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浅谈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顺始无穷

浅谈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简单来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这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科研创新能力,即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二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三是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是系统地搜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四是逻辑思维能力,即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五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必须借助语言去准确地表述,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六是动手操作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达晋编译认为,研究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对学科领域的触角要敏锐,能够及时把握住最新动向,善于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自己做的研究是有用的、及时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全面的,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科前沿,而且对日常生活是热爱的。可以说,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发现问题主要从科学理论和科学试验之间的矛盾中;从社会需要中;从交叉学科的界面中。二、夯实专业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研究生熟练查阅、阅读英语文献及英语原版书籍的前提。研究生应该具有用英语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和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满足社会、科技、经济以及对外交流日益增长需求的一项基本技能。研究生要学好英语,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大量的专业信息的刺激下,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了解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热点和难点。三、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首先,系统地查阅和处理文献的方法。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根据不同搜索工具服务对象及特点,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作者姓名等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其次,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就研究和讨论的某方面问题,经自己的消化吸收、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整理出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在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所超越的创新性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其次,学习基本的理论研究方法,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对待特定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何如

科研需要的能力!

所谓科研,简单地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规范化文字并加以传播表达的过程。对我们大学生而言,科研发表出来的论文是对大学所学的成果的检验。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学校青睐于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突出表现的学生,比如参与过相关科研项目、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等。读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术研究,如果大家能在本科阶段参与一定的学术训练,就会发现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不错的论文之后,你的科研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为自己的保研之路增加了一份保障。从事学术研究,会对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理论构建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等有较高要求。1.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搜索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本身就是对大家的重要考验。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信息搜索能力主要表现在查阅检索各种文献资料之中,包括查阅专业书籍、期刊论文、数据资料等等。我们注意到,很多同学在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中文文献数据库时,不能很好地获取高质量的论文资源。以中国知网为例,在面对一个题目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关键词定位准确后再进行检索。其次,设置好检索条件以有效地过滤掉低质量的文献,保留发表在SCI、CSSCI、核心期刊上的高质量文献,对于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往往很重要。2.快速阅读能力尽管在信息搜索阶段,我们已经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文献,可是手头的文献资料数量还是很大的。拿到长长的一篇论文往往令人头大。实际上,你会发现,一篇文献当中真正能被引用、借鉴和学习的观点并不是很多。拿到一篇论文,先读文题和摘要,通过摘要可以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判断该论文有无继续或者完整阅读的必要。3.把握问题能力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在阅读书籍或者论文时,往往会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和左右,无法跳出文本发现作者的观点或者表述中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还比较缺乏问题意识。对人文社科的研究来说,很多理论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回顾前人所著文献和研究的不足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完善起来的。此外,把握问题的能力还表现在论文选题等方面,在后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4.理论构建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理论建构的能力和文笔表达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脑海中有了较为清晰的想法和观点之后,就需要用比较规范化、学术化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看得懂,而这就是最后写论文的过程。关于如何写好论文,后面还会有专门小节具体阐述。在行文之前,我们要把相对通俗的想法抽象为精炼准确的观点表述出来,然后设计好全文的主要框架,这就是理论建构的过程。

气运

学术研究丨哪些能力是研究者必需具备的?

科研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研究者本身考虑,与每个人的思想素养、基本能力以及科研技能水平有关。科研能力研究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研究方法,这都是进行科研的基础。以教育学为例,从学习教育研究知识到形成科研能力,中间经过了两个转化:一是在初步实践基础上将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研究操作技能;教育研究操作技能包括:确定论文题目、制订研究计划、进行课题论证、观察与访谈、设计调查表、使用测验法进行调查、教育统计分析、撰写以及评价分析研究报告等等等等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将研究技能转化为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个综合的能力结构,至少包括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和组织科研活动能力等六方面。1. 定向能力:准确判断课题价值,要不要做、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2. 理论思维能力:透过现象提炼本质,从理论上思考具体问题。3. 创造能力:发现、生产、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主要是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分析问题。4. 动手实践能力:有方法有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活动。5. 评价分析能力:主要是判断力,要客观公正。6. 组织科研活动能力:把知识和想法落实到地。上面的六种科研能力水平,因人先天禀赋差异而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能事半功倍地做出成效。个人基本能力1. 阅读能力:不论是书籍还是论文,作为信息或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会如何阅读可以避免浪费时间精力,提高科研效率。2. 写作能力:书面研究报告是我们大多数人信赖的信息来源,学术写作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展现形式,科研过程中的研究计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等报告,可以让研究者以书面的方式思考。通过深思熟虑,把自己的思考看得更清楚,观点也更清晰。3. 检索文献资料能力:科研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步都离不开相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有价值的文献贯穿科研全过程。正确地查阅文献,可以明确研究课题并确定研究方向,进一步为论证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并且,可以避免重复劳动(看看哪些研究别人都做过了)。4. 交流能力:科研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最大程度地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有成果有作品后,还要广而告之,向业内外推广成果。5. 外语能力:主要是英语,现下学术圈的“普通话”。6.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说科研,信息时代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它了。思想素养1. 爱国爱党爱家,爱人民爱自己;2. 面对真实自己的勇气、调节多种情绪的能力;3. 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责任感、事业心;4. 强烈的科研意识、积极的科研动机、理论研究的兴趣;5.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诚团结的协作研究精神;6. 意志坚强、勤于思索、勤于动手。本文由治学有术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开心锁

科研能力与就业能力?哪些是理工科留学生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哪些?《启德教育中国学生理工科留学报告》对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硕士海归Edward进行了访谈,他以生物医学工程为基础展开对理工科学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讨论,除专业背景之外提到的各项能力也适用于大多数理工科学生。专业背景随着各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今世界对于理工/ 应用科学类学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应用科学涉及范畴广泛。从软件开发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汽车设计到航空航天技术,从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到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知识与技术帮助人类解决着各类生活与科技难题。虽然每所大学设立的具体专业科目都有些许不同,但是大多数应用科学系在本科阶段都提供“传统类”工程学,例如电子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部分学校同时在本科阶段提供新兴工科专业,例如纳米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可以被广泛地理解为一门利用生物,材料与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各项医疗医学难题的学科。该专业可以大体被分类为生物医学电子(例如磁共振成像技术),生物材料(例如药物缓释系统,细胞组织支架),细胞与组织工程(例如再生心肌细胞贴片,细胞移植技术),矫形生物医学(例如人造关节软骨)。绝大多数开设工程学院的大学在研究生阶段(硕士与博士学位)提供生物医学工程。由于生物医学复杂多元的知识结构,拥有高等学位(尤其博士学位)与高端刊物论文的人员在职场中有着显著的就业优势。学术写作绝大多数的理工科类学术论文从介绍某一项技术空缺或需求开始,展开对于某项科技的研发,实验及数据意义分析的讨论。学术论文通常用4,000 至8,000 的文字来报告数月甚至数年的科研成果。因此,理工科学生应精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的总结能力。成年累月的科研过程常常产出多项重要的学术发现或技术突破,优秀的理工科学生应具备识别对相关领域有重大学术意义的成果的能力。学术文章的开头常常需要介绍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由于理工类文章普遍涉及多项专业领域,学生应当就文章需求选择适当的书面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地介绍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侧重推算与计算的领域(例如电子计算机或机械工程),各种冗长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许可以高效地简化相关理论知识。相比之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着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与拗口的专业词汇。因此,标注精简的原理图更容易解析生物医学知识。此外,学术数据的展示与分析能力是另一项理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学生应根据数据的类型与数量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展示数据。高效的数据展示使读者能够快速识别重要的数据特性,更有利于作者进行数据分析。在空闲时间有规律地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说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批判地审查学术文章中展示的数据是否可以有力地支撑论文的论点。同时,经常阅读学术论文也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科研事业的初衷是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专业领域现有的边界。因此,创新力是任何专业的科研事业之基础,也是理工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理工类学科十分强调学生识别已有科技与使用者实际需求之间的空隙。这种空隙应当成为科研者们创新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因此,在科研期间,理工科学生应密切关注高端学术刊物(例如Science, Nature)发表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最新科研报告, 从而了解正在研发或已经成熟的科技。同时,学生可以采取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者”(例如参与临床诊断的医生)进行沟通询问的方式,了解科技使用者们的真实需求。虽然科研事业要求学生有极高的独立性,但是团队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多数重大学术发现通常由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们协作完成。长期从单一角度思考学术问题会限制科研者的想象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应当积极寻求与相关领域的学者合作的机会,从而提升并完善自己的科研项目。就业能力面对拥有高等学历(硕士或博士)的求职人员, 面试官非常注重对方的具体研究课题以及研究成果(例如优质刊物论文,发明专利)。除了专注于各项学术能力的优化之外,学生同样需要通过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提升未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在个人简历中,领导力通常体现在科研以外的活动参与或策划。在研究生阶段,学校通常会有各类与教育相关的活动项目,例如带领高中生体验学术实验,针对性指导本校本科生,或策划培养研究生各项就业能力的研讨会。同时,在就读研究生阶段培养优质的人脉网也是不可或缺的任务。对于研究生来说,教授导师或许是最重要的人脉关系。所以在求学期间应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严谨高效地完成个人研究项目,积极主动地帮助实验室同事以及积极申请各项符合条件的奖学金。与其他专业学者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直接有效的社交方式。在求职过程中,曾经的学术合作对象是撰写推荐信的不二人选。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保持着对于科研专业的热爱与信心必将会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增加良好的印象分。

大房子

科研能力高低从来不等同于人品好坏

最近,上海交大一名副教授火了,不是因为拿了什么国际大奖,也不是因为有什么惊为天人的发现,而是在群里公开“大骂学生垃圾”。据交大的同学爆料,倪老师骂学生是因为他手底下一个学生的论文写得太差,而论文投稿时间马上就要截止,倪在改论文的过程中十分生气所以到群里破口大骂。从骂人的截图中可以看到,毫无疑问这个倪老师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姿态,居高临下的骂人。字里行间透露出学生是“渣渣”,自己是“牛人”的意思。而且一开始就强调周末都是工作日,想必倪老师课题组对学生的要求比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都高。尽管如此,现在网络上仍不乏声援倪的声音,称:“如此优秀的一个老师现在被罚的那么重,是学校的损失”“哪个导师没骂过学生?骂一下怎么了?”“老师其实也是为学生好,没有必要闹这么大吧?”毫无疑问,少数网友又开始移花接木,觉得一个学术上很有成就的老师,在实验室里就有资格对学生人身攻击,还美其名曰“为了你好”。只能说这个事没发生在你身上,不然你也一样受不了。话又说回来,这个老师到底有多厉害,竟然值得部分网友为他声援?始于才华,这个老师科研能力真的很强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仔细阅读了这位倪老师的简历,老实说,作为半个学术圈的人,不得不承认这个倪老师真的很厉害。他的简历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在IEEE T-PAMI和IJCV等顶级期刊发文30余篇。可能普通群众对发论文这件事没有概念,这里简单科普一下。现在国内的高校仍然是以论文论成败,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直接和老师评职称、申基金、拉项目挂钩(这几项都是高校教师的主要收入,工资跟这些项目比可以忽略不计),不同领域的论文又分I、II、III、IV区,每个区里又分top和非top两类。而这个IEEE T-PAMI就是I区top期刊,所以介绍里称之为顶级期刊。那么这个期刊有多顶级呢?看看各大高校学生和老师对它的评论就知道了,几乎所有投过这个期刊的作者对它的评价都是:难、很难、非常难,而且极容易被拒。另外国内最顶尖的高校是清华大学,这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全球排名第二。如果你在清华大学里能够在这个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那么恭喜你,你的大名将被放到系网站首页滚动播放好几天,让全系的人都认识你。而这位倪老师,在这类期刊上一共发了30多篇文章,足矣证明他在这个领域里的能力是被公认的。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青年千人”,申请这个头衔的难度也是巨大。但是如果申请上足矣证明国家对你科研水平的认可,因此毫无疑问,这个倪老师,的确是他那个领域里的“牛人”。终于人品,会做科研但是不会做人科研能力和人品好坏从来不能划等号。有的老师,科研能力很强,但是人品太差;也有的导师,科研能力一般,但是为人处世却十分得体。而这个倪老师,毫无疑问属于前者。“垃圾”、“白痴”、“文盲”、“吃屎”,这些词汇明显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一个学术能力这么强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而且是对自己的学生。最近赶上毕业季,我的导师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手底下有包括我在内4个即将毕业的硕士,这意味着他要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看完我们4个人的硕士毕业论文,而且可能还要对论文里面的内容做大量修改。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写将近4万字的论文,可能文章中会出现不少语言、作图、结构等错误。后来我导师果然也受不了这天量的错误,在群里吐槽了我们:“A、B同学,你们论文里犯得好多错误我上初中的女儿都不会犯,我在论文里都标出来了,这周之前自己检查赶紧改好,有不会改的加下我女儿的微信,请教请教她”“C、D同学,你俩的论文我读了一遍丝毫没看出整个文章的结构,你们回去给我用水彩笔画出来!周末之前交给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些导师,尽管内心很烦躁、很愤怒,但是懂得控制情绪,知道用别的方法宣泄自己的不满,而不是人身攻击、谩骂自己的学生。从这一点看,倪老师的人品远与他的科研水平刚好处在两个极端。

大麻烦

一图看懂我国真实的科研水平

中国的科研水平一向备受诟病,很多人批评我国企业不思进取,以抄袭为荣,比如某互联网巨头,经常出现先锋变先烈,后来者捡便宜。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目前是什么状况呢,有改善吗?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来公布的数据看,2017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达36.9万多,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排名跃居全球第二,速度和总量都是位居全球第一梯队,但科研全球影响力,也就是质量还是有差距的。从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看,企业研发产出最多,占比高达63.3%,是国内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校只占有14.4%,科研机构占比更是低的可怜,仅有4.3%,这和海外完全不同,海外科研机构和高校才是研发主力军,并且高校代表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科研水平。国内高校虽然很多,但大部分以混学历为主,真正钻研技术的并不多,这也是很多人呼吁改变高校教育模式的原因。国内科研机构的最大的特长是争取经费,这一点比海外的优秀很多,但是,科研能力看数据就知道了,无力吐槽~从技术领域中外对比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35个领域分布状况显示,我国在土木工程、机器工具、测量、基础材料化学、材料冶金、电机电能等领域发明专利远高于国外来华的专利,基建强国名不虚传,起步早、且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主要的技术性出口产品。发动机、运输、医学技术、光学、音像技术专利落后海外,发动机依然是我们的痛,不过好在这两年军用发动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只是民用的还差很远。近来因为中美贸易战站上风口浪尖的半导体芯片产业,从去年的专利数量来看,国产专利数量略高于来华的国外专利,并不悲观,我们的芯片设计能力并不差,中科院加几个月的班就可以搞出来,只是商业推广和芯片制造差距很大。数字通信领域也远高于国外来华专利数量,我国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商业应用反过来促进了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阿里巴巴、百度、中科大等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动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反超。总的看,起步早、坚持自主研发的领域,国内相关科技早已赶超国外,或者持平,比如生物技术、化学类、计算机技术等。而那些起步晚,或者在自主研发和进口路线之间摇摆的领域,多半拉后了,到现在也没赶上,比如发动机、半导体芯片、光学等。所以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不然就会像中兴一样被人卡脖。

茶之味

我国科研能力最强三座城市,培养出众多科研人才,你知道是哪吗?

现在我们出门旅行挑选目的地是都会比较仔细,会关注到目的地城市的各个方面,比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安全性有没有保障、交通是不是便利,这些都是旅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因为出门游玩,为的就是开心,如果去到一个糟糕的地方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旅行体验。但我们在每个城市游玩的同时不知道有没有关注到城市的科研实力,科研能力强弱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肯定离不开高新技术,在新世纪科技才是改变未来的重要力量,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显然不是白叫的,美国就是最好的借鉴,美国就是一个重视科技,崇尚科技创新的国家,他们也是享受到科技发达带来的便利,借助科技的力量把国家慢慢发展起来。所以我们自然也要学习别人优秀的一面,我国也是很注重科研的,你知道我国科研能力最强的三座城市是哪里吗?第一个城市就是首都北京。即使对各个城市科研力量不了解的人,也是会觉得北京的科研能力并不会差,毕竟是一国之都,基本上所有的资源都会优先倾斜,会让北京优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其他城市发展。确实北京的科研实力很强,我国最有名的中科院总部就设立在首都北京,可以说中科院云集了我国最顶尖的科研人才,为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努力,尽管他们很多人不为人知,但绝对称得上是无名英雄。北京科研发展还有最大的一点优势在于高校,全国最知名的两大学府清华北大就坐落在北京,加上其他的很多高等院校,无不为科研事业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而且在很多大学中都设立了各种的实验室,让很多有才华的人得以发挥出来,可别小看这些实验室,有很多研究成果就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最终造福于社会。第二座城市是“魔都”上海。上海如今已经是中国第一的城市了,经济实力非常强劲,GDP也是排在全国第一的位置,教育水平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这些知名高校为上海的建设输送了不少青年才俊。上海也不只是经济发展得好那么简单,上海的科研实力可是不俗的,有很多高新技术公司在上海开设分部。这些公司很多也都是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组织进行科研工作,因为科研事业是一项未知的挑战,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展得怎样,所以科研事业在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才能继续探索下去,上海刚好是个不缺钱的地方。加上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国的尖端人才,他们的知识储备对于我们的科研事业还是具有促进作用的。最后一座城市是南京。南京自古以来就有着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被誉为“天下文枢”,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规划的科技教育中心城市,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投入巨大,到现在为止,南京的高等院校有66所,211级院校8所,双一流院校12所,培养出了81位两院院士,让众多科研人才投身于国家的科研建设中,为国家的科研发展贡献力量,可见南京科研能力还是不错的。你认为哪座城市的科研实力最强呢?欢迎留言交流。

鬼整人

科研能力不强,被导师劝退,还应该坚持吗?

科研能力不佳,被导师嫌弃,甚至被导师劝退学,应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些朋友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听导师的话选择退学呢还是继续坚持?如果要坚持,应该怎么坚持呢?小编在高校工作多年,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比较多的了解。小编认为,如果一个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差到被导师劝退,那建议及时退学;而如果是硕士研究生,那一定要坚持到毕业。一方面,学校、社会对博士和硕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博士,人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学历学位,而是博士的科研能力或者专业技能。一名博士毕业生,如果没有科研能力,就算能勉强混毕业,到社会上也很难找到与博士学历相当的工作岗位。更何况,现在博士毕业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想混毕业也没有那么容易,翟博后那样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导师都劝退学,那一定是认为博士毕业比较困难,与其熬上7、8年被学校终止学籍,不如早点止损出来,早点就业,在社会上去学习。博士浪费的这几年,就当作是自谋职业了。对于硕士,大家的期望值就低了很多。很多人认为硕士比本科生就是多了一个学历,多了一些经历,只是证明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算差,有一些动手能力,阅读过一些文献,参与过一两个项目,到过一两次现场。而对硕士的科研能力,却没有什么要求,因为大多数硕士毕业生毕业后是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另一方面,对科研能力的判断准确性不一样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经过了3年硕士学习锻炼,是有一定学术基础的,如果学术能力仍然很差,那后面能提高的空间就比较小了。但硕士研究生基本都是本科毕业没多久的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时间很短,科研能力不足是正常情况。小编当年有一个师弟,上研究生的时候,由于本科光顾着考研了,很多课程学的一塌糊涂,科研能力几乎为零,老师让他搭个平台,他来的时候什么样,走的时候还是那个样,导师气的把他的补贴都给停了。后来还是导师和师兄们给他凑了一些数据,帮他毕了业。毕业后他找了一个技术相关的工作,我们都觉得他干不了,结果他去了之后却展现出非常强的能力,干得却非常好,很快就干到公司中层。现在又在职上博士了。—结论—对博士来说,如果真的做不下去了,建议选择退学,每年退学的博士并不在少数,总比熬到头发掉光,熬到跳楼好吧。如果导师比较好,还可以帮忙推荐工作。对硕士来说,如果遇到导师对科研能力的质疑,先不要着急自我否定。先看看是否是自己不够努力,平时表现再勤快一点,投入的精力再多一点,大不了5加2,白加黑,也就熬两年。即便是一直找不到科研的感觉,也一定要坚持,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否则导师想帮你都无从下手。其实,但凡是能在实验室里跑跑腿,差不多能毕业,导师一般是不会让你退学的,最后导师拔一根毛出来也能帮你拿到硕士学位。

夫子相亲

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导师是如何判断的呢?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读研期间无论哪一门专业学科,少不了要和科研打交道。同学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想选择一个科研能力不错的导师,而导师也是一样的想法,也是想选择一位科研潜力不错的学生,毕竟谁不想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合作共赢呢?那么在如此众多的研究生报考的人员当中,研究生的导师们是如何判定报考研究生是否具备科研潜力呢?导师一般根据以下几点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你对科研生活和工作方式感兴趣,对科研议题充满好奇,那你多数会主动钻研,久而久之科研能力也会慢慢积累提高,潜力也会不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刚接触科研的同学来说,导师一般只是提供项目并起到引领辅导的作用,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在这期间,科研潜力较好的同学一般会自主学习,然后去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整理、分析数据,借鉴别人的科研成果,并从中分析结论和不足,结合自己的项目,反复对比,研究。自控力自控力就是常说的“自律”,自律的人说明他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往往自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基本功扎实基础好的人在科研中会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更能做到与导师同频,你想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和基础薄弱的,在遇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都不懂,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基本扎实的可能一点就通,而基础薄弱的则可能要好久才能理解,久而久之,老师或许更愿意培养基本功扎实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很多东西,如果喜欢下象棋的人可能就知道,有的走一步就已经想到了十步以后,还有的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想到各种解决办法,这不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而不是“填鸭式”,只会说什么做什么执行力经验是在项目中积累出来的,接触到的越多慢慢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充足。遇到问题想到的是立马解决而不是明日复明日,否则只会欠债愈来愈多,得不到成长#考试##研究生#今日话题:你觉得导师是如何判断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呢?

德清

城市科研能力排行:中国5城进Top20,北京第一

日前,在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上,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报告,公布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科研能力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上,北京位列第一,超过了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及旧金山-圣何塞(注:硅谷所在地)。中国的上海也顺利进入了TOP5,此外还有4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别是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与合肥(第20)。戴维·斯文班克斯认为,人才和资助资金、科研设施等资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续保持科研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全球城市科研能力哪家强?北京力压硅谷夺全球第一在这方面,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众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自然指数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此外,“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全球前5位的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其全球城市间科研合作关系排名进入全球前10位,其中北京与上海的科研合作产出位居全球首位。据介绍,自然指数排行榜是基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全球82种顶尖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文章,加权统计得出。(752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