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论实力我只服他,90%科研领域在世界水平及之上长江侠

论实力我只服他,90%科研领域在世界水平及之上

澳洲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卓越研究报告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卓越研究报告(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ERA) 是评估各大科研院校研究水平的重要标杆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解读权威报告,正在考虑留学澳大利亚或选择升学的同学们,请拿出笔记记录。01什么是ERA?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卓越研究报告(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ERA) 建立了一个评估标准,是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科研实力的理性评价,此外,报告将澳大利亚与国际科研标准进行了对比,能够从更广泛的高度来解读当前的澳大利亚高等院校科研实力。ERA评估了每所大学每个学科的表现,能让大家详细了解当前不同院校的科研实力。这些数据为政府,大学,企业和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尤其是对学生而言,能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选择院校和专业。ERA 的评判标准是5分制:3分:和世界水平齐平(world standard)4分:高于世界标准(above world standard)5分:远高于世界标准(well above world standard)02澳洲院校成绩报告从22个广泛研究领域和93个专项研究领域评估了42所高校的科研实力。数据显示,26%的澳大利亚高校科研水平有大幅度上升,其中,远高于世界标准的科研领域占36%,高于世界标准的科研领域有30%,有24%的科研领域与世界标准齐平。澳洲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与兽医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与健康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表现十分突出,远超世界标准(ERA评分为5)。03澳洲高校各有所长ERA的研究质量成果可以有效体现学校真正的科研水平。在677个评估单元中,164个获得了5分(远高于世界标准),219个获得了4分(高于世界标准)。这总共有383个高于或远远高于世界标准。可见,澳大利亚的高校专业上各有所长,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心仪的学校,只有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学校才能真正达到出国留学的目的。04各个专业&院校评级数学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悉尼大学、新英格兰大学、南澳大学、西澳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科廷大学、詹姆士库克大学、乐卓博大学、蒙纳士大学、麦考瑞大学、莫道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伍伦贡大学、西悉尼大学3)3分(和世界水平齐平)澳洲联邦大学部分课程推荐昆士兰大学Master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入学要求:学制2年,本科第一年学过数学(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本科成绩至少GPA5.5/7.0+。新南威尔士大学Master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入学要求:学制1.7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5%+。科廷大学Master of Science (Mathematical Sciences)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蒙纳士大学Master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入学要求:学制2年,无需本科相关背景,但需要证明申请人具有很强的数学能力,例如完成多变量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微分方程等数学单元的学习。学制1.5年,需要数学本科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5%+。物理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查尔斯特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乐卓博大学、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麦考瑞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悉尼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伍伦贡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科廷大学、弗林德斯大学、莫道克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詹姆士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西悉尼大学部分课程推荐昆士兰科技大学Master of Applied Science (Medical Physics)入学要求:学制1.5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Master of Science (Applied Physics)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的荣誉学位。化学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科廷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乐卓博大学、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伍伦贡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迪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麦考瑞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南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维多利亚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弗林德斯大学、莫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新英格兰大学、西悉尼大学部分课程推荐悉尼大学Master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入学要求:学制3年,需要工程本科背景,非工程专业背景的申请人,要求学习过48学分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计算或统计等相关的学科。本科成绩至少65%+。课程受EA认证。塔斯马尼亚大学Master of Applied Science (Chemistry)入学要求:学制1.5-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地球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科廷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詹姆士库克大学、蒙纳士大学、麦考瑞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悉尼大学、新英格兰大学、西澳大学、伍伦贡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弗林德斯大学、莫道克大学、格里菲斯大学部分课程推荐麦考瑞大学Master of Marine Science and Management入学要求:学制1.5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塔斯马尼亚大学Master of Science (Earth Sciences)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完成4年本科荣誉学位。生物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詹姆士库克大学、乐卓博大学、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麦考瑞大学、新英格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西澳大学、西悉尼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科廷大学、迪肯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弗林德斯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莫道克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南十字星大学、悉尼大学、新英格兰大学、南澳大学、阳光海岸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伍伦贡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中央昆士兰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南昆士兰大学部分课程推荐蒙纳士大学Master of Genome Analytic入学要求:全澳首个基因分析硕士。学制1.5和2年,2年制要求申请人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和经验,至少完成大一生物或相关科目。1.5年制要求申请人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和经验,如基因,生物信息统计,生物医学科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0%+。2年制课程仅在7月入学,1.5年制课程仅在2月入学。悉尼科技大学Master of Genetic Counselling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需要提供PS。农业与兽医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迪肯大学、乐卓博大学、麦考瑞大学、昆士兰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新英格兰大学、阳光海岸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查尔斯达尔文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查尔斯特大学、科廷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墨尔本大学、莫道克大学、悉尼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弗林德斯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堪培拉大学部分课程推荐墨尔本大学Mast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入学要求:学制2年,无需本科相关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5%+。阿德莱德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入学要求:学制2年,无需本科相关背景。悉尼大学Master of Veterinary Clinical Studies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工程科学1)5分院校(远高于世界标准)阿德莱德大学、澳国立大学、蒙纳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南澳大学、维多利亚大学2)4分院校(高于世界标准)中央昆士兰大学、迪肯大学、科廷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乐卓博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伍伦贡大学3)3分院校(和世界水平齐平)弗林德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莫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阳光海岸大学、西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纽卡斯尔大学部分课程推荐新南威尔士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 其中被 EA 认证的专业有:Civil ;Environmental ;Electrical ;Telecommunications;Mechanical入学要求:学制2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5%+。每年3个学期。墨尔本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其中被 EA 认证的专业有:Civil;Environmental;Electrical ;Biomedical with Business;Mechanical ;Biomedical;Chemical;Materials;Software;Structural;Spatial;Mechatronics入学要求:学制2-3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本科成绩至少65%+。每年2、7月开学。悉尼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专业方向有:Autom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Biomedical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Civil;Electrical;Fluids;Geomechanical ;Intelligent Information;Mechanical;Power;Software;Structural;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Telecommunications入学要求:学制1.5年,需要本科相关背景,本科成绩65%。每年2、8月开学。

那奈

权威榜单:中国科研水平世界第2,但仍有3点隐忧

作者:正解局正解局原创,转载务必取得授权中兴得救了,代价是罚款10亿美元,再交4亿美元由第三方托管,还要更换管理层,美方派人进驻中兴。中兴缺“芯”之痛,让国人看到中国科技发展的短板,局长也先后几次在文章里做了分析。中国科技水平到底如何?就在前天(6月7日),一份权威的榜单告诉我们:对中国科技,我们完全不要妄自菲薄!01这份榜单就是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在这份榜单上,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并且中国还是前10位中唯一分值保持上升的国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指数”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它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推出,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是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比如我们耳熟能详《自然》(Nature))。“自然指数”由6600多位科研人员遴选出82本顶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再跟踪这些期刊上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可以说,是反映当今科学前沿的重要窗口。“自然指数”目前提供两种计分方法(就像我们在榜单里已经看到的):论文计数 (AC) :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分数式计量(FC):还考虑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2018年这份榜单上,中国两项得分分别为:9088.65、12566,是第3名德国的1.5—2倍。其实,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2,可以说,中国已经牢牢占据了世界第2的位置。02再仔细看榜单,还要更多发现。1.高校排名:中国4所大学进入前20。在大学排名中,美国哈佛大学当仁不让仍占据第1的位置。前20名,中国有北京大学(第8)、清华大学(第10)、南京大学(第13)、中国科技大学(第18)等,共4所高校入选。在这份完整的榜单(500所大学),中国共有96所高校入选。其中,前50名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第26)、浙江大学(第30)、复旦大学(第38)。高考、考研、攻博,对于有志于走学术道路的同学,这份榜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2.机构排名:中科院雄踞全球榜首。在所有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力压哈佛大学,位居榜单首位。中科院得分比哈佛+斯坦福,还要多。此前,中科院已连续6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中国科学院拥有近800位两院院士,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可谓名副其实的科研航母。3.学科排名:四大领域,中国表现不俗。“自然指数”提供地球与环境科学、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学等4个重要学科排名情况。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前20名中,中国共有2家:中科院(第1)、南京大学(第11)。化学领域,前20名中,中国共有6家:中科院(第1)、北京大学(第4)、清华大学(第7)、南京大学(第9)、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14)、中科大(第16)等,占据近1/3。生命科学领域,前20名中,中国有1家:中科院(第5)。物理学领域,前20名中,中国共有5家:中科院(第1)、清华大学(第9)、北京大学(第12)、中科大(第14)、南京大学(第17)等,占据1/4。简单说下发展趋势,和去年相比,这次中国有49家科研机构排名上升了,还有14家机构新进排名。与此相比,美国有62家机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只有4家机构排名上升,15家下滑。可以说,中国科研向上发展的势头很扎实、很稳健。03当然,通过这个榜单,也可以发现中国科研并非形势完全一片大好。至少存在3个问题:1.中国要超越美国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发现,从AC值来看,尽管中美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美国得分仍然是中国2倍以上。美国高质量科研产出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可依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仍然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2.中国科研活力还不足。公司、商业机构,其实应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比如,德国大众2017年研发投入就超过137亿欧元。但这次有一个榜单,中国就显得很尴尬:“自然指数”全球企业科研机构500强。中国仅有15家入围,是所有榜单中入选数目最少的,排名最高的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21)。而我们再看榜单前10位:瑞士霍夫曼·罗氏公司、美国IBM公司、瑞士诺华公司、美国默克公司、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美国辉瑞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新西兰GNS Science、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安进公司。这些都是掌握着最先进产业技术的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它们赚得也是盆满钵满。科研,如果只是靠国家投入,不仅会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效率也不高。因为,企业面向市场、用户,能够最敏锐地觉察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要。比如,我们熟知的Google黑科技,Space X的火箭回收重复使用技术。3.中国存在着学科短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渴求也更加强烈。但是我们却发现,生命科学领域是中国的一块短板,也是4大学科领域中,唯一一个前20强里只有1家机构的。其实,看遍这个榜单,100强里,中国只有7家机构,也是4大学科领域里最弱的,而美国占据了55席。如果中国持续在生命科学领域滞后,那么只能继续生产低端的仿制药,而被迫高价进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药品、医疗器材。看完榜单,最终的想法是,这份榜单虽然只反映各国研发水平的一个侧面,但是对于中国,我们不可妄自菲薄,毕竟我们已经稳居世界第2,但也更不能骄傲,中国在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未获得重大突破,在关键领域还存在短板。借用一首小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对中国科技发展,我们要少些意气用事、少些急功近利,再多些耐心,多些支持,多些实干。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完整榜单(http://www.natureindex.com/annual-tables/2018)

黑月亮

科研水平与博士数量不成正比,中国的博士都在干嘛?

1983 年 5 月 23 日,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为新中国自主培养的首批博士举行隆重的学位授予大会,共有 18 名博士在本次大会中拿到了学位证书。据说,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数学大师苏步青这句话令许多人不解——全国一年培养出的博士仅 18 名,怎么就说多了呢?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明白了苏步青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从1982年,全国招收博士生的人数302人,到2017年,已经达到83878人。中国每年招募和培训博士的数量,也已经是排在世界第一。培训更多的博士应该是件好事。 为什么有些人会担心?当前中国培养的博士,在国际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一、国内博士培养制度的建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博士培养相对滞后, 直到1983年才有了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博士 。建立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众所周知,欧美有三种常见的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35年4月,民国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中,就采用了这种培养制度,希望借此规范人才培养制度。不幸的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该守则最终被搁浅。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 亲苏 " 的关系,国家实施的学位培养制度也是沿用苏联的学位制,最大的特点就是 " 副博士 " 的称谓,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 博士学位 "。随后,文革期间,中国高等教育遭受重创,学位培养体系幸存,人才培养落后。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建立学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 1980 年 2 月通过,并于 198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我国的学位培养制度尘埃落定。 1983年,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毕业 ,首位博士马中骐,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就是这一年毕业的。此后,中国开始了博士培训的新征程。博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阶层。二、对博士的认知随着博士数量越来越多,这类“在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研”的人也逐渐走下神坛。人们对博士的认知,也逐渐清晰、明了。国民对于博士的 " 崇拜 ",可以追溯到早期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早期的中国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回到中国后,他们基本上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但事实上,在国外人们对博士生的培养知之甚少,并在全国能读到博士是谁也少见。1990年电视剧《围城》热播,掀起了国民对于博士乃至高知分子的热议。在原著中,钱钟书展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动形象,也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出国毕业的“迷信”。主人翁方鸿渐和韩学愈都持有“克莱登大学博士”的文凭,但两个人的博士学位都是用钱买来的,返国以后却可以成为大学教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国外教学的认知缺失。陈道明在《围城》中饰演方鸿渐女主人翁苏文纨的博士学位反映了另一个问题。苏文婉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修中国现代诗歌。研究中国文学的人正在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但从其深层意义上说,这是必要的。与科学工程相比,中国文学在国内是纯中国起源的,研究观点相对一致,只有走出国门,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观点。三、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大量博士?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博士开始出现。1987年6月,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毕业,其中就包括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陈平原教授。陈教授当年获得博士学位,并没有感到非常兴奋,他更注重的是,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有完整的学位制度,但大学里并没有盛大的博士毕业典礼,更不用说现在盛行的穿博士袍、戴博士帽、拔流苏等习俗。如今,博士毕业仪式更为隆重,但博士生的质量却未必有如当初那么高。在另一个层面上,博士学位重不重要,它与专业的方向有关。在近代中国的学术史中,文史领域的一流学者未必有博士学位,包括《围城》的作者钱钟书、“传授中的传授”陈寅恪等。但是,科学技术,法律,经济学等学科,将需要更严格的培训和更专业的指导,博士学位是更有必要的。四、中国博士培养现状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2007年我国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到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很多人都开始相信,我们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是追求博士生的质量,其实这是非常主观的和片面的。首先,博士人数的增加是一个全球现象。事实上,除了中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博士生培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不是中国的专利,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和改善结果。因此,中国博士培训数量的不断增长也符合时代的需要。其次,博士人群在中国还是稀缺的。虽然中国制造的博士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相比,博士仍然是非常少的,但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博士生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再者,博导数量严重不足。早年导师在培养博士生的时候,基本是 " 一对一教学 " 的,甚至是 " 多对一 " 的情况,导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教育学生,也能采取个性化指导。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莫砺锋,当时有一个老师和三个助手领着他,而今天,他作为博导,要带的博士生却多达60多位。最后,博士生素质存在一定问题。博士生招生数量的增加,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存在一定的泡沫研究生培训,甚至很多的学风不严谨,学术造假现象。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五、选拔博士机制也有所改变未来,硕士毕业后再想读博 ,可能就只有一条路了。截至目前,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41所大学均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占比97.6%;仅有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将在2020年首次实行“申请-考核”制。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紧随其后,“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与以往的普考不同的是,“申请考核”制度将由考生个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试,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而“英语六级必须≥425分;有影响因子大于XX的独立一作SCI文章;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学金”等一系列申请条件,就已将不少怀揣“博士梦”的考生“拒之门外”。有网友这样总结: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而“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也许更重要的是审查“申请考试”制度的改革对阅读博士学位的概念的启示。博士的招考选拔,就应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不是擅长用一场考试来定乾坤。成为一名博士,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时间,科研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兴趣,回顾一个普通招考博士的成长时间线,若从7岁上小学算起, 一个博士的养成需要经过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4年本科,3年硕士和4年博士的培养。而这只是真正迈入科研生涯的第一步,仅这第一步就花去了一个人23年的时光。因此,到底为什么而读博,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或许观念的变革更为重要。很多人读博,可能是为了就业,也可能只是因为迷茫。六、如何提升博士生水平?如何提高博士生的水平,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笔者不敢妄下断言。但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考虑和借鉴。一方面,尝试从博士生招生、研读、毕业考量等方面提高要求,尤其是 需要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才能准予毕业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都是高校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过考量,业内也很容易就知道,哪些大学的博士含金量更高。我们今天看国产的博士,并不需要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国产的博士就一定不如出国留学的。但客观地讲,中国博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希望中国制造的博士能够有更好的素质,甚至能够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博士站在同一个学术水平上。加油,中国博士!

白桦树

中国科研能力进入快速跃升通道

2010年至2020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排在世界第二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1.94次,比上一统计年度提升9.3%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携带月球样本的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的高分十四号卫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新一代“人造太阳”放电,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反应堆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深达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2020年,全球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但中国科技仍频繁发力,中国重大科技突破迎来井喷期。其实,《联合早报》网站文章描述的,只是中国过去一年在世界科研领域快速进步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中国研究者的科研兴奋点是什么?中国的科学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20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从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中国科技论文质量明显提高2010—2020年,中国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37170篇,占世界份额达到23%,排在世界第二位。2019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08种,比2018年增加了21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是中国“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及科技部2020年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和引导研究者发表高质量论文,将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但是,如何科学评价一篇科技论文的质量,一直是一道广受争议的世界难题。在众多争议中,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率,正逐步被国际学术界视为衡量一篇论文影响因子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2020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至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二位,数量比2019年统计时增加了15.8%;论文共被引用3605.71万次,增加了26.7%,排在世界第二位。虽然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国家,但与排名第一的美国8045.38万次相比,差距依然不小。就篇均被引用率而言,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1.94次,比上一年度统计时的10.92次,提高了9.3%。这说明,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世界整体篇均被引用次数13.26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若进一步扩展横向比较的范围,记者发现,中国与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差距还不小。以2010-2020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的22个国家(地区)作为参照,如果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有13个。其中,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瑞典、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超过15次。而中国排在第十六位,仍远落后于西方传统的科技强国。当然,中外之间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一年中国的科学研究没有进步。假设被当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高被引论文”这一评价指标(指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具有科学性,我们不妨把时间拉长到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段,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中国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37170篇,占世界份额达到23%,占世界份额较上一年度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虽和排名第一位的美国75146篇有很大差距,但差距正在快速收窄,与排名第三、第四、第五位的英国29976篇、德国19397篇和法国12858篇,差距在拉大。与中国自身相比,入选数量较2019年统计时增加了20.9%。这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科技论文的质量提升明显。这种进步,还体现在广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能反映世界科学最新发现和研究动向的热点论文数量增长上。这些在发表后两年间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热点论文,也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世界科研前沿动向的重要风向标,对世界学术研究具有指针意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国际热点论文产量,在某种意义上能反映其对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的贡献度。截至2020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375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8.4%,排在世界第二位。同期,美国热点论文数最多,达到158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量的44.3%。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统计口径也反映出本统计年度中国在某些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有所减少。在本统计年度,发表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和《细胞》(Cell)三大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有6456篇,比2018年减少了185篇,其中中国论文为425篇,单就论文数而言,较上一年度减少了4篇。美国以2562篇,仍高居榜首。英国、德国分列第二、第三位。从世界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收录中国论文总量变化来看,2019年,在世界178个学科领域155种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58290篇论文中,中国发表论文13068篇,比2018年增加1750篇,占世界的份额由上一年的18.4%增至22.4%,排在世界第二位;美国有19561篇,占世界的份额由上一年的35.8%降至33.6%。可见,中美差距有所缩小。从国际知名学术引文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类的角度来看,中国科技期刊知名度和国际显示度在稳步提高。2019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08种,比2018年增加了21种;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23种;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22种。2019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16种,比2018年增加1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期刊有69种,比2018年增加19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中国学科增多在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中,2019年中国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列世界首位,较上一个统计年度增加了5个学科。与过去每年发布的国际科技论文统计的做法相似,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年度发布的报告,仍然聚焦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产量、影响因子和产地。从论文产出学科领域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当年中国各学科的科研优势与短板。在本统计年度,哪些学科领域是世界科学界研究的兴奋点?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哪些学科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哪些学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SCI为例,2019年SCI收录论文最多的依次是化学、生物、临床医学、物理、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地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技术等10个学科。其中,化学有61656篇,生物学有49850篇,临床医学有47683篇,物理学有36842篇,材料科学有34891篇,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有29619篇,基础医学有25740篇,地学有17549篇,环境科学有17462篇,计算技术有17098篇。这意味着化学、生物、临床医学等10个学科领域,是2019年世界各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兴奋点”。在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中,2019年我国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列世界首位,较上一个统计年度增加了5个学科。其中,有4个学科生产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占本学科世界份额超过40%,即工程技术领域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0.5%,化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4.35%,环境与生态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1.77%,计算机科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1.16%。地学、药学、生物学和综合交叉学科4个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二。从论文引用率来看,我国的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等3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一位,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地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等9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综合类、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3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三位,免疫学排名世界第五位。与前一统计年度相比,7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频次排位有所上升。这些学科高质量论文产出数量、影响力的快速跃升,表明中国学者在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12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科学研究的第一方阵,具有比较明显的学术优势。这一判断,在其他几个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引文数据库中也能得到印证。依据目前反映世界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医学索引》数据库(网络版),2019年收录世界科技文献总数为124.95万篇,其中中国科技文献数量为22.24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7.8%,比2018年增加18%。在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遗传性、药理学与制药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病学等10个学科的文献最多。这意味着与这些学科相关的科学问题,或是2019年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事实上,各类国际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中国学者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活跃度。根据《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数据库)2019年收录的世界重要会议论文分布状况,2019年,共收录中国作者论文7.09万篇,总数占世界的13.2%,比2018年减少3.8%,排在世界第二位。这些论文是中国科技人员参加在90个国家(地区)召开的2153个国际会议的成果,其中,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最集中的10个学科分别为: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临床医学,计算技术,物理学,基础医学,能源科学技术,地学,材料科学,化学和机械工程。若在每个学科领域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将高于均线的论文称为卓越论文,2019年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较多,数量达到1万篇以上的学科还有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地学、基础医学、农学、物理学、药学、中医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技术以及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13个学科。通过比较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三大主要论文数据库,我们不难发现,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地学等学科领域,是2019年度中国乃至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包括管理学、图书情报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以及空间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世界主要的科技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发表卓越国际论文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5个省市发表数量达到2万篇,既是卓越国际论文产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国际论文影响因子较大的地区。其中,北京发表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最多,达到6.2万篇。这种分布态势,说明一个地区国际论文的产量和质量与该地区高教资源、科研院所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本统计年度中最惹眼的是,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4所中国高校进入前十。其中,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位居世界第二,发表的论文占世界的1.3%。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学有4413篇,占2.3%。可见,中国高校科研实力有了明显提升。知识创新的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据SCI数据库统计,2019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13.01万篇,比2018年增加1.93万篇,增长17.4%。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仅2020年1—5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有34%属于跨国合作。这只是中外科学界开展合作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都有赖于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国界的合作。从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和学科分布状况,我们大致能看到中国学者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大科学项目的身影。据SCI数据库统计,2019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13.01万篇,比2018年增加1.93万篇,增长17.4%。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2%。2019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共计96157篇,占中国国际合著论文总数的73.9%,合作伙伴涉及167个国家(地区)。从国际合著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中国国际合著论文较多的学科,主要是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等。这表明,这些学科领域是目前国际知识界比较关注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度国际大科学的研究领域,以中国科研人员为第一作者的国际论文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在中国科研人员参与生产的所有论文中占比仍较低。在2019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0人、合作机构数大于150个的论文共有262篇,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量大于50个的论文共计784篇,比上一年增加201篇,涉及粒子与场物理、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多学科物理研究等学科。其中,中国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为94篇,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61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主持的电子—正电子湮没中重子—反重子极化和纠缠研究,吸引了德国、美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等8个国家、80个机构参与。从合作伙伴来看,在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9.61万篇合著论文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是中国学者最主要的6大合作伙伴国;在中国参与工作、其他国家作者为第一作者的3.39万篇合著论文中,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是中国学者的主要合作伙伴国。数据变化的背后,一方面说明中外学者之间自发的常规合作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基于国家层面、致力于参与国际大科学和大学科合作、探索人类重大科学问题的国际合作能力明显增强。成果转化率仍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2019年,中国高校获得约8.5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中国(不包含外国在华机构)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的23.7%。欧洲专利局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局在2019年收到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共计12247件,较2018年增长29.2%,增幅位居十大专利申请国之首,成为欧洲专利局继美国、德国和日本后的第四大专利申请国。中国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电机、仪器等领域。欧洲专利局主席安东尼奥·坎皮诺斯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在专利申请领域的长足进步,凸显了中国在促进研发方面的持续努力,这也是中国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的有力例证。通过纵向分析近10个统计年度,我们发现,由基金或项目资助推动的知识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国际论文产量和质量提升的重要牵引力。2019年,国家各级基金或项目资助产出中国国际论文42.48万篇,其中高校占84.92%,研究机构占10.59%,主要分布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地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技术领域。就论文产出质量来说,高校依然是卓越论文的贡献“大户”。根据本年度SCI的统计,2019年,中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44.7万篇,高校占比为85.87%。分析本年度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年虽然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但成果转化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若以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机构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为观测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援引经合组织2020年11月13日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发明人拥有的三方专利数为5323项,占世界的9.3%,相较于2019年上升1位,排在世界第3位,仅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的机构类型看,2019年度,中国高校获得约8.5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中国(不包含外国在华机构)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的23.7%;研究机构获得约3.3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为9.2%;公司企业获得约20.7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57.9%。这表明,在新工业革命兴起及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公司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而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作为科研成果产出“大户”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短板”明显。事实上,专利数量不断刷新的背后,是中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过去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从全球来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目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19年高校研发经费达到12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1%。在持续高投入的拉动下,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但是,与国家巨大的科研投入相比,我国科研存在一个明显的发展悖论。我国已经拥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但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尚未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此形成了一种怪象:一方面,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每年产出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我国企业并没有将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成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可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既是中国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接下来,如何改变创新载体分散、重复的局面,整合各方资源,使科研成果能顺利实现产业化应用,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入科技强国的最终时间表。《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30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柯进

老聃

2020双一流大学科研指数排名:清北实至名归,中山大学位列第十

文/懂教育的晓波(欢迎个人分享与转载)踏三里清风,渡己渡众生。任何一所大学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重视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尤其国内那些名牌高校,诸如“985”、“211”以及“双一流”大学,这些学校非常重视本校的学科建设,因而也就有了“双一流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之分。关于这些学校的划分,这两个参考因素就至为重要。众所周知,国内现有的这些高校一共有一百多所,而在这些学校当中,根据科研指数又可以进行高校科研学术水平方面的评估,自然而然的也就诞生了关于这些双一流大学的科研指数排名,2020年这一排名中,清北实至名归,中山大学第十。按照这个排名榜,清北分别占据了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名次,对于这两所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名牌高校而言,获得这样的名次是人们意料当中的,完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说名至实归也不为过。而位列第三至第九的双一流大学分别为浙大、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北师大和武大。中山大学位列第十基本上也是众望所归的,因为这所大学的创办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截止到现在,这所大学已经成功的拥有了三个校区,而且分别坐落于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这三座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发达的大都市。更遑论这所大学还拥有十家附属医院,这样的办学规模在国内一众高校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榜样。这所学校的科学研究指数在所有双一流高校当中处于比较名列前茅的地位,在2020年的双一流大学科研指数排名当中,中大拥有81.08,与清华的100和北大的99相差十几。这样的科研水平与这所大学本身的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分不开。目前,这所大学拥有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数量非常多,加起来有上百个,全日制在校生一共有五万多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占据的比重也并不小。而最值得说道的就是这所大学目前所获得的科研成果非常丰硕,所荣获的国家重要科学奖项若干和科学优秀成果奖若干。发展至今,中大一直都和全球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而且这所大学还和二十多所在国际上知名度都颇高的名牌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刻的友谊,成为了彼此之间的战略伙伴。对于2020双一流大学科研指数排名,清北实至名归,中山大学位列第十,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前期回顾:兰州这所低调的大学:内设“王牌”专业,毕业生备受国企青睐2021高考时间确定,但新添了一类试题,考试难度或将加大浙江将新增一所本科大学,校址花落宁波,预计占地面积约900多亩揭阳将迎来一所新大学,预计2021年会招生,网友:这个县走运了2021考研人气大学,师范院校成为“香饽饽”,部分985高校被冷落

森子

教育部:评价科研水平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等等。方案全文如下: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二、基本原则聚焦立德树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评估体系,在保持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基本定位和评估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创新。突出诊断功能。评估体系和信息服务突出诊断功能,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升。通过学科发展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总结阶段性进展,查找结构性短板,呈现优势与不足,助力学科内部治理能力提升。强化分类评价。以一级学科为单元,突出特色,体现优势,加强不同学科分类评价。强化“代表作”和“典型案例”评价,设置开放性留白,充分体现办学定位与特色贡献。彰显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和学科发展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法,树立中国标准,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更加凸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三、主要举措1.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维度评价体系。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重点考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及成效。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重点考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国际交流等方面情况,突出科学研究等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三是加强在学质量与毕业质量相结合的学生质量评价。在学质量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学生参与度和贡献度;毕业质量坚持整体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注重用人单位评价。2. 坚决破除“五唯”顽疾注重多元评价,采取多维方法。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充分运用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专家融合评价方法,坚持代表性成果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定量评价相结合。3. 改革教师队伍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促进师德与师能相统一。采用“队伍总体结构与代表性教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师队伍质量,重视青年教师队伍情况。加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重要观测点。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关注教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授课情况,抑制人才无序流动。4. 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在评估整体导向上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置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专利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强化学科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更加强调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与智库作用,自然科学学科更加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强化分类特色评价,按一级学科分别设置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办学定位与学科优势。5. 提升数据可靠性和评价科学性优化参评规则,坚持“归属度”原则,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生态优化,确保跨学科成果合理使用。完善信息填报标准,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创新信息审核机制,提升智能核查水平,建立违规惩戒机制,进一步提高评估信息可靠性。适度扩大评议专家规模,制定专家评价指南,优化调查问卷设计,充分运用“融合评价”,建立专家“元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专家评价和问卷调查的科学性。6. 多元呈现评估结果优化结果分档方法,多元呈现评估结果,分类发布总体结果与提供单项评估结果相结合。深化评估信息挖掘,向政府和参评单位按需提供诊断分析服务,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四、评估程序1. 自愿申请。各学位授予单位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均可按规则自愿申请参评。2. 信息采集。采用“公共数据获取与单位审核补充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模式,将通过公共渠道获取的信息提供给参评单位确认并补充必要材料,着力减轻单位负担。3. 信息核查。通过材料形式审查、信息逻辑检查、公共数据比对、证明材料核查、重复数据筛查、重点数据抽查、学科归属分析等七项措施,对评估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和“清洗”。4. 信息公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评估信息进行网上公示,由参评单位相互监督并提出异议。5. 反馈复核。对信息核查和信息公示中发现的存疑问题,汇总反馈至相关单位复核,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惩戒。6. 专家评价。按一级学科和评价指标分类遴选专家,请专家对各定性评价指标进行逐项评价。7. 问卷调查。通过网络调查平台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邀请同行和行业专家对学科声誉进行问卷调查,邀请境外同行专家对部分学科开展国际声誉调查。8. 结果形成。根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评价结果,依据专家确定的指标权重,统计形成评估结果。9. 结果发布。分类分档发布总体评估结果,探索提供多维度评估结果。10. 诊断分析。深入开展信息挖掘分析,为参评学科和单位提供诊断分析服务,发挥评估诊断作用;为政府提供总体分析研究报告,发挥评估智库作用。

铃音

深度解析!深圳大学科研实力怎么样?

有许多都会觉得科研就是冷冰冰的,只有一些”大佬“级别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搞科研,但其实不然。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人群就是教师和学生,因为这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从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能看出来它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天小编就以深圳大学为例,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两个角度来看深大的科研水平如何?首先是深圳大学自然科学,2020年深大的科研工作充满亮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2020年深圳大学的科技总到账经费超14亿元,创历史新高。深圳大学的科技总到账经费从2013年的3.7亿元到2019年的13.2亿元,2020年预计14.5亿元,逐年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加约1.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0日,深圳大学科研设备总值(含软件)34.21亿元,其中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单价30万元以上贵重科研设备1120台,单价100万元以上贵重科研设备261台,单价1000万元以上重大科研设备6台。 在此基础上,深圳大学各类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取得双提升。这钱花的简直是”物超所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全国共资助45项,广东承担了3项,深圳大学就承担了其中2项,承担重大项目数位居广东省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12项,全国排名第9 ,联合基金重点项目8项,居广东省第2位。国家优青5项和重点重大类项目27项,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深圳大学共获得37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约2.7亿元。在资助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学立项数量和立项率稳中有增。立项数排名稳居广东省第2位(仅次于中山大学),连续两年地方高校排名第1位。科技成果质量也在稳步提升。高质量论文总量连年上升,2020年 SCI论文收录篇,比去年同期增加1122篇。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次,全深圳市15人,我校占比近50%,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3位。说完自然科学,再来看看深圳大学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研水平怎么样。深圳大学拥有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文科学科,覆盖全部人文社科学术门类。近几年,文科科研成果显著,深圳大学教师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经济研究》等文科顶级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收获多项高层次科研奖励。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三年评选一次,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奖项。在2019年公布的“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深圳大学有1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诸多高层次文科奖项的获得,标志着深圳大学文科科研总体实力的大幅提升,为深圳市文化建设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的科研氛围助力之下,我校高层次项目立项连年稳定增长。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较2019年增长30%,创历史新高。自2011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突破以来,深圳大学已连续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迄今共获得重大项目18项,立项总数位居广东高校前列。事实证明,深圳大学的科研实力处于较高水平,这对深圳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对教师的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创造性能力。关注“高校直达”,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凯风

除了清华和北大,中国高校第二集团军,哪些高校科研水平更强?

中国高校分化严重目前中国高校正向国际顶尖学府发展,首先国家集中力量建设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高校已经和国内其他高校逐步拉开了差距,不论是A+学科还是各项科研数据,清华和北大目前的地位,国内其他高校很难超越,华东五校作为国内高校的第二梯队,那么未来哪些高校会成为第二批,国家重点发展的国际高校?2018年中国的科研论文总数量已经超越美国,但是高质量学术论文除了清华和北大,其他高校的数量还是显得非常的少,根据2018年各大高校统计的CNS主刊论文,似乎可以看到中国第二梯队高校的科研水平。2018年第二梯队高校数据统计2000年左右,全国所有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仅能发表1~2篇CNS主刊论文,随着中国高端科研人才引进政策的促进,目前国内顶尖高校每年发表1~2篇CNS主刊论文成为最低的标配。从2018年中国第二梯队高校的数据统计来看,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并列第一,都有6篇CNS主刊论文发表,中山大学借助强大的医学科研实力和新校长理工科项目,发表5篇论文紧随其后,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借助中科院的后盾,也位居前列,武汉双子星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也有不错的表现,南开大学在2018年也有不错的表现,最大的遗憾就是南京大学的缺失,南京大学不仅在学科评估中A+学科表现不佳,而且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未能发表一篇高质量的CNS主刊论文,这也是最近几年,网络中唱衰南京大学的主要原因!学科评估和顶尖论文说明问题目前中国的高校间竞争异常的激烈,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抢占了全国最优质的人才团队,国内其他高校只能在市场上捡漏,毕竟中国目前的高端科研人才异常的短缺,同样是教授,中国部分高校的教授如果去了海外名校,甚至连都很难获得讲师的职位,世界名校都是属于科教型大学,就是科研和教学并重发展的高校,最好的大学教育模式是诱导学生,开阔学生的创造性的视野,没有科研的高校就是普通高校,没有创新的思维和前沿科研的教学,只能是炒冷饭,不会培育出具有科研原创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中国高校中,仅有北京大学的屠呦呦算是第一个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滑步舞

教育部: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等等。(@人民网)

鲁胜

《我不是药神》,反思人们生活现状,映射国家科研水平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吃药的,药的贵贱,决定你的病情痊愈的快慢。有的病,吃药就得成千上百元的人民币往里面砸,可是药效却不怎么好。前段时间热播的关于贩卖假药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获得了很高的评分。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贩卖假药的事件。剧中的主人公程勇,原本只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商贩,由于生活条件不好,并且没有上进心,没有其他的收入,有时还家暴妻子。在这样的情形下,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并且带走了唯一的儿子,自己的父亲得了重病,需要很多的医药费,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可以盈利的生意,只是需要很大的风险,因为需要从印度运进国内。程勇答应了,独自一人跑到印度,寻找制造假药的总部,但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一批药,对方开出了条件,如果程勇能在一个月之内把他所带走的药卖完,那么程勇便是在中国的唯一的代理人了。程勇带着这一批药回到中国,刚开始人们不相信他。宁愿买一盒价格四万块的药也不愿买程勇的假药,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勇认识了有着很多白血病人联系方式的思慧,通过她的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来买程勇的“格列宁”,由此,程勇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在中国唯一的代理商。程勇明白自己需要这笔钱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当然这种贩卖假药的事情干久了迟早会出问题,程勇怕自己有一天会进监狱,便把代理权转移给了另外一个人,但是由于另一个人的贪婪,把药价提到了四五千,这件事情便被揭发了,那个人被关进了监狱。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们找到程勇,程勇也再一次开始卖假药,警方不断介入,此时印度的总部也被查封,程勇知道自己肯定会进监狱后,便把这些药全部都便宜卖了,程勇最终也在监狱里面待了三年,他是最后一个得知格列宁被纳入医保的人。这部剧中,程勇无疑是白血病人的救世主,当然,不排除他刚开始的私心,其实可以理解,在那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儿子被妻子带去美国,父亲的巨额医药费,这重重压力,无不压抑着程勇的内心,程勇知道自己贩卖的假药不会把人吃死。他也考虑到了人的生命,假若这种假药能把人吃死,我相信程勇是不会卖的。当黄毛出车祸被撞死之后,他在警察局大闹,此时窝在墙角的他,目光涣散,可怜的像个孩子。其实纵观整个电影,剧中的每个人都没有错,药厂没有错;药企员工也没有错。程勇代购是为了救父亲,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得起药,这样看来程勇也没有错;警察要维持,要坚守正义,警察也没有错;如果警察真的带头支持假药,那才是真正的徇私枉法。每个人都只是为了活下去,却不得不在一起斗智斗勇,争个你死我活。人性复杂,还是各自的立场不同,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对错黑白,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人们都去吃假药,那最后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学医制药要面临病人的无理取闹,甚至被舆论痛骂,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有谁还会继续卖药行医呢?程勇的假药,使得很多病人延长了生命,也使那些买不起真正的格列宁的病人得到了心理安慰。卖假药是违法的,但是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医疗保障还不够完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科研还不够先进。本文由娱乐桂兰小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