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既包括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也包括医学科研论文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对于科研者而言,写什么、研究什么都需深思熟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选题都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作用,或者是有实用价值。因此,选题的关键是选题的价值。在医刊汇编译看来,要使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在选题的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或方向性原则。即论文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哪个方向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在科研和临床中首先应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多可作为选题提出,但也要避免作出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的选题或者选择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也不要选题太大、太空,应选取自己专业对口,平时积累资料较多,实践较多的内容。有些作者写的论文就因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或是对同行没有借鉴意义,或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虽然花了很多的工夫,结果得到的评价是论文没有发表意义,这显然是很令人沮丧的事。究其原因有些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有些是没有把握好目的性原则。因此,在选题过程中也应自我反思,本文是否有意义?二、科学性原则。要求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必须有科学理论为依托,有客观事实为依据。既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理论,又要不迷信权威、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如果违反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就没有科学性可言。那么,如何判断选题的科学性呢?一是和已有的基本原理作对照,是否符合;二是对当前的观点提出异议,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三是能否得到检验。此外,还应掌握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如果超出了所具有的条件和能力,所选项目不仅难以完成,还会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学科,因此要求所写内容真实、客观,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选题同时要求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方法是否准确、详尽,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三、创新性原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求所写的论文,不要重复教科书已有的东西,也不要重复写杂志发表过多次的内容,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的结论或观点。在选题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创新点?最重要的是纵向对比,即和以往的观点、结论比,是否有疑点或难点,抓住疑点难点做文章,尝试解决;横向比较,寻觅结合部,是否为学科与学科交叉部,是否为别人未涉足或空白区。从总结来看,创新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即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的资料;二是以新资料论证旧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补充新的标准,提供新的方法;三是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创新,也就是在重复他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工作观察和认识,在与他人工作的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从而使以往的观点得到补充、修正,或是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四是移植方法或借鉴;五是选择研究中的空白点;六是产生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四、实用性原则。这也是在医学领域重要的原则,要求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启示或帮助。对于这类选题应该把握几个关键词:借鉴、警示、参考。也就是说,实用性的论文应该给同行以借鉴、警示或参考,这样才能发挥杂志学术交流的作用。事实上,在临床学术期刊发表的大量论文都是实用性的。医学是一个讲究事实的学科,在医学研究中应该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即尊重客观事实。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应该以实验为基础。幼儿期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这个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满足他们探索世界、渴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是幼儿园教育应当考虑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生活性原则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要密切连续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经验背景。趣味性原则在设计科学实验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兴趣有助于提高个体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活动效果奠定基础。开放性原则开放性要求是相对于封闭式教育活动而言的。幼儿科学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要对幼儿创设操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实验,去研究,给予幼儿探索的线索,但不能直接指定探索的方向,鼓励幼儿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允许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有两层含义,第一,实验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清楚的感知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神奇与魅力。第二,在科学实验中,将科学领域内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与其他四大领域进行有机的整合。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是指设计的实验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来说,身体各部分还未发育完全,抵抗外界环境和化学药品的能力较差,遇到突发事情反应和应变能力也较弱,因此实际幼儿科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实验器材做好清点,操作时要做好前期准备,把任何危险因素都考虑进去,上课时要保证课堂秩序。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案例二 水的张力【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使幼儿萌发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活动准备】四个塑料瓶以及塑料盒、缝衣针、硬币、水(供幼儿做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教学课件。【活动延伸】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做水的表面张力实验。06:31更多实验教程请关注大宋文正教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日一练】之多选题1、专业化的职业应符合下列哪些基本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需要上岗前经过学校专门长期的培训,上岗后需要继续进修和发展B、具有相应的制度和资格认证予以保证C、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不以赢利和谋生为目的D、具有为顾客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和影响力E、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答案:ABCDE2、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B、观察儿童的能力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答案:ABCDE3、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A、教育教学全B、科学研究权C、管理学生权D、惩戒权E、民主管理权答案:ABCE4、我国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A、工作业绩B、工作态度C、业务水平D、政治思想答案:ABCD5、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下列哪些是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满足的要求( )A、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B、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C、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等D、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答案:ABCD6、教师考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客观性原则B、公正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充分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E、充分吸纳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答案:ABCDE7、科恩豪瑟提出专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哪几条( )A、具备知识才能的专业能力B、充分的自治C、强烈的职业道德D、运用专门才能的责任感与影响力答案:ABCD8、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以贡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C、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和影响力D、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答案:ABCD9、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A、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C、强烈的责任感D、职业道德素养答案:ABD10、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其具体表现为( )A、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B、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C、 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D、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严,提高教育的效能答案:ABCD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A、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E、给未成年人最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答案:ABCD12、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认为是的一种方法,并要求一步步严格地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正确答案也算错。这种做法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哪条原则(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D、教育要给学生能动的空间E、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答案:ABCDE
从统计学角度讲,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即对照、随机化和重复。之所以要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其目的主要是:从处理因素这个要素的角度讲,就是要保障尽量控制混杂因素;从研究对象这个要素的角度讲,就是要保障其同质性、代表性和均衡性;从实验效应这个要素的角度讲,就是要保障观察结果的精度。下面,医刊汇编译就这三个基本原则做简要说明。一、对照原则。在设置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应该同时设置没有处理因素的对照组,因此,对照原则主要是从处理因素的角度来控制混杂因素的。设立对照应满足均衡性,它是指在设立对照时除给予的处理因素不同外,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其它一切因素应尽可能一致。设立对照时,应把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进行平行试验。为避免倾向性偏倚,一般应采用盲法。设立对照的方式有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标准对照(也称阳性对照)等。此外,各组的例数应尽可能相等。二、随机化原则。随机化是指采用随机的方式,使得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它包括随机化抽样和随机化分组。因此,随机化原则主要是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控制混杂因素的。常用的随机化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常用的随机化分组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化、分层随机化及区组随机化等。随机化分组应在实施处理因素的干预前利用随机数字表或由计算机采用统计专业软件产生随机数来完成。临床试验研究中,由于研究的对象是陆续进入试验观察的,往往不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研究样本,只能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量利用“三标准”来获得,但无论是否是随机抽样,获得研究样本后分组原则上应是随机的。三、重复原则。重复原则是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观察,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包括整个试验的重复、多个试验对象的重复、同一个试验对象的重复观测。样本量充分反映了重复原则,试验对象的重复观察次数越多,由样本计算出的频率或均数等统计量就越接近总体参数。但样本含量过大或试验次数过多,不仅会增加控制试验条件的难度,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为了获得科学、可靠的结果而又节约研究的成本,在设计中应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正确的样本量估计。
科技论文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用语言文字撰写的原始科研成果并公开出版的科学文章。面对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科技刊物,往哪种期刊上投稿是科研工作者撰写论文之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蓝译编译认为,科技论文投稿选刊时应遵循论文内容应与刊物报道的学科领域相一致、论文的学术水平应与拟发表刊物的水平相一致、稿件撰写体裁要与刊物报道的体裁类型相一致等基本原则。一、论文内容应与刊物报道的学科领域相一致。尽管科技期刊种类多、数量大,但每种科技期刊都有其自己报道的学科领域范围,作者本人所撰写的论文也有其自己的学科归属,数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必须在数学类刊物上发表 ,基础研究的论文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技术研究的成果应在技术类刊物上发表,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应该弄清自己所撰写论文的学科领域,要弄清是学术研究成果,还是技术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论文的主题归属来选择相应的刊物投稿。二、论文的学术水平应与拟发表刊物的水平相一致。报道同一学科领域内科研成果的科技刊物有多种,由于审稿的严格程度有差别,各种期刊的整体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对于高水平刊物而言,如果论文的水平并未达到这类刊物的选稿标准,即使向其投稿,也会遭受退稿的厄运。相反,如果投稿刊物的水平低于稿件的学术水平,稿件很可能被录用发表,但论文发表后所获得的学术交流效果明显要比发表在与论文水平相当的刊物上的效果差得多。三、稿件撰写体裁要与刊物报道的体裁类型相一致。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按写作体裁可分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和综合评述。不同期刊受理的文章类型往往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期刊受理各种体裁的文章,有的只受理快报类文章,有的只受理综合评述类文章,等等。所以选择投稿刊物时应注意自己所写文章的体裁应与投稿刊物的报道栏目相一致。
我们并无任何已被确认的、能理解全部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论。撰文 | 卢昌海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Albert Einstein科学的目的很佩服做哲学研究的人,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够洋洋洒洒地写出几十万言。有时候觉得他们有点象诗人,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能够把一个简单的概念写复杂了。一部沉甸甸的著作常常会引起人们本能的敬畏,一句听起来似懂非懂的话常常让人觉得“嗯,有点哲学味”。这种敬畏,这种“哲学味”,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疏远了科学。曲高则和寡,自古如此。科学的数学结构是抽象的,但科学的理念却是朴素的[1]。当爱因斯坦为指南针神秘的方向性感到惊讶时,他只有4岁,还没有来得及读亚里士多德,也还看不懂康德。后来人们认为爱因斯坦是个天才,但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晚熟的孩子。他感到了惊讶,因为他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他后来成为了物理学家,因为他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只有真正朴素的理念才能和一个4岁孩童的朦胧理性产生耦合,而我深信一个真正朴素的理念是不需要用几十万字才能说清楚的。这个宇宙的演化是有逻辑规律的,这个宇宙间丰繁多姿的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这是科学存在的前提,也是任何智慧存在的前提。至于这个宇宙为什么是有逻辑规律的,这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我们存在于这样一个宇宙之中,这是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2]。这个经验事实也意味着逻辑推理的有效性是一个近乎于先验的基本事实。就象宇宙间所有的其他存在一样,科学的存在也是有因果的,科学存在的具体形式是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紧密相联的。环顾我们周围的世界,从草木竹石到飞禽走兽,从戈壁草原到冰川湖泊,小至蝼蚁尘埃,大至日月星辰,世间的现象是如此的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就象满地的珍珠,如若没有丝线相串,何以尽拾?科学也是这个道理,万物无穷而人力有限,理解事物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简化。把许多现象归结为一个道理,窥一隅而知全貌,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简化。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这种简化是人类试图理解、预言和利用自然现象的最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朴素而优美的目标。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简化”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字眼,不问内涵地追求简化会使人误入歧途。最大而又最荒唐的简化莫过于把一切归因于上帝,就象《圣经》所宣称的,那比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式,或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简单多了。但那不是科学,因为《圣经》只不过是把它所要“解释”的东西罗列了一遍,上帝第一天创造什么,第二天创造什么……如此而已。哪怕略去其中无数的错误不论,这种所谓的“解释”除生添一个上帝外,也并不构成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简化。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化”缺乏人们对科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期盼,那就是要能够预言未知或未来的现象。仅限于对已知及已经发生过的现象进行罗列、归纳或整理,哪怕做得很到位,也更接近于历史而不是科学。那么,对自然现象什么样的理解能够构成实质意义上的简化,并且具有科学所必须具有的预言能力呢?是以逻辑推理为依据的理解。把科学的理论框架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是其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是科学有别于宗教的一个极其本质的特征。在一个科学理论中,从基本原理到对现象的解释,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衔接的。由于——如前所述——逻辑推理的有效性是一个近乎于先验的基本事实,我相信人类远在意识到“逻辑”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在本能地运用着初等的逻辑推理了。逻辑推理具有极大的延展性和客观性。从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可以衍生出近乎于无限的推论,而且这些推论是以非常确凿并且独立于个人意志的方式存在着的。一个科学理论一旦提出,就以一种严谨而谦虚的方式存在于学术界。任何人都有权对它的基本假定和逻辑推论进行检验。任何一个那样的检验如果得出明确的否定结果,就意味着理论被推翻,或者其局限性被发现。科学理论的这一特征被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提升到了一个很核心的地位。波普尔写过许多大部头的书,其中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认为一个理论成为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是这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也就是说一个理论要成为科学理论,必须明确地提出在何种情形下自己可以被推翻。这一点初看起来很出人意表,因为通常人们在思考科学理论时,往往是从证明而不是证伪的角度去考虑的。但细想一下其实却不难理解,因为一个科学理论的推论是无穷尽的,再多的实验也只能加强它的可信性而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性。相反,由于科学理论有着明晰的逻辑结构,要推翻它却只要有一个确凿的反例就可以了。人性有弱点,科学家是人,因而也不例外。疏忽、偏见,甚至蓄意的伪造都有可能带来谬误。科学之所以能够在探索自然的漫长征途中去芜存菁,获得卓越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科学理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界这种公正、谦虚和理性的态度,这是人类智慧的骄傲[3]。综上所述,科学的目的可以大致地叙述为:科学寻求的是对自然现象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注释1. 本文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2. 喜欢“人择原理”的话,可以认为假如这个宇宙不是这样的,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来问“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没有逻辑规律的宇宙中不可能产生所谓的智慧生命(想一想什么是智慧),而且也是因为问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逻辑的思维方式。在一个没有逻辑规律的宇宙中,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这里问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假定了宇宙是有逻辑规律的。3. 相形之下,政治舞台和宗教神坛上不容挑战的唯一真理之类的自我标榜是何等的虚伪。小议数学与物理先来议论几句数学与物理的关系,抛砖引玉吧(大家快把玉准备好!)。Einstein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这些都是十好几年前看过的东西,现在书留在了杭州老家,只能凭记忆说了):数学当它不与物理实在相联系的时候,它是严格的,而当它与物理实在相联系的时候,它就不再严格了。以几何为例,最初它来源于经验,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到了Hilbert时代已经演化成了一个非常纯粹的形式体系。Hilbert有句名言,大意是说把几何公理中的点、线、面换成啤酒、酒瓶和酒杯(或是别的三样东西,或是不同的顺序,记不清了)也可以。这就是说几何体系中的那些基本概念,它们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满足几何公理。事实上那些概念本身正是用公理来定义的,它们并不需要对应于现实或经验世界中的任何具体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样的形式体系,我们可以谈论它的自洽性、完备性,可以谈论体系中任何具体命题的正确性,但对整个体系本身却不谈它的正确与错误(如果谈的话,正确指的往往就是自洽)。一个数学体系是否被数学界所认可,是否是一个数学意义上的有效体系,关键在于其是否自洽(原本还可以加上完备性,但由于Gdel同志把水大大地搅浑了,就先从略,以后再论)。物理体系则不同,除了自洽之外,还有一个是否正确的问题,即是否构成对自然的一种可接受的描述的问题。一个理论体系,即便没有任何矛盾,但如果它与观测不符,就无法成为一个物理理论,在物理中立足。这是物理与数学的一个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一种情况下数学也具有了是否正确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把数学体系中的概念与物理现实中的概念对应起来的时候。比方说如果我们把几何中的线对应于物理上真空中的短程线(当然也可以象Hilbert那样把线对应于酒瓶,但对于普通酒瓶来说几何公理显然是不成立的),那Euclid几何立即就变成了对物理世界的一种描述,几何也就变成了一种物理。在荣升为物理理论的同时,几何失去了数学意义上的真理性,它必须接受观测的检验,并且完全有可能被证伪——即Einstein所说的“不再严格”。关于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通常不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就不可以涉及这类东西。如果一个物理理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可以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并且具有预言能力……一句话,具有一个优秀物理理论的各种性质,但同时却涉及了一些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这样的理论是不会仅仅因为它涉及了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就被摒弃的。举个例子来说,暴胀宇宙模型通常涉及大量与我们观测宇宙在因果上隔绝——从而在原则上不可观测——的其它宇宙,但这并没有成为物理学家研究这一理论的障碍。物理学家们不仅积极地研究这样的理论,而且并不认为有必要修改理论,使之恰好只包含可观测的东西(为其它目的而修改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好比我们不会介意用一个定义域包含整个实轴的函数(比如线性函数)来描述一组原则上取值只能为正的实验结果。不过物理学家们虽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理论涉及了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就摒弃它,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因为一个理论在可观测区域与实验相符,就轻易赋予其对原则上不可观测区域的描述以实在性。科学理论中的预言是针对原则上可观测的现象而言的(需要说明的是,对原则上可观测还是不可观测作区分判定,本身就有赖于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从而往往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本文所着眼的并非是指出具体哪些东西是原则上不可观测的,而只是说明一个物理理论不会仅仅因为涉及到(起码在当时被认为是)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就被摒弃)。容易被物理学家抛弃的是那些只涉及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或者以那些东西为主体,却对可观测现象缺乏良好描述能力的理论。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被接受与被抛弃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把这一界限搞清楚通常是科学哲学家喜欢的课题。不过我觉得科学哲学之所以有那么多流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学哲学家们往往试图把一些没有可能、或没有必要精确化的东西加以精确化。对一个本质上模糊的东西精确化显然会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在模糊地带各人可以有不同的划界方法,每种划界方法都有其道理,同时却不免都有反例(否则就不模糊了)。出现反例大家就修改界限,结果改来改去,把界限改得跟分形似的,却依然说不清道不明,形成永远争论不完的话题。:-)小议物理学与哲学哲学与物理学的差异之一是哲学侧重于通过思辩的方式来研究问题,而物理学(现代物理)侧重于通过数学的方式。在一些很基础的物理问题上物理学家也许并不比哲学家高明太多,就象在一次马拉松赛跑的开始十米中我们可以与冠军选手跑得一样快,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差异就真的很小。在science community中,没有了哲学家与没有了物理学家,其后果是完全不同的。现代物理的任何进展几乎都不可能由纯哲学思辩来获得,即使是当一些进展出现后人们可以回溯到某位哲学家的思想时也一样,因为那些思想本身并不足以成为现代科学,而且往往永远也不足以单独成为现代科学。我怀疑如果人们足够仔细,也许会在某位哲学家的文字中找到暗示弦而非粒子是世界本原的见解,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哲学家和Edward Witten差不多高明,或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差不多深刻。一些物理学家的确从纯哲学著作中得到过方法论上的启示,但不是所有物理学家都如此。在很多时候,物理学家从自己的研究中得到的方法论上的心得虽不如哲学家的思维那样精致,但在引导科学研究时却未必不如从哲学家那里学来的有效。这么说不是要抹杀哲学的意义(我自己对哲学也不无兴趣),不过我认为不能因为在某些方面物理学和哲学一样无能为力,就认为两者对现代科学所起的作用可以比拟。其实别说哲学,在某些大家一样无知的领域,物理学甚至不比神学、巫术,乃至街头混混的癔语高明多少(所有的“零”都是差不多的),但最终将是物理学而非其它成为探索自然本原最锐利的武器。「小议数学与物理」、「关于原则上不可观测的东西」、「小议物理学与哲学及科学的内容与科学的方法」是作者在其个人主页上与网友讨论时发表的有关“什么是科学”的短文。科学的内容与科学的方法除科学的目的外,在本文中我们还将用到一个有关科学的基本事实,那就是:有关科学的基本事实:我们并无任何已被确认的、能理解全部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论。上述事实应该是足够显而易见的,而且显然是被科学界所普遍认可的。当然,我们都知道,世界要比科学界大得多,在科学界之外也有很多人宣称自己在做“研究”,并且口气往往很大。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可被确认的、能理解全部自然现象(从而可以推翻上述基本事实)的理论,那么我愿意从无数个自然现象之中举出一个特定的现象——μ 子反常磁矩——供他们做初步自检。明确了科学的目的及上述有关科学的基本事实,我们就可以以之为出发点,来回答一个对本文来说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即什么样的方法是我们追求科学的目的时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我们首先注意到:既然我们并无任何已被确认的、能理解全部自然现象的理论,那么为追求科学的目的所提出的任何东西就都存在出错的可能性。而既然存在出错的可能性,那么纠错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追求科学目的的正确方法所须满足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允许纠错,并且具有纠错能力:追求科学目的的正确方法所须满足的基本特征之一:允许纠错,并且具有纠错能力。既然需要纠错,那么接下来的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以什么为依据来纠错?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既然科学寻求的是对自然现象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那么纠错的依据显然就是自然现象及逻辑推理。由于我们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途径是观测与实验[1],因此追求科学目的的正确方法就必须尊重观测与实验,尊重逻辑推理。这是纠错的依据,也是追求科学目的的正确方法所须满足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追求科学目的的正确方法所须满足的基本特征之二:尊重观测与实验,尊重逻辑推理。这两个基本特征正是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反过来说,任何方法只要切实满足上述基本特征,就是科学方法,这可以说是科学方法的定义(或定义的一部分)。虽然科学哲学的推理大都是模糊的,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的,但上述推理在我看来是例外,只要认同前面所列的科学的目的及基本事实,上述特征就是必然推论,在这点上并无多少模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方法不仅优于其它认知方法,而且还是追求科学目的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当然,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不用科学方法,或者说用不正确的方法,未必一定不能产生出对科学有用的东西,它只是不能系统性地产生那样的东西,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不用科学方法而产生出对科学有用的东西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为民科辩护的人常常会说:民科的东西未必一定是错误的。说得很对,其实别说是民科的东西,哪怕是胡乱敲击键盘的猴子敲出的东西,也会有一个不为零的概率能包含一些正确的东西(是否有人愿意为了那样的概率来阅读那样的东西,就另当别论了)[2]。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如果要成为科学理论,就必须接受科学方法的检验[3]。在本文的最后,我们稍稍扯远一点。参与或旁观过有关科学与宗教的讨论的读者也许大都见过这样的场景,那就是每当有人提出科学优于宗教时,往往就会有人反驳说科学也有不能解释的东西[4]。在这里我们要顺便强调一点,那就是:我们支持科学,首先支持的是科学的方法,其次才是科学的内容。科学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其它一些认知方式之间最本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对待未知及对待自身的态度迥然不同。科学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能力是许多其它认知方式所不具有的。许多人以科学也有不能解释的东西来为宗教等辩护,看似思路开阔,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正因为已有的知识体系存在局限性,才更需要一种像科学那样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自身局限性,随时愿意接受证伪的认知方式,这是我们认为科学远远优于其它认知方式的最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科学具有这种素质,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才远比通过其它认知方式所得到的东西更客观,更接近正确,也更有希望达到正确。但这种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科学的内容——尽管已是人类知识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它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相比仍是其次的。只要科学方法存在,哪怕所有具体的知识都失去了,使科学的直接解释能力暂时降到与宗教一样薄弱的地步,假以时日,科学依然能够重新发展起来,并远远超越其它认知方式。注释1. 我通常用“观测”表示对来自于自然现象的信息的直接接收(比如观测行星的运动),而用“实验”表示对人为安排过的现象所做的观测。不过实际上,哪怕“观测”也并不是完全直接的,而是与理论有关(比如任何通过视觉的观测都依赖于光学理论)。观测和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依赖关系。不过它们之间必不可少的自洽要求还是能让我们区分好的与坏的理论体系。比方说,如果一个理论体系认为真空中的光线是七扭八歪的,那么我们观测到的椭圆轨道经过这种光学理论一反推,就会对应于相当复杂的行星轨道。相应的,引力理论就不可能如牛顿引力那样简单。那样的理论体系——如果能够建立起来的话——就会明显不如我们现有的理论体系来得优越。2.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提到胡乱敲击键盘的猴子并非是要用一个概率更小的例子来贬低民科。事实上,从文字上碰对一些东西的概率,固然是民科远远高于胡乱敲击键盘的猴子;但另一方面,一涉及到具有一定复杂度的技术性内容,情况就恰好相反:胡乱敲击键盘的猴子会有一个不为零的概率碰对,而民科由于翻来覆去只会在自己那口井里扑腾,碰对的概率反倒是零。因此这两者是互有长短,而非一者贬低另一者的关系。3. 当然,如前所述,方法往往取决于目的,科学的方法是为了追求科学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在所有可能的方法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如果所追求的不是科学的目的,那么相应地,所采用的也就不一定是——甚至一定不能是——科学的方法。比方说,如果所追求的是某种不容挑战的教条——比如《圣经》或某某主义,那么所采用的就会是一些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自欺、欺骗、附会、偷换概念、混淆逻辑、答非所问、选择性目盲、选择性遗忘、请不听话的人“喝茶”、请很不听话的人上“火刑柱”,等等,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方法。4. 有关这一点的进一步讨论,可参阅拙作科学哲学讨论中的 “大规模杀伤武器”。补注1. 由于科学具有的众所周知的力量,“科学”二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很多东西变成了“科学”。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社会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我心目中的定义是:使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这个名称要想名副其实,社会科学就同样需要遵循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特征二所提到的“尊重观测与实验”可改成“尊重社会调研结果”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当年那种不允许对某某主义纠错的学科就不能称为社会科学(因为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特征一)。2. 在本文发表之后,快刀浪子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奥卡姆剃刀(Ocam'sRazor)算不算是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我的看法是:奥卡姆剃刀在科学经常受到伪科学或宗教渗透的年代是很有用的,因为它可以把上帝之类没有逻辑价值的假设“剃”掉。不过,虽然伪科学与宗教至今仍在社会上盛行,但它们对科学界的渗透已大不如前。当代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时,纠错、观测、实验、逻辑推理等仍是日常行为,但已极少有机会用到奥卡姆剃刀(因为已极少有科学家在研究中提出没有逻辑价值的多余假设)。因此我没把奥卡姆剃刀列为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虽然它也可以视为是科学目的中“逻辑上最简单”这一用语的推论之一。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略有删节。欲读作者更多文章,可查看卢昌海个人主页www.changhai.org。特 别 提 示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
面向世界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其以何种语言完成,都需要配以一篇英文摘要。我国的学术论文也不例外,其英文摘要一般是从中文翻译所得。达晋编译认为,在论文摘要英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从时态、语态、句法和词汇四个方面入手,简单介绍科技论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一、时态方面。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然而,在许多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着时态运用不当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也会降低科技论文的水平。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常选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三种时态适用于以下的不同情况:1.一般现在时用来叙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等,通常表示现在存在的状态、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2.一般过去时则往往用来说明过去尤其是论文撰写之前某一时间的发现、研究过程或最终试验结果。此时态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3.现在完成时用来介绍已经完成的研究和试验,并强调其对现在的影响。此时态将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与现在的情况联系起来,强调过去对现在 的影响和作用。二、语态方面。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最常采用的语态是被动语态。较之主动语态,被动式在科技摘要翻译中有着如下的优势:1.科技论文常常需要介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更好地突出科学研究的客观性。2.使用被动式也可避免提及动作的施动者,这样反而使研究动作有了更广泛的普遍性。3.由于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使其在句子结构调节方面有着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在添加短语结构、扩充句子信息的同时保持句式的平衡、工整。三、句法方面。在翻译论文摘要时,译者要意识到中英文不同的句子结构特点,相较而言,中文句子是线性结构,侧重语意的连贯性;而英文的句子是空间构型,侧重语法的完整性。中英文句子的不同特点决定了论文摘要英译时在句法方面的指导方向:1.由于中文句子侧重意合,而英文句子侧重形合,因此为了保持英译的科技论文摘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常常把若干的中文句子合并成一个英文长句子,而且长句子里经常使用介词短语、分词结构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2.在摘要英译过程中,将一个中文句分译成多个英文句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对于中文原句的英译处理,无论是对其进行多个的合并还是一个分拆,前提都是译者要对原文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后,再统筹安排句式,决不能删减或省略原文的内容。3.英文句子中的省略现在虽然在口语中很常见,但由于科技论文的摘要以专业研究人员为目标读者,因此,要求句法结构严谨规范。英译科技论文摘要时,一般不出现口语中的省略句。同时,也要注意在科技论文摘要中避免使用缩略形式。四、词汇方面。由于论文摘要在语言方面有着准确、简洁和明晰的特点,所以在摘要英译时对词汇的选择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由于学术论文摘要书面化的特点,所以在选择词汇时要注意选择正式用语,避免出现口语中的非正式表达。2.在对特定领域中的某个研究过程或结果进行描述时,常常需要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也是科技论文翻译的一大难题。一般说来,每一领域都有自己的英汉翻译词典,通过查阅这些工具书,会使译者对翻译专业术语有更好的把握。3.由于论文摘要的高度概括性,许多复杂抽象的科技研究的目的、过程与成果都要在很短的篇幅中展示出来。所以,在科技论文摘要英译时,连接词的使用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科技论文摘要翻译需要注意时态、语态、句法和词汇方面的一些原则。只有了解了论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再加之译者自身的勤奋努力,才能顺利地译出忠实于原文,语言流畅的论文摘要。
论文选题,关系着毕业论文的成败!而且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选题,大家一定要慎重!那么论文选题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论文的选题的基本原则吧!一、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1、可行首先,我们要确定该选题可不可行。只有选择可行的题目,才能事半功倍,后续的研究、撰写才能继续下去。那么如何确定这个选题是否可行呢?我们可以先提前了解一下该选题的背景、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选题等等,先了解这些,才能确定这个选题可不可行,能不能继续研究下去。2、新颖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导师想要看到的是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研究方法等,总之就是新的东西。一般新颖的选题,能得到的分数都是不低的。我们可以挖掘一些新的观点、或者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之前的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论文选题不是越新就越好,太新的选题,往往资料会不足,没有足够的资料,就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和撰写了。3、兴趣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所以在选题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知道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完成这些操作:找资料、看资料、分析研究、撰写等等,没有兴趣的话,我们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4、实用任何研究应该以致用为目的,所以大家在选择论文题目时,还要注意该题目的实用性,最好能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二、选题注意事项1、题目范围不宜太大一般来说,题目的范围不宜太大。题目范围太大的话,需要搜寻的资料就越多,后期的撰写就越难,而且只是将这些资料勉强凑合在一起的话,会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等情况,此外还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题目范围很大,但是里面的所撰写的内容太小了。2、过于复杂的选题要避开此外,一些过于复杂的选题要避开,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技术性过高的题目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难了。所以大家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千万不要选择吃力且不讨好的选题。3、选题要考虑自己的条件大家在选题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条件,包括能力、长处、短处、兴趣、爱好等等,都要有一个综合的评估和了解。通过评估、了解,进一步确定适合自己的选题。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大学生在选题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论文选题怎么选?要注意哪些事项?遵循哪些原则?那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简单讲讲吧~一、论文选题注意事项1、范围不宜过大论文选题的范围不宜过大,过大的话,就不容易进入正题,也不容易找到中心点。选题的范围最好小一点,这样有利于深入的研究。当然也不是说,越小就越好,最起码要保证有东西可以写。2、涉及的材料是可以找到的此外,在选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好这个选题后续所需的材料是否可以找到,当前的研究条件支不支持。二、论文选题必须遵循的原则1、创新如果你的论文具有创新性,那么能得到的分数是不低的。论文创新一般体现在这3个方面中: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上的创新。2、有价值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选题。论文选题是否有价值是指导老师衡量我们论文选题是否通过的一个重要指标。怎么确定论文选题是否有价值呢?一般能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对实践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选题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己所选的选题是否有价值的话,可以进一步和导师进行沟通。3、自己感兴趣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兴趣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帮助我们解决种种困难。只有对自己所选择的选题感兴趣,才能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研究,去琢磨。4、可行性当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还是不够了,你还要确定这个选题的可行性。要看看当前的研究环境、条件是否可以研究这个选题,如果不行的话,最好放弃,重新进行选择。三、怎么选论文选题想要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我们不能一味等待,要主动出击。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出发:1、通过选题工具来选题如今不少论文查重网站都有提供选题工具供大家进行选题,以维普为例,维普网中,有一个【论文选题】功能,点击这个功能,输入相关的信息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选题了。2、广泛阅读论文材料如果你是在无法想出一个好的选题的话,那不妨静下心了,找几篇最新又有代表性的论文材料来阅读,然后再从中找出一个别人没有写过的切入点来作为论文的选题。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而言,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都是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的,这些原则会很好的帮你锻炼思维习惯,想问题的方式,对于科研的态度。那么,科技论文中“5c”原则是什么呢?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的“5c”原则指的是:评判性(critical)一致性(consistent)简洁性(concise)清晰性(clear)完整性(complete)它对论文有何帮助呢?01科研方法有三类:使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使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所以科研的进步离不开一个词——“创新”。创新的理论来源于已有知识的背景,前人所做的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前人所做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做出评判性思考和推断,此为创新。做科学实验,撰写科研论文也是如此,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前人所做的相关工作这是Review,审视之后得出更新更好的观点,思路,这是我们撰写科研论文的核心目的之一。02伟大的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的科研同行们多年的努力和尝试,也就是说创新具有广义的一致性。你的创新往往来源于很多科研同行曾经做过的实验,发现的事实。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当中,一致性的标准就更为具体了,不同期刊的格式要求不同,但是,具体的文章中的格式、文体、专业词汇的用法以及文献列表等等都需要符合一致性的标准。评判性思维的贫乏和对一致性法则的忽视是我们在撰写论文时的瓶颈所在。我们自己做科研的时候要以最高的一致性标准要求自己,这也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前提之一。03对于创造知识的科研工作而言,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简洁的表达不仅仅令人觉得美妙,而且对于知识的传播更是极为重要。换句话来说,你的科研论文撰写让人觉得“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不用任何多余的文字就能将自己的观点,结论阐释清楚,这就是简洁性法则的最高境界。针对我们的研究目标,所有的实验方案,研究策略,方法,步骤都应该是为我们的研究目标服务的。其它无关的步骤都应删在文献综述当中也应当简洁,直接,针对我们的研究目标对过去的研究工作进行阐释,而不是像科普书籍一样面面俱到。只引用对本文研究相关的内容,与文本研究内容无关的就不予讨论。04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从前言,文献综述,方法,到结果、讨论和结论,论文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位置,每个部分需要阐述的内容也应当匹配,而不是让学者们去揣测你的科研意图。05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完整性法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科研论文都应当独立成篇,不允许“且听下回分解”。它与简洁性会不会互相矛盾呢?其实并没有,完整性讲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整性法则要求论文包含充分论证研究目标所需要的必要证据,也就是说每一篇独立成篇的文章都需要对文章的前提假设加以证明必须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