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题研究报告发射线

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枫香小学 胡纯艳2017年9月,课题组对学校寄宿生经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寄宿生的心里状况,根据这些状况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疏导措施,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结出了寄宿生的管理策略,促进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关键词:以爱为源 以疏代堵 家校共育 健康成长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 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 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 3.17 万所。于是,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6年9月办起了寄宿制。2017年秋季学期,为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和享有优质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将我镇四个教学点四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平移到我们中心小学,于是我校成了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生的管理则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使寄宿生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出了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根据分析,寄宿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不善交流,性格孤僻。有的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整天呆在教室或寝室,不与他人交谈,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如: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自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3.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4.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不少的孩子成为寄宿生后,有的孩子就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差、易违反纪律等。有的甚至有厌学现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上进心,甚至上课不拿课本,不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的因此辍学。5.具有消极情绪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因此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得十分迷茫,脱离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们长期缺少家人的关心,抵触情绪与厌学心理就更明显,教师没对他们进行及时开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状态也越来越消极。学生选择住宿,是从个体生活变成了集体生活。有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消极情绪便一直堆积在内心深处,沉默寡言、不爱学习、不合群成为了他们表达不满的唯一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6.行为出现偏差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及缺乏家长的教育,部分学生成为寄宿生后,学习成绩大滑坡。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陪伴他们的爷爷奶奶代沟过大,没有共同语言。爸爸妈妈偶尔回家,也只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而很少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上课不专心听讲,情绪浮躁等现象,甚至出现偷窃的不良行为。7.性格古怪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实行的都是封闭式管理,父母对学生缺乏关爱与沟通。紧张的学习生活、巨大的学习压力等易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2.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全学生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健康成长;3.能增进家校沟通;4.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和自强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5.教师的关爱,可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健全他们的人格;6.可增强寄宿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人和谐相处;7.为社会培养健康向上的新时代人才;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理由依据由于寄宿生年龄比较小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很多学生来到学校都不适应,学校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知识面窄、经常不完成作业,个人卫生不好等。这些学生远离父母,对环境又不熟悉,整天沉侵在思念父母的情绪中,所以寄宿生管理成了学校一大难题,因此,对寄宿生进行心理疏导势在必行。2.实践依据从2017年9月份起,我校学生从830人增加到1300人,其中寄宿生从83名增加到220人,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有13岁,最小的只有7岁,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也有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两个孤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孩子成绩较差。因此,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成了难点。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我校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寄宿生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对心里有障碍的寄宿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3.探索我校开展寄宿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寄宿生教育管理经验。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枫香小学寄宿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课题组对农村小学寄宿生进行了全面的情况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疏导方法。六、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一)理论指导法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农村学校的寄宿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课题开始时,我组织实验老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一些关于寄宿制学校关于寄宿生的文章,让大家在迷茫中找到一条条孩子发展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从研究的过程来看,这些理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案例分析法如果只是对几个孩子进行研究的话,那研究的结果适用的就是那么几个类似的孩子,这样的研究在普及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为了这样的研究可以指导更多的农村寄宿生孩子的教学,我们按年级,按性别、及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跟踪,对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记录,进行心理疏导之后行为的变化,然后把这些记录的案例集中在一起,总结孩子发展的规律。从案例分析中,我们走出了别人未走出的路。(三)案例对比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却有很多相似的树叶,孩子的发展也是这样,在很多方面,可能很多孩子对某些事看法、态度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部分却是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案例进行对比,然后找到相似之处,别人对相似的点是怎么进行疏导的,对效果好的进行吸取,不好的进行抛弃。案例的对比就是取同弃异。(四)特殊情况处理法对于研究农村学校寄宿生的理论相对来说都比较少 ,如果当遇到普通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规可循的进行心理疏导,但是遇到特殊学生,很多规律可以说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没有理论的借鉴,没有理论指导时,我们就得对特殊的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记录,进行再分析,然后用于实践,最后是对疏导过的孩子进行追踪,再形成此类孩子研究的新理论。(五)借鉴法很多成功的人,不是他们站得有多高,而是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在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理论用于我们的教学,让更多人的孩子在借鉴中受益。(六)沟通法1.新学期开始,大多数寄宿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到陌生的学校,顾虑重重,忧心忡忡。所以,利用班队课,班主任对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精心设计教学,确保教育有效进行。健康教育中,要向寄宿生介绍学校吃、住情况及基本要求,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熟悉学校环境。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养成教育。2.开学初,及时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减少家长的担忧。孩子住校,最担忧的无疑是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不好、住不好,担心这样那样。因此,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要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寄宿生管理方法。排除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并配合学校管理好孩子。3.学校要加强寄宿生的养成教育,使寄宿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从小学校来到较大型学校,有很多坏习惯,需要转变。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说脏话、流话、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垃圾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强化班级管理,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一个好的班级,能带领出一批好的学生。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校的管理。当学生来到陌生的班级,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不然,这个孩子就很难融入这个集体。例如,我校曾有一个偏远的孩子来到四(1)班,刚开始被同学欺负,同学们都远离他,甚至有几天他还不愿来学校。后来,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说服教育。此后,这位同学慢慢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帮助,学习上也有了信心,真正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七)“节日”关注法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寄宿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方面发展,树立自强、自立的良好心态。寄宿生每天都在学校,除了上课、就餐、就是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如能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寄宿生练的时间比较多,显然就会比其他同学占有优势。例如:我校推行了一套校园武术操,让同学们回去练,最先学会的就是寄宿生,所以各班的领操员基本上都是寄宿生;我校2018年春季学期从保陇教学点平移到我校的2名寄宿生,因为他们比较爱好篮球,被选拔到贵州省铜仁市参加了“姚基金”篮球赛,为他们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树立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我校在冬季运动会中,得奖的很多同学都是寄宿生。另外,我们还根据重大节气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清明节,组织寄宿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对寄宿生进行追忆先烈、不忘国耻、珍惜美好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2.植树节,组织寄宿生种树、给小树浇水等植树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3.端午节,课题组准备了粽叶、糯米,带动所有的班级号召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品粽子,为学生讲中秋节的由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六一国际儿童节:组织寄宿生排练节目,高唱红歌、诵读经典诗文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师节,号召寄宿生为老师写祝福语、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6.国庆节,组织寄宿生通过网上寄语、献花,唱国歌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妈妈的高尚情操;7.中秋节,课题组成员带动教师们陪寄宿生一起品月饼、听老师讲故事,从而了解祖国传文化;8.重阳节,我们带寄宿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庭院、叠被子、揉肩捶背等,让寄宿生用实际行动去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八) 家校共育法1.定期家访,随时掌握寄宿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由于寄宿生的家都比较远,家长监管较差,进行家访是有必要的。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侮了不敢说,晚上饿了不知怎么办,通过家访我们会发现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寄宿生的需要是很多很细的,需要我们班主任更多关心,安慰和帮助,只有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地成长。2.创设和谐的寄宿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寄宿生莫非就是教室、寝室、餐厅、操场等活动场所,这些都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寄宿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我们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每学期,我校德育处都要对教室、寝室、校园环境等进行全新的布置,营造美好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的温暖。此外,我校还成立了寄宿生自愿服务队。每天放学后,我校自愿者教师会轮流为寄宿生辅导作业,和他们交流或一起打篮球等。让寄宿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随时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孤单、无助。3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寄宿生的个别指导。农村的孩子,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的专题讲座,如疾病、疾控、青春期等专题讲座。针对特殊的孩子,实验教师利用了心理咨询室和他们交流、谈心、并通过画画、沙盘疗法等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教给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4.做好后勤保障,为寄宿服务工作。后勤保障是推进学校工作的有力保障。更是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支撑点。寄宿生生活涉及诸多方面,如:衣、食、住、行等。谈到住宿,首先要考虑的是吃和住, 所谓“吃”就是一日三餐,既要合理搭配,又要保证营养;而“住”就是一个问题,既要有舒适又要安心。为此,我校开展了“文明寝室”的评比。使孩子们在布置寝室、爱护卫生、文明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培养。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宣传发动、准备阶段(2017.8-2017.10.):1.成立课题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结合课题要求,我邀请了学校负责寄宿生管理的老师、学校负责安全管理的副校长、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参加本课题,而我在学校又是负责德育工作管理的,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有利条件。2.人员分工针对我校寄宿生的特点,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课题负责人:胡纯艳,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德育主任,负责课题的主持、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参与教师有:袁建:枫香小学总务主任兼寄宿生的管理,负责提供课题的后勤保障工作;敖沛江: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安全副校长,负责安全、卫生安排工作;潘克健:小学一级教师,枫香镇中心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员,负责课题的策划、拍照、业务指导等工作;程绍英: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负责会议记录、签到签退工作;沈秀琼: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教务主任,负责课题的研究,寄宿生心理辅导工作;徐健:小学二级教师,枫香小学音乐专业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宣传等工作;敖登文: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班主任兼语文任课教师,负责资料整理、寄宿生辅导等工作;3.确定课题研究对象、调查枫香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情况课题组成立后,我们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宣布了课题组成员名单,经过大家商量,确定了课题研究对象为枫香小学寄宿生,然后开始部署,对寄宿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商量了心理疏导对策为实施阶段打下基础。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面对寄宿生自卑、内向、古怪、极端、脆弱、消极等诸多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交流学习、实施阶段( 2017.11-2019.6):1.对寄宿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针对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开展各种疏导活动。3.做好特殊寄宿生的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4.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积极撰写论文,投稿。5.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总结经验。6.收集好各种活动图片。7.实验教师结合寄宿生的情况,每人至少设计一份以上的心理疏导教案。收集整理、总结阶段( 2019.7-2019.8):全面总结实施情况,请教育部门专家指导、验收。1.收集、整理资料,做好论文集、图片集、心理疏导教案集等;2.总结提炼《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疏导的策略》;3.撰写研究报告;4.2019年3月,课题组邀请了课题专家——播州区教育局王友权老师到我校指导课题;5.召开全校教师会,将《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并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八、课题研究成果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成员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努力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研究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组成员共发表了9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省级、市级、区级以上的奖项;部分学生参加了区级以上的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实践成果:(一)实验教师的主要奖项及论文发表1.胡纯艳老师2017年论文《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辅导初探》荣获贵州省教科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二等奖;在贵州省第一届(2018)中小学“微课”应用竞赛活动中,微课荣获二等奖;2019年5月在科学实验操作比赛中,获区级二等奖;在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设计的桥梁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心理疏导策略》 于2018年10月发表在《教育现代化》杂志;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于2019年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7期;2.袁健老师2017年5月在全区小学第三届“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课比赛,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5月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11月教育部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活动区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6月在播州区小学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信息技术学科比赛二等奖。2018年7月在2018年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撰写的文章(标题:《初设Word》教学设计》荣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析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引导策略》在教研周刊上发表;3.敖沛江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城镇小学生各方面进行比对。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4.潘克健老师2017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系统优秀班主任;2018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获得省级二等奖;2018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5.沈秀琼老师:论文“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在《南北桥》期刊发表,并在教育论文成果大赛评比中获全国一等奖。6.徐健老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赞许。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17年荣获镇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8年荣获区级“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在“一优一师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9年5月,在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指导的节目《打渔欢歌》获区级一等奖;7.程绍英老师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在教研教改中,2017年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别荣获区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帮扶的教师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所帮扶的教师工作突出。8.敖登文老师课件制作《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遵义市播州区关于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课件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于2018年1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48期上。(二)学生获奖通过课题组的辅导,很多寄宿生参加了近两年的学生才艺展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习方面、科技制作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1)合唱比赛获区级一等奖;(2)器乐比赛获区级一等奖;(3)在2019年科技比赛中,寄宿生蔡鑫燕在“天翔”木质模型飞机项目中获区级一等奖;付进宇在涂装木屋模型中获区级一等奖;(4)在2019年汉字听写大赛中,有4名寄宿生获区级一等奖;(5)在2019年书法、绘画比赛中,有2名寄宿生获区级二等奖;校级活动是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寄宿生在学校书法、绘画、文艺展演等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三)培训提高方面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寄宿生的管理水平:2017年11月参加了播州区心理咨询师培训;2018年4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遵义市播州区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培训;2018年7月,参加遵义市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12月参加了国培计划——贵州省乡村学校寄宿制骨干班主任访省内名校项目培训,获得优秀学员;通过这些培训学习,提高了老师们的思想认识、班级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提高。理论成果:1. 确立了“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爱、严、细、实”的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体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2.主动干预,以疏代堵的方法体系对心理有问题的寄宿生,教师提前介入,了解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使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3.心理韧性的预测,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对寄宿生进行心理韧性度预测,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4.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沟通,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并通过家长培训会,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模式。5.掌握了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法理论指导法、案列分析法、案列对比法、特殊情况处理法、借鉴法、沟通法、节日关注法等。6.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们都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好书,完成教育工作,但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们转变了角色,认识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心理障碍是长期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所以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经过较长时间的陪伴教育、影响等,才能慢慢治愈;2.由于课题组成员毕竟不是心里健康专业教师,所以在疏导方法上还需要提高;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沟通上还有一定难度;今后的设想:1.继续加强不同形式的学习,如:网络、书籍、面授等,提高专业知识,在学校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继续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一些探讨活动,形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3.把已研究出来的成果进行推广,为教育提供资源;4.继续加强对寄宿生、乃至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排除他们的疑惑,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5.把研究成果梳理成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的管理能力;总之,通过研究,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的心理更健康了,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中了解到: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有所提高,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态度有好转。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虽然课题研究工作已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把这个工作做下去,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寄宿生真正能健康成长,我们也会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与大家共同进步。2019年7月参考文献:[1]薛玉清.农村寄宿制小学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166.   [2]祁金花.浅议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3(6):108-109.[3] 黎军.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0-190,191.[4] 麻崇明. 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32):163-163.

梦想

中央政法委召开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会

近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央政法委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任务,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强调,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以严谨细致的作风,以科学方法手段,促进调查研究常做常新常效,为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开路。中央政法委连续三年开展了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夯基垒台作用。“十大课题”调研已成为谋划政法工作的“基本功”、应对百年变局新挑战的“先手棋”、倾听人民群众新要求的“直通车”、检验领导干部新本领的“试金石”。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发言权、决策权、指挥权,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要把“十大课题”调研制度坚持下去,力求调研工作常做常新常效。陈一新提出的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很有新意,小编在此详细介绍。一、重“评题”就是要真正把优秀调研成果选出来、用起来,更好激发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年四月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启动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单位以及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格局大、视野广、接地气的调研成果。要全面回顾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开展情况,认真做好调研成果的检阅和评选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激励先进,努力实现以调研寻新机、以调研开新局。——评“课题”的针对性。主要看调研题目是不是紧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贴政法工作实际,抓住维护安全稳定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政法领域改革的堵点、完善制度机制的落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评“成果”的实用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有没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带有科学性的理论创见、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指导性的对策举措,为领导机关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评“转化”的及时性。主要看是否坚持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尺,及时转化为领导讲话、决策部署、制度机制和政策文件,不断为政法工作注入动力、增添活力。——评“适用”的实效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实践举措后,是不是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政法工作在破解难题中创新发展。二、重“选题”就是要坚持实战为重、当前为先,切实解决好政法工作阶段性的重大实际问题。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重要的第一步。中央政法委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选题要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为主”:注重实战型课题与理论型课题相结合,以实战型课题为主,紧扣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实战所需,按照实战的理念、标准、要求,选题研题,务求实效;注重阶段性课题与长远性课题相结合,以阶段性课题为主,针对当前政法工作面临形势的阶段性特征,按照重大工作部署的阶段性要求,着力选取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思路举措。根据以上要求,启动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明确任务分工。——开展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研究。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深入研究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对策措施。——开展新业态领域社会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全面梳理新业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深入分析风险成因,研究提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压实各方责任等对策建议。——开展创新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研究。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要求,研究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计分维度、考评程序等,探索建立更加简约、精准、高效的平安建设考评机制。——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分类指导研究。探索按照区域、类型、能级等特点,对试点城市进行精准分类,指导不同类型城市在全面推进试点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优势,分别侧重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打造亮点项目,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制度模式。——开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深入研究平战结合、平战转换体制机制,探索增强基层社会动员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有力措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水平。——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约监督制度机制研究。系统梳理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关案件情况,深入分析类案特征和问题频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的意见建议。——开展创新执法司法监督方式、手段研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和政法队伍违法违规顽瘴痼疾,反思梳理执法司法监督的短板弱项,创新拓展方法手段,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研究。系统集成试点经验,找准“六大顽瘴痼疾”病灶根源,进一步明晰整治重点、完善破解方案,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政法新媒体矩阵平台构建研究。探索构建自有、自主、自立、自控的政法新媒体大平台,提升政法新媒体矩阵的聚合力、服务力、影响力,推动政法正能量信息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开展新型政法智库建设研究。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政法智库建设及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决策咨询作用,提高政法工作科学化水平。三、重“破题”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效。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破题”的科学方法,未能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习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努力提高调研能力水平,使调查研究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服务。——深入群众求智慧。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源。越接近群众,就越接近真理。要深入城乡社区、基层网格、基层队所站庭考察调研,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微服私访”、随机调研,准确把握真实的一线呼声、基层诉求、干警期盼。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避免只看“盆景”、错过“风景”。发挥好市县联系点“信息源”“试验田”作用,定期开展蹲点调研,健全常态联系机制。——借助外脑求善策。重视智库建设,建立政法实务部门与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协作机制,借助专家学者力量,协同开展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研究。发挥网络技术平台优势,引导他们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调研,从舆论视角验证政法工作质效,帮助查漏补缺、改进工作。——依托科技求创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开展在线调查、网络问卷、视频座谈等跨地域、跨群体的规模性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掌握基层经验亮点和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执法司法大数据“宝库”,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和普遍规律,努力把模糊变透明、未知变可知。打造前瞻性算法模型,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努力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动态有更加客观超前的把握。四、重“领题”就是要压实组织领导责任,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把课题研究抓紧抓实。调研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组织领导。政法领导干部要加强课题研究全周期管理,抓住重要关键节点,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前期要统筹安排。统筹调研项目,通盘考虑、科学调度项目领域、选题角度。统筹调研地点,既要调研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亮点频出的先进地区,也要调研老少边穷地区,确保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统筹调研节奏,合理安排各单位调研时间,尽可能减少基层负担。——中期要督促推动。强化时间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按计划开展调研工作,按时完成调研任务。强化质量要求,聚焦“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之处,拿出“一招制胜”的管用之计,制定“一以贯之”的长远之策。——后期要转化应用。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和基层鲜活经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强化制度思维,抓紧制定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深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成效。(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

目之与形

陈一新: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

近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央政法委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任务,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强调,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以严谨细致的作风,以科学方法手段,促进调查研究常做常新常效,为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开路。中央政法委连续三年开展了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夯基垒台作用。“十大课题”调研已成为谋划政法工作的“基本功”、应对百年变局新挑战的“先手棋”、倾听人民群众新要求的“直通车”、检验领导干部新本领的“试金石”。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发言权、决策权、指挥权,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要把“十大课题”调研制度坚持下去,力求调研工作常做常新常效。陈一新提出的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很有新意,长安君在此详细介绍。一、重“评题”:就是要真正把优秀调研成果选出来、用起来,更好激发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年四月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启动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单位以及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格局大、视野广、接地气的调研成果。要全面回顾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开展情况,认真做好调研成果的检阅和评选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激励先进,努力实现以调研寻新机、以调研开新局。——评“课题”的针对性。主要看调研题目是不是紧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贴政法工作实际,抓住维护安全稳定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政法领域改革的堵点、完善制度机制的落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评“成果”的实用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有没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带有科学性的理论创见、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指导性的对策举措,为领导机关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评“转化”的及时性。主要看是否坚持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尺,及时转化为领导讲话、决策部署、制度机制和政策文件,不断为政法工作注入动力、增添活力。——评“适用”的实效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实践举措后,是不是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政法工作在破解难题中创新发展。二、重“选题”:就是要坚持实战为重、当前为先,切实解决好政法工作阶段性的重大实际问题。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重要的第一步。中央政法委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选题要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为主”:注重实战型课题与理论型课题相结合,以实战型课题为主,紧扣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实战所需,按照实战的理念、标准、要求,选题研题,务求实效;注重阶段性课题与长远性课题相结合,以阶段性课题为主,针对当前政法工作面临形势的阶段性特征,按照重大工作部署的阶段性要求,着力选取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思路举措。根据以上要求,启动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明确任务分工。——开展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研究。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深入研究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对策措施。——开展新业态领域社会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全面梳理新业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深入分析风险成因,研究提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压实各方责任等对策建议。——开展创新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研究。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要求,研究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计分维度、考评程序等,探索建立更加简约、精准、高效的平安建设考评机制。——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分类指导研究。探索按照区域、类型、能级等特点,对试点城市进行精准分类,指导不同类型城市在全面推进试点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优势,分别侧重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打造亮点项目,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制度模式。——开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深入研究平战结合、平战转换体制机制,探索增强基层社会动员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有力措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水平。——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约监督制度机制研究。系统梳理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关案件情况,深入分析类案特征和问题频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的意见建议。——开展创新执法司法监督方式、手段研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和政法队伍违法违规顽瘴痼疾,反思梳理执法司法监督的短板弱项,创新拓展方法手段,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研究。系统集成试点经验,找准“六大顽瘴痼疾”病灶根源,进一步明晰整治重点、完善破解方案,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政法新媒体矩阵平台构建研究。探索构建自有、自主、自立、自控的政法新媒体大平台,提升政法新媒体矩阵的聚合力、服务力、影响力,推动政法正能量信息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开展新型政法智库建设研究。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政法智库建设及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决策咨询作用,提高政法工作科学化水平。三、重“破题”: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效。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破题”的科学方法,未能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习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努力提高调研能力水平,使调查研究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服务。——深入群众求智慧。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源。越接近群众,就越接近真理。要深入城乡社区、基层网格、基层队所站庭考察调研,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微服私访”、随机调研,准确把握真实的一线呼声、基层诉求、干警期盼。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避免只看“盆景”、错过“风景”。发挥好市县联系点“信息源”“试验田”作用,定期开展蹲点调研,健全常态联系机制。——借助外脑求善策。重视智库建设,建立政法实务部门与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协作机制,借助专家学者力量,协同开展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研究。发挥网络技术平台优势,引导他们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调研,从舆论视角验证政法工作质效,帮助查漏补缺、改进工作。——依托科技求创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开展在线调查、网络问卷、视频座谈等跨地域、跨群体的规模性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掌握基层经验亮点和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执法司法大数据“宝库”,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和普遍规律,努力把模糊变透明、未知变可知。打造前瞻性算法模型,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努力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动态有更加客观超前的把握。四、重“领题”:就是要压实组织领导责任,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把课题研究抓紧抓实。调研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组织领导。政法领导干部要加强课题研究全周期管理,抓住重要关键节点,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前期要统筹安排。统筹调研项目,通盘考虑、科学调度项目领域、选题角度。统筹调研地点,既要调研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亮点频出的先进地区,也要调研老少边穷地区,确保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统筹调研节奏,合理安排各单位调研时间,尽可能减少基层负担。——中期要督促推动。强化时间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按计划开展调研工作,按时完成调研任务。强化质量要求,聚焦“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之处,拿出“一招制胜”的管用之计,制定“一以贯之”的长远之策。——后期要转化应用。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和基层鲜活经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强化制度思维,抓紧制定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深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成效。

实自回也

嘉定区政协推进“嘉定新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课题调研

为切实贯彻落实市政协专题会议关于“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发动市、区两级政协开展‘五个新城’课题调研”的有关工作要求。1月20日,嘉定区政协召开关于“嘉定新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开题会暨专题协商座谈会。区政协党组书记沈华棣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政协党组成员朱健民主持会议。沈华棣在会上指出,上海的新城建设对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本次课题调研工作采取“1+5”的模式开展,由市政协牵头,全市五个区政协共同参与,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关心和关注,集合了市、区两级的智慧和资源优势,力求为助推新城新一轮建设发挥政协应有的作用。沈华棣要求,区政协委员以及各课题工作参加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本次课题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深刻理解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市委李强书记关于新城建设的重要指示。在聚焦推进嘉定新城建设课题调研工作过程中站位要高,切口要小,建言要实;同时他要求调研工作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方案要进一步细化、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到位,确保按时、有序、高质量完成本次课题调研任务。会上,区政协秘书长朱楚龙介绍课题调研有关情况及分工安排。区规划资源局(区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建管委、区交通委以及新城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嘉定新城规划、新城交通、新城功能提升等建设推进情况作了交流发言,并提出了新城建设推进过程中碰到的难点瓶颈问题。嘉定区政协已把“嘉定新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列入区政协2021年重点调研课题,本次会议既是课题调研工作的开题会,同时也是一次针对推进新城建设课题调研的专题协商座谈会。为了有序推进课题调研工作,前期区政协专题研究制定、完善、细化了调研工作方案,成立课题组及调研报告起草工作小组,形成了调研工作推进具体时间表。下一步,嘉定区政协将通过实地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多措并举,听实情、建实言、出实策,扎实推进课题调研工作的有效落实。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专门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人员参加调研座谈会。

请辞而退

青浦区政协召开“青浦新城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会议

1月8日上午,青浦区政协召开“青浦新城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会议。区政协主席李华桂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席顾啸流,秘书长张正华等出席会议。区规资局局长、区新城办主任程卫东,区规资局副局长、区新城办常务副主任谢润华应邀通报青浦新城规划建设情况。会议听取了新城办关于青浦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的介绍,讨论了“青浦新城发展”调研课题组组成架构和调研工作安排,并对课题调研进行了部署动员。李华桂传达了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关于市、区政协联动开展“五个新城”课题调研的要求和相关工作方案精神,对下一步开展“青浦新城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提出了要求。她强调,一是高度重视本次市、区政协联合调研工作,要充分利用好市政协调研的契机和平台,积极通过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青浦新城建设的意见建议。要严格按照市政协调研的时间节点,明确各方责任,扎实推进调研各项工作。二是紧紧围绕市委的战略考虑和区委的战略考量,立足全局、把准方向,深入研究青浦新城的功能定位、规划体系、产业支撑、综合交通、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内容,把青浦新城发展中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问题、支持的内容梳理出来,反映上去。三是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可以到临近的吴江、嘉定、平湖、松江等地学习城市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展调研思路、充实调研内容、提升调研水平。

孔丘

看是为了推动干——调研“后半篇”写进实践中

“开办民办非企业职业培训学校,原本需要150个工作日、3张申请表18份材料,现在只需要2个工作日,准备1张申请表9份材料要件。”重庆高新区贝思特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刘文正不禁发出感慨,“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次办结,实在太方便了!”保证申请人“只跑一次”、获得服务满意率100%的好成绩,与重庆高新区纪工委出台的《关于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十条工作措施》不无关系。而措施的出台、效果的显现,是重庆市纪委监委坚持以调研推动工作、促进实践的具体体现。精准开展课题调研认真细致摸清情况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为全面掌握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纪委监委特别重视运用“四边”工作方法。今年年初,重庆市纪委监委对标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穆红玉的带领下制定了“两方案两计划”,其中一个就是重点课题调研计划。做好调查研究,确定选题是关键。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强化政治监督,怎样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四项监督”如何贯通融合,营商环境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强化纪法监督以助推优化?重庆市纪委监委结合党中央最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前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等掌握的问题线索,列出了政治监督、派驻机构考核、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等9个专项课题,确定由书记和4名副书记牵头、其他班子成员协助、相关厅部室承办进行专题调研。调研计划制定后,委班子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带队深入区县、部门、乡镇、企业,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眼睛向下、问计于民,深入基层摸实情、破难题。“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纪检监察组织理解泛化,把政治监督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的理解简单化,把政治监督等同于日常监督,缺乏鲜明政治导向……”这是穆红玉带队,到城口、垫江等6个区县11个乡镇摸上来的最新情况。“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还不够有力、‘四不摘’政策落实松懈的风险要警惕……”这是民生领域调研组到綦江、云阳等8个区县以及市医保局、交通局等部门调研发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掌握了扎实的一手情况和资料,经过分析提炼总结后,9份沉甸甸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出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九龙坡区纪委监委督促有关部门对汽车“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形成制度立行立改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看”是为了推动“干”,调研报告的形成绝不是调研工作的终点。紧接着,重庆市纪委监委召开了调研成果交流会,部署加强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经过认真起草、修改打磨,一批制度性成果产生。如,结合政治监督调研报告,市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的意见》,聚焦“两个维护”,列出正负清单,从厘清政治监督内涵、优化政治监督路径等4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做好政治监督的方向;在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基础上,出台《关于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就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查纠庸懒散拖和违规执法等问题,明确了15条措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坚持发现问题与调查处理、督促整改同步推进。“在调研中发现关键岗位利用中介机构权力‘寻租’,扰乱市场秩序滋生腐败情况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工作人员与中介机构勾连,将本应由企业享受的政策红利,部分转移为中介机构的收费提成。”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郭军介绍,营商环境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问题线索,直接进行了交办、督办。民生领域调研组对于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通过边看边干,立行立改,既问计于民,也直接推动了群众身边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重庆市纪委监委还及时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厅部室等报送调研成果,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把调研成果用足用好。精准施策靶向出击在实干中见实效“聚焦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健全监督检查问效机制,推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深入开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断代办机构利益链条等重要举措。落实意见要求,重庆市纪委监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切断公职人员和中介机构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勾连作为重点整治内容,精准施策,靶向出击。“目前发现的问题已整改完成。对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零容忍’查处,让企业在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大展作为。”市纪委监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对此,一位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现在去办理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了,信息透明了,清清楚楚办事,明明白白缴费。”“企业和政府为什么不能当朋友呢?我很喜欢政府的朋友和伙伴。”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福笑着说。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免不了要和企业打交道。为打消干部们的顾虑,高新区纪工委根据市纪委监委印发的有关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区实际出台了《关于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十条工作措施》。其中列出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过程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提出了要求。“以前生怕不小心越了界,现在‘两个清单’鼓励我们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一名干部表示。民生保障也是重庆市纪委监委关注的重中之重。以民生领域制度性调研成果为依托,重庆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以“选择小切口、一领域一专项、一地域一方案”的思路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迅速响应落实,荣昌区纪委监委紧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针对农村地区办理建房手续吃拿卡要、乱收“好处费”等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对全区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目前已全部督促整改;对宅基地‘建新拆旧’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立案调查。”荣昌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粟扬介绍。重庆市纪委监委将今年作为“制度建设年”,将继续从调研成果中汲取“养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实,形成“以调研促工作”的良好局面。记者:王畅颖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年第23期责编:罗泽旭编辑:梁枥月校对:杨曼艺 赵 希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斗妹

“小沙龙”撬动“大课题” 让专家对策及时走进领导决策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山东省社科界即将迎来五年一次的盛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不负时代守正创新,不负使命昂扬奋进。山东省社会科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年来,山东省社科联按照“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业务工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带领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推动“十三五”时期社会科学工作跃上新台阶。从即日起,我们将开设“喜迎山东社科界八大”专栏,首先推出《守正创新 昂扬奋进——山东省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省社科联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从党建引领培根铸魂、社科评价体系创新、应用对策研究创新、“云科普”体系创新、社科普及活动创新、人才选育举介创新、平台阵地培育创新等方面,回顾五年来山东省社科联的发展历程,激励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砥砺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汇聚起磅礴社科力量,在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再写华章。“小沙龙”撬动“大课题”让专家对策及时走进领导决策——山东省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省社科联工作巡礼之三“沙龙更加注重为现实服务的便捷化和为决策服务的精准度,有利于拉近专家队伍与决策管理的距离,缩短了从理论研究到观点应用的路程”,2020年8月,在一场山东社科智库沙龙专家咨询研讨活动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沙龙赞赏有加。加强应用对策研究,这是五年来省社科联确立的主攻方向之一。“及时、精准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是社科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2019年以来,省社科联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创新设立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及其调研咨询项目,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高质量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上报23期,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32次。在加强智库平台建设、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中走出了新路子。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突出重点、聚力攻关,省社科联在“精准思维”指引下将应用对策研究对准、对接科学决策急需“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不可能服务到点子上”,社科研究特别是应用对策研究必须立足实践急需、突出重点问题。“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攻坚行动”,这是山东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呼唤社科赋能。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应运而生,紧扣紧跟最新形势要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突出“服务决策”这根主线,以短平快、小而精的研讨方式,“第一时间”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意见和建议。“探索的脚步始终向前”,省社科联在深入总结智库沙龙举办经验基础上,将“服务决策”推进一步、深入一层,通过精心设计调研咨询课题项目,创新搭建广大社科工作者建言资政的新平台。由此,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再添新羽翼,动能更强劲!“对策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不从问题出发,对策便是“无本之木”,应用对策研究必须从问题起步、向问题进发。为了找准“问题”,省社科联坚持“耳听八方”寻“清单”、列“选题”。在2020年3月召开的调研咨询项目论证会上,来自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调研室、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以及有关高校等多家部门单位的专家齐聚一堂,紧扣省委省政府关注的改革发展问题展开热议,将各自发现掌握的问题、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等“摆上桌面”,在把准“上情”、吃准“下情”前提下为项目定调。经过一番“掰开揉碎”的讨论,最终确定了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克难研究、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有机衔接研究、山东打造“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生态机制研究、加强“四新”产业集群培育问题研究等46个选题。“揭榜挂帅”!选题出炉后,面向全省社科界公开招标,经广泛发动、组织申报、评选公示,最终立项15项重大项目、20项重点项目。“一切工作服务于出成果”,为充分调动广大社科专家学者参与应用对策研究的积极性,创新设立“先做后立”项目,即只要围绕规定范围内的选题撰写对策建议成果且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的,均可给予立项结项。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全省社科界的积极响应,不断涌现出可资可鉴的研究成果。创新项目运行机制,构建合作发展、管控指导、调研咨询、层层审核于一体的项目研究推进格局“联合”是省社科联最大优势,也是省社科联的最大特色。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合作”,2020年,省社科联牵手山东财经大学,设立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八大发展战略”调研咨询项目。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就组织架构、课题管理、沙龙举办、专报编发、项目培训等作出明确规定,保证项目如期运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社科联做足抓落实功课,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由学术部专人负责跟紧项目研究,实行“月总结、周通报、日调度”,全程盯紧、及时把控、防止掉队,梯次推进课题研究。加强课题日常指导和调度,强化过程管控,抓好阶段性检查和评估,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建立协同攻关机制,实行学术召集人负责制,集中同行优势力量,成立研究团队,每项课题硬性规定提供1-4篇高质量对策建议成果,形成了同向发力、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将搞好调查研究作为项目研究的“硬核”环节,省社科联发挥联络协调职能优势,积极帮助各项目研究团队对接基层调研单位,推动项目调研顺利进行;研究制定《山东社科智库沙龙调研咨询项目实施方案》,对获得不同层级领导批示的分别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和立项支持。“好成果需要打磨”,省社科联积极为出好成果搭建平台:以山东社科智库沙龙为载体,以项目研究成果为主题,组织10人以下的知名专家、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和项目研究团队,组织开展“小而精”“短实新”的研讨论证咨询。活动中,由学术召集人牵头,围绕当期智库沙龙主题,各位专家各抒己见,既指出问题不足,又提出观点建议,为项目组修改完善成果提供参考。同时,发挥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针对紧急研究需求开展研讨咨询,在第一时间内提供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自举办沙龙以来,每次总结上报的建议成果都得到了省领导批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省社科联将推动成果落地转化抓在手上,让对策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应用对策研究,核心在“应用”。“不能搞成‘书斋里的学问’”,为推动优秀成果转化应用,最大限度发挥成果价值,省社科联创新举措、开辟通道,本着先结先报、适合即报的原则,通过《山东社科成果专报》直报省委省政府领导,为科学决策提供直接参考。此外,还通过有关信息专报平台,向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及时报送相关研究成果。“很有参考价值”!“关于我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有关建议”、“关于治理我省部分地区耕地“种树”等非农化问题的建议”、“关于区块链技术与山东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与深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建议”……一项项研究成果、一份份对策专报,摆上领导案头、走进决策视野,并不断在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应用对策研究上来,认真回答好‘山东的实践是什么、山东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山东的未来怎么办’等时代课题,加快形成社科联协调推动、社科界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2020年11月3日,在首次召开的全省社科联深化应用对策研究经验交流会上,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为进一步做好应用对策研究把脉定向、加油鼓劲。方向明、信心足。我们坚信,面向“十四五”,在省社科联的引领下,全省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执笔人:曹守新【来源:海报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习行

「头条」北京市再生资源市场调查研究课题专家研讨会召开

10月26日,为配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受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委托,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承担《2020年北京市再生资源产生量调查分析研究》课题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环境卫生协会教授级高工吴文伟、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戴铁军、北京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陆晓忠、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高工张全红、海淀物资回收公司总经理杨奋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程伟,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课题负责人唐艳菊等参加会议,北京市城管委固废处副调研员吴润江主持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中再生协会课题组的成果汇报。报告历时两个月,对北京市现存分拣中心分布经营情况和各品类回收数量,资源走向,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摸查分析,并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经营用地难以落实等问题,提出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尽快出台分拣中心规划、将回收站点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等建议。会议还听取了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关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中可回收物回收量取值等有关情况的汇报。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再协会课题组的调研成果和政策建议,并对如何配合北京市十四五期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做好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利润高!废旧电路板90%可回收!可提炼金银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专家解读《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重磅】原则上不鼓励跨省转移处置危废!环境部发《危废转移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热点】泰国实施为期60天废料进口禁令,2021年将实现废料零进口!【报废车标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关于团体标准《报废机动车污染防治拆解技术规范》立项的通知

见独

株洲民革环保支部开展“株洲市加快信息化产业建设情况调查研究”课题调研

2020年8月5日,株洲民革环保支部课题调研组一行四人,在民革株洲市委会副主委文新宇的带领下来到湖南红人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针对 “株洲市加快信息化产业建设情况调查研究”课题开展了实地学习和调研。民革党员、株洲互联网协会会长邓邵林详细介绍了公司情况以及株洲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情况。湖南红人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主要经营互联网广告服务、小型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策划运营等业务,是株洲本地互联网板块生存时间较长的龙头企业。据课题组了解,株洲现存互联网企业大约250家,但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据邓邵林介绍,株洲其实并不缺乏新生的互联网就业人力资源,很多本地的商业资金也有投资新兴行业意愿,但由于高级技术人才流动性大、缺乏比较专业的创投孵化机构和对应的机制,至今没有产生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现场走访和座谈,课题组掌握了本地的互联网行业的现状资料,对本行业今后的发展规划和问题也进行了了解,为按时完成课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撰稿:株洲民革环保支部责编:组宣宣传民革,单击一下!!【来源:株洲民革】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法性

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两个动轮,因此申报科研课题就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2005年以来,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一般课题各一项,担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持专项课题一项,还主持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基金和教改课题共十多项。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也有不少挫折,这里谈一些有关科研课题申报的实践和思考,希望能对年轻老师们有所帮助。一、了解形势,把握趋势,是申报课题的基本前提 形势对我们科研课题的申报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像新闻传播这样的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因此,在申报课题以前,关注当下形势非常重要,形势首先是国家的形势。研究形势,就是要研究目前国家的宏观现状和本学科的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可能做的研究。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申报要求“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细读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会发现,社科基金课题的需求总是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了解国家的大势、熟悉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将其和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结合,就可能中标,也可能优质地完成申报课题。笔者从1995年就开始关注程序理论,当时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也要重视程序科学化》文章,后来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法,并特别强调“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及这一问题时的提法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法律化”改为“规范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具有广泛性。“程序化”的增加,说明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的建设中,不仅注意结果,更关注运作的过程,而且,只有关注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根据对国家形势的判断,2005年,笔者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课题“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研究”,2008年,出版了《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一书。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作一番研究。所谓趋势,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它是由该事物内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把握了趋势,我们就有了掌握该事物的自主性和自立性,也就有了掌控它和解决它的能力和力量。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国家重视和加大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不仅国家课题总量在增加,而且专为青年人设立的课题数增加幅度在提高;增加了重大课题的数量,需要有高水平、多学科的团队组织申报;在限制申报数量,提高中标率的前提下,对一般高校而言,又增加了申报的难度———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二、确立问题意识,打好研究基础 现实问题是一切研究的源头,关注社会,与时俱进是一切研究者的职责。这里笔者要谈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词典上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解释显然不能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知识分子”了。笔者以为,在当下,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知识和文凭、关注和投入、批判和建设三者的完整统一。首先,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相应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一定的文凭是反映其水平的标志,但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文凭却出现了与知识相悖的情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其次,知识分子应该对现实社会有所关注和投入。不论是从事什么学科的研究,它的结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服务于我们生存的社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对身边的事情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其间。第三,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建设。这个社会需要有人不断地批判,只有批判才能让人们看到和看清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社会同时需要建设,因为只有建设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发展得更快。批判与建设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统一体,在实施时不可顾此失彼和重此轻彼。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问题意识是我们考虑选题和解决选题的起点和终点。无论是做硕士、博士论文,还是做科研课题,都要强调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才会有目标。而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针对当前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来立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也对需要立项的课题提出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从群众中发掘思想智慧,提出真知灼见。”做好科研课题,尤其是国家重大课题或重点项目,除了有问题意识,还要有一批前期成果。前期的研究对课题申报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国家要组建一个课题组,肯定要选择对这个领域熟悉的人,而要熟悉一个领域,需要有很多年的研究经历。如果你完全是这个领域里的陌生人,你的申报材料就无法体现出你对这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认识,评审专家对你恐怕也不会认可。其次,前期成果足以表现研究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准。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反映了研究者的水平,通过研究者提供的前期成果,可以让评审专家了解申报者目前的研究成就,这是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研究成果也是分档次的,申报时应多填写自己在较高级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一般或较低级刊物的东西可少填或不填。当然,一些青年课题对前期成果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没成果,那就看课题论证的质量了。如果有一些前期成果,即便在青年组里还是有优势的。前期成果的积累是一个过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我们所从事的前期研究并不都是为了申报课题,它也是不断地凝练研究方向和提高研究水平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长期的研究生涯中,如果能有几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也是大有好处的。三、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创新有独见 科研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科研要求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首先就是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有新的创见。一篇论文,一个课题,总要有点新思想、新观点、新发现、新视野、新理论、新素材、新方法等。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或以前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自己独创的工作,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唯一性。笔者评审过很多申请报告,格式整理得很好,理论上说得也很对,就是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没有自己创新的地方,这种课题是难以通过的。在本学科内寻找新的课题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不要忘记交叉学科也是重要的创新领域。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科学内的各学科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流”趋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和自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②交叉学科是指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③从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列入了国家的长远规划,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不断拓展甚至爆发新的研究领域,引导、促进新兴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的孕育发展”④。因此,我国“十二五”时期研究的主要任务就强调要“实施跨学科重大专项研究,大力促进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融合,在推动各学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所以,我们可以多用一点交叉学科的知识,从另外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解读一些传统的东西,很可能产生别开生面的研究成果。笔者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工作的时候研究奖励学,较早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奖励学”。先后出版《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科普类的小册子,后完成《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和《神奇的杠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理论专著。奖励是一个老话题,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论著,发现里面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奖励。我在前人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奖励是社会对人们良好行为和成果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或成果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⑤这个定义既不违背各学科的解释,又能够运用到各学科中去,是一种在更宏观层面上对奖励这种现象的重新解读。我既著书立说,也不断结合现实奖励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众多媒体上发表论文和评论,在研究奖励的同时也开展了包括惩罚在内的激励论研究,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聘请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目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互相吸收彼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交叉学科的研究比传统的学科内的研究要难一些,关键是要能够打通学科壁垒,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局限。但是,开创交叉学科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交叉出新的研究领域,因为学科的差异本质上是各学科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的不同,这些不同学科的沟通、融合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需要研究人员从差异中找出沟通和融合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发现新课题、新方法和新视角的重要领域。另外,不管什么学科,推理和案例对于人文社科类课题研究都很重要。做研究首先就是要学会逻辑推理,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把道理讲清楚;其次,就是在论证过程之后,一定要用本学科的理论将案例讲清楚,讲出本学科的特色来。今天的博士论文,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这很好。数学进入社会科学是学科交叉的前奏,今天,定量研究方法已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使用。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⑥。可是研究课题里面怎么用数学才叫科学呢?一位学者曾写文章谈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一批研究人员到农村进行研究,他们调查了很多数据,最后发现农民很辛苦,文章问,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调查研究吗?农民肯定很苦,这是不用调查的结论。新闻传播学也很需要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数据能不能经得起推敲?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不对?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科学的使用。关注社会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它、服务好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是要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来说明和解读我们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说明得越多,成绩就越大。四、结合教学,促进科研 对教师来说,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高校教师的宗旨,所以,科研首先应该为教学服务。优秀的教师不仅体现在其一流的科研能力,还体现在其优秀的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学科前沿的问题提出来,要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校没把学生培养出来,老师搞再多的课题都没用。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老师的职称是“教授”而不是“研究员”。所以老师如果课上得很好,立项的科研项目即便不多,还是应该按照教师的系列给予副教授、正教授、博导等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有一位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不仅课讲得很好,对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深受学生喜爱,但就是没有博士学位,一直是副教授,我以为是不妥当也是不公正的。高校的管理政策应该调整以保证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科研就是要有利于教学,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不是两张互不相关、不可转换的孤立物。近几年来,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教育。而我在2006年就开始至今给新闻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同学讲授新闻学前沿专题: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我在课堂上讲这门课,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做过一些调查,撰写过相关论文。2011年,刚好遇到教育部发布一个“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专项课题,我以“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调查”为题中标了一个课题。我们的教学并不都有与科研相关的课题,但是,教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是需要研究和可以研究并出成果的,而且这些研究又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当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五、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 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课题和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来共同攻关,因此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重大课题的横向联系除了学科和学科队伍以外,还有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涉及课题的分割、权力的分割等问题。研究团队内部合理的分工对于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如果一个课题因为分割不公正或者信息不对称,引起麻烦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务必在事先就要规范好。团队如何组建,首席专家与参与者的责、权、利如何划分,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从学校的层面讲,应该为科研人员的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尤其是要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和适当的条件,不断优化高校科研队伍资源配置。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也应提倡多学习一点其他专业特别是跨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思路。课题申报书的填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科研处要组织一些填写报表的培训讲座,尽量减少因为申报书填写不规范引起的申报失败。除了上面说的问题外,有关成果评价和经费管理也需要研究改进。现在的国家级课题,每年结项的比率是一半多一点,获得优秀的更少。而我们对研究者学术水准评价和职称晋升,大多只认主持了多少项目,而没有检查是否完成了。结果是有的人仅靠设计课题拿了前期经费去做别的事,这不仅有损学风,而且也是对国家经费的一种浪费。在学术刊物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文,项目资助来源的日期是好多年前的批号。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具有针对性吗?物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行的,不同的时间对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当下许多社科基金课题(包括重大项目)都要求在1—3年内完成,一是为中央决策提供最新成果,二是该项研究符合当时的形势。所以我认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应该是:主持并在期限内(如有延期需报有关部门批准)完成了多少项目,获得优秀者应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