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总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课题立项了。下一步做什么?什么是开题?为什么要开题?开题报告怎么写?怎么准备开题活动?有的老师说:这么复杂,头都大了。但是经常做课题的老师,就会有另外的说法:今年我要聚焦某一问题,好好研究一下子。还有的老师说:今年没有课题做了,心里空落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说法?在这很大程度上,这和教师的工作方式有关。下面,和老师们谈一谈相关的话题。一、为什么我的课题不能立项每当课题发布后,有的老师就会:为什么我的课题不能立项?我看网上发布的课题还没有我这个题好呢,为什么就立项了?这当然是教师的自我判断。其实,课题能否立项:一方面和课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等有关;也和评审专家的专业、视野、关注点有关。所以评审时,聘请多个专家同时看一个课题,是有道理的。专家都打出了高分,肯定就立了;专家都打了低分,自然就立不了。所以课题立项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能够立项确实让人欢欣鼓舞,没有立项也无需沮丧。不立项的课题,如果通过扎实的研究,也可以取得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好,我们把话题拉回开题这件事情上来,就有关问题交流交流。二、什么是开题所谓开题就是一项课题取得立项后,在正式研究活动开始之前,对研究活动进行的具体设想和规划,也就是对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预期成果以及课题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并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同行意见,这样的学术活动就是开题。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大体可以明白开题是怎么一回事。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可以拎取一些关键的语句:第一,开题是立项之后、正式研究之前要做的事情。第二,开题是对研究活动再次深入且具体地设想和规划。第三征求他人意见,完善研究方案。三、为什么要开题初做课题的老师会问为什么要开题?不开题可以吗?我们教师自行搞一个小课题或微型课题,可以不用开题。有个选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于是就做起来了。但是上级科研机构审批立项的课题,还是需要开题的。开题的目的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课题负责人角度看,开题活动是对课题研究工作再一次的深入思考,对研究活动进一步具体设计和规划,力争使研究有序有效推进,取得预期成果。文喆先生讲:“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 完善研究设计。”二是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看,给予立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课题有一定的价值性,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意义,纳入某一区域教育科学规划管理范畴,给予资质证明或经费支持。开题是科研管理部门重要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四、开题论证和申报论证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明确的,申报论证的目的是说服评审专家,赢得立项;而开题论证的目的是为了征询意见、完善计划、更好地开展研究。可见,两个论证的指向不一样。有的老师会问:申报论证中的“课题设计论证”和开题报告结构一样吗?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我们来说一下这事。下图,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研制的课题申报书中的“课题设计论证”的结构,总共13项。对于这个结构,很多老师都记忆犹新,很烧脑,没少受折磨。上边的结构解决的是申报的问题。申报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说服评委专家,让他们对我这个课题表示理解和认同,最终得以立项。我们还原结构背后的问题:你研究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个专题有人什么研究过吗?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你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何在?你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你是通过怎样的内容来达成目标呢?你怎么能说服我,你这个研究就能解决你的问题呢?你能说一下你的课题有哪些创新的东西吗?好,你打算怎么研究?说说你的思路和方法,把你的研究框架模型给我看看。最后,请你把研究步骤给规划一下。以上问题,申报者都想清楚、写清楚。写出来专家能够看明白,立项的可能性就大增了。到了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就要从申请立项的重心,转移到研究的重心上来。那么,研究的重心是什么呢?就要突出目标、突出内容、突出方法、突出步骤、突出分工、突出成果。有的老师问:既然突出以上这几个方面,是不是就只写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呢?不是的。开题论证报告做为一种规范性文本,还要保证其文体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所以,给大家一个结构。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出,开题报告和申请报告还是有一些变化,如结构顺序有变化,研究的价值、拟创新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没有了;多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预期研究成果、附件等。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可以这样讲,虽然有些变化,但其本质没有变。况且,开题报告也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有的会根据要求不同而有所取舍。比如技术路线对于课题研究就很重要,在开题报告里也可以写上。有的开题报告结构中,还有理论依据这个板块,也可以写上。无论怎样变,开题报告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变化:即你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你怎么研究?你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什么?五、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怎样写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现实的问题,如果你在选题申报时,写得比较规范,准确,在撰写开题论证时,就会比较省事。如果在申报课题时,论证得比较马虎,在开题论证时,就需要一并搞清楚。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说吧。(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的研究背景就是提出问题,即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在申报论证时,我们写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在开题报告时,对此再度进行思考: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进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应该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时刻提醒我们,初心不变。如果在申报时思考得很成熟了,表述没有问题,可以用到此处。1.选题缘由所谓的选题缘由即研究目的,我们从三个角度写:第一,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重大会议、重要的教育文件要求的角度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从当前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立德树人、课程标准等方面,选取恰当角度的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三,从教育教学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的研究通常都是扎根于实际问题,只有产生了问题,我们才会产生研究的动因。所以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追求。选题目的在表述时,总的逻辑是:宏观-中观-微观,从理论到现实这样的逻辑来撰写选题缘由。2.研究意义什么是研究意义?所谓研究意义,即该项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现实工作带来的影响。影响大则意义就大;影响小则意义就小,没有影响也就没有意义;负影响就是反向意义。如何写好意义呢?依据预期成果谈意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路径。在写意义之前,先要判断你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再思考这个成果产生的影响。然后从对理论的影响和对实践的影响两个角度来阐述研究的意义。第一,理论意义所谓的理论意义,也有称为学术意义,即所形成的成果,在理论上有哪些突破与创新,对丰富相关理论有哪些作用,是验证性的,还是独创性的,要说清楚。第二,实践意义所谓的实践意义,即所形成的成果对改进自身工作有哪些帮助,对其他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还有的课题研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的走向产生一些影响,这也是可以写的。可以称其为政策意义或行政决策意义。(二)文献综述文献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逾越的环节。1.什么是文献综述所谓文献综述,就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叙述、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2.为什么要做文献课题做文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从他人研究中寻找思路。相关的研究看得多了,即使起初不会研究,也变得会研究了。二是借鉴他人成果为我所用,借鉴不是抄袭,成果发表出来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推广,就是让他人借鉴。我们借鉴过来,在自己的教育场域实践,这是应用研究,不是抄袭。如果查阅文献的目的不是应用,而是改头换面去发表,那就涉嫌抄袭了。三是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再创新。由于实验场景的变化,科研成果和经验都会随之变化或调整,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大的特点。3.开题报告中的文献与申报书中的文献有区别吗两个文本中的文献没有本质区别,检索方法一样,检索内容一样。两者唯独不一样的,就是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对研究的问题可能又有了新的认识,文献资料可能更丰富了。文献综述的水平应该再上升一个台阶。如果你认为在申报时,你的文献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那就直接拿到这里来用。4.文献检索的重点和技巧在开题阶段的文献检索更要突出概念的检索,突出理论的支撑,突出相关成果的检索。文献检索是有一些小技巧的,比如“两先两后两关注”,即“先期刊后网络,先近期后远期,关注硕博论文、关注专题综述。(三)概念界定1.什么是概念概念包括两个部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或表现形式。 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2.怎么界定概念呢界定概念方式是这样的:内涵的界定是概念种差+临近属;外延的界定是列出概念外在的实际形态,如,范围、表现形式等。可以这样讲:概念是理论思维和理论表达的基本单位。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一切研究都始于对概念的界定,概念创新是研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3.核心概念的数量与界定事项一般情况下,核心概念来源于课题,一个课题有1~3个核心概念就可以了,核心概念不会也不应太多。如果核心概念太多,则难以区别主次,也难以理顺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界定概念的数量由课题负责人决定,核心概念原则上必须界定,一般性概念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来决定是否界定,不宜太多,3~5个即可。概念一旦定界下来了,就不要再变了。如果变来变去,就会犯严重的逻辑错误。笔者做过一个研究,关于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核心概念。关于研究性学习有两个种界定:一方面它是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国家必修的课程。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要在一个课题里,两个概念混用,一会儿是课程,一会儿是学习方式,就会使课题研究就陷入混乱。4.概念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核心概念在课题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核心概念可以直接切割出课题研究的边界、研究的范畴。 课题组要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一目了然。 核心概念关联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诸多要素。所以,课题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对概念的研究。5.把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放在一起写可以吗一般来讲,不建议混在一起写。课题研究中的概念,最好和文献综述并列为同级标题撰写。最终,课题组要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因为概念在课题中的地位特别重要。但是在文献综述的文段里,可以综述以往研究者提出过的概念界定,一般讨论3-5个学者的界定就可以。(四)研究假设1.什么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相关文献、实践经验,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有待验证的结论,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结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研究假设的过程,研究假设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2.研究假设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系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结果。表述研究假设就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举措、路径、策略、方法摆出来,依据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评估、遴选、归类,建立起研究模型。有的教师问:答案都想出来了,还用研究吗?当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验证你提出来的诸多答案是真还是伪,是不是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问题。预设的答案从哪来?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从文献中来,二是从实践中来,三是从讨论中来,四是从专家那来,五是从同行那来。3.研究假设怎么表述一线教师特别希望给个模板,一般性的写法如下: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五)研究目标1.什么是研究目标所谓研究目标,用比较直白的话讲,就是经过研究后,能够得出来的用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工具等具体指标。2.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的区别有时,一线教师将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搞混。其实,两者在科研领域确定存在较大差异,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为了区别,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如下: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差异比较表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一样的。目标是可量化、可测评的指标。而研究目的则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回应。还有两个概念,有时也会跳出来干扰一线教师搞研究:一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必须澄清,研究目标既不是教育目标,也不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混为一谈。3.研究目标撰写的思维逻辑有的教师问,研究目标怎么确定呢?其实还是有一些思路的,下面,给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第二步:针对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第三步:将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归纳转化,形成研究目标。4.不恰当的研究目标我们举一些例子,下面研究目标的表述是不对的。(1)促进学生发展(2)促进教师发展(3)促进学科发展(4)促进学校发展这种大一统的目标,太空泛,也没有实在意义,似乎放在哪个报告中都可以,这样的研究目标是不成的。我们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以上不是研究目标,应该是研究效果的表述,也可以认为,是课题研究追求的目的。当然,这种过于笼统地表述研究目的也是空泛。(六)研究内容1.什么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2.如何分解出研究内容在这里提供三个分解出研究内容的策略。(1)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3)“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是分解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三大板块。(在这里不提供案例了,可以百度搜索“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上的逻辑。需要提示的是,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研究内容的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多个标准分解研究内容。(七)研究方法1.主要的研究方法一线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成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本分析法。在此不一一解释,其中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严格讲是一种研究方式,因为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会运用到其他一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交叉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2.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的表述在开题报告中,将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起来,就可以了。这个没有什么玄妙之处。3.科研方法使用的问题教育科研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在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中,研究方法往往会出现不少问题。有的时候是科研方法使用不对头,有的时候以工作的方式推动研究,而不是运用科研方法推进研究。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组织大量的培训活动、参观活动、学习活动、听课活动,却不见实际的研究行为。 从本质上讲,就是科研方法不会使用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给个思路,就是回归问题,弄清研究目标和内容,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再重新出发,这时再探讨研究方法,就可解决无科研方法的科研活动了。可以一试。(八)技术路线笔者认为,在开题报告中,需要对技术路线进行再设计。因为技术路线图对于理清研究思路是非常重要的。1.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有机组合起来的逻辑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要想理念技术路线,就是需要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2.技术路线的作用技术路线对于课题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能够把研究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3.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问题用图来表示,最容易说问题。最上端是课题名称,中间四块是四项研究内容,左边是研究方法,右边是研究成果。从上到下是课题的研究顺序。这个技术路线基本体现了研究假设和各要素的逻辑结构。(九)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二是研究方法,三是成果的形成。建议不要把重点和难点写得过多,写得太多就区别不出来所谓的重难点了。这个问题无需多论。(十)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1.研究步骤的常见问题研究步骤这一板块是处于开题报告论证的结尾部分,从教师心态考虑,马上就写完了,于是一些教师套用一些模板,如“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写上“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经验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时间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这样写的步骤,没有什么实质意义。2. 什么是研究步骤研究步骤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落实研究内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全过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托。3.选题报告中的研究步骤与开题中的研究步骤有什么区别课题申请报告书和开题论证报告书都要写研究步骤,两者有区别吗?在课题申报论证中,评审专家重点看选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研究步骤体现的是可行性问题。在开题论证报告中,专家会对研究步骤高度关注,因为课题已经立项了,马上就要开工研究了,研究步步骤是开工图纸,所以研究步骤就要写得具体明白,要将研究内容精准分解到研究步骤的各个环节,用以指导随后的研究工作。4.怎样撰写研究步骤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把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落实到研究步骤中,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研究任务,责任到人。还是举一个例子:(十一)研究成果关于预期研究成果,在开题报告中是最后的部分,我们都要出哪些成果呢?这时,要回到研究目标。所有的研究目标,严格意义上讲都要跟进研究成果。可以是调研报告、可以是论文、可以是案例、可以是专著,最终要有一个研究报告。力求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把这些成果性东西写具体。为了减轻负担,我们会把这些成果分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完成。可以安排两个阶段,一个是阶段研究成果,一个是最终研究成果。还有一些固化的、过程性的成果,做成辑录,如管理手册、教材、教案、学案、学生成绩等。这些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学术上的科研成果,而是成果的载体,也可以称其为证明课题研究成果的固化物。(十二)开题报告的附件开题报告时,为了保障开题工作的质量,提供前期准备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量表、子课题方案等。一并提交专家、同行,供大家参考讨论。以上是开题报告的撰写及相关思考。请批判。
上海启动“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4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公告,就48项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对外公开征集研究成果。该工作旨在为2020年开展编制工作奠定基础。上述公告称,“十四五”时期(2021年至2025年)将是上海在全面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迈向“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局起步期。公告显示,上海此次对外征集的48项研究课题包括27个I类课题和21个II类课题,前者每个安排15万元研究经费,后者每个安排10万元。另外,上海市发改委将组织开展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奖,根据等次给予一定奖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I类课题的重点有营商环境、智慧城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体系、人口、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水平、人才政策等。II类课题的重点包括教育补短板、构建优质高效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化收入制度分配改革等。除了发布公告,4月16日下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还召开了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情况说明会,近70家研究机构参加会议,既有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高校,也有上海社科院、上海城市规划院等科研单位,还有上海证交所、国家开发银行、通用电气、腾讯、零点、前滩综研等市场化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据会上介绍,在研究和编制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上海将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力求充分应用新时代的新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参与度,注重全程开门编规划,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公告显示,此次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30日,承担单位需在2019年9月底前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一般来说,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即使是很有经验、水平很高的课题研究者,写出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初稿在多数的情况下也要经过反复修改、推敲,才能比较完善,才能成为精品。医刊汇编译结合工作体会和他人的经验认为,修改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论点的斟酌与修正。面对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初稿,修改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内容的主要方面,集中注意力去检查自己的写作意图是否已经表达清楚,主题是否表现得明确、恰当,特别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全文涉及的若干分论点或其他论断是否有牵强附会、以偏概全的毛病。如果有,就应该考虑对某些相关部分加以改写,至少也要在涉及重要论点、论断的分寸上细细斟酌才是。另外,经过斟酌修正后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应做到“新”和“真”。“新”,就是要提出新观点、新思想;“真”,就是这些新观点、新思想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新奇有余,严肃不足,就会影响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二、材料的核对与增删。在通读初稿时,还要注意检查文中运用的材料是否都真实可靠,是否都使用得必要妥当,是否安排得有条理、繁简适宜、比例均衡,所引用的文字和统计图表等是否合适、是否是经过核对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发现在材料使用上有不足,就应加以调换或增删有用得不妥当、不典型的,要调换;单薄、缺漏之处,要增补;过于堆砌或雷同的,要删繁就简、去粗存精。至于统计图表用得过多、不恰当的,也要加以删减或更换。三、结构的调整与梳理。结构的问题,主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问题。调整结构,就是调整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各部分的顺序与比例;理顺思路,就是要达到顺理成章、眉目清楚、比例恰当的要求。因此,在修改中,主要应考虑的是:各段落的构成是否相对完整、统一,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紧凑,是否能恰当地反映出文章内容的种种逻辑关系,读起来是通畅还是别扭等。如果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就要对相应的段落层次进行适当的提前、移后、重组、合并等调整,以便达到文意通达、意脉顺畅的高度。四、语言的润色与推敲。语言的修改,首先要检查全文的遣词、造句是否贴切、正确,是否有套话和陈词滥调,是否符合语法、修辞的规则,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气,以及是否同文体要求相吻合等。然后尽可能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把不贴切、不恰当的词语、句子改得贴切、恰当、生动、深刻,把套话、陈词滥调删去,改得新鲜、充满活力,使读者喜欢读,乐意接受。有些单凭观察不容易发现的遣词、造句上的毛病,若采用边吟边改的办法,可能收效更好。应该指出的是,文章修改过程并不是消极地寻找毛病的过程,而是要在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更多地从积极的方面去锤炼、琢磨、推敲、润色,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有价值。此外,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修改还包括大小标题的锤炼,错别字、标点符号的矫正等。
2021年3月28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研学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举行。会上发布了区域研学课题研究系列成果,其中《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区域研学实践》系列教材、《智慧体验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智慧生活研学系统》、《智慧生活研学课程》做了重点介绍和发布,发布的系列成果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助力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认为秦皇岛创造性地提出区域研学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研学实施方式,开创了区域研学实践教育的新格局,为全国研学旅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多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相关要求,秦皇岛市按照要求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研学体验教育活动。几年来,全市参与研学实践的学生已逾60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在实践活动中,他们以课题为引领,深入开展研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们先后参与北京大学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并独立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研学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是该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秦皇岛开展区域研学教育取得的理论性突破。它围绕区域研学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建设这个中心,对区域研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全新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区域研学的理论内涵,总结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反映了区域研学的实质和运行规律,对于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推进研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区域研学实践》是区域研学地方教材,以区域研学资源为依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分学段编写的小学低中高、初中、高中三部分系列教材。教材主题突出,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传统、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体能拓展、职业规划、生活生存等多个方面。教材弥补了研学旅行在这方面的空白,为秦皇岛的区域研学规范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其他地区的研学机构提供了借鉴作用。创建“智慧体验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研发“智慧生活研学系统”,设计了“智慧生活研学课程”,形成完整的生活研学系统。生活研学课程以广泛的生活资源为内容,开发线上学习课程和线下实践活动,以社会资源为基础建设生活研学基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使学生更为自主灵活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区域研学课题研究系列成果为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为促进研学事业向更为规范、健康、有效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教育改革、校内外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及综合实践教育作出了贡献。日前,由秦皇岛市教育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研学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举行。会上发布了区域研学课题研究系列成果,其中《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区域研学实践》系列教材、《智慧体验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智慧生活研学系统》、《智慧生活研学课程》做了重点介绍和发布。系列成果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助力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认为秦皇岛创造性地提出区域研学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研学实施方式,开创了区域研学实践教育的新格局。秦皇岛市积极组织开展研学体验教育活动。几年来,全市参与研学实践的学生已逾60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是该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秦皇岛开展区域研学教育取得的理论性突破。它围绕区域研学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建设这个中心,对区域研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全新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区域研学的理论内涵,总结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研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反映了区域研学的实质和运行规律,对于推进研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区域研学实践》是区域研学地方教材,以区域研学资源为依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分学段编写的小学低中高、初中、高中三部分系列教材。教材主题突出,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传统、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体能拓展、职业规划、生活生存等多个方面。教材弥补了研学旅行在这方面的空白,为秦皇岛的区域研学规范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创建“智慧体验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研发“智慧生活研学系统”,设计了“智慧生活研学课程”,形成完整的生活研学系统。生活研学课程以广泛的生活资源为内容,开发线上学习课程和线下实践活动,以社会资源为基础建设生活研学基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使学生更为自主灵活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文:吴迪 齐宝海)责编:叶壮 本文来源:海外网
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评价水平标准》2018年版,以高级教师为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句段:“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完成的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014年版也有类似的句段,把老师们绕晕了,同样是成果,到底什么区别?教科研课题成果:以基础教研部门或教科所部门申请的为主,一般情况下,有省、市、县级别(国家级的小编没有参与过,不妄加评论),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分配数量等情况申报。课题规划办的课题大致分为三种:1.一般课题,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中专、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师均可申报。为保证研究质量,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一般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结题工作。2018年立项1608项。2.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每年的5月份申报,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电化教育馆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管理。2018年立100项,每人只能申报1项,每人最多参与2项。以上两类课题,申报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教师申报,若不符合的,中小学须有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撰写专家书面推荐。3. 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每年的11月份申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由省教科所、教育学会协助开展,主要由农村教师申报。主持人应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2017年立项682项。省课题规划办的课题,重在平时的监管和监督,每两个月,由课题组进行一个“双月报”,也就是两个月梳理一下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也方便结题时使用。市、县级课题一般只有一类课题,小编所在地区,年底申报,次年年底结题。以上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河南省教育科研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自行搜索。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申报人员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级基础教育教研机构教师,申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近三年已有立项课题的主持人不得再申报主持新的项目,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2018年批准672项,其中重点课题85项,一般课题587项。市、县级课题申报时间大致跟随其后,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重点抓开题、中期、结题过程,要求每次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并上传照片和报告。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相关文件可上网搜索“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官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查询信息。小编的几点感触:1.省课题规划办和教研室,各有一支特别专业的团队。其中的徐万山、韩和鸣、周长春等老师特别厉害,都出版过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省教研室课题办主要由杨伟东老师负责,听说他还是政治教研员兼职管理课题,相当牛。以上专家做的报告小编曾听过,可以说都是教研行家。2.精心选题+踏实研究+原创报告+搜集资料=成功结题。以上课题的结题呈现形式一般是出版书籍、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报告最切合实际。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专家和同行鉴定面前,只有踏踏实实做课题,一心无二用,认真研究,各项数据来得实事求是,各项报告的撰写只有原创!原创!原创!做没有做、做得有没有成果专家一看便知,除了努力无一条捷径可走。3. 申报课题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小编曾经申报过县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2项,现均已结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编先申报县级课题,了解研究流程、熟悉内容后因为个人爱好继续申报了市级、省级课题,每一项课题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汗水。所以,前期的研究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础只追求高大上是空中楼阁。另外,两个部门组织的课题,老师们要看清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认真做。4.做课题研究要摒弃功利性。2014年以前,教师职称评审基本不用课题,那时一提报课题,很多老师都嫌麻烦、不会操作,都不愿参与。2014年教师评价标准改变以后,科研课题成了“必选项”,老师们又争着抢着做课题,曾经出现了“市级指标难求”的现象,而“一窝蜂”的做课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功利心理(只为求一张证书好评职称)、难以立项(过多的需求和立项数额矛盾)、质量较为低下(没有研究基础或者研究中存在应付了事心理)。其实,小编做课题十年以来,惊喜地发现,在收获证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校品味和知名度的提升、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绩同步提升等,而这些才是我们的初衷,是我们的初心,不是吗?下面是华丽丽的分界线教学成果:分几类,小编重点絮叨絮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它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奖励范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取得的教学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综合性等方面。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示范作用,有一定影响力。成果评审时,由评审专家组投票决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材料的报送上,要求重点撰写好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及其他文字材料。一般为每年的3月份报送材料,由县、市教研室初评后择优上报,2018年,小编所在十八线县城分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两个,和同事们一起把自己其中的一个课题成果进行了整理上报,后来获得市级二等奖。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9项;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6项,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含金量是刚刚的。所以,在2018年版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中,将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原来的课题类归到表彰类,说明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也从中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图片来自网络。嘘!听说,关注我的人今年都会心想事成,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的人在职称评审中量化名列前茅,祝君好运!我是纸鸢谈教育,为您定期分享中小学教育、教师职称、教科研方面有用、有料、有趣的干货,谢谢阅读!
阎锡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系统研究了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的肿瘤新靶点,实现了成果转化。在国际上提出了纳米酶新概念,第一次从酶学角度揭示了无机纳米材料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催化机制,并将其用于污水治理、肿瘤诊断和埃博拉等病毒的检测,部分发明专利已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部分代表性成果包括:1、提出纳米酶新概念(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原始文章单篇他引超过1900次。设计并研发用于疾病诊断的纳米酶试纸条,获得医疗器械证书,成为全球首个纳米酶新产品,探索纳米酶催化治疗新策略。2、发现肿瘤血管新靶点CD146(Blood,2003)。此项发现被Faculty1000评为新发现。首次鉴定了CD146的配体,并制备出了靶向CD146的人源化抗体药物,在肝癌、胰腺癌和结肠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其系统性工作成果相继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Blood 、PNAS 等高水平杂志。靶向CD146的肿瘤治疗新策略,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功能性抗体AA98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2)肿瘤免疫学研究 以下对阎锡蕴院士课题组2019年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供大家学习交流。(以通讯作者为主,如有疏漏,欢迎指正)本文内容按照三个部分展开:(1)综述(2)纳米酶(3)CD146免疫一、综述1. Chem. Soc. Rev.:纳米酶用于响应性的生物医学领域纳米酶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人工酶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有效地模拟天然酶的催化位点或囊括多价元素来替代传统的催化酶。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酶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它具有比蛋白酶更高的催化稳定性、更易于被修饰和更低的制备成本。因此,纳米酶材料不仅是自然酶的替代品,而且还可作为一种多模态平台应用于复杂的生物环境。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蔡伟波教授团队、深圳大学黄鹏教授团队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团队合作,对响应一个或多个底物的纳米酶系统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不同的微环境中,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受pH、H2O2和谷胱甘肽浓度及氧化程度的影响,因此纳米酶可以被磁场、光、超声波和热等不同的刺激进行控制。通过调控这些刺激因素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米酶在不同疾病上的诊断和治疗效果。Dawei Jiang, Peng Huang, Xiyun Yan, Weibo Cai,et al. Nanozyme: new horizons for responsiv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https://doi.org/10.1021/acs.accounts.9b001402. Acc. Chem. Res.:纳米酶的概念、机理、标准及其应用纳米酶是一种具有类酶特性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可以解决天然酶的不足,如稳定性差、成本高、不易储存等问题,因此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酶也有望直接替代传统酶用于生产和研究。目前,已有数百种纳米材料被发现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解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等多样的催化活性,有些纳米材料还能同时具有双酶甚至多酶的活性。随着纳米酶学这一新概念的出现,纳米酶已成为连接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桥梁。它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类酶催化活性,可以发展成为多种多功能平台,进而在体外检测和体内监测及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敏敏博士和阎锡蕴院士合作介绍了关于功能特异性纳米酶的设计与构建、纳米酶研究的标准化以及纳米酶在生物系统中替代天然酶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在最后对纳米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Minmin Liang, Xiyun Yan. Nanozymes: From NewConcepts, Mechanisms, and Standards to Applications. Accounts ofChemical Research. 2019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ccounts.9b001403. Theranostics综述: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铁蛋白纳米酶作为抗生素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可以有效解决了天然酶制备成本高、稳定性差、难以被大规模制备等缺点。由于纳米酶结合了化学催化剂和天然酶的优点,因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对纳米酶进行尺寸可控的合成和靶向修饰仍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铁蛋白是天然的纳米酶,具有多种类酶活性(铁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而通过在铁蛋白壳内仿生合成纳米酶则可以构建具有自组装铁蛋白纳米笼和酶活性的人工铁蛋白纳米酶。研究表明,铁蛋白纳米酶在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范克龙研究员等人综述介绍了铁蛋白的类酶活性、生物工程合成研究以及应用;最后也对铁蛋白纳米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重点说明。Bing Jiang, Xiyun Yan, Kelong Fan. et al. Ferritins a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nanozymes for theranostics. Theranostics. 2019https://www.thno.org/v10p0687.htm4. Nanoscale:铁蛋白变体:对合理设计蛋白质纳米载体的启示铁蛋白是一种天然的铁储存蛋白,具有独特的结构、自组装能力和优良的理化性质。除此之外,基因操作可以很容易地调整铁蛋白纳米笼的结构和功能,这进一步扩展了铁蛋白的生物医学应用。于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范克龙研究员等人重点研究人类H-铁蛋白(一种最近发现的转铁蛋白受体1的配体),以综述其衍生的变体以及相关的结构和特性。希望这篇评论对如何合理设计多功能蛋白笼纳米载体进行有效的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见解。Jin Y, He J, Fan K, Yan X. Ferritin variants: inspirations for rationally designing protein nanocarriers. Nanoscale. 2019;11(26):12449-59.https://pubs.rsc.org/ja/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nr/c9nr03823j#!divAbstract5. J. Control. Release: 铁蛋白药物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铁蛋白是一种铁储存蛋白,在细胞内的铁稳态和抗氧化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铁蛋白具有24个自组装亚基和能够包裹药物的空腔结构,以及可以通过基因和化学修饰获得额外功能的外表面,使铁蛋白最近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最近的研究表明,未经修饰的人重链铁蛋白与其受体转铁蛋白受体1(TfR1)结合在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包括肺癌和乳腺癌,从而突出了铁蛋白在肿瘤靶向应用中的潜力。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和范克龙等人综述了铁蛋白药物载体(FDCs)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的许多优点。特别是与抗体-药物结合物(ADCs)相比,铁蛋白在载药能力、热稳定性和易制备性等方面表现出优越性。因此,FDCs的出现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的下一步。He J, Fan K, Yan X. Ferritin drug carrier (FDC) for tumor targeting therapy.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9;311-312:288-300.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19.09.002二、纳米酶6. Angew:单原子纳米酶用于伤口消毒单原子催化剂(SACs)作为均相催化剂,在化学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SACs在酶催化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范克龙研究员和北京化工大学刘惠玉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含锌原子的锌基咪唑基骨架(ZIF-8)衍生的碳纳米材料,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单原子过氧化物酶模拟物。为了揭示其构效关系,系统地研究了单原子纳米酶(SAzyme)的结构演化。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SAzyme的协同不饱和活性锌位和催化机理。SAzyme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在伤口抗菌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B. Xu, H. Wang, W. Wang, L. Gao,et al, A SingleAtom Nanozyme for Wound Disinfection Appl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4911.https://doi.org/10.1002/anie.2018139947. ACS Nano:人铁蛋白纳米技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像炎症和钙化作用会同时驱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和破坏,也是识别斑块易损性的有效目标。然而,目前对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像受到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限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石洪成、程登峰及哈佛医学院Hak Soo Choi等人报道了99 mTc标记的天然的H-铁蛋白纳米材料(99 mTc-HFn)通过SPECT-CT来识别和精确定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斑块中被摄取的99 mTc-HFn可以定量检测斑块的进展和抗炎治疗期间炎症的动态变化。这一策略为利用生物工程内源性人铁蛋白纳米技术来识别脆弱和早期活跃的斑块以及对抗炎治疗的评估奠定了基础。Liang, M.M., Tan, H. et al. Bioengineered H-Ferritin Nanocages for Quantitative Imaging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Atherosclerosis. ACS Nano 2019.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8b041588. Nano Lett.:纳米酶催化肿瘤光声成像新进展光声成像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优点,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组织成像,是目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一种成像模式。目前,光声成像应用的难点在于设计在肿瘤部位发生的响应型光声成像反应体系。于此,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范克龙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等人设计了叶酸修饰的红细胞膜,将纳米酶-底物复合体包裹于膜内,创制出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进入血液循环的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在外膜的导向下,最终定位并进入肿瘤部位,并释放纳米酶及其底物。肿瘤部位弱酸性环境和高浓度的H2O2触发纳米酶活性,高效催化其底物ABTS转化成氧化型ABTS。后者具有很强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吸收光能后释放热能导致肿瘤组织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热膨胀而发出压力波,产生光声信号。通过探测光声信号能重建出组织中的光吸收分布图像,实现肿瘤的光声成像诊断。该研究为肿瘤部位响应型光声成像设计提供了一个实例,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技术。Hui Ding, Yanjuan Cai, Lizeng Gao, Minmin Liang,et al. Exosome-like Nanozyme Vesicles for H2O2-Responsive Catalytic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Xenograf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ano Letters 2019 19 (1), 203-209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8b037099. Nano Lett.:Fenozyme在脑疟疾治疗取得新进展先前研究发现,人铁蛋白(HFn)可以与BBB 内皮细胞(BBB ECs)上表达的HFn受体(HFRs)结合,并作为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疾病治疗。且含Fe3O4的纳米颗粒的纳米酶具有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能有效地抑制体内ROS水平。有鉴于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范克龙研究员等人利用HFn蛋白为壳和Fe3O4纳米酶为核组成的Fenozyme。当对患有实验性脑疟疾的小鼠给药时,通过保护BBB ECs免受ROS损伤并通过使巨噬细胞极化至M1表型来降低寄生虫血症,Fenozyme大大提高了存活率。此外,将Fenozyme和抗疟疾蒿甲醚联合使用可减轻脑病和记忆障碍。结果证明了ROS在脑部疟疾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表明将Fenozyme与抗疟药相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Zhao, S.; Duan, H.; Yang, Y.; Yan, X.; Fan, K., Fenozyme Protects the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gainst Experimental Cerebral Malaria. Nano Letters 2019.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9b0377410. Theranostics:GRP78靶向铁蛋白纳米笼治疗肝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仍然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其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因此,为开发有效的疗法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有效的抗肝癌治疗依赖于确定合适的生物标记物,其中很少有可用于药物靶向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范克龙研究员等人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鉴定GRP78为肝癌靶向肽SP94的膜受体。为了开发一种有效的抗肝癌药物纳米载体,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GRP78靶向肽SP94修饰在Pyrococcus furiosus菌铁蛋白Fn(HccFn)的外表面,然后通过基于尿素的拆卸/重组方法将多柔比星(Dox)负载到HccFn的空腔中,从而构建了一种称为HccFn-Dox的药物纳米载体。实验结果证明HccFn纳米笼包埋了超高剂量的Dox(多达400分子Dox/蛋白纳米笼)。体内动物实验表明,HccFn-Dox包埋的Dox可选择性地进入HCC肿瘤细胞,有效地杀死皮下和肺转移的HCC肿瘤。此外,与游离Dox相比,HccFn-Dox显着减少了对健康器官的药物暴露,并将最大耐受剂量提高了六倍。因此,GRP78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生物标志物,GRP78靶向HccFn纳米笼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有效地给药。Jiang B, Zhang R, Zhang J, Hou Y, Chen X, Zhou M, Tian X, Hao C, Fan K, Yan X. GRP78-targeted ferritin nanocaged ultra-high dose of doxorubici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apy. Theranostics 2019; 9(8):2167-2182.http://www.thno.org/v09p2167.htm11. ACS AMI:钴纳米酶对肝癌预后诊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范克龙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郝纯毅等人通过在SP94铁蛋白纳米笼进行生物矿化Co3O4,报道了一种单分散铁蛋白钴纳米酶(HccFn(Co3O4))特异性靶向和可视化临床肝细胞癌(HCC)组织。Jiang B, Yan L, Zhang J, Zhou M, Shi G, Tian X, et al. Biomineralization Synthesis of the Cobalt Nanozyme in SP94-Ferritin Nanocages for Prognostic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11(10):9747-55.https://doi.org/10.1021/acsami.8b20942三、CD146免疫12. Nature Commun.: 促进血管重塑和肺动脉高压新机制肺动脉高压(PAH)是心肺单位的血管重塑疾病。由于对血管重塑的不完全了解,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于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和中国农业大学罗永挺等人确定CD146低氧诱导转录因子1α(HIF-1α)交叉调节是血管重塑和PAH发病机理中的关键决定因素。CD146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 / SMCs)中明显上调,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CD146表达和HIF-1α转录程序相互促进,使PASMCs在生理上具有更为综合的表型。通过基因切除SMCs中的CD146以破坏CD146-HIF-1α串扰,可减轻慢性低氧小鼠的肺血管重塑。令人惊讶的是,在两个啮齿动物模型中,用抗CD146抗体靶向可减轻已建立的肺动脉高压(PH),并增强心脏功能。这项研究为允许血管重塑的低氧重编程提供了机制性的见解,因此通过直接调节CD146-HIF-1α交叉调节为PAH的抗重塑治疗提供了概念证明。Luo, Y., Teng, X., Zhang, L. et al. CD146-HIF-1α hypoxic reprogramming drives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Nat Commun 10, 3551 (2019)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1500-6除此之外,阎锡蕴院士课题组还有与其他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和综述在此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读者可前往阎锡蕴院士课题组网站进行学习。课题组网站:http://www.ibp.cas.cn/yanlab/阎锡蕴院士简介阎锡蕴,纳米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研究:发现新靶点、发展肿瘤精准治疗新策略;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探究纳米酶的催化机制,实现其可控制备,拓展纳米酶在疾病诊断、传染病监测、污水治理等方面应用研究。分享来源科研动态(微信ID:likesci)
一般而言,一项科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等步骤,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通常需要撰写成一份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但由于课题研究内容不同,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习惯不一样,因此,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写作过程往往因人而异。下面,达晋编译就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写作中的几个共性问题,谈谈看法。一、纲举目张,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证有机的结合。如何提出明确的论点,并用翔实的论据加以有力地论证,是研究报告或论文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研究者首先要在对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有效地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清晰的逻辑严密的论点;其次要用翔实的理论和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第三,提出论点,运用概念和论据进行推论。这一切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二、顺理成章,提炼、精选论据,形成逻辑的统一。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每一部分、每一段、每一节都要形成逻辑的统一,做到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掌握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持论点。特别重要一点是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材料的关系。首先,要选好事实。除了应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者表面上看来与论点不符,但实质上相符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其次,要恰当地配置事实。事实在研究报告或论文中的作用主要用来阐明本课题成果提出的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或批驳他人陈旧的错误的论点。有的研究者在论证论点时,或者不重视事实的论证作用,或者不加选择地滥用事实。前者使研究报告或论文显得“空”和“飘”;后者,则使文章变得臃肿冗长。此外,还要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或经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的论点一致的观点要精选,不要过多地引用,旨在佐证自己的观点;含有论点中的部分思想,或从某一侧面说明了问题的材料,要加以提炼和综合,不能全部列举;对于那些表面上看与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观点不一致,但实际上是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观点,研究者要持冷静的态度,善于从中剥离出合理的内核,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新的高度;与自己的观点意见相反的论点,要进行反驳,指出它的错误所在,才能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三、手法多样,表现出研究成果的个性特色。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手法可以多样:1.全面剖析。可对涉及时空范围较广的论题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多方位的论述、评价和纵横交织的面面观。这种写法,难度较大,需要研究者有多方面的写作基本功作基础,但成果出来后,其客观影响和效果也较大。2.重点阐发。可对论题的某一有特殊意义的方面、某一被忽视的角度、某一研究薄弱环节、某一新颖独到的见解,进行深入挖掘,重点阐发,使之引人人胜,发人深思。3.针对分歧,解疑辨难。可针对有争议的疑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指出分歧的症结、要害,进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客观依据。4.列小标题,搭起框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正文部分时,可列小标题以概括中心,处理材料,安排层次。也就是说,先用小标题搭起文章的框架,然后再具体论述。小标题的制作形式有递进式,各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逐层递进;并列式,多层意思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总分式,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先分开说,再总起来说;对比式,采用两个题或两种事物相对比的拟题法。总之,只要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出发,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手法尽可多样、有变化,表现出文章的个性特色来。四、一气呵成,不要被枝节问题或词句的推敲打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初稿时,要一气呵成,不要被枝节问题或个别词句的推敲打断,这是很重要的经验。当然,要能这样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起草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计划、提纲要缜密、周到。此外,还要掌握文体特点。课题研究论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在行文中需要议论与叙述结合,但重点在议论,例证的叙述是为了展开论证,有助于深化议论。因此,一切叙述性的内容都要少而精,以突出课题研究论文的理论色彩、思辨色彩和主观色彩。课题研究报告,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则可以叙述为主,论从叙出,叙后有论,突出客观色彩,而将主观性较强的理论思辨巧妙地融人客观的叙述之中。但不论是课题研究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要十分重视资料,特别是数据的运用,做到数据与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举办阶段成果汇报会,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白雪主任主持。图为方丹发言课题负责人方丹指出,课题组依据自主研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开发出了适合学校统一测评使用的分级类评价工具。这套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有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判断使用,不依赖于课程和教材。通过测评,能够为每所课题学校提供一份整体的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体检报告”。学校可以以此较为客观地判断自己学校的教育优势与不足,进行教学改进。课题将在促进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落实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锋表示,合众美华教育与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实践,构建了分级分类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教师摆脱授课内容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一个普适性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工具。运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检验一个学校相对于海淀区总体科学素养的水平高低,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和跟踪测试,检验不同的跨学科教学改革产生的效果。项目试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晓晖表示,作为课题学校,该校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也为其他课题学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不仅为学校的孩子们丰富的课程活动资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平台,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上,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资源,带动了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深入挖掘外部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引进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进行改进,改变了现有的以设计用途为分类的局限,系统的融入了艺术、历史、工程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充分结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借助科学素养提升的课题,学校教师与其他项目学校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参加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校合作的资源单位合众美华教育的老师们定期来我校,指导教师备课,参与学校的课程教研,就这样,教师们展开了一场“做中学”,不断开拓思维,提升了该校的教研与教学能力。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小学部校长樊蓉介绍了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表示,在这个项目中,理工附中小学部以课程建设为重心,贯彻理工附中“发现教育” 理念。在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时时、事事、处处激发学生去发现学习和成长的真谛,使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主体发展。该校本着以人为本、以教师多元发展为本的思考,深度讨论研究适合小学部教师多元发展路径与机制,期待构建出一种基于不同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服务文化。在学校原有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的基础上,该校从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以适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课程设计为依托,运用可操作、可观察的手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同于以往课程之处就是引入了“实践”和“跨学科”的概念,强调了它们与学科素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校长殷楠作为大会特别邀请的外区嘉宾,与来宾分享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的宝贵经验。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 新坐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教育本体的重新审视,是对主体“素质观”的重要更新,是对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突破。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高水平、高站位的教师。面对适宜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青年教师进入得更快,学习得也更深入,对持续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开展翻转式研修,着力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据记者了解,在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月印发《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之后,海淀区设立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在项目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9月确定了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完成测评工具开发,并通过学校主动报名对项目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科学素养测试。项目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研究。(光明融媒记者李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两个动轮,因此申报科研课题就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2005年以来,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一般课题各一项,担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持专项课题一项,还主持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基金和教改课题共十多项。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也有不少挫折,这里谈一些有关科研课题申报的实践和思考,希望能对年轻老师们有所帮助。一、了解形势,把握趋势,是申报课题的基本前提 形势对我们科研课题的申报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像新闻传播这样的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因此,在申报课题以前,关注当下形势非常重要,形势首先是国家的形势。研究形势,就是要研究目前国家的宏观现状和本学科的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可能做的研究。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申报要求“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细读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会发现,社科基金课题的需求总是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了解国家的大势、熟悉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将其和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结合,就可能中标,也可能优质地完成申报课题。笔者从1995年就开始关注程序理论,当时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也要重视程序科学化》文章,后来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法,并特别强调“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及这一问题时的提法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法律化”改为“规范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具有广泛性。“程序化”的增加,说明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的建设中,不仅注意结果,更关注运作的过程,而且,只有关注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根据对国家形势的判断,2005年,笔者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课题“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研究”,2008年,出版了《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一书。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作一番研究。所谓趋势,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它是由该事物内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把握了趋势,我们就有了掌握该事物的自主性和自立性,也就有了掌控它和解决它的能力和力量。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国家重视和加大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不仅国家课题总量在增加,而且专为青年人设立的课题数增加幅度在提高;增加了重大课题的数量,需要有高水平、多学科的团队组织申报;在限制申报数量,提高中标率的前提下,对一般高校而言,又增加了申报的难度———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二、确立问题意识,打好研究基础 现实问题是一切研究的源头,关注社会,与时俱进是一切研究者的职责。这里笔者要谈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词典上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解释显然不能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知识分子”了。笔者以为,在当下,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知识和文凭、关注和投入、批判和建设三者的完整统一。首先,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相应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一定的文凭是反映其水平的标志,但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文凭却出现了与知识相悖的情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其次,知识分子应该对现实社会有所关注和投入。不论是从事什么学科的研究,它的结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服务于我们生存的社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对身边的事情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其间。第三,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建设。这个社会需要有人不断地批判,只有批判才能让人们看到和看清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社会同时需要建设,因为只有建设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发展得更快。批判与建设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统一体,在实施时不可顾此失彼和重此轻彼。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问题意识是我们考虑选题和解决选题的起点和终点。无论是做硕士、博士论文,还是做科研课题,都要强调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才会有目标。而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针对当前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来立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也对需要立项的课题提出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从群众中发掘思想智慧,提出真知灼见。”做好科研课题,尤其是国家重大课题或重点项目,除了有问题意识,还要有一批前期成果。前期的研究对课题申报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国家要组建一个课题组,肯定要选择对这个领域熟悉的人,而要熟悉一个领域,需要有很多年的研究经历。如果你完全是这个领域里的陌生人,你的申报材料就无法体现出你对这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认识,评审专家对你恐怕也不会认可。其次,前期成果足以表现研究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准。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反映了研究者的水平,通过研究者提供的前期成果,可以让评审专家了解申报者目前的研究成就,这是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研究成果也是分档次的,申报时应多填写自己在较高级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一般或较低级刊物的东西可少填或不填。当然,一些青年课题对前期成果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没成果,那就看课题论证的质量了。如果有一些前期成果,即便在青年组里还是有优势的。前期成果的积累是一个过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我们所从事的前期研究并不都是为了申报课题,它也是不断地凝练研究方向和提高研究水平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长期的研究生涯中,如果能有几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也是大有好处的。三、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创新有独见 科研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科研要求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首先就是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有新的创见。一篇论文,一个课题,总要有点新思想、新观点、新发现、新视野、新理论、新素材、新方法等。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或以前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自己独创的工作,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唯一性。笔者评审过很多申请报告,格式整理得很好,理论上说得也很对,就是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没有自己创新的地方,这种课题是难以通过的。在本学科内寻找新的课题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不要忘记交叉学科也是重要的创新领域。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科学内的各学科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流”趋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和自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②交叉学科是指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③从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列入了国家的长远规划,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不断拓展甚至爆发新的研究领域,引导、促进新兴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的孕育发展”④。因此,我国“十二五”时期研究的主要任务就强调要“实施跨学科重大专项研究,大力促进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融合,在推动各学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所以,我们可以多用一点交叉学科的知识,从另外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解读一些传统的东西,很可能产生别开生面的研究成果。笔者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工作的时候研究奖励学,较早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奖励学”。先后出版《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科普类的小册子,后完成《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和《神奇的杠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理论专著。奖励是一个老话题,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论著,发现里面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奖励。我在前人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奖励是社会对人们良好行为和成果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或成果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⑤这个定义既不违背各学科的解释,又能够运用到各学科中去,是一种在更宏观层面上对奖励这种现象的重新解读。我既著书立说,也不断结合现实奖励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众多媒体上发表论文和评论,在研究奖励的同时也开展了包括惩罚在内的激励论研究,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聘请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目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互相吸收彼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交叉学科的研究比传统的学科内的研究要难一些,关键是要能够打通学科壁垒,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局限。但是,开创交叉学科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交叉出新的研究领域,因为学科的差异本质上是各学科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的不同,这些不同学科的沟通、融合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需要研究人员从差异中找出沟通和融合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发现新课题、新方法和新视角的重要领域。另外,不管什么学科,推理和案例对于人文社科类课题研究都很重要。做研究首先就是要学会逻辑推理,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把道理讲清楚;其次,就是在论证过程之后,一定要用本学科的理论将案例讲清楚,讲出本学科的特色来。今天的博士论文,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这很好。数学进入社会科学是学科交叉的前奏,今天,定量研究方法已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使用。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⑥。可是研究课题里面怎么用数学才叫科学呢?一位学者曾写文章谈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一批研究人员到农村进行研究,他们调查了很多数据,最后发现农民很辛苦,文章问,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调查研究吗?农民肯定很苦,这是不用调查的结论。新闻传播学也很需要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数据能不能经得起推敲?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不对?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科学的使用。关注社会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它、服务好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是要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来说明和解读我们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说明得越多,成绩就越大。四、结合教学,促进科研 对教师来说,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高校教师的宗旨,所以,科研首先应该为教学服务。优秀的教师不仅体现在其一流的科研能力,还体现在其优秀的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学科前沿的问题提出来,要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校没把学生培养出来,老师搞再多的课题都没用。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老师的职称是“教授”而不是“研究员”。所以老师如果课上得很好,立项的科研项目即便不多,还是应该按照教师的系列给予副教授、正教授、博导等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有一位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不仅课讲得很好,对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深受学生喜爱,但就是没有博士学位,一直是副教授,我以为是不妥当也是不公正的。高校的管理政策应该调整以保证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科研就是要有利于教学,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不是两张互不相关、不可转换的孤立物。近几年来,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教育。而我在2006年就开始至今给新闻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同学讲授新闻学前沿专题: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我在课堂上讲这门课,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做过一些调查,撰写过相关论文。2011年,刚好遇到教育部发布一个“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专项课题,我以“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调查”为题中标了一个课题。我们的教学并不都有与科研相关的课题,但是,教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是需要研究和可以研究并出成果的,而且这些研究又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当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五、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 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课题和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来共同攻关,因此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重大课题的横向联系除了学科和学科队伍以外,还有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涉及课题的分割、权力的分割等问题。研究团队内部合理的分工对于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如果一个课题因为分割不公正或者信息不对称,引起麻烦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务必在事先就要规范好。团队如何组建,首席专家与参与者的责、权、利如何划分,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从学校的层面讲,应该为科研人员的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尤其是要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和适当的条件,不断优化高校科研队伍资源配置。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也应提倡多学习一点其他专业特别是跨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思路。课题申报书的填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科研处要组织一些填写报表的培训讲座,尽量减少因为申报书填写不规范引起的申报失败。除了上面说的问题外,有关成果评价和经费管理也需要研究改进。现在的国家级课题,每年结项的比率是一半多一点,获得优秀的更少。而我们对研究者学术水准评价和职称晋升,大多只认主持了多少项目,而没有检查是否完成了。结果是有的人仅靠设计课题拿了前期经费去做别的事,这不仅有损学风,而且也是对国家经费的一种浪费。在学术刊物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文,项目资助来源的日期是好多年前的批号。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具有针对性吗?物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行的,不同的时间对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当下许多社科基金课题(包括重大项目)都要求在1—3年内完成,一是为中央决策提供最新成果,二是该项研究符合当时的形势。所以我认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应该是:主持并在期限内(如有延期需报有关部门批准)完成了多少项目,获得优秀者应予奖励。
2018年,中央政法委开展了第一、第二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十大课题调研。2019年,十大课题调研持续深入开展,第三、第四批十大课题调研成果已新鲜出炉。1月6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主持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逐项听取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总结2019年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成果转化运用,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汇报会上,陈一新对各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对两批十大课题的深化研究及转化运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课题研究要在深、紧、真、实上再下功夫,对上起服务决策作用,对下起指导推广作用,横向起共享借鉴作用,对内起牵引推动作用。陈一新在汇报会上的点评、问话、插话、总结讲话,都对深入开展政法调研工作提出要求。旁听了整整一天汇报会的长安君,抓紧整理了笔记,第一时间把讲话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本,形成了“四合”之法2019年,中央政法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要指示精神,以解放思想开路、以调查研究开局,组织开展第三、第四批十大课题调研,加强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战略谋划。这两批十大课题研究工作体现出“四个结合”特点。——上下结合。课题研究有中央政法委各厅局参加,也有各省(区、市)及部分地市党委政法委参加,既发挥中央政法委视野宽阔、统筹力强的优势,又发挥地方党委政法委贴近基层、执行力强的优势,形成了央地联动调研的良好局面。——统分结合。课题研究有党委政法委参加,也有政法各单位参加,既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作用,又发挥政法各单位分工负责作用,凝聚起协同调研的强大合力。——内外结合。课题研究既有效调动政法系统的内在动力,又有效借力外脑外力,把部分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委托给科研院所、高校承担,提高了理论研究水平。——点面结合。课题研究既深入市县联系点蹲点调研,又兼顾把握全国面上情况,加强了对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推广,推动点上的“盆景”变为面上的“风景”。把调查研究作为创新之道,结出了“四新”之果2019年,中央政法委课题研究工作成果颇多,做到了察实情、观大势、谋远虑、定良策,推动了政法工作创新发展。这两批“十大课题”研究结出了“四新”之果。——理念有了新提升。围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政法工作前瞻性、预见性、创造性、主动性,推动了政法工作理念现代化。——理论有了新发展。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政法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不少具有思想引领力、理论穿透力的理论成果,为研判形势、谋划战略、制定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有了新成效。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推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政法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制度有了新完善。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政法系统执法司法监督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创新政法网军建制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政法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把调查研究作为成事之基,还需练好“四字”之功2019年,中央政法委课题研究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推动政法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两批课题研究还需要在四个方面再下功夫。——求“深”。要建立健全牵头抓总机制,善于借力借脑借势,汇聚政法部门和智库等方面资源力量,建立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努力成为研究成果集大成者。建立健全持续综合研究机制,长期跟踪研究成果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应用落实机制,分批次推出课题研究成果,从售“零部件”再到售“整机”,深度扩大研究成果影响力。机关各厅局都要制定研究成果应用落实的行动方案。——求“紧”。要强化时间观念,严格按照既定部署,抓紧研究工作进度,确保按时提交课题成果。严格执行课题管理办法,抓好立项、实施、结项、应用等关键环节,确保高质高效完成调研任务。——求“真”。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开展“蹲一省带一片”调研、各单位要到40个联系点蹲点调研,完善“微服私访”、随机调研等系列调研制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正了解掌握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绝不能以书面材料、网络信息代替亲力亲为调研。——求“实”。突出实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难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政法领域改革的堵点,以及下步工作推进的重点,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举措。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之要,还需拓展“四维”之径调查研究是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必由之路。运用好这两批课题研究成果,还需要拓展四条路径。——对上要起服务决策作用。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重点工作,及时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成果上报,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对下要起指导推广作用。推动各地把调研成果作为谋划政法工作的重要依据,学习运用两批课题研究成果,准确领会中央政法委“关注什么”“要求什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接好“天线”。——横向要起共享借鉴作用。陆续刊发《政法调研报告》,编印《第三、第四批十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分送中央政法各单位和有关部门,助力研判形势、科学决策,让课题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要起牵引推动作用。把两批课题研究成果作为谋划开展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运用好,使之转化为中央政法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有关政策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