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说,“层层审批、人人存疑、每票必核、违规难罚”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成为他们心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日前,教育部再次就科研管理自主权问题,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份引发万千科研工作者关注的文件,究竟传递出怎样的政策意图和实践考量?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关键词:获得感更大的预算调剂自主权【文件信息】《通知》指出,各高校要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站式”服务,各种管理事务限时办结,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效率。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预算调剂自主权,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切实解决“报销繁”问题。《通知》强调,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巡视巡察等部门要统筹规范各类监督检查,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科研项目完成(验收)前,一般不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各高校纪委要强化政治监督,针对中央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加以解决,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积极指导高校贯彻落实。但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高校在贯彻落实科研自主权过程中有顾虑,不敢接、不会接、不愿接,导致政策红利没有充分释放,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下发了不少文件,但一直有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这说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仍有许多“坚冰”要破。《通知》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专家点评】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沈有禄:尽管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非常重要,可基层执行时总是有所顾虑,怕自己承担责任,故放权执行效果还是不理想。教育部此次下发通知,就是要强化基层对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在于扭转每票必核,审批报销效率低下的问题,把广大科研工作人员从报账的烦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创新与服务工作。但目前,基层财务部门的担当意识还不够,不作为行为还比较普遍,高校基层财务部门在省级财务部门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时,就不敢接、不愿接,使科研人员从国家政策中获得感不强,将来需要加快省级部门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的步伐,学校才敢接、敢做下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姜朝晖:科研工作,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学研究发展、赋予科研工作更多自主权的文件,为科研工作“放管服”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但是,从政策出台到具体落实,大多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我国高校数量众多,情况迥异,在落实政策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高校及时落实中央精神,做出一些改革,让科研人员享受了政策红利;但也有些高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未能及时落实政策,比如,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要思想理念跟得上,同时也还要有相配套资金做支持。从总体上看,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还有待提升。■关键词:创新活力把科研人员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文件信息】《通知》指出,各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体现教学科研经费与学校行政管理经费的差异性,合理区分业务活动与公务活动,支持科研活动规范、高效开展。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按国家规定执行,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横向科研经费除上述费用外,可按实际需要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由学校确定具体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特别是对于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要落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明确适用情况,确定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的采购情形。《通知》明确,要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通知》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细化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强化科研部门责任、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直指科研管理长期存在的问题。比如,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此外,赋予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既要应放尽放,又要有明确的底线要求。因此,《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专家点评】沈有禄:《通知》及之前的相关文件已经赋予了项目负责人和基层管理单位更大的经费预算自主权,也增加了提取间接经费用于奖励科研工作人员的绩效,这对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基层财务部门要敢于担当,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才能把科研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报账事务中解放出来。在缩短审批程序、3年期以下项目不再中期或过程性检查,现在基层科研管理部门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在落实项目负责人经费预算自主权上基层财务部门也给了较大的自主权,这些值得肯定。但基层财务部门还没有真正把科研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报账事务中解放出来,基层财务部门还要狠抓落实、强化服务意识和端正自己只是审批或管理而不增强服务的态度。姜朝晖:激发创新活力的前提,是要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但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科研规律,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合理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但过于烦琐复杂的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工作则是非常巨大的消耗。许多高校科研人员,忙于填表,忙于粘贴发票,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检查,必然影响科研工作专注度和成果产出。《通知》中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报销更加简化,横向科研经费适当灵活,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可用于科研绩效奖励等,确实能让科研人员拥有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力。同时,《通知》中简化仪器设备的采购、建立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制度以及3年以下项目不做过程检查等,可以最大限度让科研人员从繁杂的填表、报销、应付检查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于科研工作,必然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关键词:红线底线增强高校科研自主权的可操作性【文件信息】《通知》指出,科研人员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科技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不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不得将科研经费挪用于非科研用途,不得把外协单位作为逃避监管的法外之地。项目负责人如与外协单位有利益关联,应在签订外协合同前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备。担任党务、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不得利用审批、管理职权在项目申报或经费分配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竞争优势。《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制定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调查处理办法,明确调查程序、处理规则、处理措施等具体要求。涉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的信访举报,先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办理。【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划出政策红线底线,增强高校科研自主权的可操作性,解除高校后顾之忧,是《通知》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是科研自主权落实的主体,政策举措能否落地见效,科研人员能否有获得感,关键要看高校是否能把下放的权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措施。为此,《通知》明确高校党委担负落实科研自主权主体责任,切实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通知》从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抓早抓小,改进工作机制,强化科研管理部门责任,层层设置“防火墙”。涉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的信访举报,先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办理,发现存在违规问题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负责人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涉嫌违纪的,由高校纪委调查核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高校纪委调查核实后按规定移送地方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并配合依纪依法妥善处理。【专家点评】沈有禄:再次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红线,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罚力度,有利于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权下放,解放科研工作人员于烦琐的报账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行为可以放任自流。未来,可通过设立基层科研经费管理与保障方面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以外的财务报销与管理行为都应该给予支持,把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落到实处,做好国务院、教育部、省及高校间相关制度的衔接,避免基层财务及科研管理部门无章可循,不敢接、不愿做。姜朝晖:落实高校科研自主权,不仅是要在“破”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在“立”上做文章。高校科研工作相当长时期管理过死、过细,就在于科研管理部门担心“一放就乱”的风险,事实上这是因为没有真正建立严格的追责制度,或者严格的执行。虽然有极少数的高校科研工作者被亮过“红牌”,但总体上仍是极少数,制度规范和约束得还不够实、不够严。根据《通知》要求,各个高校要因地制宜研制适合自身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让他们真正有获得感;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对科研工作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增加惩戒力度和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守住一方科研净土、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本报记者 晋浩天)
疫情期间,按照“非急缓办、急事特办、线上协作、保障优先”的原则,区科信局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管理,从“项目管理周期调整”“科技防疫专项征集”“专家线上评审”等关键环节入手,助力我区广大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促进我区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垂杨柳医院去年承担了朝阳区几项重要医疗卫生研究项目,其中“加速康复外科在围术期管理的相关研究”项目,正常结题时间是2019年12月31号,今年上半年应该验收。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验收计划推迟。此外,“探索区域共建‘药’健康科普教育系统模式”项目的结束时间原本是2020年5月31日,而且项目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到社区组织相关活动,也受到了影响。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区科信局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区科研项目进行重新管理规划,“加速康复外科在围术期管理的相关研究”项目和“探索区域共建‘药’健康科普教育系统模式”项目的验收期都往后推迟了半年。不仅是这两个项目,我区多个科研项目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计划调整。目前,朝阳区一共有80余家企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区相关科研工作。区科信局贯彻落实国家、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新挑战,适当调整项目实施和验收周期,对于在研项目和结题项目,实施期和验收期分别自动延长6个月;对处于验收阶段的项目,验收期自动延长6个月。“延期不需要项目单位单独申请,也没有任何手续,减少科研单位的管理压力,确保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科研项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区设立了疫情防控专项,为科研攻关助力。3月20日,区科信局面向全区公开征集《朝阳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医药健康领域专项(医疗卫生机构类)》,兼顾专项申报与疫情防控,并且专门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医药健康领域(医疗卫生机构类)项目征集表》,进一步简化流程,实现无接触申报。征集期截止,共征集区内13家医疗卫生机构36项科技项目。对上一年项目及时调整管理周期,鼓励科研攻关疫情的同时,区科信局也在积极部署今年的科研项目开展,让区域科研创新“不掉线”。区科信局创新工作模式,通过“视频云会议”的形式,陆续对已征集的“节能环保”“科技冬奥”“科学技术普及”“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等六大领域300余项申报材料组织线上评审会。线上评审邀请了行业专家及财务专家进行评审打分,提出立项建议,确保疫情期间科技管理工作稳步有序,稳步推进2020年我区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实施。文字丨宋思沐
编者按:我们党已走过 99 年风雨历程,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七一”前后,按照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讲党课。党校人的党课充分体现了党校姓党、政治学校的要求,同时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从本期起,中央党校同步推送学习时报“党校(行政学院)通讯”专栏“党校人讲党课”,择优摘编党校系统党组织书记的党课文稿,该栏目由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和报刊社合办。 科研工作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校(院)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教育,对于科研部来说,根本的就是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成为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兼任中央党校校长5年,对党校科研工作有着非常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一如既往关心重视党校工作,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同时对党校科研工作提出全面要求。此外,党校(行政学院)作为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这些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样需要校(院)科研工作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在科研工作地位作用上,强调理论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关系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党校的课能不能讲好,理论创新的步子能不能跟上,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能不能发挥思想库作用,科研搞得怎么样、有多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很重要。在科研工作原则上,强调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在理论研究上,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在智库建设上,强调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要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在科研管理上,强调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也是一项艰苦工作,要引导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抵制诱惑、去除浮躁,静得下来、坐得下去,扎扎实实搞好科研。我们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第一位的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不管是设计研究项目还是组织理论研讨,不管是组织宣传阐释还是开展决策咨询,不管是加强校内科研还是促进系统协作,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看看哪些做得方向对头,哪些存在方向偏差,对头的就积极推进,有偏差的要及时校正。这一点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做好,说我们有很强的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说我们“两个维护”做得好,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科研管理服务中创造性履职尽责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这段话振聋发聩,必须牢记。科研部的“责任田”,归结起来主要是:制订科研规划,管理协调科研活动,管理科研经费,组织评估宣传科研成果,组织协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负责高端智库管理和决策咨询工作,组织编写内部刊物,组织系统科研协作,负责社团组织管理。这些职责任务,由7个处室承担。也就是说,科研部每一个处室分别承担校(院)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科研部要种好“责任田”,就是各个处室都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哪个处室种不好“责任田”,哪些处室不能齐心协力种好科研部的“责任田”,校(院)科研管理服务的相关工作就会成为短板。科研部的职责要求是明确的,但谁也没有替我们画好履职尽责的“路线图”,要做哪些具体事,怎样才能做得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创造性开展工作。一块田地,是种田能手来种,还是普通农夫来种,是不是用心,田间功夫下得怎么样,最后收成是大不一样的。当前,我们每个处室都很敬业,都舍得花心思、下功夫,部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氛围,履职尽责上很有成效。比如,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积极组织舆论宣传和决策咨询,校(院)科研人员在我们内部刊物上、在中央主要媒体上多有抢眼表现,对相关工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我们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围绕校(院)“四个建成”目标制定了科研发展规划和智库建设规划,出台了若干管理文件,尤其是与行财部密切合作,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措施落地。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校(院)职责所在,是校(院)科研工作的重点,更是校(院)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的集中体现。为了履行职责,为了抓好重点,我们着力创新创造,取得了一系列独特成果。比如,我们组织策划和实施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目前已经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4种图书发行量超过1800万册,《习近平在福州》已在《学习时报》全部刊出,《习近平在福建》从今年6月15日开始刊发。这一系列采访实录,拉近了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是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党的领袖故事的成功实践,有利于引导人们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还比如,校(院)领导组织撰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不仅为在校学习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基本读本,出版后也一定会为全党全社会更好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重要理论读本。再比如,校(院)领导带头在中央主要媒体和《学习时报》发表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校(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文数量和质量在党中央批准的全国10家研究中心(院)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又比如,为了适应网络传播新形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化大众化,科研部与报刊社、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合作策划推出理论普及短视频《党校公开课》,可以说先声夺人,6月17日第一讲上线,截至6月30日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超过3638万;第二讲6月24日上线,播放量也超过639万。凡此等等,可以说我们“研究宣传”的工作做得是好的,校(院)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田”种的是好的。如果说凡事没有布置就不做、怕担风险什么也不做,任由“责任田”荒芜,那就是对“讲政治”的最大亵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教育,不仅要落实在追求政治高线上,也要落实在守住政治底线上。这个底线,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开展增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教育,就是要扎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笼子,拉起高压线、划出警戒线,做到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保证不走岔、不出偏。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首要的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我们站在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就要自觉走在前、作表率。同时,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五个必须”,就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对这“五个必须”,我们都应该牢记在心,经常对照自查自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违背“五个必须”,等待的就是纪律的严惩。当然,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要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颁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工作时间之外政治言行若干规定(试行)》,针对性强,必须严格遵守。校(院)是学校,是研究机构,探索学术、创新理论、传播思想,是我们的天职。同时,校(院)也是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关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出问题,比较容易出在“一张嘴”“一支笔”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校的淬炼,“妄议”“挑刺”“发牢骚”“说怪话”等现象在校(院)形近绝迹,但政治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弛。我们不能忘记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一定要用好自己的脑、管好自己的嘴、握好自己的笔,保证讲出去的话、发表出去的文章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取得良好政治效果。科研部负责校(院)科研活动的组织,负责校(院)业务主管的10家社会组织的联络管理,都存在政治风险点,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坚决抵制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行和不良风气。总之,我们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水平做好校(院)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切实把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转化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能力。这就是对我们政治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坚不坚定的最好检验。【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党总支书记】【来源:《学习时报》】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7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党组印发相关通知,对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科研管理“松绑”助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通知明确,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同时,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完)
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优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合理确定项目数量。加快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2018年底前要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全部纳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
继8月8日“全球知识创新服务业发展高峰会议暨2019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盛大召开之后,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长春工业大学和中国知网联合承办的 “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研讨会暨‘双对接双助力’专项行动推进会”于9日在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会议聚焦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及成果转化,促进我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孙长智,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会轩,同方知网副总赵凤华分别致辞。研讨会由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曾繁明和闻博共同主持。孙长智在致辞中强调,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把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服务吉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导向,大力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双特色”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对接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校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他也指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关键是科研管理创新,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高效管理,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和科研服务水平,从而促进项目深度融合,加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张会轩在致辞中指出,长春工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将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积极对接,已助力形成诸多行业领先企业,积极促进“双对接双助力”专项行动落地。同时,张会轩校长也表示科研问题“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结合企业实际”,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赵凤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知网围绕高校科研工作全活动周期不断进行服务地深入,开发了研究型学习平台、科研选题分析平台、知识管理与协同创新平台、腾云数字出版平台、文献评价及科研成果评价、转化平台等多种产品,力图打造从个人到团队,从科研选题、到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评价、知识转化的一站式科研服务链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好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策部署,聚合高校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发展要素,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为导向,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厅联合开展“双对接双助力”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十百千”专项行动。来自吉林省26家企业及高校科研团队代表一一签约,将高校科技成果落地企业,提高企业创新力,助力省内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详细地介绍了人才与科技评价方式演变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人才与科技评价导向问题的新思路。同方知网知识管理研究院科研管理大数据研发中心主任韩文从项目情报管理、科学研究、知识管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研分析与报表管理等科研全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清晰展示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如何在规范科研管理、支撑科研决策、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等环节发挥作用。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春雨从新文科的背景、新文科的思考、新文科的时间三个方面梳理了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新思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伍军红以成果大数据如何帮助高校随时掌握国内外高校学科建设状态,指导科学决策,进行详细汇报。广西大学科技处处长廖小平分享了对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同方知网科研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张艳丽就创新协同支撑科技建设作深入汇报。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董婷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发展历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现状、国内外协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成果管理优化的方法论。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阐述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情况,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本次会议报告精彩纷呈,汇聚了海内外学者、专家的智慧,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院校领导、科研管理的负责同志,20余所企业代表共27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为高校科研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指导方向。(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中国科学院日前从“项目、人才、经费”等方面出台10项新举措,加快解决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突出管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局长谢鹏云介绍,这10项举措包括:简化立项审批程序;优化预算编制和评审;优化财务验收,合并开展底层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工作,财务验收不再一一对照预算科目,强化支出合规合法性验收;建立立项咨询论证绿色通道;建立中期检查绿色通道,对部分重大项目免除中期检查的评审环节;对800万元以下的资产使用和处置权全部由法人单位决策和审批,报中国科学院备案;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化“百人计划”项目管理,取消项目分类,实行差异化支持;强化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曾担任过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一职,这让他成为科技管理“痛点”最直接的体会者。科研项目立项繁琐即是一个突出表现。作为中科院先导专项的参与者,邓麦村见证了先导专项的启动、发展。由于先导专项涉及经费数额较大,为了尽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专项立项之初曾规定申报人员需两次前往中科院论证,一次论证要干什么,一次论证怎么干。多年实践,邓麦村发现其实科研人员在第一次论证时,常常已将下一步如何做研究一起阐释清楚了,让外地科研人员为此多奔波一次,费时费力费钱,实在没有必要。“在认真听取科研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导专项立项咨询评议结果、实施方案与概预算评审结果的院长办公会审议程序,将由原来的2次审议合并为1次,缩短立项周期。”邓麦村说。对已取得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规定:列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立项建议,经院主要领导同意,可免除立项咨询论证环节。中科院发展规划局局长谢鹏云说,中科院现行的“百人计划”是按照学术帅才(A类)、技术英才(B类)、青年俊才(C类)进行项目分类的,经费支持标准仅按照A、B、C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进行配置,分配方式不尽合理。简化项目分类,清理科技人才领域“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突出现象,今后中科院将取消“百人计划”A、B、C分类,改变按A、B、C三类“一刀切”经费支持方式,根据引进人才具体条件给予差异化支持。对国家关键领域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则建立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适当放宽项目申报条件标准,相关人才可不受“百人计划”项目指标限制、不受用人单位人员聘用岗位比例限制。“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目前中科院已明确6类产出标准,摒弃了以论文数量、争取项目、专利数量等数量评价,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技术支撑人员、管理人员实行多维度分类评价。”谢鹏云说。他介绍,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过细过死”现象,中科院将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和评审:进一步简化先导专项预算申报书内容,对难以准确预计型号、用量、频次等的支出简化预算说明,仅按照能够预计的程度提供测算依据,仅对重要支出或支出比例较大的科目提供说明材料。“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才能多一些时间潜心科研和自由探索。”谢鹏云表示,下一步,中科院将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作为每一项改革的具体目标,同时完善内部管理,推进督导检查,确保下放的管理权限“接得住、管得好、见实效”。>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马海燕)记者27日从中国教育部获悉,官方将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日前,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近年来,官方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但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高校在贯彻落实科研自主权过程中有顾虑,不敢接、不会接、不愿接,导致政策红利没有充分释放,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此次《通知》明确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同时,《通知》规定,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要按中央要求应放尽放,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科研创新活动。同时,明确科研经费性质与使用底线要求,明确反对奢侈浪费,引导科研人员更多关注科研本身,营造良好的学风。赋予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既要应放尽放,又要有明确的底线要求。因此,《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同时,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在广受关注的科研活动接待费方面,《通知》明确,根据高校科研工作实际,横向科研经费中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只要委托方或合同中未明确禁止,按照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科研人员可以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但同时要求学校对科研活动接待费要确定具体管理办法,避免铺张浪费。(完)
科研项目研究有两种方式,一选择已经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继续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二选择新的研究方向进行立项开始进行科研研究。如何达到科研项目管理精细化呢,就得从项目构思开始进行管理了,比如项目立项。立项流程清晰,相关文件模板设置,从日常工作申报流程上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立项通过后,开展科研活动所需要的课题经费支出,只需要动手选择立项项目即可,减少科研人员重复录入信息,系统将课题名称均罗列清楚勾选课题选项,选择申请人名称,即可完成经费申请。相关明细导入也有格式模板进行指导,减少了反复的信息录入带来的时间浪费。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等信息均可以在管理系统中提交采购申请,做到科研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全流程记录,对科研人员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进行管理,提供课题相关论文参考,系统将自动将相关论文自动同步,为科研人员提供学习。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通知》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加快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技术路线,将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项目承担单位。二是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优化整合科技领域人才计划,切实精简人才“帽子”,开展科技人才计划申报查重工作,不得将人才“帽子”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承担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团队负责人及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三是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加强项目关键环节考核,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四是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建立单位主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分担责任机制,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审计和财务检查频次。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主体责任,完善鼓励法人担当负责的考核激励机制。《通知》提出,要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中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单位开展“绿色通道”改革试点,包括开展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科研机构分类支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试点工作,并加快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