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F快到碗里来,带上IF去遨游IF是啥?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上的一项数据,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个期刊论文被引用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影响因子也就越高;而影响因子越高,表明期刊影响力越大。虽然IF与被引次数及论文数直接相关,但是影响其的因素却非常多,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论文、期刊、检索、学科及名人效应。基于目前,世界最顶级的三大期刊是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因此,知晓IF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并确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期刊杂志、跟踪研究最新发展趋势;同时,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研究学科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快速掌握及捕获研究动态。看IF知分区期刊的IF并非固定不变,而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依据IF大小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所在区域可判别期刊水准和大致排位。相信大家对期刊排位并不陌生,但究竟其是如何进行分区排位呢?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分区:JCR分区: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后根据学科将期刊按IF排序分为4个区: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将JCR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共13个大类别。后将13个大类期刊分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如何查询期刊IF
厉害!据浙江农林大学消息,该校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过去的两年读研时间里,竟然发表了23篇SCI,其中12篇TOP期刊!这种成果是什么概念?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样的成绩,不仅超过很多厉害的博士,就连很多有多年科研经历的高校老师可能也不能比——你说厉害不厉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只是仅读了两年的硕士研究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分享吧: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王汉伟,工程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级研究生。在校期间,班级综合成绩排名连续两个学年排名前三,并取得了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在就读研究生的两年里,王汉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5篇,TOP期刊论文12篇,SCI收入23篇。其中,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1篇,会议论文1篇。发表在ChemElectroChem(IF:4.446)上的1篇SCI论文被选为封面论文。王汉伟从小就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利用废旧物品DIY,变废为宝。他还喜欢看一些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里面一幕幕资源浪费的情景触动着他的心。他认真地说,“其实许多材料都可以进行再生,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挖掘资源的特性,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他心底埋下的致力于新型资源研究的种子,在加入了孙庆丰老师的研究团队之后生根发芽。初接触科研,王汉伟自嘲为“科研小白”。他说道:“其实我是大四时才开始接触科研。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要慢慢摸索,多亏了孙老师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鼓励我朝着自己的科研梦前进。”为了啃下科研这块“硬骨头”,王汉伟硬着头皮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如PS,3DMAX,AI等学起,不断学习如何处理数据、看文献,为发表论文打基础。 每天的积累让他明确了科研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王汉伟刚开始的研究方向是在木材表面仿生构筑磁性涂层,开发研究适合人居生活所必需的新型磁化木质基功能材料,赋予木材趋磁性功能与电磁屏蔽功能,使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这个这个方向,他开始不断尝试,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凌晨1点才结束一天的科研工作。谈到那个阶段的研究,王汉伟告诉我们:“因为是初学者,所以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通宵也是常有的。”当时的实验需要严格地调控好温度和比例才能将两种材料结合起来,他尝试了不下百次才研究出了最佳温度和比例,合成了具有优良驱磁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复合材料。超出他预想的是这个材料同时也具有超疏水、酸碱稳定、抗磨损等具有高实用性的附属特性。基于这个成果,他成功发表了SCI论文,也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质。披荆斩棘,永不服输此后,孙老师为他明确了进一步的科研方向:“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着我们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迫切待解决的问题,你的研究方向可以往这边尝试。”有了孙老师的指点,王汉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把研究方向转为从生物质角度出发,利用其天然结构和含碳的特性,将其转化为高性能的储能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将骨质材料、废弃蔬果等具有一定污染性或难处理的生物质材料转化为了高性能的碳质电极材料,实现了废弃生物质材料的高附加值的再利用,为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一份力量。 科研路上,王汉伟有因为实验成功、论文通过而欣喜不已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实验数据与预想大相庭径、实验停滞不前等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但为了他心中的科研梦,王汉伟从不认输。“为了获取良好的实验数据,我连续工作了整整三天,每天都只睡3到4个小时,最终获得了质量大约为1.6毫克的电极薄片。” 科研需要敬畏之心,需要严谨认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还需要超于常人的耐心。科研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拒绝“闭门造车”,开展团队作战沉醉于科研世界的王汉伟拒绝“闭门造车”,十分重视与其他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交流学习。研究生期间,他参加了科研类的会议10余次,包括第十三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功能性木材基复合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会议、第二届中国绿色木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大会等。“我每次都会抓住能出去的机会,积极交流学习。不仅能让我找到之前遇到问题的新思路,还能开拓眼界。”目前,王汉伟管理了学校实验室电池能源方面的科研团队。“团队作战,如何发掘每个人的长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科研任务,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新挑战。”他笑言。对于前来请教的学弟学妹,王汉伟可谓倾囊相授。去年,他帮助了一位大四的学弟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并带领他做实验,指导他写论文,帮助他开启科研的大门。谈到未来,他笑道:“我所有的成就感都来源于科研,未来我会继续把科研做好,不忘初心。”用青春致敬梦想,用奋斗书写华章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优秀的小伙在科研路上一路高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 / 郭碧玮 夏雨波 杨丽青 图片 / 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 杨丽青
下一代杂志社征稿函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辽宁省文化厅主办单位:辽宁延安文艺学会ISSN:1005-4995CN:211-1317/C期刊收录:维普、龙源《下一代》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辽宁省文化厅主管,辽宁省延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月刊。一、办刊宗旨《下一代》是教育类刊物。反映我国素质教育领域的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乃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刊秉承 "追踪教育研究前沿,关注教育实践热点,探索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教育信息,总结教育实践经验 "的办刊理念。通过开展高端研讨会、专家特邀文章、各类论文征集等活动,本刊已成为高等教育界、职业教育界、基础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研究、交流实践经验、沟通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成为全国教育界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二、栏目设置博览阅读、德育观察、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堂研究、诗词之路、专题报道、智慧与博客、校园内外、园丁观点、园丁日志、知识园地、职业教育。三、征稿对象本刊主要刊登大、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稿件。四、来稿须知视觉独特,特色鲜明,思想性、纪律性、趣味性强,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性强,文字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每页2500字(计算空格),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请保证所投稿件版权的独立性,不得抄袭,署名顺序无争议,责任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电子稿件须以Word格式作为邮件附件发送,并在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及摘要和关键词。投稿发表的文章如获省部级以上资助,请注明资助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保留对稿件进行修改的权利,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时注明。 如15天内未收到用稿或修改通知,可向其他期刊投稿。
《高考》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吉林省长春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吉林省一级教育期刊。旨在反映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本刊致力于为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成果交流的平台,收集各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学说、教案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本刊集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本刊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学术期刊。本刊已被CNKI收录为吉林省一级期刊。本刊已被吉林省CNKI(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索引为一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372/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265一征稿内容征文范围:高中以上院校(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大学)师生撰写的教育科研文章。1. 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教育反思、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等)。2. 关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学模式的论文。3. 学生作业指导。4.教学案例设计。以上范围仅供参考,稿件可自行确定题目和内容。二主要栏目考试制度研究、自主招生、高分突破、名师专栏、名校教研、教改前沿、教学管理、德育研究、素质培养、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教师发展。特殊教育、学科教育、教育理论、科学教育创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边缘学科、教改新论、体育与艺术教育、海外教学研究、中外教学比较研究等。3. 稿件说明1. 论文应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论文不得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2. 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并在标题下清楚地写明作者姓名、职称、单位、邮编和电话。每篇论文应注明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不超过120字)。3. 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书写,尽量避免使用图表。4. 论文字数每版不超过2400字,两版不超过4800字,以此类推。5.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按引用顺序在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标明,并在文章末尾按引用顺序标明作者姓名、引用文字的标题和引用文献的出版单位。
科学与财富杂志 省级期刊《科学与财富》杂志紧贴读者,紧跟学术;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单位: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ISSN:1671-2226;CN:51-1627/N。邮发代号:62-151《科学与财富》始终坚持实用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原则,创办1999年,《科学与财富》杂志在全国同类型期刊中发行数量也是数一数二的名次。《科学与财富》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等网络媒体收录,属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科学与财富》杂志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属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杂志包含全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经济管理、经济研究、工程建设、政治教育、企业管理、信息科学等等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投稿方式 如图所示主要栏目科学进步 科学教育 经济管理 科学技术 科学建筑 科学应用科学论坛 科学研究 科学发展 科学理论 投稿须知1《科学与财富》对稿件力求醒目,简明、主题突出。中文题目不能超过20个字,不可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完成语句。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的字符、缩略词、代号等,不宜将缩略词和原形词同时列出。2《科学与财富》来稿必须时候未经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不可一稿多投。3《科学与财富》专题研究类、论著稿件应附300字以内,需第三人称撰写。摘要需着重反映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和新颖内容。
不论是在哪个求学阶段,「论文」可以说是对自己科研成功做一个展示。尤其是在读研期间,毕竟“研究生”与“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生是以研究实验、得出成果为主。除此之外,高质量的「论文」也可以作为以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一个敲门砖,身边有不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申请到自己中意的院校。这...听起来就很心疼~一篇论文从选题,定框架,写作,不断修改,再到发表,不仅考验一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样也在不断对其叙述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要求。无论现代社会的发展怎么影响研究生的定位,但这些基础的能力一定不会被忽视。我是一名艺术生,走美术艺考上的大学,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以应届的身份考研到一所理工科211院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此之前没有在任何级别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有的只是多份实习经历。研一到研二期间,一共在3家公司实习过,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所以,我算是一名特别合格的科研小白了~研二上半学期,为了能抽出大把时间打磨毕业论文,我辞掉了在广告公司的实习工作,每天泡在图书馆完善论文框架,深入研究总结。我不喜欢待在宿舍,这地方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导师的工作室我也仅仅是每周去1-2次,有针对性的和导师沟通上周进度及本周计划。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在图书馆,挑一张靠窗大桌子,看着窗外热情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我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感觉。毕业论文是自己定的选题,导师也表示赞同,毕竟是结合了在校、实习期间的个人工作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案例。当论文大框架基本确认后,为了能尽快将论文核心点提炼出,导师建议可以针对性地写一篇6000-8000字的小论文,尝试在核心期刊发表。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很受鼓舞的,这一方面说明个人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小白的我,特别希望自己的产出有个更好的展示平台。综合对比后,我选择了T5级别(学校内部的期刊分级)的一家中文核心期刊,并查阅期刊官网认真了解稿件要求。接着,在导师的引导下,我调整论文结构,充实实践案例,在三星期左右的时间内赶出了初稿,期间保持和导师每周1-2次的碰面频率。反复修整提纲、改稿的过程是枯燥的,很多时候就是强迫自己能有产出。终于,4月底我完成了小论文的第一个完整版本,并尝试了第一次投稿,导师一作,我二作。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找代发,导师也建议我自己登陆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官网注册、编辑个人信息、按要求上传稿件,接着就是耐心等待了。大概过了3周我收到了初审反馈,感觉还不错,没有拒稿的意思。我按照编辑老师的审稿意见做了针对性修改,加强了部分章节的理论深度,并于2周后再次投递修改稿。又过了3周,收到了二审通知,编辑老师建议充实案例部分,并提到“修改后可以发表”,这一刻我是特别开心的。鼓足干劲,再次上传修改稿,最终在4周左右的时间,拿到了三审通知,审稿意见一栏只有两个字:“采用”学业生涯的第一篇核心期刊终于有结果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要求进行汇款了,当时拿到编辑部稿件录用通知看到版面费的价格,坦白讲我是有点慌张,6000元。当时个人的生活费应该每月不超2000元,算上各种补助,要一次性拿这么多还是有点困难...没想到,导师主动提出承担所有费用,而我要做的就是请她吃一碗羊肉泡馍~ 当时特别意外,并十分感激。现在想起来,我都依然很感谢我的导师给我的所有教导,三年以来,像母亲一样体贴学生~至此,我从科研小白到发表第一篇中文核心的路程就告一段落了,为自己作出的努力感到开心,也为导师的辛勤辅导心怀感激。我想有了这次经历,自己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将会走的更有目标性。自己的这些经历不算出彩,但也会给大家一些启发,选对期刊、做好选题、充实内容,就一定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最后,福利时间来了在校期间我通过多渠道了解整理了以下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按影响力进行排列仅供参考~「第一层次」文艺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第二层次」艺术百家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第三层次」电影艺术民族艺术当代电影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工程设计学报包装工程戏剧戏剧艺术新美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当代传播#论文#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培养科研后备军,从本科生暑期走进实验室开始》,如下:6月底,西湖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开放报名,42个实验室共开放78个实习名额,实习期为4周,主要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大二、大三本科生。高校开展科研实习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技前沿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更能让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有更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说明我国具备科研潜力的年轻学子大有人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为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相关激励机制的出台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一刀切。浙江大学甚至提出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再看看最近国家青少年大赛获奖的那些中小学生项目,一个个都是高大上的科研项目,甚至有的项目叫一个普通大学的教授都做不出来。而小学生的基础最多只有语、数,怎么可能具备处理复杂高精尖科研难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如果说连小学生真能做出教授、博士都做不了的科研难题,要么说明我们的教授、博士太菜了,要么只能说是天才少年,俺更希望是后者,而非前者。国家培养科研后备军,不是从小学生抓起,而要从本科生抓起。本科生更方面基础知识已经具备,稍微训练和练习,就能很快上手解决一些常规科研难题。这一点带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的老师,肯定深有体会,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问题网络上都能找得到,也能自学,所以现在的本科生可以说,平均的综合能力会比以前的本科生更加优秀一些。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培养的顶尖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要有足够多的顶尖人才,还有一种培养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就是所有专业可以借鉴医学领域的“本硕博”八年制培养模式,从本科开始,就挑选出一批将来有希望以科研为终身事业的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进行本硕博的一贯制培养,甚至到就业都能直接安排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另外一方面可以有长时间和更早的科研训练和目标,这相比于其他普通本科生而言,是拥有巨大资源和时间优势的。
做学术研究的,做技术研究的,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一般都需要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最近学术论文的剽窃问题频发,到底有多大影响呢。自己的学术观点,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不断的演讲、传播、解释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争论,这其实也是完善自己学术观点的重要一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术期刊。在自己学术观点形成的初期,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不完整的,也不成系统。所以学术交流就非常重要,在各种学术观点和头脑风暴中不断的完善,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学术期刊就是这么一种交流的平台。学术论文相对于专著,及时性是最大的优点,专著往往时间会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学术期刊会更加吸睛,也更加重要。
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在国内,经常会将刊物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但好像学术是一种另类的刊物,那学报是什么性质的刊物?1、学报是什么性质的刊物?其实,期刊本没有级别的区分,是为了方便区别这些刊物才有了普刊和核心期刊之分。学报并不是刊物的级别,而是出版物的一类,国内学术期刊是可以分为期刊和学报两大类的,因此学报不是级别,国内学报一般是各个高校的自办刊物,学报既然也属于学术期刊,那么也是有不同级别的,与期刊一样,有普通学报,也有核心学报,也有被国际学术检索工具检索的学报,一般而言,学报的专业性和理论性会比期刊更强一些。2、学报是只收学生的文章吗?对于学报来说,学报一般多是本科、专科院校创办的期刊,面向的是主要对象就是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博士以及教师等,所以会优先考虑接收本校教师、学生的文章,而且这类刊物相比普通期刊来说含金量要高一些,学生投稿,更容易受到学校的认可,无论是用于评奖评优、还是保研考研或者顺利毕业都是有帮助的,但其他科研机构的作者要想投稿也时可以的,只是一些非学生的单位或者非学校的单位发学报,可能不是太好发。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研究生要关注主流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德华写的。他说:“研究生应该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也经常会看到有些学者也在主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SCI论文,却无法得到晋升机会和奖励,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什么研究生要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第一,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来自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这些学者通过不断地在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名望和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果研究生在读研或者读博期间,也不断地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科研论文,这对于毕业后想继续留在学术圈混的研究生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例如,如果一个研究生的成果很多,将来入职高校或者研究所之后,申请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或者申请各种人才计划,有很大概率能够一次性通过,相当于赢在了起跑线,不需要再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论文,也有利于在毕业后的前五年学术生涯里,更快地获得较好的学术地位和资源。如果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就无法在学术圈获得一定的认可,将来毕业之后,就算再喜欢搞研究,也会因为现实问题,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术圈,无法继续留在高校和研究所工作。就算运气好,能够继续留在学术圈或者某个大佬手下干活,也很难一步到位拿到国家基金项目和人才奖励,将来的学术道路发展,将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汗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第二,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毕业和找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家虽然在提倡破“四唯”,但是其实是在破除那些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行为,这意味着以后非主流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再多都没有用,比如收费很高的那些开放期刊;而主流学术期刊的论文将成为科研评价的共识和通行证,只有有了主流学术期刊论文的学者,才有资格进入学术圈,所以,研究生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越多越值钱,也是在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学术资本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筹码。总之,研究生一定要养成关注和追踪自己专业领域学术期刊论文的习惯,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