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入选题目简介克之

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入选题目简介

科技成果转化征稿函为贯彻国务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精神,优先刊登与技术转移、转化相关的技术趋势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管理、科技转化管理、科技金融等相关案例文章。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经过网络初评投票、复审评议和终审评议,2020年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和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一前沿科学问题问题1: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多起新发传染病事件,其中2002年的SARS和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尤为严重。病原学表明,SARS和COVID-19是起源于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后,对病毒本身的研究迅速开展,却忽略了病毒跨种传播生态学机制的研究。野生动物常常与多种人兽共患病相关联,病毒学家曾多次警示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是大概率事件。蝙蝠等野生动物携带冠状病毒的本底情况以及野生动物如何突破生态和生理屏障发生跨种传播和感染,在科学层面都尚不清晰。该问题提出了蝙蝠等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中的必要性以及阐释了明确携带冠状病毒的高风险野生动物种类的活动生境、行为范式、种群动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揭示冠状病毒跨物种的传播机制和预防未来冠状病毒导致的流行病具有重要意义。问题2:引力波将如何揭示宇宙奥秘?引力波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时空涟漪,是时空本身的一种波动现象,这种波动在传播中很少受到物质分布的影响,所以保留着引力波源的原初信息。引力波天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涵盖了天文学、物理学、数据计算、工程科学等多个领域。自2015年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引力波已迅速成为国际上基础物理与天体物理前沿研究的热点,预计十余年内宇宙起源问题将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引力波的探测能够打开我们的视野,研究电磁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宇宙的“黑暗面”。引力波打开了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户,其波形中包含了关于时空与物质的丰富信息,通过观测引力波源在宇宙中的产生与分布,可以研究宇宙本身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索包括宇宙膨胀、暗物质、引力、核物质物态方程、原初黑洞等物理现象与规律,有望解答广义相对论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所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科学问题,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理解。问题3:地球物质是如何演化与循环的?地球物质主要分为岩石和矿物。从时间尺度上来看,地球物质都是演化的。按照矿物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将地球的演化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地球从太阳系原始星云盘内形成、增生和分异,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矿物种数仅有约250种;然后是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开始发挥作用,矿物种数发展到了1500种;最后是生物作用阶段,大氧化事件以及生物活动使这一阶段矿物种数直接跃至4400种。现今地球矿物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是其与地球各圈层在数十亿年内协同演化的结果。地球历史时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演化与循环的认识由于缺乏大数据的综合分析而导致其认识模糊不清。日益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统一整合地球历史时期的地球物质成为了可能,为探讨地球物质演化与循环提供了方法保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地球深时大数据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在矿物演化历程与行星地质演化的基本历程和特殊事件之间建立联系,从矿物演化的角度来厘清行星地球及其多圈层演化规律和耦合关系,并解答行星地球如何演化、地球各圈层是否存在共演化关系的基本科学问题。问题4: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2000年,美国能源部倡议发起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把核能的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是验证工程可行性的原型试验堆。第二代是证明了商业可行性的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的商业核电站。第三代是经济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的演化型商业核电站设计。第四代是在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核扩散和物理保护等方面显著提升的下一代核能系统。目前对于第五代核能系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交流阶段,暂无成熟的概念界定和目标定义,其实现路径更是少有谈及。如能推动第五代核能系统概念的落地和最终实现,其意义可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引领”:革新核能开发观念,使产品推动转向需求拉动;革新核能开发模式,从单堆演化转向网络优化;革新核能应用观念,核能将承担平衡调节任务,并支撑能源系统的深度脱碳;引领世界核能创新,助推中国成为世界核能创新高地。第五代核能系统将改变核能作为基荷能源应用的刻板印象,使核能向灵活和多能转变。一是支持核能系统承担平衡调节任务,以支撑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应用。二是发挥多能担当,助力电网、工业、运输等领域的深度脱碳。通过上述两点助力能源革命深化,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问题5: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科学原理是什么?随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对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持续需求,更多的高强材料,包括超高强度钢、轻合金、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应用于复杂构件。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制造难度显著提高,成形缺陷则更难控制。现有的研究表明,特种能场辅助成形技术在提高此类材料的成形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改善高强难变形材料制造难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特种能场辅助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国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方向,不断向工业化应用积极推广。特种能场如何改变成形构件材料组织性能,如何优化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精度与构件性能,都是推广特种能场辅助制造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面临的关键难点与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种能场作用效应的量化与作用机理,二是特种能场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合理利用特种能场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多种效应,突破高强难成形材料的制造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关键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新工艺,将极大地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问题6: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大范围社会化运行局面必然会出现,对交通运输系统而言将是一场变革,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面临演进换代的挑战。迎接并推动自动驾驶发展,目前国内外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道路基础设施侧,智能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单车感知的精度很难提升。对于支撑自动驾驶社会化运行的新型道路基础设施的研究,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无现成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借鉴,需要适时将自动驾驶研究的支持重点向基础设施侧智能供给研究及综合集成落地应用研究转移。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基建、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肩负着支撑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交通强国建设重大任务。基础设施是数十年甚至是百年工程,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会对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资金带来巨大的挑战。基础设施方案一旦大规模部署将直接影响甚至定义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因此,自动驾驶和基础设施之间沟通与协同至关重要。以提升道路基础设施侧智能供给能力,推动自动驾驶社会化运行应用落地,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符合强国建设纲要,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问题7: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虽然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学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在许多疑难重症的防治方面仍显得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仍然困扰着患者。这些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免疫密切相关。中医药能够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机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药免疫学研究发现,中药既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能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或消除抗体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增殖等。大多数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功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阴阳平衡”理论。因此,通过中医药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不仅可以使中医药在重大免疫性疾病防治上发挥作用,还可以推动创新性中药新药的发现和研制。问题8: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生殖方式,可以使杂交品种产生克隆种子,保持杂交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从而永久固定杂种优势。鉴于无融合生殖研究在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上的重要战略意义,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其列入“863”高科技计划,由袁隆平等知名专家牵头进行联合攻关。然而,由于无融合生殖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尽管经过了多国科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其形成机制依然不清楚,也未能将其成功应用于作物育种中。由于无融合生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育无融合生殖作物被誉为农业研究领域的“圣杯”。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是未来农业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并将其引入到主要作物中可以简化杂交种子的生产过程,提高育种效率,大幅降低杂交种的制种风险和成本,同时可以使许多原先难以大规模制种的杂交作物商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大幅度拓宽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问题9: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在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格局中具有战略性支撑地位。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加速期和关键期,对水资源集约利用和严格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我国水资源特性和承载条件,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基于我国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特征,研究变化条件下水资源承载力与水平衡优化这一科学问题,有利于深化认识我国区域水循环要素及其演化规律,完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阐明水平衡状态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意义,明确诸多水问题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为总结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模式,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该研究一是可为正确研判我国水安全保障形势,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强监管、提升水利发展质效提供直接依据;二是有利于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合理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目标并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问题10:如何建立虚拟孪生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开展示范应用?虚拟孪生是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真实世界中物理实体和智能实体对象的特征、行为、形成过程和性能等进行描述和建模的过程和方法,也称为虚拟孪生技术。它以数字孪生为基础,但更侧重于智能实体或生命体的建模和仿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核心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因此,如何实现制造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交互与共融,是当前国内外实践智能制造理念和目标所共同面临的核心瓶颈之一。系统分析当前虚拟孪生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构建虚拟孪生理论、技术与应用理论体系,研究提出实现虚拟孪生系统的内容、流程和关键技术,探索其应用前景和有待突破的关键问题或技术,为未来开展虚拟孪生的进一步落地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数据孪生组织软件产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动态可视,研究城市演化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改造升级方案,有效解决“数据多效果少”、“单点强而全局弱”、“科技新落地少”等问题,缓解“城市病”。虚拟孪生还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如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测、军事演习与新概念战争研究等。二工程技术难题问题1:如何开发新型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途径与新技术?癌症源于生物体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可以诱导免疫反应。但免疫系统很难完全清除肿瘤细胞,导致无法被免疫系统有效清除的“免疫编辑”肿瘤持续存在。免疫细胞疗法通过回输免疫细胞,激活或者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未来将会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前景十分广阔。免疫细胞技术是人类彻底治愈肿瘤的希望,是全球前沿医学和资本追捧的热点领域之一。树突状细胞(DC)作为链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细胞,能够调动整个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以及促进肿瘤细胞的清除,成为新型免疫细胞疗法的重点研究方向。新型DC可扩增技术可实现DC疫苗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可显著减低制备成本,服务更多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新型DC技术还可以对现有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T细胞受体(TCR-T)技术等进行更新迭代,使单一靶点变成多靶点T细胞,有利于防止癌症复发,最终提升癌症的治疗效果。问题2: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为何成为空天技术新焦点?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具有快速、廉价、可靠的特点,可成为低成本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具备应急响应发射入轨、在轨维护与按需返回能力,大力推动空间开发。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技术是支撑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未来先进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通过开展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保证运载器高性能、高可靠、安全运行,能够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满足航天运输对于运行成本、使用效能和保障能力的需求。通过航班化运营的方式,可大大降低发射费用,作为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有效途径,可实现安全、快速、机动、环保地进出空间,支撑我国航天高密度发射任务,有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能够大幅提升我国自由进出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是深入推进航天技术、实现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内容。发展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将进一步服务民生和国民经济,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问题3: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即时控制?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散与危害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和人畜健康。当前,农业入侵生物正呈现入侵源头增多、传入风险提高、入侵地点分散、传播扩散加剧且易于跨境(区域)扩散传播的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传播性极强的重大植物病原菌及害虫,极易经由农作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人员交流,以及主动迁飞等途径迅速蔓延,跨越国界,引起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大流行。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病虫害或动物疫情问题,入侵生物的发生流行不仅危害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越来越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威胁,对外交、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站在国际化、全球化视角,从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层面,开展农业入侵生物跨境传播预警及防减技术合作的协同攻关,将有力解决入侵生物疫情的源头治理和联防联控关键技术难题,保障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4: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何防范重大电磁威胁?强电磁脉冲通常指各类瞬态的高强度电磁场,主要包括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HEMP)、高功率微波(HPM)等人造电磁脉冲和地磁暴等自然现象。强电磁脉冲一旦对金融、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产生影响,将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重大事故。我国在关键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建造、运行管理中,没有考虑基础设施对强电磁脉冲攻击的防御问题,也未开展关键基础设施强电磁脉冲威胁系统评估。一旦遭受强电磁脉冲威胁将迅速瘫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强电磁脉冲防御能力和技术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升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电磁安全,从而保护经济建设成果,急需突破强电磁脉冲环境耦合效应数值模拟、试验与考核评价、威胁评估建模与仿真、防护加固与减缓方法等关键技术,建立综合试验平台和仿真平台,验证和示范强电磁脉冲防御方法和策略,制定可推广的标准规范和行动指南,快速提升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强电磁脉冲防御能力。开展此项研究,对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电磁安全、保护经济建设成果、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容灾抗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问题5: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信息光电子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动脉”,承担着数据传递和互联的重要功能。信息光电子芯片已然成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全球信息通信价值链的关键领域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国之重器”。近年来光通信(光互联)、光传感(光测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对光电子芯片的海量市场需求。硅基光电子芯片技术即可应用于芯片级光互连,又适用于长距离光纤通信,可实现全功能光电子集成,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是微电子和光电子两大产业公认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硅基光电子片上系统芯片将在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信息领域的光通信(光互联)、光传感(光测量)等技术上全面发挥核心作用。发展超大容量超低能耗的新一代可重构多维度光通信(光互联)技术、多参量多尺度的高灵敏度光测量与光传感技术、超大规模的智能化光计算(光处理技术)是其重要趋势。利用国内现有微电子产业资源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平台,建立健全硅光产业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信息光电子的制造能力,缓解光电子芯片制造工艺的“卡脖子”困境,为我国信息化新基建提供有力支撑。问题6:如何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缺陷在线检测难题?在上一代国家集成电路制造02专项中,缺陷在线检测设备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我国在该领域存在明显短板,设备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缺陷检测设备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研发集成电路高灵敏度缺陷在线检测技术与装备迫在眉睫。集成电路领域目前是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和大国博弈焦点。对于集成电路缺陷检测技术及设备,一方面现有最先进技术设备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垄断,对我国技术封锁;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7纳米及以下节点的缺陷在线检测技术仍未成熟,设备缺口仍然巨大,谁率先掌握了相应关键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主导权,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突破下一代节点集成电路制造缺陷在线检测技术,不但可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问题,还将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为交叉领域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力和引领推动作用,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效应和国际影响力,占领国际竞争至高点。问题7:无人车如何实现在卫星不可用条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导航?以无人救援车、无人采矿车、无人运输车等为代表的特种无人车是完成现代化作业、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核心无人装备。为提高无人车的紧急救援、联合作业等能力,要求其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自主避障、智能路径规划及导引等功能。因此,需要研究具有高精度、全自主的导航方式以及需要解决面向无人车的惯性基智能导航问题。通过惯性与里程计组合导航,实现一定距离内的高精度绝对定位,辅之视觉和雷达传感器,能够获得高精度相对定位信息与环境感知信息,实现自主避障与在线路径规划,满足无人车的实际使用需求。该技术取得突破后,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无人救援车、无人采矿车等,进一步推动无人车向智能化发展,增强无人车的任务效能。同时,相关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至多种无人平台,提升无人船、无人机等无人装备的智能化导航水平。问题8: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生产中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的统一?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技术是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及时响应,也是全球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优质解决方案。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重点产业布局成熟、链条完备,发电成本已接近化石能源发电成本。针对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时空波动性和并网难等问题,应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将间歇性过剩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化学能,方便储运,实现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但当前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了可再生能源转为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及产业化进程。突破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电解水制氢技术可极大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氢能的利用和发展,具备重大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社会意义:一是缓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带动相关产业链深度发展;二是有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三是提升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四是促进海水资源化利用。本技术取得突破后,将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的进步,并有效缓解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问题。问题9:如何突破进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术?青藏高原地层岩性复杂多变,新构造运动剧烈,深大活动断裂广布,冰川、冻土与山地灾害群(链)发育,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冻土环境”四大地质环境特征,以及“高频冻融循环”、“剧烈干湿交替”、“极端高寒缺氧”三大气候环境特征,由此带来的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是制约西藏高速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素。实现西藏与祖国内地高速公路直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政治需要,也是富民兴藏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更是“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建设的发展需要。该问题的突破将整体提升青藏高原高速公路建养技术现代化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提高特殊自然环境下交通设施的供给品质与服务能力,为彻底打通西南战略高地—西藏与祖国内地的高速通道提供全面技术保障。问题10: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光刻技术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紫外光、准分子激光、电子束等广义光源和与其敏感的光刻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板上形成微纳结构图形的技术。光刻技术的核心在于光刻机、光刻工艺和光刻胶三个方面。最近十年,国家相关部委组织多个大型项目和专项进行光刻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光刻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差距仍然很大,“受制于人”的困境依然存在。光刻技术属敏感技术,发达国家对光刻技术的转让严格管控,光刻设备的购买属于高度管制,同时光刻胶产品的采购也极易受到限制,将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业链,乃至国家安全。光刻技术的国产化必须是包括光刻设备、光刻胶和所使用全部原料的国产化,否则仍不能摆脱受制于人,“卡脖子”的尴尬现状。在光刻机方面,应扩大低端光刻机的市场,优化性能,同时尽快推出国产193纳米浸入式光刻机,实现中端光刻机的国产化;在极紫外(EUV)光刻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同时,应开展所有种类光刻胶的完全国产化研究。突破光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相关产业链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更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END —本文转自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作者如接洽版权问题,请联系13901198534谢谢!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 国内领先的品牌评价咨询、研究和服务机构。研究院可为中华驰名商标和地方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文化企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IP资产提供品牌价值报告,以及基于品牌评价的品牌指标化管理咨询,品牌项目营销预算评估,品牌项目授权取费评估等服务。同时还承接各行业、各领域及企业品牌评价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电话:010-64679588

甘棠

论研究问题

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般在文章导言中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假设是研究的心脏,其前的文献分析和其后的数据分析是为它服务的。但一篇文章应该起始于研究问题而不是研究假设,因为问题是开放的,可以容纳不同答案,而假设则容易排斥其他答案和解释。所以,从问题开始能使我们思路保持开放,避免偏颇;而从假设出发有先入为主、排斥异己观点之虞。在实践中,研究者往往在动笔写文章前,有时在开始研究前,已经有了答案,即某种假设。即便如此,我们在文章中还是必须探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不同答案,以及相反的经验证据。事实上,研究者应该特别关注那些与自己相对立的理论观点,因为这显示了理论争议及其蕴含的争论、探索价值。社会科学的经验问题可分为三类:描述性、解释性(explanatory)、意释性(interpretative)。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属于分类学的范畴。纯粹描述性研究在社会学和经济学较少见,除非所描述现象是全新的。在宏观和历史分析中,描述性命题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比如韦伯的世袭官僚制(patrimonial bureaucracy),以及黄宗智(Huang,2008)的“简约集权”,都是对中国历史上政体性质的描述。再如,迈克尔·曼(Mann,1984)根据基础能力(infrastructural power)和专制能力(despotic power)将国家分为四种类型的描述:弱基础、弱专制(中世纪西欧封建),弱基础、强专制(封建帝国),弱基础、弱专制(现代民主制),强基础、强专制(现代集权国家)。应该之处,描述性问题不同于描述性方法。描述性方法,如细致叙事(detailed narratives)、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等,是质性研究者常用来做因果解释或意义阐释的方法。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因为好问题会激发讨论和争论,如果问题不好,正确答案也会很快被忘记。如何问好问题?我认为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经历和灵性。我在这里提出几个评价好问题的参考标准。1. 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一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困境”这样的论题显得太宽泛,而“国企改革与银行改革的关系”则具体得多。“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于含混,“社会网络结构与集体行动”则更加明确具体。纯实证研究最好看料下锅,根据手中的经验资料提出问题,脱离资料,好高骛远,就难免虎头蛇尾。假如手中的资料是个人收入,而提出的问题却是国企改革与效率,问题与资料便遥遥相望而不可及。2. 集中。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理论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例如,研究社会关系在国企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求职过程中作用的差异,就比全面研究下岗职工的失业原因、心理冲击、婚姻稳定性,以及再就业等问题更加有趣。写论文和写书的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博士研究生计划写一本关于乡镇企业的书,包含乡镇企业发展、农村金融、乡村财政、外商投资等多个主体,那么分在不同章节,各章有各自的焦点,也未尝不可。3. 原创性。原创诚然可贵,却是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能提出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比如周雪光(Zhou,2005)采用新颖的新制度主义思路来研究社会分层的老话题,为解决老问题提供了有趣的新视角。对新现象提出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有时,真正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被人们接受和欣赏,例如科斯(Coase,1937)的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很难做出新意,比如布劳、邓肯的升迁模型,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便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到现在40多年来学术界对它进行了翻来覆去的研究,已经变得索然无味。此类研究的“原创性”大多体现于从某个未被研究过的国家(如中国)搜集新数据,此外很难再做出新意。问题不新鲜,数据新鲜也可以,二流杂志也许感兴趣。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围绕当前学术界前沿争论提出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意,但不至于陈词滥调,抱着老掉牙当宝贝。4. 意义。这一标准包括语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不符合逻辑的假问题如:家猫是否质数?反正回答都没有意义。此类假问题在社会科学中并不多见。不符合事实的假问题则充斥社会科学领域,如“乡镇企业发展如何挤占农业发展劳动力”听上去似乎深刻,其实也是一个假问题,因为中国农业劳动力是过剩的。再如,进城农民工是否是造成动荡的“火山”则更显得荒诞。学术研究特别强调理论意义,即理论缘由(theoretical rationale)。每一个好的经验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中国传统司法制度是否理性,蕴含的问题可能是韦伯对中国法律的理解是否正确?理论问题的水平,反映研究者的理论训练和理论修养,决定研究的价值。魏昂德(Walder,1995a)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是分裂的还是融合的?对许多中国学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其实这个问题有深渊的理论渊源,即新阶级理论。知识分子与官僚的冲突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社会主义体制自身的固有矛盾。理论意义的评价从根本上看是主观的。例如,科学研究本身是否有意义就很难主观,清朝的官僚们曾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不过是雕虫小技。那么,谁来对重要性做出评判呢?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定义重要概念、提出重要问题要比做回归分析困难得多。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只能通过文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研究问题有理论意义。“遛狗”、“交谈中的口误”是不是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我的看法是“无关紧要”,但是加芬克尔(H. Garfinkel)研究过这些问题,而他乃本土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之一代宗师,他感兴趣的问题一定是重要的、值得研究的。又如,倪志伟(Victor Nee)1989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发表第一篇关于中国市场转型的文章,提出农村改革使普通农民收益更多,干部受益较少命题,并将自己的研究同泽兰尼关于 匈牙利从再分配机制向市场机会转型的研究联系起来。之后,随着倪志伟学术声望的提高,他只需要从自己以前的研究中提出问题。借助著名理论可以是“追捧”,也可以是批判。“追捧”大理论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傍大款”策略,而批判大理论则被戏称为“稻草人”策略。无论是“傍大款”策略还是“稻草人”策略,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实在在的经验研究,否则就成了追逐时髦的花架子。应该注意的是,对理论缘由的追逐也可能将研究引向歧途。科学发展史上充斥着基于不当理论范式的“假问题”,比如对“以太”的探索、对炼金术的痴迷。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套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中国从秦汉到明清的历史平行西欧的封建制,从而引发关于中国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个人依附关系的探讨等等。在当代中国研究中,一些西方理论根本不适用,而不适用的理论就会衍生出不恰当的问题。具体科学理论(中层理论)能通过经验研究筛选淘汰,而宏大理论范式即使有误,也不能靠例行经验研究检验来扬弃,只能通过革命性的“解放思想”来击破。因为,例行经验研究绝大多数只在现行理论范式内,谋求证实或证伪具有具体的理论或经验命题。研究者的个人动机不能算理论缘由。每个人选某个题目都可能有个人原因,比如,我想研究代沟,因为我跟父母搞不好关系;我要研究婚姻关系,因为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我想研究升迁,因为对自己攀爬社会阶梯的成绩感到洋洋得意;我想研究精神健康,因为觉得自己精神有点不正常;我想研究中国,因为她是我魂牵梦绕的祖国;等等。个人原因本身无可厚非,并非往往是强大动力,使学者对自己的研究满怀热情。但这些个人原因并不适合作为选题的缘由写在文中。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也不能作为选题的理论缘由。“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是不算数的。如果一项研究包含政策涵义,当然是好事,政策涵义本身就可以是缘由,但不构成理论缘由。如果想做一流学术研究,则应该找理论缘由。道德关怀对研究而言往往是最浅薄的动机。我想研究腐败,“因为我对中国的道德衰落深感痛心”,这个原因虽然听起来高尚但并不能构成研究的理论缘由。最近,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2007)撰写《腐败的社会构造》一文,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在权钱交易中的作用,字里行间找不到仇恨二字,虽然格氏肯定不是因为对腐败还有恻隐之心才撰写此文。有时,道德关怀是强有力的研究动因;有时,道德关怀只是表现,真正的原因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意识形态的,而是自私、自怜或自我标榜。针砭时弊的报纸或博客文章属于公共社会科学范畴,无可厚非,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纯政策性研究也不在“洋八股”的范畴之内。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政策评估,或向政府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那么写文献综述、证明理论意义就是画蛇添足了以下列举几个好问题的范例。例1:布莱恩·伍兹(Uzzi,1999:482)“研究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如何影响企业贷款成功率和贷款利率”。英格拉姆、罗伯茨(Ingram & Roberts,2000)提出:在悉尼竞争激励的酒店行业,酒店经理之间的朋友网络是否影响酒店的业绩(入住率、房价等)。周雪光等人(Zhou et al.,2003)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交易成本以及产权对公司间契约缔结和执行的影响。这三项研究的问题明确具体,并且都有深刻的理论缘由,根植于“社会嵌入”理论。例2:蔡丽丽(Tsai,2007)研究中国村落的祠堂、庙会是否对农村公共物品(自来水、学校等)提供产生影响,其理论背景是普特南(R.Putnam)等政治学家的社会资本理论,即社会网络和民间社会团能提高民主政治的效率。蔡丽丽指出,中国村落的宗族和庙会就是社会资本;那么此类民间社团能否帮助村民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高村民对政府的监督能力,改善村政府执政业绩,就成了一个极有理论意义的问题。例3:魏昂德(Walder,1995b)在《美国社会学杂志》撰文,探讨乡镇企业为什么比国有企业发展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集体所有的村、镇企业取得成功显与古典产权理论相悖,所以如何解释这一悖论,就成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话题。例4:马什2000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撰文探讨“中国传统的法律系统是否具有实质理性?”这个问题源于韦伯对中国古代法律系统的判断,认为它完全是非理性的,并因此抑制了理性经济组织的出现。所以这篇文章的理论缘由十分清楚,就是文章的标题“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误解”(Marsh,2000).例5:笔者的两篇文章(Peng,2004;彭玉生,2009),分别探讨了中国村落的宗族网络对私营企业发展和生育率的影响。这两篇文章讨论问题不同,却有共同的理论缘由,即社会网络与非正式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前者讨论在缺乏正式私产保护法的前提下,宗族网路通过维护传统的生育观念,进而提高农村的生育率。

大男孩

中国科研团队攻克世界级科学难题 平均年龄27岁

刚刚过去的11月,42岁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巍峻迎来其科研生涯的“高光”时刻——带领研究团队历时6年,破解了一个公认的世界级科学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揭秘新生造血干细胞在活动物体内的归巢全过程,登上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自然》杂志高级编辑兼团队带头人Natalie Le Bot给出这样的评价:“他们的研究,史无前例地揭示了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在活动物体内实现归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则告诉记者,“这一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原创性成果,是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在活动物体的一项成功尝试,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令人惊讶的是,做出这一成果的科研团队,其平均年龄只有27.2岁。在11月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潘巍峻公布了他事先算好的这一数字,并颇为自豪地晒出了团队合影,上面洋溢着笑容和朝气,“请大家看,这就是我和我的90后们!”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潘巍峻说,他的身边能够凝聚这样一批90后很让人欣慰,“学术研究本身是一种值得回味的历程,其本质是对未知世界怀有兴趣,即便百转千折,始终不失勇气、执着与冷静。而这些年轻人身上有这些特质。”凤凰只有回到自己栖居的梧桐树,才能行使其使命走进潘巍峻位于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的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纸条,黄色纸条写着实验鱼的出生日期,红色纸条提示“多喂食”,白色纸条则写着实验数据,这些琳琅满目的记录之中,藏着一个和人们生活并不远的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所谓造血干细胞,是指血液系统中的“始祖细胞”,或者称为“万能细胞”。其神奇之处在于,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分化成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个类型细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免疫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景乃禾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干细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血病,这类疾病大部分原因归根溯源就是造血机能出现障碍,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血病有望不再是人人闻之色变的“血癌”。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造血干细胞的正确“归巢”。所谓“归巢”,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循环中游走,寻找其最适宜的微环境的过程,而只有寻找到自己的“家”,干细胞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潘巍峻打了个比方,“就好像凤凰只有回到自己栖居的梧桐树,才能行使自己的使命与功能。”不过,有关造血干细胞如何归巢,科学上知之甚少。景乃禾说,骨髓移植通常会从供髓者中获取几千万个细胞,这其中,造血干细胞约有几百万个,而真正成功归巢的造血干细胞则更少,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细胞浪费。换句话说,一旦理解了造血干细胞的“归巢”过程,就不再需要抽取如此众多的细胞,可大大提升骨髓移植效率。也因此,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彤第一次听到造血干细胞归巢成果的消息,“非常惊喜”,她希望这项成果能尽快应用于临床,“先导细胞可以为造血干细胞归巢打开方便之门,这预示着今后可能在临床上大幅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这也是为何潘巍峻团队要研究这一问题。如果只会紧跟热点,无非是重新证实别人的重要性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摸清楚造血干细胞这只“凤凰”的“归巢”路线,以及其停留位置和时间的规律。这其中的难点在于,造血干细胞“回家”是一个时间、空间跨度都相当大的生命过程,已有的生物学研究系统,都难以做到在宏观和微观水平同时解析该过程。用潘巍峻的话说,显微镜只能解决“显微”的问题,但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是个宏观现象,这一点又如何解决呢?“这就好比上海的人民广场堵车,并不是在人民广场上架两台摄像头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利用卫星等手段,对周边的交通状况进行连续监测,有了宏观数据后,再聚焦堵车的重点区域,研究对策。”潘巍峻打了个比方。他们决定先从研究方法上着手,摒弃传统的研究系统。这是一套全新的、可完整解析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全过程的研究体系,属于潘巍峻团队首创——采用可变色荧光蛋白,建立造血干细胞标记系统,在高分辨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可从宏观到微观,生动呈现出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全过程。“这很大胆,没有人这么做过。”29岁的博士生薛文志,是这项研究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也是潘巍峻回国后招收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在他出生的年代,科学界就已经对造血干细胞进行研究,并有过多次进展报道。最初他也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沿用传统方法,反复尝试,但最终无果。事后他感慨道,“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逐步得出新的结论,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是坎坷。”“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必须冒险,这在科学探索上无可避免。”在潘巍峻看来,倘若只做继承过去的课题或者只会紧跟学术热点,到最后无非是重新证实别人的重要性,缺少科学探索的意义。在早些年,潘巍峻的研究方向偏重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后期才涉猎遗传学和血管生物学研究,他自谦对于造血干细胞是个“门外汉”,“但也许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一开始,我们就勾画要有一个宏观的研究视野,这正是和一些国外实验室‘从局部来推测整体’理念的最大不同。”他告诉记者,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虽然会遭遇困难,但只要科学问题方向没问题,也符合社会伦理,借助一定的研究资源和条件,就有机会去发现新事物。“这是一个需要勇气且很有意思的过程。”潘巍峻说。等待已久的成果呈现在面前,就像追了很久的女孩突然说她也喜欢你斑马鱼,是潘巍峻团队选择的实验对象——一种脊椎动物,其神经系统、心脏、肾脏以及主要造血组织,都和人类十分相似,而且,其胚胎全身透明便于观察。潘巍峻率领科研团队,把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停留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解析了出来。最终,这支团队发现了造血干细胞归巢停留具有“热点区域”,“造血干细胞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归巢能力,而且归巢之后很活跃,忙着分化增殖,顾不上在‘家’休息。”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环境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先导细胞”——就像去兰心大戏院看戏,先要买票,如果去晚了,查票员会先验票,打着电筒引导你到座位后再离开。先导细胞就像这个查票员。有人将这些成果,形容为对造血干细胞“回家”之路的高清“直播”。但为了这场“直播”大戏,科研人员搭建舞台、训练演员历时6年,背后是对造血干细胞停留位置和时间的大量统计、计算、分析,以及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正如Natalie Le Bot所说,“完成这项出色的工作依赖于对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最初,潘巍峻并不确定“路究竟在何方”,有时也怀疑“自己是否胆子太大了”:那是2014年,团队遇到用什么成像手段来解析归巢过程的问题,这需要大量对照和重复实验。这一做,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回忆起那段时光,薛文志说,“太难熬了,甚至想放弃!”由于建立成像系统时,没有考虑到光毒性,实验结果大多是一些假象,他们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劲,挣扎了三四个月,最后决定改进实验条件。直到2015年,才开始出现转机。科研团队第一次在活体内观察到了造血干细胞的行为,眼前的景象“非常生动”。薛文志记得,当时整个团队为之振奋。仔细研究后,他们很快发现,最新的景象和传统文献里的描述“大不一样”,这让他们更加欣喜。“当等待已久的成果呈现在你面前,就像是追了很久的女孩子,你向她告白时,惊喜地听到,她也喜欢你,这是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瞬间。”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薛文志给出这样一个比喻。接下来又是3年的实验,反复验证。2017年年末,潘巍峻团队向《自然》杂志投了论文,从投稿到接收仅用了6个月。“这样的知遇,只有中国才有”不同于人们对90后的某些刻板印象,潘巍峻对团队里这些年轻人的评价是“特别能吃苦,超级拼”。干细胞一个小小的“回家”行为,异常复杂,科研人员通过仪器设备所看到的,既有真正的“回家”,也有假象的“路过”。90后团队去伪存真,总结出一个规律,即只有那些停留30分钟以上的,才能称其为“回家”或者“归巢”。这就需要长时间持续地观察。实验赶进度时,潘巍峻和他的3位博士生即此次论文的3位共同第一作者李丹彤、薛文志和李美“三班倒”:有人负责白天,有人负责从深夜盯到凌晨,有人则从凌晨爬起来负责盯到太阳晒到头顶,“每天只睡4到6个小时,就连走路也在全速开动脑筋”。“要保护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还有热情,在此基础上建立信心,最终坚定攻克问题的信念。”潘巍峻告诉记者,正如“先导细胞”一样,导师也有“导”之义——不是代替学生完成每一件事,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敢于为科研献身。颇为有趣的是,潘巍峻将这些年始终不言放弃的科学研究历程,也称之为一种“归巢”。他的科研经历始自上世纪90年代,在华东理工大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1999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学习,2005年起留学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时隔7年他再次回到中科院。至今,潘巍峻都很怀念,2012年年初回国的那段日子。那时,他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辗转反侧:如果科学研究要做30年,在起点处,应该做什么?那一年,他才36岁。他把目标锁定在“造血干细胞归巢”这项研究上。回国后,他的实验室刚起步就得到了支持。不仅如此,在他带领90后团队的背后,还有一支资深的科学顾问。潘巍峻向记者反复提到一句话,“这样的知遇,只有中国才有。”他说,科研其实是无数个普通日夜的积累,科研人员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而这,需要一个好的科研环境。他感慨道,人的命运、行为、使命,与细胞常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进入一处新的环境,就会接触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机会、很多知识与信息,并逐渐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最终找到特定的位置施展才能——这就像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类群定向分化,最终形成行使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实现人生的“归巢”。潘巍峻自认为幸运的是,他最终完成“归巢”所在地,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关注百家号乐居找房,洞悉房产市场风云变化。】

钱穆

第九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科技成果转化征稿函为贯彻国务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精神,优先刊登与技术转移、转化相关的技术趋势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管理、科技转化管理、科技金融等相关案例文章。2020年9月19日,第九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为期两天,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600多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企业家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会,紧紧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为后疫情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佐书;原教育部 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原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国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理、解艾兰、杨春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姜有文;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未来与发展》杂志社总编辑华军;河南省卫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钧;中铁建业(海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裴笙钧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河北传媒大学播音主持杨尧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邹艳艳主持。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论坛开幕。王佐书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佐书致辞。他在致辞中说,推动一个产业发展,至少要有四类人才:第一类科学家,他们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第二类制造专家,他们能将实际应用转化为实际能用的产品。第三类企业家,他们能将产品推向市场,转化为经济效益。第四类有能为整个过程服务的各类人才。这四类工作要求四类人才,要求教育能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打好基础。他表示,经济解决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明天的问题,教育解决后天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联合召开论坛的意义。蒋国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国华致辞。他在致辞中说,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是我国科教兴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担负科技创新,研究核心技术、培养优秀人才、发展科技产业、占领高科技高端领域的历史使命。他说,当下,广大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在大战大考中,在新的发展阶段彰显担当、大有作为。他们积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为推进国家创新改革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格局提供动力。开幕式上,举行了产学研战略合作研究机构揭牌仪式。开幕式上,有关领导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颁发了聘书。开幕式上,有关领导为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分会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证书。开幕式上,有关领导为2020年度产学研融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发了获奖荣誉证书。开幕式上,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程路,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促进会会长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我国特种污染防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侯立安 等院士、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民营企业是双循环发展的生力军》、《不忘初心是搞好产学研合作的纽带和保障》、《防疫复工双兼顾的劳动创新》、《疫情爆发时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对策》的主题报告。引起与会嘉宾、代表的强烈反响。开幕式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胡基远、王振林、蔡笑晚、揭有明、隋玉付、董蓬蓬等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论坛设立以下三个平行高峰论坛科学家与企业家论坛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郑理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布兴;公共安全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等两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发展安全科技与文化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OKR完全实践》畅销书作者李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上海品誉咨询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杨振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教育健康研究中心顾问,《经济》杂志社中国金融创新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外汇黄金培训中心主任郑润祥等三位嘉宾,分别做了题为《中国企业管理方法比较分析》、《新时代绩效创新管理与人才培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精彩演讲。教育家论坛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分会会长、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姜有文主持。国家督学,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傅国亮;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满生;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等教育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三个要点》、《当前留学形势简析与进一步扩大教育改革开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逻辑顺序与政策组合》的专题报告。展现了名师名家风采,为与会嘉宾带来了精神大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辽宁慧行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倪泽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儿童多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高杰;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田征等三位嘉宾分别做了题为《慧行文化——引领教育新时代》、《幼儿多语教育模式的探究》、《把教育做在人才成长的发展点上》的精彩演讲。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高端对话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首席顾问、著名未来学家秦麟征主持。对话会以“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应对策略”为主题。参与对话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季明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元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泰兴汤臣压克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月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北京骨卫士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北京华夏神韵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路光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福建掌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铭等。八位嘉宾围绕“后疫情时代,我国教育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应如何转型?”“后疫情时代,我国产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应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三个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 END —本文转自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作者如接洽版权问题,请联系13901198534谢谢!科技企业品牌传播服务

慎勿与之

2018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5个期刊被剔除!

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权威发布了《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7年总被引频次为1381次,影响因子为0.648,从2001年到2017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都是在逐步上升的。从去年一年的国内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次数来看,临床医学学科遥遥领先,并且进入前十的学科中,医学方面的学科也是数目最多的。相比于2017年,《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新增了23个期刊,并剔除了25个期刊,具体期刊名称如下:新增期刊:北方水稻大数据导航定位与授时电力工程技术发育医学电子杂志供用电护士进修杂志内燃机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首都公共卫生西安工程大学学报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信息安全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中国CT和MRI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被剔除期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锻压技术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贵州医药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交通科学与工程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陆地震齐鲁医学杂志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上海护理现代仪器与医疗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民航大学学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铸造技术此外有7个期刊名称有变化,如下:

忧郁症

“科技期刊开放云论坛暨期刊开放研讨会”圆满落幕

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协办的“科技期刊开放云论坛暨期刊开放研讨会”圆满落幕。作为科技期刊领域的一次学术“云”论坛,本次会议以开放的形式探讨开放获取主题,获得了开放科研效果,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直播平台的同步直播、永久回放,线上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杨代庆主持。会议围绕开放期刊、预印本、科研诚信、期刊评价等主题,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等九位专家和冷泉港实验出版社执行董事Dr. John Inglis等国外数据库高管集聚云端聚焦科技期刊发展热点,谈出版、言诚信、话当下、明未来,洞悉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路径,交流与展示并重,思考与展望共融,上达国家政策,下至具体实操,是后疫情时代,为助力我国科技出版超前布局的应时之会,是变革当前,共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论坛、开放之路的共赢之旅。中信所党委书记 赵志耘“我国科技期刊与开放期刊发展”主题报告方面,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分别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OA的前景与问题”为题结合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进程,解读政策布局,指明发展路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中心主任曾建勋以“开放期刊的开放获取”为主题做大会报告,解读“开放获取”的前世今生,阐述了我国作为世界开放获取论文产出大国需要建立科技期刊开放平台的迫切性。中信所信息资源中心主任 曾建勋“开放出版”主题报告方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茵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肺癌杂志》编辑部主任刘谦分别就当下科技期刊开放出版、数字出版等问题谈了他的思考,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今后发展路径。“开放期刊评价”主题报告方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服务创业中心事业部主任刘筱敏围绕CSCD为与会者详解评价指标,助力科技期刊发展。科研诚信是当下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学术期刊是科研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峥从典型问题入手论述开放科学下的诚信边界。《生物设计与制造》编辑部主任张月红论述了开放科学与科研诚信面临的挑战。Cabells公司国际营销与发展总监Simon Linacre、Copyleaks公司首席收益官Shouvik Paul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on Yamin则分别结合出版、人工智能利用详述了维护科研诚信的新方法。新冠疫情的突发给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方式都带来巨大变革,大量期刊论文以网络预出版方式进行发表,发表传播速度显著加快。预印本方面,会议邀请的冷泉港实验出版社执行董事Dr. John Inglis指出预印本论文在不断扩大,而今年超四分之一的新冠研究产出通过预印本发表,越来越多的学术团体在加速对于预印本平台的构建工作。动荡与变革,开创与新生。诚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在会上所言“OA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趋势但不是终极趋势”,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一方面我们要密切合作,立足当下;另一方面更要谋求创新,长远考虑,在大变局中谋发展、获新生,充分发挥好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一天精彩而紧凑的会议,与会者收获颇丰,既梳理总结了当下业内的前沿动态,又明确了今后的发展规划及着力方向。会议受到了我国期刊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 转自微信公众号期刊强国)

生于陵屯

中国科协通知丨关于申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宣传项目的通知

科技成果转化征稿函为贯彻国务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精神,优先刊登与技术转移、转化相关的技术趋势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管理、科技转化管理、科技金融等相关案例文章。通 知关于申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宣传项目的通知 科协人才函人字〔2020〕 16 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成效,进一步挖掘青托成长故事,展示青托风采,现通过申报评审方式,择优选择符合项目实施资质和条件的专业机构承担推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宣传项目”。现将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设置1.配合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宣传优秀青托人才先进事迹和成长故事,负责组织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多渠道宣传报道。2.策划、拍摄、制作宣传微视频,展现青年科技工作者精神风貌,塑造青托群体形象。3.策划、设计、制作直播类节目,组织相关媒体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宣传平台。项目数量:1项经费额度:20万元/项实施周期:2020年10月30日前完成二、申报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具备能够承担相关工作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具有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可以提供必备的保障条件。三、申报方式(一)申报材料要求。申报单位按照上述要求提供纸质版项目申报书5份(A4纸双面打印,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电子版1份(盖章扫描件电子版;光盘或U盘),随纸版文件密封完好递交。供应商如申报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申报书须单独密封,单独提交。(二)申报材料递交截止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6月19日,逾期不再受理。(三)递交方式及地点。现场递交或邮寄,地点为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35号中都科技大厦516室。(四)联系方式1.业务咨询联系人: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王子源联系电话:010-621652832.材料接收联系人:崔嘉林、成 凯联系电话:010-86203832邮箱:ckknight7@163.com邮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35号中都科技大厦516室附件:项目申报书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END —本文转自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作者如接洽版权问题,请联系18001366393谢谢!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 国内领先的品牌评价咨询、研究和服务机构。研究院可为中华驰名商标和地方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文化企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IP资产提供品牌价值报告,以及基于品牌评价的品牌指标化管理咨询,品牌项目营销预算评估,品牌项目授权取费评估等服务。同时还承接各行业、各领域及企业品牌评价体系建设课题研究。联系电话:010-64679588

炼形

专访极飞科技彭斌:我们是农业科技公司,不是无人机公司

封面人物发现用科技改变世界的新青年在人们的印象中,极飞这两个字是与无人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极飞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彭斌却很认真地告诉《中国科技信息》:我们不是一家无人机公司,而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从2007年到2018年,经过11年的摸索,极飞从一家提供无人机技术的公司,先是转型为一家做农业无人机的公司,现在又转型为一家致力于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的公司。从高高在上的天空,到一脚泥一脚水的田间地头,极飞是怎么走过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型?未来的极飞将会怎样?《中国科技信息》以两个半小时的专访,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极飞和真实的彭斌。01:18一、极飞发展的三个阶段彭斌的创业之路始于2007年,当时他才25岁。2004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微软工作了2年。期间,由于担任微软技术社区广东片区的俱乐部主席,他接触了很多疯狂热爱技术的“极客”。在经常与这些极客的交流中,彭斌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决定一起来做一件事情:利用技术来改变世界。于是就和俱乐部里面的一些极客一起组建了极飞。为了支持自己的梦想起飞,彭斌找了很多投资人。但当时还是传统互联网的天下,博客大行其道,电子商务飞速增长,投资人都在密切关注这些风口行业。而彭斌选择的智能硬件,并不受投资市场的青睐,找了一圈都没有投资人愿意支持。最后,彭斌只好咬咬牙,找父母亲戚借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业之路。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也经历过接近弹尽粮绝的失败之后,彭斌终于找到了无人机这个方向——当时,甚至“无人机”这个词都还不流行,大家都叫那个能飞的小玩意为“航模”。在创业两年后的2009年,极飞走出了黑暗,营收达到了几百万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与后来的中国科技公司费劲千辛万苦寻求出海不同,极飞的初始订单,大部分来自海外。当时他们的主要销售阵地是RCGroups国际爱好者社区论坛。到2011年,极飞的业务已经达到两千万的规模,产品的性能也越来越好,越来越不像一个遥控模型,而更像是一个飞行机器人。彭斌和同事们觉得,当飞行器从“航模”进入到“无人机”阶段时,就不再是一个玩具,而是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2012年,彭斌团队思考了无人机的三种主要方向:空中成像、精准投放、空中表演。当时,航拍无人机已经开始走到风口,无数的风投涌向这个领域,但彭斌认为应该是先有行业应用,然后才会有大量消费者进来,所以极飞另辟蹊径,没有选做航拍无人机,而是选择了做无人机精准投放应用。最开始考虑的应用方向是与快递公司合作,做无人机投递。但是由于政策监管等方面的原因,这个方向迟迟没有进展。而与此同时,彭斌发现很多做农业的公司买了他们的产品。他们特地跑到新疆去做了调研,看到他们的无人机被改造用于植物保护(简称“植保”),例如喷洒农药、除草剂等。彭斌敏锐地觉察到,他们掌握的技术,有可能改变一个行业。作为一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林畔,彭斌和同事们深谈了两个晚上,决定选择做植保无人机作为极飞的主营业务。极飞很快就造出了适合植保的无人机。不过,在新疆推销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时的无人机刚刚兴起,价格还比较贵。一架无人机十几万,对农户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价格。推销了一段时间,怎么都没有进展。后来极飞改变了商业模式,他们和农户谈,由极飞派无人机给棉田打药,按照每亩地十几元的服务费来收费。由于这个费用比农户以前用拖拉机打药便宜很多,而且不会产生拖拉机压坏植物的情况,所以很快在新疆一些产棉区推广开。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无人机打药几乎成为新疆和东北等大农场的标配,农户和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直接采购无人机的比重逐渐升高,而江苏宿迁、湖北天门等很多地方的客户也提出强烈的采购需求。极飞便再次转变了商业模式,从提供农业服务为主,变回销售无人机为主。2016年10月,极飞发布了一款重磅产品:P20植保无人机,一下子在全国各地爆火,2017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亿元。2018年中,极飞的无人机继续在全国畅销,销售额又翻了几倍。当时,极飞团队的斗志非常高昂,随着公司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大家觉得,极飞的技术和团队既然在农业领域能够突飞猛进,在别的领域照样能所向披靡。大家强烈要求进军更多的行业,让极飞迅速壮大。但彭斌反而在此时产生了迷茫感和焦虑感。他觉得一下子有点找不到方向了。找不到方向,并不是没路可走,而是可选的路太多,似乎每一条都有无限的机会。团队内部此时也出现了争议:有的想要深耕农业,有的想要大力开拓其他行业。最后,所有的争议集中到一点:我们到底是一家无人机公司,还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彭斌觉得,创业最难的就是两件事,一是给自己的梦想找一个安放之所;二是找到了之后就All in(全情投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决定,“要为行业做技术,而不是为技术选行业”。他跟同事说:“我们既然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自己梦想的行业,就要All in这件事情,而不应该是这个行业插一脚,那个行业插一脚,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壁垒,都有自己的护城河,都有自己的边界。农业目前是一个技术的低洼地,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这么严重,以后科技产品替代人力是必然的趋势。很多人觉得农业与高科技不相容,但是我们无人机是最先进的科技产品,都能和农业融合得这么好,那有什么道理农业不能接受别的科技产品呢?”最终,彭斌说服了大家,一起往农业科技的方向走。因此,极飞更新了使命愿景。其使命为: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愿景是:构建一个满足人类未来100年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获得充足、丰富和安全的食物。2019年末,极飞发布了除农业无人机外的其他产品,包括农业无人车、拖拉机自动驾驶、农业物联网产品、农业遥感无人机、农田的管理系统等5个产品,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农业科技公司。转型之后,2020年,极飞的业务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以253%的速度增长,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二、彭斌的创业心得u 关于领导力彭斌开始创业时,才25岁,但是在创业团队中,他却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他认为,这种领导力的来源,主要是敢于冒风险、有强烈的事业心、愿意担待责任。技术出身的人,大多都对风险很敏感,追求确定性。同时,只要技术好,到哪都能拿到高薪,也没有必要冒风险。但彭斌是较少见的技术非常好(在学校是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得主,也是微软的全球最有价值专家),又敢于冒风险的人。他强烈相信技术可以改变社会,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在遇到困难时,他从不推诿责任、不推卸错误,而且愿意担待所有的风险。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团队的带头人。u 关于创新在彭斌看来,企业的创新可分为原子世界的创新和比特世界的创新两种。例如,伊隆·马斯克做的,就是原子世界的产品创新;马克·扎克伯格做的,是比特世界的模式创新。不管是哪种创新,能提升社会运作效率的创新,才是伟大且持续的创新。所以极飞致力于为农业生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企业的利润也来自于提效降本后价值的一小部分。彭斌认为,极飞工程师要从物理世界的本源上去思考,从能源的利用、生产关系的效率上去思考做产品。对极飞来说,产品是公司永远排在第一位的事情。为了鼓励创新,极飞内部注重形成“从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来思考问题”的氛围。例如,极飞的一次内部研讨中,一位同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稻要种在水里?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因为水稻种在水里,增加了劳作的难度和水、肥料的浪费,但是千百年来人们还是在水里种稻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极飞组织了深度的调研,得出一个结论:水稻种在水里,最早期的原因是因为水稻比杂草更耐水,更喜水,所以草被淹死了,而水稻还活着,水稻种到水里的目的是淹死草,让水稻获得竞争优势。人们又利用这个优势,不停地培育出更喜水的水稻,从而水稻越来越喜欢在水里生长。彭斌和同事开始思考,如果能有更好的除草施肥技术,水稻可以不种在水里,水稻的种植复杂度将大幅下降,种植成本也会降低很多,这将在根本上改变水稻的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是一次重大的农业变革。极飞为此专门在办公楼的一楼大厅专门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种植旱地水稻,验证这一想法。另一个例子是:为什么无人机可以用来打农药?很多人回答说,因为无人机全自主飞行精度很高,因为飞控算法很好,因为电池密度提高等等。但彭斌认为,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而是:农药科技的进步,让农药和水的配比关系变了。原来1千克农药要配比2000千克的水,只能用拖拉机拉着大罐子去打;而技术进步到1千克农药只需配比5千克的水时,让载重远小于拖拉机的无人机派上了用场。这才是无人机可以打药的关键。如果农药和水的配比关系不变,除非给拖拉机装上大翅膀,否则不管无人机怎么改变,都不可能实现无人机打药。这样的例子在极飞不胜枚举。彭斌在内部极力倡导“从物理本原出发的创新”,所以极飞永远不缺创新的点子,这一点,和马斯克倡导的“第一性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u 关于融资彭斌在创业初期就找过融资,但是因为创业的内容不是当时的风口,所以没能如愿,后来通过个人借债开始了创业。到2013年,智能硬件成为了新的风口,无人机更是受到青睐,极飞也得到很多投资人和大公司的关注。最终,彭斌选择了接受成为资本的投资。当时,成为的合伙人康霈过来考察项目,彭斌和一位朋友去白云机场接机。彭斌坐在副驾驶,康霈坐在后座,俩人聊了一路。到公司后,又坐在沙发上聊了大概40分钟。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对于融资金额和占股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分歧,很愉快就敲定了。成为第一笔投资了500万美元,后来又不断追加,最终又投资了2000万美元。彭斌认为,资本进来后,极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充裕的资金,更是因为融资带来的现代化公司管理理念。从董事会制度的完善,财务体系的健全,到决策机制的优化,人才管理体系的搭建等,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极飞也从小作坊正式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企业。u 关于行业与技术的关系彭斌在2018年前后对行业与技术的关系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当时,极飞内部争论的一个重点就是:为行业做技术,还是为技术选择行业?最终,彭斌选择了“为行业做技术”。对于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每个行业就像一条江河,都有各自的方向。如果你拿技术作木桶,去不同行业打水,能接到的水毕竟有限。我们应该用技术疏通河道,改变河道流量与方向,最终获得更大的行业红利。u 关于团队建设从2007年创业至今,极飞的核心管理层主动离职的比例极低。创始团队除了个别因为公司转型而离开,其他的人都还在。关键是,团队不仅稳定,还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每个人都在飞速成长,跟上公司成长的步伐。对于如何维持一个稳定的、充满战斗力的团队,彭斌有以下实践和思考:第一是要形成共识。先要找到和你理念、价值观都比较相近,互相之间能形成共鸣的人;然后要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互相之间能够充分理解和包容各自的想法;再是要不断召开共识会,形成共识再去干活,并通过结果的正向反馈,形成闭环,进一步加强共识。彭斌认为,一个团队要形成持续的、强大的战斗力,一定是OKR管理,而不是KPI。KPI更适合干一票就走的模式,不适合共识下的长期合作。第二点是要有足够的长期激励。极飞已经有12%的员工持股,未来还会更多。还需要良好的职级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让多劳者多得,优胜劣汰。第三点是明确的目标与使命。公司有大的目标与使命愿景,每个岗位最后也有在使命愿景之下的自己的使命与愿景,层层分解,让每一个人都有方向。u 关于创业的心路历程在创业早期,彭斌一度非常焦虑,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常半夜三更一个人坐在阳台仰望星空,一看就看到两三点。他常常在极度自信和极度怀疑自己的两端徘徊。有时开发出自己喜欢的产品,心里无比充实,会抓着产品心满意足地睡着。但第二天脑子里又会出现另一些声音:这个产品真的会被用户认可吗?非常焦虑。作为创业者,这些心理活动,都没办法和别人分享,只能独自忍受孤独。一直到摸爬滚打了几年,心理被磨练得足够强大了,才突然变得释怀。从2011年下半年起,彭斌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焦虑也没有用,焦虑也是一天,不焦虑也是一天,为什么要去焦虑呢?对此,彭斌总结道:创业本身不只是对自己技术能力人才资金的应用,更多还是对自己身体包括精神的历练。当你的精神压力到达一个阶段,你突然间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释放所有的焦虑感,你的状态就会更自信。其实没有必要去天天这么焦虑,你就应该全力以赴。三、给科技创业者的建议彭斌认为,科技工作者如果想要创业,至少要想清楚以下几点:u 第一是心理准备创业是一个反人性的事情。在想好要创业的时候,就要做好一切准备,准备你的人生轨迹被改变、你的整个阅历被改变。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大部分都会死掉,留下的并不多,所以要做好能接受失败的可能性,想清楚你是不是要押上所有? u 第二是资源准备创业是资源最优配置的过程,你要找好投资,哪怕投资来自于你的朋友和父母;你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要有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和同事。u 第三是方向的选择社会大众欣赏的创业者,一定是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创业者,而不是钻社会空子的创业者。虽然说有些利用人性弱点的创业者也能获得商业回报和财富,但是大众一定不喜欢。大众喜欢的是优化社会效率的创业者,他们会非常认同他们。所以当你想创业的时候,要想清楚你的技术,所做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解决问题,真的提升社会的效率,那么恭喜你!有了这个好的起点,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u 第四个是全身心投入创业者都是聪明的,95%的时候都不在拼智商,而是在拼勤奋。所以你不要上来说我比你聪明,我比你经验丰富,这些都没有用。创业必须要死磕,一万小时定律是逃避不了的。你必须得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理解。所以拼勤奋是第一步,拼过了勤奋才开始拼智商。彭斌认为,当前中国的整体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极飞能到今天,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大环境,所以他对中国的创业环境充满信心。他也希望政府能继续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创新企业的成果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诞生优秀的创新企业。他相信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创新,保护创新,中国的创业环境也会越来越好,中国能涌现更多的优秀创新企业。《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何加盐作者简介:何加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特约记者,曾在政府研究部门工作,为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及福布斯富豪榜上榜企业家提供企业咨询服务,擅长商业分析和人物描写— END —本文为《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谢谢!科技企业品牌传播服务

不贱门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传播的重镇,拥有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学术类期刊86种,形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为维护学术出版秩序,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假冒期刊诈骗活动,我们郑重声明如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物,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凡是打着中国社科院期刊编辑部或合作单位旗号收取费用的,即是假冒期刊,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发送给我们。我们汇总后,将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审稿流程和发稿制度,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和匿名审稿。文章质量是我院期刊录用稿件的唯一标准。我们抵制任何形式的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坚决反对学术不端,如果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并至少在5年内拒绝接受作者投稿。四、为打击假冒我院学术期刊进行的诈骗活动,现将全院83种学术类期刊(不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欧根尼》)的投稿网址、电子信箱公布如下(见附件),请广大作者投稿前仔细核对,避免上当受骗。联系人:刘普 耿显家联系电话:010-85196258 010-85885160电子信箱:qkc-kyj@cass.org.cn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9年7月24日期刊 投稿地址人文社科综合1. 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 sscp.cssn.cn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http://www.cssn.cn, sscp.cssn.cn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http://www.cssn.cn, sscp.cssn.cn4. 国外社会科学http://www.ssaj.org.cn,ssaj@cass.org.cn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http://www.skyyjsyxb.org6. 台湾研究twyj-tys@cass.org.cn历史学7. 历史研究lsyjtg2019@126.com8. 世界历史sjlsbjb@163.com9. 世界史研究(英文)whscass@163.com10. 史学理论研究http://sxllyj.cass.cn11. 中国史研究动态http://zgsyjdt.zgsyjzzs.org12. 中国史研究http://zgsyj.zgsyjzzs.org13. 近代史研究http://www.jdsyj.org14. 抗日战争研究krzz-jd@cass.org.cn15. 当代中国史研究http://www.ddzgs.org1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http://www.zgbjsdyj.com考古学17. 考古http://www.kgzzs.com18. 考古学报方志学与年鉴学19. 中国地方志http://www.zgdfz.cn20. 中国年鉴研究yearbook3021@163.com哲学21. 哲学研究wephilosophers@126.com22. 哲学动态zhexuedongtai@126.com23. 世界哲学wpcass@163.com24. 中国哲学史zhgzhxshyj@163.com25. 科学与无神论w8078@sina.com马克思主义26. 马克思主义研究http://www.mkszyyj.org2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sszx@cass.org.cn宗教学28. 世界宗教研究sjzjyj@cass.org.cn29. 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cass.org.cn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30. 世界经济与政治sjzbjb@cass.org.cn31. 欧洲研究cjes@cass.org.cn32. 美国研究http://mgyj.ajcass.orgmgyj@cass.org.cn33.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http://www.oyyj-oys.org34. 欧亚经济http://www.oyjj-oys.org35. 当代美国评论car@cass.org.cn36. 国际经济评论ier@cass.org.cn37. 拉丁美洲研究http://www.ldmzyj.org38.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39. 西亚非洲http://www.xyfzqk.org40. 南亚研究nyyj@cass.org.cn41. 日本学刊http://www.rbxk.org42. 当代韩国http://ddhg.ajcass.org文学43. 文学评论http://www.wxpl.org44. 世界文学sjwxtg@126.com45. 文学遗产http://wxyc.literature.org.cn46.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wgwxdt@aliyun.com47. 外国文学评论目前只接受纸质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48. 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mzwxyj.org49. 中国文学批评http://www.cssn.cn, sscp.cssn.cn语言学50. 中国语文http://www.zgyw.org.cn51. 方言http://www.fyza.org52. 当代语言学http://www.ddyyx.com53. 民族语文mzywbjb@cass.org.cn经济与管理54. 经济研究http://www.erj.cn55. 经济管理http://www.jjgl.cass.cn56. 经济学动态http://www.jjxdt.org57. 世界经济http://www.jweonline.cn58. 中国工业经济http://www.ciejournal.org59. 中国经济史研究http://www.zgjjsyj.org60. 中国农村经济http://zgncjj.crecrs.org61. 中国农村观察http://zgncgc.crecrs.org6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www.jqte.net63. 财贸经济http://www.cmjj.org64. 财经智库financialminds@163.com65. 金融评论jrpl@cass.org.cn66. 中国人口科学http://www.zgrkkx.com67. 劳动经济研究http://www.ldjjyj.org68. 城市与环境研究http://www.csyhjyj.com69.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70. 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cfer@cass.org.cn71.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editor@chinaeconomist.com72. 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英文)cjues@cass.org.cn社会学73. 社会学研究http://www.shxyj.org74. 青年研究qsn@cass.org.cn75. 社会发展研究http://www.shfzyj.comnisdbjb@cass.org.cn法学76. 法学研究http://www.faxueyanjiu.com77. 环球法律评论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glawreview@cass.org.cn78. 国际法研究http://www.guojifayanjiu.orgcril_cass@126.com政治学79. 政治学研究zzxyj@cass.org.cn民族学80. 民族研究http://www.mzyj.net.cn81. 世界民族sjmzbjb@cass.org.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2. 文献与数据学报http://www.wxysjxb.com新闻传播学83. 新闻与传播研究http://www.xwycbyj.org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枪冢

有哪些知名的科技期刊的出版机构?

1、 SpringerSpringer 一般指 Springer-Verlag, 成立于1842年,总部在德国。施普林格亚洲总部设在香港,北京代表处于 2005 年 8 月成立。目前,施普林格是全球第一大科技图书出版公司和第二大科技期刊出版公司,每年出版6500余种科技图书和约2000余种科技期刊。2、Wiley1807年创立,总部美国。享有世界第一大独立的学术图书出版商和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的美誉。出版两千多种学术期刊。该出版公司出版的学术期刊质量很高,尤其在化学化工﹑生命科学﹑高分子材料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除了科技期刊和图书,Wiley 还出版教材,如 CPA考试等。3. Elsevier创办于1880年,总部位于荷兰。是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共有来自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个学科的1776名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核心服务包括 ScienceDirect 和 Scopus。Sci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是所有学术类数据库中下载量最大的,也是所有数据库中单篇下载成本最低的,平均每篇不足一毛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数据库。Scopus 是一个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涵盖了由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科技、医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国际专利信息。4.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美国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成员人数)。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每年组织300多次会议。IEEE定义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定位在科学和教育,面向电子电气工程、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组织、及相关工分支的艺术和科学发表的杂志、学报、书籍。5. ACS美国化学会(ACS)成立于1876年。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现有163000位来自化学界各个分支的会员。美国化学学会每年会举办两次涵盖化学各方向的年会,并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专业研讨会。化学学会有化学领域几十种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如JACS《美国化学会志》。6.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该协会成立于1841年,由约4.5万名化学研究人员、教师、工业家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和数据库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数据库。RSC的期刊大部分被SCI收录。