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性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组 长: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组 员: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1、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1)、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3)、了解学生当前解题情况,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4)、搜集、准备研究的资料,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精心准备。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排序,指导他们改正错误的解题方法。(2)、分组指导,依次展示,收集材料。(3)、成果展示,记录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变化和感受。3、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1)、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和结题报告。(2)、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半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半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2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半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半年来,课题组结合延川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观念更新论》、《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半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延远、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三、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于2015年2月完成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一般来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选题则是调查研究的起点。在整个调研活动中,选题不仅决定着调研的目的和主攻方向、对象和范围、选取的方法和途径、资金预算,还决定着调研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及调研成果和价值的大小,甚至决定着整个调研的成败。由于每一个行业中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成为调研课题,所以对于调研课题的分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从调研范围角度可分为宏观调研课题和微观调研课题,从调研过程角度可分为动态调研课题和静态调研课题,从调研方法角度可分为实证性调研课题和思辨性调研课题,从调研目的角度可分为探索性调研课题、理论性调研课题、描述性调研课题和解释性调研课题等。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课题分类并非如此“单纯”,例如有的课题既有理论性也有描述性。在这里,赛恩斯编译仅从调研目的入手,论述以下四种调研课题。一、探索性调研课题。为了寻求答案或解除疑问而确定的课题,称为探索性调研课题。探索性调研课题所涉及的往往是新出现的问题,或是无人涉足的老问题。探索性调研课题不但可以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针对尚未发生的趋势性问题。二、理论性调研课题。为揭示事件发展、演变的规律而确定的课题,称为理论性调研课题。理论性调研课题适用于理论性调查研究,即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信息中找寻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理论性调研课题最终形成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理论,二是应用理论。一般来说,基础理论追求事物的真相,确定调研对象最基本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基本规律,阐述其地位和作用。应用理论则是依据基础理论研究所阐述的原理,探求调研对象形成的过程,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寻找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步骤和措施。三、描述性调研课题。着眼于调研对象进行客观、准确、周密描述的课题,称为描述性调研课题。描述性调研课题关于调研对象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是什么”而不是“会怎样”,是“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这类课题只要求把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描述下来。描述性调研课题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大量材料,打下坚实基础。四、解释性调研课题。把调研重点放在对现象发生原因的探求上,也就是对“为什么”作深刻分析和理论解释,这类调研课题称为解释性调研课题。一般来说,解释性调研课题的难度比描述性调研课题大。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但需要知道“怎么样”,更希望知道“为什么”和“将会怎样”。
本文图片 摄影 金松10月28日,上海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关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课题调研报告等事项。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主持。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本市基层镇村调研,全面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对策。调研报告提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发展“高精尖”“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增强土地资源配置灵活性;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开展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短板;完善环保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会议审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创新研究”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建课题组,少数民族界委员、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深入分析长三角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社会化服务、强化对口帮扶、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会议审议了“对标国际成功案例,提升上海科创中心在长三角区域的引领作用”调研报告。根据年度议政调研计划,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牵头开展调研,建议制定上海科创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多举措吸纳国际高端人才,加强重点产业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提升上海科创平台对长三角的辐射能级,加快科创能力指标研究,加大创新型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会议还审议了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纲)、关于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提纲)等事项。市政协副主席赵雯、王志雄、张恩迪、金兴明、黄震,秘书长贝晓曦出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后,课题也就进入了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也就成为了重点工作,因为结题报告既是对课题研究所有成果的一次总结,又是课题成果的全面展示,还是课题成果与否的一个标志。依据蓝译总结的经验看来,要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可以从以下三步走:一是要先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充分地汇总、梳理。这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前提,研究者可以依据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归类总结,看看子课题是怎样操作、推进的,进行了哪些实验,有哪些材料,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子课题之间有没有进行交叉研究等。如果材料太多,那么有必要先进行科学取舍,然后再进行总结。二是要考虑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一般来说,课题成果不是一份结题报告就能全部展现得了的,因为一份结题报告通常也就数千字,长的也不过两三万字,所以对于结题报告的写作,应当用简练的文字清楚地把成果表达出来,具体的操作只能做简洁的概括,必要时也可以在课题结题报告外配上附件,将成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要结合自己课题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展示形式,让自己课题更具说服力。三是进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这个环节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通过专家的结题审核。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结题报告的几个方面要点。1.课题的提出。一般主要是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以及在研究时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研究问题抬得太高。2.课题的界定。由于一个课题一般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进行研究,其成果也就只能在某一方面行之有效,所以有必要对课题进行界定,特别是对课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概念进行界定。3.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当根据课题选取恰当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遵守,在研究成果中有所体现。4.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是简单地回顾课题的运转情况,一般可分成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对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做一个简明介绍,简单说明每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二是对子课题运转情况的介绍,也就是将课题的主要子课题的研究侧重和运行情况做一介绍。5.课题的研究成果。其能否有效地表达出来,会影响到课题的成功与否,以及能不能通过结题的专家审核。在思想理念层面,应当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理念,并能为大家所接受;在实践操作层面,可从方法与途径、模式总结、数据图表统计与分析等角度将课题的做法表述出来。6.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一般来说,是有了问题才会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而且进行课题研究,都要把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归结出来,看看是如何解决的。所以在结题时,应当把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这有助于促进我们去深入探究,也许是下个课题的起点。7.课题的附件。一份结题报告,不可能把课题实验中每个方面都详细地写出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以上介绍的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几个基本方面,当然了,每个课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这就需要作者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总之,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课题成果充分而精彩地展现出来。
阅读提示■ 围绕编制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是市政协今年的履职重点。根据《上海市政协2020年度协商和民主监督计划》《上海市政协2020年议政调研计划》,市政协将“关于上海‘十四五’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列为2020年重大课题调研,举全政协之力,广泛组织动员各党派团体、各级各界别政协委员参与本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协商议政和专题调研。■ 今年3月以来,课题组先后开展16项专题调研,召开情况通报会、委员学习会、专题座谈会、调研讨论会、专题考察等90余场次,600多人次的政协委员参与。在深入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调研报告对16项专题调研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综合分析和系统集成,并注重吸纳各党派团体、各级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着重就上海“十四五”发展阶段特征、时代主题和发展主线,以及发展指标、发展动力、发展瓶颈等事关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本报现摘编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7月29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围绕“以大手笔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编制好上海‘十四五’规划”专题议政。图为会议现场 金松 摄关于“十四五”发展的阶段判断和主题主线问题“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上海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新篇、开新局的起步开局规划,把握好“十四五”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尤为重要。(一)“十四五”时期是上海立足“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十四五”规划必须深入研究和回答的重大命题;如何全面对标对表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切实增强“五个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力、要素集聚力、市场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是“十四五”规划必须深入研究和回答的关键问题;如何立足“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好“五个中心”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更好搭建平台、提供通道、编织网络,是“十四五”规划必须深入研究和回答的紧迫现实问题。(二)谋划“十四五”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上海谋划“十四五”发展,必须把握这些重大论断的丰富内涵,深入推进“四高”发展:高层次创新策源;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城市治理;高品质市民生活。(三)谋划“十四五”发展必须着力凸显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条发展主线。“十四五”时期,上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面对全国各地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上海亟待构筑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要把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发展主线,引导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高端环节迈进,更好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建设好“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于经济增长预期性指标和部分结构性、功能性指标设定问题指标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体现着发展理念、目标任务和战略取向,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设定未来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尤其要设定好影响信心、影响预期的关键目标指标。(一)设定不低于或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GDP指标,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提供应有的体量规模支撑。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体现经济首位城市毋庸置疑、令人信服的底气。上海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体量和增速,很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很难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很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二)科学设定产业结构指标,引导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二产业的指标设定可以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规模增速维度。横向上,强调二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十四五”继续坚持制造业增加值比重25%的底线。纵向上,强调二产自身同比增幅,防止经济“避实向虚”和“产业空心化”。二是高端引领维度。关键行业领域上,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应提高至40%以上。要素配置效率上,根据工业提质增效要求,“十四五”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以上。第三产业指标设定可以从三个维度考虑:总体规模维度;对外开放维度;产业创新维度。(三) 增设功能性指标,完善国际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突出城市核心功能,强化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生态城市等指标,打造全球国际大都市发展的“上海标准”,生动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彰显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上海的功能性指标体系,既要体现“世界影响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城市发展水平的国际考量,更要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关于构建多引擎发展动力问题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新阶段新发展必须抓住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重新洗牌机遇,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毫不动摇走“开放路”,持之以恒打“创新牌”,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力、开放推动力、消费拉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新增长点培育壮大、厚积成势,确保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一)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动金融、科技与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上海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下好重要领域科技创新先手棋,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增强基础研究动力,打造原始创新高地。打造张江世界级基础研究试验特区和临港全球顶尖科学家社区,提升张江和临港等重点区域平台载体能级。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打造科创企业成长高地。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业创新联盟建设;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创投及券商跟投+商业银行贷款跟进的全新投贷联动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专业服务,助推中小科创企业发展;推进大科学装置、大数据中心、超算能力等大科学设施的共享,提升社会和城市治理夯实基础,增强新动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力,打造创新生态高地。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氛围,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扩大机构自主分配权,充分利用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以质量而非数量进行评价和考核;营造宽容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宽容失败结果的“容错”管理机制。(二)坚持东西两翼协同联动,打造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互为支撑的动力引擎。聚焦“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对特殊经济功能区内涵再聚焦再深化再明确,全力打好新片区这张新时代上海发展王牌。重点是强化“三大功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功能。增强虹桥商务区连通长三角的重要枢纽作用,坚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定位,依托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发挥人流、商务流、开放度、经济完整性的优势,打造长三角高端商务活动聚居区。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优化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打破城市物理壁垒,构建密织的长三角“3小时大经济圈”网络,实现城际深度融合;发挥好进博会平台作用,建设高标准的国际中央商务区。(三)坚持文旅融合,打造消费新亮点。文化旅游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幸福产业。坚持文化赋能、旅游显效,用足用好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发挥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出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提升文旅事业和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发挥文化旅游在提振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中的重要作用。精心培育“文化+”“旅游+”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都市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产业链,增加文旅业的附加值。打造全球旅游网络枢纽。强化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和配置功能,持续办好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F1大奖赛、网球大师赛等,持续放大“五五购物节”连锁效应,以“6+365”进博会和永不落幕的世博会作为重要平台依托,进一步丰富拓展都市文化旅游内涵。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在文化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便捷化、国际化上下功夫。关于破解土地和人口瓶颈问题土地和人口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十四五”规划在土地利用上关键是“盘活”,着力改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状况,从简单依靠增量扩张向盘活存量和提升利用绩效方向转型,重点在存量盘活、二次开发上做文章;在人口调控上关键是“适度”,面对少子化、老龄化加剧态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高低端劳动力合理配比对人口增长的需求,尊重超大城市人口增长规律,把握窗口期,调控要适度。(一)深挖存量、创新机制,推动土地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当前,上海土地利用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产业用地有效供给不足;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不够。未来发展必须拓展土地资源有效供给,强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土地利用制度创新,努力以高质量的土地利用促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六个一块”,有序拓展土地资源供给:“活一块”——千方百计激活批而未用土地资源;“整一块”——实施“以用定减、以减定增”,因地制宜整治、释放现状低效用地;“收一块”——有序推进开发边界内的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土地等项目”;“放一块”——完善战略留白区过渡期管理政策,为好项目落地和老项目升级改造创设绿色通道;“造一块”——科学利用河口滩涂资源,合理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飞一块”——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引领上海都市圈协同发展。实施“六个创新”,强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创新规划管理方式,探索弹性管控机制;创新产业准入机制,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创新产业存量更新机制,拓宽土地盘活途径;创新宅基地用途管制,提高闲置宅基地使用效率;创新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实施机制,加大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力度;创新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二)适度调控、优化布局,推动人口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及长远来看,上海已呈现低生育-少子化-老龄化态势,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储备短缺,对外来劳动力依赖度不断上升。“十四五”上海人口可持续发展要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动形成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分布合理、服务有效、管理有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相匹配的人口发展布局。以政策聚才,着力为上海未来发展厚植力量。聚焦重点区域,进一步先行先试;聚焦重点人群,进一步精准施策;聚焦重点项目,进一步落实落地。特别要创造宽松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青年人才落户,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红利。以产业引人,着力发挥产业调整的带动效应。以推进科创中心、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为契机,聚焦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现代产业体系;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以城市群为半径,探索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合理调整布局结构,延伸上海人口郊迁扩散的腹地,使产业集群发挥出最大的规模效应。以环境留人,着力优化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以“权责对等、梯度赋权”为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供给制度;以“动态调整”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依托,为人口管理与服务赋能增效。关于深化城市治理和优化公共服务问题未来五年,上海要贯彻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把握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让城市治理更智慧、生态环境更优良、公共服务更优质。(一)把握“六个更加注重”,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要更加注重统一思想,更加注重总体谋划,更加注重建章立制,更加注重实战应用,更加注重赋能基层,更加注重汇聚力量。(二)突出“水、气、固废”三个重点,统筹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上海生态环境治理应放在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去谋划推进,进一步深化联防联治机制,突出“流域性、区域性、综合性”,聚焦“水、气、固废”三个重点领域,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从“联防联治”走向“共保共建共赢共享”。跨区联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多措并举促进交通移动源减排;建立健全固废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顶层设计突破行政壁垒。(三)突出“一老一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倡导“积极养老”理念,着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实行市级统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十四五”要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围绕中心城区和郊区乡村“一高一低”,坚持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央活动区。打造卓越的全球中央活动区是“上海2035”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中央商务区(CBD)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更高品质、更具活力、更强辐射力的城市中央活动区(CAZ)。优化中央活动区空间功能布局;提升中央活动区复合功能水平;增强中央活动区集聚力和辐射力。(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郊区乡村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载体,实施乡村振兴对于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要跳出农业看乡村,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度看乡村,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看乡村,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层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力;强化要素集聚力;强化产业竞争力;强化文化软实力。(三)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谋划上海未来发展的大手笔。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强调,编制“十四五”规划,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突破超越,敢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大手笔大战略,谋划提出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大民生。谋划“十四五”发展,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手笔,比如,一些委员和专家提出,沿海、沿江、沿外环打造产业集聚带和快速交通网,全面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江两岸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这些建议值得深入研究论证,或许能成为引领上海未来发展的标志性重大项目,成为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的点睛之作、神来之笔。关于保护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问题历史风貌是城市的重要肌体,是活着的可以阅读的城市历史和艺术,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重要战略支撑。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四五”期间,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创造更为充实的人民城市精神文化生活。(一)继续实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这项工程是打造彰显建党初心的强基工程,是擦亮上海红色名片、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工程,要加大对以中共一大会址为中心一平方公里内红色遗址和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的发掘、保护、修缮、利用力度,更好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二)切实加强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老城厢是上海中心城区内唯一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争取一些试点政策,在老城厢加快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留下城市记忆。(三)规划建设江南文化国家主题公园。以朱家角、金泽、黎里、西塘、姚庄等水乡古镇为核心,通过古镇古园古景的华丽转身,建设以江南水乡文化为底色和亮色、跨界跨业融合的新江南文化主题公园。(四)进一步推动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启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近现代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五)适时启动《上海文库》编纂出版。收录现行上海行政区划内从有文献记载至1911年前的文献,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六)合理布局临港新片区宗教活动场所。要高度重视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工作,根据临港新片区人口导入实际情况和宗教活动实际需求,科学制订临港新片区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规划。
2019年,省联社围绕全省改革发展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共征集到重点调研课题23项。围绕课题内容,省联社会计财务部、稽核审计部、银行卡中心、铜仁审计中心、黔南审计中心、黔东南审计中心及58家行社等84家课题承办单位按照“谁申报、谁承办”“一课题、广参与”的原则,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深入开展调研。在收到的84篇重点调研课题文章中,关于“农信如何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共17篇,涉及“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13篇、“风险防范管理”14篇、“科技背景下如何转型发展”的7篇、“支农支小服务质效研究”6篇、“提升客户稳定性研究”10篇,其他如网格化营销、农民工金融服务、法人治理、财税管理等方面课题文章共17篇,形成了一批有内容、有分量、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省联社通过组织评审团进行初选及现场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好,快来看看奖项到底花落谁家吧——重点课题调研获奖名单一等奖:清镇农商银行二等奖:省联社稽核审计部、省联社银行卡中心三等奖:锦屏联社、都匀农商银行、印江联社、威宁联社、遵义农商银行-----------------END---------------核稿:向 波编审:雷志坚投稿邮箱:1208281351@qq.com微信号:gznx_96688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吴龙辉报道:11月6日,记者从通城县“六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该县转型发展示范区课题调研取得实效。该县各级干部坚持高站位、解难题、小切口、有价值、重实效的原则,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为破局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寻求对策,收集转型发展示范区课题调研报告27篇。经过两轮评选,共选出12篇优秀调研报告。该县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吃透市“六大”办第二次会议精神,抓好统筹推进,抓好问题整改,抓好集中研讨,抓好成果转化,抓好信息报送,抓好督查指导,确保全县“六大”活动各项工作在全市争先创优。据悉,该县将加强成果转化,利用好大学习、大调研成果,激发县域转型发展内在动力。在产业转型方式上,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在管理模式上,推动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转变;在销售模式上,推动企业由线下单一型转为线下线上复合型销售模式转变,加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编辑:hefan【来源:咸宁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小慧深圳作为一座管理人口逾千万的超大型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是如何取得阶段性良好成效的?8月18日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等“8·18”系列活动上发布的《深圳战疫动员力报告》(下称《报告》),从深圳战疫中展现的体制动员力、组织动员力、民间动员力、精神动员力、法治动员力、经济动员力、科技动员力、国际动员力和“From 深圳”动员力等“深圳战疫九大动员力” ,解读了深圳战疫“密码”。据了解,《报告》由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形成,首次从动员力视角聚焦体制、组织、民间等九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并收集呈现深圳战疫各方面数据、指标、措施、效果等,具有鲜明的深圳实践特色。此外,《报告》对国内一线城市和全球顶尖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涟漪模型”、“一核多元”(叠圆型)等创新理论。在体制动员力方面,《报告》指出,面对疫情,深圳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调动体制性力量,建立了快速响应、高效运行的应急指挥体系,科学精准、系统专业的医疗救治体系,严防死守、密而不漏的一线防控体系,坚实稳固、全面兜底的民生保障体系,多管齐下、精准施策的疫后恢复体系,牢牢构筑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课题组在国内外共选择六个城市、两组序列进行了体制动员力比较。《报告》指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在人口流动“大进大出”、人口密度全国最高、商事主体量大面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疫情防控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深圳呈现出疫情响应速度快、医疗救治效果好、物资保障能力强、复工复产布局早等特征。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顶尖城市比较,深圳呈现出领导决策科学性强、组织体系协调性好、政府资源调度力强、民众支持配合度高等特征,彰显了强大的体制动员能力及其背后的制度优势。( 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战疫体制动员力比较)( 深圳、纽约、伦敦、东京抗疫体制动员力比较)组织动员力方面,《报告》指出,疫情发生后,深圳市积极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战时状态”全力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中来。数据显示,全市3.9万个基层党组织、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61.6万名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2042个临时党组织、7172个党员先锋队承担了最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民间动员力方面,民间机构全方位参与抗疫成一大鲜明特色。《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深圳民间机构(含民营企业、慈善组织、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主体)为战疫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超过51.64亿元(含认捐),位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二,实际接收捐赠款物和直接捐赠外省、市的款物金额超过30.05亿。其中,民营企业捐赠款物(含认捐)高达45.96亿元,既是深圳社会捐赠的主力,也是全国民营企业捐赠的中坚力量。(深圳民营企业为全国战疫捐赠款物数据图)同时,《报告》指出,深圳的社区防线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以“一核多元”的组织优势,构筑起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经济动员力方面,《报告》指出,面对疫情,深圳体现出财政支持力度大、金融扶持措施硬、营商环境很给力等特征。截至5月底,我市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38亿元,全市实际减免企业社保费229.61亿元,预计全年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453.7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各类经济主体在战疫过程中抢抓防疫物资、新基建、“宅经济”、生物科技等发展机遇,体现出极强的危机转化能力。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五大医疗防护类企业新增注册数量达到7373家、增长208.2%,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新增3669家、增长24.5%,数字经济企业新增1245家、增长92.7%,生物医药企业新增840家、增长42.6%。【新闻链接】战疫动员力报告的理论创新“涟漪模型”:市委一声令下,各级党组织迅速扁平化,党员干部直插基层一线,就像一枚石子投到水中形成的涟漪,一个个党员成为抗疫前线一个个“涟漪中心点”,以率先示范的作为,带动更多群众形成“涟漪圈”,不断外溢扩散、辐射传导,并通过基层党组织不断注入新动力形成“涟漪面”,使“点—线—面”的连锁反应以可持续、不停歇的状态产生越来越强的势能。(组织动员力: “涟漪模型”)“叠圆型”:相较一些国家社区防线形同虚设、居民管理一盘散沙,深圳的社区防线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以“一核多元”的组织优势(叠圆型),构筑起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赢得了这场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型政社关系的强大优越性。(“叠圆型”基层治理模式)
到一线搞座谈、上战车摸情况、进帐篷拉家常……8月上旬,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空降兵某军党委机关干部来到基层学习调研,35个调研课题直指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研究制订《军首长机关调研课题计划》,党委机关处长以上人员人手一个课题,结合全覆盖挂钩帮带基层,分批次下部队学习调研,围绕战略兵种机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营级党委作用发挥等部队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与旅团机关一起进行专题调研,与官兵面对面座谈,了解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是该部开展课题调研的主要方法。他们严格按照紧贴任务确定课题、深入调研形成报告、集体讨论作出决策、推广成果抓好转化4个步骤,对调研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在所属某旅,结合部队刚结束的战备拉动任务,参与调研的军领导机关干部召集旅机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任务部队营连主官、战斗骨干,研究推进练兵备战存在的矛盾和主要倾向性问题,并就党委在重大任务中的领导作用、干部接替方案等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记者了解到,该部结合一批课题调研成果,先后修订完善了《加强军党委自身建设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军党委机关作风建设规定》和空降兵部队营级党委建设意见、工作细则,基层分队指挥员队伍建设、新兵空降训练等16个方面工作水平稳步提高。
蓝鲸教育9月9日讯 教师节前夕,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联合国内规模最大的K12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共同发布《2020年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新职业群体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辅导老师的职业群体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其工作现状、行业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解析。人社部将“在线学习服务师”列入9个新职业群体2020年7月6日,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包括 “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在内的9个新职业。其中,新增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被定义为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个性、精准、及时、有效的学习规划、学习指导、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的人员。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开学推迟,2.65亿在校学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在线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辅导老师”的群体数量也大幅增加。据测算,目前,仅K12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的数量已接近10万。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辅导老师”职业群体的生存现状,更好的促进该职业未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以作业帮为代表的头部K12在线教育平台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2020年8月1日~24日期间,共回收有效问卷4500余份。95后成辅导老师主力军 九成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哪些人选择从事辅导老师职业?《报告》显示,95后是辅导老师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占比75.39%。其中,1996年出生的从业者人数最多,占比高达24.16%;1990~1994年的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23.81%;85后的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0.8%。与教育行业的性别分布相同,在辅导老师群体中,超过七成的从业者为年轻女性。报告显示,辅导老师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约为:1:2.4。在学历分布上,高学历是准入门槛,九成以上从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据《报告》披露,99.21%的从业人员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历占总从业人数的1.65%。高中辅导老师的一本率最高,占比66%,小学辅导老师中师范类院校毕业占比22%。此外,有25.31%的从业人员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以作业帮为代表的头部在线教育平台对辅导老师招聘的最低学历门槛为统招本科生,同时优先录取师范院校或者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高中辅导老师的学历背景要求已提升至一本及以上院校。从调研数据中也发现,80.52%拥有硕士学历的从业者,都是从2019年下半年以后入职的。此外,“爱教育”“有责任”“可依赖”成辅导老师群体的职业标签。在为何选择该职业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是因为热爱教育行业,看好在线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在访谈中很多从业者都谈到,学生更愿意将自己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向辅导老师倾诉,老师也能够起到排解压力、心理疏导的作用。学科功底被认为是最重要职业素养互联网技术应用助力提升工作效率在被官方正式命名之前,“辅导老师”已经历多年的演变与发展。随着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的变化,该职业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报告》指出,目前头部在线教育机构的“辅导老师”工作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包括新生家访、催到课、出镜、跟课、答疑解惑、作业批改/订正、老生回访、沟通续报课程八大环节,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工作流程的闭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此外,辅导老师还承担了制定学习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内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辅导老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老师兼具互联网与教育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在调研中发现,从业者普遍认为,一名优秀的辅导老师应该具备学科功底、沟通能力、群运营能力、互联网技术手段应用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等。其中,学科功底和沟通能力被认为最应该具备的两项专业素养。调研数据显示,97.28%的从业者认为“学科功底”是必备的职业素养;97.65%的从业者认同“沟通能力”同样是辅导老师必备职业素养。调研发现,很多头部在线教育平台会利用大数据助力“辅导老师”实现学情诊断的精准化、学习规划的个性化以及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因此,在日常工作当中,辅导老师需要经常运用学情数据、家访-回访-维系记录系统、群发工具等,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八成以上从业者选择回本省或邻省就业受疫情影响,今年共有874万名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辅导老师等新兴职业,为应届生扩宽了就业方向。报告显示,K12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从业者近10万,人才需求规模逐年递增。新职业的出现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极大带动了本地及相邻省份的就业。出于招聘需求和用人成本的考量,多家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在各省会城市均设立分校。省会城市高校资源较多,毕业生素质较好,有利于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优秀辅导老师薪资水平要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对毕业生形成较大的吸引力,由此也极大带动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就近就业。调研发现,有85.68%从业者选择回到本省或相邻省份就业,其中有23.44%的从业者选择在家乡就业,有49.58%的从业者选择在同省份其他城市就业,有12.66%的从业者选择在相邻省份就业。北师大课题组专家指出,当前,头部在线教育平台正在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输出大量既有深厚学科功底,又能深刻体察学生/家长需求的新型互联网教育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的下沉,很多优秀的辅导老师也愿意回到家乡或其他三四线城市就业,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素养也促进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普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