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收藏|法学论文写作规范引注操作指引(摘编)懂得爱

收藏|法学论文写作规范引注操作指引(摘编)

第 1 条 引注应当必要和适度1.1 凡是涉及学术观点、法律文件、事件、案例、统计数据等,需要交代出处而又不便在正文中叙明的,应当予以注明。业内周知的知识无须引注,平常的意思无须引用他人的话。1.2 节制使用原文引用;除非必要,不大段引用原文。尽量避免一句多注或者连续一句一注。1.3 注意保持正文流畅,避免过度引注。第 2 条 文献来源真实、相关、权威2.1 未经查核的文献不得引用。引用他人观点应当准确,不得曲解。2.2 同一问题有多种相关文献的,优先引用与论证关系最密切的文献。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论述优于简单论及该问题的文献。2.3 同一内容有多种文献来源的,应当选择权威文献。有纸质出版文献的,不引用网络、电视资料。同一文献有多个来源的,一般引用最初刊发的文献,不引用网络或者其他介质转载的文献;原初文献为外文或者古籍,能够找到并阅读的,应当查找并引用原初文献,不使用转引。2.4 文献有修订再版的,一般引用修订后的版本,先前版本与论证主题更为密切相关的除外。第 3 条 引注信息准确、完整、简洁3.1 已出版文献的引注信息,原则上从原文原著。图书的作者、名称和出版信息(如“修订版”“增订版”“第×版”),以版权页为准。3.2 引用文献信息应当完整,包含被引文献的基本要素,尽量方便读者查核。文献信息标注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引注体例并结合文章主题、写作对象和论述需要酌定。第 4 条 引注信息的排版4.1 注释内容采用页下注,另有规定的除外。4.2 引注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可以带圆圈或者六角括号,也可以不带。对论文作者的介绍、翻译作品的译者注,可以使用其他符号,以示区别。4.3 引注序号,文章建议每篇连续编码,图书建议各章(篇)连续编码。第 5 条 引注符号的位置5.1 对全句的引用,引注符号置于句子末尾句号、问号等标点之后。5.2 对句子中部分内容的引用,引注符号置于该部分之后、标点之前;对句中字词的直接引用,引注符号应当紧接引号,置于其他标点之前。第 6 条 引文的编排处理6.1 作者在原文引用时可以删除部分内容,删除的地方使用省略号;为了强调,作者在原文引用时可以对部分文字加上着重号或者变换字体;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对引用内容可以用夹注的方式作出解释。做删除、强调或者解释处理时,应当清晰区分被引原文和作者评注,避免读者对引文原意产生误解。6.2 大段引用,或者有其他情况作者需要特别强调的,引文可以独立成段,变换字体,整段缩进编排。如果引文只有一段,段首不再另行缩进。第 7 条 文中图表的注释7.1 对文中图表的来源或者内容的注释,可以采用页下注,也可以置于图表下面;置于图表下面的,不与其他注释连续编码。7.2 图表来自其他文献的,出处宜以“图形来源”“图片来源”或者“表格来源”引出;图表系作者自制但图表数据来自其他文献的,出处宜以“数据来源”引出。第 8 条 夹注的用法8.1 文中夹注古籍引用常见古籍经典中的语句,出处又相当简短的,可以在正文中使用夹注,以代替页下脚注。夹注一般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用圆括号括注,紧随引文之后。8.2 文中夹注外文正文中提及的外国人名、地名和重要术语,一般读者不熟悉或者容易误解的,第一次出现时,在正文中夹注外文。众所周知的外国人名、地名和术语,在论述中并不重要的术语,不夹注外文。人名、地名、术语涉及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在正文或者脚注中专门辨析、说明的,不使用夹注。较长句子不使用夹注。8.3 文中夹注页码不鼓励在一个篇章中频繁、密集引用同一文献。对特定书籍和文章的专门介绍、评论、商榷,确需多次引用的,可以在适当说明后,在正文相应位置用括号夹注页码。第 9 条 引领词的用法9.1 “见”和“参见”直接引用原文的,由于使用引号,足以识别是直接引用,一般省略引领词“见”。概括引用的,使用“参见”引领;在引用意图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参见”。9.2 “又见”和“另见”同一文献有不同出处,需要互相印证的,可以用“又见”。正文中叙述一个观点,脚注援引该观点的出处,同时提及其他作者的相关文献,可以用“另见”。9.3 “转引自”作者没有找到原初文献并予以核实,只是转引他人的,用“转引自”;作者已经查找、核实原文的,直接引用原文,不用“转引自”。9.4 “载”文章来源于期刊、报纸、网络以及独立作品组成的文集,文献来源前标注“载”。第 10 条 多个文献的用法10.1 同一注释包含多个文献同一注释中包含多个同类文献的,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用分号隔开。同一注释中包含中外文文献的,结尾句号使用最后文献的语种。10.2 同一文献多次出现对同一文献的引用应当适度;除对该文献的专门介绍和评论,一般不宜频繁、密集引用。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时可以略写。略写文献时,一般应当写明前注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必要时标注页码。文献作者前不加国籍,标示文献性质的“编”“主编”等可以省略;作者为三人以上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后加“等”;文献名称可以略写副标题。前后紧邻的两个引注,文献完全相同,而且没有其他文献干扰的,可以写“同上注”;所引文献是外文的,从该语种习惯,如“Ibid”。10.3 同一个文献多个来源同一文献有多个来源的,原则上只引用一个来源,即最早的出处。一些早期文献的最早出处一般读者不易查找,作者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同时引注该文献重印或者转载的信息。第 11 条 对文献的解释和评论除了纯粹的解释性脚注,引用文献的脚注也可以适当夹带解释或者评论。第 12 条 纸质文献的引用12.1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一般包括主要作者、文献名称、其他贡献者(翻译、整理、校对)、出版信息(出版机构和年份或者期刊期数)、页码或者章节。文献主要作者(包括文献的原创者及主编、汇编者等)写在文献名称之前,其他贡献者(包括文献的翻译者、整理者、勘校者等)写在文献名称之后。12.2 纸质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与作品之间,用冒号间隔;其他要素之间,用逗号间隔;同一要素的多个信息,用顿号间隔。12.3 引用文献的名称,包括文章标题,用书名号;栏目名称、丛书名,可视情况使用引号。引用文献应当用全称,不用简称。文献名称冗长的,第一次引用仍应写全称,再次引用时可以略称。12.4 图书的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出版社名称应当完整,出版社之前不写所在城市。出版时间只写年、不写月。出版月份与讨论主题有关系的,可以写明月份。同一年不同月份出版有不同版本的,应写明月份。12.5 期刊名称用书名号。期刊的“社会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属于期刊名称的一部分,用括号注明,置于书名号内。12.6 期刊之外的其他连续出版物,一般标明主编或者编,书名后直接标注“第×卷”“第×辑”或者“第×卷第×辑”,并注明出版社和出版年份。12.7 引用会议文集、纪念文集或者其他专题文集中的文章,应当完整标注该文集的编者、书名和出版信息,以“载”字开头。12.8 报纸的出版信息,一般注明年、月、日;必要时,注明版面信息。新闻类杂志的出版信息,一般注明期次,必要时括注刊发时间。12.9 引用我国台湾地区文献必须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不使用“国立”“中央”等表述,无法做变通处理的加上引号。台湾地区图书的出版年份写公元年。台湾学者自己出版发行的图书,没有出版机构的,可以只写“自版发行”。台湾地区期刊卷、期的标注方式从各期刊,年份用括号注明公元年。12.10 引用书籍或者论文特定部分的内容,应当标明页码;如果是概括提及书籍、论文,则不标页码。引用同一著作的几个内容不连续的页码,用“、”隔开;内容连续的页码(包括连续两页),用短横线-连接。页码数字置于“第”和“页”中间,“第”和“页”只写一次。第 13 条 引用非纸质文献13.1 引用非纸质文献的原则引用网络文献、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等非纸质文献,应当谨慎。除非绝对必要,不引用已经消失的网页。不得已而引用的,应当提供该网页曾经存在的证据,并如实说明该网页现已不存在。13.2 网络文献的引用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引领词、作者、文章名参照前述做法。在作者和文章名之后,标明网站名称、上传日期和网页地址。13.3 博客、微信公众号的引用引用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应当非常谨慎。没有特别需要,不宜引用;原则上,只限于引用原创文章。13.4 广播电视节目的引用引用广播电视节目,应当标明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栏目名称、播出时间;必要时,可以标明节目主持人姓名;可能的话,标明该广播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链接。13.5 音像制品的引用引用CD、DVD等介质的音像制品,应当标明其名称、制作单位和发行时间。第 14 条 未发表文献的引用14.1 未发表文献的引用原则引用未发表文献应当特别谨慎。除了考虑论证的需要和文献本身的可信度,还要考虑文献的私密程度和当事人的处境,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伤害。14.2 访谈的引用引用访谈应当事先征得被访谈人同意并标明访谈的时间、地点或者方式。14.3 内部资料的引用引用未发表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或者口头讲话,原则上应征得当事人同意,并适当注明文献产生、保管或者公开之时间、地点和方式。内部资料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得引用。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后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原则上不得引用;确需引用的,应当对敏感信息做相应处理。14.4 会议论文的引用引用未发表的会议论文,一般应当经作者同意。如果会议论文明确要求“请勿援引”,则不应援引,除非得到作者特别许可。引用会议论文,应当注明会议名称、举办单位、时间、地点等会议信息;学术团体持续举行的年会,时间、地点可以从略。14.5 学位论文的引用引用已公开的学位论文,无须经过作者同意。引用时,应当标明作者毕业的学术单位、年份和学位层级。第 15 条 法律文件的引用15.1 法律文件的名称法律文件名称应加书名号。法律文件名称中的“试行”“草案”,以及刑法修正案的序号,应当视为法律文件名称的一部分,括注于书名号内。15.2 法律文件名称的缩写法律文件名称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省略,并无须特别说明。但文件名称中引用的其他文件的名称,不略写。法律文件名称较长,文中需要反复提及的,可以使用业内通用的简称。使用简称的,必须在该文件名称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说明。法律文件的简称仍用书名号。15.3 法律文件的版本引用经过修改的法律文件,应当注明所引法律文件的制定、修改年份,除非正文已经交代或者根据情境不难判断。引用已经失效的法律文件,应当予以注明,除非正文已经交代或者根据情境不难判断。15.4 法律文件的条款序号为使行文简洁,法律文件的条、款、项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序号中的括号省略。但法律文件名称中的条款序号不得改为阿拉伯数字。原文引用法律文件的,引文中条、款、项、目的序号一般从原文。15.5 法律、法规、规章的引用援引最高立法机关的法律条文,一般只需提及法律的名称和条文序号。引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性质的决定,应当标明决定机关、决定名称、决定时间和会议届次。援引法规、规章的条文,参照法律。必要时,可以进一步标明该法规、规章的制定机关和年份。15.5 规范性文件的引用引用规范性文件,应当标明该文件的制定机关和文件号;必要时,进一步标明发布日期。文件号中的年份加六角括号。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包括制定机关的,制定机关在书名号内;否则,制定机关放在书名号前。15.6 立法说明的引用引用官方的立法说明,应当标明报告人、报告名称、报告场合和报告日期;必要时,可以用括号标明报告人的身份。15.7 官方会议决议的引用引用官方会议决议,应写明决议名称、决议机关和作出决议的时间。15.8 外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引用引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公约的中文版本,视情况加国别(国际组织名称)和年份。外国法律或者国际公约加书名号,约定俗成的简称除外。国别或者国际组织名称一般置于书名号之前,但国别或者国际组织名称是法律文件名称一部分的除外。引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公约的中文版本,必要时可以括注外文。引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公约的特定译本,一般应当注明译者和出版信息;引用国际公约的官方文本,不需要注明译者和出版信息。引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公约,条文序号原则上用阿拉伯数字,款、项依习惯用数字或者字母。外国法律增订条文“之一”“之二”,不改为阿拉伯数字。15.9 我国台湾地区法律文件的引用引用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文件,应当根据情境注明“我国台湾地区”或者“台湾地区”。对于台湾当局及所属机构法律文件的制定机关和名称,应当根据情况做变通处理,无法做变通处理的加引号。第 16 条 司法案例的引用16.1 援引案例,优先考虑援引裁判文书。引用案例包括案例名称和案例来源;必要时,可以加上裁判时间。16.2 案例名称一般不加引号。在叙述过程中提及的广泛流传的非正式名称,加引号。16.3 裁判文书一般应注明审判法院、文书名称和案号。审判法院用全称,案号中的年份加圆括号。16.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一般只标注发布机关、指导性案例的序号,并用括号标注发布年份。第 17 条 外文文献的引用17.1 引用外文文献的原则引用外文文献应遵循该种文献的通行体例,并照顾中国读者的知识结构,慎用简称。17.2 中文文献优先引用相关外文文献有中文译本的,原则上引用中文译本,或者在引用外文文献时提示中文译本。中文译本已经过时、翻译质量不够理想或者有其他原因不适合引用的,可以不引用中文译本。17.3 外文文献的翻译引用外文文献,一般不做翻译,直接使用外文;必要时,可加以解释或者评注。翻译外文著作时,原文注释中的文献一般不做翻译;注释中的说明性、评论性文字,应当翻译。17.4 外文文献中的人名人名中姓和名的次序采用“名从主人”原则,即尊重作者自署的方式。外国人名,原则上写全名;特别冗长的姓名,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略写。17.5 异体汉字的写法中、日、韩、越文中的异体汉字,容易出现乱码的,可以使用中文简体字替换。第 18 条 与引注有关的论文部件18.1 论文标题标题应直观、贴切反映论文主题,力求简洁、通顺。原则上不用三重标题。标题内容不用脚注说明,需要说明的信息宜在正文中说明;作为题注的作者介绍、项目信息、致谢等内容除外。18.2 论文摘要摘要应客观反映文章核心内容,言之有物、连贯顺畅、独立成篇。摘要可以摘录文中字句,但不宜大段重复论文段落。摘要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我认为”),忌带主观评价(如“具有开创意义”)。学术论文的摘要,以200~300字为宜,不分段;论文篇幅较长的,摘要字数可以稍多。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稍长,一般不超过800字(以一页A4纸为宜),建议分段;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不超过1600字,分段。学位授予单位对学位论文摘要的字数有要求的,从其要求。摘要不用脚注。18.3 关键词学术论文摘要之后,附关键词3~5个。关键词部分以“关键词”字样引导,后加冒号。关键词应当标示论文的核心主题因素。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者不会想到的语词,也不使用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语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关键词之间留两个字符(一个汉字)的空格,或者用分号隔开。18.4 作者介绍论文作者介绍,应当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学术头衔(职称、学历)。作者学历,一般只写最高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合作作品,宜在作者介绍部分说明各自分工或者参与情况。作者介绍可以置于页下脚注位置,也可以置于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采用页下脚注的,用星号*标明;有多位作者的,一一说明,但只标记一个星号。18.5 项目说明论文系课题项目成果的,可以注明课题项目的支持机构和项目名称;有项目号的,可以同时标明项目号。刊发的论文与课题项目应当有关联性。同一论文的项目支持机构原则上只写一家,最多不超过两家。18.6 作者致谢作者以外其他人的贡献,可以适当声明。致谢应当客观、诚恳、简约。18.7 参考文献如有需要,文后可以附上论文写作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较多的,可以按文献类别、语种、作者姓名顺序、发表时间排列。法律专业图书可以分别做参考文献、案例索引、术语索引(或人名索引)、图表索引。———————— 本文来源于「法学引注手册」,该引注体例由35家法学期刊、出版社、法律数据库联合制定并由中国法学会期刊研究会推荐使用,以期推动法学论文和书籍引注体例的规范化。本文摘编了较为常见的引注规范,未尽事宜,请详见原书- 示例 - 1.引用图书的基本格式为:2.引用已刊发期刊文章的基本格式为:3.引用网络文献的基本格式:4. 引用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5.引用法律文件的基本格式:6.引用司法案例的基本格式:7.引用英文报刊文章和图书的基本格式:- 完整的引注规范,请详见 - 法学引注手册法学引注手册编写组/编本引注手册由多家法学期刊、法律图书出版单位共同起草制定,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推荐使用,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执笔,内容包括引注的一般规范、中文引注体例、外文引注体例几个部分,本着遵循惯例、尊重作者和编者的方针,对文献的引用格式及常见的文献包括法律文件、司法案例、网络文章等的引用,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于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文献的引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引注手册在行业标准化方面具有引领作用,是关于法学文献引注规范的一本重要工具用书。

万川归之

《自我与身份手册》解读2_第1章_自我作为一种建构

这一章的题目值得思考,原文是“The Self as an Organizing Construct in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关键点在“an Organizing Construct”这一句,真正的含义是“起组织作用的一种心理建构”。“Construct”的真正含义是“(观念和理论的)形成”,在此我们翻译为“(心理)建构”,也就是说,是人们自己在心中创造出来的观念和理论。为此,我们要牢记:自我就是一种心理建构,在行为和社会科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起到组织功能的建构,也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自我”的组织作用。当大量研究人员的工作开始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建构上时,科学上的重大进展常常发生。以心理学为例,“学习”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景观,“态度”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个聚集点,“归因”在70年代无处不在,“认知”在80年代和90年代无处不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和其它社会行为科学中的一个统一建构就是“自我”。在“自我”这个主题下,各种议题广泛地出现,例如,自我意识、自尊、自我控制、身份(自我同一性)、自我验证、自我肯定、自我意识情绪、自我差异、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等等。有研究者为此指出,自我根本不是一个单一的主题,而是一个松散相关的各种次级主题的集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现象都以某种方式涉及到自我反思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拥有自我的核心。尽管许多行为都是自动和无意识地发生的,但许多复杂的人类行为都涉及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反思。有些现象,如长期计划、压力下失常/窒息、惭愧/羞耻和内疚等自我意识情绪、自我验证、刻意的自我展示等,根本不能发生在无法自我反省的动物身上。其他一些现象,例如,人际交往、从众、合作、交配和诸如悲伤和恐惧之类的非社会情绪,不一定需要自我反省,但当人们思考自己时,这些现象会被喜剧化地修饰,也就是说,这些行为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动物性的自然交配现象就会变成刻意的寻欢作乐——“做爱”。因此,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而不考虑人类的自我反思能力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反身意识(reflexive consciousness),即以自身为对象,形成对自身的看法和观念——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将人类与动物,如果不是所有的动物,也是绝大多数动物区分开来。在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中,早期的哲学家们和神学家们都对“自我”倾注了关心,指出了利己主义、骄傲和自私的邪恶,并思考了如何帮助人们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他们认为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干扰了精神洞察力,导致了不道德的行为。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威廉·詹姆斯首次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对“自我意识”进行了详细的心理学讨论,为“自我”的研究奠定了强有力的概念基础,并兜售了“自我”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最终开创了将“自我”作为一个合法的学术研究课题的先例。然而,奇怪的是,行为科学家们持续许多年都没有步詹姆斯的后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对心理学思想的支配。大多数学术研究者被行为主义的告诫所说服,避免提及像“自我”这样的无形的内在实体,而那些被精神分析迷住的人则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研究心理过程。虽然弗洛伊德也提出了一个临床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Ego),但这个概念离学术心理学的主流建构太远,无法促进行为科学家的广泛采用。尽管如此,在20世纪早期,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家仍然强调了“自我”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的重要性。查尔斯·霍顿·库利(1902)在让社会学家注意到“自我”方面做出特别的贡献,乔治·赫伯特·米德(1934)扩展和完善了库利的思想,并带有对心理学的某种扭曲。同样,Ellsworth Faris(1937)和Herbert Blumer(1937)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学中对自我的研究,导致了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主义”的发展,其中包括这样一个理念,即:包括“自我”在内的各种事物的意义来自社会互动、重要他人的反应,以及对这些相互作用的解释。此后,欧文·戈夫曼关于“自我展示”的开创性工作激发了另一股对“自我”的兴趣。尽管戈夫曼本人否定“内在自我”的心理学观点,但将自我展示的研究引入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却提出一种假设,认为心理自我(the psychological self)与自我展示密切相关。大约在同一时间,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开始提供关于“自我”(self)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弗洛伊德的临床自我(ego)概念明显不同,并且把自我与人际过程联系起来,这种自我观开始被学术心理学家们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想法逐渐演变成临床视角的理论,即临床原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自我(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和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20世纪下半叶,学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创造的三个方面的发展的汇聚提高了对自我的关注。首先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在自尊的语境下对自我产生的同心协力的实证性兴趣。这些作者不仅证明了自尊作为一种心理结构的重要性,而且还提供了自我报告的方法,激发了大量的研究。这项关于特质自尊的预测因子和伴随的东西的早期研究,随后引发了这样的兴趣:即人们在面对各种身份威胁时是如何保持自尊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理论界开始使用自尊动机来解释各种现象,包括从众、自我服务归因、对自我相关反馈的反应、态度改变、亲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第二个发展是心理学的认知革命。许多植根于计算机隐喻的研究人员开始从“注意和认知过程”的角度对“自我”进行概念化。自我意识理论(Self-awareness theory)特别有助于改变心理学家对“自我”的看法,并导致自我调节的控制和控制论方法。从认知框架研究“自我”也导致了对“身份”(Identity)的兴趣扩展,虽然长期以来“身份”一直是社会学中的热门话题,但在身份和自我概念被明确认知之后,在心理学中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第三,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与自我相关的性格倾向属性(dispositional attributes)的几种测量方法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对自我相关话题的兴趣。除了前面提到的特质自尊的测量外,自我监控、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身份的测量促进了对自我的大量理论和实证关注。这些特征研究的自我报告测量非常容易实现,这既是一种幸事(因为它引起了研究兴趣的扩散),也是一种诅咒(因为它导致了大量仓促设计的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我”成为研究的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心课题,到了10年后,对“自我”的兴趣主导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许多领域。每一个主题的进展并不总是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都能说明些问题,但如此多的研究人员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相关的建构,这一事实使得我们对“自我和身份”的理解迅速向前推进。第一节 “自我”的含义“自我”作为一种心里建构在理解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有解释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行为的预测作用。然而,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常常难以就如何定义和概念化他们的建构达成一致,“自我”一直是一个特别麻烦的建构。“自我和身份”的话题在一开始就陷入了社会和行为科学的概念泥潭中,我们不仅缺乏一个统一的、普遍接受的有关“自我”的定义,而且其中的许多定义明确地提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这个术语的某些用法很难掌握。例如,以下包含“自我”的各个短语中,“自我”一词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自我意识、虚假自我、自我背叛、扩展自我、自我对话、荣耀自我、自我脆弱性、自我的迷失、自我暴露、自我与他人的界限、社会自我、自我图式、受创伤的自我、自我感、缺乏自我时间、可能的自我、自我实现、让自我平静等等。使事情复杂化的是,不同的写作者用相同的术语表达不同的东西,有些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在同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中用多种方式使用“自我”这个建构! 为此,作者归纳了研究者们对“自我”的五种常见的不同用法。第一种用法 “自我”作为一个总体上的人很多的事后,写作者有时用“自我”(self)这个词或多或少地作为“一个个体人”(person)的同义词,这在日常语言中似乎也很常见。在这个用法中,一名个体的“自我”就是那个人,他或她自己。用于描述精神病征候的“自残(self-mutilation)”这个复合词就是基于这样的意思:一个人会毁伤他或她自己;复合词“自我监控”就是指:一个人监控他或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复合词“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就是指一个人正在损害他或她的个人幸福。尽管在日常写作中,这显然是对“自我”的一种完全可以接受的使用,但在心理学语境中,“自我”只是一个人(person)的心理产物,并不是一个人(person)本身,使用一个人(person)或反身代词,如“一个人自己(oneself)”或“他们自己(themselves)”更为合适。第二种用法 “自我”作为人格有的写作者用“自我”来指称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人格(personality)。例如,Wicklund and Eckert将自我等同于一个人的“行为潜能”,Tesser则认为,自我是“区分与其他人的能力、气质、目标、价值观和偏好的集合。”同样地,当马斯洛(1954)写关于“自我实现”的文章时,他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personality)的实现——一个完整的、无缺陷的、功能发挥最佳的人格。同样,在日常话语中,用“自我”作为人格的粗略同义词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便如此,用“自我”来指称个体的人格或者使其具有心理上的独一性的各个方面的总和,这会在学术写作中孕育出相当大的混乱。事实上,“自我”似乎更多地是表示区分于他人的有关其自己的心理建构,而“人格”是一个人思考、感受和行为的特征。这两个术语似乎表示不同的东西。第三种用法 “自我”作为一名体验主体詹姆斯提出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主我)和作为被认识对象的自我(宾我),例如,我(主我)在思考我自己(宾我)。主我和宾我是“自我”的两个相互交织的方面。 “自我”作为主体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的心理过程,许多写作者称之为“作为认识者的自我”,以区别于“被认识的自我”,因此,许多写作者用“自我”来指称内心的心理实体,也就是一个人的体验中心或体验主体。但是,“我在看电影”中的“我”不是“主我”,而是一个人(person),因为这个“我”不是在认识“我自己”,而是在看电影,其中没有“宾我”。——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重要!因此,将“自我”等同于一个体验主体是不对的,只有在“我体验我自己”时,才能等同于一名体验主体:它记录他们的经历,思考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情感。第四种用法 “自我”作为有关自己的信念“自我”的许多用法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情感——诸如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给出的各种答案。因此,当我们谈到一个“分裂的自我(fragmented self)”时,大概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他或她自己的信念尚未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同样,“自我增强”(enhance the self)表示人们夸大对自己的信念的积极性;“自我暴露”(self-disclose)则表示人们也在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诸如“自我验证”(self-verification)和“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等过程也涉及到人们对自己的知觉和信念。我们相信,清晰地区分一个人的“自我”本身和该人对其自身的认识或信念非常重要。把“自我”看作仅仅是一个人对其自身的信念不是特别合适,最好用“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意象”(self-image)、“自我图式”(self-schema)或“自我信念”(self-beliefs)等术语来具体地指称人们对自身的概念化或信念。第五种用法 “自我”作为一种主观能动者第五种用法是将“自我”视为决策者和行动者(doer),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能调节人们行为的“机器中的幽灵”,可以被概念化为一个控制论语境中的自我控制过程。当我们谈到涉及“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过程时,我们指的就是作为一名主观能动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者。……作者表示,对“自我”这个词汇的常见含义的归纳,不是要去确定一个最终的含义,而是要提醒写作者注意普遍存在的语义混乱,敦促他们仔细考虑“自我”的用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在学术写作中,写作者应该避免把“自我”作为人(person)和人格(personality)的同义词。其次,“自我”总是以某种方式涉及到:(1)人们对自己的体验(尽管意识本身并不需要自我);(2)人们对其自己的感知、想法和情感;以及(3)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刻意努力。作者认为,把“自我”看作是一套允许有机体有意识地思考其自己的心理机制或过程是有用的。“自我”是一种心智能力,它允许一个动物把自己当作自己关注的对象,有意识地思考自己。作者认为,一个比“自我”更清楚、更精确的术语几乎总是可以找到的,写作者们应该在他们的文献中尽量使用不那么含糊、更具描述性的术语来代替他们正在讨论的有关“自我”的建构。第二节 解析“自我”“自我”为人们的反身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某种心智方面的基础,简单地来理解,大多数针对“自我”的研究的心理现象都涉及到“注意、认知和调节”这三个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然而,这三个基本心理过程是互相联系的,很少有一个过程发生却不涉及到其它的过程。例如,把注意集中在自己身上往往会导致自我相关的认知,并允许调节的可能性;思考自己需要自我关注;自我调节需要自我关注和自我认知,等等。尽管如此,这三个心理过程似乎是有着不同结果、可能是由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的不同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自我”这样的心理机制可以引导人们将有意识的注意指向其自身,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目的的。在刻意的自我注意的情况下,也涉及到调节功能。当人们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会对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自我意识是大多数其他自我相关的过程所必需的。认知过程——“自我”这样的心理机制还可以让人们有意识地思考有关其自己的事情,这种对有关自己的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为自我概念和身份的建构打下了基础,与自我相关的认知不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影响他们的情绪,还提供了社会世界和个人之间的联接。调节过程——关注和思考自身的能力,既包括现在也包括将来,使人类具备有了调节自身的可能性。与其他动物不同,人们可以决定去控制他们如何去思考、感觉和行为,然后设定做事的方式。当然,人们在自我控制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喜忧参半的成功,但拥有一个“自我”,至少让人有可能偶尔摆脱环境、历史和内部状态的影响,以自主、自我指导的方式行事。第三节 动机和情绪呢?除了与“自我”相关的注意、认知和调节能力之外,许多研究者还向“自我”灌输了动机和情绪相关的品质,并提出了诸如“自我增强”和“自我验证”之类的“自我动机”,以及诸如“骄傲”、“内疚”、“惭愧/羞耻”和“尴尬”之类的自我相关情绪。然而,“自我”与动机、情绪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复杂的,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自我”拥有其自身的动机或情绪品质。“自我”对于情绪或动机都不是基本的元素,相反,“自我”对于自我关注、自我思考和自我调节却是基本的元素。一个有机体必须有一个“自我”,才能关注、思考和有意地调节自己,但是没有“自我”的动物也会体验到情绪并有动机,而人类也会表现出自动的、无意识的动机和不涉及自我反思的情感反应(affective reactions)。简单地说,许多情绪和动机过程并不需要“自我”。即便如此,拥有一个“自我”显然将人们的动机和情绪体验的范围超出了其它动物,而且“自我”似乎是形成人类特有的几种动机和情绪现象的基础,这些现象又似乎是人类独有的。“自我”改变了情绪体验的本质,它允许人们通过想象与自我相关的事件来创造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脑海中他们自己的象征性的意象做出情绪反应,有意识地反刍自己反应的原因,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通过能够思考自己,人们可以创造引发情绪反应的主观事件。这些情绪不是自我本身的一部分,而是某些自我思想和他人评价的结果。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个人标准来判断自己,或者想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时,才会产生诸如尴尬、惭愧/羞耻、内疚和骄傲等自我意识情绪。。同样地,拥有一个“自我”就产生了某些与自我相关的动机,包括自尊维护(或精神分析中的自我防御)、自我验证、自我评价、自我实现、自我肯定和自我膨胀。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最好将这些动机归因于自我本身(好像自我为了它自己而想要某些事情),还是将自我视为某种中介方式,用来满足其他更基本动机和需求,例如,促进关系、最小化不愉快的情感,或者减少不确定性。人们可以进行自我欺骗或自我肯定,以使自己感觉更好;可以高估自己对事件的控制能力,以减少焦虑;赋予自己一种一致性,由此而形成更有用的自我形象等方式来理解自己;或者人为提高实际情况的确定性来进行决策。在每一种情况下,他们都在认知上操纵信息,以达到一定的心理效果。作者认为,保守地可以将理解为情绪和动机系统与自我密切相关,但不是自我内在的一部分。例如,当人们将自己与自己的标准或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反刍自己的失败、缺点和道德过失;思考他人如何看待他们;思考他们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它们;或者评估他们执行某些任务的能力的时候,情绪和动机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每一种情况下,反身意识与自我生成的情感一起,可以激发和指导行为,但情绪和动机系统本身独立于进行自我反思的机制(例如,自我)。人们对自己的想法(涉及到自我的活动)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动机,就像对世界上许多事情的想法可以影响他们在任何特定时间的感觉和欲望一样。

阿里P8大牛整理内部学习垃圾回收算法手册(自动内存管理艺术)

前言由于高速缓存对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垃圾回收算法必须考虑到局部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已经多线程化,且运行在多核处理器之上,因而我们应当避免内存管理器成为性能瓶颈。另外,垃圾回收器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硬件的并行能力。本文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现代硬件所带来的机遇与限制,对局部性问题的考量将贯穿全文。我们默认应用程序可能是多线程的。尽管本文涵盖了很多更加简单、更加传统的算法,但我们还是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介绍并行回收、增量回收、并发回收以及实时回收。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对编程语言实现感兴趣的研究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对于选修了编程语言、编译器构建、软件工程或操作系统方面高级课程的本科生而言,本文也会有所帮助。此外,我们希望专业开发人员能够通过本文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回收面临的相关问题、不同回收器的工作模式,我们相信,与具体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人员在面对多种垃圾回收方法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回收器的选型与配置。由于几乎所有的现代编程语言都提供了垃圾回收机制,所以全面了解这一课题对所有开发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录主要内容本文内容总共分为19章的内容给大家介绍垃圾回收算法手册(自动内存管理艺术)。本文第1章以探讨为什么需要自动内存管理作为开篇,简要介绍了对不同垃圾回收策略进行比较的方法。该章结尾介绍了贯穿全书的抽象记法与伪代码描述方式。接下来的4章详细描述了4种经典的垃圾回收算法,分别是标记-清扫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复制式回收算法以及引用计数算法。第6章深入比较了第2~5章所介绍的回收策略与算法,评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内存回收策略同样依赖于内存分配策略。第7章介绍了多种不同的内存分配技术,并进一步探究了自动垃圾回收与显式内存管理这两种场景下分配策略的不同之处。前7章假定所有堆中的对象均采用相同的管理策略,但根据许多因素可知这并非一种良好的设计策略。第8章讨论了为何需要将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空间,以及如何管理这些空间;第9章介绍了最成功的对象管理策略之一:分代垃圾回收;第10章介绍了大对象的管理策略以及其他分区策略。在构建垃圾回收器的过程中,与运行时系统其他部分的对接是最复杂的内容之一。因此第11章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介绍运行时接口,包括指针查找、能够安全发起垃圾回收的代码位置、读写屏障等。第12章讨论了特定语言相关内容,包括终结机制和弱引用。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并发环境下。第13章探讨了现代硬件系统给垃圾回收器的实现者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同时介绍了同步、前进、结束、一致等问题的相关算法。第14章介绍如何在挂起所有应用程序线程的前提下使用多个线程进行垃圾回收。接下来的4章介绍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并发回收器,它们均放宽了“万物静止”这一要求,其回收过程只需要给用户程序引人十分短暂的停顿。...最后,第19章探讨了最富挑战性的课题,即垃圾回收在硬实时系统中的应用。这份【垃圾回收算法手册】共有453页,因为文章内容限制就不给大家做过多的介绍了,所以需要完整版的朋友就可以转发关注小编,私信小编【学习】来获取了!!!本文特色本文从近年来硬件与软件的发展给垃圾回收所带来的新挑战出发,探讨了这些挑战给高性能垃圾回收器的设计者与实现者所带来的影响。在简单的传统回收算法之外,还涵盖了并行垃圾回收、增量式垃圾回收、并发垃圾回收以及实时垃圾回收。文中还配备了丰富的伪代码与插图,以描述各种算法与概念。全面讲解并行垃圾回收算法、并发垃圾回收算法以及实时垃圾回收算法。深入剖析某些垃圾回收领域的棘手问题,包括与运行时系统的接口。提供在线数据库支持,包含超过2500条垃圾回收相关文献。感谢大家支持!!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垃圾回收算法~

金木讯之

考研必备—2018年考研调剂手册

调剂的过程是很令人纠结的,为此,考研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考研调剂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方法等干货,希望能对需要调剂的同学有所帮助。需要调剂的4类情况1、报考自主划线院校,进复试,复试没有过线因为是按照差额复试,所以可能会有部分同学注定复试的时候被刷下来。如果觉得自己复试表现不好,一定要复试结果出来之前联系导师,看能不能问出个结果,及早让老师帮忙看能不能去其他专业。2、报考自主划线院校,没有进复试这部分考生,要联系其他自主划线院校。如果过了国家线,可以调剂非自主划线院校。3、报考非自主划线院校,过了国家线,进入复试,复试失败各个院校的复试时间不同,对于那些复试时间很晚的院校,一旦落选,其他接受调剂的院校可能早已经调剂结束。当然还是首先选择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不行再试着调剂外校。4、报考非自主划线院校,过了国家线,却没有进入目标院校的复试有一种情况是自己确实是没过国家线,但是专业课特别优秀,这类考生如果自己能联系上导师,导师也看中你的专业课能力,允许你获得调剂机会的话,也是可以尝试的哦!调剂需要具备的条件 自己的成绩能否调剂?怎样调剂?或者成绩没过一区线但高于二区分数线,能否调剂成功到二区呢?1、初试(总分和单科成绩)均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线)。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4、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5、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及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与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之间互调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6、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7、该院校须有调剂名额和生源需求,且达到院校的复试分数线。学硕转专硕学硕是可以调剂到专硕的,但是有很多考生会担心专业硕士的含金量,不知道它的前途如何?随着我国政策对发展专业硕士教育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专业硕士的社会认可度正在迅速提高,近几年的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和招生点的大量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以说现在专业硕士也是一个香饽饽了。专硕自身具有很多优势条件,而且专业硕士的课程和学硕相比更偏向于实践,在时间上也短于学硕。学校之间的调剂考研地区按照所报考的学校所在的地方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的国家线比二区的国家线高。你的总分和单科分数,如果能过一区的分数线,你就可以在一区和二区的院校调剂,如果只能过二区分数线,你就只能在二区的院校内调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考研调剂步骤流程第一,在未通过第一志愿单位的复试,或是已通过国家线而未能接到第一志愿单位发出的复试通知,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复试调剂的相关信息。比如有哪些学校还有招生名额,哪些专业与初试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是相近以便于专业调剂,这些都是重要的调剂信息。考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西部院校或者往年调剂名额较多的院校上,也可以关注本校的招生名额。西部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报考的人数历年较少,但学校的综合实力较强,对考生而言仍是不错的选择。第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找到有空余名额的招生单位后,考生可以到各高校研究生院(即研招办)下载调剂申请表,填写个人信息。在写调剂申请时应注意简洁明了,可以附带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学术成果,比如参与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或发表的论文,言辞恳切,重点突出;切忌调剂申请内容过于庞杂,没有重点,废话连篇。第三,拟调剂考生将申请材料寄送给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研招办。考生应尽量多寄送调剂申请予多个学校,普遍撒网,最后才能多捞鱼,这样考生调剂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升。考生需要通过电话或者直接与调剂单位面谈这样的形式获取对方招生信息,并告知对方自己有调剂的请求希望对方能接受,然后寄给对方自己的申请材料,以后记得经常联系看申请材料对方是否收到,不要通过电邮形式与对方联系,或一次电话后就不再主动联系对方,这样对方也可能会逐渐忽略你的存在。第四,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研招办审核后发接收调剂函至考生原报考单位。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研招办在审核考生资格后,若考生符合该单位复试条件可以寄发调剂函至考生原报考单位,以便于将考生的报考资料调至本单位。这个过程考生可以电话以询问的态度提示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研招办尽快落实调剂函寄送原报考单位,让自己安心,也可以确定时间来准备拟招生单位的复试科目。第五,拟调剂考生向原报考单位申请调剂。考生在明确已经获得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许可之后,应及时主动的与原报考单位取得联系,告知招生办自己的实际情况。并表达希望原报考单位,在接收到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的调剂函后能及时转寄报考资料,即考生的考试试卷等资料。第六,原报考单位同意并转寄报考资料。第一志愿单位未录取考生,本应由第一志愿单位招生单位负责把其全部材料转至第二志愿单位,但学校的研招机构招生事务繁琐,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特意去做这件事情,即使会做在时间上也会延缓,所以考生一定的主动出击。考生可以自己把从调剂院校拿到的相关材料,直接递交到原报考单位以调出自己的报考资料。第七,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接收拟调剂考生的报考资料并通知考生参加复试。通过考生自己努力,在明确考生的报考资料已经送达拟接受调剂单位并被接受以后,当然这个过程考生可能电话打到手软,嘴皮子磨掉一层皮,但只要一切如愿进行,便都是值得的,考生应在第一时间关注调剂单位的复试内容并着手认真进行复试准备。此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考生的专业知识、科研潜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是复试考查的重点。调剂学校在名额虽有空缺但是可选择人数可观的前提下,看重的仍是考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所以考生不能马虎必须认真对待。第八,录取与调档。考生若通过调剂单位的复试,调剂单位就会发出录取通知并进行调档。考生的调剂到此宣告成功落幕。关于调剂系统常见问答问题一:我在48小时收到了多个复试通知,能同时接受吗,被彼此学校看到了记录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反感?答疑:申请调剂的48小时内可以同时接收多个复试通知,要按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在网上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鼓励大家在时间不冲突的条件下接受多个复试通知,此时不要管其他院校的老师会不会反感,“调剂党”的纠结老师们会懂的。复试的机会能多争取一个是一个,等参加完几个复试之后,在最终的“是否接受待录取”时再做最后的取舍也不晚。问题二:我已经接受了调剂学校的复试通知 ,那么在48小时后填的这个志愿还能不能改啊?想多报几个学校,多些复试,多些机会…答疑:这个小伙伴已经接受了复试通知,据了解复试结束后,招生单位将向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此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答复是否接受“待录取”,一旦你同意“待录取”,那么就不能再接受其他院校的录取。同意待录取的调剂志愿只能有一个,考生们要提前想好,斟酌过后做出选择,机会只有一次。问题三:没收到复试通知该怎么办?答疑:调剂实质上是考生与学校之间的一场博弈,你在等中意的学校,学校也在等高分的学生出现,择优录取。48小时内很多同学都收不到复试通知这是很正常的,别无选择,你只能等待。此外这个时候你要主动打电话,显示出你的诚意,往年在通话中就录取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一定要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问题四:我现在进入了第一志愿的复试,不过初试排名靠后。同时也收到了调剂学校的复试通知,请问如果接受调剂学校的复试,对第一志愿的录取是否有影响?答疑:可以申请调剂。参加调剂不会影响第一志愿的录取,但是报考院校(含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可以看到考生填报的调剂志愿信息。稳妥调剂三步走调剂回母校是最稳妥的决定如果你的分数没有过目标院校的分数线或是复试被刷,这个时候想调剂到抢手的院校是不太可能。建议大家不妨考虑一下自己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名额。虽然可能你最初的考研梦想是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深造,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有学上,这是最有把握的方法之一。第一在本科院校你有熟悉的老师资源;第二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在招研究生时都会偏向于自己学校的学生。有了这两张王牌,调剂成功的希望很大。放弃本专业,考虑相关专业调剂在之前调剂的那么长时间里你为什么都没有调剂成功?是不是自己钻了牛角尖?有的考生在调剂时只看自己的报考专业,但是调剂的黄金时间已过,一些热门专业早已被抢光,如果你的分数不是那么优秀的话,很容易被调剂院校“优胜略汰”。所以在倒计时阶段,建议大家可以退而求其次,看看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还有没有名额。到了调剂后期,这些相关专业也许会因为名额没有招满而进行再次扩招,可以接受“跨专业”的考生可以考虑一下,抓紧行动。最后的注意事项在最后的节骨眼上考生们除了在网络上查找调剂信息之外,还可以动员身边的所有人力资源,看看各地的院校还有哪些专业可以接受调剂,只要听到了一点风声就马上打电话询问申请。此外,在最后的申请中一些调剂小细节不能马虎。首先,复试还是要精心准备的,虽然这最后的几天时间仓促,但是英语口语和自我介绍一定不能慌张;其次,如果调剂的复试通过,考生们会在网上收到院校发来的“待录取通知”。要注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回复对方是否接受。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为没有注意时间限制的问题,最后错过了录取时间。经验分享1、大学四年没有什么突出表现的同学,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什么资本,奖学金没有或罕有、成绩单上分数拿不出去、没做过多少课题实验更别说论文了,考研成绩又不怎么样,本科又是非211院校的,这类同学,很难调剂到什么好学校(少数有关系的例外),调剂技巧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请从看到分数的第一时间作出判断,有没有可能进复试,判断不了的请直接打招办电话问。只要没有100%的把握进入复试,请立刻着手调剂。3、不要在那里傻等分数线,天真地认为调剂大战是从出了分数线才开始。大错特错了。绝大部分院校在分数线出来之前对本校的招生情况、上线情况内部都能估计到八九不离十,但分数线出来之前,作为校方不可能公开本校是否缺额,虽然招生院校心里大致有底。4、在分数线出来之前联系调剂,不是让招办的人给你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给招办的人留下印象,知道有你这么个人需要调剂,并且有意向调剂到他们学校,等一旦有名额了,让招办的人首先能想到你。5、请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到处乱联系,对于分数不错,大学期间有点资本的同学,调剂是有底线的。对于没什么资本考得又不好的同学,建议尽早联系能联系到的一切院校,但要求不要太高。6、请在调剂时划定重点关注的院校范围,简单地说就是可能有空子可钻的院校。对于有点资本的同学,请重点关注:1)你所报考的院校(看有没有校内调剂的可能)和你的母校(母校一般不会嫌弃自己的学生,只要有名额)。2)中西部地区的还不错的学校,比如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等。3)关注一下典型文科名校里的理科专业和典型理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极有可能招不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理科。4)请关注中科院系统里最近几年新办的研究所(如天津工业微生物所,苏州纳米所等)、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所(如新疆理化所、西双版纳植物园、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本部(在北京,但报考时通常被忽略,大部分人都只想着研究所了),这些地方有缺额的可能性极大。5)请关注非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这类所往往待遇非常好,留下工作的可能性极大。7、请在调剂时放宽你的专业。只要与你报考的专业相关就可以,没必要完全一样,这样可以增大你选择的余地。如化学工程专业的考生调剂时可以考虑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环境、制药、材料等甚至一些理科专业。8、简历是一定要做的,建议采用表格的形式,可以把大学期间的成绩单、获奖证书、四六级等一切能证明你很优秀的材料的扫描版本放在简历的后面。简历内容要全(要有考研成绩一栏),但不能罗嗦。9、发邮件时邮件正文可以是你的调剂自荐信,内容一定要简洁,(万万不能把懊悔自己发挥失常、抱怨老师阅卷不公之类的话写上去)。自荐信内容大致包括:1)简单的自我介绍,考研成绩(可用表格形式列出)2)这个成绩不能达到所报考的院校的要求3)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表扬一下你的目标调剂院校4)表明你调剂的愿望5)不要用“希望”这个词,请改成“恳请”。拒绝提供自荐信的模板。10、对于重点关注的调剂院校,可以在发邮件前先打个电话过去,让人家知道你想调剂,并把具体个人情况用邮件发送了,有些院校要求提供纸板的材料,那就特快专递过去,不要怕花钱。11、打电话时不要在意接电话老师的态度,招办老师一天要接很多电话,态度不好也是人之常情,理解万岁。12、接电话的老师通常会给出3种回答:我们学校从不接受调剂生,今年也一样,没有名额。可能有空缺,请你等网站上除通知。明确告诉你有空缺,找你索要简历。第一种情况,个人以为希望不大,实在想试的话,走导师路线,直接跟导师联系,争取凭你的优秀征服里面某个导师,让他出面去跟研究生院协商。第二种及第三种情况,跟踪该学校,隔几天联系一次,不断强化招办老师对你的印象,一有名额就能想到你,也可以走导师路线。13、走导师路线的时候请注意,不要同时联系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多个导师,一个拒了你之后再联系另一个,脚踩两只船最可能的结果是两只船都翻。14、打算走导师路线就不要管预备联系的导师是不是缺人,直接联系,但最好是邮件联系,导师一般都有每天看邮件的习惯,不要没有预约地打电话。如果该导师已有人选,他会直接告诉你,这时候,请换一个导师继续联系。如果他正好缺人,你就继续套近乎。15、调剂选择跟那个导师联系时,请不要一味选牛的、有头衔当官的。搞定导师关键是:1)你的专业、学术背景要是他需要的。2)自身硬件条件要好,让导师看了不忍放弃。第一条是最重要的。站在导师的角度想,他的这些研究项目可不可能需要你这样背景的学生。建议找那跟你专业最近的。在调剂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更倾向于考虑最可能的,而不是最好的。就好像博物馆失火,只能抢救一幅画,不是去救最名贵的,而是选择离出口最近的,因为这是最可能实现的。16、不要只联系在各种网站上公布了缺额信息的学校,这种公开了缺额的学校地球人都知道联系,竞争压力太大。很多学校根本不公开缺额信息,你必须主动联系它们。17、心态放好一点,耐心一点。99%的调剂考生都会被拒无数,各种被拒了不要放弃,继续联系,只要你是优秀的就一定能有地方接收。18、调剂系统开放时,请随时关注上面的动态。但不要轻易地填志愿,因为很多院校的调剂系统是为指定的某几个人(事先联系过,并已经收到该院校复试通知甚至已经复试完了的人)开放的,且志愿填报后48小时内不能更改,不要因此而错过最适合你的院校。建议填之前跟院校先联系,最好是拿到复试通知后再填。19、你有可能拿到多所学校的复试通知,只要时间不冲突,你可以去多个学校复试。但复试结果并不一定是同时出来。20、建议不要轻易地答应不是你最最想去的院校的拟录取通知,更不要轻易在研招网上确认这类拟录取通知(因为这不是你最最想调剂的院校),这时候,请你想尽一切办法跟那个给了你录取通知的学校拖,直到你最最想去的学校出来复试结果,这时候再决定去哪个学校,在网上完成确认操作。

零忍

文献综述的主要特点以及内容要求

本文中,我们一起来看下文献综述的主要特点以及针对文献综述的内容有哪些要求。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3.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4.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5.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三、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2.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3.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4.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5.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6.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纯羊绒

对话|《老年实用手册》作者:无法预料的生命,可提前的规划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一名老人因不会扫描健康码被公交拒载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新闻。早前,一位大连老人同样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与地铁口的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当技术给一些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正在为老年人设下门槛和障碍。两起事件引发网友一片唏嘘,老年人如何适应技术的问题也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事实上,技术问题只是老年人生活的冰山一角。比起“数字化的生活窘境”,他们还有更多被忽视的处境,譬如,面对衰老与死亡,老年人要如何与这个世界郑重告别?我有着怎样的一生和家庭?我有哪些财产和投资项目?生活费用状况如何?我有何重病?又希望何人照护?我的遗留物品如何处理?我希望选择何种形式的葬礼?想要通知何人参加葬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被旅日学者宗泽亚记录下来,写成了《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一书。在本书出版之际,新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本书作者宗泽亚,和他聊一聊关于老年人要如何面对衰老与死亡的话题。这个话题听起来也许稍显沉重,但正如宗泽亚所说:“我们无法预料生命何时结束,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采写 | 何安安宗泽亚,作家,旅日华侨,化学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曾在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工作。多年专注日本近代史及民间风俗文化的研究。代表作有《清日战争》《明治维新的国度》《清日甲午战争写真集》《日本近世性文化》等。冲破死亡禁忌:如何迎接死亡是一门新学问新京报:为什么想要专门为老年人写一本书?而且这本书看上去并不那么像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记事本,一个备忘录,一份人生总结……宗泽亚:2019年,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报道中的数字提醒我们,中国社会正在快速老龄化。十年前,当中国人靠着人口红利,高速发展经济沾沾自喜的时候,社会和媒体似乎没有足够关注到人口老化问题。近年来无数小家庭的长辈们,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正在迫使他们退出历史舞台。面对突如其来的人口老化,各地养老院雨后春笋地出现,老人旅游团、老人广场舞、老人养生法、老人保健品,不管正规与否、真假与否都铺天盖地而来,老人成为被收剪羊毛攻城略地的又一个主战场。老人们焦躁不安地担心着自己接下来的事情,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养老问题。我由于生活在日本,对日本和未来中国的养老问题比较关注。2014年我从日本会社辞职,进入日本养老福祉学校学习,取得了两项养老工作的职业资格。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有机会向中国传授日本的养老技术和经验,之后我应聘回到了故乡。过程中,我注意到老人是最接近自然死亡的脆弱群体。面对“终老”,他们畏惧死亡,更加纠结于那些舍不掉、断不了、离不开、放不下的念想。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怎样才能不留下人生的遗憾,成为老人最关心的大事。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我决意写一本冲破死亡禁忌、缓和死亡情绪的作品,帮助老人得到物资上的照护和心理上的抚慰,成为我有勇气写这样一部涉及死亡的书的初衷。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新京报:书中有不少例子都来自邻国日本,整体设计似乎也很接近日本比较流行的老人终末笔记。对于如何看待生死这件事,我们和日本有哪些不同呢?在你看来,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宗泽亚:日本是一个岛国,地质构造支离破碎,火山、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给岛民带来了超过他国的高风险死亡威胁。一个不适宜舒适居住的岛国,成为历史上日本人对周边国家发动侵略的重要原因。在死亡高风险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与在死亡低风险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不同的。这和中国内陆贫困山区生存的人与沿海城市小康社会生存的人,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解上的不同非常相似。宗泽亚在日本亲身体验入棺,并进行死亡冥想。图中棺木是日本当地为平民提供的榻榻米式简易棺材。因此,面对高几率的死亡,日本人对死亡的态度比较是坦然的,他们也更开放地讨论死亡问题。2013年10月,日本各地开始流行“终活”,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积极参与其中。“终活”指的是人到老年,如何迎接死亡、谢幕人生的活动。活动中,有专人负责教导参与者怎样处理财产、如何撰写遗嘱、怎样面对死亡等临终前需要准备的事情。日本国家电视台NHK首当其中,宣讲“终活”的意义,推进“终活”的展开和普及。随着“终活”人群的扩大,日本许多旅行社推出了“终活旅行团”,参观火葬场、学习写遗嘱、学习拍遗照,甚至踊跃地躺入棺材内,亲身体验入棺的心境。如今,很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终活”,上终活私塾,写终活笔记。甚至小学生也参入其中,饶有兴致地了解死亡。学校组织大家参观墓地、火葬场、聆听和尚对死者的超度。“终活”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门新学问, 很值得中国人学习和借鉴。日本大学生自发组织模拟的送葬仪式。尊严死与临终关怀:有尊严地死亡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新京报:近些年来,有关“尊严死”的探讨越来越多。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人格权编第100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旋即引发了公众对“尊严死”这一概念的关注。如何尊严地死去,是一个让人想起会唏嘘不已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死亡也并不是一件取决于自己的事情。我注意到你在书中的“生前预嘱”部分特别提到了尊严死宣言,可以聊聊这方面的内容吗?宗泽亚:近些年,选择“尊严死”的日本民众日益增多。以自己愿望的形式迎接死亡,被视为日本人的一种权利,被认为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事情。尊严死是指预立医疗指示,让患者在临终前提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在未能确认是否为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就开始延命治疗,不仅会造成本人的痛苦与家人的负担,停止治疗也会变得十分困难。日本的尊严死做法,有提前在公证处制作“尊严死宣言公证证书”,也有书写广为人知的“生前预嘱”的留言。个人实现尊严死的目的,一是不希望自己死的太痛苦;二是不希望活着的人太为难。由于尊严死的解释和手续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临终时刻的定义也因人而异,最终还要由医生判断为准。人的死亡要不要有尊严?大多数老人在弥留之际,肯定还是希望保留人格和形象的尊严。遗憾的是,他们的子女在“孝道”观念影响下,常常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患者,哪怕是延长一分一秒的生命。很多临终患者在ICU病房,被切开气管,插上呼吸机,浑身上下布满了管子,每天抢救费用高达上万元。但亲人们仍然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责任。最新的研究显示,看上去无知觉的患者,仍然有意识,也能感到疼痛,但他们无法表达。打个比方,当你的身体无法自然进食,还要忍受褥疮煎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醒来,你会为了维持一口气,花费着子女的钱吗?如果尊严死预嘱得到推广,人们就不会在死亡面前活受罪,可以带着自我的尊严赴死。2013年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网站“选择与尊严”。这是一个由民间发起的推广终末预嘱的网站,它正在为社会倡导的尊严死做着有益的事情。但是民间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多数人们并不知道尊严死为何物,或者与安乐死混为一谈。因此全社会应该加速普及对尊严死的理解和认知。选择与尊严网站首页截图。新京报:可以具体谈谈安乐死和尊严死两者的区别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担心尊严死被滥用,也有人会担心,自己即便签署了生前预嘱,也无法保证最终的使用。宗泽亚:“安乐死”和“尊严死”存在本质区别,简单地说,实现“安乐死”的前提是国家必须立法,而“尊严死”并无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有很多所谓的“尊严死”案例。但它们基本都是在金钱穷尽,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状况下,被迫拔管放弃救命,这和尊严死必须有本人意愿的基本理念并不相同。目前在我国期待“安乐死”立法是不现实的,存在很多难以逾越的壁障,世界上也只有一两个国家有相关立法。担心尊严死被滥用,担心即便签署了生前预嘱也无法保证被使用。我认为“担心”也是个人应有的权利,很多人面临纠结的时候都会勉励自己,舍掉吧、断了吧、离开吧、放下这些念想吧,可是仍然无法做到。对于这些担心,建议你郑重写下预嘱,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公证你的预嘱,并且与你的主治医生取得认定,同时,你必须与家属交代清楚自己的意愿,这是最重要的步骤。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新京报: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呢?近年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罗点点一直在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你在书中的“终末监护人”和“终末的预嘱”部分也罗列了临终关怀医疗的选项。可以谈谈这方面的现状吗?宗泽亚: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在我国已经广泛展开,许多的养护院实质上就是做着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的事。我的老母亲最后几年就是在这样的养护院度过的,但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我国应该学习外国的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经验,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上下功夫。临终关怀,又叫安宁疗护、舒缓疗护,它的理念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让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安宁、平静、有尊严。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一般是病情严重的癌症晚期患者以及受病痛困扰的老年人,他们普遍疼痛感剧烈,进食受阻,更严重的是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医护人员能做的,是从医学角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护工会按时给患者换药、翻身、按摩,让每一个生命在临终时都能有尊严地离开。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临终关怀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在当前的护理教育中,还没有临终关怀的专门课程和师资认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临终关怀已成为民生领域增长迅速的新需求,但现有机构和服务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在去世时不让两个女儿为难,我在7年前做好了下面的事情:1.制作了与日常支出表联动的最新资产内容表;2.集中整理了银行和保险账户;3.处理了大量多余的衣物、家具、书籍等;4.制作了去世后需要办理的水电、信用卡、保险手续一览表;5.写好了遗产分割;6.嘱托不要联系朋友送葬,只要家人参加;7.和女儿们商量选择墓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打开我的手册,都可以找到答案。”养老需要技术:“归纳人生”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程新京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我看到介绍,你在多年前,就已经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妥当。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归纳人生可能是一件不愿意做,或者说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宗泽亚:我国的老人不仅经历了共和国的诞生以及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也经历了国家与社会的沧桑变化。他们有太多故事想写。按照1%的老人人口比例推测,想归纳自己人生的老人最少有200万人。遗憾的是,国内出版界很少有向老年读者提供记录生平的出版物,涉及死亡题材的出版物更被视为禁区。老人归纳自己的人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一桩细致的工程。他们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需要了解合理归纳人生的方式和方法。我设计这本书时,也充分考虑了这点,想要写出适合中国老人使用的笔记式图书。新京报:书中的表格是你自己设计的吗?我注意到这些表格非常细致,甚至包括了宠物过继嘱托、出门携带物品表等。但也有一些读者认为,大部分内容和“死亡”有关,过于沉重。同时,涉及到“生”的部分也不那么多,比如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和娱乐等。这样的设计有哪些考量?宗泽亚:我是理工科工程师,设计表格是我的强项。书中表格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本人所做。不过因为排版篇幅有限,有些重要选项不得不放弃。也考虑到国人对死亡的忌惮,许多选项我也不敢直接写明。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立项就是说“死”,自然很少涉及“生”的话题——怎样养生、怎样锻炼、怎样吃喝、怎样跳广场舞。但是从生死哲学的视角来说,谈死的过程就是论生,“生”和“死”本来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宿命鸳鸯。表格虽然很少涉及“生”的话题,但是书中插入了大量实用性小知识,也就是涉及到了“生”的部分。例如宠物过继嘱托、出门携带物品表等这样接地气的设计,都是为老人怎样更好地终末生活所设计的。新型遗产:如何处理数字遗产将是未来重要的社会课题新京报:在谈论死亡话题时,遗产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部分。近年来,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遗产类型,引发了许多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遗产呢?宗泽亚:我经常在想,当我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留在手机、电脑里的珍贵资料该怎么办?我的网站、博客、微信、信箱,难道会永远地浮游在网络中吗?很多会用手机、电脑的老师都有这个困惑。再想想年轻人,当他们老了,会有多少数量的数字遗产,他们又怎样处理呢?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每一篇微信文章、数字资料、数码图片和影音文件,都具备最基本的产权性质,即“数字产权”。说到底个人用户的数字物品还是一种所有权,无论是网站,还是其他任何机构都不得侵犯,都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2018)剧照。就现状而言,我们国家对数字遗产这个概念还很生疏。在很多欧美国家,已有专门的公司帮助人们处理死后的数字资产。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对逝者留存的博客、账号、软件等虚拟遗产的归属和继承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博客主投资巨大钱财和精力打造的游戏号、网店号身价百万,这些虚拟财产都是重要的个人财产。可是博主一旦去世,这些数字虚拟财产如何继承?处置不当就有可能陷入巨大的纠纷中。我在书中列出了许多数字遗产明细,但究竟要如何处理,还需要专业的法律意见。采写 | 何安安编辑 | 罗东校对 | 李世辉题图为电影《入殓师》(2008)剧照。

大灵通

2月好书严选: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3月,春雷响,万物长,愿这份春日书单(60种)带给你生机盎然的初春阅读乐趣。(欢迎在本文留言区分享您的阅读感受,我们将在3月8日9:00选取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三位读者免费各送出图书一本~)文学类(10种)发现时代的本相与生活的本真小说是世相之书,帮助我们发现时代的本相与生活的本真。2月月览文学类好书,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对人生百态的记录和人心真善美的发现,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茧》费孝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大家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讲述当时中国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篇小说存放于其曾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中,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现,进而首次被翻译成中文。《茧》是《江村经济》的“文学版”,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洛城花落》周大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书名意象源自欧阳修的《玉楼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需要爱的耐心浇灌。作家以该书为其长篇小说写作“封笔”,选择世间最普通也最复杂的“婚姻”作为故事载体,用“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来展现生活的光怪陆离。书中用“拟纪实”的手法,从一个媒人的角度,用四次庭审的忠实记录,讲述一段婚姻可能面对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梁庄十年》梁鸿著/上海三联书店横跨十年,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后,梁鸿重审故土,展现急速变化时代下中国村庄的变迁。她再访背井离乡的打工人,寻回村庄中“消失的女人”,记录时代转折下真实的个体命运。她希冀以此持续观察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村庄志”,以记录时代内部的种种变迁。《此事无关风与月》 李清源著/作家出版社青年作家李清源的首部精选小说集,收入《诗人之死》《一件口耳相传的往事》《此事无关风与月》等11篇中短篇小说,人生百态、现实镜面在绵密的生活流中无缝交融,叙述不动声色却有痛感。作家李佩甫评价其小说,是裹了丝绸的刀子,锋利无声,他把古老与现代熔为一炉,刀锋探幽烛微,亮光镭照人心,从容淡定中蕴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伊春》赵松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继《抚顺故事集》《积木书》《隐》等广受好评的作品之后,作家赵松推出的充分体现其精湛叙事技艺和深邃洞察力的全新力作。《伊春》里的十篇小说仿佛可以彼此渗透融合,无论是貌似写实,还是梦境穿插和意识的流动,都体现出作者超强的整体掌控力。他着力于叙事空间的构建,小说的情境和沉浸式体验,他强调,小说为想象的世界而存在,以提供强烈独特的体验变成某种“现实”。《山花对海树》韩今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编剧韩今谅的最新短篇小说集,电影部分取材于这本书收入的短篇小说《小红花》。作品集由6篇小说组成,6段生活,6个视角,看见城市中小人物的悲欢,不同的爱恨羁绊,相似的孤独坚忍。书中的6个故事,每个题目都像一曲词牌子:小红花、灰里焰、倒春寒、兰花草、长生林和推冰人,均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兵临碛口》朱秀海著/湖南文艺出版社一部展现山西革命史的恢宏力作,作品描述了1936年至抗日战争结束,在碛口镇地位威望的晋西北商会会长程晋元,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与当地民众一起喋血奋战的故事。小说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特别是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点明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小说平实质朴,酣畅淋漓,显示出作家精湛的文学功力。《潇湘多夜雨 岭南有春风》聂雄前著/东方出版社深圳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聂雄前关于人生的系列文字,分为潇湘夜雨、故土风流、女报回眸、鹏城写意四辑,基本贯穿了作者人生的几个历程。他以细致、深邃的笔触,礼赞生活、探究人性。态度诚恳、坦白,写人则生动真实,写情则感人质朴,既是一部美妙、丰沛的散文,也可视为其精神自传。《明智的孩子》[英]安吉拉·卡特著 严韵译/南京大学出版社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既是繁华喧嚣的大都会式表演,也是繁华落尽的人生静谧回望。她以三代女性编织女性家族史,创造超现实的世代传承,隐喻过去一百年的英国社会。故事从两位自由浪荡的歌舞女郎,前去参加父亲百岁寿宴开始,回忆她们舞台表演的人生,进而揭开整个家族的秘密。《坠落与重生:9·11的故事》[美]米切尔·祖科夫著 杜先菊译/文汇出版社2001年9月11日,4架波音客机坠毁在美国曼哈顿世贸中心双子塔、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圣克斯维尔镇的废弃矿区。9·11事件震惊世界,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在这一惨剧背后,是2977名遇难者和无数因此而命运突转的人。作者曾为《波士顿环球报》“聚焦”调查小组成员,通过缜密的调查与动人的叙述,以上百名亲历者经历为主线还原当天具体经过,以分秒为单位呈现袭击与救援的惊心动魄,并讲述之后的重建工作与人们的后续生活, 见证平凡个体的生与死,脆弱与勇气,悲痛与振作。这是一个关于坠落的故事,却处处闪现着重生的力量。人文社科类(10种)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学习哲学和思想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处境,理解和反思我们生活的世界,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异域故土,文野穿梭——尼泊尔田野笔记》陈波著/商务印书馆作者记录自2007年至2008年其在尼泊尔从事域外人类学田野研究九个月的经历,以及之后经历的与尼泊尔有关的诸事。全书介绍了作者研究的起始、途中的各种坎坷经历、实地研究中的跨文化文明见闻,特别是当地的文明的等级制度,跨域的历史关联、当地的婚姻风俗等,最后基于尼泊尔人类学史,落笔于对域外人类学的反思。《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著/新星出版社一本深入浅出的西方现代思想史入门书,来自学者刘擎在大学教授的《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讲义。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仰望星空》鲍鹏山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学者鲍鹏山对诸子百家的深刻解读,对“文化罂粟”老子、“人类之子”孔子、“冒犯天下的叛徒”墨子、“儒门护法”孟子、“看守月亮的树”庄子、“王者之剑”商鞅、“哲学乡愿”荀子以及韩非子和李斯等先秦诸子进行了深刻剖析。诸侯争霸的结果,是天下版图尽入于秦,百家争鸣的结果,是天下学术终归于法。结果是悲剧,过程却被历史一再回味。《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傅莹著/中信出版集团外交家、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关于后疫情时代世界秩序将走向何处的洞见和思考。这本书重点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也包含了对社会大众关心的国际问题的解答,有助于读者了解新的全球趋势和国际关系发展脉络,为读者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理解指南。《走向乡村振兴》王宏甲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家4年来踏足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00多个自然村寨,这是一部“用脚写出来的”乡村调研报告,来自脱贫攻坚一线,重点记述了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毕节市和发达地区的山东省烟台市两地党组织引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周园等著/中译出版社面对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危机,国家、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应该如何应对?一个有韧性的社会,才能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处乱不惊,从容应对。这本书提出了“高韧性社会”的概念和建设高韧性社会的五大关键阶段、八种核心能力与二十一条具体行动方案,从国家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等层面阐述了应对不确定性危机的解决方案。《繁盛与衰败: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孙晓飞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历经千年,横跨万里,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地理,逐一解读咸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这7座历朝古都及其承载的中华文明的兴衰、传承与变迁。尤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清晰勾勒出都城是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垄断走向平等的,进而形成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明男性气概》[美]大卫·D·吉尔默著 孙伟、张苗凤译/浙江大学出版社性别研究的经典之作,解读一个社会为何不可缺少男性气概。充分的人类学证据已经证明男人并不是天生不同于女性,环境和文化对男性气概造成的压力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 是塑造男性气概的关键所在。为了群体的生存和个人认同,男人有三大道德律令:繁衍后代、保护弱者、提供食物,为了群体生存和繁荣,男人们必须经历千锤百炼从而完成任务。《美国的反智主义》[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著 张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1964年凭该书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其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美]罗伯特·达恩顿著 高毅、高煜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新文化史大家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由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高毅领衔翻译。该书以一位图书销售代表1778年的环法之旅为主线,用浸入式写作带读者亲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阅读和基层人民生活的全景画卷,展现图书贸易的各个环节,带读者感受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和大众高涨的阅读热情,见证法国大革命前夜基层社会的混乱与生机,描绘了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生活科普类(10种)有信念 心底才会有美好的东西正如陈鲁豫在其新书《还是要相信》中所说,无论生活如何对你,还是要相信,心底里最初相信的东西。2月生活类好书聚焦积极心态的建立,无论是武志红的《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还是《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努力去改变,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乐观的人,生活总是充满阳光。科普类好书也注重给读者推荐那些通过细心观察、仔细研究而领略大自然的辽阔和食物的美味,从而让我们探寻到生命中更多的色彩。《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董光恒著/台海出版社如果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就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可很多读者却常因为心理学理论晦涩难懂、流派繁多而止步不前。该书讲述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大师的逸闻趣事,让读者通过故事在不知不觉间掌握心理学的精髓。此外,作者努力打破学派和理论的界限,舍弃了细枝末节的知识,为读者梳理出心理学理论框架,帮助你快速形成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武志红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该书提炼了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从业20多年来的思想精华,试图帮助读者解决那些存于内心却一直不明原因的问题。如:注意力难以保持专注;常感觉别人在评判自己的言行举止;意识到一件事很重要,却迟迟无法开始;热情缺失;总与他人起冲突;容易被强势的人影响;孤独封闭,难以投入深度关系等等。该书采用便携小开本形式,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反复阅读。《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美]杰茜卡·潘著 郑志远等译/天地出版社该书是一本给内向者、孤独者的社交指南、治愈之书。作者从一个内向者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在外向的世界“跌跌撞撞”的经历。这让她明白了内向并不是性格缺陷,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优势,但有时尝试做一名外向者,也许会有新的收获。同时,外向性格的读者们能从书中看到一个不同于自己的内向者的世界。相比其他讲内向的书,这本书更个人化、生活化,文笔幽默有趣。《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任俊、应小萍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该书是一本帮助读者提高乐商的书。作者任俊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PPA)执委。该书认为乐商投资是一种高价值的投资,从心理学已有研究来看,乐商越高的人生活越幸福,未来的学业成绩越好,事业成就越大,如爱情更稳固、收入更高、社会地位更高、寿命更长、工作绩效更优良等。从一定程度上说,那些已经由智商或情商所决定了的命运也许通过乐商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变。《还是要相信》陈鲁豫著/花城出版社该书是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新作,在书中,她针对当下年轻人时刻关注、困惑的难题,回顾过往,敞开心扉,分享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世事的思考。她谈幼年往事,谈身旁好友,也谈形形色色的受访者。话语真挚、清醒、温暖,没有大道理,只有值得玩味的小故事。她说,无论生活如何对你,还是要相信,心底里最初相信的东西。《料理实验室》[美]J.显尔·洛佩兹-奥特/青岛出版社该书打通科学和厨房的壁垒,旨在解读美味料理背后的惊人秘密,破除各种传统烹饪法的迷思。书中介绍了300多道食谱、10余种刀工切法、10余项科学实验、10余种科学原理以及超过10项的厨艺观念。作者深入研究食物能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美味的食物。每道食谱都经过了严格及不断重复的科学实验,只为了让美味登峰造极。英文原版累计销售超80万册。《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欧阳婷著/商务印书馆这是一本为北京而写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作者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自己的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读者阅读该书可以跟作者一起观察、感受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生命的色彩:我们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头发》史钧著/重庆出版社该书作者长期从事进化论领域的科普写作,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文笔介绍严谨的科学知识。该书以“我们为什么没有绿色头发”为切入点,详细叙述了色彩是如何对生物进化及人类社会构建发挥作用的。解释了不同的生命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的终极原因和进化逻辑,以及色彩对人类社会构建的巨大推动作用。作者通过解谜式的巧妙铺陈,串起进化史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张庞大而细密的知识网络,叙述逻辑严谨,让阅读变得妙趣横生。《新星世: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英]James Lovelock著 古滨河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英国独立科学家、“自查尔斯·达尔文以来,第一个提出了全新的审视生命的方式的人”James Lovelock首次提出“盖娅学说”。该学说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超级有机体(即“盖娅”),人类、大气、海洋、陆地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2019年,已是百岁老人的James Lovelock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新星世,将代替正在走向尾声的人类世。新的超智能物种——赛博格(Cyborg)将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形成,思维速度是人类的1万倍,它们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待植物一样。赛博格未来也许会改造地球,使生命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甚至可能由于“盖娅”失衡、地球过热而迁移到其他星球。该书阐述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全新理论,揭示人工智能背后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生态思想,透过当代宏大的科学视野展望地球生命的未来。《高黎贡山女神》刘先平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该书是一本记录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恒多年来深入高黎贡山考察,研究植物世界的文学作品。作者用优美的文笔记叙了李恒在高黎贡山从事植物学科研的奋斗事迹,该书通过真实震撼的科学家故事,热情讴歌了以李恒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教育艺术类(10种)教育为什么让我们心心念念教育关乎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培养青年人,是当下重大世纪课题。尤其伴随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年人也正面临更多的问题。无数教育者在高喊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全世界的教育都要在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和学校如何组织等方面做出重大改变。今年2月的月览教育类读物,关注面向未来的青年人的核心技能。此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2月艺术类好书,继续关注为艺术倾注生命之火的艺术家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含学校卷1册、家长卷5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该手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编写,是教育部“奋进之笔”攻坚计划“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成果。学校卷由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主编,家长卷由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主编,并由教育专家赵忠心、孙云晓、李玫瑾等审定。这套书既是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及指导工作的“小百科全书”,也是各级妇联、共青团、工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参考书。《作文革命:改变学生的18个教育故事》管建刚主编 杨小飞著/福建教育出版社教师杨小飞从2012年起,跟着名师管建刚进行“作文教学革命”。借由“每日简讯”素材本和《周报》,作文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同时,老师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转化学生。书中记录的都是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们常发生的故事:斗嘴,打架,评理,诉苦,不平,抱屈,反思,悔悟……学生把这些记录在《周报》上,内心得到释放,成长有了指引。承载着孩子们喜怒哀乐的《周报》,是有生命的,这样的教育,也是有温度的。《21世纪学习的愿景》[美]詹姆斯·贝兰卡、 罗恩·勃兰特主编 安桂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之一,探讨如何面对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这本书集合了美国教育学家们的作品,既有理论的建构,又有实践的经验,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系统规划了一个全方位的蓝图。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为什么能成为21世纪的核心学科与主题?这本书为读者贡献了思考与智慧,期望读者形成自己对素养培育的真知灼见并予以践行。《法语文学》[美]约翰·D.莱昂斯著 宋旸译/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之一,该书以时间为线索,兼顾空间上的演变,展示了语言、文学与历史相互勾连的独特魅力。千年以来,一代代创作者们用法语构建起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旧制度到大革命,从近代到现代,法语文学的关注点与创作模式随着时间发展变化,深刻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此外,从法国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用法语写作,使法语文学的内涵得以不断拓展。《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日]川手鹰彦著 杨彩虹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艺术治疗,是治疗,也是教育。它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依从自己的独特结出果实。这是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川手鹰彦在德国北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的实录,记录了他如何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电影海报艺术史》[英]伊恩·海顿·史密斯编 杜盈译/中国画报出版社一部结合了电影、艺术和商业的图文书,以110个专题和579幅图片从创意和商业的角度介绍了海报的设计、风格的发展、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商业在电影海报发展中的作用等,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一个多世纪的电影海报发展史。在图像展示之外,还对电影主题、电影类型、地区电影、艺术潮流等进行专题呈现,并对设计师、导演、演员等具体案例进行专项研究。《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苏也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当代艺术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艺术,艺术家们是如何走出一条“反叛”之路的?我们如何才能看懂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推广者苏也在她的首部讲述当代艺术的作品中,从当代艺术产生的背景、艺术家创作的维度、艺术作品的案例等多角度解读,提供一份观看指南,帮助观众理解当代艺术的正义性。我们亦可以通过当代艺术家之眼,审视我们生活的时代。《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日]草间弥生著 毛丹青译/中信出版集团“我在母亲的子宫里便已绝望,是艺术救了我!”这是世界前卫艺术家、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自传,她把艺术当作人生解药,以撼动人心的自我剖白,讲述艺术对她的救赎。她1929年出生于传统日本旧式家庭,10岁开始创作,28岁前往美国独自闯荡,先在纽约立足,然后蜚声国际。书中坦诚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艺术理念、罗曼史、精神疾病史,豪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爱恨、偏见、执念、私欲,展现了充满传奇、强烈而鲜明的一生。《学手艺札记》杨永善著/中华书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陶瓷设计家杨永善撰写的一部关于手艺的回忆录,讲述作者如何对手艺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以及考入中央工艺美院之后,专业学习陶瓷工艺的历程。在时间顺序之外,书稿还有两条主线,一是作者身为手艺人的自我成长之路。手艺既可活命养家,又能疏解苦闷,手艺与手艺人体现出的工匠精神,更是一种技术伦理,一种职业道德,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启发智慧、磨砺心性的作用。二则,书中前后记录了数十位手艺人,描绘了一幅精彩的手艺人的群像。《黔滇道上》李霖灿著 [加]李在中编/北京出版社还原中国艺术史、民族史大家李霖灿在1930年代中后期的西南边疆调查,记录中国艺术史本土化的早期探索。其子、编者李在中对该书进行了精心编排,不仅收录1940年出版的《黔滇道上》,还收入李霖灿由贵阳征途三千里步行到昆明的日记,以及他为国立艺专“边疆艺术考察团”所写的部分田野调查报告及相关文章。经由一位中国艺术史大家在青年时期通过田野考察而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貌、博物生态、民族艺术等方面做出的记录与思考,该书可视为中国本土民族史、艺术史研究最初的探索。财经类(10种)经济增速将会反弹吗? 经济学家的作用之一,就是预测经济发展走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1年,在全球经济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打击之后,将开始逐步走向复苏,经济增速将会反弹。近期,为了实现增长目标,许多国家都实行货币宽松政策,2月推荐的财经好书,《经济学家时刻》描绘了经济学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全球货币进化史》《全球金融大变局》则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大众生活带来的影响。企业和个人该怎样在经济趋势变动中把握先机,阅读这些好书,了解金融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捷径。《全球货币进化史》[德]亨利·维尔纳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该书所关注的是货币的社会创造力,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生活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在各个历史阶段中货币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的发展方向。从以贝壳、牲畜和工具作为货币的早期形式到硬币和纸币的使用,再到国际银行系统的出现,脉络十分清晰。除此之外,该书还讲到社会信任感是如何在经济危机、恶性通货膨胀或是货币危机中受到侵蚀的。该书是了解货币史的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级的读物。《追寻价值之路:1990~2020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燕翔、战迪著/经济科学出版社该书系统回顾了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1990~2020年A股的行情走势,并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经验证据去解释行情变化。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进行复盘,即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利率水平、资产比价。书中对影响资本市场的重点事件进行了叙事性描述,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变化,剖析并解释当年股市行情的结构性特征,同时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性深度研究。《区块链产业应用100例》袁煜明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该书涵盖区块链行业100个经典案例,在数字经济时代,激发区块链从业者灵感火花,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前行,更好地思考如何用区块链构筑智慧化的未来。《经济学家时刻》[美]本雅明·阿佩尔鲍姆著 苏京春译/中信出版集团这是一部讲述经济学家如何影响社会的佳作。通俗解读近半个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及其新思想如何影响今天的经济政策。作者着墨于知名经济学家的奇闻逸事,以小见大,以个体见历史,引人入胜。该书还以新颖角度解读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变迁逻辑,深度解析对经济政策反思。《买房这些年》汪冬莲著/中国财富出版社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取消住房分配制度以来,人们在住房分配货币化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翔实描述了住房市场化以来民众的居住条件改善历程,剖析房价暴涨背后的逻辑,堪称房市二十年浮世绘。该书同时对房市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多样性团队》[英]马修·萨伊德著 季丽婷译/天津人民出版社当下的商业环境中充满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变量,管理者要解决复杂问题、迅速发现商机、保持自我成长。该书直击管理者需要,给出建立多样性团队的建议。作者以翔实的案例研究还原具体商业场景,把开始搭建团队到最终实现高效运作的全过程拆解清楚,极具可操作性。《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尹俊、徐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通过系统的理论综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梳理,回顾了中国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划治理的理论逻辑。该书认为,中国特色的五年规划制度是一种弹性规划制度,主要通过适应性宏观计划和激励性目标治理,动员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国家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球金融大变局》乔伊德、何知仁等著/中译出版社该书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问世,以敏锐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当今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变化和趋势。全面梳理全球金融体系重大变化,深刻剖析后疫情时代金融发展趋势。作者阐述了当今金融面临的问题和应该处理的问题,通过动因、含义和趋势的分析,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和指导建议。《传神文案:文案写对,营销才能做对》空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第一本从品牌营销视角去定义文案的书。它关注的不是遣词造句,不是写出华丽的文章,而是如何透过文案来打造品牌、制定营销方案,如何用一句文案将市场战略真正转化成对消费者心智、行为的实质影响与改变。在书中所列举的600多条经典文案作品中,你将看到文案背后的商业逻辑。《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美]珍妮特·洛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杰出的投资思想家、伯克希尔的灵魂人物、51年年复合增长率19.2%的投资奇迹创造者。该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她花费三年时间,深入采访调研芒格的工作和生活。该书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全面展现了芒格的投资和人生智慧,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是全面提升思维决策水平的必读书。童书类(10种)开拓孩子眼界很重要在全球化时代,怎样让孩子在了解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了解世界,拥抱浩瀚的东西方文化?也许你不方便带孩子去旅行,那么阅读相关好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2月童书中,《八音的秘密》《弦歌千载·中国古代书院》帮助孩子增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哇!世界原来如此不同》《我是世界的孩子》让孩子了解世界各地不同风景和文化习俗,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呀!真好玩:科学启蒙玩具书”“你问我答科普翻翻书·是什么”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探索世界的能力。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开拓眼界很重要。《呀!真好玩:科学启蒙玩具书(全12册)》[法]皮埃尔·盖优 马里昂·彼耶等著 田力译/海豚传媒策划、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该系列是法国Nathan出版社针对0~4岁孩子设计的一套科普类玩具书,包含12个科普主题,有恐龙、天气、消防员、幼儿园、小动物、建筑工地等,完美地将严肃枯燥的科普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俏皮的图画以及各种创新的设计(触摸、立体、翻翻、转转、推推等)来阐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吸引低龄孩子的眼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玩一玩中学到各种科学知识。“你问我答科普翻翻书·是什么”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著 谢沐译/接力出版社该系列是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为学前儿童打造的科普读物,用孩子喜欢的翻翻工艺,结合问答互动的形式,将科普阅读变成了一次次探索发现和一场场趣味游戏。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逼真的插画,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知识。翻翻页设计与问答的形式相得益彰,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孩子在阅读中的兴趣和参与度。《永不言弃——消防英雄成长记》傅宁军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该书是著名作家傅宁军根据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消防十大卫士”之一、南京市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丁良浩的真实事迹创作的报告文学佳作。通过对丁良浩成长经历的细致描摹,表现了烈火英雄非同寻常的锻造之路,讴歌了消防员群体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该书既关注英模成长,又兼顾对消防知识的普及,对青少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弦歌千载·中国古代书院》龚鹏程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自古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深刻影响韩国、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该书以时间为序讲述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发展及其辉煌的历史,意在让少年儿童了解书院这一传统教育的优秀典范,进而熏染其承载的儒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钱嘟嘟校园日记》谢倩霓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这是一部关注少儿成长的校园故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与写作经验,围绕引导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热情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女孩钱嘟嘟,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与趣事,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可爱活泼、积极乐观的主人公形象。小读者通过阅读故事能学习不怕困难、勇担责任、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高贵品德,对当代少年儿童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哇!世界原来如此不同》[韩]吴周英等著 [韩]金孝珍等绘/化学工业出版社该书从环境、气候、节日庆典、交通工具、餐具、洗澡方式、想象动物等主题出发,用童话故事、百科知识和创意游戏展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让孩子认识到世界如此不同,从而喜欢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消除对陌生文化的距离感,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迎接未来做准备。《我是世界的孩子》[日]铃木智子等著 邢培康、潘维臣译/黄山书社该书共20册,是日本知名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大洲的20个国家拍摄记录的当地孩子的日常生活,涉及各国文化、历史、地理、民俗等,让小读者通过海量真实照片和亲切平实的文字,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世界,走进各国同龄孩子的日常生活,开阔眼界,启迪思考,涤荡心灵,从而珍惜当下,憧憬更广阔和美好的未来。《八音的秘密》邹頔著 温艾凝绘/天天出版社该书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国内原创音乐绘本。“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绘本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民乐。《世界国家公园》[波]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波]丹尼尔·米热林斯基著 邓鹤翔、郝菲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这是一本讲述自然保护地的科普图画书,作者精选世界八大国家公园,全彩手绘插图还原恢弘自然景观,用漫画探险的方式讲述地质变迁、生态群落、物种演变等一系列的自然奥秘。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世界国家公园的壮美震撼,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百科知识,感悟人与万物共生并存的真谛,建立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远山灯火》徐鲁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该书以儿童视角展开宏大叙事,以一位老共产党员深藏功名、忠诚奉献的一生,串连起不同时代三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展现中华少年自强不息的风骨与胆魄。该书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灯火,旨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启迪青少年自强自立,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别惹我

“我们无法预料生命何时结束,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对话《老年实用手册》作者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一名老人因不会扫描健康码被公交拒载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新闻。早前,一位大连老人同样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与地铁口的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当技术给一些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正在为老年人设下门槛和障碍。两起事件引发网友一片唏嘘,老年人如何适应技术的问题也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事实上,技术问题只是老年人生活的冰山一角。比起“数字化的生活窘境”,他们还有更多被忽视的处境,譬如,面对衰老与死亡,老年人要如何与这个世界郑重告别?我有着怎样的一生和家庭?我有哪些财产和投资项目?生活费用状况如何?我有何重病?又希望何人照护?我的遗留物品如何处理?我希望选择何种形式的葬礼?想要通知何人参加葬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被旅日学者宗泽亚记录下来,写成了《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一书。在本书出版之际,新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本书作者宗泽亚,和他聊一聊关于老年人要如何面对衰老与死亡的话题。这个话题听起来也许稍显沉重,但正如宗泽亚所说:“我们无法预料生命何时结束,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采写 | 何安安宗泽亚,作家,旅日华侨,化学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曾在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工作。多年专注日本近代史及民间风俗文化的研究。代表作有《清日战争》《明治维新的国度》《清日甲午战争写真集》《日本近世性文化》等。1冲破死亡禁忌:如何迎接死亡是一门新学问新京报:为什么想要专门为老年人写一本书?而且这本书看上去并不那么像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记事本,一个备忘录,一份人生总结……宗泽亚:2019年,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报道中的数字提醒我们,中国社会正在快速老龄化。十年前,当中国人靠着人口红利,高速发展经济沾沾自喜的时候,社会和媒体似乎没有足够关注到人口老化问题。近年来无数小家庭的长辈们,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正在迫使他们退出历史舞台。面对突如其来的人口老化,各地养老院雨后春笋地出现,老人旅游团、老人广场舞、老人养生法、老人保健品,不管正规与否、真假与否都铺天盖地而来,老人成为被收剪羊毛攻城略地的又一个主战场。老人们焦躁不安地担心着自己接下来的事情,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养老问题。我由于生活在日本,对日本和未来中国的养老问题比较关注。2014年我从日本会社辞职,进入日本养老福祉学校学习,取得了两项养老工作的职业资格。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有机会向中国传授日本的养老技术和经验,之后我应聘回到了故乡。过程中,我注意到老人是最接近自然死亡的脆弱群体。面对“终老”,他们畏惧死亡,更加纠结于那些舍不掉、断不了、离不开、放不下的念想。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怎样才能不留下人生的遗憾,成为老人最关心的大事。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我决意写一本冲破死亡禁忌、缓和死亡情绪的作品,帮助老人得到物资上的照护和心理上的抚慰,成为我有勇气写这样一部涉及死亡的书的初衷。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新京报:书中有不少例子都来自邻国日本,整体设计似乎也很接近日本比较流行的老人终末笔记。对于如何看待生死这件事,我们和日本有哪些不同呢?在你看来,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宗泽亚:日本是一个岛国,地质构造支离破碎,火山、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给岛民带来了超过他国的高风险死亡威胁。一个不适宜舒适居住的岛国,成为历史上日本人对周边国家发动侵略的重要原因。在死亡高风险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与在死亡低风险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不同的。这和中国内陆贫困山区生存的人与沿海城市小康社会生存的人,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解上的不同非常相似。宗泽亚在日本亲身体验入棺,并进行死亡冥想。图中棺木是日本当地为平民提供的榻榻米式简易棺材。因此,面对高几率的死亡,日本人对死亡的态度比较是坦然的,他们也更开放地讨论死亡问题。2013年10月,日本各地开始流行“终活”,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积极参与其中。“终活”指的是人到老年,如何迎接死亡、谢幕人生的活动。活动中,有专人负责教导参与者怎样处理财产、如何撰写遗嘱、怎样面对死亡等临终前需要准备的事情。日本国家电视台NHK首当其中,宣讲“终活”的意义,推进“终活”的展开和普及。随着“终活”人群的扩大,日本许多旅行社推出了“终活旅行团”,参观火葬场、学习写遗嘱、学习拍遗照,甚至踊跃地躺入棺材内,亲身体验入棺的心境。如今,很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终活”,上终活私塾,写终活笔记。甚至小学生也参入其中,饶有兴致地了解死亡。学校组织大家参观墓地、火葬场、聆听和尚对死者的超度。“终活”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门新学问, 很值得中国人学习和借鉴。日本大学生自发组织模拟的送葬仪式。2尊严死与临终关怀:有尊严地死亡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新京报:近些年来,有关“尊严死”的探讨越来越多。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人格权编第100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旋即引发了公众对“尊严死”这一概念的关注。如何尊严地死去,是一个让人想起会唏嘘不已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死亡也并不是一件取决于自己的事情。我注意到你在书中的“生前预嘱”部分特别提到了尊严死宣言,可以聊聊这方面的内容吗?宗泽亚:近些年,选择“尊严死”的日本民众日益增多。以自己愿望的形式迎接死亡,被视为日本人的一种权利,被认为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事情。尊严死是指预立医疗指示,让患者在临终前提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在未能确认是否为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就开始延命治疗,不仅会造成本人的痛苦与家人的负担,停止治疗也会变得十分困难。日本的尊严死做法,有提前在公证处制作“尊严死宣言公证证书”,也有书写广为人知的“生前预嘱”的留言。个人实现尊严死的目的,一是不希望自己死的太痛苦;二是不希望活着的人太为难。由于尊严死的解释和手续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临终时刻的定义也因人而异,最终还要由医生判断为准。人的死亡要不要有尊严?大多数老人在弥留之际,肯定还是希望保留人格和形象的尊严。遗憾的是,他们的子女在“孝道”观念影响下,常常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患者,哪怕是延长一分一秒的生命。很多临终患者在ICU病房,被切开气管,插上呼吸机,浑身上下布满了管子,每天抢救费用高达上万元。但亲人们仍然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责任。最新的研究显示,看上去无知觉的患者,仍然有意识,也能感到疼痛,但他们无法表达。打个比方,当你的身体无法自然进食,还要忍受褥疮煎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醒来,你会为了维持一口气,花费着子女的钱吗?如果尊严死预嘱得到推广,人们就不会在死亡面前活受罪,可以带着自我的尊严赴死。2013年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网站“选择与尊严”。这是一个由民间发起的推广终末预嘱的网站,它正在为社会倡导的尊严死做着有益的事情。但是民间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多数人们并不知道尊严死为何物,或者与安乐死混为一谈。因此全社会应该加速普及对尊严死的理解和认知。选择与尊严网站首页截图。新京报:可以具体谈谈安乐死和尊严死两者的区别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担心尊严死被滥用,也有人会担心,自己即便签署了生前预嘱,也无法保证最终的使用。宗泽亚:“安乐死”和“尊严死”存在本质区别,简单地说,实现“安乐死”的前提是国家必须立法,而“尊严死”并无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有很多所谓的“尊严死”案例。但它们基本都是在金钱穷尽,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状况下,被迫拔管放弃救命,这和尊严死必须有本人意愿的基本理念并不相同。目前在我国期待“安乐死”立法是不现实的,存在很多难以逾越的壁障,世界上也只有一两个国家有相关立法。担心尊严死被滥用,担心即便签署了生前预嘱也无法保证被使用。我认为“担心”也是个人应有的权利,很多人面临纠结的时候都会勉励自己,舍掉吧、断了吧、离开吧、放下这些念想吧,可是仍然无法做到。对于这些担心,建议你郑重写下预嘱,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公证你的预嘱,并且与你的主治医生取得认定,同时,你必须与家属交代清楚自己的意愿,这是最重要的步骤。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新京报: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呢?近年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罗点点一直在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你在书中的“终末监护人”和“终末的预嘱”部分也罗列了临终关怀医疗的选项。可以谈谈这方面的现状吗?宗泽亚: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在我国已经广泛展开,许多的养护院实质上就是做着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的事。我的老母亲最后几年就是在这样的养护院度过的,但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我国应该学习外国的临终关怀和安宁守护经验,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上下功夫。临终关怀,又叫安宁疗护、舒缓疗护,它的理念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让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安宁、平静、有尊严。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一般是病情严重的癌症晚期患者以及受病痛困扰的老年人,他们普遍疼痛感剧烈,进食受阻,更严重的是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医护人员能做的,是从医学角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护工会按时给患者换药、翻身、按摩,让每一个生命在临终时都能有尊严地离开。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临终关怀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在当前的护理教育中,还没有临终关怀的专门课程和师资认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临终关怀已成为民生领域增长迅速的新需求,但现有机构和服务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在去世时不让两个女儿为难,我在7年前做好了下面的事情:1.制作了与日常支出表联动的最新资产内容表;2.集中整理了银行和保险账户;3.处理了大量多余的衣物、家具、书籍等;4.制作了去世后需要办理的水电、信用卡、保险手续一览表;5.写好了遗产分割;6.嘱托不要联系朋友送葬,只要家人参加;7.和女儿们商量选择墓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打开我的手册,都可以找到答案。”3养老需要技术:“归纳人生”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程新京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我看到介绍,你在多年前,就已经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妥当。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归纳人生可能是一件不愿意做,或者说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宗泽亚:我国的老人不仅经历了共和国的诞生以及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也经历了国家与社会的沧桑变化。他们有太多故事想写。按照1%的老人人口比例推测,想归纳自己人生的老人最少有200万人。遗憾的是,国内出版界很少有向老年读者提供记录生平的出版物,涉及死亡题材的出版物更被视为禁区。老人归纳自己的人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一桩细致的工程。他们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需要了解合理归纳人生的方式和方法。我设计这本书时,也充分考虑了这点,想要写出适合中国老人使用的笔记式图书。新京报:书中的表格是你自己设计的吗?我注意到这些表格非常细致,甚至包括了宠物过继嘱托、出门携带物品表等。但也有一些读者认为,大部分内容和“死亡”有关,过于沉重。同时,涉及到“生”的部分也不那么多,比如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和娱乐等。这样的设计有哪些考量?宗泽亚:我是理工科工程师,设计表格是我的强项。书中表格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本人所做。不过因为排版篇幅有限,有些重要选项不得不放弃。也考虑到国人对死亡的忌惮,许多选项我也不敢直接写明。图片出处:《老年实用手册: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宗泽亚著,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7月。这本书的立项就是说“死”,自然很少涉及“生”的话题——怎样养生、怎样锻炼、怎样吃喝、怎样跳广场舞。但是从生死哲学的视角来说,谈死的过程就是论生,“生”和“死”本来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宿命鸳鸯。表格虽然很少涉及“生”的话题,但是书中插入了大量实用性小知识,也就是涉及到了“生”的部分。例如宠物过继嘱托、出门携带物品表等这样接地气的设计,都是为老人怎样更好地终末生活所设计的。4新型遗产:如何处理数字遗产将是未来重要的社会课题新京报:在谈论死亡话题时,遗产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部分。近年来,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遗产类型,引发了许多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遗产呢?宗泽亚:我经常在想,当我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留在手机、电脑里的珍贵资料该怎么办?我的网站、博客、微信、信箱,难道会永远地浮游在网络中吗?很多会用手机、电脑的老师都有这个困惑。再想想年轻人,当他们老了,会有多少数量的数字遗产,他们又怎样处理呢?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每一篇微信文章、数字资料、数码图片和影音文件,都具备最基本的产权性质,即“数字产权”。说到底个人用户的数字物品还是一种所有权,无论是网站,还是其他任何机构都不得侵犯,都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2018)剧照。就现状而言,我们国家对数字遗产这个概念还很生疏。在很多欧美国家,已有专门的公司帮助人们处理死后的数字资产。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对逝者留存的博客、账号、软件等虚拟遗产的归属和继承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博客主投资巨大钱财和精力打造的游戏号、网店号身价百万,这些虚拟财产都是重要的个人财产。可是博主一旦去世,这些数字虚拟财产如何继承?处置不当就有可能陷入巨大的纠纷中。我在书中列出了许多数字遗产明细,但究竟要如何处理,还需要专业的法律意见。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何安安;编辑:王青;校对:李世辉。题图为电影《入殓师》(2008)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延伸阅读欧美疫情加剧,暴露西方老人普遍孤独的晚年生活—

好声音

陕西省职称评审报名手册完整版

陕西省职称评审报名手册(历史完整版)本文由西安冠享定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整理,全文约1.6万字,大约需要20分钟读完。前言为方便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规范基层单位审核材料,根据陕西省职称工作部署要求,我们专门制定了2020 年度《陕西省职称评审报名手册》,供参评人员和相关单位使用。本《手册》着重围绕职称申报系统、申报流程、系统填写、佐证材料上传、纸质材料报送、有关代码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和说明,请相关人员认真阅读,并与《关于做好2020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一并执行。一、职称申报方式及要求1、为提高申报时效、落实减证便民,今年起,由我省负责评审的系列,采取申报人员负责填写申报信息系统并上传佐证材料电子照片,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审验把关,申报材料只报送《陕西省技术职称评审表》、《简表》、《“个人业绩”监督卡》、《职称评审诚信申报承诺书》等部分纸质材料的办法;省评系列仍按省相关评审办事机构通知要求办理。2、试行职称评审费网上报名缴费方式,审核通过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网上缴费,逾期不缴的视为放弃。3、技术人员须按要求填写信息、上传材料,确保填报信息真实、准确、合法、有效,上传材料清晰、完整、规范,与纸质佐证材料完全相符,否则责任自负。4、陕西省评委会办事机构和已授权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办事机构均须通过省系统分系列设立评委会账号;“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账号仅用于各呈报部门报送省评高级路径使用。二、陕西省评审职称系列1、省高评委评审的系列包括:机械、材料、冶金、电气、电子、信息通信、仪器仪表、能源动力、控制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建设、土木、水利、测绘、化工、地质、纺织、轻工、交通运输、林业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物、食品、质量、计量、标准等。。2、陕西省初中级评审的系列(专业)包括:机械、材料、冶金、电气、电子、信息通信、仪器仪表、能源动力、控制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建设、土木、水利、测绘、化工、地质、纺织、轻工、交通运输、林业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物、食品、质量、计量、标准等。。三、申报工作流程及要求职称申报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评委会审核投票”的流程逐级申报。(一)个人申请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学历、资历等情况提出申请,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并填写申报3.2系统,上传佐证材料的扫描件。填报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合法、有效,上传的所有材料必须清晰、完整、规范,并按要求详尽命名。凡个人未按要求填写、上传佐证材料,影响正常评审的,责任自负。(二)单位推荐审查技术人员所在单位须按“六公开”要求组织推荐(①公开专业技术岗位数;②公开任职条件;③公开推荐办法;④公开申报人述职;⑤公开申报人评审材料;⑥公开人员名单),并安排专人负责对照申报人员的人事档案等原始材料,对申报材料和相关信息逐一审查,尤其是工作经历、技术岗位、学历、成果等情况及相关证明,确保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对申报人员提交纸质原始材料与申报系统上传材料进行核实,确保上传的材料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与纸质材料完全一致。推荐人员名单及申报材料公示后,单位全体技术人员《监督卡》上签字确认,公示情况填写《陕西省职称申报单位公示情况报告表》。经公示无异议的,填写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将评审材料与申报数据报主管部门审核。(三)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全面审核申报人员身份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是否真实齐全,申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网上填报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清晰,与原件是否一致,确保符合申报条件和职称政策。符合要求的,填写意见,加盖公章,将评审材料与申报数据汇总报呈报部门审核。(四)呈报部门审核(县市区人社局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认真审查所有系统数据及上传的扫描件,确保网上填报的材料规范、完整、清晰,并确保符合申报条件和职称政策。对不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的申报材料,一律退回。对于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的,将评审材料与申报数据汇总报评委会办事机构。(五)评委会办事机构组织评审1、评委会办事机构收到呈报部门报送的评审材料和申报数据后,审核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和职称政策。对不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的,一律退回;对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的,提交评委会。2、提交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3、评审结果公示。公示地址为“陕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人才服务-基本服务—职称评审—评审信息”栏目。各呈报部门应及时将评审结果逐级反馈到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不少于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按有关规定核准并行文公布。四、申报人信息系统填报要求今年全面启用《陕西省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申报中、高工的均使用该系统,系统分为个人账号、单位账号。《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中的每一项都必须规范、准确填写(不得使用简称),对应的每一项材料及相关证明都必须全部上传扫描件,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5MB,可上传多个不超过5MB的文件(文件上传只支持.jpg*.png*.gif*.pdf文件格式)。没有对应项的材料可在“上传其他附件”里上传,上传的资料必须按照“时间+内容”的格式命名,如:“2020年工程中级资格证书”、“2002 年本科学历”,如果命名不准确或没有上传佐证材料的视为无此项目。(一)通用系列填报要求1、基本信息主要内容包括:(1)姓名等。(2)照片。上传近期个人电子照片(必须上传)。2、申报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年度”、“单位排序”、“申报级别”、“申报系列”、“申报职称”、“现从事专业”、“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是否是工作单位”、“是否委托评审”、“参加工作时间”、“专业工作年限”。(1)“年度”填写“2020”。(2)“单位排序”。填写申报人经单位推荐后的排列位次,格式“*/*”。例如:某单位张三在5 人中排第3 名,应填写“3/5”;单位仅推荐1 人的,应填写“1/1”。(3)“申报级别”、“申报系列”、“申报职称”、“现从事专业”须按照系统下拉框中所列的项目选择,例如:申报档案系列中级职称,“申报级别”选择:中级,“申报系列”选择:专业,“申报职称”选择:馆员,“现从事专业”选择:管理。特别注意:由陕西省评审的工程中级和副高职称,必须选择:“工程技术”系列,“现从事专业”下拉框必须选择“其他”后,并须严格按本手册中的工程系列“从事专4业名称”中的内容统一规范填写,不得多字或少字。如:申报建设工程中的“给水排水工程”,只能填写“给水排水工程”六个字。(4)“申报方式”分为:正常晋升、破格、改系列、复合型人才评审、高层次人才直评、非企事业单位交流到企事业单位人员、全日制院校毕业生职称认定等方式。其中“申报方式”为“破格”,则还须选填“破格情况”:学历破格、资历破格、学历资历双破格、改系列破格。(5)“申报单位”须选择与本人建立正式人事劳动关系的单位名称。注:“申报单位”须通过“下拉框”中查找所在单位名称(系统提供模糊查询功能)。如果无本人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请及时与所在单位联系,确定是否已经注册并提交成功。(6)“是否是工作单位”。如果“申报单位”是本人的实际工作单位,就在“是否是工作单位”下拉框中选“是”。否则下拉框中选“否”,然后在“工作单位”栏目填写实际受聘工作单位+(人事代理或劳务派遣)。例:张三为东大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西安XX建筑公司工作。填报系统时,“申报单位”选择:东大劳务派遣公司,在“是否是工作单位”选“否”。(7)“是否委托评审”。如果属于委托评审,还须上传经主管部门盖章的委托陕西省评审的委托函。(8)“参加工作时间”和“专业工作年限”。①“参加工作时间”按首次参加工作时间填写;②“工作年限”指本人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按周年计算,中间中断的,扣除间断时间累计计算。3、学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全日制学历”、“评审依据学历”。(1)全日制学历:“全日制-毕业院校”、“全日制-专业”、“全日制-学历”、“全日制-学位”、“全日制-毕业时间”和“全日制学历-学信网验证码”均按毕业证书信息如实填写;(2)评审依据学历:“评审依据-毕业院校”、“评审依据-专业”、“评审依据-学历”、“评审依据-学位”、“评审依据-毕业时间”和“评审依据学历-学信网验证码”均按评审依据学历的毕业证书信息如实填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查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可以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系统进行查询。5“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系统”其中:取得“中间学历”的,可填写到“工作经历”栏中,填写格式:“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栏分别填写“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单位-部门-岗位”栏填写“毕业学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栏填写“所学专业”,“所任职务”栏填写“学历/学位”,例如:2011年9 月至2014 年7 月陕西省大学机械专业本科/学士。佐证材料按上述要求上传至“上传其他附件”中,文件命名为“学历证书: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历”,例如:学历证书: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4、现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内容包括:“职称级别”、“职称系列”、“现专业技术职称”、“获取资格时间”、“聘任时间”、“聘任年限”。(1)“获取资格时间”按资格证书中“公布时间”填写(20XX 年以前取得资格的可填写“评审时间”)。无现专业技术职称,可在“现专业技术职称”下拉选项中选择“其他”,填“无”。(2)“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聘任时间,而非获取资格时间,未实行聘任的企业人员填写获得资格时间。(3)“聘任年限”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如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是通过改系列评审取得,还应再“新增”改系列前的专业技术资格信息和聘任情况。上传材料:①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2004 年以前取得资格的须上传加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评审表》)。其中,由外地调入且已办理调入认定手续的人员,还须上传《外地调入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核确认登记表》。②聘书或聘任文件(与所填聘任年限相符且聘书必须连续),其中,事业单位人员聘期内岗位发生变化的还须上传《陕西省改系列聘任技术职务登记表》。未实行聘任的企业单位申报人员不需要提供聘书,省另有要求的除外。注:根据省《关于建立部分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陕人社办发)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符合相应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可视同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依据申报高一级职称、参加岗位竞聘等。申报时须上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及《陕西省考取职(执)业资格人员聘任技术职务登记表》,企业申报人员只提交职(执)业资格证书即可。(1)以评审取得职称资格作为评审依据的,按现资格名称如实填写,并在相应栏目上传职称资格证书;(2)以考试取的职业资格作为评审依据的,按照对应关系填写相应资格名称,并在相应栏目上传职业资格证书,如:考取一级建造师可对应工程师,系统中填写“工程师”即可;(3)以评审取得职称资格作为评审依据且已考取职业资格的,其考取职业资格的可在“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及表现”栏目中显著位置予以表述(单独一行),填写格式:“考取职业资格:xxxx 年职业资格证书全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上传到系统“上传其他附件”中。5、现任(含兼任)行政职务主要内容包括:“现任(含兼任)行政职务”、“任职时间”。上传材料:行政职务任命文件等相关佐证材料。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因工作需要确需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兼职并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同意的,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上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位兼职审批表》原件(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教师中兼职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在“申请兼职理由”栏中,明确填写“每学期担任列入《教学大纲》的何种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或生产实习课)工作量为多少,是否达到本学校(单位)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二以上。”)。6、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信息(限填12 个年度)主要内容包括:“年份”、“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考核等次”和“考核单位”。上传材料:《年度考核表》原件或加盖干部管理部门公章的《年度考核表》复印件或由管理部门出具的考核结果证明等其它相关佐证材料。注:任职年限较长的,可单独填写考核为‘优秀’的年度。其中,近五年年度考核结果(2016年-2020 年)《年度考核表》须连续填写。另,企业单位不需要提供年度考核表,“考核等次”栏目填“无”。7、外语/计算机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懂何种外语,达到何种程度”、“计算机水平”。无相关证书的填“无”。上传材料:上传相应证书。8、近五年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经历主要内容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专业或主要内容”、“学时/学分”。按年度如实填写审验后的学时情况,并上传按规定审验的《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登记表》或相关学时(学分)证明材料。注:除省有关高评委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申报人员(教育、卫生、会计单位人员另有规定),须提交2020-2016 年继续教育公需科和专业课目学习合格证明材料。上传材料:年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登记表》或相关学时(学分)证明材料。9、工作经历主要内容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单位-部门-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任职务”、“经历简介”。(1)“单位-部门-岗位”须具体到科室,格式:xx单位/xx 科室/xx 专业技术职称。例如:陕西省城市排水管理处/设备科/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岗位发生调整的应分时间段填写清楚。(2)“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应按本时间段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如实填写。(3)“所任职务”指“行政职务”,无行政职务的填无。注:工作经历如实填写,应连续填写,不得间断。其中,有援外、援藏、援疆、援鄂、支援四川灾区等经历的须提交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的佐证材料,并上传至“上传其他附件”中。(取得中间学历应在此栏目填写,具体要求见“3、学历信息”项)10、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受奖情况(限填3 项)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位次”、“时间”、“批准机关”。本栏填写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和奖项,并按时间排列顺序;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同一获奖项目、获奖论文及获奖著作只算一条。(1)“项目”是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奖励等项目,填写时应注明题材或项目类型,如:“xx 成果:项目名称+等次”,例:科技成果:脚手架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三等奖。注:项目类型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奖、科研鉴定、发明专LI、实用新型专LI、外观设计专LI、科研课题、荣誉称号、表彰奖励等。另外,申报新闻系列的要注明消息、新闻、编辑、评论、通讯、专题、专版、专栏、广播、摄影、电视剧、音乐电视等类别。(2)“位次”要与获奖成果所排顺序相同。成果、受奖等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1/1”;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是第2 位完成人,共3 人合作完成,应填写“2/3”。(3)“时间”填写获奖证书的落款时间。(4)“批准机关”填写证书落款单位或部门的法定全称,不得删略和简化。上传材料:成果、受奖的原件及相关佐证材料,如:①已立项的科研项目,还须上传立项文件和已通过鉴定的鉴定表原件,且项目鉴定表课题承担人一页应有鉴定部门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的还须上传获奖证书及获奖公报(或光荣册)原件;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还须上传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检索查询打印件,打印页面由所在单位审核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③如果相应的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须上传相应的佐证材料。④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行政奖励、荣誉称号及学术团体兼职等情况需上传证书、文件、佐证材料等原件。注:评审“工程技术”系列建设工程专业的,申报人参与(主要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的工程项目获优质工程或优质结构工程(限报两项),须上传获奖工程的施工中标通知书及建设部门当年度获奖工程公布文件。11、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等(限填3 项)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时间”、“报刊或出版社”、“位次”、验证网址。本栏目填写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本人最高学术、业务水平的论文、著作、作品以及主编或参编的著作、教材等,并按时间排列顺序;填写的论文、作品必须是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著须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正式出版物,其中内部报刊须有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内部资料准印刊号。刊载在其他出版物(论文期刊增刊、以书代刊的论文集,以及其他非正式出版物)上的论文、作品或非统一书号的论著,不作为评审依据,不能作为评审材料上报。(1)“题目”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作品等,填写格式:“论文:论文全称”;或“著作:著作全称”;或“作品:作品全称”等。(2)“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3)“报刊或出版社”填写载有该作品的刊物或出版专著的出版社的法定全称,刊物加书名号;若为发表于刊物上的论文,要填写论文所在刊物的期数,如:刊物+xx 年第xx 期。(4)“位次”按“第10 条(2)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受奖情况”的规则填写。上传材料:期刊、著作等出版物的封面、目录、正文内容和合法性检索打印页面及检索证明。其中,“著作(专著)、教材等”页数较多的,须上传封面、编委会页、目录页、封底页,有参编章节在“目录页”予以注明或上传参编章节页面,申报材料时须提交原件。各单位对著作、论文的真实性及发表情况进行验证、查询,打印页面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注:① 凡提交的论文须上传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检索打印页面,已被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等主要网络数据平台收录的论文,还须上传在线检索打印的结果页面。检索页面应包含:网站、刊物名称、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及排名、期刊刊号等信息。(样式详见附表六)近期发表论文无法即时在期刊网上检索到的,可由申报人个人提供一份检索情况说明(注明论文标题、所发表期刊和刊号、发表时间,说明未能在期刊网检索到的原因),由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和公章并上传。凡未上传检索结果页面或未按要求出具情况说明的,视为未被收录。②经SCI收录的文章需上传具备查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索证明,非中文版的还需同时上传论文的中文译本。③申报卫生系列的中文期刊应具有CN/R 刊号;12、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及表现(限1200 字)主要包括完成的业务工作任务、工作量、取得的效果等情况。填写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取得的成绩要具体明确。13、参加何种学术团体并任何种职务,有何社会兼职(限50字)如实填写相关情况并上传相应佐证材料。14、上传其他附件凡系统中无对应栏目、其他需提交的材料,可在本栏目中规范命名上传相应佐证材料。(二)个别系列填报要求中小学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卫生(含基层卫生)等系列在系统中增加了栏目,除9了按照第(一)条“通用系列填报要求”填写。五、纸质材料报送要求(一)纸质材料数量及要求1、《陕西省技术职称评审表》9 份。通过《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自行打印生成(A3 纸型,正反打印,原件3份签字并加盖公章,其他为复印件)。可通过系统中的“评审表预览”按钮预览,确认上报后方可打印。2、个人总结1 份。总结的内容应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申报人员近五年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自述;第二部分——申报人专业工作简历:包括本人何年何月在何地从事何专业技术工作,于何年何评委会评审通过、经何级职称管理部门批准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于何年受聘于何单位何专业技术职务等;第三部分——申报人员的学习经历与继续教育情况:包括何年何校何专业毕业(学制、学位、学历),进修情况(科目、内容、水平和组织部门),发表的论文(刊物名称、期号、论文题目);第四部分——能力与业绩:重点撰写任现职期间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内容、技术难度、本人所起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和自己水平能力提高的过程;第五部分——获奖情况:属于集体奖的要写明自己所起的作用;第六部分——申报理由:申报者要对照所符合的条件说明。注:个人总结须本人签字,单位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3、《监督卡》和《职称评审诚信申报承诺书》1 份(正反打印)。4、《陕西省技术人员岗位情况报告表》1 份。5、《陕西省职称推荐单位公示情况报告表》1 份。6、破格申报的,须提交破格报告1 份,并申明破格申报理由,本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7、改系列评审的,个人还需要填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原件一式4份),同时提交改系列报告1 份,申明改系列理由,本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注:其中,《个人总结》、《监督卡》、《职称评审诚信申报承诺书》、《陕西省技术人员岗位情况报告表》、《陕西省职称申报单位公示情况报告表》、《破格报告》、《改系列报告》均须按要求上传至系统“上传其他附件”栏目中。8、提交论著、专著等须提交原件,并按“‘第一项通用系列填报要求’中的‘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等’”要求上传材料。西安冠享定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战洪图

以教促研 以研促思——双流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语文组常规教研

在这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九月,双实外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展语文组集体教研活动。课程教学中心的白主任先给每位老师安排近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讲解了教育工作手册、教学工作手册、社团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的填写。接着针对10月的学科大比武,活动白主任也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都清楚自己要负责的具体板块。经验分享二年级的老师们也把自己班上孩子写的作业本给一年级的老师们分享,大家互相学习,吸取经验。教学研讨接着白主任组织了老师们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低段识字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针对近期的语文教学,围绕低段识字教学,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教学意见,研讨氛围十分浓厚。最后大家针对开学四周以来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困惑、问题,分享各自的有效策略。研究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此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信这样落到实处的教研活动,定能让双实外的语文团队继续走上奋进之路。编辑:小伴责编:付艺薇来源: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