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最新通知,新增这项教学内容,不能少于七天!孟胜

教育部最新通知,新增这项教学内容,不能少于七天!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于2021年8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大纲》明确,高中阶段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包括基本军事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两部分,教学时间7至14天,总计不得少于7天共56课时。其中,心肺复苏被列入卫生与救护科目教学内容。其中,基本军事知识共24课时,必训12课时、选训12课时;基本军事技能共88课时,必训44课时、选训44课时。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内容含必训内容和选训内容。学校要严格落实《大纲》,不得减少教学内容和规定课时。鼓励学校积极开设有关军事知识、军事技能训练教学方面的校本课程,拓宽军事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课时分配见下表:《大纲》明确,健全完善学生军事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学校要规范考核组织实施办法,科学评定学生军事训练成绩。基本军事知识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根据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评定。基本军事技能考核由学校军事教师会同承训教官共同组织实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根据学生参训考勤情况、训练表现、军事技能掌握程度综合评定。考核成绩评定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兵役登记的重要参考内容。《大纲》要求,加强军事训练教学队伍建设,基本军事知识授课教师由学校采取专兼职办法配备,基本军事技能组训教官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骨干出任,学校可以聘请退役军人参与学生军事训练。学校必须在政治上对军事训练教学人员从严把关,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要有计划地培训军事训练教学人员,努力提高训练教学水平。来源:江苏新闻(ID:jstvjsxw)综合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大信稽之

「教研动态」教学视导促提升 精准施策助发展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视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促进作用, 4月12日下午,江陵县教科所所长万成权,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黄丹、左克娟及部分县学科骨干教师到郝穴小学进行教育教学调研视导工作。视导组成员深入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把脉问诊。此次视导涵盖了语、数、英、科学、道法和音乐学科。所听课体现了教师个人及集体智慧,彰显出教师对课堂的个性理解和追求,有亮点,有特色。视导课结束后,听课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们都分别与执教老师进行了及时的交流。他们从课堂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细节等方面对老师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既表扬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又对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随后,视导组查阅了部分教师备课、学生作业,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记录、各项计划及过程性资料。通过深入教室和办公室,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视导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教育发展。该校表示,要明确学校的使命与担当,认真落实视导组的指导意见,鼓足干劲、积极探索、扬长避短,在教学教研上行稳致远。供稿 江陵县郝穴小学【来源:江陵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第二梦

「“化”科学之理,教严谨之“学”」安顺一中化学教研组简介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品德为学生楷模,言行为学生表率学识令学生折服,教法令学生满意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即学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各教研组汇聚了一批国家、省、市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教师们秉持“品德为学生楷模,言行为学生表率;学识令学生折服,教法令学生满意”的教风,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团结进取、潜心专研、责任担当,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将推出各教研组及部分优秀教师介绍,一展各教研组及优秀教师风采。今天推出化学教研组。化学教研组简介化学组与国旗合影(现任教研组长:黄应娟)1教研组基本情况安顺一中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教学团队。现有在职教师19人,其中贵州省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特级教师1人,贵州省骨干教师2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1人,安顺市市管专家1人,安顺市教学名师2人,安顺市骨干教师4人,安顺市教坛新秀6人,高中化学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4人。现设有贵州省、安顺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各一个。2教研组风格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科教学名师的引领下,老教师不吝赐教,青年教师刻苦肯学上进,形成一种和谐而有序的团队氛围和教学环境,化学组全体教师正以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的为一中的化学教学工作作出努力。践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教研组,在严谨的化学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研究中寻找化学教育教学真谛,“化科学之理,教严谨之学”。3部分教师简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丁琦琳丁琦琳,中共党员,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化学教师,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骨干教师,安顺市市管专家,贵州省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顺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顺学院客座教授。在化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省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讲座,担任贵州省优课评委多次。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处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辅导12名学生获得省级化学竞赛一等奖,指导2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省级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一等奖。担任贵州省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顺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组建了工作室成员团队,培训了遍布省内的72名工作室学员,主持并承办了安顺市化学教研活动,不仅带动、引领着一中化学教师的成长,还为贵州省、安顺市其他地方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培养积极付出,加强各校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年来工作室的成员、学员发展成为了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骨干教师、安顺市骨干教师、各校骨干教师,为推动本省、本区域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教研组组长——黄应娟黄应娟,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贵州省骨干教师,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安顺市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级教学名师,市级骨干教师,安顺学院客座教授。多次被聘为安顺市化学活动的专家评委。录象课获得过全国高中化学录象课评比一等奖,贵州省一等奖;多次获得安顺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曾应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在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进行全省示范课教学,并获得好评;两次在安顺市高三备考工作中为全市高三化学教师做高考备考复习讲座,多次进行安顺市示范课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多人次获奖,获得中国化学会授予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组织贡献奖和个人特别贡献表彰;教学上和其他老师一起培养出过安顺市的理科状元,安顺市最强理科班(一个班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占全市高考理科600分以上总人数的50%)。主持完成安顺市重点课题《高中化学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的研究》现该研究成果放在安顺市教科所云课平台上,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全市高一学生“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又一个途径。撰写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模块教学探究》发表于《贵州教育》杂志上。教育格言:一朝踏入教师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市级骨干教师——齐晓晋齐晓晋,中共党员,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长,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秀。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乐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安顺市高中化学说课比赛、安顺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安顺市实验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市中小学远程教育优质课中荣获三等奖。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也努力将关爱播撒进孩子的心田。常年进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工作,指导多名学生在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教研工作中勤于钻研,主持完成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市级青年课题《高中化学探究型教学课例研究》,并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进行总结,先后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在论文大赛中获奖。教育格言:执教十五余载,教书是自己挚爱的事业,默默耕耘只望年年春尽时笑看满庭芳!市级骨干教师——邓珺邓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秀。任教近二十年,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成绩优秀。曾安顺市第五届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高中化学录像课一等奖,省高中化学说课和录像课二等奖,省第五届高中化学优质课三等奖。微课作品《苯酚的弱酸性》、《元素周期表》分别获“安顺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程创作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安顺市首届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高中学段二等奖。作为化学实验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安顺市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初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同年获“安顺市中小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高中组一等奖。硕士研究生——齐丹齐丹,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安顺市教坛新秀。指导学生赵必康,欧泽锦参加2017贵州省化学奥赛竞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贵州省首届“科技馆杯”科学表演大赛荣获一等奖,最佳创意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指导学生张理俊贤荣获省级一等奖,获得中国化学会表彰。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硕士研究生——张渝彬张渝彬,硕士研究生,安顺市教坛新秀。指导学生李思远在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指导学生柴婷婷、李思远在2017年度贵州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微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荣获贵州省第一届中小学微课应用竞赛活动二等奖,市重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现放在安顺市教科所云课平台上,为全市高一学生“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又一个途径。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市级教坛新秀—周瑾周瑾:中共党员,安顺市教坛新秀,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长。一直处于教学第一线,取得较好的教学业绩,获得学校师生的认可。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与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撰写了多篇论文,《高中化学实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实验创新之我见》《素质教育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分别获安顺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在安顺市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安顺市参加贵州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在安顺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主持并顺利结题安顺市教育科学课题《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市级教坛新秀—罗小荣罗小荣,中共党员,安顺市教坛新秀,高三年级副组长。指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荣获省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电化学——归纳与整理》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省级优课,《化学反应与能量—归纳与整理》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在疫情防控期间,化学组的全体教师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为学生疫情期间的自主学习想办法,出主意。教师们除了做好线上教学外,还认真进行在线教研,统一教学思路、教学计划进度,提出最佳备课方案,以期在有限的环境下,给予学生最好的教学。化学组教师的线上教学,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黄应娟、张渝彬两位老师拿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高中化学必修二微课》,在安顺市教科所的云课平台上,为全市高一学生“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又一种方式。现该微课已播放1690人次。供稿:化学教研组编辑:宣传办招生电话:(0851)33251092学校网站:http://www.gzasyz.cn学校邮箱:asyzbgs@163.com学校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金匮街49号(王若飞故居旁)爱国 报国 责任 担当做人做学问愿所有梦想都不被辜负!欢迎关注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弥赛亚

疫情防控不放松 教学研讨努力学——渭南高新小学教研组举行科学线上教学研讨活动

渭南青年网(编辑 姚和平)三月初春乍暖、大地万物复苏。疫情期间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3月5日,疫情防控不放松,教学研讨努力学,渭南高新区高新小学教研组举行科学线上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中,各位教师首先就网上学习科学教材解读做了详细分析,交流中老师一致认为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一周课程计划,再对线上教学备课的各个环节合理设计进行细致探讨,形成统一修改意见。研讨中的思维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就近几周线上教学分享了教学经验与成果。多种形式线上教学活动,保证学有所获。如三年级教师在微信群、QQ群中在线答疑,鼓励学生上课期间积极参与讨论,如有不会内容及时请教老师,进行线上答疑。 五、六年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制作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身边材料灵活处理,只要有实践过程就给予鼓励。对优秀作品及时反馈,表扬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创佳绩。优秀资源共享优秀作业优秀实践作业。杜亚红副校长、雷苗主任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教研后,提出要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课程特点,做好网络教学工作,在作业布置上,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安全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忘初心,特殊时期,教研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积极教研,及时反馈,尽力确保特殊时期学生的智慧成长。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特殊时期。(李晓娜 雷 苗 胡海婷)

蜚闻记

科学考察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科学考察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实地科学考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草木鸟兽以及有关事物的变化现象,不仅能使儿童充分领略世间万物之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是也是让学生获得新知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志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考察这一重要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确定内容,充分准备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强调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考察前,必须针对确定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内容要求,制订好考察计划。比如考察的目的、对象要明确;组织的安排、日期、程序要合理;考察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实地观察和收集材料;事后如何总结,以及注意事项,都要做到详而不漏,心中有数。二、设疑置问,激发动机儿童的动机以外部控制为主,并开始向内部控制转化。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考察中,设置问题,必须遵循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做到因利势导、循序渐进,便于他们找到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三、尊重科学、讲究实效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兴趣,往往是由教师所运用的手段和要求学生从事的活动这两者的新异性所引起的,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尤为明显。在考察过程中,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要作有科学理论依据的解答。考察取样要科学,树立求实学风。例如动植物的标本的制作、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记载等都涉及到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技术问题,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都会给学生以误导。因此,考察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作恰当的指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避免核模糊不清的问题发生。四、讨论研究,培养能力通过考察,儿童往往会就他们熟知的自然现象各抒己见,这就是探索兴趣形成的表现。我们应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必要时加以适当的揭示和分析,从而引入有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兴趣,并进而掌握它们,形成认识能力。首先科学考察活动耗费时间,要尽量在节假日进行。其次,在实地观察中,由于环境的变换和印象的多样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被次要的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主要对象。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加强指导,使活动不流于形式,一定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编者按:结合当前的“行走齐鲁”活动,再加之我带一年级科学,上个星期带领学生在校园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觉得科学考察是小学科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故写下此文。题外话:科学考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一活动应该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才对。但实际现象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现在安全的大形势下,没任何一个教师或主管单位敢于组织科学考察。2、欢迎评论转发,原创文章不得发表于各类报刊或杂志。

妃子笑

面向未来的SMAC课程

未来的教育、学校、课程会呈现哪些样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重庆市树人景瑞小学校一直在思索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校本课程。——————————————————————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素养变得至关重要。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面向每个学生的“SMAC课程”(Social:社交化;Mobile:移动化;Analytic:大数据分析;Cloud:云计算),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设计思维、量化思维等创造了空间,也为小学校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进行深度融合,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未来人才需求,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专两翼”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序列型SMAC专业课程、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型SMAC拓展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开放型SMAC活动课程。SMAC专业课程:实现学生全覆盖学校的SMAC专业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运用数字设计、3D打印和物联网科技,融合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内容,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源代码编程、创客教学,实现全校学生全覆盖。学校各年级均开设了编程课,每周两节。不少学生都在课堂上利用编程工具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成为一个个小发明家。“这是我发明的智能桌椅,大家做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智能提示调节坐姿。”六年级学生艾佳曦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智能控制课上完成的作品。艾佳曦和小伙伴通过看新闻了解到青少年的近视率逐年上升,于是就想到在桌椅上安装智能系统,同学坐姿不正确时,系统会自动语音警报。此外,桌面还可以安装智能台灯,房间里的光线太强或太弱,灯光均可自动调节。这款智能作品的所有程序设计都是艾佳曦和他的团队共同编写的,为了完成这些程序,他们整整忙碌了一个学期。在学校创客中心“兰芽芽梦工厂”,四年级学生以“龙猫的家”为主题,在3D软件中进行构思和建模。他们发挥奇思妙想,设计了树桩做龙猫的桌子,设计了大南瓜做龙猫的汽车……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进行设计,有的计算物品高度,有的负责3D打印及拼装。一个主题内容的学习不仅涵盖了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还包含了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学生终于完成了作品设计、模型制作等工序,还形成了一件件富有创意的稚嫩作品。在这个梦工厂,学校珍惜每一个学生的灵感,接纳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也包容他们出现的错误。当学生看着自己设计的作品被一件件打印出来,又一件件开始充实空间,最后搭建起独一无二的“龙猫的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小科学家、小工程师、小艺术家在这里茁壮成长。SMAC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拓展课程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特色、师资构成等情况,从智能控制、智能编程、智能采编、智能应用四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智能控制包括FEG智能车、智能飞行等,智能编程包括python编程、编程机器人等,智能采编包括H5页面制作、智媒体工作室、动画制作等,智能应用包括VR应用、meast趣味拼搭、创意音乐等;56门拓展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激发他们对于科技创新创造的兴趣。这些拓展课程由学校教导处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需求确定,授课教师全部由本校教师担任。教导处发布课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爱好认领。认领课程后,学校一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系统培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难;二是以主题教研方式开展SMAC教学研讨,围绕教学策略、资源开发、学生指导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体研讨,鼓励每个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教导处还会邀请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就每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进行考核,教师以答辩的方式详细阐述下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过程性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标准等。通过答辩的教师可以顺利开展课程,未通过答辩的教师将在专家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再答辩。每学期开学前,学生在网络空间自主选课;开学后,学校根据学生所选课程开展走班教学。五年级学生林薇伊选择了智能控制课程。林薇伊的外公喜欢种植花草植物,晴天和阴天、气温的高与低,花草浇水多少也有差别。受此启发,林薇伊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利用光能转换设计出“太阳能自动浇水器”。当晴天太阳光强烈时,自动浇水器的水流速度较快;而阴天和雨天时,浇水器的水流速度就较慢或停止。戴悠恬还是一名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的她在智能应用课程上设计了作品“水钟”。“水钟”的原材料是两个饮料瓶和戴悠恬自己制作的闹钟表盘以及驱动轴、联动轴等,通过多重作用力的变化,“水钟”把水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指针的动能,让指针匀速运转起来。SMAC活动课程:让未来生活更智慧活动课程采取项目学习方式,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以任务为驱动,展开全校性集体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每学期的科技节是学生的一场校园狂欢节,他们会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搬到操场上进行展示,从两米高的“智能屋”到3米多的“体操机器人”,每一次展示都让人耳目一新。学校第六届科技节以“具有重庆特色的未来城市”为主题,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设计与未来城市相关的智能应用产品,让未来生活变得更智慧、更便捷。于是,学生的小手牵着父母的大手,开启了创想之旅。重庆是著名的“山城”,道路复杂,交通压力很大。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年级“彩蝶兰”小组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到机场、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切身体会重庆交通枢纽的运作方式,了解到现阶段部分站点换乘不方便,机场、火车站停车困难等问题。他们设计了融合公交、轨道、私家车、高铁、出租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还为乘客提供三维全息投影和LED风扇、刷脸乘车、智能导航、环境安全监控、智能停车等各种服务。为保障桥梁安全,三年级学生设计了“桥梁遇险智能检测系统”。学生希望遇到大货车严重超载或有行人通过时,预警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并响起警报,阻止其继续通过桥面。这个想法获得大家的支持,其中一个学生的父亲是桥梁工程师,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协助学生一起绘制图纸、配备材料、设计构造,一步一步将畅想变成现实,最终在科技节上将产品完美地呈现出来。为了响应垃圾分类号召,解决居民垃圾分类难题,六年级学生设计了智能垃圾箱。这种垃圾箱平时隐藏于地下,地面上设置独立的垃圾箱入口,并安装语音识别系统,预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四类垃圾信息。当投放者说出垃圾名称时,系统会控制相应的垃圾桶自动打开,让居民不再为复杂的垃圾分类而烦恼。垃圾桶、水杯、床垫……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物品也都成为学生和家长热议的话题,一个个奇思妙想不断迸出。“加入温度自动感应系统让床垫冬暖夏凉”“在水杯上设计一个温度感应器,让喝水更舒适”……未来的智能生活就在一个个稚嫩的小脑袋中勾勒描绘着,学生俨然成了未来之城的小主人。SMAC课程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发现”SMAC课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情境,综合运用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过程的评价尤为重要,学校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运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多元评价,时时、事事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涵盖了学生的校园学习、家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数据。评价系统APP安装在教师和学生的平板端以及学生家长的手机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多元化的过程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教师更深刻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性评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SMAC专业课程,学校成立考评小组,根据课程目标在每学期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二是SMAC拓展课程,考评小组在课程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能力考核,获得优秀的学生下学期可以选择其他课程,未获优秀的学生下学期继续学习当前课程;三是SMAC项目课程,学校每学期开展科技节活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搬到操场进行展示,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五年级学生小亮是一个成绩平平、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不是评价系统的分析报告,谁也发现不了他竟在创新创造方面拥有不凡的潜质。班主任查看学生个人分析报告时发现,小亮的智能应用课程、编程课程都能得到优秀,而在日常学习中这些课程的得分也远远高于其他课程。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小亮不再腼腆,经常自荐为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创作,小组同学在评价系统中为他留下许多好评,他也经常将自己课上课下制作的作品上传到评价系统之中。发现了小亮的特长,学校推荐他参加全国大赛,他也不负期望获得了全国编程比赛一等奖。过程性评价配合总结性评价,让学校更加全面关注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让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都能够“被发现”。“SMAC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小学校本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李华对此信心满满。(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中国教师报》2021年04月14日第6版 作者:李 华 周 青

本地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基计划”介绍: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23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守“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传统特色,保持适度规模,强化科教结合,重视通过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尊重学生兴趣,完善“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本科课程体系,促进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长,兼顾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建校60年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培养的毕业生中迄今共有87人入选两院院士,平均每千名本科生中就产生一名院士;一大批毕业生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涌现出了32位科技将军;248位毕业生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大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教报国”的光荣使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开展强基计划重点班优秀人才培养。中国科大数学学科于1958年由华罗庚先生亲自主持创办。2011年5月,数学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首任院长为马志明院士。中国科大数学学科是首批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支持建设的学科。数学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数学学院近年来在一系列重要的数学问题上取得原创性突破,研究成果在Ann.Math.,Invent.Math.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基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强基班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探索数学重大问题,为国家培养具有突出数理基础和创造性才能的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的世界级数学精英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应具有科学创新的原创思维能力,应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能胜任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研究的综合素质。物理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开展物理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重点班优秀人才培养。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之初设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及物理教研室,是现在中国科大物理学专业的源头。1964年,原有的与物理学相关的各系整合为物理系和近代物理系。1994年,学校成立了理学院并于2000年成为实体学院。2009年,理学院更名为物理学院。物理学院现有教职工29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4位。物理学院覆盖4个一级学科,现有11个二级学科方向。在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科全部A+。2017年,物理学、天文学入选“一流学科”。物理类专业、应用物理类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广博的物理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掌握必要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高等学校、产业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化学类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化学类专业强基计划重点班优秀人才培养。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建校时的化学物理系、放射性与辐射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系、化学教研室,学院于1996年7月成立。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含兼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2个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根据ESI数据的统计分析,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学科获评A+。根据ESI数据的统计分析,我院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已进入国际前1‰,尤其在单分子化学物理、纳米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大化学类强基班是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勇攀科学高峰、引领科技进步的化学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家对化学学科战略人才的需求。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工具以及系统的化学科学专门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热爱化学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业部门等从事科研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先生于1958年创建并担任首任系主任的生物物理系。经过60年的奋斗,生命科学学院已经拥有优异的办学条件,是国家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入选教育部生物学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7年,我校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生命科学学院依托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机构,在生命科学若干前沿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取得了重要的人才培养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学院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已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6名中科院院士、1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致力培养具有高远理想追求和深沉家国情怀、了解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发展前沿和总体趋势、具备科学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和宽厚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了解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科学创新的思维,有一定的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和管理能力,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或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高技术研发、教学及其他工作。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开展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强基计划重点班优秀人才培养。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亲自创建,钱学森先生任首任系主任。建系伊始称“力学和力学工程系”,1961年改称“近代力学系”。本专业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力学和材料设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交叉学科。近代力学系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本学科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科教、国防等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13人成为两院院士,10人当选科技将军。理论与应用力学强基班的培养目标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为国家培养具有突出数理基础和创造性才能的学术界、产业界力学类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理、力学基础,可进一步深造以从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材料设计、生物力学、微系统力学、工程安全和防护技术等力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必要的工程知识及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依托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开展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强基计划重点班优秀人才培养。核科学技术学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满足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对核科技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于2008年设立的。核科学技术学院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为牵引,依托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超导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国际一流的大科学实验平台开展办学和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大科学工程背景和多学科交叉特色,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有院士3人。学院通过多年的遴选、引进和培养,已经形成了一支有鲜明专业特色和国家顶尖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为培养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高端核科学技术和核能工程人才提供了保障。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强基班基于我校“所系结合、理实交融”的办学理念打造,充分利用了我校和共建科研院所的优质教学资源。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了解核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实验方法之外还能受到相关的工程应用训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强。毕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前景,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核科学技术学科及相关的高新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学位,或可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技术等研发工作。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本科招生 本期编辑:刘源渤

乾坤

精准评估测量 科学实施教学——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智力测量活动

为更好的了解学校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科学有效的制定“一生一案”教育教学计划,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于4月12日——4月14日开展了学生智力测量活动。此次测试采用的量表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CN)》,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准测试。测试前,那文绘老师就《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CN)》的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了培训,那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智力量表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测量奠定了基础。4月13日上午,主测教师正式对部分适合本量表的儿童进行智力测量工作。大家根据量表内容分成几组,由教研室宋日红主任及心理办宋颖主任带队,那文绘老师主持,对学生实施测试。经过两天紧密的测试工作,测量工作圆满完成。通过测试,各班教师对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发展情况有了更精准的了解,对制定与实施教学计划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来源: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奈绪

三年级科学《水与动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提出至少一个关于人和动物的生活与水的关系的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是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或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能对研究结果做出有一定根据的预测,并在实验和调查中坚持记录;能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水污染问题的了解和看法。2.有好奇心、爱提问;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愿意与同学交流、合作。3.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人和动物每天都要消耗很多水;知道由于人的活动,许多水域受到了污染;知道每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爱护身边的水域。教学重点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人和动物每天都要消耗很多水;知道由于人的活动,许多水域受到了污染;知道每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爱护身边的水域。教学难点能提出至少一个关于人和动物的生活与水的关系的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是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或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能对研究结果做出有一定根据的预测,并在实验和调查中坚持记录;能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水污染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学习1.认识人和动物与水的关系 。认识池塘里的动物。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见过的其他生活在水里或水边的动物。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在途中你见过哪些特别的动物吗?2.认识水生动物。在讨论过程中引出问题:这些动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它们离开水还能生存吗?师: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吗?你能列举出有哪些动物是必须生活在水里的吗?3.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想法调动思维不太活跃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师:这些小动物离不开水,人也一样离不开水,你每天都用水,你知道你用了多少水吗?都做什么了?4.保护水域出示污染前的水,和污染后的水。学生谈论水源受到污染后所导致的后果。鼓励学生为保护水源贡献一份力量。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研究计划。三、结论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我们的生活以及小动物的活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在以后日常生活中见到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一定要劝说、制止,唤起他们保护水,节约用水的意识。)四、课堂练习1.出示卡通卡片,提问这些动物哪些是必须在水里才能生存的。2.鼓励学生尝试画下自己家周围常见的动物。五、作业布置从第二天起床开始,记录自己用水的环节,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估算自己一天的用水量。六、板书设计《水与动物》鱼类其它 1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2 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3 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它们体表有甲.4 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称不足者

STEAM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06期作者 | 吴逢高(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腾海川(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编辑 | 申晴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中,行动是主导,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当今小学科学教学倡导的“做中学、学中思就是强调在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理念与美国的 STEAM教育模式十分契合。STEAM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意人才。它的大范围跨学科更接近生活教育,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团队合作和参与、结果开放,允许多个正确答案。在STEAM视野下,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审视与反思发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原有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太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而忽略了实践;在学习方法与活动方式上,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是以探究为中心,对生成主义学习观有所缺失;在学习的侧重点上,原来的课堂由于缺乏项目作品,所以在展示与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不足,甚至指向不明;在学科知识合和各学科能力发展上,缺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忽略了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及审美取向的引导。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成熟的学习方法,它的融入会引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又一次变革,因为科学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包容性,所以从学科有机融合开始入手,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自然就成了这次改革的排头兵。保证探究的有效性的同时兼顾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原有的探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课堂实践的检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是可靠的、有效的,我们应该保留、坚持。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在这方面原有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所欠缺,特别是在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解决向题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未知,还要求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运用各学科知识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过:“如果学生能投入到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和向题,即模拟专家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做的事情时,学生才能对学习材料产生自己的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保证探究的有效性,还要兼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科学》(教科版)3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在 STEAM视角下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做了改动。教学目标改动数学目标的设定改变了,教学策略自然有相应的变化。教材设计由“乌鸦喝水”引入,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了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探究得出结果后再做实验进行验证: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杯底,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会被水浸混吗?为什么?整个流程的设计为引入——探究——验证。在 STEAM教育理念下,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教学策略作如下调整。由乌鸦喝水引入在故事中强化学生对3个关键词“空间”“有限”和“占据”的理解。概念确立后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纸不湿”的实验探究(这里把原来的验证实验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流程为猜测一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测一实验验证,并用绘本的方式完成思维外显。然后再对这个实验进行延伸,如果杯子底有个孔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再经历一次上述流程。这样的过程为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与成功经验,为解决后面的实践问題打下了基础。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知识内化完成后再提出“空气挤水”实验的设想,进行项目驱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与设计,以团队协作分担负责的方式,完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空气把水挤出来这一任务。学生对这个实践活动的完成率在85%以上。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等特点,符合STEAM教育的项目导向。教学目标的改动引起策略变化,既让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就是融合与深度融合的效果。通过PBL学习策略进行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情境教学中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PBL学习策略的原理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小组合作解决真实向题,最终作品要以项目作品为导向。由此可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PBL学习策路能将STEAM等多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学科有机融合的目的。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混合,我们要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在思维和认识上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通过活动逐步渗透的,也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STEAM教育最好的推进方式是以课程方式进行系统学习,要求在项目学习中将多学科融为一体。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的有限时间里完成 STEAM多方面整体融合呢?1.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对STEAM理念进行“点透”,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学科透,积点成面小学《科学(教科版)4年級上册第1单元第6课“云的观测”,教材设计是先用饼状图将天空分成4等份,通过饼状图里的阴影让学生观察知道“晴天的标准是云量少于等于整个天空的1/4,多云天气的标准是云量要大于整个天空的1/4小于整个天空的3/4,晴天天气的标准是云量大于整个天空的3/4”,然后给出不同云量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点渗透”切入点。在 STEAM教育理念下,先给学生晴天、多云、阴天的图片,要求学生采用PBL学习策略试着用数学模型(饼状图或其他方式)归纳总结不同天气的特点,然后全班对建模方法进行交流,教师再给出饼状图建议。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建模的思维过程,也是数学在科学课中的一次渗透,既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建构,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同时还满足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愿望。这样不断渗透、不停积累,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逐步得以提升。2.通过课外活动等“面拓展”方式让学生亲历系统 STEAM课程的全体验在小学《科学》(教科版)4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教学中,在完成“探索尺子音高变化”的学习后可以做这样一个拓展小课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按这个原理分析可得出“物体越小、越细、越短、空间越小,发的声音会越高,反之越低”这一科学知识。音乐课上教师也讲过音阶的知识,从“1”(do)到“7”(xi)音调一直在升高并且有规律,除了“3”(mi)到“4”(fa)是升高半个音高外,其他都是升高1个音高,这就是数学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可以用把水加进试管的方法将试管改造成乐器,改造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应用。运用数学的方法(与音高变化规律进行内比)还可以提高制作的效率,最后要求用改造成功的乐器演奏歌曲,这就属于工程项日驱动并且有了艺术元素,改造的过程要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知识整合、研讨设计、动手制作、展示评价等环节,这就让PBL.学习策路有了用武之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中还融入了艺术,再加上PBL学习策略的支持,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或拓展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把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乐于参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局部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的渗透,在时间充裕的课外活动中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进行系统的学习与体验。“点渗透”“面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效果显著。着力于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展示与评价改革后的小学科学课堂该是探究与实践并重的。由原来较单一的学习方法到现在多元的学习方式,并且二者还是并列关系,那着力点在哪里呢?对探究活动的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和STEAM教育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工程设计过程为主导”)进行细致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探究要素中的“制订计划”,还是 STEAM教育的特点中的“设计过程”都是解决探究与实践的关键因素,它们的指向都是设计。这也是探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共同点。学生精于设计,教师重视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一个活动能同时提升学生两方面的能力,这对在时间上捉襟见肘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极大的意义。原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也有展示与评价,但由于缺少显性的作品展示,评价效能不明显。STEAM理念融人科学课后既有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有显性的作品成果,为多元化展示评价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展示是知识建构的外部表征,对学习者而言能帮助学生建构或重新建构知识,对教师来讲能帮助其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进程,对学习同伴的帮助是能使学生个人的理解可视化。有效的展示不但能推动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个人成长。评价可以从2个维度进行,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细化和灵活性,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评价标准早告之且多元,评价内容要全面。这样的设计会让展示和评价更有深度,有利于进学生的思维再建构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在STEAM视野下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教”是指在学生活动中教会学生学方法;“学”指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方法靠自己习得知识,建构概念;“做”就是把习得的跨学科知识与概念进行有机融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运用,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STEAM教育的引入将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小学科学课堂更接近生活、更注重实践更强调跨学科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提供了又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