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加强课题研究 破解新老难题解决士

加强课题研究 破解新老难题

为推进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机关党建研究杂志社于近日在京召开了“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基层党建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和“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具体表现及治理研究”两个重点课题中期研讨会。研讨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党委、交通运输部机关党委分别承办。中央台办、公安部等19个部门的课题组代表围绕中期研究工作进展、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央办公厅等34个部门课题组的40余名代表出席研讨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6个部门机关党委相关同志列席观摩。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等部门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各课题组的中期成果进行了现场点评,对下一步课题研究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杂志社有关负责同志对后期课题结题评审工作做出了安排。与会同志一致反映,中期研讨会很有成效,通过研讨交流和专家点评,进一步启发了思维、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对于改进课题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很有帮助。加强机关党建理论研究,是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的领导下,机关党建研究杂志社已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机关党建课题研究工作,激发了各级机关党组织研究总结机关党建特点规律、破解机关党建新老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

金三角

深入研究课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现状 是搞好科研的基础

1.带着问题进入学术领域,为课题研究奠定必要的学术基础。这个台阶(条目)的内容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即把问题放到学术环境中,要找出这一问题研究起点、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国内外)、典型单位或典型经验等等,并从自己研究的问题的角度作出述评。比如现在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理论有哪些,有哪些典型单位和典型经验,并作出相应的述评。写好这个条目,课题组首先要大量查阅资料,要基本把这一问题的学术状况搞清楚,为课题研究打好学术基础。比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要查阅哪些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影响较大,哪些教改思想代表着学术发展的前沿,有哪些专家学者的论著论文等等;教学改革的实践层面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样式或做法,如理想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等,有哪些典型学校等等。所以写好这个条目,要下大工夫进行资料检索,占有必需的学术资料是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好在互联网给课题研究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检索条件,通过知网(www.cfed.cnki.net付费)可检索所有的教育类报章杂志发表的论文。其次要组织课题组学习研究学术资料,使课题组成员具备共同的学术基础。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课题组可组织专题学术讲座或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加深学术感悟。同时也可采取访问专家、邀请专家座谈和作报告等方式进行学术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典型单位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考察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三要梳理问题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从课题研究的角度进行学术述评,为问题的研究解决打下必要的学术基础。要将学术成果的学习研究情况写成学术述评报告,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也是课题鉴定不可缺少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可能一时不大习惯这种做法,通过规范的课题研究就逐步掌握这种研究方式了。2.遵守学术规范的要求。引用资料一定要注明出处,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述评,可在课题实施方案之后,以“参阅数目”的方式附录。具体引述要做注释,标明:书籍(或文章)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或报刊、网站、博客等),出版(或发表时间),引述观点所在页码等等。常见的问题是平时不注意积累资料,有时积累资料还不注意标明出处。课题研究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遵守学术规范,才能逐步养成学术习惯。3.走过这一台阶常见的问题。一是有些教师习惯于怎么做,而不习惯于通过检索和学习学术资料,经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相关学术资料占有很不充分,评价有所偏颇,由此进行的研究也会出现偏颇。三是学术引用不规范,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引用学术资料,也会影响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为此市教科所发布了《淄博市教育立项课题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对课题研究报告引述资料的方式和数量做了明确的规范。课题组如果不能要花大气力做好这项工作,就会使课题研究失去扎实的学术基础。

玄德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荀况

课题研究成果文章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探讨

一般而言,一项科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等步骤,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通常需要撰写成一份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但由于课题研究内容不同,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习惯不一样,因此,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写作过程往往因人而异。下面,达晋编译就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写作中的几个共性问题,谈谈看法。一、纲举目张,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证有机的结合。如何提出明确的论点,并用翔实的论据加以有力地论证,是研究报告或论文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研究者首先要在对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有效地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清晰的逻辑严密的论点;其次要用翔实的理论和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第三,提出论点,运用概念和论据进行推论。这一切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二、顺理成章,提炼、精选论据,形成逻辑的统一。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每一部分、每一段、每一节都要形成逻辑的统一,做到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掌握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持论点。特别重要一点是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材料的关系。首先,要选好事实。除了应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者表面上看来与论点不符,但实质上相符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其次,要恰当地配置事实。事实在研究报告或论文中的作用主要用来阐明本课题成果提出的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或批驳他人陈旧的错误的论点。有的研究者在论证论点时,或者不重视事实的论证作用,或者不加选择地滥用事实。前者使研究报告或论文显得“空”和“飘”;后者,则使文章变得臃肿冗长。此外,还要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或经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的论点一致的观点要精选,不要过多地引用,旨在佐证自己的观点;含有论点中的部分思想,或从某一侧面说明了问题的材料,要加以提炼和综合,不能全部列举;对于那些表面上看与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观点不一致,但实际上是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观点,研究者要持冷静的态度,善于从中剥离出合理的内核,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新的高度;与自己的观点意见相反的论点,要进行反驳,指出它的错误所在,才能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三、手法多样,表现出研究成果的个性特色。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手法可以多样:1.全面剖析。可对涉及时空范围较广的论题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多方位的论述、评价和纵横交织的面面观。这种写法,难度较大,需要研究者有多方面的写作基本功作基础,但成果出来后,其客观影响和效果也较大。2.重点阐发。可对论题的某一有特殊意义的方面、某一被忽视的角度、某一研究薄弱环节、某一新颖独到的见解,进行深入挖掘,重点阐发,使之引人人胜,发人深思。3.针对分歧,解疑辨难。可针对有争议的疑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指出分歧的症结、要害,进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客观依据。4.列小标题,搭起框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正文部分时,可列小标题以概括中心,处理材料,安排层次。也就是说,先用小标题搭起文章的框架,然后再具体论述。小标题的制作形式有递进式,各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逐层递进;并列式,多层意思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总分式,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先分开说,再总起来说;对比式,采用两个题或两种事物相对比的拟题法。总之,只要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出发,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手法尽可多样、有变化,表现出文章的个性特色来。四、一气呵成,不要被枝节问题或词句的推敲打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初稿时,要一气呵成,不要被枝节问题或个别词句的推敲打断,这是很重要的经验。当然,要能这样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起草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计划、提纲要缜密、周到。此外,还要掌握文体特点。课题研究论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在行文中需要议论与叙述结合,但重点在议论,例证的叙述是为了展开论证,有助于深化议论。因此,一切叙述性的内容都要少而精,以突出课题研究论文的理论色彩、思辨色彩和主观色彩。课题研究报告,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则可以叙述为主,论从叙出,叙后有论,突出客观色彩,而将主观性较强的理论思辨巧妙地融人客观的叙述之中。但不论是课题研究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要十分重视资料,特别是数据的运用,做到数据与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莉莉卡

新手做课题研究怎么写研究背景?很多人败在这两点!

新手做课题研究怎么写研究背景?很多人败在这两点!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们也越来越希望自家孩子的授课老师专业能力更强。教师做课题研究一般是针对教育教学中让人困惑并亟待解决的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做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渐找到出破解问题的钥匙,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相应地逐渐提高,同时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体验。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一般有申请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不管在课题研究的哪一个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第一大内容便是要对研究背景进行描述。所谓“研究背景”,也可以写成“问题的提出”,是要阐述当前想研究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其内容确定的依据,驱使研究者确定研究题目的理由。若是开篇所陈述的研究理由不充分,便难以烘托出研究的价值,研究的必要性便大为降低。那么,新手做课题研究怎么写研究背景呢?很多人败在如下这两点!两大误区写“研究背景”两大误区!第一、在“研究背景”中大写研究成果一般来说,研究报告第一大内容“研究背景”是写糟糕的“教育现状”、“教育现象”,即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驱使我们进行专题式研究的瓶颈问题,而“研究成果”应该放到报告的后半部分去撰写。但是有的写手却把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放到这一部分来描写。如《小学低段语文新授课“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研究出结果了,是写结题报告了,所以在开篇第一个板块内容就大写特写经过研究取得了多少成果,探索形成了“五步”教学模式等等,写得很辉煌,很骄傲,可是这却放错了位置,这样“晒成就”的描述,应该放到报告后半部分的“研究成果”里去写。第二、描述“研究背景”内容空洞有的研究课题在描述“研究背景”时罗列了几点某些现象的不良现状,但着墨不多,用力也不够,显得“研究的理由”不充分,这样的描述会让人发出质疑:“这种问题不算什么吧?”,“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人研究过,而且解决过吧?”有这样的质疑说明什么?说明你写的问题不是问题,小菜一碟!有啥好写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反问的深层含义吧。第一个问题,“这种问题不算什么吧?”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价值,没有价值的问题值得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人研究过,而且解决过吧?”也就是说相关问题有人研究过,将其研究成果拿来用,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还有必要重复研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拿别人的研究成果来用,这是借鉴,是教研,不是科研。科研是需要创新的,科研是要探索出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这正是做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的关键所在。所以,陈述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时,不能轻描淡写,必须讲究撰写的方法,要体现出研究的价值意义。“研究背景”中,教育现状怎么写?在撰写“研究背景”时,要怎样写才能深刻地反应“教育现状”呢?若用公式法表示,可以遵循“痛苦描述+现状调研”的公式去撰写。首先,为什么要进行“痛苦描述”?因为问题足够严重我们才要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这便衬托出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当然,再“痛苦”的描述也要与事实相符合,不能胡乱夸张,无病呻吟,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每个“痛苦”的描述须点到为止,简洁明了。用文字描述现实中存在的糟糕问题,这种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描写方式,属于实证研究方法之一的定性研究、定性分析。其写法是,先提纲式地罗列3-5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反应存在的让人苦恼的系列问题,如教师困惑、学生问题、教学现象等等。每个小点子下面“痛心地”陈述问题有多么多么多么的严重,最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而且可以加入小案例,甚至可以配张小图,但要注意,案例描写需特别简洁,要三言两语便讲清楚,配图要佐证反应的问题,一图即可。注意,再怎么“痛苦”也不能夸大,要实话实说,最好不要过于文学化的描述,更不能艺术加工。课题研究要客观真实,切记!其次,怎样撰写“现状调研”呢?这就需要先做调研,后做分析了。调查研究法是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问卷调查可以在“问卷星”网页版进行问卷设计、发布、回收。注意,用问卷星设计,但做统计时,最好用excel,因为问卷星生成的统计图表是单个题目的统计呈现,不方便进行汇总统计。研究前调研数据研究后调研ovr在“问卷星”网页版设计发布问卷后,在后台收集数据并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再将数据表转换成统计数据图。在我们撰写报告时,不用插入问卷,只需要插入数据表或数据图即可,最好是统计图。将excel生成的饼状图、柱状图、条形图、雷达图插入科研报告中,然后在数据图表下方进行数据分析,反应调查结果,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撑。使用“用数据说话”的方法做课题研究,是实证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它与前文所述的定性研究相互配合,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严谨,更具有科学性。若是采用访谈、座谈的方式进行“现状调研”,也可以做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同上。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一般有申请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在撰写“研究背景”时,描述存在的问题、困惑、烦恼,都可以采取“痛苦描述”和“现状调研”两个方法来反应不良的教育教学现状,同时要切记避免走入“大晒成就”和“言之无物”两大误区!

阴阳刀

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二者并不矛盾,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

课题研究对学校和个人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但是,能够以课题引领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并不多。究其原因,很多学校将课题研究和实际工作二者割裂开。很多领导和教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是额外的工作,是一部分人的事情;学校如果重视课题研究,会对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冲击,这些观点都是对课题研究的片面理解。首先,课题研究和实际工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题研究实质上是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实践过程。教育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总结课程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反思教育教学中行为,推广应用先进成功的科研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实践活动。学校实际工作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跟课题研究的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课题研究要比日常工作研究更为科学、更为规范。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想正确开展工作,必须具有课题研究精神和方法,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制度和措施。有些领导拍拍脑袋做决定,不研究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凭个人感觉制定出来的制度和措施,或许具有一时效果,但是不具备长期性和长效性,很快就会显现出弊端,被教师和学生诟病。课题研究和实际工作并不矛盾,但是,对于课题研究而言,必须立足于实际工作,否则,就失去研究目的和归宿,失去课题研究的价值。实际工作也离不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结果对实际工作有改善、完善、反思、总结、提高等作用。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简单说,课题研究是想办法,实际工作是做事情。只有想好了办法,想对了办法,才能做好事情。想的办法只有做的过程才能发现是否适合,存在什么问题,进而,对办法进行修正和完善。其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与飞跃。课题研究对教师自身成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如果你在教师中待一段时间,你会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某某班级学风太差,某某班级不交作业很多,某某班级英语底子太差没法教,类似问题很多。没有课题研究精神,教师工作手段往往很单一,要么温和要么粗暴,两样用完了就没有办法了。课题研究可以让教师获得很多实际工作手段,例如为了解决学生书写问题,某教师采取男女学生互换作业本进行检查,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不能耽误实际工作,而且会极大提高实际工作的成效。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将实际工作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个人观点,欢迎交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撒隆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建议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课题研究的成效五个部分。为了能写出好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赛恩斯编译建议课题研究者从题目表述、问题思考、操作路径、成效关注四方面进行着重审视,以提升结题报告的质量。一、题目表达。题目的表述必须要与课题的内容相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合理的课题名称应能反映出研究问题最主要的信息。一般而言,这些信息至少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同时,题目表述要突显出课题研究的载体,这往往是课题创意点的浓缩。二、问题思考。我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者说是研究背景的介绍,重在找到真实问题,即确定研究点,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课题界定则重在说明“我做的是什么”,揭示内涵并圈定外延。如果研究者对于课题界定不清楚,就犹如连自己的产品是什么都不清楚,又怎能做出好的产品。课题界定是基于问题而提出的,并需反复修改、提炼,形成一定的新意,让人生发一种想看下去的欲望与冲动。三、操作路径。操作路径的提炼要关注几个策略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课题研究者要在这一部分将课题的路径、招式、策略等用平实的说明性语言说清楚,标题的呈现要简洁且明晰,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是如何开展的。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路径必须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只有在确保了研究策略与课题内容具有关联性的基础上,呈现其逻辑层次性之后,一般才会去关注文字的具体表达,操作策略的表述必须准确、明白、具体。四、成效关注。课题研究成效的表达除了操作策略外,主要聚焦外显成效。即重点说明研究带来的具体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从研究者、研究对象、辐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可以通过附件的形式来支撑。附件的形式可以有活动照片、课题论文、相关报道、获奖证书等。值得提出的是,成果附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相关度不高,会让人感到你连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不清楚。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需要将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内容以严密的逻辑组织呈现出来,确保其真实性、关联性与层次性。因此,建议课题研究者在撰写结题报告时对以下几个问题予以重点关注:一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文本内容表述的关联度是否紧密;二是文本中各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三是各级标题是否起到“见题而概知其旨”的作用;四是文字表述是否客观、简洁、明白。总的来说,结题报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与水平,需要按照其基本规范与要求认真对待,只有努力学习,肯下功夫,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笑八仙

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一些教师反映关于研究内容的撰写还存在一些困惑,于此老师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供批判。一、研究内容撰写常见问题从外在形式看:有的写得过于简单,三言两语;有的写得过于冗长,抓不到重点。从实质内容看,有的研究内容与选题关联不紧密,有的与研究目标不匹配,有的表述逻辑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这应该这样讲:研究内容抓不准,写不明,分解不到位,专家评审时很难给立项。二、什么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就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比如这样一个课题:“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确定了五个研究目标:1.完成小学中国画课程育人因素的文献综述2.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3.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4.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5.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有了以上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就要围绕这五个目标来设定,不宜另起炉灶。根据这五个目标,我们确定如下五个研究内容。这里简写如下:一是关于小学阶段的中国画育人因素的文献研究;二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四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五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这个例子可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当然,以上表述还没有将研究内容具体化。至于如何具体化,在下文我们给出一些方法和样例。三、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何在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切割课题研究的边界课题研究总是有边界的,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使课题组成员把握哪些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厘清课题研究的边界,一下子找到研究的重点。(二)提升课题研究的操作性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越具体,工作越容易上手。反之,越是模棱两可的任务,越难以操作。研究内容是需要分解的,将大的研究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更为具体细化的研究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这样就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降低研究的难度,减少课题组成员不知做什么的问题。(三)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课题研究相当于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内容就是这个工程的主体框架。这个主体框架明确了,有利用后边的具体施工。在撰写研究计划时,将这些研究内容有序地部署在相应的研究阶段,研究时,就不会出现前松后紧,或是节奏混乱的现象。四、如何分解和表述研究内容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技术性。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在此提供三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还以 “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校本课程”。我们:校本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这个课题表述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德树人”。如何分解这个概念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呢?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立德”,二是“树人”。就“立德”而言,要分解出立什么德?“树人”要分解出树什么人?关于立什么德?我们国家提出的“德”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三个层面共计12个关键词。树什么人?我们国家提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概念有了这样的分析,在书写研究内容时,思路就会清晰很多。在这里,对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如下:1.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将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建立起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框架,并融入中国画教学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要素,建立起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中国画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2.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边课程目标体系,寻找符合课程目标的中国画的素材,并将这些教学素材科学编排,做到内容具体、难易有度,先后有序,形成中国画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体系。3.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前边研制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进行中国画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前要制定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国画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例或是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相关研究过程。其他研究内容的表述(略)(二)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课题标题是对实际问题的梳理和提炼;研究目标也是基于解答现实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依然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如《基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该幼儿园关于幼儿体能及训练状况进行了观察、测试、研判,归纳,认为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存在如下现实问题:一是幼儿体能与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有部分数值存在差距;二是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不足三是幼儿体能训练在时间上不足;四是幼儿体能训练在空间上过于单调,过于依赖室外;五是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家长配合不到位,部分孩子体重超标。六是幼儿体能训练园所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基于这些现实问题,课题组确立了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国家关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能训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研究。2. 融入一日常规活动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3.室内外结合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4.家校社协同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5.建立展示平台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而确定研究内容,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内容要照应研究目标,确保两者的一致性或研究内容略多于研究目标。(三)“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实质是给一线教师撰写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闭环。所谓“现状”就是现状调查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是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现状研究是基础性研究。所谓“方法对策”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是研究主体内容,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所谓“评价”就是为了效果评估,是指向于评价指标和量表工具的研究,是研究效果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依次解决的是“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比如这个课题:“小学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可以采取以上模式确定研究内容。1.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2.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3.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评价研究当然,还要把每一个研究内容如何操作再具体写出来。总之,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需要提示,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几种分解内容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并参看了一些专家的观点,于此对王朝贤老师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鬼上身

科技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分析

科技论文是对科技领域里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技研究成果的文章,在写作的表达方式上,它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是要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确切的论断。根据科技论文的特点,撰写科技论文一般应符合科学性、创新性、创新性、规范性和简洁性的要求。从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来衡量,赛恩斯编译发现,科技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写作的目的不明确。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本身的目的不明确。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传达一些什么信息?期望本篇文章在指导实践方面发挥何种作用?有些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读者更觉迷茫,以致读后使人不得要领。有时作者写作的目的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比如为满足评定职称的需要,苦于平时没有储备,只好临时抱佛脚,为应付申报而写论文,仓促写成,匆忙发表。但往往事与愿违,其结果既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也影响了职称的申报。二是文章的目标群体不明确。作者写一篇文章究竟是想引起主管部门领导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帮助其改进工作,还是想向实际工作者提供或推荐某种理论或技术方法,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自己胸中无数,这就是写作的目标群体不明确。我们应当明白,目标群体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问题,对文章的研究深度、表达方式等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必须在写作之前就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需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有针对性,社会效果才会好。二。选题不恰当。写科技论文一开始就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是否恰当是论文成败的关键,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明确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写作的对象,收集材料的范围以及写作的思路等。而许多作者写作科技论文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恰恰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解决好选题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有的作者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有的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需要有一篇论文,于是就急忙炮制,仓促而定,质量和水平自然不会很高。2.有的选题脱离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和专业工作的需要,缺乏社会的需求和对读者的吸引力,即使发表,也派不上什么实际用场。3.有的作者不顾自己的专业基础,选择了一些虽是“热点”,而自己却对其内涵知之不多、研究不深的课题,勉强写出来往往与客观实际大相径庭,甚至遗笑于专家。4.有的作者喜欢选时髦的“大题”,如“发展战略研究”之类的课题,而自己对“发展战略”应包括一些什么 内容、应达到什么深度、可能采用一些什么研究方法等却不甚了解,结果大而无当,华而不实,效果不好。5.有更多的作者则喜欢将自己完成或参与完成的某一调查、规划、设计项目的生产成果加以压缩、改编,形成对策研究一类的文章,虽然这会使撰写工作比较容易,材料也是现成的,但却忽略了生产成果与科技论文的区别,致使文章的内容和深度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缺乏作者个人的见解,因而很难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效果并不理想。三、观点缺乏创新。科技论文的观点就是作者对某一科技现象或科技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它体现作者对该现象的思考与理解、分析与综合。科技论文对观点的要求:一是要正确,观点是否正确,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接受科技实践的检验;二是要新颖,所谓观点新颖,是指观点要有创新性;三是要集中,观点集中,是指论文观点要单一、突出、明确。许多科技论文写作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观念比较陈旧,观点缺乏新意,更少创新。多数文章的观点要说正确,也的确是正确的,因为说的都是前人早已说过、大家已经知道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用在其它同类文章中也都适用,缺乏针对性。特别是用调查、规划、设计成果压缩、改写而成的对策类文章,观点大都比较陈旧,缺乏新意,没有时代感,不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读后很少给人以新的启迪,对指导实践也无多大实际用处。四、缺乏对写作材料的加工、整理技巧。材料的收集是科技论文写作中关键的一环。文章要有深刻的内容,以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广征博采,多方面地去了解和积累。此外,作者还应当对收集到的材料做充分的研究,然后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取舍和剪裁。这就要求作者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评 价、加工、整理技术。材料应是作者所熟知的,便于作者把握其本质特征,有利于从中提炼出正确、鲜明的观点。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有些作者出现的问题不在于缺乏写作材料,而在于不熟悉材料的加工、整理技术,不能从丰富的材料中分析、整理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创新性的观点,进而丰富文章的内涵,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比如,有的作者虽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但在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撰写论文时,却只会罗列大量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不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分析、整理,并恰当地运用于论文中,以至于让人感到可惜。

是不愉也

课题研究——问题≠原因分析

01我们先看两个案例:(说明:我们所引用的两个课题案例只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教师本人带来不便,表示歉意。)案例1: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在2016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我校使用,它与传统教材不同,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言训练点很丰富,但因为是新教材,老师们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对语言的训练点把握不全面,在教法,重难点的确定上也有缺失。所以,低年级如果我们就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势必会给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带来瓶颈,也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1.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关注度不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提问发言中,在平时的交流中,在作业的组词、写句子、小写话中,我发现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近70%的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较低的,体现在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的运用混淆;不会说、写完整,有条理的话,上课回答问题不完整;特别是小写话,很多孩子怕极了,家长辅导起来也是头疼;不喜欢读书,有的连课文都读不通畅,更别说爱阅读了。2.小学低段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我们时常会得到中高年级老师的反馈: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写作文,怎么那么难,有很多孩子不会写,离开家长的辅导就交不了作业。愁的他们反复地讲,一遍一遍改草稿。学生还是出现词不达意,句子表述不完整,不清楚,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等现象。这就是低、中年级语言运用的断层,问题就出现在“低年级语言理解与运用”的问题上。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不可否认,有一些低年级老师对《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学习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把“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渗透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融入这一理念。老师们知道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教学。但其实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同样能渗透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教学。但很多老师轻视了这一点,对学生的训练没有加大力度,致使学生全面发展中欠缺了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夯实基础。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长,之前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语言训练,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建构只停留在生活的口语化。而有些家长重视语言发展的,可能在入学前上过于语言班,引导孩子开始阅读绘本,亲子阅读,引导孩子与人交流,孩子语言发展就出类拔萃。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我们有必要立足统编教材对学生理解与运用教学展开有效的实践与探究,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案例2: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以我校学生为例,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实质上是学生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大多数作文课在课堂组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评讲方法上也呈现单一化模式。基于此,我们课题组成员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求培养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思维品质。……02上述两个案例,是两名教师的立项申报课题。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仅节选了两项课题的微观背景部分内容。不难看出,两个课题的问题分析都相对比较具体、清晰。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这说明,该教师抓住了课题研究的“魂”,即课题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当然,这也是课题研究的起点和“源头”。事实上,在课题《立项申报表》中,课题论证部分的第一项内容很清晰地写着: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这就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部分内容在表述时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问题和原因分析。而在大多数一线教师对该部分内容表述时,只表述了问题,而没有表述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一方面可能教师来不及分析原因,另一方面教师将来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或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原因分析。因此,原因没有分析对课题立项应该影响并不大。但是,问题是必须表述清楚的,这也是不可缺失的部分。然而,我们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课题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问题和原因“纠缠”在了一起——问题和原因分不清,而且是往往把原因分析当作问题进行了阐述。03我们先分析第一项课题:第一项课题的问题是:1.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关注度不够;2.小学低段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我们再看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从课题名称、问题以及课题负责人反馈的情况来看,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该教师的问题表述内容,应该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也就是说,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了解和分析,“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显然,该课题的上述四个问题中,“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显然不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而是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换一句话说,由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所以“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由于“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所以“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显然,本课题研究背景中的问题:“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不是该课题的问题,而是该课题的问题产生原因。由此可见,课题组成员把问题和原因搞混淆了,原因和问题没有区别开来。我们再分析第二项课题:第二项课题的问题是:以我校学生为例,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实质上是学生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大多数作文课在课堂组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评讲方法上也呈现单一化模式。我们再看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从课题名称、表述的问题以及课题负责人反馈的情况来看,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是“高中生作文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而第二个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恰恰是第一个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之一。换一句话说,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所以导致了“高中生作文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由此可见,该教师研究背景中的两个问题之间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04那么,为什么我们部分教师在表述问题和原因分析时,不能区分问题和原因呢?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研究背景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问题是已经发生在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情况,这个现象或情况往往是不足或者缺失或者无效等等,而且这种现象或情况已经制约或者影响了我们教师正常工作的开展。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在近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尽管课堂上多次提问,但很少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往往只好点名回答问题。这个案例中,问题就是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显然这个问题是已经发生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是负面的或者不足的,已经影响了该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活动开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了解和分析,该教师认为“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其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事实上,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若干个原因。上述案例中,“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有两个,即“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事实上,二者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我们再换一种说法,即因为该教师的“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所以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当然,问题和原因有时是相对的,有时也是可以转化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境下,原因也可能会变成问题,问题也可能变成原因。如上述案例的原因之一“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在一定情境下就可以变成问题,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其原因就是该教师经常课前的备课不充分,而且课堂激情不够。由此可见,上述案例中的原因变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就会发现原因“该教师经常课前的备课不充分”,也可以变成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了解和分析,其原因是该教师家务事太多,没有精力和时间备课……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问题和原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在特定的具体情境下,问题和原因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二者不可混淆。否则,就会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05所谓问题和原因,其实质上就是因果关系。百度百科认为:“因果关系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不难看出,我们课题研究背景中的问题,其实质上就是“第二个事件,即‘果’”,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或现象,是我们通过观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而“一个事件,即‘因’”,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经过充分地了解和分析,也是能够认识和发现的。在课题的选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问题,然后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之所以部分教师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区分开来,其主要的因素就是该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观察不仔细、不认真,认识不清楚、不深入和不聚焦。当然,部分教师表述的问题可能本身就是假问题,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而是往往臆想出来的虚假问题。这样一来,问题和原因自然也就纠缠不清了。我们一贯主张,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原点。因此,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这是做真研究的前提。反之,没有问题,那么研究也就不存在了。只有课题的问题搞明白了,那么原因分析也就相对比较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