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关键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干路径的,这些路径是我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以研究假设为核心”这个概念。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闭环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把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是一个严密的总结、思维的过程,是研究者把研究中所获取的感性材料,经过艰苦的思维加工,深入研究,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基础环节,精心拟制提纲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阶段。拟提纲,就是根据题意,从研究者所把握的经过整理分析的资料出发,对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研究者把这种设计、安排记录下来就成了写作提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提纲有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类。简单提纲比较概括,只列出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各部分的大小标题,对如何展开论述则不涉及。一般说来,有一定写作经验、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往往只列简单提纲。详细提纲除了列出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各部分的标题外,还在每一个标题下较为详细地写出所要阐述内容的要点。对初学者而言,写作前应思考得具体、深入一些,尽可能把提纲列得详细一点,以便写起来较为顺手。为了拟定一份好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提纲,赛恩斯编译认为,研究者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形成正确的思路。事物总是按一定的秩序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按一定的秩序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拟制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提纲也一样,只有经过认真地思考,才能形成写作的正确思路,才能明确主题,正确选择论证方法,细致考虑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二是要安排好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容构造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式。拟制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提纲,就要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安排好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衔接、详略等,使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各部分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推论合乎逻辑。三是要正确使用资料。课题研究所获取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后均已是较为真实、典型的资料,一般都可以使用,作为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论据。但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有的资料属于基本资料或主要资料,有的则是次要资料。因此,研究者在拟提纲时,就要对这些资料分别予以安排,使资料为论证论点服务。做到论点与资料的有机统一,是拟好提纲的重要一环。四是要考虑好篇幅。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篇幅应根据题目的大小、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一般说来,篇幅过短,难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透彻,而篇幅太长,则容易变成资料的堆砌。所以我们拟提纲时,也要考虑好文章的篇幅。全文多少字,导言、正文、结论等部分各多少字,都应有所计划和安排。
(一)我们先看部分教师课题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说明:本文所选内容均来自于一线教师结项报告部分内容,部分内容有删节。在此仅作为学术交流活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案例1:结项报告《小学高年级语文随文小练笔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效:(一)挖掘文本资源,实现阅读习作双赢。研究教师针对不同课例,挖掘文本资源,探求行之有效的随文练笔方式,具体从启发思维进行想象练笔、深入文本后的抒情练笔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方式,实现了阅读习作的双赢。1. 找准空白,设置补写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藏着许多空白,有意犹未尽之处,有些简洁明了,有些又意味深远,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抓住课文中作者的“留白”进行练笔,让学生把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写出来。2.巧抓感悟,激发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本中选编的教材文质兼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的情感,“情到深处自然浓”,与文本交流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会有话可说,有情要抒发。实践证明,笔者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这样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与作者有了情感的交流,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学生有话可说。(二)探寻教学模式,使随文练笔操作简便。随文练笔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 探寻适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1.整体读文,疏通文意整体读文,疏通文意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文本所要描述的事物或者要表达的情感有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这就为学生认知文本,进入教学核心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明确目标 ,以读引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课堂上的随文小练笔也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出典型片段的写作方法。这样目标明确,读写联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3.课堂练习,交流反馈围绕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在依据单元训练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下习作的“训练点”时,就要抓住训练点,激发学生的情感,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练笔,切不可为了走形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练笔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当堂点拨、当堂评讲、当堂反馈、当堂修正。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师生评价、可以生生评价,目的要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表达欲望。让练笔真正促发思考,与文本共振。案例2:结项报告《高中数学课堂竞争机制创设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效:(一)实践成果1.这种新型的竞争机制在我校开展后,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这种新型的竞争机制推动了我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3.由于2020年疫情的发展,我们新型的竞争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展现出了喜人的效果。(二)理论成果1.新的竞争机制让自媒体更快地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加快了教育与科技结合的步伐。2.这种竞争机制的存在,让教师也更乐于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去发展,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和科技发展上的提升。3.辩证地探究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确认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及时并灵活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案例3:结项报告《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研究》的研究成效: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对错题资源管理方法的提升和学习利用,通过我们的坚持和督促,学生已经能够主动的进行错题资源管理,学生对错题资源的学习利用也很有兴趣,尤其研究过程中的当“小老师”环节,部分学生能够展现出来很好的思维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因为部分学生数学底子确实比较薄弱,为了激励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错题订正信心,我也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并把和同学们之间的谈心写成了论文,我的论文《你想不想被刮目相看》被评为市级一等奖。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错题资源,琢磨学生的思维特点,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在自己的课堂有的放矢,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案例4:结项报告《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效:学生利用每天15分钟的时间对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学习,经过礼仪课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学生们在日常的行为礼仪规范有很大的改变,本课程初见成效。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礼仪的知识,还知道要把文明礼仪运用于生活中。1.通过本学期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在校园中,学生明显地变得更有礼貌了,经常听到同学之间礼貌的交流。学生在校园打架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了,同学之间更加和睦相处了。尤其是课间礼仪,更加行之有效,全校同学通过为期一周的“课间活动有秩序”的学习,课下班级内的小礼仪员及安全员的监督与管理,下课小学生在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大家更安静地进行文明课间。2.在校就餐时,学生也不再大声喧哗吵闹,懂得互相礼让、互相帮助、安静就餐、文明就餐。3.我校在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就让孩子们开始学习入校礼仪,使孩子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4.每天学生入校与离校时,值班领导及学校的负责老师都会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并且做到以身示范,主动与孩子们问好、说再见,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老师都如此懂礼貌、讲礼仪,不自觉的就跟着学习。坚持的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孩子们在校的任何时候碰见老师,都能大胆的与老师微笑,问好。这在我们的校园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明现象。5.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校园礼仪》文明礼仪知识,更多的学生懂得了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得理让人、失礼道歉;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懂得不乱乱扔;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为班集体争荣誉。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慢慢的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6.中段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家庭礼仪》文明礼仪知识,能有计划地进行学生演讲活动,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懂得尊敬长辈、体贴、孝敬父母、能与邻里和睦相处;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里来客人,懂得热情、大方、有礼貌的招待。7.高段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社会礼仪》文明礼仪知识,懂得了怎样在公共场做一名文明的小公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妨碍他人;尊老爱幼,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可以帮助的人。8.学校培训的礼仪队员,能在各种活动中脱颖而出。通过文明礼仪的学习不仅增长礼仪知识,在活动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案例5:结项报告《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利用研究》研究成效:(一)促进幼儿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戏在不失民间文化特色的同时,满足幼儿运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尽情享受游戏的同时增强体质,帮助幼儿形成勇敢、坚强的性格。促进幼儿身体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及规则意识,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二)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不仅在独立设计创新游戏玩法的能力、观察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还丰富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案例6:《高考新政策下中学英语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一)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运用英语语言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氛围有较大改善,师生互动增强。(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三)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练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实践,不怕出错。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二)上述几个案例是课题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部分,也是结项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几个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来说,在表达方式上显然有所区别,我们分析如下:案例1中,课题组成员把“主要做法和经验”,即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或方法内容,当作了研究成效。案例2中,研究成效分为两部分,即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不但比较随意,而且不够具体。案例3中,研究成效内容比较空洞,不聚焦、不具体。案例4中,罗列了八条活动式的结果或收获,比较散乱。案例5和案例6中,研究成效内容既大又空,不着边际。那么,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该如何表达呢?我们再看看一名教师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案例7:结项报告《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效: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加深了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优化了写作主题及写作课堂,激发并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学习做指导;孩子们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写作基础更牢固,写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一)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更加浓厚,写作热情更加高涨和持久。研究开展以来,孩子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增加了,书写作业上交更加及时,每个班除个别孩子外,几乎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写作课上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她们期待着教师带来有趣的写作活动。课后趣味的写作活动和写作竞赛参与的人变多了,班级写作气氛浓厚,孩子们都着想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看到,被展示出来。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课间,一位女同学告诉我,班上很多孩子都很喜欢我在课堂上放的轻音乐,她们享受这种边听轻音乐边创作的过程,想让我告诉她们音乐的名字,想自己在家写作时也放上一小段音乐。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我从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写作态度的转变,他们不再是排斥紧张,而是享受写作过程。(二)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学会了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大幅提升。研究开展以来,孩子们不仅上缴习作练习更及时,而且习作质量也有所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一,写作格式更规范,书写更工整,版面更整洁。二,写作内容更加有条理,大部分孩子学会在写作前借助思维导图列提纲,写作更有逻辑性。三,写作语言更加准确,拼写错误出错较少,句式运用更地道,语法知识点还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大幅提升,写作成绩也有所提高。通过对比本届六年级学生2019年下学期英语测试作文部分得分情况和2020年上学期英语测试作文部分得分情况,我们得此结论。这里以六(七)班为例,六七班总人数为66人,作文满分为10分,大于或等于8分为优秀,大于或等于6分为合格,小于6分为不合格。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班级整体写作成绩有所提高,不合格人数减少,优秀人数较之前增多。数据说明一切,这是孩子们书写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依据。显然,这名教师的结项报告研究成效内容,与之前的6项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内容相比较而言,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研究成效更加具体、聚焦,甚至使用了具体的调查数据、表格、案例等进行表述,可信度比较高;二是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条理性,每一个内容都能够围绕一个主题阐述,清晰、明了;三是语言表达清晰、简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真正的收获和成长;四是使用了第一人称“我们”、“我”以及“孩子们”等昵称,让人感到亲切。(三)那么,研究成效内容应该如何表达?我们曾经在《如何撰写课题的结项报告?》(微信公众号“老胡聊科研”,2019.3.2)一文中这样表述:这(研究成效)是课题研究水到渠成的结果。课题的研究成效一般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的成效如获得的奖项或荣誉、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书刊、录制的课例、成绩的提高等外显的成绩;隐性的成效如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校园环境的改善等隐性的成绩。事实上,我们认为这样的表述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够具体、聚焦和清晰。那么,研究成效的内容该如何表达呢?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与探索,我们认为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内容这样表述更好:1.具体明确。这是研究成效表述的主要特点。作为一项课题而言,一年的研究工作应该给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收获,当然也有一些改变。但一项课题不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等等大而空的表达方式应该避免。因此,研究成效的表述应尽量具体、明确。2.持之有故。研究成效不宜泛泛而谈,漫无边际,应该“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也就是说,研究成效来自于“主要做法和经验”,一般情况下每一个“做法”都会带来一个结果,即研究成效。显然,每一个研究成效的内容,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问题解决而达到的效果”。这就是结项报告内容的一致性。对此,我们曾在一篇文章《一致性——结项报告的内在需求》(微信公众号“老胡聊科研”,2020.4.30)提出“对一项课题的结项报告来说,课题名称、研究背景、主要做法和经验、研究成效等结项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一致性,既体现了结项报告的本质特征,也是结项报告的价值体现。”3.内容丰富。研究成效内容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也可以插入一些案例、表格、调查数据、师生或家长的话等等。也就是说,研究成效内容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能够让人真正感受到一年来“收获”的快乐与幸福。4.通俗易懂。从语言表达来说,研究成效内容的语言不要过于理论化、也不宜大量的引用他人观点或,而尽量表达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而且我们建议以“我们课题组成员”或者“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进行表述。5.情感真挚。一年来,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努力,也得到了收获;遇到了困难,也获得了快乐和成长。那么,这种情感往往是掩饰不住的,就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当然,部分教师把课题的获奖情况、发表的论文、出版的成果集、获得的荣誉、分数的提高等有形成果作为研究成效,也未尝不可。但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学校或教师或学生内涵式提高往往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初衷。我们再看一项结项报告的研究成效:案例8:结项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写作能力的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效近一年来,通过对数学日记写作的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每个成员都感受颇深,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数学日记写得越来越好,数学兴趣越来越浓,我们倍感欣慰。(一)最明显的收获是孩子们的数学日记形式多种多样。经过大半年来的指导,低年级的数学日记不再仅限于购物,高年级也不再是记流水帐,每个年级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容。低年级的数学日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中年级的数学日记盛满了故事,记录了数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高年级学生连攻破一道数学难道都会得意的记录下来,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有多厉害,更别说记录蒜苗成长的连载故事了。这些变化,说明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被打开了,数学眼界更宽了,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现在看来,值得记录的事情太多了。(二)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实验班有83.7%学生乐于借用数学日记的学习方式。较非实验班的57.8%的比例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通过老师们大半年的指导,孩子们对于数学日记不再无处下手,也不再感觉很难,我们组织的优秀日记分享、日记评价机制、绘本阅读,让许多孩子感到小有成就,思维更积极了,眼光也更独到了,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促进了孩子的数学学习。六七班的朱禹豪原本并不喜欢数学,更不喜欢写数学日记,自从真实记录了一次数学活动并分享后,兴趣被激发起来,不仅日记写得越来越好,数学成绩也越来越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不偏科了。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各种数学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学生们是在学有生命的数学。(三)学生的写作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显著提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加强了对孩子们数学绘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我们感觉到学生数学日记的文字功底越来越好。以前记流水帐都是那么简单无趣,草草应付。现在一个反思日记就能几经周折、跟讲一个故事一样。另外,我们感受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也越来越棒。这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对比很明显。实验班的孩子们读的多了,看的多了,积累的多了,眼界宽了,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就能够表达的清清楚楚,而非实验班,在语言描述上和数学表达上逊色多了。孩子们通过数学阅读,收获还不小呢,不仅提升了数学日记的写作,数学表达也提高不少。结束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表达了对又一年丰收的喜悦与渴望。每年年底,我们教师除了需要总结一年来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外,还要提炼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显然,这些收获和感悟应该来自于我们的工作经历,而不是臆想出来的,更不是杜撰出来的。同理,研究成效是结项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当然也是课题组成员一年来辛勤研究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展示和总结。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也应有理由、有信心表达出来。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希望与所有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共勉:“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一些教师反映关于研究内容的撰写还存在一些困惑,于此老师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供批判。一、研究内容撰写常见问题从外在形式看:有的写得过于简单,三言两语;有的写得过于冗长,抓不到重点。从实质内容看,有的研究内容与选题关联不紧密,有的与研究目标不匹配,有的表述逻辑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这应该这样讲:研究内容抓不准,写不明,分解不到位,专家评审时很难给立项。二、什么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就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比如这样一个课题:“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确定了五个研究目标:1.完成小学中国画课程育人因素的文献综述2.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3.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4.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5.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有了以上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就要围绕这五个目标来设定,不宜另起炉灶。根据这五个目标,我们确定如下五个研究内容。这里简写如下:一是关于小学阶段的中国画育人因素的文献研究;二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四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五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这个例子可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当然,以上表述还没有将研究内容具体化。至于如何具体化,在下文我们给出一些方法和样例。三、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何在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切割课题研究的边界课题研究总是有边界的,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使课题组成员把握哪些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厘清课题研究的边界,一下子找到研究的重点。(二)提升课题研究的操作性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越具体,工作越容易上手。反之,越是模棱两可的任务,越难以操作。研究内容是需要分解的,将大的研究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更为具体细化的研究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这样就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降低研究的难度,减少课题组成员不知做什么的问题。(三)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课题研究相当于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内容就是这个工程的主体框架。这个主体框架明确了,有利用后边的具体施工。在撰写研究计划时,将这些研究内容有序地部署在相应的研究阶段,研究时,就不会出现前松后紧,或是节奏混乱的现象。四、如何分解和表述研究内容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技术性。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在此提供三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还以 “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校本课程”。我们:校本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这个课题表述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德树人”。如何分解这个概念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呢?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立德”,二是“树人”。就“立德”而言,要分解出立什么德?“树人”要分解出树什么人?关于立什么德?我们国家提出的“德”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三个层面共计12个关键词。树什么人?我们国家提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概念有了这样的分析,在书写研究内容时,思路就会清晰很多。在这里,对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如下:1.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将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建立起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框架,并融入中国画教学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要素,建立起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中国画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2.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边课程目标体系,寻找符合课程目标的中国画的素材,并将这些教学素材科学编排,做到内容具体、难易有度,先后有序,形成中国画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体系。3.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前边研制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进行中国画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前要制定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国画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例或是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相关研究过程。其他研究内容的表述(略)(二)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课题标题是对实际问题的梳理和提炼;研究目标也是基于解答现实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依然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如《基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该幼儿园关于幼儿体能及训练状况进行了观察、测试、研判,归纳,认为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存在如下现实问题:一是幼儿体能与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有部分数值存在差距;二是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不足三是幼儿体能训练在时间上不足;四是幼儿体能训练在空间上过于单调,过于依赖室外;五是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家长配合不到位,部分孩子体重超标。六是幼儿体能训练园所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基于这些现实问题,课题组确立了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国家关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能训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研究。2. 融入一日常规活动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3.室内外结合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4.家校社协同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5.建立展示平台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而确定研究内容,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内容要照应研究目标,确保两者的一致性或研究内容略多于研究目标。(三)“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实质是给一线教师撰写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闭环。所谓“现状”就是现状调查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是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现状研究是基础性研究。所谓“方法对策”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是研究主体内容,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所谓“评价”就是为了效果评估,是指向于评价指标和量表工具的研究,是研究效果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依次解决的是“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比如这个课题:“小学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可以采取以上模式确定研究内容。1.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2.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3.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评价研究当然,还要把每一个研究内容如何操作再具体写出来。总之,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需要提示,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几种分解内容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并参看了一些专家的观点,于此对王朝贤老师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举办阶段成果汇报会,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白雪主任主持。图为方丹发言课题负责人方丹指出,课题组依据自主研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开发出了适合学校统一测评使用的分级类评价工具。这套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有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判断使用,不依赖于课程和教材。通过测评,能够为每所课题学校提供一份整体的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体检报告”。学校可以以此较为客观地判断自己学校的教育优势与不足,进行教学改进。课题将在促进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落实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锋表示,合众美华教育与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实践,构建了分级分类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教师摆脱授课内容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一个普适性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工具。运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检验一个学校相对于海淀区总体科学素养的水平高低,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和跟踪测试,检验不同的跨学科教学改革产生的效果。项目试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晓晖表示,作为课题学校,该校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也为其他课题学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不仅为学校的孩子们丰富的课程活动资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平台,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上,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资源,带动了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深入挖掘外部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引进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进行改进,改变了现有的以设计用途为分类的局限,系统的融入了艺术、历史、工程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充分结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借助科学素养提升的课题,学校教师与其他项目学校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参加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校合作的资源单位合众美华教育的老师们定期来我校,指导教师备课,参与学校的课程教研,就这样,教师们展开了一场“做中学”,不断开拓思维,提升了该校的教研与教学能力。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小学部校长樊蓉介绍了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表示,在这个项目中,理工附中小学部以课程建设为重心,贯彻理工附中“发现教育” 理念。在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时时、事事、处处激发学生去发现学习和成长的真谛,使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主体发展。该校本着以人为本、以教师多元发展为本的思考,深度讨论研究适合小学部教师多元发展路径与机制,期待构建出一种基于不同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服务文化。在学校原有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的基础上,该校从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以适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课程设计为依托,运用可操作、可观察的手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同于以往课程之处就是引入了“实践”和“跨学科”的概念,强调了它们与学科素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校长殷楠作为大会特别邀请的外区嘉宾,与来宾分享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的宝贵经验。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 新坐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教育本体的重新审视,是对主体“素质观”的重要更新,是对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突破。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高水平、高站位的教师。面对适宜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青年教师进入得更快,学习得也更深入,对持续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开展翻转式研修,着力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据记者了解,在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月印发《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之后,海淀区设立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在项目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9月确定了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完成测评工具开发,并通过学校主动报名对项目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科学素养测试。项目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研究。(光明融媒记者李慧)
新手做课题研究怎么写研究背景?很多人败在这两点!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们也越来越希望自家孩子的授课老师专业能力更强。教师做课题研究一般是针对教育教学中让人困惑并亟待解决的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做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渐找到出破解问题的钥匙,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相应地逐渐提高,同时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体验。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一般有申请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不管在课题研究的哪一个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第一大内容便是要对研究背景进行描述。所谓“研究背景”,也可以写成“问题的提出”,是要阐述当前想研究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其内容确定的依据,驱使研究者确定研究题目的理由。若是开篇所陈述的研究理由不充分,便难以烘托出研究的价值,研究的必要性便大为降低。那么,新手做课题研究怎么写研究背景呢?很多人败在如下这两点!两大误区写“研究背景”两大误区!第一、在“研究背景”中大写研究成果一般来说,研究报告第一大内容“研究背景”是写糟糕的“教育现状”、“教育现象”,即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驱使我们进行专题式研究的瓶颈问题,而“研究成果”应该放到报告的后半部分去撰写。但是有的写手却把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放到这一部分来描写。如《小学低段语文新授课“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研究出结果了,是写结题报告了,所以在开篇第一个板块内容就大写特写经过研究取得了多少成果,探索形成了“五步”教学模式等等,写得很辉煌,很骄傲,可是这却放错了位置,这样“晒成就”的描述,应该放到报告后半部分的“研究成果”里去写。第二、描述“研究背景”内容空洞有的研究课题在描述“研究背景”时罗列了几点某些现象的不良现状,但着墨不多,用力也不够,显得“研究的理由”不充分,这样的描述会让人发出质疑:“这种问题不算什么吧?”,“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人研究过,而且解决过吧?”有这样的质疑说明什么?说明你写的问题不是问题,小菜一碟!有啥好写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反问的深层含义吧。第一个问题,“这种问题不算什么吧?”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价值,没有价值的问题值得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人研究过,而且解决过吧?”也就是说相关问题有人研究过,将其研究成果拿来用,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还有必要重复研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拿别人的研究成果来用,这是借鉴,是教研,不是科研。科研是需要创新的,科研是要探索出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这正是做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的关键所在。所以,陈述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时,不能轻描淡写,必须讲究撰写的方法,要体现出研究的价值意义。“研究背景”中,教育现状怎么写?在撰写“研究背景”时,要怎样写才能深刻地反应“教育现状”呢?若用公式法表示,可以遵循“痛苦描述+现状调研”的公式去撰写。首先,为什么要进行“痛苦描述”?因为问题足够严重我们才要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这便衬托出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当然,再“痛苦”的描述也要与事实相符合,不能胡乱夸张,无病呻吟,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每个“痛苦”的描述须点到为止,简洁明了。用文字描述现实中存在的糟糕问题,这种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描写方式,属于实证研究方法之一的定性研究、定性分析。其写法是,先提纲式地罗列3-5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反应存在的让人苦恼的系列问题,如教师困惑、学生问题、教学现象等等。每个小点子下面“痛心地”陈述问题有多么多么多么的严重,最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而且可以加入小案例,甚至可以配张小图,但要注意,案例描写需特别简洁,要三言两语便讲清楚,配图要佐证反应的问题,一图即可。注意,再怎么“痛苦”也不能夸大,要实话实说,最好不要过于文学化的描述,更不能艺术加工。课题研究要客观真实,切记!其次,怎样撰写“现状调研”呢?这就需要先做调研,后做分析了。调查研究法是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问卷调查可以在“问卷星”网页版进行问卷设计、发布、回收。注意,用问卷星设计,但做统计时,最好用excel,因为问卷星生成的统计图表是单个题目的统计呈现,不方便进行汇总统计。研究前调研数据研究后调研ovr在“问卷星”网页版设计发布问卷后,在后台收集数据并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再将数据表转换成统计数据图。在我们撰写报告时,不用插入问卷,只需要插入数据表或数据图即可,最好是统计图。将excel生成的饼状图、柱状图、条形图、雷达图插入科研报告中,然后在数据图表下方进行数据分析,反应调查结果,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撑。使用“用数据说话”的方法做课题研究,是实证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它与前文所述的定性研究相互配合,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严谨,更具有科学性。若是采用访谈、座谈的方式进行“现状调研”,也可以做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同上。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一般有申请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在撰写“研究背景”时,描述存在的问题、困惑、烦恼,都可以采取“痛苦描述”和“现状调研”两个方法来反应不良的教育教学现状,同时要切记避免走入“大晒成就”和“言之无物”两大误区!
在课题申报书的申报论证环节,需要申报者撰写研究假设。什么是研究假设?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假设的内容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表达方式是怎样的?在此,笔者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学习与实践体会。供批判。笔者最初想写得简单一些,但在行文中,发现有些问题要交待。于是写得有些冗长了。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标题一、二、五。一、什么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相关文献、实践经验,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结果。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几个关键性的短语,如推测性论断、假定性解释,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研究者希望的结果等。这些短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假设的主要内涵。我们举个例子,稍做解释: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者推测: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其中这个结论是预先设想的,暂时性的,是研究者希望的。至于最终能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来验证。研究和实践后,可能会出现三类结果:“可以提升”、“不能提升”或者处于某个中间状态。二、研究假设有哪些特点呢周曦老师在《关于课题研究中“研究假设”之探索与思考》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研究假设的几个突出特点。笔者认为,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预见性所谓预见性,就是在研究之前,要把解决问题的策略、路径、方法等进行预测,反映研究结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二)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给出的假设判断要有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依托,或演绎或归纳而来,是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虽然结论是推测和预想的出来的,但绝不是胡乱捏造,凭空而来的。(三)检验性所谓的检验性,就是提出的结论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具体实践来进行检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检验假设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三、课题论证中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在选题论证或是研究方案设计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研究假设的撰写,认为研究假设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研究假设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研究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那么研究假设在课题申报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一)研究假设可以保证研究方向一致性因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围绕研究假设开展的,所以研究假设写的清晰明确,可以保证研究过程不跑偏。比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课题研究假设的核心是“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么研究过程就要围绕实践性作业这个大的方向进行,如果不重视这个大方向,研究工作就可能出现游离中心,迷失方向的问题。(二)研究假设可以增强研究的成果意识研究假设建立了自变量以因变量的逻辑关系,自变量最终可以转化有效的成果,因变量是课题最终要达成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就是要验证这个自变量的是真是伪。所以,有了这个研究假设,可以使研究者时刻围绕成果开展研究工作,提升成果意识。研究假设是通向成果的桥梁。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其自变量就是这个实践性作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个变量分解细化,建立各种专题、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和依据数学素养建立评价指标,这些最终要转化成为成果。因变量就是那个研究目的,即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四、研究假设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系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结果。前文我们反复强调,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那么,表述研究假设就要把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举措、路径、策略、方法摆出来,依据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评估、遴选、归类,建立起假设模型。有的教师问:那些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的举措、路径、策略、方法等从哪里来的?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研究者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学习、思考、借助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实践经验预先想出来的。有的教师问:答案都想出来了,还用研究吗?当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验证你提出来的诸多答案是真还是伪,是不是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问题。其实,提出研究假设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理论或规则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研究者的自身的认知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类比法是从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优选的思维方式,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操作层面,一般采取头脑风暴方式和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头脑风暴是组织课题组内部成员征集解决问题的策略;德尔菲法则是聘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人员征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五、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一线教师特别希望给个模板,这样写起来比较方便。当然有一般性的写法,如: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假设可以这样表述:如果通过建立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专题系列,进行系统化地实施,并且建立起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标准、规范学生实践性作业的行为,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写好研究假设要找准三个变量,并且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三个变量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因果关系,或是具有相关性的关系;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写研究假设时,首先要把自变量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然后分解自变量概念,找到其所包括的外延;随后研判外延与因变量所存在是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最后以开列小标题的方式逐一进行表述,表述的模板如前文给出的。为什么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主要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做这样一项研究,“利用归因训练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教师在开展归因训练的过程中,又超常规地给学生补课,增加课时,最后就无法判断学业成绩提升是补课造成的,还是归因训练造的。此文阐述借鉴周曦老师的一些观点,于此鸣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好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既是迎接结题验收的需要,更是通过撰写结题报告,进一步条理和升华研究成果,明确后续工作或努力方向的需要。以下是针对研究者撰写结题报告中的一些情况,讨论一下写好结题报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报告的基本格式要符合基本内容的需求。一篇规范的结题报告,通常需要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这三个问题,这也就决定了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简介部分:包括序言、内容摘要、主题词等;主体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分析和讨论等;附录部分:包括引文出处、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答谢等。二、取好课题名称。题目是结题报告思想浓缩和灵魂的体现,不仅表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写作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题目太大;二是一个题目表述两个或多个核心内容;三是表述不清;四是题目繁琐冗长;五是题目文学色彩太浓;六是文不对题。其实,课题的名称一般在立项时就已经确定了,未经批准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三、研究的背景要做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阐述。关于研究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许多课题报告都是把立项申请报告上这一部分的内容照抄照搬上来,没有新意和新的突破。实际上,阐述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不能马虎的,例如关于课题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交代,应当在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提炼,进行校本化处理。四、要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结题报告中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这样不但研究者自身研究思路明晰,其他人也能清楚研究者提出的概念含义。五、要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中体现研究方法。许多结题报告对课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仅仅只是简单地罗列出研究方法,对方法的运用并未作任何介绍。其实,这是不妥当的,因为课题中运用哪些方法也是要有根据的,需要揭示其的可行性、复杂性等。六、要特别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创新性指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对于“结题报告如何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这个问题,其实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阐述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办法。七、要重点撰写课题研究成果。这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对于课题研究成果内容的表述,通常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二是研究成果的陈述要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总的来说,脚踏实地地做好研究,是写好结题报告的基础。对于结题报告的写作,可以咨询“达晋编译”。
科研课题基金申请书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或路线,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基础及条件,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等。下面,赛恩斯就这些内容要点进行简单分析。一、立项依据。这是撰写申请书比较关键的部分,在这部分要阐明本项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一般来说,基础研究要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应用研究要结合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在介绍国内外动态时,既要介绍国外动态,也要介绍国内研究情况,有些申请者只介绍国外或国内的情况,这就让人感觉他对研究的领域不够了解。在介绍国内研究情况时,也要简单介绍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础。而且介绍完国内外动态后,应当阐明自己要从事本项研究的理由,并清楚地介绍别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以及自己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什么,或对哪个科学问题有什么特殊想法等,使立项目的明确,申请理由充分。二、项目的研究内容。这是要重点阐述的部分,包括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在详细说明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时,一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目标(也就是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要具体,不能定得过高过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二是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因为各类基金资助的经费强度都不是很高,所以一个项目只要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可以了,不能泛泛的,什么都做,也不能把研究方法当研究内容来写,以免被认为思路不清;三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否则会被认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这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及关键技术等。这部分处理得如何,是能否完成研究的关键所在。首先,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每一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表述清楚;其次,要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不少人在可行性分析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人力、物力情况,而不是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来突出自己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自己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四、项目的特殊与创新。在基金项目的申请书写作中,应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学科交叉虽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但多学科交叉并不代表有特色、有创新;填补国内外空白,也并非就是特色与创新。五、研究计划安排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计划安排要尽量具体,研究计划一般建议以季度为单位来安排研究进度,预期进展可给出大致设想。预期研究成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一般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奖励、技术产品、专利等。六、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研究基础指与所申请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成绩,这部分应把申请人和课题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进行介绍,其中有关论著应提供署名顺序、论文题目、发表的刊物及发表时间等信息,同时获得的奖励应注明获奖人的名次,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应提供检索证明,科研项目情况应注明项目的名称、编号、来源、经费情况、起止时间、主持还是参与等。工作条件中介绍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对尚缺少的实验条件要说明拟解决的途径。七、课题组成员情况。在这部分中,参加项目研究的人数要适宜,一般5~6人为好。成员要明确分工,结构要合理,要注重研究梯队的建设。八、经费预算。每类基金资助的经费都有一定的范围,申请的研究经费要符合这个范围,经费预算要合理,一般研究经费的用途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管理费等方面,要说明每一项的计算依据。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