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在给学生演示如何操作仪器(杨天鹏/摄)周一清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校园幽静如常,倏然闻得几声鸟鸣,格外清脆响亮。林晓风尘仆仆从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物理所赶来,从国科大礼堂前大片青草地旁走过,快步进入办公楼,打开电脑,开始认真翻看PPT课件。手边一杯刚刚冲泡好的咖啡,香气弥散整个房间。“在国外那么多年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反倒回国喝了起来”,作为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林晓同时承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每天事情多,必须得喝点儿提提神”!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寻根究底英国科学家、小说家斯诺说过:“人文知识分子不懂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好像科学家未读过莎士比亚一样令人遗憾。”“热学”是林晓为本科生讲授的一门课程。为了把热学课讲好,他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不因循守旧,要创新教学,既保持其科学性、逻辑性,又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平日里,林晓勤于研读国际、国内主流热学教材及相关书籍,摒弃陈旧过时的内容,选用新颖的、联系实际的材料,在课程框架结构、前后顺序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调整,形成500多页PPT课件。林晓的热学课在每周一、三下午,每堂课前,他都会在当天上午进行备课。虽然讲过相同的知识点,可以按照PPT课件直接讲,但他仍然坚持每次修改至少五分之一的内容,“一定要加一点新东西,好像有点强迫症了”。这些“新东西”包括知识点相关新闻、前沿报道,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等。“不希望在课上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还是要活泼一点”。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人们熟知的热传递三种方式。在2019年底,一项新的研究通过实验首次观测到第四种传递方式——真空声子热传递。林晓将它加到课件里,但并没有奉之为圭臬,“科学发现完全有可能在几年之后被证明是错的”。他鼓励学生们用“存疑”目光去看待科学新发现。有一些科学最新进展,比如,负泊松比材料特性是什么?如何设计超疏水或超双疏表面?甚至于热牛奶是不是比凉牛奶先结冰?林晓在课堂上简要介绍这些课题,并进一步提供仪器设备供学生设计、进行实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寻根究底的能力与素质。讲了几年热学课,林晓对于学生哪些知识点不太清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很清楚,他把同学们在课下经常会问到、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凝练出来,加到课堂讲义当中多角度地讲解,让学生学习并巩固。热学是物理专业学生基础课,也为广大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热学中的“熵”,虽然抽象晦涩,但在化学、材料、生命、信息甚至于社会科学中都有所应用。“杨振宁先生曾说过渗透法学习的好处,一是可吸收更多知识,二是对整个动态有所掌握”。在热学教学中,林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渗透式学习。国科大本科教育是“三段式”培养体制,既让学生打下深厚的数理基础功底,又可以按自己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转换专业、挑选导师。约60人的小班制,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学生,例如2019-2020学年林晓所教授的班上,就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材料、计算机等10个专业的学生。授课中,林晓会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认知,有意适当扩展知识点,如化学势、反应焓、信息熵、耗散结构、奥斯瓦尔德熟化等,并指出热学和其他学科联系之处,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拓深。“这样不仅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好地学习了热学,也让物理专业的学生初步了解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宽口径地为将来科研工作做准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林晓认为,教学最核心因素是学生。他喜欢跟年轻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学习、思想,充分调研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情况、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创新教学实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为了便于随时和学生沟通,林晓特地申请QQ号,和同学们组建一个QQ群,在课外通过线上群进行交流,转发相关文章或前沿科研文献,供学生选读,还会通过群投票等功能,了解学生理解消化的能力和情况。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簇拥过来问问题,林晓发现,一些同学较为腼腆,不善于发问与交流。一次,有位同学问他问题,却被一旁热心的同学抢先回答:“你怎么这么笨,应该是这样的……”提问的同学一脸尴尬。之后,林晓在QQ群开启“匿名功能”,同学们可以在群里随时匿名提问,他会针对每一个问题做解答。有时林晓在开会或有其他事忙碌,也会有热心的、同样是匿名的“好学生”及时帮助林老师解答。这个办法让学生不必担心问题“太幼稚”而被嘲笑,有效保护了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林晓和学生一起获取试验数据(杨天鹏/摄)林晓讲授的热学课被评为“明星课堂”,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荣誉课程”,获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的课广受学生好评,历年课程评估一直名列前茅,2019年课程评估,获得99.8分。他的学生说,“林晓老师上课活力十足,对课本内容的再排版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课程内容多有扩充,十分丰富,培养了同学们的物理视野”。“热学这门课数学方法和物理思维做到了紧密结合”。有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发来邮件:“我想在这里表达对您的感谢之情,觉得您的热学课程教授得特别特别好。您把热学里面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有关的比较简单的内容,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教授给了我们,虽然很多东西都是考虑的最简单的情况,但依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目前初步打算,把姆潘巴现象作为我的毕业设计来做。”把青年科研人员推到正循环道路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既是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顶尖平台,又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2013年底回国之后,林晓一面带学生上课,教书育人;一面带团队做实验,发表科研成果。他称自己做着最喜欢的事情,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和工作节奏。2016年,国科大原科研处处长由于个人原因离职,科研处负责人位置空缺,同事们都劝他去试试,但林晓在大学教授的身份中自得其乐,自身意愿并不强烈,“一面有自己的科研团队,有挺好的科研仪器和条件,平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试验结果、发表文章,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对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这里也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作为一名老师,能够有一个课堂,给学生们讲授知识,和年轻人互动交流,这种感觉很不错”。科研处副处长李金柱毕业于物理所,对林晓的“事迹”早有耳闻,“他不仅科研出众,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李金柱跑去劝说,“你现在40岁还不到,也获得了‘优青’称号,科研上有国家基金项目支持,现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应该去尝试一些新东西,为学校发展做一些贡献”,“科研处并不是一个权力部门,而是一个服务部门,是一个职责,你现在应该为学校多做点事情”。在同事们劝说下,林晓参加了学校的公开竞聘,2016年底担任科研处负责人。承担行政管理工作后,教学加科研的“自在”生活不复存在,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为了节省时间和工作便利,林晓把家搬到实验室附近,“走路只需七分钟”。新工作虽然又劳累又“不自在”,但他也渐渐感觉到,“在这个工作位置上,可以将一些好的做法去贯彻”。他经过调研发现,年轻教师入职后,虽然有些启动经费,但一般很快就用完,需要对外争取经费,如果运气不太好,则面临没有经费来源、一年“颗粒无收”的压力,导致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写材料、争取经费,真正用于做研究的时间很少。学期课程结束,林晓和学生合影“如果能给年轻教师多一些经费支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做科研,做出成果,得到学术界和社会认可,就可以再争取承担更大、更重的任务,做更深入的研究,有更重要的发现和突破,获得更好成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倘若一开始就面临没有经费——做不出成果——得不到认可——更没有经费的恶性循环,那么科研生涯可能就迅速下滑了,这样很危险”。当年,林晓到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也正是洪堡基金会的项目支持给予他生活及科研帮助,让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这些年轻人最开始的阶段一定要帮一把,扶上马,送一程,把他们推到正循环道路上,之后就可以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去发展了”。林晓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从学校总体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来扶持青年教师做科研,并提出“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培养相关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得到校领导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经过两年多施行,这一计划已经支持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林晓时常到学校老师当中了解情况,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反映:想去调研学习,但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林晓听出了潜台词:没有经费。以前项目大多数是面向科研人员,从2018年起,科研处做了一个尝试——增设面向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项目。面向学校服务于科研教学的管理岗位人员,包括财务、人事、学工、教务、总务、后勤等,设立项目经费,鼓励和支持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比如去研究所、其他高校、甚至去海外高校广泛调研,购买相关书籍等方式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有利于部门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措施。“如果你是一名行政部门职员,处长给你安排一些工作,你会习惯性地按部就班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情,还是会思考这么做是不是最合适,怎么做才是最优?”通过项目申报形式鼓励管理人员思考:工作应该怎么干?学校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应该如何提高?如何把日常“吐槽”变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此一来,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这项工作,这在工作效率、创造性和完成度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国科大医学中心副主任秦晓飞对这个项目赞赏有加,“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个人申报,每年选拔20到30人给予调研等经费支持,充分调动了管理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有关部委提出反对“四唯”,即人才评价制度不能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后,国科大科研处在科研评价体系方面积极做相应尝试。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安排科学研究项目,国科大围绕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委项目、中科院先导项目等进行布局,组织科研团队申请并积极跟进,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把一直以来以SCI论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往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的方向引导,效果较为明显。比如通过“科教融合”,鼓励教师到相关研究所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与怀柔科学城在空间、产业、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结合,推动学校参与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学校承接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并顺利完成在轨测试任务;牵头成立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和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等。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基于此优势,国科大可以更好对接国家重大任务”,林晓介绍。比如,国科大成立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拓扑量子计算是交叉学科,牵涉很多领域,包括物理、材料、半导体、信息等,如果放在某一个研究所,学科相对单一,不利于协调其他力量参与。国科大学科门类齐全,由它牵头,可以联系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所、理论物理所、计算所等。同时国科大作为高校,联络北京大学、浙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这样一来,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依托国科大、多个中科院研究所以及高校共同参与,共同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为解决国家“卡脖子”科技问题努力“物理可以很大,大到研究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比如宇宙是不是从大爆炸开始的?黑洞是什么?这是天文学。物理也可以很小,物体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分子,再到原子,到原子核、电子,是不是无限可分?什么是夸克?这是粒子物理学。认识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而我们既不是研究浩瀚的宇宙,也不是研究非常微小的一个个‘基本粒子’,我们研究‘一堆原子在一起’的凝聚态……”林晓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女儿解说他研究的“凝聚态物理”。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开始接触到一些物理常识,比如磁性、液晶、结冰、摩擦等等,“这些都属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范围”。林晓在课堂上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中最大分支。林晓说,关注“身边的物理”,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有所收获。比如,为什么有的物体导电?如何控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超导的起源是什么?小孩子玩的磁铁,磁性从哪来?以及现在人们都在讨论的芯片,从根本上说,是物理中的能带理论决定的……现在,除了每周“雷打不动”的备课和上课时间,白天几乎被行政工作占满,晚上则成了林晓难得的科研时间。一天繁忙工作之后,重新抖擞精神,穿上“白大褂”,走进放置先进、尖端仪器设备的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始科学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专注徜徉在科学海洋的夜晚,是他一天最自由的时刻。在林晓看来,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工作,更是具有重要职责和使命感的一项事业,它关乎未来,关乎国家,也关乎人类,林晓为之充满热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可以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维等一切领域的深刻变革,改变历史发展进程,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加速共产主义实现。”林晓认为,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发展是并存的,“脱离国家和社会,个人变得再好,也是没有根的,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到共产主义理想,都是贯通的”。林晓鼓励同学们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做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他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留在国内的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从电磁学中为人所周知的法拉第“一个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处”,到热学中为人所熟知的“瓦特的烧水壶”,林晓说,科学其实并不是少数人凭空想象产生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技术提出要求,进而提出科学问题,推动了对科学的探索。这个过程往往要历无数次失败,有时候一步之差,就可能与重大科研成果擦肩而过。林晓曾在博士阶段的实验中发现一个现象:当把一个氧化锌纳米线压弯时,它的电阻变大,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节压力来调节氧化锌纳米线的电导特性。在找了相关理论指导后,林晓将它作为一个发现,并佐以可能的解释发表了。一年之后,王中林院士课题组就此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压电电子学”,如今,压电电子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领域。很多时候,科学研究就是这样,虽有遗憾,但正是人类科学一次次实验的失败,才最终获得成果。在实验验证时,林晓经常遇到需要不断改变实验条件的情况,如降低实验温度,如把金的纳米颗粒中的金原子从20个减为18个……在实际实验操作中,这都非常困难,往往需要数月时间,科研人员要有足够耐心克服困难,才能坚持到底。林晓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维原子晶体的电子学特性及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为解决国家的“卡脖子”科技问题而努力。他深刻理解“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的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在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中,传统办法是寻找层状结构块体对应的二维单层材料,但林晓不被已有框架局限,和学生一起大胆创新、尝试,最终制备出没有对应层状块体的二维单层硒化铜材料,这种硒化铜材料具有天然的图案化特性,在电子器件以及化学催化等方面极具应用前景。此外,还制备出二碲化钯、砷化银等多种具有新奇拓扑物性的二维原子晶体。他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根据国家需要,林晓近年开始“量子计算”相关的扫描隧道显微学及输运测量研究,作为中科院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重要成员,他承担数项国家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大科研任务。与此同时,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课题负责人。选择物理,选择更广阔的人生林晓的父亲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但并没有从事物理学研究,而是自学,当了一名医生,在安徽安庆一个农场的医院工作。林晓就出生在这里。儿时印象中,父亲白天在门诊部坐诊,晚上下班后,时常有农场的干部或工人着急忙慌跑到家里,请父亲去为病人看病。父亲匆匆出门赶往病人家去的背影,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学物理的父亲并没有跟林晓谈论太多关于物理的事情,林晓对物理的兴趣反倒是上了中学,学习物理课之后产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林晓物理成绩第一,分数比同学高出一大截。“当有一门课程,你发现学起来感觉挺舒服的时候,就会觉得比做其他事情更有意思”。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和父亲相同的专业——物理。他自己也无法说清是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源于父子间一种天然的默契。林晓从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2006年博士毕业时,欧美国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比中国发达不少,想要继续搞科学研究,出国留学是最理想、最普遍的选择,林晓和大部分将要毕业的同学一样,也开始寻找国外的博士后研究所。他选择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马普学会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威廉皇家学会,是为了适应德国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成立的专门研究机构,德国最大的科研组织,为德国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林晓看中了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化学物理课题组,“我会选择与博士研究方向有些关联,但又不只是在一条非常窄的路上发展的方向”。科研之路上,林晓并没有把研究的领域不断缩窄,他会去关注自己“车道”旁边的“车道”,适度地扩展科研能力和兴趣爱好。在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三年半之后,林晓选择去了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巍峨的喀斯喀卡山脉纵贯华盛顿州,把全州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西雅图等城市由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山脉阻挡,常年雨量充沛,东部由于高山作用而有大片沙漠区,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就坐落在这里。由于这里气温高、雨水少,多年前几乎无人居住,在当年美国“曼哈顿计划”中被当做核废料处理的理想之地,随之发展为国家实验室,研究工作重点也扩展到和环境问题相关的化学物理研究。林晓在这里主要做氧化物研究,研究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以及一氧化碳燃料气体之间相互作用,努力在自然环境保护和能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从化学及材料层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在这里,美国能源部的科研项目,顶尖的仪器设备,为他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从2006年夏天到2013年秋天,整整七年国外的科研探索,林晓受益良多。他并没有止步于实验室埋头搞科研,而是将触角伸到国内外不断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中。他发现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强大,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国内的科研氛围、科研平台已与国外相差无几。终于等到了回国的那一刻,2013年,他选择回归母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诞生,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划拨很多科学研究人员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占全院科研人员2/3,“这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还有另外一批科研人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做研究。比如,中科院当时组建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鱼的繁殖和生长。我们现在也许会好奇,研究鱼是干什么用呢?当时有一个大背景是老百姓没有肉吃,能把肚子填饱就不错了,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摄取更多的蛋白质,怎么能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家鱼遗传育种和养殖技术,用鱼提供给人们动物性食用蛋白。“作为一个国立机构,中科院承担了许多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研究项目。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去做更多的基础研究。所以说科学院从建院开始,就承担了很多从国防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使命”。专注徜徉在科学海洋的夜晚,是林晓一天最自由的时刻从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到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再到回归中国科学院,林晓并不希望在某一狭窄的研究方向上“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主动拓宽研究道路以汲取更多养分。他不仅关注科研本身,更有一种家国情怀,时刻在思考和研究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等,曾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他总能以更加广阔的思维与视角做出人生每一步重要选择,教书育人如此,科研管理如此,科学研究亦如此。[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16期 ]
科研处举行2020年干部述职会 发布时间:2020-12-31 作者:科研处 浏览次数:10次 字号:[ ]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细致梳理全年的工作,明确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好基础,遵照孙德俊院长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科研处于12月30日上午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科级干部述职会议。科研处副处长刘晓玲、科研处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职工代表参加本次会议。述职会上首先由各部门负责人针对2020年负责的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汇报,包括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今后改进的措施,同时提出了2021年发展目标与工作规划。刘晓玲副处长主持会议并做了点评:医院科技创新的水平、学科建设的能力、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数量等是体现“科技强院”的重要指标,希望各部门的工作设想站位要高、目标要明、措施要实。刘晓玲副处长在会上针对2021年科研处整体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部署了重点与核心任务,并给予各科室明确的指导意见,希望科研处全体职工始终秉承为临床一线提供更好、更优、更简化、更高效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持续总结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实现科技强院的目标而助力。【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3月25日上午学校在文华楼西区一层报告厅召开2021年科研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对2020年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学校“十四五”期间的科研工作特别是2021年的科研工作作出了部署国家民委教科司司长田联刚,北京社科联副主席李翠玲,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副书记邹吉忠、副校长麻国庆、总会计师张艳丽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再帕尔·阿不力孜主持。田联刚在讲话中指出,此次科研工作会的召开,凸显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对科研创新的信心、对科研成果的期待。当前,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为引领,立足科技前沿,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郭广生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学校“十四五”期间的科研工作,特别是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民族工作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聚焦重点、强化特色,全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进一步深化科研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学风建设,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全面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麻国庆做了2020年度学校科研工作报告并部署2021年科研工作任务。科研活动蓬勃开展,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繁荣了人文社科事业。学校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培育高端项目、加强社团管理、推进科研信息系统建设等,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科研处处长黄锐介绍了学校科研工作相关情况。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钟进文、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书记张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经济学院副教授吴本健等四位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会上,田联刚、郭广生为“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授牌;对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和“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项目进行了表彰。全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和平台负责人、项目代表参加了现场会议,其他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了线上会议。内容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统稿︱马丹妮摄影︱马丹妮封面︱李芊慧排版︱林漪蓁责编︱马丹妮主编︱李红亮
6月29日上午7时55分许,案发现场为广州大学,在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某高校的地下停车库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男子持刀伤害两人(一男一女)。两名受害人救助无效死亡。谢冬青事后自残,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两名受害人是49岁的罗交晚与申海燕夫妇,罗交晚是广州大学科研处处长,夫妇二人均为教务人员,而凶手是令人想不到的,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院长谢冬青。初步调查是因为学术矛盾引起纠纷。据《羊城晚报》2014年9月18日的报道,9月16日,信息安全研究所其中的一名高级实验师邹侯文在实验室里自杀,自杀的原因,他在遗书中提到了罗交晚,他不想卖掉自己的专利,受到校方多方领导的打压,而罗交晚就是其中的一位。邹侯文创办的公司,已经成功设计出不可克隆的芯片,这个T0302芯片,从原理上看,也能像伊朗一样捕获美国的无人机。但是专利的实施遇到了困难,罗交晚阻挠了该芯片的量产,邹侯文表示,希望广州大学可以督促罗交晚有所作为。昨日,又发生这样的事件,不知道两件事情是否有关联?淡漠君百度了一下这次事件中的凶手谢冬青,不仅是院长,还是一名学校中层领导教育部专家博导,主持了共20多项科研项目,也是一个高科技人才。谢冬青谢冬青和罗交晚还是同门博士生,有师兄弟关系,两个同门师兄同室操戈,两死一伤。这一次,杀人的,被杀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在中国,研发芯片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很多有才华者都被各种因素压制、埋没了,倒是那些造假者大行其道,大牟其利。最后,引用一句邹侯文说过的话:师贞丈人吉,我是丈人。其师不贞,丈人难吉
据云南保山日报网8月9日消息,8月8日,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杰一行,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的陪同下到保山展区参观指导工作。上述报道显示,原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的李汶娟已升任保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李汶娟(1981.9),女,傣族,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04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省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宁蒗县委副书记(挂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资料显示,李汶娟长期从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推介,其专著《印象云南——美丽土地上美的故事》于2010年由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新雅出版社)出版,并面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公开发行。她曾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环保部项目《云南临沧佤族传统知识的整理与保护》《西双版纳布朗族传统知识的整理与保护》项目,省级课题《双江千福村打歌七十二套路的保护与发展》、《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思考》《网络时代的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研究》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论文:《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众传媒与跨境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研究》、《大众传媒与边境文化安全调查与思考》、《大众传媒与边境宗教发展情势研究》等。《用科学发展观理解也透视大众传媒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问题》曾获云南省青年征文一等奖,受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十二界世界民族生态学大会等。2016年,《云南日报》一篇报道曾提到,李汶娟等人在2016年初自愿报名来到宁蒗小凉山开展脱贫工作,“到小凉山来,李汶娟放弃了很多。当时,她被选派到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做1年的访问学者,期间还要到哈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一边是大洋彼岸的憧憬,一边是小凉山脱贫攻坚的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她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和她的3位博士同事走进了小凉山。”6月19日,《云南日报》发布了一批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李汶娟拟任中共保山市委常委。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东与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邻,东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正南与西北接缅甸, 拥有国境线170千米,总面积19637平方千米。保山市总人口261万人,以汉族为主,有彝、白、傣、傈僳等少数民族。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今天(6月29日)通报:今日早上7时55分许,在番禺区大学城某高校的地下停车库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男子持刀伤害两人(一男一女)。接报警后,番禺警方迅速派出警力到场处置,并现场抓获行凶嫌疑人。两名伤者经“120”医护人员到场救治,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经初步调查,死者罗某(男,49岁)、申某(女,49岁)系夫妻关系,与嫌疑人谢某(男,53岁)均为大学城某高校教务人员,双方因矛盾引起纠纷。事发时,谢某对罗某夫妇袭击后持刀自残,现已被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目前,警方正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来源:广州市公安局【后续报道】【财新网】(记者 王婧)6月29日上午,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发生命案。在某高校地下车库,一名男子持刀伤害两人。广州市公安局通报上述消息。番禺警方现场抓获行凶嫌疑人。两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 据财新记者了解,案发高校为广州大学,犯罪嫌疑人为53岁的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院长谢冬青,死者是同为49岁的罗交晚与申海燕夫妇。其中罗交晚为广州大学科研处处长。 警方通报称:双方因矛盾引起纠纷。谢冬青袭击罗交晚夫妇后,持刀自残。谢冬青正在医院接受救治。警方正对案件进一步调查。知情人士透露,谢冬青和罗交晚是同门博士生,有师兄弟关系。
6月29日上午,53岁的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院长谢冬青在该大学地下车库,持刀伤害该大学科研处处长49岁的罗交晚及其妻子。广州市公安局通报消息称,番禺警方现场抓获行凶嫌疑人,两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谢冬青袭击罗交晚夫妇后,持刀自残。谢冬青正在医院接受救治。知情人士透露,谢冬青和罗交晚是同门博士生,有师兄弟关系。警方通报称,双方因矛盾引起纠纷。2018年06月29日 14:33 来源于 财新网利益冲突到底是什么矛盾,致使作为大学计算机学院持刀杀人?此案引发网友猜测。有网友猜测,大学是授课、研究之地,同门博士况且是师兄之间,能有多大的矛盾?如果有矛盾,大概也离不开职权相争、职称相争、科研项目、专利权利等相争,因为只有这些方面才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若不是利益相争导致利令智昏,丧失理智,一个大学院长怎么会愚蠢到杀人的地步?网友说,可惜了被害者。这件事确实令人痛心。还有网友说,现在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有,大学领导素质低下,道德修养不高,法治意识淡泊的话,也有可能干出杀人越货的勾当。这件事说明,一个人,不论哪类职业,如果思想道德出了问题,加上心胸狭窄,都有可能走向歧途,理智一旦丧失,毁掉人生也就不奇怪。还有网友叹息,这种人读了那么多书,担任领导职务,搞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教育软件,真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教育下属和学生的,品行怎么就这么差?读了那么多书,居然不会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其智商到哪里去了?同门师兄,相煎何太急啊!看来,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公民教育,一样都不能少。这真是,有德无才半成品,有才无德危险品。高校,仅仅重视学术教育不行,不能忘记做人的教育,更要平衡利益关系。否则,智商高,情商低,遇事睚眦必报,为人处事的格局太小,一念之差就犯罪,怎么立身于世?大学,应该是大道德和大学问之地。据悉,目前当地检院已于第一时间介入该案,引导侦查取证。
为推进北京积水潭医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帮助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人员提高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质量,增强评审竞争力,科研处特邀请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范明教授,于11月11日下午在行政楼4楼报告厅作“从评委角度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吴新宝副院长首先对范教授表示了感谢,同时提出了对大家科研工作的期许,嘱咐大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要对遇到的临床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上升到科学问题的角度,积极申报各类基金项目。范教授结合自身作为资深评委的丰富经验,对标书撰写中的“十大硬伤”,以及项目名称的构思、摘要的撰写规范和技巧、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真实案例指导大家如何写好一个打动评委、逻辑清晰的标书。最后,范教授与现场医护人员互动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细致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北京积水潭医院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后附项目名单)。本次讲座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备战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活动的第一步,科研处将陆续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及专家辅导,继续努力,力争在明年的申报中取得进步。项目负责人:周一新项目名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袖套间的协同机制及全髋置换术对其的影响项目类别:面上项目直接经费:55万科室:矫形骨科项目摘要: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制约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功能与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重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是髋关节重建的科学难题。基于临床实践与既往研究,我们提出假说:关节囊、短肌群及其关联韧带构成深层短袖套,阔筋膜与长肌群构成浅层长袖套;深层短袖套与浅层长袖套由各自所属动静力结构组成,两袖套共济协同,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与运动功能。本项目拟以尸体为实验模型,结合机器人、多模式传感器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分析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与运动间的关系,验证假说,阐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袖套间及其主要结构之间的协同机制,并明确假体设计主要参数及关键植入技术对THA术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及其协同工作机制的影响。为改良假体设计与植入技术提供指导性策略与理论依据。项目负责人:朱仕文项目名称: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的建立及基于定量CT和有限元分析的髓内钉头钉钉道骨密度与内固定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类别:面上项目直接经费:55万科室:创伤骨科项目摘要: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严重损伤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巨大,但由于数据库和指南的缺乏,国内髋部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的建立促使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髋部骨折的诊治上实现了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本研究拟在我们前期持续优化老年髋部骨折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股骨近端骨质强度与髓内钉稳定性的关系。由于DXA和常规QCT测量的骨密度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股骨头内髓内钉头钉实际接触和把持的骨质强度。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QCT针对性测量股骨头内髓内钉头钉钉道中的骨小梁骨密度,探索其与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率的相关性。并通过基于QCT的有限元分析探索在合并不同骨质疏松程度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各种髓内钉内固定所带来的稳定性差异的机制,为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项目负责人:石 锐项目名称:双重药物屏蔽、纳米阀门调控及内/外源协同刺激响应型人工关节表面药释系统构建及作用机理项目类别:面上项目直接经费:55万科室:研究所项目摘要:针对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严重并发症——感染的方法,本项目提出在关节柄表面构建一种高载药量、纳米阀门调控、双重药物阻隔及内/外源协同刺激的智能抗生素释放系统。该表面由纳米管阵列、pH/超声双重响应型纳米微球载体及细菌触碰响应开合型纳米阀门构成,具有无感染时通过载体包封及纳米阀门双重屏蔽实现药物长期稳定负载;感染较轻时通过内源性生理微环境变化刺激药物释放;加重时能够协同超声刺激加速释放并破坏细菌生物膜(BF)的等优点。研究构建方法对理化结构、性能及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体外单一条件及BF模型中研究刺激方式对药释、抑制消除BF及成骨能力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理;关节感染动物模型中研究假体周围生理微环境、药物含量、BF变化及骨界面结合效应的关联作用机制。最终阐明该系统对药物释放、细菌群体感应及细菌/成骨系细胞竞争性粘附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理。项目如成功实施将为关节置换后感染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项目负责人:宋关阳项目名称: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静态胫骨过度前移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青年项目直接经费:24万科室:运动医学科项目摘要:ACL损伤后有10%-15%的患者会出现静息状态下胫骨过度前移(>10mm)(ESATT)。既往研究显示:ESATT与ACL重建后失效密切相关,研究ESATT具有临床意义。ESATT的形成机制一直被归结为单纯ACL损伤,即“单纯机制”,但近期研究表明:单纯ACL损伤并不会导致ESATT,只有合并骨性结构异常时才会出现。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ESATT形成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异常增大密切相关。故研究假设:ESATT的形成应为“联合机制”,是ACL损伤合并PTS异常增大的结果。本研究采用尸体切断实验,利用导航系统进行生物力学评估:首先塑造ACL损伤模型,切断内、外侧半月板,增大PTS,通过胫骨前移距离变化确定ESATT的形成机制。然后修复受损结构,减小PTS,观察ESATT的改善情况,进一步验证假说。本研究旨在探索ESATT的形成机制,为临床工作中降低ACL重建术后失效率奠定理论基础。项目负责人:唐浩项目名称:基于骨盆矢状面姿态调控人工全髋关节臼杯安全角度的运动学-动力学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青年项目直接经费:24万科室:矫形骨科项目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我国广泛开展,假体位置不良是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个性化臼杯安全角度对提高THA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臼杯角度与骨盆矢状面姿态紧密相关,探索骨盆矢状面姿态调控臼杯安全角度的量化机制,是当前的科学难题。我们研究发现:多模式传感器技术可准确监测骨盆-股骨的姿态及关节内应力矢量,为量化“运动学-动力学圆锥”提供了基础。据此提出假说:骨盆矢状面姿态变化通过改变运动学-动力学圆锥的形态,调控个性化臼杯安全区,并且对臼杯最佳目标角度的调控机制符合线性数学模型。本项目通过多模式传感器技术监测髋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圆锥,以撞击、边缘负重为边界条件探索骨盆矢状面姿态对臼杯安全角度的调控机制,采用影像学、机器人运动模拟、多体动力学方法验证该机制,并建立基于骨盆姿态预测臼杯最佳目标角度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基于骨盆矢状面姿态的精准THA提供新方法。【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未来网高校频道2月21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安思余)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学院科研工作有序开展,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根据当前学院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多措并举,为防疫期间学院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一、明确时间节点,多途径为学院师生提供在线服务为保障学院科研工作按期推进,科研处及时梳理了当前急需处理和推进的科研工作事项,整理出详实的事项办理节点及提交方式,通过办公QQ群、微信群等在线形式进行公布,帮助广大教师安排防疫期间的科研工作。同时,科研处开通了在线办公通道,将办公邮箱及科研处所有工作人员的办公QQ进行在线发布,方便广大教师进行材料提交、事项办理及问题咨询。此外,对于重点科研事项,科研处会在事项办理截止时间前三天发布“事项催办提示”,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办理质量,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二、整合多方资源,为师生研学活动开展提供保障科研处积极与中国知网等科研学术平台进行沟通,整合多方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实用的在线研学平台和丰富的文献、题库、课程等研学资源,为广大师生在家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便利。科研处先后收集和整理了20个资源丰富、免费开放的课程及科研资源网站,将网站按功能类别进行分类,并对网站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式进行详细阐述,保证广大师生看得懂、学得会、用得熟。三、开展线上培训,助力广大师生研学能力提升在提供丰富研学资源的同时,为帮助广大师生快速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有效利用平台开展研学活动,科研处与相关机构进行密切合作,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在线培训。2月18日上午10点至11点,科研处组织学院师生参加由“中国知网研学平台”在虎牙直播平台举办的“中国知网研学平台”在线使用培训,培训从如何免费使用知网研学平台、如何在知网研学平台上检索文献、如何在知网研学平台上读文献和做笔记、如何在知网研学平台上画思维导图及写论文、如何管理知网研学平台上的文献和笔记等多方面对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在线讨论的形式解答师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次培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大家在家中认真参与学习,积极反馈使用体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会场。 湖南各高职院校科研处负责人研讨会现场。 红网时刻12月8日讯(通讯员 王宇)传统观念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不需要强调科研,但是,“2017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首次选择在高职院校举办。12月8日上午,湖南省市350多名科技工作者聚集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由长沙市科协主办的“2017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刘晓河,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邓自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湘,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易自力,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康小平等领导出席年会。年会特邀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中教授作“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主题报告,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博士作“联动世界智创未来”主题报告。 2017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年会是长沙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省科协的统一部署,持续打造的全市性大型学术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服务“三个中心”建设,本届年会以“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为主题,既关注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又注重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年会除设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会场外,还组织了系列重点学术活动,兼顾学科、产业和区域分布。本届年会得到了长沙市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区县(市)、园区、企事业单位、高校科协,共举办年会学术活动10场次。提交了各学科、各领域的学术论文458篇,评出一等奖论文15篇,二等奖论文28篇,三等奖论文45篇。年会还将组织专家删选年会论文和课题成果,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和论证,形成决策咨询建议和政协提案,为长沙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年会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选择在高职院校举办,这跟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是现实的需求,是制造强省战略的需求。长沙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范坤表示:“我们第一次选择在高职院校举办年会,是在十九大新思想的指引、长沙市人才新政出台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的,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激励,希望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师生质量,培养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培养人才方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瞄准为国家培养智能制造人才,对接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优质专业,在科研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培养了很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湘谈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时表示:“传统观念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不需要强调科研。但是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岗位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倡导科研之风,营造科研氛围,鼓励教师植根行业,对接市场和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同时将这些最新的技术、规范、工艺融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刘建湘还表示,学校承办本次科协年会,既是科协对学校的认可,也为师生提供了与科研工作者交流的平台,对于浓厚校园科研氛围,强化师生科研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他说,这几年,学校出台和完善了鼓励科研的一批制度性文件,开展了多项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举办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师生参加全国性的大赛,让他们将理论、操作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研促用,以研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研讨会”讨论热烈,来自各个学校的科研处处长纷纷发言,讲述着各校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把困惑和困难在大会上提出来,供大家研讨。从各位老师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重视,迎来了发展的重要阶段。湖南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程尚志感叹“我们的工作量加大了很多,学校对科研的奖励也提升了很多。”这次高职院校科研处长的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汇总给长沙市科协,请求有关部门指导协助。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周承华作为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说到,从来没有看到高职院校的科研处长像今天这么有积极性,这跟各级政府的重视分不开,跟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各个学校都要有很好的科研管理机制,各位老师也要转变观念,大家都要提升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营造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