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PPT模板」简约学术主题法象

「PPT模板」简约学术主题

确认过眼神,是公子很少用到的配色,可还喜欢这周大家选出来的主题依然这么,这么的意料之中,已经有小伙伴向我提出抗议了,希望可以把学术论文类主题单独放在一起PK,哈哈哈哈~~但公子还是要考虑实用性,以及每一个小伙伴需要模板的时效性,所以我一直是按大家提出的顺序来安排,如果单独把某一类选题放一周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一定要告诉我。这样的选题呢因为没有太明确的要求,公子做起来反而会头疼,你们又经常是提完选题就跑,让我面对无数个可能性如何自处,那这周我就擅自决定用一下自己很少使用的红色。而且既然要简约我就不要太作了,多一些结构图你们应该会喜欢,做完之后我突然想到了Supreme,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觉,总之希望大家喜欢喽!下面来看一下分页展示:那以上就是公子本周给大家做的模板了,没想到我不经常使用的配色,最后效果也不错,你们觉得呢?公子最近又发现了一部无脑恋爱日剧“将恋爱进行到底”,我完全是冲着佐藤健颜值去的,虽然已经过了看偶像剧的年纪,但爱护眼睛这件事太可以了,哈哈哈哈~~言归正传,下周你们想要什么主题的模板呢,还有我们的几个钉子户要继续预约吗,此处满满的辛酸泪,不要怪我,公子可是和你们一个阵营的!想到什么记得留言告诉我吧,最近很无聊,做模板开心开心,爱你们呦~~OK,那今天就这样了,Good Luck回复关键字“红色简约”模板未经作者同意不可商用,否则即为侵权,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推知

太原理工大学2020届毕业研究生优秀学术海报展示来了!

为充分展示2020届毕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及专业实践成果,在“毕业季”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举办2020届毕业研究生系列学术活动。其中在收集到的243份毕业研究生优秀学术海报中,共评选出了50份优秀学术海报,学校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将持续为大家带来2020届毕业研究生优秀学术海报展示。第七期矿业工程学院王磊专业:矿业工程 导师:赵阳升 题目:注水蒸汽原位热解油页岩细观特征研究董英荻专业:矿业工程 导师:孙冬 题目:Tunable Dewatering Behavior of Montmorillonite Suspension by Adjusting Solution pH and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刘红威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 导师:赵阳升 王飞 题目:切顶成巷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与防治技术水利学院王谦专业:水利工程 导师:李永业 题目:导流条安放角对管道双车车间流场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杰蓉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师:岳秀萍 题目:Efficient elimination of sulfadiazine in an anaerobic denitrifying circumstance: 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biotoxicity removal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来源: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

被衣大说

(图表·漫画)「生活观察」科研学术怪现象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12月17日 漫画:科研学术怪现象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包括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以及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等。 记者采访发现,以论文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在科研活动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饱受诟病,导致科研学术界急功近利、学术不端等乱象。教育部出台政策意见做出规范与引导,但“唯论文”如何“破而后立”,值得进一步思考。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独旦

「PPT模板」简洁大气高级学术风

艺术莫兰迪色调哈喽大家中午好啊,这周的结果呢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也可以说是期盼之外,为什么又是学术呢!公子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魔咒啊,但凡和学术或者答辩沾边的选题就一定稳稳胜出,真是有点让我哭笑不得了。那这位同学提选题的时候呢原话是“简洁大气高级学术风”,抽象限定一堆,就是没告诉我具体想要的方向,很想锤你。反正公子是觉得已经很简洁大气了哈哈哈哈哈,就看你们是否喜欢喽,尤其是配色部分很高级有没有。下面来看一下分页展示:虽然很简约但整体效果也是公子最初想要的,就是不知道符不符合那位同学简洁大气高级的要求。这马上就是双12了,是不是又有很多同学要熬夜剁手,公子最近忙的昏天黑地倒也是省了这笔花销哈哈哈哈~~小伙伴们我们商量一个事吧,下次学术类的选题我们放在一起PK可好,看看到底哪家强!好了下周想要什么类型的模板留言告诉公子吧,我们明儿见爱你们~~OK,那今天就这样了,Good Luck回复关键字“简洁学术”模板未经作者同意不可商用,否则即为侵权,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偶然

她为科学画海报,让普通人也能看懂顶级期刊论文

说到前沿科学,大家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类似“高深”“复杂”“遥不可及”等关键词。然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王国燕看来,深奥的科学研究也可以拥有艺术的美感。用漫画的形式展示自噬死神基因库与自噬机制 | 供图:王国燕、陈磊目前,王国燕和她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图像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术期刊之上。他们把晦涩难懂的科学研究,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图画,呈现在学界和公众的眼前。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吧~人物名片:王国燕1997年从陕西省户县第二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并在本校完成了本硕博学业。现任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国际科技传播学会PCST学术委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委会副会长。主持韩国高等研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7项,发表论文40余篇。王国燕老师一直致力于前沿科学的可视化传播,致力于科学与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鲁盖姆、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侯建国、郭光灿等科学家的《Nature》, 《Science》,《Cell》成果创作科学可视化作品,多次发表在CNS期刊封面上和网站上以及用作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图片。2017年5月7日在国际权威期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S)上在线发表“Cover stories: an emerging aesthetic of prestige science”,此项研究为媒介传播促进科技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2017年登上中央电视台做科普演讲“科学与艺术的重逢”,同年当选为中国科技传播学会副会长。2018年成为国际科技传播学会PCST全球学术委员会的委员,这是科技传播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王国燕成为了中国高校首位在国际组织PCST中的任职者。 王国燕演讲视频王国燕演讲实录大家好,我是王国燕,来自中国科大的科技传播系。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用视觉艺术来展示前沿科学之美,协助科学家们用图像来讲故事、做科普。一图胜千言。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Science,Cell(也称为CNS三大刊)里面的论文,可能在大家看来很深奥,离我们非常遥远。可是它们的封面,每一期都是一幅幅非常生动的科学艺术作品。这些科学艺术作品用图像讲故事,能够把冷冰冰的科学变得有温度。它们除了作为封面之外,也能够用在科技新闻和科普的文章之中,拉近前沿科学和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我们首先来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左边这张学术图片,它讲的是生物体内的细胞吃掉自身杂质的一种自然现象,叫做“细胞自噬”。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张图片可能已经非常精致和清晰;可是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好像不太能看明白它讲了些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说右边这幅漫画:画面中一个很呆萌的细胞坐在那里,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调料粉,正在津津有味地准备把自己给吃掉。它的身后是一个书架代表基因库,它表达的是科学家们从一个庞大的基因库里面发现了两种非常重要的蛋白激酶,可以有效地促进细胞自噬。所以同样的内容,如果从学术图片切换到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一下子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也更为生动有趣。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运用色彩、材质、形象甚至故事,把每一篇抽象的CNS论文变成一张张生动的科学图像科学图像的创作过程,其实挺像是给科学成果来创作电影海报。记得最初一次Nature的封面设计,是在十年以前。2009年的时候,潘建伟院士有一篇论文即将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需要一张图片来做封面。可当时中国还没人能做好这件事情,于是他建议我们科技传播系来攻克难关。在他的建议之下,我和系里的很多师生进行了大量尝试: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运用了各种资源,做了很多很多的设计稿。最终有一稿能勉强交给Nature,就是中间红色调的这一张。交上去之后,经过当时感觉非常漫长又煎熬的等待和期盼,最后潘建伟老师的文章成功地发表在Nature的封面上,成了封面故事文章。然而遗憾的是,最终采用的这个封面图像不是我们当初提交的那一张,而是Nature的美编重新绘制了一张图,就是右边蓝色的这一张。这两张图很相似,但又有不同。由于实验是在长城上做的,我们原来画面中下面有一个长城,是把一张照片进行了素描化处理。但可能是考虑到版权问题,Nature的美编把这个长城重新进行了绘制,并且把画面调成了蓝色调。这样整体感就更强了,也显得很干净。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图像才能够发表在Nature的封面上?经过了一番探索,我发现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Nature的美术总监叫凯莉·克劳斯(Kelly Krause),她之前也是Science的美术总监。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设计一定要具有视觉冲击力,任何人看到图像的第一眼就会被它深深地打动、牢牢地抓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形象上和形式上的生动,可能比科学上的严谨还要更为重要。从第一次创作到现在,整整过了10年,我们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前沿科学可视化团队。到今天为止,我们总共为中国科学家的61项成果设计过上百幅图像。我很享受科学图像创作的过程,因为我喜欢科学,也喜欢和科学家交流——在这些成果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之前,我就成了第一个被科普的对象。科学家会告诉我这些成果是怎么来的,用了什么特别的技术,取得了哪些关键性的科学创新,它们未来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应用空间,甚至整个科研的过程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在交流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些画面最后被我的团队成员们变成一个个漂亮的设计。我们创作过很多的手绘故事,这是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张,NK细胞促进胚胎发育。画面中是一个早期的胎儿,他正在被一群NK细胞们照顾着。它们有的在撒营养因子,有的在拽奶瓶,还有的在查找资料,研究怎么样才能当一个好保姆,很故事化。当陈磊沿着这个思路拿出设计稿的时候,我当时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完美”,果然这个设计最后成为了Cell的子刊Immunity的封面。所以一个好的设计,首先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很多中国科学家都希望能够把中国元素用在国际前沿期刊的封面上,这大概也是出于一种爱国情怀。去年有一个成果,肿瘤细胞的恶性病变被阻断。同样的内容,我们创作出两个不一样的故事:肿瘤吊床(如图左)和哪吒闹海(如图右)。文章的作者非常喜欢哪吒闹海的设计,因为这是精心打造的一个中国故事;从绘制的功夫上来讲,也是花了左边那张图好几倍的功夫。但是最后Cell编辑的选择却恰恰是左边的这一张。所以说从期刊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用到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一张图像要能够直接、清晰、准确又生动地表达科学内容。我们的设计第一次登上Nature的封面是在2012年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中国元素,太极图,成果是光子的对立互补特性。光的本质是波还是粒子?有人证明过它具有波动性,也有人证明过它具有粒子性,可是之前还没有人能够同时证明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同时观测到光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特征,一下就发了一篇Nature。这个设计,用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互补的概念。我们用一个透明的水晶球来表达光子,它被分成了两半,形成了一个太极的阴影,传达出具有对立互补的特征。此外,西方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手绘的家族族旗也用到了太极图案。所以说,对立互补、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可能已经超越了国界。亚纳米拉曼成像是一篇Nature成果,同时也是某一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成像的分辨率比纳米还要小,所以叫做亚纳米。我们模拟实验的微观环境,创作出了微观摄影风格的设计(如图左);又因为卟啉分子在绿色激光的渲染之下有中国古代玉如意的感觉,所以我们又创造了另一个方案(如图右)。我们把这两幅图在交给Nature作为封面备选的时候,同时也交给了国内外的很多媒体用于科技新闻报道。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国内媒体普遍采用玉如意的图像作为配图,而国外的媒体则全部采用了微观摄影风格。从此也可以看出,审美是存在一些文化差异的。给研究对象直接做“美颜升级”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的手法。人类疱疹病毒是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病毒本身是没有颜色的,而我们通过3D渲染赋予了它不同的色彩和质感,让画面看上去显得更加逼真和生动。还有另外一种创作手法叫做“无中生有”,是把看不见的东西变得可见。比如前不久的一个成果,宇称时间对称。这个成果方方面面都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那怎么办呢?我们尝试着从它的实验方法中去寻找设计的线索,创作了一对跳双人舞的小人(小明和小莉),来比喻科学家在此项研究中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引入一个自旋辅助比特实现了量子调控。再比如,宇宙中有一类星体叫做“磁星”,它具有很强的磁场。但是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没有人见过它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根据一些非常微弱的线索,再加上脑补想象,形成了这样的画面:一颗由两个中子星合并而刚刚诞生的磁星,正在释放着大量的X射线。最艰难的一次设计,是前年的冬天。当时下着好大好大的雪,我团队里的3D设计师马燕兵骑电动车摔倒,严重骨折住院了。而在这之前,我们刚刚答应了帮助曾杰老师的成果来做设计,快要过年了,时间本就非常紧张。其实对我来说,多做一个或者少做一个设计,无非是多一次少一次经验的事情;可是对于作者来说,往往意义很不一样,因为这往往就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或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耽搁。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十二分的用心去做好每一个设计。这次的设计很特别,它似乎只适合用3D建模来完成。燕兵因为受伤,至少有一个月都不能恢复工作;而我的团队比较小,每个人分工各有不同。团队的其他成员和新上岗的3D设计师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过不了我们自己这一关。所以很无奈,我对作者表达了歉意,这也是多年以来唯一一次我主动想要放弃设计。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曾杰老师做了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他要求Nature的编辑把文章的发表时间往后推迟了一个月,一般人不敢这样。这样就给我们赢来了宝贵的时间。燕兵出院以后立即投入工作,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提交了方案。正是多了这最后一次的尝试和努力,多了这最后一个月的等待,这个设计不光发表在Nature的封面上,更是作为Nature官方主页的进站画面挂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给论文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看了这么多的科学图像,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图除了好看一点,除了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登上Nature封面风光一下,又有什么用呢?我和英国合作者曾一起做了一项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封面故事和封面图像的使用可以让论文的引用率放大到两倍以上。科学图像除了能够提高论文的引用率之外,还有积极的社会价值。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成为世界的超级科技强国和大国。我们产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同时也需要努力做好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培根曾经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它的上下语境是,“不光取决于知识本身,还在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们一方面呼吁科学家重视科普的力量和价值,另一方面也在协助他们,让科学更吸引人,吸引更多的人。前沿科学的艺术设计就像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摆动,寻找着一个平衡点。我们努力地想要把前沿科学探索发现过程中最美的瞬间用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到前沿科学的魅力。谢谢大家。

敢问心斋

郑州师范学院“学术活动月”之科研成果展——美术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是在原郑州师专美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广大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美术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高,培养学生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美术学院自升本以来,围绕学科特色来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学科布局,搭建创研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工作,着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创作能力,以创作科研带动教学的发展,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启迪思想,增进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美术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师生思想、观念碰撞革新的重要渠道。自升本以来,我院先后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大根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雪青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材料与表现工作室主任张元教授以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等来我院讲学,为促进我院科研发展,活跃学术氛围提供了精神食粮。2018年9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馆正式落成开馆,并迎来了第一次展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向李芳同志学习书画摄影作品展”。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教育厅、中共信阳市委主办,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郑州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市教育局、信阳市文联、荆浩艺术研究院承办。美术馆的落成不但为我院师生创作研究提供了展览空间,更是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对外创作交流的新窗口,为美术学院的创作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二、实践创新,投入美术创作我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根据各系部专业特点,成立了工作室教学制度,各工作室的建立已经基本完备并投入使用,为我院教师创作提供了良好物质保障。升本以来,美术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全国及省级美展百余幅,其中入选国家级作品展2项,获省厅级奖励60余项。在刊物上发表作品近50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作品29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作品10篇,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不竭的创作动力。三、理念创新,强化科研产出近年来,美术学院教师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深入理论研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ISTP论文2篇,发表EI论文3篇,CSSCI论文14篇,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的理论创新能力。四、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美术学院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合作宗旨,努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学校与合作方的双赢。2018年,我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进程,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澄泥砚”所属的紫金沙艺术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基础上,计划共建黄河澄泥砚展示与体验中心。该项目对加强我院实践教学课程力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五、以研促教,强化专业教学美术学院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过程,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组织学生参加各大美术设计类竞赛,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我院教师丁伟指导油画工作室黄龙同学创作的油画《父亲的船》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我院教师深入深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探索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强化师范专业特色教学,我院学生在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中屡创佳绩。美术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立足中原,放眼国际。以学术研究为先导,以教学为根本。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努力实现美术学院新的跨越。

无对

科研报告报奖答辩成果汇报PPT设计制作美化

WordinPPT 简介:源于2009年,十余年实战经验,助力客户各类报奖答辩PPT制作!PPT案例:https://www.wordinppt.com/goods/3435.htmlWordinPPT 合作伙伴:持续为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博物馆提供PPT设计服务!科研PPT制作各类报奖PPT制作: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国家重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基金、优青基金……成果汇报PPT美化WordinPPT - 专注学术报奖PPT设计PPT设计 | PPT制作 | PPT美化 | PPT定制 | PPT培训科学研究PPT(Scientific research):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学术PPT: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科研报奖PPT科研报奖PPT成果汇报PPT院士答辩PPT国家科学技术奖PPT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PT国家自然科学奖PPT国家技术发明奖PPT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PP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PPT长江学者奖励计划PPT科技功臣PPT基金申请PPT杰青PPT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青PPT省部级奖励PPT领军人才PPT国家重点实验室答辩汇报PP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答辩PPT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申报答辩PPT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PPT

开以阴阳

中国团队 Nature 新冠论文被指图片造假,又是科研“P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学术头条5 月 7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杂志发表题为: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transgenic mice 的研究论文,研究使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 hACE2 转基因小鼠,研究了新冠病毒的致病性,相关结果曾于 2020 年 2 月 28 日提前发布在预印本 bioRxiv 上。然而 5 月 12 日,著名国际“学术打假人”——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 Elisabeth Bik 博士在 PubPeer 和其 Twitter 上质疑该 Nature 论文不端,存在图片内容重叠问题。在 Bik 博士将质疑发布到推特后,推特网友跟帖指出,论文的其它地方也存在不少问题,图 1B、1C 的各组异常值完全相同,图 1E 的异常值则完全对称。截至本文发出前,论文作者及相关单位暂时对此事作出回应。又是科研“P图”2016 年,Elisabeth Bik 对 2 万多篇生物医学论文进行了人工分析,结果表明,多达 4% 的图像可能包含重复、抄袭等问题。2019年11 月,Elisabeth Bik曾爆出国内著名专家、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多达64篇论文涉嫌图片造假,一时间引起广泛热议。今年2月,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惊人消息:她和她的团队发现,至少超过 400 篇来自不同作者和机构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个“工厂”产生的,而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的医院。具体而言,在这所有 412 篇论文中,Elisabeth 团队发现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条带都是非常有规律的间隔,呈哑铃状或蝌蚪状,没有任何通常的污迹。所有的条带都放置在相似的背景上,这表明是从其他来源复制粘贴的,或者是电脑生成的。此外,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论文都是在同行评审后发表的,显然没有什么编辑质量控制。号称女版方舟子、先后举报过曹雪涛院士、周德敏教授论文造假的“打假侦探”Elisabeth Bik,曾是一名微生物学家,2019 年 5 月正式转型为全职的图片打假人。同时,Bik 还是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也是多家期刊的审稿人。Elisabeth Bik 博士对于这一乱象,Elisabeth Bik 表示,作为科学界的一员,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检测这些造假的论文,找到这些伪造的图像不应该仅仅依靠无偿志愿者的工作。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服务负责人 Catriona Fennell 表示,爱思唯尔已经越来越担心在一小部分论文中表现出的越来越严重的 “作弊产业化”的迹——在来自不同群体的不同投稿论文中,图像和文本存在着可疑的相似之处,这可能预示着论文抄袭或造假产业的规模化。然而,长期以来,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发现论文中被修改和复制的图像一直是学术期刊编辑们的头等大事。篡改原图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故意造假,也可能仅仅是为了改善图像外观(如对比度或色彩平衡)。Fennell 也指出,论文之间的相似性很难在同行评审中标记出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多数同行评审人员不会针对这类问题仔细审查,事实上还因为许多论文可以同时在不同的期刊上进行评审——而且这种评审的过程是保密的。2010 年,一些学术出版商同意将研究论文的文本存入一个名为 CrossCheck 的总服务站,这样期刊就可以使用软件来检查提交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对此,Fennell 表示:“我们需要在图像方面进行同样的合作。学术出版商联合打假据 Nature 杂志网站报道,目前,世界最大的几个科学出版社正在讨论如何在投稿论文中自动标记出有过修改或复制痕迹的图像。他们合伙成立了一个新的工作小组——同时也是第一个正式的跨行业工作小组,用来讨论这个问题。目的是为相关审查软件制定标准,在评审中筛选出论文里有问题的图片。该工作组根据全球出版商贸易协会 STM 的标准和技术委员会建立,于今年 4 月开始开会,参会者包括来自 Elsevier、Wiley、施普林格 Nature 和 Taylor & Francis 等出版商的代表。而新成立的跨行业工作小组的目标,是制定出相关审查软件的最低标准,以及讨论出版商在大量期刊上应用这项技术的方法。根据 STM 对该组织的介绍,他们还希望对“图像问题的类型和严重性”进行分类,并“提出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进行何种类型的图像修改的指导方针”。跨行业工作小组的组长、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科研诚信部门主管 IJsbrand Jan Aalbersberg 提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论文审查中识别图像篡改痕迹的自动化。”阿尔伯斯伯格对此解释道,何种条件指的是引入篡改图像时奉行的何种原则,以及引入后,作者应怎样公开透明地声明修改。他还补充说,尽管许多出版商已经开始独立试用审查软件,但关于当前共同标准的跨行业讨论可能还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得到确切结果。图像审查软件能解决问题吗?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出版商一直在试用图像检测软件。位于日本东京的 LPIXEL 和以色列的 Proofig 公司均表示,相关出版商或者出版机构可以上传研究论文到他们的云软件,仅需 1-2 分钟,他们就可以提取和分析投稿论文里图像的相似图片,以及其本身所进行过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图像的确切部分的旋转、翻转、拉伸或滤镜。这两家公司都表示,他们在科学出版社和研究机构都有付费客户,但并不愿公开他们出版商客户的姓名。另一家类似提供图像审查软件的公司是意大利萨莫尼的 Resis 公司。同时,纽约雪城大学 Daniel Acuna 领导的一个学术小组也在开发相似的软件,用来比较多篇不同论文的图片的相似度。Acuna 表示,目前已有机构和出版商正在试用该软件。不过,对于大型出版商来说,需要那种能够大量审查论文的软件,并且能够直接应用到其他出版商的评审过程中,最好还能同时校对多篇论文中的大量图片——总的来说,这是一项比检查一篇论文需要更多计算量的艰巨任务。但这一理想技术还尚未实现。阿尔伯斯伯格表示,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很重要,但从目前的技术来看,我们还不能大规模地这样做。我们快到实现了,但只是快实现了而已。”阿尔伯斯伯格还表示,“一旦审查软件准备就绪,我相信这个合作将会顺利进行”。Bik 则表示,她将继续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寻找图像问题,如果审查软件能够在同行评审中发现手稿中的图像问题,这将是一个极好的进展。“希望我的工作能少点”。参考资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12-y#article-info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0FD2B5E6B80FF1A63F834A964A309D#1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20/02/21/the-tadpole-paper-mil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410-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363-z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421-3https://www.nature.com/news/problematic-images-found-in-4-of-biomedical-papers-1.19802

初恋爱

科研入门学习之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标签

在世界上,一提到“中国功夫”,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Bruce Lee”(李小龙),在中国,一提到“杂交水稻”,大家就立刻会想到“袁隆平”,这就是标签的力量,同样,在科研领域,学术标签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初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来讲,往往会忽视“学术标签”,而多数是因为“被动接受”方式(完成项目,发表论文,评奖学金等目的)一头扎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有的同学虽然很“努力”,但却很难获取高水平学术成果,加之现在的研究内容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细分领域,因此,对于研究领域内的认识却几乎是“空白”的。一、对自身课题的认识在研究类型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研究(侧重理论),另一类是应用型研究(侧重实践),对于前者更容易发表检索类论文,也相对来讲更倾向于学术;后者则更容易申请专利,倾向于技术。同时,在研究尺度方面,研究尺度越大或者越小,则越容易发表学术论文,相反常规尺度问题则更倾向于专利技术方面;此外,在研究领域方面,分为单一学科领域或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后者,相对来讲更容易发表学术论文。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学科其本质,还是与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一门或多门基础学科交叉,那么课题本质上,就是A+B+C模式,即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举例,以能源行业为研究背景+针对某种材料或介质+化学制备及实验,就是能源学科+材料学科+化学学科的三学科交叉。二、找寻业内标签性成果标签性成果主要形式分为4种,即(1)各种国际、国家级奖项(发明、技术、荣誉等),(2)国际、国家级重大项目,(3)系列授权发明,(4)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2-4实际上都是(1)的支撑,因此,先关注(1),再找找(2)-(4),就基本能够锁定了某个领域内的主流标签性成果。三、找寻业内标志性人物(1)锁定了成果,对于奖项中排名靠前(尤其是前1-3位),重大项目(主持人),授权发明第一完成人以及高水平论文中第一或通讯作者,都是标志性人物。(2)对于双一流级别(985、211)学校,主要观察院长/副院长或部属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对于省属普通院校,主要观察校长/副校长,尤其是所在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属于A+的学科。(3)业内主流期刊(中科院1-2区、JCR1-2区)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4)有“帽子”的学者(院士、长江、杰青等)。(5)研究领域内学术会议的主席/联合主席等。上述类型,几乎都是标志性人物的基本特征,这些人几乎就是对应学科领域的浪尖人物,也就是我们要追踪学习的人物。四、关注业内顶级会议虽然会议鱼龙混杂,但通过追踪标志性人物,基本也就能判断出会议的级别,一般来讲,会议有4年一届,2年一届一级1年一届的,越是间隔时间长,届次越多的会议,往往级别越高,担任或出席会议的人员的国际化程度越高,且出席人员符合上述标志性人物特点的,那么这些会议就应该密切追踪,最好能够有机会参会。此外,根据主办方的机构水平,也能间接判断出会议的层次。五、树立自己的学术标签综上所述,若是你的导师就是属于带有学术标签人物或者资深业内人员的话,那你就比较幸运了,因为,上述的内容,通过耳濡目染,你基本都能够了解到,而且还能了解到更多细节。但,大多数学生的导师往往不在上述标签范围中,因此,还需要自己多做调研,同时,尽快的通过系统的调研后,确立自己的学术标签,这将是跟随你一辈子的重要的标志,越早树立学术标签的科研工作者,也就越早走上正轨。

不食五谷

学术进阶丨科研常用软件干货分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够提高效率的工具,可以让科研工作事半功倍。今天为大家总结一些科研软件,希望它们能成为大家科研途中的利器。都是真正的干货!助你战力扶摇直上走向人生巅峰!1.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以及NoteExpress、Biblioscape、ReferenceManager等。Endnote,科研者必备之一,写PAPER可以很好管理和应用文献。2.比viso更好的流程图工具——SmartDraw。SmatDraw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商业绘图软件。 2006 年获美国政府司法部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专用软件,2007获美国政府商务部 (US Department of Commence)选用。Smartdraw 多年来获得不少权威杂志,报纸,网站极力推荐及多次获奖,包括美国华盛顿时报 (The Washington Times),英国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等。选用SmartDraw使每个人都能很轻松的绘制具有专业水准的商业图。3.采集文献点数据—— UN-SCAN-IT Gel。UN-SCAN-IT Gel凝胶分析软件可以迅速提高扫描仪的显像密度,并且在全扫描分辨率条件下自动分析凝胶图像。UN-SCAN-IT Gel软件可以与任何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者其它图像输入设备结合使用将凝胶电泳数字化。除了凝胶分析的特征以外,UN-SCAN-IT gel也包含了UN-SCAN-IT 所有的(x,y)数字化和图表化特征。在其它的软件程序中,也可以利用被导出的数字化凝胶和(x,y)数据。4.PAPER 排版软件—— LATEX。LaTeX(LATEX, 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TeX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TeX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 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这个 系统同样适用于生成从简单的信件到完整书籍的所有其他种类的文档。易于转换成PostScript或pdf文档,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5.三维解剖图像工具 ——3Dbody解剖。3Dbody提供了男女二套全三维的数字模型,5000多个人体结构,完整全面的解剖学数据,涵盖了人体所有解剖系统,同时提供了英文发音、文字注释、穴位等信息。数据详实,操作功能强大,通过实时三维操作,轻易获得层层解剖人体的学习机会。不论你想看躯干还是四肢,腹侧还是背侧,浅表还是深层,3Dbody都能做到。文章编辑整理自网络资料,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