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生产管理诸领域厚积薄发  白银有色连续摘得多项大奖而本无形

科研生产管理诸领域厚积薄发 白银有色连续摘得多项大奖

譬如,旗下公司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在超导电缆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负责承担的ITER(人造太阳)极向场线圈最后一根PF超导电缆已于近日下线。这标志着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结构调整、产业延伸上取得新突破。 而在立足国内的同时,白银有色发挥股东协同优势和自身独特优势,借助“走出去”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能、资源、技术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其国际化发展不仅实现了“走出去”,而且走得好,站得稳。超导电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白银有色的技术优势吸引着业界的目光。其中,该公司生产的PF4超导电缆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月23日上午,由白银有色集团承担的ITER(人造太阳)极向场线圈PF导体研发生产任务中的最后一根PF4超导电缆正式下线。这标志着由白银有色承担的该项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白银有色集团在生产PF4超导电缆领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所谓ITER(人造太阳),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该项目旨在在地球上模仿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对白银有色集团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白银有色集团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延链补链、产品迈向高端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结构调整、产业延伸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超导电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在PF超导电缆采购包任务的研发及产业化的10年中,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经受了严格的管理审核、工艺验证。该公司不仅培养了一支研发生产团队,建设了完整的生产平台,而且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了8篇论文,获得了7项奖励。同时,白银有色集团还参与了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专项标准的制定,完成了约30 公里超导电缆的研发生产。这一过程为白银有色集团参与今后超导电缆的研发及生产,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实际上,2017年,白银有色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依托项目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优化。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全员创新创业氛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工艺和新产品。不仅“走出去”而且“站得稳”在立足国内的同时,近年来,白银有色集团还积极布局海外,不仅实现走出去,而且能站得稳,发展得更好。今年8月18日,白银有色集团董事长廖明参加甘肃—哈萨克斯坦投资合作项目推介会,并向中外嘉宾推介白银有色集团。10月30日,集团董事长廖明在秘鲁会见南方铜业公司高层,就白银有色集团与南方铜业公司开展铜渣选合作进行了沟通,并就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了共同工作机制。值得注意的是,11月3日,白银集团“走出去”第一单——首信秘鲁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尾矿综合开发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建成年处理能力680万吨的选厂,可年产铜精矿约9万吨、铁精矿约35万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明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中国与秘鲁间利好政策的体现,是中资企业合作的典范,也体现了借船出海、抱团取暖的理念。据悉,该尾矿综合开发项目运用白银有色集团多金属选矿工艺技术开发首钢秘铁公司尾矿资源,是秘鲁矿业发展史上第一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不仅如此,12月1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市举行的南中经贸协会交流会暨2017年度社会责任优秀企业表彰会上,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还荣获南非年度“社会责任突出贡献奖”。近年来,白银有色集团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机遇,将发展的触角伸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横跨有色、金融、投资、贸易、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在突出企业发展形态、国际化运营、依法运营管理、海外项目投资管理的同时,白银有色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提高履职担当能力,树立了公司负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良好形象。譬如,白银有色集团子公司南非第一黄金公司,不仅对当地的经济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创造就业、技术转让以及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都做了很大贡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厚积薄发连获多项重量级奖项作为甘肃省和全国有色行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企业,白银有色是我国近几年传统产业大型集团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该公司也是老国企政策性破产重组后整体上市的第一家,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做出了成功探索。 实际上,白银有色的发展也获得了业内和市场的认可,并屡获大奖。12月14日至15日,在有色金属行业权威媒体《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主办的评选活动中,白银有色董事长廖明荣获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经济人物”称号。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董事长廖明在CEO对话专场上,白银有色董事长廖明围绕“绿色发展、国企深改”主题与其他企业领导进行深入探讨。除公司董事长获得行业大奖外,白银有色公司也屡获大奖,得到业界和市场的认可。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推广了243项“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白银有色集团创造的《有色金属企业价值引领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荣获第二十三届国家级二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此次获奖的《有色金属企业价值引领生产经营目标管理》,是白银集团基于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积累后发优势重返有色金属行业第一阵营的更高追求,构建的价值引领生产经营目标管理体系。在经济新常态下,价值引领生产经营目标管理,突破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引领工作的突破和业绩的提升,使白银集团生产经营连续6年实现了逆势增长。除此之外,白银有色还在近期荣获2017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社会责任”奖。白银有色此次凭借自身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在300家入围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社会责任”奖。该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新上市企业获得该奖项,彰显了白银有色的企业价值,同时也树立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口碑。作为地方国有大型企业,白银有色在稳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责任等方面,做出重大努力,取得丰硕成果。

漫画王

只争朝夕!五院打响2020年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

2020年,五院宇航发射将开启数量、重量级“双高峰”模式,呈现出“四多”特点:★ 发射次数多:全年宇航型号发射数量将实现“30+”,发射次数将达到历史新高,抓总研制的在轨航天器将达200余颗。★ 大型航天器多:全年发射总重量接近2019年发射总重量的两倍。★ 重大工程多: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齐聚,新一代飞船、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等型号任务首次全面覆盖了载人、探月、深空、导航、高分等领域。★ 新技术多:新一代飞船高速再入和群伞回收,嫦娥五号采样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火星表面着陆巡视等国际性的新技术挑战满满。1月5日,院召开2020年度型号工作会。会议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一号文件和型号工作会精神,围绕“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认真总结院2019年型号工作,明确2020年科研生产目标、任务和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谨的作风、更科学的方法,确保“十三五”任务圆满收官,加速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张洪太院长、赵小津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全体院领导、院调研员、院科技委主任、院总经济师、院总工程师、院总法律顾问,院士、院特级总监、院科技委常委,工程总师、副总师;型号总指挥、项目经理、总设计师、项目技术经理、项目执行总监、副总指挥、项目计划经理、副总设计师、项目技术副经理、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集团派驻五院质量监督代表;院总工艺师、产品首席专家,综合管理层各部门、领域办公室领导,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同时,院在各单位设立了25个视频分会场,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会议。全院共2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赵小津书记主持。会上,王中阳副书记传达了集团公司2020年型号工作会精神。张笃周副院长作了题为《更高标准 更严作风 科学管理 创新发展 确保2020年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的报告。夏刚副院长宣读了《关于公布五院2019年责任令考核结果的决定》。史平彦副院长宣读了《五院2019年安全责任承包考核结果的决定》。林益明副院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19年度五院科研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岳涛副院长宣读了《关于下发五院2020年责任令的决定》。与会院领导向2019年科研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张洪太院长为各单位责任人颁发2020年责任令,为2020年发射型号授“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铸辉煌”出征旗。会议对院2019年型号工作进行了全面盘点。2019年,院型号任务有力推进,取得了以实践二十号、高分七号、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27星型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在研任务稳步实施,在轨航天器稳定运行,数量位居全球宇航企业前列;院市场开拓成果显著,重大工程立项进展顺利,国内市场开拓成果丰硕,国际市场取得新的拓展;院宇航能力稳步提升,宇航智造工程成绩显著,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深化,创新引领工程扎实推进,管理基础不断夯实;此外,院标准化、计量、情报、档案、科研生产后勤保障、安全生产、保卫保密等工作为型号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任务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夯实航天强国建设基础的关键之年,五院面临重大专项关键期、发射任务高峰期、核心技术攻关期、研制模式转型期以及创新发展机遇期等多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主要体现在重大工程影响大、技术攻关难度大、规划发展任务重、模式转型要求高等特点。会议要求,全院各单位、各型号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狠抓作风建设,始终坚持“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意识,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始终强化“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跟一颗星(船、器)的成败密切相关,责任在身上、质量在手中”的责任意识,在严上下决心、在细上做文章、在实上下功夫,坚持源头抓起,强化过程控制,秉承“零缺陷”理念,全力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不断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提升效率效益,加速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张洪太充分肯定了院2019年型号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强调指出院2020年科研生产任务是坚决打赢“型号任务攻坚战、模式转型攻坚战、创新发展攻坚战”,针对如何打赢“三大攻坚战”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准压实责任,坚决打赢型号任务攻坚战。2020年型号发射任务将呈现发射次数多、大型航天器多、重大工程多、新技术多“四多”特点,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各单位、各型号要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各级责任的落实,做到“事事精益求精、环环严慎细实、人人尽职尽责”;牢牢把控影响成败的风险,筑牢“底线思维、边界意识”防线;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狠抓质量问题及时彻底归零。二是要对标“三高”要求,大胆创新实践,坚决打赢模式转型攻坚战。要以卫星互联网系统整星智能化生产线作为带动研制模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的示范基地;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推动流程优化;要紧密围绕“数字化研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不断改进工具手段;要以科学的管理提高型号研制效益。三是要科学谋篇布局,夯实专业基础,坚决打赢创新发展攻坚战。各单位要强化战略研究,统筹谋划好“十四五”任务,划好延长线,绘好新蓝图;要不断完善研发与市场体系,理顺研发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有组织、讲体系、促规划、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全力推动项目立项;要把准技术发展方向,提前做好核心产品的开发,始终保持五院创新的领先地位。张洪太还就春节前后,院做好安全保密工作,以及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赵小津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贯彻落实好院型号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全院要统一思想、迅速部署,切实传达好学习好会议精神。各单位要结合全年型号工作任务,早谋先动、抢先抓早,尽快组织部署本单位全年型号任务,认真制定好各项工作方案和措施。二是要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坚定誓夺全胜的信心决心。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型号科研生产的每一项工作,不断凝聚起五院人团结奋发、超越向上的强大动力。三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强化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全体干部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提升政治站位,以首飞的标准、首战的要求认真对待每一次型号任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四是要严慎细实、大力协同,锤炼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各单位、各型号务必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发动,不断强化“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质量意识,要牢固树立“全院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五院的整体合力,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文图:时小丹编辑:胡潇潇责编:邵素芝监制:郭兆炜

狸御殿

科研项目管理,为何成为大势所趋?

我国已在科技经费投入上世界遥遥领先,财力投入第二、人力投入第一的成绩是国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有效实践。然而较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又与我们的投入远远不匹配。随着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展开,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大,也意味着国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勘察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其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勘察设计院作为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一向注重科研创新,尤其是一线院所作为行业领头军,通过引领研发创新,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加速成果转化,为未来的新业态贮备新技术、新产品;能推动整个行业、产业的创新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什么要做科研项目管理?当前,勘察设计行业科研人员、科技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但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有所滞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众多勘察设计院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亟需解决线下、纸质、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项目信息准确性问题、规范性问题,提升流程管控精细度管理。数字化时代,全新科研项目管理方式,通过电子化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对科研项目进行全周期的科学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赋能科研成果转化,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图片或文字,二选一)科研项目信息量增长迅速,从单一的科研项目内容,已拓展至各个流程环节的审批和项目阶段性文档的整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由于缺乏管理平台,对科研项目、人员、科研成果的自查功能弱,难以快速实现追踪,且无法进行实质上的、快速的查重;统计功能缺乏。对项目的数量、预算管控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到项目决策;现有线下管理手段缺乏对科研成果、专家团队的管理,由此带来的管理漏洞和缺陷,无法做到科研项目有序的管控;传统线下管理无法使员工遵循科研项目的规范流程,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把控蓝凌RDM为科研项目管理赋能蓝凌设计院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简称RDM(Research & Development Management),由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面向设计院用户推出。通过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创造无纸化科研管理,实现科研项目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业务协同。在加强对科研项目过程管控的同时,提升业务整体的动态跟踪和管理,用一体化的管理手段,高效率、高质量支撑科研业务,实现科研业务的规范化、信息化。(1)突破传统管理:实现公司对市场、客户需求的全方位征集、整理、分析,满足科研业务对规范研发管理工作程序、提升研发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需求,为公司科研创新规划提供管理支撑;(2)实现科研信息化: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控,提升研发质量、凸显研发实效的要求;实现业务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业务协同,研发项目的全程动态跟踪和管理,满足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需求;(3)加强科研信息数据支撑:实现科研信息与资料数据等知识的积累、共享、传承,满足公司科研人员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多维度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满足公司决策层、管理层等各级角色的研发统计与决策分析需求。RDM科研项目管理实现企业各层级人员工作效力的提升对决策层:可宏观把控项目资金、资源分配;可实时查看科研项目核心业务数据报告并进行深度分析;可实时监控各个项目动态。对管理层:可实时监控科研项目的运行情况,真正监督项目,做到项目有序进行;可精确了解财务流通情况,合理控制科研项目所占的财务资源对操作层:通过系统流程规划预设,了解科研项目规范流程,项目进度清晰明了;通过数据关联及共享提升科研项目进度跟进,减少以往反复的沟通成本;通过系统的进度跟踪,时刻跟进院所对项目的要求,顺利完成项目。

恋旅

科研院所的两个体系:产业化运营管理体系和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院所转制后,面临两个体系(产业化运营管理体系和科研组织管理体系)的构造或改造问题。这两个体系的完善程度、先进程度、相互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科研院所当前状态和发展前景。产业化运营管理体系。很多科研院所为加大产业化发展力度,成立了一个或多个产业化公司。产业化公司作为社会资源运用平台是没有问题的,但产业化可能不是完全在产业化公司内封闭独立完成,以前很多科研院所在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产业化公司本身比较小,开始时可能就只是一个团队,独立承担产业化的任务,尤其向大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生产平台走的时候,能力往往不具备;如果强行让其独立承载,母子公司(即与院/所总部)之间采用纯粹控股公司模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子公司做不大、做不长。短期内,靠子公司独立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功能要在子公司和总部之间做合理搭配,总部提供共性和高品质的运营类“公共服务”。这里就涉及到总部和产业化公司之间在生产、市场和销售上如何进行功能搭配,并随产业发展阶段变化如何逐渐向发展程度不同的产业化公司有区别的过渡(相关探讨详见《科研院所建成果转化平台“十问十答”》一文)。科研组织管理体系。科研是科研院所再次生发业务机会的基础,也正因如此,科研院所在科研资源配置上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基础性和共性科研资源该如何配置?如果都肢解配置到产业化公司,不仅会导致科研能力和科研效率问题,而且由于产业化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和生产压力,科研必然难以兼顾(有时也不愿兼顾);此时,总部又不做科研了,最终很可能出现“产业化公司没做大,总部又成了空壳子”的结果。尤其是很多产业化项目本身在技术上还没有成熟、不具备大规模生条件时,问题就会更大。——这也是2008年后,很多院所又重建总部科研力量的原因。科研组织管理体系的构造,包括总部和产业化公司之间的功能配置,是个很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探讨详见《科研模式改革:困境与出路》一文)。****【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是削其性

疫情防控精细化科研生产稳推进

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手部消毒……昨日上午,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后,记者走进位于洛龙区的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技术产业基地。厂区内,戴着口罩的员工、醒目的防疫宣传标语、专用的口罩回收桶……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懈怠。除了看得见的防疫配备,还有落在实处的防疫举措。疫情发生后,中航光电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制订完善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实把员工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复工前,该公司对全体员工发布复工防疫告知书,制定6个方面16条管理规定,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内部企业号、广播、宣传海报、微信群等形式,对疫情防控工作与复工复产的各项安排进行广泛宣传。2月10日复工后,该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抓细、抓实、抓牢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在人员管理方面,做到必须核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必须检测体温;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每天定时为工作区域消毒,分类收集废弃物品;在重点区域管理方面,员工食堂每天餐前餐后各进行一次消毒,合理安排员工就餐时间,分批就餐,一人一桌。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生产。记者在中航光电民品生产一线看到,工人们戴着口罩、相互保持距离在机器前忙碌,各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行。近年,作为国内连接技术龙头企业,中航光电紧跟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力、医疗、智能装备等领域市场需求,从“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到北京大兴机场,再到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一项项国家大工程均有这家企业产品配套,成为洛阳实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奋勇争先的生动实践。如今,中航光电在5G通信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和担当。“目前,中航光电生产的光、电连接器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兴建的5G基站。”中航光电通讯与工业事业部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冯冲说。在我国布局5G技术前期,中航光电就启动了可用于5G通信的电源、高速信号及光纤传输等连接技术研究。如今,除配合华为、中兴等国内龙头通信设备商布局5G市场外,中航光电还与诺基亚、三星、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在欧美、韩国、日本等地的5G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将关注5G、物联网等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需求,抢抓下一轮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让越来越多搭载着‘洛阳创新’成果的光、电连接器批量供应国内外5G设施建设一线,建功世界通信技术大变革。”冯冲说。(文章来源:洛阳日报)

一琴一鹤

高科技企业: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一些高科技企业迎难而上,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助力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确保发射场各项任务 顺利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精准做好防控,确保重大工程顺利开展,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长征五号B发射队进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结合首飞任务和疫情防控实际,突出联动、分类管理、统筹资源,让队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长征五号B发射队临时党委制定并细化专项防控工作方案,逐一摸排、审查进场人员外出史和身体状况,储备了必要的防疫物资。目前所有队员状态良好。”发射队相关负责人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依托远程测试系统,持续推进远程异地协同测试工作,并在春节假期首次实现了总体部远程测试大厅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互联互通。其中,北斗三号卫星试验队在春节期间持续开展总体远程判读,首次实现发射场本地无控制岗测试人员的整星模飞;新技术试验六号卫星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与总体部远程测试大厅联通,有效保障了型号测运控系统的研制与调试,为后续的火星探测、嫦娥五号的远程测试工作夯实了基础。当前,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任务及空间站发射场合练任务正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紧张有序地开展。据航天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紧急建成“北京—文昌”发射场远程测试系统,通过远程数据监控、远程视频通信、远程网络安全等技术的应用,打通了远程测试数据、音视频调度等多维信息通路,保证北京支持人员不用前往海南文昌,即可有效支持发射场相关测试任务,保障了发射场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数万名职工实现在家云办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优势,全力以赴复工复产,支撑服务全国大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云网”)瞄准企业复工难、疫情防护物资调配等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优势,在航天云网平台快速上线“在线协同、齐心抗疫”专区,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航天云网建设的航天云信系统,拥有即时通信、多组织架构、实时办公等功能,将全面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助力企业高效办公和管理。据悉,目前航天云信系统已在航天科工全级次上线运行,数万名职工实现在家云办公。“我们这道后墙一定要守住!”作为航天产品总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所属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大量产品总承任务。一方面,公司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各责任部门按要求扎实开展防护工作,确保公司职工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公司将安全生产作为复工阶段的重中之重,编发传达《疫情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手册》,各生产单位通过梳理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布局,规范现场管理,确保生产的效率和安全不低于甚至高于平时水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表示,这次疫情是对航天科工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与群众工作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航天科工将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为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提供重要支撑。中核集团:安全有序复工为完成年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当地时间2月16日12时16分,随着主控制室空调系统、控制柜间通风系统各房间内送风口的冷风缓缓吹出,“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3号机组电气厂房送冷风节点顺利实现运行。中核集团表示,国内在建的“华龙一号”、霞浦示范快堆正安全有序复工。截至目前,“华龙一号”、福建霞浦示范快堆工程现场各单位保持“零感染”记录,工程现场安全返场人员合计已超过4500人,春节期间保持连续安全施工、调试,为完成两个重大工程项目的年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中核集团海内外共有5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此前,2月15日,装载着50万居里国产CN-101型钴60在上海洋山港装船,驶向泰国。这是中核集团中国同辐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钴源又一次规模出海走向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钴源质量、技术和服务获得了国际认可,提升了中国同辐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世界核技术应用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据介绍,钴60放射源在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应用广泛,近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装置所使用原材料就是钴60。目前,国际上只有加拿大、中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拥有钴60生产能力。(记者 张亚雄 张蕾 袁于飞)来源:新华网

虽疾不死

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的成功探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综述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的成功探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综述新华社记者董峻农业科研人员如何走出“象牙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12年来的成功实践,为科技如何支持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一技术体系是由原农业部、财政部2007年启动建设的一个创新型科研组织。通过聚焦水稻、小麦、生猪等54个主要农产品,该体系组织汇聚了全国800多个科教和企事业单位的2600多名专家进行攻关,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优势科技力量,联合协作解决产业重大问题。在全国种植花生面积最大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花生体系的科学家通过系统开展品种更新、轻简栽培、机械收获、精深加工等新技术集成推广,延长和提升了正阳县花生全产业链,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蛋鸡体系、肉鸡体系针对生产用种80%依赖国外的现状,培育出京红、京粉系列自主蛋鸡品种和京海黄鸡等自主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均由20%提高到50%以上。肉牛体系培育出高品质杂交组合,集成了阶段差异化饲喂、粗饲料营养调控等技术,助力企业生产出品质与日本和牛相当的雪花牛肉。苹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体系,以品种更新、水肥一体、农药减量等为突破口,促进了品质改善,减轻了环境压力,支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体系,以品种培育为前提、以关键机械突破为基础、与栽培技术相配套,水稻机械直播、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水稻亩节本100元、玉米亩节本120元、油菜亩节本240元。……12年来,这支农业科研“国家队”实现了我国农业领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着农业各产业的重大变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一直是科技界以及科技管理界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13日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受到了做科研事业与做科研项目的本质区别。”该体系按照农业生产全过程配置科研力量,体现了农业科研组织模式的产业性,而创新的运行机制则让许多科学家的视野从实验室、实验田投向更广阔的大地。比如,不考核科学家的论文数量、也不组织竞争性课题,而是根据各类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生产需求组织联合攻关,变单点突破为多点集成、变单项成果为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单项成果很多、企业用户却“用不上、用不了”的难题。研究重点来自生产,对科学家成果的评价就来自“用户”——产业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都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服务对象。12年来,加入体系的科学家普遍形成“科研为产业服务”的意识,通过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创制新装备、集成新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一科研组织今后如何提升助力产业发展的能力?据张桃林介绍,重点是做好补短板、拓品种、延链条三件事。补短板——在节水节肥节药、健康生态养殖、农机农艺融合、高值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组建横向、稳定、紧密协作的优势科研团队,解决制约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拓品种——贫困地区具有显著的名特优新农业资源优势,但缺人才、缺技术,急需新增一批特色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有效支撑变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致富产业。延链条——组建信息化、智能化、资源环境等优势科研团队,加大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环保技术、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满足市场消费新趋势和现代农业新要求。责任编辑: 邱丽芳

必静必清

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发布 大幅降低准入门槛

来源:中国证券报12月27日,国防科工局网站消息,近日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印发了2018年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大幅降低军品市场准入门槛。此次许可目录在2015年版目录基础上减少了62%,大幅度缩减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管理范围。 中国证券报此前独家报道,有关部门正在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进行调整,许可范围将缩小。 许可范围减少六成 2018年版许可目录包括导弹武器与运载火箭等7大类共285项,仅保留对国家战略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许可项目,大幅缩减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管理范围。 新版许可目录进一步规范了许可专业的名称,大范围取消设备级、部件级项目,取消军事电子一般整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项目,取消武器装备专用机电设备类、武器装备专用材料及制品类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管理类的许可。为鼓励创新,大幅度缩减科研许可。 据介绍,新版目录从政府管理层面上解决了许可管理范围过宽、社会上反映的准入难等问题,有利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经济,带动创新创业中小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更加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和科技基础,促进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和体系化发展。 12月初,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8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两个目录涉及智能制造等300个项目。 其中,“军转民”目录围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6个领域,发布了150个项目;“民参军”目录围绕卫星制造及测控、通信与信息安全、模拟仿真等13个领域,发布了150个项目。 鼓励“民参军”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是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重要依据。中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建设从1999年开始启动。原国防科工委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5年发布了三版许可目录,国防科工局和原总装备部于2015年8月发布了2015年版许可目录。2018年版许可目录是第5次对许可目录进行修订。 2015年9月,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联合公布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许可目录分核武器与军用动力、军用航空器等11大类755项,与2005年版许可目录相比减少约三分之二。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分系统及配套产品竞争,明确细化总体单位开展分系统和配套产品采购的规则要求。改进完善军品价格和税收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更多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 近年来,国防科工局会同军委装备发展部,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规范准入管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除修订许可目录、大幅降低军品市场准入门槛外,通过鼓励竞争,提高民口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竞争层次。

动物屋

青年科学家狄增峰:科研管理两不误 “半导体材料”寻发展

狄增峰在实验室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11月26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狄增峰:科研管理两不误 “半导体材料”寻发展作者 郑莹莹既是科学家,又是管理者,年近40岁的狄增峰有双重身份。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科研部部长,同时也是该所的半导体材料科研人员。半导体产业链相对长,从基础材料到制造工艺,再到系统应用这一长链中,狄增峰所研究的半导体材料是最基础、不太容易被关注的那端。他说,这块很难在短时间内“出彩”,显示度比较低,却是重要基础,所以科研人员一直坚持着。狄增峰出生于江苏南通,1994年,他考入当地一所知名中学;1997年,他被保送到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大学毕业后,他又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这里,他慢慢接触到半导体材料,对信息技术领域产生了兴趣。从上海微系统所博士毕业后,狄增峰曾赴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出站后回到中国科学院工作,至今8年。总结他自己的研究领域,他说,“基本上是围绕半导体材料,包括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材料的相关技术往前推进,没有太多分叉路。”所谓的SOI材料,是用绝缘体将制作半导体器件的材料,与仅发挥支撑效应的材料隔绝开来。原来的普通硅片是单层结构,而SOI材料则有三层结构。通过“绝缘隔离”之后,半导体器件性能得以大幅提升。其用途,狄增峰说,比如手机、智能腕表等电子产品不能一直充电,若消耗电量特别高,电池会受不了,因此需要低功耗的材料,这时SOI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场。狄增峰2001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读书的时候,中国在半导体材料这一领域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待2010年,他到上海微系统所工作时,SOI材料已经大规模量产。选择这个领域,他说是基于个人兴趣,“因为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技术必须有‘地基’,半导体材料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狄增峰在实验室 汤彦俊 摄200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建立了中国国内唯一的SOI材料生产研发基地。狄增峰说,目前该所SOI材料的科研处于中国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研究人员的新任务在于攻克技术难关,将材料升级换代,比如面向未来10年、15年,开发新一代SOI材料,从三维SOI材料转向二维SOI材料,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的赛道上,中国在追赶,其他国家也在继续前行,狄增峰说,如果按部就班,很难缩小差距,所以科研人员更需要夜以继日,寻找技术上的创新,找到“快车道”,“如果使用SOI材料代替普通硅基材料,也许我们能有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在他来看,核心技术很重要,在重点科研领域,需要加大“自我供给”的能力。这些年,他把研究重心从原来非常基础的研究,转向结合国家产业需求的一些应用研究。他还挑起了科研管理的新任务。到管理岗位1年多,他说,作为科研人员做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我知道科学家怎么想问题、需要什么;另一方面,我了解国家需要科研院所做什么。”他现在做的是,帮助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找到他们的科研创新点,展示其科研优势,让更多人参与合作。“一半时间做研究,一半时间做管理;如果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又能在管理上帮助别的科研人员,也非常有意义,对我自己也是多了不同的人生阅历。”狄增峰说。未来,他希望能继续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同时更好地服务科学家。一边忙科研,一边做管理,时间都得掰成两半用。狄增峰说,这几年唯一的遗憾是因为工作忙对家庭照顾比较少,希望以后能抽点时间,多陪陪家人。(完)

睹道之人

科研类岗位和管理类岗位:岗位分析与岗位测评的难点与解决方向

岗位分析与岗位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人员招聘、调配、晋升、培训、考核、薪资分配等提供决策依据。尽管相关方法、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真正运用它测量岗位的差异和贡献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岗位清晰可辨,有明确的岗位范围和界限,并且岗位的任职人员相对稳定;二是岗位的绩效能够计量,且易于计量。为此,传统岗位分析与岗位测评方法比较适合于工作活动重复性强、工作过程和结果可观察的岗位,如生产加工领域中的岗位。而对于诸多管理和科研技术开发活动,它们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很难按照业务活动进行细分,岗位设置的边界非常模糊;并且管理活动和科研活动本身投入、完成过程、员工的努力程度都很难观测,绩效难以量化。可以说,并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正因如此,用传统方法很难衡量各种管理类岗位和技术类岗位的差异与贡献,导致实践中很多企业对管理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的考评与分配陷入困境。而随着经济转型加快,很多企业又都逐渐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工作任务活动差异大、职能管理复杂。——这使得运用传统岗位分析与测评的思想和方法的局限性日渐突出。基于管理类岗位和技术类岗位的以上特点及测评难点,复斯通过“岗位虚拟复合”、“关联岗位测评”等专有的岗位分析与测评的思想和技术方法,基本解决了这两类岗位差异测评和贡献计量困难问题,为激励、约束管理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建立起了科学依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