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莱纳斯

医学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研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既包括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也包括医学科研论文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对于科研者而言,写什么、研究什么都需深思熟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选题都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作用,或者是有实用价值。因此,选题的关键是选题的价值。在医刊汇编译看来,要使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在选题的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或方向性原则。即论文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哪个方向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在科研和临床中首先应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多可作为选题提出,但也要避免作出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的选题或者选择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也不要选题太大、太空,应选取自己专业对口,平时积累资料较多,实践较多的内容。有些作者写的论文就因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或是对同行没有借鉴意义,或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虽然花了很多的工夫,结果得到的评价是论文没有发表意义,这显然是很令人沮丧的事。究其原因有些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有些是没有把握好目的性原则。因此,在选题过程中也应自我反思,本文是否有意义?二、科学性原则。要求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必须有科学理论为依托,有客观事实为依据。既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理论,又要不迷信权威、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如果违反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就没有科学性可言。那么,如何判断选题的科学性呢?一是和已有的基本原理作对照,是否符合;二是对当前的观点提出异议,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三是能否得到检验。此外,还应掌握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如果超出了所具有的条件和能力,所选项目不仅难以完成,还会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学科,因此要求所写内容真实、客观,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选题同时要求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方法是否准确、详尽,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三、创新性原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求所写的论文,不要重复教科书已有的东西,也不要重复写杂志发表过多次的内容,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的结论或观点。在选题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创新点?最重要的是纵向对比,即和以往的观点、结论比,是否有疑点或难点,抓住疑点难点做文章,尝试解决;横向比较,寻觅结合部,是否为学科与学科交叉部,是否为别人未涉足或空白区。从总结来看,创新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即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的资料;二是以新资料论证旧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补充新的标准,提供新的方法;三是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创新,也就是在重复他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工作观察和认识,在与他人工作的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从而使以往的观点得到补充、修正,或是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四是移植方法或借鉴;五是选择研究中的空白点;六是产生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四、实用性原则。这也是在医学领域重要的原则,要求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启示或帮助。对于这类选题应该把握几个关键词:借鉴、警示、参考。也就是说,实用性的论文应该给同行以借鉴、警示或参考,这样才能发挥杂志学术交流的作用。事实上,在临床学术期刊发表的大量论文都是实用性的。医学是一个讲究事实的学科,在医学研究中应该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即尊重客观事实。

九朵云

科研课题方案设计中的课题内容分析

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课题方案设计主要进行课题价值分析、课题内容分析和课题操作分析。只有掌握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才能设计出好的课题方案。医刊汇编译认为,其中的课题内容分析,主要是回答“该课题做什么”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创新点等。一、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明确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课题研究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具体、清晰、条理、适度。具体就是要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目标。清晰就是要把研究目标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用语含糊、目标不清,不能用工作目标代替研究目标。条理就是条分缕析地呈现目标,体现出目标的层次性、条理性。适度就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研究目标要写最主要的,不能写得太多。研究目标的写作,要简洁明了,直接揭示课题所追求的方向。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是课题所涉及的研究问题,一般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描述不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研究者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点地去做。课题申报书里所写的研究内容是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需要根据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一呈现出来,并对其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很多人在写研究内容时,只是把内容一条条地罗列出来,而对每条的内容没有做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是不妥当的。只是研究内容条目的罗列,评审者还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具体的研究内容,所以,需要对研究内容做出必要的介绍。三、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研究假设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研究可能的路径、可能的结果等。教学科研中的研究假设,虽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假设程序那样严密、严格,但至少是有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可能很明确地表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确的表述出来,是一个隐含的假设。写作课题方案或填写课题申报书时,研究假设应明确的、清晰地表述出来。四、拟创新点。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课题研究也就缺乏价值。拟创新点是课题研究可能带来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把研究向前推进,突破已有研究困境,解决了已有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等;二是课题研究另辟新径,从新的方面对研究领域做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三是课题研究运用新的视角看待旧的问题,从而带来了对旧问题的新认识;四是课题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方式、方法、工具,从而给研究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式。当然,一项研究不可能包括上述的全部创新,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创新,一项研究能够有一两项创新就可以了。

虚极

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接触到设计对象之后,应该如何下手工作呢?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接触设计问题的方式,在英语中叫做“approach”,如果集中起来看,在西方的设计中,有下面三个类型方式是比较多用的:第一个是“KISS”,这个KISS是英语中保持简单,甚至有点笨的方式,也就是最简单的,通过直接来接触问题的方法,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虽然这个方法看起来甚至有点笨拙,但是,往往能够把设计面临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提炼出来。第2个原则是,要多方面考虑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作为设计师,始终要记住:一个问题总不止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总是可以找到多个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自己的一个想法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可以集思广益,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第3个原则是“使用者中心原则”这个原则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另一种是针对终端使用者需求欲望的满足上。接触到了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选择设计的方法了,设计方法范围很广泛,一般有这么几种比较常用的:第1种是探索可能性和限度,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批评,幸福的思维和技巧,设计上就是通过研究来界定现存产品,或者服务的问题的范围,或者创造一种新的内容出来。第2种则是重新界定设计结论,这个方法往往不沿用传统的方式,而导致崭新的设计结果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这个方法都很常用。第3种是在现有的设计基础上的改进型设计,或者在功能上有增加或补充,或者是在形式方面有改进 改变。第4种就是纯粹从时尚流行的目的出发的设计,创造潮流,创造时尚型式的设计。第5种是根据目前的条件,创造一种新的使用环境,从而突破条件的限制,创造新的设计类型。本文摘录:《世界现代设计史》

愤怒之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中需要明确的问题

当课题一旦选定,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这是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之前对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程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与部署的关键性工作。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来看,课题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几个环节。一、要起一个好的题目。所谓好的题目是指,课题题目大概能揭示、照应本项研究的内容,力求明确、简单、完整,最好要表达清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要素。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或一组有待于解决、验证和回答的问题。课题设计中首先有必要思考以下一些问题: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研究的必要;通过研究对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科研实践工作能否产生推动或影响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研究这一问题价值在哪里。同时思考这类问题前人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二、要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希望获得的对某一研究现象及其有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课题设计中,要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着重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明确核心概念并作出界定。方案设计中要聚焦研究内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本项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作出表述,让课题组成员明白本项研究是针对什么基本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是什么涵义,是多大的区间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中心,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包括评审项目或指导研究的专家们,明白该项研究的话语体系。所谓核心概念就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往往在题目中就会显现。2.要明确科学研究目标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认识科学规律,探索未知领域,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就是要“道前人所未道,作他人所未作”。因此,在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时应着力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新的见解和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路径,使研究具有创新性。三、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一般来说,当我们选定课题时已经将研究内容大体确定,明确核心概念又进一步聚焦了研究重点,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要用书面形式将研究目标确定下来时,还是会感到研究内容比较混沌,把握不住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同样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相同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还需要一个将研究内容逐步筛选、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筛选和分解,研究的目标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由一个互相交织的面变成了一条条贯通的线,再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既可用科研方法实施,又可进行过程检测与分析的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了。在这同时,当把所有的研究内容排列归类时,研究重点也就清晰凸显了。当然,在研究方案中还需要明确很多内容,譬如确定研究方法和实施程序,明确预期研究成果等。

枣流

谈谈科研课题方案设计中的课题操作分析

科研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其中的课题操作分析,主要回答“该课题如何做”的问题。赛恩斯编译认为,这部分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内容。一、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是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而言的,是课题申报者对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主要对象是研究内容的突破。这部分要写清楚对这项研究打算怎么做,即怎么展开课题的研究。研究思路要明确清晰、有条理性。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手段。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写作,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列出将采用的方法,还要说明在课题研究中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方法,或这些方法将运用于课题的哪些方面。三、研究步骤。也称为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具体展开的活动安排。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细一些,把每一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参加者等。这些内容应尽量写清楚。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参观、进行科研调查、开展科研实验、组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等。研究步骤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拟定要科学合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都要标明起止的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研究步骤等。在研究阶段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但必须把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活动讲清楚。

玫瑰

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百度派 @皇甫铁牛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2、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原则。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再然后,才是教师的参与。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多读,这样才会有所领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切不可在学生都课文还没有充分的阅读,甚至是还没阅读的情况之下匆匆开讲。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故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切不可以自己的感受作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他们想表达与述说的欲望,让他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即使他们的问题与见解有时看来是粗浅白幼稚的,但是要从他们的经历及认知能力出发尊重他们的体验。4、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坚信在学生们“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坚信这种“争吵”对他们意识的影响:敢于发言,且要言之有理,如何让别人乐于倾听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坚信他们在合作中会认识到:乐于与别人合作,如何合作得更愉快,更出色的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基础;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原则,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不然,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闹哄哄的机会。这可从小组组队的成员、讨论的时间长度上做些变化,如成员可二个、三个、四个有所变化,讨论的时间一次不宜过长等。5、随时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的原则。探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在语文实践活动课里提供的素材才能训练,也不是如有关于文学与人生、于艺术、与自然等大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因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难度降低,它可是以阅读材料为基点而引出的对其语言特点、结构划分、课文主题的讨论等,也可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而进行的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6、教案留空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步骤一一作好周密。详细的设计,这固然是一种极为负责任的做法,但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这也是一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做法。因为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仍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的提出,因为学生的个人经验及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为这些学生给予提出解决的机会。因而笔者提倡在我们的教案留出一些空白用以记录学生的问题,并把作为一个教学设计应考虑的要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的、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要有助于形成这种学习方式。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若不闻之

六大设计原则超详细介绍(再不理解你打我)

软件设计最大的难题就是应对需求的变化,但是纷繁复杂的需求变化又是不可预料的,我们要为不可预料的变化做好准备,这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好在有大师们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六大设计原则和23种设计模式来“封装”未来的变化。本文只针对六大设计原则进行介绍,设计模式放在后面的文章进行详解。六大设计原则六大设计原则主要是指: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又叫“最少知道法则”;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把这 6 个原则的首字母(里氏替换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的首字母重复,只取一个)联合起来就是:SOLID(稳定的),其代表的含义也就是把这 6 个原则结合使用的好处:建立稳定、灵活、健壮的设计。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的定义是:应该有且仅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更。没错,单一职责原则就这一句话,不懂没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我们以打电话为例,电话通话的时候有 4 个过程发生:拨号、通话、回应、挂机。那我们写一个接口,类图如下:代码为:我们看这个接口有没有问题?相信大部分同学会觉得没问题,因为平常我们就是这么写的。没错,这个接口接近于完美,注意,是“接近”。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接口或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原因引起变化,也就是一个接口或者类只能有一个职责,它就负责一件事情,看看上面的接口只负责一件事情吗?明显不是。IPhone这个接口包含了两个职责:协议管理和数据传送。dial 和 hangup 这两个方法实现的是协议管理,分别负责拨号接通和挂机,chat 方法实现的是数据传送。不管是协议接通的变化还是输出传送的变化,都会引起这个接口的变化。所以,IPhone这个接口并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若要让IPhone满足单一职责原则,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拆分,拆分后的类图如下:这样设计就完美了,一个类实现了两个接口,把两个职责融合在一个类中。你会觉得这个Phone有两个原因引起变化了啊,是的,但是别忘了我们是面向接口编程,我们对外公布的是接口而不是实现类。另外,单一职责原则不仅适用于接口和类,也适用于方法。一个方法尽可能只做一件事,比如一个修改用户密码的方法,不要把这个方法放到“修改用户信息”方法中。单一职责的好处1. 类的复杂性降低,实现什么职责都有清晰明确的定义;2. 可读性高,复杂性降低,可读性自然就提高了;3. 可维护性提高,可读性提高了,那自然更容易维护了;4.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变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接口的单一职责做得好,一个接口修改只对相应的实现类有影响,对其他的接口无影响,这对系统的扩展性、维护性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里氏替换原则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继承是必不可少的、非常优秀的语言机制,它有如下优点:代码共享,减少创建类的工作量,每个子类都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子类可以形似父类,但又异于父类;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提高产品或项目的开放性。有优点就必然存在缺点:继承是侵入性的。只要继承,就必须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降低代码的灵活性。子类会多一些父类的约束。增强了耦合性。当父类的常量、变量、方法被修改时,需要考虑子类的修改。为了让“利”的因素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减少“弊”带来的麻烦,引入了里氏替换原则(LSP)。历史替换原则最正宗的定义是: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S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的对象o2,使得以T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替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通俗点讲,就是只要父类能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以出现,而且替换为子类也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或异常。里氏替换原则为良好的继承定义了一个规范,一句简单的定义包含了4层含义。1. 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我们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定义一个接口或抽象类,然后编码实现,调用类则直接传入接口或抽象类,其实这里就已经使用了里氏替换原则。我们以打CS举例,来描述一下里面用到的枪。类图如下:枪的主要职责是射击,如何射击在各个具体的子类中实现,在士兵类Soldier中定义了一个方法 killEnemy,使用枪来kill敌人,具体用什么枪,调用的时候才知道。AbstractGun类源码如下:手枪、步枪、机枪的实现类代码如下:士兵类的源码为:注意,士兵类的killEnemy方法中使用的gun是抽象的,具体时间什么枪需要由客户端(Client)调用Soldier的构造方法传参确定。客户端Client源码如下:注意:在类中调用其他类时务必要使用父类或接口,如果不能使用父类或接口,则说明类的设计已经违背了LSP原则。2. 孩子类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孩子类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了,也正因如此,在子类出现的地方,父类未必就可以代替。还是以上面的关于枪支的例子为例,步枪有 AK47、SKS狙击步枪等型号,把这两个型号的枪引入后的Rifle的子类图如下:SKS狙击步枪可以配一个8倍镜进行远程瞄准,相对于父类步枪,这就是SKS的个性。源码如下:狙击手Spinner类的源码如下:狙击手因为只能使用狙击枪,所以,狙击手类中持有的枪只能是狙击类型的,如果换成父类步枪Rifle,则传递进来的可能就不是狙击枪,而是AK47了,而AK47是没有zoomOut方法的,所以肯定是不行的。这也验证了里氏替换原则的那一句话:有子类出现的地方,父类未必就可以代替。3. 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入参数可以被放大。来看一个例子,我们先定义一个Father类:然后定义一个子类:子类方法与父类方法同名,但又不是覆写父类的方法。你加个@Override看看,会报错的。像这种方法名相同,方法参数不同,叫做方法的重载。你可能会有疑问:重载不是只能在当前类内部重载吗?因为Son继承了Father,Son就有了Father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自然就有了Father的doSomething这个方法,所以,这里就构成了重载。接下来看场景类:根据里氏替换原则,父类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以出现,我们把上面的父类替换为子类:我们发现运行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子类Son继承了Father,就拥有了doSomething(HashMap map)这个方法,不过由于Son没有重写这个方法,当调用Son的这个方法的时候,就会自动调用其父类的这个方法。所以两次的结果是一致的。举个反例,如果父类的输入参数类型大于子类的输入参数类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直接看代码执行结果即可轻松看出问题:扩大父类方法入参:缩小子类方法入参:场景类:根据里氏替换原则,有父类的地方就可以有子类,我们把Father替换为Son看看结果:两次运行结果不一致,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所以子类中方法的入参类型必须与父类中被覆写的方法的入参类型相同或更宽松。4. 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出结果可以被缩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类的一个方法的返回值是类型T,子类的相同方法(重载或重写)的返回值为类型S,那么里氏替换原则就要求S必须小于等于T。为什么呢?因为重写父类方法,父类和子类的同名方法的输入参数是相同的,两个方法的范围值S小于等于T,这时重写父类方法的要求。依赖倒置原则依赖倒置原则在Java语言中的表现是:1. 模块间的依赖通过抽象发生,实现类之间不直接发生依赖关系,其依赖关系是通过接口或抽象类产生的;2. 接口或抽象类不依赖于实现类;3. 实现类依赖接口或抽象类。说白了,就是“面向接口编程”。依赖倒置原则可以减少类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并行开发引起的风险,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我们以汽车和司机举例,画出类图:奔驰车源代码:司机源代码:客户端源代码:通过以上的代码,完成了司机开动奔驰车的场景。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并没有引用依赖倒置原则,司机Driver类直接依赖奔驰车Benz类,这样会有什么隐患呢?试想,后期业务变动,司机又买了一辆宝马车,源代码如下:由于司机现在只有开奔驰的方法,所以他是开不了宝马的。一个拿有C驾照的司机能开奔驰,不能开宝马?太不合理了。所以,这就暴露出上面的设计问题了。我们对上面的功能重新设计,首先新建两个接口。汽车接口ICar:司机接口IDriver:IDriver中,通过传入ICar接口实现了抽象之间的依赖关系。接下来创建汽车实现类:奔驰和宝马。然后创建司机实现类:最后是场景类调用:Client属于高层业务逻辑,它对低层模块的依赖都建立在抽象上,driver的表面类型是IDriver,benz的表面类型是ICar。依赖倒置原则的使用建议:(1)每个类尽量都有接口或抽象类,或者接口和抽象类两者都具备。(2)变量的表面类型尽量是接口或抽象类。(3)任何类都不应该从具体类派生。(4)尽量不要重写基类的方法。如果基类是一个抽象类,而且这个方法已经实现了,子类尽量不要重写。(5)结合里氏替换原则使用。接口隔离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就是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或者说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我们以搜索美女为例,设计了如下的类图:源代码如下。美女及其实现类:搜索程序及其子类源代码如下:最后是场景调用类:上面实现了一个搜索美女的小程序。我们想象这个程序有没有问题?IPettyGirl接口是否做到了最优化?并没有。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张三认为颜值高就是美女,即使身材和气质一般;李四认为身材好就行,不在乎颜值和气质;而王五则认为颜值和身材都是外在,只要有气质,那就是美女。这时,IPettyGirl接口就满足不了了,因为IPettyGirl的要求是颜值、身材、气质兼具才是美女。所以为了满足各种人的口味,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接口的结构。把IPettyGirl拆分为3个接口,分别表示颜值高、身材好、气质佳。修改后的类图如下:搜索类及其子类如下:通过重构以后,不管以后需要颜值美女,还是需要身材美女,抑或气质美女,都可以保持接口的稳定性。以上把一个臃肿的接口拆分为三个独立的接口所依赖的原则就是接口隔离原则。接口隔离原则是对接口进行规范约束。迪米特法则迪米特法则(LoD)也叫最少知道法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1.只和朋友交流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英文解释是:Only talk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只和直接的朋友交流)。每个对象都必然会与其他对象耦合,两个对象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下面我们通过体育课老师让班长清点女生人数为例讲解。首先设计程序的类图:编码实现:程序开发完了,我们首先看下Teacher类有几个朋友类,首先要知道朋友类的定义: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中的类称为成员朋友类。所以Teacher类只有一个GroupLeader朋友类。根据迪米特法则,一个类只能和朋友类交流,上面的Teacher类内部却与非朋友类Girl发生了交流,这就不符合迪米特法则,破坏了程序的健壮性。我们对类图做下修改:修改后的代码:再看场景类调用:总之,就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类间的,而不是方法间,因此一个方法尽量不引入一个类中不存在的对象。2.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我们在开发中经常有这种场景:调用一个或多个类,先执行第一个方法,然后是第二个方法,根据返回结果再看是否执行第三个方法。我们以安装某个软件为例,其类图为:代码如下:程序很简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Wizard类把太多方法暴露给InstallSoftware类了,两者的朋友关系太亲密了,耦合关系变的异常牢固,如果要把Wizard中first方法的返回值改为Boolean类型,则要同时修改InstallSoftware类,增加了风险。因此,这种耦合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对其优化。重构后的类图如下:代码如下。导向类:我们把安装步骤改为私有方法,只向外暴露一个安装方法,这样,即使修改步骤的逻辑,也只是对Wizard自己有影响,只需要修改自己的安装方法逻辑即可,其他类不会受到影响。安装类:一个类公开的public属性或方法越多,修改时涉及的面也就越大,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开发中尽量不要对外公布太多public方法和非静态的public变量,尽量内敛。3.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方法放在吧本类中也可以,放在其他类中也没有错。那这时,我们只需要坚持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中,既不增加类间关系,也对本类不产生负面影响,那就放置在本类中。总之,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了以后,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升上去。开闭原则开闭原则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也就是说一个软件实体应该通过扩展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我们以书店销售书籍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开闭原则。其类图如下:书籍及其实现类代码如下:书店类代码:项目开发完了,开始正常卖书了。假如到了双十一,要搞打折活动,上面的功能是不支持的,所以需要修改程序。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修改接口在IBook接口里新增getOffPrice()方法,专门用于进行打折,所有的实现类都实现该方法。但这样修改的后果就是,实现类NovelBook要修改,书店类BookStore中的main方法也要修改,同时,IBook作为接口应该是稳定且可靠的,不应该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该方案被否定。(2)修改实现类修改NovelBook类中的方法,直接在getPrice()方法中实现打折处理,这个方法可以是可以,但如果采购书籍的人员要看价格怎么办,由于该方法已经进行了打折处理,因此采购人员看到的也是打折后的价格,会因信息不对称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因此,该方案也不是一个最优的方案。(3)通过扩展实现变化增加一个子类OffNovelBook,覆写getPrice方法,高层次的模块(也就是BookStore中static静态块中)通过OffNovelBook类产生新的对象,完成业务变化对系统的最小开发。这样修改也少,风险也小,修改后的类图如下:OffNovelBook源码如下:然后修改BookStore中的书籍类为OffNovelBook:为什么要用开闭原则1. 开闭原则非常著名,只要是做面向对象编程的,在开发时都会提及开闭原则。2. 开闭原则是最基础的一个原则,前面介绍的5个原则都是开闭原则的具体形态,而开闭原则才是其精神领袖。3. 开闭原则提高了复用性,以及可维护性。总结六大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或接口只承担一个职责。2. 里氏替换原则:在继承类时,务必重写(override)父类中所有的方法,尤其需要注意父类的protected方法(它们往往是让你重写的),子类尽量不要暴露自己的public方法供外界调用。3.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抽象。4. 接口隔离原则:不要对外暴露没有实际意义的接口。5. 迪米特法则:尽量减少对象之间的交互,从而减小类之间的耦合。6. 开闭原则:对软件实体的改动,最好用扩展而非修改的方式。点个关注吧,我会持续更新更多干货~~

大多数

怎样做好产品设计?这里有设计研究的9大原则

编辑导读:一个产品想要获得用户的喜爱,必须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但是,在产品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见。本文总结了在产品设计实践中需要注意的 9 大原则,与你分享。最近,我注意到,无论是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还是已经成立的组织,都对产品设计研究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企业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理念:有意义的创新需要把客户理解为生活复杂的个体。当然,随之而来的神话、误解和偏见也会让人摸不清状况。下面这篇简单的文章就是为大家解释一些错误的观点,并总结了在产品设计实践中需要注意的 9 大原则,旨在广泛传播和分享。一、拥抱不确定性(Get comfortable being uncomfortable)“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一直以来,我们都被传统教育培养成重视答案和害怕问题的人。我们在学校因为正确的答案而得到奖励,我们在工作中因为聪明的想法而得到奖励。难怪这么多人都在找理由避免做研究,特别是定性研究。因为定性研究常常显得“缺乏高级知识理论”,会让人产生焦虑。定量的东西至少有各种标准化测试,能带来熟悉感,令人舒适。我们经常沉迷于标准化的方法以及各种数字指标,因为那是我们熟悉的领域,看上去也十分高大上。保持一种研究心态意味着要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确定性是一种幻觉,任何答案的保质期都很短。从长远来看,一个好问题更有价值。除非你承认你没有答案,否则你不能问好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能学习。二、先提问,再做原型(Ask first, prototype later)“如果我们只测试开瓶器,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顾客更喜欢螺口瓶。”——维克多·隆巴迪(Victor Lombardi)《设计败道:来自著名用户体验案例的教训》当然,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快速完成的可测试原型。但是,原型是一个具体答案,它是有形的,即使它只是一张纸上的草图。这很舒服,比只是问问题舒服得多,即使这相当于烧一大笔钱,或者花费大量工作。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快速、明显的进步来展示自己价值的人来说,只是简单提问题就像浣熊洗棉花糖一样徒劳无功。图:爱干净的小浣熊,吃棉花糖前先洗一洗但是,过早开发原型的危险在于,将资源投入到没有人问的问题上,而忽略了机会成本。测试一个原型可以帮助你完善一个已经很好的想法,而不是告诉你是否在解决正确的问题。而且人们很容易将原型的打磨效果等同于创意的质量(比如那个忽悠失败的 Juicero 榨汁机),研究报告中粉饰的亮点也容易被误认为是具有价值的洞察。图:Juicero 榨汁机产品,外表光鲜的机器其实毫无技术含量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识别和根除不好的点子,而不是保留和捍卫薄弱的想法,你需要足够坚强去拥抱和接受错误。三、了解目标(Know your goal)只有你事先了解做某件事的原因,问问题才不是浪费时间。你必须公开发誓:你的动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通常,出于对研究的一腔热情,团队会在没有明确和一致目标的情况下开始与客户交谈。之后,他们觉得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来提供解决方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出来。于是经常会听到这种说法“我们去年做过研究,那是浪费时间。”然后,团队又回到了创建原型和测试原型的舒适圈。或者,他们对听到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又因谁对谁错开始争论不休。在大公司机构中,有时大家都有心照不宣的目标:“让产品负责人做他想做的事,表现出我们在尽力做研究。”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讽刺,但我与许多在资金充足的研究部门工作的资深研究者交谈过,他们撰写的宏伟报告对决策没有任何影响。承认这个事实,是阻止它发生的第一步。绝佳的起点应该是“让我们设立一种共识的方法,来快速理解他人的观点”,不要在事后附加其他目标。只有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才会知道你需要了解什么。在选择如何回答之前,你必须知道你的问题是什么。四、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Agree on the big questions)“从本质上讲,所有商业活动都是在人类行为上押注。”——华尔街日报:《“厚”数据的力量(The Power of ‘Thick’ Data)》问题的质量决定了结果的效用。提出错误的问题,与用原型解决错误的问题结果相同,它们都会给你一些不想要的东西。从优先级最高的问题开始。如果你在重大问题上有错误的假设,或者直接忽略,风险是最大的。重要的研究问题是你想知道什么,而不是你在访谈中问什么。事实上,直接抛出你的研究问题是最糟糕的方法。人们通常不知道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真实行为,但每个人都很擅长编造答案。设计研究总是与用户研究混为一谈。解决高优先级问题有很多方法,与典型用户访谈只是其中之一。你需要知道的,并非都是与用户相关。通常最关键的问题是“基于证据,我们对客户/竞争/内部能力真正了解多少?”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恐怕不会得到完全诚实的回答,但你必须在短时间内回答它。五、时间和资金总是够用的(There is always enough time and money)当研究被定义为设计之外的一种工作时,人们很容易将收集证据当作额外的事情,并找理由不去做它。通常,团队必须得到权威领导层的许可,才能完成属于研究范畴的工作,问问题本身就威胁着权威。如果你曾经和一位不同意为百万美元项目开展定性研究的领导者合作,问问你自己,他们在购买一辆 5 万美元的汽车前,会不会自己做做研究?口头上提出反对意见,心里往往只是害怕自己的想法被破坏,被证明错误,或者不那么有效。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和高优先级问题是清楚而坦诚的,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预算内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上网查找资料、午饭时到外面去观察别人、去测试人家的产品、要有创意。只要不是做正式调查就行。六、不要指望数据能改变想法(Don’t expect data to change minds)“当一个人靠着对某件事的不理解来拿薪水时,要让他理解这件事是很困难的。”——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这对于训练有素的专业研究人员来说通常很难接受,即使研究已经证明这是真的。如果你习惯了与一群重视某种数据的人一起工作,你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说服那些不接受这种数据的人。数据不足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专业能力受到了侮辱。收集证据的全部意义在于基于证据做出决策。如果这些证据破坏或违背了有权做出决策的人的信念,他们就会找到理由拒绝或忽视这些证据。这也是为什么定性研究人员在一些工程驱动型组织中处境艰难的核心原因。擅长和熟悉数字的人就是想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即使这个答案其实需要更多的描述性。因此,在尝试用数据去影响决策之前,你必须了解你的同事和领导的个人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了解他们是怎么做决定的。七、接受混乱带来的不完美(Embrace messy imperfection)“我们是善变的,愚蠢的物种,有着糟糕的记忆和自我毁灭的巨大天赋。”——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饥饿游戏:嘲笑鸟》人类的生活是混乱的。如果人们没有问题,就不需要产品和服务来解决问题,我们也就没有工作了。为人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需要在现实的、混乱的世界中花些时间,并放开一定程度的控制。虽然有必要采取一种合乎伦理的、足够严格的方法,但并不存在绝对纯净的定性环境。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承受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正因为现实很混乱,人们更喜欢规整、有条理的东西,并且(尤其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特别希望专业知识看起来像是可见的,可感受到的。人们更喜欢舒适有序、显得专业的活动。所以类似焦点小组、可用性实验室、眼动跟踪、正式调研和光鲜的报告等这类形式大于内容的方法经常会被不恰当地使用。事实上,一些不那么正式的东西会更有效。将证据纳入设计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你永远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来解决问题,因为现实世界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如果这个过程是有效的,即使不完美,你也会在做决策时信心备增。八、致力于合作(Commit to collaboration)每个人在做相同工作时,都会面对相同的现实。对产品做出决定的人必须是最了解情况的人。如果知识只存在于某一个人的脑海中,那么知识有多好就无关紧要了。没有协作的研究意味着,一组人在学习和创建报告,供另一组人认可或忽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即使是最用心的团队,也会让知识流失。如果合作中缺乏证据和共识,意味着每个人都默认了,赢家是因为个人偏好,而不是正确的知识。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有效的。直接让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参与提问和回答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很有趣。根据公司组织的不同,实现的方法也不同。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决策框架,以便更快更好的做出决策。我为此开了一个研讨会。它改变了生活。九、找到纠正你偏差的伙伴(Find your bias buddies)“我们可能对显而易见的事情视而不见,也可能对自己的盲目视而不见。”——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思考,快与慢》所以,你做了这项工作,你找到了一些答案。现在你需要决定它们是什么意思。在解释研究结果时,合作变得尤为重要。每个人类大脑都背负着偏见的包袱,也没有办法去客观了解自己。我们都知道什么最符合我们现有的信念。所以,我们必须参考一个外部标准(包括预先设定的目标和问题),并互相检查。这和你有多聪明、消息有多灵通没有关系。一旦你接受了这一点,而且只要你在一个相互尊重的团队中工作,识别偏见并指出它们可能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维基百科页面上有一个很好的列表,还有认知偏见法典,可以打印出来贴在你的墙上。十、也许,这就是正确的设计总之,当我们谈论设计研究时,我们说的是基于证据的设计。创造、批评和探究都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它们分开会导致出于无知、自我恐惧而去优化错误的产品。设计是价值的交换。在将任何东西投入市场之前,你必须问问人们真正需要什么、看重什么,以及你希望得到什么商业价值作为回报。只要的方法符合道德,诚实对待自己,并致力于一个有价值的目标,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和你找到答案的方式都无关紧要。正确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享受不确定性吧!它永无止境。原文:https://medium.com/mule-design/the-9-rules-of-design-research-1a273fdd1d3b原作者:Erika Hall,设计工作室 Mule Design Studio 联合创始人,《对话式设计(Conversational Design)》和《足够研究(Just Enough Research)》的作者,本文经过综合编译。翻译:马振江,微信公众号: 鹈鹕全面客户体验管理本文由 @鹈小鹕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不监于心

设计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题研究方案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的规划,是对课题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详细的安排,是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工作框架和行动指南。大体上来说,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撰写质量,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失败。在科研实践中,达晋编译发现,许多研究人员在设计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如下:一、课题名称的表述问题。一是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在一个课题名称中包含了太多的意思和内容,导致内容宽泛,主题众多,人们弄不清课题究竟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课题名称很大,内容很空,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像是在喊口号,而不是在进行课题研究;三是过分讲究课题题目的修饰性,大量使用修辞手法,运用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虚词、形容词,而忽略了课题名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四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不清楚,例如,有的课题名称的外延太大,研究对象的表达含糊不清,研究范围不明确。二、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表述问题。一是过分夸大课题研究的意义;二是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不少课题方案只讲重要性,不讲必要性;只讲空洞的大道理,不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分析不透彻,目的不明确,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课题研究没有针对性,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对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的现状和危害,课题组成员自身都不是十分清楚,课题研究的结果可想而知。三、课题研究目标的制定问题。一是目标很笼统,所制定的目标许多课题都可以适用,没有自己课题的独特性;二是目标太具体,所制定的目标细分成几块,每一块又表述得很详细、具体、全面,把研究目标具体成工作目标。其实,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之前假设的,事先假设的东西,不可以是很具体的,它只是揭示出研究的方向,预示出研究者进行该课题研究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最终这个目标能实现多少,到怎么样的程度,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四、课题研究内容的阐述问题。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内容,研究内容不具体,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研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有不少课题的研究内容只有很概括、空洞的几点,而没有具体展开阐述;二是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脱节,即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不一致,或者造成研究目标是个空架子,成为一个摆设,或者目标归目标,内容归内容,研究内容偏离目标确定的大方向;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很少,即课题实际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但在方案中设计的研究内容只是涉及到其中的一两点,造成研究内容漏洞百出,别人稍微一反驳,其结论就站不住脚,成果的水平档次就可想而知了。五、课题研究步骤的设计问题。一是不科学,安排阶段随心所欲,想当然地安排时间;二是不详细,每个阶段的工作不具体,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述;三是不完整,缺乏通盘考虑,只安排一两个阶段,研究步骤不能涵盖整个研究过程。

物化

课题申报应重点注意的7个认识因素和4大技术因素

课题研究始于申报,申报成功主要取决于认识因素和技术因素。认识因素是申报人的主观思想因素。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心态,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就难有课题申报的动力,即便勉强申报也很难成功;技术因素是申报人在课题论证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技术要领,其涉及选题、论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课题组的组成等多方面。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妥善解决技术问题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01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一) 只要发表学术论文,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要摆正撰写论文与做课题研究的辩证关系教学和科研好比高校教师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绝大部分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谈到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形式时,未必每个教师都十分清楚。有些教师就将搞科研与发表学术论文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要每年都能发表学术论文就算有了科研成果,做不做课题则无关紧要。其实,这种心态是低水平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在科研工作中留下的后遗症,要走出误区,当务之急是要摆正撰写学术论文与做课题研究的辩证关系。首先,只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而不做课题研究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前途。撰写学术论文固然重要,因为这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做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长期坚持撰写学术论文能够为课题研究积累前期成果。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只满足于单打独斗撰写论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有团队精神,要在科研协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实践服务。而课题研究则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协作的最好平台,对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反映在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教师的课题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评定副高职称,除了要求有公开发表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外,还要求有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并结项的学术经历;正高职称的评定则要有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并结项的学术经历,这是职称评定获准通过的必备条件。其次,课题研究成果与单一学术论文的份量不可同日而语。课题研究是有目的、有组织、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工具书、软件等,还可以是上述形式的结合,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学科基础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对于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对于政府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相比而言,学术论文成果只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其撰写缺乏组织性,且形式单一,其作用难以与课题成果相提并论。反映在科研成果的评比中,省部级以上课题成果的积分通常要远远高于单篇学术论文的积分,其原因显而易见。第三,做好课题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许多教师常常抱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其原因在于核心期刊上登载的大多是省部级以上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往往是经过反复论证、潜心研究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甚至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所以,做课题研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也能帮助教师将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高质量的阶段性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谓一举两得。(二)不评职称,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要正确认识职称评定及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搞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评定职称,既然不评职称,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这就进入到另一个认识误区,教师也因此失去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动力。教师的课题研究绝非是个人问题,这也不仅仅与个人职称评定有关,是每个教师在实现科技强警和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而永远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准和软实力。所以,教师应当将个人的课题研究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课题研究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三)课题研究实在太困难——下决心克服课题申报中的畏难情绪许多教师反映,与单纯撰写学术论文相比,课题研究实在太难。首先是申报难,多次申报无结果后干脆就不再申报。其次是做课题难,申报的课题获准立项后困难就随之而来。开题前的准备、基层调研、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等较为繁琐的事情需要一项项解决,加之课题研究经费不足,研究起来确实困难。研究结果出来后又担心过不了鉴定关,结项的难题又接踵而来,为了结项,只能反复推敲,一遍遍修改。所以,课题研究就好似由困难累积而成的小山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许多教师面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课题研究之所以难,主要是课题的创造性的劳动,课题成果是创新性的成果,创新是课题研究不变的灵魂,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源泉。正因如此,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一切都需要靠课题组成员通过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发现、收集、提炼,并使之得到进一步升华,才能形成真知灼见。所以,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属性决定了从课题申报开始,就必须与重重困难打交道。当然,课题研究中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克服了畏难情绪,确定好研究目标和方向,大胆申报,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潜心研究,永不言败,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知识素养,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进而取得累累硕果。(四)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要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搞课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些大忙人不屑做课题研究的“正当”理由,但仔细一想,这个理由并不正当。首先,工作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课题研究工作,否则,教师就成了教书的工具。所谓“忙”,有的忙教学,有的忙管理,但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无论是只忙于教学,还是只忙于管理,都 是不称职的表现。因为,教师需要“两条腿”走路,不搞课题研究,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教学就不会有新的乐趣。“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乐趣的最佳途径。其次,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做课题研究。因为,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课题研究做支撑。那种为教学而教学,为管理而管理的作法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教学和管理水平提不上去。所以,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抽出一定时间开展课题研究意义重大。第三,工作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做课题研究。其实,整天以忙为借口不做课题研究的人并不是最忙的人,在其周围有一批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他们既忙于教学,也忙于管理,还一直坚持挤时间开展课题研究,而且在此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他们是最可亲可敬的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如此大的决心执着地做课题研究呢?是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忘我的奉献精神,如果没有这种宝贵的精神,时间再充裕也不会产生做课题的冲动。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课题研究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有了忘我的奉献精神,只要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就能够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五)没有关系申报了也没用——要正确认识关系学在课题申报中的作用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课题申报能否成功,主要是潜规则在起作用。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庸俗关系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课题申报也是如此。为此,我们应当有理性的认识。首先,在课题申报中托熟人、找关系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表现。如果只能靠关系赢得课题立项,就难以出现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会荡然无存。所以,不应当提倡为了课题立项绞尽脑汁找关系。 其次,在课题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领域,尽管关系学仍在起作用,但并不是有了关系就一定能够申报成功。因为,课题申报能否获准立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果选题不够新颖,没有研究价值,论证不够严谨,没有前期成果做铺垫,再有关系也难以立项。最后,随着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日益完善,关系学的作用终究会从课题研究领域淡出,没有关系,课题申报也能够获准立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或研究人员在省部级以上课题申报中获准立项的事实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 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树立良好的科研信誉,努力把握课题申报中的一般规律和技术要领,才是打开课题申报成功的钥匙。(六)有课题就有钱花——要端正课题研究的目的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绝大部分科研基金项目都有数额不等的经费资助。就社科基金项目而言,资助经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面对数额有限的资助经费,有责任感的课题研究者会将其用在课题研究中。但也有一些人未能真正领会课题资助经费的作用,结果花了国家的钱,却不能给国家交出像样的科研成果,不仅丧失了科研信誉,最终还要将花掉的钱如数退回。所以,端正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每一位课题申报者必须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七)课题论证篇幅过长,认为写少了说明不了问题——要设身处地地为评审专家考虑在以往的课题申报中, 申报人在课题设计论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过长。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技术问题,实乃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没有经验的申报者往往认为课题的设计论证很重要,写少了说明不了问题。殊不知专家要的是精, 而不在多,写得太多会让专家在繁忙中失去耐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不同科研项目对课题设计论证篇幅长短的要求各有不同。如,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要求课题设计论证限制在3000字以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设计论证均限制在4000字以内(最新要求是7000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设计论证虽未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但规定不超过6页纸;有些项目虽然对设计论证的篇幅未作限制,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归纳起来,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通常包括前期成果及主要参考资料,但教育部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除外)最好应当控制在三四千字以内。能将三四千字的文章写成精品,就能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课题申报就算成功了一半。02遵循课题申报规律,掌握设计论证的技术要领(一)选好题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前提条件题目是文眼,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好的选题,最能反映申报人的水准,也最能抓住专家的眼球,选题不好初选就难以过关。所以,选好题是申报成功的前提条件。1.正确处理选题和课题《指南》的关系选题要紧扣课题《指南》,与《指南》及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无关的题目不要选。尽量紧扣《指南》,并不等于只能采用《指南》上的题目(指南不允许修改的除外,如国家课题中的应用经济类)。通常讲,课题 《指南》上的题目只是给出了课题研究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具体题目还需要申请人自行设计,原封不动采用《指南》上的题目,不仅缺乏特色,而且竞争会很激烈,申报成功的概率不大。申报人通常要在认真研究课题《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按照紧扣《指南》的原则拟定具体的题目,从而将大众化的课题指南条目变成有创意的、栩栩如生的特色选题,以此来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如,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指南》法学类第28个条目“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可改为“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或者“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又如,法学类第47个条目“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研究”,可以改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在新疆的危害及治理机制研究”。这样一改既遵循了紧扣《指南》的原则,也使选题有了特色。2.选题要有新意有价值(1)选题必须有新意。有新意,即有创新,即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在学科建设上有新建树,在应用对策上有新思路。换言之,即所选题目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为了保证选题有新意,必须认真查阅以往课题立项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申报。选题有了新意,就能吸引评审专家,进而引起专家的共鸣。譬如,近年来,反恐怖立法研究成了热门话题,但人们关注的大多是国家立法问题, 对反恐怖地方立法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李娟教授则独辟蹊径以“新疆反分裂、反恐怖地方立法研究” 申报2007年自治区课题,结果一举中的。又如,2009年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指南》政治学、法学类中第6个条目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张昆副教授申报时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反恐背景下的治安防范体系研究”进行申报,结果也获准立项。(2)选题要有价值。只有新意,甚至标新立异,而没有研究的价值,也不是好的选题。如,防范恐怖活动需要地方立法,但惩治恐怖活动只能靠国家立法,我们可以就惩治恐怖活动提出修改或完善国家立法的建议,但如果以“惩治恐怖活动地方立法研究”作为题目申报课题,就会失去研究价值。一般来讲,课题《指南》上给定条目的研究价值毋庸置疑,但在自选题目时,申报人必须认真思量选题的研究价值。3.选题要有竞争力选题立意新颖,有研究价值,当然会提高选题的竞争力,除此之外,选题的竞争力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前期成果。即要尽可能地在自己及课题组成员前期成果多的领域选题。因为,前期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没有前期研究成果,评审专家势必会质疑申报人的研究能力,立项的可能性不大。但建议还要申报。因为研究方向确定后,可以继续研究并不断发表研究成果,为来年再申报奠定基础,申报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即便来年也未申报成功,当研究基本完成时,还可以申报后期资助项目。所以,前期成果越多,申报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也不能因为没有前期成果就不敢申报,否则,你的选题就永远没有竞争力。(2)研究条件好。研究条件包括单位条件、工作性质和调研条件等。如,新疆公安院校的教师申报反恐类课题、禁毒(与金新月有关)类课题就比他人申报此类课题的竞争力大。原因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比别人更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比别人更容易接触到公安实战,更容易掌握相关信息资源。所以,当选题与申报人所在单位、工作性质及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密切关系时,就会提高其竞争力。(3)选题大小要适中。一般来讲,涉及全国性的大课题,如,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法律类条目中的第17个条目“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这样的选题涵盖面太广,地域性特征不明显,论证的难度很大,无法与他人相竞争。那么,是不是选题越小越好呢?也不是,因为选题小虽然容易体现地域性特征,但往往研究的价值不够。如“布伦托海生态保护研究”,这个题目可以用来报自治区专项课题,但其在全国的研究价值还不够,所以在报国家课题时不能选。能选择的是那些既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全国性研究价值的课题,如可以将上述第17个条目改为“对口援疆建设中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又如,将《指南》社会学类的第47个条目“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查 研究”,改为“新疆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查研究”。这样,就把地域性特征与普遍性研究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提高选题的竞争力。4.选题语言要精炼、准确选题是课题内容的高度浓缩,因而,选题用语必须精炼,同时又能准确反映研究的内容。为此,课题的题目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最好在20个汉字以内命题。不能过多修饰,更不能有语病。(二)严谨科学的设计论证是申报成功的关键选好题只是向着申报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要想申报成功还必须在课题论证上下一番苦功夫,所以,严谨科学的论证是申报成功的关键。以国家社科类课题为例,课题论证共分三个部分。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的是考察申报人是否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即要说明在相关领域别人研究的情况、主要观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内容埋下伏笔。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多方面掌握与所选科目相关的研究信息。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切忌只叙述他人的观点,而不做必要的评价;2)切忌只罗列客观现象,而对研究现状避而不谈;3)切忌谈论别人的研究过程,谈问题从何而来,由何而去,就是不谈自己的主要观点;4)切忌废话连篇。如大量引用他人的观点、会议文件等,而不做必要的概括,也未能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5)切忌夜郎自大,说别人的研究刚起步、太肤浅,而自己的观点却是填补了空白,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等;更不能妄自菲薄,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吹得太好,未给自己的研究留下余地;6)切忌篇幅太长,尽可能控制在千字以内。(2)选题意义,即研究的价值。通过对研究现状的评述,选题的意义已经突显出来了,没有必要再详细论述。所以,选题意义要简明扼要,切忌过度展开。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这部分内容相当于楼房的框架结构,是课题论证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必须精雕细刻。(1)主要内容、基本思路。1)框架结构要完整。基础理论类课题,其框架结构会因理论体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无常规模式可循。应用对策类课题,可以参考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来设计课题内容。对于重大应用对策类课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理论工具和比较研究,这样课题内容就比较完整了。2)内容不能太简单,当然也不能过于复杂。3)要与预期成果相呼应。课题的预期成果是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预期成果一定要在内容中体现出来。(2)重点、难点要突出。课题设计论证的重点、难点把握的是否准确,最能反映申报人的研究能力,所以,论证时重点、难点一定要突出,必要时可以加重显示。但要简明扼要,最好能够让评审专家 一目了然。(3)基本观点要明确。这也是专家最关注的内容,所以必须单独写,不能以主要内容代替基本观点。因为,内容反映的是框架结构,设计论证时不可能写得很详细。因此,可以将前期研究中已经形成的新思想、好对策以及带有探索性的观点经过认真总结后表述出来。当然,观点不在多而在新。(4)创新之处。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研究的价值,难以获准立项。所以创新之处必须突显出来。1)可以是原始创新,也可以是集成创新,还可以是继承创新,甚至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前两者或前三者的结合。2)创新点不能多,一般两个,最多不超过三四个。在阐述创新之处时尽量要谦虚一些,不能动辄填补空白,否则伤了专家的自尊,就会帮倒忙。(5)研究方法。是解决如何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方法很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法等等。一个课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分析、研究问题,从而使分析更透彻、结论更全面。需要注意的是,评审专家对研究方法很熟悉,因而,不需要对研究方法做更多解释,简明扼要即可。(三)形式与内容并重认真阅读课题申报通知、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申报要求填写。这些问题只要认真对待都可以做得很好。一些申报人在课题论证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因疏忽了填表规范和技术要求,结果在形式审查时却遭遇了红灯。所以,申报者必须牢牢树立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思想。1.行文格式要规范(1)使用常规字体。如果申报通知或申请书中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用宋体或仿宋体。(2)字号适中。一般不小于4号字,否则,会给评审专家带来困难,(3) 行间距适中。通常使用单倍行距,或者固定值25磅左右。(4)首行缩进2个字符。许多人喜欢手动缩进,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不易对齐,最好在格式菜单中统 一设置。2.逻辑形式要缜密在许多人看来,文章的序号、段落及标点符号只是单纯的形式问题,可在课题申报中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申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评审专家的质疑。所以,在逻辑形式上必须做到缜密。申报社会科学课题,建议:(1)标题统一使用社会科学常用的序号。即,一、(一) 1.(1) ①。要注意分清伯仲,切忌大小序号前后颠倒。 (2)层次分明,段落清晰。尽可能把主题句放在段落的最前面, 从而让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申报人设计论证的内容。(3)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如,一二级标题末尾不加句号,三级标题在独立成行的情况下,也不加句号。(四)发挥团队优势,提倡协作攻关1.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比较合理的组合是老中青相结合。2.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与实践部门的专家相结合。3.重点课题提倡团队合作。课题组尽量由不同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的科研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跨部门、院校、系所、专业进行合作攻关。综上所述,走出课题申报认识上的误区、选好题目、设计论证科学严谨,逻辑形式缜密规范,同时注重发挥团队优势是课题申报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