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云南省加快科技管理数字化建设孟轲

云南省加快科技管理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我省围绕共建共用共享、打通“信息孤岛”“一号申请、一表通办、一网通办”等要求,着力建设全省统一的“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五大类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技术奖励、科研诚信、绩效追踪与评价等业务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并与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服务平台进行对接。截至2021年1月,共有6052家单位实现“一号申请”,实现线上申报项目15267项,56258人次专家对8222个项目进行网上评审,向政务服务平台推送数据6296条,建成37258人的科技专家数据库。据了解,2021年我省将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数字化水平,推进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到州(市),实现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全流程网上办理以及和州(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开发“科技资源创新地图”,动态分析和展现科研单位、人才、项目、成果、资源等数据的变化情况等。(云南日报 记者季征)【来源:昆明信息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病人

科研成果·汇编系列18|来了!公交充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城市能源院”)精准把脉当下城市能源变革发展最新动向,以前瞻研究为主攻方向,积极搭建国内外开放共赢交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高端智库驱动型能源产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百余项研究成果,为推动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能源院智慧”。时值成立三周年之际,近期该院特别推出科研成果·汇编系列,摘选部分思想成果,以飨读者。陈辉、陈伟、赵伟、孟诗语| 文文章来源: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责编 | 张胜杰实习生 | 李昕竹猜你想读科研成果·汇编系列17 | 怎样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迎合港口需求科研成果·汇编系列16 | 医院需要怎样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科研成果·汇编系列15 | 高校综合能源服务有哪些解决方案?关于我们《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能源报社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联合出版;是中国城市能源变革产业发展联盟的核心刊物。于2019年3月4日正式创刊,全彩,双周刊,每期4个版面,每周一出版,随《中国能源报》发行。通过行业组织和权威媒体互动的平台连接力、专业的舆论引导力,打造城市与能源的舆论高地,引领城市能源转变走品牌化道路。逐步形成报纸、网站、微信为一体的融媒体新闻载体。公众号:中国城市能源周刊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六顺

我省加快科技管理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我省围绕共建共用共享、打通“信息孤岛”、“一号申请、一表通办、一网通办”等要求,着力建设全省统一的“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五大类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技术奖励、科研诚信、绩效追踪与评价等业务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并与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服务平台进行对接。截至2021年1月,共有6052家单位实现“一号申请”,实现线上申报项目15267项,56258人次专家对8222个项目进行网上评审,向政务服务平台推送数据6296条,建成37258人的科技专家数据库。据了解,2021年我省将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数字化水平,推进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到州(市),实现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全流程网上办理以及和州(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开发“科技资源创新地图”,动态分析和展现科研单位、人才、项目、成果、资源等数据的变化情况等。【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魔术男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冯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14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呈增长趋势。个人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其中现金奖励金额为3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9%;股权奖励为22.2亿元。这一报告是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指导下,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报告以全国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9年成果转化数据为样本,综合分析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为转让方式,转让合同项数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合同总项数比重超六成。在区间分布上,100万元及以上的合同项数占比为10.0%,合同金额占比达89.6%。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1亿元以上的有24项。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流向上,报告显示东部地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科技成果产出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2019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58.2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38.2%。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91.9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0.3%。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进一步衔接和落实,专业化转移机构和人才仍需加强建设和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尚待系统性布局等。专家建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还需要各部门、各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政策执行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觚哉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14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呈增长趋势。个人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其中现金奖励金额为3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9%;股权奖励为22.2亿元。这一报告是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指导下,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报告以全国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9年成果转化数据为样本,综合分析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为转让方式,转让合同项数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合同总项数比重超六成。在区间分布上,100万元及以上的合同项数占比为10.0%,合同金额占比达89.6%。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1亿元以上的有24项。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流向上,报告显示东部地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科技成果产出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2019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58.2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38.2%。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91.9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0.3%。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进一步衔接和落实,专业化转移机构和人才仍需加强建设和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尚待系统性布局等。专家建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还需要各部门、各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政策执行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来源:中国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冰美人

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和“十大科技新闻”来啦

近日,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联合有关高校院所和新闻媒体,评选出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和“十大科技新闻”。◆十大科技成果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镰孢菌可侵染多种谷物如小麦、玉米等,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国际性难题。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改良与基因组学团队历经20年完成“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研究成果,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解析其抗病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发现Fhb7对具有环氧基团的A型和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具有广谱解毒功能。同时,成功将Fhb7转移至小麦品种中,验证了其稳定的赤霉病抗性。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5月22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目前,已有60多家单位进行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并在山东、河南等多地试验。我国成功实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商业发射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及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依托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攻关及装备研制,并于2019年6月在我国黄海海域首次成功实施“一箭七星”海上试验发射,2020年9月又成功实施“一箭九星”首次商业发射任务,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开辟了商业航天发射全新模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国家之一。该系统荣获2020年中国工业设计金奖第一名,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正在营运的海上发射系统。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有助于深蓝与深空的深度融合,并辐射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商业卫星发射需求。万华化学突破 高端聚氨酯原料ADI全产业链国际技术封锁脂肪族异氰酸酯(简称ADI)系列产品是固体火箭推进剂最理想的固化剂,是飞机、船舶、核电、高速列车等高端装备和汽车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也是涂料、胶黏剂等行业水性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原料,被誉为聚氨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工业化70多年来,ADI相关技术和产品均被国外垄断。万华化学集团历经17年,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ADI全产业链制造成套技术,打破国外对我国ADI制造技术的封锁,建成世界上品种最齐全、技术领先、产业链最完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DI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20年底,万华化学ADI系列产品已实现累计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63亿元,带动下游产业新增产值1200亿元,成为化工行业的典范。潍柴发布全球首款 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2020年9月16日,潍柴集团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创造了全球商业化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的最高纪录。潍柴动力开创协同燃烧、协调设计、排气能量分配、分区润滑、智能控制等五大专有技术,解决了高效燃烧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使柴油机本体热效率超过了50%。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热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节能减排效果就越显著。按照目前国内重型柴油机市场保有量700万台估算,如果全部替换为潍柴50%热效率的柴油机,每年大概可节约燃油33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万吨,这将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 成功试跑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制高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团队开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攻关。经过4年多研发,成功突破高速磁浮悬浮导向、测速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解决速度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核心系统国产化等重大难题,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工程化方案,搭建全系统仿真、试验、制造平台,初步搭建国产化产业链,完成成套工程化装备制造。2020年6月,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实现大系统闭环、自动运行动态联调,完成七大类共300余项试验。这些成果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创新工程化能力。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创新 双靶生物制剂研制成功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是由荣昌生物CEO、首席科学官房健民教授发明设计的一个抗体融合蛋白药物分子。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有效率高达79.2%,比国际现有治疗生物药物提高约30个百分点。2020年,泰它西普获得美国FDA开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Ⅲ期临床试验许可和快速审批通道资格,已启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2021年3月9日,泰它西普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创新一类生物新药。泰它西普还有潜力用于其它多种拥有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自身免疫适应症,其治疗IgA肾炎、干燥综合征等适应症的国内Ⅱ/Ⅲ期临床试验已全面展开。18英寸硅单晶及部件全国首次成功投产大规格高纯硅单晶是先进半导体设备的核心部件材料,是纳米级半导体制程良率的重要保障。经过4年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尺寸高纯稀有金属制品制备技术”结出成果,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功攻克大规格高纯硅单晶技术,并实现成果转化,填补省内空白。该成果有效解决了大规格单晶生长过程热应力、固液界面稳定性、氧含量、纯度、典型缺陷及电阻率控制等问题,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形成20余系列产品,长成单晶直径达到18英寸,为全球最大硅单晶尺寸,纯度可到11N。产品为美国、日本、韩国所有硅部件厂商采用,安装于泛林、东京电子等顶尖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刻蚀机产品中,并在台积电等产线中使用。国产民用航空轮胎成功装机试飞据中国民航局公报,到2035年中国市场航空轮胎需求量将达121万条/年,市场价值100亿元,但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轮胎100%依赖进口。森麒麟是全球轮胎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历经十余年,成功掌握了民用航空轮胎关键技术。研制的国产ARJ21飞机航空轮胎,额定速度达378km/h,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审核认证和成功装机试飞,成为正式配套供应商。该成果解决了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技术难题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若干技术瓶颈,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航空轮胎测试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体系,为我国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担负起国产大飞机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重任,促进我国民用航空轮胎行业产业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磁悬浮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天瑞重工聚焦磁悬浮技术,经过多年攻关,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了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离心制冷压缩机、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等系列高效节能装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磁悬浮鼓风机已列入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国家“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磁悬浮真空泵自去年投放市场以来,节能均在50%以上;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离心制冷压缩机等3款产品被列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2021年3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院士专家团队鉴定,“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综合节能系统”和“高效节能磁悬浮真空泵”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核心材料实现突破高精度蚀刻引线框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高端芯片的封装。目前蚀刻引线框架技术被日本、韩国垄断,国内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集成电路高密度集成、高导电性、高可靠性三大方向开展攻关,突破引线框架无掩模曝光技术、HSP先镀后蚀技术、真空蚀刻技术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使引线框架的曝光精度达到6μm、生产效率提高30%,整体良率超过90%,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打破国际垄断,替代进口,已为包括全球领先的龙头封测企业——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30余家集成电路封测企业供货,使我国高端芯片封装实现自主可控。◆十大科技新闻省委、省政府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2020年7月2日,首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总结了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当前我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部署。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优良创新生态,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山东科技强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此次大会标志着山东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历史台阶。科技攻关“揭榜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全面推行2020年5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鲁科字〔2020〕44号),全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2020年采用“揭榜制”择优支持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40个项目、100个课题,财政资金超17亿元,部分符合条件的课题采用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约84.98亿元,预计可实现新增产值1872.69亿元,预期申请专利3851项,新增各类技术标准114项、软件著作权1334余项。高水平打造30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创业共同体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对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实现重大成果转化、拉动产业集群崛起意义重大。我省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30个,承担实施重大技术项目270项,攻克技术难题222项,形成关键技术160项,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86项,新建创新平台101个,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72个,孵化和在孵科技型企业232家,带动产业增加值超过1028亿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新团队入选中宣部“时代楷模”2020年12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获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连钢创新团队”是以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团队秉承科技报国志向,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使青岛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5G智慧码头,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应急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疫情伊始,省科技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疫情防控重大项目8个,研发课题12个,投入经费1750万元。通过该工程,我省成功分离到29株新冠病毒,获得226个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106株候选单克隆抗体,筛选到18个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完成6种新冠病毒潜在药物临床筛选,22个产品分别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CE证书,为战胜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全面启动2020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济南市签署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合作协议。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是中国科学院布局的集聚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创新区。目前,济南市已落地15家“中科系”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初步实现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首个山东省实验室在烟台挂牌成立2020年11月2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在烟台挂牌成立。作为山东省首批布局的5家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布局先进材料与大型成形制造、极端环境特种功能材料等5个研究方向,汇聚包括海内外12位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团队,吸引20个成熟度高的科研项目进驻,努力建成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基地,成为国家物质科学研究和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经济圈科创联盟成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战略部署,山东省科技厅在济南、青岛、枣庄3市设立了省会、半岛、鲁南科创联盟,聚集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孵化等创新要素。科创联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京津冀、日韩东北亚、长三角成果转移。目前,联盟成员单位899家,已走访1171家企业、110家高校院所,梳理5198项创新需求,收集18400项科研成果,召开7957场对接会,深入对接980个项目。山东能源研究院成立2020年1月9日,山东能源研究院成立座谈会在山东大厦举行,标志着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立足山东能源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洁净能源科技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集前沿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培育、优势产业育成和科技创新服务为一体的国际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首届青岛创新节成功举办2020青岛创新节于10月28日至11月3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吸引500余家企业来青岛考察投资,达成投资和成果交易超过34项,超过6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包括覆盖大健康、信息网络等前沿创新领域的十大项目签约落地,预计新增投资500亿元,引进人才2000余人。

听心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冯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14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呈增长趋势。个人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其中现金奖励金额为3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9%;股权奖励为22.2亿元。这一报告是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指导下,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报告以全国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9年成果转化数据为样本,综合分析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为转让方式,转让合同项数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合同总项数比重超六成。在区间分布上,100万元及以上的合同项数占比为10.0%,合同金额占比达89.6%。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1亿元以上的有24项。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流向上,报告显示东部地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科技成果产出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2019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58.2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38.2%。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91.9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0.3%。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进一步衔接和落实,专业化转移机构和人才仍需加强建设和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尚待系统性布局等。专家建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还需要各部门、各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政策执行和专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虎之剑

解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微模式”

2020年4月,沪硅产业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2020年8月,芯原股份登陆科创板。这两家企业都来自“新微模式”,业界为之欣喜,“中国芯”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2020年夏天,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收到一份特别的90岁生日礼物——沪硅产业制造的300mm大硅片。突破“卡脖子”问题,是邹世昌这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填补国内空白的大硅片诞生,让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二十年磨一剑,这是“新微模式”的结晶。经过多年摸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探寻出一条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之路,依托新微科技集团的平台,构建起以技术为前提、人才为关键、资本为保障的“新微模式”,孵化超10家硬科技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依然是难点和堵点,“新微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促进科研创新,协同产业创新力量打造产研共同体,进而借助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更精准,让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道路走得更顺畅。国产大硅片的20年求索路——科技成果转化,远不止“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出来,再到批量定型生产,中间的产业化阶段存在超高“死亡率”,被业界称为“死亡之谷”。“好比跳龙门,一大批科研成果迈不过去。”新微科技集团总裁秦曦说。令他自豪的是,在“新微模式”护航下,2020年孵化出4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培育沪硅产业、矽睿科技、尚飞光电等一批中科系硬科技企业。在秦曦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远不止“一公里”要走,需要多方协同,迈过一道道坎,解决一个个问题,“常常是好不容易推进了一公里,抬头一看,发现前面还有很长的路”。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上海新昇及新傲科技董事长李炜,2001年加入新傲博士创业团队。2006年,由上海微系统所和新傲科技共同完成的高端硅基SOI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沪硅产业成立。2020年,完成300mm国产大硅片生产制造的飞跃。目前,沪硅产业初步完成全球布局,力争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300mm硅片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起步比国际同行晚20年,中国发展大硅片的过程就是补课的过程,必须加速、加倍投入。”李炜说,“这些年,首先是迎着困难上,迎着最硬的科技上,将个人和企业的目标与国家的目标紧密结合;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重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新微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微模式”的探索背后,是一个近百年老所对科技创新道路的求索。上海微系统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作为上海微系统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微科技集团则承担着促进上海微系统所乃至中科院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以上海微系统所为科研平台,其布局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上海工研院)为产品中试与技术转化平台,新微科技集团为科技创投融资与产业化平台,由此构建起“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共同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形象地说,上海微系统所专注原始技术创新,要拿出“原理样机”;上海工研院解决的是产品创新问题,也就是实现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新微科技集团要推进的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瞄准的是产业创新,就是把产品放到货架上,最终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得以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充分释放协同体系带来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额温枪的缺“芯”之急——下好先手棋,围绕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额温枪等无接触测温设备一时成为紧缺的防疫物资。红外温度传感器是其中的核心器件,为了让更多的额温枪尽快上岗,新微科技集团携手上海工研院火速行动,8英寸研发中试线提前复工,不断挖掘产能,在一个多月内将传感器芯片产能从每月320万颗提升到640万颗,解了红外测温计企业的缺“芯”之急。智能体征实时检测系统,让方舱医院实现病症早发现、早干预;战疫执行管理系统,让基层医疗体系实现平战结合、立体防治……面对疫情大考,新微科技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科研攻关,将平时的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迅速转化为战时可支配资源。高效的应急科研攻关,来自多年积淀和前瞻布局。战疫中大显身手的8英寸研发中试线,是对标国际产业竞争的关键一环。战疫执行管理系统则来自新微科技集团在物联网领域的谋篇,着力攻克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基层医疗体系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秦曦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下好先手棋,新微科技集团致力发挥好助力、牵引和支撑作用。记者了解到,上海微系统所目前设有9个研究室,以3个国家级实验室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正在谋划与上海科技大学深度合作,加速推进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以及学科交叉,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面向集成电路、物联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微系统所旗下的上海工研院正在加快中试研发平台布局,打造致力于“超越摩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微科技集团则已建立起从技术研发到创业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技术研发、创业孵化、创业投资、产业集群四大业务板块。秦曦将这一体系的高效运转,归因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的驱动。“三位一体的核心是一体,三个轮子同时转,有一个地方卡住就转不过去。”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围绕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将产业的前沿需求及时反馈给研发团队,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衔接,解决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问题。同时,布局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在这里,一条融合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培育超10家硬科技企业背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责任也是使命尚飞光电是南通新微研究院孵化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在上海微系统所的技术支持下,公司解决了国家公共安检领域核心探测器件难题。2019年3月,尚飞光电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新微模式”孵化的成功案例。上海瀚讯是由上海微系统所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及通信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实施。2019年3月,上海瀚讯在创业板上市,市值迅速飙升。这是“新微模式”培育高科技企业的又一典型案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是让科研人员都去搞企业。”秦曦说,“创业九死一生,干公司也是科学。我们要做的是搭建平台,集聚最优秀的科学家、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最优秀的企业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共同把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事业向前推进。”通过“三位一体”“三链融合”“新微模式”构建起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2020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新微)工作站揭牌成立。工作站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着力打造集成电路行业硬科技企业的上市孵化培育体系,搭建科技与资本的纽带,为科创板和主板市场梳理、筛选、培育更多优质的种子企业。记者了解到,除了上市服务工作站,新微科技集团还布局了科技金融服务站、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站。近年来,“新微模式”以上海为中心,持续向长三角辐射拓展。汇集上海微系统所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优势,依托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母基金,新微体系下的嘉兴科微基金应运而生。这只基金紧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助推长三角经济带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生于科技,长于资本,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管理咨询和上市辅导,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是新微科技集团成立的初衷。”秦曦说,“我们希望,加速科技成果的积累,加快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让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水到渠成。”截至目前,新微科技集团携旗下新微资本重点参与体系内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或重组,超10家高潜力型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提交多家科技企业进培育库培养,带动超百亿元的科创产业投资。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俞跃辉思考的是:面对“十四五”开局之年,走向百年老所的上海微系统所,如何更好地围绕“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产业化如何有更大突破,能否孵化更多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俞跃辉说,“这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硕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4项科技成果获登记

人民网南宁3月8日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发布的消息,近日,该中心牵头研发的4项科技成果经审定,被确定为广西科技成果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这四项科技成果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门户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管理系统》《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申报系统》《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业务处理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门户系统主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广西公共数据的申请、浏览、查询下载、接口调用等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管理系统面向公共数据提供单位实现公共数据目录编制、数据挂载、数据审核和数据发布;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申报系统覆盖自治区广大投资项目业主,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在线申报、办理结果公示、审批办理结果查询、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业务处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赋码、审批、统一监管、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这4项成果对加快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和应用,推进全区政务数据“聚通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继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加大大数据领域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在提升科技研发水平的同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韦皓元、吴明江)

自治区计量院“重点能耗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内蒙古计量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全区计量科学研究排头兵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大力实施“科技兴院”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1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计量院研发的“重点能耗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成果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点能耗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项目以计量技术为基础,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区重点用能单位的煤、水、电、气、油、热等能源及能耗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远程管理、实时监测、汇总分析、动态发布和能源消费预警等。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自治区政府制定能源规划,进行节能管理决策部署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此次获奖,将进一步助推内蒙古计量院承建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顺利完成,促进自治区节能降耗措施的有效落实和节能目标的早日实现,也将为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改、提升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提升自治区对污染物排放监测能力起到数据支撑作用。【来源:内蒙古计量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