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清华第四、中科大第二,榜首毫无悬念!鬼作秀

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清华第四、中科大第二,榜首毫无悬念!

茫茫人海,相识是一种缘分,请你随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中学教师将随时更新精彩教育类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教育、畅聊教育吧!最近很多考生也是填好了志愿,正在耐心等待录取通知书,首先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今天中学教师将为大家带来一个特殊表格,它就是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其中清华大学仅排第四,中科大高居第二,榜首毫无悬念,看看你填的学校排名第几吧?话不多说,直接上数据:科研水平排名这种表格一共有38个科研单位上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985或者211重点大学,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科研单位。首先中国科学院是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作为我国最顶级的科研机构,不管是顶级科研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堪称我们国家科研的顶梁柱,很多高精尖的技术都离不开中科院的贡献。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中科院的能力也是极其厉害的。中科院排名第二的让人非常意外,不是清华大学,也不是北京大学,而是中科院的小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低调的大学确实厉害,一直坚持自己的高精尖路线,每年1860的固定招生规模让很多巨无霸汗颜。虽然在很多以规模论英雄的国内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进入不了前十名,但国外机构几乎清一色把中科大排在了内地高校第三位。千人一院士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如果按人均贡献率来看,即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要礼让三分。中科院博士当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第三、四位,也和国内TOP2的名号基本相当。只是有点奇怪的是,清华大学号称工科巨无霸,但比起文理科见长的北京大学来,科研能力还是略逊一筹。华东五校南京大学强势杀入前五,这也是为自己正名了,说明南京大学依然还是中国的顶尖高校。作为华东五校之一的南京大学,最近十几年过得非常憋屈,由于多方面因素,眼睁睁看着其他几所高校突飞猛进,自己却无能为力。曾经一度被网友冠以华五守门员的称号。相信从这个科研前五的水平来看,也许大家应该重新认识一下这所曾经的中国第一高校了。清华大学排名第六到十位的分别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堪称网红大学,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虽然不是985和211重点大学,但依靠中科院强势办学,也吸引了各省的高分考生入读。而剩余三所华东五校进入前十也是没有一点悬念。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表现抢眼,直接进入前十,甚至将复旦大学抛在了身后,曾经很多网友在评中国十大高校的时候,最后的名额非常犯难,从这个表格来看,中山大学完全占据一个名额。高考学霸总结:进入榜单前十的都是非常厉害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如果你填报了这些学校,就等着好消息吧,希望大家能够在更高更好的平台,努力学习,突破自我,为我们国家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高考拼了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了,你同意中学教师的观点吗?对于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想说的呢?畅所欲言,留言区见!

伯兮

一位博士进入科研机构后的4大感受:科研人员成了生意人,扎心!

本人从事植物学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不知道是我感觉错了,还是自己需要重新适应目前的科研环境,博士刚毕业时,我怀着对科研的梦想踏入科研岗位,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单位,工作以来,感触良多。科研工作倒是兴趣使然,但是科研氛围倒是不断体会,用几个词来形容对我对自己眼前所见科研圈的感受吧…第一感受:“浮躁”进入单位不久,人际关系渐渐熟悉之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了,可交流谈论的大多数却是抱怨,用怨气冲天来形容也并不为过,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称晋升难。首先是上升空间小,有的单位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名额倒挂,有的还已经超前用完了高级职称名额。2. 竞争压力大。职称竞争大,课题项目申请竞争大,国内外同行之间竞争大,同单位内相互竞争大等等,导致了大家身心俱疲,无暇他顾。3. 没有安全感。大多数科研人员防范之心过重,不喜欢团结合作,自私自利,贪心尤甚,各自为战,都以为自己能把各个研究方向做好,不愿意深入交流和分享,有的甚至连课题组内部人员都过于防范,深怕别人窃取了自己的idea或者研究材料等等。4. 领导或课题组PI“与民争利”现象极为突出。领导或课题组PI与课题组青年科研人员争夺利益,不顾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也不顾课题组的长远发展,很多PI只顾自己完美、安全地退休,退休以后课题组生死存亡与自己无关。5. 科研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之间工作配合不够默契。科研人员不愿意花心思阅读了解行政管理文件,不按相关文件和规定准备和上交材料,乱七八糟全扔给行政管理人员清理整理;而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愿一而再再而三的应付这些事情,有时懒政推诿不作为,导致科研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潜在矛盾突出。6. 乱七八糟的关系应酬层出不穷。美其名曰“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建立潜在合作关系”,不管与自己相关与否,领导来了要应酬,专家来了要接待,诸多事情,让你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耗费大量时间来应酬,晚上回去还得指导研究生工作,每晚都将在半夜或者凌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过反过来想想就释然了,“你这不是自找的么?知道这行是这样的,你就别干呗”。呵呵!想象到也是,长此以往,慢慢地磨平了棱角,耗出了鬓霜。第二感受,“不择手段”这里的“不择手段”,指的是在课题项目申请方面。课题项目的申请,关系着课题组的维持以及发展,这是整个课题组,乃至整个研究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现象在目前的科研界就是“傻子行为”,而这样的“傻子”已经几乎没有了,当然这“米”还得使劲弯下去才能得到,如果有可能,可以跪舔脚趾。我记得刚入职不久,一位领导的话让我终身难忘;“科研人员在出去拉项目、跑项目的时候,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尤其是横向项目,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分子,不要有什么所谓的自尊或者不好意思,把话说现实一点,去跑项目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三陪’就行了,陪吃陪喝陪玩儿,总之把别人陪好陪舒服就行……”,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这话也太露骨了吧?不过我后来慢慢才知道,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圈子里“混得好”吧。仔细想来,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每年递增,出的研究成果呢?能有多少?成比例吗?对现在或者未来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有多大效力?或许这都属于是基础研究的未来投资吧。第三感受,“唯利是图”为了维持课题组的发展和自身的生存问题(即工资问题,财政全额拨款单位除外),用“见钱眼开”来形容绝不为过,只要是有风声,听说上面要立什么项目,那就得全民出动的跑项目,不管什么研究方向,不管能不能结题,只要大致的相似研究,先拉回再说,因为拉不回来,说不定接下来的一两年,课题组就没“米”下锅,团队人员就没钱发工资,即使拿到了经费,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得在年底考虑和顾及“方方面面”所谓的关系。这样的氛围下,能做好科研?能有突破性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四感受,缺乏人文情怀很多科研体系严重缺乏人文情怀,江湖气息严重,有的个别所谓的科研大牛们,聚在一起,以聊低俗笑话为共同乐趣,以显示自己的江湖气、接地气。科研人员不应该是挑起国家科技发展的脊梁的群体么?不应该有广博的人文胸怀的么?不应该有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的么?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人会喷我了,“你傻吧,这年头谁还心系祖国和人民”,确实也是,现在这样的逐利氛围下,谁还有心思安心做科研,能顺利挣钱养家糊口就不错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文科类的必备,也应该是理工科类的必备,没有人文情怀和素养的科学家,是不会有太崇高灵魂的科学家。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不能流于形式,应该紧抓培养,将这些未来科技脊梁培养成真正有胸怀有担当、心系天下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在很多畸形的科研现象,很多学生敢怒不敢发声,因为一发声,你将不能毕业,这么多年的研究生生涯将付之东流,如果不发声还有可能在毕业以后,在这样的氛围下,依葫芦画瓢,从中赢利。青椒们不敢发声,因为发声了将自断自己的前途和晋升路径,也将自绝于“人民”。但是现在,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确实是把科研当成了生意,也无形中把自己培养成了生意人,而且是全能型的生意人,把单位的科研平台当成了自己公司的研发平台。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学生做实验发文章毕业,获得一个学位,然后也期待能像自己导师一样,做一个科研界的生意人。如果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我真担心会毁掉科研生态,不仅毁掉一两代人,而是科研界的未来。科研界的现状是否真是我眼中的这样?还是个别现象?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我说的都是错的。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买麦提

茅趸王

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都不像…山东建“四不像”产研院要做什么?

·产研院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证书发放和评审结果使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认可产研院的职称评审结果;·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归专业研究所所有,转化收益自行处置。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运营管理自主——日前我省制定的《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明确,产研院将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加快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创新效益效率的最大化。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是产研院的核心定位。产研院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2020年)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体系,在创新专项经费管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动态科学管理;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还将建设“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加盟新建科研机构100家左右,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左右,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左右。据了解,产研院将以多种形式设立产业研发创新机构,主要包括专业研究所、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其中,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由产研院与地方政府、开发区共同组建,优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领域布局,主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和要素整合、产业技术扩散、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等;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由产研院与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主要通过征集和提炼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行业关键技术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要交汇。记者梳理发现,产研院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具有“四不像”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机制体制灵活,这类‘四不像’研发机构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极大的产业拉动能力。”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表示,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体制可以解决科技与金融融合,提高融资效率和投资效果。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是产研院创新体制机制的最终目的。我省将赋予产研院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包括全面构建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灵活包容的人才机制、开放创新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股权收益激励机制及成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等。《意见》明确,产研院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证书发放和评审结果使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认可产研院的职称评审结果;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归专业研究所所有,转化收益自行处置。财政金融支持方面,将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产研院成立前2年,省、济南市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5年内逐步增加至各10亿元,主要用于产研院机构建设、重大原创技术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各市列支相应财政资金,扶持本地加盟的专业研究所建设。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支持产研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对开展相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产研院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鼓励国内外科技成果到产研院进行二次开发、转移转化,为产研院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或专项资金建立专门渠道;产研院及专业研究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并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的奖励,在获奖人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收入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方面,鼓励高校院所教师、科研人员等到产研院兼职,高校院所认可其在产研院的工作业绩,并作为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依据。允许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产研院开展技术开发和创办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容错机制,对确因不可抗拒力研发或投资失败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经相关程序予以核销处理,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另据了解,产研院实施信息披露和年度报告制度,每年接受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审计检查,每三年接受一次第三方机构的综合评估。

马里布

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来源:科技日报7日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美国仍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其后。中国是自然指数十大贡献国中唯一实现指数值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榜单中居于首位的科研机构。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科研产出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其高质量科研产出仍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中国也延续着急速上升之势。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德国、南非和巴西都是所在地区的领先者。数据表明,与前一年相比,中国有49家科研机构提升了它们在全球500强科研机构榜单的位次,另有14家中国机构新进入了全球500强,仅有15家位次下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所大学已位居全球大学研究机构25强之列。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博士表示,中国在指数中的地位得到持续和显著提升,“中国在指数中的论文产出从2016年到2017年有高达12%的增长,远高于2015到2016年的增幅,因此,许多中国机构指数排名有所上升。与中国显著增长相对应的是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论文产出增长乏力或下滑。”据了解,美国有62家机构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位居自然指数整体排名第五位,只有4家机构排名上升,15家下滑。自然科研方面据此分析,高质量科研的出版日益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机构之间为了在版面有限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展开激烈竞争。“鉴于纳入指数的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近乎不变,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让其他国家失去其份额。”斯温班克斯补充说。(记者操秀英)

瑛士

美国的科研机构简介

图片来自网络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以来位于世界前列,人类今天使用的很多先进技术,其发明都源于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多项计划、改革的实施,美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科技水平发达的美国,各学科方向的研究机构数量繁多,主要可包括四种类型: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业界和其他非营利机构。一、政府科研机构政府科研机构是美国科研活动的基础力量。美国的政府科研机构大约有700多家,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隶属于20多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美国政府没有设置科技部,美国的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不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科研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美国的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和商务部[1]以及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又称美国宇航局、美国太空总署,于1958年10月1日正式成立。NASA是美国政府研发机构中最主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以民用航空航天为主,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太空计划,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的领头羊。NASA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总部下辖10个研究中心,进行航空科研工作的单位主要有5个。NASA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航空学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间科学(太阳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结构和环境),地球学研究(地球系统学、地球学的应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学(航空技术)。在航空航天方面,NASA实施的研究计划包括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阿波罗计划、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与俄罗斯、加拿大、欧洲、Rosaviakosmos以及日本合作)、星座计划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职能另篇专题介绍。二、高等院校高等学校是美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主要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在美国4000余所高等院校中,有条件从事科研的研究型大学约有700多所。美国的很多国家科学实验室、多领域杰出研究中心等都设立在大学内,由相关部门和大学共同管理。如人们熟知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是美国一所研究型大学,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拥有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科研成果丰富,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如盘尼西林的化学合成、LISP语言、“4D打印”技术等,其中由杰·弗里斯特领导的旋风工程被誉为20世纪MIT最主要的成就,磁芯存储器,使得高速的数值计算机旋风计算机得以真正运转。麻省理工学院于1951年创立的林肯实验室是美国的大学中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其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监控、导弹防御、战场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工业界美国工业界的研发投入较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业界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与产品和工艺结合紧密的发展研究和系统设计工作。 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的研究机构,就属于这类工业界研究机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它的科研工作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相关工作主要由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担,为全公司服务,同时对各行业共性的一些课题进行联合研究。 自1900年通用电气在车库里建立了第一个研发中心以来,研发中心一直是通用电气公司技术发展的基石,通用电气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均来自于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2]。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工业研究机构之一,为公司所有业务部门提供创新技术服务,研究方向集中在清洁能源、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材料科学、电力电子和实时控制、安防技术、影像技术和化学技术等方面。目前,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有四个一流实验室,分别位于美国纽约州尼斯卡于纳(纽约州)(1900年设立),印度班加罗尔(2000年9月),中国上海(2003年10月)和德国慕尼黑(2004年6月)。四、其他非营利机构美国的非营利机构也是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这类科研机构包括: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建立的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或私人建立的科研机构[3]。 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又名巴特尔实验室)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130个城市共雇用了22000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每年支配着高达65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作为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享受免税待遇,按照公司方式运行。自1965年成为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合同承包商以来,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管理了美国能源部的6个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国家生物方位分析与反制中心,其经费的80%来自于政府[4]。研究院创立之初,主要从事金属冶炼和材料科学的研究。80多年来,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涵盖了国家安全,健康与生命科学,能源、环境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巴特尔纪念研究所一直是“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专利转化为生产力”运动的实践者和领导者,开发的静电成像技术、去头屑洗发水、修正液、商品通用条形码等,不断改变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被誉为“让‘沉睡’在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站立’起来,成为实际运用的东西”。 (责任编辑:金雪,荣誉主编李志民)参考文献 [1]焦晓静, 韩锋, 刘彦升. 美国政府三大科研系统概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23):35-38.[2] TAN Liang, 谭亮.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能力研究及其启示[C]// 软科学国际研讨会. 2012.[3] 育东. 美国科研机构的运作与管理[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95(4):7-10. [4]代涛, 肖小溪, 李晓轩. 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院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及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4):467-473.

好人卡

科研院所与高校,究竟谁的“含金量”更高?

大家在决定考研之后选学校的时候,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乍一听感觉相当“没意思”、“枯燥”,那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呢?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①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②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③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④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势,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⑤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①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②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③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是这样的……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变形记

国家的哪些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吗?看完才知道!

问题:国家的哪些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吗?看完才知道!事业单位有很多,事业单位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权限比较大,一般事业单位设立与否,县政府就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决定。笔者主要从财政拨款或者经费来源方面来说一些事业单位的分类吧。全额事业单位,它是指所有经费来源都由本级财政进行负担,包括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这类单位主要是承担行政职能、社会公共管理、教育科研等单位,比如:学校、政府部门下设的执法大队、党校等。事业单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个是最为常知的机关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虽然不是公务员,但做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公务员无异,在就业市场也是最炙手可热的单位。第二类是教育类,从公办幼儿园到公办大学都是这类事业单位,而里面的老师基本都具有教育类事业编,我们常称之为教师编。第三类是医院,医院属于医疗类事业单位,医生同样拥有医疗类事业编。第四类是科研机构,比如某某研究院等等,不过这类事业单位很多都改企业了。参公事业单位主要是指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像妇联、共青团、公积金中心、社保局、政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都是参公事业单位,代表国家提供行政服务功能。参公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都参照公务员执行,像绩效、车等,机关行政单位怎么发,参公的也同样发。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拥有执法权;而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本身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只有在法律法规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行政执法权。此处所指授权是针对组织,不能针对个人。也可委托行政机关行使执法权。比如一些农场或者林场的,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是带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工资是自己发的,不要财政供养,比如经营,比如林场啊,农场啊。嗯,之类的单位目前大多数都会带有“国有”这两个字。你比如国有什么什么林场,国有什么什么农场之类的常见的有:医院、学校、科协、科研院所、图书馆、群艺馆、报社、出版社、公路处、养路费征稽、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农机站、农技推广站等等,几乎很多行政单位都有事业性质的单位。公立学校当然是事业单位了,当然私立的不是。比如,省交通厅下面有不少二级局,像运管局、路政局、公路局、高速公路管理局之类的,这些单位就是参公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就是参公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又不是公务员。在不少政府部门下面,都有类似的这样的二级单位,属于参公单位。他们不是政府组成部门,但又承担某些行政管理、审批、执法职能。

大追踪

改革政策力度空前 科研机构迎来又一个春天

来源:科技日报山东产研院一年内凝聚87个高水平团队改革政策力度空前 科研机构迎来又一个春天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却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不受限于某一种机构形式,享受各种政策红利;既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也不像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在山东,这样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有很多。这个春节,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几乎没休息。这位长期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的资深专家和同事们一起搞了一个深度调研,主题指向了“十三五”期间各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情况。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调研目标非常典型,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各有独特之处。举例来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创新组织和管理机制,短短一年内,凝聚了87个高水平团队,实施了300多项发明专利,孵化了77家高企,带动社会投资超200亿……被中科院院士吴一戎评价为“运行的机制在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对它寄予很高希望”。大力度“破四唯”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东农科院)同样因大刀阔斧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比如“单项成果转化超过千万元,没有一篇论文也可直升正高”,按下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快进键”;40多个主要农产品领域建立了50处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薪聘请18位国内外院士担任“第一所长”,跑出组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加速度”……长时间地调研下来,周勇感触颇深:这五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的改革政策力度空前,山东省属科研机构改革正加速驶向“春天里”。无论是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提升管理水平,还是推动揭榜制落地,解放科研人员,乃至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以新思路、新模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各级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前进之道,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构建高效科研体系,让科研人员更有信心、有定力对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高校院所来说,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改革”二字贯穿始终。他们瞄准问题,对准积弊,在破与立中将科研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学历不达标,也有机会评教授,这是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毕戈华的亲身经历。两年前,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以5.2亿元的成果转化额创造了全国单项专利许可的新纪录。在山东理工大学创新设置了“成果转化型教授”和“学术特区”制度的背景下,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毕戈华得以突破学历限制,晋升该校“成果转化型教授”。这种“不唯学历”的务实做法,契合了山东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内核。去年12月24日,在“‘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对外发布《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公布的25条新政被外界视为“条条是干货”。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对作出突出贡献、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可按照职称评审“直通车”政策,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对于实现国产化替代,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标志性成果,可直接授予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系列政策,使科技人员更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潜心于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由山东省与中科院、青岛市三方共建,整合了13家涉海科研机构分散的科技力量,成为“打开自家门,开放搞科研”的生动注脚。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拥有先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一直希望向海洋领域拓展。然而,单靠一家单位攻关耐腐蚀、防水、平衡补偿等技术障碍,时间长,风险高。该需求传递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13家共建单位,各领域科研团队迅速协同攻关,问题迎刃而解。山东是科技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由大到强,需要改革产生动力,需要改革搭建桥梁。“该改的坚决改,全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专家‘组阁制’,‘改’出科技攻关新动力。”这是去年,山东省“科教改革攻坚行动”提出的具体要求。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对全省科技系统提出:要以科教改革攻坚行动为动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定产学研用一体化,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院所制度,把科研的触角伸向企业和县区市“科研院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让科研人员看到前景。把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后劲作为科研工作的落脚点,扩展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把科研触角伸向企业和县市区。”在调研之后,周勇的这句话概括出山东省属科研院所的改革期待。而山东农科院的改革,是在宽松政策刺激下,省属科研院所改革按下“加速键”的缩影。菏泽牡丹的特点是花大、色艳、型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牡丹基地,菏泽拥有近1300个栽培品种。但标准化种植技术不高、缺乏科技支撑、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农科院(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立便是答案。“通过建设产研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当地产业存在的堵点难点开展研究,边研究边推广,边创新边转化,重点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山东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的这句话透露出上述平台的设立初衷。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农科院已联合包括19家县市区人民政府、54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省内外90余家单位,在全省共同建设了50个产研院,涵盖包括寿光蔬菜、金乡大蒜、日照绿茶等13个农业产业在内的40多个农产品种类。专家认为,山东农科院利用自研力量和外部资金输出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探出了科研院所改革的经验。这种经验,还包括其在“破四唯”上的大动作。“院属单位年度考核,转化绩效突出、取得重大业绩的实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义、求全责备!”这是去年,李长胜向全体院属单位和科研人员作出的承诺。如何破“四唯”?该院推出“接地气、有标准、重贡献”的十条意见。按照该意见,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同时,意见以科技成果产生的影响、实际贡献和应用效果为评价导向,对标志性成果“一票肯定”,建立岗位竞聘绿色通道,“无论从事科研创新、推广转化、基层服务,都能从中找到目标”。此外,该院还组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队伍,面向社会引入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种种努力,提升了山东农科院在全省的科研服务显示度,把科技的翅膀插到农业企业上、插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上。吸纳关键人才、技术,助力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却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不受限于某一种机构形式,享受各种政策红利;既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也不像企业,不像科研院所……人们对这种新型研发机构有一个称呼——“四不像”单位。在山东,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很多。诺奖得主丁肇中担任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是代表,由政府、企业共建的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也是代表。此外,政府自建型、院校与政府共建型、企业与政府共建型、院校与企业共建型、企业自建型、院校自建型,这6类新型研发机构都能在这里找到现实案例。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既有横向经费,也有纵向资金;管理权限独立,普遍实施理事会决策下的院(所)长负责制,“投管分离”,拥有独立决策权和管理权;在人员编制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市场化的内部薪酬分配体制。这些新特点,使其在开展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独具优势。济南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体现出巨大优势。比如,山东工研院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等逾50人,短时间内便签约30个转化落地项目,爆发力十足;济南科金投资有限公司挂牌科技型企业产股权及高校专利成果项目129宗,成交金额合计20.92亿元,在孵科创企业28家,入孵项目总估值超过15亿元……在济南,不断涌现的新型研发机构犹如“强磁场”,将“最强大脑”、核心技术、关键产业源源不断地吸引进来。正是看到了新型研发机构的魅力,山东省下定决心推动其成长。今年1月份,山东出台若干措施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其中,“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引发热议。聚焦科技创新需求,激励与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一系列推进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探索,正在助力山东进一步盘活创新资源,使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界限。下一步,山东省还将继续以“啃硬骨头”和“钉钉子”精神,瞄准当前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让新型科研院所迸发出新的生机。

马介甫

全球最强的科研机构:清华北大未进前10,这家中国机构排名第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带来先进的生产力,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同时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每当新的科学技术出现时,都会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例如:移动支付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大数据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和判断;未来5G通讯的普及将为人们节省大量时间,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砝码,很多国家都将大量资金投入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那么,放眼世界,实力最强的科研机构有哪些呢?最近,国际著名的自然指数网站根据全球各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力,评选出了全球科研实力最强的100所科研机构。我们可以根据各国上榜的科研机构数量和排名情况来分析各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本次榜单中,排名前10位的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机构分别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4所,德国2所,英国1所,法国1所,日本1所,中国1所。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本次共有4所科研机构进入前10名,这是美国超强科研实力的直接反映。进入前10的美国科研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中,哈佛大学全球排名第2。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世界高等学府的典范。这里曾经诞生了133位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在全球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排名第1。我们熟悉的很多名人均来自哈佛大学,这里不仅培养了很多知名的科学家,也走出了很多世界级的富豪,例如,国际知名社交媒体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均来自哈佛大学。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是世界老牌科技强国,这些国家进入前10位的科研机构分别是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协会、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剑桥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本次榜单中,中国也有一所科研机构上榜,是前10名中唯一一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在很多国人眼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那么,它们的排名进入前10了吗?其实并没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12位。本次排名中,唯一进入前10的中国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并且,中科院打败哈佛大学,排名全球第1。中科院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有“中国天眼”之称的FAST射电望远镜,它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建造的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和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而FAST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关于这份最强科研机构榜单,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散戏

2019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出炉:中科院第1,中科大、北大进前10!

4月30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单。南京大学在全球科研机构榜单中,中国高校表现非常突出,其中中国科学院排名全球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8,北京大学第10,另外,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也位居前20,分别排名第12和第13。武汉大学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进入全球前50。以下是全球科研机构详细排名: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