,《南亚研究季刊》录用,《南洋问题研究》录用,《欧洲研究》录用,《求实》录用,《日本学刊》录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录用,《世界经济与政治》录用,《台湾研究集刊》录用,《太平洋学报》录用,《探索》录用,《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录用,《西亚非洲》录用,《现代国际关系》录用,《政治学研究》录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录用。法学学科《比较法研究》录用,《当代法学》录用,《东方法学》录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录用,《法商研究》录用,《法学》录用,《法学家》录用,《法学论坛》录用,《法学评论》录用,《法学研究》录用,《法学杂志》录用,《法制与社会发展》录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录用,《行政法学研究》录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录用,《环球法律评论》录用,《清华法学》录用,《现代法学》录用,《政法论丛》录用,《政法论坛》录用,《政治与法律》录用,《中国法学》录用,《中国刑事法杂志》录用,《中外法学》录用。社会学学科《妇女研究论丛》录用,《青年研究》录用,《人口学刊》录用,《人口研究》录用,《人口与发展》录用,《人口与经济》录用,《社会》录用,《社会学评论》录用,《社会学研究》录用,《中国青年研究》录用,《中国人口科学》录用。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广西民族研究》录用,《民俗研究》录用,《民族学刊》录用,《民族研究》录用,《青海民族研究》录用,《世界民族》录用,《文化遗产》录用,《西北民族研究》录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中国藏学》录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编辑学报》录用,《编辑之友》录用,《出版发行研究》录用,《出版科学》录用,《当代传播》录用,《国际新闻界》录用,《科技与出版》录用,《现代出版》录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录用,《新闻大学》录用,《新闻记者》录用,《新闻界》录用,《新闻与传播研究》录用,《中国出版》录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录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大学图书馆学报》录用,《档案学通讯》录用,《档案学研究》录用,《国家图书馆学刊》录用,《情报科学》录用,《情报理论与实践》录用,《情报学报》录用,《情报杂志》录用,《情报资料工作》录用,《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录用,《图书馆建设》录用,《图书馆论坛》录用,《图书馆学研究》录用,《图书馆杂志》录用,《图书情报工作》录用,《图书情报知识》录用,《图书与情报》录用,《现代情报》录用,《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录用,《中国图书馆学报》录用。教育学学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录用,《比较教育研究》录用,《大学教育科学》录用,《电化教育研究》录用,《复旦教育论坛》录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录用,《高等教育研究》录用,《高教探索》录用,《高校教育管理》录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录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录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录用,《江苏高教》录用,《教师教育研究》录用,《教育发展研究》录用,《教育科学》录用,《教育学报》录用,《教育研究》录用,《教育研究与实验》录用,《教育与经济》录用,《开放教育研究》录用;《课程.教材.教法》录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录用,《全球教育展望》录用,《外国教育研究》录用,《现代大学教育》录用,《现代教育技术》录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录用,《学前教育研究》录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录用,《远程教育杂志》录用,《中国电化教育》录用,《中国高等教育》录用,《中国高教研究》录用,《中国教育学刊》录用,《中国特殊教育》录用,《中国远程教育》录用。体育学学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录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录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体育科学》录用,《体育学刊》录用,《体育与科学》录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录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录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中国体育科技》录用。统计学学科《数理统计与管理》录用,《统计研究》录用,《统计与决策》录用,《统计与信息论坛》录用。心理学学科《心理发展与教育》录用,《心理科学》录用,《心理科学进展》录用,《心理学报》录用,《心理学探新》录用,《心理与行为研究》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录用。综合社科《北京社会科学》录用,《东南学术》录用,《东岳论丛》录用,《读书》录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甘肃社会科学》录用,《广东社会科学》录用,《贵州社会科学》录用,《国外社会科学》录用,《河北学刊》录用,《江海学刊》录用,《江汉论坛》录用,《江淮论坛》录用,《江苏社会科学》录用,《江西社会科学》录用,《开放时代》录用,《南京社会科学》录用,《内蒙古社会科学》录用,《宁夏社会科学》录用,《青海社会科学》录用,《求是学刊》录用,《求索》录用,《人民论坛》录用,《人文杂志》录用,《山东社会科学》录用,《社会科学》录用,《社会科学辑刊》录用;《社会科学研究》录用,《社会科学战线》录用,《思想战线》录用,《探索与争鸣》录用,《天津社会科学》录用,《文化纵横》录用,《文史哲》录用,《新疆社会科学》录用,《学海》录用,《学术界》录用,《学术前沿》录用,《学术研究》录用,《学术月刊》录用,《学习与实践》录用,《学习与探索》录用,《云南社会科学》录用,《浙江社会科学》录用,《浙江学刊》录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录用,《中国社会科学》录用,《中州学刊》录用。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城市发展研究》录用,《城市规划》录用,《城市规划学刊》录用,《城市问题》录用,《地理科学》录用,《地理科学进展》录用,《地理学报》录用,《地理研究》录用,《经济地理》录用,《旅游科学》录用,《旅游学刊》录用,《人文地理》录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科《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录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录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录用,《中国土地科学》录用,《资源科学》录用,《自然资源学报》录用。
□宋振中 李庆庆 孔勇11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6周年的日子。6年来,研究院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谋长远、明思路,抓关键、求突破,用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的嘱托。“我们要让儒学温暖世界,让孔子照亮人心,让我们的民族走向复兴。”在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品格、精神观念、思想文化的集合体,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外在表现形式。孔子研究院正按照“讲清儒学、融入时代”的总体思路,持续在“潜心钻研,在儒学研究、国际交流这些可做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在世界儒学研究和传播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和“结合对孔子儒学的传播,搞好‘四个讲清楚’,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两端”发力,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作出贡献。立足“两创”,让儒学融入时代中国有着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讲文化自信,中国有充足的底气。而儒家文化,因其学说中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畅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阐释;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论述等,时隔千年依然具有着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不仅为时代发展提供思想启迪,更直接作用于“人心”,助推社会的发展。不论是人人都可信口拈来的“礼之用,和为贵”“克己复礼”,还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说到底,儒家思想是对个体如何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要求,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有益规范。这些千年传承下来的思想精华,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诚信”“友爱”等字眼,同样也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生发。为用好地处孔子家乡的优势,更好地对儒家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孔子研究院潜心钻研、深化研究,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儒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注重挖掘和阐释儒家文化中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承办学习“四个讲清楚”征文评选座谈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儒家文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座谈会等活动。另一方面,坚持古为今用,深化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时代价值研究,先后获批“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世界书院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传统‘八德’思想时代价值辨析研究”“儒家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价值观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4项、市厅级课题34项。出版《儒学精神与中国梦》《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世界孔子庙研究》等学术著作52部;发表学术论文537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00篇;获得各类学术奖励23项……在儒家文化时代价值的研究上,力求做到正本清源、厘清偏见、获得更广泛的公众认可,进而促成儒家文化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积极影响,通过文化自知带动、确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在用时代乐于接受的形式为中华儿女注入精神滋养。“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既要把我们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又要把传统文化推广到民间,推广到大众,走进我们国民的心里。”杨朝明说。为在文化“登峰”的同时做好“落地”文章,孔子研究院立足“两创”,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的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融入时代。按照“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研究院近年来坚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新路径。从与方正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种最核心的传统美德,成为政德教育的好教材,得到中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被列入中纪委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推荐书目;到积极参与济宁市干部政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再到打造精品课程和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点,先后承接教学班次334期,培训人员158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人的理念中汲取为政之德。与此同时,研究院十分注重依托学校教育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里,融入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学校教育是最成体系的知识和价值传播阵地,通过学校教育加大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正面传播也随之成为重要渠道。近年来,孔子研究院编纂的国学教材在很多国学课堂试行,被选入省教育厅指定用书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到高中),将传统文化深入学校阵地,经典诵读、礼仪教育等也更多地面向中小学生展开。为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院还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参与《“国学达人”挑战赛》《论语大会》等电视节目录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国学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有意识地通过多样化的文艺产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推出一系列影视文艺作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掌握话语 让儒学走向世界孔子思想是具有国际性广阔思维的学说,通达天下,包容万物,蕴藏着解决当今世界诸多现实难题的重要启示,它源起中国,却能远渡重洋传播全球,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学的研究和推广上,孔子研究院开展的工作起到了因势利导的作用,让世界多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要在世界儒学研究领域获得更高的“话语权”,首先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对此,孔子研究院积极推进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初步打造了一支由1名儒学大家、4名泰山学者、7名尼山学者、1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齐鲁文化名家组成的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儒学研究名家队伍与核心团队。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学术能力建设,获批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112篇,组织开展国际尼山儒学与中华文化跨文化讲习班、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展望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学术活动15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研究院的学术地位。特别是孔子研究院组织策划实施的《儒学跨文化辞典》对外翻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该辞典选取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关键词语,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翻译成符合西方语境及阅读习惯,准确表达思想含义的中英文对照普及版工具书,向国外传播儒家文化。为结合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做好“四个讲清楚”,孔子研究院还在搭建高端平台、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方面频频出击。发起举办了世界儒学大会,在这个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的国际性平台上主导设置了“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等高水平会议主题,积极推动多元文明的对话和沟通,引领国际儒学研究方向;倡议设立“孔子文化奖”(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鼓励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孔子思想文化精髓,探究孔子与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国际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世界儒学大会期间,举办青年博士论坛,为青年开阔视野,与儒学大家亲密接触提供了良好平台,进一步彰显儒学研究交流的世界意义。聚焦国际儒学热点问题,孔子研究院成立了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研究院论语学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等高、精、专创新中心等多样化的平台,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度研究对话,形成《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礼图学史研究》《新礼乐》《<论语>学研究》等一批前沿性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影响力和引领力。《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孔子这样说》等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韩等多国文字,这些成果在海外的出版发行,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儒学的渠道更广、更畅通。突出东亚儒家文化圈,一直是开展儒学交流和传播的重点工作方向。孔子研究院厘清思路,统筹谋划,在韩国成立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韩国分中心,举办“春秋讲坛”海外系列,取得良好的儒学海外传播效果。开启高端儒学会讲,组织了迎春儒学会讲、孟夏儒学会讲,海内外儒学专家开展深度对话交流,取得良好反响。举办中韩儒学对话会、中韩国际学术大会、“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进一步夯实东亚儒学话语权。强化在港澳台的儒学话语权,组织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发展研讨会、圣域论麟经、《春秋》学讲坛、孔子形象与两岸一家亲研讨会。派员参加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国际释奠学术大会(韩国)等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或主旨演讲或提交论文,在不同舞台持续发出孔子研究院的声音。其中,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儒学大家安乐哲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作“共绘多彩文明的美好画卷”主旨演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论语》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儒家的理想,人存在于社会,要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更广的层面来讲,也是世界大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孔子研究院担当着重要的使命:履行国际学术交流职责,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2014年9月28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在孔子研究院正式设立,经过精心的设计、建设和试运行,今年4月10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孔子总部体验基地由“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孔子与儒家思想体验区”和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等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综合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与传统设计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研究院工作人员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主办、承办了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孔子的世界”全球部分孔子学院院长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等孔子学院总部重要会议活动,参加了第九、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和2015年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接待了海外孔子学院院长访问团、孔子新汉学博士团、“汉语桥”夏令营观摩团等团组30余批次,团员涵盖美国、俄罗斯、韩国、埃及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各级政府文化交流代表团,出访美国、巴西、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通过上述活动,密切了研究院与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提升了研究院跨文化沟通的亲和力,让外国留学生在体验儒家文化后,得到深加工、再提升,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儒学走向世界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的新通路,也是文化的新渠道。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研究院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探寻孔子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作用。6年来,孔子研究院一方面加大“请进来”力度,先后与德国国际医学科学院“对话与包容”项目组、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韩国成均馆儒道会、澳门大学等200多个海内外到访团组开展了交流互鉴活动;另一方面迈开“走出去”的步伐,组团或跟团赴欧洲、美洲、大洋洲开展“大哉孔子展”“孔子文化周”“孔子文化展”“尼山书屋”等系列活动,让世界认识曲阜、了解济宁,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朋友领略孔子思想的魅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是搭建在过往历史当中积累的一切理性和实践知识基础之上的,孔子研究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同样离不开这样一种潜心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孔子研究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必将走得更阔更远,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12月28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了2020年度“源恺优秀著作奖”颁奖仪式暨年度总结会。2017年4月,上海易顺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由上海易顺公益基金会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进行捐赠,设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源恺优秀著作奖”。近日,双方又续签了2020年至2022年的捐赠协议,上海易顺公益基金会将继续资助复旦哲学学院学术著作和学术辑刊的出版。2020年度,“源恺优秀著作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优秀译著奖”和“优秀学术辑刊奖”。《潘福恩自选集》《孔子与杜威:跨时空的镜鉴》《现代外国哲学》《基督教学术》《伦理学术》《法国哲学研究》《实用主义研究》《现代儒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等十余种著作、译著和学术辑刊获得2020年度“源恺优秀著作奖”。2020年度“源恺优秀著作奖”获奖著作、译著和学术辑刊(于明志 图)在总结会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莫伟民表示,目前学术期刊的运营需要支出相当数量的稿费,在经济上压力很大。专项的捐赠款项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学术期刊的持续发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诗鹏也表示,“这些资助对于我们同人辑刊的创办非常重要。业界都知道,同人辑刊创办因素单纯,质量一般也较高,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邓安庆补充道:“同人辑刊约稿比较困难,不如核心期刊,所以更需要稿费的支持。”颁奖现场(于明志 图)上海易顺公益基金的创办人和名誉理事长、上海源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从恺表示,有可能的话,今后还应增加捐赠额度,更好地支持学术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企业其实特别需要哲学观来指导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方面的发展,企业家需要拥抱哲学家。”上海易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虞耀琦表示,希望继续和老师一起挖掘哲学方面的学术宝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讲道,目前复旦哲学学院在本科教育中也提倡“哲学+”,将哲学专业学习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和经验感。今后也可以在科学哲学方面同企业加强沟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以民为本,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5日,在光明网、中国孔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国风小注”项目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身着汉服表演的“国风小注”样本剧,赢得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旨在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创新传统文化表达理念,让国风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来自文化、教育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陆先高谈到,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特定群体在生存、进化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从这个角度看,一切传统文化都有其历史价值,我们今天可以对其进行评判,但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要全盘否定。这其中需要被传承和发扬的部分,我们叫做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认为是国风文化的一部分。陆先高认为,国风文化已经到了正本清源、确立导向的阶段,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大家面对的共同课题。通过“国风小注”项目,我们将携手业界共同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国风作品,让这批作品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和教育产业共同的初心和使命。杨朝明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青少年心灵,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国风小注”项目的意义就在于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家庭、走进学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陆士桢谈到,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研究和挖掘其现代内核,用现代思维演绎传统文化精髓,并且注重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单承彬、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北京市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刘凯、“国风小注”项目联合发起人王玲等围绕活动主旨做了主题发言,共同探讨国风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推出一批在思想和观念上守正、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的优质文艺作品,包括出版系列经典书籍、改编系列经典剧目、举办系列青少年小剧场活动、制播系列传统文化影视作品等;另外,“国风小注”首场演出活动也将于近期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8月27日北京电 (记者刘文静)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图据教育部官网)《意见》指出,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以我为主创新联合办学体制机制,加大校际访问学者和学生交流互换力度。《意见》同时指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在推进孔子学院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建设高校的主体作用。选派优秀学生、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机构访学交流,积极推动优秀研究生公派留学,加大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高校优秀人才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国际期刊任职兼职。
01:49齐鲁网9月25日讯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6日到27日在曲阜举行,本届论坛共吸引2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专家学者,他们将在大学堂以“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高端对话。此次论坛作为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突出思想文化特色,传递中华文明理念。自9月25日起,闪电新闻将邀请尼山论坛理事会成员和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独家专访。9月25日14:00,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崔真真对话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探讨真正的文化自信如何“终将抵达”。许多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其实缺少的是对自身文明符合历史真实的认知。杨朝明表示:“我们之所以进行文明对话,实际上我们建立在一种自信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我们互相鉴别、互相吸取。中华文明立足于自身,我们把握自己的主动权、话语权。在和不同的文明进行交融、对话中,更能看到,我们文化的一种特性,更能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特质,也更理解我们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当我们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就会发现我们中华大道,实际上追求的是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这个‘公’非常关键,公与私相对,不自私就是公,公就是公德意识、公共意识,就是人的社会性存在。当一个人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个自然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人的时候,他就必须明白,我想怎么样和应该怎么样两者之间矛盾的时候,如何去处理它。”有文化自知,人们才能有更强的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知和文化自信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杨朝明表示:“中华文明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龙山时期,礼制已经形成了。后来儒家说,礼者理也,礼仪的礼就是道理的理,道理如此。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出门的时候不从门里走呀?有些人为什么不从门里走呢?所以孟子也说,礼就是门,义就是路。在很多孔庙里都有礼门义路。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走路当然要从路上走,不能从草坪里走。我们出门的时候当然要从门里走,不能从窗户往外跳,所以就是道理。”每个人在社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应当做好自己所需要做到的东西。中国几千年来,慢慢地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进行调整,所以中国文化形成了这么一个体系。这种体系让我们去认知它,去走进它,进而懂得它,去遵循它,这个民族就一直和睦和和谐。(闪电新闻记者 张衍峰 崔真真 朱志翔 韩盼盼 尹承谦 王安琪 报道)
13日,“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暨泰山学者论坛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开幕式上,“孔子研究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揭牌,并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孔子研究院刘光胜教授颁发研究中心主任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介绍,新见材料是在史学研究中泛指以往学术界未见到过的材料,另外一个含义主要是指出土材料,也就是说从地下发现的材料。他表示,新见材料可以重新估价中华上古文明的高度、广度与深度,阐释新出文献资料与中国儒学的内在关系,更好地理解孔子学说与儒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此次会议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近30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学者。学者们围绕新见材料的发现、使用方法,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参会学者们还会到现场考察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公庙、少昊陵、嘉祥武氏祠等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唐首政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孔子基金会方面获悉,知名孔子研究学者刘蔚华于2020年10月28日16时(美国西部时间)在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逝世,享年86岁。刘蔚华公开资料显示,刘蔚华1934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天镇县,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随后分配至曲阜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刘蔚华1980年担任《齐鲁学刊》主编,1983年参与创办孔子研究所并兼任所长。刘蔚华1985年调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兼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1990年,刘蔚华转任山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主席。在社会职务方面,刘蔚华先后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孔子研究》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孔子学会会长、山东省周易研究会会长等多种学术社团职务。刘蔚华于1991年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刘蔚华早年从事教育学研究,后来转向中国哲学研究,对周易、中国辩证法史、中国儒学史有专门的精深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谈易数之谜——中国古代的数理哲学》《中国辩证法史上的三种矛盾观》《矛盾结构的多样性》《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论仁学的源流》《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等数十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撰写和主编了《刘蔚华解读周易》《儒学与未来》《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山东古代思想家》《齐国学术思想史》《稷下学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刘蔚华1980年任《齐鲁学刊》主编,发现和培养学界新秀;开辟“稷下学研究”和“孔孟学研究”两个专栏,引领学界转向儒学和齐鲁文化研究,《齐鲁学刊》也由此而影响日增。刘蔚华1983年兼任孔子研究所所长后,参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发起和创办工作;1996年受山东省委委托负责接收从北京转入山东的中国孔子基金会,设立了秘书处,任专职常务副会长。1986年,刘蔚华发起成立山东孔子学会,1993年发起成立山东周易研究会,均任会长。从1982年发起并主持召开稷下学研讨会开始,刘蔚华在长达20多年间始终活跃在山东学术界的前沿,在组织引领山东学人开展研究齐鲁文化、中国哲学和儒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学科理论建设呈现滞后性。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阵地,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挥其对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作用。汉语国际化汉语国际教育是由20世纪80年代始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而来,是一个近十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对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还在不断建构、完善中,需要依托稳固的学术阵地建构、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并大力传播学术理念。这也相应要求政府、学界、出版界等各方力量协同共建、合力建构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政府等有关部门宜在学科顶层设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学界宜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大力推进,出版界宜在相关专业期刊出版等方面加强专题策划,推动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出版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学术期刊可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表达和传播,获取相应的国际话语机会与权益。专业期刊助推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需要系统推进、专项投入的工程,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其中有几个较好的抓手和着力点。首先,学术期刊出版应关注汉语国际教育前沿研究。近年来,《国际汉语教育》《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孔子学院》《国际汉语学报》《国际汉语》等针对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陆续创刊。《语言战略研究》2018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这些专业期刊、专门栏目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拓展了学术阵地,但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仍需要更多学术期刊(包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对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予以关注,为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提供更多的论文发表机会,还可以通过组织专栏等方式来聚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前沿,以便发挥期刊集群效应。实际上,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还有众多问题有待专题研讨,如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研究、海外华人对汉语国际传播的作用、已有汉语国际教育培养人才的就业追踪等。其次,学术期刊出版应力促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与国际二语教学研究接轨。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关系着一国的国家语言文化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实际上也是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术期刊在组稿时可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发表国内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向世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专家(尤其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的国际专家)约稿。国内期刊社还可以利用渠道优势,积极协助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国外学术期刊开辟专栏,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另外,出版社还可与国际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共同组织高端学术论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与世界学术界的对话。最后,学术期刊应加强自身建设,为汉语国际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语言战略研究》都是出版社办刊,这些出版社与德古意特、卢德里奇等国际出版社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商务印书馆已经输出语言生活绿皮书和汉语语言学丛书。这些学术期刊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社科类学术期刊英文版工作,促进中国学术和世界学术对话,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共同推动汉语研究、汉语教学研究,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学科发展。概言之,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将在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术期刊出版应助力学界,促进学术交流、传播,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做好学术支撑。(作者单位:《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原标题:学术期刊出版助力汉语国际教育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2019年3月25日22:38,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万众学者期盼的、姗姗来迟的公告。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的需要,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遴选实施办法(试行)》生成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CSSCI(2019-2020年)来源期刊及扩展版学科分布情况见下表全国各界,特别是学界,经过深入学习研究,历时492天,终于完成如下各学科《CSSCI(2019-2020年)录用经》,本文仅为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年)录用经。现在公益分享如下:本文由问津学术权威整理发布,本文作者为全部学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录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录用,《党的文献》录用,《党建》录用,《党史研究与教学》录用,《国外理论动态》录用,《红旗文稿》录用,《教学与研究》录用,《科学社会主义》录用,《理论视野》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录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录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录用,《求是》录用,《社会主义研究》录用,《思想教育研究》录用,《思想理论教育》录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录用,《中共党史研究》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录用。管理学学科《电子政务》录用,《公共管理学报》录用,《管理工程学报》录用,《管理科学》录用,《管理科学学报》录用,《管理评论》录用,《管理世界》录用,《管理学报》录用,《管理学刊》录用,《宏观质量研究》录用,《会计研究》录用,《会计与经济研究》录用,《经济管理》录用,《经济体制改革》录用,《科技进步与对策》录用,《科学管理研究》录用,《科学决策》录用,《科学学研究》录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录用,《科学与社会》录用,《科研管理》录用,《南开管理评论》录用,《软科学》录用,《社会保障评论》录用,《社会保障研究》录用,《审计研究》录用,《审计与经济研究》录用,《外国经济与管理》录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录用,《系统管理学报》录用,《研究与发展管理》录用,《预测》录用,《中国管理科学》录用,《中国行政管理》录用,《中国科技论坛》录用,《中国软科学》录用。哲学学科《道德与文明》录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录用,《孔子研究》录用,《伦理学研究》录用,《世界哲学》录用,《现代哲学》录用,《哲学动态》录用,《哲学分析》录用,《哲学研究》录用,《中国哲学史》录用,《周易研究》录用,《自然辩证法通讯》录用,《自然辩证法研究》录用。宗教学学科《世界宗教文化》录用,《世界宗教研究》录用,《宗教学研究》录用。语言学学科《当代修辞学》录用,《当代语言学》录用,《方言》录用,《古汉语研究》录用,《汉语学报》录用,《汉语学习》录用,《民族语文》录用,《上海翻译》录用,《世界汉语教学》录用,《外国语》录用,《外语电化教学》录用,《外语教学》录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录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录用,《外语界》录用,《外语与外语教学》录用,《现代外语》录用,《语文研究》录用,《语言教学与研究》录用,《语言科学》录用,《语言文字应用》录用,《中国翻译》录用,《中国外语》录用,《中国语文》录用。外国文学学科《当代外国文学》录用,《俄罗斯文艺》录用,《国外文学》录用,《外国文学》录用,《外国文学评论》录用,《外国文学研究》录用,《当代文坛》录用,《当代作家评论》录用,《鲁迅研究月刊》录用,《民族文学研究》录用,《明清小说研究》录用,《南方文坛》录用,《文学评论》录用,《文学遗产》录用,《文艺理论研究》录用,《文艺理论与批评》录用,《文艺争鸣》录用,《现代中文学刊》录用,《小说评论》录用,《新文学史料》录用,《扬子江评论》录用,《中国比较文学》录用,《中国文学研究》录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录用。艺术学学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录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录用,《当代电影》录用,《电影艺术》录用,《建筑学报》录用,《美术》录用,《美术研究》录用,《民族艺术》录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录用,《世界电影》录用,《文艺研究》录用,《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录用,《戏曲艺术》录用,《新美术》录用,《艺术百家》录用,《艺术设计研究》录用,《音乐研究》录用,《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录用,《中国电视》录用,《中国书法》录用,《中国音乐学》录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录用,《装饰》录用。历史学学科《安徽史学》录用,《当代中国史研究》录用,《东南文化》录用,《古代文明》录用,《国际汉学》录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录用,《近代史研究》录用,《抗日战争研究》录用,《历史档案》录用,《历史教学》录用,《历史研究》录用,《民国档案》录用,《清史研究》录用,《史林》录用,《史学集刊》录用,《史学理论研究》录用,《史学史研究》录用,《史学月刊》录用,《世界历史》录用,《文史》录用,《文献》录用,《西域研究》录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录用,《中国经济史研究》录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录用,《中国农史》录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录用,《中国史研究》录用,《中华文史论丛》录用,《自然科学史研究》录用。考古学学科《敦煌学辑刊》录用,《敦煌研究》录用,《故宫博物院院刊》录用,《江汉考古》录用,《考古》录用,《考古学报》录用,《考古与文物》录用,《文物》录用。经济学学科《保险研究》录用,《财经科学》录用,《财经理论与实践》录用,《财经论丛》录用,《财经问题研究》录用,《财经研究》录用,《财贸经济》录用,《财贸研究》录用,《财政研究》录用,《产业经济研究》录用,《当代财经》录用,《当代经济科学》录用,《当代经济研究》录用,《改革》录用,《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录用,《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录用,《国际金融研究》录用,《国际经济评论》录用,《国际经贸探索》录用,《国际贸易》录用,《国际贸易问题》录用,《国际商务》录用,《宏观经济研究》录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录用,《金融经济学研究》录用,《金融论坛》录用,《金融评论》录用,《金融研究》录用,《经济经纬》录用,《经济科学》录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录用,《经济评论》录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录用,《经济问题》录用;《经济问题探索》录用,《经济学(季刊)》录用,《经济学动态》录用,《经济学家》录用,《经济研究》录用,《经济与管理研究》录用,《经济纵横》录用,《劳动经济研究》录用,《南方经济》录用,《南开经济研究》录用,《农村经济》录用,《农业技术经济》录用,《农业经济问题》录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录用,《商业经济与管理》录用,《商业研究》录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录用,《上海经济研究》录用,《世界经济》录用,《世界经济文汇》录用,《世界经济研究》录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录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录用,《税务研究》录用,《现代财经》录用,《现代经济探讨》录用,《现代日本经济》录用,《亚太经济》录用,《证券市场导报》录用,《政治经济学评论》录用,《中国工业经济》录用,《中国经济问题》录用,《中国农村观察》录用,《中国农村经济》录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录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录用。政治学学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录用,《当代亚太》录用,《德国研究》录用,《东北亚论坛》录用,《东南亚研究》录用,《俄罗斯研究》录用,《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录用,《公共行政评论》录用,《国际安全研究》录用,《国际观察》录用,《国际论坛》录用,《国际问题研究》录用,《国际展望》录用,《国际政治科学》录用,《国际政治研究》录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录用,《行政论坛》录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录用,《理论探索》录用,《理论探讨》录用,《美国研究》录用,《南亚研究》录用,《南亚研究季刊》录用,《南洋问题研究》录用,《欧洲研究》录用,《求实》录用,《日本学刊》录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录用,《世界经济与政治》录用,《台湾研究集刊》录用,《太平洋学报》录用,《探索》录用,《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录用,《西亚非洲》录用,《现代国际关系》录用,《政治学研究》录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录用。法学学科《比较法研究》录用,《当代法学》录用,《东方法学》录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录用,《法商研究》录用,《法学》录用,《法学家》录用,《法学论坛》录用,《法学评论》录用,《法学研究》录用,《法学杂志》录用,《法制与社会发展》录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录用,《行政法学研究》录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录用,《环球法律评论》录用,《清华法学》录用,《现代法学》录用,《政法论丛》录用,《政法论坛》录用,《政治与法律》录用,《中国法学》录用,《中国刑事法杂志》录用,《中外法学》录用。社会学学科《妇女研究论丛》录用,《青年研究》录用,《人口学刊》录用,《人口研究》录用,《人口与发展》录用,《人口与经济》录用,《社会》录用,《社会学评论》录用,《社会学研究》录用,《中国青年研究》录用,《中国人口科学》录用。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广西民族研究》录用,《民俗研究》录用,《民族学刊》录用,《民族研究》录用,《青海民族研究》录用,《世界民族》录用,《文化遗产》录用,《西北民族研究》录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中国藏学》录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录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编辑学报》录用,《编辑之友》录用,《出版发行研究》录用,《出版科学》录用,《当代传播》录用,《国际新闻界》录用,《科技与出版》录用,《现代出版》录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录用,《新闻大学》录用,《新闻记者》录用,《新闻界》录用,《新闻与传播研究》录用,《中国出版》录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录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大学图书馆学报》录用,《档案学通讯》录用,《档案学研究》录用,《国家图书馆学刊》录用,《情报科学》录用,《情报理论与实践》录用,《情报学报》录用,《情报杂志》录用,《情报资料工作》录用,《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录用,《图书馆建设》录用,《图书馆论坛》录用,《图书馆学研究》录用,《图书馆杂志》录用,《图书情报工作》录用,《图书情报知识》录用,《图书与情报》录用,《现代情报》录用,《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录用,《中国图书馆学报》录用。教育学学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录用,《比较教育研究》录用,《大学教育科学》录用,《电化教育研究》录用,《复旦教育论坛》录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录用,《高等教育研究》录用,《高教探索》录用,《高校教育管理》录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录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录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录用,《江苏高教》录用,《教师教育研究》录用,《教育发展研究》录用,《教育科学》录用,《教育学报》录用,《教育研究》录用,《教育研究与实验》录用,《教育与经济》录用,《开放教育研究》录用;《课程.教材.教法》录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录用,《全球教育展望》录用,《外国教育研究》录用,《现代大学教育》录用,《现代教育技术》录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录用,《学前教育研究》录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录用,《远程教育杂志》录用,《中国电化教育》录用,《中国高等教育》录用,《中国高教研究》录用,《中国教育学刊》录用,《中国特殊教育》录用,《中国远程教育》录用。体育学学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录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录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体育科学》录用,《体育学刊》录用,《体育与科学》录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录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录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录用,《中国体育科技》录用。统计学学科《数理统计与管理》录用,《统计研究》录用,《统计与决策》录用,《统计与信息论坛》录用。心理学学科《心理发展与教育》录用,《心理科学》录用,《心理科学进展》录用,《心理学报》录用,《心理学探新》录用,《心理与行为研究》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录用。综合社科《北京社会科学》录用,《东南学术》录用,《东岳论丛》录用,《读书》录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录用,《甘肃社会科学》录用,《广东社会科学》录用,《贵州社会科学》录用,《国外社会科学》录用,《河北学刊》录用,《江海学刊》录用,《江汉论坛》录用,《江淮论坛》录用,《江苏社会科学》录用,《江西社会科学》录用,《开放时代》录用,《南京社会科学》录用,《内蒙古社会科学》录用,《宁夏社会科学》录用,《青海社会科学》录用,《求是学刊》录用,《求索》录用,《人民论坛》录用,《人文杂志》录用,《山东社会科学》录用,《社会科学》录用,《社会科学辑刊》录用;《社会科学研究》录用,《社会科学战线》录用,《思想战线》录用,《探索与争鸣》录用,《天津社会科学》录用,《文化纵横》录用,《文史哲》录用,《新疆社会科学》录用,《学海》录用,《学术界》录用,《学术前沿》录用,《学术研究》录用,《学术月刊》录用,《学习与实践》录用,《学习与探索》录用,《云南社会科学》录用,《浙江社会科学》录用,《浙江学刊》录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录用,《中国社会科学》录用,《中州学刊》录用。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城市发展研究》录用,《城市规划》录用,《城市规划学刊》录用,《城市问题》录用,《地理科学》录用,《地理科学进展》录用,《地理学报》录用,《地理研究》录用,《经济地理》录用,《旅游科学》录用,《旅游学刊》录用,《人文地理》录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科《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录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录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录用,《中国土地科学》录用,《资源科学》录用,《自然资源学报》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