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发布不足多也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发布

来源: 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林捷兴)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院长面向全球招聘。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以健康优先、关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依法办院为基本原则,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主动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主要建设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探索六大创新机制,即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联动的多维合作机制、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创新的研究资助机制、科学的评审评价机制、协同的产业转化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其中,筹建期(2020-2021年)将启动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四平台一智库●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

德之末也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发布,面向全球招聘院长!

原标题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发布,面向全球招聘院长!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普罗大众加深了医学科研攻关的重要性。3月31日,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记者了解到,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就提出支持深圳探索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今年3月3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透露“全新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即将在坪山挂牌”。如今,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揭晓。“以健康为中心”建设“四平台一智库”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以健康优先、关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依法办院为基本原则,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主动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构建多方参与的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在突破医学科技转化及应用瓶颈、完善临床研究及应用体系、促进内地与港澳及国际医学科技资源和规则对接等方面积极探索。深圳医学科学院主要任务是建设“四平台一智库”: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整合型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重点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及转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推动研究转化、工程化及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建立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市内外医院组建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围绕药品、装备及技术转化作制度创新、体系重塑、流程改造等,推动国内外先进药品、装备及技术在深圳转化,并通过深圳辐射全国。建立药品、器械及技术的筛选评估、临床研究、监管政策设计、医保支付制度设计等一体化创新研究,打通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瓶颈,推动深圳成为国内外医学科学研究成果验证、应用、推广的重要落地平台。开放型医学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多方资金筹措机制和高效择优的项目资助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院内院外项目分设,院外项目紧扣“健康中国”建设重点领域,面向全市并逐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乃至全球开放,重点资助能协同解决健康重大问题和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项目,汇聚全球优势资源解决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引领型医学科技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建立全市生物医学及医学相关研究资源的统筹协调机制,搭建全市生物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改建或新建1-2所国际化高水平临床研究医院,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临床研究及转化平台。牵头组织开展涉及人群的战略性科学研究计划,建立相关队列研究。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育平台:完善需求牵引的医学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医学科技交叉复合型人才。强化医学科技战略导向,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医学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医学科技战略科学家。强化临床需求导向,培养一批洞察临床研究需求、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技术创新的临床科学家。强化协同创新导向,建立生物医药企业与临床医技人员双跨双聘机制,通过专业人才的交叉融合促进需求导向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智慧型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面向世界医学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医学科技趋势分析、技术预测、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科技评估、技术服务、咨政建言等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定期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院长在管理运行机制上,《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由政府代表、深圳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代表等构成;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作为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探索六大创新机制: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通过建立规范的遴选程序和明晰科学的选拔程序,面向全球遴选人才,实行社会化用人。采用全职、双聘、兼职等多形式灵活用人方式,建立面向人力资源市场、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激励制度。联动的多维合作机制。按照“一体多核、共建共享”原则,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协同国内外一流创新主体,实现多主体协作和联动发展。时机成熟,可考虑在世界医学科研资源集聚地区设立联络处或研究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研究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投入、转化收益共同组成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通过设立“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开展院内外项目研究,同时探索建立社会捐赠资金财政配套激励制度。社会资助通过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与整合更多资金投入医学研究。创新的研究资助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院内外项目分设,院内项目主要支持院内科学家深耕探索,保持其对相关科学领域的敏锐捕捉与引领。院内研究所不参与院外资助经费竞争。院外项目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实行研发合同机制,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实现。科学的评审评价机制。构建“全球视野、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评审体系。建立多样化的项目评审模式,探索建立对重大原创性、颠覆性、非共识创新项目的非常规评审机制,建立项目伦理审查、生物安全性评估、科研诚信、数据共享等重点要素的审核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对项目、机构及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协同的产业转化机制。加快产业结合,形成紧密的产业合作生态系统。以临床研究医院为核心,协同市内外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机构,组建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临床数据向企业有序开放,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其中,筹建期(2020-2021年)将组建筹备团队,启动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期(2022-2025年)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基本完成首批研究所和中心的建设工作,3-5个研究院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发展期(2026-2035年)高端人才集聚取得明显成效,在研究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一批优秀成果,在卫生健康交付学科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有3-5个研究院所国际影响力显著。根据《方案》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医学科学院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到203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体更加成熟定型,重点领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获得显著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健康城市发展的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来源:深圳特区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贵贱无义

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日报今起刊登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涵养与运用,注重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即日起,本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敬请关注。首篇推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才能锚定方向、行稳致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培养和增强我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战略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奋发有为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就战略思维作过深入思考并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坚持用战略思维方法观察时代大势、洞悉当代中国、谋划浙江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八八战略”为总抓手,包括统筹城乡一体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系列战略举措在内的省域发展战略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1.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战略思维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树立“善审天下之势”的全局观念,注重战略环境分析。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层面观察和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2005年2月,在部署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推进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注重战略环境分析,还善于从中寻找和把握战略机遇。他指出,“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习近平同志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在深入分析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因此,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明确战略定位、笃定战略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说“度势”是为了放眼全局、因势而谋,那么“审时”就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应时而为、顺势发展、乘势而上。21世纪初期,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改善,但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浙江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如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他强调,关键是把握两条: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中有很多是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虽然现在还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旦茁壮成长,就会成为主流。也有一些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或者是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研究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化解。习近平同志准确分析了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了浙江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双重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人均GDP1000—2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又有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使浙江面临着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好城乡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顺利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结构的均衡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中把握经济发展全局”。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他还指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把浙江的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勇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尽领风骚。对于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方面全面加以理解,全面加以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发挥战略优势、筹谋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善作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树立和运用战略思维,关键要在发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抓住主攻方向、关键环节,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提纲挈领带动全局发展。21世纪初,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重考验,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作出最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成为浙江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八八战略”是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形成的基础、立足发挥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八个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等;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因此,“八个方面的优势”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这是“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核心要义。“八八战略”的“优势论”还体现在对发展资源的深刻把握上。高度重视战略资源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大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海洋是浙江未来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首个《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还认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3年,他就部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为此,他亲自谋划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并推动实施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可以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浙江特色优势,尽力把优势做大做强的经典范例。4.凸显战略重点、推进战略实施: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战略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战略思维要求确定各战略阶段的发展方针,选择实现的手段或途径,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细化举措,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整体把握浙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他的提议下,浙江省委将未来5—15年发展趋势判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列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理念,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针对浙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奋力迈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全面部署“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并将“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为探索社会治理之道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十大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准关键点和着力点,为全面加强浙江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一系列战略重点,构成了新形势下浙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浙江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省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研究发展规律、战略优势,突出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价值追求、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而伴随着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对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也从区域治理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1.统驭全局的战略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战略谋划是从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实践看,凡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推出的“八八战略”就是关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它“致力于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着力推进数量、质量和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的稳步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联动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全局性、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又对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如针对当时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明确战略规划、细化行动计划,为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部署,既包含战略目标,又明确了战略举措。注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同志从浙江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远见。2.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也是战略定力的思想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建设上,他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推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倡导推动“三个跑遍”、“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可持续,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制定之中。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3.观势谋事的战略考量: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形势,必须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就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针对21世纪初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不仅强调要尊重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个必须牢牢把握”强调,“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在防汛抗台工作上,针对浙江“洪、涝、台、潮、旱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特点,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和分析我省防台抗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从思想、建设、法制、机制、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灾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鲜明特征。4.底蕴厚重的战略自信:在激发潜能活力中增强发展信心。能否立足实际,调动各方信心,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是衡量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浙江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发挥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战略自信。比如,针对浙江山区、海岛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时有人认为浙江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习近平同志则提出,“浙江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以‘轻’为主,这是我省的优势,不能丢,而且按照我省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承载力来看,要想太‘重’也不可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部署和指导改革发展中,总是强调要利用和发挥优势。“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蕴和优势的集中概括。从发挥浙江优势到大国自信,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客观实际、把握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战略智慧,成为贯穿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要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5.坚如磐石的战略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制定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施战略,即把谋划转化为具体行动。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的谋划,也包括对战略实施保障的谋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为抓好落实,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具体地说:党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形成全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他还推动建立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以加强重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始终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推动落实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则,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方向,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特别是历届省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其作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省委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统筹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于浙江来说,如何将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丰硕战略成果,还是要“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建设好“浙江之窗”、展示好“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1.强化接力意识,确保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一以贯之。战略是着眼长远、谋划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从进入新世纪到奋进新时代,“八八战略”始终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对于浙江来说,以战略思维推进发展,就要做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战略定力不能变,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意志不能变。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有着从传承到丰富、发展到跃升的推进关系,继承和发扬“八八战略”聚焦优势与短板、立足时代前沿对发展重大问题作出超前预判、紧密联系实际对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力探索等精髓要义,着力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从省域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鲜活的诠释。2.强化全局意识,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以全局视野认识当前、放眼未来,在坚定战略自信中赢得战略主动,保持发展先行。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省域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考量把握,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重点谋划如何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在谋深而行、谋定而动中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3.强化前瞻意识,回答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课题。战略思维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对事物发展方向有科学预见、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分析、对事物发展进程做到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事关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浙江要着眼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围绕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六方面战略性问题,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率先回答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4.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步、进步慢了就等于退步。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与根据”的观点告诉我们,抓住了特定的有利的外在条件,就能推动事物实现长足发展。浙江发展要保持引领未来的良好态势,就要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和形成多方面的战略性发展优势。要树立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浙江正在开展的国家试点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加快实现改革试点从“盆景”变“风景”,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在服务区域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上贡献长板、担好角色,细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抓手,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增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力、竞争力,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新时代浙江的“金名片”,聚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5.强化攻坚意识,在谋大事、干实事中展现担当作为。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一项战略性部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各项工作要体现“窗口”标准、形成标志性成果,必须强化“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坚持改革创新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围绕新目标新定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增强有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强化“钉钉子”精神,着眼战略设想落实落地,努力让每一件重要工作都出新出彩,在实干笃行中赓续“八八战略”、擦亮“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篇章。(课题负责人:盛世豪 黄俊尧 邢晓飞)

奇语

合肥研究院在基于光学伽伐尼效应产生纯自旋流研究中提出新的鲁棒方案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研究员郑小宏课题组在利用光学伽伐尼效应产生纯自旋流的研究中,基于结构对称性提出一个新的鲁棒方案,即在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的二维反铁磁体系中实现光生纯自旋流。相关研究成果以Two-dimensional centrosymmetrical antiferromagnets for spin photogalvanic devices为题,发表在Nature合作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实现无净电荷流伴随的纯自旋流是凝聚态物理和自旋电子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光学伽伐尼效应在低维体系的研究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当光学伽伐尼效应应用于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体系或自旋极化的铁磁体系时,仅需通过光照,便可产生自旋极化的光电流或纯自旋流,这为实现纯自旋流提供了新途径。然而,以往对光学伽伐尼效应诱导纯自旋流的研究集中于强自旋轨道耦合的体系或铁磁体系,且光生自旋极化光电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电子能带须具备自旋劈裂特征。此外,这些体系并非原始材料,均需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满足一定的对称性才能达到光生纯自旋流的条件,这对实验制备条件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因此,实现光生纯自旋流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为克服上述困难,研究人员基于光学伽伐尼效应产生纯自旋流对结构对称性的要求,提出了在二维反铁磁体系中产生纯自旋流的鲁棒方案,即基于光学伽伐尼效应在具有中心反演对称性并且自旋极化具有反对称性的二维反铁磁磁体系中产生纯自旋流。该方案被应用于具有自旋简并能带结构的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自旋光电器件中。研究发现,纯自旋流的产生既不依赖光子能量和光的偏振特征,也不依赖电子自旋能带是否劈裂和简并,这表明能带自旋劈裂不是光生纯自旋流的必要条件。此外,通过施加外置电场可解除器件中电极端的自旋简并特点,所构建的器件能实现自旋电子器件的多种功能,包括可产生完全自旋极化电流和实现纯自旋流。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光学伽伐尼效应产生纯自旋流的鲁棒方案不仅限于石墨烯纳米带,还可推广至其他具有自旋极化反演反对称性和结构反演对称性的二维反铁磁体系,这对发展低功耗的自旋器件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相关计算在中科院超算中心合肥分中心完成。图1.基于带宽为6的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自旋光电器件(a-b)以及(c)器件的三种栅压构型图2.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a)电荷密度和(b)自旋密度分布图;(c)线偏振光以及(d)椭圆偏振光照射下,自旋分辨光电流和、总的电荷光电流随偏振角以及螺旋角的变化图3.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体系的纯自旋流产生示意图【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成名记

学习党史的科学方法

吴传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百年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重温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00年前的腥风血雨中,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到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滋养源泉。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学好党史,我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注重全面系统,掌握历史脉络学习党史必须掌握党史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党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掌握党史事件中的各个要素。中国共产党党史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包括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党史事件中各个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影响等。党史事件是点,党史发展的历史脉络是面,只有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学深学透。系统学习是掌握党史发展历史脉络和重大事件的重要方法。只有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党史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零零碎碎的学习,很难掌握党史发展的多种逻辑。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中央学习党史的精神要义,静下心来系统全面地学习党史,在学习中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把握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主题主线。 注重正本清源,厘清疑点困惑学习党史必须科学审视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的发展历程,还党史以本来面目,做到正本清源,厘清疑点困惑。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正确审视,必须用科学方法去辨识。不能正确审视,不能用科学方法去辨识,看待历史就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只有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原历史背景,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复杂性,才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这既是回归历史的本真,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是提高人们认识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文化交流和融合激发了各种文化思潮,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一般而言,一些社会思潮具有两面性。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别有用心,他们歪曲党的历史,歪曲党的历史作用,否定历史英雄人物,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我们的英雄来做文章,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动摇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搞乱人心,进行“和平演变”。一些党员、干部对于党史上的历史事件心中存有疑点困惑,就是因为对党史学习不够,被历史虚无主义等别有用心的思潮所诱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积极回应人们的疑点困惑。比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为什么要进行“三湾改编”,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开展土地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没有讲清,就会混淆人们的视听。对于这些问题,要原原本本研读历史、认认真真开展学习、扎扎实实进行研究,真正做到心中有史、心中有底、心中有料,从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有理有据、刚强有力的批判。注重以史鉴今,汲取前进动力学习党史,必须立足现实,以史为鉴,史为今用,以历史的养分滋养新时代的前进动力。回望过去的路,是为了走好现在的路,远眺未来的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审视中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把握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行的信念、汲取前行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得益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比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不是俄国革命的道路,这就回答了今天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领导,从而使得共产党军队不同于一切旧军阀,这就回答了为什么今天要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就回答了今天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回答了今天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要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强调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这就回答了今天为什么要强调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辉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时代教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这部时代教材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的精神伟力,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切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打鸡蛋

跟着总书记学思维丨学深悟透“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

浙江新闻客户端 盛世豪图源:视觉中国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注重科学思维的涵养与运用,坚持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思维方法研判形势、分析问题、作出决策,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发表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跟着总书记学思维”的热潮。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将研究成果作为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素材,在领悟和把握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中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思践悟的新境界更好地担当起“五大历史使命”。《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从新世纪以来到进入新时代,从实施“八八战略”到建设“重要窗口”,浙江改革发展之所以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根本在于习近平同志的科学擘画和行动指引。其中,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指导我们干事创业的有力武器。要深刻感悟科学思维的魅力,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动力,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科学思维方法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每一次胜利、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毛泽东同志多次号召全党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倡导把解放思想方法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光辉典范。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是解决问题的“桥”或“船”,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高超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在逆风逆水中勇开乘风破浪之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学好用好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向我们全景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娴熟运用,凝炼揭示了新世纪以来浙江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印证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研究成果启示我们:浙江过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靠的是创新思想、科学思维的指引;浙江未来要勇立潮头、再攀高峰,必须更加注重用好科学思维方法,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中彰显习近平科学思维方法的真理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有力支撑。要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真正理解掌握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内涵要义。读懂其中彰显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则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哲学指南。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提出的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数字浙江等战略举措,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实践成果。从紧扣浙江发展中的“先天不足”和“成长的烦恼”作出战略擘画,到党的十八大以后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习近平同志更是把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懂其中贯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时时处处凸显出“奋斗目标奔人民而去、手中权力为人民所用、根本利益为人民所谋”的价值旨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论是谋划战略部署,还是指导政策制定,或是推动举措实施,都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从在浙江工作时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蕴含的人民宗旨始终不变、鲜明如初。读懂其中体现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系统观念。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个有机体系,既有视野宏阔的战略安排,又有排兵布阵的战术指导;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当下的观照;既注重发挥优势,又强调补齐短板,是运用系统思维系统观念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以及大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化、推动实施的“山海协作”、提出的“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等,都是对省域治理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谋划的实践典范,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展现出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智慧内在一致。读懂其中凸显的尊重客观规律的理论品格。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领域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的社会领域改革,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彰显了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两个治”“两只手”等工作理念,彰显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读懂其中展现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路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中的方法论特征。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切准浙江“成长的烦恼”“发展中的问题”,还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抓住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看到短板和优势,在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关键、找重点,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方法和举措,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凝结着丰富的“浙江元素”,浙江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学习、研究和运用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保持先行态势。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学有所思、学而深悟中实现思想跟进、实践跟进。深化学懂弄通,掌握核心要义。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是值得我们深挖细采的思想金矿和精神富矿。要带着感情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使学习既有“红船味”又有“浙江味”“新时代味”;把学习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一脉相承的思想内涵、实践要求,真正学懂弄通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强化研究阐释,推动知义明理。支持和发动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进一步梳理总结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把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和思维魅力研究透、说明白。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阐释好其中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学以致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科学思维与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中分析形势、判断趋势、掌握大势、指导工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宣传宣讲,推动深入人心。从浙江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践出发,在全省深入开展“跟着总书记学思维”专题活动,进一步放大《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的社会效应。通过全媒体发力,精心设计推出学思维系列报道、实践案例、典型报道和金句视频等,保持学习宣传热度,让正能量带来大流量,推动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发挥8090青年理论宣讲团和全省“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作用,通过小故事讲好大道理,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弄清楚弄明白科学思维方法是怎么来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什么好、科学思维方法怎么用的过程中,切实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更好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

乃见太子

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涵养与运用,注重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即日起,浙江日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首篇推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敬请关注。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才能锚定方向、行稳致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战略思维的涵养与运用。他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培养和增强我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就战略思维作过深入思考并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坚持用战略思维方法观察时代大势、洞悉当代中国、谋划浙江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八八战略”为总抓手,包括统筹城乡一体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系列战略举措在内的省域发展战略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1.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战略思维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树立“善审天下之势”的全局观念,注重战略环境分析。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层面观察和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2005年2月,在部署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推进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注重战略环境分析,还善于从中寻找和把握战略机遇。他指出,“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习近平同志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在深入分析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因此,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明确战略定位、笃定战略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说“度势”是为了放眼全局、因势而谋,那么“审时”就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应时而为、顺势发展、乘势而上。21世纪初期,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改善,但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浙江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如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他强调,关键是把握两条: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中有很多是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虽然现在还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旦茁壮成长,就会成为主流。也有一些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或者是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研究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化解。习近平同志准确分析了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了浙江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双重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人均GDP1000—2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又有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使浙江面临着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好城乡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顺利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结构的均衡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中把握经济发展全局”。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他还指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把浙江的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勇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尽领风骚。对于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方面全面加以理解,全面加以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发挥战略优势、筹谋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善作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树立和运用战略思维,关键要在发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抓住主攻方向、关键环节,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提纲挈领带动全局发展。21世纪初,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重考验,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作出最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成为浙江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八八战略”是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形成的基础、立足发挥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八个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等;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因此,“八个方面的优势”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这是“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核心要义。“八八战略”的“优势论”还体现在对发展资源的深刻把握上。高度重视战略资源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大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海洋是浙江未来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首个《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还认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3年,他就部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为此,他亲自谋划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并推动实施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可以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浙江特色优势,尽力把优势做大做强的经典范例。4.凸显战略重点、推进战略实施: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战略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战略思维要求确定各战略阶段的发展方针,选择实现的手段或途径,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细化举措,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整体把握浙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他的提议下,浙江省委将未来5—15年发展趋势判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列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理念,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针对浙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奋力迈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全面部署“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并将“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为探索社会治理之道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十大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准关键点和着力点,为全面加强浙江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一系列战略重点,构成了新形势下浙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浙江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省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研究发展规律、战略优势,突出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价值追求、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而伴随着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对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也从区域治理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1.统驭全局的战略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战略谋划是从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实践看,凡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推出的“八八战略”就是关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它“致力于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着力推进数量、质量和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的稳步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联动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全局性、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又对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如针对当时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明确战略规划、细化行动计划,为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部署,既包含战略目标,又明确了战略举措。注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同志从浙江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远见。2.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也是战略定力的思想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建设上,他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推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倡导推动“三个跑遍”、“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可持续,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制定之中。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3.观势谋事的战略考量: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形势,必须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就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针对21世纪初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不仅强调要尊重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个必须牢牢把握”强调,“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在防汛抗台工作上,针对浙江“洪、涝、台、潮、旱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特点,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和分析我省防台抗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从思想、建设、法制、机制、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灾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鲜明特征。4.底蕴厚重的战略自信:在激发潜能活力中增强发展信心。能否立足实际,调动各方信心,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是衡量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浙江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发挥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战略自信。比如,针对浙江山区、海岛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时有人认为浙江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习近平同志则提出,“浙江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以‘轻’为主,这是我省的优势,不能丢,而且按照我省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承载力来看,要想太‘重’也不可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部署和指导改革发展中,总是强调要利用和发挥优势。“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蕴和优势的集中概括。从发挥浙江优势到大国自信,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客观实际、把握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战略智慧,成为贯穿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要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5.坚如磐石的战略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制定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施战略,即把谋划转化为具体行动。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的谋划,也包括对战略实施保障的谋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为抓好落实,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具体地说:党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形成全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他还推动建立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以加强重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始终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推动落实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则,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方向,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特别是历届省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其作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省委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统筹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于浙江来说,如何将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丰硕战略成果,还是要“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建设好“浙江之窗”、展示好“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1.强化接力意识,确保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一以贯之。战略是着眼长远、谋划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从进入新世纪到奋进新时代,“八八战略”始终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对于浙江来说,以战略思维推进发展,就要做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战略定力不能变,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意志不能变。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有着从传承到丰富、发展到跃升的推进关系,继承和发扬“八八战略”聚焦优势与短板、立足时代前沿对发展重大问题作出超前预判、紧密联系实际对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力探索等精髓要义,着力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从省域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鲜活的诠释。2.强化全局意识,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以全局视野认识当前、放眼未来,在坚定战略自信中赢得战略主动,保持发展先行。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省域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考量把握,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重点谋划如何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在谋深而行、谋定而动中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 3.强化前瞻意识,回答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课题。战略思维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对事物发展方向有科学预见、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分析、对事物发展进程做到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事关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浙江要着眼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围绕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六方面战略性问题,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率先回答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4.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步、进步慢了就等于退步。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与根据”的观点告诉我们,抓住了特定的有利的外在条件,就能推动事物实现长足发展。浙江发展要保持引领未来的良好态势,就要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和形成多方面的战略性发展优势。要树立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浙江正在开展的国家试点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加快实现改革试点从“盆景”变“风景”,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在服务区域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上贡献长板、担好角色,细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抓手,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增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力、竞争力,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新时代浙江的“金名片”,聚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5.强化攻坚意识,在谋大事、干实事中展现担当作为。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一项战略性部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各项工作要体现“窗口”标准、形成标志性成果,必须强化“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坚持改革创新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围绕新目标新定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增强有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强化“钉钉子”精神,着眼战略设想落实落地,努力让每一件重要工作都出新出彩,在实干笃行中赓续“八八战略”、擦亮“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篇章。

堕落者

陶行知:科学方法与创造教育

陶行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很多教育思想都对后来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918年开始,陶行知在高师教育研究会上多次论述科学实验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认为,对中国学生的教育,应该积极融入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步骤有五项:发现困难、知晓困难之所在、设想解决困难的方法、试验解决困难的方法、验证解决困难之方法的普遍性。这种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探因、思考和行动。在孩子身上,学科成绩不平衡、学习热情不高怎么办?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工作效率低,工作项目进展慢的问题,原因为何、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几个时代以来经久不变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解决,恰恰是因为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需要不断重复循环。但毫无疑问,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方法是适用的——教育说到底,还是在教会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陶行知还提出过哪些与教育相关的理念呢?——创造教育。说到这个理念,不得不感叹陶行知先生的前瞻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运动带来了许多西方理论,在不少行业引起了震荡。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抓住了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创造性。他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他对“创造”的格外重视。创造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看看历史上拓宽人类认知界限、有杰出成就的名人,大多是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的创造者。著名企业家任正非,华为的企业精神和管理方法是他的创造;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将世界连接在一起的智能手机是他的创造;后来备受家长青睐的儿童智能通话手表,也是一种基于智能手表衍生的发明创造。注重探究能力开发的创造教育,谁说不重要呢?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而有些则需要一个缓慢的习得过程,为什么?一些孩子在早期的教育如果接受了创造力开发,往往懂得举一反三,将学到的新知识与已习得的旧知识融会贯通,掌握使用方法,能够灵活取用,进步和成长会更加明显。可以肯定的是,创造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它与填鸭式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创造教育,意味着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孩子们能够在前期教育中跑得慢一点,学会最核心的学习方法,在后续的成长教育中, 家长无疑会更加省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星梦

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学精用好科学思维方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高嵩转载请注明浙江之声【ID:zhejiangsheng】跟着总书记学思维连日来,省级媒体连续刊发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报告和实践案例。这六大科学思维方法给浙江各地带来了什么?下一步各地将如何学透用活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浙江之声今天起推出专题报道《跟着总书记学思维》,专访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说,宁波将学精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思维方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3月27日,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接受浙江之声采访。王鹏/摄)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宁波是我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总书记强调,要依托港口经济、港口的一些优势,来推进整个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和更宽的视野,以更高的品质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同时要求进一步繁荣港城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明的社会秩序。实际上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就为我们推动港、产、城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指明了整个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方向和路径。这一系列的重要指示,集中地体现了总书记运筹帷幄的战略思维、贯通古今的历史思维、抓纲带目的辩证思维、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所以市委要求宁波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地学习,深刻地领会,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好、琢磨好、运用好、转化好。”(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杨江琦/摄)这些年来,宁波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409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2位;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港口第1和第3位。彭佳学说,跟着总书记学思维,关键是要吃透精神、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特别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宁波的历史使命是,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彭佳学说,锻造硬核力量,就是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标志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集群,锻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就是加强与杭州的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格局,带动省内其他城市共同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建好示范区,就是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当好模范生,就是在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中打头阵、作先锋,当好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就是突出现代化先行,统筹陆海发展,推动城市能级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际大都市跃升。(宁波东部新城。丁继敏/摄)彭佳学说,围绕这一历史使命,宁波要构建“港、产、城、文”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把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我们要在发展总体比较均衡的基础上,来创新建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在分配制度的改革、城乡区域的发展、公共服务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来着力缩小三大差距,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宁波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总之,我们一定要学精用好总书记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增光添彩。”

风之音

科技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将制定,支持冷门学科等发展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有关情况。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在发布会上透露,科技部将根据中央要求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对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徐想 摄)叶玉江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强大的基础研究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上看,已经迈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一是学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成果。比如,我国高质量的国际论文连续多年全球第二,12个学科的SCI论文被引次数也是全球第二,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已经连续两年全球第二,在物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原创成果。二是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高。三是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文件,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四是科研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在有5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了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科研基础条件方面,加强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管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方面的建设,科研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叶玉江表示,面向“十四五”,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一是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勇攀科学高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华民族要为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科学上的重大贡献。二是要强化应用是基础研究的生命的理念,当前中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十四五”,要下更大力气,要更加重视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要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来突破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难题。叶玉江补充说,基础研究要瞄准或者聚焦科学问题,因为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科学地提出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如果提不出真正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就不可能有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更不会产生重大的科学成果。因此,加强基础研究,要鼓励科学家从真正的科学问题出发,形成原创课题,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叶玉江透露,科技部将根据中央的要求,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这个方案将对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作出系统的部署和安排。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在前沿领域,要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此外,要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第三,要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第四,要改革完善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特别是要建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北京报道编辑 柴畅(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