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论文如何选题和搭建框架?愛回來

硕士论文如何选题和搭建框架?

硕士论文如何选题和搭建框架?写硕士论文的同学们都是从写本科毕业论文过来的,在本科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论文题目选择大部分其实都在老师的规定范围之内,我们只用去在里边挑选就可以,不管做哪个题目都很简单,区区几千字而已,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到硕士论文就不一样了,动辄三万字的论文内容对于同学们而言想一想就头疼,打印出来都够出一本书了,因此对于题目的选择尤其显的重要,只有选择一个好的题目,才有一个好的开始,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很多同学说,选择题目的时间占了论文整个写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话费整个写作精力的二分之一,我们觉得这个比例是相当贴合实际的。好发表论文的,既然这么重要,我们言归正传,对于硕士论文题目选择做一个论文,第一,不要着急,不要慌,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导师的主攻方向,去确定一个写作的方向,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写或者说想展开来写的一个小方面,一定不要把面铺的太大,尽管3万字左右的篇幅,但是对于硕士论文而言,如果你题目定的太大反而会很难写,因此,一定要把论文范围局限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当然,如果你的选择题目在百度上搜索发现没有很多内容或者很少有人涉及,那么请您也务必小心,要么就是这个内容不好写,大家都尽量避免,要不然就是这个方向本来就是硕士毕业论文个错误,得不出什么成果,如果个人逞强去写,怕最后也是一场空,比如我们才是硕士毕业而已,不用钻的过于深奥。最终我们会发现选题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同学们和导师的一个互动,要经过不断不断的沟通才能选出一个自己满意,导师认可的题目,只有得到导师认可的题目,在接下来的写作,答辩过程中才能得到导师积极有效的指导,圆满答辩,顺利毕业。我们写论文不像小的时候写论文一样,不是随便给一段话就能想象写出来的,论文的写作要求要严格的多,论文的选题要靠自己去发掘和确定,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要开始搜集材料,材料的搜集是论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文章就是要依本科毕业论文附一些有力的材料证明才显得有说服力,职称论文也是一个人在行业研究上的一个证明,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也能在职称论文里反应出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列举一下职称论文写作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搜集资料。1.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如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财务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2.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网络,博士论文查找文献资料,利用该途径搜集资料应熟悉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同时,尽可能“上机”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二)核实整理资料。1.对搜集到的材料首先要认真加以鉴别,查清各种指标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保证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然后认真刻苦研究,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对资料进行筛选,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2.数据处理,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博士毕业论文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拟定职称论文提纲。草拟论文提纲的过程,是整理思想,进行构思的过程,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论文提纲要列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论文的提纲拟订以后,为将要写成的论文描绘了一个轮廓,或者说画出了一幅蓝图,文章能否如愿写出,那就要靠作者独具匠心了。 查查呗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假设

在课题申报书的申报论证环节,需要申报者撰写研究假设。什么是研究假设?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假设的内容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表达方式是怎样的?在此,笔者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学习与实践体会。供批判。笔者最初想写得简单一些,但在行文中,发现有些问题要交待。于是写得有些冗长了。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标题一、二、五。一、什么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相关文献、实践经验,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结果。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几个关键性的短语,如推测性论断、假定性解释,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研究者希望的结果等。这些短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假设的主要内涵。我们举个例子,稍做解释: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者推测: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其中这个结论是预先设想的,暂时性的,是研究者希望的。至于最终能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来验证。研究和实践后,可能会出现三类结果:“可以提升”、“不能提升”或者处于某个中间状态。二、研究假设有哪些特点呢周曦老师在《关于课题研究中“研究假设”之探索与思考》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研究假设的几个突出特点。笔者认为,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预见性所谓预见性,就是在研究之前,要把解决问题的策略、路径、方法等进行预测,反映研究结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二)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给出的假设判断要有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依托,或演绎或归纳而来,是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虽然结论是推测和预想的出来的,但绝不是胡乱捏造,凭空而来的。(三)检验性所谓的检验性,就是提出的结论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具体实践来进行检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检验假设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三、课题论证中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在选题论证或是研究方案设计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研究假设的撰写,认为研究假设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研究假设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研究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那么研究假设在课题申报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一)研究假设可以保证研究方向一致性因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围绕研究假设开展的,所以研究假设写的清晰明确,可以保证研究过程不跑偏。比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课题研究假设的核心是“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么研究过程就要围绕实践性作业这个大的方向进行,如果不重视这个大方向,研究工作就可能出现游离中心,迷失方向的问题。(二)研究假设可以增强研究的成果意识研究假设建立了自变量以因变量的逻辑关系,自变量最终可以转化有效的成果,因变量是课题最终要达成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就是要验证这个自变量的是真是伪。所以,有了这个研究假设,可以使研究者时刻围绕成果开展研究工作,提升成果意识。研究假设是通向成果的桥梁。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其自变量就是这个实践性作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个变量分解细化,建立各种专题、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和依据数学素养建立评价指标,这些最终要转化成为成果。因变量就是那个研究目的,即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四、研究假设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系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结果。前文我们反复强调,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那么,表述研究假设就要把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举措、路径、策略、方法摆出来,依据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评估、遴选、归类,建立起假设模型。有的教师问:那些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的举措、路径、策略、方法等从哪里来的?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研究者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学习、思考、借助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实践经验预先想出来的。有的教师问:答案都想出来了,还用研究吗?当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验证你提出来的诸多答案是真还是伪,是不是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问题。其实,提出研究假设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理论或规则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研究者的自身的认知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类比法是从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优选的思维方式,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操作层面,一般采取头脑风暴方式和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头脑风暴是组织课题组内部成员征集解决问题的策略;德尔菲法则是聘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人员征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五、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一线教师特别希望给个模板,这样写起来比较方便。当然有一般性的写法,如: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假设可以这样表述:如果通过建立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专题系列,进行系统化地实施,并且建立起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标准、规范学生实践性作业的行为,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写好研究假设要找准三个变量,并且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三个变量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因果关系,或是具有相关性的关系;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写研究假设时,首先要把自变量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然后分解自变量概念,找到其所包括的外延;随后研判外延与因变量所存在是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最后以开列小标题的方式逐一进行表述,表述的模板如前文给出的。为什么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主要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做这样一项研究,“利用归因训练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教师在开展归因训练的过程中,又超常规地给学生补课,增加课时,最后就无法判断学业成绩提升是补课造成的,还是归因训练造的。此文阐述借鉴周曦老师的一些观点,于此鸣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斫轮

这校推进“课题进课堂”研究,让科研成为架构教材与课堂的桥梁

2020年11月28日《现代快报》报道11月18日,无锡市新现代城中学举办“课题进课堂”项目研讨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上,从函数方程到美文赏析,从空间透视到瑶族舞曲,从测试讲评到健美操的跃动,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呈现,无不调动着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据了解,此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涵盖语、数、英、理、化、音、体、美、道法和班会等多个学科,讲座共涉及29个主题。作为无锡市首批“课题进课堂”项目学校,新城中学多个学科面向全区开设示范课。11月11日,作为新吴区语文学科基地校,新城中学和梅里中学共同面向全区举办了“课题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新城中学语文学科组瞿书娟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她以“小情境”理念引导,以演员生活照和剧照为契机,引导学生写外貌特征首先要关注“神韵”,进而指导学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有经典人物形象的解读,有现场学生的模拟刻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校11月份连办两次活动,落实了《让科研架构教材与课堂的桥梁》的项目研究,推进了‘课题进课堂’项目开展”,校长王超说,这也展示了新城中学让“课题进课堂”项目真正走进了课堂,在大胆的实践层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还为全区各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项目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下,新城中学结合目前正在研究的现有的省、市课题项目,开展了《让科研架构教材与课堂的桥梁》项目研究,此项目于今年8月成功入选无锡市首批“课题进课堂”项目学校。据介绍,该校已结题“十二五”省、市级课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主动参与、助导结合”学导式教学研究》等5项。目前,该校正在开展省级“十三五” 在研课题《基于小情境的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教材“点线面”解读研究》两项,开展市级在研课题《指向初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信诚”校本课程开发》一项。其中,市级《“信诚”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将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信诚”教育,如“信诚作业”“信诚小组”“信诚考场”等学生素养的培养,旨在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据介绍,该校2项省级课题,《基于小情境的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提出了“小情境”语文理念,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语文单元”群文教学研究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应用,开创了“独立自学—合作共享—创新展示—点评补充—检测完善”一条可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教材“点线面”解读研究》,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以“点线面”解读为基本方法,进行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的区本化实践研究。 谢立君 策划:《现代快报》教育 / 人才工作室支持发布:《百度新闻》新媒体平台“”编发审核: 凌志艳 汪友生

圣者

科学的范例及其方法论

鉴于纯粹的审美判断似乎与任何概念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没什么关系,它属于愉悦,而不涉及认知,因此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范例及其潜在的力量限定于审美领域。然而,这并不妨碍将它应用至其他领域,尤其是道德与科学领域中。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道德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反思性道德判断中所隐含的规则与原则。他认为,依靠这些规则与原则,再加之具体情形下所形成的信念,就能够推衍出面对具体的道德情境时,我们倾向于做出的直觉性判断。但是对于规则这样的东西,我们或许不应该如此乐观。塞涅卡在其写给卢西留的信中曾提到,“规则所展现的认识路径很长,而通过范例则很短且效率更高”。尤其是在道德实践中,道德上合适的范例(exemplar)所起的教导作用或许比一系列道德行为规则更为显著。同样,相较于原则或概念,人们在道德教育中更愿意使用具体例证,如神话、寓言、童话、传记乃至生活中的片段等,它们更易于取得成功的道德教化,其中原因正在于道德知识存储于各种例证与故事之中。当我们在科学教育、实践及科学哲学领域中讨论范例时,其情形与道德领域有诸多相似,区别在于范例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如果说道德范例指道德上典型的人、生活、语言及行为的话,科学范例既可能是库恩所称的科学理论,也可能是在概念表征中与概念相对或处于某个概念之下的具体对象,如我家客厅里的沙发便是“沙发”的范例。在库恩看来,科学实践在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这两个阶段之间交替出现。常规科学时期会有一系列“难题”,而科学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得这些难题得以解决,继而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为人所知,成为这个领域中的范例。库恩正是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第二版后记中引入范例这一概念。他指出,由于“范式”(paradigm)一词假定其自身有一定时限,因此用“范例”来替代之。进一步说,学生在开始接受科学教育,理解具体的“难题—解决”方案时,都会从学习完全相同的难题范例开始,如倾斜的飞机、开普勒轨道及游标卡尺、量热计、惠斯通电桥等仪器。而那些学习某一科学学科的人也希望知道这一学科中有哪些具体范例。尽管我们并不能说范例集合是完全固定的,但无论是生物学还是物理学或其他科学,一般都已对本学科的范例构成形成某些共识,学习者自然也清楚那些已经被拒斥或已被否证的观点。当然,库恩有如此转变,可能与他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有关。从根本上说,库恩对科学理论的解释是经验性的,它是“通过范例以及根据范例进行的其他应用建模的符号概括”。这一点被T. 尼克勒斯做了进一步拓展,他把库恩的范例观与基于案例、模型的推理相关联。在他看来,既然范例在库恩的科学解难中如此重要,那么至少从常规科学看,库恩的科学理论就是基于案例或模型的推理理论。对于科学解难,尼克勒斯比库恩的描述更为细致,它至少包括基于规则的、基于案例的以及基于模型的解难。而后两个则完全可以置于一般意义上的范例主义框架下,它们涉及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类同性与相似性。我们不妨再来看另一种意义的科学认识范例。一般认为,在讨论如何获得关于某个对象的认识时,范畴化的过程是通过激活认知主体所拥有概念的某个或某几个范例的心理表征来实现。当然,或许还有其他路径能够实现对概念本身的把握,如直接用一个或多个具体范例乃至范例的类型来表征,如我们可以通过所见到的某一类狗,或者第一次习得“狗”这一词时见到的某些狗来表征“狗”这个概念;“裤子”概念的表征可以通过某条花裤子或者花裤子这一类型来达成。然而,S.斯蒂奇对于以上任何一种路径都比较悲观,认为涉及范例或原型进路都难以为概念表征提供什么解释。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概念都有其独立的范例模型与原型模型,它们会让认知者产生不同的预测,这会使得认知者尝试通过实证途径来研究哪个模型更好,而通常的结论则会表明两个进路都不能完全说明心理表征问题,即使对于诸如水果、鸟等这类最简单的概念也做不到。二是相同的概念表征在不同领域中的操作完全不同,无论是性格外向的人、共产党员、体育爱好者等衍生的社会概念,还是苹果、狗、水果这样基本的自然概念,均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尽管如此,斯蒂奇却认同这样的共识,即概念表征是涉及范例、原型的复杂活动。从根本上看,它关系到范畴如何形成的问题。如果结合范例的话,那么范畴化过程通常是首先激活相对于某概念的范例的心理表征,然后评价范例与待范畴化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肯定性范例或者范例类型的表征来实现概念的心理表征,这一方法可以延伸到新目标分类情形之中。它诉诸相似性,只是目标被范畴化为它们与肯定性范例间的相似功能罢了。从以上所描述的范例在科学教育、科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看,它与运用定律或原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如果我们只考虑那些高度理想化的现象,而且对其又有准确的演绎性解决方案,那么除了范例允许运用之前方案又不必然要从头解释每个新现象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形式上差异。然而,在现实世界现象的情形中,范例常常包含大量的额外知识,有更正、规范化、近似化的效果。但这些却不能从基本定律中推出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范例描述了将定律与现象关联起来的每个步骤。这样看来,在具体情形中范例建基于某些定律之上。通过重新运用来自范例的衍生步骤,我们不仅(重新)运用了定律,还有关于更正、近似化等额外的知识。范例主义融合了定律的生产性(proctivity)与具体解释的特别性(specificity)。尽管特殊主义强调只存在特定现象的具体解释,但范例主义通过重新运用(部分)解释来说明新现象,这就意味着它利用了这些解释。不过对于解释来说,范例主义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哪个在先解释可被视为范例。当然,无论是利用范例进行科学理解,还是在概念表征中引用范例,都蕴含着惯用的解释与论证方式,即有限情形的强论证(a fortiori argument)。具体来说,它们都是针对单个被挑选出的情形,却又进一步主张在该情形中所持的观点或形成的认识同样适用于更为普遍的情形。这样的范例化实践在科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尤其是学习活动中随处可见。不过作为一种方法,我们似乎不得不承认C. 艾尔金所言,范例化的过程是个选择的过程,它常常是通过遮蔽、贬抑或边缘化其他范例而呈现出某个范例的特征,毕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做到它是调色板上唯一值得选择的颜色”。尽管如此,艾尔金没有否定范例理论作为科学理解、科学实践、科学认知的方法论意义,只是说在范例的选择上或许存在认识的偏见。从范例对实现认识目标如特征概括的积极效果看,它的认知贡献或许就在于所选定特征的范例化的具体表现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对那些特征加以准确范例化的东西都在某个恰当语境中作出同样的贡献,恰如一个表现出分子结构的DNA分子,任何表现出同样结构的东西都有能力在我们理解DNA中承担相同的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应用知识论研究”(18BZX100)、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学者课题“涌现论马克思主义研究”(18ZJQN04YB)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7日总第1961期 作者:方环非精彩推荐:用地方志记录中国历史文学景观历史时空的可视化呈现中国日记写作的文学价值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手之所触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征集创新课题研究方案

本报海口5月9日讯 (记者孙慧)5月9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关于征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课题研究方案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创新课题研究方案,呼吁政府、科研、社会组织和科学工作者参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争创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范例。此次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征集10项课题研究方案,包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创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智慧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综合科考、国内外热带雨林比较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救火体系一体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舆情预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等领域征集咨询方案。【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伯常骞曰

经历多个中台项目后,我总结了一套中台实战框架

编辑导语: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作者为大家介绍了中台MSS建设框架的概念,在本文中我们具体看看要如何实践MSS框架。作者从理解中台和建设中台两个方面出发,对MSS建设框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总结了自己的相关思考,与大家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中台通用建设方法论:MSS建设框架,本次的分享我会分为三个部分来展开:中台为什么火了以及中台火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主导了多个中台项目后,自己总结出的一套MSS中台建设框架,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能完成中台产品的设计与规划;在经历过多个中台项目后我的一个建设感悟。接下来让我们一个个来看:01 为什么中台概念突然火了?大家都知道中台概念最早诞生于18年前后,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整个互联网圈开始兴起一股中台的风潮,一直到今天中台都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概念。那么中台概念火热的背后,除了简单的归纳为企业跟风外,能持续这么久这背后肯定有深层次原因,而深层次原因就是这张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2018年手机出货量统计)我这里为大家放了一张国内机构给出的中国手机出货量统计表,大家现在都知道中台概念在18年兴起,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18年对中国手机市场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在红框圈出来的部分,代表着中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了一个现象叫做整季度出货量为负增长。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就意味着互联网第二次流量红利,也就是由PC机换到智能机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开始步入殆尽了。也就意味着传统粗放型的业务运作模式行不通了,以往在公司中为了短平快上马,我们经常会抛弃原有的条条框框,抛弃旧系统,根据新业务的特性来另起炉灶,虽然这种方式相对于旧系统的改造来说速度最快,但是成本也极高。特别是在流量越发稀少时候,这样的做法就变的成本更高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思考能不能让已有的现成产物去重复多次使用。也就是说因为流量红利的减少,导致互联网获客成本提升,所以以往企业在面对新业务可以不计成本进行拓新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企业开始想如何在新的场景中去复用之前的一些产出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成本去进行新业务拓展。这其实才是中台诞生的深层次原因——“中台是因为企业的焦虑以及互联网下半场流量的零和博弈而诞生的。”讲完了中台诞生的深层次原因,下面我再谈谈中台的本质是什么。经常会一些想使用中台概念的企业负责人,通过公众号后台找到我,和我聊天,他们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SaaS、微服务能否与中台划上等号?我想说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对中台的一个割裂的认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SaaS属于一个服务需求方的成熟产品(虽然与中台的复用思想很像),但是相对于中台来说缺少技术属性,也就是帮助业务线快速开发的能力具体来说中台的技术属性是A与B:复用能力中心:如何将原有代码进行封装让其他业务线复用;快速接入使用:傻瓜化,不需要复杂的参数就能去接入。这种技术属性在SaaS端是缺少的。再来看微服务,微服务属于中台的实现手段之一但不是中台的全部,因为他缺少业务属性。所谓业务属性也就是特定场景下全解决方案,例如以往使用微服务复用登录注册功能,只是复用了一个登录注册的接口,但是除了登录服务外,解决登录注册我们还需要验证码服务,重置密码服务,防止密码暴力破解的风控,登录统计这一系列的完整流程。而这种一次性解决全场景的复用,其实就是中台。“中台是原有单点复用的升级,称之为场景复用。”因此总结下中台的本质:“中台解决方案是一个多重属性的集合,包含技术属性与业务属性。”如果用做菜的例子理解中台的话,原有的做菜的流程是:(1)买菜;(2)配菜;(3)做菜,三大步骤。在很多小餐馆这三个步骤基本都是厨师一个人完成,而为了提升做菜效率,我们通常会引入配菜小哥来帮助厨师进行预处理,也就是提前将食材变成洗好,切好,配好的半成品,来用户订单后,只需要由厨师按照用户口味进行二次加工调味,这样一道菜就做成了。类比上面的两个属性,技术属性就是配菜小哥给业务线的大厨们洗好,切好菜品,这叫预处理,业务属性就是还额外提供装盘,摆盘,这就是配套的全套解决方案了。02 中台MSS建设框架:业务建模讲完了中台概念,我们先以一家生鲜电商为例来看一个真正的中台实战框架,就是下面这张图:大家看到这个图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当时第一次在做中台规划时,查到一些类似的资料给出这样中台架构时,我问自己了两个问题:这种中台的完整方案是如何一步步规划成这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进行中台规划设计?就像现在在大屏幕上展出的这张图,它一开始规划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设计成这样,而事实是我经过4次迭代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全景解决方案。带着这两个问题在我完成了多个中台项目建设后,我自己总结出来了一个中台的通用解决方案,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刚才那个全景图是如何建设出来的。在讲解通用方案前,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中台建设不存在通用方案,想要一招鲜吃遍天在中台里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台不仅仅是一个系统的建设,而是上升到一个企业维度,是企业在去寻找自身信息化最优解的建设;每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需求都不同,只有最贴合企业才能适合企业,因此必须要去高度定制化(就像每家公司都有会员管理,但是每家管理的侧重点都不同)。所以没有可以照搬的通用方案,只有通用的建设思路。这里的通用建设思路,就是我在《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一书中提出的,在我经历多个中台项目建设经验后,总结出的一个MSS建设框架。具体来说为三步:调研解读:市场认知;准备阶段:企业标准化预建;建设阶段:中台解决方案设计。第一步市场认知,这里我们还可以分为两小步:公司外部研究与公司内部研究,让我们先看外部研究。所谓公司外部研究就是指:研究公司产品背后的细分行业现状是什么,公司整体业务在行业中所占地位,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研究公司的目标市场是什么人群,基于什么场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以A生鲜电商为例子来说:通过产业分析,可以拆解出生鲜行业是由图中的这五个角色组成的。掌握了整个产业后,可以尝试去解读一些企业发展的问题,例如生鲜电商与社区团购的竞争,原有的生鲜电商要如何应对社区团购的冲击?因为在中国这个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可以以极低成本实现的现状下,留给生鲜电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是进军上游供应侧,也就是走向产地,与农场合作降低商品进货成本,所以这里红框圈出的部分就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讲到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我们不是进行中台系统建设吗?为什么要来分析产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呢?其实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中台建设是一个很漫长的系统工程,而中台建设最害怕遇到的局面就是当我们建设完毕后,企业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业务方向已经不是公司的重点了。因此产业研究与公司发展方向预判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搞清楚未来发展中什么业务才是公司未来所战略依赖的。通过此我们就可以在中台规划的过程中,动态调整要优先支持的相关业务。只有这样在中台建设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建设完毕后,因公司的重心发生了转移而导致的中台项目无法迟迟切换的困境。总结一下,我们去进行不同颗粒度业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基于调研,更好的理解公司所应对的场景与服务的人群,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评估在中台建设汇总中的取舍与迫切程度。下一步我们就要将视角回归到企业内部,来看看企业内部的系统,也就是研究下企业内部的IT架构是什么。我们还是以A生鲜电商为例来看,一家生鲜电商企业的IT架构是什么?也就是依靠什么系统完成业务闭环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到A生鲜电商内部有三条业务线,A1,A2,A3业务线,我们在这以A1业务线进行拆解,看看内部都有哪些系统。通过梳理我们得到了整个A1业务线内部的IT架构,分为三大类,9个系统:业务承载 = 商城小程序+商城APP+商城H5业务支撑 = 运营后台+CRM业务履约 = WMS+SCM+TMS+MES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完成了对一条业务线的认知,清楚的知道这条业务线是怎么用系统实现业务闭环的,如法炮制就可以将公司内所有产品线的系统按照这样的结构梳理出来,就能将任意模式的公司业务做到胸有成竹了。完成IT架构的梳理后,下一步我们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完成企业业务标准化建设。所谓业务标准化,就是将内部不同业务线的内部人员运作模式进行统一,从而实现内部效率最优化。这里我想提问下大家,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在自己公司内部开始中台建设了?这里我想说在中台建设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一上来就开始开发。我去过很多已经启动中台建设的公司,他们最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内部团队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中台建设完成后,各个业务线的团队却不愿意对接,说中台不符合自己业务需求。而中台业务负责人也很委屈,说自己已经尽最大可能的兼容你们了,但是你们每个业务在任意环节的需求都不同,大家能不能克服下。这里我想说这种做法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中台建设不应该是直接建设系统,而是应该先规范化各业务线作业流程,再开始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台建设的流程是公司内的主流程,这也是为什么中台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的原因,我们要先改造业务,将原来各个业务线自由发挥的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具体来说这里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完成:“这样做本质上也是帮助企业完成了一次内部管理升级。”所以很多时候中台业务负责人,也被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咨询专家,因为他需要比更多业务人员还要懂业务。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这两个任务要如何推进,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梳理不同系统中的关键节点。通过前几步的工作,知道了我们想要干什么,以及有什么,这一步就是在为我们有多个业务团队时进行内部标准化。还是以A生鲜电商这个案例为例,我们将整个电商体系的日常工作按照前面的关键角色/关键事件/关键动作,进行一次梳理,可以发现一个电商中可以拆成三大事件:(1)采购事件;(2)商城事件;(3)供应链事件;而每一事件又可以拆分为多个节点,以采购事件为例可以拆分为:(1)供应商节点;(2)采购节点;(3)结算节点;而每个节点下面又可以拆分为多个任务,以供应商节点为例可以拆分为:(1)选择供应商;(2)结算方式谈判;(3)供应商合同签订依旧如法炮制我们可以找到全公司的事件、节点、任务,据此也就可以得到一家公司的关键节点墙,如下图所示:通过这些节点一家企业内部业务的运作模式是被清晰的表示出来了。第二步我们来看看如何梳理业务的SOP,所谓SOP就是为每一个业务节点都定义一个最优的标准流程,例如商品上架,我们定义一个标准流程,并让全公司的所有商品运营都按照这个流程执行。这样做了之后,就不会出现因为流程不同带来的中台化需求不同的问题。我们还是举个A生鲜电商内部的例子,在公司内部A1,A2两条业务线的商品管理流程有说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A业务线是由采购进行商品建档,并且进行汇总,B业务线由商品运营进行建档,因为操作人员的不同,在这两条业务线内部也就拥有了不同的商品管理流程。此时中台建设难道要支持两套流程吗?肯定不能这样做,所以在建设A生鲜电商中台之前,我们就先需要对这里的流程的进行一个统一。也就是需要制定一个商品管理的SOP来规范各个业务线的操作。那么如何去定义SOP呢?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个抓手,可以从这两个抓手来进行:抓手1:工作流:业务线各人员的工作流程;抓手2:信息流:业务线工作中流转的信息;于是乎我们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商品管理SOP,如下图所示:此时在中台开发时,如果基于此进行开发,就可以大大减少各个业务方的个性化需求与上线后的切换推进难度。那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在做这样的操作的时候,我们同时干了这样的三件事情:去统一了各业务线的作业规范;让拟规划的中台数据结构变成了各业务线都能接受的通用化数据(因为通过前面的梳理已经完成了业务的标准化);其实此时的中台数据结构就是公司级的主数据。到这通过产业研究、IT架构梳理、节点墙拆解,SOP定义这4步工作的完成,我们就得到了A生鲜电商的标准化业务框架。这里的框架分为如下四个部分:业务环节:对应前面梳理的IT架构,也就是三层体系的系统:采购/商城/供应链;业务对象与业务属性:对应前面梳理出的SOP,告诉我们具体要处理那些对象的信息流转,以及每个对象的信息流是什么?业务模式:基于前三者建立的系统,支撑起了我们一开始调研的产业结构中企业当下所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与商业模式。这里的业务对象就是我们的服务中心,业务属性就是我们的服务中心内的关键业务场景。可以看到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就让我们很清晰将一个生鲜业务翻译成了,在开头那张中台架构全景图中的中台需要实现的需求范围。03 中台MSS建设框架:方案建设可以说至此我们整个中台的预建阶段工作就完毕了:“在中台建设中,完成了业务预建其实整个中台建设的进度也完成了80%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就只需要按照这个统一的业务框架进入中台的开发环节中既可。具体来说中台的建设方案可以分为这5步:由于今天演讲的时间有限我就挑重点的几个部分来讲,首先我们来看下中台的落地方案组成的最小单元——服务中心。在前面我们多次提到服务中心这个概念,其实在中台具体落地方案中,中台的组成就是由一个个的服务中心之和构成的。而服务中心是用于解决一个完整的领域内的问题,就像今天其他分享者谈到的领域建模,这里的落地产物就是服务中心。如果将服务中心再拆解一下,可以看到:“服务中心 = 业务组件 + 数据组件 + 拓展服务”组件服务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台技术属性落地产物,提供技术复用;拓展服务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台业务属性落地产物,提供场景化复用;要想建设一个服务中心,这里为大家带来一个标准的服务中心建设方法,也就是Summary-Details分离设计。中台既然是要做一个可复用的一个模块,就必须要去响应不同的业务线场景,那么这里为了能实现场景响应,我们就需要去把业务信息从服务中心中进行剥离,只管理摘要信息,具体的详情信息和具体的场景解决方案是由业务线去进行实践。例如在订单服务中心中中台只存储了订单id和订单标的,其他具体的详细信息,由业务线进行设计,只有这样的建设情况下,我们的服务中心才可以去兼容各种不同的场景的订单。这实际上来说就是我们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个方法。看完了服务中心建设后,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个东西,叫做中台特异性管理。什么是特异性呢?其实就是我们在中台建设过程中,不管设计的多么好,都会遇到有一些场景它是跳出我们的中台原有流程。这里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说当我们新孵化了一个业务,他有很多流程是不按照原有公司流程去走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去把接入中台呢?此时中台有两种方案,一种彻底不接,第二种就是去改造中台去把他兼容进来,但是如果我们贸然去选择改造中台,由于这是一个探索业务,很有可能在中台改造完成之后或者改造过程中,这个业务就被下马了。那这个时候我们的改造就浪费掉了,况且作为公司的基础服务中台,为了稳定性本身也不能频繁改动,所以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就需要我们使用插件概念,让他去接入到中台中。所谓插件也就是中台开放一些对应的接口,允许业务方去插入一个自定义的代码段,自定义代码段可以去调用我们中台的上层服务,去跳过部分场景。我举个例子来说,我经历过一个新孵化的业务想要调用客服服务中心的服务,但是由于新业务中人员较少,原有的客服流程较长,且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单据,导致新业务的客服工作压力巨大,此时我们就让该业务线以插件的形式接入中台,并在部分环节调用中台接口自动产生单据,这样就解决了新业务线的问题。可以说插件可以帮助业务线既接入中台,同时又去符合了新业务的特性,那么这就是插件带来的意义。所以有了插件之后,我们中台解决方案又做了一次升级,就得到了完整的方案架构:“中台 = 服务中心(组件 + 拓展服务) + 插件”让我们最后总结下MSS框架得出的完整中台架构内容:调研阶段完成了完整的企业内外双重调研预建阶段完成了企业内部标准化建设建设阶段完成了服务中心与特异性性管理04 中台实战建设的复盘感悟在我们完成了整个中台建设方法论的讲解之后,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在我经过了这么多中台项目之后,对于中台建设的一个感悟:中台为什么难建?从这张图上我们其实看到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实际就是从左至右的四步,我们看到所有产品功能的本质都是在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因此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中台建设的本质是企业自身管理上的一次升级,所以需要管理者能去规范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而规范管理的本质就是这三个框出来的部分(IT架构/企业架构/企业战略架构)的一次标准化所以中台建设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将不同业务线的这三部分标准化,找出一套统一的规则。“中台建设的根本难点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如何升级而不是中台系统开发”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专栏作家#《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原万达高级产品、MBA特约讲师、独立创业者,现某支付公司产品线负责人,拥有多款集团项目从零到一经验并带领实现商业化布局。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如何编制一本好的预研课题项目建议书,掌握这些就能轻松搞定!

摘要:在漫长的课题申报过程中,建议书的编制及答辩不是评上的必然因素,却是评下的关键环 节。 长期以来, 建议书的编制质量参差不齐, 本文拟就实际编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外观和内容两 个方面提出建议, 供编写者尤其是初入门者在今后编制课题项目 建议书时参考。关键词:预研课题项目建议书编写质量编写要领课题的申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经过三五年的酝酿、经过三五轮的评下评上方能成功立项是常见现象,建议书的编制质量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建议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前期技术储备是否充足、对指南的理解是否到位、针对问题是否明确、目标提炼是否新颖并实际、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在满足上述要求基础上,编写者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思路,并使用规范化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一份好的建议书就相差不远了。1、外观我们把最容易的放到最前面来说。虽然我们习惯于批判"以貌取人",但如果某个小伙子因为衣冠不整而相亲失败,将不会得到本文作者的同情。同理,一部"衣冠不整"的项目建议书被专家否定也在情理之中,对专家而言,这不是形象问题,而是背后体现了申报单位对待这件事情是否重视、是否严谨,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申报单位能够完成课题研究目标的可信度,体现的是态度。态度端正也许是几乎任何国家、任何文化都会秉承的取向。1.1 篇幅数量我们曾经对那些篇幅量巨大、实质内容空泛的报告不屑一顾,但某些报告似乎走到了另一端,写实、精炼、单薄。那些于持一页半页论文就能通过博士答辩的人如同神一般地存在,恐非我等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效仿的对象。下面举几个非典型示例,来自于"十二五"初期申报科工局基础科研项目的实际上报建议书,具体项目名称己隐去。注:*格式文本是指封面、项目信息表、填写说明等文字。上述建议书的格式文件字数差异较大,原因是在编制建议书的盖章/签字部分时,有的项目是纯文字、有的项目是盖章/手签之后扫描贴图代替文字,该差异不影响总体字数分析。以第一份建议书为例。从页数上看,按要求双 面打印出来是 11 A4 纸,约 毫米厚,如果我们把其申请的 300 万元经费用百元新钞摊到 毫米厚的报告上,高度将超过 500 毫米,也就是说"纸"比"币"贵 500 多倍。从字数上看,有效字数 3217个, 300 万元摊到这些字上平均每字 932 元,接近古人说的一字千金了。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算法,并不具有现实意义,但可以自忖一下,这份建议书的实质内容是否给了专家足够的理由让他们认为申报者的想法确实值这么多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份报告应该有多厚,且报告的厚薄也并不对项目的申报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但因为篇幅量而丢失印象分则是一件较为可惜的事情。在科研工作繁忙的前提下,篇幅量的增加与编写质量的提高也许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但适当的平衡还是应该考虑,千万元以内的项目不少于 50 页、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 100页也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数值。绝对篇幅量是一个考虑因素,有效篇幅量则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有效篇幅量并非一个标准定义,在本文中是指建议书中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关键技术、途径、指标、成果等实质性内容方面的篇幅,对之相对应的是不太重要的篇幅,如国内外形势、单位基础、组织管理模式,以及报告前面的封面目录、后面的申报单位意见等所占的篇幅。大凡能够写项目建议书的人多不是庸手,他们基本都意识到篇幅量不够是个问题,怎么办呢?有一种方式就是大量拷贝,放到国内外形势一节中,其结果是拷贝的内容与项目研究目标之间不一定具有强相关性。在以往建议书中,国内外形势、差距等篇幅量超过总篇幅量二分之一的不在少数,超过一半的也并非个案,曾有→份建议书申报了 100万元经费,匆忙赶制的结果是其有效篇幅量只有A40这种现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也许编写者可以从专家的角度想像一下:一份厚厚的报告翻了一半,还没看到研究目标,不知道作者想干什么,那份感觉如何?后面的内容无论如何都得创造点精彩之处给他制造一个惊喜吧。1.2 格式几乎每篇建议书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格式问题。格式方面一般都有模板或标准约束,主要问题是在编写过程中有所忽略,编写人有必要在编写过程中和提交前进行一轮检查完善,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工作。通常需关注的问题如下:a. 匆自行更改建议书模板的默认设置。最常见的自行更改是改动宇体、字号、行距:b. 文字。同类文字的格式(字体、字号、行距、段间距等)应统一,如:所有正文的文字格式保持一致,所有插图的标题格式一致,表单元格的字体一致,等等。同类文字格式不统一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建议书中都会出现,常发生于拷贝粘贴时。不易察觉的现象是不同段落中使用了字型不一致的数字和字母,有的段落中使用宋体,有的段落中使用Times New Roman;c. 表格。若模板中没有规定,则表格中的文字应使用单倍行距:单元格对齐方式尽量选用"中部两端对齐" (用于该列字数较多的情况,如研究内容列)或"水平居中" (用于该列字数较少的情况,如金额列) ;跨页表格应加粗标题行并勾选标题行重复显示:表格文字字号宜比正文小一到两号:表格文字不需要首行缩进:同一份文件中各个表格单元格里采用的编号或项目符号应统一:在单元格内每段末使用分号、句号、或无标点符号时应统一:d. 序号。序号混乱是常出现的情形,最常见的情形是不同标题下的同一级序号形式不统一。此外还存在混用无括号序号、半括号序号、全括号序号以及半括号数字序号下面套了字母序号、再下面又套了无括号的数字序号等等情形。正确的编号方式必须遵循模板规定,若模板无约定或约定不全则参阅国标、企标,如自行定义编号规则请务必保持前后统一:e. 项目符号。虽无约定,以 Word 格式为载体的项目建议书以少用项目符号为直;在采用项目符号(包括连续编号的段落)时,请保持每段以分号结尾,最后一段才用句号,或者每段结尾都不用标点符号。常出现的情形是中间某一段末无意中使用了句号,或者最后一段仍然使用分号结尾:f. 强调的形式。虽无约定,以 Word 格式为载体的项目建议书不宜采用加粗/斜体/下划线方式强调希望引起关注的重点文字:g. 去掉注释。机关发布的模板中常在标题后面的括号里给出说明性文字,这部分内容应予去除:h. 不常出现的情形。如,首行缩进不是 个字符、不同段落行首或左缩进不统一、自动编号或编有项目符号的段落超过一行时左缩进与上一行第一个字未对齐、无意中使用了全角字母数字或半角标点符号等等。这些情形都属细枝末节问题,阅读者若不细看也许不会注意到,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专家中的强迫症比例与其学术水平呈反比,因此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不是在做无用功。1.3 应避免的低级错误常见情况包括字词和标点符号的错漏、无意中键入的断行、编号的丢失等,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是使用拼音输入法导致的谐音词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由第三人通读一遍,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情形的发生。也许从理论上无法彻底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因为《新华宇典》也附有勘误表,但如果一个专家在一份建议书中发现了两处低级错误,恐怕就有点不那么美妙了。类似于口语的用法也可能出现在书面中,这里的"口语"是指不必要的连接、转折等用词(比如在本句话中,若在"这里"前面加上了"实际上"个字,就有口语化用法的嫌疑),以及不必要的第三人称主语(比如本句话中,不是用"以及飞而是用"它还包括")等。虽然编制者通常会刻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但由于写作时的思维惯性和完成后疏于检查,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使用了不那么"科研式"的用法。年轻同志编写时出现类似情况相对多些,这与积累和经验相关,需在磨练中提高。1.4 可采取的改善方法上面说的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往往被迫忽略,原因是写项目建议书通常都需要在很急的情况下完成,编写成员在保证首先完成"干货"的前提下,己无时间再进行外观上的修饰。怎么办?"政治正确"的方法有二。其一,先搭好格式模板。各机关通常都会下发模板,这种情况下不要擅自改动其既有布局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情况。有时候没有标准模板、或模板为PDF 格式、或模板不完善,可以请熟悉软件工具的年轻人帮着做这个工作。模板里经常不会有图或表的规定,最好事先进行定制一个范例,包括是否自动编号和引用、字型字号、对齐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己搭建好的模板写里内容时,思考的间隙里就会顺于把格式调好,可以减少很多后续格式调整工作。其二,主体内容完工后即调整格式。有时编写人屈、如泉涌,一头扎进编写过程,顾不上格式了。倘若如此,最好在主体内容完成后请年轻人帮着调整好格式,编写人在此期间清理思路,然后再对不完善的内容加以修缮。既然有"政治正确"就会同时存在"政治不正确",在此也提供 个方式供参考。有时时间太紧张,己无法按期优质完成报告编写,总觉得还有一些关键的内容没表达好,甚至还有些关键内容缺失。这时建议不再考虑报告的完善程度,留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完善格式,实际上对于一些模板问题、编号问题导致格式混乱的报告,半个小时可能远远不够。这种格式完善所产生的效果也许远大于把某几段文字理顺,这是因为文字不顺或内容缺失不是必然会被发现,况且将来还有通过报汇报答辩来弥补的机会,而格式杂乱则可能导致关键内容被无视。虽然有专家批评说:"报告这么厚,没多少有价值的内容。" "建议书装订的这么漂亮干嘛,浪费钱。"但如同俗话说"字是敲门砖"一样,一部外观整洁的建议书将带给专家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它表达的不仅是申报者对待项目本身的态度,更代表了这份建议书对专家的尊重。2. 内容外观是建议书的表现形式,它所承载的内容才是重点,对项目进行完整清晰地表达从而赢得专家的肯定是建议书的唯一目的。下面分几个方面对建议书内容的写法提出参考建议。2.1 理解指南每条指南只有数百字,承载着数百万元的经费,它的表达必然是高度精炼的:指南内容由提出单位精心构筑、项目方向由专家精心把控、每个用词由专家精心推敲。如果我们觉得指南编得不好,大概应该自我检讨是不是有些背景需要我们去了解。充分理解指南、体会指南中提出的项目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了解其中隐含了什么背景或隐含采用什么技术等,对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情况下,编写建议书时指南中的技术指标不能降低、应用对象不能更改,有的渠道甚至要求项目名称不得调整。指南通常不会与我们的既有想法完全一致,大多数时候只是相关,这时可以增加专业自己想研究的内容,但其方向应与项目目标一致,不冲淡原有内容。若技术储备或能力不足,指南研究内容可视情况裁减,但需冒"不符合指南"的风险,因此建议书应尽可能包含指南的所有内容。指南中的某些项目在指南下发前就已经隐含有明确指向的承担单位,事先了解将有助于减少无效申报、有助于联合申报。但并非有指向单位的项目我方就必须放弃申报,这些单位因材料写得不好、答辩表现不佳而翻船的不在少数,因此对于技术储备比较充分的项目,我方申报决策不必受可能的指向所左右。这里提供几条比较模糊的可以用于猜测某个项目是否己有指向单位的判断方法:·应用对象明确为某个独特型号或布局:·实施途径指明采用独有技术,或具体的工艺方法/丰才料/设备:·技术指标中列入了从专业角度看来不太重要的参数:·常规技术指标附有精度要求,等等。2.2 理清思路建议书编制思路是建议书的灵魂。有些编制者看到指南后只有一个模糊的思路就开始写报告,边写边想,这并不可取,常导致建议书比较空泛,很多内容是己公开发表的理念和方法的摘抄,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为了申报课题而申报课题。因此在动笔之前,最好先想清楚:准备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有什么好处,准备怎么去解决,现在有什么基础。平日的工作积累和用心思考是形成有效研究思路的重要基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通常是建议书的第二部分,是指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研现状 在编写之前,应梳理出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点,按照技术点来查找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一般来说近三年的文献资料即可,如果资料比较少可以放宽年限 在写研究现状时,尽量按照时间节点清理文献素材,文字上注意简洁,并做到图文并茂。通常在编写完现状后,还需对发展趋势、国内外差距等做简要分析说明。其中差距部分是引出必要性的伏笔,可视情重点分析与本项目研究技术相关的差距2.4 军事需求/必要性军事需求或称必要性等,在很大程度是承接建议书中的国内外形势、差距而来。在没有指南主动向上面推送项目时,必要性描述也许是一份项目建议书最值得耗费精力的地方之一,对于立项而言它是最直接的基础:在有指南约束的情况下,它的重要度会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重要,需要在建议书中以比指南更全面翔实的叙述去论证项目应当立项的必要性 必要性描述需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a. 说服专家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没它天就要塌下来,b. 通过引用己方限定性型号需求/既定技术等为手段,为"这事除了我就没其他人干得了"埋下伏笔。军事需求/必要性的表述思路可考虑从两个方向入手,正向:作战需求(引出)型号需求(引出)功能性能需求(引出)技术需求,其中,某个功能性能需求为什么会导致出某项技术需求可能是描述重点:反向:目前没有此项技术导致无法实现某项功能,影响作战性能,甚至某个作战模式无法实现。必要性不足是大部分建议书都会或多或少出现的情况。当然在这方面专家的影响非常大,若某位熟悉该领域的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十分急需,就算建议书的该部分描述不佳也将不成为问题。这部分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所描述的背与课题研究目标没有直接关联假设有个课题指南是有关某代机可见光隐身的,则建议书里不应包含开展某代机研制必要性的内容,因为这是战略层面要做的事情:也没必要大篇幅论证某代机需要采用隐身技术的必要性,因为这是 个基本公认的求:建议书里需要告诉专家的是,某代机所针对的某个潜在敌对国家不但雷达技术甚是了得,其国人的生理传感特性更是极佳,可以日观一千里、夜昕八百里,所以本课题不但要研究视觉隐身,还要附带研究昕觉隐声有些项目建议书里军事需求和必要性是两个部分,军事需求在前,必要性在后,这时候要注意区分二者的写法差别。一般来说,军事需求重点写背景来源引出需要开展的项目,必要性则重点在针对具体开展的项目描述解决它面临的技术问题,从而引出研究内容。2.5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清晰明确,让阅读者只看研究目标就知道这个项目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成果,宜采取填空式的写法,例:针对***需求,以***为基础,开展***、***等研究,突破***、***等关键技术,解决***等问题,构建***平台/系统/体系,形成***等成果,实现***技术指标,构筑***能力,满足树*军事需求/提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研究目标填好后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其它各种项目简介、汇总表等场合,字数以 200-300 字为直。研究目标是一份项目建议书最值得耗费精力的地方之二,实际上它耗费的绝对时间并不多。2.6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以在指南基础上增加。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建议书通过评审立项后,批准的经费有一定的可能性会比建议书中的申报额度减少,但在随后的开题、合同、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却不允许因批复经费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在写建议书时研究内容的写法应当适当考虑一下灵活性。研究内容是否应写详尽有不同看法,一派观点认为应写得简洁,列条即可,具体内容在任务书/开题报告阶段再细化,部分内容可在技术途径里展示:另一派观点认为应尽量翔实,描述充分,使建议书内容饱满。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有申报成功和失败的先例,因此本文中不持倾向性建议,由编制者考虑。2.7 技术途径技术途径是阐述研究内容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体现的是研究者对项目实施可行性的认识深度,写好了能给建议书增色。编写技术途径一般按照总体思路+分项实施的模式来描述。在总体思路上,应提炼开展项目研究的逻辑顺序,总结项目技术路线图。在分项内容实施中,应介绍该内容是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和这么做有哪些需要处理的难点或问题,以及想怎么去解决。在自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渐加强的当下,有些单位不希望把自己有原创性的、真实的想法抛出,担心被其它单位直接获取。这个度怎么把握不好一概而论,但是在写技术途径时把问题分解清晰是有必要的,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用些大名词来含糊一下。2.8 关键技术这里不准备重复关键技术的定义,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大的项目或研究方向,其中每条关键技术都应该成为下一级专题/子专题的题目或主要研究方向。关键技术名称应以"技术"两宇结尾,不应以"研究"结尾。专家经常评价某个关键技术"不明确",是指该技术提炼不足,过于笼统,没有体现关键点等。例如:"碳纤维与树脂匹配技术",更好的写法是"国产T700 级碳纤维与双马树脂界面匹配技术"。但这里面也有个平衡的问题,过细的关键点可能不足以上升到关键技术层面,"度"的把握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关键技术因为专业性太强,难以提炼出通用准则,在此仅提出比较模糊的可列为关键技术的原则建议:·新兴的、大家都还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解决成本太高的:·上下游都己解决,卡在某个关键点的:.限于某个原因无法推广的:·对分散技术进行系统性综合的:.将理论实现的: 每个课题的关键技术条目在 3-5 条间比较合适。关键技术是一份项目建议书最值得耗费精力的地方之三。2.9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每次评审中专家必然会问到的部分。除非与课题发布机关和专家组进行过充分沟通并得到认可,否则指南中的技术指标必须全面满足,这是评审专家非常关注的一点,是"否决项"。这些技术指标很可能是某个单位提出的,既然位己经提出,就一定能以某种形式实现,其他申报单位没有理由实现不了。如果技术储备充足,建议书中的指标值可以较指南适当提高,但不宜过高,过高的指标值意味着申报者对指南理解错误或者意味着专家编制指南时对技术发展缺乏了解。建议尽量将指标细化,方便分阶段实现和考核,更为重要的是,细化指标向专家展示了该项目更为可信的可行性。如:某课题中"重量较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和制造的结构减重二月0%" 这一指标,项目组经拆分分为 FA (注: "FA"为该项目组自行 定义的缩写,非标准)、 等系列分项指标,其中 FAl 分项指标的内容为"混合制造技术快速成形区及接头的拉伸强度二三780Mpa" FA4为"阻 相对于均值的偏差运 12%" 等。专家对技术指标的常见质疑包括:·这个指标在某某型号上已经实现了:·这个指标不是关键指标/没有意义/不能说明问题/与研究目标关系不大:·指标太高以现有技术不可能实现/指标太低:.研究内容和技术途径中没有说明该指标是准备如何实现的: ·技术指标是一份项目建议书最值得耗费精力的地方之四。2.10 创新点创新点的编写是一件比较挠头的事情,不容易写出新意,稍有不慎又容易写过。专家比较希望看到的(同时也是容易被专家批驳的)字样是 国内/国际首创、国内/国际领先、填补空白、首次实现/应用、引领、突破等等。当我们把申报项目定义为"领先"、"引领"等时,需要事先准备好证据支撑。对于工程设计而言,新技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积累起来的,较少出现依靠一两个灵感式创新就能形成爆发式突破的情形,不太容易总结出各种"首创"说辞,因此在提炼创新点时可以考虑如下方面:·己有技术的创新应用:·技术的局部突破形成总体效益:.将理念转变为实现:.设备能力/计算能力的陡升导致产品性能/设计手段的突变:·在建议书阶段创新点不宣超过3条。2.11 成果形式机关发布的模板中成果通常按硬件、软件等方式罗列,在此基础上,建议在前面加一段总括性文字,让专家在看成果细目之前对成果有一个总体性了解。某单位常采用的一种公式化的表达形式可供参考:本项目将建成2个体系、2套系统、3项标准、4个**,其下才是成果细目。成果形式在建议书中不算重要组成部分。2.12 经费建议书评审阶段会对经费构成提出质询,但一般不是重点。通常的注意点是:事业单位不能列支工资费(非绝对)、管理费不超过 8% 、外协比例不大于 30%等。经费预算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本文仅是把问题引出,编写过程中最好请财务专业人员对经费构成表进行推敲。随着国家财务制度管理日趋严格,财务部门有意愿、也有义务在课题论证的前期即开始参与预算工作,减少后期的审计难度和风险。有些评审会专门请有财务专家。2.13 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只能有一个人,有的课题发布机关未明令禁止,那么可以打擦边球写上两个人。采取这个措施的原因是各渠道课题都要求答辩时项目负责人要到场,否则扣分,写两人可以减少此情况的发生。如有可能,选择项目负责人时的考虑因素应包括其是否能够抽出时间参加多轮次答辩。有些课题发布机关要求,在该机关发布的所有课题中,同一个人同 时期只能担任一个课题的负责人,不得同时兼任多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应含项目(计划)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参研人员的年投入量没有统一标准,参考建议:项目负责人以 3-6 个月为宜,因为负责人多为领导级人员,过多的投入量显得不真实,骨干人员年投入量 6-10 个月,一般参研人员 -4个月。从十三五开始,某些渠道要求参研人员总投入量与课题总经费挂钩,相互有换算关系,此时需调整参研人员数量、年投入量满足其需求。因专家组需同时对多个技术领域的课题申报进行评审,不太可能每个专家都深入了解每个课题的技术,若某个专家遇到一个他不懂的项目时,就可能转而去研究项目成员表时间比例是否合理、所有成员的年技入量数累加起来是否满足课题研究要求、项目信息表中的数据与项目成员表中的数据是否匹配等,继而提出质疑。项目组成员表是建议书最不重要的部分之一,问题容易被忽略,虽然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还是可能会形成一些不利的印象分。3. 针对性有针对性的申报更能提高申报成功率,下面就几个方面的针对性提出 些浅层次的建议。3.1 渠道特点针对性对于航空行业而言,至少有十数个课题发布渠道的项目可以去申报,这些渠道的课题既有各自的侧重,相互间又有一定的重叠。每个渠道的课题又分为数类到十数类,每类课题还可能分有子类或根据经费规模分成更细的类别,适当掌握各渠道的特点将有助于有的放矢,减少无效申报。比如一个概念或理论阶段的研究,合适于申报基金项目:某个通用的工艺方法合适于军委装备部或科工局的项目而未必合适于军兵种的项目,等等。对各个渠道进行课题特点的分析总结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也超出了本文作者的视野范围,在此仅提醒编写者,在收到指南后如不明确最好事先向资深课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咨询拟申报项目的渠道符合性,撒网式申报不甚可取。3.2 机关人员针对性本文描述的重点是建议书如何编写更能符合专家的胃口,事实上课题发布机关的管理人员对课题立项起到的作用相当大,特别是一些大型课题的立项。他们通常非常关注课题研究成果的显示度,非常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实际应用于产品、产生显性效益,因此建议书中对研究成果的"包装"需要较为考究。但由于长期以来时常出现项目承担单位在申报时为迎合机关人员的期望而过于夸大课题的目标景象,导致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研究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现象,目前部分机关的管理人员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逐步从好大喜功转变为脚踏实地,更加注重申报项目的可实现性而不仅是目标成果的显示度。虽然机关管理人员更关心千万元量级的大课题,对小课题投入精力有限,但如果项目提出人能够描述出一个较好展示度且有理有据、有明确应用前景的项目,向管理人员做介绍对立项也将有莫大的帮助,这个工作通常于指南发布前或指南发布外进行。3.3 课题特点针对性应区分课题研究与解决工程问题之间的差异,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瞄准前瞻性、通用性技术,工程研究则是针对紧迫性、具体性的问题,课题项目通常不支持解决个案性的工程问题。如,某一飞机产品的某一特定部位反复出现故障,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这是工程问题,不适合作为课题进行申报:但如果多个企业的多个产品在类似部位多次出现故障,长期得不到解决,则非常合适作为课题项目进行申报,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共性"或"通用"。将工程问题"包装"成课题项目去申报,也是→种可行的选择。课题一般不直接支持具体产品的研发,但如果某项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产品,或者某个产品可以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也可以获得某些渠道的经费支持。4. 功夫在诗外建议书编制的本质是从胸中积攒的无数学问和疑问中挑选出与指南最对口的部分描绘到纸面上的过程,是长期科研工作中的经验积累、问题挖掘、新技术研究、发展方向思考之集大成者的具体体现。建议书仅是载体,最终决定建议书质量的,是编制者/编制团队的内在综合实力。添加订阅号“政策快车”回复“高新企业”免费进行“高新企业”匹配【根据企业信息匹配申报成功率】

丰山犬

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选择——高中生必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向社会生活主动去探索研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探究、创新、实践的原则,而课题选择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自己选择,还是在指导教师决定研究方向,都需经历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炼等系列环节,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选题的好坏直接涉及到研究性学习论文的价值,选择好课题等于完成任务的一半,在一定意义上选择课题比完成研究任务更困难。从发展上说一个好课题可以产生一系列成果,因此选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快慢,成果的大小、好坏,甚至整个工作的成败。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又有其特殊性。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别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大致有四类:(1)知识探究型。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形成学习报告,如《洗涤剂的化学成分研究》课题,这类是研究性学习的全新起点。(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经老师指导最后写出论文,可以是对某项定律、定理的条件补充,可以对课本例题解答的不同意见,可以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臧否,可以对某个作者诗文历史价值价判等等,如《王阳明的“良知”思想的现实价值浅析》课题。(3)社会调查型。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学会与人交往、沟通,让课本知识贴近生活,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类课题学生也比较喜欢,如《我市中学生近视现状调查》课题。(4)创造发明型。学生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索,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成果,应用于社会,如《制作滴水起电器》、《热气球的制作与研究》等课题。其他还有畅想论证,文献研究、建模概括等类型。二.选择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研究的选题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对这类问题能够加以解决或提出己见,则体现了价值;反之,研究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科学价值的选题只能导致劳而无功的结果。(2)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有创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具有开拓性,尽管难度比较大,研究的价值也较大。(3)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具有事实依据或科学理论依据,能保证探索方向的正确性。(4)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能量力而行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出发,避免好高骛远。(5)典型性原则,指选题要少而精,适合于大题小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选题时凑热闹;贪多求全,大而无当,还要查看文献材料,避免选题“撞车”。三.如何选题(1)何处选题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科学等三个范畴来考虑。因学生每年获得的体验和经验逐步增多,所以研究性学习可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研究内容。如高一以“文理综合课程”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价值的能力,围绕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方法选题,以“人与社会”为主题,有利于体验社会,关心社会;高二学生已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以“课题研究”为渠道,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围绕实践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选题,有利于热爱和保护自然,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以“人与科学”为主题,围绕假设论证、构建模型的方法选题,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正确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三个年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然也可尝试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并相互渗透逐步提高。可以在上述三个范畴从生活实践、报刊、杂志论文、热门话题、参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面来选题。(2)自主选题学生根据爱好与特长选题,可不受学科的限制进行跨学科研究;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的问题,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的课题。这是一个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充分展示的过程,但要强调研究取一个新视角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提出新的观点。如有个课题研究《***旅游资源调查》,选择这个课题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但通过调查,真正撰写却有问题,即针对性不够,研究目标不够明确,只有研(是什么)没有究(为什么,怎么做)。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还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还有好多未被开发,旅游人数尚欠多。那么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如何营造一个主题来打造这块旅游宝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确定了研究课题:《***旅游业开发研究与展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的开放性决定了课题的选择、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和个性化,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必须避免强加于学生一些课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有创意的新课题。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同学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是课题选择上重要的一环,此外选择的课题立意要高,创意要新,在具体指导上可通过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总之,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如何,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成果有无价值、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课题,其本身就孕育成功的希望,选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有赖于教师的智慧和创意,还有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湖畔

Java自学教程五:框架项目实战

最后,恭喜你,终于来到了项目实战,只要你学完并理解了这两个项目,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找工作了。目前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项目:杰信商贸是一个纯Spring,SpringMvc,Mybatis做成的项目,更注重业务功能,这个项目大家一定要自己跟着做,最好能自己敲一编代码,理解透彻相关的功能,因为以后面试出去吹牛很大概率会让你介绍你做的项目。淘淘这个项目里面用到的技术就更多一些,比如Redis,ActiveMq,Dubbo,Nginx等。这些技术你如果有个大概的了解,能说出它的用法和基本原理,那么你相对于其他毕业生就有更大的优势了。总体来说,建议大家先把杰信商贸这个项目完全搞懂,再慢慢学淘淘这个项目。全部学完之后,大家其实已经有一定的java基础了,完全有能力在工作中自学其他的东西,比如redis,springBoot,elasticSearch,也不需要我再教什么了,网上完全有你想要的资料,谢谢大家。最后,我想说一下面试的事情,面试首先要准备一下自我介绍,描述你的毕业院校,专业等常规信息。然后就要介绍一下你会哪些技术,框架。最后再介绍你做的项目。面试中面试官会问你很多java相关的问题,对于刚学完java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多背背<<java面试宝典>>,这个东西年年更新,我就不为大家准备了,大家可以网上搜索最新版的。文章中不方便直接放百度网盘链接,大家可以发送任意邮件到3107779061@qq.com,邮箱会自动答复全套视频地址给大家,谢谢。

万人谋之

《博士生写作手册》丨如何构建你的文献综述

哈特(1998:186-7)建议首先将文献综述笔记分为三部分,这样做是为了阐明文献综述的目的,然后再确定一个合适的结构:1.概述该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不同的方法、已出现的不同问题、关键术语及概念。2.对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批判性评价——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论和方法”,研究该课题并评价文献的相对优势和劣势。3.针对该课题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做出一般性和具体性的结论——弄清研究存在的欠缺、分歧和矛盾之处。就文献综述的结构本身而言,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有些学科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博士论文可能并不需要冗长的文献综述。与此同时,其他学科领域的文献综述可能出现在多个章节或很多不同章节的各个小节。有些论文会要求作者就研究方法论和数据收集方法撰写单独的文献综述,而对于另外一些论文,这种讨论可以包含在一个章节的一小节中。不过,也可以提供一些通用的指南帮你找到一个读者容易理解的合适结构。在文献综述中增加一个简短的介绍性小节有助于读者更轻松地理解你所采用的独特研究方法。你可以解释你自己的研究问题将如何影响综述的内容和结构。在文献综述的前几节,很有必要对关键概念进行定义和探讨。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大多数文献综述章节都试图对可能存在多种解读的“争议性概念”进行讨论。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你在综述一开始就要阐明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很重要。第五章会更详细地介绍这些问题及相关技巧。主位结构则给许多文献综述提供了结构框架。自己的研究问题或者其他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有助于确定要探讨的重要主题。构建文献综述主干部分的其他方式有:时间顺序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描述性叙述);“问题—解决法”(侧重于其他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及其研究发现);以理论框架为依据的方法(对解释有趣现象的不同方式进行比较)。更多文献综述的框架范例请参见哈特(1998)的观点。一个简短的结尾小节则有助于你总结多方不同的争论,归纳你的主要结论并过渡到论文的后续章节。论文主要的读者有哪些?对许多博士论文作者而言,这是他们的一个困惑。论文究竟为谁而写?论文审阅人?还是专门监督论文进度的监督委员会?你的导师?还是更广泛的读者?对于临时性文献综述,答案相对明确,其目标读者最有可能是论文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对最终文献综述而言,情况要更复杂。显然,选择“论文类”模式的博士论文作者以发表文章为目的,读者群当然是越广泛越好。他们可能打算发表单独的研究性论文或者将主题相关的论文结集出版成书。其他大部分论文作者应该也期望自己的论文最终会有更广的读者群,而不仅仅只有两位博士论文审阅人。不过,最重要的读者确实首先是论文审阅人。完全了解单位内外的审阅人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要试着换位思考。审阅人的主要期待会是什么?他们在审阅你的论文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论文的哪些方面是需要你特别说明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准备最后答辩时,这些问题也需要思考。需要提供多少信息?综述内容应该详尽到什么程度?应该对读者的知识水平做何假设?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比较谨慎的话题。经验欠缺的论文写作者会担心呈现给读者已熟悉的信息会让他们感到受轻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保险的做法是不要阐述得太详细,并假定读者至少和你的知识水平相当。但如果因为这样做而让读者无法理解你的论文,那后果可能就严重了。作者很容易高估读者的水平却低估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作为读者,读到一些已了解的东西通常并不会生气。如果觉得无趣,我可以跳到下一部分。但是,如果由于自己水平的问题而无法理解一系列的引用,不请教别人,我没办法弄明白。这种做法引发了另一个值得质疑的假设,即论文审阅人和其他读者逐字逐句读了你的论文。但事实并非如此。审阅人既是经验丰富的论文写作者也是见识广博的读者,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可能有自己偏爱的方式。审阅人甲可能并不会从头读起,而是直接阅读你论文中的研究结果或结论。如果是读者比较熟悉的领域,他们可能会快速跳过前几章节。而审阅人乙可能会觉得“我对这个领域并不太了解,需要非常细致地了解一下背景知识”,然后按照论文章节顺序逐章认真阅读。逐一进行解释可能会被理解为低估读者智商,有这种担心也许很正常。还好,有些实用的解决方案可供参考:1.在文本中给出清晰的路标式的指示词,明确说明你想暂时偏离主题去对你的观点做更细致的解释。不需要看这部分内容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节继续阅读。2.如果学科惯例允许的话,使用脚注。因为脚注是和正文分开的,是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信息的合适方式。3.利用附录作为参考来源,可以在附录中为有些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解释供他们参考。4.如果不确定到底该涵盖多少内容,请记住这句老话:有疑问,就讲出来。如何做到既显得博学,又没有抄袭之嫌即使是在你刚开始构想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的时候,你也该有想法。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想法不够成熟,而且可能很快会有别的想法,但是仍需记录并重视这个想法。之后你会发现又会回到原来的想法上来。同时,你如何确信你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论证呢?在准备文献综述时,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明显不一致的看法或其他人似乎没有研究透彻或解释清楚的观点。无论是知识上的小漏洞还是有歧义的地方,这些都可成为你的重点。要认真思考其他论文作者提出的看法和理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众多人文社科领域,作者可以这样利用“灰色地带”。到了后期阶段,可能会舍弃已撰写的东西,或者(出乎意料)可能会认为它仍然有价值。如果有理由认为你对某观点不再有信心,可以进行更换。没有哪个文献综述可以成为终结性的论述。相反,你可以将其视为绘制思维进展图的手段。如果问你的导师或其他任何一位学者对他们自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或作品的看法,你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甚至可能拒绝回答你的问题,也有人会说:“实际上,当重读那篇文章时,我十分满意,我觉得其实还不错。”有些作者大器晚成,而另一些在职业生涯之初就出了最好的作品。由此可见,你对自己第一次尝试阐述的观点要有信心,直至有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需要修改。(本文节选自《博士生写作手册》)《博士生写作手册》ISBN:978-7-5166-5041-7[英]德斯蒙德·托马斯 著新华出版社 2020年12月定价:49.00元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