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天钧

科研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

首先,虽然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式、科研环境和科研要求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小的技巧是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所以分享这些小的技巧,对于当前从事科研的职场人和学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我多年的科研经验来看,科研最重要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个是多动手实践,第二个是多与专业人士交流,第三个是多做总结,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收获,也应该认真总结,这个总结的过程,很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甚至是创新。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自己的风格,另外还需要善用工具。在我看来,善用工具就是最重要的小技巧之一,好的工具会明显提升科研效率,这一点在计算机领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科研的过程说起来复杂,做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按照具体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即使是重复很多次的步骤,也有可能会出现纰漏,而且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所以重复做的事情也一定要认真做。交流是科研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交流可以避免很多没有意义的“重复”,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要重视思路的交流,而不要过多地陷入到细节当中,细节固然有价值,但是思路往往更重要。在科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该往哪走,而不是怎么走的问题。另外,对于很多科技工作者来说,交流思路会让大家都有收获,而探讨一些细节往往对于其中的一方是没有帮助的,这会让人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最后是总结,科研人员的总结能力往往能够直接决定科研的成果,所以总结能力对于科研人员非常重要,而总结的过程,往往是创新的过程,也是形成自己方法论的过程。总结有很多小技巧,我认为最重要的小技巧之一就是总结的过程不需要形成一个唯一的结果,要允许有多种结果,而且要为每一种结果留出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何谓才全

一名科研小白应该接受怎样的完整、全面的训练?

我们自从上研究生以来,就被老板苦口婆婆的说,你要多学习,掌握科研能力,做出更高的成绩。那问题来了,那什么是科研能力呢,在我们上的所有科目中,也没有一个科目是系统的教我们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的,最多也就是有一门叫做《辩证法》的科目。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睡过来的吧!最起码我是……那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一个小白研究生,到底要掌握怎样系统的科研能力,听我细细道来!综合能力在研究生阶段,或者是在人生其他方面,总体上一定要把握这几个能力,这几个能力贯穿你的整个研究生涯,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搭建知识系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系统化,能够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且能逻辑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是一项很实用的技能。随着你所学东西越来越多,但愿你能够越学越明白,旁类触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不是越学越混乱,越来越不明白。2.严密的逻辑思维都很颠覆认知的常识,好的研究生也许在科研水平上达不到他们理想的高度,但是绝对是一个逻辑上的鬼才。任何实验结果皆可盘,逻辑这个东西,只要你说得严丝合缝,句句在理,也许就能够把煤球说成白的。逻辑没有上限,全靠你的严密。3.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论文文献,或者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评论,我们一定要理智的思考,独立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并且需要学会独立的思考,每天花一点时间进行思考,而不是忙碌在各种任务事上,你要学会驾驭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让别人用任务来控制你的行为。4.总结能力在你平时学课程、看新闻、听报告、或者有自己的灵感时,你是否能够把所有的东西总结出来,形成你自己理解的东西,并能够应用,这个能力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你以后工作的轻松与否,效率高低。所以一定要掌握个人管理1.时间管理作为一名研究生面对的事情错综复杂。在上课的同时,你要做科研,选题、看文献、做实验、数据处理、写论文,而且还要兼顾老板的工程项目,不止如此,还有一些杂活,打印、送孩子、哄小朋友、整理发票等等,每一项都是很耗费时间的。除此之外,过自己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女朋友也要哄一哄啊,所以,你要做好时间的管理,做时间的主人,因为最为珍贵的,也就是时间了。这一篇,也许会给你部分的解答。《做时间灵魂师,用3招给你的时间余额升升值》2.心理管理对于科研者来说,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无论是人文的或者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总之,做科研,也是在一步步挑战着自己的极限。知足常乐、量力而行。不要经常抱怨各种不公平的事情,也不要随便和别人进行比较,正确面对困难,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其余种种,皆无意义。有成功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时候也居多,但是成功几次就足够了。特别是博士,可以说是对人生的最高层次的历练,以及在探索着人类的认知,也在顶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调整好心态,至关重要,一旦你经历过了,你人生中的任何苦难,我相信都可以坦然面对了。3.人际关系管理当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有很大压力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处理好我们与身旁人的关系。人际交往即资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要牢牢把握住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女朋友,和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关系还搞得一团糟,要学会妥善的处理。最重要的,他又是跟导师的关系,怎样与导师交流,怎样得到导师的指导,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角色等等,这些都很至关重要。科研方面1. 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初步进入研究生,你可能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用你求知欲的小触角,去探索任何你感兴趣的部分,慢慢的,你就会变得对有些东西感兴趣。日久生情嘛,然后你就可以开启自己的研究道路,跟随心的方向,不忘初心,坚持下去。2.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相关领域大佬的综述去读一读,最好把年份早一点的也读一下,从中获取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的进度。可以用总结的能力,就很快的进入了这个研究领域。3. 文献篇看文献的重要性就不必再说了,只要你是在做研究,基本上就是要每天的看文献,但问题的关键是,看了这么多文献,就怕你越看越乱。所以,培养一个良好的文献阅读与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文献也分精读和略读,但是你所读的每一篇文,都应该及时的做总结,做整理,所以一定要想好文献管理的方式。4. 会议篇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这是你可以接触相关领域大佬的很好机会。也可以看到当今学术的前沿。如果利用好,结识到对你很有帮助的人,那可以说是对你的科研生涯,带来不错的助力。5. 论文篇论文写作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你的实验再精妙,数据再漂亮,但是,你不能够很好的很有逻辑的表达出来,那基本上你所做的工作就全部白费了。而这里面,可能英语的写作对于很大一部分人就很头痛了,但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你很高的英语水平,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6. 投稿篇既然提到写作,那必不可少的就是投稿、拒稿和修稿。这个过程不可避免,所以接受好蹂躏吧。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对各种期刊的风格与要求也会有所了解。必备技能1.英语能力我们上本科以来,就要求过四六级,有的还要求过专四专八,如果你有留学的需要,还需要过雅思托福。英语为何如此重要,因为你读的文献也是英文的呀,而且,你以后使用的软件,更多是没有汉化版的,但是学习英语并不是很难,把它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然后去掌握,就可以了。2.演讲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你免不了组会上的PPT汇报,或者课程中的答辩,最起码你要经过毕业答辩的。这些都体现着你的演讲的能力。把事情说清楚,把结果说明白,这是最基本的,但是,你如果要做得更好,就需要学会把故事讲清楚,把情绪调动起来。好的演讲者,会给你的科研之路开创一个好的未来。3.绘图能力写论文或者PPT汇报,里面必然少不了各种插图,什么origin、3d max、PS、CAD等等这些绘图软件,都是要必不可少的学一学的。科研做完以后,他会惊喜的发现,这也成了一个美工生了。4.加分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能力,虽然不是必备的,但是你如果掌握了,将会为你的科研之路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比如搜索能力啊,PPT制作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等等等等……还有待你进一步开发。有点多,不要怕,这张表帮你理清思路。#研究生#文稿|小羽毛编辑|Di-丫

请祝圣人

关于专注学习或科研的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必看科研上道功夫秘籍

(1)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或者刚刚接手一份科研任务不建议立刻着笔去做去写,先缓一缓,理清一下思路或者框架,这个过程需要一天甚至数天,用PPT或者Word或纸质记录下来自己的思路或者说研究框架,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看看这些方法自己是否掌握,如果没有的话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解决;切记遇到任务后马上进入亟待解决的紧张状态,盲目无头绪不但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甚至会影响你的情绪,打击你的信心;(2)等自己心情平定下来后,按照上述的任务量,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写作计划,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每天的工作量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多余的时间对整天进行完善等;(3)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上述的开端做得很好,那就不要犹豫和彷徨了,立刻投入到你制定的计划中去,当你开始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无比的充实和顺利;(4)最后,一切都贵在坚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每天坚持一点点,最后你会发现成功的解决学习科研上的问题将变得不再那么的困难。

非洲人

双非小硕的读研经历:研究生入学以来,我是如何学习与做科研的?

  我是双非院校的一枚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入学以来已发表7篇论文,1篇SCI、4篇EI、2篇CSCD;在外审的有2篇,一篇SCI和一篇EI;在写的有2篇。我也经常看慕格学术上各位前辈分享的学习与科研的经验,学习到很多,受益匪浅。因为不同的专业可能在学习与科研上有些不同,在此想把自己这两年自己的学习与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01  研一阶段  提到研一那年,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还没正式入学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就读研究生的学校。我本来还想利用那个暑假挣点钱的,结果研究生导师打电话问我暑假有没有时间,学校举办了暑期学校,有空可以来参加学习一下。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就辞掉了原先找好的工作,从南京来到了现在的城市。  到了学校才知道,导师现在有个实验正在做。那时也不知道研究生到底要做些什么,就跟着师兄们去做实验。那个暑假,周一到周五参加暑期学校日常的课程,周末去做实验。我所在的城市夏天比较闷热,实验是在隔壁学校做的,每次去都要跑一段路程。从早上八点到实验室,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学校,每每都是大汗淋漓。    实验内容是用砂浆浇筑隧道物理模型,每次大概要搅拌10袋左右的水泥,沙子就不知道多少了,最后浇筑成型的模型有十几吨重。烈日当头,我们师兄弟几个搬水泥、铲沙子,用搅拌机搅拌好后,用斗车将砂浆倒入模型箱内,再把砂浆抹平。就这样辛苦了一个暑假,试验模型做好了、也养护好了,各种仪器也调试好了,暑期学校结束,我也就回家了。等到9月份开学后回到学校,我才知道第一个实验已经做完。那时也不知道要做两个试验,开学后也就是一边上课一边去做实验。第二个实验全程参与,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过程非常累,但实验结果很好,出问题的监测仪器很少。  实验做完了,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下一步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跟着师兄,我学到了怎么使用Matlab处理数据。数据处理后就能够出图,有了图也就可以写论文了。当时研一才开学不久,导师就和我说:实验做完了可以准备写论文了。  然而,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写论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科时很少接触到论文,平常又比较喜欢读小说。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写出来的论文交给导师,果然被导师批评了——“在写小说吗?情感很丰富嘛!”当时在场的不仅有师兄们,还有其他老师,弄得我非常尴尬。不过,对我这第一篇论文,导师不耐其烦地帮我改了十次以上。每次修改论文,导师都给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改,语句怎样表达能更加精炼准确,我真的很感谢导师。  就这样前后改了一个多月,我把第一篇论文投了EI期刊,两个多月后被拒稿。投个论文真不简单!瞬间的茫然后,我又对论文进行大改,修改后又投了出去。研一的一年,几乎就是不断地写论文、同时也在不断的投稿,虽然没有一篇被录用,但这个过程让我慢慢懂得怎样去投稿、去更好的将自己的创新点突显出来等等。  刚开始写论文,写的是中文论文;后来在导师的鼓励下,我还开始尝试英文论文的写作。第一篇英文论文投了个SCI期刊,结果被批的一无是处,收到拒稿邮件时心理很是失落。后来我就不停的改,又投了EI刊,虽然仍经历了大幅度修改,但最后还是录用了。  研一一年自己感觉收获很多。虽然只有一篇论文被录用,但我感觉,学到的这些知识,都为我研二能够出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研二阶段  研一在上课与写论文中度过。由于研一就把实验做了,研二相对轻松很多,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以及通过数值模拟拓宽研究深度与广度。  研二阶段主要是在阅读国外文献。那时才发现,要想写好英文论文,必须要多阅读英文期刊的论文,起码要挑选本领域较为知名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阅读。阅读的同时,学习大牛们是怎么构思论文结构,怎么去叙述实验过程,怎么去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怎么去更加深入地探索实验现象背后的机理。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慢慢领悟到这其中那些不言而喻的东西。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期刊论文,我有了尝试写一篇SCI论文的冲动。那时我又回头看了看研一写的那篇论文,感觉就是不一样,如果重新写肯定能写的更好。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花了半个月完成了一篇论文初稿,导师也没给我修改,让我直接投稿。一个半月审稿意见返回来了:一个大修,一个小修。  那段时间,由于感情方面的原因,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太好,草草修改了一下就把稿件返回去了。结果一个审稿人同意录用,另外一个拒稿,最后主编给了大修。这次我很认真的去修改,做了一个月的数值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加到论文中去佐证我的实验所得到数据的可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论文被录用了!这期间和编辑联系了好多次,期刊对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我也花钱进行了润色。    通过这篇SCI论文,我学到了很多东西:①投稿一定要找合适自己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一般可以先尝试较好的期刊,限于土木工程领域期刊基本上是SCI四区较多,也就没想过能投个一区或二区的,这和生物、材料等学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②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一定要仔细认真踏实地修改,千万别有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被拒稿。③英文论文,一定要重视绘图的重要性。如果你能把论文中的图画的很美观,给编辑与审稿人视觉上的享受,便能收获很好的印象分。  研二阶段,我有三篇英文论文被录用(1篇SCI、2篇EI),还有三篇中文论文被录用(1篇EI、2篇CSCD)。目前,还写了两个专利,还在审理当中。除了收获,也有过心酸。有时因为一些东西做不出来而感到特别苦恼,有时感觉心太累了。还好,自己坚持了下来。    2018年我准备读博,现在已经找好了导师。那时见到导师时,导师对我还是比较肯定的,这也给自己这两年的努力一个很好的安慰。虽然是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但我认为,只要导师给了你一个平台,你就应该,并且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施展你的才华。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他对我和同门以及师兄弟们都很照顾。希望自己18年能顺利考上博士,在以后的路上更加努力去做到更好。

孤儿泪

学霸未必适合搞科研?搞科研的,也许曾是学渣?搞科研比学习难?

学霸未必适合搞科研?搞科研的,也许曾是学渣?搞科研比学习难?坦白地说,搞科研与在学校里的学习,几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学霸未必适合搞科研。会搞科研的人,也许曾是“学渣”。在学校里学习,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学习已有的知识,需要记忆力、理解力、认知力……总之,是把已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跨出人类认知的界限。而搞科研,是探索人类知识的新疆域。单凭学习已知知识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创造力、洞察力、想象力……甚至,耐心、恒心、平常心,这些能力,都是探索未知世界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搞科研需要对科学的热情。没有热情,就是打湿的柴堆,点不着火燃不起来。所以,搞科研会比学习难吗?不一定,二者对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养猪和野外猎猪,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还有一点,是学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bug。把应该通过实践来学习的内容,仅通过书本来代替。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让学生们怎么去逮猪?搞科研,是需要实操的,需要由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知。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恰恰反其道,首先扔给学生的都是冰冷的书本、公式。因为教育偷懒省钱,把学生们的学习,简单地变成“纸上谈兵”,学生因为缺少感性认识,学的头昏脑胀要爆炸。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育者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在课上学傅利叶变换时,学得要崩溃,死活学不会,只好死记硬背混考试。但当他进入科研,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傅利叶变换时,很快就开悟了。不仅运用自如,而且还能触类旁通。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科研的能力,而是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科研的热情扑灭了。

楠桂

科研启蒙之1:科研是什么?与学习有什么区别?

我能参加科研吗?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从内心发出的兴趣与想法实现起来是最有效的。那么“科研”会适合你,只要你勇于开始,只要你兴趣,你就会投入精力,去探索就能有发现。了解真正的科研是什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了解究竟哪些能力能获得提升,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科研? 你理解的“科研”是真的吗?美国创新教育促进会联合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工匠铺名校科研项目组、湖南省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秦皇岛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邀请来自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及实验室研究专家学者们带你一起来 “what is research”科研启蒙系列公开课。▽科研启蒙公开课精粹▽第一讲【科研和学习的区别】【教师简介】王鑫洋: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墨西哥自治理工学院(ITAM)助理教授【分享正文】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鑫洋,在香港读了几年后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在这两个地方我学的是数学。之后在耶鲁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毕业之后准备去墨西哥自治理工学院(ITAM)做助理教授,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我将以经济学为例,介绍科研与学习的区别。1 什么是经济学在高中的时候别人告诉你他学经济学了,你一定在想他们学如何去赚钱了?你会发现有金融市场、有股市、有涨跌。但这个是经济学吗?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主要讲两件事情:第一,经济学是一种研究人的科学。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决定?当有一个人在面临众多选择,他要怎么操作?是凭直觉呢?还是经过详细思考呢?这个问题可以用心理学去理解,也可以用经济学去理解。比如我们能不能用钱的数量去理解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动态或者说我们能不能用钱去理解我们身边接触的广告信息?第二,我认为的经济学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不光是关于钱,还是关于人的偏好,还是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一个科学。2 研究与学习的区别首先,我认为学习是研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属于研究,可以通过对比来学习到新的东西。我们有一些东西是知道的,有一些是不知道的,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知识点与未知知识点,来理解未知的知识。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三原色红黄蓝,而且我们知道这三原色混起来的颜色,比如说红加黄等于橙,黄加蓝等于绿,红加蓝等于紫,我们还能看到彩虹,彩虹有七种颜色,其中紫色是在最下面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紫色这样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得到呢?是因为紫色等于红加蓝,所以彩虹等于是有两圈的,它第一圈的蓝和第二圈的红混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紫色,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通过我们知道的红黄蓝和他们之间的变化,而了解了彩虹有很多很多圈这样的一个现象。对于我来讲什么是学习呢?你需要去比较你会的和你不会的,通过一点点改变,使得你掌握你不会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叫做学习。其次,什么是研究呢?研究是包括学习的,你必须要学,但是跟单纯学习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你不但需要学习别人给你的东西,还需要自己去提出新的问题,你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学习跟提出问题这个有时候是颠倒的,有时候大家是先有一个问题,比方说现在疫情非常严重,我们急需疫苗,所以这是大家都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文献,去学习其他人的知识,去看怎么样解决产生疫苗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会反过来的,比方说有时候我们会先学习一个东西,比方说股市,我们想知道它为什么一会儿涨一会儿跌,什么是需求,什么是价格。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其他的问题,于是我们发现如果不解决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去理解我们最终要学习的目标,这个就是先有学习再有提问。现在我们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去解决它,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同样回到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现有的工作,通过比较去提出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看一个脑部的图,我不知道有没有对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其中我们研究脑部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推到机器里面照一个照片,比方说左边的照片,拿我们照出这个照片跟一个正常大脑的照片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东西差的特别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产生一个数,可能是分数之类的,如果这个分数特别大,说明这个大脑差的特别多,有可能我们自己的大脑是一个有问题的大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去学习不一样的问题,去解决我们感兴趣的命题。回到学习与研究这个话题,我们刚才一直在说类比,我们在以会的作为基础去学习新的东西,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学会,然后看看它可以连接到哪个不会的?再去通过把不会的东西变会去学习新的东西,像走台阶一样,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如果我们想学最深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从最浅的开始,以正确的顺序去进行学习。研究和学习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找到这样的顺序,研究就是寻找这样的顺序,其实就是别人告诉你这样的顺序,你去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但是都需要自己去完成。3 高中生和本科生科研这个话题很多家长特别关注,高中生科研跟本科生科研的问题在我的立场我觉得还是非常清楚的,这其实跟我们学习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认为我们都通过求知去想了解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在学习,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能了解大家的高中生和本科生的情况,其实大家压力非常大,大家在想我们出来之后能够干什么?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时间用在科研还是用在实习?或者是用在其他上面?在大家做这样的考虑的时候,其实这个科研的目的就颠倒了,不是为了去了解一个知识点,而是抱着单纯为了写出一个文章,或者用成果去干别的事情为目的而去做科研,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我并不是说它好或者不好,但是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动机,你没有求知欲的话,你很难有兴趣把学习(科研)一步一步走下来,所以很有可能你做出来的东西不好。以我在美国大学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来看,如果你没有一个求知欲去做科研,而是报着其他的目的的话,学校大概率是不欢迎你的。所以总结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高中生应该是脑子里面首先想的是去研究或者探索一个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进行学习和科研,在学习(科研)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积累了学习和研究经验,那么进行科研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于本科生来说,即将面临的选择是你将来要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那么在你大学二、三年的时候,你去做科研,也就是你能够提前体会你的专业研究什么,你是否适合做研究,你要读博士走科研的道路,还是及早毕业去社会上的其他工业企业等。那么科研经历是你很好的试错和选择的机会。我再分享一下:以我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为例,将科研作为工作是什么情况我说的经济理论研究就是作为一名学校教授。其中这种教职在国内并不是特别明确,因为在国内其实老师非常多,很难区分老师跟研究人员的关系是什么?我想澄清一点至少我比较理想的职业,我愿意去从事的职业,它的职业并不完全是老师,它的重点在于你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而且需要做研究产生新的问题,并且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它并不是以这种教课是主要的方式。比方说像我之后可能一个礼拜就教三个小时课,其他时间都是我自己的。那么它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呢?它的好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它的时间是相对比较自由的,你要是可能不想工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稍微放松一段,你要想工作的时候你可以非常集中的把这个工作集中在几个月内完成。第二点,它的工作内容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你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在经济理论这样的一个学科里面,是可以自己定的。第三点,对于我来讲感受生活是研究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去感受生活,了解其他人怎么想的?然后才能提出好的问题,而且我发现我自己也需要去感受生活,所以它对于我是一个好处。但是它也有不好的地方。第一点,它没有下班的时间,因为它没有上班,所以没有下班。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你可能并不存在下班的时间,你什么时候脑子里都应该有一些东西,你不停的去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别人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你有可能是需要24小时工作的,虽然工作的东西是你自己决定的。第二点,它有时候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有时候我要是真的写东西的时候,24小时脑子里都是这个东西,就是连轴转,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总体来讲我觉得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因为比较自由,而且也可以过一个很好的生活。我来进行一下总结今天我大概分享的这么几点第一点我希望分享的我认为的经济是一个研究“人”和“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不光是赚钱的,它只要是和“人类”,“人类行为”相关的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二点什么是理论?对于我来讲理论是一个逻辑命题,所以根据定义必须要存在假设,理论是从假设到结论这种推理的逻辑命题,是存在对错的。第三点研究是学习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说我的目标就是要写出一篇文章,但是好多人都是这样,这样一般写不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需要你不断的学习,最终通过走那个台阶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第四点在我的理解里面,经济领域提出问题和感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光是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使你不能把它解决,但是你把它提出来了,观察也是对经济这个学科非常重要的。我想以两个引用结束我今天的分享第一个是霍普金斯的校训。英语叫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中文是“真理使人自由”。我在之前的前几年我一直在感受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正确,了解一些理论的东西可以让你自己变得非常的清楚。第二个是凯恩斯的一句话。凯恩斯可以认为是当代经济学之父,他是这样说的,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quence,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意思就是说,即使你认为你自己完全跟这种智慧的世界是毫无关联的,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不经意之间你也会被一些已经逝去的经济学家所制定的想法控制了,你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面生活的,我并不是说它对错,这个东西我也是看了很有感觉,我依然在感受它,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能对这两句话有一些感受,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与学习的关系是什么、要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做科研,总之希望听完我的唠叨,能够对大家有一点的启发。谢谢!备注:有兴趣了解更多创新教育、国际教育资讯,欢迎私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西视野EDU”。#科技#

歌利亚

11位心理学家、10年科研心血:你引以为傲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

“知识付费”刚兴起的时候,买了很多平台上的音频课,“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等公交的时候听,上下班通勤听,甚至边洗澡边听课学习,听起来是不是很棒?看书的时候喜欢划线、荧光笔都有好几只,标签纸也是花里胡哨一大把。然而现实是,总觉得自己学了很多,可是回头一想,听过的内容、读过的书,都仿佛水掠过鸭子背,一点没留下。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却没有成效?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还是自己本来就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是因为从小没有形成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策略。《认知天性》是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的,马克麦克丹尼尔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教授,也是记忆研究领域的专家;彼得布朗则是一位擅长科普写作的作家。专业背景和专业作家的相互加持,让这本书既有满满的心理学专业干货,语言上也实现了故事性和练达严谨的结合。这本书中的内容,融合了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成果,很多内容会颠覆我们对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认知。关于学习,我们有哪些认知误区?读过《认知天性》才知道,对于学习,有很多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认知,竟然都是错误的。误区1:反复阅读、集中练习一遍一遍读课本、一遍一遍背诵,反复不断地刷题。经历过高考的人,对此都记忆犹新,而且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反复使用这一套方法。但是《认知天性》告诉我们,反复阅读、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最低效的。重复读书、海量刷题,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熟练,更会造成“我已经会了”的错觉。这在应付考试的时候,或许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过是机械记忆,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在考试之后全部忘记,时间其实是浪费了。误区2:学习越轻松,效果越好“快乐学习”“减负”的浪花一次又一次拍来,很多老师也是相信,如果学习更轻松,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但《认知天性》中指出,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知识付费、听书,也有很多是打着轻松学习的旗号,吸引了很多人但如果只是“听”,不过了经历了一场心灵和大脑的按摩,效果如何,经过的人或许都更清楚。误区3:考试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尺考试是什么?我读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标准的“好学生”,成绩也不错,但也对考试深恶痛绝。排名下降,自责不已;排名在前,也是压力剧增——下次考不好怎么办?考试只能是衡量一个人学得好坏的衡量标尺吗?《认知天性》告诉我们,考试其实是一种工具,本质上是要让我们看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的还有哪些。考试不应该是评价,而应该是诊断。怎么样的学习策略是科学有效的?方法1 刻意练习《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以及众所周知的一万小时定律,都在强调反复练习、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但《认知天性》中的“刻意练习”是这样的:间隔练习。书中有一个实验,针对医学生学习把细小的血管重新连接起来的课程,一部分人在一天之内学完了全部课程;另一部分学生每隔一周学习一节课,中间的时间都在医院实习。课程结束之后,一个月之后,第二组的学生表现明显优于第一组。集中一天都学完的学生,有16%的人未能完成手术。存放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间隔练习更有效。至于间隔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穿插练习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通常教练会让先学习踩离合、走直线,然后是考试的项目一个一个专项练习,倒库练好,才能去侧方,侧方停车熟练了才能学习半坡起步——但是在实际开车的过程里,确实全方位的配合,这就是为什么拿到驾照并不等于会开车。所以,《认知天性》提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穿插练习。穿插练习有利于发展我们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我们从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合适工具的能力。多样化练习书中有一个对于多样化练习的研究:让8岁大的孩子练习将沙包投进篮子。一半孩子的练习方式,是在距离篮子3英尺远的地方投沙包;另外一半的孩子,练习的是从2英尺和4英尺远的地方投。3个月之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把篮子摆在3英尺远的地方,结果,第二组的孩子虽然没有练习过在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准确率却高过第一组的孩子。多样化的练习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2 增加测试频次,降低考试的评价权重《认知天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第一组学生听完后立刻测试,他们可以记起53%的内容,一周后他们还记得内容39%。第二组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内容,但听完没有测验,实验证明,这一组一周后能想起的比例是28%。第三组学生,学习后立刻进行了3次测验,一周后能想起来的比例是53%。但书中也同样指出,在运用的时候,必须削弱测试的评价功能,降低每一次考试的评价,同时增加考试的次数,也不要搞突然袭击。从学校毕业了没有了考试,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时,就需要自己为自己制定测验了,比如:这一章讲了什么?核心是什么?有哪些是我知道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除了更精通知识,这个方法也能让我们摆脱对自己虚妄的高估。达尔文曾经说过"自信更经常来自无知而不见得是来自有知。"只学习不测试,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水平越低的人,越倾向于高估自己成长型思维与终生学习当你进入一个新思维模式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是斯坦福大学的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的,在她的《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有详细的研究和说明。简单来说: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各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的,乐于接受挑战,每一次失败和挫折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机会,也是成长的阶梯,他们更热衷于拓展自己的能力。固定型思维的人们相信,人的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犯错、失败、被认为不聪明是他们的噩梦。一旦遇到挫折、失败,他们要么归结于自己不聪明,要么怨天尤人,找遍借口。如何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也是有迹可循的。夸努力不夸聪明,评价过程而非结果,等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当正在打折,想入手的可以去啦~最后,想推荐最近看的一个纪录片,叫《含泪活着》。如今已经60多岁的丁尚彪老先生,从小学文化程度,到在日本美国从零语言基础开始,不断奋斗、持续学习的状态,让人震撼,也让人汗颜。生活中的困难接踵而至,丁尚彪的应对环环相扣,就好像字典里从来没有“逃避”这个词语,好像所有令人窒息的天花板都会被层层捅破。

其平也绳

科研入门学习之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标签

在世界上,一提到“中国功夫”,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Bruce Lee”(李小龙),在中国,一提到“杂交水稻”,大家就立刻会想到“袁隆平”,这就是标签的力量,同样,在科研领域,学术标签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初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来讲,往往会忽视“学术标签”,而多数是因为“被动接受”方式(完成项目,发表论文,评奖学金等目的)一头扎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有的同学虽然很“努力”,但却很难获取高水平学术成果,加之现在的研究内容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细分领域,因此,对于研究领域内的认识却几乎是“空白”的。一、对自身课题的认识在研究类型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研究(侧重理论),另一类是应用型研究(侧重实践),对于前者更容易发表检索类论文,也相对来讲更倾向于学术;后者则更容易申请专利,倾向于技术。同时,在研究尺度方面,研究尺度越大或者越小,则越容易发表学术论文,相反常规尺度问题则更倾向于专利技术方面;此外,在研究领域方面,分为单一学科领域或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后者,相对来讲更容易发表学术论文。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学科其本质,还是与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一门或多门基础学科交叉,那么课题本质上,就是A+B+C模式,即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举例,以能源行业为研究背景+针对某种材料或介质+化学制备及实验,就是能源学科+材料学科+化学学科的三学科交叉。二、找寻业内标签性成果标签性成果主要形式分为4种,即(1)各种国际、国家级奖项(发明、技术、荣誉等),(2)国际、国家级重大项目,(3)系列授权发明,(4)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2-4实际上都是(1)的支撑,因此,先关注(1),再找找(2)-(4),就基本能够锁定了某个领域内的主流标签性成果。三、找寻业内标志性人物(1)锁定了成果,对于奖项中排名靠前(尤其是前1-3位),重大项目(主持人),授权发明第一完成人以及高水平论文中第一或通讯作者,都是标志性人物。(2)对于双一流级别(985、211)学校,主要观察院长/副院长或部属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对于省属普通院校,主要观察校长/副校长,尤其是所在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属于A+的学科。(3)业内主流期刊(中科院1-2区、JCR1-2区)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4)有“帽子”的学者(院士、长江、杰青等)。(5)研究领域内学术会议的主席/联合主席等。上述类型,几乎都是标志性人物的基本特征,这些人几乎就是对应学科领域的浪尖人物,也就是我们要追踪学习的人物。四、关注业内顶级会议虽然会议鱼龙混杂,但通过追踪标志性人物,基本也就能判断出会议的级别,一般来讲,会议有4年一届,2年一届一级1年一届的,越是间隔时间长,届次越多的会议,往往级别越高,担任或出席会议的人员的国际化程度越高,且出席人员符合上述标志性人物特点的,那么这些会议就应该密切追踪,最好能够有机会参会。此外,根据主办方的机构水平,也能间接判断出会议的层次。五、树立自己的学术标签综上所述,若是你的导师就是属于带有学术标签人物或者资深业内人员的话,那你就比较幸运了,因为,上述的内容,通过耳濡目染,你基本都能够了解到,而且还能了解到更多细节。但,大多数学生的导师往往不在上述标签范围中,因此,还需要自己多做调研,同时,尽快的通过系统的调研后,确立自己的学术标签,这将是跟随你一辈子的重要的标志,越早树立学术标签的科研工作者,也就越早走上正轨。

葛屦

科研学习不容错过的11个平台

经管之家经管之家公众号,依托国内最大的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的在线教育和咨询社区,涵盖经济热点、楼市动向、社会百态及各类学习资源等广泛话题,是百万用户的顶级经济-管理圈子!经管之家公众号每日定时推送,内容关注经管之家,或许不会让您马上成为金融大家,但是一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硕博就业出国硕博就业出国,以为高知群体监控最好的发展机会为目标,推送内容包括考博、申博、出国读博、访学、交换、求职等方面精心挑选出来的优质信息,帮助您把握不容错过的重要机会。这个号的主要功能是:1、监控50万以上薪酬硕博高薪职位2、监控硕博职场生态,及时播报行情3、劲爆出国机会,助你拥抱国际舞台梅斯医学梅斯医学(MedSci),全球高精尖医学人才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获取最新、最精彩的资讯。热门研究?辛辣时评?专业知识?你想要的,我们全都有!一站式资讯平台,带你探遍医学最前沿。生物谷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学霸,如果科学、实用、权威是你秉持的学术理念,那么,生物谷的专业型学术风格一定与你心灵契合。深耕于生物医药领域17年,全面、创新、深入共享全球生物医药科研资讯与行业干货,曾数度被用户点评为学术界公众号的一股清流。学术公开课学术公开课服务数百万硕博生和科研工作者,内容丰富,包括前沿的科研资讯、优质的科研学习课程、劲爆硕博就业信息等等,只要你需要的,我们都会努力提供服务,帮助你变身科研达人,快快关注我们吧!植物学最前沿“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植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还可以共享获得更多的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及软件,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学术交流群,20多个学术交流群,总有一个适合你。高分子科学前沿想了解高分子领域最新进展,快关注这个公众号!初入高分子行业,对此一无所知别担心,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高分子科学前沿”除了及时专业的资讯和文章外,还有社群、找项目、找导师、找……高分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了解最新学术进展、工业进展、技术交流、信息发布化学加化学加,中国著名互联网品牌之一。关注化学加,看到不一样的化学,这里有你有我有大家,20多万人已关注。化学加主要涉及化学化工、医药日化、科技科普教育领域,从这里您可以看到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的科普故事,化学名家名企的成长经历,最前沿的学术科研进展,最新的产业新闻及商业机会等。化学加网-CAS查询数据库已收入四千多万种化学品,一亿多条数据,包含众多常规品种的供应商联系方式,可在线直接询价、购买。化学加网还提供难题悬赏,定制合成,技术供需,专业人才招聘等功能。放弃关注,您忽视的除了化学,还包括加!群学书院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旨在推广全民阅读事业,普及人文社会科学新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建康社会。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公益沙龙、海外游学、文化参访。2017年获第三届华文领读者大奖。书院总部位于南京中山陵永慕庐(宋庆龄别墅)。群学书院微信公号拥有订阅户十九万,已成为南京读书界最大的深度阅读平台。中外学术情报优质的综合性学术平台,每日送上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动态、科研成果、重要观点,重要学习机会以及硕博高薪职位信息。关注者福利:1、后台回“2018”,获取拥有4800万免费论文数据库的SCI-HUB最新动态网址,和可免费下载大多数学术书籍的6个神奇网站网址;2、回复“公开课”,获得C刊/SCI论文发表、研究方法、读博/英语讲座;3、关注后,回复不同关键词,还可获得更多惊喜内容!中国生物技术网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微信平台。每日为生物领域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分享全球前沿、热点学术信息,致力于打造集学术研讨、经验分享、共同进步为一体的媒体平台。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眠兔

博士生该怎样进行科学、完整的科研训练?

最近,博士延毕、清退、休学等事件频发,再一次在“知乎”上引起了对读博问题的讨论,博士生为了顺利毕业,需要进行怎样科学、完整的科研训练?有网友指出:“这是一个伪命题,科学、完整的科研训练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也有人认为“千篇一律总是真”。诚然,科学、全面的科研训练是不存在的,无论你多牛,总能或多或少找出你在科研上的弱点。无论你多厉害,你的科研都不会是全面、科学的,更多的是基于你的科研价值观和习惯而作的讨论。当然,对于博士生而言,还是需要训练一些“必杀技”的,从而强化训练,提高境界。读博搞科研好比练武,从低到高也分为几个境界:初学乍练、初窥门径、略有小成、了然于胸、登峰造极、已然大成。在全面、科学的训练中会让你的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01 智力训练所谓“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批判等。01记忆力训练死记硬背大多数人几分钟就会忘记,如果只是简单地不断重复来记忆这些词汇,大部分人或许真的只能记住几分钟。你要练习动用五官来加强想象,你的大脑就会越熟悉这种练习,你也就越容易记住自己所想象的场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有三个:联想、地点和想象。02观察力训练人生处处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博生活,科研写作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成语“见微知著”、“明察秋毫”说的都是我们的观察力,观察力可以发现细微变化、事物的发展以及不同之处。训练自己的观察力不仅有利于你的学术科研,也有利于你为人处世的生活。03想象力训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的智慧,并不来源于知识,而来源于想象力。科研的最难之处在于想象力,所谓科研上的想象力即为创造性,对于学术“打工人”而言,创造力这个东西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小论文和大论文的写作,还是课题的申报等等,关键性的东西在于idea,这也是制约着所有人的关键。因此要时刻训练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扩散自己的想象力,新的idea也可能会随之而来。04思考力训练科研的过程是孤独的,科研“打工人”很多时候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些困难研究。对于我们读博人而言,独立思考的自我求知过程是必然的经历,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独立思考能力说白了,就是以自己的思考为依据,而非人云亦云。说着很容易,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做到。修得此种武功,在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将会有质的突破。首先要学会质疑,质疑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好比从习惯听别人怎么说,跳出来,到自己怎么想,之后是“找论据+找立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05批判性思维训练正如导师戏说:“我很喜欢你们来反驳我,只要证据确凿,有理有据我就奖励你们一个鸡腿。”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质疑”,对于博士而言,已经不是人云亦云的阶层,而是要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批判性看法,存疑才能解疑,之后才有新的进步。02 语言训练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对于博士生而言,需要从掌握适用于研究的语言(包括技术语言)和学习另外的语言两个方面训练自己。01掌握适用于研究的语言小时候写作文时语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语言要通顺”,读博后,“语言通顺”仍然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因此对于博士生而言(尤其是社会科学博士),首先要过语言关,科学研究中的语言通顺关键训练方式有二:一是逐字分析逐句训练,分析每句话的“主谓宾”;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科研中还是生活中遇到每句话都习惯性“吹毛求疵”。中华语言博大精深,要学会多样式表述相同的句子,这对于学术写作也至关重要。02学习另外的语言对于博士生而言,掌握英语至关重要,无论是论文的阅读还是论文的写作,还是未来出国深造,外语对你的学生和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03 写作训练读博期间持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报道说,一个科研人员,在论文写作和期刊发表上面所花费的时间占据全部科研时间的将近60%。从笔者个人经历来看,笔者觉得这个比例是靠谱的。博士科研工作做的再好,无法用精炼的语言写出来,就无法让世界上其他人了解到你的工作,就不能体现价值,也会被顶刊所拒绝。对于学术型写作,每个人并非一出生就是专家,前期甚至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阶段。每写一篇新文章,新摘要,新的会议论文,都要深思熟虑,痛苦不堪。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言:“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所以要敢于去写、勇于去写。04 投稿训练当然,投稿的前提是有完整的论文,这离不开智力、语言和写作的训练。对于博士生而言,投稿是人生必备技能。当然投稿也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你做好以下工作:01投稿前的准备了解期刊要求、期刊风格、期刊征稿范围、期刊组稿方向,确定好目标刊物后,要仔细阅读期刊“投稿须知”中的要求,注意检查明显存在的文字拼写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注意捡查文章的标题、作者署名(有的期刊一旦投稿成功后就不允许更改了)及地址、摘要,注意核对参考文献的正误以及引用情况,注意检查图与表的规范性、正确性、美观性和清晰度。02投稿方式主要有在线投稿、电子邮箱投稿、纸质投稿等。投稿期刊论文合理选择审稿人,做好论文退修工作以及论文被接受后的校对工作。避免一稿多投,避免高复制率等。05 平衡训练读博不是生活的全部,读博的目的是为了有个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要为了读博而牺牲了自己生活的快乐。读博要学会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笔者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写博士论文就像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废寝忘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最后我想说,科研能力往往不是一种,不是纯粹的做实验、跑数据、写论文,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你进行多个方面的强化训练。此外,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能力不同,对科研的理解不同,所以训练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总之,不管你是基于什么目的,训练什么方向,笔者认为好的博士训练,其实就是可以让这个博士在未来,有信心面对这个领域的一切挑战。最后的最后,欢迎评论区小伙伴补充留言:除此之外,你认为博士生该怎样进行科学、完整的科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