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新湘雅”首届护理科研兴趣基础班结业典礼在外科楼二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护理部副主任谢建飞、科研基础班导师及学员参加,活动由基础班班长崔丽娜主持。结业典礼在《从兴趣开始,用行动证明》MV中正式拉开序幕,视频中一一呈现学员们在基础班的精彩瞬间与学习剪影,全场学员感慨万分,纷纷表示每一桢画面都是科研学习之旅中最难忘的回忆。“新湘雅”首届护理科研兴趣基础班48位学员来自不同的临床科室,根据所在学科、研究方向划分为肿瘤、营养支持、慢病、老年、妇儿、安全风险六个小组,学员们们因兴趣相同而共同学习,因志同道合而相互探讨。学员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全程参与学习,按照课堂要求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并通过信息平台在线接受导师的指导,在护理部副主任谢建飞及小组导师们的全程指导下,在5位班委、6位组长的组织协调下,42位学员在经过系统的科研课堂授课与科研实战演练顺利完成结业。肿瘤科护士长晏春丽宣读结业人员名单,导师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并予赠书,班主任谢建飞宣读了表彰决定并为获奖者颁奖,肖倩、李蓉、刘丹、杨子漪 张浪利、常婧妤等6人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崔丽娜荣获“最佳组织奖”称号,李伟荣获“最佳奉献奖”称号,唐冬林、赵晓勇荣获“最受欢迎奖”称号。接着,导师们纷纷送出寄语,希望学员们能从临床中发现科研灵感,并将科研班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运用于临床工作中,用创新、辩证的角度打开科研思路,并对学员们未来的科研发展作出美好展望。优秀学员代表进行发言,他们特别感谢护理科研班的举办以及导师们对学员们的耐心教导,并表示结业不代表结束,日后定将带着这份科研热情继续前行,为三院科研大树的成长贡献力量。班主任谢建飞在总结中指出,护理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班因学员们的需求开办,同时也借助医院大平台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机会,望学员们继续对护理科研延续热情、珍惜专业平台、持之以恒,也衷心祝愿学员们在今后的护理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据悉,在护理部严谨主任的大力推动下,“新湘雅”首届护理科研兴趣基础班特邀“新湘雅”护理队伍中的护理博士、硕士及留美学者等专家大咖进行精彩授课,他们围绕“科研选题”、“文献信息检索策略及管理方法”、“论文撰写及投稿”、“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解析”、“专利申请”、“项目申报”、“循证护理”等多主题、多方面、多维度为基础班的同学传经送宝,为新湘雅护理科研团队注入新鲜“后浪”力量。【来源:湘雅三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读研期间无论哪一门专业学科,少不了要和科研打交道。同学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想选择一个科研能力不错的导师,而导师也是一样的想法,也是想选择一位科研潜力不错的学生,毕竟谁不想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合作共赢呢?那么在如此众多的研究生报考的人员当中,研究生的导师们是如何判定报考研究生是否具备科研潜力呢?导师一般根据以下几点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你对科研生活和工作方式感兴趣,对科研议题充满好奇,那你多数会主动钻研,久而久之科研能力也会慢慢积累提高,潜力也会不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刚接触科研的同学来说,导师一般只是提供项目并起到引领辅导的作用,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在这期间,科研潜力较好的同学一般会自主学习,然后去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整理、分析数据,借鉴别人的科研成果,并从中分析结论和不足,结合自己的项目,反复对比,研究。自控力自控力就是常说的“自律”,自律的人说明他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往往自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基本功扎实基础好的人在科研中会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更能做到与导师同频,你想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和基础薄弱的,在遇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都不懂,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基本扎实的可能一点就通,而基础薄弱的则可能要好久才能理解,久而久之,老师或许更愿意培养基本功扎实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很多东西,如果喜欢下象棋的人可能就知道,有的走一步就已经想到了十步以后,还有的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想到各种解决办法,这不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而不是“填鸭式”,只会说什么做什么执行力经验是在项目中积累出来的,接触到的越多慢慢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充足。遇到问题想到的是立马解决而不是明日复明日,否则只会欠债愈来愈多,得不到成长#考试##研究生#今日话题:你觉得导师是如何判断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呢?
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科创新计划,2018年立项课题的结题答辩会在中科院光电所进行,实验室有一支队伍参与了结题答辩,经专家评审,在近20支队伍里,综合排名第8,他们是前期立项队伍中途放弃后,临时组队后期加入3位本科生,为了尽快熟悉课题背景,他们经常到实验室旁听研究的学术交流会,主动请教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参与研究期间申请发明专利1件,在立项的4个课题中,他们是完成的最好的一组。这三位新同学都不是成绩很优秀,而且具备推免保研的学生,他们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参加这个项目的。如今的本科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同学,在校期间,都想尽早的接触科研,成绩越突出越好,越有想法的学生,更是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目前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有很多,参加课程设计、科创竞赛、或者参加创新创业计划,有的同学更是主动联系任课老师,去所在实验室去学习,参与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如今各个高校也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制定了很多的政策。学生参与科研,不仅仅收获了宝贵的科研经历,还收获了诸多成果,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等。有的同学是因为这些科研成果选择去科研的,会对自身的保研加分以及出国简历起到更好的装饰,其实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出于短期利益及功利思想为目的的科研经历,只是但方面的注重有或者没有,而不去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样的结果更加助长了大家的功利心,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浪费指导老师的心血。如今的本科生创新基金、科创竞赛指导经验的老师,心里总是堵得慌,因为每年创新活动开始的时候,总是有大量的学生报名,但是中途却有大量的学生选择放弃,只是为了在简历上能够有一些文字的装饰。如今低年级本科生中,虽然课程任务不多,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但专业基础缺失或薄弱,无法去进行高质量的科研,快要毕业的高年级同学,有了基础,却没有时间来参加科研任务,只能把科研的初衷和任务放在后面,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同学外,科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仅仅是装饰门面的副产品。我们要对本科生参加科研持肯定态度,但是中间的管理应该加强,不能让科研工作成了学生满足自身功利心的工具,这样就和科研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提到阿加莎,大家会想到她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被编排成无数影视作品的经典推理小说。但你相信,一个喜欢阿加莎的经济学博士,竟然可以靠研究阿加莎,发表了论文参加了会议,并且还从中找到了学习经济学的灵感?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魏仪老师在看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电影中发现了一名不起眼的列车员Pierre Michel。作为阿加莎的铁杆书迷,她发现这个列车员也曾出现在另一本小说《蓝色列车之谜》中。从这名列车员开始,魏仪老师开始了她关于阿加莎的研究。她发现除了Pierre Michel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小人物,频繁的重复的出现在阿加莎的各种作品中。她发现这些小人物其实都具有他们的原因和作用。在阿加莎不同的创作阶段,这些小人物的出现也具备他们的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魏仪老师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阿加莎作品甚至对阿加莎本人生平的理解,更是发现,对阿加莎的研究在自己经济学博弈论的研究方向上也十分有帮助。大部分的小伙伴,在听到“研究”、“科研”等等,都会觉得这会是一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然而魏仪老师的例子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爱好都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研究这个爱好,也会在无形中帮助我们主业的学习。不管你的爱好是玩游戏、吃东西、还是看书看电影,其实只要你细心研究,他们中都有大大的学问。比如说,因为爱玩《刺客信条》,开始研究起了古埃及,发现古埃及历史上各种有趣的事情;因为爱吃地三鲜,开始研究起了天体物理,发现茄子土豆和青椒在一千年前其实是一种生物;因为爱看鬼故事,研究起了各种女鬼形象所代表的东亚文化。如果你也对阿加莎和魏仪老师的研究充满兴趣,或者你有一个想要深入研究的爱好,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那就不要错过这次的讲座!在讲座中,魏仪老师将会分享自己关于阿加莎的“冷门发现”,还会分享自己研究阿加莎的方法和经验,以及自己在关于阿加莎的研究是如何帮助自己学习经济的。参与方式请见下方海报:
近些年,大学本科生参与老师的研究课题的现象越来越多,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学术会议、研讨论坛、或者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等等。其实,还有一部分人高中就利用假期参加尤里卡科研项目,通过和美国顶尖名校教授一起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提升学术水平。2017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尤里卡高中科研项目(Eureka Research Program)是专为本科生和高中生量身定制的暑期线上科研项目(全英文授课教学),因为注重研究课题的精心设计,很好的结合了学术性和趣味性,所以在短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很多学术突出、思维活跃的学生参加。今年暑期,尤里卡科研项目会开展“尤里卡初中科研项目”,它秉承着尤里卡“严谨又好玩”的宗旨,将学术性和趣味性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之前项目不同的是,初中生年龄比较小,对他们来说,现在就培养对未来科研的兴趣,似乎有点遥远。毕竟很多人这个时候其实对学术研究是完全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科研项目。正是因为如此,初中生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导师配置是最理想的辅助。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导师将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某一课题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全貌到分支,让学生对此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认知,培养学术兴趣和热情。同时,导师也会分享他们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的收获,为初中生们指引未来道路的方向。在尤里卡初中生科研项目中,每一个课题都配备了来自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授课导师1名、美国顶尖大学或文理学院的助教1名、负责跟踪进度的尤里卡项目管理老师1名、课程全面束后的学术规划老师1名,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强有力的保障。在项目结束后,导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完成的论文给出成绩,并出具书面的表现评估报告。也就是说,参加“尤里卡初中生科研项目”,能够得到学术启蒙,并且在导师的全程引领和解惑,能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个人阅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希望申请美国的高中、暑期项目的学生来说,“尤里卡初中生科研项目”无疑是一个好选择,参加后,可以收获到独一无二的学术和科研经历。同时,在进入高中后,不论是美高还是国内高中,学生都可以将尤里卡的经历和收获在面试和申请文书中呈现,极大增强在同龄申请者中的竞争力。在未来,尤里卡科研也将不断发展,尽可能的帮助更多对科研有兴趣的人。
工作10年之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评上了教授。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受了很多排挤和打压,也许是运气使然,主持了几个国基,有一顶省人才的帽子,科研论文也产出了几篇高质量的,凭借一些努力加运气,评上了教授,后续,博导应该也没有多大的悬念。但是,现在我的状态却是,对科研已经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厌恶。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料,当时读研纯粹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现实,稀里糊涂读了博士,然后又顺理成章入职了大学当老师。既然当了大学老师,自然还是要在职称上发力,这样才能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而要评副教授,进一步评教授,自然需要在科研上有所表现。我虽然不喜欢科研,但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还是埋头做起了科研,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的大部分论文其实就是废纸,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可以说是为了科研而科研。没办法,在越来越“内卷化”的今天,科研也是一样,哪里有那么多的创新点啊?毕竟,天才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包括大学里的大部分老师,其实都只是普通人而已。但是哪所大学不要求老师出科研成果呢?没办法,大家也就只能想破脑袋去做科研写论文了。尽管同行都知道彼此在做些什么,但似乎已经达成了默契,心照不宣,各自安好,便是晴天。评上了教授,本以为自己可以放松放松,开始过上养老的生活,加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出了一些问题,也需要调养。到目前为止,不看文献不写文章已经颓废大半年了,就想着安安稳稳教书好了。但是,学校给的科研压力却越来越大,评上了教授,自然要出更多的高质量成果,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自己却极为抵触,甚至对科研产生了厌恶情绪。无奈之下,开始退而求其次,看看其它学校的机会,去个不入流的高校养老算了,联系了几家,可人家一看自己目前的简介,两眼都放光了,极为重视,按照高层次人才引进,给的待遇也很不错。可是,人家的期望同样也很高,综合权衡下来,感觉比现在的学校压力还大,想一想,还是算了。真心迷茫,对科研失去兴趣的我,如何去寻找一个养老的高校?
原标题:“研究性思维”引导本科生打开科研之门生命科学学院研二学生翟立明(左),在向本科及研究生导师苏英华教授(右)求教。本文作者供图“今年暑假我没回家,一直在实验室跟着导师做实验,研究项目有了很大的进展,假期成为我科研的‘黄金期’。”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翟立明,从大二进入到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现在进入研二,他已经在实验室做科研将近5个年头了。多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一直引导优秀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课题研究,了解科研动态,把创新基因植入学生的血液。打牢创新的理论基础校长张宪省担任本科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小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每两周一次的团队会议他基本都会参加。在组会上,他指导本科生阅读学术文章,指引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真正的兴趣,找准自己的方向,引导一些“科研种子”走向学术之路。“学校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在参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明确应该‘学什么’。”副校长王振林介绍说。学校设立了“齐鲁学堂”,农学院、机电学院等分别开设了“金色农华”创新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班”,为大二学生选配科研指导老师,同时根据学生兴趣,积极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组织国家、省、学校和学院等不同层面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训练项目(SRT),鼓励有科研创新兴趣的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工作。已考取中科院遗传所的田华阳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大二时,田华阳对氮素章节的固氮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积极查阅关于固氮菌的相关文献资料,熟练掌握了各种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当时正值SRT项目申报,他带着实验思路找到学院的封德顺副教授,与封老师交流讨论后,开始着手设计和运行自己的实验。“我参与的小麦去雄授粉、锈病接种等助研实践活动,极大地锻炼我的动手能力,是我完成实验的重要环节。”他说。“本科课堂上,老师注重的是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知识,而科研能够帮助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更重要。”谈到上课和科研的关系,田华阳深有感触。农学院院长孔令让教授表示:“本科期间的科研参与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术科研产生兴趣,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学生走上学术发展道路。”类似于农学院的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学院每年划拨16万余元支持本科生做科研,并且定期举办各类科学竞赛,鼓励学生参与,还邀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知名校友和企业家为学生做学术引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连军介绍。学生们在充分的实验参与中提升着深度学习兴趣,投入大量的时间自主探索和观察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循步前进,促进专业志趣与科研方向的形成。搭建创新的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实践教学,是山东农业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这一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近年来,学校推行“三田两地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产实践,使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有机衔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考研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园艺学院2014级果树学专业的邓应龙,来自云南省会泽县。怀着对园艺专业的热爱及对花卉的痴迷,他一入学就组建了创业团队,带领队员研究“南花北引”,将家乡的月季鲜切花品种带到山东,探索如何能够在北方培育出最好的品质。邓应龙跟随邢树堂老师研究这一技术,并成功申报和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质月季鲜切花生产销售与精准扶贫。每年寒暑假,他都在学院的支持下到全国各地月季鲜切花生产企业实习,钻研解决生产问题,而不是“放羊式”地走走看看。“能学到东西才是硬道理。”邓应龙坚信。大学期间,邓应龙创办了山东一世花开园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依托园艺学科优势,研发的月季鲜切花品质达到国际标准。他将月季鲜切花技术进行种植推广,为贫困村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生产和销售问题,实现产销一体化。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动临沂、日照等10多个贫困村1000余人脱贫,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25000元,累计获得政府支持资金380万元。今年,邓应龙顺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观赏园艺的研究生,继续研究月季的分子发育机制。教务处处长张春庆说:“涉农专业的学生在认知田、科研田、攻关田里亲手种植各类作物并观察记录,把课堂相关知识运用到整个实践过程,把课内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变成实践动手的广阔场所,在全方位夯实实践课程环节上进行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多样的机会。”今年4月13日,上海洁翼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来山东农大招聘,负责招聘的是该校2012级食科学院校友丁超。巧合的是,丁超还是洁翼流体公司的“定型产品”。她是在“洁翼”实习时,因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而被公司聘用的。目前,丁超已是洁翼流体公司的一名研发人员。“大学期间我加入了张仁堂老师的科研小组,实验和实践经历给了我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足够的专业底气,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加得心应手。” 她说。拓展创新的思维视野“我对专业的喜爱源自入学时参加学院的‘触动科学’活动,第一次见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从此对我的专业有了浓厚的兴趣。”植保专业的田梦君回忆。今年,她以笔试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农业大学。正如田梦君所说,学生的专业认知来源于入学专业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时,各学院抓住新生专业心理适应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形式各样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实现高中到大学角色的转换。林学院老师带领学生去校外林场认知,培育学生“学林爱林”意识,机电学院的“开学第一课”是考察机械类企业,食科学院的学生去企业生产一线感受“食以安为先”,生命科学学院的开放日让学生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触摸科技前沿,信息学院的学生去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训基地了解专业发展前景……通过各具特色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认同,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明确专业目标、构建专业信念,让学生对学科的发展前景、应用以及学科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学校的入学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和‘干什么’‘怎么干’,让学生全景式了解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前景,对自己发展明方向、定目标、聚力量。”副校长王振林说,“今后,学校要进一步根据产业、经济、社会等发展需求,切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及时调整专业类别、方向、内容。”作为高等学校,理应让本科生喜欢研究、参加研究、善于研究,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探究过程。在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上,山东农业大学向社会输送着一批批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学生。(通讯员 王静)
一晚上,正打算到办公室里看文献,却被伟哥拉到学校附近的串吧去喝酒吃串。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即使是周末,我们都不一定能把他约上去聚餐。今天倒好,还是工作日,反而把我拉去撸串了。虽感到一点异常,我还是想活跃下气氛,问道:“今天有什么可喜可贺的事?”他自个儿干了杯啤酒,才慢慢说道:“做科研不容易啊!即使你很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有好结果。”已经看破这道理的我附和着:“科研就是这样。即使研究方向定了,研究思路有了,实验方案也设计好了,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却往往不是想要的,有时还糟糕得一塌糊涂。”朋友咕噜咕噜地喝了几口酒,便开始诉说:"你知道吗,小强最近又发了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了。”“是嘛,哪天一起搓他一顿。”他继续说道:“我俩本科时就在同一个大学,那时候大都是他羡慕我每年拿国奖,如今反而是我崇拜他了。”“不用崇拜,你这么努力,你也会有的。”我小心安慰着。“我读研前一直坚信,天道酬勤。从小学念书起,我只要努力拼搏,只要在学习上花时间和精力,基本都能拿到满意的成绩。然而,读研以后,却发现科研成果与个人努力程度完全是不成正比的。我每天早早地到了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几乎都赶在实验楼大门将要锁上前才离开。每次吃饭,只用10分钟就结束;每天大家都在午休的时候,我不是在办公室看文献,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周末也被我当成工作日,即使你们聚餐,我有时也会选择做实验。然而,即使如此争分夺秒,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实验上,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我知道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一想着自己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还是一无所获,而身边同学却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牛文,自己心里难免彷徨与迷茫,开始怀疑起自己是否真的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没有能力胜任科研的工作。”“兄弟,你足够聪明,更足够努力。只是科研不是买卖,不是付出了,就能得到相应的收获。这就是科研!”我们举起了手中的酒杯,用力碰了碰,一饮而尽。二其实,不少研究生都有这种痛苦的感受。身边的博士同学,大都来自农村或小城镇,自小就被教育只有努力学习、吃得苦中苦,才能取得好成绩,以后才会有出息。所以,无论是在念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不少人坚信天道酬勤,一路上也的确依靠着努力的法宝,成为同班同学的佼佼者。于是,我们便把努力拼搏作为人生信仰,在读研前依旧认为只要一如既往的刻苦,就一定也会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继续成为优秀者。也许,我们读研前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乌龟赛跑的故事。我们以为只要像乌龟那样努力向前爬行,争分夺秒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就可以比中途偷懒的兔子先到达终点,赢得人生中的每个比赛。实际情况是,世上有不少兔子,它们和乌龟一样努力,有着一颗不到终点决不罢休的心。当努力的乌龟遇到拼命的兔子时,还想着单纯地拼努力,又岂能赶上兔子的速度?年少时候的努力可以让人获得好成绩,因为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努力的学生比懒惰的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一般人彼此之间的智力又区别不大,谁只要学习时间越长,记住的知识点越多,谁就能大概率地在考试里略胜一筹。然而,在博士阶段,你会发现身边每个人都很努力,都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当中。在中科院的研究所里,不少导师们都会在晚上到办公室去处理事务,更何况他们的学生?读研这些年,我基本没见过哪个学生能做到在一个星期里每天只是朝九晚五做实验的。大部分人只要没事,都会到办公室、实验室里待着,一直学习到晚上,平均每天花在科研的时间都有10小时以上。这个时候,你还要和同学们拼努力,可能就只能在休息、锻炼的时间中再多挤出两三个小时而已,这能有多大帮助呢,还可能导致精神不足。三小强其实是我室友,他的努力和伟哥不分上下。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你的努力可以得到实际的可看得见的回报,而与你一样努力的一些人,却为什么一篇文章都还没有?小强淡淡地笑了:“你说的回报是指文章吧。要得到这个东西,除了要努力,其实还需要些运气。”“运气?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是真的。我目前发的文章相对多一点,并不是因为我聪明,也不是因为你们不努力,感觉真的只是因为我运气好一些:选择的专业和方向都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对口的期刊不但数量多,还大都是高影响因子的;研究内容所要做的实验周期短,容易出数据;导师在海外知名高校做了多年博后,才回国不久,正直年轻有为的阶段,精力充沛、责任心强、科研兴趣依旧不减当年;不但每周召集组会让全组学生及时跟进研究领域的前沿资讯,还经常和学生一对一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指点我们研究思路与方向;所有这些的因素搀和在一起,才让我们组里每个学生的努力没有白费。”施一公在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时指出,“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他明确地道出了半个真理,却隐藏了真理的另一半:在科研里,努力只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千万不要以为努力了,就能在科研里获得应有的成绩。有些时候,即使拼搏了好几年,也很可能一无所获,甚至连博士毕业都成为问题。科研的道路注定需要努力,但是这里的天道不一定酬勤,因此要懂得及时摆正心态,坦然面对科研道路上努力过后的每个成败。作者:热血冰心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募格学术
学术界流行的笑话是这么说的,一入学术深似海,是迷茫之路,漫长之路,痛苦之路,煎熬之路。只有不断的去坚持,去突破,去前进,才会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科研水平。每个年轻人在最初都会经历这样的迷茫期,面对科研无所适从。1.如何选择科研方向科研新手起初在面对一个研究方向时,应以问题为导向,在实战中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选题方向确定之前要先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人真正关心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是不是完全了解这个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是不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通过和导师不断反馈式的交流,来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重要,以此提高自己做研究的品位。2.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刚开始做科研时,必须重视培养坚韧的心理素质,以避免外界各种干扰,若有一点放松警惕,来自学业、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会让你忙得团团转,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科研问题。科研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会经历失败、挫折、打击甚至迫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会在挫折、失败面前气馁、甚至失去前进的勇气。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小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做好科研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沉淀自我,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超越。3.如何提高文献阅读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是每个科研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阅读能激发人的思考、分析、认知和判断,书写和表达等能力。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积累知识并建立起对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研究问题的辨识能力;加快吸收新知识,提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断突破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积累还能建立起不同知识领域的链接能力,这种链接与应用会随背景知识的积累而更加流畅,学会融会贯通,进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科研的突破点往往在交叉学科之间。4.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英语的写作逻辑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的英语科研能力。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全面进入英语科研写作状态。5.如何提升专注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事情需要从一而终的专注。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自己能力范围累和自己的时间内定好自己的目标,提升自我的工作效率、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不断提升自我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无论是搜集资料过程中,还是在听讲座时,都要有意识地搜集与自己科研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为做科研提供素材和灵感,也是创新点的来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科研路,需要我们保持专注的心,不断的去摸索去研究,不断的在科研之路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向和道路,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科研之路上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文字|天阑 编辑|尹嚞
能看到最新的论文还远远不够,真正的前沿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最新的想法在科学家之间私下的讨论中。借助网络平台架构的桥梁,让越来越多的来自全球的科研人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研“圈子”。今天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向作者推荐8个当前比较流行的科研交流平台,此后也会陆续向作者推荐更多的类似平台,别“宅”在实验室,看过来,总有一款适合你。ResearchGatewww.researchgate.netResearchGate在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的文章中曾单独介绍过,被誉为“科学界的Facebook”,ResearchGate于2008年由三位科学家创建,在ResearchGate上,科学家可以分享科研成果、学术著作,并可随时查看关于研究成果的评论、下载和引用的统计数据,或者参加一些科研论坛和兴趣小组。目前ResearchGate是全免费运行,且禁止广告。该网站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亦参与其中。LabRootswww.labroots.comLabRoots 是一个为科学家、医学专家、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创立的免费、自由的社交网络,通过该平台科研人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LabRoots 会提供实时新闻、视频张贴功能、研究文献的使用和评论功能,甚至还有像 Facebook 一样的 “信息墙”。LabRoots 的最大特色是能够实现虚拟可视化交流,例如提供一个3D的虚拟场景进行科研交流,包括虚拟门厅、展厅和展台。ResearchCrossroadswww.researchcrossroads.org每个科学社交网络都有其特色,而ResearchCrossroads的特色是以基金为基础的科学家网络平台,围绕基金项目提供人员、机构和相关新闻情况。科研人员可通过它查询专题关键信息,包括提供资助的的历史。研究人员、近期项目等等。Journal of Brief Ideasbeta.briefideas.org未必所有科学家的idea都要写上一篇上千字的论文,Journal of Brief Ideas便是有别于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网站,来自全球科研人员的科学思想可在此呈现,它可接受200或更少单词的文章,且有有DOI、题目等信息要素,可做参考文献被引用,不采用同行评议,仅采用发表后评议,减少了发表周期。这让许多不适合发表或不符合期刊标准的简短研究思路和结果得以发表出来,帮助其他研究人员。Academiawww.academia.eAcademia.e是美国一个学术性社交网站,专门供科研人员使用,这些人员可以在网站上相互间免费分享和查看各自最新的科研论文,将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目前网站已经有接近200万用户,每天大约有4000新用户加入。Academia.e帮助学者更好的呈现自己最好的工作成就,学者们现在可以按领域将自己的研究分成不同的部分,如发表过的论文、草稿、书评、会议报告等,展示在个人档案中,同时可以跟踪分析这些内容的阅读者与关注自己的人。GlobalEventListwww.globaleventslist.elsevier.com全球的科学活动列表网站由 Elsevier创建,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活动的地点、时间、主题内容等内容提供给学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并借此建立科学间的关系。 学者通过该网站可快速的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活动,并可通过它获取详细的活动信息,学者可通过添加科研兴趣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当然,活动组织者也可以为您的活动创建一个编辑页面,包括活动关键细节、说明、地点、演讲者、社交媒体链接以及多媒体内容,当然,成功发布前需要官方的审批。InnoCentivewww.innocentive.comInnoCentive是众包创新研究平台的开创者,类似于现在我们比较流行的“知识付费”模式,它让宅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走出来,参与一些创新项目,并从中获得收益。InnoCentive网站创建于2001年,仅在08年,就有超过300万美元的奖项颁发给了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破题者。除了大公司,现在也有许多中小企业参与其中,他们把自己公司最头疼的研发难题抛到网站上,等待隐藏在网络背后的高手来破译。其中的另外一方称为“解决者”(Solver),目前有来自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165,000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难题破解。聪明的你还等什么?Kagglewww.kaggle.com游走于数据科学、AI、机器学习三界的小伙伴对Kaggle估计并不陌生,它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数据科学竞赛平台,专注于举办数据科学周边的线上竞赛。它吸引了大量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开发者的参与,为各类现实中的商业难题开发基于数据的算法解决方案。竞赛的获胜者、领先者,在收获对方公司提供的优厚报酬之外,还将引起业内科技巨头的注意,获得各路 HR 青睐,为自己的职业道路铺上红地毯。该平台即便是面对初学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借此组队交流提高科学水平。2017年,Kaggle被谷歌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