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Nature:英语称霸科研还要多久?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六合为巨

Nature:英语称霸科研还要多久?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作者:Chris Woolston & Joana Osório 编辑:大明、小芹【新智元导读】在目前的学术研究界,英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在国际范围内,不管是写论文、作报告、同行评审还是其他学术活动中,英语几乎成为唯一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英语水平对科学研究会有怎样的影响?请看《自然》对7位非英语母语人士的访谈。Nature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热议,题为:“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When English is not your mother tongue)。文章采访了7 位非英语母语人士,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不同母语的科学家应用英语进行科学交流的障碍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英语科学交流和写作的资源。这篇文章以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开篇:美国杜克大学一名助理教授在邮件中警告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不许说中文,邮件经在社交媒体曝光,掀起国内外轩然大波。事件以该名助理教授致歉并被解职调查告终,但关于非英语母语留学生是否“只能说英语”,在国外遇到的语言障碍如何解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Nature的这篇文章以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Michael Gordin的总结为结尾,Gordin认为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高级,但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语言能使科学交流变得简易且不易流失,而几百年来科学专业术语主要用英语定义,因此英语凝结了几百年的科学知识,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但Gordin也认为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分解成三种语言,英语、中文和其他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Nature的文章内容如下: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无论研究人员是来自北京、柏林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都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大部分研究和发现。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这可以简化科学研究的流程,但同时也会对科学成果的传播产生额外的障碍,并可能引发冲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系的一位教授就对该校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里用母语讲话表示不满。目前,英语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多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大量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对英语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日益成为提升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的基础。换句话说,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攻克学术难题之前,首先要跨过的就是语言障碍。《自然》采访了七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切身体会的研究人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Yangyang Cheng:这个问题很复杂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发生在杜克大学的这件事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位教授抱怨中国学生用讲中文的行为在社交网络上被人关注。但是,作为在中国出生和成长的人,我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参与了许多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发现欧洲的研究人员经常用他们的母语互相交谈。然而,中国或韩国科学家在远离祖国的学术环境中很少用母语交流。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不大自在。我知道来自英语国家的一些教授对中国学生感到不满意。中国的教育机会极为有限。很多学生缺乏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往往被认为缺乏清晰科学思考的能力,这是错误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我很幸运能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我从小就很擅长英语。在中学时,周围的人认为我以后会当一名翻译。但我想做科学研究。我用英语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困难,但我的很多同事,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却倍感挣扎。他们决定不来国外读博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语言障碍。中国的研究人员为全球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用英语做的。汉语是丰富而美丽的语言,但汉语中仍然缺乏描述物理科学所需的大量词汇。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讨论我的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多努力。保持开放态度,给非英语人士更多的机会SNEHA DHARWADKAR:印度班加罗尔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野生动物学家我发现印度科学家经常会瞧不起不懂英语的人。我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当科学家从欧洲或北美来到这里进行实地研究时,他们非常倾向于雇用讲英语的人。他们假设,如果雇用一个语言不流利的人,就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训练这些人。印度的大多数环保研究人员都缺时间、缺经费,不愿付出这些额外的努力,所以最终聘请了有机会学习英语的那些有特权背景的人。有那么多人想要为科学做出贡献,却因为英语水平不足而无法实现。研究资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以鼓励到访的研究人员聘请当地居民,即使他们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这些当地人比从未去过该地区的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这种知识无论是用印地语,还是用英语表达都很重要。我是Twitter上的@herpetALLogy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汇集了不同背景、语言和研究方向的昆虫学家。我们有自己的空间来讨论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语言障碍的人来说,这种语言上的障碍是很难理解的。科学家应该更多地接触当地居民,这对管理项目团队以外的人员是有好处的。我在招募这类人员时,会尝试了解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可以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探讨他们遇见的问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科学家需要向所有愿意接受科学的人保持开放的态度。 学语言是跨文化交流,将翻译服务纳入研究经费VERA SHERIDAN:都柏林城市大学 语言和跨文化关系研究员我一出生说的是和现在不同的语言。我和我的家人是在1956年逃离匈牙利的难民。我对那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感同身受。我参与编制了一系列英语学习资源(请参阅go.nature.com/2wx54tc),目的是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学术英语。许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完全成熟的个体,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自己所在的学科文化。对于那些英语非第一语言的人来说,学习中的挑战尤其艰巨。他们无法独自完成学习过程,需要与他们的导师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导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写作的惯例和各类期刊的要求。将博士论文转化为期刊文章是一门艺术。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就可能会拼凑出一些不可能被期刊接受的文章。研究机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支持和培养国际学生。仅仅聘请专业的学术写作专家是不够的。这些专家通常具有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背景。学生还需要科学家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特定学科撰写文章。我曾经了解到一个案例,一位来自印度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他认为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再次被拒绝,不是因为研究的质量,而是因为英语的质量。他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我认为现在的很多事情应该改变。让科学知识和成果更容易获取,并不是最富裕国家的独有智慧。多语言支持和翻译服务可以纳入拨款,作为研究经费的一部分。说英语的人已成为科学的“守门员”。这些人把守着科学的大门,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优秀的观点和研究成果。CLARISSA RIOS ROJAS表示,那些不懂英语的科学家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受益,帮助他们适应英语环境和英语人士面对面寻求帮助CLARISSA RIOS ROJAS:荷兰Valkenboskwartier网络学习项目主管我来自秘鲁,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来自国外也有一些优势。研究实验室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因此能够与不同国籍的人建立联系是很有益的事情。我能够很容易地与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科学家交流,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与西班牙语非常相似。同时也能方便社交往来。根据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不说英语的人在科学方面处于真正的竞争劣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难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许多人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文化。只是学习更多的新词汇还不足以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真正的指导,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2015年,我创立了Ekpa'palek,这是一个辅导项目,旨在帮助拉丁美洲的学生熟悉学术流程。大约90%的学员讲西班牙语,10%讲其他语言。英语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是用英文写的,大多数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我鼓励学生利用YouTube上的一些语言教程。如果他们无法上网,我告诉他们多去教堂。教堂里通常有一些母语为英语的人,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帮助别人练习英语。英语“独尊”导致研究偏见,谷歌翻译解决不了问题TATSUYA AMANO动物学家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为一个母语为日语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但科学也在苦苦挣扎。目前动物保护领域的许多研究仍以当地语言进行。在2016年的PLoS(生物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调查了2014年发表的超过75000份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我们发现36%的论文不是以英语发表的,这使得更广泛的世界更难以获取这些信息。英语的主导地位在科学记录领域造成了相当大的偏见。在201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在英语使用者比例较高的国家更为完整(T. Amano和WJ Sutherland Proc.Biol.Sci.280,20122649; 2013 )。换句话说,在很少讲英语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记录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没有那么充分。我们需要促进语言多样性,并为此共同努力,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挖掘科学知识。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的重要部分。我一直在寻找评估保护性干预措施的世界各地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600多篇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我正在与母语为这些语言的人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论文中的信息,了解这些文章如何填补英语知识的空白。我怀疑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语言障碍是小问题。他们可能认为谷歌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足够成熟技术还没有诞生。现在我们还无法通过翻译程序处理科学论文,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我们需要改变对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态度。如果有机会评审他人向期刊提交的论文或者职位申请,请优先考虑审阅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文章。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你可以为国际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方法,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英语说的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主动说MONTSERRAT BOSCH GRAU法国蒙彼利埃 Sensorion研究主任我在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资助中包括支持国际合作的“移动预算”。由于这个机会,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我在蒙彼利埃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实验室工作了12个月。在那里,我必须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工作中的英语和日常生活中的法语。无法沟通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必须要和别人主动交流,他们不会自己来找我交流,因为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在中学就学过英语,但水平不高,而在西班牙没有英语版的电视节目。我的大学里绝对没有针对英语水平的培训。在法国,有一些课程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法语,但不是英语。我试着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不仅是科学论文,还有文学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和他人用英语进行非正式交谈。因为我在法国,我的大多数同事和朋友都不是来自英语国家,我们实际上是在互相学习英语。当我们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谈时,我们其实什么都听不懂,尤其是对方来自英国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英国口音很难懂,而且他们说话语速太快,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些非英语母语人士更愿意用英语与其他外国人交谈,和他们交谈更容易听懂。语言是促进成功的一门工具。掌握说话的方式、了解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规则是一项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进行科学交流,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英语非常适合科学:它精确而直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理想的职位或研究项目。语言障碍从未阻止我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寻求资助要比日常交流更难,当你的母语不是英语时,这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你需要与语言障碍“作斗争”。在学术会议上,英语说的不好不是大问题:别人都能理解。但是会存在局限。有些人英语说的很差,已经完全阻碍了沟通。没有随后的科学讨论,就会错过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机会。我们需要在大学之前和大学期间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让本国学生在另一个国家做一些研究,就像我一样,这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博士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有时你在用英语交流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去交流。阅读英文书籍,看英文电视节目,英语撰写所有实验报告,用英语举办会议等。请你所在的学院提供英语培训项目。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在博士期间支付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培养费用,或与其他实验室合作交流。访问交流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敞开心扉。英语的一家独大还将长期持续MICHAEL GORDIN:普林斯顿大学 现代和当代历史教授对于科学的本质来讲,使用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更好,科学研究也可以使用汉语和斯瓦西里语。但是,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大量因素让英语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同一语言让研究更有效率。如今,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语言。如果在科学研究全部用上,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在18世纪到19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经常需要学习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现在的科学家负担大大减轻了,只需要掌握英语一种语言,这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缺乏公平性。在不说英语的国家,除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外,你会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我们可能会错过一些非常聪明的理念。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习惯了使用英语,同时英语本身也在适应科学的发展。英语中陆续引入一些关于新概念和过程的词汇。当一个新的领域出现时,英语中也会衍生出这些领域内的相关词汇。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些现在几乎普遍使用的词汇,如“因特网”,“软件”和“控制论”之类的英语都是这种衍生的结果。许多语言没有这种历史,因此他们没有衍生出科学词汇的基本条件。如果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泰语或印地语应该是科学的语言,我们会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创建一套完整的术语体系。人们常常问我,是否有一天英语会被其他语言取代。 我对此表示怀疑。英语其实是一种反常现象。以前从未有出现过一种全球性语言,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另一种。在未来,甚至可能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有三种:英语、汉语和另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即使每个讲英语的科学家都突然失踪了,英语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领域的主要语言,因为很多知识是用英语写成的,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各位新智元的读者朋友,对于英语在科研领域一家独大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参考链接: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97-0

绘美

英语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才是王道,教你几招拿下英语!

导语:英语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才是王道,教你几招拿下英语!前几天一则郭雪芙不会念英文片名的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据悉,其在亚太影展担任颁奖嘉宾时,因不清楚“interchange”这个单词与男搭档推来推去好长时间,场面一时有点尴尬。随着世界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也被使用的更广泛。在生活当中利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学习英语会让我们更好地与国际交流,学好英语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位。以下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学习的方法。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我们用来交流的媒介,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交流都要说话。那么请大家思考学习语言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嗯!非常好 听说读写。一,听,想必大家知道一个先天哑人他一定是个聋人。他听不到所以他学不会说话。那么这里学习英语,我们首先要先听到。现在网络的发达,我们可以随时看一些美剧或是外国大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看美剧可以让我们学到地道的美式英语,包括语音语调,还有英语的用词。我建议大家在开始的时候先不要看字幕,先听一下找找感觉。也就是泛听。然后再逐句的精听。如果程度好的话也可以用笔写下来哦!另外如果你想拥有英式的发音 建议听听BBC哦!二,说,有了听的输入我们就要有输出啦。记得心里的声音里有一集:在家里所有人必须说英语,如果说韩语就会被罚款。好笑的是:后来家里人学会了用手势表达,男主的爸爸为了能说韩语居然在外面搬砖填补罚款。可以看出来想要说好英语需要一定环境,如果身边没有外国朋友的话,我们也可以相互练习。三,读,这里建议读一些原版的英文名著哦!比如小王子 故事性强会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阅读文章的时候大家可以记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英语词汇的。以便我们将来写文章时能够用到。四,写,建议大家可以用英文写一写日记。日积月累 慢慢累积写作经验。必要时背诵一些谚语分分钟提亮你的作文比如: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昨日不会重现。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脍炙人口的谚语最后跟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学习英语的方法,希望大家早日行动起来并坚持下去掌握一口流利英语。大家加油本文编辑:刘林 配图:庄注 配图:钱现

回也

英语学习越早越好吗?这些科学研究结果或许会有用

在中国,英语学习是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从幼儿园开始,许多家长就在为孩子的英语学习而焦虑着。而中国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也催生了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各类教育机构的繁荣,特别是疫情之下,在线英语教育再次火爆起来。关于英语该不该学不必纠结。因为英语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科目;而从科学角度讲,正如我之前发表的文章所述,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多优势,如较强的语言能力、选择性注意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而且还能延迟老年痴呆发病的年龄。那么,英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呢?许多家长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焦虑地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机构的助推、其他家长的劝说,都使得家长更倾向于早学,但这是否有科学依据,英语学习是否与年龄有关?另一方面,家长又会感到困惑,因为当年自己也学了多年英语,可照样是“哑巴英语”,成年后根本毫无用处,既然以后没用有必要花这么大精力学习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英语学习与习得年龄之间的科学研究成果。习得年龄指的是什么年龄学习了第二语言。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会降低吗?有的理论家提出,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可能是青春期开始的时候,就没法像学习母语那样,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了。或许许多家长也会有些感觉,虽然自己当年也学过英语,可在家指导孩子学习英语却困难重重,不得不依靠培训机构。但庆幸的是,没有证据支持这些理论家的猜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同样可以熟练掌握英语,但却有一些差异。研究从词汇、语音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习得年龄与新的语言的词汇量无关。习得年龄与语音有关。由于汉语在语法构成与英语差异较大,因此习得年龄与语法有关。但是如果不同年龄的人,受英语教育时间一样长,这种差异就不明显。由此可以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学英语与晚学英语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语音上,而对于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与年龄无关。那么,为什么许多成人英语不如儿童学得快呢?主要原因是英语教育的有效时间不够。许多成人学过英语后,就不再接触英语,随着时间推移,已有的知识不但没有巩固,反而逐渐淡忘了。但是,如果家长真想学英语,并且陪着孩子一起学,一定会比孩子学得快。许多家长认为,自己辅导不了孩子英语,主要是不想再学习,并不是学不好。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早学英语有益处,但要注意方法。许多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接触英语,进入小学后会有明显优势。但是无论是幼儿园学习英语,还是小学阶段学习英语,都不应该以应试为主,比如过早背单词、学语法知识,而应该以听说为主。因为语音与习得年龄有关,早期的语音练习,本身对于单词和语法就有促进作用,而不必早学。就像我们学习汉语,都是先听说,再进入到读写阶段的。二是家长陪伴可以增加孩子有效学习时间。虽然有些家长对英语有畏难情绪,也时常担心发音不正确会影响孩子学习。但事实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可塑性很强,而且他们的英语学习,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家长所起的作用更多是陪伴和辅助,不必担心会对孩子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由于平时家长跟踪学习,不仅会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可以大大增加他们学习的有效时间;还会从感情上帮助孩子,会让他们更喜欢学习英语,因此家长的陪伴学习是很有益处的。三是学习语言重在坚持和效率,而不在时长。其实,很多成人在回顾自己英语学习时,发现主要依靠的就是求学阶段,是以应试为主,但与真正想学习英语的人相比,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是不同。同样,对于儿童学习英语,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只需要每天坚持,总的学习时长就足够了。相反,如果仅靠一周集中上几小时课,这样的效果是不好。如果能够保持每天练习二三十分钟,甚至只有十分钟,都比周末上三四个小时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坚持,更有益于孩子对语言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而且,语文、英语这样的文科内容学习,当孩子有足够积累后,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前完全不需要集中突击,就能保持成绩的稳定;并且集中突击,也没办法让这些文科内容,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因此,英语学习可以早些,即使小学入学才开始,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关键是要以听说为主,每天坚持,持续积累,才能为未来中高考奠定基础。

烝民

那些科学大佬们的英语是怎么学会的?

钱学森、袁隆平、陈省身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推崇的科学家了,我们知道要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那这些学术老人所接受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学、大学教育,在那样的时代这些学校又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袁隆平中学就读于武汉博学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英语、物理、化学都是外国人教的全英文教学环境。袁隆平在读中学前,更有母亲做过英语启蒙教育,他的英语想不好都难。几年前传出袁隆平和记者”飚英语“轰动互联网也就不稀奇了。钱学森中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西式中学,他在6年的时间里学过非欧几何、有机无机工业化学,除了学英语外,他还选修了德语。配图中有钱学森在上海交大用英文回答的试卷。而陈省身则是毕业于天津的扶轮中学,扶轮中学校长看重数学教育,而陈省身也是校长的得意门生,在中学四年级(民国中学读4年)时,陈省身就能做英文教材里所引用的剑桥大学荣誉学位的题目。纵观这些大牛,他们在中学时代英语就已经很好甚至接受的是全英文教学了,不知道80多年过去了,中国中学生的英语掌握的水平如何。

夺命金

科学研究:成年人打卡学英语效果如何?

许多年龄大的语言学习者也能达到母语水平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明显可以发现,尽早开始学习有统计学上的优势。如果你比较一下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你会发现早一点开始学习有明显的优势。纵轴是准确性,横轴是学习经验年数,左边是浸入式学习者(A),右边是和非浸入式学习者(B)。然而,如果更仔细地观察那些2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的数据,就会发现,有很多晚学英语的人表现得比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好。首先,我们需要在这个测试中指定什么是“母语水平”。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组别来说,测试结果我们有一个范围,从100%到90%,有12%的母语为英语的人得分达到了100%,而最差的后5%达到了90%的得分。这表明在测试中得分超过90%即意味着你的表现至少和许多母语人士一样好。许多文章都骇人听闻地说,如果你从10岁(或18岁,视文章而定)以后开始学习,就不可能达到母语水平,但这是真的吗?当然,平均而言,开始学习的年龄越大,似乎拥有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但达到母语水平就真的是不可能的吗?数据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当然,平均来说可能性不大,但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这个测试的人都得到了与母语者相同的分数,而且他们都是在2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这门语言的。我们先不去看这个晚学习群体的中位数,只关注那些2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的群体的前四分之一。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开始学习这门语言的时间来调整图表。在20岁以后开始学习的学生中,学习年限最高的四分之一显示,在大约8-10年的受教育年限里,许多在成年后开始学习的学生和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好。纵轴0.9以上的所有人都表示能达到母语水平。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较晚开始学习的学习者的得分都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范围内(在0.9线以上)。事实上,如果我们把20岁以后开始的学习者前四分之一的学生的成绩与其他组(5岁之前、10岁之前和20岁之前开始学习的学生)的中值绘制成图表,结果看起来并没有多大不同。20岁以上才开始学习的学习者与5岁(红色)、10岁(黄色)、20岁(绿色)前开始学习的学生成绩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20岁以上的学生中,表现的最好的四分之一和10岁之前开始学习的学生的平均水平一样好。(在大约20年的学习经历后,20岁以上开始学习的人群表现变得不稳定,这是因为可供使用的数据越来越少,毕竟从20岁开始学习,加上20年的学习经历,最少也得有40岁了)。为何拿中值和前四分之一比?但我们为什么要取前四分之一呢?我们不应该比较所有组的中值吗,就像第一个图一样?难道我们不应该做同类比较吗?把一个组的中值和另一个组的前四分之一进行比较不公平吧?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没有办法用这个数据集来进行同类比较,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这一点。这是因为根据这篇论文,学习优势的“下降”发生在17或18岁,但这是为什么呢?18岁时发生了什么?是因为在18岁时人们的大脑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神奇变化吗?或者是人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了——你上了大学,或进入了职场,或搬出了父母的房子,等等?“关键时期”有可能是文化的附带现象:我们确定的年龄(17-18岁)与许多社会变化同时发生,其中任何一种变化都可能削弱一个人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能力、机会或意愿。在许多文化中,这个年龄标志着向劳动力或专业教育的过渡,这可能会减少外语学习的机会。如果你从5岁开始“学习”一门语言,你就不会每天坐下来啃一本外文书,花一个小时专门地学习这门语言。几乎可以肯定,你是处在一个说那种语言的教室环境中,可能每天要讲几个小时。如果你在20岁以后开始学习一门语言,你几乎肯定不能每天在教室里呆上几个小时。我想说的是,平均来说,如果你在20岁以后开始学习一门语言,你每天接触的语言量会比你5岁开始学习的时候少很多。如果一个小孩子你在一个说英语的学校一天呆5小时,而他的父母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同一种语言,孩子学习比父母快5倍,然后得出结论,孩子比成年人学的更好,这公平吗?事实很有可能是,这种年龄上的学习差异并不是因为大脑可塑性发生了某种神奇的变化,而只是因为成年人没有像儿童那么多的时间来接触这些知识,而且往往到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知识就不再对成长有帮助了,达到母语水平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优势。也许并不是年纪大的学生学起来更难,或者他们没有能力,也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同样的机会。拿20岁以上开始学习人群的前四分之一作比较,只是一个简单的猜测,目的是将一群可能有更多接触机会的语言学习者隔离开来。我想,20岁以后的学习者会比孩子们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机会,他们的经历可能在本质上更相似。这当然不是完美的,但它确实表明,在20岁以后开始学习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做得很好。这个测验难度非常大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需要注意。首先是这个测验有多难。即使是那些从小就开始学习这门语言的学习者,也要经过至少7-8年的学习,才能在这个测试中始终取得90%以上的成绩。这个测试不是关于流利程度,而是关于语法的准确性。如果你通过了整个测试,你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基本流利”水平了。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你坚持用某款英语学习APP三个月后仍然不能流利地说英语的原因,那你就错了。孩子们也不会通过这种方式熟练地学习一门语言。对儿童和成人在实验室或浸入式学习项目的研究表明,成人的表现比儿童更好,而不是更差(Huang, 2015; Krashen, Long, & Scarcella, 1979; Snow & Hoefnagel-Hhle, 1978),也许是因为他们能有意识的战略部署和屏蔽他们的第一语言。——来自(A Critical Peri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实际上,成年人在很多方面都更擅长学习一门语言,达到一般流利的程度。但是,无论你多大年纪开始学习,要达到能像母语人士那样准确回答最细微的语法问题,都需要10年的时间。有那么多成年人在20岁以后(甚至更晚)开始学习一门语言,他们在这次测试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这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如果你想付出努力,完全有可能在像这样高难度的测试中达到母语水平——成千上万的人都做到了。你的第一语言是什么并不重要这篇论文还给了我们一些其他非常有趣的见解,他们让近3/4万人参加测试,并得到人口统计数据。首先要注意的是,他们实际上得到的从20岁以后开始学习的人的数据是很少的,这只是他们数据集的一小部分。另一个问题是测试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人们常说“这门语言很难学”或“那门语言很容易学”,但数据显示,这些说法可能并不正确。他们发现,来自任何语言背景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速度或最终达到英语水平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不同语言组之间的差异很小(见下图),而且通常不可靠。——来自(A Critical Peri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坚持学习一门语言一年就可以变得相当流利最后,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的是:成年人在语言学习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对我们来说,要想成为一个地道的母语者可能很难,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达到母语水平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原因,对吧?你又不是想当间谍。看一下我之前的各种语言组的图表。你可以看到,即使经过一年的学习,20岁以上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小组通常也在这个极其困难的语法测试中得分80-85%。当然,你可能还要花上10年的时间才能完美通过这个测试,但是不妨看看你一年能做什么!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的语言,可以从什么都不会到具备一些能力,再到流利的水平,而且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在同样的时间里,成年人学习新语言的速度要比孩子们快得多。正如本文所示,从流利到母语水平的最后一步更困难,但就像80/20规则一样,前80%的成果需要20%的时间。你可以在几年的工作中流利地掌握一门语言,我经常看到这种例子。这篇论文进一步证明,即使是在很晚的时候才开始学习,仍然有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外语水平。*原文链接:medium本文转载自“36氪”,译者Jan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柊镜

二语习得理论已被科学研究证实,如何开始学习英语

上篇我们了解二语习得理论,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科学研究成果支持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语言习得的特殊性与创造性。生成语法学派提出儿童具备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LAD),他们运用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复杂的心理过 程,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加工和分析,构筑这一语言的语法,并根据语法规则来生成无限的语句。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证实儿童具备先天语言学习能力,而成年人并未失去这种能力,在理想的条件下,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年人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提升,所以掌握外语的能力甚至比儿童更强些。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理论中还提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显性知识是学得的知识,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应用,而隐性知识却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用出,这与科学家关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研究成果是相同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经常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它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情描述的记忆。研究学者认为,应该将海马看作对一般的陈述性记忆起作用内侧颞叶记忆系统的一部分(陈述性记忆指的是那些可以被明确的描述的记忆,如“昨天晚饭吃了什么”这样的关于经历过的事情的情景记忆,以及“地球是圆的”这样的关于知识的概念记忆)。海马的切除对于程序性记忆没有影响。就像电影《我是谁》中主人公受到伤害而失忆,但他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特工技能却全部保留下来。神经语言学专家利用现代科技检测到大脑在进行语言活动时的实时活动,并能对大脑各个区域内的活动进行科学量化分析。大脑皮层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儿童在青春期以前,大脑的左右半球都有发展言语功能的潜能,但随着生理结构的发展,左半球逐渐占据言语发展过程的主导作用,而右半球的语言发展潜能受到抑制。人们首先发育成熟的是感觉区和运动区,接着是视觉区,然后是听觉区,最后发育成熟的是言语区,包括布络卡区、韦尼克区、角回区等。二语言习得是在原有言语系统之外的另一套语言习得系统。如果说母语是在无意识中通过日常活动获得的,那么第二语言就需要借助右脑的优势:利用空间想象和情感关联,借助于形象思维来帮助获得进而熟练第二语言的应用,这也可以解释众多外语教学法如说沉默法、情景法、交际法的产生。二语习得理论对我们实际学习外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初学外语或外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同学,但是实际操作中从哪里入手或如何开始也很困扰我们,这要感谢英国的行为语言学者,他们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并且总结出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2000个词汇,这2000个词汇基本和我们初中课本的动名词数量一致。我们可以从这2000个词汇开始,利用"罗赛达石碑软件听"听名词,利用TPR制作动词视频,然后依据二语习得输入假设,做大量听读练习,注意I+1的输入难度。也有人提出I的水平难以量化,+1更难掌握,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不同时间学习状态也不同,尤其涉及人的大脑,无法量化也可以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调整,比如句子中加一个不理解词汇发音,你感觉很容易听懂,那么再加一个词汇,变成一句话中有两个不理解词汇,逐步累加,当你感觉困难时再减少不理解词汇输入,基本可以掌握+1的输入难度。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先听不读,利用三月左右时间让这2000个词汇在大脑建立声音与立体网络的联系,然后按照+1的原则,提升输入难度。已经学习过英语的同学可以重新按流程复习一遍2000常用词汇,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学习前期以"听说"为主,"读写"尽量放在"在可以用英语交流之后,不要特意学习语法,模仿儿童掌握语言的顺序。当然,到了高级阶段,尤其到写的阶段,语法学习就会对我们有帮助了。

床上戏

南开大学再增一篇Science!北京一高校将搬迁!

南开大学新增一篇Science新增一篇ScienceScience是全球非常知名的期刊,翻译成中文叫《科学》,很多高校都致力于在这个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据小编所知,南开大学以第一单位的身份又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新增的文章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英文原名叫“Nonlinear tuning of PT-symmetry and non-Hermitian topological states”南开大学01南开大学通过研究,首次在非线性晶体中制备了非厄米拓扑光子晶格,在理论上,这一工作进一步揭示了非线性效应对非厄米体系中奇异点的影响;这一创新理论成果也改变了人们对开放拓扑体系中非线性效应的认识,是一个重大的创新研究理论成果,体现了南开大学超强的科学研究实力。南开大学02作为985、“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南开大学的物理学还是非常好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的物理学获评等级是A-,位居全国前5%~10%,南开大学本身就是一所以文史、社会科学、理学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学校也非常重视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工作。上述发表的文章实际上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资助的项目!南开大学0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搬迁除了南开大学,北京有一所学校也有新动作,他就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他要整体搬迁了!很多人不了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甚至误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当作北京科技大学,实际上,两所高校差别还是很大的!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双一流”高校!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则是北京管理的一所市属普通本科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徽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新校区位于昌平区,预计今年9月要入住第一批学生,所以,建设和搬迁任务都比较重!为了做好相关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相关人员早早就行动起来了,从部署到执行,层层渗透,确保搬迁工作如期进行!据小编了解,该校的新校区面上校舍建筑面积共计有约70万平方米,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校区,不过,对于北京地区来说,一次性新增约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校区还是不多见的!作为市属高校,北京市也很重视该校新校区的建设问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0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但是,截至目前,该校仍然还没有博士学位点,可见,该校的学科建设比较滞后,从该校的学科评估也可以看得出来!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仅有5个学科上榜,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是最好的学科,虽然是最好的学科,但是,仅仅获评C+级别!其他的学科均是C或者C以下!该校在学科建设上确实需要下功夫了!搬迁到新校区之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拥有更多办学空间,办学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提升该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口碑。

虎之剑

英语比科学更重要吗?我们真的需要全民学英语吗?

在我们这有这么一种说法:英语是世界语言,所有科学资料都是英文的,所以,如果你英文不好,基本上不能进行科学研究。首先,我们先不对这种说法做出判断,我们先说三个人,不知道大家认识他们吗?田中耕一,益川敏英,屠呦呦这三位,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都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益川敏英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三位科学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会英语。田中耕一是日本京都一家公司的一位普通工程师,他因发明《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只有本科学历,没有上过研究生,英语根本就不擅长,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一个电话,里面的人说英语,他根本就一句也没有听懂,直到公司其他人来向他祝贺时,他才知道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益川敏英是日本京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因提出《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理论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益川敏英英语不好,因此从不写英语论文,也从不到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他的获奖论文是发表在日本科学杂志《理论物理学进展》上的。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他是用日语发表演讲的。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位中国科学家同样不会英语,也没有发表英文的SCI论文,她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是用中文发表演讲的。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爱因斯坦是用德文发表论文,居里夫人是用法语发表论文,他们都不擅长英语,但都获得了诺贝尔奖,都是科学巨人。从这些事例我们知道,原来不会英语的人也能成为大科学家,也能创造出辉煌的科学成就。这就解释了第一个问题,英语比科学更重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英语只是一门沟通交流的工具而已,英语没有什么重要的,如果按照有些人的逻辑,似乎不会英语就不能做科学研究,英语好的人似乎就应该特别厉害,这是错误的,虽然现在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最多,但在二战前诺贝尔奖基本上都是被欧洲人获得,美国也只是二战后开始发力,特别是1990年冷战结束后,获奖的人数才大爆发。科学研究的进步情况是和语言无关的,只和国力有关。否则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印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利比里亚、南非为什么没有一个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呢?在我们今天的中考和高考中,英语都是150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比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要重要得多,这种分数安排,只能让学生和学校都认为英语比科学更重要。而在实际学习中,相对于母语-汉语语文,由于英语要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实际上英语比语文地位更重要。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在世界历史上都可以称之为奇观,为什么这样说?十几亿的中国人,从小学(有的地方从幼儿园)就开始专注学习一门外语,一直要学到大学本科毕业,整整十六年,而英语补习也创造了一项无比庞大的产业,靠教英语吃饭的人群,更是庞大无比。可这些苦读英语十几年的中国人,到底学得怎么样呢?说实话,其中至少90%的人是白学了,根本就没用。要说一点用没有,也不对,有几个副作用,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害的。一、由于英语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会挤压我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如果放大到全国,这种挤压对整个国家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想象。二、因为英语地位太高,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英语更高贵的印象,我们平时在一些节目中经常看到的一些人,讲话时嘴里一定要夹杂一些英语单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更时尚,更高贵。学不好英语的人似乎都低人一等,这无形中在培养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哪怕是个非洲人,只要嘴里能说几句英语,也不管语音语调是否准确,也能在中国培训机构当老师教英语,身份也变得不凡了。三、学了一点英语的人,会在心底里鄙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扣上一个“土老帽”的身份,凡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很容易就被打上“封建思想”的标签。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年)差不多是中国明朝的万历年间,被推崇得无比神圣,但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写的都是帝王将相,而莎士比亚本人也是个反犹主义者,我们却从来没看到谁骂莎士比亚是老封建。这其实也是英语崇拜造成的后果,凡是英美等国家的东西,就是高大上的,凡是中国传统的,都是封建土老帽的。这些年随着英语地位不断提高,英语我们被我们神化了。其实稍有常识都知道,英语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仅仅才几十年而已。就在1990年前,世界还分成东西方两大集团,就算是在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英语也不是一统天下的,当时的法国、德国、日本都在极力推广自己的语言。当年中国的中学生、大学生,英语也不是唯一的外语,当时还有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很多外语班。只是随着苏东集团垮台,美国成为世界唯一霸主,英语的地位才大幅提升的。一种语言的地位是和国家的国力相匹配的,现在的美国虽然还是世界唯一霸主,但已经疲态尽显,中国等国家正在快速追赶,美国的世界霸主不是终身制的,英语也不可能是终极地球语言。

而弃规矩

这是一篇你不得不看的考研英语科学地复习方法

90%多的人英语学习存在两大问题:为什么英语学了这么多年,四六级还会过得无比吃力?为什么我阅读理解都读懂了,题就是做不对?这是学习英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是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你真的理解了,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一切都是学习方法的不科学导致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研英语考什么?英语一英语二英语一主要是针对十三大学科门类的学硕或部分专硕(比如法硕、临床医学硕士、护理硕士等专硕)而设定的入学统考英语,英语二主要是为招生院校招收不考英语一的专硕研究生而设置的统考科目。总体来说,英语二的难度相对英语一要小一些,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在大纲中没有说明有超纲单词,但英语一明确说明有近3%的超纲单词;翻译部分英语一的难度也大于英语二。英语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并且在备考初期英语的复习所占的时间较多。第一阶段主要复习单词和语法;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复习英语真题和练习阅读;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作文练习和模拟考试。(后面会具体讲用哪些资料)一、正确科学的方法考研英语最核心、科学的方法几乎可以凝练为一句话:单词要在句子中,句子要在情境中,大量反复地练习。从一开始背单词,很多的人就用了相当低效的方法,整天猴子猴子monkey,老虎老虎tiger,这样背的单词都是一个个孤立的记忆点,你不知道这些单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当然也就不知道选取单词的哪个释义才是最正确的,不适合情境的单词释义组合成一句自认为理解的话,那多半不会是句子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这就是文章看似读懂了,题就是做不对的根本原因!应该怎么做呢?——单词要在句子中!只有把一个单词放到句子中去用,才能和其他单词关联起来,单独的单词只是点,而语言其实是一个个关联词组成的信息团。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情况,比如某人用方言问你:你家水稻收割完了吗?你没有听懂,于是他又加了一句:前几天你不是回老家了吗?于是你一下就明白了。这是为什么呢?刚才不懂的一句话,现在甚至不用再重复,仅仅在前边加了一句,马上就知道什么意思了,这难道是听力的问题吗?不是的。而是“老家”这个词,激活了“水稻”这个词,所以刚才原本模模糊糊的一句话,你瞬间就懂是什么意思了!英语就是这样,理解不了主要是因为脑子里没有储存那么多相互关联的信息。像monkey应该跟tree,jump,zoo,animal等等很多的词语连接起来,储存在大脑里,而不仅仅是monkey=猴子。所以,单词不在句子中,你就不知道用单词的哪个意思才能和其他单词产生正确的关联。同样,句子如果不在语境中,就不知道句子的意思用的合不合适,如果是语境是比较官方的,那你用口语化的表达肯定就不合适了。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经常搞不清hat和cap的区别,都翻译为“帽子”,然后再用汉语解释分别什么时候使用。本来是两个东西,我们把它们绑定到同一个汉语上,所以就开始混淆了。那么,外国人是怎么学会hat和cap呢?他的家长指着一种帽子告诉他:hat;另外一个场景里,指着另外一种帽子说:cap。久而久之就将这两个声音同两种不同的物体绑定在一起,储存到大脑里,当他听到某个声音的时候,大脑自然激活对应的物体;当他要表达某个物体时,对应的声音也激活了。所以,能够使用正确方法学会英语的人,永远不会分不清cap和hat。二、推荐考研英语相关资料1. 单词书。基础好的同学推荐《恋恋有词》,它更加注意词汇的延伸,基础一般的同学推荐《红宝书》,注意考研英语有分高、中、 低频词汇,一开始就要学会把重点放在中高频词汇上。并且要把单词放在句子中记忆,与其他单词产生正确的关联。2. 语法。语法主要是练习长难句,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用何凯文老师的长难句解密,难度更接近考研真题。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用刘晓艳老师的《不就是长难句吗》,相对来说讲得比较基础。句子要在情境中!3.考研真题。英语一的同学,推荐张剑老师的《黄皮书》,英语二的同学推荐老蒋老师的书,但用前者的比较多。阅读练习用张剑老师和朱伟老师的都行,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张剑老师的难度更大,更接近真题难度。对于阅读难以提高的同学,可以辅助唐迟老师的阅读视频进行学习。4.作文。作文模板大多数人会选择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作文模板背诵是需要的,但未必你只背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所以背诵要有选择性,并且要会整理出自己的高质量模板,通过自己大量的整合加工,打造出自己专属的作文模板才是重要的。三、英语为什么要重复大量练习?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大量练习。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每天都在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之后,你几乎可以理解任何句子,知道任何句子在某个语境中的意思表达。但是,英语和汉语在使用中有个很大的不同,汉语表达不对,周围人在帮你纠正,英语理解不对,没有人帮你纠正,尤其是在考研中。你需要在不断反馈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否则就会陷入自以为理解意思了,结果做不对题的困境中!学习的方法很简单——单词在句子中,句子在语境中,大量反复的练习。但很多人即便是这样做的,最终可能还是没学好,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如果没有正确的反馈,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意义的。(看完点个赞再走呗)我是呱喵,公主号【考研顶呱呱】的呱喵,考研难度分析、院校专业大揭秘、高性价比院校专业推荐、最新报录比不断更新,我为自己带盐^_^

越菊

安利一套超赞的原版科普英语教材(上篇:中学版)

上篇文章《再谈上海科普英语竞赛的含金量、如何准备?》再次谈了科普英语的含金量,不少家长询问科普英语的教材问题。的确,科普英语涵盖范围广、专业型强,原版教材价格贵,更关键的是缺少购买渠道!目前英美主要的科普英语教材有以下几套: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的《Blue Planet》(1-6)系列,分为六个级别,针对6-12岁学生;培生(Pearson)的《Big Science》(GK-G5)系列,分为六个级别,针对6-12岁学生;霍顿·米夫林·哈科特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的《Science Fusion》(GK-G8)系列,分为九个级别。针对6-16岁学生,应当是最全系列。笔者经过反复比较,决定向大家安利下《Science Fusion》这套教材,并且已经联系了全套出版资源(现在网上只能买到其中部分级别,G6-G8几乎绝迹)。《Science Fusion》的特色《Science Fusion》系列教材完全覆盖美国最新科学课程标准。课程规划涵括了earth& Space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Life Science三个主要领域,此系列荣获Global ICT Excellence Awards的殊荣。《Science Fusion》课程规划着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包括观察、交流、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Science Fusion》成功地将课堂学习、家庭学习、网络学习和纸质课本学习进行了优化组合,为孩子迎接深度课程以及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教材的课本&练习本合二为一,孩子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在书本里做练习,极大的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适合家长带着孩子自学。《Science Fusion》的最大特色就是:不是死板的教知识点,而是很有味道地教孩子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不是崇洋媚外哦)!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认识世界;知识不同于认识,知识是事实,认识是观点角度。科普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了英语,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打开孩子的认知,让孩子知道,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让孩子有新角度、新方法去认识世界、构建世界,拓展无限的想象力,迸发出真正的创造力。限于篇幅,分上、下篇分别介绍中学版(G6-G8)和低幼版(Gk-G5)。《Science Fusion》的G6-G8级分别是:G6(生命科学,四本)、G7(地球和太空科学,三本),G8(物质科学,四本),共十一本,全部为十六开本。每本书后有内容复习、习题练习,附录详细收集了本领域的术语及名词解释。这套丛书不仅适合初中学生,也适合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Mole A: Cells and Heredity本篇讲述细胞、繁殖和遗传,分为两个单元,共272页。Unit 1: CellsUnit 2: Reproction and HeredityMole B: The Diversity of LivingThings本篇讲述生命的分类,分为两个单元,共262页。Unit 1: Life Over TimeUnit 2: Earth’s OrganismsMole C: The Human Body本篇讲述人体系统与健康,分为两个单元,共230页。Unit 1: Human Body SystemsUnit 2: Human HealthMole D: Ecology and theEnvironment本篇讲述地球的资源、生态系统与环境,分为四个单元,共370页。Unit 1: Interactions of Living ThingsUnit 2: Earth’s Biomes and EcosystemsUnit 3: Earth’s ResourcesUnit 4: 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Mole E: The Dynamic Earth本篇讲述地球的历史、表面、矿藏,分为四个单元,共380页。Unit 1: Earth’s SurfaceUnit 2: Earth’s HistoryUnit 3: Minerals and RocksUnit 4: The Restless EarthMole F: Earth’s Water andAtmosphere本篇讲述地球上的水、大气、天气和气候,分为四个单元,共362页。Unit 1: Earth’s WaterUnit 2: OceanographyUnit 3: Earth’s AtmosphereUnit 4: Weather and ClimateMole G: Space Science本篇讲述宇宙、太阳系和太空探索,分为四个单元,共332页。Unit 1: The UniverseUnit 2: The Solar SystemUnit 3: The Earth-Moon-Sun SystemUnit 4: Exploring SpaceMole H: Matter and Energy本篇讲述物质、能量、元素周期表和酸碱,分为五个单元,共422页。Unit 1: MatterUnit 2: EnergyUnit 3: Atoms and the Periodic TableUnit 4: Interactions of MatterUnit 5: Solutions, Acids, and BasesMole I: Motion, Forces, and Energy本篇讲述运动、动能、做功、电和磁,分为三个单元,共298页。Unit 1: Motion and ForcesUnit 2: Work, Energy, and MachinesUnit 3: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Mole J: Sound and Light本篇讲述声和光,分为三个单元,共228页。Unit 1: Introction to WavesUnit 2: SoundUnit 3: LightMole K: Introction to Scienceand Technology本篇讲述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和工程技术,分为三个单元,共290页。Unit 1: The Nature of ScienceUnit 2: Measurement and DataUnit 3: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Society最后,由于本套教材资源稀缺,需要的家长请直接联系学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