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思诗 佘黎民)邵东市王伟小语名师工作室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有向开放式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会于12月29日在城区三完小举行。邵阳市教科院谢渝芳院长、赵健军主任,邵东市教科所程金夫所长、彭晓萍老师、郭筱硌老师,城区三完小姚君祥校长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此次课题结题报告会,首先由课题主持人王伟做课题结题报告。王伟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界定、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成果与影响等方面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生动、具体地向与会专家展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鉴定组的专家们认真听取汇报,在仔细查看资料后,对此次的结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对课题组成员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和勇气表示了赞赏。他们一致认为,此课题选题新颖,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其次,课题研究过程扎实,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体系完备,研究成果丰硕、辐射深远。另外,专家们分别对课题的研究目标、过程以及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老师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最后,专家组对课题组成员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成绩。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结题报告会既是总结回顾三年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有向开放式课堂的实践研究”的历程与经验、收获与感受的一次会议,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契机。相信课题组老师们定会以本次结题报告会为契机,充分听取和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研究的实践性、实用性,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来源:邵东市教育局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不仅要详细地叙述研究工作的经过,更要引出研究和思考的观点。因此,写好科研结题报告非常重要,以下是达晋编译认为写好一篇科研结题报告应具备的要求。一、报告的基本格式要符合基本内容的需要。一般来说,一篇规范的、好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也就是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包括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三个问题,决定了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简介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简介部分包括序言、内容摘要、主题词等;主体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和讨论等;附录部分包括引文出处、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答谢等。虽然结题报告的写作应符合以上基本格式要求,但在具体写法上也要灵活掌握。二、要取好课题名称。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它不仅表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题目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往往由于题目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结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因此,课题名称应避免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是题目太大;二是一个题目表述两个甚至多个主题,造成报告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论述,严重影响报告质量;三是表述不清;四是题目繁琐冗长;五是题目文学色彩太浓;六是文不对题。三、研究的背景要做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阐述。关于研究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许多课题报告都是把立项申请报告上这一部分的内容照抄照搬上来,没有新意和新的突破。实际上,阐述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不能马虎的。如关于课题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交代。四、要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在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不同理解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读者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结题报告中,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五、要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中体现研究方法。许多结题报告对课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只是高度笼统的几句话就完了。比如在说明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性时,仅仅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研究方法,而未作任何介绍,这是不妥当的。所以,要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中,体现研究方法。六、要特别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创新性,是科研的生命和灵魂,所研究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很多科研者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很多,而且研究内容和观点雷同,缺乏创新。关于在结题报告如何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阐述问题是一个好的办法。七、要重点撰写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来说,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写作时通常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二是研究成果的陈述要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后,课题也就进入了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也就成为了重点工作,因为结题报告既是对课题研究所有成果的一次总结,又是课题成果的全面展示,还是课题成果与否的一个标志。依据蓝译总结的经验看来,要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可以从以下三步走:一是要先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充分地汇总、梳理。这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前提,研究者可以依据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归类总结,看看子课题是怎样操作、推进的,进行了哪些实验,有哪些材料,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子课题之间有没有进行交叉研究等。如果材料太多,那么有必要先进行科学取舍,然后再进行总结。二是要考虑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一般来说,课题成果不是一份结题报告就能全部展现得了的,因为一份结题报告通常也就数千字,长的也不过两三万字,所以对于结题报告的写作,应当用简练的文字清楚地把成果表达出来,具体的操作只能做简洁的概括,必要时也可以在课题结题报告外配上附件,将成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要结合自己课题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展示形式,让自己课题更具说服力。三是进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这个环节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通过专家的结题审核。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结题报告的几个方面要点。1.课题的提出。一般主要是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以及在研究时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研究问题抬得太高。2.课题的界定。由于一个课题一般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进行研究,其成果也就只能在某一方面行之有效,所以有必要对课题进行界定,特别是对课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概念进行界定。3.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当根据课题选取恰当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遵守,在研究成果中有所体现。4.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是简单地回顾课题的运转情况,一般可分成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对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做一个简明介绍,简单说明每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二是对子课题运转情况的介绍,也就是将课题的主要子课题的研究侧重和运行情况做一介绍。5.课题的研究成果。其能否有效地表达出来,会影响到课题的成功与否,以及能不能通过结题的专家审核。在思想理念层面,应当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理念,并能为大家所接受;在实践操作层面,可从方法与途径、模式总结、数据图表统计与分析等角度将课题的做法表述出来。6.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一般来说,是有了问题才会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而且进行课题研究,都要把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归结出来,看看是如何解决的。所以在结题时,应当把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这有助于促进我们去深入探究,也许是下个课题的起点。7.课题的附件。一份结题报告,不可能把课题实验中每个方面都详细地写出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以上介绍的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几个基本方面,当然了,每个课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这就需要作者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总之,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课题成果充分而精彩地展现出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课题研究的成效五个部分。为了能写出好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赛恩斯编译建议课题研究者从题目表述、问题思考、操作路径、成效关注四方面进行着重审视,以提升结题报告的质量。一、题目表达。题目的表述必须要与课题的内容相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合理的课题名称应能反映出研究问题最主要的信息。一般而言,这些信息至少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同时,题目表述要突显出课题研究的载体,这往往是课题创意点的浓缩。二、问题思考。我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者说是研究背景的介绍,重在找到真实问题,即确定研究点,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课题界定则重在说明“我做的是什么”,揭示内涵并圈定外延。如果研究者对于课题界定不清楚,就犹如连自己的产品是什么都不清楚,又怎能做出好的产品。课题界定是基于问题而提出的,并需反复修改、提炼,形成一定的新意,让人生发一种想看下去的欲望与冲动。三、操作路径。操作路径的提炼要关注几个策略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课题研究者要在这一部分将课题的路径、招式、策略等用平实的说明性语言说清楚,标题的呈现要简洁且明晰,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是如何开展的。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路径必须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只有在确保了研究策略与课题内容具有关联性的基础上,呈现其逻辑层次性之后,一般才会去关注文字的具体表达,操作策略的表述必须准确、明白、具体。四、成效关注。课题研究成效的表达除了操作策略外,主要聚焦外显成效。即重点说明研究带来的具体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从研究者、研究对象、辐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可以通过附件的形式来支撑。附件的形式可以有活动照片、课题论文、相关报道、获奖证书等。值得提出的是,成果附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相关度不高,会让人感到你连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不清楚。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需要将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内容以严密的逻辑组织呈现出来,确保其真实性、关联性与层次性。因此,建议课题研究者在撰写结题报告时对以下几个问题予以重点关注:一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文本内容表述的关联度是否紧密;二是文本中各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三是各级标题是否起到“见题而概知其旨”的作用;四是文字表述是否客观、简洁、明白。总的来说,结题报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与水平,需要按照其基本规范与要求认真对待,只有努力学习,肯下功夫,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7JYJKYB061课题名称: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负责人:何敦全课题组成员:陈玉都、郑新果、温利芝、郑景新、郑洁慧、温晓红、张小玫所在单位:普宁市高埔中学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们的教育思想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个别尖子生,而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学困生存在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在某些学校或班级,学困生可能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有责任关注和帮助、转化学困生。我校是普宁市高埔镇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生源主要来自周边13个农村小学及邻近乡镇的一些小学,学生的小学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由于地处农村,不少学生家长对自己小孩的学习缺乏督促,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蔓延,两极分化严重。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1985年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真正实施也有十几年。但是,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紧紧围绕着基本知识而采用“一刀切”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不是老师讲解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很少去顾及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不加理睬,甚至对无心向学的学生也不加教育。不少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样学,单词不会读、不会写或者不会用,或者单词记了很容易忘记,句子学习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上只靠反复带读、齐读,造成课堂效果低下,很多学生的英语素养都较差。因此,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转变观念,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出发,把握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个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优化策略,努力转化这些英语学困生,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以上两点,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到大量的理论依据,概括如下:心理学观点心理学认为:在“需要、诱因和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的周围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说明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行的。掌握学习理论芝加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只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加上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时间上为学困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教师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理念。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教无类”,学校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等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无异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寻求对学困生有效的学法指导。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坚定帮扶学困生的意志;营造人人爱学生、个个教学生,整体育学生的良好风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5.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科研态度、能力及专业水平课题负责人何敦全是广东省南粤优秀山区教师,曾获首届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担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已有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在《揭阳教育》发表过论文《试论以线串珠法在话题教学中的应用》。有多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其中1996年《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市一等奖,2010年《谈“三步法”在记忆英语单词中的作用及实施过程》获市二等奖,2013年《浅谈运用话题的有效教学》获市二等奖,还有多篇论文获市三等奖。其他成员均毕业于英语院校,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并且都有较高的研究热情、能力及专业水平。其中,温晓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参加2015年普宁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陈玉都老师撰写的论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荣获2005-2006学年度普宁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比赛三等奖;其创作成果《好榜样培养好孩子好习惯》在2009年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第七届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中,荣获优秀成果二等奖;其论文《浅谈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参加2012-2013学年度普宁市中小学英语科教学论文评选,荣获小学组二等奖。张小玫老师曾于2005.08-2008.06在普宁二中实验学校参加过全国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试验研究(子课题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设计)并获得结题。2.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情况课题主持人对转化英语学困生有一定的经验,多年来已帮助三十多位英语学困生提高英语成绩从而考上重点高中,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其他成员对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有一定的经验。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经费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教研工作,并以教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因此,学校对这次的课题研究工作十分支持,学校有专项资金用于课题必需的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组研究教师的外出培训开会经费和有关活动经费。4.时间保证:本课题从申报之日起,约需两年的研究时间,即预计到2019年2月结题。5.资料设备:这两年我校顺利通过创强、均衡教学验收,具有先进的校园设施,有大型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多媒体功能厅等场所都有因特网及校园局域网连接,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和设备保障。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一)原则1.坚持以情动人原则。教师和学困生的思想交流必须以丰富的情感作为纽带。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她)的课,积极回答他(她)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她)布置的作业。只有促进学困生产生情感共鸣,才有好的教育效果。2.坚持鼓励性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3.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应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如果教师对学困生了解不够,抓不住他们所关心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即使道理再正确,也说不到点子上,无异于隔靴搔痒。4.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多引导,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5.坚持自主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指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如果能帮助学困生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激起他们对自己价值的正确认识,那么转化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动力。二)方法本课题重在实证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分析法:从多角度地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调查法:以我校教师和学生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实证研究,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3.个案研究法: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写出学困生转化个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4.对比法: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变化,每半学期举行一次调查,对试验班每位参加试验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这样分期分段对比,及时找出原因,寻找对策。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对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我们共调查了我校七年级一个班、八年级两个班、九年级一个班共172名英语学困生,进行了英语学困生的总体探究。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英语困难、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对英语失去兴趣,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学困生对英语失去兴趣或教师教法需要改进。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同时,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要求,有不少学生要求教师改进教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或要求教师讲慢点,讲详细点。(2)自身努力不够是导致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到,学困生在学习上大都不够努力,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部分学生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惧学、厌学心理。畏难、逃避、混日子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特征。(3)学困生多数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困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上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的学生仅占少数,大多数学困生在老师讲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他们或看课外书、或经常走神、趴在桌子上睡觉。另外,能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业余时间学习、能坚持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少数。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研究如何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根据英语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我们可以以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等游戏以及英语猜谜语、英语故事接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些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三)研究如何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困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们研究了教师应加强引导,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注重发挥学困生的学习潜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平时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创造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她)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四)研究如何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如何听讲,如何复习,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只是满足于能按时上课。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对于学困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教师要查明“病因”,找出“症结”,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同时要明确要求,加强引导、强化训练。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质疑、如何做作业、如何复习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英语入门教学起,教师就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1) 课前准备上课之前要求他们进行预习,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要求学困生一定要学会单词拼读,并在课前把未教的单词先进行拼读,尽快形成较强的拼读能力,为下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要求他们试着自行解决课本中所提的问题,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2)上课环节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勤于开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3)练习环节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当然难一点的题学困生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4)课后复习教育学困生要当天内容当天消化,当周内容当周过关。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他们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自习课或课外时间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五)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我们不仅通过课堂上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灌输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包括单词拼读方法、记忆方法,以及正确理解句子的方法等,而且还通过开设讲座、个别辅导向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六)研究并实施了分层教学在课题开始研究后,我们把所任班级的学生依照以往英语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建立了学生的学习档案,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制订了分层教学计划,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实行。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二年,即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3月)1.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查阅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完成课题论证及申报。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7.04-2017.09)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召开研讨会,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通过问卷调查、谈心、测试,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课题组,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3.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4.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指导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7.10-2018.11)具体实施,搜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个案分析、期段对比等,并对实践尝试有关资料进行整理。1.学困生的确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困生档案。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依据平时表现,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2.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学困生,耐心引导,细心启发。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合适学习伙伴,以优带差,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4.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多表扬,激励他们进步,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作业实行分层要求。6.抓住学困生各自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7.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8.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9.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10.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11.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对部分学困生的作业采取面批或详批。12.学生自己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以及今后努力的目标。第四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8.12-2019.02)对整理好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好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结题鉴定。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文,展示研究成果。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七、研究成果1.课题组教师的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3.我们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4.培养了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5.通过研究,我们懂得: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这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键,激励是成功。6.消除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培养了他们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刺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英语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运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好的英语学习能力。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10.丰富了对学困生进行辅导的方法和经验。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利用一切机会、采用不同形式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辅导。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对学困生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课堂结构有所转变,教学质量有所提升。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13.研究并总结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必要的四个策略: (一)、思想亲和策略:“亲其师,信其道”,思想上的亲近和共鸣,可以改善学困生的逆反、自卑等不健康心态,形成良性沟通平台。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困生能逐步专心地学习。 1).施以爱心,关爱学生,使其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唤起学习热情。 2). 施以偏心,使其感受成功,激发并保护其学习积极性。3). 观察要细心,寻找优点、放大优点,用优点导航,让学困生摆脱困境。 (二)、教学分层策略: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实施教学分层和辅导分层策略。 1).学生的分层;2).教学目标的分层;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4).作业分层;5).课内辅导的分层;6).课外辅导的分层。(三)、教法改进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课不能千篇一律。如果天天都是老一套的去教单词、背课文、讲语法,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运用“激发兴趣、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多说多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刻苦钻研课程目标和课本,花大气力来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多说多用英语”,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精讲就是要抓住课时目标、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不该讲的就不讲,避免占用课堂时间。坚持以旧引新,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和学习实用性。引导他们开口、动手,尽量去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上课思想能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个个动脑、动手,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写练习的目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个个投入到学习中,就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了。 (四)、“做中学”策略: 我们知道要学好英语,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去练习。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设最佳学习环境,比如: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影碟,看投影片,看英语短片电影。开展英语书法、朗诵、阅读理解比赛活动,让学生分组参加比赛,也可让学生参与打分,这样一来,成绩差的学困生也有机会获奖。再比如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校园晚会和英语角,像“开学典礼庆祝晚会”和“元旦文艺晚会”之类,让学生在晚会中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朗诵,唱歌、猜谜语、绕口令、演短剧等。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来写日记,在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出在黑板报上,促使学生互相学习,让优生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困生在感染启迪效仿中逐步得到转化。14.通过一起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教师们的教研精神、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也更加积极地撰写论文。温晓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参加2018年普宁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张小玫老师撰写的论文《“头脑风暴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参加2018年普宁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荣获三等奖;张小玫老师撰写的论文《词汇附带习得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发表在《揭阳教育》2019年第一期(总第228期)。陈玉都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消除农村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经评委会评议选入2019年18期《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国内统一刊号:CN62-0021;国际标准刊号:ISSN0030-1996)中,荣获全国论文评比大赛一等奖。八、存在问题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此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2.改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写好结题报告,既是迎接结题验收的需要,更是通过撰写结题报告,进一步条理和升华研究成果,推广成果,明确后续工作或努力方向的需要。由此可见,写好结题报告非常重要。蓝译编译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写好结题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报告的基本格式要符合基本内容的需要。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一篇规范的、好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也就是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包括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三个问题,决定了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简介、主体和附录。简介部分,包括序言、内容摘要、主题词等;主体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假设、核心概念的界定等)、研究过程(研究阶段、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主要研究成果(任务与目标达成情况、研究发现或结论等)、分析和讨论(针对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根据研究进展,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附录部分,包括引文出处、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答谢等。结题报告的写作应符合上述基本格式要求,但在具体写法上也要灵活掌握。一般要求写清研究的技术路线是近年来课题研究的新要求,因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地实现既定目标。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也可做成树形图,按照研究流程来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引用参考文献应是比较权威的。二、取好课题名称。结题报告的题目不仅表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题目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题目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结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常见问题有:题目太大、一个题目表述多个中心、题目表述不清、题目繁琐冗长、题目文学色彩太浓、文不对题等。三、研究的背景要做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阐述。关于研究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许多课题报告都是把立项申请报告上这一部分的内容照抄照搬上来,没有新意和新的突破。实际上,阐述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不能马虎的。比如,关于课题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交代。四、要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不同理解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结题报告中,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五、要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中体现研究方法。许多结题报告对课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高度笼统的几句话就完了,这是不妥当的。六、要特别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创新性指研究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很多研究者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很多,而且研究内容和观点雷同,缺乏创新。关于如何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建议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阐述问题。七、要重点撰写课题研究成果。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通常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二是研究成果的陈述要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
在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之时,渭南高新小学于7月7日召开校本课题结题汇报会,在教导处杜亚红主任的主持下,活动按照“结题成果汇报——现场评审——总结评价--颁发证书”四个流程进行。参加本次结题汇报的共有七项课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学科。各课题组主持人分别从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依据、内容和方法、途径和步骤、成果和反思等多个方面作详细的结题报告。各组主持人的陈述条理清晰,精彩又实在。可以看出大家都做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最终开花结果。课题评审小组对各学科组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在认真听取课题主持人汇报后,他们查阅各组课题研究档案中的过程性资料及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给出评判。何转香校长对此次活动做总结评价。她针对各学科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亮点工作和存在问题做了细致的点评,指出教师们要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各学科组一定要优化自己的课题切口,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引导教师教研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李晓娜 闾静怡 )
众所周知,题目是结题报告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它不仅表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题目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题目就先天不足,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结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据蓝译编译的总结了解,结题报告题目不合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题目太大。题目缺乏必要的限制与界定,涉及范围太大。由于研究者有限的学识与功底,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是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结果造成要么报告空泛无物,要么报告以局部概括全局,不能令人信服。二是一个题目表述两个甚至多个中心,造成报告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论述,严重影响报告质量。相对来说,有多个 主题,研究者大多是不好撰写的。三是表述不清。有些报告题目既未界定研究目标,也未说明研究内容,题目模糊不清,使人不知所云。四是题目繁琐冗长。有些报告题目动辄几十余字,既未展示所要表述内容的确切含义,又给人一种哕嗦的感觉。甚至出现正副标题基本意思重复,显得累赘。五是题目文学色彩太浓。一些报告题目充满着某种感情色彩或理想愿望,像散文而不像论文,无法看出具体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六是文不对题。报告虽然写得不错,但没有围绕原来确定的题目展开,偏离了课题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由于课题的名称在立项时已经确定了,未经批准是不能随意更改的。那么,不恰当的课题名称怎么办呢?一是写报告向批准部门申请更改;二是加副标题限制;三是加正标题点题。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目标:1.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会倾听,养成热爱学习、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三、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2、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4、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5、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6、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7、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8、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四、试验班级一(1)班 一(2)班 二(1)班五、人员分工:李红云:组织研究、撰写材料 张欣:收集材料 李伯慧:收集材料六、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4.03——2014.04)调查了解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情况,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实施阶段(2014.06——2015.4)3、总结阶段(2015.05——2015.06)七、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2014年4月立项审批后,我们在全校3个班和相应年级的对比班分别进行了实验前测问卷,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行为训练、观察法等。①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②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③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学习习惯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过程(具体做法及实践初步体会):(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课题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而坚实的基础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因此,我把学习理论放在了首位。我学习《解读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标准等,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深入学习。其次,购买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好习惯好人生》等理论专著,在学习中了解国内关于学习习惯研究的有关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通过仔细研读,认真琢磨,更新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提高理论素养。(二)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在课题研究之初,我对本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共对37名学生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好的学习习惯:有78.5%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有83.6%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9.6%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有 56.1%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不良的学习习惯:1、不能认真倾听。27.8%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 2、课堂学习习惯较差。尤其从语文课上的调查来看,有69.9%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怕在大众场合上讲话,怕说错,而9.7%的同学则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不经允许想说就说。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学生都知道良好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是怎样的,但学生一旦读起书和做作业来,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姿势了。仅有21.3%学生能做到。4、书写习惯。有43.6%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体潦草,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5、预习习惯很差。有43.4%的学生不会主动预习,认为预习无所谓,反正第二天老师会讲。在预习的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依赖课课通。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风差,学习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学年的教学目标,每人先确定本年级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然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学习习惯总则。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学习习惯的要求,并拟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三) 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写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大声朗读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并正确书空生字笔顺。《快乐的小青蛙》课堂中学生书空生字刚开始,可以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快乐的小青蛙》课堂中学生圈画生字《快乐的小青蛙》课堂中用手点着字读课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第二,加强行为训练。训练过程中,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2、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想问题、搞预习汇报比赛、课外阅读故事会、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每学期开学生家长会,利用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我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4)注重严爱结合。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巩固在校教育成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家访,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状况,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特别是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行为训练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一(1)班郭宇航同学,刚入学的时候上课注意力相当不集中,写作业速度较慢,做到一半就愣在那,总是拖到最后一个才交,当时与家长联系,每次与家长联系后,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及时让老师指出孩子课堂上的不足,并一起帮助孩子督促孩子听课、作业习惯,有进步回家就及时奖励孩子,慢慢的,她注意力集中了,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作业书写特别干净,错误总是及时订正。学习习惯渐渐好转,老师不需要再提醒她该干什么,她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现在都不需要再让父母操心,回家就按时作业。(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四)学生个案研究有了显著成效在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时,总会出现性格比较特殊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习惯比较差,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就会花费大量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悉心养护,为了真实记录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根据本班情况填写了学生个案反馈表。附:学生个案反馈表附 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功案例 案例:陈旭,男,7岁,城关东安路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该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同学的交往很少,班级的工作不积极参与。上课时很少认真听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总是搞一些小动作,课后作业总是不完成,简直到了他的作业哪天若完成了都是奇迹的地步。老师找他谈话,态度很诚恳,事后依然我行我素,真正让所有教师都感到了教育在该生面前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对该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于该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曾经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说服教育,也和其家长交谈过,甚至我对他还进行了一次恫吓和武力,依然毫无用处。我对他的教育一度陷入了僵局,我曾经想起放弃,但教师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又迫使我不得不加强对该生的教育。 难道真的“软硬不吃”吗?从此,我一改对他的强硬对策,注意发现他的良好习惯,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属于班上倒数五、六名,我原以为这样成绩的学生可能什么都不会。但在后来的一次冬季小型运动会中,我突然发现他的短跑能力很不错。于是,我想为何不从他这一爱好中锻炼他同其他学生的交往呢?于是我在班上适时表扬了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些许微笑。 从那次表扬以后,该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十分活跃,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的也比以前十分积极,记得在一次的收拾厕所的劳动中,他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使得我十分感动,要知道有许多男同学偷懒、怕脏的表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那次劳动以后,我在班上认真总结了劳动情况,还再次表扬了陈旭同学。逐渐地,该生的班级工作积极了,作业有时也会完成一点儿,上课时也敢举手发言了。我觉得他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我们班级设立了《班级百分考核制度》,全班设立了9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有奖励分数,班级每周给每组同学按成绩排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习惯。陈旭同学所在的小组因为他的存在老是最后一名,小组组长和组员没少埋怨他。但该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观点,毫无起色。有一次我想,如果让他来干组长,情况能不能好转。当时让他当组长他还挺吃惊,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多给他打气,我在班上还列举了该生平时的一些好的表现,我看到了他信心十足的表情。通过当组长,我发现他为了多给组内奖分,他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作业完成的次数明显增多,质量也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我对该生充满了希望 。 反思: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经历着一场变革,新生的和发展的事物正像潮水一样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学生的面前,如何能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并容纳这些新鲜事,养成能与他人良好“共处”的好习惯,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我认为“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未尽力的教育者”,只要我们从细微之处抓起,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对孩子一些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关爱,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的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一年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上课时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作业效率高,书写工整认真、坐姿端正;大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时间利用习惯等,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成绩可嘉。来我校参加活动的领导或教师看到学生的表现,都交口称赞,对我们的习惯培养取得的效果特别钦佩。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从不懂科研,害怕听科研的词汇,到现在已经把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体现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教师的眼光敏锐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如郑凤英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很高,原因是学生书写潦草,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提高了正确率。如张欣老师总结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方法,李伯慧老师总结了提高学生发言习惯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八、研究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养成了预习、复习的习惯;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1)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强。我们对三个实验班252个学生对比班148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三个实验班同学主动学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表一 前测、后测结果对比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几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将一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表二 实验前后期末质量纵向分析对比(3)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基本形成。 表三 实验前后家长辅导对比2、 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 参与课题研究是辛苦的,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我们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快乐。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一年来,本课题组3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丰富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2014年11月28日,在延津县城关镇建设路小学,进行中期课题检查活动,主持人李红云根据《小学生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所作的观摩课《乌鸦喝水》,得到了与会人员县教研室的原艳萍、王月影等领导,以及建设路小学的主任及语文老师等的一致好评。2015年5月5日,在延津县城关镇建设路小学,进行中期课题检查活动,主持人李红云根据《小学生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所作的观摩课《快乐的小青蛙》,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与会人员有:新乡市教研室的、县教研室的原艳萍、以及建设路小学的主任及语文老师等。2014年11月,李红云在全县教师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15年1月,李红云在全县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九、问题分析与思考经过一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020年9月1日,我校“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完美收官,并获评优秀等级结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评审中,荣获53个国家级一等奖成果,34个国家级二等奖成果,10个国家级三等奖成果,共收获将近百项成果。我校被评为课题先进学校,有刘婉卿、刘俊司、姚健,杨娜、井妍、许艳、王坤、王粲、刘娜九名老师荣获课题研究优秀教师称号。课题研究期间,张立新校长,张卫东主任,姜欣老师受邀参加年会并担任课题基本功大赛评委,参加国家级论坛演讲。张立新校长发表的论文《现代课堂教学特质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于2018年6月出版。这一课题成果凝结了语文学科教师的智慧与付出。课题准备之初,张立新校长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的学习,广泛搜集诗歌素材,深入了解课题现状。课题实施阶段,组内根据研讨方案制定诗歌教学计划,并随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每周进行组内听评课,同课异构,提倡打造有四中特色的精品课堂。定期进行教研和阶段成果汇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在反思、总结中研修进步。课题总结阶段,全体语文教师将理论研究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将研究资料整理成集,为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通过全组老师的精心研究,古诗教学课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每位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革新。在语文的教学研究之路上,将会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心诠释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实质。在这次课题研修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井妍,王粲,刘婉卿三位教师在科研成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积极参加论坛比赛,说课评比,成绩突出。近两年入职的张晓瞳,张议心老师虚心学习,锐意进取。青年教师说:“在整个大语文组的帮助下,我们成长迅速,在我们身后有一个坚持的后盾,让我们可以一往无前。”心之所向,素履以行,语文组教师正在属于他们的战场上高效务实,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敏锐与智慧认真书写着自己的教育梦。相信正朝着目标大步前进的四中年轻力量,必将用他们的奋进与坚守为四中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