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贷款融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自于咨询部的叶世伟老师中哲咨询提供的服务1、研究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2、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3、预测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提供投资咨询意见。1 引言《和悦澜庭项目贷款融资可行研究报告》研究内容涉及项目的整体规划,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节能、项目实施进度、招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及风险分析等方面,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研究,为项目银行贷款和融资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依据。2 项目简介 和悦澜庭项目,位于彭州市致和镇双龙村.主要建造并销售住宅和商业,为人群解决住房问题,其运营投资总额为6.94亿元(占地平方数为54006.48㎡),项目预计于2019年11月开始实施。(内容可以包括项目的概况、建设内容、规模、效益、项目的产生背景等。)3 市场行业分析根据《2018年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彭州市房地产市场稳中有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4.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商品房销售额40.87亿元,同比增长69.1%;房屋施工面积246.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164.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9.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2.6%,其中住宅67.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9.2%。4 目录大纲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述1.2 建设单位简介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 编制依据1.3.2 编制原则1.3.3 研究范围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5 主要研究结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政策“微调”城市数量增加,抢人大战持续升级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2.2 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加快城市化进程2.2.3 良好的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竞争条件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3.1 国内楼市分析3.1.1 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均价稳中有升,购房者信心指数上扬3.1.2 “稳”仍然是2019年房地产市场主基调3.2 彭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3.2.1 彭州市楼市分析3.2.2 彭州市2018年11月在售楼盘信息调查3.2.3 彭州市消费者分析3.2.4 彭州市房地产宏观市场环境分析及发展前景3.3 行业市场小结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4.1 项目选址4.2 建设条件4.2.1 致和镇概况4.2.2 经济发展4.2.3 投资环境4.2.4 远景规划4.3 项目地因素分析评价4.4 建设规模及内容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5.1 项目定位分析5.2 项目销售计划5.3 项目推广计划第六章 项目设计方案6.1 建筑设计方案6.1.1 设计依据6.1.2 设计构思6.1.3 建筑平面设计6.1.4 立面造型设计6.1.5 建筑层高 描述有误6.1.6 无障碍设计6.1.7 设备措施6.2 结构设计方案6.2.1 工程概况6.2.2 设计依据6.2.3 建筑分类等级6.2.4 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6.2.5 结构计算分析6.2.6 基础方案6.2.7 主要结构材料6.3 景观及绿化设计第七章 总图与公用辅助工程7.1 总平面布局7.1.1 总平面布局原则7.1.2 总体构思7.1.3 总平面布置7.1.4 交通组织7.2 公用辅助工程7.2.1 给排水设计7.2.2 强弱电设计7.2.3 暖通设计第八章 节能及节能措施8.1 设计依据8.2 建筑概况8.3 建筑节能措施8.4 电气节能措施8.5 给排水节能措施8.6 暖通设计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9.1 编制依据9.2 污染物的治理及环保措施9.2.1 固废处理9.2.2 废水处理9.2.3 废气处理9.2.4 减震防噪9.3 环保评价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0.1 劳动安全卫生10.1.1 建筑场地有碍安全卫生的自然状况10.1.2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10.1.3 安全卫生技术措施10.1.4 卫生防疫10.1.5 隔声降噪10.1.6 安全卫生预期效果10.2 消防10.2.1 设计依据10.2.2 总平面布置10.2.3 单体消防设计10.2.4 给排水消防设计10.2.5 灭火器配置10.2.6 电气设计10.2.7 暖通设计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11.1 组织机构设置11.2 项目控制、管理与监督11.2.1 项目控制11.2.2 项目管理11.2.3 项目监督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12.1 招标方案编制依据12.2 招标原则12.3 招标范围12.4 招标组织方式12.5 招投标程序12.5.1 项目招标12.5.2 资质要求12.5.3 项目投标12.5.4 项目开标、评标和中标12.6 招投标费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13.1 建设工程13.2 实施进度安排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 编制依据14.2 估算范围14.3 投资估算14.4 资金筹措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15.1 财务预测假设15.2 财务预测15.2.1 销售收入15.2.2 成本费用15.2.3 利润15.2.4 总投资现金流15.3 财务评价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16.1 社会影响16.2 项目互适性分析16.2.1 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和参与程度16.2.2 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16.2.3 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使用程度16.3 社会风险分析第十七章 风险及控制17.1 经营风险及控制17.2 财务风险及控制17.3 市场风险及控制17.4 政策风险及控制第十八章 结论及建议18.1 结论18.2 建议附表附表1 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2 项目营业收入估算表附表3 项目增值税及附加估算表附表4 项目损益表附表5 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附表6 项目总投资现金流量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指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作用主要分为以下6种: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华灵四方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国家发改委未对工程咨询公司的执业范围加以限制,但必须严格按照证书限定的专业和范围执业。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的工程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并且于2006年和2007年分两批对全国所有的工程咨询资质重新进行了认定,从200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重新接纳新的咨询单位申请资质。目前,工程资质的有效期为5年,也就是说,以2015年的时间点算,工程咨询资质的有效年最早为2011年,2011年及以前的资质都过了有效期,已经作废。(一)中为咨询中为咨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中为咨询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的框架结构应当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图表目录、术语表、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以及附件十个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封面,没有固定的要求,但是项目名称、报告单位、报告时间等内容不可缺少。其中摘要、目录、图表目录、术语表、参考文献与附件等项可根据报告的需要进行选择。前言部分一般包括项目的来由、目的、范围以及本项目的承担者和报告人、可行性研究的简况等。中为咨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等级分甲级、乙级、丙级,甲级是最高等级。同时,工程咨询单位资格中还有31个专业的划定,包括机械、电子、轻工、建筑、纺织和化纤、钢铁、有色冶金、公路、铁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水电、火电、核电和核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医药、建筑材料、农业、林业、通信信息、广播电影电视、水文地质和岩石工程、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城市规划、综合经济、其他(旅游、物流等)。(二)中哲咨询成都中哲咨询专注于西部,是目前西部领先的咨询与策划的专业机构。中哲咨询业务范围涉及工程咨询、投融资咨询、项目与资金申报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与研究咨询、规划咨询等六大版块业务。中哲咨询旗下产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建议书、资金申报报告、投资项目计划书、项目策划、节能评估报告等,为各类客户针对立项/批地/备案/融资/贷款/招商/合作等需求提供定制的咨询报告服务。作为国内领先的多元化咨询与策划服务提供商之一,成都中哲咨询建立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商业数据库三位一体的数据支持平台,保持了与各领域专家顾问和业内资深人士的良好关系,积累了大量商业策划、管理、投资咨询的专业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研究模型和科学分析方法。成都中哲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3000余例。该公司既服务于国内客户,又帮助国外企业在中国大陆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其服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涉及世界500强企业、各大商业银行、高校及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中小型企业等。业务范围:工程咨询、投融资咨询、项目与资金申报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与研究咨询、规划咨询等(三)炳卓咨询炳卓咨询是重庆炳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业务之一,是国内致力于“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咨询与策划专业解决方案”的顾问专家机构。炳卓咨询凭借多年的咨询服务经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投融资方案,涉及领域包括工程咨询、投融资咨询等。业务范围:炳卓咨询旗下产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建议书、节能评估报告等。(四)尚普咨询尚普咨询全称为“北京尚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咨询服务经验,公司已成为投资咨询和市场调研领域的领导者,并率先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专家库成员已达1500余位,专家特长覆盖各个领域。业务范围:尚普咨询凭借近十年的咨询服务经验,现已拥有投资咨询、行业研究、市场调研、拟上市企业IPO咨询四大业务模块,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立项报告、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融资计划书、项目建议书、投资机会研究、产业园区规划、行业研究、竞争对手调查、市场进入研究、消费者研究、IPO细分市场研究等咨询服务。(五)天撰咨询天撰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的第三方投资项目策划、产业及市场研究、企业综合咨询服务提供商,她专注于为中国以及全球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投资创业者、投行和投资专家提供翔实确凿、全面数据化、指标化的前瞻市场研究报告资料、政府立项咨询、投融资咨询、政府专项资金申请咨询及商业竞争情报。是国内很具实力、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咨询公司,其客户包括西门子、万科、中国工商银行、中粮集团以及飞利浦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业务范围:在专项咨询方面,已形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市场研究报告、专项资金申请报告、IPO咨询等全面整合化的服务体系。(六)东盛联合东盛联合成立于2005年初,是一家专业务实的商务咨询、策划、实施机构。公司专业为融资企业及个人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计划书、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编撰服务。公司核心成员全部来自相关投资咨询企业,具有多年投融资实战经验。团队的知识结构涉及金融、法律、证券、财务、投资、营销等全方位的经济领域,熟悉资本市场运作流程,充分了解投资人对项目的评审重点、标准及心态偏好。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保证我们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行之有效。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已经为上百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专业服务所在地区包括华北、华南、华中、东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其编撰的融资文件已被多家国际投资机构认可,部分客户已经成功获得投资。业务范围:囊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医药、材料、能源化工、交通、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房地产、种、养殖业和旅游业等项目服务与管理。(七)中商顾问中商顾问咨询服务集团是由中国知名的资讯管理理论专家和竞争情报实战派携手创建的,是国内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是中国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集团下辖投融资咨询、行业研究、专项咨询三个事业群。业务范围:主要覆盖细分产业市场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企业IPO上市整体解决方案、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规划咨询、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咨询、政府招商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咨询、管理咨询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八)华灵四方华灵四方成立于2005年1月,公司以“市场+技术+管理+资本运营"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协助客户在战略、资本运营、技术、管理、市场和项目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战略咨询、上市投融资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编写、节能评估报告编写等)、市场调查和行业研究。截至2012年,华灵四方拥有2800多家全球知名客户,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广泛赞誉,其中包括40多家世界500强客户,成为大量欧美公司和行业领导企业中国业务咨询的首选合作伙伴,是中国咨询业的高端品牌。业务范围:在上市咨询方面,主要为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提供咨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募投项目可研报告、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规划、上市辅导、增发,在行业内具有较好的品牌和名声,其中5家已经成功上市。(九)大森咨询大森咨询为大森文案工作室旗下品牌。大森文案前身为大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项目部,大森是一家从事市场研究和项目咨询的专业机构。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企业调研,行业分析以及企业项目立项服务等工作。大森文案工作室目前已与全国多家省级工程设计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自有资源和市场资源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更为专业的服务。业务范围:主要提供项目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等服务,专业范围涉及化工、医药、轻工、机械、建筑、农业综合开发等。(十)汉鼎金融汉鼎金融服务集团创立于2006年,经过六年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咨询+资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旗下有近10余家全资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资讯、咨询、资本三大业务体系。2012年,汉鼎引入了中国非常知名的3家基金作为汉鼎股东,其中有两家外部股东拥有中国国家社保基金管理资格。汉鼎金融服务集团是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发起会员单位,也是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上市服务联盟的发起单位,并同世界顶尖金融资讯公司汤森路透集团、标准普尔等缔结了合作伙伴关系。业务范围:上市申报材料咨询、新三板业务咨询、IPO一体化咨询、并购咨询;一级市场金融服务终端、大数据深度分析、风险预警系统、VCPE行业数据投资研究;并购、财富管理、投行创新业务、金融中介服务。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90篇分享人: 复航资本·复航研究院投研团队(廖一帆、杨涛、刘沛阳、韦诚)前言:“防风险去杠杆”的内部环境和加息紧缩的外部环境,宣告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信用扩张周期已经结束。过去多年资金面宽松对应“资产荒”的局面,让股权投资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大跃进。一级市场资产相对过剩已是现实。这里有资金面去杠杆的因素,也有二级市场注册制改革暂时中断的影响,包括资本市场分层一地鸡毛的现状。命门在于估值混乱和退出无路。二级市场的收紧和估值下跌,让一级市场濒临崩盘困境,资产面和资金面双重紧缩。出清和重估,是目前一级市场的本质需求,也是出路所在。一级市场经历一场存量优化和淘汰机制之后,才能让行业有持续的增量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里,伴随二级市场的制度变革,中国股权市场逐渐回归价值投资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本质。所以我们对目前一级市场的看法: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存量资产的出清、重估和流通。核心摘要:1. 一级市场库存已经严重超出海外水平:中国一级市场在不同阶段的投资,主要以IPO上市为主要退出渠道。目前一级市场库存已经达到GDP的 11%(海外为6%)。 2. 流动性的恶化会导致系统性的风险:中国一级市场出资端/资产端风险收益明显不匹配,类似于08年的次贷危机。因为中国经济去杠杆,流动性危机逐渐暴露即将引发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VC/成长企业将会严重受损。 3. 同质化竞争并以IPO退出的投资策略收益率逐渐降低,市场面临洗牌:杠杆调整和资金面紧张会持续到至少2020年,15-17年投资的项目要去库存和退出。通过分析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后的基金业绩,我们认为市场上70-90%的基金都难以兑现业绩。 4. 结构性调整会倒逼LP开发新的投资策略:不稳定出资LP会因爆仓或其他原因被市场淘汰,更多专业的LP(例如包括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将在一级市场扩大投资比例。它们会倒逼市场开发新的投资策略:与次贷危机后一样,最大的投资机会将来自于解决市场问题的投资策略,这包括资产重组,无论是在资金端还是在资产端。一、中国一级市场的马太效应2014年以来,中国一级市场迅速增长。2017年,中国一级市场共成立人民币基金3500支,是2014年的5倍;总募资金额达1.67万亿元,是2014年的4.5倍。一级市场的投资速度也相当快。2017年,人民币基金总投资金额为1.1万亿元,占当年募资金额的66%,达到三年来的最高点。9万亿的资管规模中,70%的未退出的投资来自过去3年。资金快速而疯狂的涌入,加上18年上半年断崖式交易量的下跌,让市场参与者不得不担心宏观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1. 资金集中在成熟项目和头部项目2014年前,项目单笔投资金额比较平稳。但2015年之后,项目的单笔投资金额开始扩大,不同阶段项目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总投资数量却在2015年开始下降,但明星项目融资规模却越来越大。2. 其他项目嗷嗷待哺马太效应同样体现在项目再融资上。由于15-17年投资的扩张,更多企业嗷嗷待哺,但相应的再融资比例开始下降。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如果一个项目在第二年没有进行再融资,其无法退出或失败的机率高达70%。根据当前一级市场低迷的募资情况,我们预计15-17年项目再融资的比例并不会回到2014年前的水平。二、一级市场库存远超海外IPO仍然是中国一级市场项目退出的主流方式,占2016年所有VC基金退出方式的35.9%。但由于国内上市要求的盈利标准较高,并且一级市场上大多数为科技类企业,超过2/3的IPO去了海外的美元市场。2016年,超过50%的资金来自香港的资本市场。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成功率是千里挑一:2017年有近万家企业进行了融资,仅有几百家企业上市。一级市场项目的退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各个阶段的基金退出数量占比在5%到30%之间不等。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一级市场已经严重超库存:中国一级市场9万亿的资管规模占GDP的11%(而全球私募基金只有GDP的6%)。同时,中国市场去年每4块钱的投资,仅退回1块钱;在海外,一级市场每年每投资1块钱,便能退回2块钱。相比之下,中国一级市场拥有1.8倍的资产管理规模,对应的却是1/8的周转速度。一、二级市场行业分布的断层是造成退出慢的原因之一。中国一级市场以早期投资项目为主,创投和成长资本约占整个一级市场总投资额的75%。中国一级市场的资金集中在新经济和泛科技领域,热门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连锁及零售和物流等。从2017年数据分析,一级市场泛科技类公司投资金额占比超过市场总额的50%。然而,A股市值却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和基建等传统行业,以国企为主。科技股占比低,在市值超过200亿的A股公司占比只有10%。美国二级市场科技股占比相对较高,达到了25%。一、二级市场由于行业分布断层严重,进而使得资本兼并和并购协同性降低。较高的上市门槛和较大的行业差异造成了大部分一级市场资产不得不从海外退出。中国一级市场集中在早期和成长期阶段,再加上退出渠道过于依赖IPO,导致项目难以退出。美国的投资策略更多是互相创造流动性的控股并购:买方向卖方提供退出流动性,并不是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在美国,通过IPO退出的公司只占总项目数量的4%,更多的退出是通过企业并购(46%)和基金之间互相交易(50%)两种方式。因此,美国一级市场的流动性和资产周转速度都远远高于中国一级市场。这种买方向卖方提供流动性的市场机制也相对成熟,定价与估值也往往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而在中国市场,大部分的资金都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被投企业。由于一、二级市场存在巨大的估值差异和套利空间,所以无论是天使轮还是pre-IPO轮,中国一级市场大部分的投资策略都依赖于IPO退出。不像海外,中国欠缺互相提供流动性的高效机制。因此在流动性欠缺的时候,账面估值往往没有参考价值:上一轮的抬轿子,很可能在周期反转后被腰斩。三、一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中国一级市场系统性风险来自于,资金端和资产端的风险偏好断层:中国一级市场超过50%的资金来自于政府、国企和金融体系,大部分明股实债并有优先分配权,资产端却投资了75%的VC/成长企业。这种投资周期长,但资金端的要求却非常苛刻。这种优先收益资金和高风险资产的断层也曾在美国发生:投行把资金端划成不同风险收益等级的资金池,但实际上在资产端,却造成了大规模的风险收益错配。央行加息把泡沫捅破造成了08年的次贷危机,浮动利息的次贷违约率最高达到40%。这种出资结构看似能保障优先级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给不稳定的VC/成长资产加了一层杠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头部项目估值越来越高,他们至少不会完全亏损,而导致GP没有钱还给银行或政府。去杠杆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的LP Base:2018年颁布的资管新规开始调整银行表外的出资结构,并要求在2020年完成整改。更何况,除了政府和银行体系的资金以外,其他LP出资本身并不稳定,这些资金来自于散户、企业家或者上市公司。经济周期和股价波动会影响他们的出资能力,并且他们还有很多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2018年7月31日,中登公司发布数据称,目前股票市场质押市值超过5万亿元,如果股票市场继续下跌,资金端的流动性将进一步缩紧。在资产端的退出,不确定因素也开始增多:贸易战、美元加息、人民币汇率下跌、A股下跌等都不利于国内外的IPO退出。虽然小米上市估值已经低于预期,但2018年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高峰,超过2014年阿里和京东上市时的热度。头部项目都争先恐后赶着上市,这是因为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IPO窗口可能关闭。在中间最受打击的是还没有孵化成功的VC/成长企业。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交易量同比下滑50%,已经跌破2015年同期水平。在这个时候,金融周期的反转不仅影响社会资金面的流动性,同时也会影响一级市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者最终的投资收益。在库存严重、头部项目集体退出的时候,资金端的紧缩意味着还有很多嗷嗷待哺的企业会因为此前估值过高,而无法融资或顺利退出。“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完整金融周期平均长度约为16年左右,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周期已经接近见顶,正大概率处于从上行到下行的拐点附近。”– 规划研究部(社保基金理事会,2018年2月 )四、即将面临的大洗牌—— 我们认为中国一级市场将面临结构性的调整,并向美国成熟市场演变。1959年末,美国只有155只公募基金。随着The Prudent Man Rule在当年修改后,养老基金允许投资另类资产,美国一级市场因此开始在70年代迅速发展。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多轮金融周期和市场洗牌,美国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已经变得非常多元化。1. 投资策略在金融危机中优胜劣汰互联网泡沫期间,大量的资金进入VC/成长基金。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私募基金受到剧烈的冲击,99年设立的基金中,有64%的基金都没有回本。08年次贷危机中,最受损失的是房地产基金。过于集中的投资策略容易引发资产泡沫,泡沫的破裂使得相应的投资策略失效。在重复洗牌的筛选下,资产和GP优胜劣汰。同时,随着投资策略的多元化,美国一级市场的抗风险的能力也逐渐加强:虽然次贷危机影响更大,未回本基金的占比却没有互联网泡沫时的高。从美国一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成熟,VC和成长资本的机会将减少,另类投资策略也将多元化,延伸到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市场格局已经变得非常明显:1)头部效应明显,例如说黑石、KKR等已经形成头部品牌;2)投资策略多元化,部分GP越来越专注,例如阿波罗和橡木擅长资产重组;3)GP和LP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这体现在有Temasek和加拿大养老基金参与过的大型跟投项目上。回头来看以VC/成长投资为主的RMB一级市场,它才刚刚走完美国一级市场发展的前10年,并且没有经过金融周期的洗礼。2. 对比海外,中国一级市场即将洗牌虽然长期来看中国市场会往成熟市场靠拢,但对短期而言过去3年的已投资产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业绩,特别是从14年开始投资的机构LP。大部分一级市场基金并未经历过类似海外的金融周期,我们只能通过分析海外的周期,来对中国一级市场接下来的发展做一个预判。信贷和资金面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交易量和估值: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性也比较强,因为非上市企业往往以上市企业估值作为标的,并且利率也会影响资产在一、二级市场可以接受的融资成本。在资金面非常宽松且利率低的时候,资产总体估值往往偏高。相反,资金面缩紧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交易量和估值的下跌。这种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性也会对基金业绩造成影响:除了估值以外,一级市场的退出也会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包括IPO退出)。据我们对比统计,一二级市场回报关联性高达45%。基金设立年份产生的业绩差异特别明显:通过分析海外的设立年份在1995年-2012年的基金,我们对比了顶部成立基金和底部成立基金的业绩,并发现IRR差异高达一倍:金融周期顶部的IRR只有8%,但市场低迷时候设立的基金平均IRR可以达到15%。在金融周期底部投资的基金,在顶部退出,业绩就会好。相反,业绩就比较差。简单来说,BETA的收益差异主要来自于LP进入市场上的低买高卖(Vintage Effect)。小结:相比海外市场,中国没有所谓的Vintage分散,也没有策略的分散:70%的资金投资来自于过去的3年,而且都是冲着IPO退出的。 过于集中的投资策略和不稳定的出资结构使得中国市场有很大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政策使得资金端缩紧;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在挤压IPO窗口。之前资金面的宽松导致项目投资估值过高,现在的缩紧会造成资产增值和退出的双重困难。在这轮金融周期的洗牌,杀伤力不会亚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何况海外基金更分散,投资策略更成熟。对比互联网泡沫前设立并没有回本的VC基金(占比高达64%)和次贷危机前成立的房地产基金(没回本基金占比高达48%),在资金面宽松并且同质化竞争激烈时(15-17年)投资的基金中,拥有超过一万家GP的中国一级市场即将洗牌:最终无法兑现收益的基金占比可能会达到70%-90%。五、市场倒逼LP寻求新投资策略目前,中国一级市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在资金端,LP出资结构不够稳定,并且还有很多不计收益的非市场化运作。在资产端,部分基金投资策略不成熟,同质化竞争激烈并且依赖外部因素过多。另类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较低且投资周期长,因此需要耐心的长期资本与合适的投资策略和市场标的做匹配。但是在中国,长期资本在一级市场占比不到4%;而在海外,长期资本(养老/慈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是另类资产投资的主力,占总出资的40%。对于早期投资较多的中国市场来说,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本身时间周期就很长,更加需要专业和耐心的资本。长期资本的进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端和资产端不匹配的情况。但目前长期资本在一级市场配置偏低,主要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加大对股权母基金(即投资于股权基金的基金)的研究力度,寻求发起设立母基金投资养老、医疗、健康等行业。以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为重点,推动境外投资政策突破。研究完善自营指数化投资政策,争取适当扩大指数投资标的。”— 社保基金理事会17年的工作安排这种情况在接下来3年会得到改变,因为有利于长期资本进入一级市场的因素在过去5年已经形成:1)在过去的5年,VC/PE培养了一大批运营规范的新经济公司:在中国接近一万家完成B轮的VC投资中,有近1/3的公司成立于过去的5年。截至2018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11243家,总市值为3.9万亿元,企业数量是2014年的7.2倍 。超过50%以上的VC/PE公司布局在科技、医疗、消费等新经济行业;这些公司在财务法务、公司架构等方面,比民营企业更加健康。2)市场的洗牌和重新定价有利于行业兼并和投资者退出:更多专业LP的出现会代替目前不稳定的出资结构,没有投资特色的GP会因募资困难而被自然淘汰。因为没有carry,部分基金会不计价格地出售资产或清盘。资产的重新定价有利于原投资者的流动性释放,并且鼓励同行业公司的兼并合并。3)现下的退出困境也会倒逼市场开拓新的投资策略:过去大部分一级市场收益来自于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套利,这种策略在目前的环境中将逐渐失效。未来VC/PE将更多关注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增长,和真正创造价值的并购机会。4)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最终需要多元化,才能让长期资本放心的增大另类资产配置。相比国内10%的另类资产配置上限,海外主权基金的私募股权配置平均在10%-30%左右,高的甚至能达到40%(例如Temasek)。六、当前:确定性投资机会从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A股目前占中国GDP的70%,远低于美国(145%)或全球(116%)水平。它的健康发展需要:1)引入代表中国发展机会的新经济企业、2)加大机构投资者的配比(例如增加MSCI权重并引入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说,解决二级市场的问题可以提升行业的匹配度,发挥私募和公开市场的资本协调作用,让更多新经济企业从A股退出。同时策略多元化会提高流动性,让一级市场优胜劣汰,并且健康发展。市场良性循环首先要彻底解决过去的问题。这包括扶持优质企业上市,并加速不良企业退市。2018年7月27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随着退市潮的来临和A股持续下跌的趋势,目前的成长投资收益率将逐渐走低。并且,在接下来的3年内,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会逐渐消失。资金面会持续紧张,杠杆调整会至少持续到2020年。15-17年投资的项目要去库存,其他一级市场面临的问题包括:1)高负债或其他原因导致项目融资困难,甚至是资金链断裂;2)IPO退出收益不稳定且同质化竞争激烈;3)LP没有退出流动性,但基金即将到期。现下的问题会演变成近期的投资机会。市场需要注重投后管理、产业整合和优化资本结构,能解决市场问题的投资策略都会有超额的收益。这来自于:1)流动性的收益、2)策略差异化的收益、3)政策的红利。我们看到的符合当下宏观环境的投资策略包括:债转股:这能解决高负债的问题,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并且提供资金空间用于提升盈利能力。控股产业并购:这能解决IPO退出和投资者利益统一的问题,并为现有投资者释放流动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可以真正提升资产的内在价值。中国还有很多行业非常分散,相比海外还有更多整合并购机会。基金重组:通过调整LP Base和LPA来解决基金已经到期的LP没有退出流动性的问题。这样GP不用贱卖资产,LP也可以获取流动性,基金底层资产出资结构也能得到优化。对于没有carry的基金,这种调整也能注入新的驱动力,帮助有潜力的GP继续发展。七、总结和预测中国一级市场已经陷入流动性和结构性危机。在金融稳杠杆的环境里,银行和财政资产被优先救助,表外借贷和股权一级市场则属于去杠杆的对象。在未来3年时间里,一级市场从项目到资本,都会经历一轮残酷的寒冬。除了极少数头部项目,大部分项目和基金要么面临估值缩水,要么因资金链问题而出局或被并购。LP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专业化。已经投出的资产存在巨大转让、并购、重组的需求。在次贷危机后,美国市场有一批专门从事资产重组或行业并购的GP。通过释放流动性和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他们帮助市场恢复金融秩序,因此获取了丰厚的收益。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会经历类似的结构性调整,那么它也会带来一些时代性的投资机遇。(注:文中中国数据和分析基于RMB项目/基金)
《云德》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详实摄影:飞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经济活动投资之前,项目团队或委托第三方从经济、技术、生产、供应销售以及国内外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是一定行报告,许多可行性报告是先定性可行再去寻找资料论证它,是证明决策是正确的、一定行的报告,是钓鱼报告。如果报告是建立在一定行、钓鱼报告的基础上,那这个报告的项目是有风险的,是要慎重考虑和对待的。当然,大多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有初步认识、认可的基础之上完善资料规范报告内容,无可非议。但编写报告的团队或受托方,一定要本着科学、严谨、全面、负责的原则,对项目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和说明,以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因比,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可行性,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可研报告分为决策性可研报告、审批性可研报告。可细分为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用于立项的,用于银行贷款的,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的,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技术、财务、组织、经济、风险及对策等的。技术可行性是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是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是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社会可行性是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风险因素及对策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完备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是否应该投资开发该项目以及如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还是继续投资开发等给出结论性意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作为进一步工作的基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第一章 项目总论。概括论述项目背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论及建议。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定量分析方法确定项目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确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通过工程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费用的对比确定场址方案。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确定项目的设备方案,通过对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费用、拆迁方案的对比确定项目的总图方案。第六章 节能节水与环境保护,从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综合利用等方面论述项目的节水方案,从建设和运营两方面论述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第七章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从危害因素、建筑施工、项目运营等方面论述项目的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措施,从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平面设计等方面论述项目的消防措施。第八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采用劳动生产率等方法确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情况,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员工定岗情况和人力资源情况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根据行业经验和企业特点安排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度。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估算项目的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及项目所需流动资金。通过投资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融资成本等对比确定项目的融资方案。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进行财务评价、采用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确定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和保本水平。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对社会的影响、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两方面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确保项目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通过技术和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原材料、自然资源或供货渠道的风险、政策性风险、持续融资风险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增加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第十四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可行性报告附件内容有项目承办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书复印件;当地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关于项目的支持文件;查新检索报告;检测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复印件;自有资金存款证明。相关银行贷款承诺;其他相关证明材料;项目财务分析报表。本文待续,欢迎批评。
研究报告丨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小微企业融资困境2016年我国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贷款比例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本就缺乏房、车等固定资产作抵押,但银行贷款却更倾向于向小微企业发放抵押贷款。论及原因,我们可以归因于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不及大型企业,需要更多的抵押担保来补充,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风险评估是按照主体信用来进行的。然而,中小微企业也有回款稳定风险低的“好”业务,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可以介入到中小微企业的每笔业务中,依托真实的贸易背景,针对特定的、风险可识别的现金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基础,穿透业务优化现金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基础(而不仅以企业整体状况为依据),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优化现金流继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的。在供应链上,往往会出现地位相对强势的核心企业,是目前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理想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贯通供应链起点至终点各个环节的信用,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融通资金的使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信息流只是供应链的反映,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的还是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把控,单纯把握信息流的轻模式并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供应链金融交易形态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战略关系融资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形态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四种,对应于企业交易流程的不同环节,由此也对应着不同的风险。由于应收账款融资直接确认了以信用较好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所以是目前较为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十分多样化,但是由于针对的是一笔交易,所以在交易进程中不同的产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预付款融资在发货后可以直接转为库存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基础基础流动资产规模已经具备,供给端能力限制行业规模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三种形态都是依托于应收账款和(未来)库存来进行的。在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已经具备一定体量,为开展相应的供应链融资奠定了基础。然而,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融资规模。但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大于50%,说明企业融资的需求持续存在,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持续低于50%,说明银行贷款审批条件在不断收紧,这表明,影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因素出现在产品供给端。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应收账款为主的供应链融资艾瑞分析认为,影响市场规模的主要三个因素在于核心企业的配合程度、对存货价值的准确度量和监控能力、基于供应链信息对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风险定价能力。这三个因素既是行业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市场参与者的关键能力,由于商业银行这个资金充裕的参与者在后两项能力上稍显薄弱,其他参与者的资金、杠杆率相对受限,所以应收账款融资是我国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开展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应收账款的规模推算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融资的额度是应收账款本身的70%-80%,库存融资的额度是货物价值的30%-50%,结合艾瑞对市场专家访谈,在一个具备能力优秀的供应链金融提供者的供应链体系内,30%的供应商被供应链金融产品覆盖,预计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渗透率远低于此,在此我们按20%预估。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伴随着资金充裕的银行和具备核心能力的其他类别市场参与者合作加深,或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库存融资的操作风险后,未来市场可以迎来快速增长。核心业务能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核心能力核心企业的配合程度决定了应收账款融资规模银行更加青睐以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开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原因在于:(1)以应收账款为直接还款来源,相对于订单融资、库存融资不涉及货物的发出及分销,从流程和时间上风险更容易确定;(2)业务围绕核心企业开展,核心企业整体信用资质更高;(3)核心企业原本已经是银行的客户,在此基础上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降低了获客成本;(4)直接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减少了与众多小微企业对接系统的成本。从业务角度而言,无论线上化是仅仅介入资料提交环节还是已全部渗透到风控环节,由于本质上需要核心企业确认还款,所以核心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且无法替代,并不会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发生本质改变。库存融资业务核心能力对存货价值的准确度量和监控;对质押存货的分销能力库存融资以存货价值为融资的基础,从授信到贷后涉及到三个层次的核心能力:(1)对存货价值进行准确度量从而确定融资金额;(2)在存货质押过程中控制物流把握人为操作风险;(3)出现逾期后对存货的快速分销变现能力。尽管对于存货的自行分销是在出现逾期后不得已而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衡量自身是否有能力在逾期后自行分销货物是需要前置在授信环节的。可以看出,库存融资与线下实体物流的联系更为紧密,也需要服务商与供应链嵌入更加紧密才能快速分销逾期后的质押存货,所以银行等纯粹的金融机构对这类产品的开展力度远不如应收账款融资,从业者多为电商平台或物流机构。订单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核心能力基于供应链信息对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风险定价由于订单融资处于整个货物交易的早期,只有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作为基础,由于远离最终的商品销售变现环节,涉及到上游供货商未能足额、按时发货、对货权控制落空等诸多环节的风险,所以订单融资开展得较少,部分会以基于战略关系的信用贷款形式开展。而战略关系融资,多是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为依托,结合供应链贸易信息,利用税收、海关和保险等信息综合评判小微企业信用,额度通常在50万以下。由于额度较低,可替代的信贷产品种类增加,能否获取到有效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是开展战略关系融资的关键。核心能力的施展建立在资金供给基础上银行是主要资金来源,受政策推动未来参与度会更高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取决于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是否具备充足的资金开展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备天然的资金成本优势以及充足的资金,而小贷公司和保理公司则受限于杠杆率和有限的注册资本金。银行以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通常是借助于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甚至P2P平台开展业务,这就导致非银行的市场参与者可放款规模有限。不同类别市场参与者的核心能力业务能力与资金供给未聚集在同一参与者,限制产品供给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有核心企业、物流商、资金方、信息系统服务商四类,都可以直接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但由于供应链融资笔均金额较高,受资金限制,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主要提供方还是商业银行。然而,供应链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三项关键业务能力,商业银行并不完全具备。正是资金与能力的不匹配,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供给。在此情景下,市场参与者开始探索行业合作的可能,使合作方各自发挥所长。合作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分润分析风险测评者获取主要利润,合作方同时获益,行业合作加深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借款方而言,供应链金融为他带来的好处是与其他更高息产品相比的利差。而对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而言,借款方的利息是其收入,对应会发生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准备,剩余的为利润。分析行业主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利润被具备核心能力的风险测评者获取。当供应链金融产品由银行以外的参与者提供时,利率相对而言更高,借款方效用相对下降但仍为正,主要利润被风险测评者获取的同时银行分润高于自身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见,由具备核心业务能力的非银行参与者主导风险测评,会使资金方和主导方同时获益,推动行业合作加深。企业案例分析苏宁金融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及风控能力凸显核心竞争力苏宁供应链金融依托以苏宁易购为核心、八大体系产业融合、战略客户群为主要场景的生态圈,从产、供、销、存全维度打造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体系,解决上下游小微企业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痛点,全部业务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全线上操作,实时到帐。同时通过风控安全大脑CSI系统、智能案件分析系统、物流库存管理系统(4ps)等风控系统及风控技术实现了苏宁供应链金融低成本、低风险运行。存货质押-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下一个蓝海存货质押融资是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爆款产品。存货质押业务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管得住货,二是能快速处置、变现。苏宁生态圈海量的客群、丰富的场景解决了这两大难题:苏宁自有的智能物流仓储体系,可以做到出入库数量实时动态把控,系统自动核准质押率实现智能质押;苏宁易购海量客户群体和生态圈战略客户群,可确保家电、家居、建材、食品及各类快销品快速处置、变现。怡亚通分销平台赋予其在贷款客户逾期后快速处置存货的能力怡亚通是集采购与分销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但其主要的营收来源是380分销平台业务。380分销平台供应链服务,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整合各地经销商形成自身的分销网络,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城市乃至东南亚等地区的深度分销平台,实现从品牌商到终端的网络扁平,构建一体化运营的直供渠道。由于深耕快消品行业的分销,怡亚通对其链接的分销商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了解,更了解行业的销售速度、季节特性等对风控审批至关重要的行业数据,有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贷前审批。同时,强大的分销网络可以在客户出现逾期后快速处置存货,有利于贷后管理。财务成本高企,供应链金融业务受限怡亚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宇商金控平台板块,主要由其下属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和宇商金控的网络借贷平台开展。由于受到较为严格的杠杆率限制,在注册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保理公司和小贷业务所能开展得业务规模有限。而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开展业务,一方面企业融资额度受限,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在平台上挂出标的等待投资人投资,所以放款速度稍慢。而对于怡亚通而言,由于主营业务已经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能够补充到小贷和保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较为有限,在宏观环境整体“去杠杆”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收缩。对于怡亚通而言,在原本业务需要大量现金流支撑的情况下,适合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减少自有资金放款,开展“轻资产”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但目前而言,这种合作方式面临的困境是双方如何划分坏账风险。发展趋势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资金与业务能力融合,多元市场参与者合作加深从核心业务能力来看,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线上交易平台和物流企业在细分业务能力上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资金供给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具备着其他资金方所不具备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且受政策推动明显具有增长的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愿。从合作分润方式来看,银行作为出资方、其他参与者主导风险的测评可以为双方带来效益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艾瑞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将会加强与其他类别市场参与者的合作。但风险测定与承担的方案,以及双方间的信任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库存融资进一步标准化、自动化发展从线上化介入程度纵观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各个环节,有待于依靠技术进一步标准化、自动化的环节出现在库存融资的贷前、贷中风控过程中。库存融资的操作风险较大,也曾经出现过较为重大的恶性事件,目前控制操作风险的方案是依靠更重的人力去线下进行。可以预见,当存货的质押状态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依靠货物标准码等技术实现从重模式演变到轻模式后,库存融资的规模将会出现快速上涨。
时代商学院分析师 陈佳鑫 黄欢欢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首次公开募股(IPO)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础性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深入实施,监管部门亦大力支持优秀的中小微企业通过IPO方式直接融资,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迈上一大台阶。 据东方财富旗下金融数据平台Choice数据,2019年1-11月,A股上市公司通过IPO合计融资2026.48亿元,相较2018年1-11月的1349.71亿元同比增长50.14%。2019年1-11月,各省市以及各行业中,企业通过IPO直接融资情况如何?企业IPO融资趋势如何?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企业IPO有何影响?时代商学院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对国内企业在A股IPO融资市场的融资概况、政策趋势、融资渠道等展开分析,以此探究2019年A股IPO融资生态。 本报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七省份IPO融资额超百亿融资额前十城市占比超7成货币金融服务业融资额居首科创板跃为融资新贵民企IPO数量增长超八成A股市场IPO融资整体趋势:融资规模上升,科创板市场化发行,制造业是IPO重点领域一、IPO融资基本情况1.七省份IPO融资额超百亿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1-11月,A股IPO融资总额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及上海,融资金额分别为370.74亿元、345.18亿元、288.63亿元、199.05亿元和191.77亿元,合计1395.36亿元,占全国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8.86%。此外,重庆以106.13亿元的融资总额成为第六个踏入百亿元级别的融资大省份。 而2018年1-11月,全国前五强融资省份分别为广东(470.79亿元)、江苏(169.91亿元)、北京(127.25亿元)、四川(93.97亿元)、和上海(83.18亿元)。融资总额达945.11亿元,占全国融资总额的比重为70.02%。 可以看到,2019年,融资金额超百亿元的省份从2018年1-11月仅有的3个上升到2019年的7个。 浙江为2019年新晋TOP5融资省份。2018年1-11月,浙江省融资金额为63.79亿元,位居第6。到了2019年,该省融资金额涨幅达302.89%,融资总额跃居全国第三。 2019年1-11月,融资总额达百亿元以上的省份中,除了重庆,其他省份新上市企业数量均在10家以上。其中,广东以30家新上市企业数量再次排名全国第一,江苏、北京则各以19家新上市企业数量并列第二,浙江、上海和山东在2019年成功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2家、20家和16家。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1-11月,广东新上市企业数量从2018年1-11月的17家增长至30家,同比增长76.47%。然而,2019年该省融资金额较2018年同期却下滑21.25%。经统计,2018年1-11月,广东省新上市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为27.69亿元,到了2019年1-11月,该省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为12.36亿元,同比下跌55.46%。 2.融资额前十城市占比超7成按城市划分,2019年1-11月融资金额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345.18亿元)、深圳市(224.72亿元)、杭州市(205.74亿元)、上海市(191.77亿元)、重庆市(106.13亿元)、青岛市(100.54亿元)、苏州市(98.74亿元)、银川市(81.55亿元)、广州市(67.43亿元)和南京市(39.79亿元)。上述城市合计融资金额为1461.60亿元,占全国融资金额比例为72.12%。对比2018年1-11月数据可发现,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的融资额排名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前五名,其他城市则波动较大。 杭州市、重庆市、青岛市、苏州市、银川市以及广州市为2019年新晋TOP10融资城市。北京市从2018年1-11月排名第2,跃居2019年1-11月第1名;深圳市则从2018年第1的位置跌至2019年第2;南京市2018年1-11月融资金额排名全国第5,2019年排名下滑至第10。 经统计,2019年1-11月,全国TOP10城市融资金额差距极大。单一城市融资金额最高可达345.18亿元,比排名第10的南京高出8.68倍。 IPO融资前十强城市中,新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的城市仅有两个,分别是排名第1的北京市(24家)和排名第4的上海市(20家)。其余城市(TOP10)新上市企业数量依次为杭州市13家、深圳市12家、苏州市10家、广州市9家、青岛市9家、成都市5家、宁波市5家和西安市4家。 融资金额过百亿元的城市中,北京新上市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从2018年1-11月的14.14亿元,增长至2019年1-11月的14.38亿元;深圳市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从39.21亿元(2018年1-11月)下滑至18.73亿元(2019年1-11月);重庆市虽然仅有2家企业新上市,但平均融资金额却高达53.07亿元。3.货币金融服务业融资额居首2019年1-11月,融资金额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别为货币金融服务业(326.72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09.95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5.65亿元)、铁路、专用设备制造业(165.94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9.96亿元)、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28.68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5.74亿元)、医药制造业(69.89亿元)、食品制造业(54.80亿元)和通用设备制造业(42.97亿元)。与2018年1-11月数据对比,2019年1-11月,融资TOP10行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五个行业为2019年新晋榜单成员。2019年1-11月,货币金融服务业融资总额居首,因为行业中存在浙商银行(融资额125.97亿元)及渝农商行(融资额99.88亿元)等融资规模庞大的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18年的首位退居第2,融资总额从2018年同期的408.50亿元降至2019年的309.95亿元,同比下跌24.12%。但该行业新上市企业数量则从2018年同期的15家增至2019年31家,同比增长106.67%。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从2018年27.23亿元下跌至2019年10.00亿元,跌幅达62.28%。 在行业融资金额排名榜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从2018年(1-11月)第7名上升至2019年的第3名,融资金额达185.65亿元,同比上涨244.70%。2019年(1-11月),该行业合计有13家新上市企业,同比增加7家。2019年1-11月,该行业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为14.28亿元,同比增幅达59.02%。 不过,资本市场服务业的排名下降幅度则较大。2018年1-11月,该行业排名第3,到了2019年1-11月,货币金融服务业的排名下跌至第16;2019年1-11月28.26亿元的融资金额较2018年同期下滑74.45%;共有5家新上市企业,数量比2018年同期减少1家。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从2018年(1-11月)的22.12亿元跌至2019年1-11月的7.07亿元,跌幅为68.04%。 此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排名比2018年下跌7位,跌至第11。2019年1-11月,该行业融资金额为39.96亿元,同比减少60.34%。新上市企业数量为6家,同比减少2家。企业平均融资额为6.66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12.59亿元同比减少47.10%。 4.科创板跃为融资新贵整体上看,2019年1-11月,A股新上市公司合计融资2026.48亿元,同比增长50.14%。那么,沪深市场各大板块IPO企业融资情况究竟如何? 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科创板在A股四大板块中累计融资金额最高,达729.4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三季度(7月22日)科创板才迎来第一批企业上市,这意味着,短短不到4个月时间,科创板融资额已赶超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融资潜力最高的板块。此外,主板以691.68亿元的累计融资金额位列第2。中小板与创业板的累计融资金额分别为323.10亿元和282.22亿元。 2019年主板累计融资金额虽然位列榜眼,但与2018年同期融资额849.37亿元相比,下滑了18.57%。中小板与创业板则较2018年同期融资金额有所提升。 2018年1-11月,中小板融资金额为323.10亿元,创业板融资金额为282.22亿元,2019年1-11月同比增长分别为1.40%和11.42%。截至11月30日,国内新上市公司融资表现整体向好。 但时代商学院通过整理数据后发现,2019年下半年(截至11月30日),随着科创板开板,整体新上市企业融资表现尤为突出。 2019年上半年,A股新上市公司合计融资金额为603.30亿元,较2018年同期(922.87亿元)降低了34.63%。其中,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融资金额分别为331.36亿元、159.93亿元和112.00亿元,其中主板融资金额较2018年同期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47.98%。2019年上半年A股新上市企业融资金额不及2018年同期,主要受主板融资额下跌的影响。 2019年下半年(截至11月30日),A股新上市公司合计融资金额为1423.18亿元,较2018年同期(426.84亿元)增长233.42%。其中,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金额分别为729.47亿元、360.32亿元、211.10亿元和122.29亿元。科创板贡献了下半年整体融资额的51.26%。 5.民企IPO数量增长超八成2019年1-11月,174家IPO新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为122家,占整体新上市公司的比重为70.11%。2018年同期,IPO新上市公司有100家,其中,民营企业66家,占比66%。民营企业新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略微上升,且数量同比增长84.85%。企业融资金额方面,2019年1-11月,民营企业合计融资1054.12亿元,同比增长124.53%;占整体融资金额的比重为52.08%,较2018年1-11月(34.78%)增长约17个百分点。 此外,民营企业平均融资金额呈上涨趋势。2019年1-11月,民营企业平均融资金额达8.64亿元,较2018年同期(7.11亿元)增长21.52%。 按行政区域划分,2019年1—11月,全国共计有来自22个省份的企业通过IPO进行直接融资。除北京、重庆、河北和安徽以外,其余18个省份均以民营企业的融资金额最高。 细分到城市,2019年1—11月,企业上市融资涉及的城市数量为55个。其中,民营企业融资金额领先国有企业融资金额的城市有40个,占比72.73%。 我们按融资规模将民营企业进行划分后发现,融资额集中在5亿—10亿元区间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此外,企业融资金额越高的区间,企业数量越少。2019年1-11月,融资金额在1亿—5亿元区间的民营企业合计有34家,占整体民营企业比例27.87%。融资金额在5亿—10亿元区间的企业有57家,占整体民营企业的比重为46.72%。10亿—15亿元的融资金额区间,民营企业数量为20家,占整体民营企业比例16.39%。1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有11家,占整体民营企业比例9.01%。二、IPO融资额前十名企业榜单2019年1-11月,A股IPO融资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浙商银行(601916.SH)、中国广核(003816.SZ)、中国通号(688009.SH)、渝农商行(601077.SH)、宝丰能源(600989.SH)、金山办公(688111.SH)、海油发展(600968.SH)、传音控股(688036.SH)、澜起科技(688008.SH)和苏州银行(002966.SZ),上述十家企业合计融资692.54亿元,占整体IPO融资额的34.17%。其中,有三家企业融资额超过100亿元,远高于整体IPO企业融资平均值11.65亿元。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依然是这些巨头的主要选择,合计4家企业。令人意外的是,科创板也有4家企业。中小板有2家,创业板则尚无一家企业融资额进入前十。 分地区看,北京数量最多,共有3家企业进入前十。广东有两家企业进入前十,其中融资额超百亿元的三家企业浙商银行、中国广核及中国通号分别来自浙江、广东及北京。 分行业看,前十名中银行业企业最多,共有3家。其次是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合计2家企业。 从首发市盈率来看,科创板企业的首发市盈率遥遥领先,平均市盈率达到45.02,远高于主板(15.91)和中小板(13.31)。三、IPO融资代表性案例分析1. 中国广核-融资额最大的非金融企业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核”)于2019年8月26日上市,IPO拟募资110亿元,实际总募资125.74亿元,是所有新上市公司中募资额最高的非金融非金融企业。 中国广核的主营业务为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招股书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508.28亿元,净利润87.03亿元,资产负债率69.31%,货币资金155.96亿元。 本次募集资金用于阳江5号、6号机组,防城港3号、4号机组的建设,巨额募资全部投向固定资产建设。因为中国广核本身就是重资产公司,需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建设实现扩张。招股书显示,2018年中国广核固定资产达210.8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57.21%,这还不包括74.62亿元未来会转为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 另外招股书显示,阳江5号、6号机组已于2013年开始投资,阳江5号机组于2018年7月建成投产,阳江6号机组于2019年7月建成投产。而中国广核的上市时间是8月26日,则意味着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实际上募投项目已经建成了。另外防城港3号、4号机组已于2015年开始投资,在资金到位前也开始投资了。这在IPO企业中并不少见,主要是由于相关项目建设时间过长,而IPO进度又没法确定,不少企业选择自己先投入资金建设,等IPO募集资金到位后,再把自己投入的资金置换出来。如中国广核招股书里所述:如果本次发行及上市募集资金到位时间与上述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的时间要求不一致,公司可根据上述投资项目实际进度的需要,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先行投入,待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公司先行投入的资金。 2. 柏楚电子-小身材大融资上海柏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楚电子”)于2019年8月8日上市, IPO拟募资8.35亿元,实际总募资17.15亿元,融资金额超募1倍多。 柏楚电子的主营业务是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随动控制系统、板卡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以及其他相关配套产品。招股书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2.45亿元,净利润1.39亿元,资产负债率54.23%,货币资金1.32亿元。募资将用于总线激光切割系统智能化升级项目、超快激光精密微纳加工系统建设项目、设备健康云及 MES 系统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市场营销网络强化项目。柏楚电子实际募资17.15亿元,然而,2018年柏楚电子的总资产仅3.66亿元,净资产仅2.90亿元。实际募资金额不仅远超总资产和净资产,也大幅高于招股书拟募集资金。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由该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股份数和每股发行定价共同决定。在注册制试点改革的情况下,新股定价机制市场化,如果投资者纷纷看好公司未来的价值,会导致新股发行价大幅抬升,企业实际总募资远超拟募资金额,导致超募。统计数据显示,柏楚电子是2019年所有IPO企业中超募金额最多的公司。 虽然公司的成长价值被市场认可,但是远超账面资产的募集资金也会导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公司201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8.00%,募资完成后,将下降到7.31%。而且,远超拟募集金额的资金,也非常考验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运用不当可能导致过度扩张,也可能导致资金闲置。 3. 惠城环保-IPO缓解资金压力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城环保”)于2019年5月22日上市, IPO拟募资2.98亿元,实际总募资3.04亿元。主营业务是为炼油企业提供废催化剂处理处置服务,研发、生产、销售废催化剂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3.44亿元,净利润0.64亿元,资产负债率49.86%,货币资金0.45亿元。 其募集的资金将用于1万吨/年工业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3万吨/年FCC催化装置固体废弃物再生及利用项目。 招股书显示,上市前,2018年惠城环保的流动比率为0.85,速动比率为0.69,业内普遍认为流动比率应在1.5以上,速动比率在1以上,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才有保障。惠城环保上市之前,确实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上市后,2019年6月30日,惠城环保的流动比率上升到2.12,速动比率上升到1.94,皆在安全线以上,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提升明显。其中,IPO募集资金中有0.4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公司的有息负债也能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IPO募资对惠城环保来说帮助巨大,不仅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还能开启新项目的建设,不被资金限制发展。 四、IPO融资政策趋势1. IPO主要政策变化2019年A股IPO市场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新设立了科创板。2019年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宣告科创板即将到来,为企业IPO增设一条全新的渠道。《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科创板根据板块定位和科创企业特点,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相应设置投资者适当性要求,防控好各种风险。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合理制定科创板股票发行条件和更加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上交所负责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中国证监会负责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中国证监会将加强对上交所审核工作的监督,并强化新股发行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为做好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工作,将在五个方面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一是构建科创板股票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监管;三是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特点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四是建立更加高效的并购重组机制;五是严格实施退市制度。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将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建立健全证券支持诉讼示范判决机制;根据试点情况,探索完善与注册制相适应的证券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2.意义中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是规模较小,就是轻资产运行,或者是刚成立不久,很难从国内金融机构融到所需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科创板就是要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这些科技创新企业为发展中国的核心科技做贡献。 A股创业板市场上市有一定的门槛,比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而科创板对上市公司IPO的门槛要低一些,甚至亏损企业也能上市,这使得原本不符合进入创业板的科技创新公司,能够加入到资本市场来。通过资本市场的孵化,使这些创新高科技公司得到发展,为国内经济增长作贡献。从目前来看,科创板相对于现有沪深两市,最大创新是实行注册制,对退市作出明确且严格的制度要求。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市场“进”和“出”两大难题,保证优秀的公司在市场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劣质公司淘汰出局。3.IPO政策趋势:A股包容性和开放性日益显现科创板的注册制,允许红筹及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允许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甚至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这些都是此前A股IPO市场没法想象的。当下中国经济正在努力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型。因此,这就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枢纽的金融体系,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回应。而这恰恰就是要对原本较多受制于金融抑制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给予更具包容性的适当环境。这些制度如果在科创板上试验成功,未来很可能会向A股其他板块推广。 11月30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在2019年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深交所要抓住改革机遇,首先要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和创新企业的深度融合。 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企业。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科技限制由来已久,当前中国面临与美国的贸易冲突,美国开始加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限制关键零部件出口中国,限制中国科技产品进口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动用国家力量打击中国科技企业,以华为为例。我国明确意识到要加快关键领域的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这部分企业由于风险高而常常面临融资困难的境地。此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本市场对这部分企业的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A股市场IPO融资整体趋势 1.IPO融资规模上升2019年1-11月,合计174家企业完成IPO融资,同比增长74.00%,合计融资2026.48亿元,同比增长50.14%。无论是数量还是融资额,都较2018年有了很大的进步,IPO融资提速明显。 IPO提速将加快直接融资。通过IPO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能更好地利用公司债、增发等其他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因此,IPO的提速,才能更好地促进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发展。当前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因为资信等问题,直接融资比例并不高,经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IPO的提速,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打开通向直接融资的大门,意义非凡。IPO门槛降低,促进IPO融资提速。2019年IPO门槛的降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创板的推出,相较于A股其他板块相对固定的上市标准,科创板设置了五套灵活的上市标准,对企业的收入及利润要求都有相应的降低,甚至允许无营收、亏损、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等各种特殊企业的IPO,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和补充。 2.科创板IPO融资额后来居上,超募现象普遍数据显示,虽然到了三季度(7月22日)科创板才迎来第一批企业上市,但是从融资额来看,科创板IPO融资总额已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板块。1-11月(实际上仅不到4个月),科创板IPO融资合计729.47亿元,超过主板的691.68亿元,中小板的323.10亿元,创业板的282.22亿元。 2019年1-11月,科创板的IPO融资额夺冠,一定程度上与这个板块刚刚设立,相关企业集体涌入有关。上交所网站显示,从3月22日第一批科创板企业IPO申请受理以来,截至11月30日,不到8个月时间,科创板合计有180家企业申报科创板IPO,数量和速度遥遥领先其他板块。截至11月30日,仅58家科创板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尚有一大批科创板企业等待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科创板企业存在超募现象,58家IPO融资企业中39家超募。超募指新股发行开始所谓“市场化”以后,由于新股定价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计划募集资金。根据Choice数据,39家企业超募资金合计达117.43亿元,实际募资金额是计划募资金额的119.33%。个别企业超募比例巨大,以柏楚电子为例,其计划募资8.35亿元,然而实际募资额高达17.15亿元,是计划募资额的2倍以上。超募现象表明了科创板首发定价十分市场化,不过如此高的超募比例也与科创板开板前期投资机构的热情高涨有关。3.民企成IPO融资主力军2019年1-11月,民营企业IPO合计融资1054.12亿元,同比增长124.53%,占整体融资金额的比重为52.02%,而2018年占比仅为34.78%,民企逐渐成为IPO主力军。数量上,共有122家民企实现IPO融资,同比增长84.85%,占总数的70.11%。民营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税收、创新的贡献巨大。然而,民企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直接融资是民企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多数民企都经历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创立初期,因为经营规模较小,又缺乏有力的背书,想通过银行借款等渠道融资难度非常大,额度也较低。社会各界频繁呼吁降低民企融资难度,政府近几年也出台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民企融资比例,然而效果始终有限,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最根本的原则还是要规避风险,而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的风险普遍较大。 此时,IPO等直接融资成为最适合民企融资的方式,因为直接融资可以引入多方资本,分摊风险,也更加市场化,让愿意承担风险的资本参与进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民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IPO融资额占比在2019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我国资本市场包容性越来越强、民企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逐渐上升的背景下,民企IPO的数量和融资额占比将继续提升。4.制造业仍为IPO重点领域2019年1-11月,共有118家制造业企业完成IPO融资,同比增长81.54%,占总数量的比例达67.82%。完成融资额1126.57亿元,同比增长29.73%,占总融资额的比重为55.59%,制造业一直是IPO的重点领域。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地位无可替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制造业占总GDP的比重为29.4%。制造业不仅为我国出口创汇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稳定社会可持续发展。另外制造业也带来了大量创新,制造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占比一直领先其他领域。 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IPO等直接融资渠道作用巨大。制造业企业普遍有重资产占比大的特征,如购置设备、建设厂房的投资额巨大。IPO融资能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用于扩产,帮助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但在国家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出台、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业的IPO融资数量和融资额依然会继续上升。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仅对实体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打乱了股权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成为整个行业的一道重要分水岭。从实体产业发展来看,疫情对旅游、影视娱乐、餐饮、交通运输等线下依赖较重的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但却推动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商平台等线上消费的繁荣;从股权投资发展来看,受疫情影响,国内股权投融资节奏整体放缓,但以互联网巨头为引领的CVC投资机构却频频出手、逆势而上,成为股权投资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势力。综合来看,疫情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挑战加大,在全球市场萎缩、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刻,中国领导人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那么,”双循环”格局下,国内股权投资和CVC投资将如何发展?受益于内循环发展的医疗健康、企业服务以及消费领域中哪些细分行业发展前景较大?各自的发展趋势又如何?融中研究对股权投资和CVC投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对白酒、生物医药及云计算三大细分行业的运作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的洞察分析,重磅推出《2020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发展蓝皮书》、《2020年中国企业风险投资(CVC)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白酒产业投融资报告》、《202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报告》五大研究报告。股权投资发展蓝皮书揭示了近6年以来私募股权募资、投资和退出的发展演变情况,重点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的私募股权募投退发展态势,并对疫情后时代私募股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私募股权2020上半年主要特征为:募资方面,募集金额及募集数量均大幅下滑、行业头部效应加剧,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数量双双下滑;投资方面,投资领域分布位列前三的为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和金融行业;退出方面,IPO提速,上半年首发募集金额和数量均上涨,但并购金额和数量却大幅下降。股权投资未来关键发展趋势包括:股权募资来源更加多元化,市场二八效应将凸显,AI科技、数字经济、医疗、芯片等领域投资将增加,退出渠道多元化有望迎来IPO大年。企业风险投资(CVC)发展报告提出了CVC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对国内700多家不同产业背景主体机构的投资规模、投资行业和轮次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系统分析,对3家典型CVC机构的投资策略及投资效果进行了深度分析,对CVC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当前国内CVC发展态势为:国内720多家CVC机构中,传统CVC机构最多,占比近6成;互联网CVC机构占比近4成,投资活跃度最高,2020年上半年投资事件TOP10几乎被互联网CVC机构包揽;独角兽机构较少,大概20家。截止2020年6月底,720多家CVC机构投资案例数合计超过9600笔;总投资事件数量TOP10的机构投资事件合计达2735笔,占总投资事件数近3成。CVC未来关键趋势包括:CVC投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VC领域的重要力量;CVC投资向头部集中;互联网CVC机构逐渐占据主流;独角兽CVC机构将更加活跃;CVC投资领域更趋多元化。白酒投融资发展报告对白酒产业、白酒产区、白酒企业投融资演进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不同形式的资本在推动产业变革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四类典型的投融资案例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揭示了产业整体投融资逻辑,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与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白酒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包括: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白酒进入寡头时代;那些业绩稳定、竞争格局占优、稳定成长的白酒企业将更受投资者的青睐;酒旅融合加速,酒旅融合模式成为白酒市场新的投资热点;次高端市场扩容潜力巨大,新兴白酒品牌成为重要市场力量,可挖掘的投资机会不少。生物医药发展报告对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价值链主要环节运营模式、市场格局、投融资情况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生物医药未来发展关键趋势包括:国内药企竞争加剧,头部药企竞争逐步向全球渗透;创新药发展加速,仿制药仍占重要地位;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前景广阔;产业集聚化趋势更加明显;产业并购整合加剧。云计算发展报告对云计算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产业链发展情况、市场规模、行业投融资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云计算行业未来主要趋势为:企业上云成为普遍选择,混合云发展前景广阔;容器技术有望推动我国PaaS快速发展;SaaS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云原生为信息安全市场带来新机遇。展望未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内需产业及相关科技服务业将获得新一轮发展,白酒、生物医药等传统消费行业以及云计算服务等信息科技支撑行业都将享受“内循环”发展模式的红利。内需产业新一轮发展,将推动技术、模式、业态迭代加速,进一步激发股权投资活力。同时,随着我国科创板开板、再融资新规松绑、险资股权投资限制取消、创业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股权市场投融资环境大幅改善,股权投资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格隆汇核心摘要:行业整体发展分析:回顾历史,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人类金融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始终紧密相连。尤其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在摩尔定律作用下,信息技术的运算速度及新技术的出现速度不断加快,而金融与科技的共生式成长也使得现代金融体系伴随信息技术共同经历着指数级的增长。放眼全球,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基础要薄弱许多,但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这一特点给予了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聚焦中国,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带动了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的融合。2018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已达2297.3亿元,其中投入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资金为675.2亿元,占总体投入比重为29.4%。细分领域落地分析:本报告第二章对存、贷、汇三个版块,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七个金融细分业务的金融科技落地及投入情况进行了梳理,由于各细分业务特点不同,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也有很大差别。存:证券、基金业科技化程度较低,前沿科技的应用以头部企业试水为主,受监管合规约束较强;保险业中,“数字场景搭建à智能化落地”已成为保险科技的主要投资方向;银行理财目前以智能化应用为主,智能营销效果显著,智能投顾完善空间较大;贷: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收账款+Fintech在多数银行,金融科技企业等已有较多落地案例,但仍属于初步落地阶段,相比之下,ARIF+Fintech落地稍显落后,仅少数核心企业拥有落地案例;消费金融业务中,目前在用户数据的串联下,头部消费金融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已经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汇: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前沿科技将助力支付企业在“产业支付”领域进行发力。趋势洞见:整体落地趋势来看:短期以业务赋能为主,长期以模式创新为主,且随着金融科技业务渗透的逐渐加深,监管难度增加,监管科技将逐渐落地。短期趋势来看:金融科技对人力的逐渐替代成为明显趋势,以智能客服为例,预计至2022年,智能客服将替代约73%~80%的金融机构人力;此外,AI落地难的背景下,RPA价值逐渐释放,着重体现在“催化”金融AI落地及RPA自身价值场景的扩展,预计至2022年,金融机构对RPA技术资金投入将达42.5亿元。塘上月: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分析金融与科技的共生式成长摩尔定律作用下,现代金融体系正经历指数级增长回顾人类的金融发展史,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始终紧密相连,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让金属货币取代了实物货币,造纸印刷术的成熟让纸币逐渐流通。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在摩尔定律作用下,信息技术的运算速度及新技术的出现速度不断加快,而金融与科技的共生式成长也使得现代金融体系伴随信息技术共同经历着指数级的增长。从“IT+金融”到“互联网+金融”阶段,再到现在我们正经历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金融”阶段,每个金融阶段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金融科技的创新速率越来越快,对于金融从业者及金融监管来说新时代下的金融科技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中国金融科技的弯道超车中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基础要薄弱许多,但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这一特点给予了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以中美狭义消费信贷渗透情况对比为例,2016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仅为18.3%,与同期美国34.5%的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相比差距巨大。但随着2017年开始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爆发,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在2016-2018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18.3%到32.4%的增长,大幅缩小了我国与美国普惠金融进程之间的差距。从全球金融科技投资分布情况来看,2014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融资规模仅占全球的3.1%,但到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已占全球的16.4%,增速远超欧美等地区。融合的开始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不再泾渭分明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参与企业按各自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金融业务开展方,这类企业主要指持牌开展金融业务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第二类,技术提供方,这类企业主要指专注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底层技术的科技研发公司;第三类,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方,这类企业主要指将前沿科技与金融业务相结合,为金融机构提供可落地的业务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带动了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融合,目前这三类参与者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技术提供方正努力补齐金融业务能力的短板,为金融机构提供从单一技术到整体业务的科技升级服务;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方一方面在加强前沿科技的研发,一方面在申请金融牌照,在金融业务与技术两方面发力;而金融业务方正加大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部分头部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面向同业的技术输出服务。金融科技产业图谱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及结构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达2297.3亿元,支付业务投入占比最高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达2297.3亿元,其中投入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资金为675.2亿元,占总体投入比重为29.4%。从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结构来看,支付业务因其受众最广、交易最高频的特性投入占比最高。艾瑞咨询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将达到4034.7亿元,其中前沿科技投入占比将增长到35.1%。金融科技的顶层规划央行金融科技顶层规划的出台利好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柳下池:细分领域落地分析证券+Fintech业务模式及落地情况证券业科技化程度较低,前沿科技的应用以头部企业试水为主,且受监管合规约束较强相较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行业的科技应用相对滞后,主要以信息系统使用为主;AI、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仅在头部企业中“试水“,出现较好落地案例且通过监管的合规性审查后,在非头部企业中才会逐渐对该项技术进行使用,监管成为证券科技化的关键制约因素。现阶段前沿科技的应用在证券行业中普遍处于技术落地探索,甚至是概念阶段。证券:技术资金投入情况首要实现IT建设完善可控,前沿科技投入以头中部企业为主以基础IT建设为主的非前沿科技在证券技术投入中占较大比重,约2/3为完全通过外部采购实施,这部分证券企业的数据及业务处于非自主可控的状态,因此实现IT建设自主化是当下证券业务科技化的关键。头部证券企业前沿科技资金投入约为中部企业的2~3倍,尾部企业投入几乎为0,而中部企业数量为头部企业数量的4倍左右。一方面头部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布局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在实现良好可控的基础IT建设后,在监管允许范畴内进行科技化升级探索为寻求业务增长。未来至2022年,我们认为证券业在各项前沿科技投入的增长基本趋稳,单一技术资金投入增长情况不会出现较大波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础建设,以及AI、RPA/IPA这类应用场景明显的技术将作为整体的重点投入对象,区块链这类以应用探索为主的技术,主要以头部企业进行资金投入为主。基金+Fintech业务模式及落地情况基金科技现状:信息化建设成当务之急、前沿科技以探索为主头部基金公司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IT建设逐渐自主可控,同时进行前沿科技的投入,目前主要以云计算与大数据、AI的落地与探索为主,极少数企业进行区块链落地探索。中尾部企业目前聚焦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前沿科技投入较少;特别是尾部企业的信息化搭建目前仍只依靠外部技术采购。可见基金行业整体科技化程度较低,做好自主可控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成当务之急,也是金融科技转型关键。基金:技术资金投入情况IT建设成中尾部公司发力重点;头部公司巩固完善IT建设的同时,稳步增加前沿科技投入目前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前沿科技在基金公司每年技术资金投入占比情况:头部企业约为10%;中部企业约为2%;尾部企业几乎为0,IT建设等非前沿科技投入依然是主要部分。鉴于中尾部公司之前对IT建设不足,我们预计至2022年,其IT建设投入增速要高于头部企业。而头部企业依然是前沿科技投入的主力军,中部企业次之;尾部企业伴随着IT建设逐渐完善,预计在2020年前沿科技的资金投入占比将提高至5%,进而实现逐年增长。智能营销、智能投顾等有助于提高获客转化进而提高收益的落地场景是基金科技的主要应用方向,因此前沿科技的增长将以云计算与大数据、AI为主,区块链等需进行场景探索的技术资金投入优先级次之。保险+Fintech业务模式及落地情况以场景为核心,通过全域数字化构建,释放保险科技价值保险:技术资金投入情况“数字场景搭建à智能化落地”成保险科技主要投资方向中尾部保险公司将技术投资重点放在信息化建设,前沿科技投入以头部企业为主。头部企业云计算建设逐渐趋于成熟,对云计算的投入增速将趋缓至微降,中尾部企业的投入增速将逐渐增加。伴随着智能化应用的逐渐发展,AI资金投入增速将会稳步上涨,同时也将带动大数据投入的增长,而IoT可有效扩展场景数据边界,如出车联网、仓储监控、智能家居等场景,将更有效丰富保险数据场景,更全面实现全域数据化,但受限于规模化部署、硬件成本等因素,我们认为在1~3年内,IoT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仍将处于探索阶段,投入上不会出现大幅增长。RPA/IPA针对规则经常变化的业务,无法给出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对于规则较为统一业务的RPA/IPA投入将会逐步增长。而区块链在未来几年将主要以场景探索投入为主,更多应用在相互保这类需强化互信关系的业务中。银行理财+Fintech解决方案及落地情况银行理财以智能化应用为主,智能营销效果显著,智能投顾落地效果提升空间较大银行理财:技术资金投入情况IT系统投入增速放缓,大数据与AI投入稳步增长除了选择与具备流量优势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通过自身技术强化与落地应用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增长关键策略之一。银行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为成熟,理财业务IT系统资金投入在未来1~3年内的增速将逐渐放缓。目前智能化应用还未成熟但价值前景明朗,银行在构建自有技术团队的同时也会选择商汤、云从这类头部AI服务商进行定制化开发,因此大数据、AI技术的资金投入将继续的稳步增长。银行经过多年的云平台建设与积淀,相比于证券、保险行业要领先很多,因此“大数据与云计算”类别中的云计算技术在未来增速将逐渐放缓。供应链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情况构建企业间贸易系统为基础,凭证拆转融为主要创新落地情况:应收账款+Fintech在多数银行,金融科技企业等已有较多落地案例,但仍属于初步落地阶段,下一阶段任务将是寻找促进凭证流转策略、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链上网络生态;相比之下,ARIF+Fintech落地稍显落后,仅少数核心企业拥有落地案例。供应链金融:技术资金投入情况联合运营成主流,银行供应链金融区块链资金投入平稳增长从银行角度看,区块链系统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主要投入,且无论是头部的国有大行及商业银行,还是中尾部的地方银行、民营银行等,均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有所投入。目前虽有“构建区块链生态网络、如何促进凭证高效流转”等难题的存在,但通过对银行调研反馈显示:行业整体对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前景较为看好,同时分析目前联合运营逐渐成为主流(联合运营: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技术商提供技术支持、核心企业提供贸易数据,三方分润),银行将更多以资金方参与其中,在现有基础上,我们预估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对区块链技术投入将稳定在13%~14%左右的增速,不会出现较大波动。仅部分银行会参与ARIF+IoT全栈系统建设(如:背靠核心企业的民营银行),但是这类投入仍然主要以核心企业、仓促物流公司或技术服务商为主。消费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情况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是风控,如何做到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不同环节中,动态地了解贷款用户的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是消费金融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目前在用户数据的串联下,头部消费金融企业通过研发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已经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而中小的消费金融企业往往也会与拉卡拉金科等较大的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来获取相应的技术支持。消费金融:技术资金投入情况科技能力高的消费金融平台在完成自身技术系统搭建后,将其形成产品输出给金融生态系统内的合作者更优秀的金融科技能力使平台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业务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定制和优化其产品模型和风控模型,以降低坏账风险、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自身系统构建完毕后将其形成产品,输出给金融生态系统内的所有合作者。消费金融业务2018年技术资金投入达157.1亿元,其中前沿科技投入达93.6亿元。在前沿科技的各项技术中,云计算与大数据是目前占比最高的技术投入,未来人工智能的技术投入占比将逐步提升。支付+Fintech模式及落地情况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前沿科技助力支付企业发力“产业支付”目前,面向个人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渗透率已足够高,用户量增长已逐渐稳定下来。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在个人端占绝对优势,其他支付机构在产业侧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关键。产业侧的支付需求相较个人端要复杂很多,许多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并不是支付,而是拉新留存、资金周转和货品供应等。因此从支付业务入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支付企业发力“产业支付”关键。支付:技术资金投入情况我国支付业务技术投入已超千亿,前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根据央行披露的信息,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1亿笔。我国庞大的电子支付交易体系推动了我国支付业务技术资金的投入规模的增长,2018年我国支付业务技术资金投入达1033.6亿元,其中前沿科技投入仅为152.6亿元,占比较低。但随着“支付+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未来支付企业对前沿科技的资金投入将快速增长,艾瑞预计2022年支付企业前沿科技投入将增长到337.2亿元。其中商汤、云从等人工智能企业的智慧支付解决方案在未来的支付业务前沿科技投入占比中将会迅速提升。梅花诗: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趋势洞见金融科技落地趋势金融科技落地:短期以业务赋能为主,长期以模式创新为主金融科技对人力的逐渐替代金融科技将对下述五个能力阶段实现逐步完全的人力替代:Stage 1:简单场景的重复与流程化的工作Stage 2:复杂场景的重复与流程化的工作Stage 3:初级决策性工作Stage 4:高级决策性工作Stage 5:创新性工作Step1~Step4为可见的技术实现情况,如智能客服等替代基础性工作的应用已落地、智能投顾等决策性应用正在落地探索;Step5处于理论阶段层面,由AI的“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创造智能”发展路径得出。目前,以实现Step1、Step2为主,智能客服、RPA/IPA等技术将逐渐替代传统金融业务中的流程化、重复性的人力工作。相比之下,科技化业务执行可提供7×24小时同效服务,极大地降低错误率。而技术替代人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智能客服为例:随着NLP、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突破,智能客服将逐渐适应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进而提升人工替代率。金融RPA价值的逐渐显现RPA将不断丰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并催化AI等技术落地从技术资金投入情况可见,对金融机构而言,RPA与“ABCDI”不在同一战略层级,但从金融科技落地角度看,RPA更像是一枚催化剂,加速了AI等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如RPA+文本识别应用于合同扫描与关键信息检索分析,丰富了AI落地场景的同时,也让AI与金融业务实现了更深度融合。作为催化剂的同时,RPA自身落地的业务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如:RPA最初只作为财务自动化工具,而后逐渐在清结算、流程化运营等业务场景中被逐渐应用。从技术发展的宏观角度看,RPA在推动金融科技落地方面起到了“过渡”价值,加之RPA自身业务场景的不断丰富,因此在未来几年,金融机构对RPA的投入会逐渐增加。而对金融RPA服务商来说:1)提供“RPA+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会打破金融RPA市场规模瓶颈;2)同样的技术能力下,更懂金融业务的金融RPA服务商会更具竞争力。金融的未来分布式金融(体系)将成终态分布式金融是建立在完全科技化的、分布式网络基础设施之上新的金融形态,新的业务协作关系与金融模式成为主要创新,而新思维的认知将成为从业者的关键竞争力。分布式金融目前处于概念阶段,分布式金融体系的关键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分布式金融网络,分布式金融网络将作为协调业务、实现点对点交易,保证可信关系的基础设施,同时将承载数字化场景、金融AI智能化场景的应用。这样点对点分布式网络将具备“高效、普惠、低成本”的优势。
只有加强信息透明化,制定统一标准,实现竞争公平,才能减少私有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后顾之忧。6日下午,《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私有资本的短缺,而是投资者认为在这些市场缺乏财务上可行、风险可控、交易架构合理、可盈利的项目机会。报告由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毕马威联合撰写,百余位驻华使节和跨国企业高管参会。报告称,国际私有资本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并具备能力和经验帮助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而中国企业也亟需与国际私有资本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弥补项目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私有资本的管理理念、建设技术、融资模式和运营经验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项目的成功率,从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包括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商机。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另一番图景。鉴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较高风险,且当前参与方仍面临各种制度约束、存在能力局限的障碍,难以通过有效手段保障项目融资结构合理、金融风险可控和回报盈利可持续。中企在“走出去”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宣传机制,容易引发多方质疑。再加上项目所在国缺少管理经验、实用型人才缺乏,交付后无法维持项目正常运转。因此,降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仍面临较大挑战,这使得多数国际私有资本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仍然处于观望状态。那么,如何吸引更多国际私有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称中外政府、企业、国际多边组织和中外专业机构需通过合作来加强制度能力建设、构建风险管控系统、创新和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建立有效的政企合作平台来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和实施,从而构建有助于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机制。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全球主席冯栢文强调,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合作建立统一的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标准,才能减少吸引私有资本的阻碍。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曾铮也表示,各方要发挥协调作用,建立“一带一路”融资保障机构,实现风险共担。对于如何提高项目所在国运营能力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表示,中企要在建设过程中强化教育职能,培养当地人才,着力提高当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他强调,适度超前,与当地企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项目才是可持续的好项目。因此,他建议企业应以务实的态度,将项目做好、做实。部分驻华官员和企业代表也纷纷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表示,中路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先是工商银行在卢证交所发行绿色债券,又有中国银行在同样的地点上市了“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卢森堡还将在中国发行机构与欧洲投资者之间发挥更大的桥梁作用。渣打银行部门负责人Peter Burnett也表示,迪拜在建的全球最大集热式太阳能发电项目--迪拜700兆瓦光热电站项目就是该银行参与的“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较为成功的案例,未来渣打还将继续加强合作。《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