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作者:Chris Woolston & Joana Osório 编辑:大明、小芹【新智元导读】在目前的学术研究界,英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在国际范围内,不管是写论文、作报告、同行评审还是其他学术活动中,英语几乎成为唯一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英语水平对科学研究会有怎样的影响?请看《自然》对7位非英语母语人士的访谈。Nature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热议,题为:“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When English is not your mother tongue)。文章采访了7 位非英语母语人士,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不同母语的科学家应用英语进行科学交流的障碍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英语科学交流和写作的资源。这篇文章以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开篇:美国杜克大学一名助理教授在邮件中警告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不许说中文,邮件经在社交媒体曝光,掀起国内外轩然大波。事件以该名助理教授致歉并被解职调查告终,但关于非英语母语留学生是否“只能说英语”,在国外遇到的语言障碍如何解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Nature的这篇文章以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Michael Gordin的总结为结尾,Gordin认为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高级,但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语言能使科学交流变得简易且不易流失,而几百年来科学专业术语主要用英语定义,因此英语凝结了几百年的科学知识,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但Gordin也认为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分解成三种语言,英语、中文和其他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Nature的文章内容如下: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无论研究人员是来自北京、柏林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都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大部分研究和发现。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这可以简化科学研究的流程,但同时也会对科学成果的传播产生额外的障碍,并可能引发冲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系的一位教授就对该校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里用母语讲话表示不满。目前,英语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多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大量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对英语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日益成为提升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的基础。换句话说,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攻克学术难题之前,首先要跨过的就是语言障碍。《自然》采访了七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切身体会的研究人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Yangyang Cheng:这个问题很复杂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发生在杜克大学的这件事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位教授抱怨中国学生用讲中文的行为在社交网络上被人关注。但是,作为在中国出生和成长的人,我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参与了许多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发现欧洲的研究人员经常用他们的母语互相交谈。然而,中国或韩国科学家在远离祖国的学术环境中很少用母语交流。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不大自在。我知道来自英语国家的一些教授对中国学生感到不满意。中国的教育机会极为有限。很多学生缺乏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往往被认为缺乏清晰科学思考的能力,这是错误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我很幸运能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我从小就很擅长英语。在中学时,周围的人认为我以后会当一名翻译。但我想做科学研究。我用英语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困难,但我的很多同事,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却倍感挣扎。他们决定不来国外读博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语言障碍。中国的研究人员为全球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用英语做的。汉语是丰富而美丽的语言,但汉语中仍然缺乏描述物理科学所需的大量词汇。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讨论我的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多努力。保持开放态度,给非英语人士更多的机会SNEHA DHARWADKAR:印度班加罗尔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野生动物学家我发现印度科学家经常会瞧不起不懂英语的人。我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当科学家从欧洲或北美来到这里进行实地研究时,他们非常倾向于雇用讲英语的人。他们假设,如果雇用一个语言不流利的人,就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训练这些人。印度的大多数环保研究人员都缺时间、缺经费,不愿付出这些额外的努力,所以最终聘请了有机会学习英语的那些有特权背景的人。有那么多人想要为科学做出贡献,却因为英语水平不足而无法实现。研究资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以鼓励到访的研究人员聘请当地居民,即使他们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这些当地人比从未去过该地区的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这种知识无论是用印地语,还是用英语表达都很重要。我是Twitter上的@herpetALLogy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汇集了不同背景、语言和研究方向的昆虫学家。我们有自己的空间来讨论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语言障碍的人来说,这种语言上的障碍是很难理解的。科学家应该更多地接触当地居民,这对管理项目团队以外的人员是有好处的。我在招募这类人员时,会尝试了解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可以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探讨他们遇见的问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科学家需要向所有愿意接受科学的人保持开放的态度。 学语言是跨文化交流,将翻译服务纳入研究经费VERA SHERIDAN:都柏林城市大学 语言和跨文化关系研究员我一出生说的是和现在不同的语言。我和我的家人是在1956年逃离匈牙利的难民。我对那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感同身受。我参与编制了一系列英语学习资源(请参阅go.nature.com/2wx54tc),目的是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学术英语。许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完全成熟的个体,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自己所在的学科文化。对于那些英语非第一语言的人来说,学习中的挑战尤其艰巨。他们无法独自完成学习过程,需要与他们的导师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导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写作的惯例和各类期刊的要求。将博士论文转化为期刊文章是一门艺术。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就可能会拼凑出一些不可能被期刊接受的文章。研究机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支持和培养国际学生。仅仅聘请专业的学术写作专家是不够的。这些专家通常具有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背景。学生还需要科学家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特定学科撰写文章。我曾经了解到一个案例,一位来自印度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他认为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再次被拒绝,不是因为研究的质量,而是因为英语的质量。他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我认为现在的很多事情应该改变。让科学知识和成果更容易获取,并不是最富裕国家的独有智慧。多语言支持和翻译服务可以纳入拨款,作为研究经费的一部分。说英语的人已成为科学的“守门员”。这些人把守着科学的大门,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优秀的观点和研究成果。CLARISSA RIOS ROJAS表示,那些不懂英语的科学家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受益,帮助他们适应英语环境和英语人士面对面寻求帮助CLARISSA RIOS ROJAS:荷兰Valkenboskwartier网络学习项目主管我来自秘鲁,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来自国外也有一些优势。研究实验室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因此能够与不同国籍的人建立联系是很有益的事情。我能够很容易地与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科学家交流,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与西班牙语非常相似。同时也能方便社交往来。根据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不说英语的人在科学方面处于真正的竞争劣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难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许多人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文化。只是学习更多的新词汇还不足以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真正的指导,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2015年,我创立了Ekpa'palek,这是一个辅导项目,旨在帮助拉丁美洲的学生熟悉学术流程。大约90%的学员讲西班牙语,10%讲其他语言。英语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是用英文写的,大多数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我鼓励学生利用YouTube上的一些语言教程。如果他们无法上网,我告诉他们多去教堂。教堂里通常有一些母语为英语的人,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帮助别人练习英语。英语“独尊”导致研究偏见,谷歌翻译解决不了问题TATSUYA AMANO动物学家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为一个母语为日语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但科学也在苦苦挣扎。目前动物保护领域的许多研究仍以当地语言进行。在2016年的PLoS(生物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调查了2014年发表的超过75000份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我们发现36%的论文不是以英语发表的,这使得更广泛的世界更难以获取这些信息。英语的主导地位在科学记录领域造成了相当大的偏见。在201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在英语使用者比例较高的国家更为完整(T. Amano和WJ Sutherland Proc.Biol.Sci.280,20122649; 2013 )。换句话说,在很少讲英语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记录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没有那么充分。我们需要促进语言多样性,并为此共同努力,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挖掘科学知识。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的重要部分。我一直在寻找评估保护性干预措施的世界各地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600多篇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我正在与母语为这些语言的人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论文中的信息,了解这些文章如何填补英语知识的空白。我怀疑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语言障碍是小问题。他们可能认为谷歌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足够成熟技术还没有诞生。现在我们还无法通过翻译程序处理科学论文,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我们需要改变对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态度。如果有机会评审他人向期刊提交的论文或者职位申请,请优先考虑审阅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文章。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你可以为国际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方法,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英语说的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主动说MONTSERRAT BOSCH GRAU法国蒙彼利埃 Sensorion研究主任我在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资助中包括支持国际合作的“移动预算”。由于这个机会,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我在蒙彼利埃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实验室工作了12个月。在那里,我必须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工作中的英语和日常生活中的法语。无法沟通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必须要和别人主动交流,他们不会自己来找我交流,因为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在中学就学过英语,但水平不高,而在西班牙没有英语版的电视节目。我的大学里绝对没有针对英语水平的培训。在法国,有一些课程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法语,但不是英语。我试着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不仅是科学论文,还有文学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和他人用英语进行非正式交谈。因为我在法国,我的大多数同事和朋友都不是来自英语国家,我们实际上是在互相学习英语。当我们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谈时,我们其实什么都听不懂,尤其是对方来自英国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英国口音很难懂,而且他们说话语速太快,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些非英语母语人士更愿意用英语与其他外国人交谈,和他们交谈更容易听懂。语言是促进成功的一门工具。掌握说话的方式、了解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规则是一项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进行科学交流,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英语非常适合科学:它精确而直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理想的职位或研究项目。语言障碍从未阻止我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寻求资助要比日常交流更难,当你的母语不是英语时,这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你需要与语言障碍“作斗争”。在学术会议上,英语说的不好不是大问题:别人都能理解。但是会存在局限。有些人英语说的很差,已经完全阻碍了沟通。没有随后的科学讨论,就会错过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机会。我们需要在大学之前和大学期间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让本国学生在另一个国家做一些研究,就像我一样,这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博士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有时你在用英语交流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去交流。阅读英文书籍,看英文电视节目,英语撰写所有实验报告,用英语举办会议等。请你所在的学院提供英语培训项目。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在博士期间支付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培养费用,或与其他实验室合作交流。访问交流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敞开心扉。英语的一家独大还将长期持续MICHAEL GORDIN:普林斯顿大学 现代和当代历史教授对于科学的本质来讲,使用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更好,科学研究也可以使用汉语和斯瓦西里语。但是,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大量因素让英语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同一语言让研究更有效率。如今,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语言。如果在科学研究全部用上,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在18世纪到19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经常需要学习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现在的科学家负担大大减轻了,只需要掌握英语一种语言,这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缺乏公平性。在不说英语的国家,除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外,你会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我们可能会错过一些非常聪明的理念。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习惯了使用英语,同时英语本身也在适应科学的发展。英语中陆续引入一些关于新概念和过程的词汇。当一个新的领域出现时,英语中也会衍生出这些领域内的相关词汇。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些现在几乎普遍使用的词汇,如“因特网”,“软件”和“控制论”之类的英语都是这种衍生的结果。许多语言没有这种历史,因此他们没有衍生出科学词汇的基本条件。如果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泰语或印地语应该是科学的语言,我们会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创建一套完整的术语体系。人们常常问我,是否有一天英语会被其他语言取代。 我对此表示怀疑。英语其实是一种反常现象。以前从未有出现过一种全球性语言,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另一种。在未来,甚至可能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有三种:英语、汉语和另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即使每个讲英语的科学家都突然失踪了,英语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领域的主要语言,因为很多知识是用英语写成的,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各位新智元的读者朋友,对于英语在科研领域一家独大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参考链接: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97-0
50个常用自然科学(science)类英语单词总结。这些自然科学类单词,如宇航员、天文学、植物学、化学家、实验室、实验室、物理等英语表达,你都知道吗?日常工作生活、考研、雅思、四六级等英语考试必备,快收藏起来慢慢学!一、名词(Nouns)acid [sd] n.酸;酸类astronaut [strnt] n.宇航员astronomy [strnmi] n.天文学atom [tm] n. 原子axis [kss] n.轴;轴线;坐标轴botany [btni] n.植物学cell [sel] n.细胞charge [tɑd] n.电荷chemical [kemkl] n.化学品chemist [kemst] n.化学家chemistry [kemstri] n.化学circuit [skt] n.电路compound [kmpand] n.化合物current [krnt] n.(水,气,电)流electricity [lektrsti] n.电element [elmnt] n.元素energy [endi] n.能量;能源evolution [ivlun] n.进化experiment [kspermnt] n.实验force [fs] n.力formula [fmjl] n.公式,配方fuse [fjuz] n.保险丝gene [din] n.基因genetics [dnetks] n.遗传学gravity [grvt] n. 重力hormone [hmn] n.激素,荷尔蒙laboratory [lbrtr] n.实验室lens [lenz] n.透镜;镜片magnet [mɡnt] n.磁铁microscope [makrskp] n.显微镜molecule [mlkjul] n.分子organism [ɡnzm] n.有机体;生物physics [fzks] n.物理power [pa(r)] n. 能量radar [redɑ(r)] n.雷达science [sans] n. 科学;自然科学scientist [santst] n.科学家spacecraft [speskrɑft] n. 宇宙飞船,航天器specimen [spesmn] n.标本test tube n.试管theory [θri] n.理论;原理volt [vlt] n.伏特watt [wt] n.瓦特二、动词(Verbs)dilute [dalut;] v.稀释,冲淡dissect [dsekt] v.解剖dissolve [dzlv] v.使溶解evaporate [vpret] v.蒸发evolve [vlv] v.进化;演变measure [me(r)] v.测量test [test] v.测评;试验三、形容词(Adjectives)atomic [tmk] adj.原子能的chemical [kemkl] adj. 化学的electric [lektrk] adj.电的;通电的nuclear [njukli(r)] adj.核能的scientific [santfk] adj.科学的;科学方面的
很多人对英语都很头疼,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们,他们学好英语要付出比城市大学生们更高昂的代价,来弥补初中甚至小学老师的发音后遗症,以及语法时态的应用环境。说到学英语的经历,妥妥的一部童年辛酸史。这些弊端说完了,那就说点学英语的好处吧。最直接的好处。世界上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绝大多数用英语的文字记录,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科研信息,作为科研工作者,英语是一个基本功。当然,如果你只看别人翻译过的科技文献这个也行,那就等猴年马月别人翻译好了并且公开发表了再看。说点间接的好处,学习自然科学,它的文化背景我们很有必要知道。首先,翻开物理课本和化学课本,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看看那些物理定律化学定律的发现者,可曾有过中国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在哪里?欧洲大陆。欧洲最早的科学中心在哪里?英国。一个牛顿就已经技压群雄,其任职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更是众星云集。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等一干科技大咖辈出的竞争中英国独领风骚,使得英语成为欧洲流行最广的语言,为什么?实力至上的角度讲,当时的英国科技最发达,科学大咖最多,殖民地最大,影响力最强,官方语言用英语,大家都没意见。但是,英语在科研上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英语的包容性强,语法规则相对来说比法语德语之流容易掌握;它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语言,从最早古英语的几千个基础单词开始,历史上的英语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充实自己的文库,如拉丁文,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都可在牛津高阶词典里找到痕迹,直到今天牛津高阶词典还在不断更新词库,单词和短语已达十八万条之巨。翻开我们的辞海,单字1.8万个;从康熙字典到现在,这中间又增加了多少?几乎没有。然后,让我们打开历史课本做个统计。可以看出来,欧洲大陆的文明优势是自然科学,东方文明优势是社会科学。假设大航海没有发现亚洲,也不会有后来的西方殖民入侵,东方文明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出今天的自然科学,那得需要多久?一千年都不一定能成功。为什么这样悲观?初中高中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些奇怪的现象,宋朝时候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元朝是一个野蛮文明就不说了,到了明代又有什么进步呢?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跟宋朝时候的龙骨大船又有多少区别?到了清朝更是清一色的变成了奴才,整个科技水平都不如宋代,除了进口过来的东西,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自我稳固能力是很强的。那种玩政治权谋,军事指挥等这类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就发展的超厉害。看看我们的国学清单上,除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之外,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军事著作,有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皇帝教科书,有识人用人的权谋手段鬼谷子之流,曾国藩家书等著作,其思想见解之深,直到今天,美国的军校都在研究孙子兵法,你说牛不牛?在东方文明土壤里就不容易诞生发达的自然科学,而在西方同样也诞生不了先进的社会科学。这是文明土壤的事儿,跟文化息息相关,就像橘子和枳实,都是同一个品种,南方和北方结出来的果子就不一样。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想要了解先进的自然科学,就必须学会运用自然科学的思维去探究思考,尤其是我们想创新的时候,很有必要去学习英语。你说学习英语重要不重要?当然,人家发明出来的东西我们跟在后面照抄的话那就算了,买点别人过时的资料复制过来即可,当然,这还得看你翻译的本事。那么,问题来了,高考拿掉英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个人觉得,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有钱的地方),高考拿掉英语肯定好啊,这得多出多少课外培训班的饭碗啊,妥妥的有利于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对于教育资源落后的地方,拿掉了英语,孩子们还能有什么好机会学英语?以后跟富人子弟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阶层之间的流动会逐渐固化,穷人祖祖辈辈都是穷人了。亲爱的小伙伴,你觉得呢?
撰文 | 施一公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理压力极大。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年4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x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 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 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 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Sciencereport.”(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四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 Method 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 的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 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的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篇,10月18日,晚6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 Figures)写一个以 subheading 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原文于2010年发表于施一公科学网博客。格式有改动。)
无论是阅读文献还是SCI的写作,翻译软件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不管是科研新手还是久经沙场的科研大神,我们都需要翻译软件的辅助。说到翻译软件,很多读者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谷歌翻译,百度翻译。其实,还有很多隐藏的优秀翻译软件,效率更高,甚至都有各自独特的使用方式。到底哪个翻译引擎的翻译效果更好,哪个翻译引擎的效率更高呢?今天,就让小虎编辑带领大家看一下翻译软件干货分享吧。因为小虎编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所以所有的翻译示例都以生命科学的内容为主,不同的科研领域不同的翻译引擎翻译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1.百度翻译图片来源:网页截图百度翻译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翻译引擎,因为百度不是专业的英文翻译出身的公司,所以翻译效果嘛,可能会稍微差一些。当然这个因人而异,笔者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时,还是经常使用百度翻译的,但是后来就发现了各种弊端,比如语序并不接近中文表达之类的。尽管最近新出了“生物医药”的专门翻译,但是目前来看差别不大。此外,百度翻译没有什么额外的功能,单纯就是个网页翻译而已。不过作为新手入门,已经足够了。2.谷歌翻译图片来源:网页截图毕竟是国际上知名的浏览器公司,谷歌翻译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整体而言,虽然还是有一些语言翻译不通顺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很像百度翻译的“生物医药”模式。在专业词汇上,谷歌翻译比较强势,但在语言的完整和逻辑性上,还是稍有欠缺,毕竟不是人工翻译,有所欠缺也是可以接受的。整体上谷歌翻译是一款不错的翻译软件。图片来源:网页截图除了网页上的谷歌翻译,谷歌浏览器还特别自带了谷歌翻译引擎的全网页翻译。在打开英文网页时,谷歌浏览器的右上角会出现Google Translate的字样,点击中文即可将全网页翻译成中文,尽管翻译效果一般,但是在快速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这样的全网页翻译可谓是提升效率的神器。图片来源:网页截图3.彩云翻译图片来源:网页截图彩云翻译的翻译效果中规中矩,但是语言构成上比百度翻译通顺一些。尤其是很多英文是倒装的语序,彩云都能按照正常的中文表述形式进行翻译。不过这里要介绍的除了网页版的彩云翻译,还有一款叫做彩云小译的谷歌浏览器插件,可以在谷歌浏览器的应用中心输入【彩云小译】进行检索。图片来源:网页截图有了这款插件,我们就可以在谷歌浏览器中使用全网页的英文翻译。和之前说的谷歌浏览器自带的翻译不同,彩云小译插件的网页翻译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启,只需要在网页上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彩云小译】即可。而谷歌浏览器自带的翻译,只能在浏览器检测到页面中存在大量英语时才会激活。而且,彩云小译插件提供的翻译是中英文对照,即使我们发现不正确的语言,也能很快地寻找到原文进行翻译。图片来源:网页截图4.有道词典图片来源:软件截图有道词典是国内比较知名的翻译词典,整句效果翻译较好,但是也会出现语序错误的小问题。有PC端的软件,下载【网易有道词典】后,在划词翻译上提供了不少便利,还可以在划词的同时用语音进行朗读,强大的词库也保证了划词的准确性,不过在很多专业名词的翻译上还是无法翻译出来。而且更多的词库和专业词汇需要付费购买vip才能获得,这点让人稍微有一些遗憾。此外,最近新版本的软件中增加了有道批改这个功能,在SCI初稿的写作中,我们只需要把内容复制粘贴到对话框中即可完成,会根据不同的语法错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修改。图片来源:软件截图5. 知云文献翻译知云文献翻译只有软件端口,没有在线网页版的翻译引擎。类似于一个PDF阅读器,在翻译引擎选项里支持多个翻译引擎,作为生命科学领域,还是首推其中的“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在翻译效果上比较稳定,但是部分语句还是有语序不正确的现象。在翻译原文内容时,也能很好的对原文中括号内的缩写进行保留,这些在上面的几个翻译软件中是没有的。此外,由于是PDF阅读,在翻译时需要先进行PDF内容的识别,然后才能进行翻译,知云在一些文献中会出现英文识别错误的问题,会导致在翻译中出现一大串英文字母,无法被正确翻译的现象。另外,知云文献翻译使用时需要用微信扫码登陆,每个微信号都有积分系统,使用“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还需要将知云的广告发送到朋友圈或者分享微信群凑够一定的积分才能使用,这也有种广告推销的感觉,未免会让人有些不舒服。图片来源:软件截图6.Deepl翻译Deepl翻译是2020年新兴起的翻译软件,有在线端和软件版本,但是不知为何网页经常会出现打不开的情况。翻译效果上,整体表现比较不错,和知云文献翻译类似,Deepl也能很好地保留原文中括号内的缩写。图片来源:网页截图在汉译英时,Deepl有一个很人性化的功能,当我们发现翻译的不正确或者和我们想要的语句不一样时,我们可以单击翻译后的英文结果,对哪个词不满意都可以进行修改,Deepl的系统也会给出几种不同的翻译参考选项。而且Deepl在中译英翻译上的表现也比较不错。图片来源:网页截图7.微软必应翻译微软旗下的翻译软件微软必应翻译,有着微软自带的金字招牌,使用体验效果肯定不错。和有道词典比起来,微软必应翻译的句子在语法上更加顺畅,尤其是一些小的语法构成上,比如,有道词典更倾向于把句子分开或者用从句的形式进行拆分;而微软必应翻译则是倾向于用一句话把意思表述清楚。而在一些单词翻译上,比如 “总称”一词,微软必应翻译成了“general term”,而有道则翻译成了“general name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在语言的学术性和客观的表达性上,微软必应较有道翻译都有不错的提高。所以笔者通常在翻译整句话时使用微软必应翻译,而有道翻译一般只使用其中的划词翻译功能。图片来源:网页截图图片来源:软件截图8.CNKI翻译助手在进行SCI写作和翻译时,很多专有名词往往会让我们很伤脑筋,尤其是各种菌类的名称,复杂的化合物和试剂等等,在看文献的时候翻译软件通常无法识别这样的专业名词;而在SCI写作时,这样的专业名词也需要我们查阅发表的文章后,才能准确地翻译。有了CNKI翻译助手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专业名词,CNKI是中国知网的一款翻译软件,主要功能就是翻译专业名词。在翻译的同时,也会提供该翻译在多少论文中被使用,这样在使用这些专业词语时,我们也有了文献支持,更加有底气。比如土壤微生物中的“丛枝菌根”一词,作为微生物领域的专业名词,很难被翻译,在CNKI翻译助手中我们只需要输入中文即可查询,在结果中,也会查询到该名词的英语翻译以及相关的文献来源等。图片来源:网页截图结 语熟练运用翻译软件能够大大有益于提高我们的SCI论文写作,是科研小白进阶科研大牛的必备技能。本文详细测评了8款翻译软件,请大家根据自己所需,自由组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使用,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科研效率,事半功倍。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心若止水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0.5%,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而且近些年随着国家加大了对科研方向的投入,和国家对硕士和博士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在本科或者硕士毕业之后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读博士。然而做科研、读博士,这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事情,其实也是有自己独特的难处。而且许多刚刚进入科研的小伙伴常常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阅读英语文献。不单单是因为小伙伴们英语确实不够给力(实话实说,我英语刚开始也不怎么好),更涉及到了许多专业术语、名词。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快速适应英文文献的阅读吗?这个可以有。虽然想整体提高英文的水平肯定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但是短期提高英文文献阅读却是没有问题的。首先阅读文献本质就是阅读理解,而且还不是考试,所以我们还可以借助翻译软件。这样就不会存在生词的问题,而且在略读的时候还可以整段甚至全文翻译。一般情况下Google翻译就足够了。翻译结果虽然不完美,但是凭借我们强大的母语纠错能力,看懂大概意思还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就是针对我们不同的目的来选择阅读文献不同的部分。如果我们阅读文献的目的是快速了解当前文献的结论和创新点,那么只需要认真阅读文献的题目,精读文献的摘要和结论就足够了,因为一篇文献和核心内容都会写在这三个部分。而且这三个部分的字数都是很有限的,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认真阅读文献题目很重要。可能有很多刚刚步入科研生涯的小伙伴常常都是拿来一篇文献,连题目都不看,就直接进入正文部分的阅读。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好的题目是文章能够发表和别人会不会阅读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作者对文献的题目是很重视的,而且一篇文献的题目正是作者对这篇文献的高度概括。所以认真阅读题目可以直接让我们清楚知道文献所研究的大概内容。不给实例的理论都是耍流氓。01、题目(title)Surfactant-free single-layer graphene in water以上7个单词的题目却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单层石墨烯水溶液(single-layer graphene in water),包括了其中的关键因素:没有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free)。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nd Graphite Using Diazonium Chemistry: Tunable Grafting and Nanomanipulation这篇文献的题目也是直接反应了文献的研究内容:使用重氮化学对石墨烯和石墨进行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nd Graphite Using Diazonium Chemistry)和结论:可调接枝和纳米处理(Tunable Grafting and Nanomanipulation)小结:题目很重要,必须认真读。题目很重要,必须认真读。题目很重要,必须认真读。02、摘要(abstract)阅读实例:Dispersing graphite in water to obtain true (single-layer) graphene in bulk quantity in a liquid has been an unreachable goal for materials scientists in the past decade. Similarly, a diagnostic tool to identify solubilized graphene in situ has been long awaited.Here we show that homogeneous stable dispersions of single-layer graphene (SLG) in water can be obtained by mixing graphenide (negatively charged graphene) solutions in tetrahydrofuran with degassed water and evaporating the organic solvent.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of these aqueous dispersions shows all the exp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SLG. Transmission electr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ies on deposits confirm the single-layer character.The resulting additive-free stable water dispersions contain 400m2 L–1 of developed graphene surface. Films prepared from these dispersions exhibit a conctivity of up to 32kS m–1.(资料来源:Nature Chemistry 2017, 9, ,347–352)上述摘要中,红色字的就是这篇文献的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于材料科学家来说,将石墨分散在水中以获得大量的真正的(单层)石墨烯一直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同样,人们一直期待着一种诊断工具来原位鉴定可溶的石墨烯。特别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短语,in the past decade和has been long awaited在告诉我们这就是在讲研究的背景和需求。蓝色字是这篇文献的研究内容与表征(简而言之就是这篇文献做了什么):在这里,我们表明,通过将石墨烯(带负电的石墨烯)在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与脱气的水混合并蒸发有机溶剂,可以获得单层石墨烯(SLG)在水中的均匀稳定分散体。这些水分散体的原位拉曼光谱显示了SLG的所有预期特性。沉积物上的透射电子和原子力显微照片证实了单层特征。关键短语,here we show在说明这就是这篇文献所研究的内容。还有所有出现仪器或者测试方法的名称(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ies)都是在说研究内容。黑色字内容就是告诉我们这篇文献的结论:所得的不含添加剂的稳定水分散石墨烯表面积是400 m2 L-1。用这些分散液制备的薄膜的电导率最高为32 kS m-1。特别注意这里的个关键短语,The resulting就是在提示我们接下来讲的就是这篇文献的结果,以及所有由此得到的材料性质(graphene surface和 conctivity)也都是文献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材料类文献含有数字的部分就是结论。小结:在摘要当中出现的 in the past decade, XX has been long awaited, XX is highly desirable等都是在提示我们这是说的是研究背景。We shine light on,we show,XXX is developed等都是在说明接下来讲的是研究内容。The resulting,our conclusions from XX,This method can be extended to XX等是研究结论的提示词。03、结论(conclusion)阅读实例: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work are fourfold. (1)Graphene can be efficiently dispersed in water as true single layers, with no additives, at a concentration of 400 m2L–1 and with a shelf life of several months.This remarkable feat results from the graphene 2D character. Hence, the method might well be used to proce additive-fre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other 2D materials. (2) As has been the case for graphene obtained by the mechanical exfoliation of graphite,the intensity, shape and width of the Raman 2D band are proposed as very sensitive quality parameters of the graphene aqueous dispersions and composites. (3) With true SLGiw, a vast amount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can be readily envisioned, such as drug carriers, toxicology studies, biocompatible devices, composites, patterned deposits that exploit the superio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arbon surfaces in general and of graphene in particular, impregnation of 3D architectures for supercapacitors and other energy- related applications. (4)SLGiw brings new experimental evidence as to the hydrophobic surface/water interaction.(资料来源:Nature Chemistry 2017, 9, ,347–352)这个结论部分,作者已经很贴心地为大家总结好了四个方面。但是即便在这样整理好的结论中,我们也只需要抓住重点(蓝色字),其他都是“废话”。我们只要明白了蓝色字的部分,就可以说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献的结论。小结:即便是在高度总结的结论部分,作者依然会提出一些可能(潜在)的应用等“废话”(例如以上第3点,a vast amount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can be readily envisioned)。我们需要重点看与摘要中重复的一些内容,因为这些不断被重复的内容就是这篇文献的核心。另外结论中一般会提出或者总结出这个文献的创新点,例如以上实例中的第4点(SLGiw brings new experimental evidence as to the hydrophobic surface/water interaction)。
1.科研是一个钟摆可以发现,研究生三年大多时间在痛苦和厌烦之间反复横跳,像个钟摆一样运动。看文献,本来想着看看中文的,发现中文实在太水了,写的神马玩意儿,硕士的就别提了,博士的还能看看,期刊论文质量也是薛定谔的质量,再者老板发话:看英文,英文是前沿,不看怎么行。遂开始看英文;一上来就这么猛是吃不消,可老板又急着要你汇报,借助翻译算是看下来了,但是效率太低,一篇就要花上好久,很痛苦,等看多了英文,又会发现一篇论文只要看那几张结果图就行,马上抓出重点,知道有没有用,这个时候就会厌烦了,发现大多文章在灌水,走流程。做实验也是,开始难,仪器不会,痛苦;到研三了就厌烦了,老娘只想毕业了,别让我做实验了。2.雇佣关系下的科研很明显现在的大多数的实验型科研属于手工作坊式,看起来小而美,实则散发着不美好的气息,老板掌握生产资料—钱,实验室,仪器;归根究底是学校的,国家的,可照现在的样,老板潜意识里是把这些东西认为是“私人财产”,学生充当的是劳动力。刚入学的时候看起来是双向选择,你好我好大家好的Happy ending,等入了组,好戏开始。听闻互联网996,可曾听过研畜807,早上八点到打卡,晚上十点回,迟到早退扣所谓补贴,一扣200,总共才300。要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总想着用最便宜的材料,最基本的表征发Top期刊,想做高端表征一知道价格,就好像撕破了他的遮羞布,先是疑问价格,再是质疑学生为什么不自己想办法,总要麻烦他,言必称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搪塞蒙混过去。实验没帮什么忙,文章只是看了几眼,却要给他第一作者,这算是一种劳动的异化吧。这样的作坊式生产,零和博弈的范式早就该淘汰,这在国内不说普遍现象,说有不少这样的现象存在一定是合情合理的,不然不会出现这么多研究生事故;实验型的科研应该优化流程,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效率,汇报有模板,标题正文字体,背景颜色规定,而不是让学生去猜,每一届有每一届的样式属实奇怪,实验仪器有操作说明,不是让学生求爷爷告奶奶的去问,简明教程让毕业党做一下15分钟的事情,这些东西老板不会管,不会问,他只看文章,碰到办事靠谱的学生帮他解决了还以为是自己的管理能力强,在现在社会的实行契约形式的管理是说复古呢?还是说老掉牙?导师和学生是合作关系多好,师生关系紧张肯定不是共识,只可惜一些老板只会威逼恐吓拿学生毕业要挟,签个合约吧,条条款款列清楚,该怎么不该怎么,“产权”界定清楚了就好了。3.科研如生娃要孩子拼了命的想要,没成功,不如喝完酒之后意外命中,做实验意外得到理想效果,然后不能重现投稿文章胆战心惊,以为不会中,返回意见,小修即可。妊娠反应让妈妈恶心,初看文献也是,头晕恶心烦躁,刚开始做实验也是,仪器不会用去看说明书,问师姐师兄,问工程师,一圈问下来头疼,第一次写英文文章也要命,脑细胞死一堆,七拼八凑出初稿,快扶我,我还能写。这怀孕期间要十分注意,不能磕着碰着,研究生期间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保证实验量,不然毕业了有的受,要哄着老板,配合他演戏,给他干杂事,不能让他抓到把柄,要和课题组成员相处的好,以免被打小报告。生孩子的时候巨疼,不过有无痛分娩,快毕业了,大论文改起来太痛苦,老板蜻蜓点水批改,这痛苦没得避免,必须得受,没有人能帮,就差这最后一个关卡了,咬咬牙就过去了,三年都过来了,还怕这最后几个月吗?生娃要考虑周到,这生前生后一堆事,读研要考虑清楚,除了学历,没有太多的提升
经常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诚哉!医刊汇编译下面就来说说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不注意细节导致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并提出建议。论文格式不规范:基本上不懂科技论文的章法,随意铺排,杂乱无章,不说前因后果,不讲逻辑思路,不顾详略有致,该引述他人成果时不予引述,该详细铺陈处一带而过,不用细讲处则滔滔不绝、思路混乱,格式自成一套、自说自话。因此建议,开篇写论文时,学一点写作规范。针对论文需求确定格式。例如,学位论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来写,期刊论文按照拟投杂志的格式来写,会议论文按会议指定的格式来写。论文语体不规范:不懂口语与书面语言、科技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别,信手乱写。文章里充斥着It's、don't、can't之类的口语,难登科技刊物的大雅之堂。因此建议,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尽可能用庄重的表述方式,切忌用口语化的缩略语;遣词用句时,能用大词就不用小词;尽量少用华丽辞藻;忌用单数第一人称“I”做主语。冠词用法不规范:不熟悉英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该加时不加,不该加时加了。比较常见的是the和a(an),例如,在Navier-Stokes equations前,the一般是不能省掉的(除非在标题里),但在很多科研者笔下却常被忽略掉。因此建议,写英文稿时,充分注意英文中冠词的用法,不要忘掉加冠词,也不要肆意乱加。连词用法不规范:不知道英文与中文的结构紧密度的差别,忘掉用连词来连接从句或组分。许多作者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添加连词and之类的频度也很高。因此建议,留意英语组分中加连词的必要性,不要把英文文章写得松松垮垮。标点符号不规范:不了解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别,直接搬用中文标点。例如,有时一段文章一“逗”到底,不知所云;更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英文科技论文中常常出现顿号,殊不知,英文没有顿号,并列的组分间用的是逗号(加顿号时还得转换word的文本,也不嫌麻烦)。因此建议,注意标点符号之类的细节。学术名词不规范:不懂得使用学术词汇的“名从主人”的约定,这是有严格规范的,由不得个人杜撰。缩略语的写法也有规范,且不宜滥用,通篇缩略语会搞得读者一头雾水,标题中尤其不该乱用生僻缩略语。因此建议,多查科技词典,规范学术用语。文献引述不规范:参考文献写法应该“自洽”(一篇文章中用统一格式);文末的参考文献文中必须恰当引用。因此建议,尽力规范地引述参考文献。以上指出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七种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与时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有关,更多的是由于一些科研者写英文稿时“不修边幅”,他们不是一点也不懂“写作规则”,而是无视规则、写作态度不认真。因此,在写英语科技论文时,应字斟句酌,一丝不苟,这也是培养自己的严谨学风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点速记:作为科研论文的营销要素,一篇论文如果没有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可能就没有人会读,甚至可能不会被看到。好的论文标题(通常介于10至12个单词)会使用叙述性词语,精确点出论文的核心内容。摘要应该要快速总结整篇论文的内容,帮助读者决定是否要将整篇论文看完。关键词能让你的论文好好地被数据库收录,因此应该经过审慎思考才选定关键词。优译辑UegeSCI-全球科研服务品牌科研人员在着手撰写英语论文时,通常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文章的“主要部分”(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对论文题目和摘要则考虑甚少,而对关键词则关注更少,通常只是在期刊投稿系统中临时编写输入。但实际上,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是发表论文非常关键的三个因素。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其重要性何在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对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具有关键作用。如果没有提炼和处理好这三个要素,大多数论文可能将永远无法为目标读者阅读甚或是被发现都相当困难1-4。其原因如下:大多数的搜索引擎、数据库或期刊网站利用你的题目、摘要及一系列关键词来决定是否及何时向目标读者显示你的论文1,2,5-8。因此,这三个要素是保证论文及时效传播的关键;否则,论文将无法被读者发现,显然就更谈不上引用你的论文。题目和摘要通常是一篇论文唯一可免费在线阅读的部分。1,9因此,读者找到你的论文后,将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决定是否购买整篇论文或继续阅读。2-4最后,摘要是期刊编辑和评审员阅读的论文的第一部分。事务繁忙的编辑可能通过摘要来决定是否将论文送出进行同行评审或予以拒稿,而评审专家则通过阅读摘要形成对论文的第一印象。10由于这三个要素对帮助读者发现并阅读你的研究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针对如何撰写醒目的论文题目和规范的摘要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科研论文关键词这三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根据期刊网站和学术写作指南编制,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撰写论文题目期刊网站和搜索引擎通常利用论文题目将论文归类并向目标读者推荐论文,而读者则通过阅读论文标题决定是否继续阅读论文。这就是优秀的论文题目(一般长度为10-12个字)6,7使用描述性的词语准确突出论文核心内容的原因(例如:研究的物种、评估的文章或讨论的技术)。1,5下面是关于撰写醒目标题的一些参考步骤(包括示例):1.回答几个问题:我的论文是关于什么?使用了什么技术/设计?谁/做了什么研究?结论是什么?My paper studies whether X therapy improv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ementia.It was a randomized trial.I studied 40 cases from six cities in China.There was an improvement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2.用答案来列出关键词X therapyRandomized trialDementia6 Chinese cities40 cases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3. 使用关键词造句:This study is a randomized trial that investigates whether X therapy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from 6 cities in Japan; it reports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28字)4. 删去赘字(如:study of、investigates)以及重复字;连结剩下句子。This study is a randomized trial that investigates whether X therapy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from 6 cities in China; it reports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Randomized trial of X therapy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from 6 cities in Japan (18字)5. 删去不必要信息后再润色Randomized trial ofX therapy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from 6 cities in China reports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Randomized trial of X therapy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13字)或(改写副标,注重在结果)X therapy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40 dementia patients: A randomized trial (12字)撰写英语论文摘要摘要的作用就像市场开发工具。4,11摘要应提供简洁和准确的论文总结2,3、解释进行研究的原因、研究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1,2,6-8,12以帮助读者决定“论文主体中是否有值得阅读的内容” 10。摘要的类型摘要的一般长度为 100 至 300 字,1,3,4,12分为不同的类型:描述性、资料性和结构式。描述性摘要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不提供关于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具体信息。13,14资料性摘要通常用于科技论文,介绍关于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信息。13,14结构式摘要是以信息为主的摘要,由一系列标题组成(如: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9,15,16,主要用于医学论文和临床试验报告。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着重讲述如何撰写优秀的资料性摘要(通常用于科技文献中)。你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撰写结构式摘要。只需按照期刊指南对各标题进行介绍即可。完成论文后方可开始撰写摘要从引言和结论部分挑选主要的研究目标/假设和结论,回答问题“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和“你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从方法部分选择关键句和短语,用以回答问题“你如何实现你的研究目的?”。列出结果部分的主要研究结果,以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从论文结论的角度回答问题“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按照以下顺序将步骤1、2、3和4 中选择的句子和短语整理成单独一个段落: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确保本段落的完整性1,2,7,12 且不包含以下内容1-3,7,12:论文中未涉及的信息图表缩写词文献评论或参考引文将句子贯穿起来。确保摘要以一般过去时撰写1,7,17,并检查信息组织是否流畅,最好按照以下顺序:目的、所用的基本研究设计/技术、主要成果、结论和意义。检查最终完成的摘要所含信息与论文中提供的信息一致。符合目标期刊的规定(字数限制、摘要类型等)。无打字错误,否则评审员和编辑可能会“判定论文质量较差,应该予以拒绝”。 10选择关键词期刊、搜索引擎及索引和摘录服务都使用关键词对论文进行分类2,4,5,7。因此,一系列准确的关键词可确保正确的索引并有助于向目标读者群展现你的研究。2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论文被引用的机会3。选择正确的科研论文关键词的方法如下3,5,7,18:通读论文,列出文中反复使用的术语/短语。确保列出所有的主要关键术语/短语和其它一些关键词。 列出术语/短语的变体(如:kidney和renal)、药物名称、程序等。列出术语的常用缩写词(如:HIV)。检索本学科领域的常用词汇/术语表或索引标准,并确保你所用的术语与这些资源中的术语一致。最后,在投稿前,将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并查看显示结果是否与你的论文主题相匹配。这将帮助你确定所用的关键词是否适用于你的论文主题。结论撰写醒目的论文题目和摘要及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并非易事,因此,无可否认,投入专门时间进行精心处理非常必要。毕竟论文的这三个要素时影响论文发表、传播和被引用的关键。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作者:Chris Woolston & Joana Osório 编辑:大明、小芹【新智元导读】在目前的学术研究界,英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在国际范围内,不管是写论文、作报告、同行评审还是其他学术活动中,英语几乎成为唯一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英语水平对科学研究会有怎样的影响?请看《自然》对7位非英语母语人士的访谈。Nature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热议,题为:“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When English is not your mother tongue)。文章采访了7 位非英语母语人士,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不同母语的科学家应用英语进行科学交流的障碍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英语科学交流和写作的资源。这篇文章以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开篇:美国杜克大学一名助理教授在邮件中警告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不许说中文,邮件经在社交媒体曝光,掀起国内外轩然大波。事件以该名助理教授致歉并被解职调查告终,但关于非英语母语留学生是否“只能说英语”,在国外遇到的语言障碍如何解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Nature的这篇文章以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Michael Gordin的总结为结尾,Gordin认为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高级,但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语言能使科学交流变得简易且不易流失,而几百年来科学专业术语主要用英语定义,因此英语凝结了几百年的科学知识,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但Gordin也认为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分解成三种语言,英语、中文和其他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Nature的文章内容如下: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无论研究人员是来自北京、柏林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都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大部分研究和发现。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这可以简化科学研究的流程,但同时也会对科学成果的传播产生额外的障碍,并可能引发冲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系的一位教授就对该校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里用母语讲话表示不满。目前,英语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多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大量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对英语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日益成为提升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的基础。换句话说,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攻克学术难题之前,首先要跨过的就是语言障碍。《自然》采访了七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切身体会的研究人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Yangyang Cheng:这个问题很复杂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发生在杜克大学的这件事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位教授抱怨中国学生用讲中文的行为在社交网络上被人关注。但是,作为在中国出生和成长的人,我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参与了许多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发现欧洲的研究人员经常用他们的母语互相交谈。然而,中国或韩国科学家在远离祖国的学术环境中很少用母语交流。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不大自在。我知道来自英语国家的一些教授对中国学生感到不满意。中国的教育机会极为有限。很多学生缺乏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往往被认为缺乏清晰科学思考的能力,这是错误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我很幸运能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我从小就很擅长英语。在中学时,周围的人认为我以后会当一名翻译。但我想做科学研究。我用英语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困难,但我的很多同事,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却倍感挣扎。他们决定不来国外读博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语言障碍。中国的研究人员为全球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用英语做的。汉语是丰富而美丽的语言,但汉语中仍然缺乏描述物理科学所需的大量词汇。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讨论我的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多努力。保持开放态度,给非英语人士更多的机会SNEHA DHARWADKAR:印度班加罗尔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野生动物学家我发现印度科学家经常会瞧不起不懂英语的人。我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当科学家从欧洲或北美来到这里进行实地研究时,他们非常倾向于雇用讲英语的人。他们假设,如果雇用一个语言不流利的人,就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训练这些人。印度的大多数环保研究人员都缺时间、缺经费,不愿付出这些额外的努力,所以最终聘请了有机会学习英语的那些有特权背景的人。有那么多人想要为科学做出贡献,却因为英语水平不足而无法实现。研究资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以鼓励到访的研究人员聘请当地居民,即使他们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这些当地人比从未去过该地区的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这种知识无论是用印地语,还是用英语表达都很重要。我是Twitter上的@herpetALLogy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汇集了不同背景、语言和研究方向的昆虫学家。我们有自己的空间来讨论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语言障碍的人来说,这种语言上的障碍是很难理解的。科学家应该更多地接触当地居民,这对管理项目团队以外的人员是有好处的。我在招募这类人员时,会尝试了解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可以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探讨他们遇见的问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科学家需要向所有愿意接受科学的人保持开放的态度。 学语言是跨文化交流,将翻译服务纳入研究经费VERA SHERIDAN:都柏林城市大学 语言和跨文化关系研究员我一出生说的是和现在不同的语言。我和我的家人是在1956年逃离匈牙利的难民。我对那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感同身受。我参与编制了一系列英语学习资源(请参阅go.nature.com/2wx54tc),目的是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学术英语。许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完全成熟的个体,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自己所在的学科文化。对于那些英语非第一语言的人来说,学习中的挑战尤其艰巨。他们无法独自完成学习过程,需要与他们的导师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导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写作的惯例和各类期刊的要求。将博士论文转化为期刊文章是一门艺术。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就可能会拼凑出一些不可能被期刊接受的文章。研究机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支持和培养国际学生。仅仅聘请专业的学术写作专家是不够的。这些专家通常具有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背景。学生还需要科学家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特定学科撰写文章。我曾经了解到一个案例,一位来自印度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他认为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再次被拒绝,不是因为研究的质量,而是因为英语的质量。他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我认为现在的很多事情应该改变。让科学知识和成果更容易获取,并不是最富裕国家的独有智慧。多语言支持和翻译服务可以纳入拨款,作为研究经费的一部分。说英语的人已成为科学的“守门员”。这些人把守着科学的大门,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优秀的观点和研究成果。CLARISSA RIOS ROJAS表示,那些不懂英语的科学家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受益,帮助他们适应英语环境和英语人士面对面寻求帮助CLARISSA RIOS ROJAS:荷兰Valkenboskwartier网络学习项目主管我来自秘鲁,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来自国外也有一些优势。研究实验室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因此能够与不同国籍的人建立联系是很有益的事情。我能够很容易地与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科学家交流,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与西班牙语非常相似。同时也能方便社交往来。根据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不说英语的人在科学方面处于真正的竞争劣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难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许多人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文化。只是学习更多的新词汇还不足以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真正的指导,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2015年,我创立了Ekpa'palek,这是一个辅导项目,旨在帮助拉丁美洲的学生熟悉学术流程。大约90%的学员讲西班牙语,10%讲其他语言。英语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是用英文写的,大多数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我鼓励学生利用YouTube上的一些语言教程。如果他们无法上网,我告诉他们多去教堂。教堂里通常有一些母语为英语的人,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帮助别人练习英语。英语“独尊”导致研究偏见,谷歌翻译解决不了问题TATSUYA AMANO动物学家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为一个母语为日语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但科学也在苦苦挣扎。目前动物保护领域的许多研究仍以当地语言进行。在2016年的PLoS(生物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调查了2014年发表的超过75000份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我们发现36%的论文不是以英语发表的,这使得更广泛的世界更难以获取这些信息。英语的主导地位在科学记录领域造成了相当大的偏见。在201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在英语使用者比例较高的国家更为完整(T. Amano和WJ Sutherland Proc.Biol.Sci.280,20122649; 2013 )。换句话说,在很少讲英语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记录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没有那么充分。我们需要促进语言多样性,并为此共同努力,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挖掘科学知识。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的重要部分。我一直在寻找评估保护性干预措施的世界各地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600多篇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我正在与母语为这些语言的人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论文中的信息,了解这些文章如何填补英语知识的空白。我怀疑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语言障碍是小问题。他们可能认为谷歌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足够成熟技术还没有诞生。现在我们还无法通过翻译程序处理科学论文,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我们需要改变对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态度。如果有机会评审他人向期刊提交的论文或者职位申请,请优先考虑审阅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文章。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你可以为国际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方法,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英语说的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主动说MONTSERRAT BOSCH GRAU法国蒙彼利埃 Sensorion研究主任我在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资助中包括支持国际合作的“移动预算”。由于这个机会,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我在蒙彼利埃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实验室工作了12个月。在那里,我必须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工作中的英语和日常生活中的法语。无法沟通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必须要和别人主动交流,他们不会自己来找我交流,因为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在中学就学过英语,但水平不高,而在西班牙没有英语版的电视节目。我的大学里绝对没有针对英语水平的培训。在法国,有一些课程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法语,但不是英语。我试着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不仅是科学论文,还有文学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和他人用英语进行非正式交谈。因为我在法国,我的大多数同事和朋友都不是来自英语国家,我们实际上是在互相学习英语。当我们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谈时,我们其实什么都听不懂,尤其是对方来自英国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英国口音很难懂,而且他们说话语速太快,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些非英语母语人士更愿意用英语与其他外国人交谈,和他们交谈更容易听懂。语言是促进成功的一门工具。掌握说话的方式、了解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规则是一项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进行科学交流,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英语非常适合科学:它精确而直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理想的职位或研究项目。语言障碍从未阻止我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寻求资助要比日常交流更难,当你的母语不是英语时,这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你需要与语言障碍“作斗争”。在学术会议上,英语说的不好不是大问题:别人都能理解。但是会存在局限。有些人英语说的很差,已经完全阻碍了沟通。没有随后的科学讨论,就会错过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机会。我们需要在大学之前和大学期间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让本国学生在另一个国家做一些研究,就像我一样,这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博士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有时你在用英语交流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去交流。阅读英文书籍,看英文电视节目,英语撰写所有实验报告,用英语举办会议等。请你所在的学院提供英语培训项目。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在博士期间支付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培养费用,或与其他实验室合作交流。访问交流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敞开心扉。英语的一家独大还将长期持续MICHAEL GORDIN:普林斯顿大学 现代和当代历史教授对于科学的本质来讲,使用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更好,科学研究也可以使用汉语和斯瓦西里语。但是,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大量因素让英语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同一语言让研究更有效率。如今,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语言。如果在科学研究全部用上,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在18世纪到19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经常需要学习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现在的科学家负担大大减轻了,只需要掌握英语一种语言,这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缺乏公平性。在不说英语的国家,除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外,你会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我们可能会错过一些非常聪明的理念。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习惯了使用英语,同时英语本身也在适应科学的发展。英语中陆续引入一些关于新概念和过程的词汇。当一个新的领域出现时,英语中也会衍生出这些领域内的相关词汇。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些现在几乎普遍使用的词汇,如“因特网”,“软件”和“控制论”之类的英语都是这种衍生的结果。许多语言没有这种历史,因此他们没有衍生出科学词汇的基本条件。如果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泰语或印地语应该是科学的语言,我们会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创建一套完整的术语体系。人们常常问我,是否有一天英语会被其他语言取代。 我对此表示怀疑。英语其实是一种反常现象。以前从未有出现过一种全球性语言,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另一种。在未来,甚至可能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有三种:英语、汉语和另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即使每个讲英语的科学家都突然失踪了,英语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领域的主要语言,因为很多知识是用英语写成的,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各位新智元的读者朋友,对于英语在科研领域一家独大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参考链接: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