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度考察社会研究方法的学校和专业中,研究设计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通常的考察方式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求学考生做出一个研究设计。例如清华真题:对近期发生的热点环境议题、媒体报道情况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一个实证研究,说说你的研究设计。为了能答好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在考前自己准备几个研究设计,包括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设计、网络研究设计等。同学们可以研究书本上给出的范例,也可以查找列出具体研究过程的论文,总结出一般的套路和格式,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尝试做一个研究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研究生学长学姐进行修改。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题目时,直接套用准备好的研究设计模板,并进行适当修改即可。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设计,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主要说明研究题目的产生背景,以及这一课题要解答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此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架构。一般的研究课题往往以某个理论为基础,此处要结合研究课题介绍该理论。研究假设。从理论出发,结合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研究方法。此处说明本次研究应用的概念操作化方法、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例如SPSS。抽样方案。这里要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抽样的过程、结果。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如果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搜集资料,这里要列出这些工具的部分内容。调查时间、场所。根据研究课题,列出调查时间、场所。研究反思。指出本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或者不周全、未考虑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设计大概遵循这种逻辑顺序,但不一定包括以上所有内容,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不写、略写;研究设计不必写出研究结论,这是一个研究实施前的设计。接下来,将给出本文开头提到的清华真题的一个参考答案,同时也是对研究设计案例的展示:热点环境议题的议程互动与建构研究——以上海市垃圾分类为例1、研究背景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合理分类,增加了可回收物的多样性。该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领头羊”,也由此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垃圾分类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多次登顶微博热搜榜。垃圾分类这个环境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分类的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垃圾分类的推行过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新闻报道、宣传引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的主要平台。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网络媒体传播环境,研究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微博平台上的上海垃圾分类事件的议程互动与建构情况。2、研究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验证媒体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现象,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现实层面,有助于了解垃圾分类这一议题的宣传与传播状况,从传播方法和技巧层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怀。3、理论架构议程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设置的合理性面临着质疑和挑战。但仍有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媒体对公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存在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4、研究对象议程建构理论(the agenda-building theory)指出在议题构建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互相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体议程、政府议程、网民议程各自的特点以及互动关系,并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的建构过程。媒体议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环境报》三家媒体的微博账号在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位于上海的《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中国环境报》是环境保护部主管、全球唯一的国家级环境保护报纸,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用网络爬虫工具,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搜集并整理本研究时间段内,这三家媒体微博账号内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内容。政府议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业和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从社会整体利益层面推动社会发展。在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中,上海市政府多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涉及垃圾分类的国家和上海地方政策文件、官方通报等,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政府议程的代表。网民议程确定网民议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民在微博所讨论话题的热度确定,二是通过新闻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量决定,三是通过对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排序确定。因此,本研究把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微博“上海垃圾分类”相关话题下的原创微博作为网民议程的代表。对网民原创微博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均匀抽取页码,每页抽取10条微博,一共顺次抽取100条微博,以进行内容分析。5、研究假设基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现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议程直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置网民议程;◆ H2:当网民的关注形成一定规模或者发展到线下行动时,会影响政府议程;◆ H3:媒体议程与网民议程相互影响,媒体、网民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是一致的。6、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政府议程主要采用描述法进行研究,对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则是使用SPSS。内容分析法需要根据样本特点建构类目,将所有类目构成一份编码表,再对照编码表阅读每一篇符合要求的内容,同时进行编码。编码要求每一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维度只属于单一属性,例如,一篇新闻在信源上只能是“官方”或者“非官方”,报道内容横向属性只能是“事实”“问题”“议题”三者之一。对于内容较为综合的新闻,一般根据文章主要观点强调的属性而定。之后,需要对这一编码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部分编码表可建构如下▼7、研究反思研究对象方面,选取的是有限的样本,结论的可靠性、代表性面临挑战。媒体议程仅选取了三家媒体微博账号的新闻报道,网民议程并不能代表公众议程,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中,样本的选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层面,对于政府议程的研究采用的描述法主观性较大,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于网民议程的研究,可以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质化方法,获得网民的态度、情感、认知等信息,配合内容分析法使用,使得研究更加直观、可靠。参考资料[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本报海口5月9日讯 (记者孙慧)5月9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关于征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课题研究方案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创新课题研究方案,呼吁政府、科研、社会组织和科学工作者参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争创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范例。此次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征集10项课题研究方案,包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创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智慧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综合科考、国内外热带雨林比较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救火体系一体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舆情预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等领域征集咨询方案。【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熊建文教授莅临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为东风西路小学全体教师以及广州市名教师周莲清工作室成员开展了《小学课题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专题讲座。学校作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坚持以规范、科学的科研引领,以学校“课题研究”+科组“问题教研”+个人“微课题解决”为基础,形成教研相长、以小见大的特色教育科研格局。通过讲座、沙龙、课题研讨、主题教研、教学实践等系列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提升,做到教研相长。主持人刘凤霞行政助理以教师教育案例撰写的数据分析,引入教育科研实践的重要性。讲座中,熊教授从自己所接触的中小学课题实例入手,从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课题研究三个大方面来给一线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讲座中运用了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课题选题,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对一线教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熊教授指出“课题研究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就发生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瞬间”,备课、上课、改题等方面,我们经验的积累、产生的困惑、政策趋势、前人研究的不足处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讲座有高度、深度、广度,不仅具有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更有脚踏实地的方法指导,帮助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及时抓住研究火花,点亮了课题研究之路。科研之路道虽长,仰取俯拾皆成果。每一位东风西人将在专家指引下毅然行走在教育科研的路上,高山仰止,俯身捡拾,一路探求,必将风景无限。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耳聋学生的语言沟通问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聋教育工作者感到:耳聋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沟通问题,其表现为“手语杂乱、口语不清、语句不通”等现象。究其原因,其一:使用的聋人手语不够规范,学校、班级、学科、家庭各成员之间使用的手语不统一;其二:耳聋学生听力严重受损后,学前教育阶段依赖单纯的口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多数聋童口语表述不清楚,缺乏语言交流的支撑点,失去了获得早期交往的良好体验;其三:在聋校教育中,单一依靠口语或手语不能顺利进行沟通情况下的教学活动,会造成耳聋学生书面语的不通顺、联词成句能力低下;其四:长期的语言沟通障碍,造成耳聋学生心理狭隘,接触社会生活面窄,交往能力弱。广大特殊教育专家和一线的老师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尚未找到存在问题的共识。我们于二00二年初,在三所聋校六至九年级的十八位任课教师中,进行了一次学生看话(同时配与手语)写句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担忧。除一个口语强化班的两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正确率超过95%外,普通聋教育班师生的沟通率最高在80%,而最低的只有50%多一点,平均沟通率为65%。另一个测验更令人难堪,我校一位教师对十名聋童家长问卷测试,父母能用手语与自己孩子沟通的不足20%。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现状,给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急需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课题。著名台湾学者林宝贵说过:“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这是聋教育界研究的一大课题。本课题研究采用“双语教育(汉语口语和聋人手语)”的沟通方法,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等,创设耳聋学生在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环境,努力培养理想的聋童家长和理想的聋校教师,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无障碍沟通,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多种原因,多数聋生不能很好地聆听到的声音,这里包括来自校外的、社会的、家庭的。本课题就是要通过上述的实验,在提高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让聋生更好地达到聆听窗外声音的目的。二、研究目标为促使耳聋儿童在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更好地让他们适应社会需要,融入社会主流。以开办聋童父母手语学校为载体,组织聋童父母系统学习聋人手语,提高他们与子女的手语表述能力,同时培养理想的聋校教师,提高师生、亲子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努力按照新教育实验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的要求。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共同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聋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积极朝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去实践最终的目标——理想的学校。 积极探索培养优秀聋童家长的渠道、方式。以开展创建“家庭小书屋”活动的形式,创设亲子之间共同学习的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的聋童家庭。 积极探索耳聋学生语言学习的其它渠道。努力向聋人社区活动的场所延伸,在村镇、街道、厂矿企业及聋人密切交往的场所尤其是聋人的用人单位,开设相应的语言沟通渠道,以赠送聋人手语书籍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健听人士学习聋人手语、建立笔谈机制、疏通语言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耳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活动。 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够和健听学生一样,聆听到窗外美妙的声音。总结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三、研究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聋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和手语基础,开展聋人手语的教学活动,学术活动,规范聋人手语,为聋童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实践性原则:根据新的聋教育课程设置,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耳聋学生发展的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耳聋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之中。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兼顾聋童家长和聋校教师两方面的教育,兼顾各学科教学的相关联系和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着眼提高聋童的整体素质。四、研究对象现聋教育部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九年级的耳聋学生及耳聋学生家长;本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五、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文献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新教育之梦》和心理学、教育学及《中国手语》等相关的特殊教育专著,以及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经验论文,依托理论,借鉴经验。 实验法:在现有聋教育班选取部分班级及家长参与,开办耳聋学生家长(父母)手语学校。选定《中国手语》和学校编辑的《聋人手语500句》作为专用教材,对耳聋学生家长进行系统的聋人手语的授课活动。在青年教师和耳聋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共同阅读新教育实验规定的相关书籍和特殊教育专著,营造师生读书的氛围。 观察法:在耳聋学生家长中开展系统学习聋人手语和读书活动,观察并做好个案和整体状态的记录,为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不断积累资料,并做好资料汇编。 调查法:对耳聋学生家长接受系统的《中国手语》学习后,对家长与耳聋学生的沟通情况进行调查。教师、家长在接受此类系统的培训中的认识、体会、意见,开展调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六、研究措施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课题领导小组。 (略) 2.加强与苏州市教委教研室和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工作室总课题组的联系,助听器验配,定期将研究情况进行汇报。 3.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和对实验工作的管理。 4.组织一些实验课、实施项目的展示活动,约请聋教育专家和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成员来校进行实地观摩、指导。七、研究步骤前期工作:了解实验前聋童家长手语的掌握情况,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研究组织。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借鉴有关教育经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资料并进行培训。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4.9—2005.12)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对聋童家长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第二阶段(2005.12—2006.6) 观摩活动,组织聋童家长学习《中国手语》、《聋人手语500句》、对课程设置、教材应用等提出进一步的设想,进行课题中期汇报,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第三阶段(2006.6-2006.12)子课题负责人构思撰写论文(初稿),汇总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最后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为完善论文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总结阶段(2006.9—2007.6)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集汇编、家长学校课程结构方案、教材汇编等,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康复知识,为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改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状况是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精神乐趣少等等”。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教育工作中眼前的首要任务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物理组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拟订了“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的课题,以此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针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很多,主要用来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和“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分组教学”就成了当前国际上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趋势。3、本课题的研究特点1、学校组织教师到延安中学、宜川中学、南京江浦中学外出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大开眼界,许多教师已经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乐于表现、乐于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分组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通过外出学习发现现在的课堂确实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过于活跃,讨论有些离题,表现出学生预习不充分;小组合作的课堂形式多样,教师有时没有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任学生自由拓展。学生目前的预习只是仅仅停留在结论性的知识要点上,没有对知识的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深入的探究,本课题拟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研究。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1、课题界定。1)、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末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发现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2、理论依据。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使教师明确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畏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3.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此,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等。四、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合作学习是能力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具体形式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相互议论、评论的方式;或以“问题解决”为动机,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探讨的方式;以上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2、合作学习是强调主体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我国的国情是班级学生众多,大班教学为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限制,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合作性学习则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3、合作学习是促进全体的需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不再是教学追求的惟一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都更加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或是展开竞争,可以拓展学习的领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彼此的思维、行为碰撞中收集“火花”。总之,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所以说,合作学习最终是促进全体学生的需要。五、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4、研究教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六、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以分组合作为主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以之为主要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以高中物理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法:查阅、研究课程标准、各种教育理论,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实验法: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教学具体的实施,并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各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对分组教学模式下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课后巩固环节加以运用。3、观察法:对学生在分组教学前后及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情况变化需要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方法。七、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2018年6月----2019年10月)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8年11月)1、汇集各教研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指导员:组 长:成 员:九、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指导员:组 长:成 员:十、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通常情况下,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价值性是对科研方案设计评审、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是判断一个科研选题是否可以立项的基本尺度,更是科研方案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因此,达晋编译认为,临床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真正要做到依据伦理规范,就必须处理好“四种”基本关系。一、研究的科学性与伦理规范性的关系。研究的科学性,是评价与衡量课题研究首要的标准与依据,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看其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其设计的思想、提出的观点、采用的方法、选择的研究路径、数据的统计、论证的逻辑、对成果的预期等是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为伦理道德充实真理的因子并为其开辟新的道路,伦理道德则为科学技术提供价值定向和精神动力,科学技术活动中“真”的要求,同时也应是“善”的要求,尤其在临床医学科研方案的设计上,应当既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又依据一定的伦理规范,使方案设计最终既具有科学性,又与医学伦理相兼容。只有这样,方案设计中的科学性与伦理性的“双重”效应才会显现。二、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现实性的关系。研究的可行性,是评价与衡量课题研究的基本标准与依据,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看其在现实中是否有完成的可能性,在实践中是否有实现的现实性。没有可行性,再好的奇思妙想也会成为天方夜谭。但在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关注课题研究本身的可行性,很少关注其伦理上的现实性。在所选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是否符合现行伦理规范,技术上的突破是否可被伦理认可,技术性的成果是否会带来技术伦理风险等方面没有作深层次的思考,就成为临床医学科研中的重大缺陷。技术上可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伦理上允许做的。因此,在临床医学科研方案的设计上,应当使方案设计最终既具有科研可行性,又具有伦理上的现实可行性。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时,既要考虑选题完成的可行性,又要力求在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上不违背基本的伦理规范。三、研究的创新性与伦理坚守性的关系。研究的创新性,是评价与衡量课题研究重要的标准与依据,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看此项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是原始创新还是改进创新,是研究思路的创新还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对传统的突破还是全新的建树等。没有创新性,科学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但在临床医学科研中,人们往往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科技创新,有时甚至以忽略或放弃伦理坚守为代价。如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只讲创新,不讲伦理坚守,轻易突破伦理底线,那么这种创新不仅违背伦理的价值,也可能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在临床医学科研方案的设计上,既要注重技术创新,又要进行伦理坚守。也就是在方案设计上,既要考虑创新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又要考虑如何在坚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去创新;既要瞄准创新目标,努力创造新成果;又要关注伦理坚守,才能使创新与伦理相得益彰。四、研究意义与伦理价值的关系。研究意义,是评价与衡量课题研究关键性的标准与依据,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看此项研究与形成的成果,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如何,意义有多大。研究意义是科学研究所要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目标,研究意义一般也分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大方面。在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中,同样也必须正确处理好研究的意义与其伦理价值性的关系,既要关注研究的重大意义,又要重视相关研究在伦理方面的价值性。因为在临床医学科研方案的设计上,只有遵循研究伦理的价值追求,找到“不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契合点,才是我们“只能做什么”的正确选择。使方案设计最终既具有鲜明的科研意义,又具有公认的伦理价值。
科技教育课题初步实施计划1.建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如工矿企业、农场、养殖、加工厂、高新技术产业等。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接。学校联系具体实践基地,年级和班主任负责制定实践方案。(校级领导、级部主任)2.利用假期,学校制定方案,家长自行联系,自行实践,完成科技考察任务。(班主任)3.学校组织科技教育节,展示科技教育最新成果和学生科技小发明,成立专利申报与研究团队。(政教处、团委)4.与高校和科技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教育活动。(校长)5.学科教学融入科技教育元素,形成科技教育教案。(教导处)6.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立科技兴趣社团,建立相关实验室。(教科室、团委)7.科教教育讲坛,采用选修课模式。每月组织一次讲座。由骨干教师或者邀请专家进行。(校长、教导处、教科室)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起来的逻辑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重要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 即提前预设出解决问题的若干路径,并假设这些路径是可行的;并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证其真或证其伪。当然,提前预设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不能想当然。“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能够把研究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了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特别说明一下,一线教师画技术路线图,不要追求高大全,只要体现出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关键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干路径的,这些路径是我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以研究假设为核心”这个概念。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闭环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把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01帮助掐指算来,在上海也算上班两周了,适逢周末,回来时很兴奋,后面两天可以休息一番。虽然学习回来有点晚,却带着微笑往房间走去,拿着门卡开门,不行……“耶,咋了?”看来是这个IC卡要重新做,从六楼坐电梯下去,让服务员重新做卡。再次上楼,插入门卡,还是不行!“我倒!”顺便还骂了一句(此处省略)……心里想着是不是卡有问题,遂又一次的乘电梯下楼。我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服务员,她很礼貌的说,换一张其实也是一样,你再上去试试。出于礼貌,或者也许是告诉自己,哪有那么点背,三次还不行,我还开玩笑地对服务员说,如果再不行我可要生气了。也许是自己年纪大了,三次了我还是能强忍着,我还是但别让我跑第四次!可惜啊,套用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打不开!打不开!还是打不开!很郁闷,碰巧楼层7号房门是开的,几个叔辈级的人在打牌。鼓起勇气弱弱地问:“能否借房间的电话一用?”本意是想借用房间的电话打到总台,免得我多跑一趟。事与愿违,当即遭到拒绝,引用原语“打电话到总台去打,我们这里不给打,不行的!”我的血已经到了喉头,但给我压住了,没有吐出来!仔细的打量自己,发现长的确实像“坏人”!可居然那么多人咋就没看出来,弄得我自己还相当地自信,认为本人还是够善良够亲和够英俊,却原来是假象。但自始至终有点想不通,我是想打电话给总台,他让我去总台打电话,这种拒绝方式世间一流,幸亏我还小,否则会经不住收听如此美妙的答句!但转念一想,也罢,“没有什么不可能”!如此,还是下楼吧!四四如意哦……不过,我还挺开心,又知一事长一智,下次再也不偷懒了,年轻人多走路可以锻炼身体,也难怪自己越来越胖,就是懈怠惹的祸啊!最后,还是用楼层服务员的门卡开了门,进入了房间,丢下包袱,躺在床上静思片刻,快速地打开电脑记录刚刚发生的事情。曼妙的经历。02阅览课题研究今天参加了学校的阅览课题研究活动,听了两位老师上的阅览课《各种各样的害怕》和《爱的教育》,并且聆听了三位专家的点评,使我这个门外汉对阅读课的理解有所加深,同时对自己今后的读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阅读的效率。一、课例简呈1、《各种各样的害怕》教学实录本节课的阅读目标是:指导学生阅读弹跳立体图画书的方法;利用弹跳立体书的特点及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撷取读本中的部分问题,通过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平等对话,帮助学生认识到害怕其实很正常,人人都会害怕,我们有办法克服害怕,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课前,让学生了解“害怕”的直观感受,通过实例来初步感知,以及因为害怕所引起的心理表征,并阐述因为害怕所做出的外显动作。教学中,教师出示读本《各种各样的害怕》,通过介绍封面,让学生了解书的封面给读者传递的信息。接着,教师按照书的页码逐步进行教学,利用句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述,如“这是一只( )的蜘蛛,( )的身体,( )的眼睛,( )的肢爪。”“有些人因为( ),所以感到害怕。有些人因为害怕,是因为( )。”通过叙说帮助学生理解图画的含义,观察的角度不同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所思考的问题也不同,因理解而发疑问,从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图画尝试说话:“有时候,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我就很难,比如()”,借此提升阅读文本的层次,加强读写结合的能力。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如何去有效地克服害怕的情绪,进行思想品德锻炼的同时,教会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自救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本节课很好地落实了学习目标,教师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情境,在温馨的氛围里,让学生学会阅读,提升他们对图画读本的阅读能力。2、《爱的教育》教学实录本节课的阅览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圈圈划划谢谢的读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阅读中,通过书中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到爱有不同的含义,爱具有教育的力量。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强调日记形式的读本的阅读指导,从而掌握一种读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实验“突破语文教学的条框”的模式,进而形成高效的阅览课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读本,了解读物是以日记体的方式呈现,然后指导阅读故事并学习阅读方法,通过首尾两个片段中主人公格鲁菲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兴趣的驱动下引领他们进行主动阅读。以“爱是( ),爱能( )”为句式,了解故事的梗概,理清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并以此为模板自主阅读其他的小故事,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最后得出爱是关怀、忍耐、帮助、坚持、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动,将课堂教学的内涵进行延伸,关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成长。作为文字读本的阅览指导,本节课在圈定模式后进行教学,让学生很快的掌握方法,迅速地梳理文章脉络,使之形成一种阅读的技巧。二、教学反思1、拓展型阅览课程分四类:读物推荐课;阅览欣赏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课堂教学中,如何上好阅览课?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上是课型的相互交错还是单门独类的分类教学?上面的两节课按照时间跨度来分则表现为先读物推荐,后阅读指导,再阅览欣赏,最周读书汇报,而按照层次则表现为“总—分—总”的架构,如何取舍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着力点在于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2、阅读课作为语文学科的延伸,也就是对图画、文字读本的阅览指导,各年级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览能力?三、专家指引1、读本选择兴趣是落实目标的内驱力,因此在读物的选择上要和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相关联,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孩子们都有自己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读过、思考过,就能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和如何去读书,因此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探寻主题思想,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一般认为,课外阅读量大的孩子是没有学不好语文的,但在日常学习中切忌带有功利思想,没有必要为了追求量的积累而忽略读书的内涵,语文成绩的提高与读书量是没有必然的联系,“死读书”和“读死书”只会将人变成“两只脚的书橱”。读书的价值在于开阔视野和思考,阅读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联系,主要是在精神层面,显性表现为提升“人”的内涵和素养,形成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阅读方法阅读课题研究的目标要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他们阅读的不间断时间的长度,了解他们的专注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强度,通过阅读与自身的联系,关注他们的个性化体验,培养判断、推理和概括能力,从而形成阅读的技巧和能力。书怎么读?阅读课如何上?首先要与语文教学有区别。学生的阅读应该是一本一本的书,而非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的短文,阅览教学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向度的思考,避免思维僵化。其次是围绕主题阅读。确定读书的主旨思想,选择同题不同作者的书籍进行阅读,欣赏风格各异但主题相同的文本,加强对其内在联系的思考。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围绕主题阅读,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内涵,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是“任务驱动式”阅读。所谓静心读书潜心钻研,无论是课堂教学抑或业余阅读都要心无旁骛,了无牵挂带着既定的目标阅读,则能有效地提高读书的质量。3、评价方式读书是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无论朗读还是默读没有实质的区别,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要求学生在时间中学会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阅读课虽不等同于语文课,但也日趋“课程化”,日常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建立阅读评价体系,加强“读说结合”和“读写结合”,通过复述、写书评、读后感、辩论等方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养成进行监控和评价,使抽象的“阅读技能”概念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外显,以便于阅读目标的落实,使阅读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