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以“科研工程化”创新实践高质量推进“重燃专项”托斯卡

以“科研工程化”创新实践高质量推进“重燃专项”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重型燃气轮机代表了高端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因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竞争力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作为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具体实施单位,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提升重大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加快建立产业链协同体制,深入推进企业治理与管理变革,全速高质量推进重燃专项。10月23日,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深入中国重燃调研,系统梳理中国重燃在新型举国体制引领下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实施的典型经验,深入总结“科研工程化”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为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此次调研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带队,邀请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机构和高校的领导专家作为调研组成员,深入中国重燃开展调研活动。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经济版副主编沈寅,人民论坛品牌推广部主任刘雨隆、融媒体部主任庞锦龙等一起参与调研座谈。调研组参观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周斯文/摄)23日上午,人民论坛调研组一行参观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并与中国重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小毅,北京北冶总经理薛轶青等就联合实验室与常规独立实验室在研发机制、人员结构、薪酬激励、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交流讨论。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实质上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依托重燃高效的管理制度、先进技术的储备和北冶的材料研发基础、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围绕重型燃气轮机材料需求协同攻关,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提供支撑。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中国重燃总部,参观“科研工程化”文化广场,听取中国重燃压气机设计室副主任吴宏、材料试制室材料组负责人段方苗对重型燃气轮机内部构造的详细讲解,最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深入探讨“科研工程化”的思想内核和落实细节。调研组一行参观中国重燃总部“科研工程化”文化广场,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向专家组介绍相关情况(周斯文/摄)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项目管理办公室(总师办公室)副主任马耀飞,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主任高骊系统介绍了重燃专项推进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以及“科研工程化”实施经验,一致认定重燃专项的本质是基于知识活动的重大工程实施,“科研工程化”为新型举国体制落地践行探索了具体实施路径。两年来,中国重燃顶住重压、攻坚克难,挂图作战、精准执行,集全国、全集团之力攻坚克难,创新推进工作,专项六大项目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300MW项目全面完成概念设计,标志着专项推进取得重大里程碑式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建工作的坚强引领、重大工程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第三种文化的精心培育及新型举国体制的积极践行。座谈会现场(周斯文/摄)调研组专家对中国重燃的探索进行了点评建议与总结。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两机一芯”,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一直存在,但中国重燃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践行新型举国体制集全国之力协同攻关,既要继承传统举国体制的精神内核,又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逐步解决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科研工程化”改善了产业与科研脱节的情况,有较强的经济效果。他对中国重燃寄予厚望,希望重燃2035年能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有更大突破、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建议重燃保持创新的持续性,克服任期短期化的弊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庆智建议,要真正把新型举国体制和企业创新动力源打通连接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锻造洗礼出独属于中国重燃的新型企业文化,充分激活链条上每个组织和个体的创造力,形成具有长期造血能力的持续发展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指出,中国重燃建立的时间不长,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又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此过程中,要深化细化治理与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厚积薄发,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提到,新型举国体制的“新”体现在:从行政配置资源转变为市场配置资源,从技术导向转变为产品导向,从目标导向转变为目标与效率并重。重燃专项推进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创新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希望继续沿着既定方向走下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强调,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是要有统一的目标、肩负国家使命,要有一体化组织实施设计、实现政产研学用协同共振,同时要推进管理机制精细化。这些在中国重燃都有所体现。未来重燃要在突破技术瓶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协同合作范围,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带动行业长远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高明华说,“组织决定性能”,重燃这句话非常到位,更进一步可总结为“制度决定绩效”。要在人员激励、知识产权、合作创新等各方面注重制度设计,营造自由创新和发挥潜能的空间。更深远来看,还要努力破解一些禁锢发展的体制问题。最后,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对本次调研进行了总结。他在系统梳理中国重燃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建议“科研工程化”要同时具备系统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周密性、完整性,最好用一句话高度准确精简概括“科研工程化”核心含义,最大化凝聚共识、激发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综合来看,中国重燃以在新型举国体制引领下用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探索出了与“科研工程化”相匹配的组织保障、质量控制和文化创新途径,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人民论坛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持续关注追踪最新进展,深入全面总结调研成果,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创新与发展统一。来源 | 人民论坛网记者 | 魏飞 郑涵予 郝颜玉

吹煦呼吸

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在2018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3个重点专项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5. 港澳高校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三、申请资格要求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6.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 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2. 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联系电话:010-58882171。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申报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80。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邮编:100039。(2)“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88。(4)“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44。(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2。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九号楼(计划与监督处),邮编:100044。附件: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科 技 部2019年1月21日签发2019年1月25日发布(此件主动公开)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不过此矣

浙大防治新冠肺炎科研专项获教育部支持,向科研单位等开放

教育部科技司2月1日发布“关于支持申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请有关高等学校等积极组织申报,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它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据了解,1月29日浙江大学已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成立规模为1亿元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病毒感染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支援保障和科学研究等,包括为疫情严重地区医院配置医用物资,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以及医学防控研究等。基金专家委员会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刘志红院士、段树民院士等组成。浙江大学相关人士3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基金成立后的首个项目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已获教育部支持,向全国有相关研究背景和条件的高校、科研单位及科研工作者开放,围绕病毒感染途径的流行病学大数据、干预阻断方案、患者心理干预、关键致病机制、新颖快速诊断检测技术、临床防控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开展攻关。据介绍,该专项资助期限为3-6个月,资助强度一般为50万~200万元/项。首期拨付50%经费,每月报告进展,通过中期检查决定后期拨款数额。(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陈炽

我省首次设立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

原题:我省首次设立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39个专项项目,瞄准“陆海空”“三棵树”“智慧海南”“生态环保”等领域39个专项项目,其中有6名外籍院士担任项目主持——12月23日上午,我省首次设立的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项目在海口签约立项,项目瞄准“陆海空”“三棵树”“智慧海南”“生态环保”等领域,涉及热带农业与种业创新、海洋科技、生态环保、生命与健康、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内容。自我省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工作以来,目前已认定院士创新平台5批共145家,柔性引进院士百余名,院士团队成员近500名。特别是今年,省科技厅联合省委人才发展局、省科协等单位加大了院士创新平台创建力度,新增院士创新平台33家,其中外籍院士工作站23家。为发挥好院士创新平台作用,解决海南科技创新的现实问题,培养更多人才,我省今年首次设立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重点支持院士科技成果在海南转化应用,不断推进海南重点产业学科建设,为海南持续引才引智、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以及建设创新型省份贡献“智”力。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师范大学王宁院士工作站是全省首个文科院士工作站,旨在通过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开展中俄文化合作研究,助推海南人文基础学科服务“一带一路”;海南医学院袁国勇院士工作站申报的课题“海南新发热带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争取在热带地区常见及新发传染性疾病、热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等方面取得突破;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曹福亮院士团队开展的“海南热带胶林智慧国家公园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将借助卫星遥感、红外探测等技术提早谋划热带胶林智慧国家公园建设。(记者王玉洁 实习生李爱美)【来源:海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令箭

指南|“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

指南!指南!指南密集上线!这是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话不多说有意向申报的亲跟小科来了解一下吧!申报时间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2019年7月30日~8月30日17:00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2019年9月6日17:0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2019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共设置关键基础体系研究及验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关键处理与感知器件等专题。要求项目须覆盖每个研究方向要求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且成果实施地点在广东省内。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专题一:关键基础体系研究及验证(专题编号:20190153)项目1:面向自主智能体感知与协作的计算架构和验证研究内容针对自主智能体感知与协作的新型深度计算架构开展研究。针对实时感知与识别、自主控制与协作、动态环境下的自适应任务重构等难题,突破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多智能体协作、智能计算智能处理器系统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低功耗、强实时的软硬件协同解决方案;研究基于语义地图的情境理解和多智能体协作等核心技术;完成基于认知计算模型的人工智能原型处理器设计,面向多智能协同任务的原理验证系统。可支持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安防等领域。项目2:基于混合增强智能的平行智能理论研究及验证研究内容本方向针对平行智能理论体系下的机器智能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提升机器理解并适应真实世界环境、完成复杂时空关联任务的能力;研究基于认知计算的混合增强智能,探索直觉推理与因果模型、记忆和知识演化的可计算框架;研究人机协同的感知与执行一体化模型、智能计算前移的新型边缘节点等核心技术;构建包含人工系统、计算实验、平行控制与管理等功能的混合增强智能平行智能系统平台;在制造、交通或健康等行业建立验证系统予以验证。项目3:面向数据智能标注的弱监督与自学习方法及系统验证研究内容本方向针对大数据智能的关键基础体系进行建设。研究多机构协同的系统性结构化标注策略,结合深度学习算法针对影像数据(如图片、视频)、文本数据(如语音、文字)研究自动生成结构化数据的智能标注系统,开发半监督/无监督学习算法支持下的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自动标注为一体的智能标注云平台。通过从海量未标注的数据中自动挖掘有价值的目标信息,实现(极)弱监督下的特征与模型学习,并大幅度地提升模型的精简性、通用性和适应性。通过推理、匹配与迭代优化,研究无标注样本下的深度特征预学习;研究结合迁移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增量学习方法,并通过渐进式模型训练将其应用到实体目标增量标注任务中,通过迭代学习有效地提升模型性能。建立高效通用的数据标签与结构化标注标准体系,并完成标准化的标注数据库建设。申报要求本专题的项目3须企业牵头申报。支持强度本专题每个项目拟支持1-2项,资助额度3000万元左右/项。专题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编号:20190154)项目1:基于跨媒体感知的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开展多模态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重点解决以视觉感知、语音理解、动作交互为主的人机交互核心问题。研究面向开放环境的自适应场景及交互对象的视觉感知与建模,提升智能系统对多样化场景的适应能力;开展高层语义理解与融合的人机语音交互技术研究,提升语音系统在开放交互场景中的模糊理解与泛化推理能力;研究跨模态的机器人情感认知技术,包含表情、对话语音情感理解等;研究融合认知理解的高自由度人机动作交互,实现多模态与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研制面向通用边缘计算的智能实时推理平台,形成端云一体化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实现感知、理解、交互一体的智能设备;在多模态人机交互上形成核心技术,并在服务、教育、工业等人机交互与机器人方向形成示范性应用。项目2:工业级多模智能感知系统关键技术与边云协同应用研究内容开展基于声和超声感知的智能感知认知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基于工业声成像的产品或零部件故障辨识和故障定位技术;基于声像的对抗学习、迁移学习和强化学习融合算法,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空间/时频多维信息融合推理算法。研究基于超声感知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基于机器学习、流形学习、深度学习的多维信号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记忆回放机制的在线增量学习算法,实现基于人机互动的新故障自动标注。建立面向制造感知的可重构异构智能计算边缘节点定制化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高效、灵活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单元和信号处理加速单元设计,为多框架深度学习以及信号处理构建易于编程与应用的集成编译开发与运行时管理软件,完成自主边缘智能计算节点构建。建立多模态感知融合云平台并实现多厂区边云部署,建成同类产品在不同区域产线的多模态感知智能学习与计算系统。形成算法、系统与平台的完整软硬件设计与快速的算法模型可迭代设计评估、验证。项目3:基于端云融合的网联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内容面向AIOT场景下复杂不确定性端云融合模式下的跨域业务协同控制问题,开展边缘计算网关及智能网联协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面向处理器级网联端侧设备数据采集融合的端云协同智能计算模型、低功耗边缘计算网关体系架构、端云融合网联大数据全周期闭环智能管理模型。研制具备低功耗、轻量级人工智能算法边缘执行框架的网关设备,研究支持终端网联节点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开源工具链。支持TensorFlow等框架下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到算子的翻译、算子到AI芯片的指令集编译,研发面向AIOT的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编译工具链,搭建开源计算平台,提高边缘计算网关的AI支持,面向城市交通管理、无人驾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企业风险预警分析管控等热点的城市大脑协同控制场景建立示范应用。项目4:预测性决策控制模型研发与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构建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制造的预测性决策控制模型及基础算法库,研究支撑高维度性能衰退指标提取的高稳定性和敏感性算法;研究根据特征数据库和运行数据库构建设备健康混合模型,研究支持模型重合度评估系统或其部件健康度的算法;研究设备性能退化程度的算法及反馈补偿控制技术,研发软硬件协同计算系统。研究支撑高速在线动态补偿智能决策模型算法。研究支撑柔性件roll to roll和连续加工过程产品测量与和面向过程的误差源识别算法,构建基于制造质量预测可拓模型,研发柔性件制造预测性决策控制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开放平台系统,研发可视化虚拟设备属性数据建模与映射关系建立技术,研发拖拽式可视化、图形化的数据建模、数据探索、深度分析、规则联动与预运行及自主数据模型构建技术。申报要求本专题的所有项目均须企业牵头申报。支持强度本专题每个项目拟支持1-2项,资助额度3000万元左右/项。专题三:关键处理与感知器件(专题编号:20190155)项目1:可敏捷定制的智能视觉处理器及系统应用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智能视觉应用的可灵活调整的处理器体系架构和部署工具,解决现有深度学习处理器固定体系结构与灵活应用数据流之间的矛盾,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处理器在算法特定的体系结构中的配置方法,研究处理器在稠密网络与稀疏网络间切换模式,研究处理器动态调整数据流和数据位宽的方法。研究面向智能视觉的神经网络模型压缩技术,制定统一的网络压缩标准。研究高保真度光感成像技术、超大图像数据的快速压缩与传输技术、亚像素级超高清图像特征提取、分割、匹配与识别技术。开展基于端云协同的应用示范。项目2:高性能TOF三维感知器件研发及视觉引导自主智能系统应用研究内容开展高性能TOF图像传感器、3D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处理器开发与应用。研发高感光度、高量子效率、低暗电流噪声且体积小的背照式(BSI)iTOF像素单元及其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研发高速、高精度、低功耗ADC及其读出电路;研究基于面阵激光器及光学器件组成的激光发射模组及其高频调制驱动电路。基于项目开发的TOF感知器件,研究3D视觉引导的自主智能系统,研究复杂环境下对操作对象快速三维感知的能力,重构交互场景和操作对象三维模型,完成自主智能系统在复杂环境约束下的运动控制,研究用于精准交互和灵巧操作、快速估计的深度网络模型应具备的防备对抗攻击的鲁棒性。申报要求本专题的项目2须企业牵头申报。支持强度本专题每个项目拟支持1-2 项,资助额度3000万元左右/项。联系人及电话1.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专题业务咨询):文晓芸,020-83163877  2.业务受理及技术支持:020-83163930、831633383.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性业务咨询):司圣奇 020-83163838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以省科技厅官网和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公布为准。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

鲂鳢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数的大学排名,你看靠谱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其不仅在专项经费上获得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并且在专家资源上也获得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力支撑。近期,科技部公示了最新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单,这些项目由多所国内高校承担。那么哪些高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最多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9高校统计。我们统计了各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总项数及获批经费情况,并据此对涉及项目的所有高校排名,得到结果如下。从统计的排名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共有99所高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相关项目。其中,清华大学以19个立项数和32411万元的中央经费名列第一。清华大学作为国内理工类第一学府,其在国家科技创新和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表现出众外,其在高校科技贡献和高校专利排行榜上也均处于第一位。除清华大学以外,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7所高校的立项数也均超过10个(包含10个),也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较多的高校。这7所高校中除了北京大学以外,其余均是传统工科强校,可见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主要项目还是集中在工科领域,因而工科类大学工具优势。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所工科特色高校的立项数虽未超过10项,但经费上都突破了10000万元,说明其参与的项目质量和精度均较高。整体来说,各高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上的表现差异较大,希望排名靠后的高校奋起直追,能在明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获批更多项目。

共犯者

科研经验分享:博士生的科研路,从参与重大专项开始!

近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第九届梁希优秀学子奖评选结果,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林业工程专业2019级的在读博士生党宝康荣获第九届梁希优秀学子奖。在我校攻读硕士期间,党宝康就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先后发表5篇SCI,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2019届优秀毕业生、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一等奖等,他还是中国林学会会员和美国化学会会员。从参与攻克重大专项开始科研 2016年9月,党宝康成为了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刚进实验室的第一天,导师金春德教授就问他:“你有没有信心参与一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木质材料无胶胶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浙江农林大学第一个、浙江省第二个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重大项目,财政经费771万。有机会参与这么大的课题,让党宝康万分惊喜,但对当时的他来说这也是极大的挑战。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和团队成员很快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实验过程中,党宝康不断经历着“失败----失败----重复失败”的考验。当别的学生在享受悠闲假期时,他和团队成员总是泡在实验室里,绞尽脑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实验:不断摸索,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经验中寻找突破口。熬过艰难的时刻,最终难题被攻克,实验也圆满完成:该重大专项已完成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余件,弥补了传统纤维板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解决现有传统纤维板存在的甲醛污染、易吸水等问题,降低能耗10-20%,降低家具原料成本30%,实现绿色、清洁、低碳生产等。跟着老师和团队做重大课题,党宝康收获满满,他学会了不气馁,学会了科学严谨。同时,党宝康也积极参与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与团队自主研发设计“木质合金”。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作为核心成员参加的“超纤科技——新型多功能无醛纤维板先行者”项目,获得了高教主赛道创意组金奖。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个人浸满汗水的付出,更缺不了坚定不移的决心。有方向地坚持努力,才会走得更远更久。团队是有温度的坚实后盾 科研团队就是科研人的“家”。初入团队,一张张面孔陌生又新鲜,却无一不带着最真诚的笑容和善意。热情的师兄师姐带着他参观实验室,耐心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并对他说:“我们是一个Team,是一家人,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团队成员关系融洽,经常迸发创造灵感的火花。“大家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遇到一个好的思路,会先探讨一下可行性,再从各方面去衡量和做补充,以求试验方案更加完善。学术研究不可避免出现分歧,但正是差异让科研更加有意义,让团队愈发强大。” 谈及团队的合作,党宝康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大家争着比着去努力搞科研,他们白天做实验测数据找文献。到了晚上安静时刻,大家沉浸在论文写作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已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一个月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这样比拼中度过,夜猫子也成了他们私下谈笑时给对方的昵称。大家相互激励,不断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在科研高地上取得突破。党宝康和团队成员还经常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各类科技竞赛,屡获佳绩。为了使一个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完美,修改几十稿甚至上百稿是平常事。晚上工作室的灯永远是亮到后半夜,经常有老师叮嘱他们早点回去休息,明天继续。参加科技比赛期间,团队成员们有时轮班通宵工作,让第二天一早有课的同学先睡,天快亮了再由睡过觉的同学换班继续开展项目。坚韧不拔、不断超越,追求极致的完美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党宝康说,“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会促使你变得更优秀。正是师兄师姐和同门的影响,我才做出了一些成果。”在浙农林大做科研是很幸福的 2018年5月,浙江农林大学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党宝康是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学校十分重视博士点的建设,为博士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遴选了高水平的导师。党宝康的导师金春德教授和孙庆丰教授都是行业的顶级专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很高水平。“在科研的道路上导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们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与科研。”党宝康说,刚到实验室时,他基本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有一次,实验的进展并不顺利,他十分苦恼焦虑。导师金春德得知情况后,从外地赶回学校时虽然已经很晚,但立马组织开会讨论,给他们分析哪些实验环节出现问题。第二天,金教授又早早的就在实验室等着他们来做实验,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指导大家如何一步步地进行实验。撰写高水平论文,曾经让党宝康一筹莫展,导师孙庆丰教授便给他讲解高水平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自己的经验,经常面对面耐心仔细指导他修改,有时一直改到凌晨才休息,有时一篇论文修改10多遍才最终完成。对此,党宝康一直心存感激:“导师就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导我向正确的方式前行。”在浙江农林大学做科研是很幸福的,党宝康说,“浙农林大位于杭西科创大走廊西端,远离喧嚣的城市,毗邻优美的景区,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16号地铁的开通为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校提供了很大的平台和良好的条件让我们安心做科研。有了这么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我们可以更安心的开展研究,取得更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陪伴下,党宝康获得了许多的成绩,他对未来更是充满期待:未来科研在路上,我要继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文字 / 新闻中心 周彦兵 学生记者 王媛 龙步念 金晶 今日编辑 / 章雨青 责任编辑 / 方力力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民知力竭

每年40-50亿的高校基本科研专项经费,绩评时发现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高校科技进展财政部、教育部从2008 年起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用于高校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同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4 所高校进行试点。2009 年扩大试点范围,在 92所中央高校中推行开展。2015 年,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该资金作为中央高校项目支出体系的六大专项之一延续实施,作为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活动稳定支持的专项资金。 为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规定,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中的主要问题内容及建议摘录如下:01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受高校评估指挥棒牵引,部分高校把专项经费大量用于撬动竞争性科研资源。评价发现,受高校评估指标牵引,部分高校紧盯高层次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奖项等,将大量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重大项目培育专项”“长江/千人/杰青/优青学者培育”“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培育专项”等类型项目,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专项稳定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初衷与定位。(二)部分高校项目类型设置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覆盖青年教师学术成长全过程的资助体系。一是部分高校专项经费分配与自身发展规划契合度不高,未能针对重点支持对象设置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系列资助项目,支持内容不聚焦,尚未形成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支持体系。二是部分高校立项项目一般由受资助对象基于个人兴趣自选课题,方向相对分散,难以做到聚焦并长期坚持,不利于形成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三)主管部门专项管理政策有待调整,过程管理服务有待加强。一是专项资金使用方向过于宽泛,“支持青年教师”与“支持优秀创新团队”两个方向间存在交叉重叠,支持内容及对象仍需进一步细化、明确,对高校自主管理的导向性尚有待加强。二是个别专项资金分配因素需进一步处理好“扶优、扶强”和均衡发展的关系。三是随着专项绩效奖励经费“绿色通道”改革试点、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现行管理制度部分内容已不适应专项管理实际。四是主管部门对高校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平台” 填报的立项项目情况缺乏必要的实质性审核,与“放管结合、加强服务”的有关要求尚有差距。 (四)部分高校专项经费使用管理不合规。一是存在跨项目调剂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形,支出内容与项目科研活动不够匹配。二是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单价超40万元设备,通过分批付款、与其他科研经费拼盘购置等方式规避专项有关规定。三是使用专项经费作为其他纵向项目的配套资金。四是将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平台运行经费。五是部分项目经费支出内容与项目科研活动关联性不强,如报销其他项目博士后人员工作津贴、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费用等。02相关建议(一)继续稳定支持高校开展自主科研活动,进一步聚焦于青年教师。建议继续稳定支持中央高校开展前瞻性自主科研,持续聚焦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基本科研能力,加大青年教师支持强度,充分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作为“青年教师科研启动种子基金”的作用。 (二)适当调整优化专项支持范围,鼓励高校优化自主科研布局,引领重点领域科研突破。建议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顶层设计,在保障青年教师自由探索科研经费投入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项资金支持方向,鼓励高校聚焦‘卡脖子’问题和重大原始创新加强自主科研布局,统筹协调各渠道资金,敢于“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引领重点领域科研突破。另一方面,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优化专项资金分配因素及权重,进一步向西部及东北高校倾斜。 (三)进一步优化高校专项管理,协调好普惠性支持与培养拔尖人才之间的关系。各高校应建立公平而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一是进一步明确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定位,保证专项资金投入到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身上,真正化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二是设置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系列资助项目,合理确定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比例和资助强度,处理好普惠性支持和培养拔尖人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形成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支持体系。三是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管理考核机制,营造潜心问学、水到渠成的学术氛围,不以短期成败论英雄,不追求短期内产出大成果、获批大项目、拿大奖,真正确保青年教师能够静心于科学研究中。 (四)建立长周期、宽视域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绩效管理。高校基本科研能力提升是各类教育科研经费多渠道资金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效果短期内无法显现,单独评价一个专项的年度绩效不够科学,建议每三至五年从投入产出角度对高校资金投入进行整体评价。来源:教育部,高校科技进展编辑整理

彼出于是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情况(高校+科研院所)

高校科技进展前言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公示的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有22个重点专项,共有352个项目进行了公示。初步统计,承担项目的255家机构中有74所高校,43个科研院所。其中高校共计承担了146个项目,项目数量前十强的高校承担了77个项目,占高校项目的53%。科研院所共计承担55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6%。以下为统计的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立项情况,仅供读者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主。来源:锐动源精 彩 推 荐1“国防七子”拟再获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219位高校科学家获得“中国工程界最高奖”32020年“青年交流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尝试言之

省淡水所召开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申报项目评审会

为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管理,4月2日,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召开202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申报项目评审会,邀请福建省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省水产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会采用项目组汇报、专家质询的形式进行。各申报项目负责人汇报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条件基础和团队组成等,并就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创新点及考核指标等做了重点讲解。评审专家根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与资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发展五年规划(2020-2024)》,对每个项目进行了质询,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分别形成评审意见,并根据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等进行综合评分。会议严格按照项目评审相关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此次评审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省淡水所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对促进我省淡水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业创新优化、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来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