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默汝无言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和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三祥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企业LOGO

困在爱

南昌大学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5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南昌大学主要完成的“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殷文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建宁,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东,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素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汪迎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士文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等10个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历时20多年,针对环境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铅暴露健康长期危害基本认知、环境铅污染中毒事件频发与环境低剂量铅暴露对神经功能损伤等,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环境铅暴露机体铅负荷和必需金属元素的水平变化为主线,研究了环境铅暴露对健康危害的变化特征与机制,探索了安全、有效、持续可防治的干预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揭示了FP1和RyRs参与了铅暴露所导致的对动物和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发现了低剂量铅暴露所致神经毒性在幼年期明显、成年期减轻、老年期加重的特征,首次提出长期使用铁剂作为营养素干预铅神经毒性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应用以杭白菊为主的药食两用植物和蛋氨酸胆碱等营养成分可预防和拮抗铅暴露所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首次建立儿童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方案和铅中毒药食干预疗法,显著降低了铅暴露敏感人群和铅暴露作业人群的血铅水平,避免了微量元素的过度补充和排铅保健品的盲目消费。项目解决了环境铅污染健康危害防治中的机制基础—临床应用—预防转化整合的关键问题,实现了预防和医疗、群体和个体的防治技术进步和跨越,极大地推动了环境与健康学科的科技进步,提升了健康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果已经在国内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涉铅作业企业等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该成果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过年好

湘潭市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湘潭在线8月2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8月21日,从市科技局传来好消息,由湖南工程学院和湖南东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牛仔纱线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近日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牛仔色纱打样过程中机器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系列难题,将有力推动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牛仔服是人们喜爱的时装之一,牛仔面料通过染色经纱与不染色纬纱交织而成。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牛仔色纱打样过分依赖生产流程来完成,造成产品开发周期长、浪费大、成本高,与已进入个性化阶段的纺织品消费背道而驰。针对传统牛仔色纱打样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多、成本损耗大等问题,湖南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持续攻关,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团队运用短流程纱线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从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方法及其数学模型、一种单纱循环染色横移导纱装置、一种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3方面展开攻关,形成了一套流程短、染色上浆高效、废液排放小、操作方便的染浆联合工艺技术路线,该技术在减少机器占地面积和染废水排放的同时,还能缩短工艺流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牛仔面料生产和色织面料生产的短流程化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目前,“牛仔纱线短流程循环生态染色新技术”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并初步进行了应用。【来源:湘潭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适莽苍者

湖南工业大学举行电气工程学科科研成果评价会

评价会现场。红网时刻株洲5月19日讯(通讯员 贺璟)5月15日下午,湖南工业大学召开电气工程学科科研成果评价会。本次成果评价由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负责,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刘群欣、湖南大学教授汪沨、中南大学教授王春生、北汽株洲分公司教授级高工杨一昕等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大功率机车智能运维关键装备与软件研制与应用”“污水处理智能控制与全流程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工业设备泛在互联的智能服务技术及应用”“废旧锂动力电池自动拆解分选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机车精准调车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共5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对湖南工大五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创新性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还对各项科技成果的后续产业化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等文件精神,科技评价要“破四唯”,要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湖南工业大学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业内权威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独立、公平、客观的评价,是正确评价科研成果水平,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举措。2018年与2019年,湖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持续打破历史记录,同时首次实现了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持续两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重大突破,预计2020年度学校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将首次突破20项。湖南工业大学负责人表示,科研成果评价会是2020年系列科研成果评价第一场,后续还会根据不同学科专业需要组织两场成果评价。

若愚若昏

科技讲堂:这些科技成果评价的好处,真的不来了解一下吗?

科技成果评价是由专业的评价机构聘请同行专家,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不少企业也发现,在申报政府各类项目例如熟知的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时候,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是很重要的证明材料,而且不少的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条件也有对科技成果水平有着明确规定。因此,大家都很关心科技成果评价对企业的作用。那这次,我们就来细说一下科技成果评价的那些好处~获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科技成果评价是行业公认的权威评价,评价委员会成员均为行业内权威的技术专家。经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严格质询、认真审查得出的专业评价结论公信力强、认可度高,科技成果价值显著提升。因此,通过权威行业专家对企业新产品/科研成果的全面科技认证、研讨、评价认可,企业的产品/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得到国内行业领先或者首创、国际先进的认可。推荐各级科技奖励的重要佐证材料科技成果评价证书是申报地方、行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础,是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高企认定为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创新能力评价”必须要达到70分以上,才满足申报高企的条件。而在创新能力评价中科技成果转化所占分值为30分,占整个评分指标的30%。办法还规定了高企认定中的科技成果必须是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的科技成果。因此,进行科技成果评价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也更有利于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申请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和加分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的所有项目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工业强基专项”、“绿色制造专项”、“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资金支持类项目的申报条件中,技术得分一般占到15-30分。如果企业要申报这些项目,科技评价能够帮助企业在申请此类资金支持中取得高分,占据先机。另外,在成果转化专项、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项目,作为必要的补充条件,科技成果评价一般加分10分左右。帮助企业掌握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评价委员会的国家级行业专家,都是国家各部委领导、行业内的企业总工、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家,这些专家大都参与国家的经济 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行业发展、国家资助行业发展方向都很了解,专家通过企业组织的科技成果产品研讨会等形式,来到企业指导,给企业带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正确发展思路。由此,可以帮助企业的产品优化、创新、提升都会围绕国家的发展规划走,不会盲目投资,避免投资失误等损失,杜 绝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获得国家一级评价机构的公正的评价,获取国家认可的科技水平的成果评价证书。而一份国家认可的、权威性的科技评价报告能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助于获得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十三五”期间,各地园区成立了各种政府引导基金、扶持基金,给予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非常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目前也是钱多好项目少,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另外,科技成果登记成为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寻找投资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得到资本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没有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有机会享受“绿色通道”待遇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可申请参与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并承担行业科技支撑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广,列入各部委相关行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等。另外,作为国家评价认定且登记的科技成果,优先享受申请国家各级部门和行业的政策扶持资金,享有优先申请国家级行业示范基地的权利,优先参加国家组织的科技重大成果、国家科技奖励成果对接活动。达成行业专家和企业长期合作通过产品的成果评价会,组织专家来到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交上朋友,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申报办理各种证书;国家支撑计划扩大生产、申报办理863计划、国家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项目报批时,专家的指导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在技术市场交易在企业合作洽谈中,技术成果评价容易获得投资方和合作方的认可,是获取投资、许可、转让、合作中对成果价值的重要评判依据。这有利于减少技术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沟通和谈判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成交。对科研人员晋升及职称评价有利在今年3月份,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提到:“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标准要充分体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工作实际,贴近民营企业用人需求。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因此,如果作为科研人员,所研制的成果能通过技术成果评价,这对其职称晋升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成果获得肯定、容易获得投资、项目申报加分、帮助职称晋升......科技成果评价的这么多好处,你都get到了吗?总之,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不但有利于企业新技术成果的最终被认可及推广转化,也有利于市场发展需求,将大大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科技成果评价#

血防线

第6130期 昆明医科大学完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年4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完成的“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侯云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林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敬东,复旦大学副教授熊成龙,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吴丽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研究员张连成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成果基于人群健康对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历时15年,基于项目负责人主持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及参与的10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对卫生服务供给质量、传染病防控、不合理医疗费用上涨如何有效控制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为云南省实现全面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首次对欠发达地区卫生服务提供质量和卫生服务政策执行力的指标进行测量,研制卫生服务执行标准、构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将上述研究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和科学管理中;首次原创性的对云南省在新冠暴发期间采用带有温度的防控策略,并将研究应用于机构内部改革和激励机制设计中;紧扣国情和省情,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演变趋势,预测未来5-10年后影响卫生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和难点问题,并将研究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医院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项目负责人7项研究成果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和肯定,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51篇,其中国际期刊SCI&SSCI(EI)等英文论文15篇,出版著作14部。获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1项、一等资助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开展公益讲座和示范性教学活动,相关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商业公司运作已在全国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间接经济效益达130亿元。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访兰

第5955期 昆明医科大学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年2月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完成的“COPD及其相关呼吸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及新药研发”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解杰,云南大学教授肖春杰,云南大学研究员肖伟烈,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永红,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药师李仲昆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研发、云南省应用基础及云南省国际合作重点等项目资助下,立足云南特有植物药资源及传统经典中医药,围绕COPD及其相关呼吸疾病,开展基于AC靶点的COPD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构建了靶向AC靶点的COPD新药候选化合物发现技术,针对ISOF衍生物或类似物进行拓展研究,首次发现DFSK具有拮抗COPD及肺纤维化作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望成为新药候选化合物;发现云南特有植物毛喉鞘蕊花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异佛司可林(ISOF)具有激动AC作用,首次针对ISOF开展其防治COPD新药成药性评价;发现两类结构新颖的特异性AC亚型酶激动剂,包括[吡咯并呋喃]-螺环茚酮类化合物及1-氢-2-吲哚酮-3-苄基/取代苄基-3-甲酸酯类化合物;构建了病毒感染及其诱导AECOPD技术体系,揭示了传统中药抗病毒及COPD分子机制。该项目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8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及公开2项;出版专著5部;获建2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创新团队。成果应用于COPD新药研发及临床医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COPD及其相关呼吸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及新药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五伦

云南大学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6月1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完成的“中空核壳过渡金属硫属物微纳结构构筑及储锂/钠机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邱建备,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张英杰,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陈加希,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培志,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郭俊明,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苏长伟,昆明冶金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包崇军等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发现采用醇热法生成水核诱导构筑中空核壳结构Sn、Ti、Mo、Co基纳米材料,缓解了锂/钠电池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并显著提高了充放电比容量及保持率。首次采用金属有机框架结构驱动结合协调侵蚀法,可控构筑了多种中空多孔结构Co基立方纳米电极材料;发现了形成的单质Ni、Co中间产物与锂/钠可逆反应电化学机制。首次采用限域控制法,构筑了少层准二维结构MoSe2材料,使特定晶面层间距扩展的少层MoSe2纳米片被成功地限制在空心碳纳米球的空腔内,用于钠离子电池,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该成果已得到实际应用。在《Adv. Funct. Mater.》等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2篇(SCI),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项目20篇代表性论文总影响因子160.13,SCI 他引853次,其中8篇核心论文总影响因子74.89,SCI 他引526次。国内外同行评价高。项目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中空核壳过渡金属硫属物微纳结构构筑及储锂/钠机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学习

切实推进科研评价体系建设

#三大体系#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让真科学回归社会,真正让科学资源与人类经济和生产生活相匹配融合,最终带动中国科技创新与进步。《意见》的出台对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净化学术环境、优化学术生态再一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于应如何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意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产出形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以论文发表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同时,不能完全抛开论文这一重要的评判标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对此,《意见》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不同科研类型,提出今后进行分类评价工作的侧重点,以及论文在其中的不同权重作用。二是要完善学术同行评价。目前,同行评价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评价的通用做法。因此,要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使其能够提供正确专业的评审意见,并要保证评审过程的科学严谨。为此,需要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不能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同时要严格遵守回避原则,以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三是要规范评价评审工作。对于评价评审工作,要从数量上进行精减,大力减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事项。要在充分听取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规范评价指标。要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并推行代表作评价。要对评审对象进行合理分组,遴选合适的专家,实行同行评议制度。《意见》明确指出,要破除“SCI至上”。破除“SCI至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出版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评价体系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科学文化自信的树立。破除“SCI至上”不等于抛弃SCI,更不等于抛弃论文标准。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在对《意见》解读时,对于论文的创新价值、发声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强调,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来判断作品的学术贡献和创新水平,并应在各类科研评价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相关指标。由此可见,要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关键是要着力推进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设。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切实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设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完善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完善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要纠正当前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错误,在分类人才的基础上制定标准。以专业或职称作为基本单位,按照工作内容和职业属性对人才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适当放宽除专著、论文外的各专业领域代表作的范围,建立评审代表作清单,将人才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的主要内容。二是在科研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过程评价,又要强调结果评价。当前对科研成果的评价,通常是以发表了多少论文、发表在什么类型的国际期刊上或者影响因子为多少等作为评价指标。这种以“第三方”作为评价权威的判断标准不仅使我们丧失了评价权,还使得相关部门对科研成果的内容和实际效果丧失了有效监督。因此,应当把关注点转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应用性上,把对科研成果的结果评价适当纳入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务实精神。三是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的评价方式,采取同行评议与量化方法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方法。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和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尚不健全,因此单一的同行评议的评价方式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对此,可考虑适当借鉴英国和挪威等国的相关模型,建立健全国家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将科学的量化指标作为客观的评判依据,不仅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平,也为不同层次的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基于绩效的研究资助活动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四是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专家评审数据库,科学优化专家评审机制。为保证专家评审公平公正,应完善现有专家评审模式,建立健全开放多元的国家专家信息数据库,提高专家队伍门槛,不断推进高素质专家队伍建设。同时,专家遴选应考虑其科研水平和品行操守,二者缺一不可。此外还需深入推进精细化评审,并加强异议处理制度和可追溯、可撤销的评审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专家评审机制。五是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方式,把人才评价和人才的发现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因此,对不同专业类别的人才和行业急需紧缺人才,要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进行评价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定期考核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分类评价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保证人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各项政策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进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因此,我们应在《意见》及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树立正确政策导向,继续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工作中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更好地为我国的科研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为国家教育科研发展战略服务,从而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钟慧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匠石之齐

完善评价体系,破解科研成果“论资排辈”

作者:刘天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心期刊的学界座谈会。好多位参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该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此文很优秀,但作者只是一位硕士生。大家纷纷感慨,这个级别的期刊居然发硕士生稿子,太难得了。(5月26日《中国青年报》)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青年学者都像这位硕士生一样幸运。事实上,青年学者在发表科研成果中遭遇“论资排辈”很常见,导致很多青年学者刊发无门,伤害了其科研积极性。这表明,学术界以及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仍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首先是“师生合作署名”导致青年学者往往沦为论文的“第二作者”。近年来,“师生合作署名”很流行,但也呈现泛滥趋势。一些导师为了自身利益,把师生合作产生的科研成果的第一作者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无论导师本人是否深度参与,这导致青年学者往往失去署名第一作者的机会。其次是学术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力,也往往默许上述做法。更重要的是,学术期刊,尤其是一些进入各类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重点期刊,都有对青年学者发表科研成果的限制性规定,如尽量少发甚至不发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就是说,只要是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独立署名的论文,想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难于“登天”。当然,青年学者本身也存在学术能力较低,经验不足,以及为了拿到学位急功近利的问题。然而,包括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他们都是未来学术研究生力军,也是现代学术的与希望。如不打破发表科研成果“论资排辈”的瓶颈,让冒尖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显然不利于我国科研事业长远发展。而既然找到了青年学者发表成果难的原因,就该“照方抓药”,一项项逐步解决。对此,完善“师生合作署名”制,加大重点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对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发稿量的权重,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做到这些,需要完善导师与学生合作以及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这是涉及学校、期刊管理的复杂问题。而青年学者本身也要争一口气。上述提到的那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之所以惊艳全场,肯定是因为自身学术水平过硬。由此,唯有完善评价体系,才能破解科研成果“论资排辈”。关心和爱护青年学者,给其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关系到我国科研事业的未来。站在更高角度,认识到培养青年学者的至关重要性,才能尽快走出发表科研成果“论资排辈”的怪圈,使青年学者在科研上茁壮成长,为国家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