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践、科研两不误!科学家们在这场大会上建言中国科研这样做坏东西

实践、科研两不误!科学家们在这场大会上建言中国科研这样做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中国科协组织多位学会理事长召开“全国学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座谈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高福院士、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孟安明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五四等参会专家,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十四五”如何深化改革、发挥科技群团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以治理结构改革推动一流学会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发挥产学融合组织优势,推动学会国际化发展能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处书记怀进鹏在总结时提到,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科技共同体必定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应对世界新格局,需加强基础科研在当今世界格局的新形势下,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强大与否更加具有关键性意义,科学的整体进步要依靠每一门学科及其科学家团体的共同努力,建设一流学会显得更加重要。怀进鹏在会上对学会发展做出总结,他说:“在过去五年中,很多学会取得了较大进展,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努力推动创新结硕果,服务国家战略、提出建议等多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学会对推动科普工作和发挥科学共同体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治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石楠从治理角度,结合学会发展历程对如何推进科技社团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国制度具有优越性,应该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社团的全面领导,研究如何从制度上来保障科技社团发挥其积极作用,科技治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高福院士同样提到:“尤其到了社会治理多元化,学会社团组织确确实实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然而,提高国家科技创新力方面的治理需要各方面改革,在做好创新研究的同时,对基础研究也需要加大投入,只有打好基础,我国的科学发展才能扎实推进。孟安明院士说:“我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投入虽然在增加,但仍存在增长的空间,我国2019年基础研究投入1300多亿,占R&D比例6%,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基础研究占R&D的比重可达到15%到20%。我国一个较大问题还是在于基础研究主要靠中央政府,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占全国基础研究投入超过85%,地方占比太低。”事实上,基础科研看起来有些“不接地气”,对社会也没有形成直接推动,但于科研来说,知识创新本身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发现可能带来一个新的产业,产生一种新的需求,甚至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孟安明还提到基础研究队伍的问题,基础研究究竟要靠谁?我国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依靠博士研究生,而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博士后。“我们的博士跟他们的博士后竞争,我们国家还是要转换到以博士后为科研骨干,要实现这种转换,首先博士后制度就要转变,我们并非在培养人才,博士后就是要出成果的。”此时,怀进鹏发问:“你有几个博士后?”孟安明回答说:“我的实验室博士后还算多,占比三分之一,但是我们全校做不到这个比例,其他很多实验室也做不到。”实干兴邦,让科技创新服务应用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此时的科技发展,既要打好基础,还要能促进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直探索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为国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关键岩石力学的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会高端智库面向重大工程学需求,解决了不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党委副书记何满潮院士说:“学会组织的岩石力学专家团队,深入工程现场开展难题咨询13次,组织国际专家高层论坛2次,协同科技攻关。”学会还组织专家为川藏铁路工程建设建言献策。“2019年年初委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针对川藏铁路建设岩石力学相关科学问题、技术难题举办了“川藏铁路建设中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高层论坛”,对十大问题逐一进行深入探讨,实现理论和工程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咨询和服务。”中国航空学会也是用科技服务经济与实践的典型代表。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林左鸣在会上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这其中就蕴含着产学融合的问题,生产和学习本身是密切相关的,产学融合是社会经济活动非常基本的范式,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有产学融合的问题。因此,各个学会和组织都是非常好的资源。”据林左鸣介绍,根据中国航空学会部署成立的专家服务团,积极开展技术经济融合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配合国家大战略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组织专家积极跟进习总书记非常关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组织学会专家合作落地项目;我们的无人机几次突破世界纪录;在‘科创中国’的试点城市嘉兴市准备落地中国动力贝尔实验室,不仅研究航空动力,还研究氢能源动力、空间小型核动能等。”让不同学科互为加载项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际开办,这一宏伟工程不仅需要党的领导以及国家部署,更需要各行各业勤勉发展,让科学加载在不同行业之上,产生1+1>2的更优效果,以实现自身小目标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大目标之基础。在“科学+健康”领域,中央关于卫生健康行业的大政方针已定,“中华医学会作为全国最大的医学科技社团组织,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治理方式现代化推动一流学会建设,团结引领广大医学工作者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初步考虑需要继续在‘三引领一服务’上下工夫:一是政治引领,二是思想引领,三是学术引领,四是服务会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党委副书记李五四说。核科技听起来专业,其实也是一类可以实现广泛应用的学科,核医学、核药物、核农业、核化工、核环保……实现更多核技术应用,为中国科协各学会实现跨平台合作提供更多可能。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王寿君说:“我觉得科协平台和兄弟学会之间要更多合作,我们学会今后将把部分精力放在这方面,实现合作共赢。”同时,王寿君还提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化核学会的设想。“我在核工业做董事长时已经跟很多国家推进核合作,实际上能够做核的国家很少,成套搞核电站或者有关核技术的国家更少。可充分利用我国发展速度快、市场前景广的优势做好国际市场。”推动学会国际化发展能力,有效接入全球创新网络,担负起双循环枢纽作用。高福院士作为最后一位发言者,他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炼出了几个核心关键词:创新、绿色、开放、双循环、社会治理多元化,且社团在这些各方面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高福进行了四点总结:“第一,谦虚自信,提高学科发展水平;第二,平和心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第三,创造引领,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第四,深刻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总的来讲,希望在当前大形势下,我们应当担负起枢纽和桥梁的重任,科技界给我们的任务和挑战,我们提出的担当和责任,恐怕在历史上都少有的,咱们群团要承担这个历史义务与责任,要有担当精神。”来源: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怵惕之恐

江苏:60项科研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免费开放

新华社南京5月24日电(记者陈席元、眭黎曦)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江苏今年将拿出2000多万元举办60项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各类大赛、暑期学校和学术论坛将全部免费,部分还提供免费食宿或报销往返交通费,预计可惠及学生15000人。据了解,60项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包括10项科研创新实践大赛、20项暑期学校和30项学术创新论坛。从选题上看,今年增设智慧农业、无人机等前沿热点项目,体现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对接,突出产教融合。“民用无人机制造业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无人机技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都可以组队参加。”大赛承办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张永宏告诉记者,为激发同学们的参赛热情,组委会将拿出10万元重奖表现优异的团队。(完)

形迹

金碚:漫漫科研路,毕生实践心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最近,《金碚学术自传》出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等领域成就卓著。和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金碚的科研成果对经济学研究的基于抽象“假定”的纯理论推演较少,而是选择更多去实践和观察。青少年时代,他曾问老师:“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证明这句话呢?”在知识匮乏的时代,金碚希望做个“明白人”,并逐渐对未知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心理学家说,好奇心是人类本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才会有更深的探索。”金碚感叹。在这份好奇心的驱动下,金碚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科研之路,以期通过学者的观察视角,为世人提供一个看世界的角度。科研之路开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使中国经济学者有了更丰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批优秀的经济学家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带着推进经济学各学科发展的使命感,他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科研事业中。金碚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学生,在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后,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并于1989年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金碚在中国社科院的工作经历最长,前后有24年。“中国社科院当年确实处于改革理论探索的最前沿,国家一些重大的改革方案,都有社科院的人共同参与,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实际,科研工作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对从‘文化大革命’中走过来的一批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说起对社科院的印象,金碚这样评价。作为中国较早的国家智库,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曾直接参与了深圳特区、海南岛的开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战略和政策落实的调研和方案设计,是众多学者向往的殿堂。“能进入这样的学术殿堂,与中国最顶级的学术大师及众多师长为伍,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金碚说。然而对金碚来说,这种幸运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他多年不断努力的结果。在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之前,金碚在南京大学担任讲师,其间在《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金碚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学术书评,这为其科研之路夯实了基础。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厉以宁以大胆的理论探索精神撰写出版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高校和政治经济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时任《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编辑就策划组织对该书作学术性评论,以期引起更多人的研究兴趣,而且希望体现“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不同观点的书评在《中国社会科学》同时发表,以引起更大范围的学术讨论。经过多方沟通,这一任务最终交到金碚手上。“当时主要是期刊编辑约稿,然后人民大学的胡乃武教授推荐我写,但因为当时我还是人民大学经济学的博士研究生,要写这个书评,心理上多少也有些顾虑,后来我请教了我的导师吴树青教授,他鼓励我写,而且要实事求是地写。”金碚回忆。1988年第1期的《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金碚的书评《探索中的进展与困难》,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有充分肯定,又指出了其不足。厉以宁教授看到此书评后,给予高度评价。金碚回忆道:“我去他家中请教,他对我说,书评写得不错,提出的问题很好也很尖锐。但这些问题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恐怕是解决不了了,希望你们年轻一代可以继续探索。”作为年轻一代中国经济学者的思想启蒙者,厉以宁教授的谦逊和期望让金碚备受激励,正是带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金碚立志于把毕生精力投身于经济学的科研事业中。自1986年在《经济纵横》上发表第一篇学术文章以来,截至目前,金碚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和重要C刊上的学术文章达419篇,为奠定其在学术界的地位打下基础。实践检验理论作为学者,能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从而向世界传递自己的思想,是科研人员极力追求的事情。于金碚而言,40多年的科研探索,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论成果被不断地验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7年,金碚出版专著《何去何从——当代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该书围绕核心论点“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全面系统阐述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以及在改革中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历经多年,国企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金碚始终坚定地认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这一理论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他看来,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应该成为有充分活力的市场主体,但不可能成为如同一般私营或民营企业那样完全自利自主的“黑匣子”。即使理论上这样主张,在现实中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国企改革所能做到的或者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在精巧的体制安排中实现恰当的政府管控。金碚认为,凡国有企业,必有其社会使命,并体现在其主责主业之中。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中,这是所有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共同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关于国家对企业的监管,实行“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在国企管理目标上,最终落脚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这和金碚提出的“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的理论框架有异曲同工之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层面尚未明确把金碚的观点写入改革方案,但现实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依然践行了他的学术判断。在白卫星撰写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40位经济学家》文章中,其对金碚这样评价:“金碚长期从事工业经济研究,他主持编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持续十多年,产生重大影响。他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深刻阐述了国企的特殊性质,并提出了‘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的代表性理论主张,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金碚而言,“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的提出并非凭空想象,于他而言,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推演问题。金碚说:“我中学毕业走进社会的第一个职业就是国有企业工人,也直接参与过对国有企业(当时叫‘国营工厂’)的管理。”后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金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道路的研究,并提出和形成了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的代表性理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其核心观点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因此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优缺点,但不是普遍地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金碚坦言,工经所下属报社和出版社虽均属国有事业单位,但并没有国家投资,完全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这些单位实际上就相当于国有企业。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事业单位在制度性质上也转为了国有企业。“我从1999年开始就一直在学术界和传媒界两个领域中跨业践行,这种经历成为我研究国有企业和管理国有企业的一个实践尝试。”在金碚看来,报社的决策层不仅需要杰出的新闻专家,而且需要杰出的经济专家。在治理报社的过程中,金碚以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和研究报业,结合办报实践,在2002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报业经济学》理论专著,这是一次实践检验理论的成果展示。《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对《报业经济学》给予高度评价。在其专论《一本书和一条路》中,范敬宜写道,《报业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以经济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报纸产业运行和发展的专著,对建立和发展我国传媒经济学有着重大理论贡献。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研究其中的各种现实和理论问题,是丰富人生的一种体验。正如金碚所说,实践证明,企业管理无定式,也就是说,现实中没有什么固定管理模式可以适用所有的企业管理,因为管理具有高度创新性,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内部文化。金碚表示:“简单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班子作用,充分对下属授权,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观察、决策、协调。这一过程中的想象力发挥,同做科研倒有相似之处。所以,管报社同搞科研对我来说并没有产生很大的矛盾。”学术使命感2020年4月,金碚在《中国工业经济》发表了《论经济的组织资本与组织政策——兼议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这是其在该刊发表的第69篇学术文章。“因为我平时事情比较多,一般都是杂志编辑约稿,我觉得编辑经常找我约稿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我写的文章跟别人不太一样,因为我不太拘泥于纯理论研究,而是喜欢在实践中去观察和发现新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金碚说。众所周知,科研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围绕经济学范式逻辑,通过建模得出一个假设世界,然后推导出其中可变量因素,另一种则是在实践中寻找规律,从而找到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回首40多年的学术生涯,我们可以看到,金碚的学术成果更多聚焦在实践探索上,并将现实观察提升为理论上的深度探索。这很大原因要归功于其幼时所受的学术熏陶。小学和中学期间,金碚酷爱数理化,并订阅了《天文爱好者》《航空知识》之类的科普杂志。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金碚却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书上有些内容也是看不太懂,懵懵懂懂,但有个想法就是要去了解这个世界。”这是童年时代金碚第一次探索世界是什么的话题,“因为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能摆脱所有烦忧,认真读书、热爱科学,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有意义。”即使身处“文革”时期,金碚也坚持读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资本论》等经典著作。这种经历使他受益终身,在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密切相连的时代背景下,金碚目睹并亲身经历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艰难过程,个人命运同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休戚相关,这不断激发着他的科研使命感。自1989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形容,那种感觉就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喜爱的工作。对他而言,社科院是学术殿堂,是“安心”之地,真正的学术生涯也由此开启。“进入科研单位,我就感觉有了心灵的归宿,再没有什么诱惑可以使我离开这里。”亚里士多德说,研究是最高之善。因为研究活动可以调动人的最大潜能,运用思维与逻辑,发现和辨明真理,因而享受最大的快乐。实践中,金碚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从1995年开始担任工经所副所长起,金碚就开始主持和组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集体编写《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内容涵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三大学科。自此《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成为工经所最重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之一,并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多次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事实上,我们这代学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的人是先参加实际工作,很多年后又继续到学校读书,相比年轻一代的学生,我们对改革开放前的原有体制和现在体制的不同,有切身感受。”金碚说。在认识到中国工业化的过程远未完成,中国面临的所有重大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离开发达的工业都不可能解决的使命后,金碚开始长期关注、跟踪和不断深入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化问题,并最终把中国工业化和产业发展作为长期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首提经济学域观范式和商域经济学研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这是《金碚学术自传》中自始至终的主题。即使离开社科院这个平台,他的科研之路依然不断发光。2013年,金碚63岁,他卸任了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在退出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领导岗位5年后,2018年5月,金碚正式接受担任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之所以选择接受这个重任,金碚希望能创立一个新学科研究基地。“我是希望能够带领团队构想一个领域,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圈网络,创造一片学术新天地。”金碚说。在多年学术研究之后,金碚常常在思考,现代经济学以科学理性为特征,但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同经济学所刻画的世界相差甚远。比如,理论上看,工业化和现代经济发展都以科学理性为主导,人们相信,相应的经济政策只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就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但现实是,各国的表现差异巨大,全世界也几乎没有两个经济发展表现相同的地区和国家。在他看来,经济行为在科学理性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决定性因素,这成为他探索现实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因此,他首创“商域经济学”和“域境商学”的概念,以期界定一个可以进行客观观察和理论研究的学术领域,形成一定的学术范式,从而开拓一个新的学科建设方向。2018年9月,金碚在《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开拓商域经济学新学科研究的思考》,作为创立商域经济学向学术界的一个呼吁。为给年轻科研人员开拓新的学术天地,指引新的探索方向,他先后在《管理世界》发表《试论经济学的域观范式——兼议经济学中国国学派研究》《经济学:睁开眼睛、把脉现实——敬答黄有光教授》等论文,以支持这一学术探索。并且将经济学的范式变革梳理为:从“史观”范式,向“微观-宏观”范式,进而向“域观”范式演进的过程。欣慰的是,这一学术概括目前已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一批年轻学者在跟进这一方向的开拓性研究。在金碚看来,作为科研机构的领导人,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整个研究机构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号召力,学术界同行是否认可这个研究机构的领先性和吸引力,带头人的学术地位是决定因素之一。担任商学院院长后,金碚首先促使了郑州大学商学院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及格莱珉银行的合作。并聘请尤努斯为该院的名誉教授,建立“尤努斯中心”,以激活商学院的普惠金融和社会企业研究板块,从而探索学科新增长点的开拓。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将日益显著。商域经济学和域境商学作为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不仅可以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层面和学术体系的底层逻辑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范式变革性质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而且可以从现实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视角观察分析,形成内容丰富新颖的科研成果。金碚解释,商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既可以是学科导向,也可以是问题导向。其研究既需要发挥高度的理论想象力,运用逻辑抽象力和归纳综合力,体现对复杂现实世界的深入洞察力,也需要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数理技术方法作为研究工具。为此,金碚专门组织郑州大学商学院的专家一起编撰《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并计划每年撰写出版一部反映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形成态势的学术报告,以期能形成系列性、累积性的研究成果。于金碚而言,40多年的科研路,他始终坚持“咬定科研不放松”的态度。他笑称:“无论是在任所长期间,还是卸任所长,我可能都是全社科院担任行政管理工作最多、管理幅度最宽的研究所领导之一。”尽管拥有众多身份,但他一直都认为本职工作只是一个学者,其他都是“兼职”。“我喜欢做科研,观察世界的变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我的初心。”多年来,始终把科研作为本职工作的他,用行动诠释了“守住本分”的内涵。(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其入不距

博士与科研需要: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让我们考虑一下读博士的机会成本,博士3~4年,时间很长,机会成本的付出是很大的,也许等你基本无收入并还要不断投入的三四年学出来之后,你的研究生和本科同学也许已是拥有别墅、香车的某某公司的老板,并且不排除你可能还会去他公司打工的可能性。本文并不是对考博士持否定态度,但主张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明确考察博士学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知识更新。或者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建立我对进入社会的信心。害怕现实并选择逃避,那么这是一个心理问题。不是读博士就能解决的问题了。顺应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需求,立足自身目标与能力,先就业再择业或在工作中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学历的深造,勤奋工作,及时应变,并注重社会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才是就业与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博士逃离科研为哪般?之前扎堆读博的人现在却争相逃离科研,为什么?1.科研岗位有限有个著名的段子:国会询问物理教授,你们只有一个教师职位,可为什么要招一百个物理学博士,物理教授回答,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学生适合当物理学教授。  是的,大部分博士都成了科研炮灰。教育部近5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高校教职岗位增量(主要指专任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往届毕业寻求高校教职的博士生,我国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远比需求多。“数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也就导致许多综合科研成果不够硬的博士毫无竞争优势,在学术圈的生存空间和就业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只能被迫逃离科研。(这里说的是综合科研成果包括个人所发的paper,读博时导师的人脉,以及博士毕业学校和学科的实力等。)2.大多数人读博很盲目除了僧多粥少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读博的打开方式也不对,哪怕读博面试时口口声声说喜欢做科研,却说不出要做什么科研,为何喜欢。很多人觉得大学老师轻松,读博是为了当大学老师;有的是找不到工作,想通过读博转移就业压力;还有人觉得读博可以刷学历,为了镀金读博。这些人,并不热爱科研,读完博士后离开科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3.厌恶科研几年前,在学术圈很火的一篇博文《昨夜无眠》,中国科学院某博士生导师因为自己的得意门生放弃科研转而去做中学老师一夜无眠,面对导师3000字长信的惋惜与困惑,该学生却回复“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引起无数热议。读博期间,师生关系过度失衡、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科研实验的枯燥过劳,等等这些原因都使得科研的过程痛苦压抑,抹杀了不少博士的科研兴趣。这一点大家心领神会,无需多言。逃离科研是常态做过博士的都清楚,科研本来就是一条艰辛的只属于极少数精英的路,科研的成功,运气、能力、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运气又是最重要的,选学校,选老板,选课题,选方向每一步都像在扔色子。  不是每一个博士都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东西,也不是每一个博士都能够成功探索到那个未知的点;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够如愿地去大学当老师留在学术圈,也不应该所有毕业的博士都留在学术圈,因为学术圈没有办法容纳那么多人。所以,逃离科研才是常态。太平洋对面的美国,博士drop off的比例就远远比中国高。在美国大学甚至有专门的讲座培训博士及博士后如何转行,叫做exit program。尝试,失败,再尝试,本来就是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的正常循环。有更多人的尝试,更多的人逃离,才能留下真正喜欢做科研的人,而不是一堆只是为了拿个高等文凭的混子。最后我们拿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作为共勉。

彩虹舞

考研复试的面试环节是否比较看重考生的科研实践经历

首先,考研复试往往比较注重考生的三方面能力,分别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其中学习能力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来支撑,而实践能力则需要实习和科研经历来支撑,所以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对于考研复试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通常来说,知识结构可以通过笔试成绩来体现,不少重点高校几乎会考察本科期间所有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导致当前考研复习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实践能力的考察,不同的高校和专业有不同的考察方式,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可以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后带着上机考试的结果来进行面试,而面试环节将进一步了解考生在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以判断考生的科研实践能力。通常来说,考研复试的面试成绩占比会比较大,而要想在面试过程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呈现出自身的科研实践能力,比如参加过专业比赛(级别越高越好),参见过老师的课题组,或者是有过实验室的科研经历等,这些对于考研的面试成绩都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另外,如果在本科期间发表过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也会有一定的优势。最后,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所以即使没有过科研实践经历的学生也有机会走进研究生课堂。对于没有过科研实践经历的考生来说,应该在复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德行

入营学生将进高校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哲 实习生/饶应洁)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公示了2020学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拟入营名单,共有162名学生入围。很快,正式入营的学生将进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34个实验室,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集中培训。在今年的公示名单中,十六中共有26名学生入选,其中6人入选中山大学营,11人入选华南理工大学营,9人入选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下称“十六中”)的入选人数占全市名额的16%。进入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的学生要“过五关斩六将”。根据报名简章,报名学生需要达到中考成绩总分700分以上,且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近三年在区级以上学生科技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或本校校长实名推荐参与申报。教育专家表示,对英才计划和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从初中开始有针对性地形成科研素养、渗透科研意识,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实践。

火与剑

是否应该鼓励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

首先,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具备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培养目标上可以看出,本科阶段也是有科研能力要求的,虽然科研能力的要求并不高,但是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当前本科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科和基础专业课为主,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参加一些科研实践比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也会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多参加科研实践,还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对于后续的就业和考研也都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当前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大量普通高校为了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纷纷提升了实践课程的授课比例,学生参与实践科研的机会也明显增加了,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要以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主,并不要把撰写论文作为重点,论文只是科研创新的一个结果,并不应该把论文看成是一种追求。当然,对于有明确读研计划的本科生来说,撰写论文对于后续的科研和学习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最后,本科阶段的很多科研任务都是比较初级的,对于不少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来说,如果有机会进入到课题组当中,往往也是为课题组中的研究生做一些辅助性的科研实践任务,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能够获得一定提升的,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对于科研的认知能力,也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渑池会

20天,300名研究生,慧科与西工大的科研实践训练营线上开“练”

“不同于以前的线上课程理论性质偏重,而是更加注重实践,特别是实践训练安排合理,让我从数据科学的小白一步步进阶,很容易上手,为自己在科研中结合数据科学进行交叉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是收获满满!”西北工业大学一名研二学生在参加“研究生在线科研实践训练营”期间,兴奋地感叹道。实际上,本次受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大力认可的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在线科研实践训练营”是在疫情期间,由高校与慧科集团旗下在线教育平台“高校邦”联合开展的实训实践特色训练项目。作为陕西省重点项目,自开展以来,20天内累计有300余名研究生学员参与。线上实验室 实践能力培养不中断践行知行合一,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向来是高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其就业、创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高校延期开学、实习实训相继暂停的当下,通过线上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在疫情期间,慧科集团除免费开放大量慕课和线上教学资源外,更利用自己在教学方式中的“科技”基因优势,开放了线上实验室和训练营。西工大创新教育在线平台实验室入口以此次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生在线科研实践训练营为例。训练营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学科为主要方向,内容涵盖创新创业、在线科研等特色训练项目。项目过程中,由来自产业一线的资深专家带领学生们入门并逐渐掌握Python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等能力,并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通过案例实操帮助同学们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水平,并培养系统思维能力。这种“学练一体的”学习体验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增强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编程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真实项目实战 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行业案例和开发环境。慧科旗下教育科技智能云平台慧科云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实力和教育领域资源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了大数据综合实验室、华为云人工智能实验室、Python数据科学训练营、商业分析训练营等云端实验资源,将企业真实的操作环境和应用案例“搬”到线上,通过前沿一手行业案例、大厂真实的开发环境,有效帮助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远程互动和线上实践。部分线上实验资源慧科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资源包就是以“交互式”的方式,提供最小“颗粒度”的实验素材,通过知识点、实验步骤描述、示例源码的演示以及实验问题的作业环节,真正提供“跟随式”和“填空式”的实验体验。并可以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快速提高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思维训练,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项目实战,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和动手能力。自疫情爆发以来,慧科集团针对高校在特殊时期难以正常开展实训实践的问题,积极部署,迅速开放高校邦在线教育平台及慧科云,通过线上实验教学模式,最大化学习效果,最优化课程体验。为全力保障高校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慧科不留余力,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7×12小时的在线咨询服务。截止目前,已有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8所本专科院校以及西北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商学院等12所高校分别开通了高校邦线上学习平台和慧科云线上实验室及训练营。在“停课不停学”这个战场上,慧科用技术和资源阻击,与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齐心挽手,并肩作战,为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慧科全力以赴。

其一义也

以“科研工程化”创新实践高质量推进“重燃专项”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重型燃气轮机代表了高端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因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竞争力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作为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具体实施单位,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提升重大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加快建立产业链协同体制,深入推进企业治理与管理变革,全速高质量推进重燃专项。10月23日,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深入中国重燃调研,系统梳理中国重燃在新型举国体制引领下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实施的典型经验,深入总结“科研工程化”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为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此次调研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带队,邀请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机构和高校的领导专家作为调研组成员,深入中国重燃开展调研活动。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经济版副主编沈寅,人民论坛品牌推广部主任刘雨隆、融媒体部主任庞锦龙等一起参与调研座谈。调研组参观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周斯文/摄)23日上午,人民论坛调研组一行参观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并与中国重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小毅,北京北冶总经理薛轶青等就联合实验室与常规独立实验室在研发机制、人员结构、薪酬激励、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交流讨论。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实质上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依托重燃高效的管理制度、先进技术的储备和北冶的材料研发基础、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围绕重型燃气轮机材料需求协同攻关,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提供支撑。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中国重燃总部,参观“科研工程化”文化广场,听取中国重燃压气机设计室副主任吴宏、材料试制室材料组负责人段方苗对重型燃气轮机内部构造的详细讲解,最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深入探讨“科研工程化”的思想内核和落实细节。调研组一行参观中国重燃总部“科研工程化”文化广场,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向专家组介绍相关情况(周斯文/摄)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项目管理办公室(总师办公室)副主任马耀飞,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主任高骊系统介绍了重燃专项推进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以及“科研工程化”实施经验,一致认定重燃专项的本质是基于知识活动的重大工程实施,“科研工程化”为新型举国体制落地践行探索了具体实施路径。两年来,中国重燃顶住重压、攻坚克难,挂图作战、精准执行,集全国、全集团之力攻坚克难,创新推进工作,专项六大项目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300MW项目全面完成概念设计,标志着专项推进取得重大里程碑式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建工作的坚强引领、重大工程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第三种文化的精心培育及新型举国体制的积极践行。座谈会现场(周斯文/摄)调研组专家对中国重燃的探索进行了点评建议与总结。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两机一芯”,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一直存在,但中国重燃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践行新型举国体制集全国之力协同攻关,既要继承传统举国体制的精神内核,又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逐步解决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科研工程化”改善了产业与科研脱节的情况,有较强的经济效果。他对中国重燃寄予厚望,希望重燃2035年能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有更大突破、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建议重燃保持创新的持续性,克服任期短期化的弊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庆智建议,要真正把新型举国体制和企业创新动力源打通连接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锻造洗礼出独属于中国重燃的新型企业文化,充分激活链条上每个组织和个体的创造力,形成具有长期造血能力的持续发展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指出,中国重燃建立的时间不长,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又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此过程中,要深化细化治理与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厚积薄发,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提到,新型举国体制的“新”体现在:从行政配置资源转变为市场配置资源,从技术导向转变为产品导向,从目标导向转变为目标与效率并重。重燃专项推进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创新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希望继续沿着既定方向走下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强调,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是要有统一的目标、肩负国家使命,要有一体化组织实施设计、实现政产研学用协同共振,同时要推进管理机制精细化。这些在中国重燃都有所体现。未来重燃要在突破技术瓶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协同合作范围,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带动行业长远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高明华说,“组织决定性能”,重燃这句话非常到位,更进一步可总结为“制度决定绩效”。要在人员激励、知识产权、合作创新等各方面注重制度设计,营造自由创新和发挥潜能的空间。更深远来看,还要努力破解一些禁锢发展的体制问题。最后,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对本次调研进行了总结。他在系统梳理中国重燃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建议“科研工程化”要同时具备系统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周密性、完整性,最好用一句话高度准确精简概括“科研工程化”核心含义,最大化凝聚共识、激发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综合来看,中国重燃以在新型举国体制引领下用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探索出了与“科研工程化”相匹配的组织保障、质量控制和文化创新途径,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人民论坛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持续关注追踪最新进展,深入全面总结调研成果,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创新与发展统一。来源 | 人民论坛网记者 | 魏飞 郑涵予 郝颜玉

乃今得之

移动课堂、线上科研实践……两高校邀你云游校园

三湘都市报8月20日讯(记者 刘镇东 黄京 实习生 陈蕊楠)“欢迎大家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今年是岳麓书院建院的1044年。”8月20日上午,岳麓书院通过云端开展一堂“优秀传统文化移动课堂”,这是2020年青少年“云上科学营活动”湖南营的“云游大学校园”环节。8月20日-24日,“云上科学营活动”湖南营在线上集中开展,此次活动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教育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共同主办,全国将有400名中学生和40名带队老师参加分营活动。 “岳麓书院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是我国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在“优秀传统文化移动课堂”中,讲解员李中原沿岳麓书院中轴线,带领营员参观中国书院博物馆、文庙等,让营员充分领悟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大学人文氛围。营员于博闻在评论区留言道:“透过屏幕就感受到了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活动负责人介绍,这是让学生在移动课堂上感受大自然带来愉悦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科学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此同时,中南大学也通过近3分钟的短片带领大家快速领略校园的美丽风景。 下午,湖南营继续带着营员云游湖大校园,走进湖大“9+1”国宝建筑群的故事。2013年,湖南大学有9栋建筑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是:二院(今物理学院实验楼)、科学馆(今校一办公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教工宿舍、第一学生宿舍(今基建处办公楼)、第七学生宿舍(今离退休处办公楼)、老九舍(今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则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环境工程专家柴立元为营员们讲述《我的科学梦》;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0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硕士生导师徐海,带来的趣味科普课程《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把国家的需求和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看完报告会后,一名同学在网络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得。 此次湖南营将通过全景呈现、录播、网络参观、专家答疑、互动体验等方式,在线上接触科研实践、参观重点实验室等丰富多样、具有湖南特色的科技活动,让营员充分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彰显强省科技自信、激发青少年的科技报国热情。活动共分为云游大学校园、与名家大师面对面、线上科研实践、参观重点实验室、朋辈互动交流、特色科技活动6个版块。届时,营员可通过“云上科学营活动”活动平台、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或高校科学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网络媒体,观看活动直播、录播内容,浏览网上活动相关资料。 据悉,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共53所高校、8家中科院科研院所、7家中央企业参与其中。为促使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保持活力、迭代升级,进一步促进高中与高校合作育人工作,科学营全国管理办公室建立网上活动平台(https://cloud.kexueying.org.cn/),以“虚拟大学城”的形式集中呈现各分营活动,并将网络活动定名为2020年青少年“云上科学营活动”。 【来源:三湘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