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恐龙怎么交配的?科学家在化石中找到答案,模拟复原后感叹太神奇

恐龙怎么交配的?科学家在化石中找到答案,模拟复原后感叹太神奇

本文参加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提到恐龙,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虽然我们从未真正见过这些庞然大物,但是作为地球上一任的统治者,恐龙可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时光,横跨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可以说非常厉害了。虽然6600万年前,因为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了,但是在一些研究中,却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事实上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变成鸟类了,那么,难道恐龙真的是鸟类的祖先,别说,前段时间通过化石研究,在恐龙化石的身上,而科学家们还真找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器官。恐龙是如何交配的?虽然恐龙个子大,但是它们却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早期恐龙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它们也是一点点演化,最终实现物种多样化的。那么,恐龙是如何繁育后代的?爬行动物我们都知道,它们普遍都是卵生的,也就是说,都是产蛋的,恐龙也是如此,在考古发现中遍布世界各地的恐龙蛋,也都可以证明。可是,你知道恐龙是如何交配的吗?因为恐龙年代久远,而且很多化石都保存不完整,科学家们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一直到前段时间,通过化石研究,终于发现了恐龙的交配器官,有趣的是,竟然和鸟类结构差不多。这次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恐龙交配的恐龙化石,是来自于我国辽宁地区,它是一具鹦鹉嘴龙化石,在它的尾部,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椭圆形的醒目部位,从颜色上来看,这个区域的颜色,也要比其它地方更深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个部位,应该就是恐龙的泄殖腔。什么是泄殖腔呢?就是鸟类和爬行动物都拥有的一种特殊器官,不仅可以用来交配产蛋,而且还可以用来配些和输尿。此外,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还表示,恐龙可能是通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体,来吸引另一半交配的,这也意味着,在自然界中,即使是恐龙这种庞然大物,也逃不过“交配繁育后代”的本能驱使,而且从交配生育的方面来看,它们也和我们熟悉的动物,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既然恐龙和鸟类一样,都拥有泄殖腔,是不是意味着,恐龙就是鸟类的祖先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鸟类的起源之谜在鸟类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又有会飞的脊椎动物了,它就是“翼龙”,不过,虽然“翼龙”的名字里也带有也一个“龙”字,而且翼龙也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但是,翼龙却是独立演化的,它的祖先是某种陆生的四脚爬行动物,和恐龙,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简单来说,就是翼龙的祖先并不是恐龙,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种群。而且,翼龙出现的时间,要比原始鸟类早很多,一直到白垩纪之前,翼龙都统治着天空。那么,鸟类会不会是由翼龙演化来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通过化石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翅膀结构还是飞行方式,翼龙和鸟类都是截然不同的。此外,研究认为,翼龙的祖先应该是某种陆生蜥蜴,而鸟类的祖先,目前的主流观点,这是某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说起来,早在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鸟类的起源了,而在19世纪之前,很多研究者甚至还相信:鸟类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认为鸟类的翅膀,就是鱼类的鱼翅和鳞片,同时,鱼鳍也变成了鸟类的脚。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相信,鸟类是由海洋飞向天空的,当然,这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依据,在笔者看来,可能是人们通过对海鸟的观察,发现它们可以游泳、捕鱼的特点后,才会提出这个猜想。而到了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之后,从19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鸟类的另一种起源了,这个时候,一些科学家注意到,鸟类似乎和爬行动物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将鸟类和恐龙联系在一起,一直到始祖鸟的出现,才渐渐让鸟类起源研究,朝着恐龙的方向迈进。当然,在多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也已经否认了始祖鸟是原始鸟类的说法,它就是恐龙的一种。很快时间就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辽西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小型的古生物化石,它们的大小和现在鸟类差不多,同时,也拥有翅膀和弯曲的爪子,特别是在1994年被发现的“孔子鸟”,它的身上,已经具有了很多现代鸟类的特征。而从时间是来看,孔子鸟距今大约有1.25亿年的历史,而和始祖鸟不同的是,科学家们普遍将孔子鸟,认为是最原始的鸟类,同时,通过建模复原分析,发现孔子鸟已经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飞行了。当然,只有孔子鸟并不够,人类还需要进一步追根溯源,才可以揭晓答案。那么,鸟类和恐龙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一直到1996年,另一种时间上比孔子鸟久远,距今大约1.4亿年的中华龙鸟化石,也在我国辽西地区被发现,鸟类和恐龙之间的关系,才被进一步梳理清楚了。因为中华龙鸟和孔子鸟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一开始研究者们也是将中华龙鸟认作是最古老的鸟类,但是,后来的研究却表明,中华龙鸟事实上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不过,中华龙鸟的身上,却拥有着很多原始鸟类的特征,这也让很多研究者认为,中华龙鸟可能是进化中的过渡环节恐龙,由于孔子鸟也是发现在辽西地区,这也让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当然,有关于鸟类起源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至于真相如何,一起拭目以待吧!

猎狼人

中国恐龙化石新研究挑战东亚隔离假说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的恐龙化石新研究认为,1.74亿年前在中国生存着一种名为“神奇灵武龙”的梁龙类属种,挑战了梁龙类恐龙及其他新蜥脚类恐龙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该研究成果24日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传统观点认为,东亚约在1.64亿年至1.58亿年前与其他大陆隔离,梁龙等动物类群在东亚与其他大陆隔离之前尚未扩散到东亚,导致了中晚侏罗世东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恐龙动物群,这被称为东亚隔离假说。新发现表明,梁龙类恐龙曾广泛分布在包括东亚在内的盘古大陆上,东亚在中晚侏罗世的动物群也许没有之前认为的那样独特,过去的认知很可能是由于化石采样的影响。梁龙是最为大众熟悉的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人们一直认为新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晚期演化分支——在盘古大陆解体期间发生分化,大陆解体深刻地影响了它们的演化。通过对神奇灵武龙进行演化和生物地理学分析,研究者认为,在中侏罗世(大约1.74亿至1.64亿年前),新蜥脚类恐龙已经呈现多样化并且分布广泛。神奇灵武龙化石最早于2004年在宁夏灵武市发现,目前有至少8至10个大小不同、代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董瑞丰、李洋)

乃焚大槐

恐龙如何繁殖?科学家对化石进行复原,揭秘如何交配

说起恐龙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了许多年的时间,但是人们最熟悉的远古生物之一就是恐龙了,恐龙是人们通过考古发掘经过化石研究而发现的,是非常神秘的一种生物,那么你知道恐龙是如何交配的吗?你知道恐龙是如何交配的吗?科学家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和复原确,认了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是通过产蛋和孵化来繁育后代的,但是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恐龙交配器官化石。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观点,认为恐龙属于原始鸟类的祖先。这也让人们一直怀疑恐龙的交配方式和交配器官和鸟类也许是一样的,一直到近几年在我国西北部发现了一只鹦鹉嘴龙化石,这也为人们解开了谜团,还原了他们的交配真相。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也发表了对于这只恐龙的研究。科学家们表示,这只恐龙与鸟类和爬行动物都是一样的,有着泄殖腔,恐龙的交配器官就是他们用来排泄和产卵的器官,属于多功能合一,也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这只恐龙的泄殖腔与鳄鱼的泄殖腔相似,这也就说明恐龙有着柔韧度非常高的阴茎。在交配的时候会伸出来,所以可能原始鸟类真的起源于恐龙。原始鸟类真的起源于恐龙吗?根据多年以来的研究和发现,科学家们现在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但是是哪一类种的恐龙进化成鸟类了呢,鸟类又是如何学会飞行的呢,在这些问题上,科学家们一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并且认为这是鸟类的祖先,始祖鸟是在1.5亿年前生活的原始鸟类,从时间上看原始鸟类类诞生的时间提前到了侏罗纪中晚期,但是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始祖鸟不是鸟类的祖先,虽然和早期的鸟类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只是一种恐爪龙而已,不属于过渡的物种。但是科学家们也没有否定鸟类起源于恐龙,在过去几十年中的考古中,学家们反而更加确认了这个观点鸟类,虽然不是地球上最早会飞的脊椎动物,但是第一种演化成飞行物种的生物是翼龙,而且科学家们研究表明,翼龙的祖先是爬行动物,是从陆地飞向天空的。

四年而物

根据恐龙化石,科学家们复原了恐龙交配的记录,并进行了模拟

导语:恐龙在我们现代人的记忆当中,应该只是一些动画,或者是一些玩具,因为恐龙在地球上已经灭绝了,虽然恐龙灭绝了,但是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恐龙是之前存在过的生物,主要就是因为恐龙之前的时候的存活时间已经达到了非常久远的地步,不过恐龙现在已经灭绝了,6000多万年,但是在地球上的知名度却已经达到了接近两亿年。很多人可能都非常想了解一下恐龙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方式才灭绝的?其实恐龙灭绝的问题是让大家都不是很容易去相信的,因为恐龙灭绝,就是因为一场暴雨,在200多万年前的时候,地球上下过一场非常大的暴雨,正是因为这场暴雨,才让恐龙灭绝的,不过虽然恐龙灭绝了,但是我们大家也可以通过恐龙化石对恐龙进行一些了解。大家想不想知道恐龙交配器官到底长什么样子吗?其实恐龙和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其他所有的生物都是一样的,他们也都有可以繁衍后代的能力,并且在恐龙的身上,其实也是有很多柔软地方的,所以说可能也无法形成化石,那么在这方面对科学家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以科学家们也只能通过猜测的方式来进行推理,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推理出恐龙的繁殖器官,其实很有可能是鸟类的泄殖腔机构。在《当代生物学》上面是有记载过恐龙的机构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得出这个结论,主要就是因为科学家们对辽宁鹦鹉嘴龙骨骼化石进行了研究,然后发现了在恐龙的尾巴部位有椭圆形的东西,所以说猜测这个东西可能就是恐龙的交配器官。而且从化石上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家的理论看得出来,在恐龙尾巴部位,其实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凸起的地方,正是因为有这一个发现,所以说才应该会发散出其他一些味道,吸引异性来进行交配,以便于繁衍后代,科学家们又对于这一个理论进行了下一步的证明,就是将这个化石的形态进行了复原,于是得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结论,就是恐龙的初期确实是交配的器官,并且恐龙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命体。下面大家肯定又会疑惑,恐龙的排泄和反演到底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呢?在提到恐龙的排泄和繁衍后代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我们都认识的鸡,大家可能会觉得恐龙在拍戏和繁衍后代的时候就会像鸡一样生出蛋来,但是但也是有很多种类的,比如说受精蛋和不受精蛋,所以恐龙到底是怎样排泄和繁衍的呢?恐龙的身材确实是非常大的,并且它的体积已经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所以说恐龙在交配的时候肯定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吧。在这一点上,还是需要我们的科学家们再进行一些努力去研究的。不过大家不要把恐龙想象成一个非常神圣的生物,因为恐龙和我们所有的生物都一样,是需要吃喝拉撒的。不过得出这些结论,主要就是因为科学家们对鹦鹉嘴龙进行研究得出来的,对于其他的恐龙来说,可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且恐龙灭绝的时间确实是比较长了,所以说对于恐龙的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也只能通过化石来进行猜想,最终的结论可能也不是那么的准确。

金盞花

恐龙化石发现“子弹孔”,谁在6500万年前开的枪?灭绝另有原因?

人类的起源以及生物的演化和发展,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在地球上,曾经也有过这样一段时期,那就是恐龙为生物霸主,说起恐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凶悍强大的,特别是体型非常的大,也会给人震慑力,而恐龙这一物种,早在6,500万年前也已经全部灭绝,对于恐龙的灭绝,人们也是有着很多的猜测,但仅仅是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真相。恐龙化石发现“子弹孔”,谁在6500万年前开的枪?灭绝另有原因?对于恐龙的灭绝,也是让人非常的好奇,虽然说很多科学家也是一直在探索,但是对于恐龙那个时期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而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这也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也是至今无人能解。现在世界各地也是出土了不少的恐龙化石,通过人类的复原,也是大体能够了解恐龙的一些信息。但关于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所以,目前也是一个未解的谜,也有人说是陨石碰撞,也有人说是气候变动或者是火山喷火,当然,这些说法也是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而且,也是通过研究恐龙化石,也是对其形态以及习性进行了研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在一处恐龙头骨化石中找到了一个类似子弹孔的痕迹,难不成在那个时代已经有抢了,这个子弹孔究竟是如何而来的?难道这是恐龙灭绝的原因吗?要知道,早在6,500万年前的时候,人类还没有进化成如今的样子,也没有先进的文明,所以像子弹也是根本不可能造出来的,那么到底是谁对恐龙开了这一枪。而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颗子弹孔非常的精准,十分平滑,形状也是非常规则的,如果真的是被子弹射击的话,那么也是被瞄准的,难道说,早在6,500万年前,也是存在外星文明?当然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成立,而且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这个子弹相对比较小,大概只有1.5毫米,也就是说,手枪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如果说手枪真是外星人造出来的,那么也没有理由去射击一只恐龙呀,所以说这也并不是恐龙灭绝的原因,现在对于恐龙的灭绝也是有着很多的说法,唯一能够认证的,也就是地球环境突变,没有适应环境导致的。但是,对于这个子弹孔来说,也是一个谜,难道说真的有外星文明,是不是在向人类透露某些消息呢?虽说我们现在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还只能做出推测,毕竟恐龙灭绝的时间据我们太过于久远,或许会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们能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做出准确的推断。

恐龙化石为何深受各个国家科学家收藏家的喜爱

恐龙(Dinosaur),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它们出现于晚三叠纪卡尼阶,各种恐龙快速地演化出不同的特化特征,并发展出不同的体型大小。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 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它们不断地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截止到2006年的学术研究,已确定有超过500个属;根据估计,化石记录中曾出现的属总数约为1850个。一个早期的研究推测恐龙有将近3,400个属,但大部分无法在化石记录中保存下来。截至2008年9月17日为止,恐龙记有1,047个种。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有些恐龙以双足行走,或四足行走,或如砂龙和禽龙可以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许多恐龙的身上具有鳞甲,或是头部长有角或头冠。尽管恐龙以其巨大体型而著称,但许多恐龙的体型只有人类大小,甚至更小。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发现恐龙化石,包含南极洲在内。无论体型大小,恐龙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堪称卓越,但它们无法占据海生以及飞行动物的生态位。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至于恐龙的遗迹(包括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据此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探寻恐龙的最佳地点是在中生代沉积岩层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山路旁、采石场、海岸、悬崖、河岸甚至煤矿都可能是挖掘的地点。然而占地最广、恐龙蕴藏量最多,又露出地表的地区多半位于崎岖的不毛之地或遥远的沙漠之中。恐龙变成化石过程最常见的是质地细致的沉积岩。而恐龙化石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更不容易。现在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国的索伦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国内蒙古,中国云南的禄丰。在恐龙化石的挖掘中,工作人员会根据挖掘地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挖掘方式。比如在某些沙漠地区,工作人员只要把上面的沙子清除,就能整理出骨骼来。但要挖掘埋藏在硬岩石里的大骨架,就必须使用炸药、开路机或强有力的钻孔机。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当恐龙死去并很快地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在石化回归地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在成千上万的石化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弯曲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有可能让化石熔化。逃过这些劫难后,还得有人赶在化石从周围岩层中分离前找到它,否则化石就会碎裂消失。寻找、挖掘作业只是认识恐龙化石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将化石骨骼一块块地拼凑起来,重新构建一副骨架。而复原工作则是在骨架上添加筋肉,使之重现生前的模样。所以有时古生物学家花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比花在野外的时间还长。1999年,一名少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恐龙木乃伊,可以看到其象鸭子一样的嘴巴,并且皮肤几乎完整无缺。现在,科学家已经从这具的罕见恐龙木乃伊上面找到了一些有机物,这意味着人类有望很快揭开有关恐龙的生物学秘密。恐龙的遗骸和一条史前的像鳄鱼一样的动物Borealosuchus的遗骸缠绕在一起,科学家认为Borealosuchus可能是在吃恐龙的尸体时死掉的。领导恐龙样本研究小组的曼彻斯特大学的菲尔-曼宁说:“这只白垩纪鳄鱼可能是同一时间死掉的。鳄鱼可能在爬进已死的恐龙肚子后窒息而死。”科学家已经收集了应该能确认这一恐怖的理论是否属实的证据。对恐龙躯干和尾巴的一次CT扫描—同类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扫描—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进行分析。这条恐龙是1999年由16岁的泰勒-莱森在北达科他州海尔克里克(Hell Creek)发现的,5年后恐龙被发掘出来。它是一只年轻的成年恐龙,属于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恐龙——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又被称为达科他龙。达科他龙靠两条腿行走,体长25-30英尺(7.5-9米),到肩高6-8英尺,重3-4吨。成年的达科他龙会达到40英尺长、6吨重。和多数恐龙标本不一样,达科他龙在变成化石之前已成木乃伊状,意味着这只恐龙几乎所有的皮以及象腱和韧带之类的部分结缔组织连同它的骨头一起被保存下来。这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它进行一次详细的“尸体解剖”,并重新构建了其解剖结构的详细情况。这些结果将于9日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播出的一部记录片《恐龙尸体解剖》(Dino Autopsy)中完全呈现。科学家重新构建了它的步态和生物力学,推断它的最高速度大约为28英里每小时(45千米每小时),这使得其奔跑速度比其中一种最可怕的天敌霸王龙(32千米每小时)更快。结缔组织的保存完好也表明,埃德蒙顿龙的椎骨至少间隔1厘米,不用象多数博物馆展览恐龙那样紧紧地包在一起。这表明,鸭嘴龙比通常认为的要长,而且可能意味着象长颈蜥脚类之类的大得多的恐龙比人们推想的还要长2米。恐龙皮还显示出有斑纹的迹象,这可能暗示着一种伪装模式。利用一台波音扫描仪进行的CT扫描可能揭示是否有内脏在皮下保存下来,而波音扫描仪通常是用来测试飞机和宇宙飞船零件的。曼宁博士说:“我们已经发现了生物学问题,而且我们相信会收到不错的结果。如果它证明是组织的话,那可能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而在2008年12月26日,中国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了世界上发现的第5具恐龙木乃伊,也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木乃伊,距今1.2亿年,同时也是辽西地区发现的最小个体木乃伊化石,这是一只鹦鹉嘴龙,而且首次看到了深层皮肤。8600万年前河南恐龙宝宝化石归国展出 曾流失海外2013年12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流失到美国18年的“路易贝贝”于去年12月回到祖国,并将在老家河南供科学研究和永久珍藏展示。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发现3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在海外流落多年的恐龙化石“路易贝贝”首次在河南与游客见面。经对河南省恐龙化石的系统调查与勘查,河南省已有15县(市)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或恐龙脚印化石,分布在14个中生代盆地中。截至目前,河南省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8科、12属、36种,是我国发现恐龙蛋种属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恐龙蛋化石种属总数的80%、世界的70%。河南省省范围内已发现残存的恐龙化石露头点243处,发掘了61处,研究确认恐龙有15科21属21种,发现恐龙脚印4种。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门外,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巨型汝阳龙的骨架得到复原。复原后,恐龙体长38.1米,体宽3.3米,脖子长17米,是已知世界上复原装架的最粗壮、最重、最大的恐龙。推测其活着时的体重可达130吨,相当于20头大象的重量,极度加长的颈椎椎体特征,说明了巨型汝阳龙为一长颈椎类型。在地质博物馆展厅内,流落海外十多年的恐龙化石“路易贝贝”也首次与观众见面。“路易贝贝”产自西峡盆地,距今约8600万年。“路易贝贝”与4枚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在一起,骨骼化石保存长度为118厘米。经初步鉴定,它是一个刚刚破壳的小窃蛋龙宝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村民砍柴捡到6块恐龙骨骼化石 距今1.4亿年2015年3月4日,接过重庆市地勘局地质工程队颁发的荣誉证书,合川区村民谢秀明才明白,自己砍柴时捡的6块“怪石”,竟是距今已1.4亿年的恐龙骨骼化石。去年10月中旬,谢秀明的妻子在一株柏树根部发现形状怪异的“石头”,后经鉴别,该化石属恐龙后腿骨化石。目前,这批恐龙化石由重庆市地勘局进行保护、鉴定。云南新发现两具1.8亿年前恐龙化石2015年底,云南省禄丰县发现两具距今约1.8亿年的恐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7日现场初步鉴定推测,这两具恐龙化石分别为“巨型禄丰龙”和“许氏禄丰龙”。据介绍,新发掘的这具“巨型禄丰龙”保存部分为背椎13个、荐椎3个、左右髂骨、坐耻骨、后肢全部、尾椎22个。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恐龙其实只是少数相当特殊的地质环境能够将化石保存完好,关于恐龙还有太多未解之谜,只能从恐龙化石中得到答案,而恐龙化石存世年代之久,也寄托着人类对于远古时期的未知的探索情怀,收藏前景极为可观。

杨时

首次发现!研究人员在恐龙化石中发现寄生虫化石

巴西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白垩纪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恐龙化石中发现了一种血液寄生虫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学界仅在琥珀中的昆虫身上或者动物粪便化石中发现过史前寄生虫化石,这是首次在宿主体内发现。新华社/欧新 资料图巴西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和坎皮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只泰坦巨龙(白垩纪的一种草食恐龙)的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寄生虫化石,它可能与恐龙生前所患骨髓炎有关。参与研究的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的阿莉内·吉拉尔迪介绍说,2017年,他们注意到这只泰坦巨龙的化石上有一些海绵状肿块。随后,坎皮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显微镜和断层扫描技术来研究这些骨头。经过分析,他们发现这只泰坦巨龙生前患有骨髓炎,造成了骨头变形。他们检查骨头后发现,骨头的血管通道中还有微小的生物化石,进一步探究后确认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的化石。吉拉尔迪说:“这是一项组织学、病理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骨髓炎疾病的发展以及人类骨髓炎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北京晚报流程编辑:u009

其一命也

人类发掘出恐龙化石,并将它还原,并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人类发掘出恐龙化石,并将它还原,并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约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曾经是人类认知中的一块荒漠,但是早期的科学家却认为这一时代地球上面除了水和植物以外,大陆是一片的荒芜动物,生存接近于零,但是到了19世纪,从英国科学家采集到一块动物化石,弹劾开始就打破了这个认识。地球上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归功于英国的科学家,他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颗镶嵌在岩石上的牙齿,他发现这个石头非常大,而且像一个大蜥蜴,又根据它的牙齿把它想象成了一个四足爬行头上长的角的动物。经过艰辛的努力,科学家将它复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种中生代的动物,他们统治了陆地,她们就是恐龙这一个结果震惊了世界中生代的秘密就此被揭开了,随后考古学家又在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区陆续发现了类似的话时,后来证明这些都是恐龙的骨骼化石,同时也表明我们地球曾经是恐龙的聚集之地,随着化石资料的充实,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恐龙曾经称霸地球1.6亿年,那时的人类尚未出现,地质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中生代。在这一时期,恐龙是处于地球食物链的顶端,是不可置疑的地球霸主,因此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作恐龙时期恐龙化石也被人们所珍藏,但是恐龙化石发现之初,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直到世界各地类似的化石出土,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爬行生物,1942年的时候,英国的科学家总结了人们对爬行动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创立了恐龙这一个名词按照科学的惯例,在新的恐龙被发现时,人们要给它取名,所以说人们根据它的形体和生存习惯给他们做出了命名。就在人们发现恐龙之后,最先想到的一个事情就是复原恐龙,但是复原恐龙模型并不是很准确,龙只剩下化石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科学家经过大胆的尝试之后却为后人的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在许多年以前,许多科学家就对这项工程进行了研究,开始了对恐龙等古代生物的复原,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埋藏在岩层中的恐龙化石,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也不像在博物馆那样雄赳赳气昂昂站立在那里,或者是在匍匐前进,或者是进食,他们骨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较乱的追击,在那里关节有些脱落,而且骨头也是分家了,最关键的是有些部位也是不知去向,非常难得,能遇到保存得非常完好的骨架,挖掘出的骨骼化石要首先进行登记整理著名出土的地方,然后再由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庄稼,这是复原恐龙的第一步。完成第一步之后,再由设计部门设计恐龙形状,或是站立或是行走或是捕食,观众看了之后可以对恐龙有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的复原就是给骨架添上肌肉皮肤等软组织,这项工作也是由古生物学家和艺术学家共同完成的,制作者不仅要熟悉恐龙的习性和形体还要对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非常的了解,例如恐龙肌肉的颜色还有皮肤的颜色等等,都是参照动物制作的,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经过科学家100多年的努力,现在恐龙复原已经越来越精准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先后在日本美国还出现了灵活灵现,形貌逼真的机器恐龙,对于中国来说一直都有龙的传说,但是传说中的恐龙是并不存在的,它只是人们创造出的一种图腾,在原始社会里,龙的传说是有数千年的历史,龙被中国赋予了很多超自然的能力,如今发现的恐龙却并不是我们中国所说的龙,在中国出现的恐龙化石,也是被非常完好的保存了起来,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对于几亿年前地球的霸主,我们还是抱着敬畏的心态的,他们能够统治地球1亿多年的时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而如今人类统治地球也才几千年的时间,小编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有非常多种的人类,只是初步发现了恐龙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

假乐

大国“寻龙记”:中国恐龙如何被发现并“走向”世界?

1993年上映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以艺术的形式“重现”了恐龙这种史前庞然大物的生活情境,给世人留下深刻记忆,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恐龙旋风”。作为地球曾经的霸主,恐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当时处于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然而这种盛极一时的生物却在极短的时间里消失。数百年来,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发现恐龙化石,逐步揭开了恐龙的“神秘面纱”。人们也好奇恐龙到底有没有灭绝,又是如何灭绝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待进一步解答。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展示的恐龙骨架,彭光照 摄寻找恐龙“足迹”在19世纪以前,人们从来没想过,在地球漫长的生命长河中曾出现过一类名叫“恐龙”的生物。直到1822年,英国乡村医生曼特尔在新劈开的岩石中,意外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动物骨骼,这是已有最早的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文献记载,从此掀开了古生物学的新篇章。随后,恐龙化石在美国、德国、中国、摩洛哥、巴西等国相继被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呈广泛分布的态势。除恐龙骨骼以外,科学家们在野外也陆续发现了恐龙蛋、恐龙足迹等恐龙化石。在外界看来,寻找恐龙化石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然而,2020年10月,四川一位5岁小男孩杨哲睿却意外发现了恐龙足迹,成为国内年纪最小的恐龙发现者。在四川通江探亲休假期间,杨哲睿无意中听外公提起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鸡脚印”。杨哲睿发现的恐龙足迹,邢立达供图从小喜欢恐龙的杨哲睿一下来了兴趣。在现场查看这些“鸡脚印”后,杨哲睿当场断定是恐龙足迹,并且清楚地说出恐龙类别为兽脚类。之后,杨哲睿还让妈妈联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确认。在获知消息后,邢立达初步认定为恐龙足迹。当年10月10日,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来到四川通江县毛浴镇,在一块面积约20平米的石头表面发现了5个恐龙足迹。专家判断这些足迹来自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杨哲睿凭此也刷新了国内恐龙发现者最小年纪的纪录。杨哲睿的敏锐“嗅觉”,与他平时爱看邢立达的恐龙科普课密切相关。在微博拥有557万粉丝的邢立达长期活跃在科普“战线”,被外界称为“恐龙猎人”。他翻译并出版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恐龙足迹,努力重建中国恐龙足迹学谱系。杨哲睿和邢立达合影,邢立达供图邢立达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恐龙研究以来,14年间我们接到来自民间有价值的恐龙线索每年都在增加,近几年每年有3至5例线索来自民间,将近一半在经过专家考察后确认为恐龙足迹,这也侧面证明了我们的恐龙科普工作在起作用。”中国恐龙发现惊艳世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民众从田间、工地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事实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恐龙大国”。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上千种恐龙中,中国拥有近200种,且各大类均有代表。从侏罗纪早期的“禄丰龙”、侏罗纪中期的“蜀龙”、侏罗纪晚期的“马门溪龙”直到白垩纪后期的“鸭嘴龙”,中国发现的几个主要恐龙动物群基本勾勒出恐龙演化的完整过程。1902年,沙皇俄国一位陆军上校在黑龙江嘉荫县发现了中国最早命名的恐龙——满洲龙。20年后,中国地质学家谭锡畴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坦斯基在山东蒙阴采集到著名的师氏盘足龙。中国恐龙化石的早期发现,引起西方古生物学家的重视,上世纪30年代前后多个考察团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采集到恐龙化石,收获颇丰。重庆云阳普安恐龙化石墙,彭光照 摄1933年至1949年是中国恐龙研究的奠基时期。这期间,杨钟健、卞美年等学者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许氏禄丰龙,这是中国人发现、发掘、研究和装架展出的第一条恐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恐龙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改革开放后,中国恐龙“走向”世界,国内外学者合作考察,成果斐然。回溯历史,中国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表示,在中国众多恐龙研究中,三项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上世纪70年代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世界侏罗纪中期恐龙化石匮乏的空白,掀起中国恐龙研究的新高潮。自贡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上发现侏罗纪恐龙化石门类最多、保存最好的产地。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彭光照 摄二是中华龙鸟的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在辽西热河发现了带毛的恐龙——中华龙鸟。从形态上,中华龙鸟处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相对原始水平,它为恐龙与鸟的祖裔关系确立提供了实证。三是2010年前后,中国的恐龙种类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当前中国已成为恐龙化石“宝库”,是恐龙探索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海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也让中国恐龙保护和展览提上了日程。彭光照表示:“发掘到恐龙化石后,首先要研究化石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及其系统演化关系;之后再开展化石埋藏学、古地理、古生态、古环境等更深入的研究。在完成研究后,后续我们会进行相关保护和展览。”目前,中国已建成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内蒙古二连恐龙博物馆、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等多家专业性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参与筹建的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更是与美国犹他国立恐龙纪念公园、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在全球声名显赫。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遗址,彭光照 摄“史前巨物”更多秘密正揭开人们在追寻恐龙足迹的同时,也在关心恐龙到底有没有灭绝,又是如何灭绝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在极短的时间内灭绝。而灭绝的原因,也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谜题。陨石撞击说、气候变迁说、大陆漂移说、火山爆发说等一系列猜想应运而生。这其中,陨石撞击说在有关恐龙灭绝的猜想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陨石撞击说认为,在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达10公里,体积相当于中等城市大小的小行星从天而降。小行星撞击产生铺天盖地的灰尘,地球因此终年不见阳光、气候变冷,恐龙无法适应剧烈的环境变化而死亡灭绝。四川泸州古蔺桂花恐龙足迹化石,彭光照 摄在惋惜恐龙灭绝的同时,包括中华龙鸟在内的大量带毛恐龙的发现也为恐龙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由此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遗憾的是,学者们迟迟未找到化石证据证实这一假说。20世纪末期,中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证实“鸟是恐龙的后代”这一假说,这让全球恐龙学者为之兴奋不已。对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曾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指出,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其中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徐星和同事发现的四翼恐龙,也为鸟类飞行“树栖滑翔起源说”提供了坚实物证。不过,也有学者推测,鸟类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种猜测均指向一个结论: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随着相关恐龙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距离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越来越近。从黑龙江满洲龙到许氏禄丰龙,从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的发掘到中华龙鸟的惊艳出土,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重见天日”,这一史前巨物的更多秘密正逐步被揭开。四川自贡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址,彭光照 摄(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鸟润

巴西研究人员在恐龙化石中发现寄生虫化石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0月21日电(记者赵焱 陈威华)巴西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白垩纪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恐龙化石中发现了一种血液寄生虫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学界仅在琥珀中的昆虫身上或者动物粪便化石中发现过史前寄生虫化石,这是首次在宿主体内发现。巴西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和坎皮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只泰坦巨龙(白垩纪的一种草食恐龙)的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寄生虫化石,它可能与恐龙生前所患骨髓炎有关。参与研究的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的阿莉内·吉拉尔迪介绍说,2017年,他们注意到这只泰坦巨龙的化石上有一些海绵状肿块。随后,坎皮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显微镜和断层扫描技术来研究这些骨头。经过分析,他们发现这只泰坦巨龙生前患有骨髓炎,造成了骨头变形。他们检查骨头后发现,骨头的血管通道中还有微小的生物化石,进一步探究后确认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的化石。坎皮纳斯大学研究人员蒂托·奥雷利亚诺说:“当我们发现这些在骨头中的微小化石是寄生虫时,有些不敢相信,因为此前还没有公开发表过的类似发现。但我们不知道是寄生虫导致了骨髓炎,还是骨髓炎导致寄生虫出现,我们将继续研究下去。”吉拉尔迪说:“这是一项组织学、病理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骨髓炎疾病的发展以及人类骨髓炎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