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郴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嘉禾县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嘉禾五中举行。红网时刻6月4日讯(通讯员 李宇欣 林玲芝)6月2日,郴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嘉禾县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嘉禾五中举行。会上,六个课题小组的负责人依次围绕开题阶段涉及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方法、概念界定、进度、经费分配等核心内容进行汇报。专家们针对各组的课题材料和汇报情况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询问并给出指导意见。针对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商讨,同时从可操作性、落实性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明确核心概念的界定,才能更好地确定研究内容、范围。”嘉禾县教科院副院长李波说道。通过专家们的专业点拨,课题组成员更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为下一阶段的实际、深入研究把握了方向。据悉,本次开题论证会旨通过专家、课题小组共同的探讨交流,有效促进课题开展的实际可操作性、深入性。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对课堂问题的深入思考,了解问题本质,发现问题的根源,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得到理论的指导、解决的策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 赵爱)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科研质量,强化研究过程管理与指导,近日,高新区第八小学举行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暨区级课题开题会。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网讯(通讯员 禹赛娥)11月11日上午,初冬微寒,但阳光正暖。邵东市教科所所长程金夫带领彭晓萍、郭筱硌两位教研员到流泽镇中心小学开展课题调研活动。程金夫一行听了该校教师姚丽娜的汇报课《盘古开天地》。整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亮点多多,把学生的学作为了课堂的重点,带领学生去质疑、去发现、去体验,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评课后,调研组认真检查课题实施过程资料,对该校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做了充分肯定,对该校领导对课题实施的重视以及高质量的资料给予了好评。同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要求课题研究要做到多维度、多角度、深层次研究,希望接下来对探究“构建开心课堂的因子”能做到有突破性的研究。 该校校长刘伯平表示:“开心课题”工作的收获离不开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学校将以此课题为契机,狠抓课题研究,完善科研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完成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继续努力。【来源:邵东市教育局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涵养与运用,注重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即日起,浙江日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敬请关注。首篇推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才能锚定方向、行稳致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培养和增强我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战略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奋发有为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就战略思维作过深入思考并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坚持用战略思维方法观察时代大势、洞悉当代中国、谋划浙江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八八战略”为总抓手,包括统筹城乡一体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系列战略举措在内的省域发展战略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1.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战略思维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树立“善审天下之势”的全局观念,注重战略环境分析。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层面观察和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2005年2月,在部署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推进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注重战略环境分析,还善于从中寻找和把握战略机遇。他指出,“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习近平同志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在深入分析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因此,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明确战略定位、笃定战略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说“度势”是为了放眼全局、因势而谋,那么“审时”就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应时而为、顺势发展、乘势而上。21世纪初期,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改善,但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浙江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如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他强调,关键是把握两条: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中有很多是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虽然现在还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旦茁壮成长,就会成为主流。也有一些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或者是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研究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化解。习近平同志准确分析了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了浙江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双重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人均GDP1000—2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又有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使浙江面临着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好城乡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顺利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结构的均衡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中把握经济发展全局”。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他还指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把浙江的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勇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尽领风骚。对于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方面全面加以理解,全面加以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发挥战略优势、筹谋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善作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树立和运用战略思维,关键要在发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抓住主攻方向、关键环节,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提纲挈领带动全局发展。21世纪初,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重考验,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作出最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成为浙江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八八战略”是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形成的基础、立足发挥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八个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等;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因此,“八个方面的优势”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这是“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核心要义。“八八战略”的“优势论”还体现在对发展资源的深刻把握上。高度重视战略资源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大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海洋是浙江未来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首个《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还认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3年,他就部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为此,他亲自谋划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并推动实施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可以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浙江特色优势,尽力把优势做大做强的经典范例。4.凸显战略重点、推进战略实施: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战略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战略思维要求确定各战略阶段的发展方针,选择实现的手段或途径,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细化举措,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整体把握浙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他的提议下,浙江省委将未来5—15年发展趋势判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列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理念,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针对浙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奋力迈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全面部署“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并将“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为探索社会治理之道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十大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准关键点和着力点,为全面加强浙江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一系列战略重点,构成了新形势下浙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浙江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省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研究发展规律、战略优势,突出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价值追求、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而伴随着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对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也从区域治理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1.统驭全局的战略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战略谋划是从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实践看,凡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推出的“八八战略”就是关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它“致力于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着力推进数量、质量和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的稳步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联动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全局性、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又对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如针对当时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明确战略规划、细化行动计划,为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部署,既包含战略目标,又明确了战略举措。注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同志从浙江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远见。2.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也是战略定力的思想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建设上,他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推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倡导推动“三个跑遍”、“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可持续,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制定之中。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3.观势谋事的战略考量: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形势,必须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就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针对21世纪初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不仅强调要尊重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个必须牢牢把握”强调,“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在防汛抗台工作上,针对浙江“洪、涝、台、潮、旱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特点,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和分析我省防台抗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从思想、建设、法制、机制、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灾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鲜明特征。4.底蕴厚重的战略自信:在激发潜能活力中增强发展信心。能否立足实际,调动各方信心,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是衡量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浙江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发挥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战略自信。比如,针对浙江山区、海岛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时有人认为浙江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习近平同志则提出,“浙江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以‘轻’为主,这是我省的优势,不能丢,而且按照我省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承载力来看,要想太‘重’也不可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部署和指导改革发展中,总是强调要利用和发挥优势。“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蕴和优势的集中概括。从发挥浙江优势到大国自信,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客观实际、把握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战略智慧,成为贯穿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要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5.坚如磐石的战略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制定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施战略,即把谋划转化为具体行动。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的谋划,也包括对战略实施保障的谋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为抓好落实,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具体地说:党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形成全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他还推动建立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以加强重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始终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推动落实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则,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方向,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特别是历届省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其作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省委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统筹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于浙江来说,如何将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丰硕战略成果,还是要“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建设好“浙江之窗”、展示好“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1.强化接力意识,确保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一以贯之。战略是着眼长远、谋划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从进入新世纪到奋进新时代,“八八战略”始终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对于浙江来说,以战略思维推进发展,就要做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战略定力不能变,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意志不能变。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有着从传承到丰富、发展到跃升的推进关系,继承和发扬“八八战略”聚焦优势与短板、立足时代前沿对发展重大问题作出超前预判、紧密联系实际对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力探索等精髓要义,着力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从省域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鲜活的诠释。2.强化全局意识,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以全局视野认识当前、放眼未来,在坚定战略自信中赢得战略主动,保持发展先行。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省域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考量把握,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重点谋划如何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在谋深而行、谋定而动中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3.强化前瞻意识,回答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课题。战略思维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对事物发展方向有科学预见、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分析、对事物发展进程做到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事关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浙江要着眼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围绕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六方面战略性问题,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率先回答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4.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步、进步慢了就等于退步。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与根据”的观点告诉我们,抓住了特定的有利的外在条件,就能推动事物实现长足发展。浙江发展要保持引领未来的良好态势,就要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和形成多方面的战略性发展优势。要树立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浙江正在开展的国家试点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加快实现改革试点从“盆景”变“风景”,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在服务区域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上贡献长板、担好角色,细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抓手,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增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力、竞争力,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新时代浙江的“金名片”,聚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5.强化攻坚意识,在谋大事、干实事中展现担当作为。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一项战略性部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各项工作要体现“窗口”标准、形成标志性成果,必须强化“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坚持改革创新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围绕新目标新定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增强有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强化“钉钉子”精神,着眼战略设想落实落地,努力让每一件重要工作都出新出彩,在实干笃行中赓续“八八战略”、擦亮“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篇章。(课题负责人:盛世豪 黄俊尧 邢晓飞)
专 家 评 议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有幸参加亚桥小学恒山校区“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推进暨“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感到非常高兴,听了陈福校长对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介绍和邹春红校长对课题开题报告的解读,很受触动。深切地感受到学校领导对项目和课题的高站位认识和高效率工作,也看到了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此次会议为课题进一步深入实施明确了方向和提供了保障。在这里,受专家组委托,对课题进行论证。邹春红主持的“小学家校沟通有效方法的研究”是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家校共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该课题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扩宽家校沟通的渠道,优化家校沟通的方法,达到增强家校共育合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此课题具有如下特点:课题选题具有价值性。 该课题是在“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大主题下选定的小主题“小学家校沟通有效方法的研究”, 符合学校实际,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课题主题突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是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选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有时代性的选题,更是一个具有现实研究潜力和未来发展远景的选题。2.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课题立足立足于当前,着眼于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家开展各种家校共育的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孩子的成长氛围,同时也能让老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孩子。通过家校沟通,增进老师和家长的感情,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3.课题内容具有时代性。家校共育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共进。而家校沟通是家校共育的一个结合点、一个突破口。该课题研究体既要借鉴国内外家校共育的经验,又要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家校共育模式,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4.课题实施具有可行性。从开题报来看,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计划具体,研究成果多元化;从研究队伍来看,课题负责人邹春红是吉林省吉林省特级教师,是吉林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最有影响力的名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的老师都是有热情、肯钻研、善学习、乐奉献的中坚力量,这样一支研究团队,一定能保障课题研究的扎实有效、成果丰硕。根据学校目前课题研究情况,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完善开题报告,细化研究目标,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交流,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及时收集和整理过程性材料,以课题为先导,带动学校方方面面工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探索家校合作的最佳路径,努力办最适合的教育,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前行!谢谢!2020年11月5日
课题是申报是很多教师及研究人员在评职称或者申请项目的时候必然会走的一个环节,课题申报书很多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因为项目申报尤其是科研项目都是非常正式严格的。教师课题申报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都和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自己的实验项目有关。但是,在之前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申报项目,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准备材料,等待审核等过程。我们今天主要说一下教师的课题研究项目如何写?教师项目申报书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无论从实验还是从项目的实施上,一般教师自己或者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都可以完成的。项目申报的内容可以是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也可以是你比较出色的教学经验,这些都有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申请。但是,无论如何课题申报需要准备很多材料,而且还需要把自己的项目用文字记录下来,一份完整流畅得体的书面呈报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申报书会有很多现成的表格填写,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对你课题一系列流程的记录,以及你的课题的完整的内容呈现,对整个课题的总结,有可能达到的效果等等,这些都必须用文字呈现出来。在日常工作中,我接到的教师申报书很多,基本上都需要写5000到8000左右的内容,包括整个流程,材料准备,课题进行过程,课题总结,课题内容呈现,最后对课题内容的总结等。因此,要保证课题申报尽可能的保证被批准,课题申报就要认真准备,项目要做的有真正的意义,对教学工作、对学校管理、对学生提升等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每一个课题的申报都需要认真准备,也需要认真撰写。作为教师,有课题可以研究,有课题可以申报,是非常好的表现,至少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是在逐步的提升自己。也期待每一个教师都能有自己的项目可以申报,都能在教学上精益求精。
想要完成医学科研课题设计,首先要一份完整的医学科研课题设计:1、医学科研课题设计提出的依据和理由,可以从中分析课题的实用意义、科学价值。理由要充足。2、收集与本医学科研课题设计有关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突破口,易出成果。3、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主要研究内容,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4、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要达到的指标:(1)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包括动物质量及数量、病例数、研究手段、技术参数、操作程序和实施方案等。(2)达到一定的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医学科研课题设计进度计划指标,分阶段完成指标,要有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4)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医学科研课题设计的规模与选点。5、完成医学科研课题设计应具备的条件:(1)要合理使用经费,精打细算。资金来源包括自筹、上级拨款、银行贷款及社会资助等。(2)完成医学科研课题设计需要的主要设备仪器及原材料。(3)参加课题研究参加人员的技术保证,包括其技术职称、学术水平、从事专业时间等。另还需要明确思路,掌握技巧:1. 要写好科研课题设计,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英文的阅读多多益善,只有读得多了,我们对英文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对英文知识的认识才会上升到一定的点。2. 写科研课题设计,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逻辑即是文章的写作脉络,只要脉络清晰我们才能更好地寻找到一篇文章的血液所在。3.具体写科研课题设计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课题设计,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课题设计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高。修改时,还是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83332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6.科研课题设计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低年级自主识字方法的研究微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成功开题,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在班级展开了研究工作。虽然在实验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能及时调整方案,极力追求识字教学的精纯境界。现将成果展示如下:教师:(一)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识字不仅仅在课堂,在教学中,我能放手让学生学,带领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拓展了识字的渠道,提高了识字效率。我们的校园文识化氛围浓,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的熏陶。(1)认识教室里的张贴的标语上的汉字。课间,让学生读教室里的标语,看看谁不会的字少。这样识字轻松,记忆还深刻。(2)认识校园里文化走廊、横幅上的字。下课,学生课间活动,我常常会陪在他们身边,以防学生发生不安全事故,这时,我就会把识字能力差的的同学叫在身边,问他们这个字读什么,那句话怎么读。学生把校园环境和识字有机的融为一体,识字能力得到提升。(3)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识食品、报刊上的字等。(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善。(1)应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借助多媒体、游戏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积极性。(2)识字方法灵活多样。比如:看一看、画一画识字法、联系比较识字法、儿歌字谜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等等。(三)知识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评价,课后及时反思,将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同学及时沟通,和同课头老师一起探讨,并且记录在案,寻求最佳解决方法,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学生1、学生在快乐中自主识字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大大提升,在孩子们眼中,识字也变得越来越有趣了。赵宇轩是我班一个比较好动的同学,以前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在课题研究以来,因教学方法灵活,正适合他的兴趣,现在掌握的识字量也不少。比如认识书写“藏”,他在我的指导下一遍之后就会了。2、朗读水平大大提高。以往学生读课文总是拉长调,老师怎么也纠正不过来,通过这几个月的教学改进,学生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读得也比较流利,正确,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情感。3、看图写话,小作文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同学们在看图写话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就图说图,而且句子不完整,,错别字多,要不就是一串拼音,现在大部分同学能比较准确地看清图意,语言表达完整。4、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强烈。进行识字研究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强烈。如遇到一个生字,学生会思考,会动手查字典,会把字形相近的字都联系起来,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我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我将不懈努力,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探索,在探索识字方法、过程中创出一条新的道路。
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涵养与运用,注重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即日起,本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敬请关注。首篇推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才能锚定方向、行稳致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培养和增强我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战略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奋发有为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就战略思维作过深入思考并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坚持用战略思维方法观察时代大势、洞悉当代中国、谋划浙江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八八战略”为总抓手,包括统筹城乡一体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系列战略举措在内的省域发展战略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1.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战略思维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树立“善审天下之势”的全局观念,注重战略环境分析。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层面观察和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2005年2月,在部署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推进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注重战略环境分析,还善于从中寻找和把握战略机遇。他指出,“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习近平同志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在深入分析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因此,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明确战略定位、笃定战略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说“度势”是为了放眼全局、因势而谋,那么“审时”就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应时而为、顺势发展、乘势而上。21世纪初期,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改善,但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浙江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如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他强调,关键是把握两条: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中有很多是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虽然现在还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旦茁壮成长,就会成为主流。也有一些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或者是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研究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化解。习近平同志准确分析了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了浙江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双重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人均GDP1000—2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又有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使浙江面临着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好城乡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顺利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结构的均衡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中把握经济发展全局”。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他还指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把浙江的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勇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尽领风骚。对于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方面全面加以理解,全面加以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发挥战略优势、筹谋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善作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树立和运用战略思维,关键要在发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抓住主攻方向、关键环节,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提纲挈领带动全局发展。21世纪初,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重考验,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作出最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成为浙江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八八战略”是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形成的基础、立足发挥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八个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等;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因此,“八个方面的优势”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这是“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核心要义。“八八战略”的“优势论”还体现在对发展资源的深刻把握上。高度重视战略资源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大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海洋是浙江未来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首个《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还认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3年,他就部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为此,他亲自谋划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并推动实施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可以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浙江特色优势,尽力把优势做大做强的经典范例。4.凸显战略重点、推进战略实施: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战略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战略思维要求确定各战略阶段的发展方针,选择实现的手段或途径,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细化举措,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整体把握浙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他的提议下,浙江省委将未来5—15年发展趋势判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列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理念,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针对浙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奋力迈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全面部署“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并将“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为探索社会治理之道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十大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准关键点和着力点,为全面加强浙江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一系列战略重点,构成了新形势下浙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浙江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省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研究发展规律、战略优势,突出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价值追求、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而伴随着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对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也从区域治理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1.统驭全局的战略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战略谋划是从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实践看,凡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推出的“八八战略”就是关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它“致力于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着力推进数量、质量和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的稳步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联动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全局性、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又对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如针对当时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明确战略规划、细化行动计划,为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部署,既包含战略目标,又明确了战略举措。注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同志从浙江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远见。2.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也是战略定力的思想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建设上,他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推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倡导推动“三个跑遍”、“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可持续,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制定之中。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3.观势谋事的战略考量: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形势,必须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就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针对21世纪初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不仅强调要尊重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个必须牢牢把握”强调,“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在防汛抗台工作上,针对浙江“洪、涝、台、潮、旱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特点,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和分析我省防台抗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从思想、建设、法制、机制、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灾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鲜明特征。4.底蕴厚重的战略自信:在激发潜能活力中增强发展信心。能否立足实际,调动各方信心,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是衡量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浙江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发挥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战略自信。比如,针对浙江山区、海岛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时有人认为浙江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习近平同志则提出,“浙江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以‘轻’为主,这是我省的优势,不能丢,而且按照我省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承载力来看,要想太‘重’也不可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部署和指导改革发展中,总是强调要利用和发挥优势。“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蕴和优势的集中概括。从发挥浙江优势到大国自信,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客观实际、把握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战略智慧,成为贯穿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要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5.坚如磐石的战略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制定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施战略,即把谋划转化为具体行动。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的谋划,也包括对战略实施保障的谋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为抓好落实,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具体地说:党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形成全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他还推动建立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以加强重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始终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推动落实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则,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方向,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特别是历届省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其作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省委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统筹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于浙江来说,如何将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丰硕战略成果,还是要“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建设好“浙江之窗”、展示好“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1.强化接力意识,确保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一以贯之。战略是着眼长远、谋划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从进入新世纪到奋进新时代,“八八战略”始终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对于浙江来说,以战略思维推进发展,就要做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战略定力不能变,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意志不能变。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有着从传承到丰富、发展到跃升的推进关系,继承和发扬“八八战略”聚焦优势与短板、立足时代前沿对发展重大问题作出超前预判、紧密联系实际对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力探索等精髓要义,着力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从省域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鲜活的诠释。2.强化全局意识,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以全局视野认识当前、放眼未来,在坚定战略自信中赢得战略主动,保持发展先行。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省域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考量把握,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重点谋划如何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在谋深而行、谋定而动中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3.强化前瞻意识,回答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课题。战略思维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对事物发展方向有科学预见、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分析、对事物发展进程做到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事关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浙江要着眼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围绕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六方面战略性问题,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率先回答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4.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步、进步慢了就等于退步。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与根据”的观点告诉我们,抓住了特定的有利的外在条件,就能推动事物实现长足发展。浙江发展要保持引领未来的良好态势,就要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和形成多方面的战略性发展优势。要树立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浙江正在开展的国家试点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加快实现改革试点从“盆景”变“风景”,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在服务区域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上贡献长板、担好角色,细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抓手,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增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力、竞争力,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新时代浙江的“金名片”,聚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5.强化攻坚意识,在谋大事、干实事中展现担当作为。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一项战略性部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各项工作要体现“窗口”标准、形成标志性成果,必须强化“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坚持改革创新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围绕新目标新定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增强有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强化“钉钉子”精神,着眼战略设想落实落地,努力让每一件重要工作都出新出彩,在实干笃行中赓续“八八战略”、擦亮“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篇章。(课题负责人:盛世豪 黄俊尧 邢晓飞)
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通讯员 陈晶晶 张萌 张嘉兰5月25日上午,惠济区东风路小学举行“2019年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讨会”由教导处副主任贾盈盈主持。参与本次开题报告研讨会的共有8项课题。教导处副主任贾盈盈说明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项目,让各课题主持人意识到课题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她强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精诚合作、勇于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各课题主持人结合PPT,分别从课题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课题开题阶段遇到的困惑。每位主持人汇报后,大家会对此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此次开题报告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步骤,增强了做好教科研课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