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北科技学院召开科研平台管理工作座谈会对物

湖北科技学院召开科研平台管理工作座谈会

10月11日,湖北科技学院召开科研平台管理工作座谈会,该校副校长戴国强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内各科研机构负责人,科研处、科技产业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戴国强指出,学校科研机构为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办学实力的提升以及培养学术代表人和科研骨干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对学校科研机构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规划引领。科研机构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战略、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部署。第二,特色引领。要围绕科学研究的前沿彰显我们自身的特色,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第三,人才引领。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平台的第一支撑,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要让人才得到应得的荣誉、报酬和待遇。第四,合作引领。通过合作来引进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物力资源,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来促进平台建设。第五,文化引领。要形成科研氛围、对人才尊重的氛围,要对平台的重要性形成共识,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打造科研文化。该校科研处处长周燕红介绍了学校科研机构的现状;副处长王可喜领学了《湖北科技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技产业管理处处长陈洪国介绍了应用研究平台的申报途径。各科研机构负责人汇报了平台运行情况并提出了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讯员:湖北科技学院杜艳来稿)

爱之罪

打造五大科研平台 提升全市卫生科研水平

12月17日,记者从沈阳市卫生健康委首届科技大会上获悉,明年沈阳市卫健委将启动“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和基层提升年”建设,统筹优质科研资源,瞄准重点研究方向,突出团队协作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成果转化,大幅提升全市卫生科研能力和水平。成立科研中心实现人才、设备科研平台共享在当日的会议上,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科研中心成立。该中心将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临床医疗研究中心、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优势医疗科研资源,组建市级科研中心,实现人才、设备科研平台共享。通过聘请科研中心首席科学家,打造沈阳市卫生科技研发高地,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支持市属医疗卫生专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和企业构建立联和单位,实施国内外卫生科研合作项目。加强沟通与交流,扩大国际和地区卫生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明年将实施四项激励计划,优化卫生人才结构:科研项目激励计划;科技带头人激励计划;学科建设激励计划;青年科研人才激励计划。”沈阳市卫健委主任苏立明称,目前,沈阳市卫生科研体系逐步建立,省、市重点实验室14家,院士工作站6个,11家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初步形成。48个创新团队,39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65位百千万层次人才,科研人才队伍不断聚集。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十余家市属医院与20多个境外先进医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研平台发挥市级医院核心作用苏立明在会上介绍说,市卫健委将搭建五大科研平台,发挥市级医院核心作用。打造基因筛查开放型平台。在四院的遗传性眼病、十院的肺癌诊治、市妇婴医院的妇科肿瘤、儿童的疑难病个性化诊断等重点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联合打造基因筛查开放型平台,为遗传性眼病、喉癌、妇科肿瘤、肺癌以及儿童疑难病提供基因筛查诊断,实施疾病精准治疗。建立疾病联合防治技术平台。发挥疾控中心、传染病院、胸科医院、职业病院专业特点和工作基础,建立东北地区疾病登记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信息监测系统。通过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开展流行病学与防控干预研究,参与制定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建立疾病联合防治技术平台。依据沈阳市疾病谱变化,针对重点人群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治、护理康复等方面需求,培育可应用、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建立样本库资源管理平台。依托省、市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样本库建设。推进沈阳中心血站血液样本库、市妇婴医院脐带组织库、精卫中心华夏基因库、胸科医院肺癌样本库、何氏眼科眼基因库的建设。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规范样本库建设,建立统一规制、集中管理、分散保存、开放共享的样本库资源管理平台,推进与区域人口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医养合作平台。针对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要,借助对外开放和京沈合作机制,鼓励市三院、市四院、精卫中心、安宁医院等单位与先进国家和机构加强合作,借鉴国外老年医养先进模式和成熟服务体系,带动更多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打造治疗综合化、护理整体化、病房家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智能化的医养合作平台。打造医学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卫生健康项目合作,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梳理沈阳市卫生科技成果,遴选一批技术可靠、适宜性强、能够提高诊疗能力的示范项目进行推广转化。打造“互联网+卫生健康科技”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进一步形成医院的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帅正、沈报融媒记者 樊华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贺昊岚、孟德畅

储泳

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平台——让科研实验更精准!

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应用将走进现代化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成立数字化实验管理平台,将计算机及数字技术在智慧产业领域的解决方案实施落地,实现技术成果向社会价值的转化。1.实现实验过程规范化管控,提高实验业务协同效率1)实现从实验任务、实验规划、实验执行、实验分析、实验反馈等规范的闭环业务过程。 2)实现以实验委托单为中心的业务关联应用,包括实验各个阶段的输入输出、阶段之间的协同工作开展。3)实现对多专业实验过程的协同应用,提高各个专业实验的协同效率。 4)实现对实验整体过程的可追溯,通过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支持对实验问题的过程分析。 2.实现实验过程数据及结果数据的统一管控,提高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1)实现实验数据集中统一规范管理,保证数据共享、安全。2)实现实验过程信息及结果信息的完整管控,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3)实以技术中心为主体,各分厂的实验室作为分支,使实验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实验信息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4)实现对相关实验数据的检索,实现数据的关联查看。并且可以把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建立基于知识的实验业务应用,提高实验效率与质量1)建立实验知识库,实现实验知识的沉淀积累。 2)对实验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便捷的知识查询及情景化知识应用,初步实现基于知识的实验业务应用,有效规避常见实验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3)建立实验知识库维护管理制度,提高知识库知识质量,保证知识库的应用效果。4.实现实验可视化管理,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实时了解实验的完整情况1)实现实验进度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以图形的方式实时查看实验的进度,方便领导决策参考。2)实现实验设备的可视化管理,实时监控各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前发现设备的问题,方便设备的维护、维修及精度保证,为实验计划的制订及任务分派提供科学的依据。3)实现实验过程的可视化管理,监测实验时设备的状态及实验人员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4)实现以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大屏幕等多种方式展示实验的情况,方便各级领导、计划调度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实时了解实验的情况。5.建立科研项目协同管理平台5)实现科研项目电子化的计划编制,任务分派,工作分解说明和计划考核。6)建立各类科研项目过程控制和项目管理模板。7)根据项目角色在项目中的职能确定其对于项目的访问权限,各级领导、项目负责人可以依据不同的授权访问不同的项目,了解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负责人、计划开始日期、持续时间、截止日期、所处阶段、项目团队(角色、用户)等。8)通过利用科研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编制项目计划和工作分解说明,并通过电子流程完成项目计划的审批。在项目计划获得批准后,即可以启动项目。项目成员在自己的工作列表中接收任务;9)实现项目实施目标跟踪分析、管理,项目组成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计划情况和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及附带的工作分解说明,按照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并提交工作结果,通过工作结果(图样、技术文档等)和项目交付之间的关联关系,反馈任务完成情况;10)实现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汇总,按格式对科研项目情况生成报表;针对不同实验室领域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实现数字化实验平台的建设,完成科研项目、相关的实验数据、文档和信息数据的管理,实现科研项目管理、实验业务过程管理、实验数据管理、实验资源管理、实验知识管理等;实现与ERP系统、其他分析工具的集成应用。能够实现和未来大数据系统的集成,向大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数字化实验平台以技术中心为主体进行构建,各分厂的实验室通过公司网络接入数字化实验平台,根据平台设定的模式开展工作。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实现实验业务流程管理,提供完备的实验流程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实验流程管理。实现交互式图形方式的流程定义、执行及监控, 以及流程的管理,支持流程分支循环条件判断。在流程启动后可以给相关的人员自动发送提醒消息,并可以在其最新的工作内容中显示出来。支持图形化的流程模板定制,流程模板定义应支持流程分支、条件判断、作业分配、对象审批、文件会签、自动通知、状态变化等复杂需求。支持流程布尔条件判定,决定下一分支流程流向;当流程中的对象完成评审后,将自动获得流程预定义的状态,并冻结该对象。1)根据不同的文档类型,自动确定匹配的流程;2)支持流程中的工作任务处理,可以将工作分配给指定的人、小组、部门或者角色;3)支持多种评审表决方式(如:一票通过、多票通过等),记录每个评审任务的表决意见。4)当流程中的某一任务到达时,自动将数字化实验平台中的任务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的任务参与者,从而保证任务或通知能在第一时间被参与者知晓。2.1.5 流程运行中的权限支持流程运行过程中为每个不同的任务节点定义不同的权限。2.1.6 流程查询和跟踪支持查询流程历史记录和正在运行的流程,流程的发起者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观看流程的进展情况。2.1.7 流程中的圈阅、红线批注可以在流程中对图纸、技术文档进行浏览圈阅、红线批注,并可以填写流程审批意见,若发现差错可以退回设计步骤。2.1.8 出差代理当流程执行点人员出差后,通过设定代理人完成流程的任务活动。2.1.9 电子签名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平台可支持电子签名,可以自动将审核者姓名写入图纸的标题栏或文件的签署栏,支持Word、Excel格式数据的自动电子签名。

冯契

齐鲁工大以科研平台为抓手 推进科研服务能力

齐鲁工业大学(科学院)自2017年科教融合以来,围绕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通过抓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截至目前,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总投入20亿元左右,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有国家级及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0余个(重点平台70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和质量均位居省属高校首位。科研创新平台整合重组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科学院)在建各类科研创新建设水平,更好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建设,学校(科学院)以国家级及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对当前在建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大科研平台进行整合重组。整合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围绕相关领域及学科建设需求,开展具有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突破相关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瓶颈,提出先进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科研平台带动产业发展学校(科学院)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在优势研究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在我省十强产业部分领域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一)在轻工产业领域依托“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轻工生物基产品绿色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高性能纸浆绿色制备、制浆造纸清洁生产等方向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相关成果为领域内企业新增产值千亿元。(二)在新一代信息产业领域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在神威系列超算平台上开展了并行计算支撑软件、数据处理环境、应用运行环境等制约国产超算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海洋动力环境耦合、高端装备设计、复杂电磁环境模拟、军工装备制造等领域。近年来陆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三个重点专项,自主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电子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等系列软件,实现了计算资源、应用、数据一体化管理,支撑了省级电子政务云服务和大数据业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在现代海洋产业领域依托“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围绕海洋观测、监测、探测,以海洋核心传感器、智能浮标潜标、智慧海洋信息处理为重点,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奖励。形成从岸基、近海到深海大洋,从空中、水面、水下到海底的立体观测研究体系,在国内首次实现海洋资料浮标业务化应用,支撑“海洋资料浮标网”和“海洋气象网”的运行,占我国海洋业务浮标网的90%以上,稳定性和可靠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船舶气象仪进入海军装备系列型谱,成为我军护卫舰及以上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型号装备,志愿船自动测报仪占有全国市场50%份额。重点突破海洋核心传感器与仪器的国产化,力争在关键“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在支撑产业发展上发挥领军作用。(四)在高端装备产业领域依托“能源与环境光纤智能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油气勘探方面开展窄线宽激光光源、光纤地震检波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在激光核心传感器件、阵列工程化水听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在我国非常规油气物探中得到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扭转了国外只租不卖的被动局面。在激光芯片方面将开展长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VCSEL)传感芯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突破InP基激光芯片外延生长核心技术,实现长波长VCSEL激光器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成套技术重大突破,填补我国1.0-2.0μm波段VCSEL激光芯片的技术空白,推动该技术在激光雷达、气体传感、人脸识别及3D传感等领域应用,提升激光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链发展,消除行业激光器芯片断供、行业瘫痪风险。科研平台支撑人才培养科教融合以来,学校(科学院)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研究所+学院”深度融合为基础,建立健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依托校(院)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药学院”等5个科教融合学院,设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施行“2+2”“3+1”两段式培养模式,增设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海洋技术、功能材料等全新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勇也

袁亮调研、推进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

6月23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明东一行走访了能源与安全学院和医学院,结合致远楼、宁远楼、采矿大厅、崇仁楼等实验室现场情况,就统筹推进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与能源与安全学院、医学院有关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实验室负责人及部分新进博士进行了座谈交流。袁亮一行参观实验室(摄影:张坤)在致远楼、宁远楼、采矿大厅,袁亮走访了每一个实验室,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的汇报,并与实验室内正在做实验的教师和博士进行亲切交谈,询问了实验设备的参数和使用情况,对学院的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能源与安全学院作为上述三个科研平台的主要依托单位,要联合其他相关学院,负责三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功能分区,将本科生实验室和研究生的科学实验室相对独立布置。做好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实验数据的智能化、现代化、可控化。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具体负责三个科研平台牌匾的设计和制作;财务处做好高峰学科建设经费的落实和执行工作。在崇仁楼,袁亮听取了医学院部分学科带头人及新进博士的介绍。他强调,医学院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要走理工医融合、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守住临床医学、发展职业健康的特色之路,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医学院要凝练职业健康方向,规划学科建设发展计划,论证学科急需的科研仪器设备,组建人才培养团队,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开展实质性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要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多调研国内顶尖职业健康、医学和生命科学实验室,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推进实验室建设,不走传统医学实验室建设的老路,要体现理工医融合特色,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手抓,注重解决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应用技术问题,成为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为学校“双一流”创建提供强大支撑。袁亮强调,能源与安全学院、医学院与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联系紧密、使命特殊、作用突出,要把握形势,围绕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和职业安全健康关键科学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打好组合拳,坚定夺取大战大考胜利的信心。要求学校财务紧紧聚焦“双一流”创建奋斗目标,利用高峰学科建设经费,精准资助。郑明东对能源与安全学院、医学院落实袁亮校长的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处、财务处负责人,能源与安全学院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及实验室负责人,医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及师生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现场调研及座谈会。(撰稿、核稿:能源与安全学院 蔡峰、医学院 穆敏,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处 徐颖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九龙滩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启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对“2021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首次启用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深化流程再造,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着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据了解,自治区教育厅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规划、设计、调研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构建了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高校科技计划体系,提高了高校科研管理效率,该平台操作便捷、特点突出,具备三大优势功能:一是实施全流程一站式管理,在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开展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自治区教育厅将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成果管理及结题验收等相关流程放在线上,同时,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源,通过教师个人标识码进行账号分配,一人一码,一码一账号,一个账号参与项目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实现了“一个账号一站式管理”。二是可实时跟踪办理情况。三是保证项目评审公平公正。(记者 苗青 王中宙)

不知其所

西华大学召开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会

3月19日,西华大学召开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会。该校校长刘树根,副校长许州、李秋实,发规处、科技处、计财处、人事处、各学科型学院负责人及学科平台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刘树根主持。该校发规处处长张力回顾了近年来学校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发展情况,对学科建设经费划拨情况作了说明。会上,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负责人平台围绕2021年建设目标任务作了汇报。李秋实提出学科平台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意义重大,要将平台做实做优,发挥好平台作用。许州提出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成果转化,构筑科研团队,做好目标规划,平台建设上要进一步凝练聚焦。刘树根指出,学科平台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学校高度重视并支持学科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研究人员提供和创造科研条件,下一步学校将对平台建设精细化管理,建设一批真正的学科团队和队伍。(通讯员:西安财经大学辛航)

丛林狼

如何做到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呢?

科研项目研究有两种方式,一选择已经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继续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二选择新的研究方向进行立项开始进行科研研究。如何达到科研项目管理精细化呢,就得从项目构思开始进行管理了,比如项目立项。立项流程清晰,相关文件模板设置,从日常工作申报流程上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立项通过后,开展科研活动所需要的课题经费支出,只需要动手选择立项项目即可,减少科研人员重复录入信息,系统将课题名称均罗列清楚勾选课题选项,选择申请人名称,即可完成经费申请。相关明细导入也有格式模板进行指导,减少了反复的信息录入带来的时间浪费。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等信息均可以在管理系统中提交采购申请,做到科研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全流程记录,对科研人员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进行管理,提供课题相关论文参考,系统将自动将相关论文自动同步,为科研人员提供学习。

暗之中

OA系统为科研机构打造一体化移动办公平台,创新管理模式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2017年10月10日,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随着机构的不断扩展,为了提高科研机构和项目课题的管理效能,劳动社保科研院携手泛微OA,规划梳理流程,减少线下繁琐的审批流程,助力实现日常事务全流程管理、项目全方位维护,创新管理模式。劳动社保科研院办公平台亮点一、定制移动办公客户端为了提高碎片化时间利用效率,OA系统协助劳动社保科研院打造了定制化的移动办公app:移动端信息与PC端同步,可进行流程操作等;同时,移动端支持手写签批,方便快捷。(移动办公)同时,OA系统还为劳动社保科研院打造了适用于ipad的特色门户,让用户在不同客户端上都能快速进入办公状态。(ipad端特色门户)二、统一办公平台,个性化门户1、统一门户,工作聚合泛微为劳动社保科研院搭建了统一门户,员工个人办公所需信息与提醒自动在门户聚集。涵盖员工待办工作、会议安排、通知公告、常用文档、所有未处理的工作信息,便于员工在开启个人门户之初即可得知当前工作进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组织门户)2、统一流程,贯穿事务目前劳动社保科研院已搭建完成流程共40条,包含财务处6条、人事处5条、科研处6条、院办9条、资产处7条、国际处1条、文献信息室流程3条以及通用流程3条,充分提高了机构内部各项业务处理效率。(组织流程)流程表单使用表格的排版,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大程度的贴近现有的纸质表单,能够让员工快速适应线上审批的办公模式。电子流程支持批注、转发、转办、收回、退回等功能,方便操作。并且能够通过流程推进情况及时跟踪了解,实时掌握业务办理状况,提高执行力。三、统一人事绩效管理1、人员花名册电子化实现了院内所有人员信息电子化。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以处室的形式,将人员进行清楚的划分,并且对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快速进行维护。(人员信息电子化)2、假期管理按照现有的制度对假期管理实现电子化,自动记录假期余额,自动进行假期扣减。大大简化了人事部门的工作量,不仅效率高,而且出错少。3、科研绩效管理通过搭建电子化课题库,实现课题资料快速查询和智能化的绩效申报、考核等,减少线下纸质文件繁琐、不易查找等问题。四、项目文档统一管理将分布在系统各个流程的文档,按照相应目录的逻辑关系,将零碎的文档连点成线,扩大了系统文档快速复制的能力。每个人可以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文档,领导可以看到下属最近阅读、浏览的文档。五、财务智能统一管理1、费控管理通过搭建电子化的费控报销单,让借款、报销、转账等事务能在线上完成规范高效的审批,方便出差人员报销,增强员工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费用报销)2、差旅管理为了优化员工差旅和报销体验,劳动社保科研院可通过流程提交报销单,出差详情和费用情况在一张表单清晰展现。(差旅报销单)3、借款管理借款申请与相关课题相关联,能够快速掌握费用去向的具体情况,方便了解相关课题和事项的费用使用情况。(借款申请)此外,劳动社保科研院还实现了发票开具、转账申请等事务线上申请,有效提高财务效率和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六、特殊时期疫情快速上报泛微通过移动建模,协助劳动社保科研院快速收集统计员工的健康信息和返工计划,便于组织提前部署相关工作。通过每日采集数据,系统自动形成统计报表,组织可以及时远程监控员工健康状况和返工状况,做好防控。(疫情上报)劳动社保科研院办公平台价值信息高效聚合,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实时在线沟通,提高业务协作效率;项目文档管理,组织知识积累创新。

彼何人哉

新型科研机构,作为项目运营平台时怎么理解、如何构造?

近年为增强研发能力,尤其为更广泛运用外部科研力量,很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建立了在体制机制上有别于传统科研模式的各类新型科研机构或平台。但几年下来很多遇到:初期投入的巨额资金花完了、高端人才没留住低端却沉淀下来、申请了不少课题但有用的科研成果没看见……这类作为科研项目运营管理平台的新型科研机构怎么理解、怎样构造、如何运行?作为新型科研主体,应将功能定位在两个主要方面上(功能特征):项目争取功能和生产管理功能(科研管理功能)——即科研业务经营功能和科研项目管理功能。科研人员招聘、培养、积聚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其它功能,早期应更多依托母体(平台建设主体)功能延伸实现。重点配置的资源(资源特征),应重点是两类:第一类是科研条件保障资源(实验室、科研设备等),第二类是科研管理资源(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和相关知识、经验等)。而经常性科研人员,作为当前一般科研机构的头号资源,应是较少配置的资源——即不需要把这些科研资源从原部门或单位中抽离出来,更不是大范围招募。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做科研呢(运行特征)?按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运行和管理:在科研项目的人员组织上采取跨科研机构边界的临时聘用方法,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采取规范的课题负责人制,在科研经费管理上采取项目预算管理制、在科研项目考评上采取软周期考评模式等。这样该新型科研主体虽然长期经常性配置人员很少,但只要在研项目多,经常性存在的科研人员就会很多,且质量都很高。从而构造出一个这样的运营平台——科研业务经营平台和科研项目生产管理平台。在进行实际构造时,一个根本的指导原则应是:“在管理上做实,在人员上做虚”,即充实科研管理人员,完善科研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使科研管理功能实实在的形成且非常强大,而科研人员不能实配太多,越少越好;不仅现在不能多,将来也不能多。——本质上更多的是成为体制平台、机制平台。*****【FUTH复斯/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