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题引领,砥砺奋进——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举行2021年区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课题引领,砥砺奋进——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举行2021年区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根据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处的要求,经过课题组的充分准备,近日,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2021年区级课题开题报告会成功举行。此次课题开题活动由该校教科室组织,由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实践研究》的主持人周小玲老师主讲,课题组成员、学校数学教师、年轻教师全部参加。首先,课题负责人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及研究步骤、组织分工及预期成果等,并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后,学校领导、数学教研组长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研究内容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使课题组成员明晰了研究的各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在认真听取指导意见后,课题负责人将认真修改课题实施方案。此次开题报告会将有效带动学校的课题研究,大大激发老师们的科研热情。这次开题报告会既是一次学术的交流会,也是课题研究的培训会,让年轻教师从中学到科研的态度、方法。今后我们会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升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做出努力。(图文:张建军)【来源:周村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臣有杀君

科研引领 砥砺奋进——雨城区一幼《基于“1+1+1”模式下幼儿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开题会

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指示精神。雅安市雨城区第一幼儿园将以疫情为契机,着力研究培养幼儿健康生活习惯,探索“1+1+1”家园共育模式,提升幼儿的健康素养。3月29日,雨城一幼的省级课题、市级重点课题《基于“1+1+1”模式下幼儿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在中信园区召开开题论证。莅临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雅安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王浩,雅安市雨城区师培中心主任吴文强,雅安市雨城区师培中心副主任韩世平,雅安市雨城区师培中心教研员冉茂清,以及雨城一幼的老师30余人。开题论证会由雨城一幼解放路园区园长杨艳芸主持,雨城一幼中信园区园长赵寒静致辞,王浩主任宣读《基于“1+1+1”模式下幼儿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组成员汪季成做了较为详细的开题报告。在专家论证环节,王浩主任对本课题表示高度肯定,指出课题相对成熟,对课题组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我们的课题能形成体系化,并通过模式、结构、机制这三者的关系为我们的课题实施理清思路,指明了方向,并希望我们进一步疏理框架,聚焦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法,以达到预期效果。吴文强主任指出:课题是基于问题进行研究的。幼儿园要提升保教质量更应该走在科研的前列。吴主任针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希望:1.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应高度重视。2.以真抓实干促进成果的推广和价值的体现。3.幼儿园要做好保障和支持。4.师培中心全力以赴,并邀请市教科所给予支持和指导,争取结出丰硕的果实。韩世平主任高度肯定了我们的前期工作,本课题立足于现实背景和具体实际,目标具体、指向明确、背景清楚、综述详实并对本课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冉茂清教研员指出幼儿园走在了教育科研的前列,学术性强,时代性强,指出本课题的三大亮点:1.模式原创。2.时代性强,结合疫情价值性高。3.关键词明确。并对课题的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雨城一幼总园长刘小莉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按照王浩主任及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此次开题报告会议,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思路,为推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定会同心协力,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以研促教,大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雨城区第一幼儿园供稿)

其口虽言

省法学会到巴中开展课题评审验收

本报讯(李昆明 唐春燕 记者 张伟)近日,省法学会到巴中市检察院就申报的法治实践创新课题《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研究》进行结项验收并召开座谈会。评审组一行实地参观了课题组依托巴中市卫健系统培育的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点位,对巴中市中心医院、巴中市中医院、巴州区疾控中心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与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课题评审座谈会上,巴中市检察院从课题研究情况、示范点位培育情况、研究成果转化及下步打算等三个方面向评审组汇报了课题结项总体情况,并就课题研究的“三三工作法”“检察+卫健”合作共研培育示范点位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持续转化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评审组表示,巴中市检察院课题研究“三三工作法”有特色有亮点,课题研究报告详实充分、成果丰富,培育点位选择合理,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明显,经验做法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大研究深度,优化完善对策建议,推动研究成果持续转化,扩大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价值。【来源:四川法治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革命篇

广汉市教育科研课题获德阳专家组视导

4月7日上午,广汉市学校(园)已结题、拟申报德阳市政府成果奖课题成果交流、课题质量提升工作会在广汉三幼举行。由德阳市教科院、各区(县、市)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广汉市相关学校(园)教育科研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广汉三幼、广汉一小分别就《“妈妈社团”与幼儿园班级互动研究》《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和效果进行汇报。其中,“妈妈社团”课题从为什么要组建“妈妈社团”入手,讲述了“妈妈社团”的组建原则、运作机制、园所保障和丰富多彩的“妈妈社团”活动,以及课题实施对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家长育儿水平和办园品质提升的推动作用;“社会实践”课题以“三进三农”活动为载体,包括活动开展原则、活动达成目标,重点聚焦城市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德阳市教科院发改所副所长唐瑛及专家团队对这两所学校扎实开展科研工作、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研究成果显著等给予充分肯定;重点就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和可操作性、成果简述书撰写的规范性和亮点特色的精准性等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广汉三幼园长、“妈妈社团”课题负责人宋永兰对专家团队提供的优化课题质量、注重成果梳理的意见建议表示诚挚感谢,并承诺幼儿园将举全园之力、聚全员之智,接续做好课题成果再梳理、再提炼、重运用等工作,助推教师研究能力再提升、家园共育更出彩更精彩。广汉市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研培中心副主任李传辉表示,将以此次专家视导、把脉问诊为契机,将专家的建议妙招转化为实际行动,指导其余近20个“申奖”科研课题搞好后期打磨和优化提档等工作;督促其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师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广汉教育高质量发展。(刘海兰)【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金沙镇

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中学数学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3月31日,博望区初中数学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在博望初中成功举行,区属各中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课例展示、交流研讨两个环节组成,首先由博望初中叶明涛和薛镇初中李道华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七年级下册)、八年级《18.1勾股定理》(八年级下册)。叶老师通过足球场面积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鼓励学生列不等式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学有序,通过建模、变式、题组的训练,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课时作业分层合理,收到了化难为易良好的教学效果;李老师运用希沃5软件制作精美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流畅、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目标达成高效。在随后的评议交流中,与会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并对这两节课的优化提出了宝贵建议。接着,大家围绕区、市级课题召开主题研讨,由承担2020年度市级课题《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数学课时作业设计研究》负责人刘君老师、区级微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设计与应用评价研究》负责人孙鑫圣老师、区级微课题《借助希沃白板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负责人胡维林老师各自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课题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明晰的思路。最后,区教育局数学兼职教研员夏咏梅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她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作了重点阐述,并以在“课时作业设计”和“借助希沃白板提高课堂效率”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课题研究之间的交流互动,拓宽了视野,“碰撞”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火花”。(拟稿:刘君 核稿:杨孔锦)【来源:市教育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火要镇

常德市二中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

4月6日下午,常德市二中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立项课题《数字化学习背景下培养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会在行政会议室举行。市教科院党支部书记毛善新、规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肖焕之、正高级教授刘忠义、理论研究员廖学春担任本次课题结题鉴定专家。会议由廖学春主持,学校党委书记朱年生出席会议,课题主持人杨锦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结题报告现场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毛善新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肖焕之首先,课题主持人杨锦简要汇报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报告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结论、成果与社会反响。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结题报告并查阅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成果性资料。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授刘忠义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员廖学春接着,刘忠义教授组织了问题答辩,从课题研究的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激发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通过与专家真诚互动交流,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随后,毛善新书记、肖焕之主任、廖学春老师分别对课题研究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课题选题关注了中国学生“勤于反思”的核心素养要求,符合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契合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课题组成员态度积极认真,研究工作有序扎实;课题形成了关联学生反思性学习内涵、特征、范式、策略的报告、论文、案例等成果,并取得了学生在反思中成长的实际效果。课题主持人杨锦课题组成员最后,专家组在对课题研究进行充分评估鉴定的基础上,准予课题如期结题。课题组成员表示,一定认真消化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提质研究报告,并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赋能学生反思性成长。来源:常德市二中整理编辑:趙凱

非吾事也

协会动态|中国银行业协会财务会计专业委员会顺利启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应用及治理研究》课题研究

中国银行业协会财务会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财委会”)接受财政部委托,于近日立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应用及治理研究》课题,于近日召开课题讨论会,顺利启动课题研究。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孙志、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一副秘书长杨洸,财政部会计司处长朱琳、银保监会财会部处长司振强出席讨论会,成员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共30名代表参加会议。中银协总监、财委会办公室主任、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艾亚萍主持会议。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一副秘书长杨洸致辞杨洸第一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银行业协会高度重视本项课题任务,作为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有责任、有意愿也有能力切实发挥好行业与监管部门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探索最佳实践搭好研究平台。课题组的成员单位都是行业各类型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头兵,奠定了能够形成高品质课题成果的基础。希望课题组紧扣研究内容,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以案例形式丰富课题成果,为政策制定部门及行业交出一份高质量、有深度、具有普遍借鉴和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中银协总监、财委会办公室主任、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艾亚萍主持会议在讨论环节,课题组成员汇报了本单位预期损失法的应用情况,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分工以及研究计划展开讨论。朱琳处长对成员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向成员介绍课题成立的初衷和目的。她详细介绍了每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和要求,建议课题组可以有效利用协会现有研究成果,借助案例形式,形成规范的、具有普适性的做法作为最佳实践。银保监会财会部司振强处长出席指导司振强处长指出,本项课题研究不仅可以通过行业间的沟通交流评判出最优做法,从更高层面去看待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规范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国际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经验分享。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以激发银行进行前瞻性风险预测,及时计提拨备,银行可以实现收入与风险成本的有效匹配,促进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孙志副司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及治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涉及银行财会、风控、信贷等多个部门,工作重要又有难度。对于银行来说,新准则的实施也是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的过程,如何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准则的红利,除了需要外部监管提供指引与帮助,关键还要看银行内部治理。及时总结优秀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更好理解准则及其实施效果,也能更加深入解决存在的难题。本项课题以问题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希望课题组能够克服困难尽全力完成好课题研究。课题讨论会现场

损矣

《大气十条》实施多年效果几何?清华课题组的回答来了

《大气十条》实施多年,效果如何?近日,由清华大学两位“环保院士”郝吉明、贺克斌等领衔的研究团队给出答案,研究首次量化评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2013年到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数据证实,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主因,而年际间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二者对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贡献分别为91%和9%。为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十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思路,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对2017年全国及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项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多大作用,一直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问题。为此,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大气十条》实施效果终期评估工作,分析了2013年到2017年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梳理了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评估了各项政策对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贡献。其中,清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梳理总结五年间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托清华开发的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和大气污染暴露-响应模型,评估了2013年到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逐一定量了《大气十条》中各项政策的贡献。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2013年到2017年间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而年际间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减排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贡献分别为91%和9%。通过《大气十条》,全国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00万吨,一次PM2.5排放350万吨。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包括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有效的四项政策,分别使全国人群PM2.5浓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2.2微克/立方米。研究首次量化评估了《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2013年到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证实《大气十条》方向正确、执行有力、成效显著,对于我国制订下一步清洁空气政策、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气污染控制决策过程具有参考价值。虽然我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2017年全国338个城市中尚有64 %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我国PM2.5污染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全国大气臭氧污染增速加快,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建议,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巩固深化《大气十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基础上,应加大力度释放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非电工业行业控制政策,实施柴油机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挥发性有机物(VOC)减排工程,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治理,加大氮氧化物、VOC和氨减排力度,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11月18日,研究成果以《2013-2017年间中国PM2.5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力》为标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另外,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十多家单位的二十多位院士专家也参与研究。

蛐蛐

研究|语言激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编者按: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寻找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应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首控集团深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积极进行课堂教育改革的探索,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不仅为集团旗下西山学校、世纪英华、中际育才打造高效课堂赋能,也为践行实现“教育激扬生命,学习改变命运”而贡献社会责任!学本教育与教学激励是分不开的,因为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激励学生。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他的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 80%~90%,乃至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饱含感情的即时肯定和激励,对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坚定学生的意志、培养思维及提高教师在学生心里的信任度等诸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和命运。一些成功人士在回忆成长过程时,往往情不自禁地提到父母和教师曾经对自己鼓励时的情景。研究表明: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教师几句有意或无意的鼓励,往往会在心中种下成才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生根、开花和壮大,最终的结果连教师也不敢相信。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自觉的激励者。激励的方法方式很多,一个小礼物或奖品、一张奖状、一个机会和一种资格等都是激励,但应用最多最有效、“成本”最小的是课堂语言激励。一、语言激励的原则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和目的。1.激励的及时性学生有了精彩的发言、新奇的提问、认真的状态等好的表现或进步,尽可能第一时间做出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效果加倍。如果有延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经过思考后勉强给的表扬,效果就事倍功半了。2.激励的针对性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适合采用鼓励性语言;对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学生,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激励性语言;对于成绩好、有主见的学生,教师采用疑问、建议式的激励性语言等。3.语言激励的层次性即语言激励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层次。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童趣和诱惑性的激励性语言,较大的学生要选择一些与认识、过程紧密结合的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自然沟通与交流。比如:对小学生可以夸奖说:“真聪明!”“给你贴个小红花!”等,但是对中学生就不太适合了,说“你很有想法”“很有见解”“你知识积累很丰富”“你有理想(有毅力等)、将来必有所成(有出息)”可能更合适。4.激励的递进性学生是需要不断激励的,而且研究表明:不断递进的激励能提高学生进步的动力。如对学生的一连串回答,可以用 “不错……很好……太好了”“很好,还有补充吗?……越说越好啦……完全正确”等等。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认知过程的深入,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要逐渐升华,从而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得课堂进入佳境。5.激励的情感性发自内心的鼓励学生,语气、眼神、表情甚至肢体语言都在传递信息。研究表明:多年之后,学生可能忘记了教师所说的话,但会永远记得你当时的状态和情绪。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尊重就是对学生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一种激励。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要习惯性地使用礼貌用语。同时在与学生的交往和课堂互动中一定要付出“真情”,鼓励性的语言内容与情感相配合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即使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敏锐的“第六感觉”,能够区分教师说话的情感色彩——真诚与敷衍、强烈与淡漠等。6. 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相结合。二、语言激励的方法1.期望或诱导性语言鼓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此即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科学地应用激励,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或者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或人格魅力。2.鼓动和尝试性语言激励研究表明:所谓“差生”事实上是潜力被埋没、压抑或被“转移挪用”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其潜力都可以被激发出来。对于因各种原因不敢回答、回答问题情绪紧张或不敢上台展示自己的学生,可以说“不要紧,来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上一次你不敢做的,后来不是做的挺好吗?”“没事,你想一下,这个不难!”“你要勇敢试一下,老师相信你”、“A同学勇气可嘉,大家给他鼓掌!”“真不错,这个想法真的很好,要是能完整地说一遍就更好了”“对对对,真好,再勇敢一点,再来尝试一下,肯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等,让学生找到自信,大胆地尝试。有时,教师也可以辅之以示范和要点提示等手段激励学生。例如在体育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做示范时告诉学生:其实很简单,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可,“蹬地―送髋―挺胸―收腹―顶肩―拨指”,大家只要记住这十二个字,适当练习,就一定能掌握动作要领。又如,一学生比较胖,非常畏惧跑步,教师让他充当领队,由他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慢跑之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表扬他跑步的节奏比较好。在坚持了大概两个星期之后,他对跑步也不再害怕,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又如,对学习不太好但有进步的学生说:“大有进步”“再加把劲”以示鼓励等。3.肯定和赏识型激励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人性中最为迫切的情感需要就是希望被人认可与赏识。如果教师用关怀的目光,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去肯定和赏识学生的时候。平等、尊重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容易建立,学生就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学习。对学生的某种能力进行肯定,能强化学生该能力的自我培养。如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你的想象力强!”“你的声音很好听。能大声读一遍吗?”“你的字比老师写得还漂亮。”“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能背出这么多,说明你爱读书。”“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说明你爱动脑筋。”“你是会提问的好同学,掌声送给你!”“这个问题你处理得很棒,连老师也自愧不如,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更出色!” 4.夸张性语言激励研究表明:教师富有幽默色彩、略带夸张性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说“××同学对日本的了解已经到了一定境界了,以后学生要去日本旅游有什么不懂的话请与日本通××同学联系!”。班上一片掌声。后来,这个同学买了很多关于日本方面的书籍,显然他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日本通”。诸如“你是个小秀才(才女)”“你将来能当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画家、专家教授)”等等,均属此类激励。5.趣味性语言激励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仅仅有规范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令人难耐的“煎熬”。教师应该有巧妙驾驭课堂教学语言的能力,应尽量用生动而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如语文教师可多收集与教学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格言、警句、成语、诗词等,按照教学目标需要将它们引入课堂、运用自如,无疑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益处。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设疑激趣。如一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统计》教学中,一开始就这样说:“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座神秘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宝盒。智慧爷爷说:“只有爱动脑、会合作的小朋友才能打开这个宝盒。你们是爱动脑、会合作的小朋友吗?”像这样结合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是非常有效的。6.辩证型激励辩证型激励即将批评和表扬巧妙地结合起来,指出学生的“美中不足”。如面对有些学生有骄傲情绪时,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后再指出:“如果……,那么就会更好。”“如果……你可能在下届……获得更好的名次。”此种激励要巧妙,不宜太多,而且要注意时机和方式。7.好习惯语言激励人才学研究表明:“有好习惯就有好命运”,好习惯是成才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语言的激励引导学生形成好习惯。如说“专注的听,认真的想是一种好习惯,A同学就有这种好习惯。”“A同学不仅说得好,而且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你不仅会听,还会归纳,好习惯!”“善于倾听的人才会听到这首歌中天籁之音(弦外之声)”“A同学今天坐的很端正,好习惯正在形成。”“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A同学仅用二十天就基本形成了,可见他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如此等等,用语言激励学生形成端坐、专注、思考、倾听、归纳、分析等学习和思维习惯,对学生成长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长远的意义。8.强化性语言激励一个班级即使只有一两个淘气学生,课堂秩序就很难维持,所以必须关注这些学生,而改变淘气学生最好的方法往往不是训斥和责骂,而是不断地对其微小的进步进行强化激励。如说:“你的进步可真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继续加油哦!”“你好厉害!分析问题这么透彻,今天的表现比昨天进步了。大家说他是不是天天在进步?老师相信你,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A同学今天上课坚持了二十分钟没有干扰别人,和上节课相比有了令人想像不到的进步,大家为他鼓掌好吗?...下次上课他有可能整节课都不影响别人,大家信不信!”不仅对于调皮学生,对各种学生的各种进步进行正面强化激励,都能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走向成长。9.超越性语言激励在高年级,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的发言、发问和展示超出老师的能力水平,这是常有的事情,在初中或者小学阶段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千万不要搪塞或者“滑”过去,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降低老师的威信,而且教师也失去了培育创造性人才的好机会。教师不妨这样说:同学,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老师。老师希望你们能超越老师,下课以后我认真研究一下,尽可能给你一个完美的答复。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有成为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发明家等)的天赋,祝贺你!9.合作性语言激励在小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如能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运用语言激励,效果更明显。如一数学教师在进行《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时,给两组同学出了一道题: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在汇报交流环节时,一组同学认为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 1/2 表示,也有的认为可以用2/4 或4/8 等分数表示,并且每位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而A同学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一个阴影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教师表扬了其爱动脑筋,并用激励的语言说:“同学们有信心自己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吗?”两组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非常好。10.其它语言激励语言激励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在作业上留言和符号等),肢体语言(大拇指、鼓掌、微笑、暗示的眼神等)都属于语言激励。在特殊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打赌性语言激励等“反向激励”手段,如一学生顽性异常,屡教不改,班主任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说: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我从五楼跳下来!这句话极大地刺激了该学生的自尊心,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刻苦学习,果然考上了大学。应用此类激励应深思熟虑,避免不可预料的负面事情发生。当然,一般性的打赌,如“你真能干好我请你吃饭”之类的激励方法,教师完全可以相机应用。结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亲切,如果激励语言过度,会使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反而起到副作用。同时,课堂语言激励不能千篇一律, “很好”“真不错”等语言用的太多了,会使学生感到“激励疲惫”,所以教师要努力变戏法似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常听常新”,保持对教师激励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教师运用语言激励一定要养成习惯并有恒心,不能认为“我表扬他好几次了,没有效果”。一般来说,一些学生在行为上好像对教师真诚的赞扬“无动于衷”,但事实上这种赞扬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只不过尚未表现在行动上罢了,只要坚持下来,并和其它教师一道,共同组成“鼓励军团”,课堂上鼓励,课后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朋友,那么任何“差生”的“心理堤防”都有可能在教师鼓励和关心的阵阵春雨中“垮”下来,走向进步和美好,而优秀的学生也会更上一层楼。(本文根据贡万昆、王艳荣、高美娟、罗艳萍、赵娟、卢敏等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整理而成。作者|辛梦)

人鱼

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课题总结报告

图片来源:unsplash摘要:多年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各省地方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中小学费用(支出)功能分类课题。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我们于2016年开展了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课题,将教育业务活动费用按照教育行业运行规律进行划分,进而进行成本核算,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的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是以收付实现制会计准则为基础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已经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共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传统的财务核算办法也对教育事业单位的成本计量与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没有进行折旧和摊销,因而不能真正反映教育培养成本及其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单位的成本信息归集主要依赖常规的统计方法。学校或者基层的教育行政单位人员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会计数据进行汇总、调整及上报。由此得到的教育成本信息比较粗糙,只能从宏观上对比地区间的差异,无法深入透视教育成本的内部结构,难以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为了积极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等有关法律、政策精神,我国将在2020年之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因此,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会经历一场全面的制度变革,这也为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带来新的契机。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下文简称“财政所”)一直关注教育成本计量问题的学术研究,认真探索能切实反映教育规律的学校财务核算方式改革的新思路,并为此积极搭建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与基层改革实践单位的合作研究平台。2010年,通过借鉴美国公立教育系统财务会计制度中将教育支出进行功能分类的先进经验,财政所与浙江省财政厅合作在浙江省五个县启动了教育支出功能分类改革试点研究。自2015年1月开始,受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财政所在河北省辛集市、湖北省恩施市、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云南省建水县启动了“义务教育支出功能分类改革”课题。同年11月,依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精神,教育部财务司向试点四省下发了《关于参与开展“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课题研究的通知》,拟在上述课题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小学财务核算体系与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可行思路。(二)现实意义自本世纪初至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公共财政对教育单位的支持力度逐年上升,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财政经费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如何确保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的精准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设计经费的拨款标准,也成为了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试点改革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测量教育成本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协助决策部门把握教育经费在基层的真实用途,有效地甄别教育事业单位运转的保障性成本和发展性成本,增进教育成本的跨地区可比性,从而为设定各项经费拨付的标准、增长速度及各级财政的分担方式提供客观依据。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单位的培养方式及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部制定了详尽的政策改革方案,并在基层学校开展了多项改革实验。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试点改革尝试将教育部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目标与教育成本核算之间建立可操作的计量框架,测算为实现学生培养的多重目标所各自发生的实际成本,甄别出经费投入中的短板效应,从而克服了传统研究只笼统分析教育经费总体生均经费需求的弱点,为建立基于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教育投入政策奠定了基础。在确保课题研究的学术严谨性和政策内涵的前提下,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一方面,政府会计改革在教育事业单位的实施将要求基层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并行处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套账目,这无疑会增加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基层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因而必须要研发一套现实可行的核算办法及软件工具,在保证落实中央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缓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课题所提出的费用功能分类方法又要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以满足基层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基于这些考量,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不断尝试优化教育功能分类的科目设置架构,改进财务软件系统,努力做到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不同的科目分类框架,并尽量使不同的框架彼此之间实现可换算的目标。我们同时鼓励基层学校和教育、财政行政部门主动分析试点数据并将之运用到地方教育财政的决策和学校的实际管理之中,以便从中总结更多的实践经验。二、研究成果权责发生制下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课题的目的是,探索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通过会计核算产生按功能和经济(用途)分类的费用信息,然后与收入信息相配合,编制出中小学收入费用表和费用明细表,以及功能分类费用和经济分类费用的交叉表。此处,所谓教育费用是指学校或教育系统提供教育服务所消耗资源的价值。通过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还可将学校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项目进行核算,形成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课题的实施步骤为:首先,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完成固定资产折旧系统和存货管理系统的搭建;其次,建立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框架;最后,形成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报表系统,最终实现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研究。(一)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会计环境1.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管理系统的搭建要从收付实现制原则转向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搭建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管理的财务系统。通过各个试点的共同努力,依据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现有规定,并结合中小学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我们编制了《试点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试行)》。同时,各个试点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辛集市教育局开发了一套固定资产软件系统,通过扫码录入方式,高效便捷地完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折旧核算工作。此外,辛集市教育局还开发了一套存货在线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反映学校的低值易耗品存货管理情况,并将之与供应商的系统联系起来,使学校低值易耗品的存货摊销工作得以便捷地完成。2.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设置思路实现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对接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行政事业单位在费用分类科目的一级科目上将统一运用以下格式:目前的政府会计改革,一方面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统一费用科目的设置(如表1),另一方面又要在“业务活动费用”科目中,给予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自主设计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对接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中的一级费用科目遵照了以上形式,以保证财政部门核算归集数据的统一性要求。灵活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框架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其会计的业务素养达不到企业财务人员的水平。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一套灵活简便的功能科目设置方法,既能减缓中小学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又能满足各级行政部门的决策需求,也可以满足学校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通过几年来的试点实践,我们认为,采取灵活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框架作为“业务活动费用”的子科目是一个可行做法。我们将功能分类科目构建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灵活性体现在,随着实际政策目标或者管理目的的调整,核算重点也可以随之改变。具体来说:从财政的角度出发,直接按照以下最初的会计科目进行即可。费用类包括五大类: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所得税费用、资产损失和其他费用。其中业务活动费用在教育领域指的就是教育业务活动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政府会计的角度,各个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核算数据,可以一并归集到统一的政府会计财务数据中。如果从教育行业本身出发,考虑“业务活动费用”的功能分类问题,首先要明确教育业务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是一种对学生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整个学校业务活动的开展要么直接用于培养学生、要么间接用于培养学生。判断什么是直接或间接为培养学生服务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此我们区分出,直接的活动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费用,包括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研究学习项目等,在此我们称为教育业务费用;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与学生的认知增长无关,但是为学生的认知增长提供了身心健康的支持(例如,心理咨询、课后娱乐活动、家校互动、学生补助等),另一种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环境(例如,食堂、住宿、校园环境等)。基于以上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业务框架,我们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对于核算内容的需求以及功能分类的呈现形式。从中央教育决策部门的角度出发,其需求主要是,确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平衡各地的教育差异、以及处理全国教育的应急问题。以往教育部通过教育经费统计中心编写《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来反映全国各地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不足,其根本源于它的收集方式,是由财政系统的决算数据调整而来,一方面这种统计和估算的形式导致了教育经费数据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建立在经济分类科目的基础之上,因而无法反映教育的业务,很难为教育部的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在政府会计改革新背景下,财政部将“业务活动费用”下的科目设置权力交付给了各个行政事业部门。对中央教育决策机构来说,采用一个更加科学的、更加敏锐反映教育方向的指标,有助于中央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一种最简洁的反映“业务活动费用”的办法是,将其划分为:教学费用、支持性服务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教育业务费围绕着学生的教育展开;支持性服务费用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吃住行展开;其他费用包括离退休人员的费用、附属单位的费用等。简约的科目框架背后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可以包含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子科目的设置也可以发生改变。这样划分的优势是,可以判断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教育是否将钱花在教育学生身上。实际上,中央教育决策机构的需求往往并不满足于仅仅采用如此简单的会计核算科目框架,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来确定考察的侧重点,而相应地增加一些科目。因此,在“教学费用”“支持性服务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基础之上,借鉴美国的教育支出功能分类的设置体系,我们将“支持性服务费用”划分为“教学支持性服务费用”“学生支持性服务费用”“后勤服务费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核算成本,我们增加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将会归入直接成本,间接费用则会归集成为间接成本,然后再将间接成本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归到成本对象中。在中央教育决策部门将科目核算的框架确定下来之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不违背中央的功能科目核算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管理需要,灵活设置下级科目。一则可以保持各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数据归集的统一性,二则可以满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灵活核算的需要。总的来看,地方对灵活设置科目的需求完全来源于管理的需要,而这个差异是极大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监管可能的关注点是:第一,是否实现了教育均衡;第二,是否有浪费资金的现象;第三,教育的改革效果是否明显;第四,教育的投入倾向与质量的关系。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模式,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提供帮助。当前我国的课程模式主要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组成,即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这种课程模式又是建立在对固定学科的考核基础之上的,因而分科教学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同时由于学校对课程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因而学校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成为我国课程模式中另一个重要形式,因而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模式是“分科课程+特色课程”。随着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公立学校体系也常常用项目课程作为校本特色课程。一些好的学校打破了单一的校本特色课程模式,走向了丰富多元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其中就包括项目课程。这种课程模式常常可以归纳为“分科课程+多元特色课程”。因而根据我国课程模式的特色,我们可以在功能科目中看到“教学费用”的下属科目是非常丰富的,考察的目的不同,对“教学费用”的划分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基层的中小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对于不用考试的学科(如体育、美术、音乐),学校常常不开或者少开。针对这一现象,以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才能知道各学校课程开设是否齐全,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教育业务费用”功能科目之下,单列这些学科。以便重点考察相关弱势学科的财务费用情况,来实现对学校办学的监管。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不足,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那么解决的办法是,将重点考察的学科或者学科集群单列于“教育业务费用”功能科目,非重点考察的学科科目则列为“其他课程”。以一学校要美术课程成本为例,具体见下表:在我们课题的浙江试点的科目设置中,为了考察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情况,试点将“教育业务支出”划分为“统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试点中,多方位地运用了上述功能科目设置的思路。例如,安康汉滨区教育局提出了要将“教育费用”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用技术”“其他教育”的学科集群式科目。其原因在于,当前部分学校由于活动场地或者专任教师的原因,不开或者少开某些课程,体育、美术和音乐便属于常常被忽视的学科。特别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城市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减少。采取上述功能分类方法之后,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学校在各学科集群上的资金使用情况,辅助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工作。辛集试点在以上费用功能分类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维度,区分出了“保障性费用”和“发展性费用”,用于考量学校办学中经费浪费情况以及办学发展方向。上述方法既简化了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步骤,又达到了精准核算的目的,同时也不影响生均培养总成本的计算。决策部门在获取相关费用信息之后,便可相应地调整经费拨款的标准和配置方法,以保障弱势学科的正常教学活动。对于经济条件和会计人力资源条件充足的地区,也可以采用一套更加精细化的功能科目分类体系。精细化的核算框架首先是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元素(如,每一个年级、每一门课程),再根据不同的政策或管理目标,对各种元素进行组合,最终达成多元成本核算的目的。(二)基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财务数据及其报表生成财务报表主要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为进一步实现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信息。目前,我们使用了两种方式来获得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第一种是通过会计记账的方式来生成相关数据,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直接生成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这种做法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现有的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改进升级,才能实现自动数据生成。在各试点单位中,辛集市采取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通过调账的方式得到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为此,我们编制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报告操作手册》,以此作为调账的依据。目前,恩施市、建水县和安康汉滨区均采用此方式。其优点在于,无需更新现有的财务软件系统便可生成相关财务数据。我们还制定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提纲(草案)》,详细论述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会计原则,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费用功能分类明细表的设计,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以及其他各项辅助性工作的安排。在报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与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对接,我们的方案与《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中的会计报表格式保持一致。我们将在“推进‘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课题,探索基层教育财务管理新途径——河北省辛集市试点情况总结”一文中呈现,辛集市如何利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生成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明细表,以及对三张表格的解释和说明。(三)基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成本核算路径1.成本核算路径我们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生成的相关财务数据基础之上,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成本信息。最简单的做法是通过调整相关财务数据,得到生均培养成本。从复杂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核算每门课程的成本信息、年级成本信息等各种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信息。成本核算的路径可以概括为:(1)划分计入成本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2)划分计入当期成本与不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3)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4)将归集到各成本池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计算出不同对象的成本。以下我们将结合辛集市某城区学校的成本核算案例,来具体呈现上述成本核算的路径。辛集试点采用的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框架的特点在于,在教育费用的直接费用中将二级科目分为: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在核心课程中区分国家标准课程、地方课程,将体育课程归入非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其他综合实践归入综合实践科目。为了获得准确的课时量数据,试点学校要提供本校详细的事业数据、学年的任课表、课程表。(1)划分计入成本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特征出发,不计入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附属单位费用、管理费用等,因为此类费用的产生与学生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关联。相关会计科目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体系中已经划分得很清楚了,很容易进行剥离。例如,在功能分类科目中,已经将离退休人员工资、附属单位费用单列。我们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的做法,将行政管理费用单独列出,因而也很容易剥离。(2)划分计入当期成本与不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要对基建投资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进行折旧,并计入当期成本。同时,要鉴别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将当期的费用计入成本。本课题通过固定资产软件以及存货管理软件来实现以上功能。2016年,课题组首次在试点地区开展权责发生制的研究。虽然借鉴现有关于折旧的政策文件,经课题组的内部讨论,我们制定了《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试行)》(详见附件一),明确了基建设施和设备的折旧年限。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未对大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基建设施进行资产估值,也无法对其提取折旧(仅对一些新建校舍进行了估值和折旧),因而我们主要对购置设备进行了折旧,这使得我们目前得到的费用数据会低于实际水平。对于中小学来说,需要进行摊销的项目主要包括一次性购买的燃气(燃煤)、报刊杂志、保险费用等。在处理方法上,一般是从费用发生的次月进行摊销,一直摊销到年末。属于第二年的费用,不计入其中。此外,我们采用事后处理的方式,剔除一些不属于本期费用的项目,例如在2016年支付的2015年的学生体检费用。因而,在最终的财务数据结果中不存在非本期的费用。(3)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设置中已经区分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主要是指教育教学的费用,间接费用包括教学支持性费用、非教学支持性费用(后者包括学生支持性费用、后勤服务费用),以及直接用于教学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的项目。在这个环节的操作中,只要按照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设置要求进行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归类即可。(4)按照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归集学校教育的成本对象是多元的。这里,为了更加充分地演示成本归集的过程,我们将成本对象确定为课程。我们采用作业成本法,将资源消耗分配给不同的课程。此处,我们以辛集E小学为例,来呈现成本核算的过程与结果。辛集E小学是一所位于城区的小学,学生人数是1065人,教师人数是48人,该校目前没有在建工程。①直接费用分配到学科课程中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学科在辛集的科目设置中,已经将教学课程区分为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直接费用中的专用耗材可以直接归入相应的课程中。例如,微机室安装闸门的费用直接从“核心课程-设备维修维护费用”,计入“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教学通用的办公耗材和固定资产等,需要按照不同的动因进行分配。由于国家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免费的,学校并未出钱,所以书费并未体现在学校的账目内。地方课程的教材是需要学校用公用经费购买的。类似于《小学生安全读本》《德润童心》这样的校本课程,教材购买的费用均需归入相应的课程成本。教师用书、教辅用书、各科考试试卷费用等,直接计入相应课程成本。由于只有部分学科才会布置暑假作业,因此暑假作业的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学科科目进行分配。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按比例分配关于教学通用耗材的使用分配,最为准确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将每一笔耗材领用的消耗情况,计入到相应学科的成本之中。对于没有库存管理软件系统的试点学校,还未能做到如此精细。我们通过对试点学校一线教师的访谈得知,办公用纸和油墨主要用于印刷语文、数学和英语试卷,其中语文和数学的印刷量是最大的,占整个办公用品的70%,其次是英语占15%,剩余的15%用于其他学科。因此,办公用品的分配标准定为:语文35%,数学35%,英语15%,品德、礼仪、科学、校本课程等平均分配剩余的15%。按照课时数量进行归集直接人工成本(教师工资)归入各学科课程的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确定教师的在职工作人数。由于基层学校普遍存在借调的情况,一些调离人员继续在本学校领工资,而调入人员的工资还在原单位发放,并没有计入调入学校的教师工资账目。此外,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的工资一般没有被纳入工资账目,而是计入到学前班的开支中,因此需要把代课教师的工资重新归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账目中。在进行上述调整之后,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教师任课表计算出每个课程的课时比例,将教师工资按比例计入各个学科的成本。[1][1]为了对教师工资准确地进行成本归集,我们还需要根据校内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兼职情况,以及判断教师的工作性质。例如,如果校长不参与教学,那么他的工作安排是行政管理占80%,政教管理占20%;有一些教师既参与管理也参与教学,分配比例是教学占70%,总务管理占30%;而计算机教师的时间安排是教学占50%,教学支持性服务占50%,因为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之外,他还要负责管理整个学校的计算机维修。在教学费用中,还有一些费用可以直接按照每门学科的课时量进行按比例分配。例如,水电费、暖气费、邮电网络费用等。如此归集的理由是,相关资源的消耗直接与学科课时量相关,课时量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②间接费用分配到学科课程中直接归集到相应课程作为教学支持性服务的教师培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培训,一种是针对全校教师的网络培训。第一种培训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相应学科;对于第二种,由于部分课程是针对教学的学科培训,部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及师德教育,其费用难以直接分配在各个课程之上,故而按照学校各个课程的课时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做也是为了解决教师兼职所造成的成本归集问题。按照课时比例分配到各个学科课程中由于试点学校主要采用以语数外主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一些间接费用中,例如教务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支持性服务中产生的费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因此我们对这些间接费用按照该校每门课程的课时数量比例进行归集。2.成本核算结果按照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呈现形式,并结合学校的事业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学校的成本水平及结构信息,如表4和表5。注意,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的思路,管理费用是指行政管理费用,需要单列出来,不需要进行归集。同样,按照前述课程成本的核算路径,我们可以计算出每门课程的成本,由此也就得到了学生培养成本的详尽信息,这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行政决策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表6所示,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各个课程生均成本的差异情况。从课程成本结构来看,辛集E小学对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还是非常重视的,对于校本课程的投入也比较大。三、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成果应用的实际案例(一)试点县区以及试点学校数据情况此处选取了陕西省H区试点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该试点2016年抽取了辖区内的45所学校进行权责发生制教育功能费用分类改革的试点。按照教育支出功能分类的调账方式,年终在财务报表中替换固定资产和设备折旧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6年是初次进行权责发生制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因而在折旧与摊销的部分,并没有做到对学校固定资产做彻底清查和估值,因而相关数据的准确度不高。为了更好地依据功能分类科目的财务数据,观察教育成本变化的内在规律,我们在H区的试点范围内,尽可能选取办学条件具有可比性的两所学校,包括在硬性的可比指标上要相似,在学校规模、教师数量、所在地理位置等方面要有共同之处。最终确定了两所学校:X小学和Y小学。两所学校的共同点在于:两所学校都属于城区中心校管辖,但地理位置都在城郊。两所学校的学生规模相当,在150-180人左右,教师人数也相当,硬件设备都很齐全。但两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长期以来令人堪忧,常常是城区小学送教下乡的对象。但是,自2015年以来,X小学的办学绩效出现了转机,这可以从期末考试的成绩中表现出来,如表7和图2。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X小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逐渐与Y小学拉开距离。2015年春季学期,Y小学在13所小学中排名是第12名,X小学的排名是11名。2016年,X小学的学生平均成绩就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全区的排名是第四,而Y小学的成绩仍旧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从2016年小升初的情况来看,X小学也已经成为具有优势的学校,在学区的排名是第五,而Y小学小升初的成绩排名是倒数第二。教学绩效的差异也导致X小学的学生数从168人上升到186人,而Y小学的学生人数却在急剧下降。我们对X小学进行了调研得知,2014年秋季学期该校调来了新校长。新校长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整顿教师的师风[1],在学校内部推行师德师风评议、监督限期整改活动,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整顿教学管理体系[2],与校外机构合作,弥补校内师资资源不足,等等。[3][1]汉滨区X小学:强师德 提素质,http://www.akjy.net/Item/1700.aspx,2011.[2]汉滨区X小学:抓养成教育 建文明校园,http://www.akjy.net/Item/2636.aspx.[3]汉滨区X小学走进我校聘请社团指导老师,http://www.aku.e.cn/info/news/2013_page/21077.htm2016-04-11.(二)教育成本对比分析我们通过调账的方式得到两所学校费用功能分类的信息,见表9。注意,表9中的数据主要包含了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校舍折旧并没有计算在内,而设备价值折旧值为零(因为已经达到了规定折旧年限的上限)。在这个口径上,两所学校的生均费用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除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和教师工资的发放外,两所学校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学校处于“保基本”的投入状态。如图3所示,两所学校的办学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费用和后勤支持性费用上。Y小学的教学费用远小于X小学,而后勤支持性费用则多于X小学。教学费用的二级科目分别设定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用技术以及其他教育。德育科目中,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以及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智育的内容指的是纳入到考试系统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美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学科;其他课程包括地方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等。如图4所示,X小学在智育方面的花费明显要大于Y小学。对比教学费用明细表以及成绩表,说明智育费用的增加和减少直接影响了应试教育的质量。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另一个优势是,有助于观察教学改革的动向。X小学在美育、体育、通用技术、其他教育上的支出,也远远大于Y小学。这意味着,X小学不仅在智育培养上加大了投入,而且对体现素质教育的美育、体育、通用技术等方面也是高度重视的。这意味着,X小学力图从应试教育模式中挣脱,走向“应试教育+多元化的兴趣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文以一个简明的例子表明,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财务数据系统出发,结合教育质量测评数据,可以有效地测度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成本的变化规律,这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改革政策提供了依据。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财政”,作者赵俊婷,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