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原标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外形粉红淡雅形似兰花的“明星”昆虫兰花螳螂、通过抢救性保护和人工繁育方式获得的白旗兜兰、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龙脑香科植物……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称版纳植物园),这些珍稀的动植物都可以找到。 近年来,版纳植物园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版纳植物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于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目前,园内收集有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秉持开放合作理念,版纳植物园国际交流频繁,现有118名外籍人士在此工作,其中外籍职工10人,外籍留学生88人,外籍博士后20人。 英国籍研究员高力行是国际著名热带生物学家、世界保护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2012年7月起,高力行担任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主任、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高力行致力于开展中国热带地区植物物种“零灭绝计划”,对云南南部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全面评估,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保护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团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在全球的影响力。2016年,高力行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据了解,该奖项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面向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版纳植物园也在积极“走出去”。2015年,版纳植物园集中中科院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力量,以缅甸为基地成立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中缅双方合作下,中缅联合科学队经过九次大规模野外考察,共发现700多个动植物新物种。该中心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区域科技合作的典范。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版纳植物园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热带植物科学研究基地、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科学知识传播中心。在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目前,版纳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版纳植物园面向外国研究生及学者开设了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累计收到来自55个国家近1200份申请,现已有39个国家的331名申请者参加了培训。
随着清明节的结束,诸多高校的2021年考研复试、调剂也都接近了尾声,今年的考研也算是尘埃落定了。有的小伙伴顺利上岸,有的小伙伴遗憾告负准备二战,还有不少失败的小伙伴准备找工作或者参加公考,总之大部分人的人生都迎来新转折点。小伙伴们倒是迎来新的结局,不过有很多高校却不尽人意,有些实力还不错的学校即便调剂也没招满学生,其中不乏一些科研院所。说起科研院所,很多小伙伴都会发懵,事实上,每年各种科研院所招不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知名度太低,甚至很多考研党都不知道有这些地方能报考研究生。而大部分对此了解的都是一些学霸没他们,他们的目标也多半都是中科院等一些知名度高的顶级研究院去的,其余稍弱一些的科研院所基本都看不上,这也导致了各个科研院比较冷门。科研院所分为两大类,差距很明显一般来说,科研院所分为两大类,这两大类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考生在选择时要注意区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报考。第一类:中科院下属科研机构比如我们熟悉的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等,不同的研究所之间差距不小,所处地理位置也不一样,但整体上都是以搞科学研究为主的。这类的科研院报考难度系数比较大,其中很多科研院所的竞争力甚至远高于某些985、211院校。整体的科研实力也非常强劲。第二类:各个央企下指数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是公司单位,比如航天一院、铁道科学院、烟草研究院、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等,都隶属于不同的国有企业。大多数研究院的科研属性相对较弱,极少数的可能也会很强。这类研究院主要都是做横向的项目,整体学术氛围比较低,具体的科研工作日常可能并不多。平时更像是在企业工作。科研院所会很难考吗?其实就像前面说的,如果是报考中科院下属的科研院所,竞争确实比较激烈,因为招生的人数比较少,分数线也不低,所以选择不好被刷下来的进率也就比较大。而且越是著名的院所竞争力就越强,很多顶级学霸都会选择报考,所以如果实力一般这些地方是不建议报考的。当然,如果你各方面实力扎实,属于学霸一派,那它也没什么好害怕的。相较而言,企业类的科研院所就要好考不少。虽然这类的科研院所每年招生的人数不极少,甚至有调剂都不满的时候,但也正因如此,它们的分数波动会比较大。这也就是机会。同样的,因为报考人数少,反而很多同学害怕竞争激烈不敢报、不想报,就像开头说,很多了解科研院所的考生,都会把目标放在是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上,因此企业类的科研院所反而容易被忽略,弄好了真容易考上。所以总的来说,报考科研院所并不会比一般的高校考研更难,相反在某些情况可能更容易上岸。因此真的是不错的选择。报考科研院所都有哪些优势?因为各种高校存在差异优劣,科研院所之间也存在好坏差异,这里说的是整体上报考科研院所的一些优势,大家可仔细参考。首先是出国深造的机会比较大。不管是中科院下属的偏研究型的科研院所,还是各大国企下面的科研院所,都会在本行业领域力求走在前沿,有所突破。它们与国外相关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比较多,会经常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因此出国深造的机会整体上来看要比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机会更多。其次,科研院所的培养更侧重实践,尤其是企业下属的科研院所,许多时候都会通过承接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让学生能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第三,整体待遇非常优厚,比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都要好不少。大多数科研院所培养学生的经费都来自于承接的项目,因此这些学生在读研期间的性质更像是“半工半读”。收益不菲。第四,硕博连读的几率非常高,而且还省时间。很多实力比较强劲的科研院所下属都会有很多数量的博士点以及博士流动站,学生想要继续深造的话,硕博连读并不难。不仅如此,硕博连读还会省去两年的时间,正常硕士三年博士四年,一共会读七年,如果是硕博连读则回省掉研三和博四,五年就能下来。最后一点,论文发表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因为在科研院所学生们实践的机会非常多,因此能挖掘出很多与众不同的选题,有很高的几率发表论文,或者和项目组合作发表论文机会更大。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生到底该考哪个?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能一刀切的直接说哪个更适合,哪个更好考。不过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如果是喜欢高校生活的,或者将来想留校工作的,那么肯定要选择考高校的研究生。如果想经过读研顺利过渡到参加工作,那么科研院所当然是更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些因素可参考,比如想拿到北京户口,那就要选择报考央企下面的科研院所了,当下北京户口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在一些央企手里还是有很多指标的。基本上在京的央企都能给硕士及以上的职工解决户口问题。很多科研院所就读之后是很容易就能留京工作的,当然,也要提前问清楚。总之,不管是报考科研院所还是正常高校研究生,都有明显的利弊,大家做选择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来源:科技日报山东产研院一年内凝聚87个高水平团队改革政策力度空前 科研机构迎来又一个春天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却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不受限于某一种机构形式,享受各种政策红利;既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也不像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在山东,这样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有很多。这个春节,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几乎没休息。这位长期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的资深专家和同事们一起搞了一个深度调研,主题指向了“十三五”期间各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情况。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调研目标非常典型,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各有独特之处。举例来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创新组织和管理机制,短短一年内,凝聚了87个高水平团队,实施了300多项发明专利,孵化了77家高企,带动社会投资超200亿……被中科院院士吴一戎评价为“运行的机制在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对它寄予很高希望”。大力度“破四唯”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东农科院)同样因大刀阔斧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比如“单项成果转化超过千万元,没有一篇论文也可直升正高”,按下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快进键”;40多个主要农产品领域建立了50处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薪聘请18位国内外院士担任“第一所长”,跑出组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加速度”……长时间地调研下来,周勇感触颇深:这五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的改革政策力度空前,山东省属科研机构改革正加速驶向“春天里”。无论是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提升管理水平,还是推动揭榜制落地,解放科研人员,乃至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以新思路、新模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各级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前进之道,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构建高效科研体系,让科研人员更有信心、有定力对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高校院所来说,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改革”二字贯穿始终。他们瞄准问题,对准积弊,在破与立中将科研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学历不达标,也有机会评教授,这是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毕戈华的亲身经历。两年前,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以5.2亿元的成果转化额创造了全国单项专利许可的新纪录。在山东理工大学创新设置了“成果转化型教授”和“学术特区”制度的背景下,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毕戈华得以突破学历限制,晋升该校“成果转化型教授”。这种“不唯学历”的务实做法,契合了山东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内核。去年12月24日,在“‘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对外发布《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公布的25条新政被外界视为“条条是干货”。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对作出突出贡献、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可按照职称评审“直通车”政策,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对于实现国产化替代,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标志性成果,可直接授予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系列政策,使科技人员更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潜心于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由山东省与中科院、青岛市三方共建,整合了13家涉海科研机构分散的科技力量,成为“打开自家门,开放搞科研”的生动注脚。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拥有先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一直希望向海洋领域拓展。然而,单靠一家单位攻关耐腐蚀、防水、平衡补偿等技术障碍,时间长,风险高。该需求传递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13家共建单位,各领域科研团队迅速协同攻关,问题迎刃而解。山东是科技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由大到强,需要改革产生动力,需要改革搭建桥梁。“该改的坚决改,全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专家‘组阁制’,‘改’出科技攻关新动力。”这是去年,山东省“科教改革攻坚行动”提出的具体要求。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对全省科技系统提出:要以科教改革攻坚行动为动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定产学研用一体化,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院所制度,把科研的触角伸向企业和县区市“科研院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让科研人员看到前景。把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后劲作为科研工作的落脚点,扩展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把科研触角伸向企业和县市区。”在调研之后,周勇的这句话概括出山东省属科研院所的改革期待。而山东农科院的改革,是在宽松政策刺激下,省属科研院所改革按下“加速键”的缩影。菏泽牡丹的特点是花大、色艳、型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牡丹基地,菏泽拥有近1300个栽培品种。但标准化种植技术不高、缺乏科技支撑、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农科院(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立便是答案。“通过建设产研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当地产业存在的堵点难点开展研究,边研究边推广,边创新边转化,重点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山东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的这句话透露出上述平台的设立初衷。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农科院已联合包括19家县市区人民政府、54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省内外90余家单位,在全省共同建设了50个产研院,涵盖包括寿光蔬菜、金乡大蒜、日照绿茶等13个农业产业在内的40多个农产品种类。专家认为,山东农科院利用自研力量和外部资金输出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探出了科研院所改革的经验。这种经验,还包括其在“破四唯”上的大动作。“院属单位年度考核,转化绩效突出、取得重大业绩的实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义、求全责备!”这是去年,李长胜向全体院属单位和科研人员作出的承诺。如何破“四唯”?该院推出“接地气、有标准、重贡献”的十条意见。按照该意见,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同时,意见以科技成果产生的影响、实际贡献和应用效果为评价导向,对标志性成果“一票肯定”,建立岗位竞聘绿色通道,“无论从事科研创新、推广转化、基层服务,都能从中找到目标”。此外,该院还组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队伍,面向社会引入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种种努力,提升了山东农科院在全省的科研服务显示度,把科技的翅膀插到农业企业上、插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上。吸纳关键人才、技术,助力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却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不受限于某一种机构形式,享受各种政策红利;既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也不像企业,不像科研院所……人们对这种新型研发机构有一个称呼——“四不像”单位。在山东,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很多。诺奖得主丁肇中担任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是代表,由政府、企业共建的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也是代表。此外,政府自建型、院校与政府共建型、企业与政府共建型、院校与企业共建型、企业自建型、院校自建型,这6类新型研发机构都能在这里找到现实案例。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既有横向经费,也有纵向资金;管理权限独立,普遍实施理事会决策下的院(所)长负责制,“投管分离”,拥有独立决策权和管理权;在人员编制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市场化的内部薪酬分配体制。这些新特点,使其在开展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独具优势。济南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体现出巨大优势。比如,山东工研院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等逾50人,短时间内便签约30个转化落地项目,爆发力十足;济南科金投资有限公司挂牌科技型企业产股权及高校专利成果项目129宗,成交金额合计20.92亿元,在孵科创企业28家,入孵项目总估值超过15亿元……在济南,不断涌现的新型研发机构犹如“强磁场”,将“最强大脑”、核心技术、关键产业源源不断地吸引进来。正是看到了新型研发机构的魅力,山东省下定决心推动其成长。今年1月份,山东出台若干措施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其中,“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引发热议。聚焦科技创新需求,激励与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一系列推进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探索,正在助力山东进一步盘活创新资源,使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界限。下一步,山东省还将继续以“啃硬骨头”和“钉钉子”精神,瞄准当前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让新型科研院所迸发出新的生机。
摘要:国立科研机构实行立法化管理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有利于按照科学创新规律稳定运行。目前,依据不同的国情和体制要求,主要有三类法人管理制度: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管理科研机构,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特殊法人科研机构,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国立科研机构类型虽有不同,治理模式也有差异,但从职权范围和具体事务看,科研机构自主权大致包括人事自主权、经费自主权、薪酬自主权、管理自主权四个方面,其内在也具有一定关联性,必须将其放在整个法人治理模式下统筹考虑。应借鉴发达国家国立科研机构的运作机制,寻找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科研机构共性特点的自主权。其一,以立法形式明确机构定位与使命;其二,有重点推进科研机构自主权改革;其三,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与管理制度。关键词:国立科研机构法人治理自主权国际经验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省是高校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水平院校也比较多。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而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工程、双一流建设大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陕西省的高校在招收优质生源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为了打开局面,陕西省高水平大学主动出击,向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发展,成立大学或科研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省、市高校协作,创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西安交通大学C9联盟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学A类,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等面各全国招收“少年班”的高校。(1)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地处珠三角地理核心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顺德区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组建的。(2)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2000年9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挂靠在深圳市虚拟大学园,是首批入园的重点大学之一。(3)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共建的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经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省校共建事业单位。以西安交通大学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省校双方优势,面向浙江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重大装备、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分阶段设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山东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是西安交通大学与青岛市政府、胶州市政府联合共建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青岛市高教工委和青岛市科技局共同管理。青岛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西安交通大学注入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在青岛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体化联动发展。(5)上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设立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代表学校开展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机构。2006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6)河南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2020年6月,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并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7)江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副厅级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究院于2004年5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挂牌成立。苏州研究院目前设立有重点项目与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发展部、教育培训中心、产业与资产(财务)管理部四个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负责的干部队伍。(8)河南洛阳西安交通大学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2020年6日14日,郑州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洛阳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西安交大洛阳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意向协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博士工作站协议。二、西北工业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1)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太仓校区;2018年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协议签约仪式在太仓市举行。太仓校区一期工程于2019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1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2)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已于1999年10月成立,是集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一体,已经成为学校“产学研”重要的对外窗口和“珠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机构。(3)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11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共同推进“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4)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2019年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西北工业大学与通州区政府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研究院建设迈出坚实一步。(5)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2017年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于2017年7月签约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2018年4月投入使用。(6)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设科研单位,于2017年成立。将重点开展海洋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科技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海洋等领域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载体,支撑青岛创新城市建设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7)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属科研机构,于2018年成立。2018年2月6日,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在江苏太仓成立。2019年1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正式投用。(8)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2020年8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投用。2019年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揭牌。研究院将聚焦宁波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资源,瞄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方向,聚集院士等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打造创新示范型研究院。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211工程”大学。入选“2011计划”重点建设行列,''两电一邮''(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成员。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2020年5月28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合作共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作为“重大平台、产业及科技创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2013年11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将以突出北斗的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产业为主要方向。(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建的事业法人单位。(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2019年12月2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揭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将通过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城阳产教融合促发展再添新翼,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项目投资总额为83亿2000万元人民币。将充分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领域,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重大科学研究阵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2018年2月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研究院围绕以氮化镓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亚毫米波器件与电力电子器件,开展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和产业应用工作,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微电子领域的高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微电子产业培育三大平台。四、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高校。西北大学南海研究院已于9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揭牌仪式。五、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长安大学是入选了国家“111计划”高校,“双万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筹)已于2019年8月14日揭牌。尊敬的网友,陕西省五所高水平大学的举措,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提出高见!
在芯片研发设计方面,尤其是5G芯片上,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要知道,华为是全球首家发布5G双模芯片的企业,比高通早半年之久;华为还是全球首家发布高端内置5G通讯基带处理器的厂商,更是比高通早了1年之久。数据显示,在7nm时代,华为就将5G基带内置到处理器中,而高通在2020年底才将5G基带内置到高端芯片中。也就是因为华为在5G域内领先,技术领先全球1-2年的时间,同时,还有大量的国家和运营商纷纷选择与华为合作建设5G网络,美国才处处出手阻扰。例如,美国要求盟国放弃华为5G设备和技术,还禁止部分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自由出货。像三星、台积电以及美光等,尤其是台积电不能自由出货,这给华为带来一定的影响。要知道,华为海思订单一直都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台积电不能自由出货后,余承东表示压力很大,麒麟9000处理器或无法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访问国内高校和顶尖科技机构,将教育和研发人才放在第一位。余承东也宣布,华为全面进入芯片半导体领域内,还将在新材料和终端制造方面突破瓶颈,并大力进行芯片博士类招聘,主要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和测试等专业。可以说,芯片制造成为华为面前最大的问题,否则,任正非也不会表示,华为能够研发设计世界一流的芯片,但国内却生产不出来,还发出了“向上捅破天 向下扎到根”的口号。其实,除了华为自身在突破外,国内还有三家企业,一家研发机构,都在背后助力华为打破芯问题。台积电华为是台积电第二大客户,也是台积电贡献增长最快的客户,失去华为订单后,台积电一直都在想办法获得自由出货。如今,台积电已经确认,将会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建设5nm的芯片生产线,该决议已经得到台积电董事会以及相关部门的批准,预计在2021年2月份动工。对于美国而言,台积电在建厂,不仅会带来完整的芯片制造产业链,也将解决美国没有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技术的问题。但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并非白送,有消息称,一旦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动工,其很可能会拿到出货许可,预计也就是在2月份。毕竟索尼、高通、英特尔、AMD以及铠侠等都已经拿到了许可。可以说,台积电拿到许可后,华为问题就得到缓解,而华为已经表示,只要供货,就会继续用。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技术不断在提升,14nm制程的芯片已经量产,良品率达到了业内标准水平。而N+1工艺的芯片也在量产,7nm芯片已经完成了研发,预计在2021年4月进行风险量产。也就是说,等待中芯国际量产7nm芯片后,华为自研的7nm芯片都能够量产了。毕竟7nm等制程的芯片,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芯片,只有手机需要5nm等制程的芯片。上海微电子全球有四大光刻机厂商,其中一家在国内,其就是上海微电子,而上海微电子自研的28nm的光刻机将会在2021年下线商用消息称,该光刻机采用ArF光源的SSA800/10W光刻机(单次曝光28nm节点浸润式光刻机),采用NA1.35透镜组,并搭载超精密磁悬浮双工件台和超纯水浸入系统,同时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工作台的套刻精度指标优于1.7纳米。该光刻机通过多次曝光的工艺,最高可以生产7nm制程的芯片。再加上国产倒片机以及5nm的蚀刻机,也就是说,纯国产的先进制程的芯片不远了。中科院中科院是国内顶尖研发机构,任正非早些时候已经访问了中科院,而中科院方面也表示,将会把先进光刻机列入首要攻克的技术问题。另外,有消息称,中科院已经研发成功相关5nm的光刻机技术,也就是说,国产先进光刻机技术在一步步攻克,自主生产制造仅仅是时间问题。相信随着这三家企业和一家研发机构努力,华为芯问题必然会解决。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点赞、分享。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在我国古代的帝制大部分是世袭罔替,一些有功的大臣和将相也有过子承父业几代为官的现象。但你听说过,同一个姓氏、同一个家族的7代人,共计20余人在同一个机构部门里工作,而且他们在这个机构里连续干了整整172年吗?这一现象被我国的一些近代学者评价为,自古以来实为罕见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机构呢?本篇,阿岚就来和大家聊聊古代神秘的科研机构——钦天监。北京钦天监观象台遗址(建国门地铁站)很多人可能对“钦天监”这个词只是听过,但不了解它是干什么的!其实说白了,他是研究天文历法的一个专门机构,编写历书、推算节气、观测天象、测算日月全食这些。当然还有一些占卜吉凶,明年农作物收成以及有没有天灾人祸这类的伪科学,按现代来说,我们就当它是“玄学”的一种吧。但自古以来,历代的君王都把钦天监的预测结果,作为指挥国家行政管理、军事活动、农业生产以及规范民众生活的参考或依据,因为这个机构在当时的国家机关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山西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距今4千年)钦天监的下面主要有观象台和时宪书局两个部门组成。观象台就是钦天监放置天文仪器和观测天象的地方,它的遗址至今还保存在今天的北京建国门地铁站南侧。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观象台上原本有宋、元两个朝代以及明朝正统七年,也就是1442年以前制造的天文仪器,但现在都不存在了。其原因是在乾隆年间,钦天监的监正是西洋人刘松龄,他认为那些仪器已经没用,并且不准了,然后乾隆就批准报废,并且把他们化成了铜锭,还送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现在的丽正门前的两只铜狮子就是用的这个铜锭做的。观象台的门牌匾(上书“观象授时”)时宪书局在现在的宣武门里面,天主教堂的西面,那里原本是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修历书的地方,那会称“历局”。后来,在清代就把这里安排为在钦天监工作的洋人的住所了,那些洋人也是专门用来负责编修时宪书的。除了洋人,当然也有满人和汉人,在每个朝代他们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当时的有记载的西洋人主要有汤若望、南怀仁、徐日升、闵明我、戴进贤、刘松龄、傅作霖等,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贡献。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清廷任掌钦天监事清代的钦天监在清朝的268年历史中,由满汉以及中外的共同努力中,曾经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他们制造了精美准确的天文仪器,还出版了例如《历象考成》、《仪象考成》、《御制律历渊源》等大型的专业的书籍,而且还进行了众多大规模的实地测量工作。图为北京钦天监古气象台仪器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我国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的天文科研人才,著名的主要有明安图(蒙古族)、何国宗、张肱、博启等,说起何国宗,他的家族更是为世人所称道,据学者统计,在康熙六年(1667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172年的时间里,他的家族有7代人,共计有20多人先后在钦天监的同一机构任职过,学者称,这个现象自古以来真是历史罕见啊。
在我们印象中,全球最有科研实力的单位不用猜,就是欧美日企业,尤其在美国大片中,都牛皮到外太空了,连外星人都要表示佩服、点赞。然而,日前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更新发布了2018年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国科学院再次位列全球首位,并且远超过位居第二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中科院已连续六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其次是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列二至五位,都是全球知名机构和顶尖学府。除中科院外,国内还有其他大学进入前100百名,包括北京大学(12)、清华大学(13)、南京大学(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中国科学院大学(31)、浙江大学(42)、复旦大学(55)、上海交通大学(58)、南开大学(67)、厦门大学(70)、中科院化学研究所(73)、苏州大学(75)、武汉大学(76)、中山大学(81)、兰州大学(98),总共有16家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料来源:中科院网站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是谁做的排名,全美电视台吗?这个排名是由自然出版集团制作发布,这家集团和全美电视台完全不一样,自然出版集团是一个出版科学期刊的国际出版公司,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旗下有很多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然》科学周刊,1869年创办,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其读者主要是科学工作者,类似《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普通群众接触不多。《自然》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依托于全球68本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根据这些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对各科研机构进行排名。近些年,中国对科研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科研人才,中科院作为我国最高的科研机构,依靠高质量的论文拿拿个第一是正常发挥,但是研究效率不是很高,主要靠人多,这也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优势,单产不高,靠量推。每一千个研究人员创造的NPI指数虽然曾经我们的科研实力确实和欧美日等国差距较大,但是现在我们的科研水平已有大幅的提升,甚至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全球,比如中科院和中科大研发的量子通信技术,已是全球第一,卫星导航也已经接近商用,我们的5G通信技术也是全球最早开始试点并且是自有技术标准。除了国家的大力推动,民间资本也开始积极参与高端科研领域,比如马云的达摩院,腾讯的研究院,以及近来热闹的西湖大学,该大学是业内精英比如量子通信代表人物潘建伟等,然后联合民营企业家马化腾、王健林等共同建立,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私立研究大学,未来将是民间“中科院”。经过几十年的奋力搏击,我们在科研的赛道上已经逐渐追赶上欧美,并有希望未来十年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美国着急的地方,特朗普借口中美贸易逆差,意欲遏制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快速成长,但是有谁能阻止得了一个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崛起呢!
图为“第二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开幕式现场。 韩占文 摄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20日电 (记者 张玮)20日,“第二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全国2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学者齐聚草原,共谋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科学技术史教育问题专题研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科负责人进行学科建设经验分享与交流。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雅丽在会议开幕式上介绍,该校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始于1956年,由著名科技史家李迪先生开创。2009年成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建制化的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但由于学校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位劣势明显,基础比较薄弱,人才、资源、平台与国内兄弟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呼吁为边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黄雅丽如是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韩启德表示,如今,我国科学史学科发展存在缺乏梯队层次完备的人才队伍、科学史课程没有加入通识课程体系、授课形式单一、科学基金申请缺少路径、国际交流亟待加强等几个共性问题。“联席会必将在推动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史教学及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科技史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据悉,本届会议会期2天,期间举行的“圆桌讨论会”将围绕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的标准制定、科学技术史本科通识课教育、国际科学史教育状况、科学技术史的网络与媒体研究等议题进行深度讨论。(完)
4月30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单,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跻身前十。自然指数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2019年贡献份额居前十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25.6%,位次较前几年有大幅提升,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中科大的加入,也使得在今年十大科研机构排名中,中美两国各占三席,达到持平。日本东京大学则被挤出前十。(安徽日报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