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钱钟书《围城》: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时,会有3个征兆,要小心了虞卿

钱钟书《围城》: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时,会有3个征兆,要小心了

仲念念 | #情感#书评系列钱钟书 | 小说《围城》钱钟书笔下《围城》里方鸿渐,从一个挥斥方遒的书生,变成了一个抱怨生活的弱者。在留学归来的船上,他满怀信心,准备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可是到最后,他和帮助自己上学的周家不欢而散,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结了婚,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长久。故事的结尾,他又辞了工作,准备前去投奔好友,从婚姻的围城中逃脱。纵观方鸿渐的前半生,基本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从什么时候起,方鸿渐的生活越来越糟了呢?我将小说读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当他有这三个迹象的时候,已经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了。电视剧《围城》剧照一:习惯捷径,不想努力方鸿渐想要回国的时候,他还不是一个博士。收到父亲和周经理信的时候,他便寄了一张博士文凭过去,上面写着: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他想要读一个博士,至少需要六个月时间,于是,便想到造假的办法,拿一张假学位哄骗两位长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方鸿渐骨子里,贪慕虚荣,又喜欢走捷径。当他决定造假的那一刻起,心里便从此种下了一颗不劳而获的种子,并且从此扎了根,一次又一次影响着今后的选择。回到上海后,他寄宿在自己的岳父周先生家里。他是学文学的,读过书,留过洋,找一份工作应该不是一件难事。然而,懒惰如他,就等着别人的安排。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的岳父大人帮自己找的,在一个名为点金银行的机构凑合谋生。第二份工作,也是托别人的介绍,在三闾大学,他觉得自己和赵辛楣交情不错,就没用心去谋划教学这件事。第三份工作,是在婚后,是好友赵辛楣拖朋友找的,是上海的一家报社。靠别人往上爬,总有摔跤的时候,方鸿渐的这三份工作,基本都验证了这一点。周先生不喜欢他了,便把他辞退了;赵辛楣从三闾大学走了,他不久也受到了解聘;报社的关系户离职了,他也不好意思待下去了。这就是走捷径的后果,最后只会一无所得。若是方鸿渐从一开始就专心做学术,拿一个真正的博士学位回国,也不至于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若是回国后的他,靠自己的求职,谋得一份职业,然后兢兢业业,好好表现,也不至于每一份工作都泡汤。当一个人开始选择捷径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开始堕落的开始,捷径虽然好走,但捷径的后果,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二:怪罪别人,放过自己成功者,常思己过。生活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凡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才是一个智慧的人。时光流转,身边的人也会换,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在从过去的失败中找寻教训,是在为未知的明天提供经验。而那些习惯怪罪别人的人,看似是放过了自己,其实更多的是害了自己。方鸿渐这个人物,就属于后者,他总是对自己很宽容,却喜欢从别人的身上找原因。周经理一家是自己的未婚妻的娘家,但未婚妻没过门就去世了,所以周家的长辈还是把方鸿渐当做自己的女婿,对他照顾有佳。方鸿渐接受了这家人的好意,不仅接受了他们在金钱上的资助,还让他自己住在周家,并为他找到了一个工作。但方鸿渐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他作为一个女婿,处理不好和周太太之间的关系。他总觉得周太太事儿太多,而周太太作为一个女人,对人情世故很敏感,站在她的角度看,她觉得方鸿渐不懂感恩。于是,在周太太的影响下,周经理也对他疏远了,后来也找借口辞退了方鸿渐。得到这个消息的方鸿渐,起初怪周先生太听太太的话,后来又怪周太太这个女人说了自己的坏话。把相关的人都抱怨了一遍,就是没有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方鸿渐遇到事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卸责任,这样的次数多了,便觉得是自己遇人不淑,运气不佳了。但事实上呢?他这种不懂人情世故、情商不高的特点,一直在今后发挥着负面作用。在三闾大学,发现韩老师也是假学位后,就前去拜访试探,没想到他不太会察言观色,反倒是自己先漏了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韩老师教唆学生针对他的事件。他不小心把别人都得罪光了,直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才后知后觉。这样的方鸿渐,是太天真,也是太固执,毕竟他从来不反省自己。当一个人不懂得在每件事里完善自己的时候,那么,即使他曾遭受过再多的挫折,也不会有丝毫的长进。后来的方鸿渐,步步前行,次次受挫。因为他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无法改变自己的不足,所以,往后余生,免不了在同一个地方摔跤。三:逃避现实,不解决问题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在遭到拒绝的时候,他立马收拾好了行李,离开了伤心之地。美其名曰是疗伤,其实不过是逃避现状。其实,他要是可以在唐晓芙面前解释自己,那么两人之间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然而,他只想着逃离,却没有考虑过挽回。这样的方鸿渐,有点怂,也有点愚蠢,逃避虽然有用,但解决不了问题。离开虽然可以安慰自己,但还是不能处理实际。恋爱时的他,是如此。婚姻里的他,亦然。他和孙柔嘉结婚之后,经常发生争吵。孙柔嘉和她的姑姑走得很近,而这个姑姑不喜欢方鸿渐,方鸿渐是怎么解决的呢?他没有想办法去缓和两者的关系,反而让孙柔嘉离她的姑姑远点。这种行事作风,其实就是眼不见心不烦。然而,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你不喜欢我,我就远离你,我们俩之间有了矛盾,那我就离开这里。这就是方鸿渐的处事之道。后来,方鸿渐和孙柔嘉大吵了一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离开上海,去重庆找赵辛楣。至于孙柔嘉,他没想过去哄一下,至于这场有了裂缝的婚姻,他也没想到去修补。生活中的方鸿渐,永远像极了一个逃兵,不用思考,也无需负责,只要离开就好。但是,这种行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幻灭的爱情,破碎的婚姻,发生在方鸿渐身上的这些悲剧,我觉得是咎由自取。如果他能静下心来,分析前因后果,好好解决一下,可能不至于落到如此糟糕的田地。习惯捷径,不想努力;怪罪别人,放过自己;逃避现实,不解决问题。方鸿渐的下坡路,就是这三点引起的。围城内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至于方鸿渐,不过是自讨苦吃。而我们这些世人,应当引以为戒。END

和之至也

国产博士太多了?不,太少了

早前,演员翟天临(左一)的博士学位造假,引发全网质疑。图/《军师联盟》博士是谁?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问学者>野鸡博士。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博士成色和美誉度的不完全排名。任何对博士的神化和异化,终归是一场徒劳。读博,或者不读博,成为博士,或者不成为博士,不过是人生的其中一种选择。“中国已成博士工厂?假的!”这是《中国教育报》3月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这一说法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3月5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张炜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出现‘中国博士研究生规模全球第一’‘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数量世界第一’的说法。这可不是夸我们,而是借此说我们‘虚胖’,只图脸面,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但是这个说法,却彻彻底底是个谣言!我们作为教育界的委员,有必要加以澄清。事实上,我国的博士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说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短板也不足为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还不完善,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图为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费曼,曾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凤毛麟角博士乃至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公共热议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电视剧《围城》1990年热播的时候。这部改编自钱锺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展示民国知识分子群像,同时贡献了“克莱登大学”(克莱登大学由此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以及“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出自剧中的教育部视学先生)等说法。“克莱登大学博士”方鸿渐。图/《围城》《围城》主要凭借演员的颜值和表演来吸引观众——陈道明(饰演方鸿渐)的儒雅,英达(饰演赵辛楣)的美国派头,葛优(饰演李梅亭)的笑点,以及两大女主李媛媛(饰演苏文纨)、史兰芽(饰演唐晓芙)一套又一套的时髦衣着;至于钱锺书在原著中揭示的高级知识分子圈的种种套路,在剧中则被弱化了。1939年,钱学森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图/维基很多人要在之后读到《围城》原著并在对学术圈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领悟到小说的妙处。比如,苏文纨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文学博士称号,主攻方向是中国现代诗研究。“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1942年3月至5月,胡适博士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再比如,方鸿渐和韩学愈同样手握“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方鸿渐是花了40美元买的,韩学愈花了多少钱就不清楚了),方鸿渐深以为耻,不敢写在履历上,只能当个副教授;韩学愈则不仅有“博士”头衔,还有“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相当于今天的C刊)这一过硬条件加持,当上了历史系主任。然而,真相是:韩学愈的文字确实曾在这两本刊物上发表,但跟学术无关。他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是一段广告:“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发表在《史学杂志》的则是一条资讯:“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也难怪那时的人对以博士为代表的高知群体不甚了解。毕竟,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属于凤毛麟角:上世纪初到30年代,要读博只有留学一途,也唯有家境宽裕者负担得起(方鸿渐到欧洲留学的学费就是丈人提供的)。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后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民国政府于1935年4月公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采欧美通行的三级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但随着抗战爆发,这一计划不得不延迟。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门一度采用苏联的学位制——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回忆道,他的老师周勋初先生那一辈,当时读的是“副博士学位”这种源于苏联的学位称谓。直到1980年2月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学位制度,并在1983年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我国才有了国产博士。曾经的苏联学位制,对中国影响颇深。图/圣彼得堡大学“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1983年5月23日,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新中国首位博士马中骐(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为代表的18名博士拿到了学位证书。据说,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许多人不明其意,全国才刚刚培养出18名博士,怎么就多了?一位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回忆:“他已经预感到将来我国授予的博士会非常多。”苏步青的预感是准确的。1982年,我国共招收博士生302人;而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83878人。还有一组对比数据也可以证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跃进”:获得博士学位者突破1万人的规模,美国用了100年时间(1861—1961),中国仅仅用了17年时间(1981—1999)。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写道:“从1994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规模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到2015年授予博士学位总量超过66万人。从1994年至2007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以年均25%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其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至2015年间年均增幅约4%。”中国博士,似乎越来越多。图/全景现在通行的“2008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博士大国’”的说法,来自国务院学位办。2008年4月,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表示:“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至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不认同这一说法,可能是所采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造成的。对照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和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学部联合公布的《美国高校历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1957—2014)》及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历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即获得博士学位者)数量,在2008年这个争议节点上,美国培养了约4.8万名博士,中国则培养了约4.4万名博士,基本持平;而到了2014年,美国的数字是约5.2万,中国的数字是约5.4万,仅从数量上看,中国确实胜出了。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一名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影。图/Alex Zozulya博士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国际性趋势。《自然》(Nature)2011年5月发布的名为“博士工厂”(The Ph.D. Factory)的调查报告指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份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类博士年增长率达到近40%,每年约增加3.4万人。没有迹象显示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并认为博士毕业生人数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报告质疑道:“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当博士成为“博士工厂”制造的批量化产品,其成色就难以保证了。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2007年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历数高校“大跃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刘道玉的对策是:“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左:伯明翰大学的一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右: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礼服。隆重而讲究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严肃性的体现之一。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1987年6月,作为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陈平原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在文章中记述当时的经过:“我独自一人,骑脚踏车,来到未名湖边的研究生院,取走那张属于我的博士文凭。回宿舍时,顺道买了个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准备晚上受用。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东西拿到了’;电话那头很激动,叮嘱下次回家时一定带给他看看。那时年轻,看不起‘博士’‘硕士’等头衔,以为关键是有无真才实学。第二天,为完成下一个研究课题,江南读书去也。”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博雅塔。图/维基那个时代,北大乃至其他高校都没有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更没有穿博士袍、戴博士帽、导师拨流苏等仪式。很多学者像陈平原那样,以平常心对待博士学位——“不过是取得一张从事专业研究的入场券”。陈平原认为,自己不是特别看重博士头衔,与专业方向有关。“回首百年中国学术,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大都没有博士学位——即便曾出国留学的(如陈寅恪、钱锺书等)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经济、法律、物理、生化等专家大不相同。哲学家、史学家完全可能自学成才,法学家、数学家则很难回避严格的学院训练。”陈寅恪任教清华时,有“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之称。图/维基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博士学位制度刚刚建立、规章制度不甚健全的时候,博导们甚至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正如莫砺锋所说,“那时没有课程体系,也没有学分制,学校连规章制度还没制定,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去读”。那时候培养博士生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手艺人带徒弟,一对一,一个博导带一两名学生,言传身教。甚至有四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的情况:带莫砺锋的,除了导师程千帆,还有导师的三名助手——郭维森、周勋初、吴新雷,四个老师管一个,把他管得“死去活来”。而如今身为博导的莫砺锋,他要带的博士生有60多名。那个时代的文科博导上课,就是跟学生聊天——莫砺锋、陈平原都十分怀念当时那种氛围。陈平原在回忆导师王瑶时这样写道:(王瑶)先生习惯于夜里工作,我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往请教。很少预先规定题目,先生随手抓过一个话题,就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得意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像放风筝一样,话题漫天游荡,可线始终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收回来,似乎是离题万里的闲话,可谈锋一转又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听先生聊天无所谓学问非学问的区别,有心人随时随地皆是学问,又何必板起脸孔正襟危坐?暮色苍茫中,庭院里静悄悄的,先生讲讲停停,烟斗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升腾的烟雾越来越浓——几年过去了,我也就算被‘熏陶’出来了。复旦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典礼现场。2013年,陈平原撰文提出“革新博士教育六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改国家学位为大学学位——“像欧美国家一样,各大学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由一番激烈的竞争与淘洗,内行人很快就会明白,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值得珍惜,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白给你也不能要。”他对于博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这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一个希望进入学界的人非做好不可的“规定动作”。作者 |谭山山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黄土地

说说“野鸡大学”与成人教育

在小说《围城》里,男主角方鸿渐留学欧洲,临回国时,花钱买了张“美国纽约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文凭,并以此“荣归故里”。克莱登大学,其实子虚乌有,堪称文学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野鸡大学”。对于 “野鸡大学”,人们年年喊打,却又“野火烧不尽”。不久前,“全国392所‘野鸡大学’被曝光”的新闻在网络流传,提醒考生、家长擦亮眼睛。到底什么是“野鸡大学”?说到底,就是假大学,就是李鬼,取一个逼真的名字,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生,或卷款跑路,或滥发文凭,让上当者钱财、时间两失,损失惨重。对于“野鸡大学”,人人喊打,这没得商量。但值得一提的是,要小心误伤。比如今年,北京邮电大学吐槽“锅从天上来”——有榜单将“中国邮电大学”误写成北京邮电大学,以至于该校被名列“野鸡大学”之中。在此个例之外,还有更广泛地“躺枪”,比如检索各种志愿填报提醒,很多“专业人士”把成人教育,列为防骗的重要内容。成人教育是“野鸡大学”吗?当然不是,这一点毋庸置疑。按照相关划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前者是统招,后者是非统招,主要有成人高考、自考、广电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毕业后国家均承认教育学历。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2956所,其中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换言之,这268所都已被盖戳认证,可在权威高等学校名单中查询,绝非李鬼可比。那么,对于这种误伤应该怎么看?一方面,摘下有色眼镜。“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终身学习,乃大势所趋。成人教育满足了很多人的教育需求,在提升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人通过脱产、夜校、函授等方式,完成成人教育,令人尊敬;放眼长远,成人教育市场广阔,将更受欢迎。为此,要当心给其贴标签,更要杜绝将其污名化,别以“野鸡大学”等与成人教育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误伤何以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与打擦边球、夸大诱导式宣传直接相关。只要肯花钱,就能上大学;每年××钱,拿下本科文凭……个别成人教育机构有意向普通教育“靠近”,模糊重要信息,以诱人的噱头争夺生源,影响家长、考生的判断。应该说,将其归为骗局失之于重,但的确有必要强化监管,该罚则罚,当管严管,促进成人教育规范有序招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清

今天的你还被围在城中吗?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 钱锺书钱锺书青年时不得不说钱锺书青年时的很是儒雅,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我们在这里就不对钱锺书的生平事迹做太多赘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围城》这本书。 《围城》这本书呢是钱锺书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写成于1946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成书后又经过钱锺书的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多达上千处,由此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价值以及它所承载的钱老的心血。《围城》这本书自己也多次拜读。记得初读围城时是在初中,说来惭愧,当时去读《围城》时并非是因为这本书本身而是因为上面这幅照片。第一次读围城时并未理解书中意思,读完之后也并未有太多感悟,只觉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譬喻,读起来还是蛮轻松的,但读完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在读《围城》时已是高中,高中之后对世事有了更深的了解,拿起《围城》时也就有了更多的领悟,但也仅限于表面,其更深层的意思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并未明白。时过多年后的今天再读《围城》只觉自己早已是城中之人。《围城》封面《围城》这本书围绕主角方鸿渐的求学,恋爱,工作以及婚姻经历的种种曲折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矛盾的主人公形象。他到欧洲求学四年却只换来了一张花钱买来的 假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谈恋爱时深爱着唐晓芙,却又与她的表姐苏文纨纠缠不清,最终都不得不不了了之。工作时,现实在岳父家的点金银行当个小小的经理,与岳父家闹翻后却也不得不远走到三闾大学去当个副教授,但最终也辞去了工作。与孙柔嘉的婚姻我觉得更加的失败。他们这段婚姻本就是世俗的产物而不是爱情的结晶,充满了生活的琐碎。 生活处处是围城围城这本书中让人读来最为心动的情节莫过于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后的那个雨天,而全书最发人深省的我想莫过于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了。孙柔嘉和方鸿渐二人之间也总是争吵不断,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为了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句话也要吵。夫妻结合犹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柔嘉让鸿渐到她姑母的厂里去做事,而鸿渐想到重庆去找赵辛楣,两人为此事又大吵一顿,最后鸿渐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与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时发现柔嘉已经走了。我一直在想把围城比作什么才好呢?想来想去其实觉得围城就像是人的欲望,在欲望还没实现的时候就感觉百爪挠心,但当欲望实现了之后,其实发现原来的欲望也不过尔尔。我相信如果方鸿渐最终娶的人是他的梦中情人唐晓芙,他也还是想逃出这座围城。那么你现在是否也生活在围城之中呢?你对《围城》又有何看法呢?

朝彻

《围城》:方鸿渐买了假学位后,搞得自己有多惨?

《围城》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文学名著,被许许多多的读者所喜爱。钱钟书先生塑造了方鸿渐这样一个形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过方鸿渐的生活和经历,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作品中的方鸿渐的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中,有许多事是方鸿渐自己一手造成的,也有一些事自己的性格和思想问题导致的。因此,方鸿渐就一步一步地深陷在稀烂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事情,对于“无用的”方鸿渐来说,也就显得十分无奈。私以为,方鸿渐造成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事情,也是最大、最吸引读者的事件就是学位造假,从骗子那里买来里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方鸿渐,明知对方是骗子,明知很滑稽(自己留学德国,获得的却是美国大学的学位),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从骗子那里买了这么一个“有用”的博士学位。最终,成功地欺骗了父亲,欺骗了“亚岳父”。当然,也成功地欺骗了自己。方鸿渐的学位造假,对许多初识和初读《围城》这部作品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吸引点,克莱登大学,也因方鸿渐而成为“名校”。在分析思考方鸿渐学位造假这件“蠢事儿”,有必要先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方鸿渐为什么要学位造假?方鸿渐为什么要学位造假,这个问题原著里已经明明白白地给出答案:一、方鸿渐自己在留学期间,兴趣广泛,不学无术,生活一塌糊涂。没有固定的兴趣,没有特定的目标,也没学习的动力。还觉悟都没有,还是快毕业了,家里老头子来询问学位的事情,才意识到需要一个“博士头衔”。可是,为时已晚。二、方鸿渐留学经费,是那个未过门的“亡妻”家里资助的,虽不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对这个“中产小资”的“亲戚家”来说,面子很重要。当然钱扔水里也要图个响,总是希望这个“女婿”给自己增脸面,与有荣焉。且对于自己那个出身的“线装书”家庭,也要有个交代,毕竟家里老头子乃前清孝廉,几代人的学养脸面怎能断送在自己手里呢?正是: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所以在这两面夹攻,逼不得已,且距离回国为时不多的的情形下,不得不进行买个博士学位,进行学位造假,粉饰太平。也许很多读者会觉得,方鸿渐其实可以撒个谎,说课程问题或找个其他原因,暂时不回国,让家里寄点钱,再花点时间,读个最快的博士也好,至少可以把问题完美的解决了。可是,如果方鸿渐能这样想到的话,他就不是方鸿渐里!以方鸿渐的品性,不管在延迟回国多久,都不过是把过往的日子延续一番罢了。就像网上流行的说法,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只是要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埋葬。对于方鸿渐求学,攻读学位这事儿,也是这么一个道理。第二,方鸿渐想过学位造假的后果么?学位造假这种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学历造假的危害不言而喻。不管怎么造假,学信网上学历校验是过不了的。可是当时没有这些先进的手段在监督。以前的学位学历证书都手写的,且学位学历备案问题是否科学,能否保存,复查都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另外,以前的信息不发达,就算是省内、国内的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听都没听过。在落后的社会,甚至现在的社会,还有多少人是连自己所在的小县城的没出过的,怎么能知道外面真实的信息呢。更何况是,国外的大学、地球另一半的大学!所以,在现在看来的一些危害,当时是看不到的。当然就算有,以方鸿渐的觉悟也看不到的。对于学位造假这件事儿,方鸿渐,可以说完全没有想到过后过,他只想了怎么把面对的问题先糊弄过去。想着,以后履历中绝不开这个学位就OK。至于这个“隐痛”往后怎么折磨自己完全没思考过,甚至连他那个“亚岳父”会登报都没思考过。学位造假这件事,方鸿渐就“只有思前没有想后”,想着解决掉眼前所面临的问题,至于后面可能面临的后果,想都不去想。第三,方鸿渐学位造假的影响是什么?方鸿渐的学位造假这件事情从他自己看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把他眼前的问题,处理得漂漂亮亮。可能,唯一他没想到的是,他那位“亚岳父”居然给他“获得博士学位”这件光耀门楣的事儿登了报,且和他同时登报在同一个版面的还有正正规规获得博士学位,与他同船回国的他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以至于,自己在老家变成大名人,在熟人面前露了馅儿。虽然他“获得博士学位”的丑事在同学面前露了馅儿,让他在同学面前难以提留学、学位甚至是学识的事儿,但这还不是其买“学位”的是给他的主要影响。私以为,关于方鸿渐买博士学位这件事儿,对他的主要影响有:1、使得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改变他以前那种生活懒散、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不学无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得他继续在他学习和生活这个泥烂的“沼泽”中继续下沉,不断沦陷,最终使得他面临各种问题时,终于变成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无用”之人。正如前面所说,假设方鸿渐痛改前非,彻底革新洗面。在没有学位的时候,找个借口,向家里要钱或者自己边找工作边攻读学位,哪怕再延迟个三五年攻读下来,这三五年与漫长的一生相比又能算什么呢?更何况,能够“换魂式”的生活,对一生来说也太重要了。当然,钱老的视角就是这么犀利。如同现实中一样,没有如果。毕竟方鸿渐就是这样的方鸿渐,必将一辈子困在自己的围城里的方鸿渐。2、买学位这件事,也是的他在日后的生活中身负负罪感,使得他不愿意、不敢去回忆这段往事,即使别人不知道,可是自己知道,这就很让人难受了。生活中,我们常说眼睛要向前看,过去的就过去了,可是过去真的能过去吗?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是这样的,可是人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动物,事件可以过去,但是心里的痕迹是过不去的。人一旦心里有放不下的事儿,就会影响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正如,方鸿渐,如果没这么一段黑历史,也许他的性格会好很多,也就不至于要吃那么多“性格原因的亏”。3、对于方鸿渐来说,买这个假的博士学位时,只想着以后不提这个学位就好,可是实际中呢,有多时候却不得不提。在赵辛楣与他争风吃醋时,赵辛楣是一个对于方鸿渐知根知底、情商很高的政治家,若隐若现地点他的痛楚一下;到三闾大学报到时,因自己的学历不符,被高松年校长以一封“不存在的信”死死地抓在手里,使得自己如叫花子一般,别人给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知道和自己一样有学历问题的韩学愈后,与好朋友赵辛楣嚼嚼舌头都要被挖苦。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自己不提就好,而是别人要提,自己十分敏感。更何况,与学位挂钩的利益,他将失去,即使得到也不会安心。4、最重要的是确确实实的真才实学,方鸿渐自己也没有了。如果有个真实的学位,至少相关专业知识是绝对没问题的。方鸿渐可以像与父亲信中所说“不在乎头衔”,可是他买假学位的后果是,既没有“不在乎的头衔”,也没有真才实学。就好比,马云说自己不在乎钱没问题,至少和他同一阶层的人会信,真正有钱的时候秀一秀也是可以的,可是若穷光蛋也这么说,没人相信。钱是用的,知识也是用的,两者都很重要。且两者自己有没有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来,都是用时方恨少之物。如果方鸿渐有真才实学,也不至于在三闾大学的教学也不怎么样了,更不致于家里连家具都买不起,让孙柔嘉的姑姑看不起。本身性格的缺陷,加上知识的缺乏和生活的乱麻。方鸿渐那残垣断壁的围城,只能是更加死死地将他围住。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示1、人生中,大小是要看清楚,莫因一时错误,贻害终生。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无法避免犯错误,人的一生中犯错误很正常,不犯错误才不正常呢。可是,犯错误分大小的,很多时候,一生所犯的所有小错误不及一次大的犯错。2、不要虚衔可以,但是真才实学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不要。3、做事情要系统地看待,而不是单一的看某一个视角,需要全面地看。不能因为顾眼前,而不顾往后。4、人生中,若一时迷茫,曾今虚度,一定要逼自己振作起来。5、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万不得已,愚弄别人可以,某愚弄自己。如果可以,谁都别愚弄。最后,从方鸿渐学位造假这件事,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曾经虚度,而现在也在不停地愚弄自己呢?

捕鼠机

这本小说讽刺众生,同名电视剧至今无人敢重拍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那么你的一生可以预料到也不会有什么风生水起。因为你存在于这个地球之上,唯一一个能对你的命令绝对服从的就是你的内心。如果你连最有把握掌控的内心都表示无能为力,这代表着你已经可以放弃一切。《围城》,不用多说,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其代表着还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也因其在文学、比较文学、国学及文化批评等领域享有巨大成就,其推崇者甚至将其研究内容命名为“钱学”。钱钟书故事发生在民国期间的1920年-1940年,主人公方鸿渐是个在南方乡绅家庭长大的青年,因为家庭间的一些原因,方家和周家得以联姻。但不幸的是,周家女儿在方鸿渐上大学的时候不幸患病去世。后来,周家人出资资助方鸿渐出国留学,而这纨绔公子方鸿渐就是不争气,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个学校,最后在回国的时候不得不买了一个野鸡大学即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来搪塞周家人。方鸿渐,陈道明饰后来,方鸿渐和海外其他学有所成的同学一起回国。在回国的途中,苏文纨想要向方鸿渐表达对自己的爱慕之心。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她并看不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青年,但是在了解了他的家世以及觉得这个人也不是很讨厌后,却被鲍小姐这个有未婚夫的女人抢了先,苏小姐心中愤愤不平。但是,方鸿渐和鲍小姐之间的爱情来得快,去的更快。等到邮轮靠岸,这段感情也就画上了句号。苏文纨,李媛媛饰方鸿渐回到上海后,住在周家,周母希望他和苏小姐联系,想认苏小姐做干女儿。但在联系苏小姐的时候,方鸿渐却和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并开始热恋。但是这些被苏文纨看在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她将方鸿渐的负面信息全部告诉了唐晓芙,使得她们最终分手了。因为苏小姐的原因,方鸿渐认识了赵辛楣。赵辛楣,英达饰后来,方鸿渐与周家发生了矛盾。在抗日战争发生时,他和赵辛楣等人去了新修建的三闾大学任教。三闾大学老师们的道德素质,确实是有些令人汗颜。原本应该是一所教书育人的尊贵宝殿,却被这些人的行为所玷污殆尽。在赵辛楣被调走后,方鸿渐也呆不住了。但此时方鸿渐与自己一同来三闾大学的孙柔嘉相恋,后来二人订婚,一起回到上海。孙柔佳,吕丽萍饰爱情是幸福的,但爱情和婚姻不一样。如果我们把爱情中的矫情和做作放在婚姻中,那么这段爱情如果没有走向毁灭,那可真的就是奇迹了。虽然在婚前方鸿渐和孙柔嘉两人爱的死去活来,但在婚后两人总是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吵架,并且夫妇俩与方家和孙家姑妈的关系都在恶化,最终以柔嘉的离去,才告一段落。其实,那个年代的婚姻,方鸿渐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那时,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人们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一些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混杂着虚伪和欺骗,他们的爱情是随便的,自命清高的。而这种现象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是存在的。“花花世界,何必当真!”这样的行为导致我们现在寻找到一个真心实意过一辈子的人越来越难。钱钟书和杨绛但是,两个人若真心相爱,这些面前都不是问题。就像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他们的爱情是美好动人的,他们同样是知识分子,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思考,他们一起面对人生百态,他们的灵魂是相契合的,才会有了后来的乍见之欢,又见不厌。或许当我们彼此真的相爱,爱起于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忠于人品,仅此而已。你的前半生我虽然没有机会陪你,但是余生我定会不离不弃!爱情的模样在读《围城》的时候,你会笑,会会心地笑——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担心是否忘记了笑,你只是忘记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来表示,所以发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所以仅仅是会心的笑还不够,还要脸红的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围城》最后,附上《围城》的经典台词:1.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钱钟书 《围城》2.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钱钟书 《围城》3.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钱钟书 《围城》4.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 《围城》5.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钱钟书 《围城》

木瓜

世间再无梁宗岱(上)

#百色文学#世间再无梁宗岱 (上)——无学历证书 无论文 无科研成果 如何成为名动天下的一代宗师文:独隐龙 图及责编:阿波在南中国花城广州白云山下,有一所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属院校)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原外经贸部属院校)合并而成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这所大学便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所大学作为全中国唯一一所外语外贸并体的大学,它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作者独隐龙拜访梁宗岱高足黄建华教授(广外老院长)(左一)在学校北校区图书馆4楼校史馆内,专门开辟了数百平米的梁宗岱纪念室,纪念室在布展上做了精心的安排,通过照片、手稿、书信、回忆录等材料展示梁先生做为一代文化宗师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了梁先生对中西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顺便说一句:校史馆内陈列了该校建校以来的数十位名师,奉为宗师的仅此一人),即便在中山大学这样的985名校,梁的学术地位亦忝列中大文科两梁两陈四根台柱之一(两梁为梁宗岱、梁方仲,两陈为陈寅恪、陈序经。梁方仲是经济史学家,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人物。陈序经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和教育家,在20世纪中的文化交流史和中国新诗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综观其成长经历和按今天的高校教授评定标准发现:梁先生居然是个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论文、无科研成果),然而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作者独隐龙参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史馆梁宗岱纪念馆先看学历学位条件。梁宗岱自费游欧7年,先后进过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但他别说硕士、博士学位,连学士学位证都没拿过,当时留洋的学生,哪怕是进不入流的大学,好歹都会弄一个博士头衔回来。还记得《围城》里的方鸿渐吗?不也花钱买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吗?19世纪末,从世界各国涌来大批外国留学生来欧洲留学,政府专门为他们增设一批学位和文凭,由大学校长签发,一般人称为 “大学文凭”,以和“国家文凭"区分,由于是为外国人而设的,一般被视为二流学位。这是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而非真才实学的国家学位,就连这学位,他也没有。梁宗岱读过这几所名校,但都无片纸证书证明他的学历,换言之:他纯粹是个没有正规学历、没有正规学籍的走读生,这个按今天的标准看,算学而未成,无文凭证书,如此学历,连进地方普通高校资格都没有,因为最基本的第一关学历证书核查都没过,更别论面试了。再看论文和著作条件。梁先生以“中国诗人、翻译家闻名于世。他出版过两本诗集: 新版只有40页(连诗人周良沛所写的《集后》在内)的《晚祷)》;含附录才78页,共收56首短诗词的《芦笛风》(广西华胥社1944年版)。然而,今天没有明文规定:诗作可充当论文。他还译过一些名著:法译《陶潜诗选》,诗集《一切的峰顶》、文集《交错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里尔克的《罗丹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每种分量都不大.而他译的《浮士德》和《蒙田随笔》到他去世后才得以结集出版、其中一些译作还是重译本(如《十四行诗》和《浮士德》)。我们的职称评审条件,也没有规定可以把译作归入“论文、著作"之列的。幸而,梁宗岱还有著作《诗与真》和《诗与集》(商务印书馆,1933、 1935年), 不过都不是成体系的著作。而是发表于报刊的零散文章的结集。而两本论文集合计才12万余字,还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著作15万字之数,按今天教授评定标准,如学历不达标,文科类最低标准为11部书,梁才有5部专著,离教授评定标准差的很远。无业绩成果,按时下高校评审标准,从助教到讲师乃至副教授和教授均需要承担过重大科研课题或获得特殊级别的奖项,但梁宗岱毕生没有主持或承担任何科研课题,更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而且梁1941年至1956年在百色生活,从事家族生意事务管理和研究中医草药,长期脱离一线教学。然综观梁宗岱的教学经历,他曾在中国的一流高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中大任教或担任系院领导,时至今日以上高校的系部网站上仍把梁奉为名师介绍,梁宗岱能在这样的高校依次占一席之地,肯定不是“欺世盗名”而是有真功夫才能青史留名的,然而以他三无出身的经历又是如何做到成为一代宗师呢?让我们走进历史,探秘一代宗师的求学游学之路。1903年梁宗岱出生在广西百色大码头大街。1909年六岁时入百色县立经正小学(今百色八一小学)。▲梁宗岱故居——梁全泰,位于现百色市解放街大码头附近1916年13岁时读完高小一年级后,欲跳级考百色中学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可是死板的小学校长却坚持要他读完高小二年级才允许他升入中学,感谢这位迂腐的校长,他逼出了一个大师,性格倔强的梁宗岱毅然决定回故乡广东新会求学,他报读新会县立中学,一举考中,读完初中一年级后,他利用暑假独自一人闯到广州,考取了基督教会学校——培正中学,培正中学照搬美国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除国文外,一律用原版英文课本,教师在课堂上一律用英语讲课,梁在这个英语王国如虎添翼,进步飞快,他每天课后,常孜孜不倦的阅读屈原、李白、陶渊明的诗赋,同时也开始读英文原版的,如惠特曼、泰戈尔、歌德、雪莱的诗歌。在培正时与宗岱同住一间寝室的同班同学吴耀明先生回忆说:“宗岱好学心强,同住的六位同学中,数他买的课外自修英文文学书最多。他的书箱更是奇特,是利用学校掘出的棺板做成的,毕业时足足装满了四箱书。”在梁宗岱不断收获诗作成果之际,培正中学于1923年秋收到岭南大学赠给梁宗岱的一份奖学金,如此,他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直接进入岭大(今中山大学)学习。岭南大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教会大学,由1888年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格致书院”发展而来,在岭大一年的大学生活,梁宗岱不仅增长了中外文学知识,更开阔了视野,他从外文期刊、书籍中涉猎了国外的教育状况和国人出国留学成才的情况,内心萌生了欧美国家留学愿望,愿望首先是美国,但他老师对他说:“现在美国留学是很时髦,但你喜欢的是文学诗歌,真正有志于文学的人就应该去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梁宗岱曾学习过的地方——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于是1924年秋,在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青年梁宗岱从广州来到香港,由香港启航的客轮,缓缓驶入大海,赴欧留学终于成行了,经过40多天日夜海上生活,终于到达法国南部重要城市马赛港,为了研究法国文学,必须先过语言关,于是他从马赛驱车前往瑞士,选择了日内瓦大学作为攻读法语的学园,日内瓦市三面与法境相连,市民都说法语,同时流行德语、意语,一切公文公告都是三国文字并用,这种独特的语言环境令梁宗岱十分满意,于是他在郊外乡村租了个房屋,除了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之外(日大是创办于1559年的老牌大学,世界百强大学之一)还聘请3个老师教授口语,他聚精会神的听教师们的生动传授,认真书写,反复解读,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刻苦攻读,他便掌握了法语最基本的听说、读写。之后他离开了瑞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巴大是法国的国立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于1257年创立,设有文、医、法、神四个学院。1925年秋,梁宗岱就学时它的文学院已拥有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科,巴大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十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亦可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自由,独立,不受羁绊,诠释法国人标榜的精神,反映到学校教学上。梁宗岱在巴大如饥似渴的勤奋学习,不仅不耽于游乐,而且不图虚名,注意实学、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不钻某门学科的牛角尖,专心致志的听课、阅读、翻译、写作,从不单纯为攻读什么学位而忙乎。来到法国巴黎,寄居在巴黎郊外名为玫瑰村的一座小屋里。玫瑰村的房隆全都是用空心的红砖砌成的,散布在山野之间。住在这里的人家都喜爱养花,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大花园,每个花园里都种满鲜艳的玫瑰。玫瑰村幽雅的环境和静人的花香吸引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来到巴黎后大多聚集在这里。宗岱有机会时常和一些大师接近,沐浴在艺术王国的皇宫中。▲梁宗岱在欧洲留学期间,与朋友在巴黎塞纳河游玩多年后他在自传《我的简史》中写道:“翌年(1926)冬天转赴巴黎,入巴黎大学文科,觉得考取学位要穷年累月钻研一些专门且狭隘的科目,不符合我的愿望,决定自由选课,自由阅读,以多结交外国朋友,尽可能吸取西方的文化菁华为主”他还跟好友说:考博士并不难,但在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梁宗岱为学习文学而赴欧洲,但却不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他刚到法国,便得一位留法前辈的指点,知道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理工课程,在课堂上只能学到理工科有关的词汇。学法律课程,只能学到法学有关的词汇,若想快捷考试,就要掌握大量词汇和熟练运用语言。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到剧院看演出,台上演的是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上场的人物,从君王、王侯、豪门到贩夫、走卒、流氓、乞丐,无所不有,无所不具。梁宗岱遵循这位前辈的指教,利用课余之暇观看了巴黎大大小小许多剧场里上演的话剧,从古典浪漫派的莫里哀,雨果,大仲马开始,到近代的罗曼罗兰,左拉,现代的象征主义和先锋派的梅特林克,贝蒂、杜林等戏剧,他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从风格和戏曲流派上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在这样高品位的艺术氛围里,梁宗岱对西洋歌剧的鉴赏力有了很大提高,从一名爱好者成为一位颇有见地的评论家。▲歌剧照(网络配图)1930年夏,梁宗岱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海大建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是继布拉格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之后,中欧第三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海大向来为德国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之象征,严谨的学风和浓厚的社会人文气息,每年吸引大批外国学生或学者前来求学或研究,梁之所以入该大学是因为该校的德语课程,历来享有盛誉,一年的时间他学会了德语,用德语翻译了《浮士德》。1931年夏,梁宗岱经瑞士的苏黎士到达意大利进入著名的佛罗伦萨大学进修意大利语,佛大建于1321年,是意大利拥有古老历史的大学,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为花之都,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佛市不仅是文化旅游圣地,更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全市共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9座宫殿和许多大小各异的教堂、广场,并收藏了大量的优秀美术精品和精美文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但丁、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在这里生活过。梁宗岱课余便沉浸其中,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很快地便可以自由阅读意大利文。各位客官读到此,可能会心生纳闷,这欧洲的著名大学是他梁家开办的吗?读书难道不花钱吗?梁宗岱可是自费留学的哦。欲解疑惑,请读本龙《财学并收的文豪——百色大诗人梁宗岱的财富人生》一文。1931年秋,他受北大校长蒋梦麟和文学院院长胡适的邀请,担任北大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兼职清华大学讲师(此为两校互聘常规,此处讲师并非职称,而是兼职授课老师之意)。1934年因家事与胡适交恶,遂辞去北大教职,赴日本游学。1936年应聘为南开大学英文系教授。(此时南开为私立大学)1938年受聘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41年担任复旦外文系主任。(复旦大学于1941年由私立改国立)1945年在百色与广西教育家雷沛鸿合办西江学院,任教务长,代理院长。(学院属省立公办性质,后并入广西大学)1956年受聘中山大学法语教授并创办法语专业。(注:此次受聘明确为二级教授)1970年任广州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广外系教育部属院校)从以上梁之求学和从教经历可看出,梁读过全世界最好的大学,而且不止一所,又在国内一流高校任职,而且也不止一所,且担任教授或系院领导。这种学历和经历,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超级牛b的人物,然而问题来了,梁宗岱留欧七年,入数所名校不假,然而并没有一张文凭能证明他的留学经历,缘何又能让国内一流高校纷纷垂青,并伸出橄榄枝呢?梁又凭何能在法语教育、诗歌创作、翻译等领域成为一代宗师呢?

不得则惑

《围城》:同样买了学历的韩学愈,为什么敢光明正大地使用?

《围城》中,方鸿渐在留学期间,学无所成,不能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家里和“岳父”那里都需要自己得一个博士学位充门面,于是“聪明”的方鸿渐向一个爱尔兰骗子,买了一纸“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证书,寄回去交差。但是,当方鸿渐将眼前的“任务”搞定了,却也给自己往后的人生埋下了祸根。方鸿渐买假学位这件事,是他人生中很大的错误,这件事情变成他内心深处的“鬼”,一直在生根发芽,不断摧残着他本就与为人处世“不适宜”的性格和智慧,以致方鸿渐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窄,越走越暗淡。本来方鸿渐从买学位这件事开始,就打算终身不提。可是,等方鸿渐到了三闾大学,在与“友好睦邻”历史系教授陆子潇的第一次“拜访”的交谈中得知,原来在三闾大学也有一位和自己一样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的“老学长”,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学愈。且这位前辈因为这张假学位纸,在三闾大学系主任中待遇级别是最高的。于是,在高校长那里因为自己学历问题受到不公的方鸿渐,内心五味杂陈,心中的“鬼”似乎在飘摇。当我们读到韩学愈也和方鸿渐一样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且光明正大的使用时,免不了会去思考,为什么韩学愈能够如此,而方鸿渐不能呢?本文,将通过探寻方鸿渐和韩学愈这俩“克莱登大学校友”之间的差别,重点分析思考这个问题。一、两人买学位的时代不同韩学愈一个差不多比方鸿渐大两轮的人,他买假学历的目的,想必绝不仅仅像方鸿渐一样,只是想忽悠一下家里的老头子那么善良。从时间上推断,韩学愈大概就是民国初年时期出国留学的,当然也可能根本没有留学,只是出去玩了一圈买了一个假学位回来的,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出过国,通过关系买到的假学位骗口饭吃。可是,由于在早些年那个时候,有机会出国的人不多,以留学为目的的人就更少了,这就是时代给骗子的机遇,信息不对称造就的机遇,毕竟不是如今的信息时代。也许出国的韩学愈,和方鸿渐一样,不学无术,毕业之际买一个假学位充充门面。因为早些年,出去的人少,加上信息不对称,买一个假学位别人也分不清真假,就算是出国留过学的人也是很容易忽悠的。就算出国不留学玩玩而已,买一个学位回来,也是容易忽悠过关的。甚至根本不出国,国内通过关系买一张假学位,跨越南北,嘴上功夫溜一些,在国内也是可以混得顺风顺水的。时间一长,假的也是真的了。到了遇到知根知底的方鸿渐时(也不见得知根知底),他已经用假学位混了好多年了,掩盖这件丑事也只会越来越容易。说学校倒闭了也是可以的,毕竟国外私立“贵族”学校,都几十年了,说倒闭了也是可以的。那就成了,我韩学愈上学获得学位的事是正儿八经的,你方鸿渐是在学校倒闭后从学校开除的人员手中买的假学位。即便是实在掩饰不下去哪有怎样,已经混饭混了那么多年,也够本了。且在三闾大学那种环境下都能混得好的人,到那混不好,不过就是没有一纸“博士学位”罢了。更何况知道此事的人不多,想管他韩学愈学位真假的人更少。方鸿渐一个萌萌哒的小辈知道,在他一个老狐狸面前是掀不起波澜的。可是方鸿渐就不一样,方鸿渐留学时期,已经不是那个没多少人出国留学的时代,从概率上讲,知道真相的人也要比早些年韩学愈时期多得多。最让方鸿渐感到难受的是他那个“岳父”居然给他登了报,而且还是和他同学,高官千金、实实在在的女博士苏文纨在一个版面,所以他的丑事,明白人一眼就看穿,他根本就没有韩学愈那样的机会去圆谎、去混饭。因此,时代的不同,使得同样买了克莱登大学假学位的方鸿渐和韩学愈,圆谎难度,学位利用价值都不同,也必将造就两种不同的人生。二、两人品行的不同读过《围城》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方鸿渐是一个“不讨厌的人”。方鸿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他真的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人。平心而论,在这个世界上,混到让人讨厌不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善良 、幽默、善辩、单纯、正直、慷慨、包容、有时还挺细心,全是线装书、高头讲章、世间所倡导的那一套道德观念,让人对他一点都和阴险狡诈、圆滑、无赖等词儿联想不起来。也许,他才会为人处世软弱,无主见;才会买了假学位而不敢用,觉得内心折磨。可是韩学愈不同,从他买了假学位一骗到底,在三闾大学与刘东方为敌,离间方鸿渐与刘东方,请学生吃饭搞人,就可以知道,他绝对是一个手段毒辣,面厚心黑之人,绝对不是一个善类。因此,从两人的品性看,方鸿渐虽然买了假学位,可是也是天注定不会用、也不敢用的;而韩学愈不同,他不仅敢用,而且还要用得自然而然;且以韩学愈的品性,就算没买假学位混饭吃,也会搞出其他“不雅”手段来混饭吃的。当然啊,也无可厚非,韩学愈也是凭本事吃饭的人。三、两人能力、处世智慧的不同若论能力和处世智慧,方鸿渐就更不行了,一个“本领不大,脾气不小的人”,说到底就是幼稚不成熟,又何谈能力和智慧呢?但是,韩学愈就不一样,在三闾大学,韩学愈可以说是个“高人”,细思极恐。第一,就从他买学位这件事,他是做足了功夫的。讲美国谈美国,挂在嘴边以添;而且还娶了不会讲英语的“美国太太”,别人说是白俄但是也摸不清底;搞了假学位不够,还要搞一些自己投过找不到的“知名论文”充门面。虽然三闾大学内很多人怀疑,可是也揭穿不了。就连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智慧、狡猾、圆滑、无耻的高校长,也得给他“知名大学博士”待遇。这后面的故事就猜不透了。第二,陆子潇来拜访方鸿渐后,他们说到韩学愈克莱登大学博士的事,很快韩学愈就来拜访方鸿渐了。从陆子潇通报韩学愈方鸿渐可能知道克莱登大学的事来看,就说明,陆子潇是怀疑韩学愈的,且奸诈阴险、无耻、“被外交部邀请”的陆子潇对韩学愈还没办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韩学愈能力和智慧实在强。第三,从他动用学生,离间方鸿渐和刘东方,且还小有成果来看,手段、智慧不可谓不强。第四,韩学愈,一个拿着假学位,娶了假美国太太的人。关键是在三闾大学是非窝里,居然还混得不错,搞人也搞得不错。他的能力和智慧,就耐人寻味里。因此,从能力和处世智慧来看,方鸿渐的假学位可以说是他一个无用之人的痛楚,有比无更痛苦;而在韩学愈这里,就是一块招牌,一把利剑,有比无好处大过百倍。【总结】将方鸿渐和他的这位“克莱登大学校友”相比较,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差别,可以说他们两个,是处在两个极点的人。这就明白了为什么方鸿渐不敢承认、不敢用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逐名逐利,而韩学愈敢。当然,我们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阴暗内容,而是只有对文学作品中的所表达出的社会中丑的一面的了解,才帮助我们了解实际社会,才能去追逐那些美好的东西,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了解丑陋的一面,才能更好地了解美好的那一面,喜欢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的。

更化

我表哥和翟天临一样买了一个学位

一过年回家时,表哥来我们家走亲戚。表哥大腹便便,站着的时候闲着的两只手总是在肚子上来回抚摸,嘴巴上还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好像对肚子的体积很是满意。我和老公在帮忙做菜,他一边抚摸着肚子,一边跟我们说话。好的,令人难堪的“过年走亲戚式”聊天又开始了。“今年我又弄了一套房子”我们“……恩……真不错……”然后他又像想起什么似的,“我还搞了一个××大学的毕业证,花了0000钱。”我听到这里,有点惊了。××大学是正宗的985大学,高考录取分数超630,当年我的学霸老公都没有考进去。表哥仅用几千块就买到毕业证了!?老公也表示怀疑,“能查到吗?”表哥信心十足,摸着肚子说,“能,随便查。”好的,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我的老公,鼻子上架着啤酒瓶底厚的眼镜,孱弱的知识分子气息浓厚,和表哥相比明显干瘪的身材,以及不到30岁就已经因为工作鞠躬尽瘁而冒出的几根刺眼的白头发,最重要的就是干瘪瘪的钱包。可恨!可恨!学霸和学渣怎么就能差距这么多!无独有偶,这件事之后几天,我看到了翟演员兼博士的热搜。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去,买文凭还真是时髦哦。混的好的人不整点看得过去的文凭好像过不去一样。他开直播的时候,粉丝提问“你的论文可以在知网上查到吗”翟博士如小学生般眨巴着懵懂地双眼天真地问“知网是什么。”听说知网对于博士,好比高考对于高中生,期末考试对于小学生一样。有高中生不知道高考这回事吗?好像没有。不知道知网的博士生倒是有很多的,翟博士的同道中人之流。所谓一石惊起千层浪,拔出萝卜带出泥石流,如此是也。事后,翟博士会不会顿足捶胸,是谁,到底是谁,特么地问的这个问题的。直播很危险,处处是陷阱。不知道什么地方就会掉坑。尤其把本来不是荣耀的事情到处炫耀的,类似翟博士尤甚。还好还好,是在春晚之后。要不我春晚岂不是有可能看不到葛优的小品了。那真是得不偿失啊。“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可以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围城》里如是说。所以翟博士还有暴发户如我表哥之类才会在文凭上不惜下重金,来锦上添花一下吧。所以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方鸿渐为了哄过岳丈和父亲,才会向一个爱尔兰骗子花一百美金买一张莫须有大学的博士学位。可是方鸿渐是一位“无用的人”,他觉得买文凭是天大的耻辱,回国后就一直对这件事情讳莫如深,除了哄骗他的岳丈和父亲,几乎没在跟人提起过。而翟博士却引以为荣,经常动动手指发发微博,晒晒论文进度,祝福母校更创辉煌。二翟博士买文凭固然不对,可是那些卖文凭给他的大学呢?方鸿渐买的文凭是“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而这个所谓的克莱登大学根本不存在。所以他这个是低级造假,现在人都不屑一顾了哦。像翟博士还有我表哥买的可都是正经名牌大学的学位呢。除了他们的学习经历是假的外,学历可是真真实实的。不管去哪里调查,他们的学位都是真实有效的。我的表哥应该没有去过那所大学,不知道那所大学的校园里开着什么花,种着什么树;餐厅里的饭菜好不好吃;哪个教授很爱点名每次都要去点卯;哪个老师很风趣幽默课堂上妙趣横生;更不知道期末考之前自习室里一位难求要老早去占位;也不知道上铺的那位,蒙在被子里偷偷看有色电影被舍友掀开被子时的尴尬和无奈,以及宿舍里突然因此而爆发出的哄笑声……他更加不知道为了进这所校园,“他的校友们”高三时,解了多少数学题,物理题,化学题;写了多少篇语文作文,英语作文;考了多少次试;用掉了多少只中性笔芯;掉了多少头发……我表哥没有参与过他们的高中的三年,大学的四年,却和真正付出青春年华的毕业生们有一张相同的证明……那么,这几年的光阴,究竟算什么?谁能为青春正言?我们的青春用来参与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读书,学本领,大学四年,我们的笑靥与眼泪,充满了整个校园。那是我们骄傲的,引以为荣的,不悔的青春。可是当一个年轻人抱着一腔希望满怀热血的离开母校投入工作中。一个脑满肠肥的领导告诉他,嘿,咱俩校友啊,我刚刚买了你们学校的博士学位。如同倾盆大雨浇透全身,我能听到他的内心像是玻璃,从高空落在坚硬的地板,一地碎片……

妄称文武

《围城》:苏文纨作为女博士,为什么会对不学无术的方鸿渐动心?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4年,换了3所学校,眼看着要回国了,就在回国前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不然就没法向资助他留学的岳父交差。在回国的轮船上,有真才实学的苏文纨碰上了方鸿渐,身为女博士,她自视过高,绝不会低眉顺眼去攀附男人,自然也是不把方鸿渐放在眼里的。方鸿渐因为在轮船上,对方鸿渐的家境有所了解,觉得方鸿渐比较绅士加之貌似大方有钱,其实内心早就喜欢了方鸿渐,只不过女人的传统矜持让她的心不肯表露半分。哪知,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却是一个极度轻浮的女人,只一句话就把方鸿渐勾过去了。鲍小姐鲍小姐,她喜欢男人围着她转,她和躁动的方鸿渐那一段露水情缘只不过是她生活的消遣,也为了极强的虚荣心,可以在未婚夫面前伪装一番,等到下船时,本就对方鸿渐没有爱情的她,立马和未婚夫团聚故意冷落了方鸿渐。鲍小姐主动热情,毫不掩饰,她是一个特别拎得清的人,她深知年长自己12岁的医生未婚夫就是她阶层跃迁的砝码,对于临时排遣寂寞地方鸿渐她丝毫不恋战,船快靠岸时,她马上就能撇得一干二净,虽然她的行为有点可耻,但起码有一点,她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大方寻求,并不伪装,她是在方鸿渐和苏文纨之上的高手。而苏文纨最大的问题是她太渴望爱情了,以至于不知道怎么使自己喜欢的男人爱上自己,就先于男人爱上他了,所以她在看到方鸿渐和鲍小姐的暧昧时,妒火中烧,大骂他们无耻。可是等鲍小姐一下船,苏文纨马上又精心装扮去找方鸿渐。这一段写得极有意思,其实苏文纨真的喜欢方鸿渐吗?其实未必。首先,苏文纨的女博士身份既为她加分,也是她的禁锢,苏小姐虽然聪明好学,但自持优秀,却不知所求,容易迷失,她实际是知道方鸿渐不学无术,却还是期待他的关注和爱慕,这是没有看清爱情的本质。其次,她确实有一部分心机,这心机也源于她的争强好胜,她自视过高,孤芳自赏,她觉得自己的优秀一定胜得过鲍小姐,但她忘了中国男人尤其是像方鸿渐那样的,是喜欢柔顺点的女人,不喜欢高高在上的姿态的女人。为了方鸿渐吃鲍小姐的醋,其实就是女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作祟。这是钱钟书《围城》中的故事,这本书值得所有奔赴爱情或者婚姻中的男女一看,里面的细节值得一品再品,对于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爱情观念和人性的分析极为透彻,每每看一遍极受启发,尤其有看点的是男女的交往潜规则,特别又看点。苏文纨虽然聪明伶俐,却在感情上缺乏耐心和真诚,总是对南方人进行不断的试探和布局,也让男人感到害怕和厌恶,玩弄感情,不肯卸下伪装的女人,确实让男人近而远之。正如《围城》中所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却甘愿成为鸟笼中的金丝雀,作茧自缚,金丝雀追求的只是镶着金边的华丽鸟笼,只希求暂时的虚荣,困住自己也困住了别人。《围城》写了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们,有的虽然欧美留学过,经受了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却没有领悟到真正的自由精神,不敢冲破封建思想的旧体系,在婚姻围城中自我挣扎的一群男女。书中文字精炼,故事典型有代表性,人物性格分明,金句连连,妙语连珠,让人读完皆有所悟。人生百态皆在其中,酸甜苦辣皆有体现,写尽了时代的社会缩影,每个人读完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围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解读婚姻和爱情的绝佳宝典,青年的男女们不可不读,读完收获满满,经典之作,不可错过。你认为苏文纨是不是真的爱方鸿渐?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