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规模最大的太阳能转换过程。光合生物通过把太阳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二氧化碳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气。光合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阳能固定“机器”,平均每年通过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光合作用不仅驱动着我们地球的环境变化、推动着高级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也使得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成为可能。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如何工作?如何起源进化?我们人类能否利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机制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对光合作用机理开展广泛的研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种古老的光合细菌——绿硫细菌的光合反应中心空间结构。该研究刷新了人类对古老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机理的认知,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认祖归宗”(即进化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一研究于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0日,刊登在国际顶级杂志《科学》,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博士后陈景华,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良渚实验室张兴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沈建仁研究员。01 追本溯源 刨根问底反应中心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实现光能-电能转化的核心结构,主要由光合膜上的色素蛋白复合体构成。根据不同反应中心的结构特点,一般将其分为以铁硫簇为末端电子受体的I型(type-I)反应中心和以醌为末端电子受体的II型(type-II)反应中心。在产氧光合生物例如蓝细菌和绿色植物中,这两类反应中心分别进化为两个不同分工的光系统,即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其中,光系统II负责将水裂解后制造氧气;光系统I吸收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二氧化碳,制造食物。早期地球不含氧气,是产氧光合作用把早期地球大气改造成有氧环境,对高等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光反应过程复杂,反应中心蛋白的空间结构也极其复杂,因此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中只进化产生过一次,现在地球上的所有光反应中心蛋白都是从同一个祖先蛋白进化而来。追本溯源,科学家希望能够研究了解在早期地球环境下,古老的光合反应中心是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和现在高等植物的光合反应中心有何不同?早期的光合生物是怎么转化太阳能,同时又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然而沧海桑田,如今的地球与几十亿年前的环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如何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成为了首要问题。科学家们看中了光合细菌。这是一种35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的古老的原核生物体,它们或许保留着原始的光合作用系统。在经历漫长的生物进化和多次对生物界具有毁灭性的气候大灾变后,这些古老的生物依然顽强地活着。绿硫细菌是光合细菌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类细菌能够从硫化氢、胶体状硫黄和硫代硫酸盐等物质获得电子而进行厌氧的光合作用。它们生活在例如印度尼西亚的Matano湖和黑海约110-120米的深水中,在那里,光照变得极其微弱,每个细菌一天也就能够捕获少量的光子。更有甚者,在墨西哥海岸附近发现有一种绿硫细菌,生活在水深2500米太平洋中的海底黑烟囱周围。在这么深的海底,阳光已无法企及,它们只能依靠热洋流的微弱热辐射而生存。那么,是什么让绿硫细菌在光照如此微弱的环境下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呢?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系统在结构上和其他细菌又有哪些差别呢?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绿硫细菌已被发现数十年了,科学家们对它内部的光合作用系统的详细构造仍然了解甚少。这也使得它成为七大门类光合细菌中唯一一类反应中心空间结构没有被解析的光合细菌。02 反应中心 内有乾坤为何之前的科学家始终没有看清绿硫细菌反应中心原子结构层面的“乾坤奥秘”呢?首要原因在于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样品制备极其困难。这是因为绿硫细菌作为一种厌氧菌对周围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反应中心复合体在有氧条件下极不稳定,低浓度的氧气就容易导致其变性。另一个原因是早期对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解析主要借助X射线晶体学,这种方法需要较多的样品且对样品的纯度和均一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双重因素下解析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结构变得困难重重。浙大科研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优化了样品制备的各环节,获得了足够的蛋白样品,收集了近万张样品颗粒的电子显微镜成像图片,最终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结构,分辨率高达2.7埃,在该分辨率下,古老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庐山真面目被首次揭开。绿硫细菌光合作用系统及内周捕光天线-反应中心复合体结构模型 科研团队发现,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首先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外周捕光天线捕获光能分子,再通过一些内周捕光天线向位于细胞膜的反应中心传递,这些收集和不断向内传递的能量能够激发反应中心内部的两个特殊的叶绿素分子,促进其产生电荷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光能就会转变成了电能(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下游的一系列载体继续传递并最终传递给一个末端的电子受体,产生还原力,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之前科学家们推测绿硫细菌的反应中心是类似于绿色植物中的光系统I的。但我们从结构上‘看到’虽然它与光系统I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它们的蛋白结构比较像,但也有明显区别,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色素数量比光系统I的要明显减少,而且色素的空间排布也不一样。”张兴介绍说,有意思的是,他们发现绿硫细菌的反应中心色素排列跟光系统II非常相似。“这兼具两种光系统结构特点的‘混沌状态’暗示绿硫细菌的反应中心可能代表了进化早期的光合生物反应中心的古老特征。”绿硫细菌反应中心与其他光合反应中心的色素排列比较(垂直于细胞膜平面视角) 从细胞膜平面的角度看,绿硫细菌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分为上下两层,两层叶绿素之间有一条“过道”。张兴说,在目前已经解析的反应中心结构中,“过道”里有一种作为桥梁的分子,可以把上层的能量传到下层,但是绿硫菌没有这个桥梁分子,上层与下层的能量就像“隔空抛物”一样传递。绿硫细菌反应中心与其他光合反应中心的色素排列比较(平行于细胞膜平面视角)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绿硫细菌反应中心,能量的传递效率比其他光合细菌的反应中心低很多。”陈景华介绍,效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从结构中发现,绿硫细菌的内周捕光天线与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远,导致能量传递困难。03 解析结构 认祖归宗根据生物进化优胜劣汰的原理反推,越是进化完善的,越是“后生”的,越是不完善的,越是古老的。“地球上所有现存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一类原始的反应中心蛋白),并由该蛋白不断进化而形成现有的各种各样的反应中心。”张兴说,在高等植物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光反应系统(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且各自是由不一样的中心蛋白构成,科学界的普遍共识是,地球上最早的反应中心是由两个相同的蛋白构成的同源二聚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两个中心蛋白慢慢发生变化,从两个一样的蛋白变成了两个不一样的异源二聚体蛋白,“而此次解析到的绿硫细菌反应中心正是这样由两个相同的蛋白构成的同源二聚体。”张兴课题组的研究证明,绿硫细菌反应中心是目前唯一发现具有两类反应中心结构特征的分子,填补了人类对光反应中心结构认知的空白。论文评审专家表示:“这项研究对于揭示30亿年前地球原始光合生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进化极其重要。”了解了反应中心的结构特征之后,课题组下一步研究将努力获取更多的支撑数据。未来有望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机制、仿生设计光敏器件;改造植物光反应系统、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日益突出的粮食和能源问题。(原标题《成果登《科学》!浙大学者解析古老绿硫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原子结构》。编辑 樊成友)【来源:浙江融媒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华社华盛顿1月2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科学》杂志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为头条的十大科学新闻,中国建造全球首台E级超算、“基因剪刀”技术发布临床试验结果等入榜。这一权威学术刊物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台E级超算。E级超算即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是国际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和欧盟均在推进各自的E级超算开发计划。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不同团队分别进行的多项使用“基因剪刀”技术CRISPR治疗癌症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有望发布结果。同时,运用CRISPR技术进行异种器官移植的人体临床试验有望在2020年启动,解决移植肝脏、心脏、角膜等器官或组织的短缺难题。考古学领域,科研人员将利用古蛋白质分析100万年前人类或动物的身份和行为。由于蛋白质比脱氧核糖核酸(DNA)更加稳定,这种方法适合研究无法提取DNA的古老化石。物理学有两项研究进入榜单。日本将在今年春季升级“超级神冈探测器”,以探测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另外,意大利和美国的两个暗物质探测器将启动运行,加入寻找暗物质的阵营。在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杂志认为2020年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2015年以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而美国将在今年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此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举办,推动全球生态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进入榜单的还有美国将启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这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有关公民隐私和投票权等政治议题的激烈讨论。责任编辑: 刘阳
PingWest品玩12月21日讯,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科学》杂志20日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技术突破拔得头筹,成为年度头号科学突破。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可让研究人员逐个追踪细胞发育,了解到哪些基因会在胚胎早期发育时被开启或关闭。科学家们认为,单细胞RNA-seq方法会在未来十年内改变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格局。另外9项科学突破包括:首次发现宇宙中高能中微子来源;利用电子衍射技术快速确定微小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在格陵兰岛发现巨型陨石坑激起千年全球降温事件猜想;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发布报告内容直指科学领域对女性的性骚扰问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山谷洞穴中骨块基因组测序发现古人类“混血”证据;利用开源基因数据抓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犯下累累罪行的“金州杀手”;经20年等待后基因沉默技术终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对5亿多年前化石分析发现动物生命标志——胆固醇样分子痕迹;多项研究揭示细胞内部基本组织原则。
不管你是在哪一个领域生活,实力永远是最顶用的,而在科研界,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你发表的论文,不仅仅是论文的数量,更要看论文的质量。《Nature》、《Science》、《Cell》,只要你能在其中任何期刊中发表过一篇论文,那么可能比你在普通期刊发再多的文章都有用的多。今天就为大家揭开世界顶级三大学术期刊的神秘面纱。世界顶级三大学术期刊都是谁?1.《Nature》《Nature》杂志和它的名字,是以发表科学世界中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所创办的。《Nature》所要求科研成果必须是新颖、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的,且在《Nature》上发布的研究需要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所以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从1869年创刊到如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评价指标SCI影响因子近30,多年来亦是综合性学科被引率的NO.1!2.《Science》如果你知道《Science》的创始人,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是的,《Science》杂志就是于1880年由发明大王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的,这本《Science》杂志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Science》全年共51期,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该杂志连同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最顶级杂志,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与其他学术期刊很大不同的是,相比于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Science》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且science一直以“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宗旨,因此期刊中有许多科普资料,只有一般学术水平的读者也可以多关注下。3.《Cell》三大期刊的最后一位《Cell》可能有些不同,因为前面《Nature》和《Science》都是综合性期刊,而《Cell》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Cell》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高于《Science》的影响因子(31.027),接近《Nature》的影响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能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在三大期刊发表文章意味什么呢?如果你是本科期间在任一期刊发表过文章,笔者只想说: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如果你硕士研究生可以发这一篇文章,那你就可以成为导师的亲儿子,学校的牌面,想读博的话你去哪个学校,找哪个导师估计都热烈欢迎。如果你是博士期间发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想去国外深造去一个好学校那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想直接工作,国内一般的一本院校随便挑选、原来的211学校也应该差不多,985去国外镀层金也就可以了。当然这么多的前提是你的情商不是0,否则以上情况均不好说,大家都懂。
《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
中新网上海6月30日电 (申海郑莹莹)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30日发布消息称,中国自主创办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首破20。2019版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于新近发布,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Research)影响因子为20.507,在ClarivateAnalysis(科睿唯安)195种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中继续排名第一。这是中国自主创办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摄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项客观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细胞研究》主编裴钢30日受访时表示,该期刊影响因子的突破,是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一个表现,但不能过度量化,“‘分’只是外在表现,期刊还是看口碑,要支持真正科研的发展,支持更多原创的工作。”据介绍,影响因子首破20表明《细胞研究》作为中国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尖学术期刊,已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顶尖学术出版阵营,以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细胞研究》是以英文形式出版高质量原创性研究论文、权威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近15年来,该期刊的主编裴钢和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研究员带领编辑团队,把握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机遇,在中国科协、中科院和上海市的支持下,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完成影响因子从2到20的飞跃。据介绍,近年来,《细胞研究》发表了不少具有概念性创新的原创成果,对于中国科学家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本期刊,更是一个受到国内和国际同行认可的高端学术平台。五年前,《细胞研究》创办了全新的以开放获取模式运行的子刊《细胞发现》(CellDiscovery),探索强刊加大刊的创新发展模式,以捍卫科学话语权,并逐步积累科研大数据。据介绍,今年《细胞发现》影响因子为6.255,在195种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42。(完)
1 SCI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2 SSCI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3 CS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4 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5 南大核心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含该刊自引)。结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来源期刊。目前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国内最权威的一种,入选难度高于北大核心。 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 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714291 条,引文记录 38942322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7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8 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全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Ref:学术资料大全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琳)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2020年〈细胞研究〉成为中国首本影响因子超20的原创学术期刊,稳居国际一流顶尖期刊行列:这本中国原创学术期刊是如何站上国际“C”位的》的报道。“CNS”,即《细胞》《自然》《科学》(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刊物的简称,在全球科研工作者心中,牢牢占据“C位”。中国原创学术期刊能否跻身国际一流?《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这本创刊30年、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在2020年成为中国首本影响因子超20的原创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超过20,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在国际最高舞台同台竞技的机会,而且影响力超过了Nature和Cell主办的高端子刊了,相当于咱们国家参加奥运会,终于挤到第二集团军的龙头位置。接下来,我们有可能追赶CNS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初,记者走进《细胞研究》编辑部,试图探寻中国学术期刊“多而不强”的突破路径。(小标题)“中国的论文,自己的期刊不敢发表,那发哪里呢?”“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当领域内最具声名的国际期刊的审稿意见回来时,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俞立有些着急。他发现的“迁移体”这一新的细胞器,正面临审稿人诸多疑问。俞立将视线转向了打过一次交道的国内期刊《细胞研究》。在编辑的牵线下,这一领域的国际“大咖”经谨慎研究,为这一原创研究撰写了一篇评论。作为2015年的封面文章,原创结果得以问世。如今,相关研究成果登上《自然·细胞生物学》,国际同行开始逐渐接受这一崭新概念,全新研究领域呼之欲出。发表这样一篇文章,注定是冒险的。“探索完全未知的世界,每一步都踏在‘对’‘错’之间。只有更多后来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才能知道这是一个突破还是一场误会。”《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但如果中国科学家做出来的工作,中国自己的期刊都不敢发表,那发在哪里呢?这是《细胞研究》必须要有的担当。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发布的2019版期刊引证报告显示,《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达到20.507。这也是中国原创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数据显示,其影响因子超过《自然》《细胞》多个高端子刊,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这标志着,我国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尖学术期刊,已稳居国际一流顶尖期刊行列,在推动提升我国学术期刊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我国科学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方面,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小标题)为科学服务也意味着更多“尊重”1990年,我国著名实验生物学家、肿瘤学家姚錱院士,为了促进当时中国细胞生物学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决定创办《细胞研究》,并担任首任主编。尽管当年在国内,英文科技期刊读者寥寥,但他坚持“国际化办刊”:全用英文、全球组稿。2002年,《细胞研究》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创下了中国人创办出版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过2”的历史纪录。2005年的一个秋日,90岁的姚錱院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找到了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裴钢,希望他接任杂志主编。裴钢一口答应了下来:中国科技界需要有一本在世界上站得住、叫得响的原创杂志。“我们需要自己的发声平台。”裴钢找到了一位国际“学霸”李党生。他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完成博士后。此后至今,李党生开始了《细胞研究》的追赶之路。“我们自己不能看轻自己。”在一篇篇来稿中淘出有一定科学价值的论文,一处处修改订正语言错误……编辑部额外增加了一道很多期刊都没有的程序——主编终审修订,一旦发现科学问题,即便是到最后关头也不予发表。从2,到破5,再到20,“我很难盘算出杂志质量有什么‘质变’的瞬间,只有30年如一日的坚守。”李党生说,原创学术期刊不仅为中国科研的腾飞提供了自有的发声平台,也间接提升了中国科学家投稿的国际软环境和话语权,赢得了更多尊重。离陕西南路不远,有一家咖啡店和茶馆,这是李党生和全国众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科学家最常“约会”的地方。“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科学。”他认为,只有把自己当作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不求任何现实利益的回报,才能与科学家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小标题)让中国原创学术期刊也能“走出去”如今,《细胞研究》已经是一个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的高端学术平台,海外科学家占了投稿数量的一半。这天,一位法国科学家给编辑部写了一封邮件:原来,原创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后,被一个有着80万粉丝的电台看到了,盛邀他参加公开科普。“我知道80万粉丝对于中国来说不多,但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么好的消息要和你们分享。”他在邮件里写道。还有一次,一位国际知名的奥地利科学家做了一个原创研究,投稿时却被顶刊拒绝,他和《细胞研究》的一位编委是好友,就将论文投了过来。编辑部启动绿色通道,从接收文章到审稿刊发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没过多久,《自然》旗下的高端子刊就刊发了这位科学家的学术“竞争对手”的类似成果。后来这位科学家就成了《细胞研究》的“铁杆”作者和粉丝。1月20日,作为专业跟踪和分析与学术文献有关在线活动的公司,Altmetric.com正式揭晓了2020年度Top 100论文,突出显示了2020年最受关注和讨论热度最大的研究。第10名是发表在《细胞研究》上的全球第一个经过同行评审的针对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筛选的实验性研究成果。这展示了《细胞研究》作为一个高端学术平台已获得全球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相较于“顶刊”而言,我国本土期刊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都还有待大幅提升。2018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出版物总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涵盖各学科的科技期刊体系,我国却远远称不上科技期刊强国,一个比较突出的不足,就是缺乏高质量、有国际影响的期刊。在《细胞研究》30周年的“庆生会”上,一位编辑说,等到杂志40岁时,他希望讨论的是,有多少发表在这本期刊上的成果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事实上,比起影响因子,期刊在科学家心目中的地位,更需要长期的高质量办刊水平去慢慢塑造和培育。“From China,for the world(立足中国,服务全球)”是李党生为《细胞研究》定下的办刊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让全球该领域科学家都愿意将最优秀的论文投稿到这本期刊。“我们已经具备了和《细胞》争论文的资格,但要形成中国学术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单靠一本杂志远远不够,需要的是一个生态系统。”李党生说,未来,他希望能有专门的团队去和国外的顶级实验室、科学家形成长期合作、对接、推荐,告诉他们中国也有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完)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顶尖的学术期刊,你可以从中找到当前科学前沿,你可以追寻知识,你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综合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它也是一种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及广受阅读的同侪审阅性质之综合性医学期刊。《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它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细胞》美国科学期刊《细胞》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学周刊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周刊杂志。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Chemical Reviews》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Chemical Reviews》是一本同行评审的科学杂志,由美国化学会发行。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多是某一领域内的综合性的批判性的评论,而非原创研究。该期刊为月刊,每期关注一系列主题。每个主题都会有若干篇相关的评论。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顶尖的学术期刊,你可以从中找到当前科学前沿,你可以追寻知识,你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综合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它也是一种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及广受阅读的同侪审阅性质之综合性医学期刊。《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它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细胞》美国科学期刊《细胞》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学周刊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周刊杂志。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Chemical Reviews》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Chemical Reviews》是一本同行评审的科学杂志,由美国化学会发行。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多是某一领域内的综合性的批判性的评论,而非原创研究。该期刊为月刊,每期关注一系列主题。每个主题都会有若干篇相关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