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反映一线干部教师做课题很辛苦,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要做课题,真是难以应对。其实,有些课题做起来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课题难做,而是没有找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策略不对路,课题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本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课题研究策略的重要性。一、概念分解策略什么是核心概念分解策略?所谓核心概念分解策略,就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解,找到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而推进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有这样一个课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组搞了一些亲子活动,但是拿来一看,很多活动在结题时用不上。为什么?因为课题组没有抓住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和谐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称得上“和谐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大概不难回答。比如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信任的、民主的、支持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称得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就需要紧紧针对以上主题进行设计。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搜集活动内容及素材、安排活动流程、设定活动评价,这么研究下去就对路了。如果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呈现出若干个典型案例,结题时就不会犯难了。二、分类研究策略什么是分类研究策略?就是将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所分类别逐一进行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家校沟通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课题组对家校沟通进行了分类处理,使课题研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呢?课题组按沟通人数进行分类,分成两类:一是群体式沟通,二是个体式沟通。所谓群体式沟通即学校、年级、班级向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学校开放日沟通、家长会方式沟通、家校交流会式沟通。所谓个体式沟通即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互访式沟通、书面式沟通、电话式沟通。课题研究时,可以对每一种沟通的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并且探索某一沟通方式针对什么问题、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有了一系列的案例,课题研究也会变得轻松了。三、经验总结策略什么是经验总结策略?就是对学校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罗列、分析,遴选其中一些特别有效的做法、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编码和建构,进行再深化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XXX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们在努力建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虽然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难实现。本人认为,与其建构一个完美的家长学校课程,还不如建设一个不甚完美,但非常实用的家长学校课程。怎么建构呢?经验总结策略就可以实现。把班主任们都叫到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大家共同研讨:在过去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课程中,哪些课程是家长最为亟需的,哪些课程效果最好,把这个好的课程总结出来,按年级进行梳理,每个年级形成若干节家长学校课程,而后开展验证性地研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研究就可以顺利展开。有了这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定不会难写。四、成品分析策略什么是成品分析策略?所谓成品分析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形成的研究案例、或工作总结、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矛盾化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按照正常研究的逻辑就是对家校矛盾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因家校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因家校利益突出造成的矛盾,因家校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矛盾等。分好类别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家校矛盾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而后提出有效策略。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虽然可以进行系统地分类,但是有了类型却很难找到案例支持。因为案例不会按照你的设计而出现,没有课题组需要的案例,其设计价值就不大。怎么办?此时特别需要使用成品分析法进行研究。有人会问:没有成品怎么研究?这好办呀,创作成品。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接触家长,接触家长就会有矛盾,可以布置一项征集案例的任务,让每位教师写一个案例,主题就是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同育人故事。当您收到几十个或是上百个这样的故事,你下边的工作就是文案工作,对这些故事进行阅读、分析、遴选、分类、提炼、加工。从中梳理出化解家长矛盾的若干教育策略,命名、诠释,并以生动的案例支撑。有了这些工作,课题研究报告自然不难写了。其实推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不止这些,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生成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得当的研究策略,就会有效降低研究难度,也才可能取得研究实效。您是怎么认为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表面上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很容易,因为不管什么级别的课题,在申报时都只要填写相关部门提供的申报表格即可。但事实上,课题研究方案撰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申报表格中的每一项内容既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又有很强的技巧性,准确地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将有助于后续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依据医刊汇编译的经验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准确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首先,课题名称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凸显选题研究者的认识程度和研究思路。其次,课题名称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疑问式的句型不能用,一般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第三,课题名称在表述时要尽可能做到中心集中,最好是一个中心,不管句子多长,其间最好不要用标点符号隔开。因此,课题的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第四,课题研究的切口要适宜,表述要有新意,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背景分析要真实、全面、准确、具体。首先,课题研究是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其最为重要的价值是解决所遇到的真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其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全面了解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要准确陈述理论依据。第四,要重点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入手去论述,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影响,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三、目标要素要清晰、概括、系统、可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事实,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它在本质上,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回事,所以一般用一段话去清晰、概括陈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往往存在许多子目标,这便需要按照各个子目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使课题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四、内容定位要一致、清晰、系统。首先,研究内容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因为课题内容是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内容与目标必须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其次,必须清晰界定关键概念。这是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此外,研究方案中必须对每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有系统的思考与安排,并据此确定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而且它们应该共同指向问题的解决。五、研究方法要适宜、协调。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必须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决定,才能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而在比较复杂的课题研究中,有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因此,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相协调,能够取长补短。要明确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并在注意每种方法独立性的同时,说清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六、成果预设要一致、统一。首先,研究的预期成果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阶段研究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相一致。课题研究的成果是课题研究目标达成的具体体现,课题方案要根据研究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名称。其次,成果形式要与内容的统一。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等。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必须依据成果的内容。
“十三五”重点课题2021年3月24日,由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承担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研究》,在武汉市教育学会会长王先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委员王应生, 武汉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凡奇的主持下,由武汉市第十二中学课题组组长、专家和骨干教师成员共同完成结题。本课题研究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武汉市第十二中学为样本,对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影响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策略应用于实践,最后根据实践反馈结果,调整策略。问题的提出一.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化2019国办发2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此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重复,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十四五”规划更强调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教育发展重要的位置上,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成为我们基础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普遍的战略性概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就是我们课题组要研究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问题。二.促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勤奋,然而有些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质量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学校发展武汉市第十二中学作为老牌省级示范高中,多年来致力于搭建学业水平、能力测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树人”的框架,秉承尊道贵德、合作求实、日新至善、信心激励、美育化人的办学理念,在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路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教育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更加面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目前如何提升精准教学度、如何完善学情研判的探索、如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来做指导。因此提出《普通高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旨在形成有十二中特色的新的学科质量的认识,完善学校的564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这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课题经过团队的多次修正、酝酿后诞生了。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负责人龚红安,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和研究长达30年的时间里,努力探索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模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的运用。逐步形成了“问题立意、图文解读、合作交流、思辩归纳”的独特教学风格。本课题组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拥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经历,整个团队极富朝气,集合了我校各学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课题组成员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突出的研究能力,获得省市论文评比奖项的比例达100%,其中多位获得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大部分成员拥有课题研究经历,是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团队。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主体作用的策略,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发展。本研究在探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结合本校实际对目前普通高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对高中教学方法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主办: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统筹:杨家波执笔:刘娟配图:柳娜1954---2021十二中和你在一起
常德市桃源县泥窝潭乡中学省学会课题顺利开题。图为开题现场。图为泥窝潭中学的早晨风光。红网时刻常德11月23日讯(通讯员 龚新民 袁兴桂)疫情催发,学校教育与时俱进。常德市桃源县泥窝潭乡中学省学会课题顺利开题。从疫情的产生到蔓延到有效控制,桃源县泥窝潭中学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精神,从2020年3月份开始开展了线上授课活动。在上半年九年级中考中,泥窝潭中学取得了学科平均分总分全市前五十名的好成绩。对此,该校对停课不停学工作进行教研反思,成立课题组,对疫情催发下的教与学方法和策略开展进一步实践研究。11月20日上午,泥窝潭乡中学在学校实验室召开了省学会课题《疫情催发的教与学方法改革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常德市课题研究协会肖焕之主任、张璟教授、廖学春教授、桃源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姜胜云,刘一民主任进行了开题论证。该报告会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研究的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实施、保障,以及预期的成果逐一进行了阐述。此课题的前期工作,研究的基础,课题的前瞻性和开题的论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专家们也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肖主任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互联网+课堂教与学方法的研究,你们要明确研究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他还对此课题提出了“三怕”的原则,一怕大,研究的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得细,操作性得强;二怕散,得聚焦,切不可面面俱研;三怕偏,得明确既定的方向,突出研究的重点和目标。最后课题专家组成员一致同意此课题开题。通过此次开题报告会,课题组研究成员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互联网+课堂的教与学合理的走入农村学校常态化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自信,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与学会有更精彩的呈现。来源:红网常德站作者:龚新民 袁兴桂 编辑:黄刚 本文为湖南频道【来源:红网常德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网讯(通讯员 许珏)九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九月,硕果累累的季节。为了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使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规范,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9月19日,课题组全体成员相约与邵东市小数教研员李丽迎来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组的第一次线上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由姚艳老师主持,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逻辑性地提问?”这一话题。课题组负责人刘敏老师一马当先,掀起了本次线上研讨的第一个高潮,其他成员也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李丽在百忙中谈了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带来了全新视角,让大家如沐春风,她认为教师应立足知识的纵向逻辑和横向逻辑提问,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逻辑性地提问,课题组成员在讨论中共同成长,课题方向逐渐清晰。结束之际,李丽提出希望我们把课题研究做的更扎实、更丰富,在研究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硕果,让数学课题成就更多的师生,真正做到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此次课题线上研讨顺利结束,课题组员们也将继续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使之成为教师科研成长的源泉,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来源:邵东市教育局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当课题一旦选定,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这是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之前对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程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与部署的关键性工作。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来看,课题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几个环节。一、要起一个好的题目。所谓好的题目是指,课题题目大概能揭示、照应本项研究的内容,力求明确、简单、完整,最好要表达清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要素。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或一组有待于解决、验证和回答的问题。课题设计中首先有必要思考以下一些问题: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研究的必要;通过研究对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科研实践工作能否产生推动或影响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研究这一问题价值在哪里。同时思考这类问题前人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二、要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希望获得的对某一研究现象及其有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课题设计中,要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着重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明确核心概念并作出界定。方案设计中要聚焦研究内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本项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作出表述,让课题组成员明白本项研究是针对什么基本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是什么涵义,是多大的区间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中心,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包括评审项目或指导研究的专家们,明白该项研究的话语体系。所谓核心概念就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往往在题目中就会显现。2.要明确科学研究目标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认识科学规律,探索未知领域,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就是要“道前人所未道,作他人所未作”。因此,在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时应着力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新的见解和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路径,使研究具有创新性。三、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一般来说,当我们选定课题时已经将研究内容大体确定,明确核心概念又进一步聚焦了研究重点,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要用书面形式将研究目标确定下来时,还是会感到研究内容比较混沌,把握不住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同样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相同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还需要一个将研究内容逐步筛选、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筛选和分解,研究的目标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由一个互相交织的面变成了一条条贯通的线,再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既可用科研方法实施,又可进行过程检测与分析的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了。在这同时,当把所有的研究内容排列归类时,研究重点也就清晰凸显了。当然,在研究方案中还需要明确很多内容,譬如确定研究方法和实施程序,明确预期研究成果等。
1月15日,红星中学市级支教课题《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MZJ2005)开题论证会在学校行政楼二楼考务室召开。市二十二中胡学平校长、市教科院刘决生老师、外国语学校司擎天老师作为指导专家出席了开题会,副校长徐金华、教科处魏宝文老师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唐亮老师的开题陈述。课题组长唐亮老师主要从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以及城乡教学合作三个角度阐述了课题立项的背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与会专家分别从研究的方向侧重、城乡教学合作交流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推进提出了细致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开题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最后,教科处魏宝文老师提醒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开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认真地做好课题研究,早出成绩。(撰稿:唐亮 审核:卢丙对)【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一些教师反映关于研究内容的撰写还存在一些困惑,于此老师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供批判。一、研究内容撰写常见问题从外在形式看:有的写得过于简单,三言两语;有的写得过于冗长,抓不到重点。从实质内容看,有的研究内容与选题关联不紧密,有的与研究目标不匹配,有的表述逻辑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这应该这样讲:研究内容抓不准,写不明,分解不到位,专家评审时很难给立项。二、什么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就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比如这样一个课题:“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确定了五个研究目标:1.完成小学中国画课程育人因素的文献综述2.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3.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4.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5.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有了以上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就要围绕这五个目标来设定,不宜另起炉灶。根据这五个目标,我们确定如下五个研究内容。这里简写如下:一是关于小学阶段的中国画育人因素的文献研究;二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四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五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这个例子可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当然,以上表述还没有将研究内容具体化。至于如何具体化,在下文我们给出一些方法和样例。三、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何在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切割课题研究的边界课题研究总是有边界的,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使课题组成员把握哪些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厘清课题研究的边界,一下子找到研究的重点。(二)提升课题研究的操作性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越具体,工作越容易上手。反之,越是模棱两可的任务,越难以操作。研究内容是需要分解的,将大的研究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更为具体细化的研究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这样就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降低研究的难度,减少课题组成员不知做什么的问题。(三)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课题研究相当于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内容就是这个工程的主体框架。这个主体框架明确了,有利用后边的具体施工。在撰写研究计划时,将这些研究内容有序地部署在相应的研究阶段,研究时,就不会出现前松后紧,或是节奏混乱的现象。四、如何分解和表述研究内容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技术性。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在此提供三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还以 “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校本课程”。我们:校本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这个课题表述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德树人”。如何分解这个概念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呢?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立德”,二是“树人”。就“立德”而言,要分解出立什么德?“树人”要分解出树什么人?关于立什么德?我们国家提出的“德”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三个层面共计12个关键词。树什么人?我们国家提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概念有了这样的分析,在书写研究内容时,思路就会清晰很多。在这里,对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如下:1.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将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建立起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框架,并融入中国画教学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要素,建立起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中国画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2.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边课程目标体系,寻找符合课程目标的中国画的素材,并将这些教学素材科学编排,做到内容具体、难易有度,先后有序,形成中国画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体系。3.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前边研制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进行中国画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前要制定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国画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例或是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相关研究过程。其他研究内容的表述(略)(二)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课题标题是对实际问题的梳理和提炼;研究目标也是基于解答现实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依然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如《基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该幼儿园关于幼儿体能及训练状况进行了观察、测试、研判,归纳,认为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存在如下现实问题:一是幼儿体能与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有部分数值存在差距;二是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不足三是幼儿体能训练在时间上不足;四是幼儿体能训练在空间上过于单调,过于依赖室外;五是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家长配合不到位,部分孩子体重超标。六是幼儿体能训练园所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基于这些现实问题,课题组确立了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国家关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能训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研究。2. 融入一日常规活动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3.室内外结合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4.家校社协同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5.建立展示平台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而确定研究内容,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内容要照应研究目标,确保两者的一致性或研究内容略多于研究目标。(三)“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实质是给一线教师撰写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闭环。所谓“现状”就是现状调查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是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现状研究是基础性研究。所谓“方法对策”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是研究主体内容,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所谓“评价”就是为了效果评估,是指向于评价指标和量表工具的研究,是研究效果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依次解决的是“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比如这个课题:“小学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可以采取以上模式确定研究内容。1.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2.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3.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评价研究当然,还要把每一个研究内容如何操作再具体写出来。总之,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需要提示,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几种分解内容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并参看了一些专家的观点,于此对王朝贤老师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研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其中的课题操作分析,主要回答“该课题如何做”的问题。赛恩斯编译认为,这部分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内容。一、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是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而言的,是课题申报者对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主要对象是研究内容的突破。这部分要写清楚对这项研究打算怎么做,即怎么展开课题的研究。研究思路要明确清晰、有条理性。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手段。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写作,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列出将采用的方法,还要说明在课题研究中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方法,或这些方法将运用于课题的哪些方面。三、研究步骤。也称为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具体展开的活动安排。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细一些,把每一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参加者等。这些内容应尽量写清楚。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参观、进行科研调查、开展科研实验、组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等。研究步骤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拟定要科学合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都要标明起止的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研究步骤等。在研究阶段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但必须把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活动讲清楚。
科研课题研究策略的运用、实践与提炼,很多人弄混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老师们做课题研究,时常混淆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和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策略,前者在研究之前已有,后者则在研究中产生;前者是指导性策略,后者是成果性策略。指导性策略从何而来?指导性策略,可以从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也可以从研究文献中借鉴。每一课题,从研究目的出发,应对相关领域的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对相关研究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整理研究现状,找准研究起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在研究中形成的新的理性认识、新观点、新方法、新模式、新策略,以作为自己研究的指导,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研究策略在课题报告中如何呈现?指导性策略一般在课题报告中“研究过程”、“研究措施”中逐条呈现,分阶段、分步骤、按秩序和逻辑关系分别撰写。现以课堂教学“四步策略”公式法为例进行说明。策略一、强化规则,为……奠基策略二、创设情境,为……激趣策略三、确定目标,为……定向策略四、鼓励思辨,为……提升思维品质上述四个策略,若出现在开题报告、研究报告中,可作为指导性策略,每条策略可作为一个大标题,在其下分别撰写策略含义、目的意义、案例以及正反辨析,省略号部分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填充。成果性策略如何呈现?在成果报告中,除需撰写上述“四步策略”含义、意义、案例及辨析,还应生成、提炼出新的策略即成果性策略,所以,成果性策略一般是在研究后期,在研究的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中成型,撰写时需写清楚其生成、提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