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清华第四、中科大第二,榜首毫无悬念!今宪贫也

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清华第四、中科大第二,榜首毫无悬念!

茫茫人海,相识是一种缘分,请你随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中学教师将随时更新精彩教育类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教育、畅聊教育吧!最近很多考生也是填好了志愿,正在耐心等待录取通知书,首先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今天中学教师将为大家带来一个特殊表格,它就是中国科研机构大排名,其中清华大学仅排第四,中科大高居第二,榜首毫无悬念,看看你填的学校排名第几吧?话不多说,直接上数据:科研水平排名这种表格一共有38个科研单位上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985或者211重点大学,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科研单位。首先中国科学院是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作为我国最顶级的科研机构,不管是顶级科研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堪称我们国家科研的顶梁柱,很多高精尖的技术都离不开中科院的贡献。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中科院的能力也是极其厉害的。中科院排名第二的让人非常意外,不是清华大学,也不是北京大学,而是中科院的小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低调的大学确实厉害,一直坚持自己的高精尖路线,每年1860的固定招生规模让很多巨无霸汗颜。虽然在很多以规模论英雄的国内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进入不了前十名,但国外机构几乎清一色把中科大排在了内地高校第三位。千人一院士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如果按人均贡献率来看,即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要礼让三分。中科院博士当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第三、四位,也和国内TOP2的名号基本相当。只是有点奇怪的是,清华大学号称工科巨无霸,但比起文理科见长的北京大学来,科研能力还是略逊一筹。华东五校南京大学强势杀入前五,这也是为自己正名了,说明南京大学依然还是中国的顶尖高校。作为华东五校之一的南京大学,最近十几年过得非常憋屈,由于多方面因素,眼睁睁看着其他几所高校突飞猛进,自己却无能为力。曾经一度被网友冠以华五守门员的称号。相信从这个科研前五的水平来看,也许大家应该重新认识一下这所曾经的中国第一高校了。清华大学排名第六到十位的分别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堪称网红大学,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虽然不是985和211重点大学,但依靠中科院强势办学,也吸引了各省的高分考生入读。而剩余三所华东五校进入前十也是没有一点悬念。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表现抢眼,直接进入前十,甚至将复旦大学抛在了身后,曾经很多网友在评中国十大高校的时候,最后的名额非常犯难,从这个表格来看,中山大学完全占据一个名额。高考学霸总结:进入榜单前十的都是非常厉害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如果你填报了这些学校,就等着好消息吧,希望大家能够在更高更好的平台,努力学习,突破自我,为我们国家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高考拼了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了,你同意中学教师的观点吗?对于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想说的呢?畅所欲言,留言区见!

臣将为锯

科技部为五类科研单位、人员“划红线”

本报北京8月3日电 (记者赵永新)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氛围,科技部日前出台《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5类科研单位和人员“划红线”,违规者将受到相应处罚。该《规定》自9月1日起施行。这5类单位和人员包括:受托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第三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规定》指出,受托管理机构的违规行为包括:设租寻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私分受托管理的科研资金;隐瞒、包庇科学技术活动中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等。受托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管理失职,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利用组织科学技术活动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干预咨询评审或向咨询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泄露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过程中需保密的相关信息等。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的违规行为包括:提供虚假材料,组织“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隐瞒、迁就、包庇、纵容或参与本单位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未经批准,违规转包、分包科研任务;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转移、私分财政科研资金等。科学技术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提供虚假材料,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故意夸大研究基础、学术价值或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隐瞒技术风险,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的违规行为包括:接受“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影响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过程和结果;出具明显不当的咨询、评审、评估、评价、监督检查意见等。《规定》指出,视违规主体和行为性质,可单独或合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约谈;一定范围内或公开通报批评;取消一定期限内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资格;禁止在一定期限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来源:陕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彩排记

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来源:科技日报7日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美国仍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其后。中国是自然指数十大贡献国中唯一实现指数值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榜单中居于首位的科研机构。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科研产出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其高质量科研产出仍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中国也延续着急速上升之势。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德国、南非和巴西都是所在地区的领先者。数据表明,与前一年相比,中国有49家科研机构提升了它们在全球500强科研机构榜单的位次,另有14家中国机构新进入了全球500强,仅有15家位次下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所大学已位居全球大学研究机构25强之列。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博士表示,中国在指数中的地位得到持续和显著提升,“中国在指数中的论文产出从2016年到2017年有高达12%的增长,远高于2015到2016年的增幅,因此,许多中国机构指数排名有所上升。与中国显著增长相对应的是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论文产出增长乏力或下滑。”据了解,美国有62家机构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位居自然指数整体排名第五位,只有4家机构排名上升,15家下滑。自然科研方面据此分析,高质量科研的出版日益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机构之间为了在版面有限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展开激烈竞争。“鉴于纳入指数的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近乎不变,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让其他国家失去其份额。”斯温班克斯补充说。(记者操秀英)

飞蝇钓

博士毕业工作去高校还是科研单位,每种选择背后都有自己的辛酸

找工作是每一位毕业生都要面临的事情,但有些硕士毕业不想这么快就步入社会,面临工作压力,所以有一部分人因为工作原因选择在硕士毕业后读博,或者直接硕博连读。但是,博士毕业还是需要工作的,不管是3年的博士还是5年的博士,毕业后能去哪里呢?现在的博士到底是去高校任教的多还是去科研院所搞研究的多呢?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区别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单位。对高校而言,教学和科研是重要的两个方面。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基本项,而科研能力则是加分项。如果做科研并不顺利,可以选择教学岗,虽然职称上升慢,但也有事情做,教书教得好也是很有意义的。而对于科研单位如中科院、林科院等,纯粹以科研为中心,有项目,有成果才可晋升。如果刚入职不久的博士拿不到项目,基本就度日如年了。所以,高校和科研单位走的是两条线,高校既可以做科研,也可以教学,科研单位基本就是做科研。如果你科研做得好,想要跳槽困难不大,因此,不管在哪个单位做科研都是要尽力做好的。地方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平台不同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科研平台是最关键的,高平台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做研究。地方不同,如北京和郑州,两个地方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区别相差非常大。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在科研上自然也是中心,大部分的经费和项目都集中于北京,因此北京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经费差距较小。但到了地方上,尤其是地方省属非重点高校,科研上明显不足,科研平台都比较低,对于从科研平台较高的地方毕业的博士生而言,巨大的落差会引起心中的失落与不满。因此,如果博士生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的高校或科研单位,其差别不大,做科研或者教学都可以,但如果去到了地方高校,做科研的阻力重重,小到买仪器,做监测大到科研团队与研究基地都有所限制,所以就算想做科研,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足够的支撑。地方高校的科研如同马车一样慢慢悠悠,而一线城市的高校科研如同高铁一样呼啸而过。所以,在选择高校和科研单位上,还需要加入城市等地方的考虑。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前景如何找工作大部分人所看重的是就业前景如何。而对于大部分博士来说,工作前景或者晋升基本就是副教授,教授这条路。小编身边很多在高校的博士,也很多在科研单位的博士。就评职称而言,目前来说5年内不管是在哪种单位基本都可以上副教授或副高。有的高校副教授的指标少,但申请的人多,所以可能相对慢一点,而科研单位有的指标相对多一点,再加上有的足够优秀的博士通过人才引起计划直接聘为副教授,相对上升的快一点。其实,博士毕业如果有选高校还是科研单位的选择权,基本意味着你是一个足够优秀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的博士,这样的博士一般青睐于做科研,而科研单位是最好的归宿。当然,现在很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向优秀的博士生抛出了橄榄枝,有的人才引进直接聘为副教授,有的做师资博后,有的给副教授待遇等。不管进入了高校还是科研单位,这只是工作的开始,每个单位的人际关系,如何站队,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等都是刚毕业的博士亟待考虑的问题。所以,每一种选择都有背后的辛酸,只有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截拳道

科研的重要性及科研人员都在做什么?

#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工作需要较强的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在校学生都很赏识自己的导师,因为不管你问什么,他们都知道并且能给你准确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多年工作的积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迎难而上。看上去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有多少心酸,医生也并不是每天按部就班就可以,每年也是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发布周刊、临床试验文章等。以前也幻想过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这样才有科研的意义。其实不然,大部分的时候科研人员的日常知识吧某个已有的方法做一点点改进,或者吧新的理论新的办法应用到其他地方,积极的找到突破。只要有进步日积月累收获的不仅仅只是经验。新冠疫情当下直接体现了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日以续日的加班加点打赢新冠战役。动用一切实验资源加急研发新冠疫苗,这都是我国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日复一日加班加点的功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临床试验,医生护士成为了第一批临床试验人员奔赴一线,新冠疫苗的出现无疑是给一线人员以及因公或因学业等前往异国的人员最好的礼物,也是科研人员为全社会交上的满意答卷!科研实验条件至关重要,有软硬件设备、医学试剂、人才等隐私。一旦一个环节出错将会产生巨大后果,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踏入科研试验,所以对科研实验室管理直至关重要。医院将用科研实验室来开展临床试验,为病人及社会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力争突破。

齐物

一位博士进入科研机构后的4大感受:科研人员成了生意人,扎心!

本人从事植物学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不知道是我感觉错了,还是自己需要重新适应目前的科研环境,博士刚毕业时,我怀着对科研的梦想踏入科研岗位,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单位,工作以来,感触良多。科研工作倒是兴趣使然,但是科研氛围倒是不断体会,用几个词来形容对我对自己眼前所见科研圈的感受吧…第一感受:“浮躁”进入单位不久,人际关系渐渐熟悉之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了,可交流谈论的大多数却是抱怨,用怨气冲天来形容也并不为过,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称晋升难。首先是上升空间小,有的单位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名额倒挂,有的还已经超前用完了高级职称名额。2. 竞争压力大。职称竞争大,课题项目申请竞争大,国内外同行之间竞争大,同单位内相互竞争大等等,导致了大家身心俱疲,无暇他顾。3. 没有安全感。大多数科研人员防范之心过重,不喜欢团结合作,自私自利,贪心尤甚,各自为战,都以为自己能把各个研究方向做好,不愿意深入交流和分享,有的甚至连课题组内部人员都过于防范,深怕别人窃取了自己的idea或者研究材料等等。4. 领导或课题组PI“与民争利”现象极为突出。领导或课题组PI与课题组青年科研人员争夺利益,不顾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也不顾课题组的长远发展,很多PI只顾自己完美、安全地退休,退休以后课题组生死存亡与自己无关。5. 科研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之间工作配合不够默契。科研人员不愿意花心思阅读了解行政管理文件,不按相关文件和规定准备和上交材料,乱七八糟全扔给行政管理人员清理整理;而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愿一而再再而三的应付这些事情,有时懒政推诿不作为,导致科研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潜在矛盾突出。6. 乱七八糟的关系应酬层出不穷。美其名曰“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建立潜在合作关系”,不管与自己相关与否,领导来了要应酬,专家来了要接待,诸多事情,让你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耗费大量时间来应酬,晚上回去还得指导研究生工作,每晚都将在半夜或者凌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过反过来想想就释然了,“你这不是自找的么?知道这行是这样的,你就别干呗”。呵呵!想象到也是,长此以往,慢慢地磨平了棱角,耗出了鬓霜。第二感受,“不择手段”这里的“不择手段”,指的是在课题项目申请方面。课题项目的申请,关系着课题组的维持以及发展,这是整个课题组,乃至整个研究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现象在目前的科研界就是“傻子行为”,而这样的“傻子”已经几乎没有了,当然这“米”还得使劲弯下去才能得到,如果有可能,可以跪舔脚趾。我记得刚入职不久,一位领导的话让我终身难忘;“科研人员在出去拉项目、跑项目的时候,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尤其是横向项目,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分子,不要有什么所谓的自尊或者不好意思,把话说现实一点,去跑项目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三陪’就行了,陪吃陪喝陪玩儿,总之把别人陪好陪舒服就行……”,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这话也太露骨了吧?不过我后来慢慢才知道,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圈子里“混得好”吧。仔细想来,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每年递增,出的研究成果呢?能有多少?成比例吗?对现在或者未来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有多大效力?或许这都属于是基础研究的未来投资吧。第三感受,“唯利是图”为了维持课题组的发展和自身的生存问题(即工资问题,财政全额拨款单位除外),用“见钱眼开”来形容绝不为过,只要是有风声,听说上面要立什么项目,那就得全民出动的跑项目,不管什么研究方向,不管能不能结题,只要大致的相似研究,先拉回再说,因为拉不回来,说不定接下来的一两年,课题组就没“米”下锅,团队人员就没钱发工资,即使拿到了经费,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得在年底考虑和顾及“方方面面”所谓的关系。这样的氛围下,能做好科研?能有突破性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四感受,缺乏人文情怀很多科研体系严重缺乏人文情怀,江湖气息严重,有的个别所谓的科研大牛们,聚在一起,以聊低俗笑话为共同乐趣,以显示自己的江湖气、接地气。科研人员不应该是挑起国家科技发展的脊梁的群体么?不应该有广博的人文胸怀的么?不应该有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的么?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人会喷我了,“你傻吧,这年头谁还心系祖国和人民”,确实也是,现在这样的逐利氛围下,谁还有心思安心做科研,能顺利挣钱养家糊口就不错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文科类的必备,也应该是理工科类的必备,没有人文情怀和素养的科学家,是不会有太崇高灵魂的科学家。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不能流于形式,应该紧抓培养,将这些未来科技脊梁培养成真正有胸怀有担当、心系天下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在很多畸形的科研现象,很多学生敢怒不敢发声,因为一发声,你将不能毕业,这么多年的研究生生涯将付之东流,如果不发声还有可能在毕业以后,在这样的氛围下,依葫芦画瓢,从中赢利。青椒们不敢发声,因为发声了将自断自己的前途和晋升路径,也将自绝于“人民”。但是现在,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确实是把科研当成了生意,也无形中把自己培养成了生意人,而且是全能型的生意人,把单位的科研平台当成了自己公司的研发平台。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学生做实验发文章毕业,获得一个学位,然后也期待能像自己导师一样,做一个科研界的生意人。如果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我真担心会毁掉科研生态,不仅毁掉一两代人,而是科研界的未来。科研界的现状是否真是我眼中的这样?还是个别现象?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我说的都是错的。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买麦提

大陆版

科研院所与高校,究竟谁的“含金量”更高?

大家在决定考研之后选学校的时候,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乍一听感觉相当“没意思”、“枯燥”,那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呢?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①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②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③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④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势,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⑤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①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②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③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是这样的……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逐北

网友说:我去科研单位待遇还不如街道办,谁为我家人解决生活难题

1. 现在的博士生大多数是适合干街道社区工作的,并没什么真才实学,让他们搞研发不是难为人嘛2. 街道办其实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单位,最基层的单位,处理群众之间的事是最难而又最有研究性的事,博士愿意从最基层做起,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将来肯定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才,比那些空降的能力大得多。只有急功近利的人才会说他自私3. 为什么不能人尽其才!最好的人才到最能发挥的地方去呢?需要反思啊4. 没办法人才过剩5.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趋之若鹜的地方就是利益之所在。6. 必须禁止浪费行为7. 不是人自私,谁也不愿意走到这一步,是大环境造成的。8. 生活所迫,搞科研没有街道办一半收入,人要吃五谷杂粮的,不是生活在贫穷的清高里9. 我去科研单位待遇还不如街道办,谁为我为我家人解决?10.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来自网友留言)

时有所用

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都不像…山东建“四不像”产研院要做什么?

·产研院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证书发放和评审结果使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认可产研院的职称评审结果;·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归专业研究所所有,转化收益自行处置。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运营管理自主——日前我省制定的《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明确,产研院将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加快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创新效益效率的最大化。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是产研院的核心定位。产研院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2020年)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体系,在创新专项经费管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动态科学管理;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还将建设“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加盟新建科研机构100家左右,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左右,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左右。据了解,产研院将以多种形式设立产业研发创新机构,主要包括专业研究所、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其中,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由产研院与地方政府、开发区共同组建,优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领域布局,主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和要素整合、产业技术扩散、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等;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由产研院与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主要通过征集和提炼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行业关键技术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要交汇。记者梳理发现,产研院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具有“四不像”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机制体制灵活,这类‘四不像’研发机构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极大的产业拉动能力。”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表示,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体制可以解决科技与金融融合,提高融资效率和投资效果。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是产研院创新体制机制的最终目的。我省将赋予产研院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包括全面构建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灵活包容的人才机制、开放创新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股权收益激励机制及成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等。《意见》明确,产研院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证书发放和评审结果使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认可产研院的职称评审结果;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归专业研究所所有,转化收益自行处置。财政金融支持方面,将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产研院成立前2年,省、济南市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5年内逐步增加至各10亿元,主要用于产研院机构建设、重大原创技术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各市列支相应财政资金,扶持本地加盟的专业研究所建设。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支持产研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对开展相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产研院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鼓励国内外科技成果到产研院进行二次开发、转移转化,为产研院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或专项资金建立专门渠道;产研院及专业研究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并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的奖励,在获奖人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收入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方面,鼓励高校院所教师、科研人员等到产研院兼职,高校院所认可其在产研院的工作业绩,并作为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依据。允许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产研院开展技术开发和创办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容错机制,对确因不可抗拒力研发或投资失败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经相关程序予以核销处理,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另据了解,产研院实施信息披露和年度报告制度,每年接受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审计检查,每三年接受一次第三方机构的综合评估。

忘其所受

锐评丨科研单位,该驱哪门子邪

2018-05-02 07:5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评论员戎国强4月30日18时10分,认证为“中科院之声”的微博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网站发布了一个“关于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启动仪式情况的说明”,就该启动仪式出现的作法驱邪仪式,向“各界同仁”致歉,并对两名有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 中科院的科研项目与驱邪搞在一起,这事听起来就很讽刺,有损科研单位的形象,中科院有关领导不恼火倒奇了怪了。但是,对此事的检讨,不能止于科研单位的形象;还应该诘问一句:此事是否有损“科学”的形象?曾几何时,“科学”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大要当科学家”就已经是很多少年儿童的理想。在那个崇尚科学的意识十分普遍的年代,科研项目的建设工地上出现神棍作法,是不可想象的。不可想象的事情是怎么成为事实的呢?“中科院之声”发布的“说明”称此事“与科学精神背离”;这个“科学精神”可能说到了要害。若干年来,全社会的科学精神是强化了,还是减弱了?至少有一部分人完全背弃了科学精神;其中对社会具有很大负面引导作用的是,一些级别不低的官员,崇尚“风水”,建机关大楼,布置办公室都要请“大师”看风水。在官员、名人的加持下,李一、王林之流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科学”就这样被边缘化,“风水”则穿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登堂入室。科研与神棍搞到一起,并不是偶然的。照理,现代教育与求神拜佛也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每逢高考前夕,一些学校会组织教师前往寺庙,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赐给学校一个好的升学率。一些老师说,烧香不一定是因为相信神灵,是求一个心安,求拜过了,心里踏实。这等于说,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不能给自己心安,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不能让他们自己感到踏实。“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神灵就是力量”。人在什么时候会祈求神灵?自感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最容易向偶像奉献膝盖。倒不是一定相信神灵,而是没有别的可以信靠。当知识不能给知识者力量的时候,知识者的社会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知识(当然包括科学知识)的地位。当科学的形象受损时,科研单位的形象受损是必然的。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两位负责前期施工的工作人员,对“作法”一事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也就有了必然性。尤其事发地点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甘肃武威,人都有入乡随俗的心理,身在现场,被现场气氛所裹挟,于是就犯了“未制止”的错误。中科院说向“各界同仁”致歉,其实更应该向“科学”致歉,向“科学精神”致歉。把神棍驱走,处理了两名工作人员,中科院及全社会的“驱邪”任务还很重。尊重知识,驱走迷信,“科学”才能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