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纪委监委消息: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经国家监察委员会指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对其立案监察调查。黄强简历黄强,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安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82年2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建筑一局二公司工长、助工;1982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室主任、工程师;1992年3月至1995年5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副所长;1995年5月至199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99年4月至2001年7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研究员;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研究员;2002年10月至201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6年3月退休。
招聘公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下属PPP研究所和北京亚太财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单位简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本院)是财政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多年来,本院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财政中心工作,在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高端财经人才培养、政策方案评估、政策解读宣传和国际智库交流合作等领域主动积极开展工作,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为财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所(以下简称PPP研究所)是本院按照国家政策成立的新型科研平台,承担财政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的重任,依法开展PPP、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投融资规划等领域理论和政策研究;协同开展财政大数据应用研究和试点试验,承担“中国区域财政地图”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北京亚太财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亚太财科公司)是本院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为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提供PPP、专项债、投资融资、绩效考核等专业咨询服务,为本院科学研究提供研究案例和实验基地,负责本院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试点试验工作。同时,还承担中国财政学会PPP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为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水平和项目质量,PPP研究所和亚太财科公司一体化运行管理,技术资源共用,科研成果共享。二、招聘计划录用人员兼任PPP研究所相应岗位;特别优秀者经报备可担任公司高管职务。三、薪资待遇四、报名须知1. 应聘者通过网上邮件报名,将填写后的《招聘信息采集表》发送至zhaoy@ckyppp.com或wangsc@ckyppp.com,邮件标题为“姓名+岗位”,网上报名截止日期为2020年9月6日17时。本次招聘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2. 每名应聘者限报1个岗位,可选择是否服从岗位调剂。3. 亚太财科公司和PPP研究所将通过资格审查、考察测试等程序,择优确定拟聘用人选。资格审查通过者,我们将以电话、短信或邮件等通讯方式通知应聘者参加测试。未通过者,不另行通知。体检标准依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4. 应聘者提交的《招聘信息采集表》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刻意隐瞒。对于拟聘用人选,我们将对《招聘信息采集表》内容及诚信情况进行查验,一经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聘用资格。5. 对特别优秀者,岗位要求条件可适当放宽。6. 应聘者信息将被严格保密,所有资料恕不退还。7. 聘用人选确定后统一与亚太财科公司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书》;聘用期间,根据《劳动合同书》约定享受薪酬和社会保险等合法待遇。8. 本次招聘为社会化招聘,不解决编制,不解决进京户口,不解决住房。9. 工作地点在北京,根据情况可能阶段性派遣到外地合作机构进行人才交流。10. 联系电话:010-88191823,联系人:赵燕。五、应聘者基本资格条件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 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3. 热爱财政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勤劳肯干、乐于奉献,恪守职业道德。4. 所学专业、学历与报考岗位的要求相符(须提供相关资质证书编号,以便查验)。5. 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熟练掌握Word、Excel、WPS、PPT、图片及视频剪辑等基本办公软件操作方法。6. 在北京有居所。7. 身体健康,能接受出差等工作派遣,能适应各种主要交通工具。六、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一)办公室主任岗(二)创新室主任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8月24日
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纪委监委消息: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经国家监察委员会指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对其立案监察调查。黄强简历黄强,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安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82年2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建筑一局二公司工长、助工;1982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室主任、工程师;1992年3月至1995年5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副所长;1995年5月至199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99年4月至2001年7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研究员;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研究员;2002年10月至201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6年3月退休。【编辑:苑菁菁】【来源:中新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纪委监委消息: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经国家监察委员会指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对其立案监察调查。黄强简历黄强,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安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82年2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建筑一局二公司工长、助工;1982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室主任、工程师;1992年3月至1995年5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副所长;1995年5月至199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99年4月至2001年7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研究员;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研究员;2002年10月至2016年3月,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6年3月退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福建省纪委监委)
原标题:三维互联网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近日,三维互联网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南山区副区长王殿甲、南山区宣传部副部长于涛、南山区工信局副局长宋振根、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宋良毅、深圳5G执行会长周国明、墨子基金会会长周凯、北理工深圳研究院朱副院长、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主编刘宝、北京银行支行长王涛、北理三维互联网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亚军等人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三维互联网科学研究院集三维人才培养、三维技术研究、三维成果转化于一体,作为中国三维互联网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坚力量,科学院将专注于三维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及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突破三维互联网发展中关键技术瓶颈。
姓名:杨润勇职务:教育部教育法制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润勇,教育学博士,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现任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国内高级访学及博士后导师,曾任中国教科院科研处长。重点研究领域:政策分析,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长期致力于“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各级各类科研管理经历。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重大项目,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形成了“基于研究,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及演讲思路;梳理了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点”,调研了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点”,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基本点”;总结历练了各地经验,构建了中小学校提升研究效益的有效科研体系。与此同时,抽取、整合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真实申报案例,分析了问题,展示了样板。近10年来,在全国各级课题研究的培训交流活动中多次担任主讲,多次深入各地与大中小学教师、科研人员等“面对面”交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反思凝练了做好课题研究的100个策略性观点,构建了做好课题设计的50个“测试点”,提出了做好真正科研的36计,总结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针对性策略。近年来,共出版《新时期教育科研的范式与方法》等专著5部,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报)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近百项,主笔2篇研究报告分别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要批示。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简单的力量——专访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院长扎夫曼文/Carol于盈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未来十几二十年我们将经历的变化将大于过去几百年。处于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大家都会有一点惊慌,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科学研究投资“零策略”科学研究投资“零策略”获350亿美金年收入有“以色列科技研发大脑”之称的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拥有无数发明专利和全球最高的技术转让费收入——一年350亿美金。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成功,其实提醒了我们在繁杂多变的世界中,简单的力量!院长扎夫曼(Daniel Zajfman) 47岁时,成为了魏茨曼科学研究院60年历史里最年轻的院长,目前已任职12年。他一再强调,他们采取的成功科学研究投资策略,就是“零策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明,恰恰都是由好奇心驱使的”。“如果你只问这个研究会有什么用的话,或只去寻找那些你知道会有用的东西,那你只能发现那些你知道你可以发现的东西。”成功的秘诀对最好的人才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去做他们热爱做的事情扎夫曼澄清,最好的科学研究院不是因为你拥有令人惊叹的实验室和世界上最好的显微镜,而是因为你能够组织好最顶尖的科学家,并让他们自由地工作。对最好的人才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去做他们热爱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秘诀!科学家热爱做的事情就是要去理解大自然,追求纯粹的知识,而不是带有功利性地去想很多的应用和用途,或是去解决问题。而理解大自然的运转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探寻它的奥秘。可能不是研究之后的几年,而是几十年后才会找到这些科学发明的一些工业用途。优秀不是因为这个人做什么,而是因为这个人本身是怎样的人(“Excellence is not about what they do, but about who they are”)。因此,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请人的方式是单纯因为他这个人而请他,而不在乎他在做什么项目,预算也是直接资助科学家,而不是资助研究项目。关键不在于方向,而在于人。这些科学家可能不知道路的方向,但他们正在铺路,值得相信和跟随。最优秀的人会招募最优秀的人(First-class people hire first-class people)。最优秀的人会由于好奇心驱动,自发地去努力和奋斗,而且拥有优秀的职业品质,所以需要做的只是相信他们。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简单的“信任”,在现代社会中又变得那么难。在各行各业中,能真正做到不干预、不指导,给予最优秀的人才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没有想象中这么容易。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保持好奇心简单的力量对于培养下一代也适用。魏茨曼研究院是一个拥有教育分支的科学研究院,对于科学教育的思考和开展已经超过五十年,以色列的科学教育教科书都是由他们撰写。扎夫曼指出,为青年人提供科学知识的培训,不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更好的科学家,而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赋予他们理性思考、逻辑思维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真理和习惯根据事实做决定。扎夫曼解释道,对于年轻人的科学教育需要回归到最基础的科学科目,而不是很花俏的新的学科,因为在巨变的时代,唯一能保证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有用的就是基础知识。反而返璞归真才是应对巨变的未来最好的方法。而对于孩子的科学教育,最关键的在于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热情,充分让他们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和动手实践。至关重要的好奇心怎么培养?而一直强调的关键的好奇心从何而来呢?扎夫曼举例自己对于科学的热情,是来自于从小父亲让他制作电路当玩具,引发了他对于科学最早的兴趣。扎夫曼的父亲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在家里有一个工作室,扎夫曼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到那里去玩。他回忆道,他在知道如何阅读之前(就是幼儿园的年纪),就喜欢玩电线、电阻、电晶体和灯泡,自学了很多关于电力和电子的知识。他被电击过几次,但父母没有因此而不给他再玩。他很小可以自己制作出电路,但不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后就会试图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但是他当时由于年纪太小,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无法通过阅读来找到答案,感到十分沮丧。这份沮丧和对于理解背后原理的巨大的渴望一直驱使着他往前走。之后也是因为希望理解玩乐中发现的问题,而选择了物理学。他记得在他上大学时,有一天,他突然理解了某个物理学原理,让他想通了他12岁那年做的一件事情,让他感到兴奋不已。他说,他获取的研究上的成就,只是因为他对正在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并且因为不懂而想进一步了解更多。所以扎夫曼强调,在科学教育中提出问题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尽力保护好奇心这引发我对于教育自己孩子的思考。孩子天生好奇,如何才能好好保护这份好奇心,不让学校体系里繁忙的功课和世俗的期待值扼杀他们的好奇心,而剥夺他们最重要的对于学习的热情,因为“如果你只有知识而没有热情,知识也无法帮助你”。而在毕业后人生的漫漫长路里,最重要的就是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编辑:爱美丽、巴塔木
2020年7月24日,刘尚希院长会见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宝林一行,双方围绕高端智库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刘尚希院长对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石宝林院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财政政策的研究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而非“一条线”。诸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站在财政的视角提出建议。希望双方互相学习,加强交流,深入合作。傅志华副院长向来访专家详细介绍了财科院历史沿革、办院特色、智库建设等情况。双方就如何提升智库咨政建言成效、完善智库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高端智库建设经验详细交流。人事处处长万寿琼,财务处处长何华祥,科研组织处负责人程瑜、副处长闫晓茗等陪同会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为实现国家新基建、大物流、数字经济、信息强国等战略布局,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必须提供强大的韧性支撑。我国半导体市场消费能力仍远高于生产能力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19年世界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4540亿美元。2021年东亚区域的半导体制造市场预计会成长1330亿美元。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根据统计,中国半导体工业市场在2018年仅850亿美元,而在2019年增长25%左右,达到1100亿美元。由于半导体产业具有的环境复杂、开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等特征,并且其发展需要多个产业相互结合促进,尤其需要强大的精密工业制造基础,这导致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目前发展不均衡,消费能力仍远高于生产能力,并且差距还在逐年递增。从新技术发展和新产品开发来看,国际顶级大公司仍处于霸主地位。为了抢占未来市场份额与知识产权,这些公司还在不断提出新的技术与发展规划。例如多家公司基于传统MOS技术,采用先进的Fin-FET技术架构,逐步实现了从22nm工艺到5nm工艺的更替,并向着3nm制程挺进。其中,三星于2019年提出了针对3nm技术节点的全栅工艺(GAA-FET)。回顾过去,我国半导体产业仍没有走出“迭代卡脖子”的怪圈,其根源在于核心装备的缺失。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多产业综合促进的过程,尤其以国家精密设备制造业为重。工业母机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但我国对工业母机这种“制造设备的设备”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工业基准,加上国际出口限制,导致我国半导体产业相关制备设备发展滞后,关键装备及核心技术依然落后。另外,由于我国高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导致相关技术(专利)壁垒已经形成。回顾过去,我国半导体产业仍缺少核心技术专利。新概念、新思路的提出一直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帮助相关领域发展赢在起跑线的基础。指导信息领域和半导体产业的新概念和思路,如“冯·诺依曼”架构、“摩尔定律”、类脑计算、量子芯片等概念,均由西方国家率先提出,中国在创建主导领域发展的概念与思路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没有形成核心技术专利。核心技术专利在国外,导致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发展上难以占得先机。国际半导体大公司平均研发投入长期保持在营业额的20%,但是我国半导体企业迫于生存压力,难以投入充足的研发资金,这也造成了人才吸引力度不够,半导体人才缺乏的后果。因此,造成了技术落后、市场窄、利润低、人才短缺的恶性循环。新材料和新器件不断面市立足当前,基于新理念的新材料和新器件将不断被提出。当前半导体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器件尺寸越来越小,如芯片的功耗过高和量子尺寸效应等新的科学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解决途径之一是探索新材料及新原理器件。基于新理念的新材料和新器件也被提出,以满足未来信息器件低能耗、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要求。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半导体信息技术为信息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与核心元件。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信息技术正朝着低能耗、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方向迈进。为满足未来信息器件低能耗、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要求,在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来看,新概念新原理新器件在不断提出。立足当前,在面向未来信息器件的新材料和新理念方面,中国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例如,过去几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论文逐年增加。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端学术论文还只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还没有对前期投入产出倍增效益。如果论文成果没有转化为新技术,没有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研和技术两张皮”现象没有克服,就难以改变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落后的局面。当前,新型二维材料在电子学、光学和磁学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特性,被称为“未来材料”或“变革性材料”。具有高迁移率、高光电响应、自旋量子效应等性能的新型二维材料开发、新原理器件探索、与现有硅基微电子器件的互补、智能芯片的设计等,处于世界研究前沿,正在成为国际新兴研究领域。量子计算器件是实现低功耗、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新兴概念之一。类脑计算及器件被认为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借鉴人类大脑可并行处理信息数据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着超低功耗和高集成,得到业内的广泛支持。力争引领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发展展望未来,我国需加大对新的颠覆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拓展赛道,引领前沿技术发展,避免出现“迭代卡脖子”现象。目前,信息器件及系统的制造采用“自上而下”加工技术,精度达到纳米尺度。然而,在纳米尺度下,加工制造遇到了原理性的瓶颈和壁垒,探索和发展新的信息器件制造技术势在必行。近年来,以二维材料、量子点为代表的纳米尺度新材料的出现,为发展新的加工制造技术提供了基础。发展原子精度的加工制造技术,发展“自下而上”的变革性制造技术,实现器件的图案化、自组装及系统的集成,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具有战略意义。展望未来,我国需加快引领下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当前,新兴二维电子信息材料、新奇拓扑物性、基于超快光学的新应用这三个国际重大前沿方向分别于2010年、2016年、2018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把这些处于国际前沿方向的技术作为突破口,有望制备具有拓扑电子态的新型二维电子材料,发掘电子能谷极化等新现象,有望构建基于谷电子的新原理器件。一方面,拓扑材料具有新奇性质,其电子运动方向具有选择性,可显著降低传导电子间的散射、减小宏观电阻、降低热耗。另一方面,利用二维层间近邻效应,有望在材料中引入新奇特性例如局域电场和磁场,产生光电流不需要外加电场,响应速度快到飞秒级,可望研究出无需外加电场或者磁场的低功耗高速器件以及新原理性器件,例如低功耗自旋电子器件、高容错性量子计算器件、超快光电响应器件以及光电互联器件等。这些新型信息器件不仅仅对于基础科学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望牵引信息、材料、生物、医学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若在诸如此类的多个方面取得国际重大影响力的突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引领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报告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记者:报告再次强调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您认为其针对性何在?吴江: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以来,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干部选拔工作发生了导向性的变化。经过近5年的实践证明,选出好干部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发展。进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仅要坚持,关键要抓好落实。落实就是把好干部用起来,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需要大胆选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特别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报告提出这个要求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目前,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作为”现象,少数干部存在“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消极心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但最重要的是从制度上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大胆选拔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静下心来想问题、扑下身子干实事,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干部。报告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就是通过建立这些好的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严格执行“渎职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的要求,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地生根。记者:在坚持好干部标准的同时,报告提出要突出政治标准,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吴江:落实好干部标准最关键的是政治标准。为此,报告特别强调“突出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核心标准,政治上不合格,一切都不合格。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端正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从选人用人这个入口把好关,这个政治关把不住,干部难免就会“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以至于走上违纪违法之路。报告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就是充分体现了突出政治标准的新时代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干部队伍中涌现出更多现代治理的行家里手记者: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报告为什么要突出专业化,强调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吴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就提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要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其中“专业化”就是指选干部要懂经济会管理,要从“万金油”式的外行领导转变为“有所专长”的内行领导。经过多年努力,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专业化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分不开。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干部的专业能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记者:您觉得应该如何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吴江:我认为,新时代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是指在各项事业发展中能够掌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科学知识、治理方法和创新精神等素质要求,这就需要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上进一步下功夫。为此,应当做到:——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优中选适”的理念,“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只有以事择人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考察识别干部要注重工作岗位的专业匹配度、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度、工作方法的科学运用度、解决问题的创新贡献度。——坚持干部选拔的五湖四海,畅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渠道,适度扩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比例,强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培养方式,探索机关与党校、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不断丰富干部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专业基础。年轻干部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记者:报告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您怎么看对于年轻干部的这种培养和锻炼?吴江:报告强调要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既是尊重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也指出了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正确导向,用“经过实践考验”的要求来挑选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把年轻干部完全等同于年龄小、学历高的干部。过去有的地方在选拔年轻干部时机械划定年龄、学历等条件,使部分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被刷了下来。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已经不是问题,高学历者比比皆是,但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依然不少,他们缺乏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缺乏急难险重的实践历练。年轻干部多到基层“墩墩苗”,经历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的锻炼,才能砥砺品行、增长才干,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干部。记者:应该如何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吴江:年轻干部处于成长期,虽然对于成长期的年轻干部条件可适当放宽些,但基本要求不能降低,好干部标准不能动摇,尤其在政治上、人品上、廉洁上、纪律规矩上不能有丝毫放松。谁在大是大非面前党性更坚定、在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力更突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在干部群众中口碑更好,就选谁。还应坚持把好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首先要落实在年轻干部上。坚定理想是第一位的要求,是否一心一意拥护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重要的。要改进年轻干部选拔工作,进一步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坚持组织掌握、动态管理、有进有出、适时起用,保持一池活水。另外,针对一些基层和边远地区不容易留住年轻干部的问题,要制定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在事业发展、职级待遇、工作生活条件上引导年轻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干部的付出要充分尊重,创造的业绩需得到合理回报记者:报告提出对干部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尤其是厚爱与激励,这是近年来较为关注的话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吴江: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全军必须善于爱护干部,并且提出了爱护干部的5种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在约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如何调动干部积极性,解决干部的待遇偏低,特别是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把厚爱和激励干部的要求落在实处,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正视,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付出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创造的业绩需要得到合理的回报,他们的成长环境也需要呵护和保障。另外,还应继续深化干部工资福利和奖励制度改革,加强关心激励干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我认为,不仅要旗帜鲜明地肯定表彰锐意进取的干部,还要从物质和精神激励方面予以体现,特别是在职级设计上更加弹性灵活,为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