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转载指数全国排名第六理昧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转载指数全国排名第六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29日讯(记者 耿玥 通讯员 林钊宇)2019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正式发布《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哲学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237种,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哲学类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被转载全文总量为20篇,在“哲学类”期刊位列全国第六。“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自2001年3月首次发布,至今已持续发布19年。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探索,其科学性不断提高,受到学术期刊界、教学科研机构和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等已逐渐被学术界和期刊界视为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以此作为评价论文、作者、期刊、机构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参数;也成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大学排名、期刊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复印报刊资料”强调“质量为本”的论文评价和精选实践,为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据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1984年创刊以来,记载、传播和传承着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优秀成果,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国内学术界重要的哲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期刊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为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2011年11月,经专家评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每年40万元资助。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首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报告,本刊在“哲学类”期刊中位列全国第四。在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刊物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2017年获山西省“十强报刊”称号。

所作所为

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

2021年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2中西哲学史801哲学专业综合更多资讯公众号:ruc考研圈初试参考书目:专业一:《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专业二:《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复试参考书:专业:《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考研院校分析:哲学考研报考人数多,专业课题目难度大,竞争激烈专业课初试考试内容:专业课初试考试大概内容:考察哲学史内容以及部分原著专业课复试考试内容:专业课复试考试大概内容:考察研究兴趣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考研真题分析:专业课近三年真题难度分析:真题越来越注重考察原文,且20年的真题出题方向较之于前几年有较大变化,更侧重于考察哲学史外的内容授课规划:第一阶段:带读专业课教材及其前半部分涉及的原著第二阶段:主要带读原著,再通过原著串联教材第三阶段:用历年考研真题辅导、帮助分析真题,最后再出几套模拟题考核

三号而出

2019中国高校哲学专业排名,北大第一,清华第九!

我国目前开设“哲学专业”的高校不是很多,不到100个。很多人认为,哲学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很多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哲学的世界里,需要被重新认识和理解。哲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019中国高校哲学专业排名如下排在前10位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哲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哲学概论、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美学、逻辑学、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哲学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哲学博士一般会在高校、某些事业研究机构、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等单位就职,当然,还有公务员。哲学硕士一般在较低等级的学校、出版社工作,有的会从事文秘、政府公务员等职务,这个层次的哲学人才很受社会欢迎。本科生就业相对就要差些,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文秘。哲学不是一门用来挣钱变业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最好不要去学。否则你很痛苦,哲学也很痛苦的。

方会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性发展始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成熟于改革开放后,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提供者与变革参与者。迄今,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已成为对中国当代社会与思想影响深远的学科之一。1.学科历史渊源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学科的兴起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一演进是由学科、建制与社会背景多种因素促成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由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所开创。《自然辩证法》第一本中文译本出现于1932年,标志着自然辩证法正式传入中国。作为唯物辩证法研究和传播的一部分,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是一批学者从研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工作也是和当时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主要针对科技工作者和理工科师生。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制化发展始自1956年。1956年6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组。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研究机构,可作为学科建制化发展的一个正式起点。同年,我国制定了《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其中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界定为:“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这门科学,我们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因为它是直接继承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进行过的研究。”该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与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实践中,研究进路主要是依据哲学对科学的思辨来指导社会实践,自然观是中心论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统一的,自然观的变化会引致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改变。每一次科学革命均会引发自然观的变革。科学观直接影响着自然观,进而带来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重大变革。因此,不论是自然哲学研究,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均需要把科学及其发展作为哲学思考的一个基础。一批自然科学家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大推进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和科学观的普及,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被看作马克思主义和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的桥梁。自然辩证法联系科技发展的前沿,关注现实,由自然科学内在的批判品格所驱动。自然辩证法事业团结科学家、参与前沿开发、努力为国服务,为我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广泛欢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通过实行三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技与社会结合,中国与世界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2.科学技术哲学兴起198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正式成立,为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搭建了重要平台。在此前后,《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年)、《自然辩证法研究》(1985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4年)(后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与学科发展联系紧密的重要专业性学术期刊陆续创办。20世纪80年代“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国家教委确定为高等学校理工农医科硕士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时还规定理工农医科博士生要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推动了教学与研究队伍的壮大。自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一些高校先后获得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培养资格,这些工作直接加快了学科建制化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该时期,“走向未来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丛书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图书,它们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方面,许多新鲜的学科被介绍到中国来,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前沿的思考成果。1987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教育部将研究生哲学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目录“自然辩证法”调整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随着学科建制的完善、研究人员的增多,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边界得到极大拓展,成为众多新学科的“孵化器”,不断有新的人员和思想参与进来,交流、突破、迸发灵感,而在思虑成熟后往往自立门户,或转入其他学科。科学技术哲学从原来的偏向于自然哲学、自然观,拓展到包含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及科技思想史,进而延伸到与实践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学、科技管理等领域,并把科学学、潜科学、未来学、系统科学等各类新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研究纳入麾下。实际上,该时期兴起了对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的理论研究热潮,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取得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成果,因此被称为“理论拓展期”。宽松的“大口袋”发展原则,使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成为处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边缘与交叉地带的百科全书式学派,汇聚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加大了学科的交叉性。大致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十年。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科学和教育是拨乱反正的前沿,有关科学的哲学问题就特别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道畅行。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科学的实证方法显著地体现着实践标准的有效性、权威性;当时,凭借科学自身普遍性和超国界性等特质,张扬科学理性在论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改革开放开启到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由于它的跨界性以及它与科技和哲学两者的紧密关系,在中国成为思想解放的带头羊。在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生机勃勃,取得许多拓荒性进展。第二个十年。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终于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实现建制化,成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互动,促使学界就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历史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90年代,“科技—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转向STS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的简称)、发展战略研究和知识经济研究。更加专门化与多元化的研究局面开始形成,论题日益丰富,论域逐步开阔。从这时起,自然辩证法成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公共课、必修课)。第三个十年。21世纪开始的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直面科学发展问题、生态文明问题、以人为本的问题,多元化的研究成为风气。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社会与环境的冲突不断加剧,促进了对发展理念的深度思考。自然与人、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中心论题,科学技术哲学成为该时期社会发展思想的重要提供者和参与者,且学科发展逐渐成熟、队伍有一定规模、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第四个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工作者积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意识、生态意识;探讨科技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深度透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他们积极培育原始创新的理念和机制,致力于促进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回应智能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时代本学科建设和调整中的问题,努力进行新的开拓。3.规范与多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伴随的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等难题频现,科技、社会与环境的冲突加剧。此类问题都属综合性的交叉问题,并无单独的学科可以直接应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在此背景下,进入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紧密交织的时期:一方面,理论研究越来越要求符合国际学术传统的规范;另一方面,实践研究的开放性又使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进路越来越多元化。这一规范与多元的格局体现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这三大中心论题上。科学技术哲学建构出一个覆盖面宽、内容多样、边界模糊、横向交叉繁多、充满生命力与时代性的独特研究领域。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在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的哲学回应中,逐渐拓展为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中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技思想史等几个主要方向。自然哲学,主要研究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这些也是自然辩证法面对的基本问题。在自然观方面,自然哲学的关注点集中在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相互关系上,主张不仅要对人工自然进行文化控制,保持人类改造天然自然与保护天然自然的某种平衡;而且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必须敬畏自然。在现实世界层面,自然哲学侧重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等问题。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身及其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所作的系统哲学研究。科学哲学包含了逻辑主义、历史主义、建构主义等诸多流派,主要是对当代自然科学背景下的重大哲学问题开展研究,如量子哲学、生物学哲学、认知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的研究。而通过广泛展开对西方科学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工作,从而动态演绎出一些新的理论生长点,成为我国科学哲学研究的亮点。技术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技术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早期主要研究技术与方法、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社会、技术与政治、技术与文化等相关问题,之后转向对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技术伦理学、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异同关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异同关系等理论性问题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链条的进展,出现了工程哲学的新领域,工程的本质和特征、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工程与社会、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伦理等问题成为探讨的焦点。在反思技术的负面效应等问题时,学者们相继提出了绿色技术、技术价值合理性、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技术责任、技术之善、技术的人文关怀等新概念。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是一门在20世纪90年代兴盛起来的与国际接轨的新兴学科。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领域,如城市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轿车工业和房地产业、休闲文化及其产业建设等。致力于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视角透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过程和机制,从宏观到中观,有时到微观,逐渐深化开展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比如方兴未艾的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咨询研究)。与此同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重视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的社会建构,提倡科学实验室的田野调查;科学共同体的范式、科学家的信念、科学技术政策、科学技术的资源分配、对科研的行政管理和知识界的科层制等问题,成为关注的对象。科技思想史研究是以科技史为基础,着重从哲学层面加以关照或延伸到科技社会思想史领域。常规的研究对象有:科学史案例(科学家或科学发现)研究、著名科学家生平思想研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研究、科技的社会影响及其演变研究,等等。也会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研究、中国科技发展与中国思想文化关系史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历史研究,等等。一些专门的与科技发展有关的思想史及社会思想史问题,如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演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合历程等问题,亦是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下引发关注的重要科技思想问题是:面对现代科学文化与其他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人文文化的矛盾甚至冲突,科技如何在历史实践中引发思想演变?4.问题与期待就目前状况而言,中国科学技术哲学诸方面的研究尚有巨大潜力,一些以往不被认同或尚未成型的分支或问题可拓展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其一,是科技伦理问题。随着智能革命的到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可能为生态和人类自身的演变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活动的社会性越来越突出,科学的价值中立性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们的质疑。于是,科技活动逐渐被认为具有很强的价值负载,渗透着伦理判断。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不仅针对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还开始关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科学的价值负载问题、科学无禁区与技术有责任问题。其二,是科学的文化哲学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导性、支配性文化样式,科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的文化哲学,研究对象依然是科学,但它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来研究,而不是局限于认识论研究,因此既不同于传统科学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哲学。学科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取得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更深入的成果和健康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培育出新的生长点,还要有科学和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也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度:第一,从推进科学技术良性运行的迫切需要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应当努力实现对科学技术从单纯辩护或者无情批判,向全面审度的转变。要警惕漠视甚至反对科学的虚无主义倾向,也要防止仅仅把科学作为一种功利性工具,而忽视它作为一种思想武器的浅薄眼光。第二,自然辩证法课程之所以一直受到理工科研究生和一般受众的欢迎,是因为它既具有思想教育功能,又具有通识课的作用,它的跨学科性,特别有助于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在该课程的定位和建设中应坚持:基点不动摇,功能有特色,学科要开拓。《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2日 15版)(来源:光明日报)

伏尸数万

厉害了,国内哲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每所都是“双一流”大学!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类名

2020研究生考研复试分数线预测:哲学(学硕)

提示:分析了【哲学】学科2012-2019近8年的研究生(学硕)考研复试国家控制分数线,对2020年国家控制分数线进行预测,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这里的哲学学科包括以下二级学科: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学硕国家线(2012年-2019年)【哲学】学硕国家线(2016年-2019年)以上四图给出了明显的几个信息:第一:【哲学】总分呈年际间交替增减状态,由此可以预计2020年总分将会较2019年降低.第二:近四年A类单科稳中小增,两个单科分别突破40,60第三:B类单科单科稳中小增,两个单科分别接近40,60【哲学】2020年专业复试线(学硕)预测在扩招的影响下,国家线不会增加,可以得出2020年考研复试分数线:(1)A类地区:总分290,单科(满分100分)41分,单科(满分大于100分)62分.(2)B类地区 总分280,单科(满分100分)38分,单科(满分大于100分)58分.预祝各位同学金榜题名!【注】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可关注本号或在此留言咨询,定及时回复,祝您考研成功!

凤飞飞

讲座预告 | 科学哲学讲座两则

讲座信息01机器智能的非人格化权力与主体重塑造01时间、地点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14:30 - 16:30 薛光林楼 314室主讲人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潘天群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讲人简介段伟文,物理学学士、科技哲学硕士、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曾赴牛津大学、卡罗拉多矿业大学及匹兹堡大学在信息哲学、技术哲学及科学哲学等领域进行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信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当前关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哲学、伦理及社会问题,当代科学知识的形态、科学研究模式、科学无知等。 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保卫科学精神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创新驱动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专家,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专家,国际期刊“社会中的信息、传播与伦理杂志(JICES)”及“负责任的创新(RI)”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首席专家等。 著有《可接受的科学:当代科学基础的反思》、《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被捆绑的时间:技术与人的生活世界》、《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合著)、《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合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合著)等。」02思辨自然主义02时间、地点2019年5月26日(星期日)15:00-17:00 薛光林楼 314室主讲人卢 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持人潘天群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讲人简介卢风,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学术期刊《环境伦理学》(英文)编委、国内学术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伦理学研究》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应用伦理学、科技哲学和生态哲学。 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主要著述有《人类的家园》《享乐与生存》《启蒙之后》《应用伦理学》《人、环境与自然》《科技、自由与自然》《生态文明新论》《非物质经济、文化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美编 / 张雨婷 责编 / 丛艺伟

所以穷年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读书报告(其一)

吴国盛先生的《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科学精神的起源》、《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以及《说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几篇论文都是从古希腊至今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变化而作出的较详细的论述。在吴国盛先生看来,理性的、完套的科学系统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人们缺少的是那种“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性科学精神;而有的只是那种为了升官发财才学知识的态度。中国古代对知识的看法就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强调一整套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观。与西方、古希腊相比,我国在古代没有较强烈的理性科学精神,而古希腊的人们在科学方面的思维更具有活跃性,努力阐述一种“求真”到“求力”的科学观。吴国盛曾说过“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西方从古至今,科学精神经过了从“求真”到“求力”的转变,也就是从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到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变化。在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对“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给出的答案都是基于自然本原上的水、气、土、火等。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就世界本原做出回答的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且人是生活在水之上的。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而是“无定”,一种无固定界限、形式和性质的东西。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是由一种气形成的,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是由“活火”构成,这团“活火”实际上是一种叫“逻各斯”的规律、秩序。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从自然出发寻求世界的本原,又回归于自然的水、土、火、气等,他们趋向于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遵从自然,顺应自然。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只是认识到自然和认识到世界本原是什么就足够了,并不乞求改变自然、改变世界而为人的利益所用。到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认识到理念逻辑就是自由,有知识就是自由,没有知识就是不自由的。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无知本身就是一种德性的缺陷,追求自由就是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德性。苏格拉底强调一种认识自己,追求知识的自由,但他不强调改变自己、改变知识。他认为认识到自己就已经是具有德性了,不强调改变自己。在基督教未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遵从这种“知识就是自由,没有知识就不自由”的自由观。基督教出现之后,产生了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吃禁果的原罪。人们对自由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即“意志自由”,意志自由就是人的意志进行自由选择的能力,即人有能力不做曾经做过的事情,因为意志有自由。于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就需要承担责任,因为其所作为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当然,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基于你个人自主的选择,那么你就无责任可言。希腊人认为,人发现了理性逻辑就会追随这种逻辑,按这种逻辑生活,但基督教却认为人的意志自由恰恰在于人有能力不服从理性逻辑。基督教的出现让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从顺应自然为自由的观念转变成改变自然为自由的观念。从“我服从……”转变为“我要……”,为现代科学奠定了新的概念框架。关于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观点,向来都是有不少人支持的,除了基督教外还有唯名论对神的新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观,他们都倡导一种改变自然,实现人对自然的控制的观念。基督教的创世观提出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及人类祖始亚当,并赋予人灵魂,让人变得有灵气,可以成为上帝在世间的管理者或代管者,帮助上帝管理万物。这个创世观说法就区别了人与自然的地位,提出人比自然高出一等,人可以管控自然。为征服自然的观点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唯名论新基督教的观点,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神的看法,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对人的看法,它强调人是上帝照着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分享了上帝的自由意志。人也有其自身的地位。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强调思想的主体是“我”,“我”是一个思考着的主体,从“我”出发构造一切哲学,一切知识。让“我”成为出发点,这是笛卡尔一种赤裸裸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整个思维的中心。笛卡尔在上帝之外确立了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意志与上帝一样是无限的,因此它能够把一切事物构造为自己的表象,而自己成为一切事物的主体。笛卡尔构造了一个主体的人,即存在的主体,只有主体的“我”存在思维才有意义,一切事物才有意义,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类中心主义,人存在然后一切事物才有意义。这就凸显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而弗兰西斯·培根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他在《新工具》中说“在自然当中固然存在只有一个的物体,依照固定的法则作着个别的单独活动,此外便一无所有,可是在哲学当中,正是这个法则自身以及对于它的查究、发现和解释就成为知识的基础,也成为动作的基础”。他还是跟笛卡尔一样坚定地认为人是世间万物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人可以被视为世界的中心。人类中心主义特别强调人的中心地位,认为万物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有人存在的世界才有意义。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顺应自然,到笛卡尔和培根人类中心主义的提出,人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自然的制造者变成改造自然者,人的意识从顺应自然变成了改造自然,开始进入现代科学的纪元。现代西方哲学家尼采认为现代人的本质在于总是渴望实现自己,渴望自己选择生活方式,追求实现自我、掌控世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科学的哲学基础:必定采取实验的方式,以掌控自然、改造自然为目标。尼采提出一种“权力意志”即人力求实现自己,不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实际上这也是现代科学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不顺从自然、改变自然以使人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科学精神,就如吴国盛先生所说的“对希腊人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是仰望星空;对中世纪的修道士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是低头沉思、忏悔,而对现代人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恐怕是做一个弄潮儿;要去做事情,要去闯天下,要有所作为,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个人的方式实现出来”。对于现代人来说,安于现状,顺应自然会使人固步自封、没有进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人们只能通过“权力意志”不断改变现状来实现自己,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孩子,祖上三代都是农民,都处于艰苦的生活环境。若这个孩子不努力,没有一种突破自我,改变现状的意识,那他也会子承父业,他的未来依旧是贫困的农民。若他有这种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生活、不断实现自我的意识,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按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他会更努力学习让自己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权力意志”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使人们不断改变自己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现代人更应提倡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作为一种实验科学的科学精神,它改造了自然原有的状态,也遭到了一些自然主义者的批判。但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一定意义。对自然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控或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吴国盛这几篇科技哲学论文中,我对篇一《从求真的科学带求力的科学》看得比较认真也比较有感触。对于科学或者自然的态度,一直以来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怎样对待自然与科学,或这两者间应怎样取舍,这是值得人们研究探讨的问题。作者:李彩凤编辑:邱盛炫科技哲学读书报告

寡人读书

哲学,考研可以选择哪些专业和学校_宁波点对点考研

哲学,考研可以选择哪些专业和学校_宁波点对点考研宁波点对点私人定制部12月25日报道,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哲学考研可以选择哪些专业和学校,现在点对点利用大数据和高质量就业私人定制系统给大家做个分析。哲学考研有九大类专业可以选择,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7理学、10医学、12管理学和13艺术学,各个专业大类具体可以考的专业如下分析,在对相关专业感兴趣之后,同学可以联系王老师(QQ2210049482),私人定制三个步骤确定报考学校专业,给考生从初试考试科目做出最基本判断“可以考吗”: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可以考的学校、院系、专业和研究方向;考生从中做出选择,进一步提供初试信息、复试信息、调剂信息、考前分析如报录比分数线等,判断其考试难度,制定学习计划。关键词:哲学考研可以考的46个专业01哲学(18个专业):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8科学技术哲学、010102中国哲学、010103外国哲学、010104逻辑学、010100哲学、010150哲学与宗教、010107宗教学、010159国学、010151管理哲学、010161政治哲学、010106美学、010105伦理学、010152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62经济哲学、010163中国少数民族哲学、010154文化哲学、01016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02经济学(1个专业):025200应用统计硕士03法学(13个专业):030101法学理论、030255比较政治学、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201政治学理论、030271政治哲学与思想史、030194道德-政治-法律哲学、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7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030550经济哲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4教育学(6个专业):040101教育学原理、040200心理学、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100教育学、040201基础心理学、040186少年儿童组织和思想意识教育05文学(2个专业):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7理学(1个专业):071200科学技术史10医学(2个专业):100218人文医学、100177人文医学12管理学(1个专业):120401行政管理13艺术学(2个专业):135107美术硕士以上专业给考生讲解一个实例,供考研咨询找王老师(QQ2210049482)对接实例专业: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步,假如同学选择的是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该专业属于01哲学-0101哲学范畴,考此专业不用考数学,基本上所有考生都可以对此做选择。第二步,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考的学校院系:南开大学哲学院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步,南开大学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数线2018年350分,2019年350分,更详细的初试资料、复试资料需要发送考生的邮箱。

将军日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读书报告(其二)

对于科学(science)这一个词或许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真的完全理解科学是什么吗?夜晚时候,仰望星空,天文学家发现新的行星;新型核武器、新式核电站成功设计与研发;化学药品创新与发展等现象,这些是科学吗?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那么,科学(science)到底是什么呢?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科学和科学理论是同义词。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科学目前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以中华民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看来,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不等于学科或者分科,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追求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在自然法则方面,如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我们通常提到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即通常将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也指的是自然科学(仅包括自然科学)。当然,理解了科学的定义及涵义,那我们肯定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学”呢?吴国盛在《说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中说道:“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取决于如何理解和规定科学。在西方理性科学和近代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无科学。在博物学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科学。”第一眼看到“博物学”一词让我联想到“博物馆”,具有博意,后来我去查阅这个词的意思。博物,通晓众物之谓也。《辞海》里说,博物指“能辨识许多事物”。现代汉语词典对博物的解释是,“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博物学也称博物志、自然志、自然史;是叙述自然即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种类、分布、性质和生态等最古学科之一。近世以来,博物学一词往往是与具有物理学意义的自然哲学相对立的,由于以统一研究生命现象的概念的加强为背景,生物学及其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因此,19世纪后半期以来,博物学的综合性的意义已逐渐减弱。对于科学的界定,任鸿隽的文章中说,科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就是系统的知识,狭义的科学“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今天世界上通称的科学,指的是狭义的科学;所谓狭义的科学,就是西方近代实验科学。在中国无近代科学方面,李约瑟跟任鸿隽、冯友兰、竺可桢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确实,我也赞同在近代科学、狭义科学的定义上,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的。但是我也存在这样一个疑惑,如果说狭义的科学(西方近代实验科学)需要在实验室中反复验证其论断的准确性,那中国古代道家的用炼丹炉修炼母药,实际上也是产生了化学效应,也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验证,那这从中不是可以侧面反映出这是一种科学么?不过到底炼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封建迷信思想下指导的行动是否可以算作是一种科学的行动呢?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是安于一地、少有迁徙,人群通过血缘关系联结在一起。中国的文化秩序本质上是一种血缘秩序,而血缘文化的核心是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说这样的想法非常美好,但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维系基础的社会上,很难达到这样的局面。比如封建社会的皇位传承,上任的皇帝是绝对不会把皇位传给一个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身上,即使他视万民如己出,关爱百姓,是位名君。假如我的亲人与一个陌生人同样病重,同样需要我捐献器官,那我也会优先选择捐给我的亲人,同为血缘,同为骨肉亲情,对亲人与对待陌生人之间还是会有一定差距的。“自由”,什么是自由?如何塑造自由的人性理想?曾有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自由”是无视规矩,挑战规矩底线么?为了塑造一颗“仁人之心”,古代中国人都要学“礼”,礼就是仁的人文形式,仁和礼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结构。那么,为了塑造一颗自由的心灵,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文形式呢?希腊人的答案是:科学。科学就是希腊人的人文。对希腊人而言,没有对科学的追求,就不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希腊人着眼于以“知识”来理解“自由”。现代人信奉“知识就是力量”,或者“知识服务于力量”,因此并不把“知识”本身看成是最高的目标,而只是达成“力量”、“解放”的手段。希腊人不一样,他们认为知识本身就是最高的目标,获得知识就是获得自由。很敬佩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望、向往,因为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很多人都是为了生存、迫于无奈才去追求知识。这些缺少内心自发、主动、渴望的激情的人,或许在贫困的山村,受制于条件的限制,因稀缺才会更渴望吧。曾看过一些节目以及周围同学的经历,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需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学习。在他们的眼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许是为了摆脱山区,也许是为了完善自身,但即便如此也抵挡不住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即使他们知道知识不会立即生效,带来财富,这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反观一些人因为条件变好了,就忽视了精神上的富足。过多追求财富的满足使他们忽略了对知识的渴求。苏格拉底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作为最高的“善”,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知识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自己负责,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END————文字|黄靖芸编辑 |王璐排版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