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献综述写作规范及流程这方面,其实都是有它的特点的,但是也和其他类型的文章有关有异曲同工之处,内容语言都要客观,不能出现主观色彩的因素。首先,文献综述也有一个大致的构架,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短小精悍,中间的部分是重点的内容,需要重点去写,结尾也要短小精悍。那么,和所有的文章一样,我们写文章必须要有一个主题,那么主题的选定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提纲是写文章之前的一个必备的准备,使我们文章的逻辑性更强,更严谨,确定研究问题的主题很重要。首先是文献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研究方法的分析 (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 ,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 重点、 详尽地阐述文献综述的结论)。其次是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然后是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如果是查找的文献及资料,那么必须准确的写上文献作者以及时间等。那么对于文献综述,它不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它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 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它出于研究的基础,但是又高于研究基础。它会比较全面的分析各方面,综述是一个综合的内容,要求要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而且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剽窃,必须严谨。#百度学术毕业季#毕业季来了,百度学术送你一份有效期为四年的超长期“饭票”!一次性解决文献查找、开题、查重三大学术难题,PC端搜索百度学术即可参与活动并了解百度学术相关功能:百度学术开题助手,全面分析研究热点,多维度推荐参考文献,还能参与开题讨论,助您快速把握研究方向,轻松开题!
组长:胡文娟组员:肖芳、陈杰、谢拂岚、刘晓丽、熊红翠、熊红艳、薛淑霞、王丽、张云飞、吕红霞、张金萍为了进一步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于2015年申报了该课题。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工作,认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的呼唤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2、课堂教学研究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师生关系是学校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交往也是学校社会交往的最重要形式。因而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如何交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对师生交往的本质、特征、方式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民主。3、现有课堂教学的偏差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首先是形式单调,多师生交往,少生生交往;其次是内容偏颇,多认知交往,少情意交往和行为交往;再次是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交往,少深层次交往;最后是交往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交往,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交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此,我们申请并着手研究此课题,以期探寻更为有效的师生交往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师生交往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种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其次,从静态描述走向动态过程研究。第三,师生交往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趋向。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关于师生交往的理论研究较多,具体涉及到操作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模式,即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就较为鲜见了,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科研中的指导地位,以交往理论、互动理论、对话理论为基础,拓宽师生交往的研究领域,采取“问题取向”进行整合性研究,补充和丰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师生交往的理论研究。2、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了解师生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师生交往方式、途径与策略。本课题研究将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课题研究的发展价值 本课题不仅可以对师生交往从不同角度进行横向拓展性研究,如“师生冲突研究”、“特定师生交往方式研究”等,今后还可以纵向拓展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基础优势 我校语文组参与的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获得生动发展的实践研究》和《农村小学中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与实践》均已顺利结题,,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本课题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11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交往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教师青蓝工程,实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每学年定期开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竞赛;参加“寻找身边的美丽”“创新在路上”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学期开展了学生演讲、朗诵、征文、社团、科技节、读书节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条件优势 近年来,学校投入几百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班班通、校园网、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本课题切合学校发展需求,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科研经费有保障、各部门全力协调,课题研究工作有望顺利开展。 3、人员优势 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全部为大学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多篇教研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多边交往多向互动的课堂活动范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让师生动起来,鼓励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机械模仿变为“体会感悟性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最高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发挥交往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3.破除教师中心论,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 努力创设开放的、宽松的育人环境,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交往模式,为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宜的气候和条件。 (二)研究内容两年多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调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现状,分析构建和谐师生交往方式的影响因素。2、小学课堂中教师交往方式优化的研究。有效的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交往方式将教学理念与策略操作化,即研究用具体的“课例”来鲜活地呈现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方式”。3、小学课堂中学生交往方式转变的研究。通过观测与调查,对课题实施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及交往方式进行研究,探求高效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交往方式的措施与途径。我们在本阶段就是以以上三个方面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促成了课堂教学师生全方位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师生课堂交往。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1、过程:研究过程历时两年,在此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搞清课题研究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握好理论依据,拟定实验方案。②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③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申报和开题。④课题组积极搜集、整理开展实验所需的材料。⑤建构“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基本模式,将问题提出、研讨、解决、交流、反馈。⑥每学期举行两节观摩课,一节汇报课。⑦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讨会。⑧学期末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做好阶段小结,每人撰写一份课例和一篇论文。⑨在全校各年级实施课题研究。⑩积极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成果,写出终结报告、积极申请课题结题。2、步骤:①选题准备阶段(2015.4 - 2015.5) 成立课题组,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搜集师生交往的相关资料,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提炼课题,并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进行全面的论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②开题论证阶段 (2015.10 - 2015.12) 进行前期培训,开展师生交往相关理论和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学习研讨活动,进—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思路、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和开题论证报告。 ③组织实施阶段(2016.1- 2017.9)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撰写课题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各成员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方式”,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校、片范围内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并进行阶段小结。④总结验收阶段( 2017.10 - 2017.11)汇编研究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展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鉴定作好充分的预备。3、人员分工:胡文娟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施、总结;谢拂岚、负责对课题协调、督促;陈杰负责本课题成果质量和宣传;肖芳、熊红艳、刘晓丽、熊红翠、张云飞、王丽、吕红霞、薛淑霞、张金萍、负责课题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4、方法(1).观察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交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和谐高效的师生交往方式。(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一)、理论研究成果1、概念的研究1.1交往“交往”作为心理学和哲学的一个概念,有着不尽相同的意义。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是一种事实研究,即弄清“交往”与发展的关系;哲学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研究,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应然的人道关系。目前,教育工作者对“交往”作出过如下几种表述:1交往是人类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情感的过程。2交往是通过言语、非言语信息的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存在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提出了一个着名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又称MI理论,单独把交往能力划分为一种智能。在现代社会中,交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交往是人类生存的技能,孩子在交往中成长,社会在交往中前进,没有交往就没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1.2教学交往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师生围绕教与学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结合教学性,对教学交往也有不同的表述:(1)教学交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2)教学交往以人为对象,它通过载有精神价值和情感态度的信息交流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教学过程的人际交往是在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智慧成果的同时,并以此为媒介,以个人的品质修养、智慧才能、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信息而进行的人际之间的交流过程”。1.3对师生交往及其方式的理解根据教学交往的定义,我们对教学交往内涵的理解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2)教学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服务于教育目标;(3)教学交往的功能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双方互动,达到双方共识、共享、共进;(4)教学交往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信息;(5)交往的媒介有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从师生交往的媒介来看,我们又把教学交往分为显性交往和隐性交往。显性交往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往。隐性交往则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言语交往,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双方的手势、表情、眼神交流以及双方人格的影响。1.4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该理论还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体建构者,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和促进者。该理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交往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二者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以往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单向型的,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强调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互动: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人格的感化,同时学生的反应与合作对教师也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影响;更突出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交往理论基础的研究课堂教学交往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并不等同于教育。从外延上讲,教育的范围要大于教学交往。“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课堂教学交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上,其外延要比教育小的多。因此,只能说教学交往是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手段或途径。(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条件1.1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涉及许多交往的方式、方法,如机会的寻找与把握、沟通的技术、交往障碍的处理技术、言语技术、表达技术、气氛营造方法等,常常是学科课程课堂教学较少涉及的内容,需要结合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指导。 1.2、教师要学会交往教师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理解与沟通,而不是把学生看做是任意改造的,也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灌输的容器。1.3、师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坦诚、平等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真正地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平等地展开对话,平等地进行交往。1.4、熟悉不同课堂背景下人际交往的礼仪、习俗和规范不同课堂背景有不同的交往特点,这是交往技术方法的特殊性。只有把握其特殊性,才能处理特殊交往背景下的具体交往问题。1.5、有交往安全意识交往会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网上交往、还是现实活动交往,都难以避免安全问题。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注意交往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交往安全能力的获得要在安全活动中逐步形成,树立安全的意识却是首要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处在一种不安全的意识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能完全实现。2、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过程的特点我们比较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交往方式,发现课堂交往表现出以下特点:2.1、共生性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来说,交往便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而对教师来说,交往便是分享与理解,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2.2、平等性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离开交往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发展注入实质的意义。不同交往现场涉及不同的交往主体,不同交往对象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等的交流。尽管如此,师生之间仍然在一个平台上交流,师生双方均属于平等的对话者,双方保持倾听意向,积极发表,互相吸收,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现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相待,心灵沟通。2.3、开放性在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的“最后”。交往主体没有自始至终不变的立场,每一个个体保持着相互理解与心灵沟通,知识信息的传播、生命内涵的领悟、行动规则与规范在交往中自然地生成,主体间共同分离意义,相互印证自我的存在与成长。在交往中彼此学会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分享对方对事物的理解。在辩论中双方想方设法辩护自己的见解,尽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留意对方的思想流向。在合作中,为了共同的目标,个体见解与想象力相互激发,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分享目标达成的快乐、领悟失败的教训。3、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因素3.1、师生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效能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一是双方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双方都要了解导致各种情形的因素;三是双方把这种为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或者认同,不等于同情。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在沟通中,当同感出现时,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相等的,同时彼此不一定要有所认同。在师生的课堂交往关系中,如果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同理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当一个教师不能或不愿同理时,与学生的交往也就必然受阻,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3.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望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有高期望和低期望之分。教师的期望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而学生又根据教师的期望和强化来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望是真实存在的,期望会引起与这个期望相一致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了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影响到本人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经常会采取以下四种行为方式:(1)制造出不同的心理气氛,如亲切的或紧张不安的;(2)具体的反馈不一致,表现在师生交往频率的变换、师生交往时目光接触的次数、教师的赞扬或批评等方面;(3)教师向学生输出的信息不同,如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难度不同、数量不等;教师对一些提出的问题的说明或解释的程度不同等;(4)教师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不一样,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剥夺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减少了学习内容;或者总有一部分学生较少体验成功的喜悦。3.3、教师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教师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具有进行权威性交往的能力。比如,说的话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与学生交流时特别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学生当做行为的榜样等,即常言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人格的核心是“促进”人格,“促进”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随时随地能有所帮助。如:能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能增强别人的自尊与自信;能形成和巩固别人待人接物的积极态度等。师生之间要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关键的是教师能否把爱生之情转化为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如认知的需要、依恋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行为。缺乏交往能力的老师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师生交往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于出现教学事故。主要表现在:(1)、命令、控制、指挥式。这种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他(她)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她)必须顺从老师的感受与需要,比如“不许你打球了,去把学习抓好!”这也就是在告诉学生,他(她)此刻不能被接受,这使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力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例如“:你上课为什么大声讲话?给我闭嘴!”因为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教师单方面在发出信息,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状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一些敌对的情绪,比如顶撞、抗拒,故意考验教师的决心,甚至大发脾气。(2)、警告、威胁式。这种信息与命令、控制、指挥很相似,只是再加上不服从的效果。例:“如果你再这样(上课说话)下去,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了!”它们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比如:“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警告与威胁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学生有时可能对此做出老师不希望的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或者像前面的例子中的那个学生的反应,即使老师叫来了家长,学生的态度也会是完全保持消极状态的沉默,干脆与他们不交流。(3)、训诫、说教式。这种信息的表达,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防卫心。当教师运用这些沟通模式的时候,常会使用这些短语:“你将会…… ”“你应该…… ”“如果你听从我说,你就会…… ”“你必须…… ”等。这类训诫的信息在向学生表达老师不信任对方的判断,并认为对方最好接受别人所认为正确的判断。越是年级高的学生,“应该”和“必须”的话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并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地维护自己的尊严。(4)、过度忠告式。这样的信息是在向学生证明老师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有时使学生变得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再自己思考,每临紧要关头便向外界权威求助。这种信息的传递,会不仅仅削弱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还会养成“人云亦云”的心态。(5)、中伤、揶揄式。“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你怎么这么贪玩,一点也不像快要上中学的人!”“我就知道你不行!”这样的语言都是属于中伤、揶揄类的沟通障碍。它的后果是让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4、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交往失当的分析目前,在我校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的素质限制,常常忽视教学交往,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失当。进而使交往的本质价值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和体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交往失当主要表现在:4.1、交往的单一性。一般而言,教学交往主体主要有: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课堂交往形式,这些不同的交往形式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我国目前的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师生问的交往,这种师生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教师主动和个别学生或整体学生的知识传授的交往,而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主动的多方面的交往,缺乏师生之间的配合。在学生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则是很少的。目前,倡导合作教学、小组学习,但是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交往价值的功能实体。即使有,也是更多的流于形式。这样,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成为学习和交往的主体,其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发挥。4.2.交往的不公平性。(1)、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对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交往的比例差异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对象差异上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次被提问,而有的学生却“无人问津”。从性别上看,在课堂中,教师与男生的互动多于女生,其差别大到就纪律交换意见,小到教学内容的交流。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女生的成熟,这种差异逐渐扩大;从互动对象的职务上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互动就明显多于非学生干部的交往,普通学生和教师的交往相对而言是较少的;从互动对象的地位上看,班级中地位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要比地位低的学生多得多,教师往往会聆听地位高的学生的意见而忽略了地位低的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意见;从互动对象的成绩上看.教 师显然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有时也会也成绩较差的学生交往,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同教师交往的机会是最少的。(2)、教师与不同成就水平学生交往的差异。教师对于在课堂交往中所运用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 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启发诱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已经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认为即使给予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时间也是无用的。而事实上.对于中等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启发诱导。同时,教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成绩的学生来回答。例如,选择性的、是非性的、描述性的问题教师通常选择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则选择较难的或者较为辩证问题让他们回答。虽然说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简单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前提是在教师心中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是没有能力来回答比较难得问题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学生其擅长方面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定。4.3、交往的控制性。目前,我国的课堂交往还体现出明显的控制特征。虽然目前大力提倡自主交往.但在现实中,课堂交往还主要以被动交往占主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多数交往都是教师发起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一项研究表明.在课堂交往中由教师发起的占 93.8% ,而由学生主动提出的仅占 1.7%,主动对 同学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提出异议的占 2.7%。这项 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课堂中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 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尤其是教师, “师道 尊严 ” 的传统思想仍占重要的地位,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其次,由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课堂交往没有选者权。例如一堂课中只有被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发言的权利。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几乎没有学生作出反应。这时,教师不顾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就点名叫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是被动的进入交往过程中的。教师不尊重学生,有时会伤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往往会因此对交往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愿意进行课堂交往,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即使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清楚明白。而年龄小的同学却能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同老师进行交往,反馈。4.4、交往的对抗而非合作性。在课堂交往中,不仅强调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在更大的程度上也应强调学生问的交往和互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课堂中的学生间的交往是竞争大于合作。课堂交往中的竞争有个人间的、个人与群体间以及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最常见的是个人间的竞争,尤其是考试竞争。这种局面,既与我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有关。也与老师不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联系 。大多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为了博得教师的“优待”和在班级中的较高的地位,学生会把班级内的多数看作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这种竞争不利于同学问的合作交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和正常发展。此外,师生之间的对抗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对抗绝大多数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不多,上课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等引起的。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减少对抗的主要方式。5、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正确模式既然课堂交往互动中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真正的课堂交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课堂交往互动的方式,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新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是一种开放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为中心的整合性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对信息共有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互动。因此,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方式势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子而言,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静坐者,而是主动地发现者、选择者、行动者与探索者。对教师来说,教师主要是孩子学习欲望的激发者与促进者、知识经验的激活者、提供学习活动条件的服务者、为他们学习提供指导的参谋或咨询者、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的合作伙伴等。在师生交往中,交往双方都希望自己能准确把握对方行为的意义,同时也期望对方能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师生交往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师生间平等交流,彼此尊重。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之问,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是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对对方思想行为的接受。现在提倡公平教育,虽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要有相对意义上的平等,不仅是结果的公平,更是过程的公平。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公平地看待每个学生,认识到学生只有喜好、兴趣的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会只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偏爱学生,努力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不会尝试追求控制、支配或社会距离。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只有师生问常于交流,善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不仪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要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要使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上的,更重要的教师的道德和教育理论素养。总之.只有 师生间相互尊重,才能在课堂交往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5.2、师生间实现合作交往。自从孔子提出 “教学相长”之后, “教学 相长 ”已成为 我国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要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在实际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抗仍然存在。在一个对抗的课堂上实现互动教学是不可能的,实现教学相长更是不可能的。合作交往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执行的。现实的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使教师的权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教师不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上就只有对抗而没有合作了。合作,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竞争,而是在竞争中的合作,要通过竞争来培养合作的意识。5.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交流。教学情境是指激发学生从认知发展和参与行动中,促成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构建的内外环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不再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的对策。此时,师生之间的交往便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是建立在对共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上的。这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需要教师对自己有比较清楚地认识 能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特长;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根据 学生的需要来运用教材而不是根据教材来死教学生;需要教师制作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环境:需要教师能灵活地掌握课堂。要有应对教学事件的能力。5.4、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实现师生互动。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普通课堂上,通常是一个班级往往容纳有六七十人,甚至更多。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是要求在小班教学中才能实现。因此,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要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是很难的。缩小班级容量,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改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使教材更为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价值,是实现班级互动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时,创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班级互动文化,使交往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5.5、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实现愉快的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是伴随着特定的情感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积极的和老师配合,才能充分的发挥主动性。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才可能把对课堂的控制变为对课堂的引导。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得到实现教学目标。综上所诉,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努力克服课堂交往的弊端,按照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师生交往模式,使课堂教学返归交往本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合理的、理想的动态交往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八、课题研究效果初现1、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1)、促进了学生生动、全面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两年来,教师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了师生交往,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良好率有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稳步上升。以我校2015~2016学年度五年级语文成绩为例: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五个班的平均综合指数为0.682。到第二学期,经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模式的改变后,五年级语文五个班的平均综合指数为0.841,比第一学期提高了23.3%,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2)、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高效课堂中的小组长管理制度和小组间的竞争关系,丰富了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自主管理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组长、每日班长等岗位设置充分激发了小干部和同学们的角色意识以及工作的主动、积极性,形成示范、监督相结合的氛围,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星级生的评选中更注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学生的自主参与。目前,所有班级都能在早自习、午自习的时间做到自主管理,或在有序地朗读,或在安静地自习,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发展了学生的不同智能强项。孙瑞哲同学的书信作品襄阳市第十届校园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申锦亿同学在樊城区2015年度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马瑞阳、冯若琦、许子心、孙瑞哲在2017年度樊城区读书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郭美辰同学在2016年樊城区教育局举办的调查报告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王博等四名同学在市科技馆和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四驱车竞赛活动中荣获4个一等奖。2、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1)、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两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为教师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每堂公开课都坐满了 20 多位听课的老师,这种模式让教师走进同行的教室,了解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学习到了他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间优势互补,加强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了更多的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许多教师确定了更高的目标。他们注重学习,钻研业务,善于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与业务能力。(2)、老师们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整合学生与教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聚焦课堂,备课、听课、评课成为全体教师的积极的自觉的行为。通过认真备课,让课程资源创设出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听课老师们看到了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现代化信息资源在课堂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进一步改进,教师树立“不放弃一个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积极努力”的职业精神,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建立彼此尊重彼此支持的师生关系,形成面对压力,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的校园氛围。 教师们在实践中想方设法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些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同伴互助,使学生在团体学习中能分享成功的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减轻紧张和焦虑,同时使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并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上的困难。(4)、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我校现共有3位市级骨干教师,5位课改名师,32位课改先锋,13位课改之星,这支队伍在学校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素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的教师们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谢拂岚、熊红艳老师和肖芳老师分别主持了一个十二·五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谢拂岚、薛淑霞等老师的教研论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吕红霞、刘晓丽等老师的教案和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熊红艳老师获得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自制教具获市级二等奖。九、结束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取的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困惑:1、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具体化,使之更好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2、课堂教学中,认知、情感、能力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最大发挥,小组合作时效性的确保都受到40分钟的时间限制。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实现目标与过程,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3、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如何更科学地分组,培养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生生交往,平衡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竞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有一位大师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这话很值得品味。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换。只要我们认真体会新课标相关精神,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师生就能共享知识,共同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新的课堂教学就会在好的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最大的效果。
2021年3月30日下午,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会萍应邀来到化建中学,为青年教师们做了一场主题为《中小学课题立项的路径与方法》的报告,报告会由教务处副主任李志岩主持。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反思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杨会萍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从什么是课题?什么是课题研究?中小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整个流程这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认为,“课题是主持人能解决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题研究就是把问题解决好”;“通过课题研究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形成教学主张,为教师职称晋升提供相关条件,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课题研究的整个流程包括:课题选题、课题论证、课题开展、成果提炼、课题结项、成果转化、成果推广7个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她都并结合课题研究中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详细地进行了讲解。两节课的报告,信息量大,干货多,对课题研究的各种问题讲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老师们收获满满,信心百倍。最后,李志岩代表学校对教科所领导深入学校,传经送宝,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不思则不明,不行则不达,不为则不成”。教学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过程,需要深入地思考和认真地践行,而课题研究则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封市化建中学坚持走以研促教之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支持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学校核心的特色理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开封市化建中学/供稿 编辑/毛新勇 审核/杨梅)【来源:开封市化建中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管是公司安排的软件项目,还是合同项目。我们拿到一个新的软件项目,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项目工期合理地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如果现有的人力资源或技术能力不能满足项目工期要求,则需要增加人员或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计划内容可多可少,主要以自己能够管控项目开发为原则。一般说来,项目管理计划包括项目组织架构、工作分解结构、进度管理计划、需求调研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小规模的软件项目可以只有进度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将整个软件项目工作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又分解为多个子工作,分解的子工作以1周以内完成为宜。进度管理计划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一般是需求调研工作,需求调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系统需求、绘制需求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下面这张图给出了需求调研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图 1需求调研的基本步骤需求调研的基本步骤是调查系统需求、编制事件列表、发现系统角色、编制用例模型、编制类图模型、编制界面模型、编制部署模型、最后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调研的第一步是调查系统需求,调查系统需求的方法,在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在这里主要采用与用户的面谈方式,通过与用户的面谈,找出系统的相关事件,并写出事件列表。需求调研的第二步是依据前面给出的事件列表,归纳和抽象出系统相关角色,建立角色列表。归纳和抽象系统相关角色,要注意角色不是指具体的人和事务,而是表示人或事物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需求调研的第三步是建立角色用例图,角色用例图是系统需求的功能模型,描述了角色的行为及角色间的关系。每个用例需要给出用例规约,用例规约描述了用例的用例名称、参与角色、与其它用例间的关系、前置条件、后置条件、操作流程、输入与输出数据项等内容。需求调研的第四步是根据角色和用例模型建立类图模型。一般说来,前面分析的系统角色就是系统中的对象,也称为类。类图模型描述了类的名称、属性及行为,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需求调研的第五步是依据角色用例和用例规约建立界面模型,需求阶段的界面模型只要给出原型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界面的美观性。需求界面模型可以使用PowerPoint、Axure RP等工具进行绘制。需求调研的第六步是确定系统的部署需求。部署需求主要由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组成的需求。网络一般采用网络拓扑图等模型,给出部署系统所需的网络环境需求;硬件环境给出部署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需求;软件环境给出系统所需的软件支撑环境需求。最后形成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将前面的文字表格资料、绘制的模型、图片等内容放置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需求调研的成果物除了需求规格说明书外,还有需求跟踪矩阵,编写需求跟踪矩阵主要目的是可以有效跟踪项目需求变更和需求实现,做到在需求和项目之间维护双向可跟踪性。跟踪需求是因为在系统研发期间,需求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变更,因此有效的管理这些需求和需求变更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每个需求的来源以及对系统的影响。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更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3月29日,县课改办主任何文来到洋际中小,专程指导我校课题结题工作。 2017年,洋际中小征对农村教育、学生学习现状,遴选出突出的问题,《培养农村小学自主学习习惯素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的教研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究,到了结题的关键时刻。何文主任组织我校课题组成员,召开专题会议。在会上,何主任首先指出我校课题,秉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了每一项工作,抓好了每一个细节,达到了课题研究效果。接着,部署后阶段课题结题工作的要求与任务。张国军校长表示我校此次课题高起点、严要求,在喜迎课题结题之时,力争出色完成结题任务。 会后,何文主任组织课题组教师,面对面指导结题材料的撰写、申报、整理、上报等工作。对结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指导,大到课题的研究报告书、结题申请鉴定书,小到变更申请书、资料封面等,一项项,一条条,详细地说明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填写格式等。对各负责教师一一指导,事无巨细地进行培训,如研究报告中的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研究意义、课题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措施、研究结论及分析、社会反响、问题探讨等逐项说明。何文主任从事课改多年,更是我县课题研究的带头人、指导专家,在培训中倾囊相助,传授经验。并从文献综述的格式语言,遣词造句等进行专业指导,老师们不仅对课题研究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还收获了写作技巧。老师们全神贯注、受益匪浅,时间真快,培训结束时不知不觉间已是下午近6点钟。 关心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我校教师将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努力的拼搏,投入到课题结题工作。让研究扎根于教学,让教学更有思想,让学生素养更加提升,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讯员:黄宝莲 ) 编辑:文海艳 监审:罗小文 周南平 侯定宇 往期经典回顾 1 2. 3. 4. 【来源:安仁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Research Proposal是对博士期间拟研究课题的一个概要性介绍,目的在于阐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突出其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价值所在。而且,研究计划也是大部分学校博士申请中的必要材料,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导师通过RP可以判断你跟他研究的方向符不符合,你可不可能三四年后顺利毕业;学校招生委看了RP后可以判断出你适不适合读博,该不该把奖学金授予你。所以说,在其它硬性条件达到后,就靠RP给你添砖加瓦,拯救你于水火之中。如何确定topic· 浏览教授主页你可以看看你想申请的老师的网站主页,看看他们的研究方向,论文发表,然后挑几篇近几年他发表的且自己感兴趣的论文,看看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results, discussion, future work等,尝试自己总结下不足的地方或者目前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一定要看下在文章最后,老师有没有写一些future work,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按照那个思路做延伸,确定自己的topic。不过,你也要注意,这个课题得值得你花上整个博士阶段去研究。· 浏览综述有的同学可能刚开始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对这个领域把握得还不是很深。这时,你就可以多搜索几篇高质量的综述。综述一般会告诉你该领域近几年的进展,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你看上十几篇,就可以大致确定出你可以研究什么。如果时间比较赶,可以不用精读,就看看题目,摘要,关键词,图,表格,结论,大致了解后,尝试确定自己的topic。· 会议,论坛,技术大会等如果你还是觉得确定topic很费劲,那你可以多上上论坛,参加该领域的会议,看看别人或者大牛都在做什么。你也可以直接提问,大牛们都是很热心解答的,会给你不小的启发。HotEssay手把手教你写Research Proposal① Title 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叙述性强。例如,An investigation of . . ." 这样的词组就可以直接省略掉。通常标题会体现一种词汇功能方面的关系,因为他们会清晰的展现哪些是从属和非从属变量。如果可能,就想个信息量足还不太绕口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激起读者的兴趣还能提前就给他们留下来好印象。② 摘要 abstract大约300字的简短摘要,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hypothesis假说(若有的话),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关于研究方法,你可以描述一下设计及其过程,需要的程序,还有用到的一些样品和所有仪器。③ 引言 IntroctionIntroction的主要目的是为你的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或来龙去脉,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构架这个研究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告诉你你必须要如何架构你的研究问题,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方案指导你写一个有趣还信息量充足的开篇,这些基本就靠你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有你清晰的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深度了。④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有时候,文献综述会直接被划分到introction部分,不过,大多数教授更喜欢把它单独分开,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审查文献。⑤ Method 研究方法写研究方法这部分时,最主要是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让读者可以判断出你的方法论是否靠谱。还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好的proposal必须要包含足够的细节,这样就算是由另一个优秀的研究者来接手也能顺利把研究进行下去。⑥ 结果 result你还在写研究计划,当然你肯定是不知道结果的,但是你需要预先了解到自己收集的数据会是什么样的,统计步骤会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确保研究问题得到回答,或者确保能够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⑦ discussion 讨论一定要能够说服有可能会看你这份提案的读者,在这部分你要充满自信,充满热情。但又不能夸大你提案的优点。所以你也需要指出自己提出的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根本只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者时间有限资金有限的话,存在不足之处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UI设计是这几年因为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才出现的,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都是在摸索和自学中前进,比如我。从业几年,对于一个项目完整的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怎么去设计界面,常见的配色有哪些,设计思路是如何等等都有自己的想法。一、设计流程1、宣讲会一般大的版本迭代或是新项目的开发,产品经理会召开一个宣讲会,参与人员有:程序员、设计师、项管、编辑、运营、测试。讨论下新功能或是新项目的交互逻辑、用户群体、功能渠道、实现评估、预计发版时间等等。这时候作为设计师的我就参与进来了,会议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意见或是建议,评估工作量,会后就正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2、竞品分析一般拿到确认的需求后,先消化下原型,在脑海中有个大概的界面和交互。接下来也不急于立马动手,而是开始研究竞品。这一步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因为和竞品的功能其实大部分是相似的,研究下他们的视觉展现形式、排版、布局、配色、细节等等~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也会有所启发,可以避免一些他们的问题,吸纳他们处理的很棒的地方。我常用两种方式去收集竞品相关的图片:a、第一种是去应用商店下载相关竞品APP。试用、截图、然后归纳分析,想必大家都是这么做哒;b、第二种方法是完整的提取APP素材。主要是因为第一种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因为自己试用过程中,没办法像测试一样测试出各种使用场景,自然也就看不到一些不同场景的界面。方法是:1、去PC端的iTunes下载APP;2、在应用程序找到刚刚下载的APP,右键在finder中显示;3、把ipa的文件属性改成zip,并解压,然后找到Payload的文件夹打开;4、右键点击显示包内容;5、打开res的文件夹,里面就是APP所有的UI设计图素材资源啦。这是Mac的提取APP素材方式,用Windows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研究一下,还可以去找程序员小伙伴问一问,这个方法就是程序员小伙伴告诉我的。3、效果图实现竞品分析后,结合产品原型,产品定义,就可以开始大展身手啦~UI设计主要设计的就是界面和图标,界面又分几大类型,如启动页、引导页、首页、登录注册页、通用页面、弹窗等等。而我开始设计的顺序是:a、先设计首页。把这个产品的颜色、风格、图标、间距、控件样式、字体大小等确定后,再开展别的界面;b、先设计一级页面,确定后,再设计二级页面以此类推;c、保持设计视觉统一性和协调性。要以首页设计的规范为标准,设计过程中会有一些调整和修改,但是视觉要统一,还要符合产品的定义和自己设定的设计原则。4、方案输出还在用Photoshop设计UI界面的设计师,建议可以去下载第三方的cutterman的切图和标注插件、pxcook的标注也蛮好用的。我目前都用sketch,一款专业界面设计软件,一键输出和自动标注简直太好用了,解放了N多时间,提高了N多效率。但是唯一的缺点是只支持Mac,还不支持Windows。建议UI设计师都应该去学习一下,用sketch设计UI界面是大势所趋。在切图输出的过程中,切图的命名也同样重要,命名整齐有规律,方便程序员查看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接。一般是这样的格式,我举个例子:模块_类别_功能_状态 nav_button_message_sel状态的一些英文简写 :nor:normal 正常状态hig:highlight 高亮状态sel:selected 选中状态dis:disable 不用状态5、动效展示随着互联网发展,很多产品都加入了交互动效,也是产品的亮点,所以交互动效也是设计师应该必备的技能。我自学了AE和principle,这是两种不同的动效交互软件,AE偏动效,principle偏交互。
很多写作论文的人都知道,要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以下是达晋编译简单总结出来的,撰写一篇论文的大致步骤。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只要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但有些作者是第一次写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对选题难以把握。如果选题过大,可能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影响。以达晋编译对论文的选题经验来看,选题可从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对比性的话题、以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有新角度插入的老话题、刚冒出来的本专业新问题等方面来考虑。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因为有些中文学术资料在网上没有,需要手工查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虽然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全面搜集资料既可以避免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也可以从中启发思路、产生观点,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动手写作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具体观点是什么,可以先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再通过许多证据、材料来论证这些假设是否是成立的,从而形成论文的主体;二是具体论证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涉及论文的核心思想或论证主题,应当明确,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即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虽然不同的研究取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如今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往往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第七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关键词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应当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
论文提纲如何撰写?一般来说,要经历构思、编写和修改几个阶段或步骤。第一阶段是构思阶段构思就是指围绕选题进行思考,设计按照什么样思维方式或什么样的论文结构形式来撰写提纲的酝酿过程。构思阶段基本上是属于论文提纲撰写的前提阶段,是作者对所写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做到这些事情:一是要查阅与选题有关的资料,包括图书、论文和原始档案等。依据这些材料,弄清楚课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前人研究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透,需要进一步研究,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需要研究等等。二是确定的选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论证、说明,才不至于走别人已经走的路。所以在构思提纲时必须费劲心思,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阐述的次序如何安排;哪些材料可能要用到,哪些材料需要进一步搜集等。在构思论文提纲后,这些工作已经确定了。在对课题进行研究中,通过参考、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课题的研究需要,易于激发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因为“你对所写课题研究越深广、越透彻、把握的东西越多,你对那个问题的见解也就越深邃,越相当、越按近客观实际,越具有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尹才忠 等.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修订本[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83)第二阶段是论文提纲编写阶段编写就是论文提纲的写作过程。提纲的编写一般是遵循“总—分—总”的思维方式,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的结构,容易编写好论文提纲。在编写提纲时,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也称为简要提纲。这种写法要求作者用最简洁的文字或语言写成论文各层次或部分标题要点,把每一部分内容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出来。要求列出主要的纲目,写清楚论文分为几部分,分几个层次,说明论文的中心思想、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结论等。即是说,“简纲拟定时,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可以用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名目与相应的论点组织、串连起来,编成有机的序列即可。它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孙晓玲 等.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89.) 但是,这类提纲的内容简洁明了,只有作者自己把握和理解。如果作者在撰写提纲时没有很好把握,做不到心中有数,在论文撰写时就没有办法将其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很有可能会推倒重来,这样就会费时费力。当作者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除非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二是句子式写法,也称为详细提纲。即是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每一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类提纲不仅有框架,有纲目,而且有内容,有细目。换句话说,它在标明文章各部分标题的同时,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甚至在过渡、转折处都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由于这类提纲具体详细,因此行文时就比较省时省事”。(孙晓玲 等.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89.)所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作者易看明白,他人看了也易懂,但在撰写的过程中费时费力。一般来说,如果你是写毕业论文,最好采用句子式写法,易于老师阅读和指导。论文撰写过程中,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自己对研究内容的把握或熟悉程度、文章篇幅,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控制程度等诸多方面情况来确定我们使用简要提纲还是使用详细提纲。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较为简单且易于控制、研究内容易于把握或者非常熟悉,文章篇幅较短,使用简要提纲;相反,则要使用详细提纲。如果我们是撰写毕业论文,最好采用详细提纲。这要求提纲的有三级或四级纲目关系:每纲下都应该有目,而且纲目既要有标题形式表达,还要有句子式表达,这样的论文纲目才能丰满起来。所以,论文提纲的打造是很费精力的。同时要关注论文提纲需要写出的内容有:“标题;序言要点;章标题;章标题下节标题(或节内容提示语);节标题之下层内容提示语;层内容要点及所用材料(论据、例证、数据、图表、公式的名称);结束语要点。”(孙晓玲 等.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89) 句子式写法(详细提纲),如下图所示:例:论文提纲写完之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依照提纲查找相关资料并进入写作阶段。其实不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提纲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反复推敲和修改论文提纲时,要把握:“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 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然后两对总体布局进行检查,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次序进行‘微调’。”(徐融.毕业论文写作文科类[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73)第三阶段是修改、调整提纲的阶段论文提纲的修改、调整是论文提纲撰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能把论文提纲修改调整好,有利于提高论文撰写的质量,减少返工的麻烦,也有利于增强我们撰写论文的信心。对于论文提纲的修改、调整要坚持“四看”:“一看立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具有科学价值。二看框架是否合理、需不需要调整;三看各个部分论证能否站得住脚,有没有新的论点、论据需要补充;四看逻辑体系有无问题。”(徐融.毕业论文写作文科类[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74) 看论文提纲,觉得没有问题,即它在大的方面或方向基本上符合要求,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一篇论文提纲出炉后,还必须达到以下四点要求:一是论点要正确,且要求有新意。二是要有全局观念,这要求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一看论文各个部分在论文整体结构中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反映并为中心论点服务;三是要围绕选题的中心论点来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即使是花很多精力收集来的材料。四要考虑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论文结构关系、论文各部分内在逻辑联系,甚至会考虑各部分内部的逻辑关系等。一旦将论文提纲修改、调整好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要依据提纲的要求而进行资料的收集、资料筛选、资料保存和使用,并可以开始撰写论文。
在课题研究具备可行性条件的前提下,能否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是关键。这里对课题负责人提出几点要求,简要提醒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工作。(一)课题负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完成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应当具有以下的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或个性品质。1.课题负责人要有完成课题研究的坚定信心和意志。课题负责人要坚信这项课题的研究价值,坚信通过规范的研究,能够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坚信课题组成员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开展攻关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坚信自己能够带领课题组成员克服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完成这项课题研究。2.课题负责人要有责任,有担当,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既要带头攻坚破难,又要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各种研究活动,还要激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工作,及时推出研究成果,还要亲自承担最复杂的难题的研究,承担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3.要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这是完成课题研究的思想基础。课题研究是严谨、科学的,除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之外,具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才能带领课题组开展扎实的研究与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二)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要注意做好的工作1.做好问题研究的谋划,及时开展研究。要用多种研究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写成调查报告。2.组织课题组及时沟通信息,充分交流信息,组织对各种问题的研讨活动,激发理性思维和创新发现。3.读书学习相关资料信息,充分提升自己的相关理论素养,关注本项课题研究的学术进展,并写作学术述评。可通过各种方式如专题研讨、学术座谈、专家报告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真正把课题组建设成学习组、研究组,浓郁课题组的学术氛围。4.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进展、新创造,及时进行培育和发展,并及时组织课题研究与实验中的问题、尤其是难题的研讨,研究解决的办法。5.注重积累各种资料,养成学术习惯。这里要特别提醒三点:一是注意随手记录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随时把有价值的实验材料记录下来,特别是个案,要详细记录,以备研究的需要。二是看到有关的论文和经验资料,要随时下载,或者复印,进行学术研究的准备。三是注重对典型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的资料积累。在现场考察之中要多方关注经验信息,既要进行行动研究,亲自观察体验经验的表象,又要注意收集经验资料,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可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如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考察之后要进行资料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价值。这对完成本项课题研究是十分重要的。6.遇到难题要及时邀请专家给予帮助,通过与专家交流、座谈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请专家给予学术或技术的支持。7.及时总结,不断形成阶段成果,体现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与效果,反映实验课题实验成果,为形成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打下基础。8.在总结阶段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写好课题研究报告首先要掌握研究报告的格式,全面反映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写出之后,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报告,也可以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报告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研究报告的指导水平。还要做好各种相关成果的材料附录工作,为课题鉴定准备好各种所需要的材料。9.组织进行课题鉴定。课题组进行规范的研究,建立起课题研究的逻辑结构,写出规范的课题研究报告,通过鉴定。10.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对有些取得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要与有关教科研部门或教育部门联系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事宜,以更好地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